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话题的作文10篇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1

2、因为师生和谐,所以产生了民主的课堂。在我们六(1)班,学生与老师既保持师生关系,又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正是因为我们老师的和蔼可亲,胸怀宽广,不拘小节与同学们的自觉、认真和乐观,所以我们和老师才配合得天衣无缝,好像我们与老师前生有缘似的。每每学校里布置下任务,无论大小,老师与同学都认真对待。所以,学部的一些重大活动都交给我们六(1)班承办,因为我们的凝聚力是最强的。在拿上课来说,虽然我们与老师在平日里勾肩搭背、无所不谈,但是在课堂上有铁一般的纪律,还没见过谁在语文课上违反纪律的。课上,对于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无一个不是在苦思冥想,回答问题时,更是积极踊跃,课堂进行井然有序而不乏热烈。

3、因为同学和睦,所以班级如同一个温馨的家庭。我们都如亲兄弟一般,亲密无间,当然,偶尔的小插曲也是有的。只要一有同学闹矛盾,同学们都来调解。有的七嘴八舌话帮他们分清责任,也有的同学劝他们握手言和,总之闹矛盾不到三分钟就解决了,两位冤家也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4、同学谦让是和谐,师生互敬是和谐,总之和谐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也正是和谐才把我们同学、老师紧紧栓在了一起,共建了一个具有和谐美的集体。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2

【关键词】话题作文 拟题 方法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相关性,即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二是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三是想象性,话题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

话题作文开端在于拟题,标题可谓“文眼”“窗口”“第一印象”。题好一半文,拟一个让人心动的标题,能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紧抓读者心弦。从考试角度看,拟题质量如何,不仅标题本身占分,而且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无疑你的作文分数就远超他人。所以拟题切忌掉以轻心,而应“以小为大”。所拟定的题目要注重“切题”“新颖”“凝练”“创新”“有文采”几条原则。下面结合笔者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一、巧用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内容和问题,运用比喻、拟人、反诘、对偶、双关等修辞方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幸福是一杯甜咖啡》;以“挫折”为话题的《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故乡为话题的《故乡,我的爹娘》;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等。这些题目运用了合适的修辞比喻手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深深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二、中外结合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幽默色彩浓重,常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如“幸福”话题——《Come on,给我感觉》,“电脑”话题——《Internet,my only love》,“科技”话题——《Are you ok?E-mail》,“校园”话题——《I am sorry,女孩》。

三、巧用化用法

将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谚语、俗语、歇后语广告语、书名等稍加改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可使文章的题目显得新颖别致,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如以“理解”为话题的《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对面的男孩看过来》。以“亲情”为话题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以“环保”为话题的《我想有个家—北极熊的哀求》。以“学习”为话题的《都是考试惹的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生活”为话题的《笑傲生活》《我和挫折有个约会》。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以上例子通过引用大家熟悉的诗词、名人名言、广告词、等作为题目,使得文章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四、流行元素法

《小议“统一口径”》《 同桌你“out”了》《非诚勿扰》《记住我的QQ》《坑爹的考试》。这些题目都使用了流行元素或时尚标语,因为时尚标语或流行词汇都是大家熟悉的、了解的,所以读者一看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而且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新奇、时尚感。

五、设置悬念法

文章题目最忌“千人一面”。标题设置悬念,把文章内容设置得一波三折,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显然,如果能在拟题时故弄玄虚或者有意识的设置悬念,能收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如《高手》《女声传来的纸条》《100分,我恨你》《死海不死》《美丽的谎言》等。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即毕,点睛尤为重要。上述方法只是众多拟题方法中的几个“特例”,更多的拟题技巧还需要大家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得多看多留意。特别是报刊上的标题,品味借鉴,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加以模仿,如能长期坚持,拟题水平必大有提高。当然好的作文拟题只成功了一半,想作文出色,还需在构思、选材、语言等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立梅. 浅谈中考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考试(中考版),2009(4).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话题作文

【中***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02-02

1 认真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认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如话题“初三生活的烦恼”,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烦恼”前冠以“初三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烦恼”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烦恼”的内涵。如写“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烦恼”,等,就不符合题意了。

2 “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 《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等等。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提,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可用引申法,引用法拟题,即分析话题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或引用与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等加以变更作题目。

3 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 “文体不限”不等于 “不要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3.1 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使人擅长多种文体。

3.2 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4 构思上以小见大,立意上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话题作文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点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4

一、认真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问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同样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可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等等。

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转贴于

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要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的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1.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使人擅长多种文体。

2.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应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四、构思以小见大、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5

【关键词】对话学习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分类号:G623.2

对话教学理论古已有之,在中西方文化早期奠定的时候,很多先哲都推崇并主张通过对话学习的方式追求真理和知识。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走向越来越死板的形式,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风格正逐渐成型。在当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时候,对话学习理论便重新受到了重视。但在目前的教育践中,教师对对话学习理论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仅仅将对话当成形式,而忽略了对话的实质意义,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很多教师采用所谓的对话教学方式,其实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原有的板书教学方式,并没有作出根本意义上的变革。因此,重新认识并重视对话学习理论,是当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具体分析从对话学习理论角度实现课堂教学变革。

一、 以“对话”为学习指导的教学模式特征

(一) 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1. 对话核心主题

在以对话理念为学习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话的核心主题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和学生以及教材作者借助教材一起构建对话学习方式。教师在针对对话教学的核心主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质性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2. 对话分主题

以对话核心主题为基本框架,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同一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1],因此他们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观点,而这些在对话核心主题之下讨论的主题就是对话分主题。

3. 对话依托点

在各对话主题之下,需要对话依托点对主题进行具体的阐述和论证。语文课堂的对话依托点包含了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和篇等各层面的语言单位,当然也包含以此为基础的延伸性内容。

4. 对话基本要求

首先应确定切入点,通过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其次,由点到线,以核心主题为基础,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及感受准确表达出来;然后,由线至面,学生和教师以对话分主题为基础,寻找各话题的依托点,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由面回到点,师生在完成以上三步学习步骤之后,根据课堂对话的具体情况,整合并提升所有主题的依托点,使对话教学回归主题。

(二) 新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特点

1. 强调对话核心主题

语文课堂一定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对话场景,所有的教学都应围绕某一核心主题展开。在对话式的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强调不同对话核心主题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通过师生对对话核心主题的感受,还原教材应有的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之初,师生就应共同确定一个对话的核心主题,或者确定一个对话认知角度、思想角度或情感角度[2]。不同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对话主题和角度,因此,对话教学的方式是建立在对学生阅读心理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的。

2. 归回课堂本色

就教学本身而言,最朴素、最本质的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但如今社会充斥着浮华与功利,很多教师在引用新教学模式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而是以近乎作秀的方式呈现出来,看似新颖,实则为传统教学理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话教学则是回归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紧扣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能力,提高课堂活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作为引导者,教师应更多地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纯粹地授教。

3. 重视预习能力

对话教学更多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和阅读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提前对教材课文获得一定程度的掌握。课前阅读能够让学生首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激发出来,产生交流的想法,产生对话的动机[3]。基于此,预习对于对话教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 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活动过程

第一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8课《虎门销烟》。这一课程的对话核心主题可以确定为我国近代史的大事件,林则徐的虎门禁烟运动是这一课的核心主题。在此核心主题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切入点或理解,设置分主题,例如禁烟人物林则徐、此次禁烟的结果与后果、此次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等等。以不同的分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学生首先通过组内对话的方式,对各自的分主题和核心主题进行阐述、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选派1名代表,分别和教师进行对话,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得出此观点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终引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作出正确的认识。

第二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第8课《三顾茅庐》。老师应首先和学生们探讨此文的核心主题,也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文中“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等语句都是在表现刘备的诚心,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通过这些关键语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刘备都作出了哪些牺牲?通过刘备的行为得到怎样的启示?”等,可以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四人一组进行简单探讨,得出结论,之后进行师生对话,对话的核心主题为心诚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品质,在此核心主题上设置多个分主题,例如此次探访中关张二人的表现和刘备表现的对比、诸葛亮的表现等,进行对话探讨。

三、 结论

第一,通过对话理论教学,学生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明显提升;第二,通过对话理论教学,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从目前的教学效果上来看,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运用对话教学的理念,就能够让语文学习真正地发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芳英.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51):362.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于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阅读“对话理论”,准确揭示了阅读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通过多重对话的开展,形成心灵交流,产生个性感悟,最终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阅读者(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阅读对话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一般情境下的阅读对话呈现三类状态: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考场情境下的阅读活动,具有阅读对话的一般形态。生本对话,仍是阅读活动的中心环节。生本对话的有效建构,是决定考场阅读对话质量的主要因素。

文本的作者有自主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态度和感情的权利,他对于自己的作品是有主体性的。对学生来说,在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倾听者”,而不是“评判者”的位置上,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努力感受和理解作者所表之情、所达之意,进而扩大自己的情感视野,拓深自我的体验程度。

另一方面,作品的意义并非在文本诞生于作者手下时就已凝固,而是由读者逐步发掘出来的。阅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即一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内容有很多,其中至少应包括搜集处理信息,把握基本语义,接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等。

在平素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好读深思,心知其义”,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荀子·劝学篇》),进而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

而在考场阅读文本时,只是一个人在战斗的考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中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惟有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对话。

有异于平素的课堂教学,呈现为特殊形态的考场阅读对话更具有受制性的特点。它不仅不容许生生对话的存在,而且其师生对话也呈现特殊形态:参与对话的“师”,是测试中的命题者及测试后的阅卷者。

考场阅读对话模式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是相关的教师参与者在充分尊重考生、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人本地和科学地履行命题、阅卷等系列检测任务。

考场情境下的师生之间的阅读对话,对于考生而言,是单向的、非互动性的,因而注定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命题者、阅卷者把握了对话的话语权,他们决定了对话的范畴,掌控着对话的方向。命题者所命制的试题及预设的试题答案,制约了考生的阅读取向与阅读策略。其后,阅卷者对试题的理解,尤其对试题答案的判读,如果稍一刻板机械,即制约着文本最大化价值的呈现。考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否真实、顺利、有质量,除了自身与文本对话水准高低与策略当否的因素外,也取决于命题者、阅卷者与考生、与文本对话时能否具有尊重的态度。

作为命题者的教师应该明白,无论是在平素的课堂中,还是在应试的考场里,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其实只有先知与后知的区别,并不存在施与受的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拥有***的人格,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对话双方只有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触发智慧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

命题教师要在尊重考生的前提下,巧妙设问,以期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深刻体察学生的心灵历程和精神状态,准确估计文本的哪一点、哪一线、哪一面最有可能介入学生的生命体验、精神活动,从而找到对话的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之对话的热切愿望。

作为阅卷者的教师,也应充分尊重考生的独特体验。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阅读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文本阅读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阅卷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接纳学生的这些个性化感悟,理解、认可、接纳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与文本实现有机的融合,从而提出的合乎情理的、具有独创性的对话结果(答案),使考场对话也能像课堂对话一样,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愉快过程。

谈及命题者对文本的尊重之前,首先要强调,命题者命题(设计)的主体性也应该得到考生的善意接受与充分尊重。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和编辑,对话的设计者拥有以自己真实的、***的感受和体验加以分析、理解和表达的权利。但是,他们对文本的加工、运用,是为阅读者(学生)了解文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在与文本进行前期对话,进而命题时,他们的主体性是有很大限度的。

命题者必须尊重文本,正视作者在自己的语境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权利。必须避免超越文本许可范围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杜绝脱离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进行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必须认可文本的文本空间与意义空间的存在,对于部分文本需要从基本理解、创新理解等层面解读出文本的不同层级的意义。然后,以作为先于表达和接受而存在的经验信息的“预设”为基础,围绕“角色”(诗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叙述人)分析,紧扣那些“省略”、“隐蔽”(生成“象外之象”)、“中断”、“冗余”的话语,关注凸显“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及“隐喻化”的修辞手段,寻找对话的话题,设计对话的情境,并将这种对话的成果转化为试题的命制。

此一考量下命制完成的试题,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既有助于文本基本意义的生成,又比较契合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始期待;既隐射了重要的文本空间、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关照了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对话策略;呈现适度、适时地开放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利生成基于积极、正确前提的文本意义的多元建构。

考场情境下有效开展生本、师生等阅读对话的切入口,主要如下:

形成“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重要美学概念。指的是接受主体在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即阅读一个新的文本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结构。而能否形成期待视野,是阅读对话正常展开的前提。考生应立足各种形成因素,通过多种形成路径——回顾掌握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规律,建立与熟悉作品之间的推及类比,打通作品的虚拟世界与生活的现实情境的内在联系,等等——努力形成考场阅读对话中的期待视野。

还原语境。语境和言语一道生成。作品一旦生成,语境因素也就自然消失。读者与文本对话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言语表达,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这就要以一种与语境生成相逆的心理程序,实现一个由言语到语境的过程。这一“还原语境”的过程,包括:充分利用上下文微观语境;探查写作的时间、场合、心态等中观语境;追寻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状况等宏观语境。由此可知,还原语境,就是还原生活;理解语境,就是知人论世。

补充空白。文本的空白,是作者按照事物运动及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的构思,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 ——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而补足阅读文本中有形和无形省略的意义,填充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空框,可以生成“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并不是读者盲目地崇拜文本,机械地接纳文本,小心翼翼地解读、猜读作者的本原意义,而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加以填补。在考场实践中,可以按照“发现空白——填补空白——评价空白”的程序,与文本“对话”(答题)。可从精彩突出部分入手,如文章的重点词语、关键句子、标题、文眼、警句、过渡段,所记述事件发展的高潮、人物言行的闪光点等,提出问题,带动整篇,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

联想触发。指的是在阅读中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库存,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联想触发,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印证。

颠覆重建。就是读者以颠覆表达意义的方式,重建自己对于文本意义的理解。

追本溯源。指探讨作者创作文本时的原初用意和基本母题,藉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或使所读文本的意义得到新的开掘和升华。

汇聚比照。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汇聚文本,形成文本之间的关联,并加以比照,是读者介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生成和创新意义的一个十分重要且饶有兴味的通道。

动态积储。指在考场阅读活动中,透过题目或注释等,自觉地与命题者联系,接受其阅读见解和经验。也包括读者自己与旧我之间的联系,因为与某一文本的对话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有一个不断调节、不断补充的过程。

冷观现实,虽然新课程理念正在不断深化、内化,但不太尊重考生、尊重文本,对考场情境下生本、师生等阅读对话的正常进行产生干扰的试题,目前仍有少量存在。探究其因,主要有二:

首先,是命题者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而上的命题思想,以静止的、割裂的观点来对待考场阅读,将意蕴深厚的文本看做可着意肢解的,用于知识、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行塞进脱离文本语境的考查内容,刻意设置有违对话程序的阅读障碍。阅读测试的本质,是利用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考查手段(试题),来审视阅读的过程与结果。其对话过程与评价结果之间,是本体与反映的关系。所以,考场阅读的设计,应该确立阅读与考查手段(试题)并重而内外有别的思想,使考查手段(试题)服务于阅读任务的完成,而不是迎合节外生枝的需求,努力体现阅读知识、能力考查的系统性。

其次,是命题者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试题的客观性,一方面忽视文本中文本空间的存在,在试题设计上使考生与文本对话过程简单化;另一方面漠视考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文本意义,否定考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合理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片面、僵化乃至偏颇地预设参考答案。

而从阅卷者的角度来回溯考场情境下的生本、师生阅读对话,也可以触发两点思考: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7

【关键词】话题作文;培养;中学生

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学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而走进误区。因此,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要深入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连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学生可以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阅历、个人成长等方面筛选、聚集材料。充分体现“以下见大”的特点:从小方面表现比较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这就要求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发挥自己的才能。一句话。就是要学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二、拟题要到位

在话题作文中,拟标题非常重要,因为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标题拟得好,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同时,也定下了写作方向。话题作文大都要考试自拟题目,有的考生***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目,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定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

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以话题为中心,进行扩展和补充,这是拟题的最基本方法。它还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形象。以“感动”话题为例,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妈妈,我为你感动”、“感动我的一个瞬间”、“心灵的感动”、“寻找感动”、“都是感动惹的祸”、“谁为谁感动”、“为平凡而感动”、“拒绝感动”、“珍惜感动”、“今天,你感动了吗”等题目。

三、文体要得体

“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并不是说文章可以没有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一般来说,学生最好选择记叙文(包括散文、日记、童话等)。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些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问题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表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重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小小说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和平时的作文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四、语言要靓丽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语言有文采主要是指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好的语言有利于表情达意,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使话题作文中语言有文采。

(1)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

(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比、对偶、反复;借用、仿用词语;可巧妙引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俗语、谚语、流行语言、网络语言、歇后语等。

(3)句式灵活。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多采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等。以增强表达效果,精心提炼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4)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能幽默时尽量幽默。

五、点题要明朗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8

一、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内容特点

(一)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以“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地构成一种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模式。该模式以“预习与交流----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依托点阐述分主----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为基本框架。

1.对话核心主题

对话核心主题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中心,是“显性对话者”——“教师、学生”与“隐性对话者”——“作者和编者”借助教材这一载体,共同构筑的一个话题。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对话核心主题进行对话的过程。

2.对话分主题

在对话核心主题的总体框架下,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他们会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些在对话核心主题之下的主题就是对话分主题。

3.对话依托点

如果说“对话核心主题”和“对话分主题”是课堂对话赖以展开的中心,那么对话依托点就是阐释对话核心主题和分主题的“论据”。语文课堂对话的依托点包括文本的字、词、句、段、篇等不同层面的语言单位,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相关内容。

4.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确定“点”。通过预习和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第二,由点拉线。在“对话核心主题”之下,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对话分主题”。第三,由线画面。学生和教师围绕“对话分主题”,寻找各依托点,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生成相关问题、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同时,各依托点也可以互相批评、借鉴和补充,使单个的依托点成为整合的依托点群。第四,由面及点。学生和教师根据课堂对话情况,整合各分主题和依托点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对话核心主题”有一个多方面、多层面的研究内涵。

(二)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内容特点

1.强调对话的核心主题

将整个语文课堂看成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对话场,始终围绕着一个对话核心主题展开对话。“对话”式语文教学强调对话的核心主题来自于学生和教师对文本的整体感受,还文学作品应有的完整性。所以,在教学一开始,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一个对话核心主题,对话核心主题或者从认知角度、或者从思想角度、或者从情感角度进行概括,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而确定。因此,对话式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感受。

2.力求还语文课堂最质朴的特色

教学本身是一件很朴素的事情,孔子培养学生,苏格拉底启迪青年,都凭借着最单纯的手段——语言,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已不同范围和程度地陷入了“作秀”和“浮华”的怪圈。因此,语文课回归本质成了许多有思想的教师的追求。该模式在教学中有着最单纯的线索,即紧紧围绕着对话核心主题开展思考和对话,这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在这一粗壮的主干上,通过各个依托点生长出繁茂的枝叶,撑起一片富有活力的语文天地。该模式下,教师的行为是组织大家对对话核心主题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认识不重复、语言具有个性、感情真诚,在围绕核心主题的对话中,充满着智慧。

3.将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要产生对话的需要和动机,让学生有一种对话的冲动,就必须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时产生的阅读期待,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获得的渴望与人进行交流和探讨的理解、感悟和质疑。为此我们强调开展学生预习和交流环节,在这一环节基础上,确定对话核心主题。一般情况下,可以以学生中相对比较集中的感受、疑问或建议为对话核心主题,有的时候也可以以个别同学的独特的理解作为对话核心主题。由于阅读中期待心理的原因,学生会非常希望自己的感受得到认可和支持,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就使学生的内心形成了非常强烈的需要和动机,而这种强烈的需要和动机正是学生积极对话的良好心理基础。

4.强调“对话”方式的多样性

对话式教学关注将各种形式的对话融合在一起,动、静交替。这就涉及到对话的形式问题。其实,对话并非仅仅是出声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个人对文本的默读和品味,也就是学生与作者、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语文课堂对话中,一方面保留课堂中静态的心理紧张,同时也将部分静态的心理紧张转化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时间分配,学生处于动与静交替的状态,其注意力也呈现出张与弛结合的状态。

二、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活动过程

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积极地探究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活动过程。下面就以课题组的研究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①为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通过预习、谈话及书面反馈了解到,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提出的较为集中、也较有深度的问题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为题目?课文用三个例子来写生命,有什么不一样?基于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把握,课题组在研究教材和教法的过程中逐渐明朗了本文教学的“对话核心主题”:即从对文章第一段“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一问的回答切人,以“生命是( )”为该课的“对话核心主题”。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以“生命是( )”作为引入和提升。

第一步:教师从身患癌症与死神顽强抗争的16岁少女张穆然的微笑、快乐、坚强、充满爱心人手引出该课学习的“对话核心主题”。

教师运用幻灯,首先呈现了带着灿烂笑容的张穆然的照片,将如此灿烂的笑容与身患绝症进行连接,从强烈的对比冲突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说道:

张穆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她天真、可爱,充满梦想。然而,中学毕业后,她不幸患上了癌症。癌症剥夺了她上学的机会,剥夺了她正常的生活。面对着癌症,面对着死亡,张穆然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坦然地笑着。你们看(出示张穆然照片),这就是不哭的张穆然。崔永元听了她的事迹很受感动,专门录制了一期与她有关的节目,当这期专辑《感受坚强》播出的时候,张穆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亲人、朋友和所有爱她的人。在她人生的最后一段,她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舍不得你们!生命的长短不是一个量词,活得有价值就长,没有价值就短。”同学们,张穆然已经离开了,然而她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话语)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勇气,生命是坚强,生命是坦然,生命是乐观接着,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课文《生命生命》,进行了这样的过渡,并引出了“对话核心主题”:

师:生命还是什么呢?有位台湾作家叫杏林子。她对生命也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在她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生齐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生齐读题目:生命生命)。

师:那么,杏林子认为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去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出示幻灯)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 )

生命是( )

生命是( )

生命是( )

第二步:学生和教师围绕着“对话核心主题”

谈自己的感受,得出一个一个分主题,并运用课文(通过关键词句)或课文之外的各种依托点阐述自己的分主题。

我们首先来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读了之后,觉得生命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生命是勇气。因为在第一自然段,她说,一只飞蛾飞来飞去地骚扰着我,趁它停下来的时候,我伸手捉住了它,这时候只要手指稍微一用力,它就动弹不了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这足以证明它很有勇气。它挣扎,说明它很想继续活着。

师:很好!×××同学说生命就是“勇气”(师板书:“勇气”,并出示相应的自然段)他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得出的。你认为第二自然段除了写出生命是“勇气”外,还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生命还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求生的力量。

师: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求生的力量,你是从哪里特别感受到的?

生2:我是从最后一句感受到的。因为“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这只飞蛾用最强的力量在挣扎,要飞走,尽管知道自己只是挣扎,知道自己飞不走,但它还是要试一试。

师:尽管知道力量很小,但它还要试一试,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

生2:“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还有吗?

生3:我觉得生命是坚强。飞蛾可能觉得自己要死,但它觉得一定要活下来,所以说不管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它都要挣扎。我从“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中看出,所以说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师:你是觉得不但可以从最后一句看出来,还可以从这一句看出来,是吗?很好!还有吗?

生4:我觉得生命是一种信念。如果说它没有这种信念的话,那它也就没有这种勇气。它知

道自己的弱小,所以它如果没有信念的话,它是绝对不会挣扎的。

师:是的。生命是一种信念,因为飞蛾具有这种信念,那就是要生存,所以它在不停地挣扎,鼓动着双翅在挣扎,是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转贴于

上面的实录很真实地反映了师生对该课题理念的实践,即在“生命是( )”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统领下,学生们提出了各个分主题,“生命是勇气”、“生命是力量”、“生命是坚强”、“生命是信念”,教师热情的肯定和充满期待的“还有吗?”一语,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实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本质。与此同时,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说明和阐释,这些词句就是对话得以开展的依托点。当然,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以各依托点为切人口,通过体会语言文字和其他的手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通过“说课文内容”、“品关键词句”、“读相应语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作为一个先知先行者,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一些重要的但学生尚不能发现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此提高语文能力。

第三步:教师通过总结,提升大家的认识,完成对对话核心主题的集体构建。在该课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提升大家的认识,完成对对话核心主题的集体构建。第一种,围绕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医生的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跳后得出的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进行辩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单单属于我的”_语的真正含义。对“不单单属于自己”,教师提升道:“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还属于深爱我们、把我们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的家人;我们的生命还属于曾经关心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生命还属于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需要我们;我们的生命还属于这个世界,世界因拥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命而丰富多彩……”对于“单单属于自己”,教师提升道:“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她,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她。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生命是一种责任”。第二种,通过在对话即将结束的时候介绍杏林子的遭遇,强化对课文一开始所说的“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的回应,将学生的理解纳入到一个经历重大人生苦难的真实人生之中,强化对生命的理解。教师是这样引入的:“通过杏林子的这篇文章,我们思考了生命。与我们的思考不同的是,作者杏林子是常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她会常常想呢?”在介绍了其人生灾难后,教师又以“她会在什么时候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为问题,设计了一个个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情境,比如在杏林子不能翩翩起舞的时候、在看到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等,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再以杏林子战胜疾病与自我,不断地为慈善事业而工作的事迹以及“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的名言,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第三种,教师呈现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而写的一首小诗,并让学生串联起学生自己理解得出的各个分主题,进行有感情朗读,从而得到对生命的整体理解,达成“活着的每一天都很美好”的人生观,真正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育人目标。整个课堂对话在学生慷慨有力、乐观向上的朗读中、在饱满而强烈的感情中、在整体内涵的提升中结束。综观这一课堂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围绕着“生命是()”这一话题展开,而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具有非常突出的自主性,他们可以选择文本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一点进行引发,包括字词、句、段、篇以及课外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课堂结构角度看,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的逻辑联系,前后照应,具有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与提高的作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和主题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成效分析与研究结论

经过分布在近十所中小学校的课题组成员近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尝试,实验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语文课堂教学带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和突出的成效。

1.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我们对两所不同学校的刚上完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语文课的两个班级当场进行了问卷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时间过得有点快或特别快,这种时间错觉是由于对某项事情的兴趣程度所决定的,而兴趣又决定了其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这种突出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语文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的重要基础。该模式实行的是一种没有强制的教学。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且对话核心主题又来自于学生,因此,学生有了对文本学习的感受和问题,这种感受和问题就使学生形成了迫切想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愿望,这种愿望的达成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在对话中,教师的欣赏和鼓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话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该教学中,采用的对话形式并不仅仅是开口说话,而是包括个体品味等方式,这就使课堂很好地实现了“动”与“静”的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将近90%的学生是喜欢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的。

2.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会学习是检验学习策略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表明,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话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显得更为耐心、专注,更能客观地看待、把握对方的话语。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思考和发表想法的权力与机会。第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表达的能力。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锻炼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倾听对方的话语之后,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快速地整理自己的思维,理清自己的思绪,并组织好内部语言。第三,训练了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进行对话,此中有分析、有综合,有具体、有抽象,但是不管如何延展,学生最终都需要回到对话核心主题上来。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能否参与到对话中来、能否质疑、能否对问题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缜密程度。课后当场调查表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助于学生质疑问难、积极表达,有助于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对提问的优劣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在回答“今天这节课你觉得哪位同学提的问题最棒”这一问题时,对比班和实验班分别有27人次(占全班人数的44.3%)、11人次被同学提到(占30.6%)。在回答“你有没有觉得这篇文章什么地方写得不好?如果有,请写出来”这一问题时,有13人提出异议,占全班总人数的36.1%。

有7人认为生命不单单属于自己的,有2人认为“她”为什么要听自己的心跳,还有人提出写得太深奥,写得有些粗糙,有些地方容易让人误解,特别是没有杏林子的简介等不满意的地方。9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是“有点满意”或“很满意”,反映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是敏捷的、严密的,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能力。这种反思能力同样也体现在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学生们还针对“课上得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比班学生把它归结为细心(7人次)、对生命的理解(7人次)、幻灯等(6人次)、教师素质好(5人次)、方法好(8人次);实验班学生则认为是亲切(7人次)、微笑(8人次)、丰富的教具(18人次)、有趣(5人次)、方法好(8人次)。这也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能力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问题讨论和研究展望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9

包装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拟题、开头、结尾、语言和文字。在这五个技巧之中,拟题尤为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在文章拟题上下一番功夫,好好包装一下,这点对于初三考生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就如何拟好考场作文的题目谈谈同学们可以运用的一些技巧。

一般情况下,好的标题应该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能显示文章的主旨,二是新颖不落俗套。常见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修辞式、引用式、符号式、反向式四种,下面分别举例来说说这四种方法。

一、修辞式

运用比喻:如以“孝”为话题写文章,可以拟题为《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可以拟题为《我爱曲线的生活》。

运用夸张:如以“挫折”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你别把我看扁了》《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运用对偶:如以“环保”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运用拟人:如以“树”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地球就诊记》。

运用呼告:如以“书”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给生活加点苦吧!》。

二、引用式

(1)引用诗句:以“老师”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感动”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者《寸草心与三春晖》。

(2)引用流行歌词:以“宽容”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笑而过》;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未来的主人翁》;以“家庭”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我要的幸福》或者《我想有个家》或者《温馨的港湾》;以“心愿”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千零一个愿望》或者《明天会更好》。

(3)引用名句: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救救孩子》(引自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可以拟题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引自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百年孤独》(引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引自麦氏咖啡广告语)。

三、符号式

1.数学符号

如以“游戏”为话题,可以拟题为《7+1=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有一则新闻报道的题目是《99+1=0》,意思是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成绩≠素质》;还如写有关“财富”的话题作文时,可以用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来拟题。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生活――???》,表示生活中充满了新鲜的事物,需要随时关注。

四、反向式

如以“竞争”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用一反常理的题目夺人眼球。

又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望。

还有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篇10

领导讲话稿,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作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讲话的领导人,可以是本单位领导,也可以是上级机关领导,还可以是从其他单位邀请的领导。

领导讲话稿不同于演讲或一般性发言,主要在于不仅讲话人的身份限于领导人,讲话的内容也总是具有一定指示性、指导性、总结性或号召性,而且所发表的意见体现着领导机关的意***和旨意。

(二)领导讲话稿的分类及总体特点

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会议讲话稿可分为:

导向性讲话。

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指导性讲话。

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总结性讲话。

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领导讲话稿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

分为简式标题和复式标题两类。

简式标题一般主讲话人的姓名、职务、事由和文种构成,如《×××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复式标题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主标题一般用来概括讲话的主旨或主要内容,副标题则与简式标题的构成形式相同。如:

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

——在鲁迅诞生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991年9月24日)

正文。

讲话稿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部分。

首先根据与会人员的情况和会议性质来确定适当的称谓,如“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学者”等,要求庄重、严肃、得体;然后用极简洁的文字把要讲的内容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或者所要讲的内容重点。然后转入正文说话。

主体部分。

根据会议的内容和发表讲话的目的,可以重点阐述如何领会文件、指示、会议精神;可以通过分析形势和明确任务,提出搞好工作的几点意见;可以结合本单位情况,提出贯彻上级指示的意见;可以对前面其他领导人的讲话作补充讲话;也可以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谈几点看法等等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10篇

学习

玉兰花作文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玉兰花作文10篇,内容包括玉兰花小作文,玉兰花作文120字。刚刚探出头来的你,总是那样惹人喜爱。我想伸手去摸摸你,可还是忍住了。你的花骨朵就像一座座美丽的花房,里面一定住着漂亮的花仙子。我真的怕惊扰了她!你的花是那样的大,

学习

校运动会广播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校运动会广播稿10篇,内容包括校运动会广播稿50字作文,小学生运动会广播稿。校园运动会的广播稿二:致百米运动员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希

学习

初中化学试题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化学试题10篇,内容包括初中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初中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库。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测试题一般都是购买一套或者使用其他学校的试题或将别人的几套试题参照贵阳市中考卷进行删减增加,拼凑而成。这些

学习

招生策划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招生策划10篇,内容包括招生方案策划流程,招生策划方案100例。1、学校简介:………………………………………………2、当前,随着初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这个特殊市场的逐步建立,各类职校之间,还有普通初高中之间以及职校

学习

招生培训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招生培训10篇,内容包括招生培训套路大全,培训招生方案10篇。一.课程安排:启蒙班(一、二年级)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讲故事、表演儿歌、看***说话、无实物表演、相声。成长班(三、四、五、六年级)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诗歌朗诵

学习

老人节活动10篇

阅读(287)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节活动10篇,内容包括老人节的活动方案,老人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103篇。二、助老服务,努力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老人节期间,各单位都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助老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志愿上门、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助老服务

学习

校风学风10篇

阅读(189)

本文为您介绍校风学风10篇,内容包括校风学风主题大全,校风学风内容怎么写。

学习

写大自然的作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写大自然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6篇,大自然作文十篇。枯叶争先恐后地从树上飘落,为大地织起了金黄的地毯。这是在告诉人们,秋天伴随着那叶子降落。你看那一片一片雪花,这是大自然的信使。大自然要告诉人们,寒

学习

作文美丽的校园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美丽的校园10篇,内容包括我的校园很美丽作文,美丽的校园作文评语。啊,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熠熠生辉的星星,七彩的画面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美丽画卷。呵,我爱您——美丽的校园!

学习

小学生六年级作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六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作文题目大全集,围绕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作文十篇。人的一生也可以是那一杯香醇的酒,慢慢地享受,细细地品味,自然也可以韵出生命的味道。妈妈曾经问过我:“你想要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那个简

学习

初二英语教学计划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英语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计划,英语教学计划模板范文。本学期,学校为了整体教学,将学生进行了整合。目前班级现有学生57人,大多数英语基础较好,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即使这样仍然有

学习

未来的衣服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衣服10篇,内容包括未来的衣服的故事,未来的衣服优秀作文。

学习

盼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盼作文10篇,内容包括盼作文十百字左右,盼作文500个字。我是一个小书迷,从呀呀学语的那一时,就最爱看书,虽然每次看完了都叽哩咕噜地乱说一番,但我也是很认真的,一岁了,会识几个小字儿了,我便捧来什么《认识动物》、《认字》等书来,

学习

致我们失去的青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致我们失去的青春10篇,内容包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题曲,致已逝去的青春文字。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往往会选择受众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

学习

玉兰花作文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玉兰花作文10篇,内容包括玉兰花小作文,玉兰花作文120字。刚刚探出头来的你,总是那样惹人喜爱。我想伸手去摸摸你,可还是忍住了。你的花骨朵就像一座座美丽的花房,里面一定住着漂亮的花仙子。我真的怕惊扰了她!你的花是那样的大,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介绍端午节300字作文十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0篇。今天,我过了一个有趣而快乐的端午节!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的由来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

学习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10篇,内容包括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思路,当老师不在时我该怎么办作文。记得那是一节作文课,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课!但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语文老师只是在刚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上的那节课的作文题目,然后

学习

环保小卫士作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小卫士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是环保小卫士作文100字,我是环保小卫士作文范文。八点钟的时候,我们到外公家了,外公家靠着大公路,当我来到公路上闻到一股浓浓的臭气。于是我仔细地看了看,原来是那些白色垃圾和已经发臭的香蕉皮

学习

作文春节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春节10篇,内容包括春节的作文三年级300字十篇,春节作文初中。[春节英语作文:春节晚会]:

学习

螳螂作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螳螂作文10篇,内容包括螳螂作文300字10篇,螳螂作文400个字。螳螂喜欢吃许多昆虫,比如蚂蚱、蝴蝶、蜻蜒等。我很喜欢螳螂。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白云飘飘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习

一件感动的事作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一件感动的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作文,感动的一件事作文范文。三、抓住特征,着力写人。特征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只有抓住人物的特征,着力写人才能让笔下的人物产生呼之欲出,给人以如见其人之感。写人

学习

外婆家作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外婆家作文10篇,内容包括外婆家作文,外婆家的故事作文。晚上,满桌的菜,围着火锅的大盆子流香。火锅咕噜咕噜地烧着食物,团团热气迷漫在整个餐桌上,更给人乐融融的过年气氛。一家人围坐一桌,每个人都带着笑脸。表弟已经上一年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