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论文10篇

水利论文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水利水电;管理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水资源按人口的平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全国已建有水库约8.6万座,总库容4000多亿m3;万亩以上的灌溉区5200多km,总灌溉面积0.4489亿hm2;堤防16.8万多km,保护面积0.0336万hm2;水闸2.5万多座。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水利、水电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普通水旱灾害,基本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的安全需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长期以来,水电、水利工程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维护缺乏必要的措施,没有

正常的管理秩序,再加上资金不足或人员配备不齐等原因,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带病”、“带残”运行,不但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同时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影响。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2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形式和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思想保障和理论基础。

2.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科学发展观更加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意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充分意识到人是最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充分意识到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2.2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深化

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要走的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不是不顾后果的开采开发,不是单纯的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是要使得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既满足当代的发展需要,又不对后世发展造成制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魂。我们应摆脱经济至上的发展主义,而应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深入学习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将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贯彻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质性飞跃的重要保证和必备要求。

3.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立法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管理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不足,有诸多漏洞,加快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立法是实现管理的基础,依法管理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健康快速发展。水电、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设计到多个方面,立法也要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立法工作,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立法不足,都有可能使其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律准绳,在实施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必然导致相应的恶劣结果出现,从而对整个工程的建设使用造成影响,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说,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基础。

3.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经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既要实现社会利益,又要实现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效益的实现更为重要。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更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积累财富的同时,为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坚实的物质保障,为管理单位的职工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保障,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良性开发循环。我们追求的效益,是以最小的社会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回报。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要确立经济效果分析制度,对工程的建设管理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指标体系,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保证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

3.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也不例外。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的配比还不足以满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地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也较低,缺乏管理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加强对管理意义的重新认识,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可以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期限,为国家节省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相反,落后的管理不但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投入使用、积累社会财富,还有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所以说,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待遇保障,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的重要措施。

3.4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各部门的协作配合

一个高效团队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团队组织形式是增强团结精神的最佳形式,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涉及到诸多产业部门,而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的工作,管理要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因为管理工作从设计、施工环节就已经开始,地形观测、水质勘察、施工步骤等等都需要严格的计算规划,所以这就需要各部门的协作配合。现代工作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的力量,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培养部门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利用环境又保护环境,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所在。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社会积累更多财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论文篇2

1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要求

1.1稳定性。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建设使用需要重点保证其工程稳定性,水闸在上游进行拦水,上下游水位差容易形成较大的水平压力,水闸受水压力影响可能会向下游方向产生侧滑动。因而在水闸设计中要从工程角度考虑其自身要具有足够的重量,从而维持稳定性,建成的水闸在无水期或未进行挡水时,容易受垂直荷载影响,基底压力在大于地基承载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塑性形变,水闸可能会滑动或被直接挤出,因而在设计中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底板面积,使基底压应力减小[1]。1.2解决渗流。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在挡水中受到上下游水位差作用,水闸闸基与河岸的连接部位容易产生渗流,从而对闸底施加压力,水闸重力减小,则抗滑稳定性也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水闸两岸或闸基为土基时,土层中的细小颗粒会被渗流带走,同时会有翻沙鼓水现象出现在闸后,严重甚至掏空两岸和闸基。[2]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需要考虑挡水水流量问题,做好水闸与岸坡的连接设计,减少渗流问题。1.3防止冲刷。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在开闸泄水时,下游水深较浅或无水,上下游水位差使水流在过闸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流速,能量聚集从而使水闸受到严重的冲刷作用。水流冲刷范围过大,容易发生工程事故。因而在水闸设计中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合理设置水闸闸孔数目,防止闸孔开启时有折冲水流产生,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水闸闸孔要依据相关工程标准,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保证设计参数科学,减少下游河岸受到的冲刷,增强水闸建设、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内容及方法

2.1结构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中关于组成结构部分的设计不需要进行统一的样式规定,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在不同地区和自然环境下进行建设、使用,受到的影响要素也不同,因而需要在地方性的情况勘查中使其外在形式和主体结构呈现适用性和针对性特点。[3]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中关于结构形式设计需要与当地的水流特性、水闸功用和地势结构等相适应,在水闸设计中要考虑其实际负载能力,使翼墙与闸室的抗滑作用稳定,分析水闸地基下沉情况,根据选址状况处理好农田水利工程水闸现场地基结构问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分部结构和整体结构要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计算,提高水闸结构功用以及使用安全性。2.2选址部分。水闸作为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部分,需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功用分析进行选址,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泥沙、水流量和降水等情况后,坚持经济性原则,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选址可靠和安全。[4]水流相对平稳的状况下,河床与岸坡稳定状态更佳,地基坚实度高,抗滑与抗渗能力均较强,因而农田水利工程水闸选址应该尽量选择在河段开阔地段。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水闸闸槛高程时,要使其过闸单宽流量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在工程布局上做到统一规划,综合性的分析和选择农田水利工程水闸闸址和闸槛高程。2.3抗渗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农业生产需求,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工程环境影响,水利工程水闸需要集中做好抗渗设计与排水设计,结合上下游地基情况和最高水位差情况,应用工程技术等手段,使非渗漏底板和渗漏设施在统一的渗流区域能够形成密闭不透水的边界状态,同时处理好水利工程水闸地下轮廓线等。[5]在设计工作中需要确定安全范围内地下轮廓线对应的下降坡度和渗流值,并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出抗渗水性和渗透压。要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水闸防渗性,还可以在渗流面上设置排水沟槽、减压井和反滤层等,将渗水安全、迅速、稳定的引流到下流。2.4尺寸、样式部分。水利工程水闸设计关于尺寸和样式等部分设计需要参照相关工程指标与要求,结合实际水利工程情况,分析水闸的运用方式以及水流过闸的状态,确定闸孔净宽度。水利工程水闸设计在尺寸和样式规划中要根据水力学方法计算水位指标等,对于不同工程建设区的水闸建设应用的尺寸标准不同,计算过程中根据排水闸、进水闸、节制闸、分洪闸和挡潮闸等不同类型闸的用途和使用需求,选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也不同。[6]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技术要求较高,保证相关设计合理,能够为后期的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3结语

我国设计和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历史悠久,在江河灌区和平原地区均有修建大小不同的水闸,在挡潮、灌溉、航运、排涝和防洪等不同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效,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突出。农田水利工程水闸类型较多,包括排水闸、进水闸、节制闸、分洪闸和挡潮闸等,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稳定性问题、渗流问题、冲刷问题和沉陷问题等,在设计修建过程中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勘查结果,做好技术分析,在设计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农田水利工程水闸的尺寸、样式等进行确定,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水闸建设使用有效。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多种工程性资料,重点分析水闸在农业灌溉和防洪抗汛中的使用问题,完善设计内容,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

作者:窦艳飞 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曲斌,孙晓峰.农田水利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160.[2017-08-08].

[2]刘伟峰,张瑞.农田水利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133.[2017-08-08].

[3]梁坤,丁大龙,胡晓萌.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的设计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6:360.[2017-08-08].

[4]郑学良.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28:107-108.[2017-08-08].

水利论文篇3

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是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人们利用水利文献的核心就是对其信息内容的利用。水利文献信息内容极为广泛,其涉及水利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理论、技术、经验、法规、历史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区分开来,为水利文献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对于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不能单纯以内容管理内容,而应考虑到实体管理的管理者———***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实际上这几类管理者管理水利文献各成体系,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水利文献。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产生,这一隔阂也慢慢消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信息的这一大视角将各种水利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的系统性。通过提取水利档案文献、***书文献、文物文献等各种水利文献的通性进行资源聚合利用,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文献专业化管理,文献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在确保了水利文献在档案、***书、文物等各自专业领域与其他文献保持有机联系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总之,水利文献信息管理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可能真正实现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二、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

(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

(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三、结语

水利论文篇4

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2.2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第一,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第二,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第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

3结语

水利论文篇5

我国***5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得到飞快发展,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足,尤其是在全球掀起以“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等新四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即将出现16亿高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将要开始的关键时刻,***和***府及时发出号召,在“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迎接第二次现代化浪潮,迎接新纪元,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迎接大幅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在积极推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中央、***从民族的命运及历史的战略高度来再次审视我国当今的水问题,指出:“得认真研究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特别是在***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再次将水利确定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把治水摆在优先领域。同时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水利工作者化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稳定发展,国家食物安全度稳定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优美,而且还要求能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局面,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可见,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前提、基础和保障;也是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基本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生态与环境美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以及“四个”安全的确保,首先,就必须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水利现代化就是在这背景下提出来的,并迅速为广大有识之士所赞同和接受。

2水利现代化内涵

水是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开放型的系统。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并不断获得成功基础之上的。水利现代化是融入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发展的大的系统工程之中,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前提和保障;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非静止的不断推进的过程;它从顶级目标而言,有起点,没有终点。

但是,水利现代化并非完全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形象工程,而是一个有型的实体,它对未来某一个历史时期来说,有一组具体的指标要求。因为,它是反映水利发展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数字形象,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出这个大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这个关系中,有一部分是定性的(或曰形象的),但主体部分是有型的,是可以量化的。

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以现代的思维转变人类传统的水利观念,研究水利、装备水利,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严格控制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源头,大力治理其末端(指已被污染的水域和已产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加速建立以供定需、供需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决策科学化和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的先进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实现水利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坚强、有力的后盾,保障国家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的全部运作过程,它有很强的时间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水利现代化目标

3.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服务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和山川秀美的再造。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国人逐步树立起水问题的现代观念,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新纪元,使水利建设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食物安全保障、生态与环境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奠定安全、坚实的水利基础,维系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可持续发展。

3.2目标层

依据水利现代化的宗旨,其具体的目标层面从顶级来说拟包括下列六个方面:

3.2.1完善的防洪体系,确保社会安全

我国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以降雨要素为主的气候要素年际、年内之间变化大、不稳定,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和干旱发生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素称“灾荒之国”。水灾自古以来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五害之属水为大”。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几千年来虽世代治水,特别是***5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我国防洪能力仍很低,如水库调节能力和世界一些国家的相比,我国远低于美国、墨西哥、前苏联、加拿大,其调节能力分别仅为他们的50%、60.7%、63%、68%。蓄、滞、排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不健全,标准低,能力弱,严重的洪涝灾害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至今仍对国计民生构成巨大威胁。进入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一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收入的1/5;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和珠江发生的大洪水,尽管在***和***府的领导下,数百万***民参加抗洪斗争,取得了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把灾害损失减低到了最低程度。可是,因洪水遭成的经济损失仍高达2551亿元。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仍位居第一位,约占全部各类自然灾害的60%以上。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累集,企事业单位的膨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增多,若防洪能力不提高、防洪体系不完善,未来洪水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必将越来越大,其威胁也必将越来越严重。严酷的现实摆在水利工作者的面前,我们必须面对、正视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认真研究这一优先领域和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稳固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蓄、滞、排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减灾体系,使人与水的关系友好相处,确保社会安全是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2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但是,我国人口却占世界总人目的1/5以上,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仅为226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值的1/4还低,约相当于美国每人年占有径流量的1/6,原苏联的1/8,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可见,按人口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量显然是相当紧缺的。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北方水资源极为贫乏,形成大面积的贫水带,加上水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水土的流失以及管理的不力等原因,造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带有普遍性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和浪费性缺水。

今年我国遇到春夏连旱,灾情严重,造成城市水荒,工业产值损失,农业减产,牲畜死亡,河湖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并诱发系列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亿亩,其中重旱2.2亿亩,干枯绝收6700万亩,导致夏粮减产1100万吨;2770万人、17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136座城市缺水,仅北方12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旱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额高达402.6亿元;而且导致贮水不足,危机潜伏。

人类对水的依存性,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与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持续性。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食物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因此,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统一管理水务,确保经济安全,是未来水利建设的又一优先领域和主要任务,也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3建设良性生态,美化环境,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

生态与环境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两大自然资源支持系统之一。我国的生态与环境是脆弱的,特别是西北内陆地区、西南岩溶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平原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等区域,其组成结构相对不稳定,对干扰因素反映敏感,而且易向不利于人类利用的方向变化。

***50余年来,我国在保护生态、整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到传统的社会再生产观念的影响,把自然再生产拒之门外,忽视了自然再生产的能力制约着经济再生产的方式和规模,忽视了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忽视了生态利益是人类超越一切的最根本利益。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往往注重满足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因而,难以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补偿资源存量减少、环境转化与再造,造成严重的水环境被破坏、水质被污染、水土在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石漠化面积在扩大、林线在后退、草原在沙化、河湖在萎缩。可见,我国面临巨大的生态赤字和生存危机。早在1982年底中央领导同志就尖锐地指出,现在农村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上,这种破坏是带有根本性的。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与环境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大着现实与要求的反差。因此,必须尽快从人与自然截然对立,导致生态劣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传统社会再生产理论转变为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友好相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在空间上优化、时间上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再生产理论,真正认清生态优先规律是现代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运行规律。

可见,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大力建设良性生态、优美环境,以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之一。

3.2.4发展灌溉,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粮食为主的食物问题是直接关系人类生存、繁衍、国民经济可否持续发展、社会能否安定的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佯的人口大国,粮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早在50年代就指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讲:“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粮食问题是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粮食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年均人口增加多;现有耕地资源少,同时缺乏宜农土地后备资源,且工业、城市和基本建设还不断占用耕地;特别是由于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水资源不足,灌溉率低,导致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物质资源、生物资源等增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国家食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值,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水平又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二者叠加,进一步加大粮食需求压力。届时国家食物安全问题的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而我国未来粮食总产量的增长还基本上只能依靠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其中又主要依靠灌溉耕地的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结果,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棉花总产量的90%、蔬菜总产量的95%、以及其它许多农产品也相当多的产自于约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耕地上。因此,在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提高其利用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节能、节地灌溉,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既是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又一优先领域和所要解决的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3.2.5统一管理水务,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不能没有水利,水利建设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二者伴随而行,共生共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水利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利产业就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但在现实情况中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所要解决的水问题严重的不相适应,问题复杂,矛盾很多,水务管理不统一,***出多门。如在需水、供水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法律效力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传统的以需定供尚未过渡到现代的以供定需、供需协调的机制上来;目前按流域管理和按行***区管理的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地衔接,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利用水、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调配还经常遇到与管理体制不协调的困难,部门之间、流域之间、省市区之间、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矛盾错综复杂,造成缺水与浪费并存、排污与治污并存、管事不能收费与收费不管事并存、保护与破坏并存、有事没人管与有人不管事并存,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破坏、水域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重,以及水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再加上重视不够,投入力度小,工程年久失修,毁损、破坏严重,水利产业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难以达到为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的要求。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涵盖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环境管理、水质管理、水源地管理、水价管理、水利投资管理、水利产业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以及水行***管理等等。若不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严重滞后的管理体制,不建立起统一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管理事权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体系,将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沿着良性轨迹运行。这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悲剧,是人们所不希望见到的事实。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生态与环境的建设,就必须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现代的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振兴、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这既是21世纪中国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和亟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3.2.6树立水观念现代化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公共物品性质,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并没有作为稀缺物品被合理配置,特别是水资源,于是造成人们不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也正因为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致使人们误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无价的或低价的,任意消耗、糟蹋,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污染和水环境的破坏,并造成水资源利用的外在、内在不经济,进而引发水资源危机。

国际上一些专家预言,今后世界爆发冲突可能以争夺水资源控制权为中心。也有人预言,约旦可能是第一个因缺水而垮掉的国家(水信息,1998年第22期)。1998年世界环发会议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根源。同年联合国大会在其专题会议上达成共识的唯一问题是即将发生的水危机。

对我国来说水危机已经降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浪费型缺水、污染型缺水、配置型缺水无处不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须品,又是生态和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水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可见,在即将进入新纪元的中国已经到了非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不可的地步,国人必须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现代的水的观念。为此,一定要突破传统思想,强化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源地的大力保护、污染源头的严格控制和水权、水务的统一管理,使人水和谐相处,确保改善水资源状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必须的淡水资源和过上健康的生活;确保易受水灾害威胁的人群免遭与水有关的危险。这是水利战线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4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

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是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终端目标服务的。在根据我国国情,客观地勾画出水利现代化的蓝***(或曰顶级目标)之后。通过一组水利现代化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与水利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的轮廓,也可以视为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数字***像。同时告诉我们为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终端目标,必须从那些方面做工作以及怎样做工作。因此,这个指标体系是具有导向性的。它一方面让国人有一个奋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揭示问题,发现差距,分析原委,指出后果,提出向顶级目标奋进的办法、途径和战略举措,使其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可操作性更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环环相连,都从一个侧面反映水利现代化的程度。而且,每个指标都有很强的代表性、***性和丰富的内涵。经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该指标体系拟有以下四部分构成:

4.1水观念现代化指标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但是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水资源和水环境与其所支撑的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不难理解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的道理。水观念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关键,如果人们对水资源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原始的、传统的水利建设阶段,即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以建设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水利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是以人改造、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为主要特征的话,水利现代化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为它忽视了水利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的保护、水域生态平衡,最终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或惩罚,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显然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从原始的、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思维,迅即转移到第三阶段,即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务统一管理、现代信息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利等为主要手段,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水利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人与水的关系是以利用与保护、改造与适应相结合的人水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从表面上看水观念现代化是无型的、不可量化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它包含许多实质性内容,如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代际公平;污染源防治、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改造、不与洪水争道,实现人水和谐协调;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实现一方水土养活、养好一方人;人类意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宝贵的,必须节约水、保护水,实现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等等。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举国上下确立水观念现代化之时,即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之日。

4.2水利装备现代化指标

优化配置、科学合理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就要求水文预报、水利通信、重大决策、防汛指挥调度等多元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它只能也必须依靠、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装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文水情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资源调度与水工设计自动化、水环境监测网络化、防洪抢险机动化、工程施工机械化。离开现代化的水利装备、手段、通信等,要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水利装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水利信息化就发展很快,普遍采用微电子技术,对各种水利基础资料(例如水文、泥沙、水质、土壤墒情、水土流失、生态与环境等)实行遥感遥测遥控,这是一;二是普遍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水利设施(比如水库、灌区、水电站、输水工程、节水灌溉等)实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管理。其中有些国家,已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洪水演进,配合防洪保险等非工程措施,设计防洪减灾预案,使防洪体系大为完善;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水务管理上实行***控制和调度,使水资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更为科学、高效。水利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大大降低了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营成本,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现代化水利装备主要包括:

(1)现代供排水设施。如现代灌溉设施:滴灌、渗灌、喷灌、微喷、低压管道输水、渠道硬化、地埋暗管、膜上灌、膜下灌、田间自动化测报灌溉系统,供水与排水自动化等;

(2)水文信息系统。如:水文站网合理布局、适宜密度、水文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水位、雨量观测固态存储长期自记、水资源信息网络、防汛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水资源与水质自动监测信息网络、水雨情报汛网等;

(3)水利通信专网:如卫星通信网络、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光传输高清晰防汛系统、预警反馈通信系统、水利通信专网监视中心、防汛会商会议电视系统、水情险情实时***象监视系统、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此外还有设计自动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等。

4.3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

21世纪的中国水利将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历史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维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而离开现代水利科技及其不断创新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难以为继的。治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动态响应机制问题,统筹考虑水资源安全供给、优化配置、汛期安全防洪渡汛、水环境与水源地有效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及其治理等问题,还要协调不同治水措施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流域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还要求掌握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新潮流、新理论、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学习国际上开发治理大江大河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艺设施,并要结合中国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借鉴应用。重大水利项目决策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科学的选比,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支撑。可见,水利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水利科学现代化的基础上。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高新科技的研究;水利规划与战略高层次的探索;科学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高效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管理信息系统、***策、法律、法规、水价理论、水利融资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与污染水域治理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途径以及洪水风险调度理论、水文预测预报的预见期和精确度、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监测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研究;以不断提高水利科学技术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率。

4.4水利管理现代化指标

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和水资源的多功能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管理系统。正如前面阐述的那样,由于我国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上条块分割不协调,方法、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慢,测报精度低,故在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多,矛盾多,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利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本,是关键,没有现代化的水利管理,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水利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水管理事权一体化问题)、机制的创新(如水利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产业良性循环运行机制问题,合理的水价体系问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如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水情险情实时***象监视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如信息库、水规划与战略研究成果、项目库)以及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程序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其指标主要有:办公效率、决策成功率、指挥准确率、调度精确度等。我们要在总结我国现有水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在水管理领域的先进理论、方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管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与技术手段。

上述指标体系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体系,当属立体结构,这样可以客观地反映人类社会、水、生态与环境三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利于坚持和发扬相互促进的一面,避免和克服相互制约的一面,促进水利现代化迅速向前推进。当然,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一定要有配套性的、有力的保障措施,如稳定投入,加大力度,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水务管理一体化进程;振兴水利科技,促进冰利现代化等。若措施不配套、力度小,则将大大延缓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汪恕诚:“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水利现代化”,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0月15日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水利论文篇6

1.1资料管理中数据记录和内容整理不够完整和统一

以水利工程中的水库枢纽工程竣工资料整理为例,由于所记录的数据前后资料不统一,这就造成在技术管理和归档时影响到了最终的实施结果。可见,当前资料管理中数据与内容整理不够完整也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工程施工报告和竣工报告中,经常会出现数据不统一的问题,甚至在同一个技术管理环节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数据信息,这无疑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失误,若是在必要的防汛资料或是水位数值记录方面出现错误,那么势必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针对数据内容的归档审核环节也没有落实到位,相关的水利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经常会存在不完整甚至是缺少技术总结的现象,这显然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亟需强化的重要环节。

1.2资料搜集与归档工作欠缺规范性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在施工规模以及周期方面相对较长,这对于技术条件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施工技术勘测以及工程技术运用等环节的技术资料整理是体现工程施工环节相互融合的有效手段,这对实现水利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工程设计变更或是技术革新等问题的出现,针对技术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当前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无论是技术资料的搜集还是资料归档都缺少了必要的规范化指导,档案工作本身显得极不合理。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2.1从思想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作为水利部门技术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将作为水利施工建设的凭证,同时对于工程建设本身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需要从思想意识中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切实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到具体的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促进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实施将成为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面对的首要问题,这对于工程档案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技术资源管理从前期的项目立项、技术设计以及正式施工到后期的竣工技术管理都应当做好必要的技术整理与记录工作,完善技术资料补充与配置。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一次性资料整理的方式,而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就需要将技术资料管理落实到工程施工的不同环节,实现施工技术与资料管理的同步开展。

2.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与工程建设同期执行

从根本上体现水利工程建设与技术资料管理的一致性,其最终目的旨在更好地保证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这一目标出发,首先,在合同协议签订环节就可对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提出相关要求,就其中的资料质量以及完整度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在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管理内容展开必要的检查,若是在检查或是验收过程中出现资料不完整或是不真实等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后,针对施工技术及资料管理之间的同步执行问题还可在工程实际竣工之前建立资料管理小组,就档案资源验收及检查等问题展开实施,确保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3从人员培训方面突出技术资料管理的规划化

通常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技术人员配备较为充足,而针对其中资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却相对较为稀缺,因此从技术资料管理的规范化角度研究,针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课程讲授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通过专家现场指导的方式来提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促进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也至关重要,这是管理人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重要过程,同时对于后期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实施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技术资料管理的细节方面,一般文件应尽量保存原件,或是复印件附加公章,文件字迹应当尽可能清晰,保证***表***样的整洁,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技术资料都应当与规范化的存档要求相符合。

3结语

水利论文篇7

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定灌溉制度

根据项目区水源的可供水量,在详尽了解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础上,计算项目区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对于占补平衡项目来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占补平衡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是采用10年设计,20年校核,由于项目区范围不大,引水流量一般1m3/s以下,在水利工程中属于小型水利工程,首先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CB50288-99)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实设计灌溉保证率,皋兰县一般取75%,然后根据灌溉定额或降水的频率分析选出2个或3个符合设计灌溉保证率的年份,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作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如项目区在灌区范围内且采用灌区已有的取水或输水工程作为水源的,应该以灌区的灌溉制度作为本次设计的设计灌溉制度。在计算过程中,作物的灌水定额可通过彭曼公式计算,也可通过用水量平衡法演算得出,对于常见作物,实际工作中也采用《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直接取值或进行验算。如采用渠道灌溉,还应确定轮灌制度。

灌溉工程规划

1灌溉机井规划

项目区灌溉机并布置应翔实掌握该区域的地下水分布情况,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层、地下水分布情况,结合项目区用水需求进行灌概机井井群布置,一般采用梅花形或方格形布置。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如笔者所在的皋兰县西岔镇阳洼窑村项目区,由于项目区内农田较规整,且项目区全部为蔬菜区,其对水量的需求量不大,但是对水量需求时间长,所以可以发展为井灌区,且根据地形及项目区的灌溉田块分布和已有道路系统实际情况,采用了方格形布置。布置井位时要确定井数,首先应确定单井出水量,单井出水量可参照近年的成井电测资料确定,也可按照抽水试验确定,有条件的项目、建议按照抽水试验确定。然后根据单井出水量和灌水定额计算得出单井的控制面积,按照井灌区的面积计算得出井数。这里提醒一点计算得出的井数往往并非整数,千万不要搞成理论上的四舍五入,计算得出的井数应进行进位取整。布置井位时还应注意一定要计算井距和影响半径,确保不会出现机井互相影响出水量的情况。

2田间输水方式确定

解决了水源和灌溉制度的问题,接着要进行灌溉输水方式的选择。灌溉输水方式分为地面输水和地下输水两种方式,由于在输水过程中存在蒸发和渗漏,选用不同的输水方式,水的利用系数也是大相径庭。举例而言采用渠道输水。衬砌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约在0.7左右,而采用管道输水管道水利用系数可达0.9,由于土渠渗漏量过大,农渠以上灌溉输水渠道不会采用土渠。一般情况下,灌区面积较大水量较充足时均选用衬砌渠道作为输水渠道进行地面输水,灌溉单元较小,水量一般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输水,除泵站输水管道可能采用钢管和砼管外,田间输水管道一般是采用UPVC管道。根据目前节约用水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以后在占补平衡项目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斗农渠应尽量采用管道输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大方向,占补平衡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工程亦应如此。

3灌溉渠系规划

灌溉渠系规划时首先选择衬砌渠道,按照断面类型不同,灌溉渠道可分为U形、矩形和梯形。U形渠道输水能力强、节水防渗效果好,但由于施工要求高、断面不宜过大,适用于斗渠和农渠;矩形和梯形渠道对断面和施工要求不高。适用于干渠和支渠,但矩形渠道占地面积小却对材质要求较高,梯形渠道恰恰相反,对材质要求较低但占地面积大,因此一般干、支渠渠道应按照当地特点选择矩形或梯形渠道,斗渠、农渠一般选用U形渠道或者进行管道输水。渠型选定后,根据灌溉面积和灌水定额确定渠道流量,进行渠道横、纵断面设计,应从最末级渠道开始计算,逐级倒算,逆推干渠的横向设计流量和纵向设计高程。渠道横、纵断面设计不能孤立单独考虑,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计算时应当根据最末级渠道灌溉面积和灌水定额计算渠道流量。需要注意的是渠道横、纵断面设计一定是从最末级渠道逐级向上逆推得到的。渠道的流速,应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以加大流量验算不冲流速,并以最小流速验算不淤流速。占补平衡项目通常采用已有的水源工程和渠首工程作为水源,与一般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在整体布局上稍显复杂,输配水渠道的设计要根据整理后的田块大小、高程、耕作条件及现有水利工程等进行配置,并合理确定灌溉方向。在进行输配水渠道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已有的农田水利设施、渠系建筑物和道路设施等,尽可能避免与现有渠道、道路等基础设施交叉,并在各级渠道上根据需要修建诸如分水闸、节制闸,量水堰等,渡槽、跌水、陡坡、渠系建筑物,要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和结构计算,结构断面较小时可适当简化。渠道不宜越级布设,布置时还应注意行***界线如乡界和村界的限制,避免工程投人使用后由此引发的争水事件。

4管道系统规划

基于管道输水蒸发、渗漏较小,管道水利用系数较大、不占用耕地的优点,一些灌溉控制面积不大的项目选用了管道输水,材质一般为UPVC管材。选用地埋管道输水时,首先要进行压力计算和管径的计算,以使设计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压力计算主要是管内水压力和侧向的土压力计算,通过压力计算得到管道的抗压强度选用不同壁厚的UPVC管道。管径计算要根据灌溉需水量计算管道在一定流速下的合理管径,从而更好的选择合适的UPVC管道。管道的布置一般遵循支管垂直于主管的原则,并根据灌溉田块合理确定管道间距和出水桩间距,丘陵地区管道间距以50m为宜,管道密度以平均90m/hm2为宜,可根据地形选择双向灌溉或单项灌溉,出水桩一般每50米设置一个。管道布置也应注意合理的避让已有的渠道、道路和行***界限。

排水工程规划

占补平衡项目也要求做到灌排结合。对于出流条件较好或排水设施较完善的项目区,可不设置排水工程;出流条件不好或无排水设施的项目区,为保证项目区旱可灌、涝能排,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应根据项目区地形、降水、灌溉、河流渗漏、土质、作物种植结构或耕作制度等因素,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排水沟可分为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对应于灌溉渠也可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布置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如项目区内以渠道灌溉,在布置时还应考虑灌排结合,并尽可能与道路相衔接。

水利论文篇8

中国土地辽阔,河流众多。我们祖先最早便是于黄河两岸定居生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远古流传至今,生生不息。可见河流对我国的贡献,比海洋、湖沼、山川等要大得多呢!

然而河流既有利之处,也有弊处。自古以来,水患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就如去年的长江水灾一样,破坏了无数的家园,淹没了无数的农田、土地。不少人家破人亡。长江洪水成因于暴雨,因为长江流域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因季风而形成降水,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旦下游宣泄不通便形成水灾。

上古时代曾有大禹治水,及后洪水依然为患,至现在还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水利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农业、工业等都极为重要。古时治水皆着重于“蓄”,忽略了“排”,光是蓄水而不排涝泄洪。此举只能治标,而非治本。河流与人类的关系相当密切,经济、航运、农业、发电、工商业等皆与水利的建设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搞好水利工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量投入资金、人力及物力,积极建设水利工程。至1980年已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多项工程。其中主要有葛洲堤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及三门峡工程等,决心将害河变为造福社的利河,解决水患,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水利事业

水利这一名辞首见于史记河渠书,1也就是武帝时塞瓠子决口之后,在上位者才争相谈论水利。河渠书上曾引用《夏书:禹抑鸿水》所叙述禹引洪沟,通达汉云梦,三江五湖以及菑济,往下到凿离堆,泾水再到汉代时候的穿漕渠,阻塞河堤溃决等。也就是一切如防洪、灌溉、漕运等事业,对水的控制以及水的利用已经完全包含了,与今日水利工程专家有着相同的目标与理想。

古时人们已经了解治水能防止洪水灾害,进而加以控制利用。所以当时已有水利专业人员出现,他们对治水有一套规划、理念。以当时治水的主旨以及法则而言,自神禹以来,不断根据当时的需要以及形势而时常改进,但是治水主要还是可分为疏、引、导、防及束等阶段。到今日这时代则谈论到蓄水间题而为第六阶段,每一个阶段并非不兼用其它治水方法,而治水不外乎以上所述六种方法相互为重用,也就是时势的趋向。但若择要举纲,六个阶段亦有其可划分的界线。例如今日谈论水利是偏重于蓄水,并不表示古人不知蓄水,只是当时筑坝的技术未达完善,因此无法谈论蓄水的问题。常谓洪范所称“鲧鄄洪水,汨陈其五行”之鄄,即是筑坝,而不是筑堤。如通鉴纲目载“鲧乃大兴徒役,作九仞之城,九年迄无功。”这些都已很明白的表示并非后世所说的堤防。现在将每一个治水阶分述于下:

第一治水阶段:疏排时代,禹有鉴于鲧用围堵法治水失败,因而应用排疏法治水,从禹治水成功的那年起(公元前2268年)直到魏文候任李惺为相之年总共为1866年,是为第一期,此一阶段治水以排除水患为主,而禹的时候黄河第一次改道,是在其最后二百年中(公元前602年)。

第二治水阶段:引灌时代,目的在引水灌溉农田,中等河流大多开凿用来灌溉,即贾让治河三策,其中策实际上是引用河水来灌溉农田。有所谓“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水利二字,也是在此期中所酿成。第二阶段上至引漳之时,下至王景治河之年(公元67)共479年。2在这时期,以西门豹引漳江到王景治理汴江,并不是说在此期以前中国没有灌溉,或在此时期之后中国不再谈论灌溉;更不是说自此以后,中国不再谈论防洪与排水。只是在此一时期中,水利工程专家们谈论水利问题时以引水灌溉为主要目标。

第三治水阶段:导运时代,自引溉期而踏入导运时代的开展,实在受到时势推动而进入导运阶段。其目的在沟通长江,淮河的运道,通漕运。而该期间最大的成就,为王景治理黄河,经历981年之后才改道,而中国的南北大运河也在此期中完成,该期终于贾鲁治河之年(公元1351年)共1800年。

第四治水阶段:防守时代,自导运时代进入防守时代,河道的变迁与***治重心的南移实为其主因。由于***局混乱,以致河堤长期失修而发生洪患。及后,贾鲁治河努力于修守,3但黄河改道非常频繁,故不免疲于奔命,因此这个时期最为短促。至潘季驯出现,4治河技术才更进一步。他提倡束水攻沙的方法,在其第三次任***河道时所应用,所以就以此年为划分时代的界线。共227年。

第五治水阶段:束约时代,这时期可说是防守时期的延伸与发展,此一期实际上仍然以治河工程为要,而治河工程重点于防守。这阶段强调治河必先治沙。从潘季驯到清末共333年。5

第六治水阶段:中国的水利事业,如上所述,自大禹治水以来四千多年,历代都有创造并加以发扬。西方对治水亦很有成就,文艺复兴时期雷河那多达芬奇(LeonardodaVirci1452-1519)所著的《水的流动与量计》一书,被传教士传到中国。而熊三拔所著的《泰西水法》于公元1612年印制发行,广泛流传。当时明朝大学士徐光启常与西来教士交游,更研究《泰西水法》等有关治水书藉,有志应用于世,可惜清廷采取闭关自守的***策,直到鸦片战争才打开海禁,因此使中国的水利学者,无法再吸取泰西的新智识,以致水利事业停滞不前达三百年之久。6

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治水工程。淮河、黄河、长江、运河、辽河、松花江、珠江,七大流域都先后进行规划治理。不论筑坝防洪发电,修堰引水灌溉,国家参与程度,群众动员人数和总投资额,都远远超过了历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由1952年至1980年近三十年间,国家用于水利的资金近800亿元,其中地方及社队自筹也近之百亿元。建成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工程设施。主要是:整修、新修堤防、圩垸、海塘165,000公里;疏浚整治排水河道,开辟排水出路;修建大型水闸241座;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6,000万座(***前有大中型水库23座),塘坝640万处,总库容量达4000亿立方米(包括电力投资的库容1100亿立方米);建设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机电排灌动力由***初的9万多马力发展到7000多万马力;机电井从零开始发展到209万眼;水利结合发电装机900万千瓦。

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效益,初步控制了普遍的洪水灾害,延迟黄河的决口时间,稳定七大流域。另外,农业方面亦得到发展,全国灌溉面积由***初的2.38亿亩发展到7.1亿亩,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初步治理了易涝地2.6亿亩,占全部易涝耕地面积76%。其次,每年为工业和城市人民生活提供的水量达数百亿立方米,解决饮用水的问题。7

1997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收入各类资金370亿元,比上年增加6.3%。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09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716万亩,修复水毁工程34.8万处;新建、维修、加固水库1.31万座,堤防和渠道28万公里。

1997年乡镇水利完成总投资13亿元,新建工程142项,新增日供水能力110多万立方米,受益人口177万人,解决了1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1980年全国小水电发电量达127.19亿度,占全国农用量的39.62%。小水电已经成为农村的重要能源。

1997年水利系统新开工中小水电站120万千瓦,建设规模达800万千瓦,完成投资160亿元,新增装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8

1981年全国水利管理会议提出,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此后,各地水利部门集中精力加强了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例如:“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计划。又推行经济责任制,以调动管理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程经济实效。各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积极利用自己管謢范围内的水土资源、设施、人力和潜力,开展综合经营,实行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管理单位增加收入,为职工改善生活,提高管理单位经费自给率。据统计,1982年国家管理单位多种经营收入已达八亿多元,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实现了自给或自给有余。另外,各地继续贯彻国家农委批转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加强农田水利工作责任制的报告》精神。至年底,全国已有60%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其中山东、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由于领导的重视,因而点带面,分类指导,进展较快,成效也较大。实行管理责任制的成效是:1、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人管理的问题,促进了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2、管理人员的责、权、利的结合,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3、设备完好率提高,能源消耗减少,用水成本降低。与此同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还普遍推行了以合同制、承包制和按受益面积分摊任务到户的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制,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作法。9

一般来说,我们只知道“”是与“大炼钢铁”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的年代里还有“大兴水利”和“大搞群众运动”,这是与“大炼钢铁”并驾齐驱的内容。1959年展开的“水利运动”又简化成“建库修坝运动”,有统计说,现在的水利设施,大部份都是以前“水利运动”所留下的产物。据《中国水利年鉴》统计,1990年底共有水库83,387座,其中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有366座,而1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则有2499座,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水库就有80,522座。事实上,在“”期间的七十年代初,水利还有一次“小跃进”,建成了一批水坝,当时之水库的数量多不胜数,堪称世界之最。10

1997年引入水利部重点工程建设共14项。其中引入国家重点工程水利项目的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江垭水利枢纽工程、治淮骨干工程、治太骨干工程、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8个项目。1997年,这8项国家重点工程共投资813,946万元。11

三、农田水利开发

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经济还是以农为主,因此必须搞好农业。若在这方面搞得不好,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中国人口高达十二亿,国民的粮食主要来自农田,万一因农田工作不好,引致缺粮,危机随时出现——人民抢购粮食,粮食价格高涨,出现饥荒,社会动荡……

农田开发首重于“水”,故此农田水利是十分重要的,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迅速,成绩显著。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日益丰富。在水利资源的利用上,已经由单一的水源利用和开发,发展到蓄、引、提相结合,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灌溉、排水、除涝、治水、发电、养殖的全面规划和综合开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结合高产稳产农田的基本建设,农田水利与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平整土地等其它农业建设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很多地方形成了以建设高产农田为中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同时,随着林、牧业社队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村人民生活的改善,诸如牧区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多种经营基地的水利建设等,也都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各地还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因地制宜地兴修了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2

1981年7月国家农委批转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加强农田水利工作责任制的报告》,一年来,落实工作进展较快,到1982年年底,在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落实管理责任制,和新建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国家补助费推行合同制,承包制的约占60至70%,责任制的形式多种多样。

推行农田水利责任制,是农田水利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的效果是:

1、落实了管理责任制,固定了人员,明确了责任,不再吃“大锅饭”,根本上解决了无人管理和管坏一个样的问题。

2、把管理人员的责、权结合起来,调动积极性,不仅能管好工程用好水,而且能促进多种经营的开展,实现工程管养经费自给有余。

3、加强了对设备的检修保养,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提水成本,提高了水利资金的使用效果。

4、按劳取酬,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一年来,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责任制也有新的变化。如有的地方以大队或工程为单位,成立灌溉服务公司。有的以河系、灌区、井片为单位,超社队行***界限建立水利工作服务中心,把水利管理责任制和技术服务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还办成了具有多种经营项目的经济实体,使水利管理逐步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科学化。13

四、水运

中国共有大小河流5万多条,湖泊九百多个,具有发展水运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现在全国除江苏省外,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内河航运事业日益减弱,有的处于很困难的局面。全国内河航里程由1961年的17.2万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9万公里。内河航运的货运量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从1957年的14%下降到1981年的7%。内河航运成为交通运输中突出的薄弱环节。

为了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事业,1982年***在机构改革时,增设了内河航运管理局,各省、市、自治区也加强了内河航运的领导和管理工作。1982年,全国内河航运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81年增长7.2%和12%。其中长江航运局在1982年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81年增长6.7%和14.8%,开创历史最高水平。14

1993年长江区域内河航道长度占总交通线长度的17.5%,几乎是全国水平8.8%的两倍;同年内河航运完成的客运量占总容运量4.52%,高出全国水平2.62%,而旅客周转量占4.75%,内河航运完成的货运量占总量的14.4%,货物周转量占25.31%,俱为全国水平的二倍多。内河航运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重要地位。1992年江苏省和上海市内河航道长达25,779公里,接近当时公路里程。1990年江苏省长江产业带内河航运货运量14,296万吨,高于同时公路货运量。15

至1997年底,中国拥有内河民用运输船舶近26万艘、2200多万载重吨,与1995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船舶平均吨位上升,全国内河货运仍呈增长态势。1997年,全国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8.5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880亿吨公里,分别比1995增长16.4%和18.5%。内河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2,600万吨,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200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3万国际标准箱。长江是中国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其航运情况如下:

武汉至城陵矶段:长250公里。在临湘以下航道维护水深3.5米,可通行3000吨级轮船和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船队。

城陵至宜昌段:长470公里。荆江河道蜿蜓曲折,浅变复杂,每年枯水季有20至80天不能保证标准航深2.9米。

宜昌至重庆段:长660公里。滩险很多,经过不断整治,航道水深已由建国时的2.1米增至2.9米。目前宜昌至重庆间最大可行驶1500吨驳船,载货1600至2500吨。1985年出川运量443万吨,预测2000年达到2300万吨。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川江航道再略整治。重庆至宜宾段:长385公里。除重庆至兰家81公里河段可通航800吨级驳船外,其余只能通航300吨以下的船只。16

现在计划重点整治长江口航道,用十年左右时间,达到航深12.5米,保证第三、四代集装箱船能进出上海港。同时自下而上逐段整治平流航道。芜湖以下航深达7米以上,武汉以下航道4.5米以上,重庆以下达3.5米,并延伸千吨级道至水富,同时实现航道维护管理现代化,提高全年通航保证率。17

在水运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内河航运形势更好。江南运河包括苏南和浙江内河航运量达到2亿吨,其中苏南段航运量达到1.2亿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内河航运繁忙的区域。五、水力发电

新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黄河的治理上,已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等一批发电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装机容量的增加:中国的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总蕴藏量达68,000万千瓦,占世界第一位。***前,发电量只有43亿度,装机总量16万千瓦。***后,到1981年底。全国发电量已达3093亿度,装机总容量达6900万千瓦。

2、大批电站建成和合理分布:***前,90%以上集中于东北地区和沿海几个大城市。***后,国家除了积极扩建原有电厂外,还大规模地在新兴地区和电力薄弱地区兴建电站。

由1961年至1970年,水电平均每年占总发电量的比率为17%,1971年至1980年为21%,1981年至1990年为22%,即自1971年开始,水电每年大概占发电总量的两成,其余八成为火电。到1991年底,全国共建500千瓦以上的电厂3467座,其中水电站达199座。19

1997年全国电力工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39亿元,其中水电完成244亿元。全年基本建设新增5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1490万千瓦,其中水电340千瓦。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1997年12月8日如期实现截流,为水电站2003年或提前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

六、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是一条骜桀不驯的河流,几千年来黄河的洪水和泥沙给下游人民带来过难以估计的灾难。历代***府为控制它、驾驭它,不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天,黄河的安危仍然是中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1949年的五十年以来黄河度过了七次较大的洪水险情,无一次决口。五十年来治河的成果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几项:

1、加强下游堤防:黄河首要问题是防洪,建国后对下游两岸1350多公里的大堤,先后进行三次全面加高厚,堤身一般加高二至六米。此外,还采用“淤背固堤”的方法,确保大堤不决口,缩小灾害。

2、开辟金堤,东平湖水库滞洪区: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排洪力上下不一,因而出现壅水,就有决堤的危险。唯一的办法便只有牺牲局部地区来保护大局,所以选择适当地方开辟滞洪分洪区。五十年代初就在艾山以上先后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和修建了东平湖水库。

3、整治下游河道:黄河是一条高于两岸地面的悬河,含沙量高,冲淤变化难测,主槽游离不定。由于河槽极不稳定,潜在的危险很大。为保护滩地免受水流淘刷,因而修建了一系列护滩工程,用时还建立许多堤坝等导流工程,将河槽固定下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整治,河道已经控制,河势稳定。

4、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这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根本。五十年代初中国便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对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二十条支流进行了综合性的水土保持勘察工作,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植树种草,兴建引洪漫地小型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土坏的侵蚀。

5、大规模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到目前为止,黄河干流已建成刘家峡、监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三门峡等大型水电枢纽。另外,现在黄河流域有大、中型水库174座,总库容为315亿立方米。有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80处,更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35处,以及数以千百计的中小型灌溉站,灌溉面积6000多万亩。在防洪、拦沙、发电,灌溉等方面起着良好的作用。

虽然在黄河的治理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凡事都应居安思危。事实上,黄河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中游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仍在继续。加上人口增加,新开荒土地使每年每亩土壤流失量达二十吨。

其二,近年来下游河道以每年十厘米的速度淤高。目前堤滩内地高出堤外地面一般为四至五米,高者在十米以上,并且还在继续升高,使排洪能力日减,淤积不断增加。

其三,滞洪区难以应用。虽然在下游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水库滞洪区,对防御特大洪水是有作用的,但这是非迫不得已也不会使用的,因为滞洪区内有许多居民和农田。据估计,利用一次北金堤滞洪区大约需要花十亿元,其中包括移民安置费、农田淹没的损失。

其四,河口段的不断延伸,引起下游河道的逐渐老化和尾段的频繁摆动。据多年资料统计,黄河下游泥沙有一半堆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使三角洲不断向海中扩展。河道延长后,引起了泥沙自下而上的溯源堆积,加速了河道淤积的进度。加上河口三角洲的延伸,河口地区的治理变得更为复杂了。

总而言之,目前黄河下游还存在不少问题,下游防洪体系还有不少隐患,决口的危险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大家都认识到要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是解决黄河泥沙的根本措施。然而水土保持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工作,它不是一代或二代人,三、五十年能够完成的,而是要几代人,甚至一、二百年或许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效。21

为了根治河患,1994年河南洛阳市以北30公里小浪底开始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估计历时八年完工。其总投资仅次于三峡工程,动态投资近350亿元。小浪底水利工程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利用左岸大山挖成一平方里的空洞,在里面控地下洞井110个,作为沉沙池,配合其它泄洪工程,控制黄河水沙,克服世界含沙量最高的黄河,解除下游泛滥的威胁。小浪底位于黄河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地处要冲,刚好是阻截黄河泥沙的最佳位置,泥沙是令黄河祸患频频的主要元凶,因此小浪底工程要控制黄河近百分之一百的泥沙,由于入水口最易被流入的黄泥淤塞,故最低的入水口深入地底79米,这样可以防止入水洞口被泥沙淤塞,又可以避免大量泥沙磨损水闸和以水力发电的发电机车轮,如果一切顺利,沉沙池的容量可以高达78亿吨,令下游不再有泥沙淤积,河床20年内都不会抬高。小浪底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总容量达126.5亿立方米的水库,可以令黄河中下游防洪能力由现在防御6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提高到防御10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并且为下游河道整治争取宝贵时间,为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提供良好的机遇,也为黄河中下游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21997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截流,安装6台水轮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是中原地区的最大水电站。2000年1月9日首台水力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3

七、长江

长江以“长”而得名,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广达196万平方公里,它不仅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巨川之一。长江在历史上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河流,据历史记载,自汉朝到清未的二千多年期间中,就曾发生大小洪水灾害二百多次,平均每十年一次;近代自1921年以来,发生较大的洪灾达十一次,约六年一次,每次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洪患,国家在近数十年来努力治理长江水患,已在长江流域建设多项大型的水利工程。

1981年1月4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1982年全面展开这大型的第二期工程,这期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均在大江基坑内。基坑2月开始抽水,开挖。二江电厂安装了3台水轮发电机组,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机组安装投产计划。到年底,已有5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发电容量达71.5万千瓦。汛期进行了低水头发电试验,机组运行良好。1982年二江电厂累计发电32.79亿度(自1981年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以来,累计发电35.04亿度)。1982年三江2座船闸共运行880闸次,通过各种船只只有3.53万艘,运送货物349.4万吨,客运125.3万人。24

1994年在长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填,距葛洲坝约40公里,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流量为4510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预计总投资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其实早在七十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一文中便已率先提出修建三峡的设想。1945年长江中下游出现世纪以来最大的洪水,为了全面治理长江,对整个长江流域进行了统一规划,酝酿三峡工程。1960年当工程开始在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令三峡工程搁置下来,转辗之间数十年。1992年4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以百分之三十七的票数通过兴建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三峡水利枢纽是治江的关键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引水、旅游等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1、防洪: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数十余米,虽然沿江筑有堤防,但标准低,隐患多,所以防洪能力有限,每年的汛期往往面临洪水的严重威胁。经多年的研究,认为控制宜昌以上的洪水,是消除长江中下游水患的关键所在。其方法是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对上游洪水进行控制调节,就能免除荆江两岸的毁灭性灾害,更可缓解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胁。另外,三峡工程对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1954年)和中下游型的洪水(如1935、1980年)也有较好的作用。

2、发电:三峡水电组将安装26台水力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6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17,688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为华东、华中及川东地区送电,替代大量火电燃煤,减少环境污染,亦可减轻运输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水电不需要燃料,电厂建成后,河水流过电厂,即可产生电力。水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水库的水,更有净化空气及改良当地小气候的作用。相比之下,煤电厂需要找空间去存放煤灰,煤灰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加上建造煤灰场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发电成本。水电的另一优点为可用以调频及作留后备之用等。况且,水坝所储存的河水,可随时用以发电,遇上网内的其它电厂发生故障,可立刻增加水电的生产,以应需求。

3、航运:三峡水利枢纽的另一个效益是可以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使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江目前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主国内河运的80%和周转量的90%,按照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长江航道将要通过整治、疏浚、稳定河势,增加航深,结合兴建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使河道渠化,改善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的航道条件,实现港口、航道、船舶和通信导航的现代化。25

虽然三峡枢纽具多方面效益,但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最基本是对环境造成影响,三峡文物古迹告急。三峡水库满水面高度为175米,峡谷内天然水位抬高41至110米,受三峡水库淹没影响的土地及文物古迹有四十多处,其中包括著名的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和云阳张飞庙等,令三峡的风光不再。

此外,如何保持库区的水质,也是头痛的事。目前库区江段污水排放总量达十亿吨以上,长江水量巨大,因总体水质仍属良好、但附近的江段已形成严重的岸边污染带。三峡建库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岸边污染带将进一步加重。

三峡工程面对的另一困难便是移民问题,因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淹没很多乡镇,预计在工程施工期内共需迁移103万人。第一期工作只迁移了94000多人,但在第二期工程便需把156米水线位下的居民全部迁移,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据了解,进入第二期工程之后,资金缺口也开始扩大。在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便要400亿元,耗资极为庞大。26

此外,长江流域上游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加剧河道淤塞。有鉴于此,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简称“长防林”)。林业部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初步设想用三十至四十年时间,植树育林,建设一个有森林面积3亿亩的一个防护林体系。

长防林工程主要在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壤侵蚀量大的地区全面展开。长江流域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而且光能热能充足,有利于树木生长。在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应以营造农田林网和实现四旁绿化为主,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0%左右。在丘陵地区,坡度较大,降水量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要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应达60%。

长防林工程除了要恢复和扩大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面积外,还要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效益。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是中国主要工农业生产中心,其生态环境的好坏,足以影响数以亿计人口的生计。从这个角度而言,长防林建设的需要和迫切性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来。27

八、淮河

淮河地处中国腹地,自古多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达四十多年,投资达90多亿元。筑水库,造水闸、开运河、修堤坝、浚河道、建灌区、立枢纽,使得淮河为害大为减轻。然而,1991年夏天的特大洪水,将沿淮河两岸决堤破坏,淹田成渠,团村成岛,外洪内涝,造成了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灾民,经济损失高达400亿元。

淮河的治理,不单是治洪,也不单是治涝,还得注意到旱。淮河流域的洪涝旱,三害交恶,洪为元凶,涝随洪而来,旱因洪烈。所谓射人先射马,治淮先治洪。洪害不除,全盘不活,这是淮河的基本河情。早在四十多年前,***就亲自拍板订下了治淮的总方针——“蓄泄兼筹”。

治理淮河的重点工程是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道的泄洪信道,使淮北大堤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续建沂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治理包浍河、奎濉河、汾泉河、洪泄河、涡河、沙颖河等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并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

为了减少洪汛期间上游洪水的迅速下泄,在淮河干流和支流的上游修建了许多山谷水库。如淠河上游的佛子岭水库,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浉河上游的南湾水库等三十多座大型水库和四千多座中小型水库,在大雨时把部分水拦蓄起来,削减洪水进入中下游、起到了防洪作用,并可进行发电和灌溉。与此同时,上游广大山地丘陵区还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28

九、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

目前,中国除了三峡工程外,还有“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这项空前伟大的水利工程足以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方案构思是利用高原(海拔5000米)到西北内陆盆地(海拔3380米)的落差;和西南多雨,西北干旱的降水量差距,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至四川阿坝草地入黄河。有关科研机构建议在雅鲁藏布江朔马滩筑92米之堤坝,将水位抬高至海拔3581米,引水到波密入怒江。在夏里筑坝堵江,此坝高396米,筑成后是雅黄工程第一大水库,往东引水入澜沧江。在昌都麦曲水库筑坝181米高,引水东进入金沙江。再建金沙江大水库,坝高386米,将水引入雅砻江。在甘孜南筑坝,高100米,引水东至卜水河,经大渡河上游的多柯河和麻尔柯河,再过若尔盖草地入黄河。流程全长达1800公里,引水量2000亿立方米,工程造价逾225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以致农耕困难,经济贫脊落后。为了解决西北地区日益沙漠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我国南水多,北水少。因此南水北调有利同时解决南涝北旱的灾荒。专家估计这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有巨大的效益:

1、增加耕地:大西线调水工程可彻底改变大半个中国的干旱问题,可增加20亿亩左右的耕地,即把我国可耕地面积提高一倍;改良和更新半沙化的退化草场近50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倍左右。

2、根治黄河:藏水调到黄河后,每年可增加黄河水量达80亿吨。按每吨水0.5元计,可得水费40亿元。同时,充沛的水量可以改造西北地区的沙漠,绿化黄土高原,根绝水土流失,彻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从而实现“圣人出,黄河清”这国人追求的盛世宏愿,消除黄河水患的危机。

3、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西北现有可开发的沙漠4950万公顷,荒漠5900万公顷,合16亿亩,引水后可改造成农林牧用地,足以绰有余裕地解决2030年全国16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4、促进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此项工程可以利用3000米落差和年10000个流量的水量,增加数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能力。充分发挥黄河现有水电站的设计能力,估计连新建成的水电站,黄河流域可年发电1924.5亿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年发电780亿度的2.5倍,年产值达38490万亿元。引水工程流域各发电站总发电量为13600万亿度,每年产值27.2万亿元,相当于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倍。

5、开发矿产、发展工业:有水之后,将大大促进西北地区130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因为开采1吨煤需1吨水,1吨石油需2.5吨水,炼1吨钢需50吨水。水源丰富后,西北的工业可以飞跃发展,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6、促进航运、旅游的发展:向青海湖和岱海引水1500亿立方米的输水渠实际上是一条从天津至***和拉萨的长达6600公里可通航万吨级轮船的大运河。沿线可建286个港口或码头,1800个景点。

7、规模空前的就业工程:据初步测算,此工程直接间接共可安置职工约16000万人。国家可以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西部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参加建设,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扶贫工程。西部开发后,可使人口密集的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

8、根除长江水患:大西线调水工程可将四川境内长江各支流汛期的洪水全部调入黄河,可使长江沿岸流量不超过3万立方米/秒,最高水位可比目前下降4至6米,从而达到根治长江流域水患的目标。

9、趋利避害,造福人民:此工程改善的生态环境,大量水电有助发展经济,进藏公路的铺设使地区的水陆交通大为改善,有助文化交流。29

十、结语

古代洪水为患,西方传说罗亚建做方舟,装载人类和各种动植物逃避洪水。中国传说是大禹治水,大禹联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与洪水搏斗数十年,终于疏导洪水,使神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神话反映中华民族不怕艰辛,征服大自然灾难的勇气和毅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五十年,不断建设,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中水利工程的成就相当瞩目。水利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它所影响的范畴极为广阔,例如:农田、运输、发电等皆与水利事业的兴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国家及人民对水利极为重视。建国后不断兴修水利工程,使水患初步得以控制。同时灌溉系统更为完善,对农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使产量大为提高。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床,使黄河决口改道,成为中华民族心腹之患。建国以来不断综合治理黄河,暂时未发生重大灾情。但河患未能根治,黄河下游造成重大灾难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此,国家又进行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继绩整治黄河。

除此以外,长江的水患亦不亚于黄河,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之重点地区。长江除葛洲坝外,三峡工程是目前触目的工程,它是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合成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如灌溉、航运、发电及防洪等。三峡工程进展和成功的关键在做好涉及百万移民的艰巨工作。另外,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亦极为重要,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这是确保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彻底解决黄河、长江水患,和西北缺水的问题,我国水利工程专家提出了大西线南水北调的鸿***大计,这工程若能够完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将被解决,黄河水含沙量大为减少。“黄河清、圣人出。”中国国势将空前强大!建设庞大的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国家有条件提出这伟大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计划,反映我国综合国力大增,同时,***府也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府,每一项建设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为了国家的富强!

1史记河渠书:“自是(指武帝塞瓠子决口)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之叙述。

2王景字仲通,后汉乐浪郸邯人。

3贾鲁,字友恒,泽州高平人,元顺帝时官工部郎中。

4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人,嘉靖年间的进士,任都御吏***河道。

5石朝雄:《中国的水利发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民国71年),第1─22页。

6同上,第28页。

7杨秀伟,赵广和:〈水利,水利事业概况〉,《中国百科年鉴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1年),第305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1998年),第556页。

9任润余,张学俭:〈水利,水利事业概况〉,《中国百科年鉴1983》,(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3年),第421页。

10水夫:〈中国水霸素描〉,《谁的长江》,(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1─162页。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第557页。

12朱树人:〈水利,农田水利责任制〉,《中国百科年鉴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1年),第307页。

13董其林:〈水利,农田水利责任制〉,《中国百科年鉴198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第421─422页。

14焦河:〈水运,内河运输〉,《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160页。

15虞孝感:《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60页。

16李锐:《论三峡工程》,(香港,名流出版社,1998年),第422─423页。

17虞孝感:《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第164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年》,第627–628页。

19王迫遥,李汉成:《盛世宏观》,(香港,文汇报,1984年),第96─98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年》,第566页。

21邹逸麟:《千古黄河》,(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第240─254页。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第475页。

23香港:《文汇报》,2000年1月20日。

24何本善:〈水利,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期工程〉,《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422页。

25石铭鼎:〈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长江水患与三峡工程》,(香港,中华书局,1993年),第78─90,172─174页。

26香港《星岛日报》,1997年11月1日。

27黄观贵:《长江水患与三峡工程》,(香港,中华书局,1993年),第65─72页。

水利论文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预算结算审核

0引言

水利工程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通过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可以合理地确定水利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降低工程造价,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

1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繁琐而又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系统的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好坏,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地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预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其次高估冒算、漏项现象在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方面着手,而是采用多记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且变动频繁,计量程序复杂,计算基础不统一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2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预结算的审核,主要以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三方面为重点,在施工***的基础上结合合同、协议、会议纪要以及地质勘查资料、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竣工资料,按照有关文件及规范的规定进行计算核实。

工程造价由量、价、费构成,因此量、价、费是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

2.1工程量审核。工程量是工程预决算造价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它的审核主要是根据施工***纸、竣工***纸、隐蔽工程记录、变更修改通知、监理现场签证等资料和合同文件中有关工程量计算方法的规定及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标准,查对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计算标准,有无重算、错算和漏算。

2.2单价审核。单价审核是一个专业性、***策性很强的环节,审核人员应根据施工***纸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各项规定、标准合理确定工程单价,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单价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水利工程类型应与水利工程专业定额相配套,跨地区施工的水利工程,执行工程所在地区相应的水利工程专业预算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取用是否符合地区规定;预结算中的分项工程名称、规格、计量单位与定额是否一致,有无错套、高套定额的现象;材料价差调整,要审核材料调整的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规定,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的耗用量计算是否准确,提供材料价款的扣除是否正确。

2.3其它费用审核。其它费用主要包括其它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一些***费用。对它的审核着重注意费用定额必须与所用的预算定额相配套,不得任意搭配;费率选用应符合水利工程的类型、级别、施工单位的性质,并要注意与工程地点、时间的变化相适应;取费基础是否正确,现行取费基础有工程直接费、人工费两种,这两种费用决不能混淆;对工期长、费率标准在施工期间发生变化的,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各施工期完成的工程量分别核算,并按照当期费率计算工程费用。

3审核人员的素质要求

3.1***治素质。审核人员要有较高的***治思想素质。在审核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违法犯罪的行为敢于揭发、敢于斗争。:

水利论文篇10

(1)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水利泵站工程有着工程项目种类多,门类专业多,跨专业施工,施工工艺复杂等诸多特点,因此更需要专业的、详细的管理体系来完成施工。从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施工情况可以了解到,很多情况并未完全按照之前的施工计划来构建泵站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体系,在泵站更新的改造工程当中,一直都存在着工程项目管理责任意识不清晰的问题,比如说泵站工程中的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对工程建设项目缺乏责任感,管理不到位,没有将泵站工程责任区划分落实到个人头上,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每一部门应该做什么,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应该设计在整套施工管理体系当中的,由于施工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这些应有的规定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当出现了泵站工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没有相应的部门能够及时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导致改造项目进展缓慢。(2)组织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牛鼻滩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都一直处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的一种状态,如在土方开挖、基坑排水、机电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工艺来进行施工,对技术也缺乏相应的设计程序,存在着实际施工进程与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严重不符的现象,非常容易出现关键工程项目施工缓慢,而非关键工程项目却计划超前的问题,相关责任管理制度落实并不到位,尤其是在拦污检修闸底板基础的粉喷桩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质量监控,大量的违规操作行为开始出现,严重影响着泵站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相关责任监督管理不到位,泵站施工现场巡逻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能及时地发现泵站工程施工现场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施工现场混乱,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3)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由于泵站施工工期受汛期影响较大,很多泵站改造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总是一味地追求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常常会忽略对泵站工程的精细化监控与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往往比较低,缺少相应的管理学知识,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施工生产经验来进行判断的,因而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缺少审批,在正常进行施工改造之前,没有对施工进行项目交底,也没有对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而是直接进行施工操作,这样改造项目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有甚者,尤其在电气设备安装和机电设备安装项目中,由于专业的电气机电安装工人的工资较高,有的施工单位会招聘大量的临时工种来代替此类技术工种滥竽充数,且很多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都缺乏实战性经验,不能从工程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掌握系统化的工程施工安装技术,因而在实际的精细化施工管理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泵站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活动策略

(1)健全泵站工程施工的责任管理体系。在具体精细化泵站工程项目的施工责任管理活动时,首先要从泵站工程的实际情况入手,在进行综合化的施工安全评估检测以后,再逐步落实各阶段流程环节中的负责人,制定整体化的泵站施工管理体系,比如说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奖励处罚手段的设计来限制技术人员的施工操作,提高泵站施工项目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健全管理体系时,在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要先熟悉掌握项目工程文件的设计流程,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施工进度要求要做好备案记录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招标书进行审核,同时为健全规划好工程质量的管理体系,确保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再进入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在创建精细化的施工管理体系时,要让施工单位自上而下地树立起正确的施工管理责任意识,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并且贯穿于施工操作的全过程。将管理活动和施工操作工人的工资相挂钩,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水平,同时从工程项目的监管部门,生产部门,物质采购部门以及质量监控一体化部门着手,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责任幅度的划分管理。在健全施工改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一定要记得加强对施工安全问题的管理力度,千万不能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位,一旦哪一环节出现了施工安全问题,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来进行解决,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减少了给工程项目发展日益造成的损失,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得到了保障,因而工程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泵站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元素。(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施工监督与管理。在实际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要相关从业的施工操作人员有着专业化的安装管理技术和技巧,要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进行了解和掌握,设计好施工现场安全防火,防灾防患措施,并且在日常的施工中,要定期的安全操作演练,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项目及时加以改进。由于过去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混乱,需要在泵站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后期的预埋件进行提前预埋,把所有的预埋洞口进行缝合。在对现场操作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时,要提高相应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对各种施工技术和设计指标进行监控,提高对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管理力度,在正式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时,泵站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倾听,在具体落实施工项目之前,要对交底的施工***纸进行审批,进而分析工程改造项目的正确施工要求,在进行生产设备及机电电气设备安装时,应当特别注意对安装工艺的操作设计管理,必须要按照正确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安排施工现场相关的巡逻负责人员,对整套施工操作进行循环式的监督管理,减少操作工人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工程的改造设计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能够及时监测到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效避免项目安全事故问题的产生,提高工人操作安全性。加强精细化施工管理理念的落实,通过工程施工项目中每一道操作工序的管理落实,从各生产环节入手,保证对工程项目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监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水平。而对泵站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教育时,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一定要对工程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身份审核,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身份审核就是要保证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必须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化素质培训,必须保证一人一卡原则,持卡入内,这不仅关乎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对施工操作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时,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化的道德素质培训,让施工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白正确的施工操作规范,从道德和理智上控制自己不去做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和之类的事情,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在执行安全规范守则的过程中,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策略的思考,不断创新并改进新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积极开展文明施工大会制度,每月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总结,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采用施工小组及各部门评比的方式,作阶段性的文明工作总结,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将本周的施工工作安排进行下达,传递上级领导的会议工作精神,对上一阶段的施工情况进行汇报。在对泵站工程施工中操作工人的精细化培训和管理时,还要完善对工人操作的具体安排,设计科学的、合理的工作计划表,注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息时间,不要安排超出身体负荷的过量工作。坚决杜绝在施工操作前喝酒的行为,要让施工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来面对泵站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同一工种的操作人员要进行统一的着装管理,这样可以一眼就了解到施工现场的操作情况,便于监督人员的操作管理。还可以组织工程内部的技术性比赛活动,提高工人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技能操作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们国家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水利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从水利泵站工程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角度入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监督与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地开展下去。

作者:李旋 单位:湖南华纬水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延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5,(24):299+301.

[2]胡文.水利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对策[J].江西建材,2016,(05):130-131.

[3]黄俊龙,金山.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07:18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利论文10篇

学习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博士后论文范文,土木工程系博士论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地质大学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大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论文发表期刊,地质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评选范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刊发的全部论文(共计119篇)。二、评选数量共评选10篇优秀论文。三、评选标准1.论文选题探讨的是本

学习

地质矿产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矿产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矿产论文,核心期刊地质矿产论文如何写。地质矿产经济发展一、加强和重视地质矿产工作,确立矿业生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

学习

建筑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行业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000字范例。感谢朱赛鸿教授、舒平教授、孔俊婷教授、袁景玉教授、赵晓峰教授、刘磊副教授、任彬彬副教授、李建华副教授、魏广龙副教授在学习中给予的有益教

学习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建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建筑毕业论文怎么简单介绍,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当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随处可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

学习

土木工程桥梁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桥梁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毕业设计论文,土木桥梁工程论文2000字。10052909(2015)04008103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改革,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4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大专业,称为

学习

地质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地质专业论文题目大全。1.回归工科教育,加强地质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质类专业首先应回归工科教育,即应该从学校、院系和教师多个层面认真思考地质类专业的定位、特色与学

学习

土木工程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设计论文,电大土木工程论文选题。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结构方案阶段、结构测算阶段、施工***设计阶段。在结构方案阶段中,主要是根据要施工的地区

学习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测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的六个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心得。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

学习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师论文推荐,水利工程中级职称论文题目。1.引言1987年起,我国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工作水平、能力的级别上的肯定,同时伴随着工资、福利待遇等奖励,关乎教

学习

土木工程科技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科技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科研论文范文,土木工程科技创新论文3000字。[1]邢锋.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3(3):168-169.[2]秦海.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初探[J].江

学习

水电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水电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水电专业论文,水电维修论文。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

学习

土木土建工程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土建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建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土建工程师论文发表。但越来越多的“四方盒”使得人们难以使得难以再从外表看出一栋建筑的个性。这种“简化”的建筑形式对于内部也有所改变,使得公共和隐私变得模糊。

学习

土木工程土建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土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施工基础论文通用六篇,土木工程发展论文5000字。但越来越多的“四方盒”使得人们难以使得难以再从外表看出一栋建筑的个性。这种“简化”的建筑形式对于内部也有所改变,使得公共和隐私变得

学习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博士后论文范文,土木工程系博士论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地质大学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大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论文发表期刊,地质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评选范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刊发的全部论文(共计119篇)。二、评选数量共评选10篇优秀论文。三、评选标准1.论文选题探讨的是本

学习

地质矿产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矿产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矿产论文,核心期刊地质矿产论文如何写。地质矿产经济发展一、加强和重视地质矿产工作,确立矿业生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

学习

建筑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行业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000字范例。感谢朱赛鸿教授、舒平教授、孔俊婷教授、袁景玉教授、赵晓峰教授、刘磊副教授、任彬彬副教授、李建华副教授、魏广龙副教授在学习中给予的有益教

学习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建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建筑毕业论文怎么简单介绍,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当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随处可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

学习

土木工程桥梁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桥梁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毕业设计论文,土木桥梁工程论文2000字。10052909(2015)04008103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改革,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4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大专业,称为

学习

地质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地质专业论文题目大全。1.回归工科教育,加强地质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质类专业首先应回归工科教育,即应该从学校、院系和教师多个层面认真思考地质类专业的定位、特色与学

学习

矿山地质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矿山地质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矿山地质论文,智慧矿山论文。1.3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紧迫性众所周知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工作的进行能够为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较为科学的基础性依据,并且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