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10篇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1

摘 要:“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民和社区组织的参与,凸显社区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但目前,社区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仍存在制约因素。因此,须将社会组织的发展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主体的合作等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有效建设第三中心。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社会组织;社区管理;社区服务

中***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3-0085-05

社会组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一定数量的成员在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机制规范的指导下,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而形成的共同活动群体,包括***府、***队、企业、******、学校、宗族等;而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除***府、企业之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部分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众多的社区社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本文所研究的社会组织是狭义上的社会组织。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对我国社区管理学服务的启示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具体内涵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进行治理变革,围绕公共事务管理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公共地悲剧”、“搭便车”等治理困境,主要有两种应对之策,即***府的国有化和市场的私有化[1]。前者是指由中央***府决定谁能够使用公共资源,他们何时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这些资源,而且由中央***府对他们进行监督,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后者指通过创立一种私人占有制度代替公共资源共同使用的公共财产制度,由私人或私企对公共资源实行占有、管理及使用[2]。针对市场的逐利特性使得其无法兼顾所有的公共事务,而***府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低效和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府与市场之外的其他道路的存在(比如在社区中,除了***府和以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以外,社区民众完全可以在自我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从而能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续的共同收益)[3]。并进而提出“多中心”的治理理论。“多中心”一词不仅仅是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多中心”意味着公共事务的多个生产者和公共事务的多个管理者。就社区管理、服务领域而言,在宏观的规划与指导以及基础设施的提供中是以***府为核心的,***府在这方面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在以市场化方式提供的的社区服务中,主要由市场负责;而其他事务,诸如社区居民的文体娱乐、教育、权益保护、社区矛盾的调解,社区环境的保护,社区内居民间的互帮、互助等,这些主要由各类社会组织负责,其实质是社区居民的一种自我管理,社区居民也是众多社会组织的成员。

“多中心治理”意味着在社会管理中***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它打破了原先只能有一个中心的理论束缚(西方在社会管理领域中流行的公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理论,一则强调以社会为中心,一则强调以国家为中心,都强调社会管理的单中心模式),形成了一个由多中心而构成的管理网络,也打破了原有理论在“分权”、“集权”问题上的争论(公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理论作为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一则强调“分权”,一则强调“集权”,前者强调社会的事务社会办,后者强调社会的事务国家办)。

“多中心治理”下***府须转变其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多中心理论”反对***府作为单一主体对公共资源的完全支配以及作为单一中心对社会事务进行全盘管理,但也并非一味限制***府在公共管理中作用的发挥,而是强调***府在角色、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启迪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府职能的转变都使得原先单一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在面对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使得***府陷入困境,“多中心理论”在促进社区运行,加强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对我国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迪。

“多中心理论”强调参与主体的多样性。除***府与市场外,第三方的力量至关重要,在国外,市场经济发展已久,公民社会也相当成熟,在社区管理中,社会组织与公民自身得以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体。在我国,由于社区力量的不足,社会组织发展的不成熟,我们在社区管理中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但“多中心理论”强调的共同参与理念值得借鉴。

“多中心理论”强调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一个社区运行的好坏,从公民与社区的互动频率中得以体现,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社区服务质量的好坏也依赖公民对自身权利的认知和维护以及公民的广泛参与。作为公民服务自身、参与治理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有助于增加社会沟通,有助于民众合理进行利益诉求,亦有助于培养社会公信和自律机制。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与***府、市场的良性互动也更有助于公共情绪的分散和公共压力的排解,从而维护社会的“良序善治”。

“多中心理论”强调众多行为单位的自主***性与相互协作性。行为单位的自主与协作都是受到规则制约的。“多中心理论”不是要在社会管理领域创造出***的多个中心,而是强调在社会管理的不同层次,各个中心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不是要将社会组织的运作完全***于***府监管之外,相反,社会组织的运作离不开***府的支持和管理。

二、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功能分析

多中心治理作为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它以承认有限***府为前提,提出了***府与市场之外的治理公共事务的新的可能性,并在***府、市场这两个中心之外引入第三个中心,强调由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来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一定人口的集合体,但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的供给往往从外部进行,而忽视了其内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载体就是各类扎根于社区的社会组织。众所周知,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能靠的不是行***手段或经济手段,而是靠广大志愿者和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具体说来社会组织具有如下功能:

自主治理功能。发展健全的社会组织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民主的内部管理以及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能够借助内部成员间的信任和社会资本来进行合作,就组织目标、人事任免、活动安排等进行商议,因此,如果具有完备的社会支持,很少受到***府与市场的裹挟,就能实现自主治理的功能。

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而公益性也是众多社会组织的特征之一。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的获得,一是靠自身的资源积累。社会组织靠组织内部成员及其关系资源以及组织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二是靠自身的地位优势。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目标的实现也不依靠强制手段,因为贴近群众,比较熟悉群众的需求,它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三是靠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在秉承自我服务理念的同时将有志愿为居民服务的人员聚合在一起,从而调动居民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

资源整合功能。按贝塔朗菲系统论的观点,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只有按特定秩序组织起来,才能发挥系统在各个部分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社会组织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不仅是对物质资源,也针对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社会组织通过内部的规章制度将成员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同时,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将物质资源、社会资源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丰富功能。在多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中,有联谊交友的社交团体,比如老年秧歌队、合唱团、会等,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有青少年教育的各类民办机构,比如,各类业余爱好培训班的开设,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文化技艺交流、传播的民间协会,比如各类民间手工艺协会,在传承、保留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二)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

推进社区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城市社区的自治与农村居民的自治是我国民主建设的基石。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增多,居民参与也日益活跃起来,这些组织受到了基层***府的重视,被有意识地纳入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为了有效协调***府与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以民主为原则,实现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为取得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信任,居务、事务、财务的公开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些都在实践中推动社区的民主进程。

促进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有效资源。通过社区公益活动的开展,社会组织不仅能对弱势群体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比如对孤寡独居老人、残疾人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的帮助),也能够发现社区居民其他的公益需求,从而向***府或基金会寻求帮助。另外,通过公益事业的开展,社会组织可以在社区内积聚一定的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未来发展的资源。

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帮手。各类社会组织基于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不仅有效扩展了社区服务的内容,也有益于社区民生建设的提升。例如,合唱队、舞蹈队、书画会等各类文体组织较好地填补了居民们业余生活的空白,这些文体组织依据居民们不同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居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愉悦。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肯定。

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民办非企单位近年来表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全国已有民办非企单位19.04万个,大量的民办非企单位已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教育、科技、法律、卫生等多个社会领域。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诸如基金会、社会团体、部分中介组织,往往将一定区域的民众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其服务范围并不局限在社区中,但其许多项目的实施仍是以社区为落脚点的,也间接为社区管理与服务发挥了作用,比如,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中介组织的智力支持等。

三、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制约因素

评判社会组织是否有效地参与到了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中,要看其是否与现行的体制相契合,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承接了***府转移的职能,看其是否有效地弥补了***府遗留的公共服务空白,是否有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当下,社会组织显然还没能实现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参与,仍然有制约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因素存在。

(一)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区管理以及社区服务的提供更多的是依靠社会组织来进行。一些地方与部门对社会组织能够发挥的作用存在不少认识上的不足与偏差,有些认为社会组织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社区管理,有些认为社会组织掌控的资源有限,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等。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目前对社会组织实行双重的管理体制,即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行使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不过许多社会组织因为在资金数量、会员总数等方面达不到登记的条件而游离于***府监管之外;一些社会组织因各种原因很难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导致登记注册困难,不得不选择在工商部门登记或不登记。现行管理制度实质上是对社会组织进行“管控”而不是服务,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

***府的扶持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别领导对于发展社会组织的观念意识淡薄,认为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不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府也可以应付自如;第二,活动经费欠缺。社会组织一般都不会向成员收取会费,其活动经费主要靠***府、企业与个人的资助,但这种投入十分不固定,***府的投入也会经常变换方向,这使许多社会组织经济拮据,无法有效开展活动,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大打折扣;第三,社会组织的发展缺乏***府相关优惠***策的扶持,主要是缺少***府在税收、收费(管理费、证件费等)、办公场所的使用等方面的支持。

(四)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限制致使其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不足

一方面大量的社会组织仍处于孕育发展阶段,对***府的依赖性较强,这从中央和许多地方***府出台的法规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许多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也乏善可陈,制度规范不健全,民主治理不落实,财务管理不透明等等。自身能力的欠缺使得许多社会组织在面对居民的多元需求时,无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

(五)社会组织对现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嵌入程度不深

我国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为行***主导型的街居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府管理,在社区则以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为管理核心,并辅以社区企事业单位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配合。可以说,此种管理模式既照顾了现实国情,又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在现阶段,社会组织的一些职能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存在交叉,而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社会组织转移的部分职能却无合适的社会组织进行有效承接,即社会组织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中,社会组织对现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嵌入程度有待深化。

四、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管理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我们面临许多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如何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使其有效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府、社区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提高认识水平,将社会组织的发展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

推进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是未来发展中***和***府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对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和***府应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领域里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府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在经济、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等事业中突出社会组织的内容,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是要改变现行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使得众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合适的业务部门而被迫成为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的非法组织,也使得许多社会组织的正常工作受到业务部门的干扰。应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权力,逐步淡化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具体指导,或者在一些社会组织中直接取消业务主管部门的存在;二是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与管理。社会组织作为***府组织、市场组织外其他组织的合称,其种类是多样的,其性质差别也较大,因此,应依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而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指导;三是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备案制度。因许多社会组织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条件,无法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而造成大量社会组织处于非法的状态,为此,应加强社会组织的备案制度,对暂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以使其纳入到***府的日常管理中。

(三)加大***府扶持力度,为社会组织的壮大提供***策扶持

社会组织的运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正常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因此,社会组织的培育须保证资金的充足。***府可对社会组织采取税收方面的优惠、进行财***上的补贴或设立专项资金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例如,嘉兴市规定社会组织可享受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天津市滨海新区借助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对社会组织提供小额补贴;深圳罗湖区区委、区***府特别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组织要参与到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福利中,同样离不开***府的***策支持,需要***府在人才、场地、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

在强化自身建设方面,除了完善组织制度,坚持组织目标,提升组织形象之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也至关重要。人才是社会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组织应设法吸引具有较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的人员到社会组织中任职;同时,应设法提高专职社工的待遇,使专职社工职位更具吸引力、竞争力。致力于为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始终以社区为依托,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民众的需求,才能真正“弥补”***府和市场遗留下的职能空间。

(五)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主体的合作

新时期,应正视社会组织的功能并将其嵌入到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中,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在街道、居委会或社区其他地方设立社会组织中心,通过与街道、居委会的分工将一部分社会职能转移出来,由社会组织完成。同时,社会组织应与街道、居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解决社区事务。

在各地的探索中,购买服务的形式较为恰当地将许多职能转移到社会组织中,***府通过这种形式将原先由自身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在评估后给予一定的费用。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府购买服务,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府等连结成一个整体,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依据设定购买服务的内容,以社会组织为***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对象,使之成为***府财***支出的常项,成为***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的具体购买过程中,应秉承竞争的原则,让社会组织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一步步发展壮大;秉承事后付费的原则,即对完成的服务进行评估,按完成的质量来支付费用;应充分发挥民众在此过程中的监督作用,让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够真正做到让民众满意。

参考文献:

[1]张克中.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J].***治学研究,2009(6):83-93.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2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管理;机制建设

一、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府管理职能的优化,即重新定位***府职能,解决***府该管什么和不该管什么的问题。二是***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即改进***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府该管的事情如何管好的问题。三是***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即引进企业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技术和人才,通过分权和分散化改革,放松规制,改革公务员制度,实行绩效管理,推进***府信息化等,提高***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建设的启发是:必须认清***府定位(***府不宜包办社区事务),即使在***府必须介入的领域也应实现工具创新(运用市场化机制)。这意味着需要重新架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组织结构,划分不同社会组织,如高层级***府、基层乡镇***府、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等的功能领域及权责界限,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管理机制和手段创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们从***府自身改革入手,推动社区管理体制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府的主导作用,忽略对社区自治力量的培育,强调***府的管理技能,而忽略授权技能。所以,有必要引入另一种理论思路即治理理论。

(二)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于9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现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与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治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有着共同的特征。治理理论认为***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社会权力的中心。治理理论认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后者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强调国家与市民社会合作的过程中,模糊了公私机构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不再坚持国家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从而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对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建议

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以及各国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建设成功的经验,在重新定位社区内外各类组织的职、责、权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一种新型组织结构。

(一)分清责权,构建新型行***运行机制

传统的基层社区管理中的行***管理机制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根据治理理论,多元行动组织模式必须取代原有的农村组织模式,因此我们增加非***府组织的参与程度,形成新的多元化组织模式。以街道***工委为整个行***运行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框架进一步健全社区***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落实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现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将社区的财务和事务以及其它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事项在社区公开,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社区干部和基层***府工作的有效监督。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励民办事业单位。与传统公办事业单位相比,其发展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的突破,贵在机制创新,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二)加强服务,构建新型社区服务机制

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因此要转变***府职能,形成新型的社区服务机制。第一,街道办事处以行***管理为主,行***管理效率是其最大目标。构建服务保障型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社区居委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因时因事的不同灵活调整,达到管理和服务的完美结合是其目标。建立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防止资金脱链,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在优化***府职能和打破传统组织壁垒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重新构建社区管理的财力支撑体系,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用于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资金来源包括两类:

第一,***府的财***支持,包括来自各级***府的直接财***拨款以及转移支付。在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背景下,今后中央***府和地方***府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资金投入。但是必须在考虑社区各类事务的属性以及地区差异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财***转移支付的比重,***府资金投入才可以变得更合理、有效;考虑到各地差异,***府能力的有限性会更加突出。所以,在***府资金投入上,不能一刀切。对于社区内的公共而言,中央、省财***应该负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事务;地方***府财***主要负责社区性很强的公共事务。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主要由地方承担,中西部地区由高层级***府转移支付。

第二,社区内部的资金。按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逻辑,除了***府财***拨款、各级***府转移支付等***府支出外,还必须建立***府以外的多元化成本承担机制,如社区自治组织收益、村民集资、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捐赠等。

参考文献;

[1]刘志伟.中国农村新社区建设:21世纪的中国乡村再造[J].理论与改革,2004,(3).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沟通绩效

 

中国医生学会的调查显示,在医患纠纷中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不当的医患沟通所致。,有效沟通绩效。然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如何,与社区医生的沟通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1]。,有效沟通绩效。2年多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尝试并利用沟通技巧,按要求形成制度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沟通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团队人员和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社区居民包括病人、病人家属、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人员。

1.2 沟通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内部人员的团队作用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桥梁作用、社区管理干部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互动作用、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生信任关系、居民参与程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的知晓程度、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了解情况。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建档率,慢性病控制率的情况变化。

1.3有效沟通中的技巧:(1)见面问候语并介绍自己,如:您好!我是某医生、护士,很愿意为您服务等话语。(2)事先有所准备,如社区医生主动回访居民、患者的话,把要回访的内容拟清楚,以免遗漏。(3)确认需求,病人需要什么健康问题力求帮助解决。(4)处理异议,要求同存异,允许患者有不同的看法,先不要拨斥病人的不同意见。(5)达成协议 交流后把共识形成协议,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6)共同实现,有相同的目标,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沟通绩效。

1.4沟通方法:(1)首先在团队人员之间、以及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常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2008年初开始与社区管理干部和专科医生互动交流思想,旨在联络感情加深了解,以求在工作上得到进一步的支持。(2)每月有10个工作日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开展健康教育。深入居民小区:①有利于互相认识、面对面交流、增进互信,以求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②又有利于我们宣传社区卫生工作,如慢性病防治的重大意义,增强保健意识,从而使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生兴趣,对慢性病防控有了新的认识。

2. 结果

我们对35岁以上人群的120人次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效果做了调查与问卷比较,其中有慢性病的66人,其他为一般人群。

2.1沟通前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较少,每季度约1-2次。(2)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是(27/120)22.5%,(36/120)30%,(31/120) 25.83%。(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72/120)60%。(4)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8/120)31.67%。(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30/120)25%,***依从性差(33/66)50%,慢性病控制率(23/66)34.84%。,有效沟通绩效。

2.2沟通后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增加,每月1-2次。(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为(84/120)70%,(105/120)87%,(99/120) 82.5%。(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102/120)85%。(4)对慢性病知晓率(88/120)73%。(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50/120)41.67%。***依从性改善(55/66)84%,慢性病控制率(47/66)71.21%。

3 讨论

沟通是社区医生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一个好的开端,从沟通开始。我们社区卫生工作者与社区管理干部的联动及街巷居民交流,下社区进入居民小区,入户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保健、社区医疗等等,无不以沟通为开路先锋,真可谓还未入户,问候在先。,有效沟通绩效。

沟通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融洽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沟通是一门科学,它像似哲学使人变得聪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才能积极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群众性,把这一惠及广大居民的好***策落到实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我们近两年来发挥思想交流、沟通的优势,从内部来说提升了团队的作用,发挥了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合力。,有效沟通绩效。从外部来看,加强与社区的管理干部的互动,增进了解,工作上得到了广泛支持。从社会上来讲,调动和发挥了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人们的健康行为从物质关心再到了解最后实现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些变化的提升所产生的效果已在近两年市卫生局年终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贴。

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至原来的1 0 % 。沟通能有效保护自己,也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1]张向东等,影响医患和谐的主要思想因素,《中国病案》.20089(6)40-42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4

关键词: 福利多元;新加坡;社区福利范式

中***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1-0068-06

新加坡在其建国之前长达146年的时间里,历经英属时期、日据时期、迈向自治和新马合并等四个不同阶段,直至1965年8月9日才成为***国家。复杂的历史背景使新加坡形成了多元的现实社会结构,如种族多、语言杂、多样化。多元的社会结构影响着新加坡福利范式的选择和福利实践。

一、话语变迁: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福利体制演进

社会福利制度有不同的模式,对新加坡社区福利的探讨,首先需要界定其福利体制是什么。“社会福利”“福利体制”“福利国家”是研究中常常提到甚至通用的概念。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并无一个统一确切的阐释,社会福利研究和社会福利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笔者采用了熊跃根对此概念的界定:“社会福利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主要由***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非国家部门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生活需要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切物质、服务和活动。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同样具有维护和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1]福利体制或福利范式是社会学、***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学术焦点。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它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福利供给制度或福利***策模式的理论总结。福利国家则是在欧洲产生发展并扩散至其他地区的国家制度,它通过“有组织的力量矫正市场的偏差”来保障个体的权利。福利国家分为三类,即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模式和斯勘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2]但是,人们发现日本、韩国、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很难归为以上三种模式,进而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存在的讨论。新加坡虽地处东南亚,但在以往的东亚研究中,学者们约定俗成地将其纳入其中。

1.东亚福利体制的争论:共性与个性并存

否认东亚福利体制存在的学者们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区分福利体制的标准不应该以地域因素划分;[3]其次,尽管东亚各国在社会结构、文化历史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从社会制度和福利实践看,日本、韩国、中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表现着越来越大的异质性;[4]最后,即使东亚各国的福利选择存在一些共性,也很难表明他们就能称为具有鲜明独特性的“东亚福利体制”,或者能归类为铁板一块的福利代表模式。[5]

东亚福利体制确实存在的拥护者对此争论作了较为详尽的反驳,如林闽钢、刘璐婵以多年来“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中已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佐证此研究的广泛性和存在的必然性,包括琼斯提出的“儒教福利国家”、古德曼和彭提出的“日本型福利国家”、霍利德提出的“生产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等,并从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和方向的转变,对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走向进行了展望。[6]黄晓燕、万国威从福利进程、福利取向、福利文化和福利期望四个维度研究了东亚福利体制与福利资本主义三个世界的区别,证明了东亚福利体制具有外在***性。[7]后来,万国威、刘梦云又论述了东亚福利体制的内在统一性,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尽管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在***治体制、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福利发展方式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将“东亚福利体制”视为区别于西方福利体制的一种具有独特发展视角的新型福利供给类型。[8]

笔者认为,不管上述争论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日本、韩国、中国和新加坡的福利实践确实在借鉴西方福利思想的同时,结合本国的社会历史特点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福利体系,并且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福利体制又具有鲜明的特色。人们的关注点不应局限于纯粹的整体性的类型划分,而应注重研究东亚各国和地区丰富的福利实践内涵,在梳理比较中为中国当前的福利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这也是本文将新加坡社区福利作为关注点的意义所在。

2.东亚福利理论的选择:传统与当下交融

与西方社会福利体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相比,东亚福利体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我们仍要看到研究者们试***寻找东亚福利体制理论基础的努力。这些理论选择,既有来自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也有面对诸如移民社会、金融危机、全球化等现代变局的应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强调社会发展与经济***策的紧密结合,提倡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就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等在内的多元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致力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研究者认为,这种取向不仅迎合了东亚的文化传统,还为遭遇金融危机重创的东亚找到了出路。[9]资产累积福利理论同样抓住了东亚“储蓄”“财富累积”的文化基因,通过***府主导的资产累积方案,降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如新加坡实施了三项儿童资产累积方案,包括适宜0―6岁幼儿的Baby Bonus、适宜6―16岁在校学生的Edusave Scheme Account、适宜16岁离校后资产累积的PSE方案。[10]社会和谐理论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取向,它提醒我们看到东亚各国在增进社会福利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1]社会质量理论能为东亚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因为在未来,社会和谐、社会公正和民生议题是增进社会质量、防范社会风险的焦点。[12]社会公民权理论虽然尚不成熟,但是打开了研究东亚福利体制的独特视角,该理论认为,从社会公民权的角度解释东亚福利体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福利制度如何形塑社会成员的资源获得和生活机会。[13]

二、范式选择:新加坡社区建设的逻辑定位

“社区”(community)概念提出后,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展不断拓展。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地域性、社会互动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普遍意义中社区应该具备的要素,社区应该发挥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等基本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城市社区是“不同于农村社区的特定的地域、人口、社群组织以及文化特征和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的区域”[14]。2012年,中国***府创新性地提出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在城市中,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和实施社会福利的直接承载体,了解发达国家或城市先进社区的福利理念和社区福利经验则是实现为我所用的首要步骤。

1.国家合作主义的胜利:新加坡福利范式的逻辑起点

在新加坡,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让新加坡人民实现了基层民主***治,告别了过去多元种族、杂乱无章的棚户生活,而得以在社区中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曹韶玮回顾了以往对新加坡社区的研究,如对新加坡现代化社区组织的管理体制、社区职能和社区的各项福利服务功能的详细阐述;从新加坡社区组织的***治功能入手,强调基层组织在维护新加坡***权方面所担当的作用的研究;关于影响新加坡社区建设的***治、经济、文化原因的研究;还有探讨家庭观念、道德文化等对增进社区功能的相关研究。他进而从新加坡社区的发展史入手,对新加坡社区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得出“新加坡社区具有当代城市社区的典型特征”的结论,新加坡社区的成功得益于其社区管理理念定位清晰。[15]新加坡社区管理到底先进在何处也是见仁见智,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三点。(1)社区管理体系健全,社会基层组织完善。在新加坡,基层组织、慈善机构等非***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分三个层次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人民协会、民众联络所、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发展理事会构成完善的基层组织系统。[16](2)***府责任明确,而不大包大揽。新加坡***府将构建高效公平的社会福利体系明确作为自己的责任,主动为社区活动提供所需的经费支持和基础设施,但***府并不包办一切,而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的作用。[17](3)社区治理理念先进,社区管理队伍一流。新加坡形成了包容自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共同参与和依法管理的基本理念,通过选拔、培训、管理优秀的社区人才促进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18]

2.生产型社会福利***策:新加坡社会福利的逻辑定位

新加坡在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简括为个人自助、家庭帮助、社区帮助、***府帮助,有学者将“家庭为根”“民有恒产”“中庸之道”定义为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三重基石。[19]其福利多元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坚持个人责任为先。新加坡领导人反对过份“福利主义”,认为这会导致绝对平均主义、养懒人。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公积金制,它涉及退休、住房、保健、保险及投资等方面,是一种完全的强制储蓄计划,由***府、雇主、雇员三方共同参与,但更强调社会成员的自我保障责任。(2)强调家庭互助共济。新加坡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尽管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内核也发生了改变,但是“孝文化”仍然在发挥效用,在扶幼、养老、助残等福利领域中,家庭依旧是首要提供帮助的单位。(3)国家合作主义色彩明显。新加坡社会***策的理论依据是“组合责任说”,强调个人责任与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相结合,***府充当个人和家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20]在国家为先、团结为上的理念下,福利制度从理念到实践成为维持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工具。[21](4)呈现生产主义的特点。这一特点表明新加坡的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福利的出发点就在于增进社会经济,经济增长的成果又会提高社会福利的水平。

因此,新加坡的社会福利***策可以分为以个人、家庭作为基础,社区作为中层组织,***府作为补充性角色提供公共救助三个层次。先进的社区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与“强***府、大社会、重个人”的社会福利体制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福利实践。

三、实践体系:新加坡社区建设的推动策略

发展现代社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所有的居民更好地生活,其实质就是通过社区组织对收入和财富实行更平等的分配,促使社会公正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新加坡,社区居民享有从基本保障到发展服务的社区福利,在福利来源、福利内容、福利实施队伍等不同层面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化的特点。

1.保基本――中央公积金制度

在社区,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福利是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新加坡社会保障的主体是1955年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它是***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必须按一定比例缴纳强制性的公积金,分为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三种,分别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及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福利保障。

2.多层次――医疗三保计划

以医疗保障为例,新加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推出各种医疗保障服务,并不断完善该体系,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防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强制性由雇主和个人共同承担的保障全民的保健储蓄计划;为帮助居民支付重大疾病的开支,推出了健保双全计划;针对部分对医疗保障有较高要求的民众推出了增值健保双全计划;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推出了保健基金,包括乐龄保健基金和少儿保健基金。从多个层次实现病有所医、贫能有医、大病可保,保证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公平性。

3.扶弱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通力合作

除医疗领域外,新加坡***府还在其他领域直接提供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如大力发展公共租屋;***府出资设立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的津贴,减轻特殊家庭的经济负担;建立教育储蓄基金,保证居民的受教育权利;发放公共援助津贴,向没有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直接提供现金津贴等。此外,帮扶弱势群体的多元化福利服务往往依赖于志愿组织的力量,它们的主要活动是慈善募款、社会救济、为弱势人口提供各种社会服务。[22]

4.促发展――完善的社区福利服务组织

新加坡福利多元化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福利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一方面,它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建构了自上而下、高度参与的系统的社区福利服务组织。新加坡设有负责社区建设的专职机构,即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还有国家发展部、人民协会、居民委员会、国家福利理事会等不同部门,其中人民协会是社区的主管部门,由***统领。[23]各个不同部门或组织各司其职,共同完善新加坡社区福利服务体系。

四、社区治理的借鉴性反思:基于福利多元的视角

福利多元主义是当前西方一个新兴理论范式,也是应对福利国家危机的理论成果。其主旨是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建立福利服务网络,并根据各地的特点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它是一种在含义、形式和运作方式上都有自己特点的全新的社会福利模式,其核心就是***府与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合作来满足社会成员对福利的普遍性需求。前文明确了新加坡福利体系相较于西方福利制度的独特性,也指明了它在东亚福利体系内部所具有的差异性和典型性。新加坡较高水平的福利体系既没有给***府带来财***危机,也没有陷入北欧等高社会保障国家的福利困境。究其实质,新加坡的福利选择基于其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社会参与、高效公平的多元福利服务体系。该体系保障和增进了社区居民的基本福利,实现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最终推动形成了社会稳定和谐、人与人互助和睦的良好局面。鉴于此,如何借鉴新加坡的国际经验,增进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是本文最终的落脚点和试***解答的问题。

1.培育社区福利文化,创新社区福利理念

一项制度犹如一个个体,“精、气、神”是其能否立足世间并提供发展动力的根本。笔者认为,新加坡的福利制度之所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独特性,恰恰在于其具备***的福利文化内核,诸如对个人责任的强调,对家庭互济功能的重视,对社区建设责任共担的引导等,从而形成了“大社会”的福利文化环境。同时,新加坡***府的责任又是明确的,它负责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的保障体系畅通运行,威权主义下的“强***府”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保障着弱势群体的各项权利。然而,我国城市社区并未形成***的社区文化,一方面在于改革开放前“单位办社会”的理念造就了“强***府,弱社会“的传统,改革开放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一直在摸索中而未至成熟。在人们的观念中,福利服务是国家的事,是单位的事,而没有想过它可以是社区的事,是公众的事。另一方面,我国许多社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后发形成的,社区更多的是人们共同居住的地域和场所,缺乏社区精神和社区文化,也就难以培育出社区福利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建构完备有效的社区福利体系要先培育社区居民的精神共识和福利文化,社区居民要先在头脑中形成社区福利的概念,了解增进社区功能对个体福利的意义。

2.保障福利底线公平,实现福利多元发展

在福利多元视角下,福利的供给既不能完全依赖国家,也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福利应来源于国家、市场、社区、非***府组织和家庭等多主体范畴,呈现***府、商业部门、志愿组织以及非正式组织互补的专业化多元供给的成熟模式。新加坡的福利制度既依靠***府强制推行基本生活保障,对弱势群体实行***策倾斜,以实现福利制度的机会平等和底线公平;同时,又把发展社会福利的责任赋予个体和社会组织,实现福利制度的多元发展。因此,公平和效率应该是我国城市社区福利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府要把基础性的福利保障如医疗、养老、教育等做大、做到均等化,并为社区的福利建设提供***策保障、资金支持和设施投入;另一方面,根据社区不同的社情和需求,通过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提供服务,尝试实现福利行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形成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福利服务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3.统筹社区管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发展社区福利离不开社区本身力量的壮大。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形成了自上而下、较为完善、社区间差异较小的社区组织体系。然而,我国城市社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提供整齐划一的社区福利服务内容存在较大的现实阻碍,但这并不妨碍构建相对统一的社区福利供给体系。我国城市社区普遍设有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部分社区还有***府出资购买的社工服务,但各组织自身的功能单一,并且不同组织间沟通协调不足。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多为社区管理等行***职能,物业管理则停留在打扫社区卫生、收取水电费等较低层面的生活服务上,社工机构又局限在机构本身的定位和服务上。寻求深化社区治理与社会福利改革,整合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统筹建设社区管理体系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增进社区福利的组织保障。

4.建设社区人才队伍,完善社区志愿服务

在我国,社区管理人才似乎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社区服务的提供多依赖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不重视社区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社区服务一直停留在表面的低水平服务。此外,福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是福利多元的首要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能力在增强,如在校大学生和退休的老人正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从长远看,提升社区的福利水平需要实现志愿服务群体、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的对接,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和系统化。

[1]熊跃根.如何从比较的视野来认识社会福利与福利体制[J].社会保障研究,2008(1):81-96.

[2]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6.

[3]林卡,赵怀娟.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64-72.

[4]熊跃根.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4):48-56.

[5]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172.

[6]林闽钢,刘璐婵.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社会保障研究,2012(2):1-20.

[7]黄晓燕,万国威. “东亚福利体制”的外在***性研究[J].学术界,2010(12):211-217.

[8]万国威,刘梦云. “东亚福利体制”的内在统一性――以东亚六个国家和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1):1-9.

[9]詹姆士・梅志里,邓广良.社会发展理论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启示[M]//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2-30.

[10]郑丽珍.资产累积福利理论[M]//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5-44.

[11]王卓祺.社会和谐与东亚福利[M]//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6-56.

[12]林卡.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对于分析亚洲社会的适用性[M]//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58-68.

[13]施世骏.东亚福利体制中的社会公民权[M]//王卓祺.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府角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16.

[14]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15]曹韶玮.新加坡社区管理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8:35.

[16]王芳,李路曲.新加坡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J].理论探索,2005(2):110-112.

[17]王晖.新加坡社区治理经验及启示[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4):49-64.

[18]唐晓阳.新加坡社区治理的经验借鉴[J].岭南学刊,2013(1):41-46.

[19]魏新文,吕元礼.新加坡社会保障的三重基石[J].中共中央***校学报,2009(6):105-108.

[20]魏炜.新加坡的社会***策:理念与实践[J].社会学评论,2014(4):65-72.

[21]隋斌斌.合作主义从理念到制度:瑞典与新加坡福利制度比较[D].北京:中共中央***校,2010:56.

[22]陈文山.新加坡志愿利组织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1:47.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5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现有的研究理论来看,有不少理论依旧是传统思维支配下的国家本位思考,更或者说是***府的本位思考,偏执于另一方的完全市场化立场。而在建构体系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却包含了过多的内容。在此,有必要结合区域差别、城乡差别、文化差别等,以及居民参与的“以需定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进行再讨论思考。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要符合国情与实际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管制体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际上包括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代表城市文化形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市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设施、机构、运行机制、活动项目、***策保障等集成的系统。其中“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是指新闻媒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代表城市文化形象”是指***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重点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民俗体育、公共艺术、公共雕塑等;“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指社区文体活动中心。[1]也就是说,前二者通过“灌输服务”是可实现的。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府职能转变本身的要求,更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方式的思维转换。文化本身就内含有意识形态的一些属性。国家现在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用来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需求,保证公民享受文化的平均权利的本身就涵盖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国家本位在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报、***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类报刊,少数承担***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国家兴办的***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2]在我国现阶段,这些文化组织机构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职能,实际上都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

但其中凸显出的问题是着重去关注公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并不多。尽管在相关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或体制完善的一些研究论述中,有较多人已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公众为主体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府的行为约束机制的问题,但仍旧缺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前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级别评定的体系建设。这必然会使***府基本供给与公众的需求相互脱节,最终导致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快速实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用最大化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改变***府供给主导的单向度文化“灌输服务”格局,引入公众、社会评价和需求决定的“以需定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构想出一套能够使得国家、公众、社会多方良性沟通协调运作机制。

所以,我们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点在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建设,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建设完整的体系,二是将***的基层宣传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正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原则,体现***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体现面向基层、惠及百姓的原则,体现量力而行、逐步提高的原则;实现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功能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集成化,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信息综合化。为“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2006年4月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指出:“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3]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社区文体服务建设。

2.“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公益性的思考

2.1社区文体活动加入是否应该收费的思考

据各示范点建设的调查表明,现阶段“基本文化需求”可归纳为三主流:报刊阅览、体育健身、团队文艺活动。针对民众这3种基本文化需求,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着争论。我们认为,首先,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公益性并不等于不收费。收费标准可以有三种形式:其一有一定经营性质的收费,可适当减免相关的税收,略低于市场价格等,如社区的专业技能学习费,体育、艺术培训费等。其二是公益性质的收费,如租赁公共娱乐场地,以及相关手续证件的办理工本费;其三是全部免费,如主流报刊阅览、体育器械器材的使用、文艺活动等。

2.2“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与改造的思考

事实上,目前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改造,大都不可能建立在各个“居民小区”概念基础上,而是依托行***体制的“街道乡镇”的概念上进行。无论是在农村、城镇、城市,都难以实现服务效率高效到位。这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缘由:有当时旧城区、旧乡镇建设未涉及而造成;有城镇化建设初期,***府规划建设部门设计不到位或忽视而形成;有当今房地产开发商利益驱使而导致。据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并初步勘察,不完全统计(按照居民小区建设配有人均4平方米的活动空地及具有2项文体设施的标准进行):福建省在1980年――1995年建设的居民小区,95.63%未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996-2002年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不足15.76%;2003――2011年期间则有较大的提升,达到42.86%,但与民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要实现真正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应当是建立在各个“居民小区”概念基础上,这笔盘大的投入应有谁支出?小区居民吗?房地产开发商吗?地方或是国家吗?正如大多民众说法:“国家出钱、单位出力、民众参加。” 也就是说,既然是公益性,应该由地方或国家来支出;由文化部、体育局等出力;民众积极参加的方式来实施。但问题是,每个居民小区要建多大的文体场地设施?最基本的设施应有哪些?若按居民心目中的期望值――每一个居民小区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那仅靠国家来支付即不合理,也做不到。为此,国家、地方***府财***目前只能定位在县(区)级范围内进行投资如此规模的文体活动中心。个别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定位于街道乡镇一级。而各个社区(居民小区),必须留有该居民小区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或空地和200――500平方米的中小型文体活动中心。针对旧城区、乡镇改造的社区,所需的费用支付应有国家、地方财***支付,而新建的居民小区的配套文体设施则应有***府、开发商、居民三方共同承担。要做到这些,必须凸显***府的主体地位,制定相关的法律和***策,督促目标的实现,包括规划到位、开发商到位。现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推销楼房时,将要开建的楼盘吹得如何注重人文、自然景观环境,有居民小区主体活动公园或广场、有游泳池和健身路径、有休闲娱乐亭、有居民文化活动长廊等。但实际建好交房时,却使业主们大失所望,只看见一座座紧挨的楼房,没有足够的空旷地,更谈不上有游泳池和健身路径了。若由业主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无法办到的,唯有根据本地区的相关实际问题,***府职能的转变,来协调相关各方力量来制订***策,建设公共文体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文体运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建立公共文体配送体系,实施公共文体服务评估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文化条件。

2.3小区公共建筑设施的所有、管理与使用的思考

小区里的公共建筑设施的产权性质归属问题,一直是街道、业主、房地产开发商三方争执的问题。街道观点:小区公益性的公共建筑文体设施多为国家、地方***府财***投入,而街道是***府部门派出的一个最小管理机构,理应归属街道;房地产开发商观点:我具有“霸王条款”,因为街道对各个小区里的公共建筑设施的无暇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许多开发商与物业勾结,将建好的楼盘暗地里承包给物业销售,楼盘销售时,这些物业承包者是开发商公司冠冕堂皇的销售部,当楼盘销售接近尾声时,摇身一变为楼盘后期事宜处理的管理部,诸如小区绿化、水电、土头垃圾、道路修整,以及销售剩余的极少量房等,加之业主们对小区公共建筑设施的所有权维护的法律意识淡薄,又是陆续地进驻小区,前期在进行自己的房屋装修时需要过多的咨询、依靠所谓的小区管理处来处理相关水电等事宜,所谓的管理处的人员也开始给业主们灌输自己是本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使业主们不知不觉地将所谓的管理处真认为是本小区的物业公司。使得这些物业公司,拥有着国家给予居民部分优惠的公共建筑设施的产权和已经通过买卖房屋费时开发商转加给业主们承担的公共建筑设施的产权,而且是无忌惮地享受着自己制定出的各种小区管理费用的优厚条款。业主们观点:小区里的公共建筑设施的产权性质属于全体居民所有。

我们的观点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迫切问题,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国家地方***府在土地买卖开发权转让时,已经通过优惠的***策和资金补助方式给予开发商来体现,且开发商又将剩余的承担费用又转加给了业主,所以,社区内的公共建筑设施的产权性质理应属于全体社区居民所拥有,应当是为全体居民提供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其管理应当由业主委员会授权物业公司或其他专业机构负责,并鼓励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建议***府监督管理机构,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向业主们公布公共建筑设施的面积和具体范围,并时时进行检查落实到位的情况;业主们要形成凝聚力,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和提升自我的维权意识。(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学)

参考文献:

[1] 朱鸿召.《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5.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6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论文份数:一式三份。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

标准论文格式一:包含内容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3、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5、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9、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范文: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要:

***的十八大明确了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的目标,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是基层黨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艰巨而紧迫。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创新管理模式、创造服务条件、整合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力量分散、服务内容不足、服务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组织设置、整合服务资源、转变服务模式等手段,寻求加强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

城市社区是***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城市社区***建工作是***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在城市基层的执***基础、增强***的执***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重申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的基层组织建设”。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意见》,从推进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工作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一系列包括机制、方式、方法、组织保证等方面,作了顶层设计,为进一步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当前,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复杂而多变形势,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是强化基层***组织定位和功能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型,******社合一的社会结构越发松动,社会获得了相对***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这为城市社区***建带来了许多挑战。基层***建工作能否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直接决定着基层群众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的执***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在基层***权的稳固。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还是落实全面从严治***的重要举措。***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总结治国理***经验,进而提出“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在全面从严治***成为***治新常态的形势下,***员干部要破“四风”,树新风,到群众中去,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有益经验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组织全覆盖

所谓社区***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即以社区为载体,以网格化的方式,打破条块分割,发挥社区内各类***员、***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统筹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建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应用,构建社区***建工作新格局。加强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首先要把社区里的***员组织起来,做到城市社区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的组织;社区各类***组织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社区共建。然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人们普遍习惯于以往“单位制”的管理模式,对“社区建设”这个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新事物认识比较模糊,难以实现单位***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协调,单位之间、单位与社区之间泾渭分明,***建工作“各自为战”。为此,不少地方在社区***建方面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社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二)努力创造服务条件,配备“软硬件”资源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不能只靠抓***策宣传,还要有切实的“软硬件”资源作保障。新形势下,中央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工作,围绕城市社区***的建设不断出台相关***策、文件,加大对社区***组织的投入力度,以支持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比如2004年出台《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意见》等。许多地市建设健全了社区***组织班子和队伍,硬件配套、活动场所逐步完善,建立市、县、街道三级联动的经费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了人力、经费的问题。

(三)搭建服务平台,整合服务力量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需要社区***员积极参与,有所作为;但若要“有为”还需“有位”,这里的“位”并不是指领导职位,而是指服务岗位。许多基层社区积极为***员干部搭建服务平台,实行***员设岗定责、***代表接待制,组织***员巡逻队,设计“***员亲情一帮一”活动等。广义的城市社区***建工作,并不仅仅为“***”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城市社区***建工作还需要整合社会服务力量,比如志愿者队伍、商户、社区居民等,要积极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服务、自我服务机制。

二、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工作虽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一)发展不够均衡,地区差异较大

城市社区***组织发展状况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地市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在同一地市不同社区之间存在差距。前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后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加强社区***建的认识水平不同步。不同城市社区在硬件设施、工作经验、群众基础等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很大。其中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的社区***组织工作遥遥领先,成长为先进典型,有的则工作无思路、被动应付。

(二)服务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社区***务工作者大多是无多少组织资源的社会人,他们大多为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务工作者,待遇不高,服务能力也相对较弱。有的社区***组织与“驻区”“共建”***组织之间的联动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的“驻区单位”的***组织缺乏属地意识,习惯于条条管理;有的外来***组织与所在居民区的***组织结对共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员进社区”活动不深入,没有进入常态化。

(三)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覆盖面窄

社区***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没能真正适应社区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比如,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有的社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联系群众时仍旧采用相对陈旧的方式,忽视了对新兴媒体、平台的运用,与时代脱节。有的社区在开展服务時,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依赖QQ、微信等宣传、服务方式,忽视了组织文娱活动、走访困难群众等“线下”服务,不够接地气。服务方式的单一,使得服务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服务影响的覆盖面,会造成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三、解决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路

针对当前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解决思路。

(一)强化***员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的优良传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的先进性的体现。社区是***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广大***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建对于筑牢***在城市的执***基础、增强执***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社区***组织、社区***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员干部也是社区的成员,加强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最可依靠和运用的资源便是社区居民群众。社区***员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建方针,自发、自觉地参与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行动中,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在群众中获得尊重,赢得认同,树立威信。

(二)创新社区组织设置

社区***建工作千头万绪,需要驻区单位、***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松散的***员组织形式,“各自为战”式的***组织联系方式,不利于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社区***组织必须创新社区组织设置,使驻区***员、***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在组织设置上要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横向和纵向交叉的网格化建设。在横向组织重构中,主要是与驻区各类组织的***组织联合。推行区域化***建,打破条块分割,灵活设置区域***组织,可以由街道、社区***组织与辖区内单位***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组织,积极推行社区“大工委制”。在纵向组织重构中,主要是建立网格化服务组织体系。对社区***组织进行合并整合,成立社区***工委。社区***工委下设综合办公室和群众工作室。在组织体系上,建立从社区***工委到一级网格***总支、二级网格***支部、三级网格***小组垂直组织体系,实现服务资源的纵向整合。

(三)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城市社区***组织建设,不仅仅涉及“***”的工作,还涉及到社区事务的方方面面,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不能仅靠***组织单打独斗、包办代替,还需要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要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协调共建机制。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梳理出街道******职能部门,包括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二是要整合便民生活服务资源。承接社区群团组织、公益团体等提供的生活服务资源,以及社区企业单位、电商等市场力量提供的助老亲子、金融理财等个性化、增值类服务资源。三是要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共享资源,搭建居民自助式服务平台,以更好地运用志愿服务资源,满足居民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四)转变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组织服务模式要实现由行***化向社会化转换,就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从服务主体的主观意志转变为服务对象需求,构建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实现社会化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一是要健全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交流互动机制,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和工作路线。二是要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服务、自我服务机制。社区基层***组织要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和谐互助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严宏.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思理论探索,2015,(1):18-22.

[2]杨群红.城市街道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学习论坛,2014,(8):14-19.

[3]陈怡.城市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的现实路径[J].上海***史与***建,2014,(5):50-52.

[4]宋梅.中国城市社区的“再嵌入”道路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6):106-110.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校,山东日照276826)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7

关键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1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社区(头格社区、七格社区、智格社区等27个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利用超星数字***书、NCKI数据库和谷歌,收集和此次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来获得对该文有用的信息。1.2.2专家咨询法咨询长期从事社会公共服务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和***府工作人员10人,掌握城市基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困境以及制约因素等。1.2.3访谈法走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领导(开发区主管文化体育的领到1人,街道领导1人,社区领导18人和有关专家5人),了解下沙经济开发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革方向。1.2.4问卷调查法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城市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向居住人员,分发20份问卷,共计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有效回收率97.6%。

2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社区居民享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

2014年杭州的居民人均GDP超过39310元,居民的生活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公共服务需求凸显,人们生化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体育锻炼不再是生存需要,更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和丰富业余生活。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如以下几点。2.1开发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策与制度因素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开发区还没有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法规制度。由于缺乏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中间管理层制度设计,导致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表1)。2.2开发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因素的现状(1)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由于开发区处于筑成到建城的阶段,体育器材多建设在已经成熟的广场和学校等地方,设施也比较单一,随着后期城市建设的完善会更加完整。(2)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不齐备,存在安全隐患。对27个社区的调研,发现开发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不均衡,在高校集中或者企事业单位集中的社区,体育设施资源较丰富,而其他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就显得拙荆见肘,不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问卷结果表明,只有54%居民觉得健身器材比较多,另有11.2%的人觉得够用,有23.8%的被调查者觉得器材单一不能满足需求,有36.4%的被调查者认为器材很少,还有28.6%的被调查者反映居住小区内基本无健身器材。从设施的种类来看,80%的社区居民认为,目前体育设施单一,无法满足各类不同层次的锻炼身体需求。2.3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因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因素是一个关于城市社区体育有关理论知识、信息收集、信息的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的运行,让广大社区群众直接了解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同时***府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帮助。在调研的27个社区中,没有一个社区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网站,只有45%左右的社区通过社区的海报张贴栏、通过墙报的方式或者QQ群、微信或者通知文艺骨干去传来向居民传达体育服务信息或者是体育健身知识。2.4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金保障因素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金保障体系包括***府的拨款、社会捐赠、赞助、基金、经营收入等。(1)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情况。从表2对27个城市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开发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经费来源主渠道有这样3个,即上级主管部门拨款、本级***府部门自己筹措资金以及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2)社区可供支配的体育活动经费过少。2.5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组织、教育培训因素包括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志愿人员的聘用、培训以及对社区居民的城市社区体育宣传、教育、培训与指导。2.5.1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现状(1)城市社区体育组织薄弱。开发区近50%的社区没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专门主管部门,只有海天城,清雅苑等社区自主或在一些兴趣小组和公益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某些单个活动小组,并且有了相关固定的活动场所,而一些健身会所和收费性的俱乐部普遍存在。由表3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当前开发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组织的建立途径主要是群众自发组织和经营性俱乐部,主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公共服务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职责不明。社区管理人员中没有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且自身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活动的策划能力以至于社区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想到就做,上级有要求就做,想不到或没有任务就不做的随意状态。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5.2社区体育指导及其人才现状(1)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服务参与率不高。目前开发区社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023。这与日本1994年统计的1∶2000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部级占1.6%;一级占8.1%;二级占35.8%;三级占54.5%。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中,本科占23.9%,专科占42.8%,高中或高中以下占33.3%;在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专科占18.8%,高中或以下占81.2%;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体育专业学历的仅占3.1%,其他均为非体育专业。(2)社区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且兼职为主,服务质量效率不高。(3)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指导健身活动的工作满意度(见表4),比较满意以上的比例为70.1%,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能够受到大多数社区居民的认可。2.5.3教育培训因素目前还没有一个社区有进行体育骨干的教育培训的,开发区城市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大都是兼职的,相关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一般。因此,加强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技能,培养一批基本功过硬,指导能力强的体育公共服务人才是目前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2.5.4社区体育宣传教育缺乏力度,社区居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2.6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创新因素2.6.1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目前90%以上的社区提供的体育活动较少,只有50%的社区一年举办过1次综合运动会,50%的社区一年举办过四次以上的单项体育运动会,仅有25%的社区有和其他社区进行体育交流的活动,只有25%的社区进行过3年以上的体质监测活动。以***府为主导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提供给社区居民的体育服务内容偏少,项目单一,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体育需求。2.6.2组织和开展形式的创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要受上级有关主管部门体育事业规划的影响,都是按照上边的行***计划开展活动的,因此,如果今年没有比赛,社区一般就不举行体育赛事,这种“一等,二靠,三观望”的办事理念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社区有关体育主管部门,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创新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形式,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2.7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监测体系尽管有75%的社区有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反馈通道来对相关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进行评价,但是仅有25%左右的社区有居民体育监管会议。而75%的社区是自己内部评价,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无法有效地对有关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监测网络,促使有关部门提高服务态度且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3结论

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科学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教育培训内容,加快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创新,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监测网络,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策、制度和服务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4对策

该文通过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后认为:(1)开发区有关社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策缺失,法规不健全,不利于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阻碍了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重要方面。(2)开发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不仅数量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健身的基本需求,质量上表现出体育器材规格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健身需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3)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监督体系缺乏有效运行,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居民健身需求的信息等不能得到及时地反馈,导致社区体育服务的提供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体育公共服务效率低下。(4)开发区社区公共体育经费来源主渠道有3个,即上级***府财***拨款、职能部门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但是社区可供支配的体育活动经费量极少,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5)社区在工作职责中没有明确相关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职责,以致街道和居委会抓体育工作缺乏制度依据,体育组织不健全,体育指导员的结构不合理,活动经费不足等因素,都制约着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6)目前***府为主导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提供给社区居民的体育服务内容偏少,项目单一,服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因此,亟需创新活动内容,向社区居民提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健身效果好的项目。(7)明确***府的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职责,构建服务型的体育***府职能部门,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和机制,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财***制度,加大体育公共服务人的才培养力度,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以***府为主,社会和市场为辅的体育公共服务主体,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寒笑,苗大培.发达国家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分析与启示[J].体育科学,2006(12):9-15.

[2]王晓露,尚志强,唐建***.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05(l):65-68.

[3]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4]范冬云.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6-8.

[5]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24-26.

[6]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20-26.

[7]朱睿,孙庆祝.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5.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社会福利最大化

【中***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83-2.5

学科间的交叉与延伸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在不少行业出现了产业经营理论,而年轻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却仍然脱不了“靠天吃饭”与“经验主义”的底子。笔者曾试***凭借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从经济学角度完善服务区的经营管理,使服务区的经营与管理拥有理论依据。一次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年会的交流之后,彻底改变了笔者的单纯经营想法,不少与会者在肯定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成绩的同时,却对社会效益颇有微词。

此后,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均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迷茫浮躁的服务区行业,唯有找到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才能指引行业发展。经过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只有当社会福利最大时,服务区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化,且是可持续的。

一、再论功能定位

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附属设施与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服务过往车辆与司乘人员基本需求的公益;而由于其庞大的车流与客流,存在较大商业价值,其经营功能凸显;伴随服务区的商业潜能进一步开发,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困扰着管理者与经营者。

(一)社会效益论与经济效益论

服务区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服务功能定位,其服务对象是过往车辆与司乘人员,满足的是他们的基本需求,是作为高速公路的配套服务存在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诸如为过往车辆提供停车、加油及维修服务,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的休闲环境、如厕、24小时开水及就餐等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车流及客流增加,服务区的商业价值凸显,其功能不断衍生,出现了“以区养区,以区促发展”,甚至商业地产模式的出现。此时的服务区,其经济功能已覆盖了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利用服务区的区位优势、交通流量、自然条件、地方文化等因素的拓展,延伸出了客运接驳、旅游休闲、商业地产、物流及应急救援等功能。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俗的讲,就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使各方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各方可以分为经营方、消费者方及其他方。经济效益最大化追求的是经营方的最大满足,而社会效益最大化还要追求消费者方与其他方的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家认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并且在不存在外部效应时,达到帕累托最优。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他们实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决定消费者剩余的是消费者心理价位与实际成交价,两者的差额大小决定消费者的满意度高低;决定生产者剩余的是实际成交价与其生产成本。实际成交价与其生产成本是个诚实函数量,而消费者心理价位却因人而异。实际成交价本身不能创造社会福利,在高于消费者心理价位或低于生产者生产成本时,还将影响交易,进而降低社会福利,故服务区产品与服务的定价要在消费者心理价位与成本之间,合理定价至关重要;生产者成本与消费者心理价位,是生产者要统筹考虑的问题,通过生产力的提高降低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来影响消费者心理价位。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产品质量越好,服务越多,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就越高,这要看消费者是否需要。在不少服务区,以为自己多提供质优产品与服务,顾客就会满意,社会效益就会上来,其实不然,如果消费者不需要,我们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对服务区是实打实的成本,却不能有效转变成消费者心理价位,最终将损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社会福利也无从保障。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功能定位探讨

社会效益论,由于其过分强调社会服务功能,缺乏对服务区车流与客流的有效利用,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其缺乏经济效益,对其后续发展也是个制约;同样,经济效益论,由于其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容易背离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对服务区的长期发展也不利。

对此,笔者提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论。笔者把福利经济学引入服务区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颠覆传统的经营思维,树立从经济学角度规范我们的经营与管理,创造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服务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非水火不容,相反,服务区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质优产品与服务,影响顾客的认可度与心理价位,而顾客心理价位的提高,为服务区的定价打开了空间,当然服务区更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

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辅助设施,其服务功能定位很明确,然而良好服务的提供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又将削弱服务功能,如何掌控均衡点?笔者的服务区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定义,社会经济总福利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消费者心理价位与生产成本之差,在消费者心理价位与生产成本最大均衡后,服务区的社会经济福利将达到最大化,同样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将达到最大化。

二、创造社会福利最大化

服务区的经营目标是创造社会福利最大化,并在此基础心理价位与降低成本展开。

通过准确定位与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继而达到资源节约;通过协调生态环境减少社会负效应,继而达到环境友好发展;通过品质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继而达到社会满意。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不影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创造社会福利最大化。

(一)选址“三约束”

服务区的选址除行业规定的硬性约束外,我们更要考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便利司乘人员休息消费的原则。

1.行业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原则上每间隔50KM左右设置一对服务区。在两个服务区之间,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对停车区,停车区与停车区或者停车区与服务区之间一般为15-25KM。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附属设施,服务区主要承担着为道路使用者和车辆提供相关服务的功能。

2.生态

服务区的选址与建设要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建筑风格要融入环境。

节约用地。服务区用地动辄上百亩,如何节约用地,在日益临近土地红线的我国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建设规模以满足服务司乘人员需求为出发点,不搞铺张浪费;二是可以考虑立体化建筑与经营;三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南方丘陵与山地,可以因地制宜,减少土地浪费。

注重生态平衡。服务区的频繁车流、人流与生产经营,很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对此,我们在选址规划与后续经营中都需高度重视。

建筑风格融入环境。不少服务区或是因为公司统一规划需要,或是实用性要求,或是主观臆想美观,致使服务区造型与所处自然景观格格不入,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筑内部合理规划达到公司统一标识与实用性需要,而至于美观,笔者认为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才是最美的。

3.经济

包括建设期成本、经营期成本与便利司乘人员需求。

建设期成本。利用有利的地理形势,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同时为后续经营带来便利,从而降低后续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要统筹考虑原材料进货运输半径、员工用工成本、生产设备维护成本等。就近农贸市场,服务区主要经营项目为餐饮与超市,粮油、大宗超市产品可以通过批量采购,而鲜活农产品必须就近农贸市场,便利采购与保鲜;就近劳动力资源,服务区作为劳动力密集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此,我们选址要就近劳动力富余区域,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避免选址工业园,与当地抢夺劳动力;方便生产设备维护,服务区作为半封闭经营体,日常维护与员工活动,脱离不了市镇,故而离市镇要在一定的半径范围之内。

满足司乘人员需求。根据目标消费群的生理需求,选址在司乘人员有消费需求点上建设服务区。由于时差与就餐习俗不同,各地就餐时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北京时间时区内,就餐时间中午在11-13时,晚上17-19时,以出门时间上午九点计,两个小时以上车程为生理需求点。其他时区以此类推。

(二)经营六要素

服务区经营最重要的是,清楚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尽量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而对于不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要坚决砍掉,减少资源的浪费,统筹区域所在价格因素、服务溢价及消费者消费能力,均衡定价,使服务区与消费者综合福利最大化。

1.确定消费群体

确认目标消费群体,是经营的第一步。一般来说,经过服务区所在高速公路的过往车辆与司乘人员都是潜在消费群体。但由于其所过时间点不同,其消费需求不同,如在就餐点上路过服务区,其消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同时由于其收入水平不同,其消费能力也不同,这对服务区产品与服务的定位定价都将产生影响。

2.调查消费需求

确定消费群体后,还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少服务区凭的是经理人的经验与喜好,或是服务区所在区域有什么就卖什么,其结果是瞎猫碰死耗子,运气好碰到司乘人员喜欢的就卖得好,运气不好就卖不出去。因而清楚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需要什么很重要。

3.准确定位与定价

知道他们的需求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司乘人员的需求定位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了。一般的说司乘人员都有猎奇与固定消费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地方产品与目标消费群特色产品两手准备,如到绍兴服务区,很多司乘人员第一印象是臭豆腐与黄酒,而对于本地口味的菜肴可能不一定喜欢,这就需要我们挖掘开发地方产品,同时结合司乘人员的消费偏好,开发适合其需要的产品;至于如何定价,可以结合本地价格与司乘人员所在地消费价,然后根据服务附加值有个溢价。

4.成本费用控制

主要通过砍掉司乘人员不需要的产品服务,与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通过内控与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大家都知道。但对于砍掉司乘人员不需要的产品服务,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越多越好,其实那是个误区,目前服务区的产品服务过剩与不足同时存在,一方面是司乘人员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没有,而另一方是不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却很多,这在资源稀缺的服务区构成了严重的浪费。

5.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均衡

据统计,车流量进区率10%左右,而进区车辆消费率5%都不到。理论上说,任何行驶在高速上的人都有消费需求,而进入服务区的人除了如厕休息,其消费需求更大。那么,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为什么不能转换成实际的消费量呢?笔者认为或是产品不适合他们,或是产品价格超过他们的心理价位。对此,笔者认为服务区经营者需要清楚其消费群体及其消费需求,同时对其价格做必要调整。

统筹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6.发展优势衍生业务

利用服务区的区位优势、交通流量、自然条件、地方文化等因素的拓展,延伸出了客运接驳、旅游休闲、商业地产、物流及应急救援等衍生功能。

近来,看红色影视,每每感叹***者的意志坚强,那是信仰的力量。而近来也有不少人评论国人缺乏信仰,迷失了方向。作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盈利?愿景有多大决定了该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

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与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就是服务过往车辆与司乘人员,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盈利,服务区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社会福利最大化。只有心怀社会福利,员工的心才会凝聚,我们才能全心全意服务司乘人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司乘人员满意了,我们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心怀社会福利,我们才能一心提供司乘人员满意的产品与服务,服务区才能基业常青。

【参考文献】

[1]张***.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J].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孙亮.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J].发展论坛,2003(4).

[3]袁登平,王晋湘.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J].广东公路交通,1997(S2).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9

2.在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李立国,LiLiguo

3.创新社会组织***建工作的几点思考王长胜,WangChangsheng

4.社团管理研究 广西力推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发展刘社松,LiuShesong

5.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全面铺开迭次推进

6.行业协会商会社会责任研究张高陵,ZhangGaoling

7.***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郑志强,李锦清,ZhengZhiqiang,LiJinqing

8.构建公共支持体系主导社会组织发展——广州市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余德华,YuDehua

9.社会组织评估需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王永奎,WangYongkui

10.关于加快构筑社会组织监管服务机制的思考朱世凯,ZhuShikai

11.英国***府与艾滋病防治领域非***府组织的合作及启示韩俊魁,HanJunkui

12.公民治理视域下的四川省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实践——以成都市为例李睿,LiRui

13.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安管理的优势与限度——以新泰市平安协会为例赵挺,ZhaoTing

14.影响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的若干问题王晶,李轮,WangJing,LiLun

15.我国社会组织***策参与的现状及完善途径宿玥,SuYue

16.深圳市致力推动社会组织参***议***李金泉,LiJinquan

17.提升行业协会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宁波市行业协会功能作用的观察与思考陈志卫,ChenZhiwei

18.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厦门市深化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吴文裕,黄雅蓉,WuWenyu,HuangYarong

19.行业协会实施自愿性环境治理的温州经验江华,张建民,JiangHua,ZhangJianmin

20.加快推进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岳金柱,李筱婧,YueJinzhu,LiXiaojing

21.责任伦理视阈下社区志愿服务导向机制研究——基于杭州的经验徐祖荣,XuZurong

22.新时期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的指导性规定——《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办法》解读朱秀华,ZhuXiuhua

1.积极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义、作用和路径——在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孙伟林,SunWeilin

2.探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共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良策——在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致辞马廷礼,MaTingli

3.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局面——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主题报告杨岳,YangYue

4.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建设的主体作用温庆云,WenQingyun

5.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方国平,FangGuoping

6.中国社科类社团科学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杨路平,YangLuping

7.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尽快破题张高陵,ZhangGaoling

8.风险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参与性公共服务效能探析陈秀峰,陈美冰,ChenXiufeng,ChenMeibing

9.基于非竞争性合同的公共服务供给——以上海浦东新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为例龙宁丽,LongNingli

10.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闭幕词陈世澄,ChenShicheng

11.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热点述评社团管理研究 郭小刚,GuoXiaogang

12.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观点选粹马庆钰,汪兴福,徐家良,周红云,滕明荣,潘忠宇,董彪,黄菁

13.让思想火花碰撞出柳暗花明——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侧记祝小惠,ZhuXiaohui

14.社团办事机构职业化内涵及其模式初探朱晓红,ZhuXiaohong

15.强化内外监督机制预防公益组织腐败——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孙春苗,SunChunmiao

16.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慈善事业领域中的介入空间罗竖元,LuoShuyuan

17.学生社团及其抗议美国兵中国女生行动魏歌,WeiGe

1.寻求创新而有效率的扶贫方式——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发起扶贫创新奖评选活动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ReportersoftheJournal

2.亿元购买公益服务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北京召开大会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祝小惠,刘正春

3.做好社会组织人才服务工作推动社会组织人才战略实施廖鸿,刘宝泉,LiaoHong,LiuBaoquan

4.***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上海普陀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长寿模式"案例分析周红云,ZhouHongyun

5.职能: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机制研究陆明远,LuMingyuan

6.社会组织社会培育机制的发展新趋势王劲颖,WangJinying

7.社会组织与枢纽管理张大明,王雅敏,ZhangDaming,WangYaming

8.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新机制——成都市锦江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刘小荣,李海鹰,LiuXiaorong,LiHaiying

9.社会组织结构创新:支持型机构的成长徐宇珊,XuYushan

10.关于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参与城乡社区服务的思考徐建国,张华兆,XuJianguo,ZhangHuazhao

11.***府、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合作的公共服务社会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为例张建生,孙燕,ZhangJiansheng,SunYan

12.以社区组织联动实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基于青岛李沧社区协调理事会的案例分析王义,王永奎,姜继红,WangYi,WangYongkui,JiangJihongHtTp://

13.社区社会组织及其社会功能探微——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角、以银川市正茂社区为个案曲正,QuZheng

14.欠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的调研李有发,辛广楠,LiYoufa,XinGuangnan

15.我国农村非***府组织发展的基本形态及未来框架温美荣,WenMeirong

16.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探讨李光烈,LiGuanglie

17.传统民间组织对村庄治理的启示李永***,杨道波,LiYongjun,YangDaobo

18.社会组织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探析郭建斌,沈君,GuoJianbin,Shenjun

19.社团管理研究 论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王涛,WangTao

20.信息动态

21.相约银川——写在第三届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举办之际《社团管理研究》编辑部,Editorsofthejournal

1.国际合作社年筹划启动唐宗焜,TangZongkun

2.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引导小农进入市场苑鹏,YuanPeng

3.推动"农超对接"促进合作社发展赵铁桥,ZhaoTieqiao

4.促进合作社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杜吟棠,DuYintang

5.国际合作社年-中国社会组织的作用张高陵,ZhangGaoling

6.社会组织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作用谢玉和,XieYuhe

7.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对江苏省吴江市社会组织的考察吴留兵,WuLiubing

8.社区治理与公共参与——基于南京现状的调查臧雷振,ZangLeizhen

9.试论互益型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吴秦风,WuQinfeng

10.环保社会团体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李小西,LIXiaoxi

11.论爱心捐助多元化的探索毛德鼠,MaoDeshu

12.对民办科研机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研究孙录宝,SunLubao

13.关于基金会筹资能力的调查和对策建议扈基楚,HuJichu

14.难落实处抓落实朱世凯,ZhuShikai

15.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宋忠伟,SongZhongwei

16.社会团体乱收费现象分析及对策刘晓贵,LiuXiaogui

17.论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困境与突破邵兴平,ShaoXingping

18.对有关"社团式香港公司"内地活动监管问题的思考徐嫣,XuYan

19.登记管理机关的行***不作为法律责任探析——以一起取缔案件为例王成磊,WangChenglei

20.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学会工作发展——记江苏省科协系统十佳"先进工作者"黄亚博冯广清,FengGuangqing

21.壳里的世界很温暖——来自NPI北京第一期公益孵化机构顺利出壳庆典的报告祝小惠,ZhuXiaohui

22.文明城市盛开的志愿之花——广东省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纪实刘卫,LiuWei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篇10

“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2013年,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服务社区居民百姓,农大社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书记欧坤祥、主任姜忠***的领导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实施“双轮”驱动工程,以社区***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今年社区***整合了居委会、物业办等人力资源,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改造了500平方米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民愿诉求室、人民调解室、综治维稳工作站、***建活动区、爱心超市等功能区。通过公推直选,选举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支部书记,通过***建工作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共设置了9个网格,设有9名网格管理员、78名楼栋长,建立了居委会、网格管理员、楼栋长“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使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管理服务结构由条状向网状转变。强化分片包干职责,实现管理服务多元化。明确网格为其所对应管理服务团队的责任区。网格团队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和多元化、人性化服务。结合主题宣传、平安创建等中心工作,定期确定服务主题,增强了社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服务高效化。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日志,每个网格团队都要及时记载民情日记,通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点评,推动服务承诺事项的落实,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管理服务新模式,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延伸。

创建服务型***组织、打造服务型社区。社区***恪守为百姓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服务社区居民,为创建“三优”文明社区和服务型***组织谋篇布局。几年来,农大社区组建了以***员为主体的环境保洁、民情信息、治安巡逻、就业指导、爱心救助和文体活动等六支***员志愿者服务队,使广大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社区***员干部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标准,发扬 “三创”精神,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标准,让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支部带领支部一班人,处处以居民需要为第一信号,以居民服务为第一需求,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制定了民愿诉求操作流程,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3000多张。***员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积极主动为社区建设、服务和发展献计出力,排查隐患、化解群众纠纷200件次,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件次。社区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小区和法律进社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提高。投资100万元改造的140平方米的“爱心超市”,已救助特困家庭300多人次、特困学生700多人次,发放救助物品40万余元。为重病患者陈玉清捐款24000多元。

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幸福美丽社区。以“服务社区、繁荣社区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员的表率作用。 ***员干部以社区为舞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了文体协会总会,下设乒乓球、台球、象棋、秧歌舞等十个协会组织。通过***员带头,群众参与,极大地活跃了城区居民文化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农大社区开展了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楼道文化、诚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努力打造北大荒文化之都。社区成立了文体协会,下设秧歌队、合唱队、篮球、乒乓球等10个分会。社区一家亲拔河比赛、共建“三优”文明城镇、广场大合唱等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品位。《城管人之歌》、《贴心知己》、《送给你》、《北大荒儿女更风流》等自主创作歌曲,将朴实、敬业、乐观的社区服务者形象通过文艺的平台实现了升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员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进一步密切了***群干群关系,社区的美誉度、群众依存度逐年提高。

服务社区能力增强

一年来,社区***狠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以学习***的十精神、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入手,努力提升干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开展了服务意识大讨论、服务意识公开承诺,通过承诺、践诺、评诺,以社区居民群众得实惠为目的,以居民满意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社区百姓的民心,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培养***员干部综合素质。农大社区***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规范行为、树立形象、取信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培育管理团队,叫响“金牌”服务品牌。在广大员工中树立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诚信敬业、打造一流团队”的企业发展理念和“爱者无疆、贵在精诚服务,信诺有恒、缘自情系万家”的服务宗旨。以“成长进步快乐”为主题的大学生论坛,结合“三项”教育活动,社区***开展了北大荒精神主题教育和学习关龙友精神、争做新时期北大荒人的座谈、演讲活动,使广大青年员工加深了对垦区的认知感,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升服务意识,全行业争创服务标兵。今年社区***以提升***员干部和全体员工服务意识为抓手,全面推行机关部门、基层单位、基层***组织和***员、员工公开承诺制,部门争当先进部门、***员争做优秀***员、员工争当先进员工,做到各行各业争先创优。社区***以“三亮三比三评”活动载体,让基层***组织和***员亮身份、公开承诺,转变作风服务居民,通过***员奉献日、***员先锋岗、***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已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200多件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在***员职工中积极开展“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做文明岗位标兵”活动,要求***员职工爱岗敬业,孜孜以求,争先创优,树立良好的员工形象。

注重服务效果,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一年来,农大社区***建工作以服务为先导,以创新服务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活动内容为抓手,努力创建服务型***组织,实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工作目标。***员干部走基层、听民声,记录“民情日记”,召开座谈会10余次,听取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50多件,得到广大居民称赞。机关***支部提出了读一本书、种一片林、义务监管一条路、每月义务劳动一次的“四个一”活动目标,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基层。在社区***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绿化公司***支部以“争做绿化先锋、管理先锋 ”为载体,建立***员义务管护责任区,五年来,共计栽种各类乔、灌木7万多株、草坪20万多平方米、花卉70多万株,城区绿化率达到了65%以上。今年春季打造的总面积57000平方米的四条绿化景观带,增加了城市绿化园艺景观效果。城管环卫***队在***员、队长张伟的带领下,全面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管网格化,狠抓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带领城管和环卫队员,不怕脏和累、甘于奉献,创建环境卫生标兵区,环卫工人被亲切地誉为“城市美容师”。供水中心***支部组建***员突击队,带领员工奋战在供水保障和抢修维护第一线,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确保了水厂如期竣工,让广大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三网”交融同步运作

一年来,农大社区新一届***班子全面推进社区***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围绕创建和谐社区***建品牌、建设美丽社区的目标,全力建设服务型***组织,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努力打造垦区最佳生态宜居城镇、创建“三优”文明社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治和组织保证。

围绕“抓班子、建队伍、提素质、打基础”的工作目标,农大社区***创新地提出了社区***建工作模式,突出一个中心,以创建和谐社区***建品牌为中心,全面推进社区***建科学化水平。一个主题即“554321”工程,开展以 “五争、五创、四转变、三满意、两服务、一提高”为主要载体的***建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一条主线“抓服务、重承诺、惠民生 ”,实施***建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双轮驱动,做到***建网格化、社会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网格化“三网”交融同步运作。围绕创先争优、服务***组织建设、***建示范点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和廉***风险防控建设等五项载体活动,今年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员人手一本书、全员发放一本书《服务意识》、开展一次服务意识大讨论、实施服务公开承诺一次、每季度开展居民座谈一次、每季度深入居民大走访、每月开展志愿服务一次、每月一场文化体育活动。实施***建基础建设规范化、活动载体系列化、服务功能完善化、居民自治制度化、文化建设协会化五大精品工程。落实***员队伍、精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志愿服务和文化惠民五项措施。

社区以创建“三优”文明社区和创建服务型***组织为目标,系统地对全体***员进行了***的基础知识、***风***纪教育,重点学习十精神、《》、《廉***准则》等***纪***规,受教育面达100%。加强了***的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员干部的思想***治素质,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集中学习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制度。***书记、主任带头学习***建理论和规章制度,在***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每周一学习例会的基础上,以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为载体,全面提升城管监察、供水中心、园林绿化、社区居委会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水平,规范行******行为,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城管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了***建QQ群,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抓好***员干部培训。使全体***员保持了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我们注重把***员干部的思想***治工作同文明建设、城镇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与城管和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发挥***员作用落实到每项日常工作中。一年来,组织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员工150余人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10篇

学习

工程资料员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资料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资料员论文,工程资料员毕业论文模板。1提高水文资料质量,促进水文行业健康发展水文资料作为国家建设所需的重要资料,它是重要工程的第一手资料,是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很

学习

科学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管理的局限性分析论文1500字,科技与管理论文指导。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是企业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较

学习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质量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论文,工程质量检测职称论文。(1)施工设备。设备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如果相关的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就会给建筑单位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2)施工人

学习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如何提升创业团队建设论文,企业团队建设的论文。自2006年起***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

学习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大全,土木工程师论文如何发表。(1)适应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建立教学管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新机制,努力开发和利用人的创造力,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教学管理决策权、监督权,实

学习

什么是述职报告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是述职报告10篇,内容包括述职报告可以有哪些形式,个人述职报告模板合集十篇。其次是作者限定。述职报告的作者必须是述职者,即相应职责的承担人或某个述职集体的代表。再次是时间限定。报告的是任职期或其中某一阶段履行

学习

与企业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与企业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小论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

学习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应用管理毕业论文。目前,手机QQ、手机空间、微信是不少初中生经常接触的平台。班主任要意识到网络交流平台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冲动

学习

带新人的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带新人的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在带新人方面你有哪些心得和感悟,带新人心得经验总结。演好‘兵’的角色,当好干部的助手。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对“士官班长”的解读。今天,在这里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谈谈作为一名

学习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络安全论文1000字,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2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威胁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人们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

学习

采购述职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述职10篇,内容包括采购述职的写法及范文,采购转正述职报告。20____年上半年,我们共完成商品销售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上半年________除根据______总部策划的营销方案开展促销活动

学习

建筑招投标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招投标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招投标论文1000字,建筑招投标论文可参考文献。1、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从我国建筑行业招投标过程的现状来看,不合理的评标体系是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评标中,采用的是无标底招标、

学习

心得与体会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心得与体会10篇,内容包括心得体会十篇,心得和体会区别。关注源于两会议题紧扣两会。无论是总结过去一年还是布局新的一年,无论是回顾“十一五”还是谋划“十二五”,在两会议题中,“民生”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期待物价不再涨

学习

竞聘汇报10篇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汇报10篇,内容包括竞聘工作汇报范文大全,竞聘汇报规范。二、竞聘过程本次竞聘工作按《方案》及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分为笔试、面试和师德师能考查三个部分。<一>师德、师能和历年工作业绩考察鉴于县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为进

学习

工程资料员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资料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资料员论文,工程资料员毕业论文模板。1提高水文资料质量,促进水文行业健康发展水文资料作为国家建设所需的重要资料,它是重要工程的第一手资料,是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很

学习

科学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管理的局限性分析论文1500字,科技与管理论文指导。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是企业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较

学习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质量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论文,工程质量检测职称论文。(1)施工设备。设备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如果相关的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就会给建筑单位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2)施工人

学习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如何提升创业团队建设论文,企业团队建设的论文。自2006年起***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

学习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大全,土木工程师论文如何发表。(1)适应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建立教学管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新机制,努力开发和利用人的创造力,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教学管理决策权、监督权,实

学习

与企业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与企业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论文选题,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小论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

学习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概论论文模板,水利工程概论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即业主的建设成本。水利工程造价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水利工程

学习

地质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工程师论文,地质专业论文在哪发表。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89―03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