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师论文10篇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1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2

(一)教学内容延迟

现有的测绘专业英语教材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知识覆盖面狭窄,没有扩展到整个测绘学科;内容陈旧,如“surveying”已被“geo-matics”代替;测绘专业前沿知识涉及过少,如InSAR技术,3S技术等。内容的延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测绘专业英语其特殊性:目前测绘专业英语仍然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对现代教育技术(录像、网络、多媒体等)的运用,课堂气氛毫无生气。

(三)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无论从何看起,对测绘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很随意,多为考查课,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开设测绘专业英语。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笔试、随堂测试、翻译文献而已,学生应付了事,对于听、说、读、写都未涉及,没有重视考核测绘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因此,最终学生没有从测绘专业英语中受益很多。

(四)师资力量薄弱

一般情况下,测绘专业英语多由工程测量专业课教师或普通公共英语教师来讲授。专业课教师熟悉测绘专业知识的应用,可以将现有的先进测量方法、技术进行好的讲解,但是缺乏语言教学的规律、技巧,英语功底弱,口语水平差;普通公共英语教师虽有较好的外语基础,但欠缺测绘专业理论、方法,测绘专业词汇与普通英语的含义相差甚远;不能很好的引用测绘相关案例,因此,能将测绘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巧相结合的专业英语教师非常匮乏。

二、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高专学校工程测量专业,应该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的选择测绘专业英语教材、或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内容;将学生实习中所用的仪器、软件说明加入教学内容。如索佳GPS工作原理的原版英文说明书,其中包括GPS工作流程,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在文章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到测绘专业知识的应用,还应将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练习加入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理解、翻译。

(二)教学方法

对于测绘专业英语,不可简单的当成一门翻译课,也不应是教师满堂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常用测绘专业术语的记忆,使学生掌握基本测绘专业词汇。如:opticalplummeteyepiece:光学对中器;elevation:点的高程;crosshair:十字丝;多元化教学,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又形象;授课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对测绘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拓展,以及相关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方法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仅会看文章,还会写文章。

(三)考核方式

改变测绘专业英语考核方式,突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均为考核的重点。就高职学生而言,技能培养尤为重要,测绘专业英语均为考查课,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考查:1)课堂表现:口语的表达,对课堂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来权衡。2)课外实训: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用英文来描述操作过程。3)课外作业:对于测绘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翻译,以及简单的摘要写作。4)英文演讲:学生自行选择较感兴趣的测量仪器操作,测量软件或者先进测量技术用英文演讲,可以用测绘专业术语及英文常用表达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最终综合以上几点评定成绩。这样,既能让学生熟悉测量专业英语词汇,又使学生增强了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对英语的写作能力。

(四)师资力量

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增加对外文文献的阅读,对常用测绘专业术语熟练掌握;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口语练习;让教师到工程项目去实践,了解测绘相关最新动态,为课堂提供更多素材,实例。

三、结束语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3

关键词:创新能力;测绘工程;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48-02

一、创新能力定义及内涵

“什么是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十年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归为三大类观点。第一类观点下的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通常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组成部分,多指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含已有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第二类观点常常将创新能力分解为两个方面,即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和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类观点则从知识结构着手,指出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方***或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四类知识是创新能力必备的知识结构。

尽管上述三类观点对创新能力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其对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基本一致,都指运用理论和知识,在各领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发明的能力。从内涵的角度来理解: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概念区别于创造力,前者指在对原有事物改革、模仿并加以改良、推陈出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已有或潜在才能,后者则着重强调对前所未有新事物的制造能力,譬如仓颉造字、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等;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多扎根于广博知识和任何合乎情理的新发现,而非将脱离实际、凌驾事实之上、毫无根据的奇思怪想付诸实践的能力。

二、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机遇。相对于传统测绘受限于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精度水平和投入,现代测绘(Surveying and Mapping或Geomatics)已经从研究空间对象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加工、存储与处理各种空间信息的学科演变为了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从学科特点角度理解,以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航测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手段,在将测绘的空间范围从地表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的基础上,辅以GIS、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测绘理论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更新,使得现代测绘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大量需求的特点,增加和发展了测绘学研究和工作的领域。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测绘复合型人才的契机已经成熟。此外,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测绘行业开始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中,且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提出数字省区、数字城市,以及注册测量师制度逐步建立等背景,为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测绘领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体现了以“五强化五结合”(即:强化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强化拔尖领***素质、强化国际竞争力,卓越意识与一流平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专兼师资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优势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这些也都为我国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

2.现代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在现代测绘发展的机遇面前,高校测绘人才培养同样存在巨大的挑战,其中怎样改变传统测绘教育中的局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测绘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现代测绘面临高等教育机构对测绘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优化相对迟缓与国家经济发展对测绘服务要求迅速变革之间的矛盾,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测绘人才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原因分析如下:①对现代测绘科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区别于传统测绘,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的现代测绘是以空间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往往是综合利用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需要将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体系。而目前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窄等问题,基础课程和交叉课程设置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测绘的需求。②过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之初对专业的定位即为培养具有测绘生产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传统测绘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经与完成“地理国情监测”等现代测绘任务的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现代测绘要求的复合型测绘人才不仅要有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有扎实、成熟和实用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对学科前沿知识领域的强烈追求和高度关注,力求在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理论知识,在新的知识理论指导下,创新测绘生产实践工作方式。③教学过程重基础,缺乏创新保障与引导。同其他专业相比,测绘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受实验学时、实验环境、实验仪器条件等的限制,当前测绘教学多重视基础理论和仪器基础操作过程的教学:一方面对现代先进测绘仪器的技术配置不到位,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最新实践知识的需求;由于实习安排时间分散,实习机会较少,实习内容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实习没有整体的认识,由此对所实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实习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教师课堂中只教授一些各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及原理,而对这些课程所涵盖的测绘领域最新技术、最新动态等缺乏介绍。由此造成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对测绘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对测绘相关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的掌握,缺乏***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不利于现代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创造教育;而非墨守成规,死守单一教育观念。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师应了解传统测绘向现代测绘地理信息过渡的趋势,做好相关理论研究,进而突破传统测绘认识下培养目标的局限性和专业教育意识的狭隘性,并积极探索转变相关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开展有意识的创新能力训练。

2.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测绘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采用“基本要求+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从“特色”层面做文章,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与教学内容,并在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程知识交叉融合角度,形成“大测绘”思维和“测绘地理信息思维”,进而对传统的、旧有的测绘问题和当前的、新形势下的测绘问题产生新的创新式理解和思考解决办法。

3.重视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测绘工程实践创新支撑环境。在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框架下,将“测绘—信息—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筑以测绘与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交融发展为特色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建立如工程测量与矿山测量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开放式实验室、变形测量与测量机器人研究实验室、GPS测量与检测检校开放实验室、GIS与数字化测绘开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设计大型综合实验,开展大范围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培养,构筑创新实验和创业发明训练体系。

4.建立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丰富科技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国家、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节,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自由探索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和参与科技论文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测绘实践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进行实践。

5.引进双重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激励和支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开放专业科研、教学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基金,鼓励和规范大学生在导师和实验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实施科研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出台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从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科研过程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同时从学分认定、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加强扶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

[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

[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5]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6]花向红,邹进贵,才***,等.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83-85.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4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制***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制***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治理论课程”“形势与***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5

【关键词】机械制***;课程项目化;测绘技能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59-02

【作者简介】张忆雯,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215523)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改革。

“机械制***”课程越来越强化测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3年,“机械制***与零件测绘”新增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2014年12月,在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首届“中望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零部件测绘、三维数字建模与制***”技能大赛。笔者在教学指导和师生参赛过程中,深感“机械制***”课程与企业对接不够,忽视测绘教学的系统性,尤其是课程项目化程度不足,学科味较浓,导致“教、学、做”分离。基于以上现实问题,笔者立足测绘技能培养,从课程项目化着手,探索“机械制***”教学改革之路。

一、定位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基于项目课程理论,把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目标。课程项目化与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相比,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五个特征――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和课程评价开放化,这一举措,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与职业技能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机械制***”课程项目化,首先要构建课程模块。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笔者将它整合为“平面***形、视***绘制、形体表达和零件装配”四个模块。接着精心设计项目,使各项目“一气呵成”,构成统一整体,达到通过具体任务项目实施培养制D技能的目标。这一课程模式使教学与生产直接衔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找到制***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最佳接合点,凸显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与实效性。

二、确立测绘技能化

零部件测绘是推广先进技术、进行设备改进的重要途径,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具体是对现有装配体的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出其装配***及零件***的过程,它是“机械制***”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训练过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测绘是一项行业通用技能,它是学生未来岗位发展的根基。测绘技能化是“机械制***”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它突破原课程设置,不仅承载测绘技能任务,还需要更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测绘技能强化与职业能力培养挂钩,构建“机械制***”以测绘技能为特长的课程特色。

三、课程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

“机械制***”课程项目化,能够解决当前制***课程“知识固化、技能欠缺;重讲解、轻实践;教法陈旧、学法呆板”等问题。

(一)测绘教学与企业要求对接调研

大多数制***教师对测绘熟悉但不够重视,有想法但缺少行动。为此,笔者设计“机械制***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调研表”,围绕中职校测绘教学现状与企业测绘能力要求,选取本地区三所职业学校和三个开发区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职业学校制***教师对测绘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当前产业升级后,人才培养发生较大变化,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应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及与企业的对接度。通过调研,清楚了解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明确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双向关注、全力培养。这项调研工作,为促进制***测绘技能培养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为制***教师课改提供了方向指导。

(二)“机械制***”课程项目化开发

课程项目化开发需抓住两个关键点――测绘内容项目化、测绘过程分步走。按照平面***形、组合形体、零件实体、装配部件四个由低到高的测绘程序,根据“测绘项目要与生产实践”结合的原则,笔者设计了“机械制***”测绘模块项目表,如表1所示。

实施过程分三步走。首先,确立模块。将课程模块化处理,可以抓住项目共性,便于对接生产实践,四个模块对应四个测绘过程。第一模块测绘平面***形,目的是强化制***规范,帮助学生掌握制***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育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二模块测绘组合形体,目的是通过组合体由物到***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掌握“***示目测比例法”,体验机械设计基本要求与设计品质;第三模块测绘零件实体,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绘制零件工作***的方法、要领与技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化爱专业、爱动手的职业思想;第四模块测绘装配部件,参照企业岗位要求实施,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为各类竞赛挑选特长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其次,设计项目。精心设计与生产实践密切关联的项目,突出工程实践特征,体现本专业特色。比如平口钳是机械加工最常见的设备,测绘能把专业核心课程融为一个整体,将知识融会贯通,不再局限单项知识传输,其他实训课程不妨以此借鉴,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项目无处不在”的新课程理念。最后,测绘实训。测绘是设计、测量、绘***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而言,是专业课程学习中难得的实训机会。笔者认为,要达到“教学做”合一,应做到:“教”,多交代方法和思路,留更多的时空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反思,善于动脑,愿意动手;“学”,教师要把“学”的过程变成“教”的延伸,让学生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释放个性的创造力。

四次测绘总体要求,应做到以“教”引领,以“做”促学,在实测中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走向“机械制***”课程“以测促画,以画促看”的教学效果。

(三)确立有效策略,培养测绘特长

以测促画策略,这是培养测绘技能的基础。分级测绘,有利于促进学生画***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绘制机械***样的能力。具体是:测绘平面***形,以强化和贯彻制***标准为前提,使学生初步认识工程技术语言――机械***样;测绘组合形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为保证,测量与绘制同步进行,让学生开始了解工程设计的基础;测绘零件实体,以工程实际零件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掌握技术技能,巩固专业思想;测绘装配部件,是以测促画的最高“境界”,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测绘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

班组协作策略,这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学生互相协作分别担当测绘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在协作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个性特长。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6

关键词:注册测绘师 测绘工程 实验改革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12-01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测绘事业的迅猛发展,测绘行业也在不断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加快我国测绘市场与国际测绘市场接轨,提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改革,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决定从2007年3月1日开始,在我国测绘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即注册测绘师制度。为了适应这种制度,必须深化测绘教育改革,根据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课程,改善师资力量,增强综合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要求的优秀人才。

1 注册测绘师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或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方可报名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并且要同时通过《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测绘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才能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1]。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要求注册测绘师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能力:(1)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2)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3)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目的能力[2];(4)熟练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注册测绘师科目《测绘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考查注册测绘师运用测绘学科相关知识解决测绘项目中各种技术问题,体现注册测绘师的综合实际能力和执行能力。

2 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测绘实验教学的修订也迫在眉睫。由传统的培养专业化人才向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专门人才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3]。

2.1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形成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大纲,规范实验内容。根据注册测绘师的需求,构建知识点规范实验内容,内容要求精避免重复。例如:《测量学》教学中的水准仪认识实验和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两个实验分别进行实施,为了避免内容重复,将水准仪认识实验直接归到四等水准测量实验,这样不但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性,而且节约了时间。

加强实验指导书的科学性。实验指导书的科学性应体现内容表述、实验手段、分析方法及学生实验考核等几个方面。例如:内容上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设置案例分析让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测绘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2.2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教学采用课程讲授、现场指导、手把手教等结合,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增加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课程讨论、自主创新等环节,以启发式、探索式、创新式教学方法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5]。

2.3 改善师资结构

学院的教师要形成以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成的阶梯式教师队伍,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硕、博士研究生,虽然学历很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意识淡薄。所以,由有经验的教师讲授实验课程,中青年教师进行聆听和现场指导,形成学科带头人带领中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队伍。

3 结语

注册测绘师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很大程度上引导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6]。如何培养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才,应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沙从术,赵呈建.基于注册测绘师考试探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测绘科学,2013,38(5):188-192.

[2] 吴启迪.中国工程教育的问题挑战与工程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4-6.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与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2):70-73.

[4] 孙同贺,闫国庆.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华章,2013(19),188.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7

关键词 高校转型;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41-02

Teaching Reforms on Engineering Survey of Non-Survey Specia-

lized Subject based on College Transformation//WANG Haoyu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teaching system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of the new curriculum,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时展的要求。在高校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1]。这种新的形势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学生的测绘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工程测量是土建类非测绘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广泛应用于土建相关的各个行业,也是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让他们熟练掌握测绘基本技能和知识,这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使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跟上时展的步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 目前的工科类或者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校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单一。土建类专业一般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学、工程造价以及勘查技术与工程等[2],课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一,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测量科学技术。根据对部分生产单位的调研发现,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人员在测量技术的要求上,主要在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的应用、施工放样、变形观测与竣工测量等。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基于理论课结合课内实验课程,再加上课程后的实践实习,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上述的这些专业虽然都学习工程测量,学习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但是各个专业方向对于测绘的应用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各个专业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侧重点。目前的工程测量教学各高校几乎是基于同一个教学模式,这种粗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最终导致工程测量的学科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考核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一般由理论和平时成绩各占百分之多少比例来构成。虽然有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内实验课程表现情况[3]。一般来讲,考试成绩都占有60%~80%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实质上就是以考试为主的相对比较单一的考核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依靠一次理论考试来定学习的好坏,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都很难体现出来。

仪器设备相对滞后,学生动手能力弱 当前测绘学科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也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逐渐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形态。面对当前的测绘新技术、新仪器,课程体系内主流的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显得相对落后,虽然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但是在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上比较欠缺。大部分高校的测绘仪器只能满足测绘本专业的学生的使用,很难同时满足非测绘专业的使用需求。

2 课程培养新模式探讨

不同专业制订不同培养方案 由于专业性质不同,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也不一样,工程测量课程体系要结合测绘技术在各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和要求来建设。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工程测量所侧重的是水准测量、角度测量以及建筑物的定线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要掌握的重点则是地形***的识别,尤其是对野外地形地貌的判读。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细分,不同的专业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细分对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注重过程评判标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工程测量是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考核上要注重过程的评判,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实践成绩要占到一半甚至更多。在成绩考核上把上课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情况等统筹起来,把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光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会动脑,也会动手。

校内外实践场地建设 目前的用人单位对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学生以课程实习为主,很难有机会进行真正的生产实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弱。一般的校内实习都是以巩固课程教学为基础,校内的实习基地和真正的生产项目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很难跟得上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需要建立和生产环境相似的校内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选择自己建设,也可以选择和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定期输送学生到生产项目上进行实践。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对于师资力量这一块,需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要“双师型”,也要“双师结构”,使得每一个学生既有校内的老师,也有校外的师傅。光提“双师型”其实不能够真正解决高校的教师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能力的问题,“双师结构”就可以解决。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合作发展联盟,分派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学习、产教融合。积极拓展学校与校外单位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形成协同创新、互惠多赢的良好局面[4]。

3 结束语

当前社会需要技能型的综合人才,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成绩考核、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当前测绘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5]。

参考文献

[1]青小琛.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80.

[2]荀勇,吴发红,殷勇.我国土建类专业布局及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M]//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435-444.

[3]曾妍,黄瑾,顾永清,等.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农垦医学,2010(3):285-286.

[4]顾永安.校地互动视域下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和常熟市的调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6):1-6.

[5]刘凯,张向萍.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6):245-246.

[6]马翠玲,孙颂旦.“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25-126.

[7]赵艳敏.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128-129.

[8]廖丽琼,罗德安.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3,2(2):54-56.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8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课程改革实践

1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全面竞争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教育的世纪,高等院校应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按照***所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以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是重点,课程改革是关键,只有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而房地产业是一个新型学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八十年代开设的一个不足二十年历史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其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给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房地产测绘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丰富学生的测绘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测***、读***、用***、放样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和时间动手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3S技术、4D产品和数字技术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使测绘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测绘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手段,以满足房地产测绘的需要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

2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1明确基本要求,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改试点方案,科学制定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作为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构筑了比较合理的房地产测绘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专科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将不断趋于合理。

2.2修改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的,而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变化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紧紧围绕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房产测量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重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适当降低了对测绘基础理论的要求,不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时删除过时的方法和手段。在保证基础测量的前提下,重点增加房产测量和地籍测量,对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加以补充,并提出合理要求。在学时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相反有所增加,并进一步增强了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2.3精心编写教材,充实课堂教学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资料,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多年开设房地产测绘课程积累的经验,于1999年编写了近45万字的《房产测绘》自编教材。该教材以《房产测量规范》为指导,精简了传统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增加并改进了专业测量内容,补充了相关的测量知识和先进测量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实用测绘技术,充分体现了高、新、精等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

2.4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①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挂***、挂表、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使复杂内容简单化,粗象内容形象化,难点内容通俗化,使教学直观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开展电化教学和观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片、录像片、多媒体教学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电化教学和观摩教学,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初步推行“讲一作二考三”的教学模式。

③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同时开展与仪器经销商、测绘生产单位合作办学的形式,或借助有关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资料(如***片、光盘、录象带等),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现在测绘知识,缩小教学和生产的差距。

2.5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①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及时购置GPS全球定位仪、全站仪、测距仪、计算机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并为教师从事测绘科研和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②合理安排房地产测绘实验和实习。测量实验室全天对外开放,仪器工具采取谁损失谁丢失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实习内容从常用仪器工具的使用、房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到房产分幅***、分丘***和分户***的测绘,房产调查、房屋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的测算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实行仪器操作考核制度,开展实习成果展评。

③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实习的兴趣。近年来,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多项测绘生产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工作适应能力,学校成立了职业技术技能鉴定所,准予承担“工程测量工”等多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工程测量工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

2.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相关。

①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奋进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②教师应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修养,具备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宽阔的相关知识,以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③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是相辅相存、互为促进的。教师应该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承担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从事测绘生产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撰写专业论文或著作,激励教师增强科研和生产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④教师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性学术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获取信息,提高专业技能,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其中有四位教师具备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双高职称。

总之,通过深入开展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推动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初步具备了解决房地产测绘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改革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广大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随着《高等教育法》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高校内部体制改革将不断引向深入,教学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3.2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去参观、进修、培训,积极参与测绘生产与科研工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3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对教学规律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仲科.21世纪测绘教师的十大素质[J].测绘通报.2000,(1):41-42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9

[关键词]实践教学 集约模式 工科地方院校

[作者简介]汪金花(1974- ),女,***伊宁人,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河北 唐山 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省级测绘学精品课程” 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1-03

同志在清华大学校庆讲话中指出,大学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知识与品德”等内容进行对称化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对称化,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指导深度、宽度,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一种高阶创新思维方法。集约型教育是近两年提出的新思想,即“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教育,也是中国大学教育近几年研究热点之一。所谓“作用量最小”指教育过程的路径最短,所谓“信息量最大”则是教育过程的战略性选择,强调教育过程的各种教育要素和教育内容差别最大联系最紧,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知识或问题差别最大联系最紧。本文将集约化教学理念引入地方工科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分析自身专业特点、实验管理机制、实践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集约化教学理念进行了全新诠释,即集约教学模式是既符合学校定编教师数量又满足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教育过程的路径最短,充分发挥现有师资潜能,使学生获取最大知识量和最佳实践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文中以河北省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为创新平台,运用集约化理念,搭建了全新实践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再优化,是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尝试。

一、测绘类实践教学的特点

1.测绘实践项目内容多。测绘实验中心不仅开设测绘类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项目,同时还面向全校开设测绘实践与实验公共选修和创新实践内容。实验项目数量多,层次多,有基础类、现代类、创新综合类,近百种子项目,其中大部分是综合性项目。同样的选修内容如果学生专业背景和学习层次不同,其指导内容和深度也不相同,造成实践教学过程中规范化难、量化指标不明显。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制定一种灵活实验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实验项目,让学生做到有预期、有目的选修实践,让教学做到有方向、深浅适度的指导。

2.实践教学过程中行业差异明显。测绘实验中心基础实验项目包含有“测量学”“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基础(RS)”等课程,是面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十几个专业的小型公共课,课间配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有的课程结束后还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在的应用领域与行业需求不一样,实践教学中工程应用部分的内容一般会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工程应用项目相关,就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不仅熟悉测绘类专业知识,还需对应用专业的知识背景加深理解。这对本来紧张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和管理难度。

3.师资人数较少,但综合素质较高。测绘实验中心实践指导教师相对较少,各个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均兼职实验指导。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学历层次较高,均在硕士以上,其士占到总人数50%以上,具有较强的再学习空间和良好的实践可塑性。专业背景差异较大,本科阶段以测绘类为主,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多样化,有地理信息技术、农业环境监测、矿山安全科学与技术、遥感监测、地震监测等多种学科,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

4.就业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参与测绘实验示范中心教学环节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工程领域,主要在矿业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范围内从事技术工作。针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习者多选修以技能操作、施工现场观测、工程应用等内容为主的项目。为了保证实践项目内容上专业要跨度大、实验手段与方法上要先进化,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相关创新综合类项目,学习测绘的新技术新方法。

面对河北联合大学测绘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题,要在有限资源下实现高质量实践教学目标,起到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示范化作用,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测绘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以集约化教学模式(如下***),从教师集约化、内容的集约化、组织集约化三方面来构建平台,不仅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难题,还要利于学习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建立,起到实验教学示范效果。

二、师资力量的集约化

测绘工程师论文篇10

论文摘要:从信息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出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全合理,反映测绘新技术的内容相对较少;与课程配套的仪器设备滞后于测绘科技发展;体现测绘新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内容相对较少;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学课程重视不够等。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结合林业类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环节的建设、考核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测量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测绘体系涵盖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表达、更新、应用和服务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为:测绘生产自动化、测绘成果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及测绘产品社会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在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等支撑下的有关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农科为主,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测量学是开设面广、实践性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林业类专业如林学、生态学和森林工程等专业都开设测量学课程,测量学课程的授课计划学时依不同专业分别为48学时或64学时,包括课堂授课、课堂实验,外加开课学期末1周或2周的集中实习。

1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全合理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仪器获取地理信息的内容多,获得的成果也以纸质***为主,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不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没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测绘成果如何方便快捷地为林业服务,测绘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等交叉融合教学内容比较薄弱。

1.2与课程配套的仪器设备滞后于测绘科技发展

仪器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测绘生产单位早已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绘生产,可是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有的购不齐这些仪器,有的虽然仪器种类齐全,但数量太少,学生仅能进行参观性实习,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性实习。

1.3体现测绘新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内容相对较少

开设测量学课程的专业众多,但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不同专业在掌握测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量学在不同的专业中的应用应该各有特色。只有不断地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强化专业领域特色,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测量学知识在林业中的应用。对于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应突出测量学中的中小比例尺的地形***或遥感影像***在林业资源调查和生态规划等中的应用,发挥大比例尺地形***在精细林业中的作用等。

1.4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由于测量学不是林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他们认为不过是专业基础课,不太重要,学生普遍对这门课不够重视,加之实验实习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落后,致使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有关测量的问题不能轻松解决。

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正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虽然测量学实践教学占有本课程总学时一半的比重,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实验实习班级逐渐增多,而实验实习场地并没有相应扩大,实验实习考核较为弹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做验证性实验,没能结合林业类专业做些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对实验实习环节不是很感兴趣,不能充分达到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

2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测量学教学改革

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结合林业科学的特点和要求,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环节的建设、考核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测量学教学改革。

2.1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个重要环节。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前瞻测绘科技发展,面向社会,拓宽测绘领域,组织教师,协同相关高校的教师编写了《测量学》作为林业类专业的测量学教材。正确处理了传统测绘知识与现代测绘理论之间的关系,教材中既有先进的测绘仪器和技术,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技术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学在林业科学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2教学内容

顾及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林业类专业测量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将测量学教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基础测绘、专业测绘和现代测绘,基础测绘部分包括:概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测量误差理论及地形***测绘等;专业测绘部分包括:生物多样性测量、林业资源调查及地形***在林业中的应用等;现代测绘部分包括:数字化测***、GNSS、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GIS等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其中,基础测绘部分是学习专业测绘的基础;专业测绘部分突出体现测量学与林业科学的结合;现代测绘部分主要介绍测绘新技术、新理论在林业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授课内容体系按照“基础一应用一提高”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较好的处理了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内容之间的关系。

2.3加强实验实习环节的建设

(1)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备。

测量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有基本的设备保障。测绘新科技的发展及新仪器的实用化,对教学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加大对测量学教学硬件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测量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更新换代,除有传统的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新仪器和新设备,如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成***软件、GIS软件以及遥感软件等。只有不断引进测绘新仪器和设备,并使之充分发挥效率,学生才能接触前沿知识,与时代同步发展。

(2)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集中实习中,实习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校园内,科学地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实验实习要求的场地,学生可在基地上进行测绘基本技能的实训。同时,在下属林场建立地形***识读实习基地,此基地地形起伏大、典型地貌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可直接将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应用在林业中。若条件允许,也可考虑将测量学集中实习与林业类专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3)规范实验室管理。

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天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验室做实验;建立实验设备共享体系,使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仪器借还制度和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正确处理工程生产用仪器与学生实验实习用仪器的关系;加强与兄弟院校或生产单位的交流,到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单位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4考核制度改革

(1)试卷库建设。

为深化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推进考教评分离,使考试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了测量学课程试卷库。每份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和实践操作题等不同类型试题,保证了试卷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较为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智能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测量,理解记忆、实践操作、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及求异创新等能力应成为测试的重点。

(2)改革课堂教学考核办法。

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统一进行,阅卷采用流水作业,同一老师评阅同一道试题,评分标准统一了,考试成绩更具可靠性。同时,总评成绩由卷面成绩、到课情况、课堂互动、实验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随机回答提问等方面组成。成绩评定方式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认真地对待平时的作业,以更好地掌握测量学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由于实践教学自身特点,仅凭上交成果或主观印象来确定学生成绩并不科学,为此必须要量化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考核内容和形式。实习成绩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仪器操作技能、成果质量、实习小结和实习日记来综合评定,更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实践成绩。

2.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观念上,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动手能力的锻炼;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以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差、辨识能力差、创新意识弱以及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应提倡将学生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吸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形式,将“讲课、自学、讨论、实验、答疑”有机结合起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形成学生参与和师生双向交流的机制,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作和开发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并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将复杂、抽象、隐含的原理及过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直观表达,让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好奇和主动参与教学。进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测量学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都系统地掌握了测绘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多数教师也从事过实际测量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但还要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教林业类专业的教师就应懂林学概论、树木学等相关知识,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测量学与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综合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测绘工程师论文10篇

学习

园林建筑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建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建筑论文100字,园林建筑论文摘要。二、明代园林建筑设计留给后人的特殊文化价值明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时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全盛时期的发展和延续,在此期间建造了多座传世园林杰

学习

技术职称评审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职称评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评审论文格式范文范例,职称评审论文发表平台。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一次获

学习

技术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药剂学毕业论文十篇,建筑毕业论文十篇。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0引言近年,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地提升,国家也大力地倡导在社会中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友好型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绿

学习

智能化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能化职称论文哪里发表,建筑智能化论文。1.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与学概述项目没有一个***的定义,人们将项目描述为各种不同的经历。当孩子通过读书来学习和培养语言修养时,可以将此行为过程称

学习

古典园林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园林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论文10000字。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

学习

景观毕业设计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毕业设计10篇,内容包括庭院景观毕业设计,景观毕业设计课题。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水是人们生

学习

园艺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园艺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艺论文范例,园艺技术论文word。2.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5]。首先,在最新修订的人才培

学习

园林景观规划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景观规划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景观论文怎么写,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9篇。2.1创新园林设计理念,丰富园林设计思想园林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审美性、真实性和观赏性,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对景观规划中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以体现出

学习

医学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高级职称论文范文,医学类职称论文的详细步骤。Discussionon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LibraryintheIdentificationofProfessionalTitlePapersOudengGeli(X

学习

园林经济论文10篇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园林优越性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园林生态论文1000字。1.3吸引人才。一个没有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体现着它较高的现代文明程度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对现代的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园林建设不但

学习

高级职称评审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职称评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职称评审论文发表,职称评审论文。(一)申报范围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根据省职办文件不再组

学习

暖通工程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暖通工程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暖通工程师职称论文如何发表,暖通高级工程师论文。一、发挥好教师的指导地位,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及职业道德教育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没有了高中生活的紧迫感和升学的压力感,一下放松下来,有点不

学习

电力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力中级职称论文题目,电力中级职称论文3000字范文。教育类期刊很多,也会有一定的周期,其中有月刊,半月刊,旬刊算上稿件审核,稿件录用,刊物出刊,刊物邮寄收到刊物时间会在1到3个月长短不等。建议:鉴于这

学习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公园景观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园景观设计参考文献大全,公园景观设计论文5篇怎么写。第一种是原生植物景观,原生植物景观强调的是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植物,通过园林设计将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为原生植物的存活几率一

学习

园林建筑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建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林建筑论文100字,园林建筑论文摘要。二、明代园林建筑设计留给后人的特殊文化价值明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时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全盛时期的发展和延续,在此期间建造了多座传世园林杰

学习

技术职称评审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职称评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评审论文格式范文范例,职称评审论文发表平台。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一次获

学习

技术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药剂学毕业论文十篇,建筑毕业论文十篇。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0引言近年,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地提升,国家也大力地倡导在社会中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友好型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绿

学习

智能化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能化职称论文哪里发表,建筑智能化论文。1.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化教与学概述项目没有一个***的定义,人们将项目描述为各种不同的经历。当孩子通过读书来学习和培养语言修养时,可以将此行为过程称

学习

古典园林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园林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论文10000字。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

学习

园艺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园艺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艺论文范例,园艺技术论文word。2.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5]。首先,在最新修订的人才培

学习

机械类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类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机械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机械类论文怎么写。我国于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型职业大学工作通知》{教职【1995】15号}中第一项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直到如今,“双师型”教师在全国

学习

副高级职称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副高级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副高级职称论文如何发表,副高职称论文大全。第三条上海市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第四条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审定,重点考察申报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