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那年,看多了武侠小说并怀有侠女情结的绍兴女子劳春燕选择了做一名“铁肩担道义”的新闻人;二十几年来,她依然怀揣着单纯的新闻理想,乐此不疲,从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电视栏目《新闻透视》到央视《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再到改版后的《焦点访谈》,她很享受这一路迎着阳光奔跑的感觉。新闻,让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生。而她也希望自己不仅能做社会的观察者、正义的维护者,还要努力去做个启蒙者。
侠女情结和17岁萌芽的理想
“当年看多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滋生出侠女情结,我决定做个新闻人。如果还有江湖,我一定会做个侠女!”
2013年 1月 1日晚,央视王牌新闻节目《焦点访谈》迎来了开播 19年来的首次大改版,也迎来了站着主持节目的劳春燕。
时尚的网络用语、通俗的大白话、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劳春燕的首秀让《焦点访谈》更清新、更接地气。
简洁的衬衫、***绿色休闲棉袄、灿烂的笑容,荧屏下的劳春燕少了些镜头前的严肃端庄,更富青春活力。
劳春燕是绍兴女子,古越之地,从来不只有柔情似水,也有壮志豪情。劳春燕慷慨激昂地悉数起豪放的绍兴人:“比如烈女秋瑾,比如既婉约又豪放的诗人陆游……即便柔弱如西施,亦能为国忍辱负重。”
在劳春燕的微博上,她有这么一句话介绍自己:“热衷***长炮短,偶尔风花雪月。”
从小,父母就没把劳春燕当女孩培养,在男孩堆里长大的她也从来不好胭脂水粉,直到现在,亦如此。劳春燕俏皮地说道:“朋友们管我叫素颜美女。”“胭脂水粉、珠宝首饰,这些都是身外之物。 ”
劳春燕从小就品学兼优,爱看书,尤其爱看古书。劳春燕调侃道:“那时候的我也喜欢玩深沉,爱文艺,好禅修,对《菜根谭》(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更是爱不释手。”
在《环球视线》里,和专家们聊国际时局、聊***事,劳春燕游刃有余。她并不认为这个领域只是男人的天地。在她看来,“只要有兴趣、有能力、肯下工夫,女人也一样能做好”。就像她当年上高中,理科成绩比学校里 99%的男生都要好。
“再说,我本来就不是哭哭啼啼的穆念慈。”劳春燕打趣地说。
《焦点访谈》办公室的满满三大袋观众来信
“在《焦点访谈》里,我们能看到社会所有的不公平、不美好,大家需要的不仅是我们去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什么样的世界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新闻人要做的除了监督、引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启蒙!”
第一次去《焦点访谈》办公室的时候,劳春燕看到桌子底下有三个大塑料袋,以为是垃圾,打开才发现满满的全是观众来信。
“在一刹那,新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刻在心头蔓延开来。我一直在做评论节目、解释性报道,但看到这些信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了 17岁那年选择做新闻人的初衷,不就是要做一个铁肩担道义的记者嘛!”
刚入行时,劳春燕就曾做过深度报道节目,那时候,《焦点访谈》就是她心中的标杆。如今能成为《焦点访谈》的一员,劳春燕颇有重操旧业的感觉。
在《焦点访谈》里,我们能看到社会所有的不公平、不美好,而劳春燕也深切地知道,老百姓对这档舆论监督节目寄予了厚望。“我们不仅有责任向公众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有责任告诉公众怎样才是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怎样才能达到彼岸。我们不仅需要回答真相是什么和为什么,也需要追问:未来应该是什么。”
妈妈是劳春燕的忠实粉丝,回到家,劳春燕也会和妈妈交流她对节目以及节目中所提及的社会话题的看法。“比如,我们在节目中会用***丝等这样的网络用语了,她也能听懂。1月4日,我们做‘房姐’那期话题时,我最后的评论是借用元芳的回答——‘此事必有蹊跷’。这样的表达更能提升节目的趣味性和传播效果。”
前段时间,儿子推荐劳春燕看了一部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英文名 See Through)。劳春燕笑道:“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画片。但看完,我也在想,喜欢看《打,打个大西瓜》的这一代人会接受什么样的传播叙述方式?”
“说新闻,说什么重要,但怎么说也很重要!”
新闻给我展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迎着太阳前行,你就会把阴影留在身后;迎着大风奔跑,你才能高高放飞风筝。生活中不是没有坎坷,但是梦想会让你淡定。而我庆幸,在追随梦想的旅途中,看到了更多的人生,更大的世界。 ”
劳春燕至今还记得 11年前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时,他提到的一个决定成功的关键词——兴趣,也无法忘怀 6年前赴云南女子监狱为一位误杀了丈夫的农村女性提供法律援助,陪着她回家探望却遭遇儿子的闭门羹和憎恨时的悲恸……当然,劳春燕也一次次地真切感受到崛起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举足轻重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不到一年前,在墨西哥举办的 G20峰会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对她的采访鼎力支持、配合,不仅给了她记者会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在几个月后 APEC期间还主动安排她专访,“与其说是给我面子,不如说是给中国面子” 。
走出国门,于劳春燕而言,不仅仅是开眼界,接触一个多元的世界,同时也学会用更大的视野来观察生活的这片土地。“中国站起来了,当你已无法再被忽略的时候,必然要面临误解甚至敌意。我们怎样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别人?怎样努力让别人了解我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和世界沟通?
劳春燕是个较真的人,她坚信,天道酬勤。为了 3分钟的评论,她可能要看上 3万字的材料。而且,从小品学兼优的她工作中还改不了“书呆气”。
“比如去年去俄罗斯采访APEC,我买了一大堆书,而且不少都是俄罗斯的分析研究报告。”
劳春燕坦言,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不敢上台;好比学生时代,上考场之前,必定胸有成竹。
从业二十来年,每一次走下直播台,劳春燕仍然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表现。
“你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某种程度上还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至少是一个敦促者。同时,我觉得对一部分观众来说,传媒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担当启蒙者的角色。你用什么样的舆论去引导大众,这很重要。你站在台上做新闻,从 10岁的孩童到100多岁的老人都在听,你的每一个措词,每一句评论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看法。你想,你的满足感多大,你的责任又有多大?这种责任感足以让人如履薄冰。”于是,惟有严谨。
“在准备节目时,我们会核对每一个数据的源头;也不会为了博收视率去用一些煽动民族情绪的激烈的言辞。做好新闻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减少误解和偏见,公正、客观。”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劳春燕反复强调要秉持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在朋友眼里,劳春燕很大心眼,甚至有点缺心眼。她只是很单纯地追求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和打了鸡血似的同行们一起享受在社会最前沿、新闻最前沿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她只是很单纯地希望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陪他滑滑梯、练击剑,享受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平静的幸福;她很单纯、很勇敢地说道:“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 ”
因为有梦想,她更淡定。为了这个梦想,她心无旁鹜。她喜欢迎着太阳奔跑、向理想靠近的感觉。“如果在绿意盎然的花园里,而且还有志同道合的人,那就太幸福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劳春燕:在《焦点访谈》圆个侠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