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论文10篇

电气类论文篇1

1.1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

课程设计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气控制类专业,比如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常见的课程设计有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课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与企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契合度较高。基于该类课程设计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思路,采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职位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相关企业的某个工程项目,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3~5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每位成员都有相对***的任务分工。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生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最大可能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1.2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专业的职位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与企业中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根据对企业职位设置的调研,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中团队中各成员的职位和任务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工程师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组织必要的讨论和会议。对于项目管理工程师而言,如何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成员的专长是其主要任务。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最为重要。这个职位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创业或某些管理职位提供了基本的训练。

(2)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绘制***纸等。在国内外倡导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师的工作尤其要与企业需求和行业规范相结合,指导教师对软硬件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

(3)外观或结构设计师需要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不是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主要学习范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机械类与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组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扩大了团队成员的知识面。而且,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机械制***(或AutoCAD),若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也能完成任务。

(4)销售工程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电气控制类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都从事市场或销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业需要有该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电气控制类专业某些学生善于言谈,亲和力强,更喜欢做与人沟通的工作。销售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做全面的市场调研,提炼产品特色和产品卖点,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

(5)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制作项目陈述PPT,撰写论文等文字性工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秘书就开始构思并撰写论文。秘书的工作是整理和总结资料,大部分的文档原始资料都需要其它成员提供。秘书需要经常和每一个成员沟通,尽量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

2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课程设计团队的要求

团队人数要适宜,若人数过多,任务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员的工作较轻松,易偷懒,造成不团结;若人数过少,每个人承担任务较多,不能起到成员间交流合作,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经过实践,根据任务复杂程度,一个课程设计团队的组成人数以3~5人为宜。团队中每个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承担多项工作,比如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外观设计工程师兼任销售工程师,采购人员兼任秘书;而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一般***设置,而且在项目软件编程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人共同承担。团队内每位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团队工作的性质,团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工作过程中每位成员也会强烈地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力强并不意味着集体的成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培养了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选题要求

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都是诸如电子钟、交通灯的控制之类的小题目,设计题目单一,与专业技术的当前应用脱节[4],而且容易查找到现成的资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以团队形式工作,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比如在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中,与某企业合作,设计题目为“多功能电压力锅”;在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与某自动化公司合作,设计题目为“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与远程监控”[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只考虑软硬件是否能实现任务要求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在***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6],在任务量、时间节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使成员在具有一定压力下,既紧张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课程设计基本工作流程如***1所示。小组会议是一个较为正式的环节,由项目管理工程师主持,秘书做会议记录,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及组内成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学生明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在第一次会议上,项目管理工程师陈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各成员分别总结前期研究内容和明确后期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团队成员分工后,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会议,秘书做好会议记录,为最终的论文提供素材。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主导的会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研究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7]。指导教师通过提问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各成员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员之间充分沟通。项目陈述和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创新模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学生在公众下能够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2.4考核与评分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模式的引导下,考核也要更新观念,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借鉴荷兰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基于任务分工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思路创新、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8]。由于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周,所以考核与评分不能过于繁琐,笔者在两轮课程设计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相对公平和便于实施的考核评分方案,如表1所示。个人的最终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9],各占50%,其中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分项及其权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组内成员互评均分权重为0.2,这个独创的考核细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授课,本身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师有计划分批次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兼职或全职到教师岗位,充分发挥其多年来的企业工作经验。

(2)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询和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良性循环,最大可能实现更多学生毕业和就业上岗的零过渡,校企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3)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扩大,兴趣和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如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进行选课,为将来的职业储备和积累知识[15]。

4结语

电气类论文篇2

本文作者:焦咏梅高艳玲徐红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

首先,探索全系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将内容紧密联系,增强内在逻辑性。把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形成目标明确的课程群层次,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的知识点抽象出来,在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设计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如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群层次结构。在课程群的建设基础上,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既要考虑前后课程纵向的贯通与衔接,又要充分考虑课程横向间的相互融合,实现整体优化。如把模拟电子、单片机、传感器课程设计内容纵向联系,递进升级,模拟电子课程设计题目应做到熟练掌握器件特性及参数计算,理解电路原理,并仿真出结果,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过“三关”,即“器件关”、“分析关”和“动手关”,此阶段培养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硬件设计能力。在此阶段基础上进入下梯级,即单片机课程设计阶段。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硬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系统软件设计,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电子电路和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横向优化组合。单片机题目要求学生应用电子电路的手段,即Protel原理***设计PCB设计并制版,做出实物,完成程序烧录,最终完成系统调试。结束时,学生亲身经历了硬件、软件的每一阶段,锻炼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此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软、硬结合的能力,为进入下一个梯级做了充足的准备。课程设计的最高梯级传感器课程设计,即题目应综合模电、电子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四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具备软、硬件结合的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应用单片机、电路模块等手段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并做出实物,例如红外报警系统、温度检测系统设计、光敏元件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的综合设计能力,做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绩评定体系改革

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应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1.撰写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总结,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实验报告,因此内容要完善,格式要规范。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2.实验动手能力。包括器件选择、仿真设计制版焊接、仪器使用、调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3.学生实行全员答辩制。为避免学生互相抄袭或找人代做,我系自2009年开始施行课程设计全员答辩制度,每生5分钟自述,10分钟答辩,通过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此环节占总成绩的40%。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电气类论文篇3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4-02

电气信息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与电相关的专业。该类专业的目标是让设备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运行,即通常所说的“智能化”。因此,该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能力胜任工业企业工作的高级电气人才。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工业界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应重点关注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对于低年级大学生一般设置课程设计、企业参观实习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毕业生一般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1]这些固然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一般高校的“课程设计”大都沿用以前的传统,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企业需求的改变有一定的更新,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参观实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际设备运行过程,但是时间相对仓促,真正能够深入的有限;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数量有限,只能锻炼部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环节一般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选定,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毕竟时间较短。本文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内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入了“项目实习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定位和学科内涵

按照***电气信息类专业目录和定位,电气信息类专业方向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从学科内涵来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由此决定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以电气工程为背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以信号分析和处理为手段;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核心。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引用、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管理与决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各类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集成、应用和开发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3]当然,对于归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下的各个子专业来说,根据其主干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

要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业务、能力和素质方面应提出以下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掌握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含电工理论、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内1~2个研究方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目前,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又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简称专业课)三部分。[4]公共课程主要在低年级展开,包括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及能力培养课程类。公共课程是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考虑,针对该类专业大学生必备的知识和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获得较宽泛的公共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基础课程涵盖非常广,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要求中提到的电路理论、电工理论、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原理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等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程根据电气信息类下属各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接触相应学科的学术前沿。

综上所述,从课程体系来看,各个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严格遵循该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始终以教师为中心”的统一的教学培养模式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与课程对应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各种相关技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中增加“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和研究精神,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本专业知识框架体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题,真正参与到一些没有借鉴的实际开发类项目中,与教师或学生共同讨论、设计并实施项目方案,了解电气信息类项目的整体实现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校教师 在学校主页上本科学生招聘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现目标和要求、具体负责任务、对所招收学生的要求、联系方式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查找学校教师的招聘信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以联系相应教师,申请相关职位;教师收到学生申请要求后,组织面试;学生面试通过后正式加入该教师项目组,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国内高校,近年大量出现“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即各企业在相关网页上暑期实习职位,相关专业大学生递交个人简历,申请企业提供的实习职位;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简历筛选、笔试以及几轮面试,通过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不仅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就业的相关知识、技能,锻炼和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对于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还能锻炼其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提升需要实际的项目或任务支撑。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借鉴上述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可以引入“项目实习制”,引导学生尽早、更频繁地接触实际项目工作,感受专业氛围。

另外,目前国内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指导的学生比较少。一方面,没有指导的研究生或者研究生数目比较少;另一方面,本科生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与项目进展不同步,缺乏延续性),因此导致教师有实际的科研项目但是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去实现。“项目实习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解决青年教师项目人员缺少的现状,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双赢策略。

本文介绍的“项目实习制”具体如下:

1.实施方法

高校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发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内网站等)项目实习职位需求,相关专业的各年级大学生可以应聘感兴趣的职位,教师经过考核后聘用适合的学生。聘用后的学生要按项目进度完成教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出现问题可以查阅资料、与课题组其他组员以及教师商讨。以“水压试验机故障诊断”项目为例,学生首先需要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水压试验机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流程,学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WinCC等软件编程方法,同时针对该设备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此外,还要考虑方法的时效特性。

2.管理方法

高校制定有关使“项目实习制”进入正规化渠道。学校制定学生实***贴标准,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五档:A档(考核成绩 90分),B档(80分,考核成绩<90分),C档(70分,考核成绩<80分),D档(60分,考核成绩<70分),E档(考核成绩<60分)。根据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及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教师从项目人力资源经费中支出学生的津贴。

3.实施过程和效果

在项目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调研与高年级学生以及教师交流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实习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的培养也非常有益。相比而言,“项目实习制”比“大学生暑期实际计划”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项目实习制”人才培养方式,本科生可以跟随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以及博士、硕士资源,把课堂“填鸭式”教学扩展为现场教学,为本科生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接触多个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爱好所在,为学生继续求学或就业指明方向。

四、结束语

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实习制”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对于满足岗位需求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寒林,林洪贵,蔡振雄,等.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2,13(1):126-128.

[2]邹逢兴,陈立刚,徐晓红,等.关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9):37-40.

电气类论文篇4

发电厂电气部分 课程性质 实用性

一、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性质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它主要介绍了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一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及运行理论及部分电气二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各类发电厂的接线特点、主接线设计方法、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主要电气设备及其选择方法、控制与信号以及电弧理论、发热理论、电动力理论等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优化课程内容与学时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教学学时相对偏少。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要进行合理的优化。课程内容的优化要达到实效性,要充分抓住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合理优化课时分配。

1.抓住教学重点

经过本人长期教学实践,整合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的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点:不同类型发电厂的特点;电气主接线的概念,主要一次设备的功能;300MW、600MW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特点;导体载流量计算的方法,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各种电气主接线基本接线形式及应用;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式选择方式;发电厂、变电所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分析与设计;厂用电接线的原则和接线形式;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电弧的产生和熄灭;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选择;户内、户外配电装置的形式及应用范围;二次回路接线***的类型及应用;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繁多的教学内容里牢牢抓住这些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理论性较强,难点较多,这就需要我们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突破以下教学难点: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分析;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角形接线电路分析;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动机自启动的校验方法;正确理解电弧的熄灭条件,互感器的接线形式及用法、误差分析;发电机与配电装置(或变压器)的连接方式;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等。

3.优化学时分配

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学时,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努力实现最优教学效率。我们要将较多的课时分配在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配电装置等相关内容方面。

三、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

“确定基础理论教育的范围及相关的要求时,应重视学生解决基础理论问题能力训练及将来的适用性。”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技能的发展,做到理论与能力并重。

理论层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发电过程,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理解导体发热、电动力计算的实质,掌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电气设备的***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熟悉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理解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掌握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熟悉二次回路不同的接线方式,掌握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发电厂变电站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熟悉常用电气设备使用的手册;熟悉3~110kV发电厂变电站设计手册。

学生能力、技能层面。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电气设备选择和校验的能力,电气元件安装、调试的能力;熟悉操作票制度和工作票制度,掌握常用电气装置之间倒闸操作的操作过程;具备初步的中小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能力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要根据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特点。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界面友好和交互性强等优势,正被广大师生认可和应用。”这种方法将文本、***像、***形、音视频等有效组合起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更直观形象;基本理论与电路***、实物***相结合法,是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却有效;原理媒体模拟法易于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模拟原理,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结合法能够通过练习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时查找不足;实践法、工程实例法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两个层面都获得发展。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与手段,都要遵循有利教学原则。

五、丰富课程相关课外阅读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学时少。怎样利用有效的时间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呢?加强课外相关书籍的阅读可以有效实现课堂的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丰富的了解与把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当然这方面的书籍资料资源较为丰富,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列出相关的书目。根据我本人的阅读经验列出下列书籍供参阅:

1.《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黄纯华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出版;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李光琦,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出版;

3.《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一分册,六院合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4.《发电厂电气部分》,姚春球,2007中国电力出版社;

5.《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刘增良,2004中国电力出版社等。

六、结论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加强本课程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梅.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11,(08).

电气类论文篇5

关键词:电气专业;创新性办学

1研究意义

现代电气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高校中所教授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当前电气技术。在新升本科高校中这些情况要更多些。一方面,在电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如数字电路、信号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电机拖动、电气控制等涉及理论的连贯性理解不够,造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的孤立性,前后理论不能连贯学习;另一方面,高校的试验设施与当前的技术又有明显的差距。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引入连贯性教学是必要的,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把电气专业专业课程连贯性理论形成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与以前的教学环节相比更加合理,而且能够大大拉近专业课程各个科目之间知识的连贯,利于学生更好的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但是,利用专业课程连贯性理论与实践教学还有一定差距,它是实践的理想化模型。如果完全用试验代替理论教学,可能只能教育出会用但不懂原理的学生,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 研究内容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条件进行调研。在教学中加入连贯性教学,并在教学中进行改进,统计这一年的教学情况,并且和往年的程序进行比较、总结,修正了教学方案。将连贯性理论应用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并使本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及课程之间的演变过程和深入学习有较全面的了解,不但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也建立了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2.1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模块课程

根据电气专业的特点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电气模块、实践电气模块、实习电气模块、校外电气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基础教育、实践教育、提高教育。根据专业的特点,建立***、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短提高知识的深度。

2.2加强课程建设

将所学课程分为讲授类课程、实践类课程、讨论类课程和提高类课程。比如电气专业的电路和微原作为讲授类课程;对计算机控制和PLC作为实践类课程,除了讲授知识要让学生学会验证性试验,并提高动手能力;在讨论类课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让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展开性研究;在提高类课程中,注重学生***开发产品的能力,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意性思维,并尽量进行实验性验证和设计。

2.3形式多样的教改措施

针对不同课程的学习,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对于基础性学科,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实践类课程,采用验证实验结果并进行讲解的方式进行。讨论类课程,以学生演讲的方式进行考试。提高类课程,以学生研发的产品或模型进行验证。

2.4强化实践教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基础知识加实践验证、研发、设计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编写相应的实验。并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讲不同知识点整合成不同知识点侧重不同的综合性试验。

2.5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本专业的老师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提高,为老师们开相近专业、不同学校老师的经验交流会。鼓励老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回来后做学术报告,与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并结合电气专业应用型的特点,提高老师们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的知识竞赛。并让老师到校外或国外进行再学习。

3 研究结果

电气专业一直是我学院招生第一,并且是分数最高的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岗位也是非常好。本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受到很大的好评。对电气专业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能更加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学生目前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项的部级、省级、市级的电子大赛、车模大赛等多项赛事。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提高了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电气专业的学生目前考研的占本专业的20%,进入电气专业工作的比例从以前的45%提高到目前的86%。尤其是进入高压电力部门的学生从以前的零提高到目前的21%。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电气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萧德云、张长水、王雄. 创建研究型自动化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专业拔尖人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 S2期

[2] 戴先中、孟正大、马旭东.东南大学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回顾与展望.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年 S2期

电气类论文篇6

关键词:卓越电气工程师;多元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胡晓倩(1977-),女,四川绵阳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张莲(1967-),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01102)、重庆市2010年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验区“‘宽口径、大工程’观下的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26)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10-03

电气工程专业专业面宽、适应性强,要求学生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重庆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并实施***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首个试点专业,已经从2010年9月开始具体实施。目前,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面向电力企业为主,已经全面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2+1+1”的卓越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与本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建立了创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电力及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国家、行业对电气领域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要求卓越电气工程师不仅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且是能在以上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维护、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最终目标是培养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突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总体思路与方案

***“卓越计划”强调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整个改革必须围绕以下总体思路进行:

(1)教育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素质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工程实践应和人文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卓越电气工程师之所以“卓越”,除了其专业知识更丰富、工程实践能力更强外,关键在于其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2)卓越电气工程师必须具备本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即掌握电力能源的产生、传输、变换、调控和使用所需的系统运行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相关的国家、国际技术标准及行业法规,具有优秀的进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能力。

(3)在实践的内容上一方面要强调综合性、设计性与实用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并要体现当前电力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实践的形式上,推行全面工程教育,以多层次、多元化为主要特征,并强调与企业工程实践锻炼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1,2]

(4)建立开放式、自主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重庆理工大学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已经与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市电科院、重庆万州水利电力集团、重庆水轮机有限公司、长寿狮子滩发电集团等重庆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实行联合培养。每年从大二学生中公开选拔20名优秀学生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每名参与学生都能在合作企业中有具体实践岗位,时间累计不少于1学年,所获得的学分数不得少于28个学分。实施手段采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即四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每组都指派一名学校导师,并聘请一名电力行业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模式方面,根据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按照工程创新型模式培养,强调基础扎实、视野宽广、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学科交叉,注重工程实践与创新研究能力,尤其注重设计和动手能力。为此,从品行、知识、能力多个维度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构建了“工程创新型的卓越电气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从整体层次上包含了人文素质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工程能力实践、创新研究实践四大类(见***1),每一类都包含多元化的实践方法与手段,并针对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3]

1.人文素质实践

人文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能激发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学校强化了学生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实践,主要由入学教育、***训、社团活动(包括学术类、公益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就业教育等组成。各种类型的人文素质实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热爱祖国和遵守纪律的观念、坚强的意志与集体意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2.自然科学实践

自然科学实践由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实验组成,对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作用。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基础上进行改革。一方面在传统的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了设计型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另一方面强调面向各应用型专业,将实验整合为三个层次,包括:

(1)基础型物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仪器与操作。

(2)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综合物理实验,让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与电气工程专业接轨,夯实专业基础。

(3)开放式的创新设计物理实验为选的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提供研究设计与制作型实验,激发创新意识。通过以上分层次、系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今后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打下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

3.工程能力实践

工程能力实践由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和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实验及电气控制应用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设计、生产实习、在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4,5]根据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实际的工程设计、研发能力训练为核心与主线,重新整合、统一规划和系统化,构建了多层次的“2+1+1”工程能力实践体系,如***2所示。它由“专业基础训练一专业综合训练—综合工程能力训练”三个层面构成,产学研结合,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由浅入深、系统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4,5]

专业基础训练层(“2”:大一、大二学年,校内培养)。通过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实验以及基础实训,包括工程制***、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电路电子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子技术应用设计等,使学生完整地掌握本专业基本工程技能与实践能力,并强化计算机应用部分,在相应的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工程制***与电子设计软件,如Autocad、Protel、Protus等。

专业综合训练层(“1”:大三学年,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第一阶段,以电气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为核心,一方面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的测试、控制的、元件与系统,在传感器、电机、电力电子器件等方面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与初步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于MATLAB、Labview的控制、信号处理的建模与仿真。第二阶段,在电气工程专业课教学阶段,单独开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课,并结合电力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识***方法、绘***、接线、调试、检修和维护等基本知识。并在重要的专业课程,如电力工程、高电压工程等课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外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阶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在专业及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以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设计与电气工程综合设计环节为主,设计内容面向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引导学生把原理分析与工程设计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电气工程分析与设计软件,如PSASP、Saber、Ansoft等,为毕业设计与企业工程实践打下坚固的基础。

综合工程能力训练层(“1”:大四学年,企业实践)。参与学生实际进入合作电力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员工式实践,掌握实际电力企业应用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1)第一阶段:通过在岗实习深入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教育、生产技能培训等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了解电力产业人才需求及产业动向,掌握最新的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

(2)第二阶段: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熟悉电力企业实际生产过程、项目开发过程和开发管理规程,能够***阅读及掌握最新国外设备的英文技术文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规范、团队协作、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备电力企业工作的技术及能力。

(3)第三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综合工程能力训练。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接轨,由电力企业提供设计所需现场数据、技术,使用与工程设计一致的研发设备,使学生接触电力行业的前沿科技与最新设备。采取项目驱动制设计方式,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以项目组的方式完成一个企业实际产品由构思、分析、设计、实现到交付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不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还必须从产品和市场的角度,包括成本、性能要求和开发周期等综合因素考虑实际工程问题,拓宽工程领域基础和口径,在较高的层次上培养学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能力。

4.创新研究实践

深化和完善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体系,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具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及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和学校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兴趣小组等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实践,给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计和研究环境,拓宽专业知识面与研究方向。

(2)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和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地开展科研活动。

(3)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将自己设计、研究的产品及新方法、新思路转化为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及专利申请,使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的培养模式从工程创新型转变为技术科学型,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4)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当学生经过完整的项目开发训练,并且条件许可时,鼓励学生针对电力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将实践成果推向市场,了解国家在微型企业创办、专利转让等方面的相应***策与法规,培养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四、强调工程能力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考核从注重“考核结果”向注重“实践过程”与“工程能力”转变,采取以个性化和制度激励为特点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环节以提交书面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实施复合式考核,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提交实习体会、调研报告、工程分析报告、技术革新建议、科研报告或论文,或者提交产品设计、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实际设计产品以及其他物化成果,此外,考核结果需要参考学生在实践环节进行过程中的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在电气综合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答辩中,引入校外企业专家评审机制,按一定权重综合电力企业专家与双导师评审及答辩的评分结果作为最终成绩,以促进毕业设计与工程应用需求的全面对接。

五、结束语

针对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构建包括人文素质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工程能力实践、创新研究实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每一位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得到了全方位、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其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校的卓越电气工程师计划正在进一步探索中,基于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还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并将该计划分步骤地、系统地扩展到所有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多层次工程能力培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具备研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本科工程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54-58.

[2]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3.

[3]王修岩,乔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33-134.

电气类论文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定位;教学分析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33-01

一、何为电气工程专业

(一)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专业职业能力的,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当中能从事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的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强调技能的培养。

(二)电气工程专业培养规格。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需学习通信系统,通信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础设计方法,要进行通信工程实践培训,对专业基础实验要着重加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实验和人才创新系统综合实验的教学实践环节,必须使专业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化毕业生。

该专业的学生要均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掌握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和和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和专业英语基础。

2.熟练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相关通信技术。

3.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理。

4.初步具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的设计、开发、测试能力。

5.实时跟进各类通信技术的进展和最新的动态,并且可以自学和加以应用。

二、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所需技能

(一)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现状

1.电气工程专业学科内涵。电气科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而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是电气科学的基础。电气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开发与应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能源是主要的依靠。作为能源的一种,电能是迄今为止使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另外,电能还是信息传递的最重要的载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来也是从电气工程专业中逐渐派生出来的,但后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规模很大的专业。

电气工程主要研究电能;信息科学专业研究如何利用电来进行信息处理,电磁学是他们共同的学科基础。他们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学科。如果从应用角度来看,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又是紧密相关的。电能属于能源的一个种累,是使用、输送和控制最为方便的一种能源。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能源有取代电能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能源,电能可以提供动力,是很长阶段社会发展必须的研究对象。如果关注能源,就必须关注电能,这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存在与发展的学科基础。正因为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在划分专业或行业时,常常把电力和动力放在一起。

2.电气工程专业的方***介绍。理论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最基本的教学研究方法,在这一点上,电气工程专业学科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是类同的。在各种工科专业中,电气工程专业所使用的数学工具是比较多的,理论分析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重要。实验研究是电气工程专业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教学辅助手段,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必须依赖相应的实验教学条件,否则,学生很难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模拟仿真技术也受到专业研究方面更加广泛的重视。等效与类比等专业科学方法在使用上述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影响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因素。与学生积极沟通。从业教师授课时应情绪饱满,重点、难点要清楚讲解,恰当举例,旁征博引,吸引学生,内容深刻,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组织专业教学。从业教师要精心地、逻辑严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语言,通过适时的提问感染、启发学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消化专业内容。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讲课内容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验教学要适时跟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摸索,多示范,少说教,加深学生形象思维,通过动手实践使记忆更加深化。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思路、增大信息量、加速知识储存,更能提高动手运用能力。教师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略、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意识、课堂行为在电气工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教育技术主要指运用于教学中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尤其是实验环境,它们对于电气工程教学活动具有核心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提高电气工程专业从业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技巧包括语言技巧,如何完善实验硬件设施建设和提高实验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指导水平,是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二)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1.毕业生应具备的业务素质。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能够制造与专业有关的装备制造、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相关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人才。

电气类论文篇8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用人单位

序号

招聘岗位

招聘专业

招聘人数

工作地点

南昌卷烟厂

1

烟草工艺岗位

烟草工艺、烟草工程、烟草学相关专业

2

江西省南昌市

2

信息技术岗位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

2

3

电气维修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机械、电气相关专业

2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招聘计划

(本科以上学历)

用人单位

序号

招聘岗位

招聘专业

招聘人数

工作地点

南昌卷烟厂

1

信息技术岗位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

1

江西省南昌市

2

电气维修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机械、电气相关专业

2

3

机械维修岗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机械工艺技术、机械(不含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机械工程(不含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工程相关专业

2

4

营销员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与贸易类、电子商务类、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

3

全国各销区

5

车间设备操作岗位

理工类专业

2

江西省南昌市

6

人文社科类专业

2

赣州卷烟厂

1

车间设备操作岗位

机械类(不含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仪器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相关专业

10

江西省赣州市

2

理工类专业

2

3

人文社科类专业

2

广丰卷烟厂

1

跟班工艺岗位

烟草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相关专业

1

江西省上饶市

2

计量管理岗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专业

1

3

电气维修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机械、电气相关专业

3

4

机械维修岗位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相关专业

3

5

信息技术岗位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信息自动化控制、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专业

2

6

车间设备操作岗位

理工类专业

2

7

人文社科类专业

2

井冈山卷烟厂

1

电气维修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工程、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机械、电气相关专业

2

江西省吉安市

2

机械维修/操作岗位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相关专业

3

3

车间设备操作岗位

理工类专业

2

4

人文社科类专业

电气类论文篇9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理论基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迅速,以电气工程的发展最为突出,鉴于早期科学技术的不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引进智能化技术,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更新和完善,可以充分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果。

1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生物学、信息化、自动化、医学、心理学、仿生学以及数学逻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1]。智能化技术的实质是进行开发和研究人工智能理论,是对人的智能进行充分的延伸并合理科学模仿的新兴科学技术,充分研究后制作出的能够细微模仿人类智能的机器人。电气工程是现代化发展下广泛应用的生产技术,以研究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电气工程运行相关的系统、对电子电气的技术研制、信息的收集与有效处理、计算机电子应用等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智能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使工程的投入成本减低,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合理配置了人力资源,总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优势

(1)智能化函数近似器的应用优势。采用遗传算法、类非线形函数近似器的人工智能控制器对整体的了解更加清楚,对控制战略里综合性的开发具有促进效果,职能控制器的函数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优越性;(2)技术调整可以提升函数性能。设计控制模型时会出现不确定因素,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参数变化、非线性因素实现调整,提升自身的优越性能;(3)智能化技术便于调节。人工智能控制器在没有专家指导时也可以针对响应数据进行自我设计,设计的依据是相应的语言信息。

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实现了电气工程的设计优化。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需要人工根据经验和实验数据对电子设备进行不断地设计更新,设计方案的达标率受设计人员的自身经验和掌握电气、磁力、电路知识的影响较大,修改难度大。智能化技术中遗传算法的引进,在减少设计时间的同时,保证了设计方案的使用性能和质量;(2)诊断电气工程故障。智能化技术的引进使得诊断变压器故障的方法精确而简便,通过对变压器渗出的油脂进行化学分解得到一种气体,通过气体判断出变压器故障的大概出现范围,在这个大概的范围内排查,迅速找到故障的变压机器后对发生故障位置检查并修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诊断速度、维修速度和维修效率,使故障对工程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3)智能控制。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汇总应用,对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自主化、自动操作化、高效化以及远程化有积极作用。智能化技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实现通过专家系统控制、模糊逻辑、神经系统控制。1)智能技术在专家系统中的应用。专家系统是以人类相关专业的专家的专业水平为依据,有效运用数字模型来准确表示难度较高的计算机程序的系统。建立与专家经验相关的数据库和人类相似判断的推理程序是专家系统的关键。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根据遇到的难题在数据库中搜寻相似问题,对相似问题的数据分析推理,找出适合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专家系统在对电压进行归类、电力系统的恢复、电网调度方面应用较广泛;2)智能技术在模糊逻辑中的应用。模糊逻辑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以人类心理学为基础,结合有效的数学函数,通过模糊集的方式揭示人类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2]。模糊逻辑应用于电气工程在数学建模比较模糊时及电力工人对系统故障模糊时,有效的统计和分析数据,根据分新出的数据确定预测系统障碍操作和分配方案;3)智能技术在神经网络的应用。经网络系统指一种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网络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该系统有和人类相似的逻辑思维能力。神经网络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是:该系统通过分析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安全度、建立谐波模型,实现对障碍进行检测与诊断、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4)智能技术在遗传算法中的应用。遗传算法在电气工程中的主要应用是选择电气信号的最佳采样率、对输电系统中电容的控制等方面。

4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1)促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统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使得模型对于复杂问题的失控状况有效避免,智能化技术控制电气工程的相关数据和设备,促使实现各设备控制性的统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服务质量得到改进,工作的效率也得到提高;(2)电气工程系统控制水平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水平得到提高,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出信息反馈并进行预警警戒,还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序的设备相应的系统数据进行控制,实现了重大问题的规避,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3)自动化控制模型有效简化。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复杂的控制模型。很多情况下,设备的控制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与模型不统一情况,可以通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自身调节得到错误更正,但是真正的自动化操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有影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种复杂情况,保证了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实用,可以实现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的强化,电气工程的发展速度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增强,保障电气工程的健康发展。未来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创造更加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气类论文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

0 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98年***进行专业调整,第一次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它是建立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五个专业基础之上的新增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从它的构成上看,今天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更偏向于人们常说的“强电”专业。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人操作智能化电气控制设备的发展,现在的电气又离不开所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偏“弱电”的支持。现今的电气专业该走向何方,它的专业课程设置又该做哪些调整,值得我们深思。

1 电气工程专业的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电气科学,电气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来自普通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因而电气工程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电磁学这一根基。电学是世界现有能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而人类在任何的历史时期都离不开能源。作为电气工程主要研究对象的电能,还是信息的一种载体。磁学作为基础物理学的分支,在电气工程中仅仅扮演发电原理、电磁干扰的角色,渐渐淡出电气工程的研究领域。

早在1878年,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率先设立电气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发电、输电、用电的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国外的电气工程专业几近成熟后,发展速度渐渐放缓。结合信息、电子、通讯时代的到来,逐渐从“强电”转向了“弱电”的领域。国内传统上把电气工程归为“强电”,而把信息、电子和通讯归为“弱电”。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立足国内电气行业发展的现状,目前,电气工程还主要侧重于电能的开发、传输和应用上。但是一些院校已经开始着手以“弱电”控制“强电”,电气专业中加大自动化、智能化比重。

2 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性

电气工程专业由其内涵可以看到它的学科渊源,主要以能源和信息科学为支撑,再配以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能源中主要是电能,电气工程不仅生产电还要控制电能的运输和使用。随着国家电力和国家电网的分家,电气工程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又有了发电和输变电不同的方向。这里的信息指的是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包含了通信、电子、计算机控制等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对发电、输变电设备的设计、控制和检修。

此外,由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几乎都离不开电气控制或者电力驱动,电气工程又和机械、自动控制等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电工电子课程,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也要参加金工实习,实现专业之间的了解。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宽阔的知识视野,更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之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并胜任工作,可以灵活地运用基础理论和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之上,还要掌握时下电气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人才培养应处于动态变化中,保留经典基础理论课程,每年根据社会电气岗位技能需求调查,调整专业课程,特别是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增大实验实习课程比例,将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人才培养重心转移才能带动实践类课程升级,从而锻炼和影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面对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情况,仅仅具有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而在本科培养当中,还要有通识课、语言类课程、应用写作类课程的设置,努力培养出“静则能文,动则能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4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立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它应当符合国家高教司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并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特色,结合不同学校对电气专业的定位而设立。电气工程专业在经过整合与调整之后,可以有高电压、发电、输变电、配电等众多方向。在今天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课程体系的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要立足专业,走向应用。这就要求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着重实操课程的教学。以“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为例,大多数院校采用48~56课时的教学量,其中实验部分应至少安排16~32学时。把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加大选修课的选择范围,以供不同方向和就业需求的学生选择。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发电厂与电力运行单位的分离,使得学生在就业选择时要面临不同方向知识的考核。这也对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学生全盘掌握显然不切实际,那么如何进行课程分类,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给学生提出备选预案,不失为一种教育导向。

参考文献

[1] 唐志平,过***,田鸿发,史建平.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常州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 2005.6

[2] 张红霞,王雷.高校创品牌特色专业探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电气类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气类论文10篇

学习

土木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类毕业论文方向,土木专升本毕业论文。(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师资。开放教育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

学习

职称论文评定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论文评定10篇,内容包括怎样发表论文评定职称,职称评定怎样打印论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

学习

成人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成人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成人本科论文12000字,成人本科需要论文答辩吗。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

学习

有关幼师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幼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幼师论文都写哪些方面。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判断: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和理论学习,他们推崇技能和实干。各类文献资料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可能是教师群体中最不爱理论

学习

小科学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小科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小实验论文,科学小论文案例。据古书记载,中国小儿妇科学早在公元700年至13~17世纪的医心方、卫生易简方、普济方和女科经纶等均有女童、少

学习

职业技术教育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术教育10篇,内容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热点词汇,职业技术教育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http://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中专门列有技术教育的条目,其解释是:技术教育是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教育(高中后

学习

调查总结报告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调查总结报告10篇,内容包括调查总结范文大全,调查报告怎么总结全篇。调查方式:查问调查分析:《寒假作业》35页中,一字未动的人有25人。未过半的有28人。37页中,没有做的达25人,逃避现实的有2人。自我认为资料不适宜的有15人。这

学习

科技类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业科技类论文发表在哪里,科技类论文15000字怎么写。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综述目的、意义、方法前人工作、自己贡献正文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研究方法、过程、结果结论总结性观点、对研究的反思附录

学习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专业论文发表期刊,水利工程设计论文摘要。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

学习

地质与勘探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地质与勘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质与勘探发表论文,关于地质勘探的毕业论文题目。《油气田勘探》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油气勘探的基本任务与工作程序、油气勘探各阶段的工程部署设计方法、不

学习

土木工程建筑类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建筑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建筑毕业论文怎么简单介绍,关于土木建筑的论文范文。一、土木工程概述所谓土木工程,是建造公路、桥梁等各类工程设施的一种科学技术总称。土木工程包括建造工程中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此

学习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与标准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质量体系论文参考文献,质量与质量意识的论文。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在综合分析所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

学习

土木工程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专生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rar。(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师资。开放教育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

勘查技术与工程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勘查技术与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论文,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资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学习

土木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类毕业论文方向,土木专升本毕业论文。(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师资。开放教育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

学习

职称论文评定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论文评定10篇,内容包括怎样发表论文评定职称,职称评定怎样打印论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

学习

成人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成人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成人本科论文12000字,成人本科需要论文答辩吗。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

学习

有关幼师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幼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幼师论文都写哪些方面。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判断: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和理论学习,他们推崇技能和实干。各类文献资料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可能是教师群体中最不爱理论

学习

小科学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小科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小实验论文,科学小论文案例。据古书记载,中国小儿妇科学早在公元700年至13~17世纪的医心方、卫生易简方、普济方和女科经纶等均有女童、少

学习

幼师论文格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幼师评职称的论文范文。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

学习

广东教育论文10篇

阅读(575)

本文为您介绍广东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期刊论文发表,广东教学论文范文参考。跨越两个世纪,完成一个花甲。这本期刊,能有这样的坚持,倚仗教育事业的发展。《广东教育》生长在教育园地,靠教育人扶持,为教育人服务,几代人的浇灌,让它长成枝繁

学习

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论文格式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类论文模板10000字,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