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启示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府财***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这种方***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2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 体育课堂 高效课堂 学生 快乐
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学完课中所规定的教材内容,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育模式。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对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习惯养成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一、创造优良教学环境激励
如果一个班上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紧张,许多学生就会不安心学习,造成人心思离;相反,如果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相互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学习场所,保持学生之间的群体人际关系的融洽,就能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班级中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应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地交流,营造较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建立健全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体育课堂的常规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常规。抓好课堂三个常规建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就与学生共同研制好三个常规制度,第二学期可以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常规一旦制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律平等,人人遵守,相互监督。例如:老师出差,必须提前告知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你走了,学生如果不知道,一如既往、按规守纪地提前到了操场。学生列好了队,上课铃响了,却见不着老师。教室里,代课老师走了进去,却见不着学生。学生扫兴而归不说,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由谁负责呢?课堂常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常规建设,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教法单调呆板,学生则会感到厌烦,降低学习效率。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和模仿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一些口诀教学、互动游戏和分组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选择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版本较多,有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华中师大的等。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用,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配备情况科学地选择运用。这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权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制订好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部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增补与完善,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在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都齐全的前提下,课时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时计划是对前几个计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课时计划制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问题。我们制订课时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已具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生所需要的体育课堂教学计划。当然,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形成一定的模式,工作就好开展了,下次其他教师教学同类型教材时,只需稍加修改和补充即可。这就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和合作的愉快。
五、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学练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体现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对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习惯养成上,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于技术动作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如果让学生花很多时间自学,就是在浪费时间,扼杀运动参与的快乐。先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在学习中掌握锻炼的方法和技巧,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对于很多体育项目的教学,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并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在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技术难度低的教材和运动知识方面的教学,则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个高效的体育课堂,它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了解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关注他们全身心的发展,因生施教,因势利导,才能真正地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4
摘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必须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学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1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情况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届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科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是《贵州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试行),并于2000年、2003年两次修订。2005年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于2007年申报了师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原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2 教学计划改革应反映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1 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学教育专业时,中学的生物学教师十分紧缺,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学教师。在此形势下,把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师。
与此培养目标相对应,所实施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着眼点,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由公共课、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和实践构成。各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物教师的角色,2000年对该教学计划进行了首次修订,把学科课程中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删除,而增加与中学生物联系更为紧密的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2003年又再次修订,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师已日趋饱和,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这次修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的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课程结构上新开设了选修课。
2.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在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考虑培养的学生既要充实中学生物教师,又能对本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高效生态农业和蓄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把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具备在中学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农、林、牧、渔、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为目标。
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教育类课程、师范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专科教学计划相比,该计划的特点是:每类课程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7.04%;专业课程的门数增多,范围更广;实验学时增多;开设与生产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不仅加强基础、突出师范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3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的重要关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根本原则,就生物科学专业而言,修订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重要关系。
3.1 体现传统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同时生物学的发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众多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何选择课程体现这一要求,是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3.2 体现生物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实践。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重要目标,因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师范性,除开设师范教育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咨询、学校管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30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7%。
3.3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生物科学专业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对理论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学风的生动课堂。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420学时,占专业必修课学时的35.35%,专业实习4周,教育实习6周,毕业论文6周,***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周。
3.4 体现职前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就业的关系
21世纪,知识老化周期日益缩短,传统的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在大学毕业时实际上只学到他今后几十年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的知识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21世纪,终身学习将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成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因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不仅是职前学习所必须的,更要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学校应以修订教学计划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宣传就业***策,鼓励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既注重基础又拓宽专业,既强化实践又兼顾理论,以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优势,也能参行业与生物相关的其他行业岗位的竞争。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必定会有更多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会越来越完善,为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婉身,马恒东.面向21世纪农林院校生物学系列课程结构设计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增刊):64-67.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5
近50年来,美国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与支持教学活动,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进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就开始研发计算机辅助系统,这为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美国通过每四年一次更新的国家教育行动计划,把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996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00年,美国***颁布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2005年,美国***提出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行动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互联网、法案和今天的学生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预期。2010年3月,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了名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由此可见,美国对多媒体教学及其质量管理方面给予的持续的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体系是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从第一个国家教育行动计划到第四个国家教育计划,美国都在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其目标是所有学生和教学人员,在需要的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有机会使用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基础保障设施。美国的第四个国家教育计划就提出:确保学生和教学人员有足够的带宽接入互联网和校内外足够的无线连接;确保每位学生和教学人员至少有一种互联网接入设备和必要的学习应用软件及其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以便他们能在校内外开展研究、学习分享与交流,多媒体内容创作和协作;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促进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加快开发及使用以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学习工具与课程;加强国家与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信息技术的有效教育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重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用
美国在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重视改革传统教学形式,把信息化的多种技术手段融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之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用涉及到多层次、多类型、多技术、多途径等丰富内容。通过介绍教学工具与学习空间的多样化应用,在乐中学,学习兴趣与效率高,学习主动性强。虚拟学校与***课堂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一)教学工具与学习空间的多样化应用
在美国作为电子黑板(E-Blackboard)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用于各个高等院校,它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服务管理平台。该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利用资源工具、测试工具和即时通讯工具等,教师可以课程任何有关信息,如教学安排、课作业、练习、测试题等;还可以收集电子作业并评分,甚至基于语音和视频于一体的辅导答疑工具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可以***相关课程的所有信息,便于课下预习和复习;可以***做练习、参加小测验,并且还可以在这里与其他选课同学形成学习社区。同时,美国教育研究者为了降低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劳动复杂度,专门设计了多款“***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在乐中学,学习兴趣与效率高,学习主动性强
目前,另一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是游戏化互动教学。有研究表明,参加游戏化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更可取,更有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情景的快乐体验中学到知识,也是目前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个热门趋势。对教学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企业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同时包括各种课程在内的多种益智游戏得到迅速发展。
(三)虚拟学校与***课堂使得学习无处不在
虚拟学校和***课堂是美国远程多媒体教育的重要架构技术内容之一。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认为“远程教育是新型的充满希望的教育领域”。它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可以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实现了在远距离环境中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为人类的终身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美国是目前远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实现了以视频会议系统形式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和以互联网为主的自主学习远程教育。麻省理工大学致力于开放课程计划(Open Course),把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资料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网络开放共享。
从历年的斯隆联盟报告对***高等教育注册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下表所示),网络学生平均年增长率为18.6%,而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年增长率为2.1%,网络学生人数比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长更快。
三、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支撑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规划学习;一线两点三环互动
中***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72-02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李秀文(1967-),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中的“规划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学习条件和主观学习能力,提出一个自己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我校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依照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于2004年春季开展了“规划学习”的课题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实践成果
2006年2月,我们开始收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出了规划学习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1.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规划学习意识及能力对比
上调查结果表明,非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普遍较差,对学习计划的种类、内容和具体要求认识模糊,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形式,规划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反,实验学生普遍树立了规划学习意识,学会了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和分解学习目标的方法,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会了根据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增强了随机应变、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习效果、成绩对比
规划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成绩均比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高不明显。
3.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实验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面授辅导,而是主动上网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如网上自检自测、参加BBS讨论、网上交流与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应有发挥。而非实验学生相关数据的变化则不明显。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贯彻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三寓三化”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规划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法律专业的王健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
在实验前,辅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感到无章可循,指导缺乏针对性,指导方法和环节不够规范。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自学环节的规划学习的三步骤:指导学生撰写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执行并控制学习计划;通过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实验中规划学习三个步骤的具体落实,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指导的意识,能够自觉在教学辅导中按照步骤去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有计划自主学习辅导的实际效果。
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情况实验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二、理论成果
(一)丰富和发展了开放教育中教与学的模式
课题组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自学环节的“一线两点三环互动”的规划学习模式。一线即辅导教师以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完成为教学设计和辅导的主线;两点即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要指导帮助,执行阶段教师要跟踪调节,学习计划检测阶段教师要检查督促,都体现了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师生互动过程;三环即规划学习与其他环节不能脱节,应将其贯穿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导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使之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规划学习实践模型。这为中央电大和黑龙江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水平
课题组教师既是研究人员,又是课程的一线辅导教师,在实验中他们学会了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教学创新水平。课题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省级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林区教学》、《远东高教学刊》等。“一线两点三环互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教学模式在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辅导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带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创新。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计划执行为主线,教学方法辅导为核心,教学计划检查为形式的面授辅导课的实践模型。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电视大学组织的三环互动教学示范课评比并获奖。课题研究于2006年4月成功结题并获得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现代远程教育十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修订版)[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王言根,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刘尔明.“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描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7
如果说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与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计划有什么重要区别,实验能力的要求就是主要内容。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的规定让计划从学习的方式、时间控制两个重要条件与传统人才培养计划显著区别开来。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有企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但方式、时间不同。过去到企业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常规的生产作业,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学期不到的时间。往往是学生对工作环境还未熟悉就要离开。现在是与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期间学生不仅要参加企业的生产作业,而且是经过科学设计。学习企业的锻炼既与前面的学习相衔接,同时又相对***,有着***的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和学习标准。不仅有基本的实践活动,还有系统的指导和更具应用性的理念学习。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当然,除了企业实践,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其它学习环节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以致用。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的素质教育的阐释。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培养要适应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要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这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素质教育的核心解释。我们是从以知识多少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中走来,也全力推动过素质教育。从前者当我们的理解是仅有知识还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从后者我们看到仅仅调素质教育往往在实际操作中一厢情愿,无法真正落实,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既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做的正确表达,也是素质教育作出的方向性调整。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关照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为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全面而深层次的结合,达到培养卓越人才的目的。然而,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我们并非没有开展过,然而,改革到了最后总是无力收场,有的是加了几门课,有的仅仅把课程体系做了简单调整,有的仅仅是换了个名字,实际效果还是原地踏步。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正是认识到之前改革存在的种种弊病,所以,不仅采取了顶层设计,通过三层标准的制订让改革不仅有据可依,而且必须深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其用心之苦、力度之大可想而知。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白另外一个问题,即,尽管国家下了那么大的力量来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最终的实施还是主要依靠学校来完成。如果各项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再好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关照。
1.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师素质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的要求。教师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实施者,卓越计划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素质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与密切联系。素质教育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灵魂,卓越计划的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如果没有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没有把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样的实践教学都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使命,也无法真正培养卓越人才。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有很大距离。有学历没能力的问题的确存在,但我们不把这种问题仅仅理解为简单的操作技能的欠缺,必须看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匮乏才导致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的问题。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部分高校正试***建立/双师型0教师队伍,即让教师首先达到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不能忽略,当然许多教师是从应试教育背景下走来,们不仅缺乏实践能力,还缺乏素质教育的理论素养,在抓好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放松对教师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研究的要求。
2.抓好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三个层次0的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作支撑。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产学研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确保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时间和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保证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的相互衔接。第三,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尽量减少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留出更多时间去引导学生去表达、去实践。要根本改变应试教育条件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既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南京举办首届大学教学论坛,主题是教学方法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针对应试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第四,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方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高低的简单做法,要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要看学习的结果,还要看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学习的思想变化、态度变化和性格养成;不仅要看学的怎样,还要看怎样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科研与教学矛盾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相较于教学,科研对教师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教师不仅可以拿到科研项目,有科研经费,而且科研成果对于自己今后的升迁有着重要作用。而教学却相对弱势,一方面教学效果不容易产生,即使产生也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其成果也没那么显著。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不容易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考研人数的多少等都很难体现为某位教师的努力。而对于那些教学投入少,对学生和学习不够关心的教师,学校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去约束。这就容易让那些对教学投入多的教师产生心理不平衡,于是,无论有没有科研项目,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都难以调动。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高职;体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1-0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求职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审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的过渡,开展、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尤为重要。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有的甚至还将其列为必修课,规定了必修的学时、学分。但总体来看,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较为传统,许多东西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缺少对自己、对职业规划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在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拟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以多年来的工作对象——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为主体,探讨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让高职学生形成清晰的生涯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生动有效。
职业生涯规划和体验式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生涯规划由生涯辅导演变而来。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局,他提出的特质因素论成为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64年,帕特森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生涯理论,将当事人中心的论点用于生涯诊断、过程与结果之中;以舒伯为代表的生涯发展论则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相配合,将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后来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创立了“生涯彩虹***”,舒伯的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职业辅导起源较早,但中断时间较长。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开始指导学生择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立了职业指导部,以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之后因种种因素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辅导在中国才再次萌芽。在高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公共课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于体验式教育 “体验”通常是指通过时间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关于“体验式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其中较为广泛被引用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体验教育协会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的过程;奇克林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当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或多个事件后而产生了判断、情感、知识或技能的变化所产生的学习过程;基顿和泰勒则认为它是“表明与被研究现象直接相遇”。体验式教育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包括课堂学习、专业研究、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拓展训练、服务学习及合作学习。“体验式教育”与“体验式学习”两个术语的明显区别在于“体验式教育”主要面向教育者、辅导者,而“体验式学习”主要面向学习者、体验者。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
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与传统理性主义的教育方法,以及华生、赫尔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行为的结果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以知识、内容为本,注重知识、技能学习,学生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地听、记、考试,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学习过程单向沟通、单一刺激,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育以团队或个人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即时的感觉、内容和过程,重点关注态度、观念、能力的学习,学生高度投入、参与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为双学习者主体,且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可提供个性化、现实化的体验环境,学习效果会更持久。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知识理论的掌握、国情***策法规的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素质理念。因此,应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形成适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课程模式,真正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一)理念和目标
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引入我院汽车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设计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任务,变传统的“概念——案例——练习”教育为“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以学生为本,着眼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认识自我及岗位特征,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高职学生更能把握成才方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生涯规划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对工作环境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高职学生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
(二)教育模式整体设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汽车系结合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多元课堂、三段进阶、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教育模式。
“多元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多元存在的前提下,积极调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和企业、甚至校内外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包括职业指导课、入学专业教育、班团会、主题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名家讲坛、校友见面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招聘会见习、参加招聘会等内容。
“三段进阶”是指系统设计我系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训练任务,并在高职三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阶段是探索启蒙期, 主要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学院和汽车系的环境,初步了解汽车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面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确立目标,工学结合,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第二阶段是实践行动期, 主要在二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搜集就业信息,熟悉签约流程,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完善初级目标,初步确定职业长期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潜力开发期, 主要在三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和专升本***策,对前两个阶段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进行职场情商修炼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多种讲座、素质拓展、静思、跨文化体验等方式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能,使自己的潜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全程化”是指学生从入学伊始直到毕业,整个大学三年期间不间断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教育,“全程化”就是要让每一位高职生从进校之初就开始做好毕业求职的准备,让学生体验周围的一切事物,同时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教学活动设计
体验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由教育个体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设计时,充分以学生为本,按照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整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将面临的各种情况,编写了《汽车工程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手册》(以下简称《训练手册》)。该《训练手册》分为6个学习单元,教学课时共计1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适应大学新生活、汽车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就业面向、汽车系文化和专业文化教育、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前的准备及求职技巧、成功校友典型等,每节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流程,即:提出学习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设置任务——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知识总结、理论升华。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团队竞赛、操作练习、调查实践、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产生自己的感悟,收获具体的经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现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学单元中的“探索职业兴趣”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体验式教育在我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任务驱动如下。
任务一:填写“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1)我的家人所从事的职业;(2)我的亲戚所从事的职业;(3)我父母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4)我的朋友、邻居、其他认识的人所从事的职业;(5)他们的职业中,哪些职业的工作内容你比较了解;(6)在他们从事的职业中,有没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为什么?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完成“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任务填写,分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所涉及的职业类型、工作内容和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分享交流。
任务二:兴趣岛测试,你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将教室布置成6个区域,分别代表6座岛屿,在介绍6座岛屿的情况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喜欢的岛屿就座。同一岛屿的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兴趣岛情况简介略)
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完成兴趣岛测试活动,讨论交流后,总结6个岛屿实际上代表霍兰德提出的6种职业兴趣类型。通过兴趣岛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类型会有个初步判断。
任务三:纸条传递游戏。
游戏流程: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裁成20张小纸条,每个小纸条写上一个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前台接待(SA)、索赔员、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出纳、会计、收银员、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行***后勤、食堂、保安、行***司机、保洁员、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评估师、车辆保险员、理赔员等。将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分发传递给其他同学,留下自己喜欢的。每位学生都分发完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清点自己所有的纸条,在所有纸条涉及的岗位中最终保留三个。
思考讨论:(1)别人分发给你的纸条上有没有你不了解的工作岗位?若有,请与那位同学交流一下。(2)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三个纸条上的岗位?其他岗位为什么要放弃?(3)别人为什么要放弃你选择留下的三个岗位?请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完成纸条传递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准确定位。
知识拓展:(1)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内容略);(2)职业兴趣量表简介(内容略);(3)经典案例:成功来自兴趣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内容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李冬梅.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3]张正武.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乌卜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10(4中).
[6]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1).
[7]杨丽.借鉴境外经验 浅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9
关键词 中专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26-02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教师都应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是教师为了让幼儿达到预定目标,而将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传递、转换和共享的过程。要确保这一系列活动有效进行是需要付出智慧,精心设计和准备的,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为优化教学效果,往往需要教师更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构思、设想和规划教学方案,可以说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的研究活动。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影响幼儿学习效果,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对完成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1.新《纲要》中说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变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中看“有目的、有计划”,我们每个学期初不同部门都会制定相应的计划,例:办公室的园务工作计划、后勤管理计划等,又如老师们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那我们的教育活动设计就是一个活动的计划,每个计划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对工作负责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2.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进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够保障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幼儿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中心。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潜能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保障其对于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所学知识。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方式,也会提高品质的教学质量。
3.教学设计能够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质量。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复杂、系统的思考过程,包括教育理念的落实、幼儿特性的分析、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与途径的选择=各种资源的利用、效果的评估、对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预设等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不断在日复一日地思考、实践和改进之后逐渐形成系统的、合理的、适合本班幼儿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而使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和完善,有效提高活动质量。
二、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建议
1.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多读一些中外的优秀教育案例和百科全书,并给学生开出适合的***书条目,在班上设立自己的小***书馆,收集适合的***书,举办***书学习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教学过程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一次教学活动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好的教学过程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目标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达成。常常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设置过多,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形式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要围绕目标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篇10
关键词: 《道尔顿教育计划》 师生合作 学习模式
我认认真真地把《道尔顿教育计划》读了两遍,之后又着重看了一些章节,道尔顿计划的原则、实施应用和如何布置作业,以及第八章的教与学。看完这本书后,回想了自己十几年求学路上,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些什么。十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大学后读研究生,如今面临研究生毕业,马上步入社会。回顾逝去的青春与光阴,我在成功通过一次次考试后,不是特别清楚究竟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据人生的考试,难道只是为了文凭、学历吗?从一次次考试中,我到底收获和得到了一些什么。一直以来,我都想成为家长和老师口中所谓的优秀学生,也一直不停地让自己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迎合父母和老师:得到老师的赞许,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我在这个以考试为最终目标的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越来越觉得思想得到了禁锢。通过自我反思,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相当缺乏创新性,除了死记硬背之外,并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之前看过很多报道都提到,中国学生没有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思维。但是,我始终相信,中国孩子并不缺少创新性,只不过中国的教育模式没有给孩子提供发挥的环境。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道尔顿教育计划》这本书的由来。美国道尔顿学校是美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这所学校是由海伦・帕克赫斯特女士在1919年创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私立学校,这所学校创造了连续20多年其毕业生全部被哈佛、耶鲁等名校录取的奇迹,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具备高度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意志力等优秀素质,在美国受到了一致的好评。2000年,美国道顿学校的校长应北大附中校长之邀,参加了由北大附中主办的“世界著名中学校长论坛”,并做了“道尔顿计划在21世纪中的角色”的主题报告,本报告主要介绍了道尔顿学校的教育理念及认为道尔顿计划对21世纪的教育仍具有启发和指导的意义。陈金芳等译者有幸获赠《道尔顿教育计划》英文版原著,对书中的内容有所触动,希望能对中国的教育有所启示,于是,在工作之余就对这本书进行了翻译。所以,中国的教育者有幸可以细细研读《道尔顿教育计划》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其实,简单来说,道尔顿制也就是一种学习精神,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学习的条件,并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这应该就是道尔顿制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含义。那么,到底道尔顿计划是怎么实施的,通过这章的阅读,我不得不佩服这所学校的领导人和老师的魄力,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毫不留情地废除了课程时刻表。在中国目前学校教育中,课程时刻表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任务,它是指导学校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关键。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课程时刻表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首先,中国的有些学校,课程安排得并不是特别合理,再者,学生各门成绩的好坏也不尽相同,有些科目的这节课知识,这个学生在这节课上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因此,就没了继续听这节课的必要。所以,道尔顿学校中废除课程时刻表,是学生得到***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其实,道尔顿计划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学生都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取得学习进展。因此,让学生组织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这样才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尔顿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追求自由和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和时间。道尔顿的这种教育体制,深受教育界的好评,对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前有许多国外的教育制度传入了中国,如“儿童中心论”和“教育即生活”理论,这些理论传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传播,并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肯定与认可。针对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各种弊端,道尔顿制度在之前也传入到我国,许多学校都进行了实验,道尔顿制在最初传入我国几个月的时间,就在中小学进行了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三所学校比较具有代表性。道尔顿制最早施行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东大附中,还有北京艺文中学。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并没有在中国实行开来,也就是我们引进了道尔顿制,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在美国,道尔顿的产生是因为美国人强调人权,基于个性发展的需要,他们建立了道尔顿这种教育制度。随后,由于中国的教育界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法的改革,最初,教育界人士希望通过一种教学法的革新实现教育革新的心情太过于迫切,因此,道尔顿制度就被当成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引进与重视。
师生合作学习的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相关策略体系,然后,师生合作学习的模式,在中国提出得比较晚,它是在我国2001年提出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它主要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改善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明显成效,因此,师生之间的合作模式被誉为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丰硕成果的教学改革领域之一。
师生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成绩。《道尔顿教育计划》这本书中的道尔顿制的核心原则,之前我们也提到过,那就是自由和合作。其实,它的运行模式就是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这里,老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拥有可以支配的尽可能多的时间。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合理支配学习时间,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群体进行交流,在学生群体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身与人相处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并且学会分享,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师生具有良好的关系,建立一定的平等、信任基础,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道尔顿制下的合作学习的训练方法独具特色,分别是:实验室、研究课题(功课任务)和学生合作小组,小组一般是异质小组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即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一起实施合作学习的异质小组,合作讨论某一课题、某一实验、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等几乎能使学习者积极发展的任何问题。这样做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二是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概念,增强个体的责任观念。
道尔顿制度下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课堂和教学的一些改革,主要是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选择了一种生活模式,平等,自由。这种学习方式在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不放弃传统教学必修科目和参考书,充分保证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梳理和获取,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即为学生提供获得社会生活经验的环境,是社会的缩影。因此,道尔顿制下的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使重视文化和重视经验这两个目标协调起来并最终得以实现的有效方式”。
1911年,一个名叫H.H.帕克赫斯特的美国教育界女士起草了一份“教育实验室”工作计划,并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行,道尔顿制由此得名,道尔顿制全称名为“道尔顿制实验室计划”(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道尔顿制在我国很多地方做过验案例和研究,最早的案例上海吴淞中学(中国公学中学部),研究者十分注重实验结果的呈现,他们细致分析案例,但由于当时资料难以收集或影响程度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收集的实验结果不多,1923年丁证霖和瞿葆奎的撰写的《“道尔顿制”在中国》一文的附录部分,阐述了江苏省立第五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历史的一个作业布置,案例仅属描述性分析,不够深刻,评论略显浅显。
道尔顿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道尔顿计划的原则这章中提到道尔顿计划的两大支撑理论点:自由和合作是道尔顿实验计划的两个原则。其中,自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放纵,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和吸收知识。目前,中国学校的教育都是统一按照一个课程表,对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授课,并没有考虑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其实,这里谈到的自由,就是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水平安排学习行动。合作就是学生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不与其他群体进行学习交流,且经常生活于群体之外。目前,在中国学校中,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其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给学生任何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一味地灌输知识。但是,教育工作者要非常清楚,不能把学校与社会孤立开来,不要试***阻断学生在学校中的社交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中单调学习。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提到的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真正的经验。这是通过个人发展和集体合作所获得的文化。它不再是学校,它就是生活。不要把学校孤立开来,要清楚其实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生活环境。要让学生快乐成长,并且不自觉地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活动。道尔顿实验室计划为此指出了一条道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和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自己负责学习,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他并没有与这个世界隔离而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但是道尔顿制的实验在中国失败了,我认为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人口众多,每个班级中学生人数也比较多,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道尔顿制根本没有办法面对所有学生。所以,道尔顿在中国实行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2)道尔顿实验室采用合同的方法作业布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也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儿童的心智还不是特别健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道尔顿制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在道尔顿实验室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分门别类地布置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践过程的难度,老师的工作量会加大,并且这种授课方式,在低年级学生当中,很容易造成秩序的混乱。
教育工作者面对各种各样的国外教学法时,如道尔顿制,不应该把它们盲目地运用到我国教育过程中,而是应该保持理性和注重实际的态度,因地适宜,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相应的借鉴,与传统各种教学方法相融合,使道尔顿制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