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0篇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1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着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近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读教育名着心得体会(2):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2

一、坍塌的文学大厦――当今经济社会对文学名著的冲击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们都崇尚买文学名著读文学名著,收藏文学名著是一种时尚,阅读文学名著是一种享受。甚至有的大学生把文学名著作为神圣的生日礼物或毕业纪念品赠送同学友人。《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茶花女》、《飘》、《简爱》等中外文学名著是大学生们的精神滋养。琳琅满目的文学经典影响了一代学子。名著读多了,就感觉自己是个富人(精神贵族)。那时,本人在郑州大学就读,课余时间学校的***书馆学子云集,蔚为壮观。那是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很少看到电视机的时代。社会走过诸多繁华后,漫不经心地跨进了21世纪。当下,整个世界经济发生了触目惊心的变化,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新兴媒体的触角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有了,电视机、电脑、网络沿街串巷走进家家户户。以往安坐象牙塔的文学名著在新兴媒体声光色的辐射下,产生了微妙却深刻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严雅纯”的文学名著已经失出了昔日的辉煌,转而出现尴尬、遇到困境,时至今日,读名著的中学生、大学生越来越少了。提到名著,不少学生根本开不了口。电视网络充斥视听,读***时代、读屏时代的到来,使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学名著悄然消解。

其实,文学名著遭冷遇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商品至上的年代使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功利。广告、电视、电影、网络日益渗透和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视觉文化大潮的漩涡之中。面对一个全新的“读***时代”、“读屏时代“,面对中国社会步入全球化、高科技、现代化、信息化、新媒体化、生态化的快速变迁时期,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审美标准由原来的深层次向普泛化转变。审美情绪随社会的浮躁而浮躁起来。当然,极具高雅姿容的文学名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名著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中沦陷了。其次,我们的青少年缺乏社会、家长、学校之引导,再加上大部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学习任务繁重,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可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精读文学名著更是天方夜谭。

二、迷失的精神家园――文学名著对青少年一生的重要影响

注重文学名著的阅读,应从青少年时期做起。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心理素质的重要阶段。经典著作的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好奇心比较强,而且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受流行的、新鲜的事物吸引。

文学名著不仅在中学生中受到了冷遇,在大学生这里同样受到了冷遇,现在大学的***书馆已经越来越宏大,藏书是越来越多。而传统观念认为对人的综合素质提高颇有益处的文学名著,却被大学生们冷落了。

文学名著是文学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和科学研究的起点。可以说,名著阅读是青少年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文学名著是经典文学,感悟名著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品位。在感受情节、人物魅力的过程中,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在基于自己自下而上背景的审美感受中,接触并领会到作品中思想的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对世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正是一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一旦投入到作品中的情感中去,会表现出独到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名著能起到澄静心灵的作用,劣质的读物则会腐蚀心灵。

而在当下,名著的这一引导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出现了严重被削弱的趋势。尽管***多次宣布减负,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谁减负谁“吃亏”,谁都不敢冒减负的险。课程、作业依然繁重,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让学生们过度关注分数,难以分出精力,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去课外阅读。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看重应试教育,名著阅读常常被忽视。再加之市场经济时代的冲击,魔幻、言情、网络、科幻、侦探类小说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格调低下、趋时媚俗的所谓“通俗文学”越扫越“黄”、越禁越行;文学名著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此,救救名著,救救我们的新生代,如何使特立独行的文学名著走出困境,使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改变,使名著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重新产生重要作用,是文学及教育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三、惨淡的人性荒漠――漠视文学名著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青少年的文学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遭遇瓶颈的文学名著阅读状态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平等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等等新的观念、意识,而这些观念意识也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深刻变化。对于文学名著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冲击并打破其原有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平衡态势,比如人们大都忙于去挣钱,读书的人少了;这当然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当然都直接影响到文学名著的生存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人文精神及审美素养却陷入饥荒和匮乏,使人文精神在文学价值标准的扭曲中失落,人文精神的沦陷就容易导致社会上出现不和谐音符,容易导致不少青少年出现许许多多潜在的社会问题。

四、美丽的理性回归――重新解读文学名著的审美价值

文学名著阅读对青少年心灵、人格的培育有特殊的功效。文学名著的容量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丰富而深刻,文学名著阅读对于本身缺乏生活体验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对建构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灵、人格的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今社会名著的生存窘境,面对我国众多的青少年阅读群体,面对人文精神的日益匮乏,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找回名著的合理位置,如何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第一,教育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府部门应加大加强***策引导和管理的力度。国家***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要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比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等。可是,学生中专心读名著的人很少。和相对厚重难读的名著相比,轻松、幽默的卡通书和精彩、刺激的小说更受学生的欢迎,这些书一般印刷精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其他有关的***府部门也应该和***门携起手来,齐抓共管。文化部门应不断规范文化***书市场,新闻出版部门应不断规范出版物市场,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让我们的下一代迷失了方向。

第二,学校的正确教育。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名著交流的平台。中学生开展欣赏交流课,大学生开设名著欣赏选修课或必修课,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如:定期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知识层次特点的文学名著去阅读、写读书心得,举办阅读朗诵比赛,情景剧表演等。使文学名著的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

第三,家庭的正确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在学前及上学以后对孩子良好的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文学名著是文化精品,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就应把这种精品意识根植在孩子的大脑中,孩子识字前可以以讲故事的方法传授一些简单的文学名著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帮孩子选择读物时,一定要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就培养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爱好。

第四,社会的合力。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从自身抓起,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角色,***书经营、媒体宣传、出版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文学名著将不再受冷落,还会像以前那样释放出夺目的光辉。我们一定会重新找回那美丽的精神家园。

文学名著生存的惨淡与困惑现状理应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了解青少年课外名著阅读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家长增强文学名著阅读意识,要先从学生入手,学生意识增强后,进而影响家长,最后使学生、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门、学校领导、家长乃至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明确职责,家校合作,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营造浓郁的阅读文学名著的读书氛围。家庭从学前就要着手培养孩子阅读名著的早期阅读习惯,社会各媒体也要规范宣传,让名著的阅读成为广大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使文学名著的审美元素重新渗透到国人的个体人格中,使我们的社会和群体因心灵的美丽道德的健康向上而活得更加和谐和睦。

*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创作的审美视界探询”(批准号:2011FMXO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美学辞典》王世德,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2.《审美流变论》刘成纪,***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张岩冰《市场经济下的文学嬗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4. 牛寒亭《自我倾听――回归文学的审美本质》,《中国艺术报》2011年2月23日。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名著 自我概念单维理论 学习环境 元认知

名著具有普识性强,时效性强和影响巨大等特点,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感染着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然而时下快餐文化盛行、动漫产业兴起,加之学业压力其大,名著的地位日渐式微。尽管这一情况早就引起一线语文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应试策略与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自我概念是否成正相关?今后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应何去何从?以考定教的模式不改变以学定教从何谈起?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进行研究探索的,这些问题还涉及到个人学习与其他行为的关系。因而本文基于自我概念单维理论,摘取部分关键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共和,涵盖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这些方面包括生理和身体方面、社会结构、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自我、能力与潜能、兴趣与态度、作为个性品质的一些本质特征、内在思想、情感与态度等。自我概念的单维理论虽然笼统,但各成分间协同作用,开启了对学习行为进行元素分析的纪元。后来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的多维阶段模型理论表明,自我概念对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因而它对学生的阅读的元认知心理并非无关变量。八九十年代国内外的实证性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自我概念正确者其学业成就较高,自我概念不正确者其学业成就较低。可是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宋剑辉、郭德俊等(1997)的研究发现,语文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高相关,数学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是负相关。成因在哪里?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就初中生整个名著阅读过程的心理活动中对当今中国的学习环境的自我概念进行分析,揭示教育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影响力,以及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间矛盾重重的关系。

一、教育体制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情况,以学定教,本人就工作的单位广州市第四十一中的初中部进行抽样调查(见附录1),初中部共1165人,派发311份调查问卷,样本占母本26.7%。回收309份,回收率为99.36%,使用EXCEL和SPSS12.0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此问卷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对学生喜爱的阅读题材、阅读形式和教育共同体的构成进行调研,即詹姆斯 认为的社会的和纯粹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其中一题关于初中生最喜爱的名著题材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表的数据是学生在准确解读题意的基础上作出的“心灵的选择”,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中90%以上注上了“玄幻”或“悬疑”的字眼,极个别写了“推理”、“恐怖”和“侦探”,其中男37个男生,62个女为女生。初中只有两个填“武侠”题材,剩下一个恶搞的填“同人”小说,5个学生不确定。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其偶然性,但足以证明,在信息发达的年代,孩子的眼光已不仅仅是限制在课本和考卷上。令人遗憾的是古今中外“玄幻”题材的名著被时人认同的凤毛麟角,《西游记》已在人教版的“名著导读”中绝迹,只在其他版本的教材和试卷上偶尔出现,现代玄幻作品在当代文坛上尚未站稳脚跟,在教材和考卷里更是一片空白。有感于人教版等教材的编订过于注重工具性而忽视学习主体意愿的做法,这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关于阅读兴趣的自我概念表达了自己对名著阅读的美好愿景,揭露了我国各级***门在教材编订上的遗漏和不合理性。

二、考核形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改开展以来,“名著阅读”成为中考的一个必考点,其地位在初中可见一斑。

表格罗列的仅仅是历年中考大阅读中的必考部分,事实上在2006年语文中考卷里的《傅雷家书》、2008年的《〈水浒〉中鲁智深、武松形象的对比》和2013年综合性学习和实用类作品阅读中都增加了10分以上的名著阅读隐性附加题。从满分分值上可以反映广州市中考命题中心组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但中考年报的小题分的各项数据显示,该阅读板块历年的小题的难度在0.3~0.7(多为0.4~0.5),标准差维持在1到2之间,区分度在0.2~0.6间波动(多在0.2~0.4之间),这样试题的信度必然偏低,这说明考试内容未能科学地反映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这可以印证宋剑辉、郭德俊等在1997年的研究结论,能解释为什么数学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是负相关。而从得分率进行分析,历届学生的发挥是一如既往地稳定,这也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矛盾性。

这是另一道关于初中生最喜爱的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名著阅读方式为细读文本,“阅读书籍”选项的投票高达65.05%,只有极其少数选择了做题训练。这项关于学生对阅读形式的自我概念的调查结论,反映了名著阅读考试形式的不人性,它用不科学的考核方式决定学生要接受深恶痛绝的题海训练,最后给予学生的是一份“标准答案”和一个绝对性评价,再次揭示了学习者的学习理想和教育现实间日趋白热化的矛盾。

三、人际关系

上述是谈论的是整个教育体制对学生名著阅读的影响,回归到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主要学习环境:学校与家庭。学习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直接或间接左右着学生关于名著阅读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为此,本人还做了关于教育共同体各成员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影响情况的调查。这项调查是由一组次序变量构成,每个项目有5个备选项,实测时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一项,每项分值从小到大排列,分值越大说明影响越大。

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的自我概念中,对其名著阅读行为影响做大的角色是父母,其次是老师和同学。不难理解,父母作为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又是名著阅读行为的物质支持者,如果配上后团体奖赏效应,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玛什(Marsh)在1986年利用后团体奖赏效应设计了一系列的标准课程,用于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研究发现,实施这种标准课程并配合父母的支持,将提高学业成绩较差的男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也有人采用相似的干预手段进行研究,正确的干预将有助于提高个体自我认同感和自尊水平。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受语文教学论中“对话”理论的影响,对话理论强调阅读过程是生本、师生和生生对话,忽视了亲子关系对学生名著阅读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性。

本次问卷调查是结合元认知水平量表一起进行的,内部一致性为0.92(见附录2),表明该问卷信度较佳。这次调查研究真实地展示了由教育体制造成的学生阅读名著的“恶劣”的学习环境,揭示了以考定教的教育现实与以学定教的教育理想之间尖锐矛盾,造成教与学严重脱节。铁铮铮的数据证明“以考定教”违反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加上考核形式不科学,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名著阅读作为学生习得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呼唤良性的学习环境。“以学定教”不应只停留在喊空口号,它是整个教育共同体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证研究的道路上能持之以恒,展望未来,切实在学习动机和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寻求科学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的可行之道。

注释:

①詹姆斯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自我概念可以分为身体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纯粹自我概念四个成分。

参考文献:

1.莫雷 教育心理学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39-250

2.徐玉琴 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J].上海师范大学 2007.3

3.王彦 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J].***师范大学 2008.5

4.杨敏 新课程标准下的名著阅读研究与策略 [J].辽宁师范大学 2010.3

5.任洁 上海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J].上海师范大学 2010.4

6.江瑞芬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J].湖南师范大学 2010.5

7.李雪亮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和教学实践 [J].四川师范大学 2012.4

【附录1】

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节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你的认真回答将为我们研究影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非智力因素提供科学依据,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项填写以下的问卷项目,谢谢你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一、你的基本情况:请按你的实际情况填写以下项目,部分题目请在与您情况符合的选项处打√。

1.性别:(1)男 (2)女

2.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进行名著阅读?

(1)做题训练 (2)阅读书籍 (3)影视鉴赏 (4)其它

3.你喜欢阅读什么题材的名著?

(1)爱情伦理 (2)历史战争 (3)社会百科 (4)其它

二、学生阅读情况(单项选择)

下面所列举的项目涉及到你在日常语文阅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项目做出符合程度的评定,请在题后与你情况符合的数字处打“√”。请认真检查,以免漏答。

编 号

项 目 符合程度

完全不符合 不太符合 基本符合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1 我的家人有参与指导我进行名著阅读。 1 2 3 4 5

2 我喜欢阅读名著是受语文老师影响。 1 2 3 4 5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4

一、对高中语文文学名著中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借助高中语文文学名著中蕴含的健康思想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学生思想、人格、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另外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社会上一些不好的思想容易对高中生产生影响,一些学生很少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一旦出现矛盾就不知道如何去化解,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缺失导致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中渗透进行审美教育则是教育的必然需求。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现状分析

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面对着高考压力、教师的不重视等,使得审美教育的渗透并不乐观,其导致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渗透的不够或者是不够重视。

1.审美教育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模式有启发式、讲解式、综合式及对话式,有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导致出现了形式热闹的现象,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利用PPT将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在该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欲望和机会。

2.审美教育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考试,评价过分的分数,而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就会被大大的弱化了。这种教学评价就使得文学名著人文性和艺术美被忽略掉了。

3.文学名著学习目的导致了审美教育渗透不够。

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对人物性格、名著的思想观念进行认识,那么教学中就会将文学名著进行肢解教学,最终导致名著内容教学不够深入,自然也就将审美教育忽略掉了。

三、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师进行审美资源挖掘的能力。

当前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内涵,代表着不呕吐那个民族、时代的审美要求、理念及情趣,蕴含着非常多的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这就组成了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整体美学体系,那么作为教师则应该有能够进行挖掘文学名著中审美资源的能力,从而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更好的体验和领略美的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2.巧妙设计情境导入。

文学名著在课程开始之前,导入的设置应该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还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文学名著内容当中,这就需要教师设置精彩的导入语言。比如在《雷雨》导入过程中应该设置这样的导入语:

天边那沉闷的雷声,在淋湿往事的时候,可以穿越历史的苍茫,然后化作久远的哭声。

教师通过导入语不仅抓住了作品当中的悲哀情感,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审美教育渗透,教师利用复杂的情感引发出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当中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更好理解。

3.启发深入品析,培养审美能力。

要品味语言,把握作品中的情感美。在高中文学名著学习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则可以深入了解的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如《前赤壁赋》中,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悲伤等复杂的情绪,这一作品将诗、赋、文有效融合在一起,而且凭借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在作品中,将叙事、写景、抒情以及议论有效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作者描绘了美好的月色以及江上饮酒的场面,从而衬托出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从而表现出作者超然物外的欢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入手,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对语言的精确、含蓄进行细细品味,从而感受苏轼语言作品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文学作品中的选词造句,往往能够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语言的细细品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例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则是作者在写实景,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中,苏轼则展现出一幅半实半虚的场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以及“飘飘乎如遗世***”则是描绘了一幅虚景。通过对这几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作者眼前的景色由实到半实半虚再到虚,从中体现了作者的内心由苦闷逐渐走向开朗。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细细品味作品中描绘作者心境的句子,进而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超越、自由和洒脱。

4.阅读教学中做好诵读指导

诵读并非只是走过场,所以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中需要多花些心思去品味,在诵读的时候能够使学生在字里行间品味到更多的情感。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则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做好诵读指导,既可以在诵读方法上做好指导、还可以进行示范诵读、创设诵读情境等。例如在创设诵读情境当中,教师可以配备音乐、画面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实现情感诵读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进行《荷塘月色》诵读指导的时候,有一段中有七个叠音词,那么教师可以配上《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在阅读中脑海中就可以浮现出荷塘月色的美景,从而在诵读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文学名著当中的意境,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情感因素,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5

笔者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阅读名著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另外,学校的阅读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导读”活动,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近阶段,笔者通过访谈学生、问卷调差等途径,对“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低效化”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真现状”

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水融的阅读效果。名著中大量的经典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是滋养学生成长最好的精神食粮。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往往对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有距离感,对经典名著中的思想有隔世感。他们读高尔基《童年》的时候,总感觉生活过于苦涩;他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总认为保尔太过执着,不知变通,不会享受生活。

其实,中学生对于社会发展和生活现实的认识,除了通过师长教导和自身经历去了解之外,从名著中去感悟体会也是其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阅读浮于表面,感受只停留在于文本上,对经典名著的这种距离感,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找出经典名著与中学生生活的共同点,帮助他们建立同名著之间的密不可分联系,使学生从自身境遇出发,善于体察名著中人物的命运,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真思考”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接受资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名著和精细导读版名著琳琅满目。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恶补一下,以求考试顺利过关。殊不知,这样的“快餐名著”,往往经过了编者的二次“创作”,许多编者只是从各种研究论著中摘得只言片语,内容零散无序。学生如果长期都以这样一种浅层次的阅读方式去阅读经典名著的话,收获暂且不谈,其养成的浅尝辄止、得过且过的习惯,将会对其产生更多不良的影响。

三、名著阅读教学的“真导读”

1.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阅读

由于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升学压力,因而在时间分配上,名著阅读必须协调好与其它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阅读计划,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阅读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例如,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就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品种、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这个过程之中。

2.激发兴趣,快乐愉悦地阅读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对兴趣的顽强的入迷。”他还说:“制造庸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这一点就够了,对任何事情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庸人的特征。”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他才有可能产生阅读的欲望,进而阅读活动才能起步,取得阅读的实效。

3.学会动笔,规范高效地阅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一名读者,书光读不行,读,只能让你“进去”,使你懂;而“动笔墨”才能使你读透,让你“跳出来”。圈、点、勾、画、批注等都算是“动了笔墨”。例如,朱熹注释孔孟,编辑《四书》,使得儒学得以传承;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使得《水浒传》得以流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使得《红楼梦》得以保存。

4.磨砺意志,静气凝神地阅读

阅读就是一个与自我心灵对话的过程。而往往在这段苦旅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孤独、单调而对名著阅读产生畏惧感,因而不能将阅读坚持下去,有的甚至半途而废,草草了事。究其原因,名著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6

一、开展课外活动,演绎经典

为促进文科实验班的课外阅读,交流一个阶段的阅读心得体会,从而提高文科实验班同学的文学素养、扩大知识面,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史颖老师在高二(10)班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书友会”。同学们就自己这学期读的名著,交流了独到的见解体会。同学们不仅交流了读书体会,有的同学还认真记下了其他同学的阅读书目,以便课后查阅。

王海燕老师也组织班内学生就名著《家》展开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形式多样:学生撰写读后感,其中有不少写得精彩的读书笔记,如《黑暗中娘子***》一文,就作品中鸣凤、琴等女子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个人组织了有关《家》的专题讲座,在同学中产生较大影响;学生还以小组为单位,对《家》的精彩片段进行了排练演出。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编写名著导读学案,拓展阅读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成员在李超老师的组织下,对考试大纲中的必读篇目进行了《名著导读》学案的尝试编写,主要是在实验班中使用,有些设计环节还在进一步完善中。目前已完成导读学案有《哈姆雷特》《老人与海》《家》《欧也妮·葛朗台》,已上传至博客。

三、成员积极实践,提升自我素养

名师本身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属于学生,也属于我们老师。我们组内成员在王校长带领下,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如史颖、杜文娟老师积极参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史颖老师还在市研讨会开设了大型观摩课,收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柯敏敏老师还在校内开设了“红楼人物谈——林黛玉形象分析”的专题讲座,受到学生好评。

不仅如此,王校长还推荐我们阅读国内外教育专家李镇西的相关教育论著及《美国语文》等论著,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文学名著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一、引 言

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作品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解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的、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己经习惯坐在电脑、电视机等媒体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静下心来读满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带给读者的直接影响就是少读名著或不读名著。一些学生可以如数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爱好,但是对《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在忽略文学名著作品阅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都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这种大范围的平庸化阅读,没有产生、引发学生对自我和外部世界思考的动力,不能给学生带来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阅读教学“立人”的功能便在这种平庸化阅读活动中退化甚至消解了。

总之,目前阅读教学平庸化的危机是严重的,不少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

三、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方式求索

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是当代历史语境的呼唤,是解决现实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人文”语文的重要内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它也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探索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阅读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1.发展***阅读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有的“空白”及“未定点”,并引发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阐发深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学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导语导入新课,或幽默,或轻松、或激情,或和谐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指导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2)处理好“引导”与“讲授”的关系。现代教育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应表现为居高临下和替代,而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在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应该敏感的捕捉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之苗,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并主动热情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与灵气,这样的教学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

2.尝试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专题研究性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1)确定阅读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性阅读来说有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以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选择课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并加以点评说明,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多样的课题,供他们参考、选择。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到位而又不越位。在学生初步确定某一选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动向,从而决定是否能继续研究下去。

(2)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学生在确立研究性阅读的课题以后,一方面要仔细研读原著,另一方面就是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资料为基础的,以了解前人或同时代其他成果为起点,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收集资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定向、信息梳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收集资料也是一个繁琐、费时、极需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检索***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

(3)形成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成果这个阶段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并将其表述出来。学生仅仅占有大量的资料并不能得出研究结论,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并用恰当的语言把结论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深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促进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研究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1)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可以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教师要精心安排,把学习的重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能总是“花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不能在学生***思考的时候要求他们“合作”,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忽视问题的研究价值。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合作交流的阵地。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成员都要尽量做到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每个成员都要做到既是聆听者,又是发言者,做到心、耳、口、手并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后,应及时捕获有效信息,参与交流,精要点拨,帮助学生找准坐标,展现自我。

(3)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举办辩论会、答辩会、报告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善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虚怀若谷的美德,与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四、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途径优化

1.积极指导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努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一个切入点。要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初期甚至全过程里,都必须有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自查。可以由学生民主商议制定一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并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今天、这周、这个月、这个学期、今年自己都阅读了哪些文学名著,怎么评价昨天和今天的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会计划和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了吗……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3、关注文化热点、正视流行文化的冲击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也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因此,在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在高雅艺术、精英文化口渐衰微的现实中,应该正视现实,合理利用时尚因素,积极推行文学名著阅读,这对于读者的精神建构以及今后一个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3]徐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巨明.语文合作学习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8

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训练思维品质的最好典范,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解决工具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前几年,***搞了一个《中学生必读书目》,一些机构、学者也给中学生开出了许多书单,它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要说作用,其实是打了很大折扣的。我平时跟学生们提起其中的一些书名,学生要不说没看过,要不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更不多。于是有人感叹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

很多同学可能还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要读鲁迅,读《三国演义》,读唐诗。我们既然生活在现代,却要读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人写的文章,有什么用呢?

《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这是一株“大树”与一棵“苗苗”的故事,同时也是“人(人类)”的“文学”与“人(人类)”的“后代”的故事,是“人的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文学的核心,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 其实教育的核心、出发点、归宿,也是“人”;正是“立人”,把文学、艺术、教育、出版……都统一起来了——这几乎是常识,却是人们最容易忽略、忘却的。

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要读名著(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人在受教育时期,例如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今天的“快餐式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烂肉”、喝“酸酒”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鲁迅因此大声呼吁,“我们要批评家”,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读名著,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唯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以及人类)的后代的精神质量与生命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基本教育工程。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思绪的感悟,或者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尽管你不能(其实也不必要)作出作品主题呀、结构呀、写作技巧呀……的明确分析,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原初)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阅读(欣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经典名著 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 方法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近期笔者列出50部中外经典书目(源自***2001年制定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所列的课外读物和大学生必读书目,中国古典名著30部,国外名著20部),对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三的521名学生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阅读量甚少:虽然其中88.79%的学生有阅读经典名著的愿望,可是完整读过这50部名著的,人均不到4部,没读完的人均刚到6本,而且这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在中小学时期读过的,在大学时期的重读率不到10%,在中学阶段就该基本完成的名著阅读,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还没有实现;另外像《论语》、《老子》、《史记》等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率明显偏低,人均阅读量不足1部,且低于外国经典名著的人均阅读量。

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在学生视野中的严重“缺席”,是一个值得我们国人尤其是教育者深思和警惕的文化现象。传统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母语教育都非常注重本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关注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因为青少年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够,会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产生陌生感,一旦受到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便更加重他们无“根”的困惑、迷茫感,进而迷失自我。而且,我国当代社会的整体浮躁氛围在青年一代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疏离经典名作既是心理浮躁、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治病之源”。因为青年学子只有耐心读完一本本好书,书读多了才益于保持宁静的心态,逐渐增强抵抗世俗纷繁诱惑的免***力,克服浮躁的心态;相反缺乏了好书的滋养,她们不仅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力低下,而且在专业学习上也很难养成“宁静而致远”的胸怀。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愿望与实际行动有很大的偏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阅读名著,但是在课余时间即使无所事事时,也很难静下心来读名著。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过通过调查可以肯定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或者说逐渐丧失了读书的习惯;二是名著离现实较远,读起来耗时费力,学生尝不到阅读经典的“甜头”。

所以高校教育要利用大学语文及其他人文艺术类课程的优势,开设经典导读之类的课程,引导学生阅读中华文化典籍,接受具有艺术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的经典名作,使之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由于古代经典产生的时代和其中的内容离当下学生的生活遥远,绝大部分学生读起来困难,也就不喜欢读。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经典名著的距离使学生渐渐喜欢上“经典”,这就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一、经典名著导读的循序渐进原则

“对特定种类的读物能否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读者的接受水平有关。”[1]学生初接触古代文言作品,有一种畏难情绪。那么,选读名著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根据情况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读的较浅近的作品,按照经典名著的接受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开列推荐书目,一步一个台阶地逐步提高。读古代文化典籍是要花些力气,可一旦攻破难关尝到其中甘味,就有成就感,对传统文化就有了亲近感。

二、硬性规定与阅读方法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使人们已习惯于对视听信息的接受,对单纯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逐渐退化。大学生把大量课余时间打发在上网聊天和游戏、逛街、参加社团等活动上。虽然大多数的学生有阅读经典名著的愿望,但最终并未付诸实际行动,说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逐渐丧失。

许多富于文化含量的读物往往短时间很难吸引学生。所以必须采用经典阅读的硬性规定与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感性享受和经济效益已普遍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今天,单纯依靠大学生自己接受那些他们认为“枯燥乏味”的东西等于放任自流。因此,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教授马丁·卡诺依正确地指出“应该让中国的大学生在大学里继续吃点苦,像他们当年为了考大学一样”。[2]所谓的硬性规定,其实也是在校园里要营造长期读书氛围的开端,硬性规定的同时,在加上阅读方法方面的有效指导,学生接触的经典作品渐渐多了,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就会主动阅读,久之,也就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经典文本解读的“艺术奥妙”

大学生不读名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不懂,经典名著有着独到且不易领略的地方,即便是一些看似好懂的经典名著,也仍有一般著作所不具备或完全能替代的奥妙之处。这就需要专业者的引领,去深入浅出地分析文本的“艺术奥妙”,令学生欣赏到文学经典名著的深邃魅力所在。所以,教师不能只给学生开列“经典名著”书目,还应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方面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1.回归“原典”——历史解读法

回归“原典”在此既是指让学生阅读原著把握文本,又是指走进原著产生的历史时代,达到对原著本身和作者意***的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最准确的认知。对待传统文化典籍,本来学生与之有一定的隔膜,学生肯定有不理解某部作品或某个作者思想的情况,甚至与之有着某种冲突,这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地将自己对这类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学生就结束了,这样学生仍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

因此,教师要能带领学生跨越历史做文化思想的溯源。首先是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动机和预期及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可大致把握原著的主旨;其次是以原著为中心拓展阅读范围,因为原著是产生于历史中的文化作品,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学生面对这些古代名著会产生文化阻隔,表面上似乎是学生不理解某一个或某几个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其实本质上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时让学生涉猎同时代、同题材的其他作品,以便对所读原著及其作者有更全面准确和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了原著所体现的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让他们了解了“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在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过程中有了归属感。

2.古为今用——现代解读法

在经典名著教学中还要始终以动态的观念指导学生阅读,不能只把“经典”作为静态的历史,还要学会“古为今用”,即读者用现代的观念和思维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用现代哲学观念、现代精神重新诠释“经典”,使之与现代社会文化契合,赋予经典内容以时代新意。

笔者在指导学生读《老子》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结合现当代的一些伟大的领袖和优秀企业家运用老子的思想的实例,让学生切实领略到老子的管理哲学智慧在现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老子》为什么反对过分张扬人的巧智、技术?学生结合现实探讨社会和人生,包括现代文明的进步与蜕化。现代工业文明在给人无穷的物质享受之时,也可能在破坏着那些纯朴美丽的东西,破坏着自然,还可能在异化着人的心灵,因此对追求物质文明都产生了自己的相对较理性的看法,知道了自己在现实中该往何处去。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能寻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由心灵空间,不为名利搅扰,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之时仍能泰然处之。这样在对传统文化典籍欣赏的基础上大学生进行了美的创造:将自己的发现与现时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作品及社会的认识。

3.不同专业视角解读法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经典,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期待。教学中我们不仅指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选择名著,还可以启发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视角解读经典名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专业的人眼中也有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有人关注宫闱秘事,有人关注美食厨艺,有人关注建筑艺术……那么医学生从《红楼梦》中就可以读出我们的传统医学和现代的精神分析法。再如读到《老子》中的宇宙生成观,就可启发医学生分析道家与我国中医精、气、神学说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家辩证法思想对中医有哪些启迪;还有道家思想与古代养生学的关系等等。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医学生随即显示出对道家名著和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的强烈阅读欲望和兴趣,不少学生还写出研究论文。这样把经典阅读与专业学***密结合起来,不仅引发了大学生读经典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而且反过来也促进和拓展了自己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这样以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为依托,拉近学生与经典名著的距离,引领学生逐渐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去领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壮烈之气,弄明白屈原为何“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奉献于楚,体验小儿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体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不仅把阅读潜入到传统文化的深层领域,以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和民族精神伴学生成长,而且带领学生从传统中走出来引起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艺术鉴赏的趣味,而且还是一个涵养其生命的过程,使他们日后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最终,我们的经典随着历史长河的滚动不仅没有消逝,反而愈来愈散发出弥久的陈香并熠熠生辉。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和课程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X-204。)

注释:

[1]金元浦主编:《阅读方法:圆照博观与烛幽探微》,《阅读的欣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梁卫群:《中国大学生应像高考再刻苦点》,汕头广播电视周报,2004年2月18日。

参考文献:

[1]李澎.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文化之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

[2]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10

名著比较适合于中学生阅读,它们都经历过历史与时间的检验,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那么,现在的中学生业余时间在干什么?究竟爱读什么书?喜不喜欢读名著?为什么不爱读名著?就这些问题,我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对我所教的一个班进行了调查。

一、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

虽然是一个班的调查,但管中可窥豹,可以看出中学生阅读存在着以下的特点:大部分同学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看电视、上网等娱乐活动上,不喜欢读书或很少读书。即使读书,常常要老师布置读书的任务才读,缺少读书的自觉性。喜欢读休闲类杂志、卡通等书籍。虽然很多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买了名著,却把它丢在一边,怀里揣的是魔幻鬼怪小说、网络小说、卡通等书籍。总之,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明显不够,质量明显不高。

二、中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因

1、名著篇幅较长,内容深奥,学生感觉读不懂,且名著内容不前卫,不贴近现代生活,因而不吸引人。名著大都经过时代与历史的检验,经历了较长的年代,不具有现代的流行语言特点,唤不起共鸣,读起来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中学生感觉陈腐。比起名著他们更喜欢看网络小说、卡通书,这些小说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阅读起来也很轻松有趣。

2、教师、家长不允许读名著,“考试”成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瓶颈。在家里,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拿起名著时,家长常常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没考的就不准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试教育使许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长久的,它以牺牲学生的素养为代价。

三、改变中学生阅读名著现状的对策

中学生阅读名著确有必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此种情况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改变这种现象。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可以创办“班级读书角”,利用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0篇

学习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关于学法守法的心得体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心得体会。首先,对宪法的认识更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法。中国***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全国各族

学习

社会实践的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实践的个人论文怎么写,初中社会实践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社会变化剧烈,改革的成果一方面体现在居民的生活改善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企业,往往保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这

学习

村干部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村干部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村干部培训的心得体会,村干部春训心得体会。二、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了解相关的涉农***策法规。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

学习

志愿服务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志愿服务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医院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一个人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志愿者在付出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奉献的乐趣和被社会认可的喜悦,得到的是无限的快乐和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志愿

学习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区域活动培训收获和感想。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

学习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

学习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科学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十篇,小学生科学创新小论文精选10篇。二、科学实验的总结小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要对自己做的实验总结一下,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做过的每一个环节想过之后,了解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

学习

骨干教师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骨干教师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十篇,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二、通过学习,我明确了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应发挥的作用。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名骨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较高的专业素质,相对的

学习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井冈山学习体会和认识。一、井冈山之行感悟(一)体会红色***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

学习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公安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教师师徒结对心得体会。我想,师徒结对的目的是促进徒弟成长,让他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能不能从最终的目的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

学习

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27)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讲座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安全讲座心得体会,关于安全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0篇。当我看完《防溺水宣传片》时,仿佛有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可有时它却用它那老虎般的大口吞没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说到这,我又

学习

助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助学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助学活动心得体会1000字,助学心得体会100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认为“勤俭节约”便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吸纳的“正能量”之一。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策,特此开展了“勤俭节约榜样先行”这一活动,旨

学习

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劳动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劳动心得体会小学生100字,小学生擦桌子劳动心得体会。为了细致地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时观察学生做值日的表现,特别是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学生,要认真地了解他们不乐

学习

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站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收费站个人心得体会,收费站安全培训心得体会。一、收费人员要树立为司乘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按照“春雨”服务标准来塑造自己,时刻保持工作激情和热情,用实际行动服务司乘,与司乘构建和谐的收费缴费关

学习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关于学法守法的心得体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心得体会。首先,对宪法的认识更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法。中国***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全国各族

学习

村干部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村干部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村干部培训的心得体会,村干部春训心得体会。二、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了解相关的涉农***策法规。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

学习

志愿服务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志愿服务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医院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一个人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志愿者在付出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奉献的乐趣和被社会认可的喜悦,得到的是无限的快乐和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志愿

学习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区域活动培训收获和感想。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

学习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

学习

榜样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榜样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关于榜样心得体会和感悟,榜样最新一期心得体会。该节目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员为主题,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线,邀请了有着传奇入***经历的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大山深处执教36年的人民教师支月

学习

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范文,对标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第二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说过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这里,我不想对它展开哲学意义上的宽泛讨论,也不想长篇

学习

销售技巧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技巧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销售技巧和话术心得体会,销售学习心得体会简短大全。听完孙培俊先生的课,深感销售人员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先锋,而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一、良好的专业知识。对于社会各类信息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