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教育论文10篇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1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因此,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配合,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长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受益,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家校合作也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智力、创造力、抱负、***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责任感等因素上与学业优秀学生有极显著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各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优于学业不良学生。这说明,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优于学业不良学生。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具体说来,如果父母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往往会从两个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学习成绩;第二,如果父母与学校合作得比较好,他们的孩子会更加重视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时,我国更多地注重学校的训练与教育,而对作为学生重要生活场所和心理环境的家庭却比较忽视,更没有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机结合,更好地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机制。

(一)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的加强,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数家长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式不科学,仅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的资本,不懂得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师与家长虽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均持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而且,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的、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愿望,双方各自长期“孤***奋战”,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资源,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这种合作愿望才相对强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但实效性低

由于学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许多学校逐步重视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如举办家长例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教师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家长会、家长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些组织在执行、督促、检查上还存在疏漏,如联系方式不当、联系频率不高、联系面狭窄、联系内容偏、联系制度和组织名不副实等,同时活动周期长。

(四)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偏颇,且缺乏协调、统一

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方面,这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却陷入狭窄,即只重视分数;有的则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纪;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却非常少。交流内容的偏颇,易造成孩子畸形发展,并使教育实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举办心理素质教育的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家教能力。有经验的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规定为: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改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熏陶教育等。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家教指导手册、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时常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定期开展家教讲座等。通过交流、指导等方法,使家长增长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利用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好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和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家校互访。教师应加大家访频率,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定期开家长会,及时对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设立热线电话,耐心解答家长咨询的问题。

座谈、交流。以家长会、家长—教师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总结家教经验,树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参与心理素质训练课。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心得体会,感受心路历程。家长开放日制度还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拉近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子女的心理距离。

此外,还应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学生情况(如发放材料、通电话、通信、设立网络论坛等),评价激励家长(如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为其他家长树立榜样等活动)等。

(三)聘请家长辅导员

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在社区的活动。家长辅导员们一般是邀请有文化、有耐心、再就业的家长担任。学生们在社区的活动,包括少先队体验活动和体育运动等,一般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长辅导员提出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分为低层次的参与、高层次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是,信息传递(双向沟通)和参与子女学习;高层次的参与是,应邀参加学校活动和培养对学校的兴趣;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是,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委员会就起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的作用。可见,家长委员会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但主要应有学校发起和组织。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可以有十多位家长代表组成。为了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中还应有3名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监督,并经常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参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决策等。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 思想***治教育 三维互动平台 合力

[作者简介]黎齐英(1965- ),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管理研究;宋德源(1978- ),男,江苏徐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治教育研究。(广东 茂名 52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治教育重点课题“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CZ015)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5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推进与发展,信息网络与虚拟空间的拓展,一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共同存在的格局。“处于这样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绝不是单一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而是持不同价值观的主体,在社会综合化、高度社会化进程中进行比较与选择的产物”。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绝不仅仅只是学校思想***治工作***门的事,也绝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努力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与努力,构建立体式、交互式思想***治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而有效的教育合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现实依据

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很多高校也都注意到了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提出“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的口号。然而,遗憾的是,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齐抓共管”和“主动出击”多半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总体上看到的高校思想***治教育呈现出的‘交叉与共融’,多是各部门封闭运行自我扩张的客观结果, 也就是说,这种共融的绩效不是部门间优化‘经营结构’的超值收益,而是‘包打天下’放量投入的结果”。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治教育工作配合的载体和平台,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互动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治教育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责任对接,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学工部、思想***治理论教学部、宣传部等各思想***治教育职能部门自唱“独角戏”,互不干涉“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后勤单位认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就是学生工作系统的事情,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只要是与和学生有关的工作,全都推给学生工作部门,根本谈不上协作和配合。学工部成了“多管部”,辅导员成了“消防员”,每天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得不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难以组织实施有效的思想***治教育管理工作。

2.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亲情的力量非其他教育力量可以相比,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品德塑造、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诸多高校与学生家长往往缺乏相互主动联系和沟通。高校很少主动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等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即使有沟通,也通常是学生出现问题以后,为了知会家长和寻求协助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主动和家长联系。同样,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大学,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就是高校的工作,家庭只需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就可以了。于是,在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不再或者很少过问子女的事情,对其关注不够,忽略了子女心理变化。事实上,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经常相互主动沟通、联系,共同关注、教育学生,有些问题几乎完全可以避免。

3.学校和社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大学生也不例外,社会上的种种表现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学校与社会缺乏必要沟通和联系,有时会引出很多负面效应,直接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效果。大学生已进入思想与行为的活跃期和***期,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的影响范围之广与力度之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加之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能力不是很强,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可能直接与思想***治教育效果相抵消,出现思想***治教育功能上的“孤岛效应”。

二、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理论基础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曾经阐述过合力论的思想,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切因素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同结果,社会正是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合力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理论中所蕴含的方法。我们要站在世界观和方***的高度上认真把握合力论中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作用,要关注事物发展的整体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说,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不仅为我们研究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提供了思维方式和方***基础。我们既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其思想精髓,又要在社会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好所蕴含的观点和方法。

高校思想***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所面对的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是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任何单一的教育都无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就是由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合力机制的构建能够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合理的因素,优化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力量,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快速、高效运作。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是指高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学校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彼此交流互动、彼此相互积极作用的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建立的以生为本,以校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方式和载体。我们既要研究组成高校思想***治教育系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每个因素的各自作用和优势,又要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重视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优化整合作用,从而引导和调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大小,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进而促进思想***治教育系统的良性、高效运转,实现最大优势和合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合力是一种集体力的重要体现,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负责,以彼此之间分工协作为前提,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所产生的综合教育力量。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时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使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有机统一协作起来,呈现出“多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的趋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良好局面,形成思想***治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的路径与意义

1.构建学校内部思想***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部门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思想***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事情、内容、对象十分广泛,校内各部门、各工作环节、各教职员工均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教职工都应该身体力行,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要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度,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三维互动平台问题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改变 “思想***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走出“在加强声中削弱”的怪圈,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高校要通过制度保障与体制创新建立起以学工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思想***治教育的互动机制,使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共同承担思想***治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分工合作,共同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以完善校园信息化设施为基础,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建立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信息化互动平台,让“润物细无声”的熏染和积极有效的理论灌输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和渗透,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和谐统一。“一项教育活动,从组织力量、拟定计划方案、具体实施,到跟踪变化、调节修正、检查落实和最后目标的实现,只要有一个环节没衔接上,一项工作敞开口子,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不予重视,就会出现力量多项分支,就会降低教育的整体合力,延缓或阻碍思想***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让学校形成整体思想***治教育工作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效果。

2.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家有机结合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终生的、持续不断的相互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识培养、习惯养成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沟通的缺乏,必然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治教育互动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和引导,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优势,使之与学校教育实现有机统一,形成思想***治教育合力。构建学校与家庭思想***治教育互动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高校成立由学工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协调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的制度和措施,统一协调与家庭互动工作。各二级院系具体落实同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解决。第二,高校建立群、飞信等多形式、多载体的互动平台,引导家庭正确认识互动平台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予以积极配合,让家庭能主动参与学校思想***治教育管理工作,积极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对学校传达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3.构建学校与社会思想***治教育互动平台,形成校社相结合的教育合力。“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现实中的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影响,高校思想***治教育不是孤立的,不能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思想***治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和社会实践,其***治思想品德等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通过社会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产生实际意义”。社会教育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教育,“可以说社会上有什么,校园就有什么,社会文化的波动都会波及校园。但是校园文化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经过精心组织和管理而形成的,所以对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同时又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辐射功能,由此可以看到,校园文化的高层次性和优势。从实践方面来考察,历史上的新思潮、新道德都是由校园走向社会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当前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要沟通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功能的高效发挥。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思想***治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和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并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的真、善、美,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高校要把行为社会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对大学生做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社会公共伦理规范和评价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符合时展需要的人。同时,社会也积极履行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分化社会信息,配合学校化解社会负面影响对学校教育效果相抵消的状况,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保持并发挥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郑永廷.思想***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治教育研究,2009(4).

[2]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苏众.构建高校整体思想***治教育格局的实效性分析[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7(9).

[4]许涛.略论构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合力机制[J].河南教育,2007(8).

[5]严美贵.创新工作机制 增强思想***治教育的合力[J].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6]闫玉,王靓.略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9).

[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综合效应;优化

一、强化思想***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思想***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治教育的责任,它直接向大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强化其作用,关键就在于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教育内容而言,要力***生活化,即思想***治理论课应当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思想***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但具体内容是需要不断更新的。社会焦点、难点问题、重大时事问题、***的***策方针问题等,都应纳入思想***治理论课之中。因为只有热点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才能在介绍知识、传授知识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宣传***和国家的大***方针,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度和接纳力。就教学方法而言,思想***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吸引和教育大学生。要找准理论学习活动与大学生成长进步的结合点,“把我们要说的同大学生要听的结合起来,把逻辑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明的语言结合起来”,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谈心式、参与式、疏导式、心理咨询等方法开展思想***治教育。

二、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管理、后勤三大阵地的育人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治教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科教学要重视思想***治教育的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治教育因素,准确把握教育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和主导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把思想***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养成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的各个环节。

高校管理是通过多种途径和中间环节对学生施加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治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思想***治教育目标的育人过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依靠长期的思想***治教育,也要遵循行之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活动渗透思想***治教育的方法是:①要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健全并完善各项规定制度,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尽可能地把思想***治教育的要求纳入高校管理的制度建设和规范体系之中,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变弹性的、软性的思想***治教育为硬性的规范条例和考核指标,使管理成为其有效载体。②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殊学生。③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之中实施思想***治教育,即在不断地化解矛盾、沟通意见、调控行为的过程中体现思想***治教育所倡导的原则和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治教育所倡导的原则、理念和要求。

三、建立起以学校思想***治教育为主导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动机制

1.发挥学校思想***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1)探索学校思想***治教育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效指导的途径。①明确指导的主要内容。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指导家长掌握育人的科学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向家长介绍学校思想***治教育的目的即主要任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来达到熏陶孩子的目的等。②探索“指导”的主要形式。A.家庭教育的咨询服务。家庭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是咨询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的互动性一方面方便共享教育经验,对难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从而找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把零散的、感性的经验进行理论的升华,为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B.应定期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学校应当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和家长交换有关学生思想、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资料,作为调节家庭教育的参考指 标。

(2)探索引导和协调社会教育的途径。一方面提高学生识别、抵制不良社会信息的能力。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的思想,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用优秀的作品陶冶他们的情操,用良好的氛围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疏导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学会辨别是非对错、善恶美丑,培养抵制污染的免***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信息,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最新鲜、最丰富的教材,比如各种爱国行为、英雄事迹、先进模范等。这些积极的社会信息要在学生中广为传播,扩大其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快捷方便优势,使学生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身处社会,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及时有效的教育,从而增强教育的力度。

2.家庭、社会要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治教育

(1)家庭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治教育。①及时向学校汇报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状况,为学校思想***治教育提供参考指标。②积极主动地向学校咨询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与难处的解决办法,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治品德的提高。③加强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④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实践的实施。⑤通过对学校思想***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达到监督和指导的目的。

(2)社会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治教育。①为学校思想***治教育提供物质、经费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而社会参与则可以有力的弥补教育经费短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②为学校提供德育资源和基地,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德育实效性。我国《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纪念馆(地),应对教师、学生实施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便利。”③致力于社会氛围的优化净化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4

摘 要:随着本世纪初以来的大学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的生源结构与质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始终并存,并且进行碰撞,十分容易引起人们在思想上的波动,这就导致高校***治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高校***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校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之现状,通过持续创新,深入探寻***治思想教育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从而促使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增强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的效果。本文从积极发挥***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作用、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注重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网络***治思想教育新思路、充分形成***治思想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新形势

1、积极发挥***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高校学生,是高校***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治思想教育重在要以高校学生实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的***治思想教育,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高校学生们都能明白***和人民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所给予的深切希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校学生们去建设。高校学生们通过***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理论、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持良好的舆论导向,集中全力地宣传体现出时代精神之典型,从而丰富当代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以便于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指导地位,让科学理论进入教材、优秀思想进入课堂、高尚精神进入高校学生的头脑。要积极实施理论上的创新,从而解答目前高校学生们普遍十分关心的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难题,从而保障大学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并持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与战斗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当代各类社会问题的重大思想武器。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必须加强与改进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治工作。为此,一定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之中的指导性地位。在高校日常教学当中,要着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力发挥大学***治思想教育理论所具有的作用,尤其是要在展现时代性与提高针对性上花大力气,从而运用实践以体现出***治思想教育工作之成效,并努力对加以理论引导或者阐述热点问题,做出最为科学、最有说服力有最为符合事实的解释及说明。

2、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强大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是当代高校学生致力于学习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在校高校学生都是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如今的高校学生表现出了传统道德观较为淡薄、集体意识不强、普遍崇尚自我、追求其自我价值,较为欠缺集体主义观念。依据这一情况,应当立足于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帮助高校学生们理解自己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班集体当中的一名成员,只有付出一分耕耘,方能有一分收获。提倡高校学生们更多地去关心他人,多多站在他人之角度进行思考,不必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要将爱心与关心奉献给他人,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割不断的家族亲情,虽然在如今这一代高校学生身上出现了大量的新特点,然而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延续也是必需的。高校学生虽然可以追求流行文化,但是却不能全面地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绝不能忘记体现展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与深远影响之传统美德。要教育高校学生们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民族精神作为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名言作为积极进取的巨大精神推动力,从而强化高校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要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健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确保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经费,使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当以不低于高校学生每生每年10元的标准列入到年度预算之中。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应当纳入到教学设备体系之中,并予以优先解决。二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当中。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心理测试,从而建立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设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必修课,从而把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同时,应当结合实际,有目的地设置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一系列选修课程,并积极实施高校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强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以及面向全面高校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能力。三是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和专业互补,相对稳定与素质比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各所高校应当结合实际,配备专门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教师,在每个院(系)安排一到两名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人员。建立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与持证上岗规定,并不断发展,争取实现持证上岗之要求。要加大高校学生思***工作者的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强度,从而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构建与不断完善高校、院系与班级等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随时随地关心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其行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沟通、引导与***工作。要建立起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每周统计与汇报制度,各个院系每周一定要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报告本院(系)高校学生的近期心理健康状况。

4、拓展网络***治思想教育新思路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实施***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但为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同时又形成了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的新载体与新渠道。大学应当顺应网络在如今社会、学校与家庭当中不断普及之新形势,建立网络战略意识与网络***治思想教育观,从而主导当前的网络舆论阵地,强化与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治思想教育所具有的时效性,不断增强其影响力。要强化对于高校网络***治思想教育之领导、组织与管理,提高网络宣传之力度,不断推进正面宣传,做到因势利导,不仅要弘扬主旋律,而且又要保持健康而丰富、轻松而活泼之内容,不仅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中的经费与物质之投入,而且又要认真研究信息网络化之特点及其规律,全力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开展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的全新阵地。

5、充分形成***治思想教育合力

要切实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与学生四位一体的***治思想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形成合力,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以强化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是高校应当采取社会调查、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创业专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等形式,以帮助高校学生们充分地了解专业、熟悉专业,并热爱专业。要运用人才招聘会、网络平台、招聘广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为高校学生们提供各类具有实效的岗位,并以此作为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之基础。二是高等院校应当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之模式,以强化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要通过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来本校进行讲座、和重点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举行专场招聘会、鼓励高校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之中等,积极拓宽高校***治思想教育之校外平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等方式,不断强化高校学生的学习的推动力。三是高等院校还应当积极发挥高校学生家长所具有的作用,运用家庭教育来强化高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动力。比如,通过本校校园网站,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到本校与学生的各类信息,通过邮寄成绩单与发送喜报、通报高校学生违纪情况等方式,能够让家长及时掌握子女在大学当中的表现,从而配合校方共同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督促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鉴于经济成分之多元化,世界范围之内的文化交流造成了我国目前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之状况。在这一情况之下,为了让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借鉴大众文化这一运作模式以扩大宣传的效果,从而为高校***治思想教育找到更为广阔的作用空间。比如,要加大对于大众文化之管理与引导,不仅要积极发展大众文化,而且还应积极提倡高雅文化,将大众文化当中具有积极教育价值之文化产品予以甄别与筛选出来,并依据一定的价值与艺术标准,将其加工和改造成为适合如今高校学生的***治思想教育文化环境,把***治思想教育和审美活动、艺术教育等相互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并通过教育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并树立起科学与健康的文化消费观,促使大众文化向着健康和理性的趋势发展。

结语:

切实加强与改进高校青年学生的***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础性工程,一定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与支持。为此,应当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规律的认识,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落实实际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将积极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相互结合起来,不仅要教育人,而且要关心人。鉴于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而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需要高校学生们的持续奋斗。只有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的途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时代性与规律性,迎来高校学生***治思想教育的春天。(作者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 司红十,张旭东.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治教育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2期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德育三位一体互动

[中***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04

初中生良好性格与完美品德之形成,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这三者的共同努力。整体上来说,学校是初中生的生活场所,它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成长,但并非全部包揽。然而,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只有以学校教育作为主题,社会教育作为导向,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密切结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方位对初中生开展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初中生的发展。为此,笔者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一、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现阶段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对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未来人生发展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中,学校教育承担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培养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学校,应做好德育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优化上,应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道德理念。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接受系统的道德规范、道德理论、条例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德育实践的结合,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开展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这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采取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道德的方式,难以达到德育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助视频、文章、***片等,采取容易令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靠着课本,应注重对教学内容之拓展。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亲近,实用性质也比较强的课外实践资料,这样能拓宽思想品德课上的学习深度。

二、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

家庭教育是父母对下一代实施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初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言行表率对子女道德、思想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开展德育,还需要与家庭教育联合进行,保障学校与家庭之间开展真诚又坦率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互相融合,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融合与沟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至少每一个学期召开两次、三次或者更多。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不应该仅仅把家长会当做是一个成绩通报会,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家长会的形式应该有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沙龙”活动等,让家长与教师在学校共同探究教育孩子的方式、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同时,也能让家长与教师一起交流育子心得。另外,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家长学校,定位为家长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家庭德育的特点、理论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与继续发展,是德育真正落实的良好环境。人都具有社会性,与社会是紧密存在的。尤其是初中生处于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视野也逐渐开阔,对学校、对家庭的依赖性越来越弱,社会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在德育方面受到社会的强烈影响。因此,“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需要学校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建构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融合与网络沟通系统。

在开展区校活动上,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纲要》德育目标,以及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需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访问、社会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正确收集信息,并从中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名望高的老红***、专家学者等,担任辅导员这一职务,定期给学生讲授校外实践知识。学校还可以与有关部门互相合作,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场所。学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与社会的联系及沟通,全方位实施德育。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6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经历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理论水平较高的、结构日趋完善的、体现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展望其发展特征:课程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具体化、指标化、可测评化的方向发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日趋现代化、综合化、合理化、高效化;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基础性、完整性、人本性、生活性、弹性、乐趣性、应用性、国际性”;课程教学具有“思想性、先进性、扩展性、灵活性、专题性、实践性”等特点.

1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形成发展及地位

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高等学校体育系科开设的(体育理论》课程中已包含部分学校体育原理和方法的内容,直至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地位日渐提高,以及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原包含在《体育理论》课程中部分学校体育的内容,难以解决学校体育领域里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已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迅速发展的需要,当时有许多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都认识到建立一门***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学》教材是在1983年10月问世,由钱耀庭、李德锐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当时体育院系的教学参考书,标志着学校体育学开始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它初步构设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知识体系框架.学校体育学从《体育理论》分化出来形成***的体系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1986年4月,在杭州大学召开的“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多数专家提出(学校体育学》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的设想和建议,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上报国家教委在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学校体育学》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从而正式确立了学校体育学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并在1991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1993年4月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出版的包括学校体育学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和1998年1月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先后都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学》为主要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仅在近20年里,《学校体育学》课程从建立到现在,迅速地发展成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2((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国家教委先后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建设与发展.m)年由钱耀庭等主编的《学校体育学》经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正式作为体育院校教材使用.该书基本形成了课程内容体系的框架.m年3月由金钦昌主编的《学校体育理论》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卫星电视教育、教育学院、函授、自学等培训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材,为高师(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1994年6月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金钦昌主编的《学校体育学》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科通用教材和作为体育教师进修与教学、成人教育、中等体育专业教育参考书.它是一本理论水平较高和内容体系基本完善的通用教材.

2}1年6月***体卫艺司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指会组织编写,由李祥主编的《学校体育学》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21世纪初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通用教材(见下列《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建设统计表),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

理论水平较高的内容体系较完善的一本教材,全书4篇共16章,该书由绪言部分和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等4篇构成了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框架.从教材内容性质来看,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地位与目标、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学校体育行***法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等;应用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与评估、学校体育教研科研和教师职责等.既体现了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性,同时又重点突出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该书的编写突出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思想性即课程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体育师资服务;科学性指教材内容选编的整体性、系统性、合理性、教育性和内在联系性等,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专业性指该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能反映和解决本专业、本课程最基本的、普遍的问题和矛盾,为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践性一方面是指课程教材内容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是指课程部分知识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直接地掌握和熟练,如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的培养等;实用性即指教材内容能结合实际,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所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适应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需要.新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体系在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强调其实用性和实践性.

3((学校体育学))课程发展展望

3.1《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将向着多元化、具体化、指标化、可测评化的方向发展.课程教学多元目标包括:专业思想培养目标;知识技能培养目标;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科研能力培养目标、自学自测能力培养目标等.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与指标化,将更切合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实际,目标更有利用调控、测评.

3.2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确立新的教材观和课程内容的更新完善是课程建设发展的根本,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加体现现代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技能性、文化多元性.课程知识体系更加体现“基础性、完整性、人本性、生活性、弹性、乐趣性、实用性、国际性”.更有利于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师资人才的培养.

3.3目前《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正向着课堂教学结构设置合理、教学组合优化的方向发展,课程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组合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师资人才,这无疑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案设计合理化,教学环境条件优质化等.改变过去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研究的做法,将两者研究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相长”,更注重创新教学的设计运用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3.4 21世纪

“思想性、先进性、扩展性、灵活性、专题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日趋现代化、综合化、合理化和高效化,注重不断改善教学的基本条件,更新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把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更新常规的教学仪器设备、场馆措施,配备多媒体电教仪器设备,增强课程教学能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4((学校体育学》课程研究展望

4.1我国《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将在对学校体育的现象与规律、基本原理、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是课程研究的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20年间其研究进展较快,但需继续深人研究和完善.如课程教学理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综合性、先进性、实效性等问题的研究;如何将当今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手段引人课程教学中来;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创新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课程CAI课件的制作与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开发研究;关于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4.2更注重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优化的研究,如对讲授、谈话、讨论、答疑、观察、见习、实习、参观、作业、论文、调查、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和综合运用及效果的研究.研究如何运用各种各样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4.3注重加强课程教学目标、过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估研究,科学地设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程教学管理的评估工作,注重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和评估,利用评估结果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完善教与学有关规章制度.如教学过程评估制度、状态评估制度、多级听课制度等.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8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8

今天,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教育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为主题的全国校长德育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开幕了。

值此机会,我向应邀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校、院、园长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者、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这是一次全国学校校长进行德育论坛交流的盛会!

21世纪,中国的学校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又有来自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的社会心态在学校、学生和家长思想里都有反映,如果这种思想继续蔓延,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只有知识,没有道德;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更不会关心他人和社会公德的人,因此,学校德育成了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在十七大讲话着重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治素质。全国学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学生思想***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次论坛宗旨就在于深刻理解和贯彻***十七大的讲话精神、探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实践新途径、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精神、表彰杰出的德育工作者。届时将有李燕杰、于 丹、詹万生等共和国权威级教育专家、演讲专家围绕“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主题进行精彩的演讲和探讨。还将推选出优秀德育校(院、园)长,并授予“爱国教育成就勋章”,颁发“杰出德育工作者”奖章,同时来自全国各院校第一线的校、院、园长将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深度的论坛交流。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创建过程中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凸显学校个性,提升办学品位,打造教育品牌。

二、创建背景与基础

创建特色学校是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需要。学校只有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展的历史、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办学,才会有生机,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人才。从XX年联合办学伊始,我校就开始了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先后经历了“特色项目”开发和打造“学校特色”两个阶段。

(一)初期探索:立足优势资源,开发特色项目(XX年至XX年年)

1.多元发展的学校德育:(1)变传统家长会为开放的“家长论坛”、“专家讲坛”、“家长委员会”,开发与利用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效率;(2)变传统的家访为动态发展的“创建‘学习型家庭’”,制定创建条件与评价指导标准,设计创建活动记录与评价本,清晰呈现创建全过程,提高创建成功率;(3)变传统师德建设为自主修炼的“师德论坛”,根据教育实际需要确立论坛主题,以论坛形式促进教师自觉修炼与提升;(4)变单向的师德评价为教师、学生、家长多向互动的师德评价活动,以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5)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以主题体验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社区为基地,以家庭为练场的德育践行,开发了“传统文化寻根之旅”、“我爱书香之家”、“东城文化一日游”、“走进对联世界”、“保护东江水资源环境”、“我爱我家——共建理想家园”、创编《花园小学一日行为规范儿歌》、“每周一歌天天唱”、“教育经典日日诵”等践行项目,引导学生全成经历并体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情、意、行。(6)率先推进心理健康教师c证培训,倡导“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导师”,把心理健康教育高度融入小学德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优化,显著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2.绿色动态的校本教研:(1)变传统教研为多元动态发展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把课例展示、课例研讨与教师专业培养有机结合,发挥本校名优教师作业,使专业引领贯穿于教师学习反思、同伴交流的全过程;(2)变单兵作战的传统公开课为多形式多层次的“磨课”,如“同课同构”“同类共构”“同课异构”等,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动态的磨课过程即评价研讨、课例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过程。(3)制定《花园学校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引》与《课堂观察记录表》,以课题评价与课题观察引导课堂教学的优化,以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改革实践,减少随意性,提高校本教研的规范性。

3.活泼开放的第二课堂。根据自身特点与资源优势,先后开发了自编韵律操、武术健身、“练字育人”、“诵读经典,书香校园”、射击、主题中队会、大课间活动等特色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二)中期探索:整合特色项目,打造学校特色(XX年至2010年)

精心设计与实践特色项目,充分体现了我校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办教育的科学的工作作风。我们力求在教育实践中探寻教育最本质的规律,摒弃好高骛远的“作秀”式的浮夸做派,注重承前启后,减少短期行为,立足于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把教育的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有机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题大做”,把每一个特色项目做细、做实、做精,努力从每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研究中获取有价值的大成果。事实证明,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与我校的自身特点与教育优势资源高度吻合,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它们为我们打造学校特色提供了一个个具体而特殊的“问题域”,让我们从一个个特殊的角度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直至触及教育的实质层面。再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一个个有深度的“小”问题,提出有新意的命题或观点,这样,就为发现有重要价值的“大”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有了坚实的探索精神和大量的“小题大做”成果作为基础,就可以深入地透过表象看本质,从教育的本质层面发现和提出教育的“大”问题,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状况,深入研究关键点,打造特色项目精品,进而走“大题大做”的教育创新道路。通过对我校六年来的特色项目进行整合与分析,我们发现,我校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本质规律,融传统教育精华与当代素质教育精髓为一体的教育之路,即生态教育之路,已经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学校特色。这“学校特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简明扼要的阐述:

1.生态德育文化特色。形成“一点双翼”的生态德育文化网络结构模式,即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点,以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基本点的“学校德育文化网络”、“家庭教育文化网络”、“社会实践文化网络”。我校以生态德育理念为指导,更新德育内容,“渗透感染,环境熏陶,协调发展”的德育工作策略,追求“优雅自然,宁静致远”的思想素质境界,以“互惠共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倡导自主自觉自律的养成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努力打造 “绿色校园•精神家园”的生态校园文化、“履行责任•共营理想”的生态家园文化、“孕育心灵•精彩人生”的生态践行文化、“双向互动•和谐共生”的生态关工文化……以环境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影响为逻辑基点,按照系统网络的观点,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通过学校德育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勤学奉献”为主题的基本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师生与环境的互惠共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全新局面。

2.生态校本教科研文化特色。校本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着力于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在以“磨课”为载体的“教研训一体化”的绿色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优化,确立“以专题课例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从科研的高度统领校本教研,拓宽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更新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模式,引进文献综述法,规范科研程序,帮助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教研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校本教科研层次与实效。

3、生态工会文化特色。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校密切关注教师的健康与生存状况,把改善教师状况的主动权交还给教师,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教师团队根据教师本身的状况和需要,自主设计活动项目,在学校工会协调组织配合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如登山、开联欢会、打球、看电影、聚餐、野炊等等,促进教师与工作、生活、自然环境的互惠共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目标

通过全面调研与整体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时机已经成熟,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生态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创建“生态教育”品牌这一目标已经十分鲜明。

生态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旨在充分发挥教育在应对生态危机中的作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寻找道路。生态的思想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道家所倡导的“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所追求和突出的是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态教育通过使用各种教育形式和传播媒介,使受教育者清楚地获得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如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实现个体、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通过生态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氛围,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教育”与以往的“环境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均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重视教育环境的构建与利用。但就其实质来说,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生态教育”是一种生态化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人境合一”、“互惠共生”的思想。“生态教育”重视“生态场”的构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生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教育”中,师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而存在的。而“环境教育”仅注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单向影响,而忽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环境,忽视了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的功能。二是“生态教育”具有明显的“场”的特性,这是“生态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质的不同。“生态场”与“磁场”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性和传递性,它能实现“场”与物质的转化。“环境教育”则没有这一特性。

1.远期目标

通过生态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和生态教育素养,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上一条个性化特色的道路。

2. 中期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营造具有生态教育特色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出适合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支适应生态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把和谐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新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律自强,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与学习习惯。

3.近期目标:

把生态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中。对教师进行生态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认识,构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网络与操作模式,使每位教师都能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

四、可行性论证

特色学校不是由外而内的增设附置,而是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自内而外的挖掘与提炼。“实践是真理唯一的检验标准”,我校近十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充分体现学校本身的特点,充分挖掘与发挥了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相应的工作与管理制度,生态教育理念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并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学校主要工作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充分体现办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我校遵循了特色学校创建的基本规律,并且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优势,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

五、创建实施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6月)

1.创建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学校向上级部门申报核准本校特色创建方案;

2.成立创建特色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实施部门,组织学习生态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根据本校的实际,把生态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各教育领域中具体可行的工作策略;

(1)成立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特色教育的组织领导、协调与落实、监督与检查工作;

(2)成立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小组,负责特色教育方案的具体实施策划与工作实施;

(3)成立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专家指导小组,负责研究创建工作的科学规划、实施步骤、学术指导和效果评估。

3.全面构建生态教育文化网络,在学校各个教育领域开发相应的教育内容与活动项目,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并把创建任务落实到各个实施部门。

4.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1)在各学段基础课程渗透生态教育系列;(2)设计生态科普基地活动体验课程系列;(3)开发生态教育校本教材;(4)形成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精品系列。

5.制定创建运作保障机制,搭建好生态教育成果共享平台(校园网展示交流与创建论坛);处理好常规教育与特色创建的关系,处理好学校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使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得以系统性、长期性进行;

6.向省市各级科研机构申报课题立项研究,以科研手段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进程。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7月)

1.各部门全面实施活动项目,把每一项教育活动做精做细,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模式,积累和丰富生态教育经验,形成本校特色的生态教育;

2.定期举办生态教育主题论坛,共同研究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3.每年举办体生态教育特色现场会,进行交流展示,推动学校特色教育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4.向省市各级科研机构申报科研课题成果奖项;向上级部门申报特色教育校评估命名。

5.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创建工作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总结生态教育经验,推广特色学校创建成果;

2.继续完善和优化生态教育特色建设,进一步提升特色教育层次。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篇10

彭 雪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涪陵 408100

【文章摘要】

所谓“***学院”就是以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母体,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等社会力量为合作者,联合举办的具有民办大学性质的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承载着为我国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力资源市场短缺专业人才的重任。要提高“***学院”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其学生思想***治教育长效机制,根据其***性办学特色,利用其强势办学资源,发挥其人才质量监督机制作用, 必须以高校思想***治理论教学为主渠道、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新媒体平台等多途径有序开展“***学院“学生的思想***治教育。

【关键词】

***学院;学生思想***治教育;途径

0 前言

20 世纪末期,在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优势教育资源和社会各界优质资本的效用,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培养的需要,产生了“***学院”这样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所谓“***学院”就是以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母体,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等社会力量为合作者,联合举办的具有民办大学性质的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为我国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市场短缺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加强对本科二级学院学生的思想***治教育是“***学院”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学院” 贯彻落实我国高校教育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

要提高“***学院”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其学生思想***治教育长效机制,根据其***性的办学特色,利用其强势办学资源,发挥其人才质量监督机制作用,必须以高校思想***治理论教学为主渠道、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新媒体平台等多途径有序开展“***学院学生的思想***治教育。

1 建立学生思想***治发展状况档案和与学生家长沟通制度,创建对学生思想***治教育社会长效机制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性因素,而***学院的学生由于数量太多,学校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治教育水平,必须提高工作效率,随时了解学生思想***治的发展动态需要,实现信息化校园体系。首先就需要为学生建立健全思想***治发展档案,有针对性的记录学生思想***治教育成长状况。其中有效的健全的档案应包括:学生基本资料档案,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档案,家庭贫困学生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分类档案,可以帮助辅导员和其他有需要的老师有目的快速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为他们工作的开展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学院与其他普通高等学院的不同之处也就意味着学校再其管理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对于***学院而言,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好招生、学生好就业。市场需求旺盛是其开设热门专业的根本原因,国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而***学院的民办性质,其支撑点就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所以学校就得想办法招到学生和设置有前景的专业从而为自己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而获得好名声就是取决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及投资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学院应该有必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构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平台,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家长论坛,有利于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及其老师的多向沟通,让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治教育给予配合支持。同时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也是必要的,例如开新生家长会为家长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各种疑惑从而加深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的整体印象,与此同时要制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拉近学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心灵的距离,便于日后家长对学校的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形成家长和学校共同对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社会长效机制。

2 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内容

接收教育是学生在校教育期间进行理论课学习的过程,“***学院”的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在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突出重点要素等原则下,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治观、法制观等教育,是“***学院”对学生思想***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为充分发挥思想***治教育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就要加强思想***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让思想***治教育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每个同学都能接收思想***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并且学校也应注重老师在课堂上上课的效率,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严禁老师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带到课堂上,使用一些言辞激烈的词语或者举一些对学生身心不健康的例子来误导学生。应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思想***治教育的现实状况,教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以理论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丰富他们的思想和鼓励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老师就应该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效用,教师在考核的时候应该结论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挥思想***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的关键要素之一,选拔一批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员充实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力量从而确保思想***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国***的拥护者,坚信在中国***的领导下一定会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远,坚信一定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3 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思想***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全体成员共同形成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认同感。校园文化也是***学院实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之一,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育人功能,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文化渗透,建设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着大学生整体的精神面貌,因此建设校园文化就应该加大对校园的校风建设。首先“***学院”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宣扬“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重要思想。同时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宗旨, 加大力度营造一种具有和谐理念、崇尚科学、勇于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风气,创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训。其次加强建设教师的优良教风,开展教师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先进模范教师的优良作风,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教学,与时俱进的综合素质发展。最后还应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帮助大学生从进校就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规划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将活动内容与思想***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既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有潜在精神方面的收获, 增强自己的信心,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活动中产生共鸣,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开拓思想***治教育新环境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全新传播媒介,有人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因为它给思想***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网络为思想***治工作提供了新环境,丰富了思想***治教育的形式,拓宽了思想***治教育的途径, 增加了思想***治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们更能全方位的学习和接触思想***治教育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还未成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网络传播了大量有关西方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让他们内心更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为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学院应该组织抢占先机,首先建立校园网络思想***治教育网站与基地,让主流文化在网页上占领一席之地。这就需要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治工作队伍, 用他们丰富的思想***治教育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网络技术去领导和管理这个板块, 可以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组织同学们在网上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播放名人讲座视频来感召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看待问题和思考,紧跟时代的步伐,宣扬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

最后,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其网络文化氛围对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给我们以网络负面的警醒。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许正是因为部分学生内心苦闷而无人可倾诉累积,而学生自身没有适当的调节而导致心理亚健康。我们在看到网络的虚拟性和负面性的时候,更应该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和正面性。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挫折时,可以通过网络匿名的方式跟老师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让思想***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治教育工作时更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工作效果。

5 加强“***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充实思想***治教育的管理监督力量

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学院”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开展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力量。“***学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成果如何。而面对“***学院”的扩招后, 涌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出现“大学无用论”,竞争压力加大,就业压力加大等等新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 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来解决这些问题。

21 世纪应该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学院”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们应该正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着力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为辅导员工作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重视对他们进行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与其他院校思想教育者互动交流,请进校外著名的思想***治教育专家来本校传经送宝。经济是基础, 要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形成竞争激励发展机制,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辅导员,这就需要***学院的辅导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治方向,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更需要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去感召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6 开展思想***治教育社会实践课堂, 彰显思想***治教育实效性力量

大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所学的思想***治理论知识要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有意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治教育。如鼓励并提倡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进行思想***治教育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运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治理论等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宣讲重要的***治思想理论及相关大***方针,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开讨论会或形成有效可操作的实践理论报告。在校内开展“学***,树新风”的演讲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中,有助于大学生真真切切的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人民群众。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知与行的统一,是思想***治教育从理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敢于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7 结束语

总之,加强“***学院”学生的思想***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这就要要求全社会力量集聚起来为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辟丰富多样、广阔适用的思想***治教育途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增进“***学院”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孟兆怀.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J].2005

[2] 来茂德. ***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 杭州大学出版社[J].2004

[3] 郑少南. 思想***治教育实效方法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J].2006

[4] 彭华安. 诞生与危机: ***学院制度运行的案例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J].201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劳动技术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技术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优秀论文范文大全,劳动技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

学习

中专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专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职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中职生教育论文范文。1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1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

学习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10篇

阅读(761)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教育论文,教育科技创新论文范文大全。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职责分明、功能互补、保障有力、高效运转的工作网络。一是***府***策引导。东海县***府2012年设立“青少年

学习

专科教育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教育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方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基本方法论文,家庭教育的小论文。二、困爱型家庭,孩子盲目自信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娇生惯养,虚荣心强,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论是非对错,都以赞赏的口吻或神态加以

学习

教育技术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技术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管理论文题目,教育技术管理论文。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正规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的倾向,过多地重

学习

就业指导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指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就业指导论文1000字范文大全,就业指导论文3000字免费版。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1.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尽管多数高职院校意识到就业指

学习

网络教育专科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教育专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络教育论文答辩好通过吗,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性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

学习

特殊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特殊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论文,特殊教育论文题目大全。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

学习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育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校教育管理论文,高校教育管理方面论文题目。(二)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实践机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音乐素养。实际上,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

学习

大学生职业发展文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发展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1000字,大学生职业规划10篇。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分析1.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是一

学习

教育学本科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学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学本科论文怎么写,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大全。1.2生源多样化增加了师范院校办学压力随着近几年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猛增,各层次的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呈现出生源种类、

学习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发展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职业发展教育课论文怎么写。1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困境t.t***策落实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中,***策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都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高度重

学习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技术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技术专业论文,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范文。4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5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6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高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7基于自动测评技术的IT技能培训

学习

劳动技术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技术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优秀论文范文大全,劳动技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全。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

学习

中专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专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职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中职生教育论文范文。1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1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

学习

科技创新教育论文10篇

阅读(761)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教育论文,教育科技创新论文范文大全。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职责分明、功能互补、保障有力、高效运转的工作网络。一是***府***策引导。东海县***府2012年设立“青少年

学习

专科教育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教育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

家庭教育方式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方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基本方法论文,家庭教育的小论文。二、困爱型家庭,孩子盲目自信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娇生惯养,虚荣心强,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论是非对错,都以赞赏的口吻或神态加以

学习

教育技术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技术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管理论文题目,教育技术管理论文。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正规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的倾向,过多地重

学习

就业指导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指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就业指导论文1000字范文大全,就业指导论文3000字免费版。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1.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尽管多数高职院校意识到就业指

学习

培训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培训类论文范文,安全专业毕业论文十篇。2010级昆明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已完成实习的本科毕业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26名.1.2调查内容(1)实习生对实习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调查;(2)学生对指导教师实习指导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