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调研工作计划10篇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1

一、调研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撤并或削减了计划生育机构和人员,致使计划生育工作处于放任状态,一些企业计划生育奖励***策得不到落实,部分民营、私营企业计划生育法人负责制得不到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处于失管状态,严重影响了全镇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次调查,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我镇各类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意见,探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调研范围

1、全镇辖区内所有国有、国家控股、集体企业。

2、私营、民营、合资、外资企业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签订合同为1年及1年以上的合同职工和流动人口)达到30人以上的也在本次调研范围内。

三、调研时间

年5月6日前所有村、企业完成调研报表。

四、调研内容

1、企业计划生育法人负责制落实情况。目前本企业成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落实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加发30%待遇等情况。

2、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情况。

3、企业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情况。目前企业已婚女职工每年一次健康查体,育龄夫妻享受免费提供的***药具服务等情况。

4、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健全情况。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统计、协会、育龄女职工生殖健康服务等制度情况。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落实情况。

6、企业成熟的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目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难点是什么,下步工作的建议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调研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各村、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调研的重要意义。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软件企业 税收筹划 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期,软件企业作为研发活动的主体、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其发展对于增强信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优惠***策,极大改善了软件企业的发展环境,也为其纳税筹划创造了必要条件。软件企业自身的独有特点,对其开展纳税筹划造成很多困难。本文以软件企业为对象,通过对其纳税筹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软件企业纳税筹划实务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一、软件企业特点及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一)软件企业特点

1.轻资产运营

在软件企业的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大。软件企业的资产主要是专利技术、软件产品、人力资源、企业服务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因此针对软件企业资产进行税收筹划存在一定困难。

2.高研发成本高风险

软件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因此研发成本较高,另外软件企业的风险高。一旦研发成功,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反之,相关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极可能出现巨亏,导致相关的纳税筹划方案失去意义。

3.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由于软件企业是将知识和智力转换为产品,人力资源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优秀的研发队伍是企业成功的立足之本,但软件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使得软件企业纳税筹划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1.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理论依据

企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以产权契约为核心形成的契约耦合,但利益相关者呈现出多元化,也都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然而他们掌握的企业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只有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有着全面的信息,更容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软件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

尽管软件企业自身的显著特点给纳税筹划带来很大挑战,但国家的各项优惠、鼓励***策无疑为其利用自身信息优势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契机。根据各项优惠***策进行纳税筹划在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利益双赢的目标,因此软件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现实选择。

3.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战略意义

软件企业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纳税筹划,不但降低了整体税负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可以增加现金流入量或延迟现金支出,有利于软件企业扩大经营资本,获得行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供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

二、软件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纳税筹划理论研究薄弱,在实务操作中缺乏理论依据,另外软件企业属于新兴产业,对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管理者思想意识淡薄

在许多管理者的观念中,纳税筹划就是少纳税。他们重点关注企业少纳税的结果,而不在乎所采取的方法,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结果不但不能节税,反而容易演变成偷税或逃税行为。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纳税筹划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将节税的压力直接施加给财务部门,其实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财务事项的监督者,很难独自完成纳税筹划工作。

(二)组织机构不匹配

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采用的按照不同任务或职位来划分和调配劳动力的方法,企业的组织机构通过管理行为实现共同目标,因而适当的组织机构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作用。部分软件企业采用职能型组织机构,不适合软件企业多项目、多产品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导致项目管理混乱、项目核算不准确,无法享受纳税优惠***策。

(三)企业人员配备不合理

纳税筹划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纳税筹划人员应该具备税收、会计、财务和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并需要全面熟悉企业的运行流程,从而提供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做出最佳决策。但目前大多数软件企业缺乏这种专业人才,基本由财务人员兼任,缺乏统领全局的视角,影响最佳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

(四)纳税筹划方法运用不适当

纳税筹划是企业通过合理合法安排自身经营活动使自己缴纳可能的最低税收而使用的方法,是对税收优惠***策的积极利用。部分软件企业没有清楚地界定纳税筹划、偷税和逃税的界限,没有及时动态跟踪国家相关税收优惠***策,导致了节税方法的滥用;有的软件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策,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导致部分费用项目没有达到税法扣除限额被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而另一部分费用项目超过税法扣除限额被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增大了企业的税负水平。

三、改进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对策

(一)改变管理者对纳税筹划的认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纳税筹划是一项事先的谋划行为,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关系着纳税筹划成功与否。软件企业管理者应将纳税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中,调动组织企业各个部门、机构的各种资源,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保证各个部门机构之间协调配合,完成企业纳税筹划目标。

(二)改善企业组织机构

软件企业一般都是多项目、多产品型企业,采用职能型组织机构很难保证其运营需要。软件企业可采用矩阵型组织机构,重点以项目为核心,实现跨部门集中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各项技术的相互交融,保证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各阶段运行顺畅。

(三)加强纳税筹划人员队伍建设

软件企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国家提供了一系列***策支持,但企业的差别性、地域的特殊性、客观环境的变化等各种制约条件都要求纳税筹划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软件企业可考虑设立专门的纳税筹划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同时赋予其调动相关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权力,以满足软件企业各项纳税优惠***策的条件,如提请相关部门进行软件产品登记、软件企业认定和年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年审等工作,提请项目管理部门提供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及项目验收等相关资料,从而提高纳税筹划的有效性。

(四)改善纳税筹划方法

由于国家对软件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策,软件企业应该充分正确利用这些***策,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

1、财务预算中的筹划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根据新企业所得税规定,软件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都是以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计算所得税扣除限额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以工资薪金总额为基数计算扣除限额;根据财税(2012)27号规定,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培训经费,可以全额扣除。企业应该根据经营目标估计本年的销售(营业)收入和工资薪金总额并计算各项费用的扣除限额,据以作为本年度相关费用的预算金额。在日常的预算执行阶段,企业应对各项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预警,便于对相应的费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节税目标。

2、合理安排职工薪酬结构

由于软件企业技术更新快,人员素质高,人力成本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应合理安排职工薪酬结构,参照同行业同区域工资水平设计本企业工资薪金,在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同时增加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合理减轻企业税负。由于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培训经费,可以全额扣除,企业还应该考虑增加员工的隐形福利,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增加职工的培训机会,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从而为企业留住人才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策

新办软件生产企业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策,合理推迟获利年度是纳税筹划的重要手段。软件企业一般都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但两种税收优惠***策不能同时享受。软件企业可考虑在“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策的最后一年,提出高新企业认定,从而实现两种优惠***策的顺利衔接。在以后的年度注意高新企业认定复审的条件,保持高新技术的企业的资格,继续享受税收优惠***策。

4、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必须是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并且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同时国税发(2008)116号文要求,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因此,软件企业应根据研发项目的鉴定、备案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实现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全方面的跟踪制度,相关部门及时提供项目实施各阶段的人工耗用情况,财务部门专人负责定期对每个项目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提供真实、完整的项目数据信息,为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委托外单位研发的项目,应及时向受托单位索要该项目的研发费用明细情况,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依据。

四、结论

国家为了鼓励软件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软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企业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们认为软件企业税收筹划存在巨大空间,软件企业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出发,进行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在合法的前提下,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软件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如何注重综合效益的原则以及在操作实务中如何发现和规避风险,必将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兵,曾鹏飞,袁艳君.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学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11(24):356-357

[2] 甘文涛.会计***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探讨.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9):122

[3] 陈爱真.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探讨. 现代商业, 2012(20):217-218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关键词:

卓越计划;学校;企业;定位差异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委员会和专家组,负责卓越计划重要***策措施的协调、制定和决策,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学校与企业在对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以及卓越计划课程开展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的解决都将是下一步卓越计划制定的侧重点。

一、调查对象

1.与我校长期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2西安工程大学(包括卓越班学生<14级、13级、12学生>;卓越班授课老师)

二、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走访调研、查询相关资料法。

三、学校与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定位差异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8份,并对卓越计划的授课教师进行了采访调查。记录整理之后,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卓越计划学生和授课教师对卓越计划的认知有限调查显示,就被调查的西安工程大学的卓越计划学生、授课教师以及企业人员而言,其对卓越计划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其了解的方式也大多是通过学生/同事之间的传说,或者是通过网络资源、学校对全体师生的宣传等方式了解卓越计划的。这将影响到企业对学校卓越培养讯息的接收,很难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坚固的联系。从调查数据得知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依旧是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最看重的能力。而教师却认为应着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校和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生了差异。此外,三分之一的企业工作人员也向卓越工程师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

(二)卓越计划课程内容开展的形式调查分析此部分我们主要采取了访谈的形式,对卓越计划授课的教师进行了采访调查,授课教师表示针对卓越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删减或增加,并在上课形式上增加讨论或活动教学。例如,我校就对卓越版增加了大学语文、公共关系、心理学基础以及社交礼仪等通识课的开展,其旨在培养卓越计划生的综合素质。在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电话交流中,他们表示,学校在对卓越版课程上的改动正是卓越计划培养的一种方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组织沟通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对学生开展实地实践教学。可见虽然学校意识到了企业对卓越计划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但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资源、课程安排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对于学校与企业而言在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上的建议

(一)对学校的相关建议1、在当今这个激烈的竞争形势之下,卓越工程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经费支持力度,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实践教学活动。2、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殿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出现了急躁、功利的心态,而渐渐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静下心来自主的投入到学习当中。3、在日前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卓越工程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不断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为新兴产业的开发以及原有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因此学校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注重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4、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卓越班的教学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有针对的去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比如对英语的教学,其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上应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动,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并及时的反馈给学生。

(二)对企业的相关建议1、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实习的机会,让卓越计划生更多的参与到动手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2、企业应该加大对学校科研创新的投入,并可以实行企业进校园,将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市场需求带入校园,在学校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以及企业的资金投入下达到互惠互利。3、企业应该定时安排成功的企业家为卓越计划生开展主题演讲,带动大学生更好的去设定自己的人生计划,为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增添动力。4、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打入中国市场,为了更好的与国外企业合作,相关企业可以为卓越计划生提供更多的与国外企业家的交流机会,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国外的相关文化。

五、总结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4

技术发展战略是国家对科技活动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由科技行***体系主导,并协调技术***策与其他工业***策、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对一国技术***策的分析框架,Lall(1998)提出从三个层次研究国家技术***策:(1)确定国家发展目标,明确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2)激励***策,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国家干预的信号,包括基础型干预和选择性干预,所谓基础性干预是国家对人力资源、科技基础设施、研发鼓励等要素市场的干预,而选择性干预指国家扶持特定产业或特定产业组织优以实施优先优术发展目标;(3)组织制度,包括为实施技术发展战略的科技计划、行***组织等。[1]以这三个层次考察马来西亚技术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技术规划不明晰时期。***之后马来西亚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一致,资源型产业(如早期的橡胶、之后的棕榈油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是***府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建立的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所(MalaysianAgricultural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MARDI)对当时农业多样化、农矿产品的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技术指导和推广作用。相对地,在马来西亚推动工业化的产业***策框架中,产业技术发展并没有成为优先的议题。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通过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在生产初级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行业兴建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到60年代末为解决就业问题和种族间经济利益冲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旨在社会重组目标的新经济***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策的重点,而外资主导的出口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建的自由贸易区内,与区外的当地产业几乎没有技术联系和外溢效果。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马来西亚重工业化的第二轮进口替代阶段,马国***府通过***府投资行为推动的重工业项目计划不仅包含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计,同时希望进一步达到种族间经济利益平衡的目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产业技术的学习、深化一直不是***策制订者的直接目标。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开始筹建科技行***体系,如1975年成立的国家科学研究开发理事会(theNationalCouncilforScientificResearchandDevelopment),197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环境部(theMinistryofScience,TechnologyandEnvironment,MOSTE),它们的预算、权限十分有限,无力对其他部门(如贸易工业部、农业部)以及这些部门下属的重点研究机构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府加强技术力量供给的技术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府感到马国工业化“缺乏对科技***策、战略全面而清晰的方向”,[2]1986年马来西亚***府在当年数个经济规划中,包括第五个国家计划(1986—1990)和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明确了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合,并在1990年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详细了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鼓励措施。首先,产业技术目标在多个***策框架中明确体现,明显不同于前一阶段。由***府推动的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失利后,1986年马来西亚***府颁布了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1986—1995年)(theI8ndustrialMasterPlan),在这份规划中明确说明国内弱小的产业技术基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认为已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产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几乎完全依赖外国技术,建议采取韩国式产业***策对特定部门采用倾斜式***策以帮助本地企业建立技术基础,强调优先发展具有较强联系效应的资源型制造产业,如木材加工业、橡胶制品、石油精炼产品。尽管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策方向随着很快到来的外国直接投资高潮冲淡了许多,但该计划是马来西亚***府首次将技术发展领域***地列为经济发展规划中,显示产业技术发展已经成为***策目标之一。1990年出台的“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ActionPlanforIndustrialTechnologyDevelopment,APITD)作为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补充,更为详细列举了五大优先发展领域,如自动化材料、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和能源、环境与环境技术,同时指出了马来西亚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瓶颈,并提出了42项建议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在包含产业技术发展目标的多个***府规划出台后,对原有科技行***体系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这些技术发展机构与私营企业界联系显得比过去紧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主要工业研究机构统一由科学技术环境部管理,以便提高这些研究机构的合作能力;改革后的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加入了更多私营企业界代表,并监督1986年启动的、由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theIntensificationofResearchinPriorityAreas,IRPA)项目的实施情况;马来西亚内阁组建一个由***牵头的、新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科技立法和项目规划,除此之外,产生了一些非***府机构的民间—***府协商组织,如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的技术委员会、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府协调小组。最后,在***策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对科学技术的公共投入迅速增加,1986—1990年第五个五年规划中科技的公共投资从5.4亿林吉特上升到11.6亿林吉特,这些投资流向国有技术研究机构的基础设备投资以及资助国家重点领域研究项目(IRPA),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挑选国有技术研究机构开展IRPA项目。

从实践效果来看,由***府制订技术发展规划、国有资金支持、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执行的科技体制属于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这种规划体制的性质是一种集中型的体制而不是包含私营企业界参与的复式或协调式体制,尽管***府的初衷是仿效日本产业需求拉动式技术发展模式将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但显然缺乏合格技术官僚的参与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特别是这种集中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的市场环境相矛盾,这种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无疑地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培育了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风尚,这是马来西亚社会氛围里一直缺少的。

第三阶段,1993年后,加强技术***策与产业组织结构、市场条件的协调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府注意到大量涌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内部化的技术转移比70、80年代显得活跃而积极,跨国公司对呈现产品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依托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消费型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开始跨国公司增加了对马来西亚本地企业的零部件采购以及部分下包行为,槟城形成了以半导体、硬盘驱动器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集群。面对占马来西亚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紧密融合和跨国公司行为模式的转变,前期的供给型技术发展战略显然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马来西亚***府调整了技术发展思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转变原有扶持单一产业为主的倾斜式产业技术***策,新发展思路强调为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提供诱导性的***策指导以及完善创新的网络建设。在产业***策上,面临90年代初国内已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社会基础设施紧张等形势,***府强调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型”向“生产效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组装、装配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环节发展,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产业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结构联系,以生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的操作思路上,突出了培育产业群的技术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以电子电器产业、石化与制药、材料、资源加工等8个产业群,通过产业群的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相关商业服务的互动合作带动产业上下游联系。在外资***策上,1991年11月颁布《新外资投资法案》对参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的外资给予倾斜的投资优惠***策;1995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规定以“人均员工最低投资额”作为批准投资的附带条件,从而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1996年马国***府将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作为最优先的税收优惠项目,这些***策调整表明***府通过选择性FDI***策以达到促进本国产业技术升级的目的。另外,为改善本国二元性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先进技术扩散,1993年马来西亚***府公布了《扶植企业计划》,由马国***府、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三方合作,促进大企业和经挑选的本地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打造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渠道。

其次,科技体制从***府指令性向市场主导机制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有关技术***策的制订、实施有更多私营企业界的参与。为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原国家公共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转变,改革后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营公司,采取合同制研究体系建立企业式营运模式,与此同时大学也被要求通过研究合同立项加强与产业的联系。1992年成立的公私合资经营的“马来西亚技术发展公司”(theMalaysiaTechnologyDevelopmentCorporation,MTDC)是马国首家风险投资公司,旨在促进公共研究机构成果的商业化。

二、马来西亚R&D发展模式的转变

推动研究与开发(R&D)的发展是***府培养本国内生性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国***府科技规划的主要领域。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早期,R&D的作用并不突出,但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深化,R&D活动就开始变得重要,这时的R&D活动大部分与企业吸收、改良复杂的引进技术相联系。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R&D活动开始从改良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因此,无论是促进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或是实施技术创新行为,R&D的增长都意味着工业的成熟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视研究与开发投入为衡量一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R&D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进入工业化快速成长阶段,但R&D投入(指R&D/GDP)一直较为落后,成为制约马来西亚产业升级目标的阻碍。但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R&D的资源分布和活动特征明显改善。90年代中期之后,马来西亚的R&D总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从R&D投入来源结构来看,来自产业界的研发比重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00年的57.9%,说明产业界研发的支出已经成为马来西亚R&D总投入的主力,显示在R&D领域由20世纪80年代***府主导开始转变为企业主导模式。与此相应地,在研发项目类别上,应用型和实验型研发支出大大超过基础型研究支出,显示产业主导形式已成趋势。

表11992—2000年马来西亚研究与开发的来源结构

(金额单位:百万林吉特;份额:%)来源19921994199619982000

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

***府253.746164.927108.719.824721.9417.525.0

企业246.345292.648400.172.974666.2967.957.9

高等教育

机构50.79150.92540.37.3133.611.9286.117.1

总计550.7100611.2100549.11001126.61001671.5100

占GDP比

重0.370.340.220.390.50

资料来源:MOSTE(马来西亚科学技术环境部)—MASTIC(马来西亚科学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R&DSurvey,1994,1998,2000.

马来西亚***府的R&D投入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幅度很大,其产业需求导向的趋势日益增强。1996—2000年R&D支出为9.35亿林吉特,比1991—1995年的支出增长49%,[3]其中67%分配给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其余则流向***府参与的技术合作项目,包括1999年成立的马来西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合作项目(theMalaysia-MITBiotechnologyPartnershipProgramme,MMBPP)、1998年批准的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SCResearchandDevelopmentGrantScheme,MGS)、1998年成立的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theDemonstratorApplicationsGrantScheme,DAGS)等。以***府R&D领域的资金分布状况来看,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是马来西亚***府研发的主要部分,配合第二个产业主导计划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重点扶持领域从过去的5个增加到11个。相比过去,***府对应用性研发给予了更多倾斜。1986年启动的IRPA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1)IRPA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公共研究机构和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界很少从该基金获得研发项目,目前该基金尚缺乏产业界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合作的机制;(2)缺少能够承担风险的技术孵化器的民间企业,IRPA在各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很低。考虑到IRPA模式的局限性,马来西亚90年代下半期在IRPA之外设立了对企业新技术研发、应用资助体系,着重联合产业界强化对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如斥资1亿林吉特的产业研究与开发基金计划(IGS)的主旨在于鼓励产、学、研三方的共同研发与应用,已资助项目包括现有技术改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GS)是鼓励进入多媒体走廊的资格公司的研发,已批准的项目涉及电子交易的软件开发、网络电话合成、指纹识别等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DAGS)旨在推广本地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表2表明在2001—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府对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科技基础设施的预算投入方面将有大幅度提高。

表21996—2005年马来西亚***府科技发展支出的预算结构

(金额:百万林吉特)项目内容1996-20002001-2005

预算支出实际支出预算支出

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755.0718.11000.0

马来西亚-MIT生物技术合作项目35.033.3-

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基金58.041.230.0

技术转让基金(TAF)118118.0250.0

技术成果商业化208203.9610.0

科技基础设施与发展2413.31496.72819.9

合计3587.32611.24708.9

资料来源:根据TheEighthMalaysiaPlan,Table12—5编制。

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占全国研发比例的大幅增长是马来西亚研发结构最显著的变化,2000年企业研发支出金额是1992年的4倍左右,1998年曾达到全国研发总额的72%,显示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需求快速增多。与国家公共研究基金、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基金相比,83%的私营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本身。私营企业研发领域多集中在制造业的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及零部件、交通运输工具和石油产品。在民间研发结构上,外资企业大约占40%左右,且集中于技术密集性行业,如电子电器、化工和塑胶产品,本土企业的研发着重于食品、精练石油产品、基本金属产品以及交通运输器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马来西亚研发型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科技基础设施的不足,2000年民间企业研发费用中有1.31亿林吉特研发项目外包给海外的研发机构。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开支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民间企业(包括外资和本地企业)已通过技术吸收、消化环节后进入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环节。另一方面,民间企业的研发扩大也得力于***策激励。为鼓励私营企业的研发活动,马来西亚***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除对私营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体系外,鼓励企业研发活动的财***税收优惠***策也是重要的有效***策,具体地,由国家批准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加倍从应课税中剔除,被批准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予以免除5年期限的公司所得税,公司内部的研发费用的50%准予在10年内从所得税中剔除。从私营公司对这些优惠***策的反馈情况来看,研发支出双倍从所得税中课除的激励***策效果较显著。

尽管近年来投入增长较快,马来西亚研发支出比例(R&D/GDP)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对于期望延伸本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此外,据马来西亚科技信息中心(MASTIC)的调查,公共研究机构、产业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很少从事合作研发活动,三者中高等教育机构研发能力偏低,公共研究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从国家创新体系强调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在一国创新体系的循环流转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R&D资源配置随着产业导向的模式趋强,技术创新的效率有所提高,但科技行***机构作为协调产、学、研创新行为主体的联系功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仍然有待加强。

三、马来西亚近期技术战略调整的理论分析

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策的选择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新古典学派坚持应建立“市场亲善型”(Market-friendly)的产业技术***策,即为弥补市场失效,***府应改善要素市场,推动贸易自由化、深化金融市场、完善人力资本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主张技术***策应当保持中立性。新古典引用寻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府失效的可能性和成本远大于市场失效,所以排斥任何形式的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某一特定企业组织的信贷、补贴、税收优惠等干预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理论学派(Lall,s.1998)认为***府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即便不是所有后发国家***府有能力象韩国一样成功执行有力的选择性产业***策,如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策也应该是一种包含基础型和垂直型干预的混合物,不仅包括改善现存的要素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府行为弥补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缺陷,比如鼓励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比如发展技术外溢性强、关联性强的产业,Lall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策应向“市场激发型”(Market-stimulating)调整。从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府对其技术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看,其调整的思路更多地体现“市场激发型”的特征。

首先,针对制约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点,***府加大在人力资源、研发鼓励、科技基础设施等环节的基础性干预。在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体系中,缺乏高级化、技术性、知识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制约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第8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强调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倾斜,推动在职培训,从教育体制上打破传统的***府主导模式,促进***府与私人、国外机构的合作。此外,以国家力量促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马来西亚加快知识经济步伐的重要措施,2001—2005年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马国***府科技投入的60%,此举意在以信息技术的推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研发领域,除提供普遍的优惠***策外,***府还提供资助诱导私人研发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技术战略相结合,并改革公共研发资源的分配、运行机制,突出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效益。

其次,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以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的信息技术交流。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领域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的集中,通过产业集群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获得比孤立的企业整体更有效的集群创新优势,集群式创新体现了互惠共生、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的特殊优势。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已经在经济活动中,特别在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中显现出来,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等都是成功的案例。马来西亚***府大力推出的“多媒体走廊”、“生物谷”计划也是希望借助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吸引外资进入,带动本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5

技术发展战略是国家对科技活动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由科技行***体系主导,并协调技术***策与其他工业***策、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对一国技术***策的分析框架,Lall(1998)提出从三个层次研究国家技术***策:(1)确定国家发展目标,明确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2)激励***策,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国家干预的信号,包括基础型干预和选择性干预,所谓基础性干预是国家对人力资源、科技基础设施、研发鼓励等要素市场的干预,而选择性干预指国家扶持特定产业或特定产业组织优以实施优先优术发展目标;(3)组织制度,包括为实施技术发展战略的科技计划、行***组织等。[1]以这三个层次考察马来西亚技术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技术规划不明晰时期。***之后马来西亚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一致,资源型产业(如早期的橡胶、之后的棕榈油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是***府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建立的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所(MalaysianAgricultural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MARDI)对当时农业多样化、农矿产品的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技术指导和推广作用。相对地,在马来西亚推动工业化的产业***策框架中,产业技术发展并没有成为优先的议题。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通过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在生产初级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行业兴建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到60年代末为解决就业问题和种族间经济利益冲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旨在社会重组目标的新经济***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策的重点,而外资主导的出口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建的自由贸易区内,与区外的当地产业几乎没有技术联系和外溢效果。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马来西亚重工业化的第二轮进口替代阶段,马国***府通过***府投资行为推动的重工业项目计划不仅包含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计,同时希望进一步达到种族间经济利益平衡的目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产业技术的学习、深化一直不是***策制订者的直接目标。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开始筹建科技行***体系,如1975年成立的国家科学研究开发理事会(theNationalCouncilforScientificResearchandDevelopment),197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环境部(theMinistryofScience,TechnologyandEnvironment,MOSTE),它们的预算、权限十分有限,无力对其他部门(如贸易工业部、农业部)以及这些部门下属的重点研究机构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府加强技术力量供给的技术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府感到马国工业化“缺乏对科技***策、战略全面而清晰的方向”,[2]1986年马来西亚***府在当年数个经济规划中,包括第五个国家计划(1986—1990)和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明确了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合,并在1990年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详细了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鼓励措施。首先,产业技术目标在多个***策框架中明确体现,明显不同于前一阶段。由***府推动的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失利后,1986年马来西亚***府颁布了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1986—1995年)(theI8ndustrialMasterPlan),在这份规划中明确说明国内弱小的产业技术基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认为已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产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几乎完全依赖外国技术,建议采取韩国式产业***策对特定部门采用倾斜式***策以帮助本地企业建立技术基础,强调优先发展具有较强联系效应的资源型制造产业,如木材加工业、橡胶制品、石油精炼产品。尽管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策方向随着很快到来的外国直接投资高潮冲淡了许多,但该计划是马来西亚***府首次将技术发展领域***地列为经济发展规划中,显示产业技术发展已经成为***策目标之一。1990年出台的“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ActionPlanforIndustrialTechnologyDevelopment,APITD)作为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补充,更为详细列举了五大优先发展领域,如自动化材料、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和能源、环境与环境技术,同时指出了马来西亚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瓶颈,并提出了42项建议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在包含产业技术发展目标的多个***府规划出台后,对原有科技行***体系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这些技术发展机构与私营企业界联系显得比过去紧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主要工业研究机构统一由科学技术环境部管理,以便提高这些研究机构的合作能力;改革后的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加入了更多私营企业界代表,并监督1986年启动的、由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theIntensificationofResearchinPriorityAreas,IRPA)项目的实施情况;马来西亚内阁组建一个由***牵头的、新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科技立法和项目规划,除此之外,产生了一些非***府机构的民间—***府协商组织,如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的技术委员会、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府协调小组。最后,在***策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对科学技术的公共投入迅速增加,1986—1990年第五个五年规划中科技的公共投资从5.4亿林吉特上升到11.6亿林吉特,这些投资流向国有技术研究机构的基础设备投资以及资助国家重点领域研究项目(IRPA),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挑选国有技术研究机构开展IRPA项目。

从实践效果来看,由***府制订技术发展规划、国有资金支持、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执行的科技体制属于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这种规划体制的性质是一种集中型的体制而不是包含私营企业界参与的复式或协调式体制,尽管***府的初衷是仿效日本产业需求拉动式技术发展模式将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但显然缺乏合格技术官僚的参与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特别是这种集中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的市场环境相矛盾,这种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无疑地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培育了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风尚,这是马来西亚社会氛围里一直缺少的。

第三阶段,1993年后,加强技术***策与产业组织结构、市场条件的协调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府注意到大量涌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内部化的技术转移比70、80年代显得活跃而积极,跨国公司对呈现产品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依托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消费型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开始跨国公司增加了对马来西亚本地企业的零部件采购以及部分下包行为,槟城形成了以半导体、硬盘驱动器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集群。面对占马来西亚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紧密融合和跨国公司行为模式的转变,前期的供给型技术发展战略显然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马来西亚***府调整了技术发展思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转变原有扶持单一产业为主的倾斜式产业技术***策,新发展思路强调为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提供诱导性的***策指导以及完善创新的网络建设。在产业***策上,面临90年代初国内已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社会基础设施紧张等形势,***府强调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型”向“生产效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组装、装配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环节发展,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产业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结构联系,以生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的操作思路上,突出了培育产业群的技术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以电子电器产业、石化与制药、材料、资源加工等8个产业群,通过产业群的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相关商业服务的互动合作带动产业上下游联系。在外资***策上,1991年11月颁布《新外资投资法案》对参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的外资给予倾斜的投资优惠***策;1995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规定以“人均员工最低投资额”作为批准投资的附带条件,从而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1996年马国***府将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作为最优先的税收优惠项目,这些***策调整表明***府通过选择性FDI***策以达到促进本国产业技术升级的目的。另外,为改善本国二元性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先进技术扩散,1993年马来西亚***府公布了《扶植企业计划》,由马国***府、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三方合作,促进大企业和经挑选的本地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打造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渠道。

其次,科技体制从***府指令性向市场主导机制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有关技术***策的制订、实施有更多私营企业界的参与。为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原国家公共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转变,改革后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营公司,采取合同制研究体系建立企业式营运模式,与此同时大学也被要求通过研究合同立项加强与产业的联系。1992年成立的公私合资经营的“马来西亚技术发展公司”(theMalaysiaTechnologyDevelopmentCorporation,MTDC)是马国首家风险投资公司,旨在促进公共研究机构成果的商业化。

二、马来西亚R&D发展模式的转变

推动研究与开发(R&D)的发展是***府培养本国内生性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国***府科技规划的主要领域。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早期,R&D的作用并不突出,但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深化,R&D活动就开始变得重要,这时的R&D活动大部分与企业吸收、改良复杂的引进技术相联系。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R&D活动开始从改良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因此,无论是促进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或是实施技术创新行为,R&D的增长都意味着工业的成熟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视研究与开发投入为衡量一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R&D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进入工业化快速成长阶段,但R&D投入(指R&D/GDP)一直较为落后,成为制约马来西亚产业升级目标的阻碍。但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R&D的资源分布和活动特征明显改善。90年代中期之后,马来西亚的R&D总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从R&D投入来源结构来看,来自产业界的研发比重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00年的57.9%,说明产业界研发的支出已经成为马来西亚R&D总投入的主力,显示在R&D领域由20世纪80年代***府主导开始转变为企业主导模式。与此相应地,在研发项目类别上,应用型和实验型研发支出大大超过基础型研究支出,显示产业主导形式已成趋势。

马来西亚***府的R&D投入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幅度很大,其产业需求导向的趋势日益增强。1996—2000年R&D支出为9.35亿林吉特,比1991—1995年的支出增长49%,[3]其中67%分配给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其余则流向***府参与的技术合作项目,包括1999年成立的马来西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合作项目(theMalaysia-MITBiotechnologyPartnershipProgramme,MMBPP)、1998年批准的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SCResearchandDevelopmentGrantScheme,MGS)、1998年成立的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theDemonstratorApplicationsGrantScheme,DAGS)等。以***府R&D领域的资金分布状况来看,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是马来西亚***府研发的主要部分,配合第二个产业主导计划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重点扶持领域从过去的5个增加到11个。相比过去,***府对应用性研发给予了更多倾斜。1986年启动的IRPA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1)IRPA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公共研究机构和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界很少从该基金获得研发项目,目前该基金尚缺乏产业界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合作的机制;(2)缺少能够承担风险的技术孵化器的民间企业,IRPA在各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很低。考虑到IRPA模式的局限性,马来西亚90年代下半期在IRPA之外设立了对企业新技术研发、应用资助体系,着重联合产业界强化对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如斥资1亿林吉特的产业研究与开发基金计划(IGS)的主旨在于鼓励产、学、研三方的共同研发与应用,已资助项目包括现有技术改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GS)是鼓励进入多媒体走廊的资格公司的研发,已批准的项目涉及电子交易的软件开发、网络电话合成、指纹识别等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DAGS)旨在推广本地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表2表明在2001—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府对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科技基础设施的预算投入方面将有大幅度提高。

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占全国研发比例的大幅增长是马来西亚研发结构最显著的变化,2000年企业研发支出金额是1992年的4倍左右,1998年曾达到全国研发总额的72%,显示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需求快速增多。与国家公共研究基金、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基金相比,83%的私营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本身。私营企业研发领域多集中在制造业的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及零部件、交通运输工具和石油产品。在民间研发结构上,外资企业大约占40%左右,且集中于技术密集性行业,如电子电器、化工和塑胶产品,本土企业的研发着重于食品、精练石油产品、基本金属产品以及交通运输器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马来西亚研发型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科技基础设施的不足,2000年民间企业研发费用中有1.31亿林吉特研发项目外包给海外的研发机构。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开支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民间企业(包括外资和本地企业)已通过技术吸收、消化环节后进入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环节。另一方面,民间企业的研发扩大也得力于***策激励。为鼓励私营企业的研发活动,马来西亚***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除对私营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体系外,鼓励企业研发活动的财***税收优惠***策也是重要的有效***策,具体地,由国家批准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加倍从应课税中剔除,被批准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予以免除5年期限的公司所得税,公司内部的研发费用的50%准予在10年内从所得税中剔除。从私营公司对这些优惠***策的反馈情况来看,研发支出双倍从所得税中课除的激励***策效果较显著。

尽管近年来投入增长较快,马来西亚研发支出比例(R&D/GDP)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对于期望延伸本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此外,据马来西亚科技信息中心(MASTIC)的调查,公共研究机构、产业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很少从事合作研发活动,三者中高等教育机构研发能力偏低,公共研究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从国家创新体系强调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在一国创新体系的循环流转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R&D资源配置随着产业导向的模式趋强,技术创新的效率有所提高,但科技行***机构作为协调产、学、研创新行为主体的联系功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仍然有待加强。

三、马来西亚近期技术战略调整的理论分析

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策的选择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新古典学派坚持应建立“市场亲善型”(Market-friendly)的产业技术***策,即为弥补市场失效,***府应改善要素市场,推动贸易自由化、深化金融市场、完善人力资本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主张技术***策应当保持中立性。新古典引用寻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府失效的可能性和成本远大于市场失效,所以排斥任何形式的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某一特定企业组织的信贷、补贴、税收优惠等干预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理论学派(Lall,s.1998)认为***府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即便不是所有后发国家***府有能力象韩国一样成功执行有力的选择性产业***策,如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策也应该是一种包含基础型和垂直型干预的混合物,不仅包括改善现存的要素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府行为弥补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缺陷,比如鼓励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比如发展技术外溢性强、关联性强的产业,Lall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策应向“市场激发型”(Market-stimulating)调整。从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府对其技术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看,其调整的思路更多地体现“市场激发型”的特征。

首先,针对制约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点,***府加大在人力资源、研发鼓励、科技基础设施等环节的基础性干预。在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体系中,缺乏高级化、技术性、知识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制约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第8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强调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倾斜,推动在职培训,从教育体制上打破传统的***府主导模式,促进***府与私人、国外机构的合作。此外,以国家力量促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马来西亚加快知识经济步伐的重要措施,2001—2005年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马国***府科技投入的60%,此举意在以信息技术的推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研发领域,除提供普遍的优惠***策外,***府还提供资助诱导私人研发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技术战略相结合,并改革公共研发资源的分配、运行机制,突出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效益。

其次,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以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的信息技术交流。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领域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的集中,通过产业集群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获得比孤立的企业整体更有效的集群创新优势,集群式创新体现了互惠共生、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的特殊优势。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已经在经济活动中,特别在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中显现出来,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等都是成功的案例。马来西亚***府大力推出的“多媒体走廊”、“生物谷”计划也是希望借助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吸引外资进入,带动本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6

1、在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和20__年计划报告,提请市二届一次人代会审议,并在人代会期间认真听取各位代表意见和建议,将各位代表意见和建议充实到“十一五”规划中来,进一步完善“十一五”规划纲要。

2、按照省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部署安排,认真开展关于主要、重要战略地方水、电力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

3、研究起草加强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管理工作的文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认真开展项目督查,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4、开展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牵头组织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5、与工业、农经等科室配合深入古井、三星、双轮等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提业***策信息,帮助做好环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6、修改完善亳州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府研究下发。

7、认真学习研究经济***策,关注国家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抢抓建设机遇,引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节能、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资金。

8、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其它地市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开阔视野,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计划工作水平。

9、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撰写20__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报市人大***会审议。

10、与工商、金融、税务、财***等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争取企业信用建设资金,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信用亳州”建设步伐。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11、开展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全年经济形势,展望20__年。

12、制定亳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意见,启动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一批项目(企业)分别进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和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盘子。

13、对三星化工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等第一批7个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和新宇纸业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14、深入县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优势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排查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做好20__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7

一、取得的成绩

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完成招商引资额5000万元,亿元以上进园开工项目(谷硅新材料)1个,目前,该项目三栋主体厂房完工,道路、围墙已建好,生产设备陆续进厂。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局领导先后外出招商20多批次,洽谈招商项目11个。

2、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扎实开展。市里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对区里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局拟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实施方案》(宿区发[2012]37号和宿区办发[2012]66号),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主动联合区统计局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进行了2次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业务培训,组织2个指导组从8月下旬起逐家逐户对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新培育企业调研、指导研发投入工作,同时向70家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劵350万元。定期向区分管领导和区委、区***府主要领导汇报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进展情况,并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一着不让地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3、***策、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贯彻落实苏北工作会议精神,抢抓省科技厅扶持苏北科技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市级以上的各项科技***策、项目、资金,全力争取,全面协调,全力联系,把争取一切科技优惠***策和资金作为我局的职责。经常到上级科技部门汇报工作、协调关系,同时先后多次邀请省市科技部门领导来我区指导工作,为策应扶持的争取做好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区首次获准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目前已向上争取策应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为历年最多,在全市排名前列。

4、产学研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共有25家企业与省内外13家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盟26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计划申报,今年以来,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44个,其中国家1个、省级“双创”人才计划18个、省级博士集聚计划7个、市级创业创新领***人才集聚计划18个。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个、市级科技进步奖15个;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

5、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局以科技项目培育申报为载体,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规定四月份、十月份为调研月,全局人员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30批次230多人次,帮助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22个。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其中部级12个,省级31个,申报的数量是去年的1.8倍。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培育申报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报得出列得上,今年我局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首次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1个(包括8个子项目),获项目资金300万元;申报了3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批1个,获项目资金600万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6、知识产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成功获批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今年3月份,我区开展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活动,成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10份省知识产权局下文批准我区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获创建经费10万元。二是做好专利申请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安排专人,主动联系知识产权机构,逐家逐户到企业进行督促、指导专利申请工作,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预计到年底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360件。三是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申请专利资助资金项目58项,获资助资金10.8万元;组织6家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7家企业完成省贯标绩效评价。

7、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我局从培养机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入手,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查找全体人员思想作风的差距,并对照先进典型,从学习创新、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办事效率、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执行落实等方面强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把局机关效能建设与全区目标考核、机关人员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所有人员每人每年讲课3次,撰写论文4篇以上,从而强力推动机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改变外界对科技部门的固有看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全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才***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人才提供优越的待遇,企业人才工作不安心,有些人才今天来明天走,很难留得住,造成人才队伍不健全、不稳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报项目的人才,影响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全区企业总数偏少、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能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载体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7家,很多企业因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项目培育的难度大。

除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企业能够按要求提取科技研发费用外,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严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专利申请的质和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全区科技工作要以***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府中心工作和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创新环境,以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和科技招商为抓手,推进研发投入、人才引培、策应扶持、知识产权、地震、科普等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1、全力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我区达小康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市里对区里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且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宣传落实宿区办发〔2012〕66号文件中各项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研发投入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挂钩制度,对按要求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事业单位,所报项目优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优先列入区级科技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二要督促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要协调区统计局、经信局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工作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申报水平,同时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开展科技招商、以商引商、行业引商,主要领导坚持经常性外出招商,招商小组坚持驻点招商切实洽谈引进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继续对谷硅新材料项目进行帮办服务。

对在手意向项目紧盯不放,促使由意向转化为合同。加大外出招商和专职招商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我局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势关系,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3-5个,以此培育招商新线索。

3、推进科技项目培育申报工作

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每人全年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帮助企业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00个以上,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个以上。选择2-3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通过策划帮办、跟踪服务以及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有企业获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强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2012年我区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明年要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创建工作,为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打好基础。二是狠抓专利申请。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专利机构的联系,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专利申请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全年专利申请力争达4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0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5、切实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我局在培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重点深入企业加大调研力度,指导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2013年力争再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6、开展“校企合作”和科技培训工作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高层次人才***策,为人才落户区创业创新提供最优惠条件,2013年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名以上,合作开发科技项目20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申报,对由科技人员进厂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申报的项目,我局优先向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推荐,并在区级科技计划中优先立项,以此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大学行”和“专家教授行”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校企合作”不少于20个,争取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建立高校实验室2-3个。组织参加科技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专利博览会,定期组织举办博士论坛、项目包装、专利申请等科技培训活动。

7、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要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2-3次的地震自救演练,不断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二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防震减灾网络建设,做好省级强震台点、宏观观测点的观测维护和信息搜集上报以及地震谣言的平息工作。三要配合建设、规划等部门做好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建设。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可持续发展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86-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各级别、各层次培训项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快教师教育的发展,扎实推进“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3]。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策要点,吹响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号角。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时强调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为教师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必须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切实做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工作,扎实推进“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我国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4-6]。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实施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暑期先后承办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化工与制药专业省级省内培训和企业顶岗、部级国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培训项目培训任务。在“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协作,依托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该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整合校内外优质培训师资资源,认真贯彻国家***、省教育厅和学校的方针***策,结合化工与制药专业特点,在培训方案的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技能训练的实用性、培训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并精心选择合适的实践企业,切实落实好企业实践环节,得到了各级教育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学员和学员单位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一、管理人性化,服务周到化

人性化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是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的重要前提条件。从培训项目邀(竞)标开始,学校就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化学化工学院领导及化学制药研究所骨干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河南师范大学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工作进行总体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项目执行办公室下设生活班主任、学科班主任、宣传、行***保障、督导检查等相关职能工作组,制定了各工作组职责和学员管理规章制度等。同时,化学化工学院也合理安排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研究所骨干教师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管理服务团队,具体负责培训学员的教学、生活、管理和考核等任务。班主任在学员报到之前就与学员取得联系,深入调查,充分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的需求,做好服务。校、院联动的两级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培训工作步调一致,又保证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步共享。学校还多次召开“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协调会,要求所涉及到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从组织领导、后勤保障、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培训过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二、培训方案科学合理化

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可以使培训工作的各方面事半功倍。为了使培训方案科学合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化学化工学院组织本院制药工程专业全体教师、专家在培训前展开培训需求调研,初步确定了各个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在学员报到后,利用休整时间对学员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个别访谈,全方位了解了学员工作中的困惑和培训需求。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化学化工学院各专家再一次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最终的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入了解学员的需求情况,进而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既保证了培训方案的科学合理化,又保证了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9

欧洲一体化以后,欧洲高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校际协作、学生交流等促进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把实行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美国的工程教育开展比较成熟,早在1949年MIT就发表了著名的Lewis报告,提出“实事求是的专业人员”概念,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和综合;1955年ASEE发表Grinter报告,提出了“工程科学”的概念,建立了完整的工程教育课程结构模式;1967年的《工程教育目标报告》提出了五年一贯制和工程硕士计划,改变了美国高校以研究为取向的传统路线;1989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美国工程教育实践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教育实践模式。2005年美国工程院(NAE)发表《2020工程师培养报告》,研究了2020年工程教育的战略、工程教育实施项目与机制,以及对2020年工程教育的具体建议。欧盟也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对工程教育的类型、模式和核心课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受前苏联影响,习惯于从系统性和科学性出发组织课程及内容,而较少从需求出发进行考虑,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学科课程观。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几十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国近30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的思路还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下的改善,而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表现在:大部分工程教育依然维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的三段论模式;没有打破学科的壁垒,课程的思维仍在学科内单向进行;工程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矛盾仍未解决。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之前,包括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内的高校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拟制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能力、知识多个维度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品德养成计划、心理健康计划、工程实践校企合作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需求,从工程教育现状分析、校企合作互动模式的角度论述了校企合作下工程教育的能力培养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教育实践当中的具体改革来完成培养目标的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较早推进了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方法,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进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五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985高校,结合自身在工科专业和工程教育领域的传统优势,提出了“弘扬传统、与时俱进,科研支撑、校企联合,强化实践,突出特色,面向世界、培育英才”的基本思路,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优化和调整了本科、研究生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倡学校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企业参与工程教育,可以更好地宣传企业文化,满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为企业参与工程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目前共有在校生858人,为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国防重点专业,所属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该专业与哈电集团下属的哈尔滨电机厂、锅炉厂和汽轮机厂等企业签署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合作协议”。此外,学科牵头与哈尔滨电机厂共建了面向全国高校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层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通过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形成了若干校企合作的互动模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由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校企联合制定培养大纲,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学校在进行本科生培养计划方案修订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充分沟通,在第二学年新开设了“项目学习方法与实践”课程,在第三学年新开设了“企业专家讲座”课程,并结合工程化培养的需求详细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另外,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结合专业课程及就业需求,深入分析和制定了学生实习计划,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主要产品的开发方法和生产流程、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典型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写和管理规范等。

2.共同开发和共享人才资源企业具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校具有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人员,双方可互为提供科研、讲学条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每年派遣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工程化培养,也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职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的继续教育。另外,依托哈尔滨锅炉厂、电机厂、汽轮机厂等国有企业的资源,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长期科研和教学合作为基础,从企业中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壮大教师队伍。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具有丰富工程经历和掌握较先进的工程技术,是补充“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的师资源泉,目前已有10余名高级工程师在从事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合作培养等教学工作。

3.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程化背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每年约有40名本科生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毕业课题全部来自企业生产、开发和测试的实际工作,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全部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相关人员组成,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院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目前已有约70名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其中5名学生论文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

4.建立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应用型研究生的合作导师,实行双师制,即由校内硕士生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共同指导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院学科点和企业实习基地商讨安排校内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并做好开题报告,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校参加答辩。2011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遴选出6位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技术专家担任应用型硕士指导教师,已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先后已有30余人进入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进行实习并参与工程项目的现场调试,有15人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1人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在硕士研究生工程化培养期间,通过企业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平台选送5人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发表EI、SCI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校企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先后共同申报并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在内的多项科研合作。在科研项目的支撑下,参与项目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生有了更多与企业接触、和生产实际接触的机会,且以上科研成果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一定程度上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的条件。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篇10

去年,全区478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459亿元;完成工业税收46亿元、增长7%,占全区入库税收一半以上。新兴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2.8亿元、增长14.8%。

加快新兴产业跃升计划实施

立足新兴产业升级,突出“引优育强、打造规模、提升品质”主题,扎实推进规模骨干型企业升级计划,加快培育科技领***型企业集群,着力做好对上争取和***策支持两篇文章,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该区科技系统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企服务月”活动,采取多项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推动全区相关优势传统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科研投入、转化科技成果、引进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合作,壮大了一批高新产业龙头企业。

加快知识产权立市战略实施

将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主线,调整思路,紧紧围绕“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战略目标,加大***策扶持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尤其是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信息利用、宣传培训及其知识产权的产出与效益等条件,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示范创建,为向上争取奠定扎实基础。深入企业开展专利工作宣讲、调研,对企业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深受企业欢迎。

去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超过956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43件、授权369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105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以上。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加快人才集聚促进企业产业化

积极开展国内外“招才引智”活动,打造海外引才工作站等各类招引载体,举办全英学联创业大赛、国家“”人才滨湖行等活动。2012年,该区新引进各类人才740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44人、海外留学人员106人,累计引进国家“”17人、江苏省“双创”人才48人、无锡市“东方硅谷”创新创业领***人才19人、创新创业团队2个、无锡市“530”计划509人。全区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达23家、列全市第一;正常运行海外引才工作站6家。

同时,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关心好已引进的“东方硅谷”计划、“530”计划、国家“”、省“双创”落户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化、规模化的骨干企业;着力开展“科技服务周”、“蠡湖之光”集合信托计划、海归企业与民营企业“牵手”、科技保险等活动,推出金融保险、担保融资、法律援助、财务管理、项目申报、人才培训、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排忧解难,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积极引导企业扩大以“7+1”***产学研为主的科技合作,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国家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四站一中心”合作建设,提升了滨湖企业竞争力,加速了滨湖产业升级。

特别是进一步发挥“7+1”院校优势,加强***府激励和引导,促进规模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有效合作,鼓励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进一步推进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全区累计落户清华研究院、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中科院软件所无锡分所、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等7家***产学研合作重大研发机构。

近年来,这批***产学研合作重大研发机构共为本地培养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311人,提供技术培训1086人次;孵化企业16个,年销售超过5个亿;引进企业33个,年销售超过1.2个亿。

加快科技招商技术交流合作

围绕新兴产业,加快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园区内涵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企调研工作计划10篇

学习

学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学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关于学院工作计划模板十篇,学院调研工作汇报。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1引言***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

学习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85)

本文为您介绍调研提纲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调研工作计划模板,工作调研提纲的格式及范文。2008年8月29日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之后,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并没有急于起草《规划纲要》的内容,而是开展了广泛的调研。这次调

学习

保险新员工培训心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新员工培训心得10篇,内容包括保险培训感悟和心得,保险新人班培训心得。参加这次培训,感觉受益良多,以前好多不懂得地方现在都明白了,感觉对以后得工作帮助很大,也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同时也对公司的架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力

学习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自我鉴定10篇,内容包括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合集十篇,毕业自我鉴定成人本科。1、对***的各项方针***策的认识及态度;2、在遵守国家法律及规章制度方面的表现;3、在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素质方面的表现;二、修业方面:(占50%)1

学习

对保险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对保险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100字,太平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保险人培训;培训体系;培训层面;配套工作层面;保险行业0引言保险人的培训是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旨在为保险人创造学

学习

教学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学调研计划的方式有哪些,调研下一步工作计划。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汇报学校工作。主要了解校长是否有明晰的办学思路,是否落实切合学校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抽

学习

比赛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比赛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调研下一步工作计划,调研大赛信息汇总怎么写。警察体育教育是公安院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也是公安院校的特色教育。有的人也说警察体育课程是公安院校的“面子工程”,如何有效建设并管理好这

学习

法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法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法院调研工作经验总结,法院调研案例年度计划。1.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根据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设计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前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社会调查

学习

做人寿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做人寿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做保险第一次感悟总结60字,新人保险的心得感悟怎么写。寿险公司的竞争力具体是指什么,很多公司本身都不甚清楚。其实我们提到的竞争力一般是指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公司内部经

学习

员工转正自我鉴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转正自我鉴定10篇,内容包括员工转正自我鉴定集合10篇,转正自我鉴定100字。在过去的2个月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对于一个初入公司的新人,要全面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可能在一些问题的考虑

学习

教研员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教研员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研员调研指导美篇,教研员工作梳理及计划。按照***《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

学习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电教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学调研工作日程安排,电教处工作计划十篇。时展需求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再是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而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笔者对珠三角近30家开展电子商务活

学习

社会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会调研的内容安排心得,调研下一步工作计划。(三)根据国家、省、市的产业***策,提出全县产业发展的导向意见;加强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拟订全县生产力布局规划方案及重要

学习

毕业鉴定自我鉴定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鉴定自我鉴定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毕业鉴定表自我鉴定怎么写,自考毕业鉴定表自我鉴定怎么写。想当年金华,忝作新生,虽已愚顽,尚属懵懂。不读专业之书,只做白日之梦。仅具双腿,不效跳梁之鼠;无有两翼,却羡高飞之鹏。不习数理之

学习

学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学院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关于学院工作计划模板十篇,学院调研工作汇报。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1引言***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

学习

调研提纲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85)

本文为您介绍调研提纲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调研工作计划模板,工作调研提纲的格式及范文。2008年8月29日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之后,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并没有急于起草《规划纲要》的内容,而是开展了广泛的调研。这次调

学习

教学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学调研计划的方式有哪些,调研下一步工作计划。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汇报学校工作。主要了解校长是否有明晰的办学思路,是否落实切合学校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抽

学习

比赛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比赛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调研下一步工作计划,调研大赛信息汇总怎么写。警察体育教育是公安院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也是公安院校的特色教育。有的人也说警察体育课程是公安院校的“面子工程”,如何有效建设并管理好这

学习

安全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57)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安全工作调研主要内容,安全工作调研内容。3、土建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土建工程设计催办、设计变更、施工***到位、技术交底会审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

学习

公务员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公务员调研计划怎么做,公务员队伍调研方案模板。三、组织结构……………………………………………………………2四、岗位职责……………………………………………………………21、企划部经

学习

居民矛盾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居民矛盾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区矛盾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居民矛盾调解相关方案。二、总体任务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和强化村(居)综治组织,达到有人抓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事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促进各

学习

小学领导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4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领导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小学领导调研通讯稿,小学迎接领导调研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规划与信息司,办公室主任由侯岩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顶层设计、重点项目立项、标准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