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论文10篇

林学专业论文篇1

1.1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中,有一些是有传统学科基础和较强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还有一些硬件软件都未完全配备的院校。因此,不论是在技术设施方面还是课程体系方面,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1.1学科教育水平低于学科实际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泛推动“园林城市”的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区域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导向。然而,相对快速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言,学科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在社会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的同时,风景园林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顶尖级人才的缺失和高级专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众多分支性学科各自为***,内部难以协调等因素,对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大幅减弱。因此,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学科现实的发展水平。

1.1.2教学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种多类知识复合运用的专业,对技术和理论的要求都很高。实践工程技术是为了将纸上的设计很好地付诸实际,落成实体。而理论创新是为了抽象研究空间等要素,从而得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体验效果。高校的风景园林教育并未能很好的兼顾2者,多有顾此失彼。不同性质的学校,也缺少一定的整合。艺术类院校多重绘画表现,对于实际可行性和理论逻辑方面涉及较少;而建筑类院校过分看重规划管理和建筑,较少涉及植物造景,而农林院校正好相反。

1.2学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有:人口急剧膨胀,户外休闲空间非常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环境绿化方面的后期维护;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民族特色在环境建设中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有了新的态势。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为园林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风景园林专业将为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提供了专业人才,也确定了未来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

2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1针对城市现状,开创专业新的领域结合目前中国城市设计的分工情况,风景园林专业弥补了建筑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空缺,能良好地协调2者的关系。对于实际问题,不能对西方案例照搬照抄,而既定的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也并不能准确地评价中国环境的实际状况。针对我国环境现状的特殊性,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专心新领域进行研究,对症下药,能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将成为这一方向研究的带头人。

2.2挖掘民族特色,保留传统文化面对洋文化入侵和千城一面的现状,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不仅因为民族特色是我们独有的标志,也因为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智慧来支持我们现代的建设。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研究民族特色文化,让莘莘学子在最初接触景观行业时就有这样的意识,代代传承,便能逐渐找回当初缺失的文化特色,找回属于自己的身份象征。这一点,除了在专业本身得到长足的运用和发展,还能对完善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规划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从细节处解决问题风景园林专业的运用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支撑。除了要培养规划设计类的人才,还要鼓励以专业技术来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实际问题的人才。比如,生物科学技术能扩大植物季相搭配的选择范围,材料与工程技术能解决水池渗漏等问题,激光技术能丰富夜晚景观。不同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参与,能极大地丰富景观内容,能从一些细节提升观赏价值。在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某一个技术方向的景观研究,都对景观本身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3结束语

林学专业论文篇2

设计之初是为人类生存的需要去优化环境的一种创造方式,是为人类生活而服务的一项有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并通过设计活动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目的。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具有鲜明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人类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经由人类的预先设想和计划得以实现。艺术则是人类用来理解、表达、记录、认识事物的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逐渐成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模式来表现世界、表达情感,它带有更多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认识。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史,两者虽相对***,但对彼此的作用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层次、审美、自我风格、地域特色等内容的需要使得当下的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当代艺术在表达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矛盾和人的精神问题,从而使得艺术更具时代的特征,而不再是个人私密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实现价值是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从而使得艺术变得越来越接近大众,接近生活。设计借助当代艺术的无限幻想突破理性的束缚,把艺术的激情与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创造新的物质形象,同时纯粹的设计也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当下的艺术需要设计因素,有了设计就会有新的表达可能;当下的设计更需要艺术,艺术会使设计不再枯燥和循规蹈矩,变得更灵活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系统的核心,设计过程是艺术概念的加工程序到制成品的过程,并且设计创造的这些“新型”的组合和构成形态总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符号,遵循着对形体、尺度、空间、色彩、质地、均衡、韵律、变化、衔接和再现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给我们的创作和设计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幻想。同理,艺术家和风景园林设计师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已知的基本元素提炼、加工、利用、改造或创新的行为,是把自然的已知元素变成新的视觉元素。而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我们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对的,每个时代对设计的定义和分析都具有局限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项基本条件。现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风景园林专业中艺术造型课程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在大力加强的同时不断改进其教学弊端,要从艺术和设计关系的角度出发,改良教学方法和创建新课程结构,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多元文化并存中相互渗透,慰藉人类情感的需要成为它们共同的属性。

2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即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培养思维能力。”同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知识是很有可能会过时,而好的思维方式却是让人受用终身,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艺术基础课程中,主要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以及对事物的创造、表达这两个方面对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践中,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和艺术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意思维的练习中,重视的是“造型”而不是“工艺与技巧”。在面对当下愈来愈复杂的综合性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艺术家的审美素养,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而各类设计之间能够贯穿其中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基础造型手段。要养成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必须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众不同且的设计概念、独特的视觉呈现角度、发现美的能力才是当代设计的灵魂,结合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创造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历史又有时代感的,不仅满足当下人的需求,还要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3结语

林学专业论文篇3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目前在风景园林专业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各自都要有着独特的方式,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提炼规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常在高年级的相关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因一个项目涉及的课程较多,目前在风景园林专业中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其它课程很难实施。实践教学法需学生通过参加实际的规划设计或施工实践,但因条件限制,目前涉及的专业课程和学生的人数都非常有限。而情境教学法能通过多种手段如***片、视频、音乐和实物等媒介或通过动作演示和角色体验营造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因而对学生来说更直观,高、低年级学生都能适应。且营造情境的方式方法多样,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操作。所以情境教学法与其它的教学方法各有优势,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风景园林专业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情境教学法的表现方法可通过音乐、***片、视频、实物、语言描述、动作扮演和设问等来表达,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风景园林的专业特点,从三方面来讨论情境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具体运用。

2.1模拟角色,创设体验情境使用模拟角色,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可以创造出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去思索、去探究。角色模拟的方式多样,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岗位、某一类人或某一操作程序等。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模拟业主,体会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普通使用者,体会设计中的功能是否“以人为本”,而不是仅仅传递了设计者的爱好。总之,模拟角色不仅让学生收获体验的快乐,还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并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如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几个专题模块,有广场设计、庭园设计和公园设计等。一般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再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设计训练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对设计具体内容一般不做规定,这样便于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但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还存在着甲方(项目给出方),而作为乙方(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需与甲方沟通,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满足甲方的要求。所以可以在几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来进行角色模拟,创设体验情境。如在庭园设计作业中设计别墅的屋顶花园。在做设计之前,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别墅的主人,并每人写一份项目委托书,将自己的要求与希望达到的效果写在任务书中。然后将全班同学的任务书打乱,再进行抽签,对抽到的任务书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期待其他同学将“自己”的花园做成怎样的效果,时常去看“乙方”的方案并与“乙方”交流;反之,作为设计者的“乙方”,同学们也能体会“甲方”的心情并乐意与“甲方”交流。任务书五花八门,设计方案多姿多彩。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设计构思的表达,还需要合作与沟通。

2.2利用实物、***片或视频等媒介,创设形象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通过实物、***片或视频等媒介,创设的形象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大学课堂,各式各样的***片和视频已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因而,利用实物、***片或视频等教学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实物、***片或视频的罗列。对资料要进行精心地选取、剪裁与制作,甚至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对一些大尺度或抽象的场景具像化,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园林工程中园路工程教学时,学生们对园路施工的全过程不甚了解。因为人们时常见到的都是修好的路,即使将学生们带到施工现场,看到的也只是施工的部分程序。因为园路的各层如路基、基层、结合层及面层的铺设并不是在几小时内就能完成的,甚至有些层铺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再铺设上一层,而学生们去现场跟踪施工全过程的概率又非常之低。那么可以将工人每一层的施工过程拍成视频,通过拼接,配上解说。而土方工程则可以制作动画演示把一座山头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土方是如何转移的。另外,实物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无可言喻的亲切感,除了视觉以外,还能带给人触觉和嗅觉等不一样的体验。如在教授建筑材料时,火山岩、花岗岩和大理石等通过***片也能辨认,但通过触摸实物则对重量和质感等有更直接的认识。

2.3巧设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激起学生们对“未知”的好奇,让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设置问题的优劣是取得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对于大学生来说,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然要避免“过犹不及”,太难的问题会带给学生以挫败感而失去学习兴趣。恰当地问题应当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学生们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如在园林工程概预算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结合一个项目的施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预算表,因计算程序繁琐,各种材料价目表冗长,若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疲于应付甚至相互抄袭。通过巧设问题:“甲方因资金方面等原因,需要在已有500万元预算的基础上,通过置换部分名贵树林、大苗木或高档铺装材料(基本不改变园林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将预算造价控制在420万~450万元,并做出新的预算书。”因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多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探究教学情境,并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积极去探究哪些名贵树木可置换成观赏效果相当的普通树种,哪部分高档铺装材料可以用物廉价美的乡土材料代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学会预算的程序与方法,还对材料的价格和特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与相关其它课程也自然的联系了起来。

3情境教学法需注意的事项

3.1资料库的建立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适应面较广,操作程序也相对简单。但要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学效果,仍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其中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必不可少。实物、***片要经过精心挑选并具代表性;视频的制作要能清晰地表述问题又有一定的艺术美感;设置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能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直至解决问题。不同的课程要设置与其对应的资料库,并注意适时更新。

林学专业论文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强,园林相关行业、领域对既懂园林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尽管许多高校园林院、系开设了园林专业英语课程,以期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我国复合型园林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方法不合适,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复合型园林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园林人才。由武涛、杨滨章主编,徐锋主审,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景园林专业英语》(副主编是王霞、朱晓霞、陈宇、王洁,2012年9月版)一书,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介绍了风景园林的概念、园林演变史、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建造技术与工程以及近十几年来风景园林研究进程,旨在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帮助学生能够无障碍阅读相关国际文献,用英语撰写论文、综述、报告等,其中关于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对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读全书,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加强,从事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其不仅需要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国际风景园林的最新发展,获取最新信息,还需要运用英语与国际相关专业的友人进行知识交流,增长见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一书是以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掌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用法以及提高其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此目的基础上,该书在讲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时,会尽量选择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的论文作为讲解模板,以期学习者能够通过此书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该书在翻译国外风景园林相关文章时,尽可能达到“信、雅趣、达”的要求,旨在告诉学习者不管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需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无误,都需要做到文字流畅通顺、辞藻优美且忠于原文,只有这样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该书为帮助学者提高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撰写英文摘要的方式方法,较为客观地讲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查阅风景园林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技巧。由此不难看出,该书不仅目的明确,可让学习者能够正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同时围绕“目的”而展开的讲解对相关学习者来说也极具实用性。总而言之,该书不仅结构科学、内容丰富,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师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该书关于风景园林英语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的讲解,对探析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林学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中***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03

Discussion 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HU Zenghui, LI Hejuan, LENG Pingsheng, ZHANG Kezhong, ZHENG Jian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mod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forestry talents, but many problem exist ye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goal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talen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的十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5年4月,中共中央***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重要职责。而林业已从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转向以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林业,对林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林业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林业从业人员和人才需求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据预测,到2020年林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目前的林业专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林业管理部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森工企业、国营林场、国营苗圃、中等林业专业学校的技术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1%,①因此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培养目的存在偏差。

1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导师制没能真正实施。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在2009年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努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除校内导师外,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须由在林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专业生产或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校内外双导师制并未真正实施。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基本还是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模式,只有校内一位导师,没有校外导师,不利于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合理。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及其应用教育,以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而专业学位硕士则侧重时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仅为2年,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缺乏针对性,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差别不大,基本上仍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者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以北京农学院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为例,专业必修课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虽然在课程名称上突出了技术、应用等,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依然较为薄弱,背离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3)论文选题和评审标准有待改善。从目前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仅是做论文的时间缩短,大部分还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选题没有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并且由于仅有两年时间,有的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更严格。在论文评审程序和标准以及答上基本上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标准去要求,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没有林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通常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答辩,答辩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

2 加强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1)不断完善双导师制。基于社会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与学术型研究生持平。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双导师制”对于实现其培养目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校外导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校外导师参与课题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提升校内导师实践能力。林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应该接地气,不能脱离实践,导师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由于近些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层次越来越高,多为博士和博士后,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但是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如以修剪树木为例,林学专业的年轻教师很少有人能够修剪好,因此有必要加强传帮带,以及到基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培训。建立和完善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将高校和林业基层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实现高层次应用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就业。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和其培养目标相一致,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特别是针对目前和今后长时期开展的生态建设,强化生态类课程的建设。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强化校外林业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针对林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分析、实践模拟、计划制定、项目评估、技术或产品研发等实践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已和百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植物园、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北京大东流苗圃、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等林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产学结合平台。在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利用实践基地条件,进行教学或顶岗实习,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由基地导师指导,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培养研究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研究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及评价制度。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应符合其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联系现代林业生产实践和生态建设,针对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应体现出作者具有***从事林业和生态建设科技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试验研究、调研分析、林业生产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评估等。同时,在论文的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不同,要求至少应有1/3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以突出培养目标。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对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度,改变对专业学位的接受程度不高的现状,通过国家相关***策和规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林学专业论文篇6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林学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 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24-02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Vocational Competency Training

PAN Geng-yun

(Puer College,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 and the garden specialty,based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graduates from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enterprises or public institutions,the professional skill of the positions for the garden industry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need and ta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garden technique was explored,a mode for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that c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positions in garden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professional capacity;curriculum system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交流讨论等方法,对园林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推动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为园林行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1]。在当前园林职业岗位要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特点,对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当代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所有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可分为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品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2];由于这种能力关系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所以称为关键能力[3],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迷惘、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因素,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压力下自我缓解与自我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的共同结果,也是学生心理成熟健康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速,而高职教育由于学生基础底子薄,学制短,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有限,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体系设计中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工作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当前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评指标。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方面,而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会做人成为当前高职学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专业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适应某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1],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现代园林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根据园林行业工作流程、职业岗位调查分析,园林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园林植物识别与栽培养护能力,因此把这三大能力确定为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再围绕三大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园林技术专业基础能力为园林制***、计算机辅助绘***、手绘表现、绘***效果表现能力;园林工程读***识***、材料识别、测量能力;园林植物认知、病虫害识别与综合防治能力。园林技术专业拓展能力为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植物造景、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投标能力;园林工程管理、项目监理、预算决算、成本控制能力、园林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繁育、常见园林机具的使用与日常维护、园林植物的造型与应用、园林植物产品营销能力。

2 根据园林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2.1 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云南省几所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都表述为“培养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在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4]。因此,高职农林院校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应有一个侧重点,形成一专多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根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的职业能力,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以下模块构成。

模块1:岗位熟悉及见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园林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开设时间为开学第1、2周,安排相应的学分,采用点名、检查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核。在开学的第1周,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有效学习等,使学生迅速实现学习角色的转变,对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有比较合理的安排,对自己融入的新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聘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园林行业的情况。专业负责人介绍本校本专业的情况,让学生初步识别校内部分挂牌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园林工程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到相关建材市场了解园林硬质景观工程材料,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第2周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园林企业见习,让学生直接进入未来职业岗位,使学生对园林职业有个充分的认识,在未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更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掌握及认识一些重点知识。

模块 2: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开设时间为第1、2学期,内容注重基础性,强调通识性,是基本能力,关键能力的基础部分,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课程有应用文的写作、计算机基础、公共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策、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体育、心理健康等。

模块3: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其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是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的深化和补充,以选修课、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成绩计算学分。选修课设置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中外文学与语言、文化历史与哲学、演讲与口才、语言应用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等;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数据库、FLASH动画制作、SPSS统计软件等;外语应用能力: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其他能力:公共关系、现代礼仪、信息处理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风景园林设计协会、插花协会等)活动、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传授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等。

模块 4: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1、2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第1学期园林设计基础:园林绘画技法、设计初步、园林美学;园林工程基础:园林测量;园林植物基础:植物形态特征及解剖、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学期设计基础:园林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基础:工程材料;植物基础:园林树木、园林花卉。

模块5:旨在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核心课程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模块6、7、8:旨在围绕核心能力强化专业能力与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实训。学生可以通过1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拓展课程;同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就业岗位自行选择某一岗位,在真实的生产或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 6 :旨在强化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绘制、园林工程施工***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绘制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建筑设计、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景观效果***手绘技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硬质景观设计等课程。结合课程进行单项小型绿地设计,进行园林绿地综合设计实训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编制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设计项目,强化园林设计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7:旨在强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进行园林工程综合实训,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的清单编制园林工程预决算,再由相应企业进行对照比较,检验工程成本控制情况;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编制商务标和技术标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工程项目,强化工程施工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8:旨在强化园林植物认知、生产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开设园林苗圃、插花与盆景制作、花卉生产技术、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遗传育种、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机具使用与维护、市场营销等。以校园绿地、在校内基地和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为平台,进行植物生产、养护管理的生产实践,综合训练树木、花卉、草坪的栽培与植物保护技能,强化种植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9:为专业选修深化课程,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其目标不是为了了解知识,扩大知识面,而是对学生感兴趣学科的进一步加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进一步深化学习,为其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开设的课程如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园林植物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绘画、美学、力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园林设计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课题研究(课题的申请,实验试验方法,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等方面的知识)等课程[5-6]。

模块10:为自主学习模块,旨在培养自学能力,课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在教师指导下课余时间有选择的进行自修。开设课程如园林设计方案鉴赏、园林法规、植物文化、园林摄影、园林产品营销等。

模块11:顶岗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邀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然后分散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和以企业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结合顶岗实习,进行国家劳动部认定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模块12: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能力的载体,学生可到校内外园林绿化相关的部门,按学校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顺利通过答辩。

3 结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园林企业行业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积极深入基层了解园林行业岗位需求,探讨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据此认真调整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区别于本科“研究型”人才及中职“简单操作型”人才的高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是高职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4 参考文献

[1] 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高振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81-84,88.

[3] 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1(8):86-87.

[4] 铁铮.中国园林专业建设之路如何走?[J].绿色中国,2012(9):36-38.

林学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林学专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转变林业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必须靠人、靠人的素质的提升,必需依靠大量林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中国论文联盟

信息社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林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明显的偏差,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偏低。一方面人才市场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林学专业学生难以就业。林学专业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不同岗位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门所关心的重点,也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浙江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信息技术在农林业中的推广应用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林业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素质偏低,有些单位也试***依靠引进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承担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事实表明,这些毕业生在进入林业行业后由于缺乏林业知识背景,很难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培养一大批既熟悉林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有些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同时对林学没有要求或要求较低的岗位可以通过引进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来担任,但大多数岗位还需要林学专业的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四年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和水平?笔者的设想是,要求林学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常用的软件工具和基本网络技术,而且还能熟悉使用一种林业应用信息系统;另外还应掌握处理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和简单的维修技术,部分学生熟悉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或一种遥感软件。对于少数学生还应多了解一些软件开发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和需求,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一门数据库技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或者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骨干。

二、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林业行业的主要任务很多,决定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较多。林学专业学生不可能都朝着林业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在培养计划中也不可能设置很多的信息技术课程和课时。这就要求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程和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出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不同层次的人才,实现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确保林业各种特色人才的培养。第一平台为公共基础平台,第二平台为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前两年以素质培养为主,宽口径、厚基础;第三年为专业平台,完成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实现特色+技能培养;第四年为个性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进行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成长的养料,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对林学专业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同时创造性地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穿插安排信息技术内容的传授和实践,并对少数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重点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在公共基础平台中,林学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两个阶段两门课程组成,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和“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二者是递进关系。专业平台中设置了“遥感导论”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第五学期开设)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第七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其他信息技术课程供学生选修。

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信息技术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office、常用软件工具、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知识。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工作所必备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信息意识”。

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有的看不懂帮助,不会安装操作系统,甚至连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维护也要请人指导帮助,这些现象都应当避免。这门课程应以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主,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常用软件都一一讲到,学生也不能等老师讲了之后才能使用。我们要教会学生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林学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在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并能熟练用之编写程序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窗体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有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开发windows环境下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主要任务是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一门高级语言。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语句结构还能掌握,但一碰到自己动手编程的设计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的思维导向,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能力,并对编程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及早发现,进行重点培养,为培养较高层次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 “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学专业的两门专业选修课,也是信息技术培养最为重要的两门课程。“遥感导论”课程注重反映遥感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结合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应用,以“林”为特色,详细讲解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像特征、 遥感***像处理和信息的提取的基本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悉一种遥感***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操作,为森林资源调查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的方法、空间数据分析功能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中国论文联盟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林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是进行林学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关键。

4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本校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特色课,是将前面3年所学信息技术总结集成提高的课程,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大学4年最后的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空间信息的管理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具有正确使用、管理和组织信息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将管理理念融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能力,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在林业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中高层管理者。

5 其他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上述的信息技术课程之外,公选课程中还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其他语言)、“动漫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供林学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

(二)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在目前的培养计划中,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中没有(也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计算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断线。在教学管理上让讲授专业课的老师参与信息技术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研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能在林业中干什么,有什么用。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业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不能将其与林业进行充分的结合,学生会感到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得不到应用,同时林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实现。

因此,值得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学期开设)、“测树学”(第五学期开设)、“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等,探讨如何结合专业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1 microsoft office的深入学习。在大一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学生对word的文字处理基本操作、excel的制表、绘***和计算等基本功能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已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还有很多的菜单和功能不清楚,认识还很粗浅,离社会实践要求有一定距离。需要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继续加强使用和体会,以掌握更多的技巧。

在专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文档格式在计算机上写出实验报告和作业;安排学生上讲台做读书报告等,使他们进一步熟悉word和pow—erpoint的菜单和功能,按照预定目标编排出***文并茂的文档,提高学生的排版能力和演示文稿的水平。

为了深入学习excel,授课老师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将excel功能很强的函数、***表、统计与工程分析功能逐一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其操作步骤、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等内容;“测树学”中一元材积表的编制、树高曲线的绘制等内容;“森林经理学”中一些***表的绘制、线性规划问题等内容。通过类似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能真正地解决林业上的实际问题,增强其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林学和信息技术水平。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学生反映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后编程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很快就把原来学习过的程序设计内容都忘记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编程练习,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测树学”中一些常用算法就可以结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来编程实现,可以根据学生的编程水平,从易到难地选择安排单木材积测算、林分蓄积测算、林分出材量及板方材材积计算、生长量计算、拟合模型参数计算、一元材积表编制、地位指数表编制等编程内容。

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学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在森林资源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正逐步普及到市(县)林业局和林场管理上。由于遥感获取大尺度数据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管理分析能力及森林资源所具有的分布的时空特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完成后,可以在“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课程教学中,突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在森林区划和森林调查章节中,讲授gis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编辑功能。在森林采伐、经营方案、森林资源动态、森林景观动态等章节中,讲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综合实习时,利用实时的遥感***象作为森林资源的主要信息源,采用gps作为地面控制点的手段,对地形***进行矢量化,以arcgis为软件平台,进行某个林场的森林资源gis空间数据的制作,包括森林林相***、各种专题***、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生成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并利用两期数据,进行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分析,进而使学生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能力。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非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对林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以计算机能力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重点要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今后继续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才有可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到林业中去。但是,仅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来提供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每一届学生中,总有少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且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极大。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利用非课程教学环节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重点培养。中国论文联盟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利用了毕业设 计(论文)、科研实训(学生课题和教师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3个教学环节。在这3个教学环节中可以选择遥感在林业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或程序设计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较高层次的培养。

1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林学本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作用,同时减少学生找工作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冲突,我们于第六学期末就完成学生的毕业选题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早早地从暑假就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科研实训。浙江林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接受较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训练,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自由组合组成科研小组。所申报的项目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并具有实际应用性或现实意义。教师利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申报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等相关项目,或者允许学生直接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中进行研究。这样的科研实训,使学生有接受科学研究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开放实验室项目。浙江林学院于2006年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经费,支持开放实验室项目,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实验活动的环境。教师根据培养林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合适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教务处批准后公布开放实验室项目清单并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小组人员由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择已公布的实验项目,向开放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批准后即可着手实施。

相对于课程教学而言,这3个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培养方面有其优越性。第一,前者是以教师为主,后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不是前台的讲解,而是变为幕后的指导,整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第二,学生更为主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科研课题或开放项目,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后者对林业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更强,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

林学专业论文篇9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学生需求

近年来,***中央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连续了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计划。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地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更需要人才支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传统及优势专业。长期以来,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处于如何体现优势、特色与兼顾就业的两难境地,人才培养的正确定位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设置上离农现象严重,专业特色不明显,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及农村就业环境及***策的改善,目前该专业大学生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愿望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基于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试***根据学生需求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原来分为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和林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才将这2个本科专业调整为1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同农林高等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侧重,通常农业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等)构建的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偏重于农业经济管理,而林业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则偏重于林业经济管理。但都有涉及农林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构成,具体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实践教学环节基础会计学实习、统计学原理实习、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农林业概论实习、技术经济学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中期论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基于学生的调查

本研究对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发放问卷16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51份,有效问卷率达91.52%。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总体认知

调查问卷中询问了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情况、对专业优势及就业方向的认知、对专业喜爱程度的变化情况、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调查发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第一志愿的学生只有75人,占调查总数的49.7%。认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其次认为专业知识面涉及农业、林业、经济、管理四大学科范畴,师资队伍强、拥有课题多,提供的综合实习等机会多也是该专业的主要优势。对未来就业方向完全了解的学生仅有2人,占调查总数的1.3%;基本了解的学生有115人,占调查总数的76.2%;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分别占19.9%和2.6%。与刚入学相比,17.9%的学生越来越喜欢该专业,17.2%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该专业,而64.9%的学生认为和之前差不多。在“未来的就业方向”这一问题上,选择在一般企业就业的最多,其次分别是事业单位、公务员和考研,而选择大学生村官、农林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自己创业的较少,另外也有少数在校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方向。说明目前学校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长期以来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投身于“三农”的愿望往往较弱,其就业去向选择绝大多数与“三农”无关。

2.对课程设置的看法与要求

(1)对课程体系总体上的看法与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完全了解的学生仅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2.6%;基本了解的学生是110人,占调查总数的72.8%;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分别占23.3%和1.3%。从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来看,仅有1.3%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41.7%的学生感到较满意,49%的学生感到满意,仅有8.0%的学生表明不满意。当问及该专业最需要加强的是哪方面的课程时,有40.4%的学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实践类课程,30.5%的学生认为是农林类课程,15.9%的学生认为是管理类课程。当问及目前急需补充的知识是什么时,53.6%的学生表示急需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39.7%的学生急需补充通用知识,剩下6.7%急需补充其他方面的知识。

(2)对公共基础课设置的看法与要求。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英语类、数学类、计算机类、体育类和思想***治类课程。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类、数学类、计算机类需要加强教学力度,尤其是计算机类和英语类课程。在计算机类课程方面,学生希望可以开设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软件、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等课程。关于英语课,仅有6%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很有效果,38.4%和32.5%的学生分别认为有些效果和效果一般,认为不太有效果和没有效果的学生占23.1%。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当问及英语课开设几个学期比较合理时,有56个学生选择“6个学期”,53个学生选择“4个学期”,35个学生选择“2个学期”,其余7人选了“其它”选项。当问及数学课难度如何时,认为很难的有5人,占调查总数的3.3%;认为较难和一般的分别有48人和83人,分别占31.8%和55%;认为较容易和很容易的学生占9.8%。可见,有相当部分同学对目前英语课安排4个学期不太满意,有37.33%的学生希望延长英语学习时间;有45.1%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偏难,应适当降低难度。(3)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的看法与要求。本次调查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内容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可见,总体上,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满意度较高,但相比之下,对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满意度相对较低,有12.6%的学生对课程的授课方式不满意,11.9%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18.6%的学生对考核方式不满意。当进一步问及“如果对授课方式不满意时,应增加哪些授课方式”时,有68人作了回答。选择“增加案例教学”的有46人,选择“实习、实验室模拟”的有45人,选择“综合性课程设计”的有30人,选择“课题讨论、辩论”和“专家讲座及论坛”的分别有27人和21人。在回答“若不满意,认为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时,有64人做了回答。选择“知识面很宽,但缺乏深度”的有45人,选择“内容枯燥、过时,缺乏热点问题”的有41人,选择“不同课程之间,部分内容经常重复”的有27人,选择“教材不统一,不够系统”和“重经济学,轻管理学”的分别有23人和19人,而选择“重国内理论,轻国外理论”的仅有8人。在回答“若不满意,应增加哪些考核方式”时,有46人作了回答。选择“撰写小组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有19人,选择“撰写个人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有11人,而选择“开卷测试”和“考试和撰写论文结合”的分别有6人和2人。可见,学生对改革目前传统的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的呼声较强,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多样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3.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看法与要求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所开展的实践环节,42人认为最有效果的是“农林业概论等课程实习”,35人认为是“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实习”,也有35人认为是“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32人认为是“毕业实习”,而选择“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和“暑期社会实践”最有效果的分别仅有4人和1人,余下2人觉得以上实践活动均没有效果。由于综合实习是农林经管专业的一大特色,且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历练作用,因而对综合实习作进一步了解。调查结果显示,60人认为综合实习的时间“两周”最宜,52人认为是“一周”,21人认为是“四周”,18人认为是“三周”。当然,学生也反映目前综合实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综合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经费不足,补助标准过低;难寻合适的实习单位;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依据;实习地点偏远;人数安排不合理等。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

调查发现,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均不是很了解,而且“轻农”思想较为普遍。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和师生交流会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尤其是就业指导,改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三农”情结,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工作,尤其是到农林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选择大学生村官作为将来的就业方向。使大学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

2.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

各类公共基础课中,学生认为最需要加强计算机课程。除《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外,建议增设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等较为实用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约37%的学生希望英语课能开设6个学期,因而可以适当增加英语学时,或者延长英语课的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的机会。此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数学课的难度。

3.改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寄予了厚望。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改革力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授课方式,增加案例教学,实习、实验室模拟,综合性课程设计,课题讨论、辩论和专家讲座及论坛等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师应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讨论,注意避免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适时加入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改变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性质,有选择地采用撰写个人论文或研究报告、考试和撰写论文结合、开卷考试、口试等考核方式,以测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林学专业论文篇10

    培养林业初、中级人才的林业专业学校及专业明显减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省有培养林业科技人才的学校六所,而目前仅剩两所;专业由原来的“林业”、“经济林”、“木材加工”、“食用菌培养”、“园林”、“装演”等十几个专业,至目前的“园林”、“装潇”等几个专业,社会适应力逐步减缩。

    林业科技论文的数量及质量锐减。以某林业学校为例,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该校每年都有许多教师发表有一定影响的林业科技论文。而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教师发表的林业科技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并且许多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并不是因为有重要的科学发现或科研成果,其创作目的也不是为了引导、指导生产、促进生产,而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凑足论文数。真正主动出击,动手研究的林业科技论文减少,科技含金量明显降低。

    林业学校的生源明显减少不仅仅是应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读林业学校的人数明显减少,在职职工继续教育选择林业及相关专业的也明显地减少,职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按理说,湖北省的林业教育应该不致如此。一是我省每年的中、高考报考人数及录取比例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来说,应该是排在前列的,如果学生愿意选择林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的话,生源问题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中等林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间题。前几年我省中等学校多,且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不少,而现在许多原来以“林”字开头的专门学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都先后将专业重点转移到其它方面,也就是说,学校办学的数量较前阶段相对较少。照理说,学校数量减少,那么剩下的学校的生源,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生源,应该不会如月前的门庭冷落的状况,而应该是人满为患才是。二是我省的学校教育较邻省发达,湖北省的中、小学教育,无论是在校生人数、适龄儿童的在校率,还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靠前的。如果我省的林业产业及林业科技有重大成就,也就是说,如果目前我省的与林业相关的企业在全国或是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林业科技成果在转化上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让林业职工或是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高等院校的生源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也不应该有困难。三是我省的交通,无论是在航空、公路、铁路还是水道都很便利,横贯我省的长江素来被称为黄金水道,京广、京九铁路又纵穿南北;而以湖北邮电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在电子信息的某些领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处在亚热带,属于半湿润气候,适宜许多速生树种及多种经济作物以及花卉的栽培、繁育,在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信息及物流条件下,我省林业行业应该在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在考生心目中的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四是我省处于长江中游,是长防林建设的重要省份,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经费投人,国家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在林业行业中实施的“六大工程”,显示对林业生产及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我省林业产业的投人。

    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的不断转变,人们要求回归自然、重视环保的呼声愈来愈高,我省林业教育应该获得长足进步。一方面,我省林业教育发展中,有较其它省份更为有利的地理、气候、教育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我省林业发展现状,应该对林业科技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林业学校教育应该不致出现象目前这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状。

    但实际上,这状况却还在持续,并且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那么,这一状况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严重脱离,教育本位思想明显。学校教育者没有一种大林业观。以某林业学校为例。学校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一大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有专长的林业教育专业教师,这些教师能够写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科研论文,其原因在于这些从事林业教育的教师对湖北省的林业资源状况及林业产业、湖北省林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大致方向、对基层单位在生产中有何难题等等都比较熟悉,因而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写出大量的优秀科技论文,为湖北省林业资源勘探、林业生产等作出积极的贡献。但现在,许多从事林业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及林业科研的工作人员,对林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不太明了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学校专业该如何设置;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些方面的人才相对过剩;在生产中,哪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等问题。学校的决策者心中不明了,学校的林业教育工作者不清楚,那学校怎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呢?

    其二、学校的教育所产生的价值未能很好的与林业生产实践结合,林业教育的价值未能被社会所重视、所认可。由于我省林业产业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没有形成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企业,林业产业结构也未能迅速调整、转换,一方面是许多林业企业、科技推广部门没有找到可利用的新项目,未能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另一方面是大量新的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中或科研论文中,找不到它存在的价值,林业人才及林业科技产品大量闲置。

    其三、科技研究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一是体现在林业教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学校教育主要还是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偏少,使用不普遍。严重滞后的教学手段,使许多先进的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讲授,最新的科研成果无法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延伸,无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常讲常新、制约了教学水平的发挥,从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科研经费相对偏少。许多有志于、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科研活动经费,不能在实验中得到求证,许多好的,可能在生产中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难以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实现它可能产生的,对林业产业的积极的推动力。教育科研经费投人的严重不足,挫伤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其四、缺乏必要的林业教育科研及产品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首先发展林业科技,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又要依赖科技人员主动、积极的投人科研工作中,去寻找在林业生产中和林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理论,从而使科研成果成为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这种结合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科研成果,对林业生产的理论指导或实际操作的指导,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而科技成果的产生,是科技人员个人或是集体的长期、艰苦劳动获得的,一方面要对有成果的人员或单位及时地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投人到这种对国民生产有积极意义的科研活动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科技创新,使林业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使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走科技创新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林学专业论文10篇

学习

内蒙古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内蒙古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蒙古中学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内蒙古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在哪里。一骆驼城之号《简牍》卷之一申时行《与戴阅科》的信中说:“三镇中独延绥疲甚,入卫之马还者十无一二,安得不弱?!彼孤悬塞外,薪桂米珠,独以士

学习

述职汇报10篇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汇报10篇,内容包括述职汇报大标题,年终述职汇报。二、认真履职、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一)、加强阵地建设,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载体,没有文化阵地,就难以开展文化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完善了12等文化活动室建设,活动室集**

学习

述职报告免费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报告免费10篇,内容包括述职报告完整版精选10篇,个人述职报告范文。点与面是艺术表现上经常碰到的一对矛盾。“面”经常表现为大范围的、概括的、一般的道理和事实;“点”则是具体事实或典型事例。面是由点组成的,没有点的

学习

述职报告如何写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报告如何写10篇,内容包括个人述职报告模板合集十篇,品质部述职报告十篇。个人述职报告是随着人事管理制度和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它是考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是否称职的一种手段。2、述职报告与的异同点个人述职

学习

报告述职报告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报告述职报告10篇,内容包括做述职报告和作述职报告的区别,述职报告和述责报告的区别。一年过去,旧事重提,小的不才,成绩点滴,细细算来,不足挂齿。上级要求,领导关心,述职报告,认真完成,权且在此,略述寸心。详细情节,且看下文。***治表

学习

述职报告工作报告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述职报告工作报告10篇,内容包括述职报告和工作报告区别,三年述职述廉工作报告。2、正文。由导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1)导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任职介绍,说明自己的任职时间、担任职务和主要职责,简要交代述职的内

学习

个人工作述职怎么写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工作述职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个人工作述职报告ppt,个人工作述职总结报告。3.写新事。每年都有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不能每年都差不多。4.写个人事。就是有鲜明个人特点的部分,比如提出什么、召开什么、协调什么等等。年终

学习

地质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地质方面论文发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

学习

实习述职10篇

阅读(31)

工作一月来,在院领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思想***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__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

学习

部队述职报告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部队述职报告10篇,内容包括部队述职报告班长,部队述职报告***官。尊敬的中队***支部、战友们!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士官等级评定已经展开,我是__年_月入伍的__籍战士。一年来在中队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战友关心帮助下,我能

学习

园林艺术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艺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艺术论文1000字,园林论文发表。中国园林艺术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自然和谐的天成之美,崇尚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园林艺术认为人与自然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与自然的

学习

转正述职模板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转正述职模板10篇,内容包括转正述职ppt免费模板,员工转正ppt述职报告模板。物流处承担着原辅材料、备品备件及钢材的运输工作,对于一程船、二程船及协议厂船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后台支撑部门,我深知物流处的

学习

景观园林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园林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景观论文100篇,景观园林论文格式及范文。2)规模上的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有的超过1000公顷。已建成的这类主题公园

学习

岗位述职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述职10篇,内容包括调入新岗位述职,岗位竞聘述职报告合集十篇。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职能转型及对专业业务知识的欠缺,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对部分小额订单监管判断疏忽,从而影响公司货款资金的按时回笼。2013年的工作计划

学习

内蒙古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内蒙古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蒙古中学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内蒙古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在哪里。一骆驼城之号《简牍》卷之一申时行《与戴阅科》的信中说:“三镇中独延绥疲甚,入卫之马还者十无一二,安得不弱?!彼孤悬塞外,薪桂米珠,独以士

学习

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大全,语文教学论文与实践探索。华人文学泛指使用汉语语言文学为母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总称。具体包括中国大陆文学,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文学,新加坡文学,北美华人文学。加强

学习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小论文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关于德育的论文范文大全,班主任德育论文怎么写。当然,翻译课程也需要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成果来指导的。关于中国译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翻译学界知名学者吕教授俊认为是:“始终缺乏一种直觉的

学习

学习体会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体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习心得体会论文1000字,学习心得论文集。其次,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认真学习领会三篇文章的精神实质,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思考,切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

学习

如何写教学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排版设计论文十篇,如何写教学论文美篇。二、从课件与课堂的配合技巧角度来撰写电教论文。这主要是说如何让课件更有效的配合课堂教学,并起到根本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功效。这就不光要求制作课件

学习

深度学习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深度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深度学习论文,初中深度学习的论文。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治任务,作为

学习

审计论文怎么写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论文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发表期刊,审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二、掌握***策法规,精通审计业务审计的***策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策水平。审计报告的写作需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被审对

学习

建筑论文怎么写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论文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建筑论文怎么写新手入门,建筑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对场地太阳辐射、热环境和风场的分析发现,由半围合、半覆盖的空间形式组合的多样化的空间最有利于微气候的调节.其中,“街谷型”空间的开口朝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