网教论文篇1
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网教论文篇2
网络教学已经进入到关注质量这一网上教学开放教育论文特殊阶段,而开放教育作为中国远程教育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办学形式,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网上教学有效性探究上面。提高网上教学的有效性应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探索和实践。
1.1改善网络环境,优化网上教学平台
积极探索新技术,打造基于云服务的网络教学基础设备,为开放教育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经济的网络教学环境,是提高网上教学效率与网上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前提条件。高效的网上教学平台,在功能上要体现适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宁波电大当前校园网拥有70多台各类PC服务器,1000M局域网,100M电信专线出口和1000M宁波教科网出口,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提供了相对可靠、畅通的网络环境,但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关键时间点上,由于同时上网学习的学生多,网速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卡”的现象。为此,学校应本着“以应用推动建设”的精神,建设和完善务实有效的网络教学环境。首先是通过优化原有网络教学设施来提升校园网硬件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其次是通过全面升级双向视频系统,支持大用户量并行运行,实现跨平台运行,高清视频传输;第三新建支持跨平台视频点播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的学习体验;第四优化开发网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应用,不断优化各教学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如***系统和双向视频系统应用对接,实现动态获取和显示课程列表,并实现动态添加学习者,并打开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建立参加课程信息表,记录用户参加视频会议的数据,又如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在电大***系统和课件学习系统之间新增“宁波电大微课程”模块和教师后台管理功能。
1.2注重网上教学资源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宁波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就提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遵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适用为主,分步实施”建设指导思想,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学校网上教学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但就质量来讲,专业之间、课程之间良莠不齐,很大部分课程网上资源只是教科书的翻版,是以电子教案、课件和练习等形式累积呈现,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反应在使用上就是适用性不强,使用率低,效果差。所以提高资源的质量是每个网上教学责任教师必须要思考并努力改变的任务。首先,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定位要准确。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习需求以及虚拟空间中师生关系等,既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及需求。其次,资源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开放教育多数是成人在职学生,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纯理论的内容比较畏惧排斥,所以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用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在资源的呈现上,要注重***、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通过动态化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即通过师生与学习系统的交互或通过资源点击使用情况,动态地调整资源的内容和资源的组织结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适应性和时效性,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第四,针对学生在宽松自主学习环境中容易“迷航”的现象,加强对资源使用的“导航”,在各类繁多的资源中,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快速自主选择所需资源,节约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3鼓励引导、检查督促、评比奖励,促进学生上网学习
首先是鼓励引导,学校、责任部门、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是检查督促,班主任定期地检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次数与时间并反馈给学生和课程辅导教师,技术支持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远程学习平台的跟踪监控功能,提高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效果。上网学习次数和时间纳入形考成绩,督促学生参与上网学习和交互。最后是评比奖励,为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想方设法激活网上学习氛围,使网上学习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可定期开展网上学习评优系列活动,如每月或每学期开展“网上学习之星”、“网上学习型班集体”、“网上学习优秀组织奖”等评比活动,树立上网学习的先进典型。
1.4健全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网上教学有效落实
科学的、全方位的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网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要以国家教育法规***策、各级电大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定为依据,需要学校、部门、各类教师及学生共同关注,积极配合,通过教学检查、质量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竞赛评比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有效促进网上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定质量监控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由督导室、教务处、信息与资源中心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完成,督导室和教务处负责制定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应用情况、网上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检查形式包括***检查、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信息与资源中心负责网上教学资源维护和使用等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建立平台数据月报制度,将各类数据反馈给教务处和各教学部门;各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课程网上教学情况的日常督查,随时了解和把握本部门专业和课程网上教学的总体情况。其次要有完善的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网上教学规章制度,明确网上教学工作规范,制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开展网上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维持网上教学秩序的行为准则,还是学校内部各单位及各类教师工作职责的依据。第三要及时采集、分析、评价、反馈与调控教学信息。通过教学检查及平台自有的跟踪记录采集网上教学信息,实时掌握各课程网上教学运行动态,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评价,合理分析教学质量,准确掌握影响网上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并不断加以改善,对经过汇总处理的教学信息与质量评价结果,及时通过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反馈单、教学检查情况通报等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调控和改进网上教学工作,使网上教学工作始终处于高效状态。第四要有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对教学责任部门及部门领导的考核和评优产生影响,更要与课程责任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奖优惩劣,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总结
网教论文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OnNetworkInstructionofSchoolinInfo-age
TianYi,WeiXianbiao,ZhouHong
Abstract:Thisarticlebeginswiththeinfo-age''''srequirementstothetalentqualitystructure,thecharacteristicsofnetworkandnetworkinstruction,followedwithananalysisofthesignificanceofschoolnetworkinstruction.Itthenanalysesthenewchangesandnewcharacteristicsthatnetworkinstructionbringstoschoolteaching.Itfinallysuggeststhatseveralproblemsshouldbeurgentlynoticedincarryingoutnetworkinstruction.
Keyword:info-age,schoolinstruction,network,networkinstruction,classroominstruction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1、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
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
2、知识更新速度快;
3、人才竞争激烈。
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
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资源共享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
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
1、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不3、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学习更加方便,5、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超级连接,8、沟通便捷,9、便于合作、协商、求助
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
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1、校园数字化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书馆等)等等。
2、教材的科学化
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主体化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4、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
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学生素质合理化
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6、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3、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
结合目前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提高认识,2、大胆实践,3、敢于迈出第一步
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
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
4、提供条件,5、自我加压,6、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
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
唯此,教育技术中心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
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
***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内地也将与2001年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对于后续网络教学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
9、注重开发网络功能,10、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
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video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到本机运行。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1、采取多种途径,12、丰富网上教学资源
当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的要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
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途径:
·选购:商业团体的制作和经营。
·配发: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
·交流: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合作: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开发或同行间的合作;
·自制:一线教师自行开发
13、注重教学设计,
14、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
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
15、注重实效,
16、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
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预言也为变成现实。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被方兴未艾的网络教学所代替,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
1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2(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3(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4是太理想。5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6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7不8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9对教学设备10的要求高。11目前,12通信费用较高
网教论文篇4
高校网络平台教学当中的管理其过程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着部分的相似相,但由于高校网络平台教学毕竟存在着网络信息化的特性,所以在主要的教学环上依然与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一定区别。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的管理模式一般包括为教师课堂准备工作的管理以及教授授课模块的管理。
1.1教师课堂准备工作的管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期间,一般会采用幻灯片与office软件进行文字方面的处理等。网络课程所具备的准备模块功能可以让教师直接使用模块中已有的课件,在完成整合之后,就能够开始完成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为教师在进行教学中的操作性上面提供十分便利的选择。高校网络教学所提供安排的资料能够形成微型的文件库,而备课模块的产生则为教师的教学课程中的准备提供了备课文件的管理方式[2]。并且在其资料库当中能够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课程来进行对备课资料的存储工作,并且,在其资料库的设置中还提供了文件标题、文件备注、以及文件作者和文件修改日期等相关属性,最大程度的的给教师在检索资料的时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与快捷性。
1.2教师授课模块的管理
在高校网络教学课堂环节中,网络教学授课系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信息提示:使用此系统,教师可以轻易简便的对各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工作,而且学生的名单也能够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完成排序,其排序的方法包括班级、学生序号、姓名、性别,以及学生邮件或电话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第二,签到功能:使用此系统,可以将学生登录系统的具体时间以及登陆时长进行保留,也可以同时记录学生参与教学时的学习与讨论情况等。第三,提问功能:使用此系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选择出个人或是小组进行问题的提问,设定提问的范围并且注重控制提问的频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相应的赋予学生对应的分值进行一种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观察。第四,课堂表现记录功能:使用此系统,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理论基础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记录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知识难点、各个学生理解程度的差异的情况。第五,辅助工具:辅助工具是指网络教学中教师在准备或是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操作到的辅助软件,即录音系统、思维导***、计时设备等等,其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高校网络教学发展探索
2.1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学
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要充分关注互动的意义,教师只有通过网络教学的互动性,将传统的课本教材不能体现出来的知识体现出来,并且在此互动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解决教学时面临问题的能力。高校网络教学模式本质上可以说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延伸出的新型事物,它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的便捷性轻松的引进大量的教学资源来适应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变化。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网教论文篇5
生境互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理,学生对知识也较为渴望。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分析讲解课文时,利用网络这一技术手段,通过投影方式、音乐方式、视频方式等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进而实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比如,教师在讲解《草原的早晨》这篇文章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找一些与草原有关的视频资料,再配上音乐,草原上的景象是马在奔腾。让学生通过所找的资料体会草原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山区学生,他们没见过草原或者是电视上也不曾见过。所以,教师在分析课文时,若是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文章,他们往往无法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但是,在视频播放之后,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魅力所在,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又如,教师在讲解《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播放一些动漫材料,接着再找两名学生做角色扮演工作,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扮演“狐狸”的那名同学应当想尽办法让“乌鸦”说话,如果“乌鸦”说话了,“狐狸”就成功。“狐狸”可向“乌鸦”提出问题、说好笑的事情使它开口。而“乌鸦”要做的就是不上“狐狸”的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投影这一技术手段向学生讲解文章意思,而学生的角色扮演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内容。
二、借助网络实现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模式强调同学间的激励以及评价学习,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并且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讨论中。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进行经验的分享交流,激发学生争论的本能,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获得自身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分析《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时,可以事先找有关太阳能、台风、龙卷风的***片以及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些资料,感受各自威力,在看完视频后,询问学生哪个本领更大。这样,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不同意见,进行激烈争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课文学习,课文讲解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情景下太阳和风的各自的优势。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太阳和风的各自的“本领”,在争论环节中实现同学间互动,促进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三、借助网络实现师生互动
网教论文篇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消费、交往、娱乐乃至思想观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网络在时间和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的开放性使得其在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有鉴于此,2011年3月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要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重视运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途径。随后,2011年10月***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则进一步提出要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大力提倡和推广探究式、实践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例如,通过建立专门的普法网站或者在校园网上开辟法制教育专栏或板块,将有关法律法规挂在网上供学生查询,或者将一些与课堂法律教学相配套的课件、讲义、习题等教学资源放到网上供学生复习、参考,或者通过网络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整合、利用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建设法制教育***资源库以丰富学习材料、拓展学生视野;通过设立留言板、法律论坛、普法博客,组织学生对新的法律法规或典型案例进行解读、讨论和分析;利用聊天室、QQ、E-mail、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途径与学生直接交流法律思想、解答法律疑问;等等。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网络法制教育虽然在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但其教育效果却不容乐观,面临着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高校开展网络法制教育之后,部分大学生的守法意识仍然不强,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仍频频见诸报端;部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比较弱,依法维权能力还有待提高。当然,导致这些现象的因素很多,而网络法制教育效果不佳则是原因之一。因为,不管是传统的课堂面授式的法制教育,还是利用网络进行的法制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甚至护法。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实证研究,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无疑反映了包括网络法制教育在内的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不足这一现实问题。
二、制约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
实效性不足是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制约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者的观念、受教育者的心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
(一)教育者观念的制约
这里的教育者包括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教师。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原国家教委早在1986年就下发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学校法制教育一直被定位为德育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到德育的范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法制教育的力度与层次,也反映出目前我国法制教育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2005年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又将原《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之后,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与课时均大大缩减,高校法制教育被进一步边缘化。网络法制教育是高校法制教育在方法上的延伸,高校法制教育的定位和地位尚且如此,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境遇可想而知。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组织者,然而为了应对生存竞争压力,部分高校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就业等工作上,而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对网络法制教育更是无暇顾及。所以我们看到,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网络法制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也没有对其教学队伍的构建、软硬件的配套及监管保障机制、效果测评机制的建立等做出周密安排,甚至还有一些高校在网络法制教育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对某些高校而言,网络法制教育可以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效果自然难尽人意。教师是网络法制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只有既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又对网络软硬件比较熟悉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才能胜任网络法制教育。目前,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在师资配备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很多高校的法制教育多由不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两课”教师兼任,甚至是由行***人员、***工干部、辅导员授课,这一现象在某些理工类院校比较突出;即使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但其中有些教师对计算机和网络比较陌生,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无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些法律专业的教师往往只重点关注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而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则重视不够。
(二)受教育者心理的制约
心理学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态度与其行为是一致的,态度影响甚至决定人的行为,积极的态度会促成人的行为,消极的态度会阻止人的行为。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的消极心理因素容易使其对网络法制教育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并影响到其接受网络法制教育的积极性。从心理发展情况看,大学生大多处于18-23岁的年龄阶段,其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稳定,而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表现为自我意识与***性逐渐增强但辨别是非能力欠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并充满活力与激情但自控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刚刚经历过中学阶段应试教育下枯燥、紧张、压抑的学习生活之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对自由和自主充满渴望,不愿意接受外在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干预,甚至会对这些约束和干预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这一心理特征将导致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对规范其外在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对法制教育包括网络法制教育持消极态度,虽然他们也希望学会借助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学习心理上看,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大学生思维日渐活跃,对人、对己、对事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再像中小学生一样“愿意”被动接受代表权威的老师居高临下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而更喜欢在教学当中平等地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大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特点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习心理特征,在人格上给予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平等的态度,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兴趣。遗憾的是,目前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没有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习动机上看,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功利心比较强。调查数据表明,在上大学的首要理由中,选择“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有车有房的现代白领生活”以及“较高的权势和社会地位”等现实功利目标的人数高达44%。其中“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成为大学生上大学的首要理由,占30.5%。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学习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上,并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班、报考各种资格证书,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包括法律素养的提高。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法学专业的,而且觉得只要不做坏事就不会违法犯罪,因此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接受难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网络法制教育。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制约
如前所述,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法制教育,但具体形式还很单一。现在很多高校所从事的网络法制教育活动主要是在一些校园网内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地贴一些法律法规,或少量的案例介绍。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既涉及到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又涉及到网络法制教育的方法,最终影响到网络法制教育的效果。从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上看,单纯将法律法规的条文挂到校园网上的做法其实是将法条教育等同于法制教育,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忽视了网络法制教育的核心。这种做法将造成两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方面,将法条教育等同于法制教育会使大学生对学习法律产生非常枯燥、没意思的感觉和印象,进而影响到其学习法律、接受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学生记住了一些法律条文,但由于缺乏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以致知法犯法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不仅应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法制观念的培养。法制观念表达了人们对法制的理解和把握,情感和评价,意向和要求,信仰和追求。加强法制,从根本上说,要从强化人的法制观念入手。这一点,有关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早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2006年司法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提高互联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面向青少年的网上内容,应当以培养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为重点,等等。从教育方法上看,目前的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开放性等方面的优势,教育效果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将法律法规贴在校园网上的做法只是简单地将法律法规从书本等传统载体移植到网络平台上来,缺少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大学生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其次,部分高校对其校园网上的法制教育板块疏于管理,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法律法规、案例、法制新闻等法律信息供大学生学习、讨论,导致网页内容陈旧,影响大学生浏览该网页的热情。最后,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没有很好地整合校内外法制资源,缺乏与校外其他组织在法制信息资源上的共享与合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除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方法等因素外,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当前中国社会在文化、经济、法律等领域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对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顺利实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影响至今的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提倡“德治”,重视“人治”,轻视“法治”;“一切向钱看”成为有些人的价值导向和人生信条,甚至不惜为此以身试法去触犯法律的底线;法律实践中一些***不力、司法不公现象的大量存在破坏着法律的公信力;等等。这些消极因素或不良风气影响着大学生对待法律以及对待法律学习的态度,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必然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高校自身的法治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高校只有依法治校,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注重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才能使大学生信任法律,才能使网络法制教育更有成效。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的管理者没有以身作则,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另一方面自己却不遵纪守法,时常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种“言传身教”在学生中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另外,网络法制教育需要相应的网络软硬件设施予以支撑,但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相关的软件开发、硬件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网络法制教育的需要,进而影响到网络法制教育的效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高校网络法制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大学生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支持和配合还不是很给力。具体原因有:其一,一些家长存在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的认识误区,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其二,在我国很多家庭当中,家长很早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但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其三,一些家长自己都不懂法,或者不遵守法律,甚至以规避、逃避法律为荣,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其四,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就孩子的法制教育问题进行双向沟通,互不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表现与思想动态,无法相互配合。
三、结论与建议
网教论文篇7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道德教育逐渐凸显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具有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等价值。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就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关键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当网络由最初的羞羞答答发展到现在的理直气壮地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它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更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赢得了我国的新生力量——青少年的积极关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中的高知识高智商而又相对较为自由的群体――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展现了其迷人的风姿。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新知识、新信息与新思维的同时,也会夹杂着这样那样的“病毒”,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由此产生。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其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来源于生活,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要弄清网络道德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所有网民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价值即在于对人性与生活的调节与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与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其价值。
1、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
很多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而网络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几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2、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良莠不齐,既有鲜花也有毒草。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在丰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网络社会”的诞生和发展引导着人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信息修养将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
网络世界是相对较新而且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无视这一现象将是不完整的。认真对待学生的网络生活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会拓展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够与时俱进。网络技术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1、教育者认识模糊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欢呼雀跃。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观念老化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社会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改进途径
只有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接收新鲜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如何开拓新型、多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在现实社会中积淀养成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在网络社会,遭遇网络道德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师驾驭网络的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网络道德实施有效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善于辨析网络上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潮流,能主动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其次,必须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运用网络进行实时多向的、直接坦诚的和平等的思想***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的必要约束。我们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首先,要制定比较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和《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督和管理机制,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登录校园网的大学生进行登记,建立校园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有迹可循的对应关系,然后由学校派专人负责对学生不良的上网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实践证明:许多事情的解决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将网络犯罪防患于未然,这将是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此,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员应该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为网络道德素质的建设添砖加瓦。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们只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端正态度,提高在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转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推动整个高校德育建设向着高效、有序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孙建民:《高校校园网络德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教育探究》2006,4.
网教论文篇8
有关的经济环境是指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经济走势等。国家的经济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投入和整体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保证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十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国库殷实,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2年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居民对教育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支出也持续增加,从而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的要求为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报告同时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选择新的工作岗位。他们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科技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更需要各级各类劳动者和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网络教育为各类在职人员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甚至开展协同研究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教育手段,他们可以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碎片时间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二、社会文化环境与网络教育有关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般包括社会成员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教育水平、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上学观念受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且在教育的投入上不惜血本。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消费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消费,成为居民储蓄的最大目的。这种重视知识和教育的思想,构成了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基础。
(二)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
现在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信息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娱乐和学习在这一代中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他们习惯了使用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工具;相对于面对面交流,他们更愿意***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学习方式必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会更加适应和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
(三)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经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科技和知识成为经济活动甚至生活中最核心的要素。而科技和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发展迅速,这种迅猛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为了与这种变化和发展相适应,人们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必须持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很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总目标;我国也大力推广和积极实践终身教育理论,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先后写入了***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报告,并作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0%左右”,并将“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和“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被包括决策层和普通民众普遍接受并积极实践。而“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就是网络教育。
三、技术环境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技术环境
是指能为网络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水平、条件和学习者及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等。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网络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影响网络教育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硬件技术能为网络教育服务的软硬件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服务器、通信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学习及管理平台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硬盘和内存、基于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的近乎完美的系统总线架构等技术,保证了服务器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硬件技术基础;融合了卫星广播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综合网络系统的通信网络为网络教育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高清视频录制设备和技术、音视频转换、动画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和视频直录播和点播技术,在网络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具备强大功能和良好易用性的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在具有更强交互性的web2.0和web3.0出现后,为网络教育提供了完美的远程管理和虚拟学习环境,并通过“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实现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另外,各种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网络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伴随着“云计算”出现的“教育云平台”是未来网络教育的基础架构。这种教育云平台包括了网络教育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教学资源和教育社交平台,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可以向网络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育云平台广泛应用会使得网络教育进入一个高质量、低成本、覆盖面广的崭新发展阶段。
(二)终端设备网络教育中的终端设备
是对学习资源进行处理、传递和接收的平台,也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交流的平台。现阶段所倚赖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pc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性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一般民众的生活必备物。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和4G技术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高性能不仅为现有的网络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更为网络教育提供了规模庞大的潜在学习者。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网络教育的核心
前文所述的软硬件技术和终端设备都是为处理、呈现和传输学习资源服务的。它为网络远程学习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课堂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对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并对学习者给出学习结果评价。网络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在此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学习资源,为网络教育的质量提高并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网络教育的学习资源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其特征主要包括非线性、超文本(超媒体)、动态性、交互性、海量性、易重组与易复制等,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媒体多样、导航清晰的网络课程,高清视频课程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课程。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能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知识组织、多样化、泛在性、可选择性、个性导航等需求,也能支持各种学习终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对影响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主要环境的分析,我们能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即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在得到***策、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大力支持,处于一个最佳的发展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如果以目前的节奏发展下去,网络教育虽然不至于会取代传统的全日制教育,但至少代替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形式,会成为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流教育形式。尽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但是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支持薄弱、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学习成本居高不下等。
(一)加强学生支持
如果说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等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那么学生支持应该是网络教育质量的保障。学生支持包括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学习内容方面,后者包括技术、情感、经济等层面。有效的学生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能帮助他们克服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孤独感,增强存在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的学习一直在有老师现场教导、学习目标明确这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一旦他们的学习时间、方式、任务和进程等完全由自己控制,许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都存在强调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支持服务。
(二)强化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教论文篇9
1.1机遇
网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入信息化时代,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也就是“学会学习”已经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网络时代的出现不仅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同时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也为教师的“学会学习”提供了保障。教师可通过网络环境提供的便利,检索和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同时,网络环境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也为教师教学案例的选取提供了最鲜活的、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思***教学的实效性。高职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教学手段大多死板乏味,而高职思***教育又属于枯燥的理论,因此单一的、“以课本教材为主”的教学形式的利用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而将思***教学引入网络环境,真正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枯燥晦涩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寓教于乐,真正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沟通机制,开放了教学环境。网络教学是依据多媒体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其实施过程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群。而虚拟世界间的交流大多都是匿名的,淡化了师生之间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利用网络环境的隐蔽性,更能敞开心扉发表自身观念和见解,使师生之间的情感碰撞得更加真实。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安排,自行选择授课时间、形式、内容以及教师。
1.2挑战
教师“导向”功能被弱化。教师的“导向”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精神的感召、知识的浇灌以及灵魂的震动等。但由于网络虚拟环境的交流不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就减少了,教师的“导向”作用也就逐渐被淡化。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让一切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逐渐减弱,甚至还处于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网络知识的尴尬境地。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教学环境被污染。网络环境凭借自身资源的丰富性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感知世界的信息来源渠道之一。但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以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学生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必然会接触到一些非法的黑色信息或者不良的黄色信息。这些垃圾信息的产生将会对还未形成完整价值观念的青少年形成思想和心灵上的勿扰,误导其行为,使之偏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又会对高职思***教学的导向构成挑战。
2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2.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能否实施辅助教学的关键,它又由学生是否拥有电脑、学校教学设备是否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其内容必须包含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
2.2辅原则
是指通过发挥网络的辅助功能,更好的为思***教学服务。其服务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首先,网络资源的共享丰富了教学内容;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思***教学的教学效率。
2.3趣味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通过对视频、声音、文字等元素的运用,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展示出来的、有别于传统刻板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课堂,它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
2.4可控性原则
利用网络进辅助行教学,必须要保证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而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它的难控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保证自身“导向”作用的实施。
3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教学的路径选择
3.1构建职教新干线教学手段
职教新干线教学手段属于一种全新的面向所有学生构建的教学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学生位于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的变化情况为出发点。因此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才能适时进行教学调整。同时,教师在这个系统中要扮演保护者角色。教师要在网络环境内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权衡利弊,屏蔽不良信息。真正通过网络环境的美化,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3.2模块化教学手段
模块化教学手段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和学习,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模块化网络教学手段不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同时它更全程记录了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习状况,保证了教学活动开展的顺利性。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教师可将思***教学内容按思想动态、***治事件等进行模块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查询需要的各类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教学空间,让学生根据学号进行身份验证,访问相关教学资源。对于强行进入的访客,可使用强制性手段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空间的安全性。
3.3充分利用先进的交流手段和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手段的蔓延,社交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等年轻一代最主要的交流平台。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逐渐代替了短信、电话的沟通功能。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创建讨论组,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种不受限的交流平台还可以保证学生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力度。同时,交流的内容,可扩展到对实事热点的讨论分析,保证思***教学的实效性。
4结语
网教论文篇10
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置和实施过程还不能科学地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测。通常来说,对学习者的测试包括正式测试、非正式测试、选择性测试。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网速和硬件的关系,大部分教学者很难观察到学习者真实的学习状况,也无法观察到学习者是否***完成了课后测试。
2学习方式缺乏灵活性
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的大力发展,各地的3G网络已日渐普及,这给学习者带来了随时登陆上网进行***学习的机会。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上网终端进行学习,例如在上班、上学的路上。但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支持移动终端的网络教学。
3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现成的高校开放课程平台,创建一套以学习者为核心的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云技术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上网设备进行课程学习。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该文以最终实践为目的,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该平台能够实现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公共课教学以及就业辅导教学等。该系统是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平台,使用者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完全开放式教学。该平台能够同时超过2万名用户浏览,超过1000人同时进行学习的大型综合教学平台。
3.1基于云服务的系统架构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云计算的安全性,因此该平台以私有形式的云服务平台来搭建。该平台分成三大层面。首先是实时服务的平台,在实施服务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读取、存储、传输的操作,而且在该平台上可以访问其他互联网站。其次是内容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实施服务的平台进行资源管理、课件设置等服务,主要为内容管理平台提供服务。最后是终端用户层,功能是连接不同种类的客户端,即通过网络连接终端用户层,再将客户信息递交到内容管理平台,以实现互动教学。实施服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1)云点播服务。由于云平台的存储容量非常庞大,理论上可以存储超过1000T容量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层次点击由教学老师制作的学习课件,这些学习课件分类成若干,学习者只需找到自身的学习进度课件即可。2)云直播服务。教学者可以事先在云平台直播信息,公开教学课程直播时间表,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即可登录平台进行***直播教学。
3.2实时服务平台
1)互动协作平台。该平台的操作流程是客户使用终端打开浏览器(最好是IE)即可进行登录。登录后通过网站的各栏目就可以看到教师准备的多种不同格式的教学视频、音频和作业布置。此外,客户在指定时间内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学习互动,可以***和教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该平台通过互动协作模块利用多层安全模型用于该平台的数据保护,安全模型通过128位的传输层安全性和256位的高级加密标准加密,此外,还有多种方式的安全策略可供选择。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的共享、高品质视频电话会议、以及***分组讨论,还具有独特的***上机功能,该功能相当于QQ模块的远程协助,通过***上机功能实现用户异地操作远程计算机的要求。不仅如此,互动协作平台还支持***聊天、多种形式的***学习测试以及24小时***小秘书以及新颖的注意力指示器等功能,这些功能让使用者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2)插播互动。这种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实现插播互动。即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测试成绩以及评价的浏览、共享以及点评,就跟真实的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做完测试可以马上跟教师沟通讨论,这种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插播互动的模块设计,主要由评价系统、互动公告审核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播出控制等模块组成。
4平台关键技术
4.1教学节目单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节目单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一个模块,它和常规的教学平台的音频表、音频表同样都是整个教学平台中的基本要素。教学节目单不仅可以清晰的告知用户整个平台的节目预告,方便用户掌握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教学搜索引擎方便查询历史教学节目。
4.2协作平台的实现
在整个基于云技术架构的网络教学设计中,协作平台是整个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整套跨平台的即时通信方案,是一种基于H.264视频标准以及网络P2P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由客户端以及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客户端用来实现语音、视频的交互使用;服务器端用于平台的业务层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控制。该协作平台具有广泛的可扩展性,支持C++、ASP、.Net以及Delpli等语言开发。
4.3版权保护措施
由于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强的同质化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本平台的独一性,因此进行了平台视频内容版权的保护措施,即进行了实时干扰以及防盗链设计来保护教学内容的版权,这样就可以避免非注册用户浏览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此外,对于注册用户也进行了一定限制,例如仅可***观看,不能进行***,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后用作其他用途。
5系统适用情景
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适用于高校的选修课、讲座、职业培训、考研教学等,同时还可以进行MBA、MPA课程的学习辅导以及高校外语、***治等公共课的学习。通过本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式教学,这样用户就可以不再需要通过校内网进行登录操作,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利用电脑或者移动网络终端都可以进行***学习。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途径就变的非常广泛,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多种形式的设备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作业进行批阅,在上班路上、时间闲余、家里都可以登录该平台和学生实现互动,同时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具有很好的模块扩展性,不仅可以适用于高校的教学应用,对于社会教学机构以及网络教学培训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该平台即可实现各种行业的行业培训、考试,还可以作为一种免费的网络教学学习平台资源内建大家较为感兴趣的计算机培训资料、教学等。同时,还可以成为网站嵌入的一部分,成为网站的教学栏目,可以对广大网友***进行各种类型的直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网站流量,而且对于网站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6云技架构网络技术平台的意义
6.1成本降低、资源共享
云计算是用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硬件配置进行运行,这对于传统的大型服务器而言,成本降低了4/5,并且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共享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6.2提升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
云计算利用储藏在网络空间的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众多的师生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各种快速访问和使用,这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7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