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2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1)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课堂氛围,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有助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4)有助于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1)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教学,组建讨论小组,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总结、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案例讨论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也要及时总结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一)课前准备工作。(1)确定案例类型。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大学生发展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为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学习心理、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心理、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挫折的承受与应对、常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危机干预等10个章节,在每个章节中,精选和制作3-4则案例。(2)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涵一个主要心理问题,这个主要心理问题又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其解决的方法有心理学原理依据且多种多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既可选择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涵心理学知识的经典事件,也可选择校内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典型例子。(3)设计与组织教学。第一,选择讨论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心理知识,获得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选择适当的教学传媒。结合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吸引学生并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冲动。(4)组建讨论小组。一个班级一般组建5-6个讨论小组,小组规模应控制在10人以内,一般以5-7人为宜。在组建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成员间要合理搭配,避免过于沉闷或过于活跃。还要确保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领导者可记录并总结好小组成员的观点,为小组在班级中讨论发言做充分准备。(5)熟悉教学案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还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度适中,还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参考文献、为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问题做好预案。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个人准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将案例及相关问题和参考文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讨论材料。
(二)课堂实施步骤。(1)呈现教学案例。按照选择的教学传媒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重温教学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多少、主次程度或难以程度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讨论疑难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领导者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等多种方式,讨论对案例的看法,如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其中的心理学知识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每个人和每个小组都会对案例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这样就会形成许多问题,这就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区别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3)讨论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在对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淘汰一些不合适的方案。确定方案后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实施计划,如何付诸行动等。(4)总结、评价与反馈。第一,教师要分析、总结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明确重点。第二,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加以拓展。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赏识表扬为主,并指出努力方向。第五,教师要要求学生也要及时总结自己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讨论调整好努力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学生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二)案例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要应尽量选取5年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既要反映大学生将来可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且具有代表性。第二,案例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第三,案例的难度适中。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3
主题式案例教学逐渐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想用好主题式案例教学,必须把握好“五度”取向,即主题选定的适切度、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问题设置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倾心度和教学活动的效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作用,有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式案例教学;“五度”取向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高校中的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更好地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目标,主题式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写以某一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案例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1]主题式案例教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和形象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愈加的生活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因此,主题式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要想充分发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作用,必须把握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五度”取向。
一、主题选定的适切度
(一)正视存在的问题,走出主题选定的误区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选定主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关于主题的选定一直存在着来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上而下的“自命题”式的误区。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来选定主题,有些教师高举“经验丰富”的大旗,全靠自己的所谓“主观经验”来选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甚至还有教师完全以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点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完全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可想而知,通过这些完全来自教师的“自命题式”的主题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应然目标。
(二)宏观上定方向,微观上选主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主题式案例教学要真正走出“自命题”式的误区,主题选定需要把握好适切度,即主题的选定既要适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又要切实满足大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教师要真正做到主题的适切,可以通过心理普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众所周知,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选择。有选择就可能会有迷茫和困惑,如大一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大三或大四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且不管是适应问题还是择业问题,都只是宏观层面上的。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主题的选定只从宏观上泛泛而谈,不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微观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无法扎根到细处,落到实处,其结果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和被“束之高阁”的境地。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微观指的是主题选定的内容上,而不是数量上,更不是大学生群体的人数上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在宏观上定准方向,更要在微观上选好主题。
二、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
(一)积极:案例选取的应然取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然而,纵观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的关键词往往是“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消极词汇,甚至有教师在呈现教学案例时的引导语也已经高度模式化,脱口而出的就是“来看这样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多教师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心理问题呈现课”或“心理疾病诊断课”,也难怪有大学生抱怨“上完心理健康教育课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学生每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都被“问题”“障碍”“疾病”等消极词汇所包围和浸润,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消极”取向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当代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积极心理学矛头直指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2](P2)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目标,“积极”应为成为案例选取的主导词汇。
(二)积极案例:引领学生的积极发展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发展的无限潜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积极特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教师坚持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就是要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发展的无限潜力。当然,坚持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并不意味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就要完全抛弃对心理问题的阐释。大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依然很有必要了解个体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只是问题和困惑不应再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主旋律。如果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真得了解到自己可能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话,可以向校内或校外的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三、问题设置的开放度
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随案例呈现的是教师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如果说科学选编案例是前提,那么恰当科学地设计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是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不可或缺、不容忽视。[3]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要实现问题与主题式案例的无缝衔接和有效搭配,问题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使问题能真正的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案例,用问题启迪学生思考案例,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对教学案例的总结和升华。
(一)通过开放的问题体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问题设置的开放度影响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同一个案例,如果从不同角度分析,可能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信息。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心理通道走进案例,帮助学生实现对案例的深入解读,完成对案例的剖析,领悟案例呈现的意义。如,在“情绪的调控”主题中,笔者曾设置过这样一个案例,案例的大意是一位女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诸多复杂的情绪和压力,面对自身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实现对自身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凭借不屈的意志,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在个人发展上由量变达到了一个新的质变。针对这一案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就其涉及到的心理活动来说,既有情绪也有意志。人的情绪和意志本身就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很有必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来有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对案例进行解读。当然,问题也必须具有开放性才能真正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针对这一案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案例中的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情绪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出现?”“案例中的学生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谈谈你对这些情绪调控方法的认识。”“你还能想到哪些情绪调控的方法?”
(二)通过开放的问题实现对案例的高效使用
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教学案例的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弄懂案例所阐释的显性价值的基础上,探究教学案例内在的隐性价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实现对案例的高效使用。同时,开放的问题也为学生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更好的现实条件。学生以教学案例为依托,以开放性问题为引导,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真正振荡心灵的共鸣,激发自身内在积极发展的动力,获得自主发展的力量。
四、师生互动的倾心度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的倾心度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倾心意味着用心,代表着真心。教师与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倾心互动,教师倾心去聆听,学生倾心去表达,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预期目标。
(一)教师倾心去聆听
聆听是一门技术,倾心聆听则是一门艺术。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当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走进案例去感悟、走出案例来阐述时,教师要学会倾心聆听,用心聆听学生的体会,真心聆听学生的心语。教师通过倾心聆听,鼓励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去表达;教师通过倾心聆听,更深入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通过倾心聆听,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课堂、醒悟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倾心聆听不仅体现了对“人”尊重的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实践策略。只有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才能知晓他们心底的真实呼声。[4]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倾心去聆听,也才能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同理心”,才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困扰,体会他们的喜悦和悲伤,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准确敏锐地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和反映他们的情感状态。[5]
(二)学生倾心来参与
理想的师生互动,不仅要有教师的积极主动,更需要有学生的倾心参与。学生的倾心参与是指学生能够用心地走进课堂,真心地融入师生互动中,用心参与、真心表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生的倾心参与将有力地推动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学生的心理积极健康发展而开设的,离开了学生,尤其是离开了学生的倾心参与,那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将成为摆设,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五、教学活动的效度
教学活动的效度即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就是教学活动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效度是衡量主题式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活动的效度也应该成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价值追求。
(一)丰富学生体验是提高活动效度的关键
当前,主题式案例教学之花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悄然绽放,但不同的教师对其运用和掌握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教师对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使用情况如何,关键看教学活动的效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效度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教师在充分准备专题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多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授课的风格也尽量幽默、轻松,避免简单枯燥的讲授,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际体验进行学习。[6]
(二)提升教师水平是增强活动效度的根本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为响应***策号召,学校首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从教资格审核,严把入口关,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后专业培训,并为教师职后专业培训配备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职后培训不断学习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教学胜任力。
作者:王福臣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
参考文献:
[1]张春燕.主题式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中学***治教学参考,2013,(1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3]严卫林.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问题设计思路[J].教学与管理,2015,(9).
[4]薛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特点及其反思[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15,(4).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4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应当完善、全面
2004年,***要求在部属高校所有秋季入学的大学新生中建立心理档案,这一要求推动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进程。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2009年,笔者对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苏、四川、重庆等地的121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5%的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用的工具,25.25%的高校采用的是大学生人格问卷(UPI),45.52%的高校采用的是***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5.25%的高校采用的是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他高校采用的是本校自创的方法。在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上,50.23%的高校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之后,除了保存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跟踪记录,心理健康档案成了一个摆设;30.27%的高校进行了适时的维护,但仅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了相关记录;只有19.5%的高校对全部新生按年度进行后续测评。这表明,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名无实,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是采用什么工具。工具的选择要有科学性,应该选择由相关方面专家编制或修订的量表,那些效度和信度较低的量表是不能用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好档案的内容,测评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要保持前后一致,以便长期系统地追踪、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性。现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很多,如***主导开发的“中国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惠诚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北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等,其中“中国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相对来说信度和效度较高,值得推广。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中,除了需要***形成的以及直接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还要注意对其他载体(如纸质载体)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建设,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系统才是完整的、科学的。
其次是如何设计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一是学生的背景材料,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产生过影响的重大事件等;二是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身体状况、学习和生活情况等;三是心理素质及教育和辅导措施、过程,包括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过程、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等。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档案中记录的学生情况会随着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施测并进行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教育和辅导建议。对学生本人来说,借助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自我,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进行合理的归因,有意识地调节自我行为。对学校管理部门而言,借助于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以便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原来记录的学生心理状况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档案资料的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心理的变化。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教育,进而根据心理健康档案中的记录分析教育效果,合理地修订教育方案。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有效管理
对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使心理健康档案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心理健康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首先,要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如果心理健康档案残缺不全,那么使它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补充新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记录,及时更新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管理状态,从而确保该系统的活力,为心理健康档案发挥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学年应当至少开展一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并且要采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所使用的工具,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连续性和科学性。要将每次测评的数据与上次测评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绘制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走势***,分析其心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档案不是只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完善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实施心理问题排查,对于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当找出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发展的因素,帮助他们实现优化发展。
其次,在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学生的隐私,因而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要做好保密工作。为此,高校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档案管理人员既要熟悉档案学科的原则、制度、要求,又要全面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原则与要求。在心理健康档案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开放的权限,实施分级管理,避免信息外泄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学生只能查询本人的档案,辅导员只能查询所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工作需要查看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凡是查看心理健康档案的人员,都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该保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料室,学生、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查询时要事先提出申请,并做好查询登记。
最后,要充分发挥信息科学技术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多是纸质的,管理起来费时费力,而引进计算机及网络等先进技术,由心理教育工作者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研发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对于数据分析和管理既便捷又高效,还能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一方面,用先进的计算机作业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也确保了及时更新心理档案。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输快、交互性强且保密性高等特点,将心理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丰富心理健康档案应用的主体及对象。通过相关系统和网站,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还方便了学生。同时,也方便了家长通过网站对孩子进行了解,并就相关问题与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交流,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站对学生作出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结合专业心理教育人员的建议开展工作;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本人也可以根据同学、辅导员或专业课老师的评语,对自己的状态作出自我调整。
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警作用
在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要对收集的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出教育的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警作用。一方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界定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评估心理问题的等级,预测心理问题的发展走势,并根据心理问题的等级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对于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形式进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我危机干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心理问题程度处于中度以上的学生,要给予积极关注。一是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主动邀请他们参与由专家提供的专业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不愿意参加个别辅导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骨干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参加,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供解决策略,提高他们对心理辅导的认识,最后由心理专家在团体辅导中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听取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使他们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如回避、转视、补偿、升华、宣泄、转移等心理调节方法。三是要做好预防和转介工作。任何极端心理问题行为的发生都会在学生宿舍中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宿舍学生心理护航员的作用,使其随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经过专业心理辅导后成效仍不明显的学生,应当通知其家长并将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整个心理辅导的过程要详细登记在心理健康档案中,以便为后续的引导工作提供依据。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形成、管理、使用和发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每个阶段均需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只有各项机制有效运行并不断创新,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档案质量和使用价值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对于推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独具的多重服务功能。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师生心理健康课 教学运用
***颁布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实施纲要》指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今天的高师校园,“90后”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的主流群体,他们思维敏捷、个性独特、自我中心主义、耐挫力较差、协作意识不强。针对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针对性,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证明,在心理健康课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静态的知识讲授转化为积极的思考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对促进高师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都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师资培训的重视。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学生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师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心理健康课主要依托一些没有经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的心理学教师和部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对高师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大多采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等授课形式。这种形式偏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单纯讲解理论为主要内容和方法。虽然能使高师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由于缺少心理辅导的实践机会,真正面对实际心理问题时,很多高师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近年来,在高师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实践中,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学习心理知识的主动性,变以往被动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掌握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
1.促进高师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有关知识、情感、意志的学习培养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现出来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高师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思考,主张学生自己策划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能充分调动高师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高师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搜寻案例,甚至是撰写案例,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2.培养高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采取以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增强思维的流畅性,使用“头脑风暴法”,暂缓做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师生都要认真收集各方面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做多方面的分析,学习对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利用,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对一个问题寻找解答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3.培养高师生的教育专业素质
心理健康课中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包括教育理论中的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特别是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促使高师生思考、消化从案例中获取的教育心理方面知识,并慢慢与原有知识融合、同化。在教学的同时培养高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高师生的教育专业素质,促进高师生专业的成长。
4.有利于形成热烈、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率较高。师生关系在更深刻意义上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而造成的热烈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适感、满足感、归属感,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心理健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于高师心理健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要根据教材、课时安排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选择案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精选或编纂的教学案例,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要围绕当前高师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行为展开,越贴近现实的案例越有价值,越有利于高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式要对类似问题的解决起借鉴、参考和启发作用。三是案例内容主要以高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参与活动、就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为主。
2.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的实施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集体成员全员参与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引领案例讨论方向,不偏题、跑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讨论氛围。
(1)学生个体思考案例
呈现案例后,让所有学生仔细阅读,根据案例具体所描述的内容,学生应尽快进入案例情境,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提出的问题。
(2)小组研讨
根据学生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具体学情,把学生分成4~6人具有异质性的不同讨论小组。在小组内每个人就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之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与互补,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习协作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3)班级讨论
这是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继续讨论。一是由各小组代表阐述小组成员相对统一的观点、意见。二是各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班级所有成员共同讨论。三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理念的撞击,启发更深入的分析论证,加深对案例的思考和认知。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4)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收尾工作,是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处。高师生心理健康课案例教学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做出归纳总结。一是要剖析案例中涉及的相关教育心理理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是要讲解分析案例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节点,培养解题策略。三是进一步拓展延伸。提升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的各方面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四是教师要对各小组和小组中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及时表扬讨论深入、观点新颖、热烈和谐的小组,对有独到见解、创新性观点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信心,这样更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继续参与案例教学。
3.运用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1)做好隐私保密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引用或设计的案例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或多或少地会涉及当事人的隐私,特别是的音频、视频资料,必须做到保护好当事人的隐私秘密工作。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进行必要的改编,不能让人对号入座,否则一旦泄露隐私,不仅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触犯法律有关规定,更重要的是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新的心理困扰和巨大的心理伤害,给当事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危机洞察的敏感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时要敏锐地观察班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在出现心理问题情况紧急时能够准确评价,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与有关专业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与配合,并及时传递相关信息。
(3)案例设计注重运用共情手段
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理论体系,而且要通过由外而内的过程引发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感受。教学案例的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件和问题,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体验,而对学生来说生动精彩的讲解是无法替代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加强其心理感受,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4)案例设计要体现师范性
高师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担负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高师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心理健康课案例教学既要考虑到预防、***高师生的心理问题,又要注重培养高师生未来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浅层次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但武刚.教育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4]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6
关键词:县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当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方针***策,以及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作者基于心理健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而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分析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近两年,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果。[1]2016年9月-2019年6月,我们以我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量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建立健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以下成果:
1.“阳光心语”简报集锦。阳光心语简报自开办以来,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简报里的心理小知识,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心态,还纠正了他们之前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让学生放开了思想包袱。学生再去个体咨询时,心态自然放松,不怕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该校本教程凝结了众多教师的心血,是教师反复备课、磨课修改后,精心选取的12节心理课,也包含了对新生适应的班会课和和入学适应讲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方案等。今后,我们还会在磨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完善校本教程。[2]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7
(一)总体目标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指标。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摆正为学生服务与为创建服务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师生。
二、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我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范围和具体目标要求
(一)幼儿园
1、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二)小学
1、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2、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3、合理营养与健康
4、环境卫生与健康
5、体育运动与健康
6、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7、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8、心理卫生
(三)初中
1、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2、青春期生理卫生
3、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4、合理营养与健康
5、学校生活卫生(含教学卫生与环境卫生)
6、常见疾病的预防
7、心理卫生
8、体育锻炼与健康
(四)高中
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基础上,巩固教育成果,并进一步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
(五)中小学预防艾滋病和专题健康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预防教育主要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两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程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同时,学校应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各学段的分目标为: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危害。初中阶段主要是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诱惑;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高中阶段要求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禁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现可疑情况能够及时报告;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1—4月)
1、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编印学生健康教育读本。
3、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宣传。
4、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学习、讲解,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体指标。
(二)实施阶段(20*年5—2007年7月)
1、健全学校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各级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确定健康教育员。
2、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按照要求每月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
3、发放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全面启动师生健康教育行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4、组织开展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5、全面开展禁烟工作,开展无烟学校评选和卫生先进学校创建活动。
6、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要求,规范健康教育资料。完成20*年度健康教育档案整理。
7、联系相关部门开展大型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8、加强学校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落实好体检等常规性工作。
(三)总结迎检阶段(2007年6月—12月)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评审方案,按方案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评审。
2、开展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对不符合的学校限期整改。
3、开展市民卫生满意度调查,明确市民对城区卫生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具体项目。
4、对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规范整理、归档。
5、做好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工作。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市教育局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带动全体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与“六大校园”创建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继续推进“改寝室、改食堂”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学生“送营养工程”,给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硬件和环境支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管,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按规定配备好专(兼)保健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地应逐条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配足教材教具,改进教学卫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确保20项Ⅲ级指标合格;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做好各想健康教育活动材料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市及区直属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自评得分应达90分以上。每年9月前学校应向主管***门报送上学年评价表、健康教育总结及下学年健康教育计划。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学校每学年应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自查,由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检查(抽查),学校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作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以省地方通用课程《人·自然·社会》的健康教育模块及《体育与健康》教学为重点,确保每周0.5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开展健康教育。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将体、卫工作密切结合,在体育与健康课综合改革方面形成特色。
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年度体检工作,重点做好入园(托)幼儿和中小学新生的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特异体质学生应在学校体育等各项活动中予以照顾。
4、积极开辟宣传阵地,加大健康教育传播力度。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橱窗、广播站、***书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页、电视课堂、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各校应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橱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换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网站上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8
一、健康教育档案的内涵
所谓健康教育档案,主要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途径,使个人或群体能够对卫生保健有一定了解,在树立健康观念的同时,能够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而医院健康教育档案则主要指的是在医院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于医院未来发展有保存价值的文字、***片、表格、音频、视频等材料,这些材料记录了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医院日后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及其意义
文书档案、专业档案、照片档案和视频档案是医院每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档案资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活动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同时要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搜集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基础性资料,将其分类汇总后编入档案,然后按照材料的分类建立科学的检索程序,方便日后查找,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规范化管理。医院实施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档案资料的有序存放,不仅查找方便,而且还能对未来的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健康教育档案使用效率,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对医院的长足发展和进步都有直接影响。所以,做好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三、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机构。就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本身而言,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利用,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完成。所以,医院应该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机构,为了提高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应该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护理部、医务部、门诊部和客服中心等负责人为组员,从医院长足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健康档案管理,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制定完善的档案规章制度。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教育档案管理也不例外。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资料内容种类较多,而且信息量庞大。所以,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除了要将材料的收集时间明确规定,还要将收集方式、收集范围和收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除此之外,在罚责一章中,还要对损坏、遗失档案信息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些具体化的规定可以为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的收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促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善工作环境,更新档案设备。尽管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大部分健康教育档案信息都以数字信息的方式保存,但仍有部分纸质信息档案,这些档案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损坏。所以,改善档案库房的整体环境非常重要,对于纸质的档案应该注意防虫、防潮、防火、防霉等,对于声像资料档案还应该注意防止高温接触,以此来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更新档案设备,确保设备的先进性,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档案管理效果。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所以,医院还要注重健康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对档案管理各项工作了如指掌。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效果与管理人员的薪资挂钩。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档案管理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医院的长足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对于当前医院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管理部门若想从根本上实现规范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健康教育档案的内涵,认识健康教育档案对医院长久发展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运营现状,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何锦辉 单位: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堂教学 高校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现在社会上对80后的大学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草莓一族。具体而言,就是说外表光鲜,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而内部却苍白绵软,缺乏内涵,不堪压力,稍有挫折,就会成为一团稀泥。这种状态就对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边面面对的是被冠之以“草莓族”称号的大学生,另一边面对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就业形势。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覆盖面广,受众学生人数多。因此,探讨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的原则
(一)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如人际关系、学业问题、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亲密关系、职业规划等。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缓解他们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困扰,提高自我认同感,曾强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要立足于心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能够脱离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贯穿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认知和理解层面上将知识系统化。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掌握了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有效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要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视频、案例、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通过对一个案例(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特殊情景)进行讨论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现实性。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真实再现,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替代性。案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不是发生在学生中间,能够通过讨论案例来学生自身带来启示,是一种间接的、非创伤性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利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案例要贴近大学生实际。选择的案例,要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大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开展深入的思考和探讨。3.案例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念是发散式的,灵活的,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因此要及时对学生的观念加以辨别和引导,避免案例带给学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测量教学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在教学中常用的是心理量表和问卷,通过心理问卷和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等方面。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专业的心理测验或问卷的科学性强,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客观真实的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同时,心理测量也不能在教学中过多的使用,要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使用,它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测量内容一般是由题目组成的,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冷淡,教学效果下降,指导性不足。
(三)视频教学
在教学资源中,有很多的视频资料。视频通常的解释为“连续的***像变化每秒超过24桢(frame)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比如,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心理访谈》、《社会广角》等心理类节目,有《心灵捕手》、《雨人》等心理影片。这些视频材料的内容丰富,表达信息全面,能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等特点。
选择视频材料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典型性原则。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现实性原则。在选择视频材料时,要围绕课程主旨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使视频材料为教学目的服务。3.引导性原则。视频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配合讲解、讨论等活动进行,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以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课堂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形式。课堂讨论式具有学生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易于为学生接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课堂讨论,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课堂讨论式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讨论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应该是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2.教师要在讨论中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导向。在讨论中,既要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又要化解因为观点不同而导致的感情上的伤害,使讨论存在观点层面,能够达成“求同存异”的共识,把课堂讨论作为一个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窗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健梅.“草莓族”耐挫力培养三部曲.教育科学论坛,2008,8.
[2]覃干超.加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08,4:95-96.
[3]李静.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19-24.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篇10
【论文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问题。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