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保险公司在金融集团搭建过程中的产业布局。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专业子公司的数量、规模、对整个保费收入的贡献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立足保险业,以原有的保险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在保险相关业务领域或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拓展。即便如此,在健康险、企业年金、保险经纪、保险资产运营方面仍缺乏运营经验。
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现行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出发,大致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在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开展某些综合经营业务;二是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作,发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全面实现综合经营。从我国加入wto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保险公司将把成为金融集团乃至国际化的金融集团作为战略目标,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已经呈现出阶段性和加速化发展的特点。
(一)组建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从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到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再到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保险集团公司,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保险集团得到快速发展。例如,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1年11月9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公司。2003年经***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经***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2003年重组正式设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此外还有中国保险(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内已形成6家保险集团,这些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正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造。如成立于1996年8月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成立的阳光产险公司,在健康险、寿险领域成立了***法人的专业控股子公司,积极向保险集团化发展挺进。
(二)在保险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整体上市
由于***策的不断放开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集团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各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旗下基本都建立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年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化的子公司。一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还在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协同,建立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国有保险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一级法人制改造成了多级法人制,国有保险公司也演变成为保险控股公司。例如,平安保险集团,就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于1996年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2004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搭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和产业布局。同时,该集团紧紧跟随保监会***策放开的节奏,相继成立了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金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
在这一发展阶段,制约保险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和***策。为补充资本金和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控股公司整体或部分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当整体上市的时机不太成熟时,国有保险集团视具体情况,选择了对部分优良资产重组与上市的策略。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专业化公司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拥有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推进集团筹备整体上市计划,其他准备上市的保险集团也在积极准备。
(三)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发展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控股母公司,控股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计划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问题。各专业子公司作为专业营运单位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放,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将愈发自然和频繁。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和选择自己可能的并购对象,并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成功。为了成本效益或者盈利的需要,也可能考虑出售子公司或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份。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进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领域,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当前与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相关性的是银行业,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相关的是证券、基金和信托业。在综合经营***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是绕过***策限制,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平台。从保险公司适应竞争的规律来看,应该进入银行,但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发展的现状,目前还无法并购大中型或较有优势的城市银行,只能配合保险业务的区域发展战略,有选择地并购一些中小城市银行。因此,对处于资本劣势的国有保险公司来说,积极探寻与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无奈的选择。
(四)比较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国际化运营阶段
本阶段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阶段。目标是融人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初步树立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这一阶段着重应对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规则,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集团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资本融合以及设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拓展集团生存空间。
三、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特点
(一)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是形成金融集团的合适路径
在已经成立的保险集团中,母公司本身不从事具体业务,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母公司本身从事某一业务经营,该业务一般又是该公司的主要或重要业务的事业型母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形成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是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建立金融集团的合适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方式,各子公司之间存在有效的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有效阻断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传递,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二)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基本上还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
国有保险集团在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中,真正考虑客户需要的地方还较少,仍试***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角度,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面业务。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缺乏差异性,也缺乏明晰的多元化战略。国有保险公司组建控股公司的目的,是在为迟早的综合经营做准备,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发展轨迹基本体现为:海外组建控股公司,然后绕回内地进行综合经营;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建成控股公司,海外或国内上市,时机成熟后,与综合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整合,打造巨型金融集团。各大保险集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的定位是模糊的,业务酌整合以及运行能力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保险集团短期内还无法兼并较大的银行,并购目标也只能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形成的利润短期内与保险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净利润在数量上还不具有可比性。
(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
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仍将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要涵盖资产管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主业和优势还是保险。保险集团公司首先要把保险这个主业做好。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
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成为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营业务。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外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也是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质性启动并获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后,保险公司将逐步变身为实质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承保利润率的走低,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支撑作用。
目前,保险公司已获得基础设施投资资格,例如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这类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组建保险投资基金、参与证券一级市场配售、购买定向债券、进行资产委托管理等。在资产匹配的原则下,其它国际通行办法也可借鉴,如实业项目投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具有发展空间和***策支持优势
由于大多数国有保险公司是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并且大多数国有股东并不是金融集团,因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控股化,不会与股东发生战略冲突和业务竞争。因为进入这些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海外金融集团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最多是作为利润中心,而不会有兴趣去培养另外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另外,从我国金融产业***策、促进保险业发展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会鼓励和支持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发展。
四、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因为保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关联交易、资本金重复计算等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提高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纷纷将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纳入战略规划。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有选择地进入其他金融业
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业务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保险业和银行业怎样通过产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有效的管理打下基础。金融控股公司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整合资源,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合型金融商品,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对全系统的人才、资金、技术、业务、客户等资源、销售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充分发挥境内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境外的网络、培训优势,构建集中化的管控体系和高绩效的工作体系。为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化,还应着力对员工进行了更完整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在强化寿险专业的同时,扩展学习到产险、寿险、节税、理财;计算机、放贷等专业知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2
随着保险市场的深化和保险业监管的规范,《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相继出台,保险业的信息披露问题逐渐引起会计、保险、证券理论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其重要性得到共识。除投资者外,更多的决策主体,包括监管部门、保户、中介机构、评级机构等,对保险业的信息存在着内在需求,呼唤保险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一、现行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局限性
(一)侧重反映保险公司的历史经济活动,缺乏预测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一种以过去交易事项为基础、反映保险公司过去业绩的向后看的报告体系。保险行业的运作是以精算假设为基础的,这种假设即是一种预测性的信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用户更希望了解那些对决策有用、能体现保险公司现在与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瞻性和预测性信息。因而,改革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建立能更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财务报告体系势在必行。
(二)拘泥于法律形式,轻视经济实质。尽管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也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际上往往是法律形式占据了会计处理的指导地位。比如资产虽被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但会计人员并非按现值而是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
(三)缺少非财务信息。长期以来,会计报表过于偏重财务信息而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新经济时代,每一项经济决策不仅要依据财务信息,而且要依据非财务信息,有时甚至后者比前者对决策更为重要。会计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尽力满足其信息需求,适当增加对经济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如保险公司的背景信息、业务发展的前瞻性信息、保险公司创新能力信息等。
(四)无形资产的计量与披露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自创商誉、知识资本等信息得不到反映。市场经济时代,保险公司等企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一流的人才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知识、技术将成为保险公司等企业的核心。财务报告应恰当地揭示对保险公司成功经营起关键作用的知识资本信息及其潜在的巨大收益,以合理体现保险公司价值。
(五)未能全面反映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保险公司经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财务状况的优劣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好坏。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保险公司也是社会的保险公司,人们在关注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效益,即保险公司在扩大就业、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及公益性捐赠等方面作出的努力。遗憾的是,现行的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
二、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拓展的新信息
(一)保险公司财务指标的披露。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分析指标与其他的行业会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龚兴隆在《保险会计与风险管理》一书中,对保险公司整体状况评估提出了五类指标,即偿付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产品线指标和经营稳健指标。在每一大类中还确定该类的核心指标以及一些辅助指标,并对每一指标设定合理的预警线。现列举五个核心指标的公式及其一般的取值范围:
1.偿付能力系数=自留保费/(资本金+公积金)×100%
该指标越高,则意味着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越大。我国《保险法》和《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对该指标所做出的规定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其自留保费不得超过资本金和公积金和的4倍”。因此,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应以400%作为临界值。
2.非认可资产与认可资产比=非认可资产/认可资产×100%
该指标用以衡量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我国《保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对保险公司的不良资产应予以控制,NAIC则规定该指标应小于10%.
3.净收入与总收入比=营运净收入/总收入×100%
该指标中,营运净收入是指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和投资中的净收入,总收入中还包括已实现的资本收益。该指标的临界值应大于零。如果保险公司年度指标小于零,则说明公司整体经营没有利润,且由于保险是负债经营,很容易使保险公司处于潜亏的状态。
4.产品组合变化率=各产品险保费比率的变化之和/产品险总数×100%
该指标用以衡量保险公司每种产品险,如车险、财产险、个人寿险、团体寿险、年金、健康保险等平均保费变化率。根据NAIC的要求,该指标应小于5%.
5.保费收入变化率=保费收入增长(或减少)/上年保费总收入×100%
该指标用以衡量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变动情况,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NAIC对财产险公司规定保费收入变化率应在-33%-+33%之间,寿险公司为- 10%-+50%之间。鉴于我国保险市场尚未成熟,为维护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我们认为平均一般应控制在-20%-+50%之间为宜。
(二) 保险公司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保险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是保险业信息披露中的自愿披露部分,它表示的是保险公司的末来发展状况,因而备受投资者的关注。保险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并由此引发有关各方承担法律责任。财务预测信息是着眼于未来的信息,它是基于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推测,可能会因经营环境与经济活动未能与预测一致而与实际结果出现差异,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都有可能因此而招致法律诉讼。当然,这也与公司在披露财务预测信息过程中倾向于报告“好消息”,隐瞒“坏消息”,而且披露的“好消息”往往也过于乐观有关。我们建议在规定保险公司会计报表披露财务预测信息时,应建立相应的财务预测信息质量保证机制。
(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保险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保险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不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保险行业信息的需求者和保险公司本身都对非财务性信息存在一定的需求。具体而言,保险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必要性在于:对保险业信息的用户而言,披露非财务信息,弥补了现行财务报告之不足,有助于其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保险公司而言,披露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改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目前很多国家要求披露非财务信息。
保险公司的非财务性信息的内容包括:
1.经营业绩指标。它比财
务指标更能揭示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有助于信息用户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经营活动性质和未来现金流量,把握保险公司企业发展方向,是信息用户对保险公司未来作出预测的重要依据。
2.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比外部用户更了解与公司有关的事项和交易,因此,披露管理层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分析和评论有助于信息用户评估公司经营管理状况。
3.前瞻性信息。不包括财务的预测信息。(1)保险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包括从事其他行业的经营而导致的机会和风险等。(2)公司管理部门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等。(3)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以及与计划相比较等。
4.背景信息。如主要竞争对手及公司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有关股东及主要管理者的信息、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公司可以就其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营战略作出说明,以便用户恰当判断这些战略是否与公司经营环境相适应。
(四)保险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新经济时代将不再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的全面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现行的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从而低估了保险公司资产的总额,忽略了劳动者对公司的经济贡献。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还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府机构可以了解整个保险业及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发状况。在保险业信息披露中至少应该对其主要高层管理人员的简介进行披露。
(五)社会责任信息。保险公司对扩大就业范围、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活动与保护资源和环境负有社会责任。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险公司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的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保险公司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如职工的劳动报酬和集体福利、健康安全保护和就业保障等信息;保险公司对社会的贡献,如保险公司对文化、教育、艺术的赞助和捐赠等信息;保险公司对生态环境维护的社会责任,虽然保险公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保险公司对保险产品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等。
三、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方式的创新
(一)监管会计财务报告的定期披露。保险公司应依法定期向其监管部门递交财务报告。依照美国的惯例,通常要求在GAAP和SAP下准备两份财务报告(Annual Rerert and Annual statement)。在监管会计原则下,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更近似于把保险公司视为一般的企业。目前我国应当在要求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供与其他行业具有可比性的一般性财务报告的同时,还应法定要求保险公司对偿付能力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充分披露,以突出保险公司行业舍计的特殊性,保证保险公司的保户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上市信息披露。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虽尚未上市,但是它获许以基金的形式间接入市。保险公司上市是大势所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此,对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应不单单将保险公司作为未上市公司来考虑,还应该对上市后的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一些超前的设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经验也可为保险公司来借鉴。受制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对于欲上市的和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应予以更为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在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日益拓宽的时候,应披露的信息将有所增加,如前面所提到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披露。
(三)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一般都体现着强制性的特征,尤其在资本市场中是促使市场有效性而不得不采取管束措施的直接后果。强制性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信息和许多非财务报告信息。虽然强制性信息对于减少困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内幕交易和信息误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可能因此产生负面效应,如迫使公司公开本属商业秘密的事项,这样不利于竞争。考虑到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矛盾,对保险业会计信息除了必须披露的内容外,应注上类似“不限于此”字样,以使自愿披露留有余地。如何完善自愿披露的机制,调动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又是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甚至是资本市场规范中应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信息披露的渠道多样化。除了定期向监管部门提交财务报告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完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渠道也日益多样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目标:一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二是作为保险公司的宣传工具。其中,后者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从本质上讲,财务报告可以看作一种大众传播活动。与现行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不同的是,大众传播报告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来传播会计信息,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采用光盘存储技术将财务报告存储在光盘上然后传递给使用者。这种做法的良性结果是更多的信息需求者能够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保险业信息,使保险公司信息面对更大范围的群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保险公司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保险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和信息,信息使用者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财务报告的用户也可通过网络主动提出所需信息。保险公司的会计人员可以用IT技术改进财务报告,使之更符合用户的要求。即采取交互式信息披露。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3
一些媒体指出,由于去年基金业全行业亏损,而保险业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所下滑,所以各家分红险的分配红利恐怕不会令人满意。
不过,就记者了解,分红险的分红情况与保险公司上年资金收益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分红险的热销和围绕它展开的争论,折射出这个新产品在客户、人和保险公司各方眼中扮演着很不相同的角色。
2002年的寿险市场,分红险贡献巨大。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到人身保费收入的49.3%,将近半壁江山。据了解,在深圳市场,2002年分红产品占到新单保费收入的80%以上,其火爆可见一斑。
保障还是投资?
简单来讲,分红保险是指保户不仅可以享受一般的保险保障,还可以定期获得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作后所得利润的分红。
不少公司在描述分红产品时说,它具备“保障、投资、储蓄”三位一体的功能。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目前的投资大背景以及老百姓的理财观念,可以发现,分红产品的热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迎合了客户的投资需求。
一位保险业务员告诉记者,老百姓对保险的认识依然比较浮浅。以往人们常常将保险和联系在一起,后来又有灾害补偿说、投资说等等。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参加保险若不发生事故那就“不合算”了。而分红险的出现,让业务员多了一个说服客户购买保险的理由――兼具投资功能。在银行和业务员有意无意地引导下,许多客户是出于投资心态才购买分红险的。
看看某银行关于分红保险的宣传,就能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
“1996年至今,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城乡居民存款却还在一直攀升,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转轨与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时期,人们要通过储蓄应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百姓选择储蓄,其实是将银行视做‘保险柜’,尽管收益很低,但却安全,没有什么风险,至少本金不会受损失。有没有另外一种投资产品,它类似储蓄――保本、有保底收益,又有额外的投资收益,且办理手续方便又简单?有,它就是――银行分红保险。这是一种保本、有息、零风险的产品。”
目前国内普通居民的投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去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17%,许多人对股市畏而远之。“而存款利息又这么低,与其存银行,不如买个一举多得的分红险算了”。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投保人非常关注分红险和其他投资品种的比较。一些大众媒体甚至登出“分红保险和储蓄谁更划算”的文章。
有保险公司宣传说,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分红险获得了保险保障之外本金的保值和增值,合同到期时将获得“本金+保底收益+累积红利”。某保险公司的一位精算师告诉记者,保险人所说的“保底”收益,其实指的是保证利益,即包含死亡给付金额、生存给付金额以及退保金额,只要投保人在保险期间内不退保,投保人在这段期间内总能获得保险公司定额的保险保障金额。
在他看来,分红就可理解为一种不保证利益,它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否获得收益直接挂钩,并没有所谓的“保底”。也就是说,分红险包含了保证利益和不保证利益。当然,即使在保险公司上年资金运作没有赢利,分红保险的最低分红是不分红,投资者可能的最大损失就是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利率差。
但不少专家反复指出,分红保险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保险,而红利的分配只是其附属功能。分红险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误导和偏差,使得其投资功能被片面放大,而保障功能被忽略了。
出于投资心态购买分红险的人,自然盯着保险公司的红利报告。如果实际结果和员当初的过火渲染存在较大差异,保险公司的形象难免大打折扣。
红利悬念
我国的第一张分红保险保单诞生于2000年,由于储蓄、国债不断降息,股市又持续低迷,兼具保险、储蓄和投资功能的投资分红保险一进入市场就受到欢迎。而各家公司的分红保险产品包括国寿的“鸿泰”,平安的“千禧红”系列产品,太平洋的“红利来”,新华的“红双喜”,太平的“盈丰”、“盈盛”,泰康的“千里马”等。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每年3月15日前后向保监会报备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6月1日是红利分配起始日,之后在每张保单的周年日保险公司开始向客户寄送红利通知书。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有前提的,即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产生可分配盈余,而且红利的分配视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总之红利分配具有不确定性。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红利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有些公司的红利不包括费差益。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
这样看来,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投资回报率和费率。在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内,实际情况可能同预期的有所差别,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差别产生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
一个精算水平较高的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在核保、费用方面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能力的强弱,这表明所谓的保单红利不仅仅是赢利,也有可能是不赢利。
在公司经营有赢利的情况下,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该险种投资账户的可分配盈余。保险公司每年度计算盈余并进行分配,保监会规定可分配盈余至少为盈余的70%。所以,保险公司对分配方案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没有盈余的情况下,红利理论上可以为零。
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上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介绍,去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是:52%的资金是银行存款、18.6%用来购买国债,10.7%回购,6.96%金融债,5.4%证券投资基金,3.16%企业债。
部分媒体认为,由于去年基金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所以会拖累到保险业的投资收益。不过,从以上数据看,基金在保险资金用途中所占比例比较低,影响似乎不大。保险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倒是更有相关度,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为4.3%,而2002年这一数字只有3.14%。如果保险公司的分红方案和其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相关,那么今年的分红将比去年差一些。
当然,不排除保险公司在各年度之间进行调剂的情况。分红产品的期限比较长,保险公司对产品的分红方案有长期计划。所以,上年的资金投资状况不一定就在下一年红利分配中体现出来。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记者,在投资收益丰厚的年份,保险公司可能预留部分收益;而在投资收益较差的年份,有可能调拨往年投资收益补贴一部分红利。
各公司分红险的红利分配到底怎样,目前仍是未知数。较之投资连结险和万能寿险,分红保险的公开程度最低。保险监管机关也有规定,不允许片面地向社会公布投资收益率。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寿险精算产品中心的精算师告诉记者,如果只片面强调公司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进行不恰当的攀比的话,对客户来讲,其实是一种误导行为。
保费收入:财富还是包袱?
银行已成为寿险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据统计,2002年我国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银行寿险保费收入388.4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7.1%。
郝演苏教授认为,在分红险的销售中,银行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近几年银行经过不断改革,信贷管理已经相对健全许多。目前银行手里囤集了大量存款,如果放贷不出去,无疑是个巨大的包袱。为保险公司分红险,银行一举两得:一方面,将存款导入保险公司,可以缓解部分存贷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可观的费。
在郝演苏看来,保险是个新兴行业,对各种产品的市场定位还存在许多误区。由于股市从2001年8月开始持续低迷,而央行多次降息,并征收利息税,使得老百姓手中资金的可运用渠道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年青的保险行业义无返顾地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以分红险为诱饵,吸引了很多资金。他说,如果这些资金运用得好,自然是一笔财富,如果运用得不好,那就是一个包袱。
力推分红险的保险公司,往往以分红险在境外大行其道为依据。但有专家指出,境外投资型产品的大发展是在保障型产品基本饱和之后才出现的。如台湾传统产品的覆盖率是137%,香港是69%(不包括1/3的外籍居民),而内地2001年的覆盖率只有6%。
在成熟市场上,保障产品已经饱和,资本市场比较健全,国民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中国目前阶段,商业保障程度低,资本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居民心理比较脆弱。许多人是抱着投资的心态购买分红险的。这种心态将给保险公司巨大的压力。如果分红比较差,人们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的信心大打折扣。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杜邦分析体系;上市保险公司;现金流量信息;改造;应用
一、数据假设
假设某上市保险公司(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150 000万股,该公司2009年简易资产负债表、简易利润表、简易现金流量见表1、表2和表3所示。
二、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简称杜邦系统,因其由美国杜邦公司最早创造并成功运用而得名,它是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综合经营理财状况以及经济效率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一般来说,利用杜邦分析体系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时,主要是以杜邦分析***为基础进行的,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可设计一张杜邦分析***,如***1所示。
根据***1,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杜邦系统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该指标最具综合性,它表明了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净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公司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以及公司筹资、投资等各项财务活动的效率。提高净资产利润率是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基本保证,同时它也体现了公司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十分关心这一财务指标。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利润率为14.71%,说明该公司2009年股东的投资报酬率还是较高的。
2.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净资产利润率的影响因素,其中资产利润率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杜邦系统强调高资产利润率可以有两个来源,高利润率或高资产周转率或者两者的结合,因此要进一步从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两方面来分析。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28%,可见,该公司2009年资产的利用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但资产利润率还较低,资产的使用潜力尚未全部挖掘出来。进一步分析,该公司利润率为3.04%,说明公司所获得的收入创造利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资产周转率为0.42%,说明该公司2009年全部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总资产的营运能力不强。
3.说明适度的负债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特别是保险公司本身就是高负债经营机构,只要盈利率大于负债利率,适度有效地增加举债额度,能使保险公司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保险公司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保险公司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净资产利润率达到14.71%,其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率指标高引起的。该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率为91.68%,处于高负债经营状况,这很正常, 但同时保险公司在举债经营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特别是寿险行业,具有保险期限长期性特点,关心远期比关心近期更重要, 而且由于人寿保险业务经营的产品与人的身体、生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能否保证在未来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事关保险公司生存的重大问题。与非人寿保险业务相比,人寿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还须进一步进行偿付能力分析。
4.利润率反映了公司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提高利润率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利润率,一方面要提高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包括已赚保费、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中重点是要增加已赚保费,因为它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特点,代表了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体现了保险经营的本质;另外,由于保险资金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即保费收入后要按保险责任提取各种责任准备金,如何将形成的责任准备金通过资金运用实现增值,增加投资收益,也是提高营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汇兑收益受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两部分属于浮动盈亏,收益稳定性较差,保险公司应注重规避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不含定期存款)、租金收入、手续费收入、咨询服务收入、代勘查收入、代保管收入、担保收入、账户管理收入、第三方管理收入等,保险公司要努力改变盈利模式过度依赖承保盈利和投资收益的现状,积极参与“交强险”、“新农合”、“新农保”、“企业年金”等中间业务项目,进一步开辟新的盈利来源,从单一盈利模式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变。要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还需降低营业支出,营业支出包括退保金、赔付支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等,保险公司成本费用内容繁多复杂,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如何降低赔款与给付,控制费用,减少保险业务支出,是保险公司应该关注的问题。
5.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公司资产的使用效率即营运能力,强有力的营运能力既是公司获利的基础,又是公司按期偿付到期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和保证。为此,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分析各项资产的占用数额和周转速度,比如货币资金是否闲置,应收保费是否控制在规定比例内,是否按期收回,保户的信誉及付款能力;固定资产的购建规模是否超标准,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投资是否按期收回,是否获得可观的收益。
综上所述,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而净资产利润率是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保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是建立在良好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营运能力基础上,那么,这种净资产利润率是隐定可靠的;反之,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保险公司应该抓住这一体系内每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各因素的不断优化,才能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朝着自我优化的方向发展。
三、引入现金流量信息的杜邦分析体系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丝毫没有加以运用。虽然利润指标在财务分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利润指标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远远低于现金流量提供的信息,因而导致利益相关者不能准确地评价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后,杜邦系统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公司编制的三种报表,使得财务分析更加全面、综合。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引入现金流量信息,对杜邦系统进行改进后,其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如***2。
根据***2,可以看出:
1.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改进后的杜邦系统在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中增加了营运指数和资产现金回报率。营运指数是公司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比,反映公司经营活动创造或获取现金的能力。该比率越小,说明公司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高。资产现金回报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总额之比,它是对资产利润率的修正,反映公司运用全部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综合而真实反映了公司资产的利用效果,比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盈利性越强。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营运指数为0.12,比率较低,说明该公司利润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质量高;资产现金回报率为10.99%,比率较低,说明该公司资产获现能力还不高,资产的使用潜力尚未全部挖掘出来。
2.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偿付能力。改进后的杜邦系统在反映公司的偿付能力指标中增加了净资产现金回报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使得偿付能力指标更具有现实性。净资产现金回报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之比,它是对净资产利润率的修正,反映了由所有者提供的资本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即所有者每一元投资所获得的现金流量,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能力。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公司支付能力越强,所有者投资越有保障。现金债务总额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负债之比,它是对资产负债率的修正,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它从现实的角度,动态地反映了公司经营所得所获现金流量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偿付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公司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越小。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为125.90%,指标很高,说明该公司由所有者提供的资本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强,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能力也较强;现金债务总额比为0.11,比率偏低,公司还应增加现金流量。
四、杜邦分析体系在上市保险公司中的改造
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后杜邦系统和传统杜邦系统相比,信息更全面,但仍然不能反映上市保险公司的特色,如所有者权益股份化、优先股股利的存在等;而且以净资产利润率为核心的指标不完全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虽然,净资产利润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所反映的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情况,而单独从它的大小看不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营业务、非经常性损益、成本费用等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因而无法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单独用净资产利润率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可进一步改造杜邦系统,选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
每股收益又称为基本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减优先股股利后与普通股总数之比,它是在某个会计年度内平均每股普通股获得的收益, 反映了股东原始投资的获利水平,即股东原始投资对公司本期利润的要求权,它会直接影响到股票市价。一般情况下,如果实现每股净收益最大,也就意味着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因而以每股净收益为核心指标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每股收益指标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要求公司在利润表中专门披露这一比率,并且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也明确规定应将每股收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改造后的杜邦系统如***3所示。
根据***3,可以看出:
1.净资产利润率是影响每股收益最重要的因素,从股权投资者角度反映了股东权益报酬。净资产利润率被称为是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便是以其为出发点,解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变化趋势。由此可见,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中,净资产利润率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主要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对净资产利润率进行分解,增加了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指标。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收入之比,它是对利润率指标的修正,反映公司每1元的营业收入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多少,该比率排除了不能收回的应收保费等应收款项的影响,因此较为稳健。通常,该比率越高越好。比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坏账越少,偿付能力越强,同时为其正常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收益为1.40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公司净资产利润率达到了14.71%,进一步分析,该公司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为26.04%,比率不低,说明该公司利润指标较为稳健。
2.每股净资产是影响每股净收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公司保值增值的现有状态,同时也是上市公司股票的理论价格。每股净资产是指每年年末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之比,反映了股东每股投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在理论上提供了普通股每股的最低价值。每股净资产指标在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公司的购并、回购等资产重组活动,均以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参考指标。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净资产为10.16元,比率较高,说明该公司资本实力较强。
3.每股净资产由三个指标构成,即每股现金流量、现金债务总额比和权益乘数。每股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优先股股利后与普通股总数之比,反映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分派股利的能力。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表示公司的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多,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越高。反之,则每股普通股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少,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越低。从短期观点来看,每股现金流最比每股净收益更能显示从事资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通常它比每股净收益要高,正如公司从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通常高于公司净利润一样。权益乘数说明适度的负债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的是经营活动现金的还债能力。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看出,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既要还债,又要分配股利,从中可以看出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现金流量为12.01元,现金债务总额比为0.11,权益乘数为12.02,总体来看,该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较强,资本结构基本合理。
【参考文献】
[1] 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精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解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45-351.
[2] 郑洪帖.引入现金流量分析的杜邦系统简介[J].财会月刊,2001(2).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财产保险;盈利模式;可持续盈利
中***分类号:F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78 -02
一、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财产保险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财产保险密度和深度明显提高。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44.4亿元,同比增长16.4%,2015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4%,2016年1-8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030.48亿元,同比增长8.73%。从长期来看,财产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我国财产保险业基数相对较小,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二是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规范,产权制度日益明晰,这为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三是个人资产的持续增长为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保障。然而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诸多原因,正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不利处境。因此,加强对其盈利模式的分析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所面临的困境
(一)承保业务盈利水平低
首先,保费充足率普遍不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财险公司间进行价格战,随意打折销售,使保险精算出的产品定价失去了原有的盈利能力。其次,高“返还”加大了公司成本。由于市场恶性竞争,财险公司出于规模扩张的压力,在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将手续费等费用“返还”作为承保业务的交易筹码,最终加大了公司的成本。再者,保险营销手段单一,从目前财险市场来看,简单粗犷的营销模式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最后,对于赔付风险掌控不严,内部存在成本黑洞,也阻碍了我国财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投资活动收益率不高
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投资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租赁、参资入股获得收益等等方式,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所以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相对较为谨慎。也正因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投资收益率普遍不高,故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三)行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严重地制约着可持续盈利能力
行业基础设施状况不仅影响保险公司对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也影响整个市场运行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行业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欺诈现象致使交易成本高,削弱了整体盈利能力。其次,后援运营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导致经营主体尤其中小保险公司运行成本过高。最后,市场退出和淘汰机制缺失,导致过度竞争,助推了整个行业经营成本的加大。
三、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主要因素,可从专业技术层面、自然环境层面、社会经济层面加于分析。
1.专业技术层面
第一,可持续盈利取决于正确的增长策略。只有增长可持续,且与自身资源保障、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应,才可长期盈利。不顾质量、成本的盲目增长会带来巨大潜亏风险,损害可持续盈利能力。2015年产险业务赔款4194.17亿元,同比增长10.72%,赔付成本还是相对居高不下,财产险业内的“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亏损”“三年怪圈”现象就是最好例证,可见在增长的决策上应慎重。
第二,可持续盈利须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其他企业是先确定成本,后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实现收入。而产险公司与其正好相反,保险业是先实现收入,后确定经营成本。因此在收入既定前提下,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公司承保盈利能力就越高。例如,平安产险坚持内涵式、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在为客户提升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改善经营品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2016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净利润105.07亿,综合成本率94.9%,在风险筛选和成本控制有保证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和品质的均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盈利还要具有较高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要想可持续经营,提高投资盈利,就必须保持现金流稳定。在投资收益率既定前提下,可投资现金流越多,投资收益就越高。为此,必须强化应收保费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收付效率,这样才能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产险公司投资不同于寿险投资,在资金期限相对短,现金流稳定性相对差的基础上,要获取好的投资收益,关键在于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是决定投资收益率高低的核心因素,同样的投资环境和可投资的现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高,投资盈利能力就强。
2.自然环境层面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如2010年五省罕见的旱灾、玉树地震,2008年百年难遇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这些灾害一旦发生,造成损失是巨大、惨重的。2008年,受巨灾影响,财产险赔付上升较快,全年赔付支出1418.3亿元,同比增长39%。可见,巨灾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最大。突如其来,造成巨额的损失,这会造成财产保险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使保险公司出现亏损,有时是巨额亏损。而财产保险的原理是基于大数法则,即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可以精算出来的一个概率。因此,考虑保险公司的盈亏,有时要从稳定经营的角度对准备金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达到可持续盈利。
3.经济社会层面
可持续盈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强。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被放到了一个全方位的金融平台上。例如,保险业的竞争和巨灾的增加,使得保险的承保利润越来越薄,投资收益成了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柱。但投资收益,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决定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投资的空间就大,投资的机会就多,保险公司投资盈利的可能性就大,投资回报就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又创造了新的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保险业的收入。例如,在国家积极的财******策推动下,截至2015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全行业净资产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可见可持续盈利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财保公司盈利模式的***策建议
(一)找准公司定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
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来源于从企业价值链中提取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找准公司发展定位就成为确保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产险公司定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就不同,持续盈利能力的优势所在也就不同。具体而言,大型产险公司未来将向集团化、综合化发展,中小型公司要么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做大,要么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所以只有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公司寻找自身竞争力优势,才能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
(二)规划盈利性业务的发展路径,做好盈利性业务发展的制度安排
公司要设计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模式,建设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渠道,组建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团队。公司***策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培育,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扶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激励。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
“生存l展,开源节流” 是企业经营的八字方针,开源是增加业务来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产能,降低成本费用率。节流是合理降低费用开支的绝对额。两者是成本管控的两个方面。财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财险费率的市场化、财险行业的高税率已经极度压缩了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要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有必要合理降低成本。所以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有助于增大公司的盈利空间。
(四)重视、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合理进行投资活动
随着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的可运用保险资金也随之逐年加大。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不管是从资金使用效率还是从提高和改进盈利模式的角度,都是保险公司必须从事的。但投资活动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切不可盲从。投资应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有效结合,用稳定持续的收益来对自身主营业务的盈利形成有效的补充。可见加强自有资金的高效运用,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身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加强行业平台设施建设,完善市场进退机制,改善公司盈利的外部环境
好的行业环境有助于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培养,稳定有序的行业大环境有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的形成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发挥。我国财险市场数十年来野蛮经营和粗放管理已使市场交易成本高不可攀。而财险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建立通畅的市场进退机制是维持市场合理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体行业盈利能力。
(六)挖掘自身潜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
加大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研发有效地将客户群体细化,将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的诉求进行重新的审视,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别针对大型跨国公司、高精新产业的企业,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盈利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七)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基石。因此,需认真开展全面业务内控管理,加强再保险工作,重视开展防灾防损措施,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从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当前市场的结构性转型从总体上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面对保险企业实现盈利的良好外部环境正在形成的局面,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强抓当前机遇,找准市场定位,整合自身经营的价值链,寻找和挖掘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逐步培养应对各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打造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能依靠单一模式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应该以“保险业务模式”为基础和核心,依托于自身的保险业务,深入挖掘盈利潜力,不断运用科技、培训等创新手段,持续改进现有盈利模式,切不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我们应当努力去寻求高效率的富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盈利的长足发展。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7
关于保险理赔工作心得体会
人保财险公司非车险部个人工作总结在回顾这半年工作之前,我首先要感谢人保财险,感谢人保财险给我的机会,感谢人保财险江门分公司和××支公司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照,也很感谢人保财险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自××年7月8日,我和中大的两个同事坐福哥的车来到江门,下午就和××支公司车险部经理李刚来到××支公司。
在××支公司7-10三个月在意外险部学习。在这期间主要是跟意外险部办公室里的两个同事学习,熟悉内务。主要学习:承保,保单录入,理赔,填写保险单等一系列工作。很多人认为是“打杂”的工作,这可不是一般的“打杂”的工作,这可是让我知道了很多工作中必须了解,必须知道,必须清楚的东西,因为这些工作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客户服务的质量。而且,意外险部经理卓健雄在工作中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支持,也给了我很多去一线承保,查勘,定损等学习的机会。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年10月1日后,我被安排到非车险部学习,一直到现在。在非车险主要也是了解整个部门工作的程序,各种内务工作的操作,并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承保,续保,理赔等。得到了部门同事和非车险经理李继雄经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而且,得到了很多去一线学习查勘,定损,理赔,承保等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很多,得到很多锻炼的机会。并且得到李继雄经理一些工作中的指导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尤其是工作中我做的不足时,李经理的严肃指导,使我真正体会到自己懂得的东西太少了,有待提高的东西太多了。也正是在平常工作中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逐渐地让我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野,更加专业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对保险很了解,很懂,但经过这半年在意外险和非车险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到“保险”这两个字的内涵。感觉到做个真正的“保险人”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他要求我们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要有一颗敢于面对失败挫折的心,而且要有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等。
经过这半年的学习后,我感觉我的头脑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希望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保,为中国保险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再次感谢人保财险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身边同事的支持----因为是你们让我更成熟,更专业。
保险理赔工作心得体会
在全球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时代,汽车保险业务经营的好坏,不仅事关保险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发展,也影响到保险职能作用的发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对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借鉴国际上成熟保险市场汽车保险理赔服务的先进经验来改进我国传统的汽车保险理赔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已成为摆在我国汽车保险从业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成熟保险市场汽车保险理赔服务的模式及特点
国外专业从事车险理赔服务的机构数量较多,而且分工很细。保险公司与外部机构基于各自的利益,为达到使客户满意这一共同目的,特别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他们既各司其职,又特别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查勘、定损环节方面的合作
查勘、定损工作作为理赔服务的第一环,实际上也是保险公司对案件是否赔偿、赔偿多少的第一关,它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理赔案件的数量、结案的速度、社会影响、晶牌效应等诸多方面,所以,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为了应付大量繁琐的查勘、定损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普遍采用了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的模式。
(二)信息技术开发环节的合作
1.提高查勘调度的合理性和时效性。美国第四大车险经营公司Progressive公司,采用GPS定位技术确定查勘人员位置,通过智能排班系统,查勘人员在很短时间内被派到出险现场,另外,通过电脑网络,查询修理厂的排班情况,及时为客户提供送修服务。
2.提高查勘定损的准确性。德国安联集团一直使用 Audatex系统(现属于美国ADP公司),近期还使用 Glassmatix估损系统,保证了车险理赔的规范、透明 3.提高接报案的及时性和方便性。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车险理赔中使用24小时工作的事故受理报告系统,该系统与全国各地的14个理赔中心及全国252个理赔终端的远程计算机系统对应,客户从任何理赔终端都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处理结果,并在7日内得到赔款。
4.提高查勘定损效率。在我国的台湾地区,车险理赔已经开始启用远程定损系统,通过因特网传送,实现保险公司定损员既可以当场定损,又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定损,客户和修理厂还可以上网查询定损结果和配件价格、甚至购买配件等功能。
(三)提供多样化服务环节方面的合作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是现代车险理赔的一大特点,其中,衍生服务已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美国保险公司与银行、电信、医院、警署、维修厂、玻璃店、救援公司、急救中心等外部机构的合作非常普遍。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还出现了一种专门为汽车保险公司做损余处理的公司。大量专业机构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保险业的总体水平,而且促进了保险保障质量的提高和保险服务成本的降低。
二、当前我国保险市场汽车理赔服务的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车险是我国国内保险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单险种业务,是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骨干险种。其业务量占财产保险的一半以上。20xx年,全国产险保费收入达892.4亿元,有 544.6亿元来自车险。20xx年,我国产险公司中,车险已决赔案件数高达766万多起,赔付率高达60.87%,车险查勘、理算工程量大、成本高。在我国目前保险市场手续费高、费用率高、资金利用率低的状况下,车险在20xx年的经营中已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局面。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国的车险理赔服务模式,挤压理赔水分,降低理赔服务成本,已成为改变目前我国车险经营亏损局面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我国的理赔服务模式
由于机动车辆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要求保险公司在经营,特别是在提供服务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与机动车辆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或者服务机制,做好机动车辆出险后的处理工作。这种服务体系或机制主要是围绕在保险车辆出险后及时的援救、查勘、定损和修复方面,同时,还包括处理涉及第三者责任的案件。目前,我国较为成熟和流行的模式是以保险公司自主理赔为主导的理赔服务模式,其特点为:
1.各自建立自己的服务热线,对被保险人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热线接受报案。
2.各自建立自己的查勘队伍,自身配备齐全的查勘车辆和相应设备,接受自身客户服务中心的调度和现场查勘定损。
3.各自建立自己的车辆零配件报价中心,针对车险赔付项目所占比重高,对车险赔付率和经营利润影响大,同时又是最容易产生暴利的零配件赔款,各家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组织专人从事汽车配件价格的收集、报价和核价工作。
4.查勘定损的某个环节或服务辐射不到的某个领域才交由公估公司、物价部门、修理厂、调查公司等外部机构去完成。
(二)目前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模式的利弊分析
1.自主理赔。即由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负责事故的检验和损失理算。这种方式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初期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明显带有一系列特定历史时期的烙印。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上先进的理赔估损方法和理念不断传人国内i被保险人的保险消费意识也不断提高,这种模式的弊端便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资金投入大、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对于保险公司自身来说,从展业到承保,从定损到核赔,每个环节都抓在手里,大而全的模式造成效率低下。庞大的理赔队伍,加上查勘车辆、设备的相应配置,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烦琐的估损理赔事务,导致其内部管理和经营核算的经济效益差,还常常出现业务人员查勘看不过来、估损定不过来、材料交不过来的不正常现象。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与我国保险公司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培养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经营道路的要求相比,是不相适应的。
(2)理赔业务透明度差,有失公正。汽车保险的定损理赔不同于其他社会生产项目,其涉及的利益面广、专业性强,理算类别多,这就要求理赔业务公开、透明。保险公司自己定损,就好比保险公司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意味着定损结果违背了公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这种矛盾,即使保险公司的定损结论是合理的,也往往难以令被保险人信服,导致了理赔工作中易产生纠纷。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这种弊端就愈加突出。
2.物价评估。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委托物价部门强制定损。这种方式用得比较少,因为保险双方当事人都不认可、不欢迎。中国保监会也曾发文予以抵制。
3.保险公估。即由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接受保险当事人的委托,负责汽车的损失检验和理算工作,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有:
(1)可以减少理赔纠纷。由没有利益关系的公估人负责查勘、定损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保险公司合同公平的特点,使理赔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防止以权谋私。
(2)完善了保险市场结构。由专业公司负责查勘、定损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同时可以促进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结构。
(3)可以促进保险公司优化内部结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保险公司是按实际发生的检验工作量向公估公司支付检验费用的,因此能更如实反映经营的真实情况,避免保险公司配备固定的检验人员和相关设备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和增加的固定经营成本。
保险理赔工作总结心得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要过去了,真是时不我待。在加入中银保险江西分公司的半年时间内,得到大家的帮忙实在是太多,此刻我将本年度的工作状况汇报一下:
理赔理算岗位是一个工作十分较为繁琐的岗位。它在理赔的整个流程上算是最后一道关口。是这是一项十分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岗位。对于我的工作,我有得有失,做的并不够完善。
一、理赔案件结案:从客户出现报案后,现场查勘完毕,客户交起索赔材料,定损后录入新系统,转到核价岗,做完理算,领导审批签字,方可拿给财务部转账汇款。截止12月份,已结20xx余件已决赔案。并且在透过年底理赔部全部门的努力,将已决案件结案率成功的从70%提升至85%以上,完成了总公司下达分公司理赔结案率的任务。
二、通知客户及时理赔提高结案率:通知客户需要超多时间,在告诉客户一共赔付多少的状况下,多数都需要讲清楚具体的赔偿项目,告知需要哪些手续,还缺少什么材料。因为每一个案件不同,每一个客户也不同,不同意赔付价格的客户不在少数,客户的庞然大怒和不理解是常有之事,只能耐心的一一向客户解释和客户做好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解决不了得问题也会存在,只有及时安抚客户情绪,告知保险公司条款,如不计免赔,300元绝对免赔等等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8
“喊‘狼来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狼’已经在隔壁开业了!”9月20日,在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网上交通旅行险的新闻会上,当记者问到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
时,平安保险公司cio张子欣如此感慨。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在9月17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谈判的结果,中国做出了六大承诺并将承担一系列的义务。其中包括:在保险领域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在华建立其非寿险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入世5年后,外商将可以建立其全资的外资子公司。
其实,目前上海已有十余家外资保险公司进驻,有的保险公司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攻势。在日前举行的“’2001海峡两岸保险高级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吴小平要求各保险公司提高竞争能力,积极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于客户服务、渠道销售和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比拼上。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有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指出,短时期内,国内保险公司在资本、人才、经验等方面还很难与国外同行相抗衡,而由“保险+电子商务”组成的服务则是民族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竞争的有力武器。而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的最大机会正是在销售渠道和服务方面,它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理顺流程,为客户、员工和保险业带来新的价值。
同时,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的专家认为,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的冲击很多,其中就包括通过销售网、服务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以及网上作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因为外资保险公司进***中国保险业,在销售队伍方面并不占优势,它们很有可能会运用已经在国外取得成果的互联网战略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e化平安”换来40亿元大单
在9月20日的会上,中国电子商务年鉴编委会秘书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斌女士表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变革,在保险领域,平安保险公司在网络保险方面的投入最大,得到的回报也最为丰厚—今年6月,平安保险就依靠网络优势,获得了一个40亿元的大单。
事实上,从1999年初开始论证,平安公司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考虑自身电子商务策略的可行性。2000年2月,平安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次年5月,平安公司推出了货运险网上交易系统(),当时正值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投保竞标,几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在为该项目激烈拼争。“是货运险网上交易系统成了使天平倾向于平安的重要砝码。当客户了解到利用货运险交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后,平安保险成了赢家。”平安保险公司客户资源管理中心网上保险部总经理应松说。
2000年6月,pa18网站( pa18. com)建成,8月正式对外开通。自此,pa18不但成为了平安公司的网上交易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起了推动平安整体e化、以科技手段支持销售和产品创新的战略性任务。
平安公司在全国有1000多个服务机构、超过1500万的客户以及超过22万名的业务员。除了保险业务外,平安还有证券、信托投资等业务。“e化平安”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平安公司内部的联网,二是实现对客户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整合。pa18将平安的多项主营业务整合在一起,并与建行、中行等数家大型银行建立合作联盟,为各个业务领域的客户提供了一个互通的平台。统一的平台给客户提供了一次性获得多种服务的便利,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这是平安特有的集团优势。
除了pa18网站提供的综合交易平台外,平安还开设了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中心—95511。这样,平安便实现了“三网合一”—互联网是无处不在的“天网”,电话呼叫中心是“地网”,平安庞大的业务员队伍构成了“人网”,初步实现了“e化平安”的战略部署,即形成一个以电话中心和互联网中心为核心,包括门店服务中心和业务员直销在内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网络,形成统一的品牌管理系统、共同的客户资源、一致的客户服务界面和完全的产品功能整合,这将是亚洲最大的综合金融立体服务网络。
增值服务是突破口
网上交通旅行险的推出,标志着平安的电子商务策略又一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王斌评价说:“此次平安推出网上旅游保险,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因为以往在网上推广的只是传统险种,并没有真正创造适合网上销售的险种。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创新,平安公司走在了创新的前列,预示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此次平安推出的交通旅行险包括一路平安险、路路畅通险和航空平安险,消费者可以任意组合选择。以航空平安险为例,用户只需花100元(仅相当于购买5次普通航空保险的费用)便可以获保一年,保额高达20万元。这既是典型的业务创新和增值服务,同时也是商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并最终让用户受益的具体表现。
我们不难注意到一个转变:网络保险的主角已经由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传统的保险企业。同时,保险公司本身也正在转轨—由经纪人型公司转变为咨询型的服务公司。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手段,拓展了保险业原有的业务空间和服务的深度,开拓了新的市场,而且更具有成本效益。
“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利用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够留住客户,才能同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在同等的价格上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原有的成本结构必须改变,人均产能必须提高。”张子欣说。据悉,继网上交通旅行险之后,平安公司还将推出网上车险、银行保险业务网上交易系统、车辆远程定损、理赔系统等新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是对平安传统业务的补充,而且在国内率先开创了一种崭新的bcc(business to channel to customer)商业模式。平安希望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化传统交易操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机构及人的业务发展,从而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增长。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保险监管发展前景保险市场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万元。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将更加有法可依。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府承诺相冲突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已经于2002年1月开始生效。在监管实践方面,保险监管将进一步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的监管原则。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也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运动式、间歇式、大清理转向常规的间接监管,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过渡。2006年出台的一个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我国保险业正积极探索与银行业、证券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健康、稳定的发展。2007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再保险市场中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与***策。
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原则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经营信息披露制度、首席精算师登记认可制度、保险公司评级制度和保险法定会计制度将逐步建立。同时,还将建立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新闻和公告制度,规范并向社会公开监管部门工作程序和审批程序,对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行***与舆论监督和投诉制度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保险自律组织建设将加快,比如将在保险行业协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如产险委员会、寿险委员会、保险中介人协会、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会计师协会等。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广阔。保险业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面临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
1.国内经济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升。
2.国内社会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年未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为保险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潜在保险资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经历着重大变革,商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一切都正在改变着人们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对风险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三、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建议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的养老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
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篇10
“喊‘狼来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狼’已经在隔壁开业了!”9月20日,在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网上交通旅行险的新闻会上,当记者问到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
时,平安保险公司cio张子欣如此感慨。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在9月17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谈判的结果,中国做出了六大承诺并将承担一系列的义务。其中包括:在保险领域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在华建立其非寿险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入世5年后,外商将可以建立其全资的外资子公司。
其实,目前上海已有十余家外资保险公司进驻,有的保险公司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攻势。在日前举行的“’2001海峡两岸保险高级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吴小平要求各保险公司提高竞争能力,积极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现在,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中国的保险公司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于客户服务、渠道销售和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比拼上。要生存和发展,国内保险公司必须寻找到更有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指出,短时期内,国内保险公司在资本、人才、经验等方面还很难与国外同行相抗衡,而由“保险+电子商务”组成的服务则是民族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竞争的有力武器。而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的最大机会正是在销售渠道和服务方面,它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理顺流程,为客户、员工和保险业带来新的价值。
同时,新华国际保险研究会的专家认为,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的冲击很多,其中就包括通过销售网、服务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以及网上作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因为外资保险公司进***中国保险业,在销售队伍方面并不占优势,它们很有可能会运用已经在国外取得成果的互联网战略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e化平安”换来40亿元大单
在9月20日的会上,中国电子商务年鉴编委会秘书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斌女士表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变革,在保险领域,平安保险公司在网络保险方面的投入最大,得到的回报也最为丰厚—今年6月,平安保险就依靠网络优势,获得了一个40亿元的大单。
事实上,从1999年初开始论证,平安公司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考虑自身电子商务策略的可行性。2000年2月,平安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次年5月,平安公司推出了货运险网上交易系统(cargo.pa18),当时正值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投保竞标,几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在为该项目激烈拼争。“是货运险网上交易系统成了使天平倾向于平安的重要砝码。当客户了解到利用货运险交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后,平安保险成了赢家。”平安保险公司客户资源管理中心网上保险部总经理应松说。
2000年6月,pa18网站( pa18. com)建成,8月正式对外开通。自此,pa18不但成为了平安公司的网上交易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起了推动平安整体e化、以科技手段支持销售和产品创新的战略性任务。
平安公司在全国有1000多个服务机构、超过1500万的客户以及超过22万名的业务员。除了保险业务外,平安还有证券、信托投资等业务。“e化平安”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平安公司内部的联网,二是实现对客户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整合。pa18将平安的多项主营业务整合在一起,并与建行、中行等数家大型银行建立合作联盟,为各个业务领域的客户提供了一个互通的平台。统一的平台给客户提供了一次性获得多种服务的便利,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这是平安特有的集团优势。
除了pa18网站提供的综合交易平台外,平安还开设了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中心—95511。这样,平安便实现了“三网合一”—互联网是无处不在的“天网”,电话呼叫中心是“地网”,平安庞大的业务员队伍构成了“人网”,初步实现了“e化平安”的战略部署,即形成一个以电话中心和互联网中心为核心,包括门店服务中心和业务员直销在内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网络,形成统一的品牌管理系统、共同的客户资源、一致的客户服务界面和完全的产品功能整合,这将是亚洲最大的综合金融立体服务网络。
增值服务是突破口
网上交通旅行险的推出,标志着平安的电子商务策略又一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王斌评价说:“此次平安推出网上旅游保险,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因为以往在网上推广的只是传统险种,并没有真正创造适合网上销售的险种。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创新,平安公司走在了创新的前列,预示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此次平安推出的交通旅行险包括一路平安险、路路畅通险和航空平安险,消费者可以任意组合选择。以航空平安险为例,用户只需花100元(仅相当于购买5次普通航空保险的费用)便可以获保一年,保额高达20万元。这既是典型的业务创新和增值服务,同时也是商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并最终让用户受益的具体表现。
我们不难注意到一个转变:网络保险的主角已经由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传统的保险企业。同时,保险公司本身也正在转轨—由经纪人型公司转变为咨询型的服务公司。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手段,拓展了保险业原有的业务空间和服务的深度,开拓了新的市场,而且更具有成本效益。
“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利用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够留住客户,才能同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在同等的价格上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原有的成本结构必须改变,人均产能必须提高。”张子欣说。据悉,继网上交通旅行险之后,平安公司还将推出网上车险、银行保险业务网上交易系统、车辆远程定损、理赔系统等新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是对平安传统业务的补充,而且在国内率先开创了一种崭新的bcc(business to channel to customer)商业模式。平安希望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化传统交易操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机构及人的业务发展,从而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增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