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作者简介:刘全忠(1978-),男,河南浚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王洪杰(196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 B2110292)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10-02
20世纪末,由美国康奈尔、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8所大学联合发起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引领了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回归工程”的潮流,由此,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方向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选择。[1]
2013年我国普通本科及以上的在校生中工科学生数达到了485万,如此大规模的工科在校生无疑是实现工程强国战略目标的宝贵人力资源,并为欧美国家所羡慕和瞩目。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整体质量以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不高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教育系统的质量(Q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和“研究和培训服务的可用性(Availability of research and training services)”分别排名57位和55位,“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可用性(availability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也仅排名46位。
目前国内工科院校一般在通识教育和基础课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专业课程,并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形式单一且效果有限。另外,教师科研任务普遍繁重,影响到了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企业更注重生产效益进而不愿接待学生实习。近年来随着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工科院校广泛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但存在忽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趋势,一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基本实践教学环节实际上是被弱化了。毕业设计引入大量研究型课题,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工程能力和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总体来看,工科院校具有理论知识学习的优势,企业具有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而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最好途径还是通过院校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因此,需要立足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探讨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改革的方法,在人才需求分析、培养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工作,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一、校企合作背景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工程人才。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进入新世纪,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2]欧洲一体化以后,欧洲高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校际协作、学生交流等促进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把实行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3]虽然各国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情况,但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却有着共识: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美国的工程教育开展比较成熟,早在1949年MIT就发表了著名的Lewis报告,提出“实事求是的专业人员”概念,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和综合[4];1955年ASEE发表Grinter报告,提出了“工程科学”的概念,建立了完整的工程教育课程结构模式;1967年的《工程教育目标报告》提出了五年一贯制和工程硕士计划,改变了美国高校以研究为取向的传统路线;1989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美国工程教育实践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教育实践模式。2005年美国工程院(NAE)发表《2020工程师培养报告》,研究了2020年工程教育的战略、工程教育实施项目与机制,以及对2020年工程教育的具体建议。欧盟也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对工程教育的类型、模式和核心课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5]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受前苏联影响,习惯于从系统性和科学性出发组织课程及内容,而较少从需求出发进行考虑,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学科课程观。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几十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国近30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的思路还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下的改善,而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表现在:大部分工程教育依然维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的三段论模式;没有打破学科的壁垒,课程的思维仍在学科内单向进行;工程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矛盾仍未解决。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之前,包括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内的高校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拟制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能力、知识多个维度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品德养成计划、心理健康计划、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教育实践当中的具体改革来完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较早推进了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方法,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进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五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985高校,结合自身在工科专业和工程教育领域的传统优势,提出了“弘扬传统、与时俱进,科研支撑、校企联合,强化实践,突出特色,面向世界、培育英才”的基本思路,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优化和调整了本科、研究生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倡学校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企业参与工程教育,可以更好地宣传企业文化,满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为企业参与工程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目前共有在校生858人,为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国防重点专业,所属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该专业与哈电集团下属的哈尔滨电机厂、锅炉厂和汽轮机厂等企业签署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合作协议”。此外,学科牵头与哈尔滨电机厂共建了面向全国高校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层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通过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形成了若干校企合作的互动模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
由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校企联合制定培养大纲,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学校在进行本科生培养计划方案修订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充分沟通,在第二学年新开设了“项目学习方法与实践”课程,在第三学年新开设了“企业专家讲座”课程,并结合工程化培养的需求详细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另外,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结合专业课程及就业需求,深入分析和制定了学生实习计划,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主要产品的开发方法和生产流程、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典型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写和管理规范等。
2.共同开发和共享人才资源
企业具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校具有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人员,双方可互为提供科研、讲学条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每年派遣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工程化培养,也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职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的继续教育。另外,依托哈尔滨锅炉厂、电机厂、汽轮机厂等国有企业的资源,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长期科研和教学合作为基础,从企业中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壮大教师队伍。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具有丰富工程经历和掌握较先进的工程技术,是补充“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的师资源泉,目前已有10余名高级工程师在从事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合作培养等教学工作。
3.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程化背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每年约有40名本科生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毕业课题全部来自企业生产、开发和测试的实际工作,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全部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相关人员组成,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向院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目前已有约70名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其中5名学生论文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
4.建立应用型研究生企业实习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应用型研究生的合作导师,实行双师制,即由校内硕士生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共同指导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院学科点和企业实习基地商讨安排校内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并做好开题报告,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校参加答辩。2011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遴选出6位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技术专家担任应用型硕士指导教师,已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先后已有30余人进入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进行实习并参与工程项目的现场调试,有15人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1人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在硕士研究生工程化培养期间,通过企业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平台选送5人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发表EI、SCI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校企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
学校和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先后共同申报并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在内的多项科研合作。在科研项目的支撑下,参与项目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生有了更多与企业接触、和生产实际接触的机会,且以上科研成果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一定程度上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的条件。
6.加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的工程化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受众面毕竟有限。为了进一步扩展校企合作培养的适用范围,有必要在校内创新实验平台建设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校企合作培养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在校内建设了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管路系统动态特性等10余个创新实验平台。这些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有机地结合了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为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另外,通过企业的合作与资助,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承办了包括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实践竞赛,为全国能源与动力类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下的工程教育模式根据学校的培养标准、企业的研发结构,以及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实行何种合作模式,关键在于使校企双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且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形成具体的方案和制度,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过程中受益,并且有继续深入合作的驱动力。
三、结束语
探索校企合作下的工程教育实践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补,融合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企业发展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企业对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也有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些都给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工程教育改革中不断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对工程教育制度进行完善和提升,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差距,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42-45.
[2]甘俊英,赵婷婷.工程实践项目:回归工程之本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84-88.
[3]倪师***,曹俊兴,等.新时期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2):12-14.
[4]何振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的演进及启示[C].纪念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2009: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引导和推动全县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根据《省***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和《省基层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突出高端人才引领和科技投入支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建设,加速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的支撑能力。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到2015年财***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5%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500人以上,创业投资资金规模达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三、重点工作
围绕实施省创新驱动战略,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创新产业发展工程
1.打造绿色能源高地,推动新兴产业翻番。建立健全新兴产业组织推进机制和***策扶持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策。
绿色能源产业以打造太阳能光伏及风力设备产业链为重点,大力扶持国信、荣马、晨电等企业发展,加速招引相关太阳能光伏项目,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形成。到2015年,绿色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250亿元,建成区域绿色能源高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家以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10个以上。
绿色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汽车轮毂、大型精密装备、智能装备和新型装备。加快招引汽车、摩托车等零部件企业和大型精密装备制造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90亿元的产业规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10个以上。
2.突破规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其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向终高端制造转变、向品牌竞争转变、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做强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三大传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
绿色板材重点发展科技木、钢板承接材、实木复合地板和成套家具等。整合保护木业资源,构建新木业链式产业集群,着重培育一批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木业企业,打造全国知名木业品牌和中国绿色板材、实木复合地板和家具产业基地。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5家,产业销售收入超24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5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20个以上。
绿色照明重点发展LED产品、大功率节能灯、智能节电设备。以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引进节电设备和LED生产企业,推动智能节电设备、功能性节能灯、LED应用产品等产品的制造。2015年,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达60亿元。建成国家高企3家以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家以上,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20个以上。
绿色家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及新型纺织材料等,着力打造纺织行业完备的产业链。结合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大力引进、培养设计人才,扩大自有品牌比例,提升品牌及加工水平的知名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到2015年,服装加工能力突破4亿套件,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建成国家高企3家以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家以上,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10个以上。
3.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强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绿色稻米、设施果蔬及深加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畜禽、特种水产、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完善设施果蔬科技超市服务功能。园区集农产品生产、农业“三新”展示、科技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示范五大功能于一体,形成一园多区、一园多基地的综合配套、特色鲜明的总体布局。到2015年,新创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引进研究和开发农业新品种3个以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2家以上,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5个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20%以上。
(二)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集聚各类资源,鼓励支持企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对列入培育计划的,集聚各类***策资源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优先列入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201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2014年新增6家、2015年新增5家。到2015年,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培育100家以上,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
(三)创新载体及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三站三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研发人员配备,到2015年,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00人;2014年底,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新建1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率达75%,2015年达80%;全县省级以上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达5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013年达1.2%,2014年达1.5%,2015年达2.4%。
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省生态科技创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联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建设,以孵化器为承载,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科技创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到2014年,联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孵化企业50家以上,到2015年创建成为部级,孵化毕业企业达10家以上。全面提高杨木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院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光源与照明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纺织产业引建技术研究院(所),轮毂产业园、大功率节能灯产业园争创省级科技产业(创业)园,力争在成果转化和服务科技企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创新型乡镇建设,引导乡镇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引领和带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推进众兴镇开展省创新型乡镇创建,完善王集新城、新袁新城创新型乡镇创建工作。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
深入开展企业与高校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做好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资源对接工作,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来泗转化。支持企业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科技支撑计划、创新资金等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各部门联动配合,开展“双百活动”,即“百名专家进企业”和“百家企业进高校”活动。到2014年,帮助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新建立稳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20个以上,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到2015年,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达200个,累计建立稳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达60个以上。
(五)创新人才引领工程
依托国家“”、省“双创人才计划”和市“领***人才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宽阔视野和丰富经验的领***人才,能够带来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人才,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可以组织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的科研管理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技术创新队伍。深入实施“泗水英才计划”,加大力度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业创新领***人才和团队,支持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骨干人才。到2015年,新引进工业企业人才3000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引进外协专家50人。累计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20人以上,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突破10人,市“领***人才计划”突破50人,培训科技型企业家30人,万名劳动力中人才数达2500人以上。
(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激励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贯标”和战略推进计划工作。实行专利申请、授权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挂钩,对专利技术实施转化的项目,优先立项支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新培养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程师20名。2014年专利申请量1800件以上,授权专利900件以上,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2500件以上,专利授权1200件以上;2015年,全县累计培育专利申请量30件以上的专利大户1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80%以上;县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考核验收,成功建成“省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单位”,并争创部级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县。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召开全县创新型县建设动员、交办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为创新型县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试点示范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工作意见,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组织开展创新型县试点工作,通过培育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完成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阶段性指标。
(三)整体推进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创建目标和工作措施,整体推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对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的督查,定期研究会办解决各类问题,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确保各项创建目标任务的基本实现。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认真分析和总结创建工作,提炼有效的工作方法,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促进创建工作成果的制度化,申报省创新型县验收。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3
一、因地制宜,目标导向,创新计划管理模式
电网形态深刻转变的新形势对电力科研企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职能交叉的计划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的资源运转机制已无法适应支撑服务需求。电力科研企业兼具电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双重特点,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即通过创新计划管理方式,从全局和系统性角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持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实现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高水平支撑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推进专业协同能力,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管理机制和手段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计划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旨在横向统筹协调各专业资源,纵向对接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和实验室能力提升的目标。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通过技改、大修、零购和研究开发等专项计划的实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提升实验室软硬件智能化水平,实现装备升级更新,有效支撑科研能力和试验能力提升。清晰管理原则。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要遵循整体把握、适度平衡、服务专业的原则,坚持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装备能力提升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通过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分解,以全局化视角明确整体投资方向,平衡专业发展需求,加强投入与产出闭环管理,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规范管理流程。开展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是保证。通过配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流程控制,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提高计划管理执行力。完善综合计划专项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验收和调整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以计划有效落实与执行为导向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建立保障措施。过去,综合计划管理停留在相对***、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保障措施。要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思想、组织和机制保障,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机制建设推进计划管理模式转变。
二、闭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计划管理水平
电力科研企业紧密围绕供电企业支撑服务单位的定位,把握新常态下计划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管理框架、深化前期研究、开展统计分析、强化预警监控机制、建立储备意识等多种工作措施,发挥计划工作的资源统筹和决策支撑职责。构建管理框架,夯实计划管理基础。一是优化计划下达和项目实施的执行机制。完善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和考核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申报、审查、立项、下达、实施和验收管理流程。二是编制综合计划相关的工作指南和手册,明确需求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三是有效开展工作指南和信息化计划管理平台操作方法的宣贯,规范计划管理的职责界面,形成“职能部门知道如何管,专业部门知道如何做”的清晰明确的计划管理工作框架。深化前期研究,拓展专项管理深度。一是为前期深入研究论证提供时间保障。每年年中启动储备项目可研编制,推动需求部门尽早介入前期研究,将可研论证做深做细,避免计划下达后技术参数随意改变。二是拓展前期研究深度。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进口品牌设备,投资建议的调研要建立在市场价格波动预期研究和汇率研究基础上。三是加强项目执行进度全程监控,严密跟踪项目进展,对进度安排、执行过程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实施预警和考核,严格计划执行“硬约束”要求。四是完善计划调整管理机制。工作指南中明确调整时间、条件等要求,建立审批流程,实现计划调整流程规范、过程有迹可循。开展统计分析,深化数据分析职能。一是发挥计划管理科学布局和统筹安排能力。结合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年度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任务指标,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各专业研究提出专项建议计划,计划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统筹平衡形成年度建议计划。二是发挥计划管理抓手职能,开展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分析工作。收集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分析诊断数据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由此发现计划执行和投资管控过程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计划执行管控重点工作。强化预警监控机制,提升计划管控能力。一是建立计划目标分解机制。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量化分解季度计划目标和考核指标,平稳有序推进计划执行工作。二是建立“月度分析”和“季度通报”的执行管控机制,从专项分类和执行部门两个维度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诊断项目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计划实施进度慢、差距大、波动异常的指标,深入分析,提出措施。三是建立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过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定期诊断分析,及时预警监控,确保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可控在控。建立储备意识,深化项目储备管理。一是建立项目储备意识,结合业务实际制定工作指南,统一工作标准要求。要求根据发展规划梳理、整合专业发展思路,在提炼需求基础上,编制储备项目。肯定项目储备为专业发展规划落地提供支撑的管理方式。二是规范可研编制和评审的工作机制。细化编制要求,建立分层级的可研审查机制,提升可研审查质量。三是深入挖掘储备项目管理需求,组织开发储备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储备项目管理水平。
三、资源优化,效益提升,助力支撑工作开展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4
(一)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基地为重点,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抓好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会同庐山区玻纤基地参加科技部对基地建设整改工作答辩,与庐山区有关部门商榷拟在庐山生态工业园挂牌**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修改完善恒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科技孵化器材料,并与省科技厅、科技部进行工作沟通汇报。向省、市人民***府申请共青城市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为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共青城市园区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金淞电器公司申报了省工业支撑科技计划项目。筹划向省科技厅申报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对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进行了调研。
推荐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制氧机有限公司、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了公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取得进展。
(二)以申报科技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综合计划工作
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工作取得进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电子、朝阳机械、山水光电等5家科技型企业经过市科技局的积极培育,已通过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省总工会四家认定的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使我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
三是积极进行部级项目实施监理。会同市***、市财***局印发关于印发《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电、奥盛、绿野食品等三家企业分别承担的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预应力镀锌钢丝的研发以及野生坚果剥壳机的研制与产业化三个部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的验收工作;完成山水光电、仙客来、泛美亚、富通化工4家企业承担的的20xx年度部级创新基金项目监理验收工作。
四是服务领导工作调研。积极做好省科技厅副巡视员黄烈之一行来浔调研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服务工作,认真编印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工作简报2期,及时报道九江市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工作动态。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科技简报、科技网站、***务信息、组织科技活动周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科版权所有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及时将有关科技***策和全区的科技工作动态反映给领导和企业,提高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企业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
二、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区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工作思路,把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作为我区今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区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提高,二是专利项目比较多,反映出企业依靠专利技术和产品开发市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大多数项目研制开发之前经过了认真的市场调查,项目的针对性强,转化率高,四是项目开发单位包括乡镇企业、区属企业和民营企业,表明我区科技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工业方面,重点抓了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的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青岛泰德汽车轴承有限公司的轿车双列角接触轴承和青岛汽车车桥总厂的中重型汽车车桥防抱死装置(abs)制动系统,这几个项目成功以后,我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将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青岛青义锅炉工程有限公司的js系列家庭多功能空调被确定为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在第七届中国汽车展览会上引起了参会客商的广泛兴趣,并与一汽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有望实现规模生产。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部级科技计划××项,其中农业发展基金项目××项,国家星火计划××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组织申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市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组织申报市高新技术产品10项,其中9项已通过认定。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全部通过认定。
三、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今年我区××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1项居国际先进水平,××项居国内领先水平,××项居国内先进水平。如我区民营科研机构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耐寒睡莲品种选育项目选育出了××个耐寒睡莲新品种,实现了睡莲这一世界名花的国产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张启翔、中国荷花协会秘书长王其超等十一为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培育出的十个睡莲新品种和人工杂交授粉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企业青岛辰光通信有限公司开发的cga01-adsl宽带接入系统在宽带上网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居国内领先水平。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这是我区企业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山东科技进步奖××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项,科技星火奖××项。
四、大力增加科技投入版权所有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为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争取国家争取863计划资助80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的cems烟尘烟气***监测系统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75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共计××万元。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等××个科技项目列入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财***局近日下达的2006年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共获得××万元市级科技经费支持,目前有关企业已经办理拨款手续。今年我区在争取市级科技经费方面,无论列入计划项目数还是获得经费数都在市内四区中高居首位,也是我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区级财***方面,今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万元。
(五)编制2006年度李沧区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第一批)
根据《李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要求,经过项目申报和考察论证,编制了2006年度李沧区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共立项××个,涉及机械、化工、通信、卫生、环保、花卉、新材料等领域。计划编制的原则是: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为重点,兼顾能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中、小项目,侧重于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目前除少数项目因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推迟研发外,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完成并实现产业化。
六、积极为企业服务
今年区科技局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策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基层,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引导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
先后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高新技术博览会、国际汽车展、全国肥料展览会、全国精密仪器展、沈阳中俄技术洽谈会、山东通信技术展。
结合今年的科技活动周,组织各街道办事处、资产经营公司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市科技局举办的科技讲座。
举行了青岛辰光通信公司的adsl新技术和青岛乙炔气厂的se-6新型超能工业燃气推介会。
分别为青岛气焊工具厂、青岛华东结晶器厂介绍韩国和台湾客商,探讨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的可行性。
组织部分企业参加21世纪中国:国际人才与创业研讨会暨项目洽谈会,并为青岛辰光通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
制定《李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策支持。
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对策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59-03
2010年,***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实施高校。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并批准了133所高校为第二批实施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计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按“卓越计划”进行了改革试点,计划覆盖在校生约13万人。“卓越计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对我国高校在实施“卓越计划”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1.重科学轻工程的思想有待改变,高校教育教学观念有待提升。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提升整体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跻身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然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研究轻技能”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几乎所有大学的顶层设计都是“高水平”、“研究型”、“一流”,而培养“工程师”,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工程师规格”几乎消失。
科学是探索世界的本源,工程是创造世界没有的东西,而科学与工程又是密不可分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兼具科学家探索精神和工程师创造力的双重品质。“卓越计划”培养的人才,不是拔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为企业培养的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杰出工程师。因此,高校必须从国家战略部署的高度,提高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认识,培养卓越工程师,不是低水平,而是高质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培养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服务的卓越工程师,使命光荣伟大,任务艰巨复杂,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不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例如:体制机制以及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工程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单一;专业课程设置千人一面;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方式方法灵活性不强;“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不足;“务实型、动手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培养不够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划分,高校培养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即:重点院校培养的以学术型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以开发型为主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为主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对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是不同的,培养模式也是不同的。因此,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多元化,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高校师资的工程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在师资培养上,提高工程能力的得力措施和奖励机制及***策有待建立和完善,例如:在学历上,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有企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专家,因为学历不符合要求,很难加入高校师资队伍;在考核指标上,通常重视考核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以及科研论文等学术指标,而工程设计、工程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等工程能力指标,很少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考核评价导向,会导致教师重视学术而轻视工程。因此,我国高校师资的现状是:高校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博士毕业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实际的工程能力几乎为空白,他们的突出特点是“科研强、工程弱;理论强、实践弱;科研论文强、工程操作弱”。这种现状,导致了高校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的缺乏,影响了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4.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卓越计划”瞄准的是企业,培养的人才是能下到企业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培养重点。高校由于自身的教学条件限制以及教学观念的陈旧,长期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和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而这些环节和培养途径,只有真正结合了现代企业生产实际,才能使学生有实际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工程专业的实际工程价值和意义。高校工程教育实践训练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校内设备老化。校内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的“实验”和“实训”的设备老化、投入不足、更新缓慢,这些老旧设备与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高新设备,难以匹配对接与超越,对学生的训练,难以达到工程学科前沿。二是校外实习质量不高。经费不足,实习时间短,学生实习动手操作机会不多,实习对学生工程能力提高不大。三是工程设计教学脱离实际。在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设计等工程设计环节,存在着研究课题多、设计课题少、设计题目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企业实际真题真做的题目少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不足。四是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效果不佳。社会实践对于学生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锤炼品德、珍惜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可以极大增加学生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这项工作往往都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5.校企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难度较大。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高校主要是培养人才,企业主要是创造利润,虽然高校和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合作联盟,但是,离***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由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只有互利双赢,才能互有动力、合作长久,而当前高校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的水平能力等离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校企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企业积极性不高,难度较大。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五难”:一是“企业参与难”。企业的目标是经济效益,高校的职责是人才培养,两者目标契合度存在差异,如果不是互利双赢,企业难有参与积极性。二是“对企业的选择难”。高校选择的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不能随便拉郎配,否则,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资金投入难”。“卓越计划”的学生必须有一年时间在企业教学生活,这对企业的教学设备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相关投入较大。四是“安全保障难”。安排很多学生在企业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企业正常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安全、保密、后勤压力增大。五是“实际运作难”。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人、财、物”的要求,“责权利”的划分,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质量的保障等,都要求很周到细致,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实际操作运行有一定的难度。
6.缺乏回归工程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有待建立与完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科学轻工程、重论文轻开发”等问题。而“卓越计划”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回归工程导向,必须与非工程教育评价体系有区别。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回归工程导向的基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和不科学,会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难有科学标准和保障,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激励机制的缺失,一方面,使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成就感和价值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性和持久性,使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动、盲目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缺乏动力、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出台配套***策,切实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要出台相应配套***策和措施,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一要改变高校办学水平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制定基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系列***策和措施,改变高校和社会存在的“培养工程师就低人一等”的落后的固定思维,促使高校转变工程教育观念,提高对“卓越计划”的认识,营造促进“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章可循。三要改变高校工程教育师资的准入条件、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标准,建立与非工程教育师资区别对待的***策,真正使有较强的“工程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汇聚到工程教育培养的师资队伍中来,切实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加强对“卓越计划”项目的过程监管,做好工作指导和监督,确保“卓越计划”规范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地完成。五要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奖励激励机制,真正激发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大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二是高校要加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加快更新设备设施,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是企业与高校要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加大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投入,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基础和条件,为国家“卓越计划”贡献力量;四是***府要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进行***策扶持和奖励。
3.优化师资结构,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教育素质和水平。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关键。要改变高校师资单一结构,建设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一要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引进、考核和职称评定新***策。在师资引进上,不唯博士学历、不唯职称,重点考察其企业工作经历、工程技术水平能力、工程创造的价值等实际工程技术水平;在考核和职称评定上,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等学术指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应用指标为主。二要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技术素质和能力。三要聘请校外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任务。
4.强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是为企业服务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他们的工程设计、应用、创新等工程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重要。因此,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要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重新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二要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工程实验、工程实习、工程实训、工程设计、工程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真刀真***”做设计,“顶岗实习”做实习,“校企合作”做工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与能力;三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要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卓越计划”实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工程实战能力。一是高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明确合作双方责权利,达到互利双赢。二是高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水平,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工艺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让企业确实体会到校企合作的好处,提高企业参与联合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企业要利用自身生产设备、技术、工艺、产品、市场和场地等方面的产业优势,为学生在企业的教育教学提供物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优质服务,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实战环境和条件,为国家“卓越计划”贡献力量。四是高校要将学生送到企业真正摸爬滚打1年,让学生在企业实战环境中,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设计,了解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熟悉工程设备操作和维修,学习和感悟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了解国情和锤炼意志品德,全方位多领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工程实战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计划管理
中***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191-01
电力企业是当今一个重要的行业。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时代的要求。实行科技规划目的就是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个规划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个规划是在在现有的科技资源(科技人力、科研经费、科研器材等)(上,对未来(长期或短期)的科技活动进行一定的部置和安排。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地管理与规划。
1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和计划的特点
1)在目标上具有从属性。企业科技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它的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来完成这一目的。
2)相对***的内容。 科技规划和计划是不同的,首先在内容上就存在***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相关领域科技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3)执行时能进行有效的操作。科技战略将科技规划与计划作为它发展的项目来确定、在科技活动开展中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并且在科技***策、发展的目标、关键的任务、完成任务等等这些主要的步骤上是明确的、可运行的,能很好地对它进行操作。
2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的作用
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电力企业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有事故发生对整个社会的用电都会带来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与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电力企业中要加强管理与规划。
1)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主营业务发展中的重大的技术问题。并且对企业的科技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样一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得到了提高,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科技战略给出反应和支持。企业的科技规划和计划是企业在科技领域内一个很好的反应,是它的经营战略在科技领域的反映,也是企业科技战略的延长的表现,因而要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科技战略给出反映和支持。
3)对企业科技工作进行全面指导。企业科技规划和计划在为企业的业务以及业务战略服务的同时也为其他方面的各项科技工作做出了科技战略指导。因而,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有效、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3 制约科技规划与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中的科技战略。企业的科技战略能够提供了目标和原则,因而对制定科技规划与计划有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对科技工作的资源供给以及科技规划计划的方案落实上都有影响。一个想要在同行业有突出成就的企业就必须要有更大的科技元素,发展科技上既要运用一些成熟的技术,更要对新兴技术的技术加以关注,因为这些新技术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对科技工作中的新技术引起重视;对于一些通过运用技术来发展的企业要注重那些相对成熟的技术,而对于其他的企业则很大程度上跟不跟关注整合和应用新技术。。
2)企业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中面临的技术问题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个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发展有影响的技术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影响的技术问题, 第二个可以通过分析企业业务战略以及相应的业务愿景得出。对于企业现在和长远的发展都有明显影响的技术问题,在科技规划与计划中就应对其做出重点的安排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制定科技规划计划的过程中,应将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相关科技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提出企业在技术上的需求,在最后形成一个科技项目或者是项目组合。采取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先出现技术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对项目做出安排,科技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论是当前的还是长远发展的技术问题。与这个不同的是,当以项目本身为中心时,先存在项目、然后再寻找项目成果在生产中应用的工作方式。这是导致科技工作与实际不相符的重要
原因。
3)企业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企业若要也能用科技拥有科技资源是前提。企业的科技资源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科技实力,对一个企业的科技工作的范围有很大的影响。
4 小结
我国企业在科技规划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与国外先进大型企业相比的话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的。不论是科技的创新水平、还是科技规划计划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等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对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等科技管理理论做出更深一步的的研究和实践,让科技规划和计划不仅对企业的当前发展有帮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还能够推动企业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屹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让企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也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在科技规划和计划管理上我们要求不断的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做
贡献。
参考文献
[1]左***.科技规划的方***[J].浙大管理科学研究室(研究报告),2011.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企业学习;***府-企业-学校;机械专业
作者简介: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987)、湖北省教育厅高教研究项目(2009194)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20-02
自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已先后有200多所高校工科专业批准实施“卓越计划”,三峡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在2011年被批准为试点高校。按现行的“卓越计划”方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描述为:4年制,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方案中的企业学习与企业实习是有显著不同的,它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因此,要求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企业学习模式。
本文拟在“卓越计划”之企业培养框架下,以三峡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例,探讨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研究企业学习相关问题,包括企业培养目标、企业学习难点以及***府、企业和学校的作用与关系等,以期对同类高校专业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有所裨益。
一、“卓越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
在国家通用标准中,“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根据这一目标,在“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工程师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可以将机械专业的企业培养目标归纳为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1.专业知识
(1)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2)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制造工艺和装备的设计知识。熟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3)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2.工程能力
(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
(2)具有整合资源、主持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订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3)具有将新技术或其他行业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构思、设计以及技术完善的能力,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写。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5)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指导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职业道德
(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
根据上述企业培养目标,将目标转换为相应能力,设计的企业培养的目标-能力实现矩阵见表1所示,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或实践环节实现。具体企业学习内容则是根据专业性质、教师队伍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订并实现,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分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2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企业学习。毕业设计选题一般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研究内容应包括产品、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等。
二、企业学习相关问题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人才需求发展的多元化,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方面远远走在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2+1”制式(即2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然而,由于“卓越计划”中本科培养目标和定位,其企业学习与高职院校的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见表1),为此,我们通过一个2个月的短期企业学习实践,分析归纳企业学习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企业学习实践经验
按照制定的“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我们与某从事机械设计相关的国企签订了“卓越计划”企业培养协议,派出16名机械专业大三学生,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学习,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机械产品设计。学习结束,学生通过企业学习获得的知识主要有:了解企业法律法规,感受企业文化;学习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技术标准、***纸表达和设计方法;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程序;感受到作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具备的工程职业道德。
此次企业学习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与学校学习知识衔接不畅;限于企业技术力量,学生无法学习到某些现场设计方法;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无法跟踪设计产品生产过程和实施环节。
企业文化生活单调,企业对学生关爱不多。
这次企业学习实践尝试,总体来说还是获得了良好效果,为开展“卓越计划”积累了经验。实践经验说明,企业学习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择企业,而根据企业专门产品和技术力量合理制订企业学习内容和实施方法,即企业学纲,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学习存在难题
根据实践和调研,目前情况下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还存在一些困难。
(1)企业资源偏少。长期以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与社会存在脱节,远离工程教育实际;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配套***策,这些企业基本不会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导致可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企业资源偏少。而作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还限于区域地理环境、企业类型和规模,可利用的企业资源更加缺乏。
(2)教师工程教育背景缺乏。目前高校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这些教师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科建设和理论传授,而相对缺乏科学实践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兼职教师的选聘主要还是学校行***行为,***府和社会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企业师资队伍还远远没有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背景缺乏将严重阻碍“卓越计划”的发展。
(3)学习过程监控难以到位。由于企业资源的缺乏,企业学习一般只能在一个企业或企业一个部门完成,企业在学生学习期间的生产任务大多是单一的,因此,要完全达到企业学习的培养标准基本不可能。而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呆在企业,企业学习过程只能以企业监督为主、学校的监督为辅,但由于企业培养机制和配套措施未到位,学校也没有相关鼓励教师的***策,实际企业监督难以到位。另外,学生在企业学习中更容易接触社会,面临更复杂的环境,保证安全也是一个困难问题。
3.解决现存困难的途径
通过企业学习实践可知,“卓越计划”本科1年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涉及经济、知识产权、劳动人事、劳动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整套配套***策措施、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较大的资金支撑等,单靠企业或学校,培养过程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和***府必须出台和制订保障、鼓励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策环境。同时,也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卓越计划”的投入力度,向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的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
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要使企业树立不仅要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还要创造无形的精神财富的观念,同时,还要使企业认识到企业不光是依靠人才发展,而且还应该为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这才是一个优秀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在目前社会环境下,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还是要依赖国家出台的鼓励***策。
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学校,应该充分进行社会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多层次全方位加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出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的***策,输出智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企业感受到企业参与培养的好处,吸引企业参与到各种合作计划中来,充分利用企业师资的优势。利用国家***策,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解决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安全管理等问题。
总之,企业培养环节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府和企业在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环节起重要作用,解决阻碍企业学习实施的有效途径是形成一个由***府提供***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的有效机制,才能保证学生企业学习效果与可持续开展。
三、结论
本文围绕“卓越计划”的企业学习环节,以三峡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机械专业为例,探讨了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企业学习相关问题,分析了企业培养目标、企业学习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府、企业和学校的作用与关系,提出了由***府提供***策和保障措施、企业明确责任和内部需求、学校输出智力和人才支持的“***府-企业-学校”三方内外联合机制,以保证“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本文研究结果将为同类院校实施“卓越计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9
一、总体要求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在全区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全面动员、全力发动、全企参与,着力营造重视科技、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翻番、三提升、三突破”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工作基础。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创新平台规划布局上有新突破。结合工业平台建设,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争取年底前先行“挂牌”创建;支持开发区、中心镇以及产业基础较好的镇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平台;企业研究院建设有实质性突破,基地建设上层次;全面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答辩工作。
在科技人才引进培育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重点突破人才用房、人才编制、人才资金等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用房***策,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扎实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
在科技项目引进推进上有新突破。按照工业强区要求,结合四大片区招商,深入推进科技招商战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引进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科技金融支撑保障上有新突破。设立科技信贷引导资金和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挂牌成立科技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信贷产品、科技保险产品和创业种子资金等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融资渠道。
三、工作安排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共分十个方面(“十个一”),确保“三翻番、三提升、三突破”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开展一次科技型企业集中走访调研。围绕企业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主题,结合区领导“五联”制度,赴联系镇(开发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通过走访调研,认真查找、梳理影响和制约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重点,着力整改提升。(区科技局牵头)
(二)组织一批科技型企业外出考察。围绕“龙头企业建研究院、规上企业建研发中心”的目标,组织一批企业研究院培育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赴先进发达地区和科技领***企业学习考察,认真学习借鉴推动科技创新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务实举措,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创新发展。(区委办牵头)
(三)制订出台一套科技创新实施***策。围绕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金融支撑能力不够、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重点问题,在广泛讨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市级相关***策,拟制订我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扶持***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策引导。(区***府办牵头)
(四)规划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解决我区缺乏大型科技产业平台的问题,成立区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整合练市工业平台建设基础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规划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启动核心区块深度规划设计工作,着力打造以孵化器、创业园、加速器、产业园及人才公寓为主体,集研发、生产、服务、示范、居住、游憩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城,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练市镇***府牵头)
(五)筹建一家科技银行。切实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协调合作银行,成立科技支行;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作为***策配套,以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组合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对科技型企业进行信贷服务。(区金融办牵头)
(六)组织一次高端人才招聘活动。根据全区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和紧缺型专业人才需求,举办一次高端人才招聘会;各镇(开发区)可灵活采取单独开展或分片组团的形式,组织区域内企业开展一次人才招聘活动。(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牵头)
(七)开展一次成长型科技企业助推活动。围绕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梳理分类,落实相关责任部门;由领导干部现场办公,破解难题,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区科技局牵头)
(八)实施一项百家规上企业专利清零计划。对全区规上企业有效专利拥有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排摸,重点关注零专利企业,聘请专利律师进行专利知识巡回演讲,并通过上门服务,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专利申报上给予协助,争取30%的规上企业实现专利零突破;同时进一步做好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指导争创市级专利领***企业。(区科技局牵头)
(九)开展一次企业科技项目投入统计培训。会同统计部门,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统计组织一次系统培训,实施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和研发投入挂钩机制,指导企业对研发投入进行***计帐和统计,对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不予申报科技项目。(区统计局牵头)
(十)开展一次科技经费阳光监管工作。对31家承担在研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并邀请省市科技部门骨干举办专题讲座;聘请财务专家对在研科技项目实地抽查检查,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使用和建帐等工作,切实掌握和了解项目实施和科技经费使用的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和方式。(区科技局牵头)
四、活动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要求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和推进;各镇***府(开发区管委会)、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联络员,推动本次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篇10
(一)***策性
来源于各级***府或部门的财***性资金拨款,资金使用需要遵从中央财***科技经费管理的***策要求,也需要遵守各拨款单位的具体经费管理规定。属于国家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各级***府、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例如***、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科技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的通知等。国家拨款项目经费管理的违规行为将受到***府部门不同程度的惩戒,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体现了指令刚性、执行强制的***策性特征。
(二)综合性和长期性
一个大型研发项目,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课题,需多单位、多部门、跨专业合作才能完成,甚至需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其项目研发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且基本无历史经验数据借鉴,因而更加复杂。大型研发项目的研发周期普遍超过一年以上,有的甚至持续数年。项目管理活动中,对成本归集的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配比难度大。
(三)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以盈利为目标,科研企业也不例外,科研项目的立项需建立在研发成果的盈利性目的基础之上。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利润,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成果将来为企业或其所属的集团带来长期效益。科研企业往往在同一时间内,一方面开展项目研发,是非盈利性业务;另一方面开展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标。因此无论从科研项目或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实施项目研发,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四)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创新性强、过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因此研发投入的构成与投入量不确定,研发成果有可能会偏离预期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项目研发不成功,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成功,研发过程中,会形成固定资产、存货(产品、样机)和无形资产,但项目研发初期,难以准确对成果进行界定。
(五)经济技术复杂性
科研项目研发对象一般都是行业、领域和整个社会中具有前瞻性和尚未知晓的事物。科研项目实施的探索性,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可以参照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缺乏等因素,可能导致研发项目在经济技术方面变得错综复杂,也使得科学合理地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更加困难。
二、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公司治理结构制约
要让管理会计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科研企业存在定位不准确、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问责机制等问题;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深,在管理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管理者一般以完成利润指标为考核导向,追求短期利益。上述情况的存在,可能会直接导致研发项目决策不当,研发成本控制不严,研发成本核算范围扩大,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当,造成潜亏挂账等问题。
(二)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
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主要表现是在运用上的自发性、偶然性、以及运用范围的局限性。首先,管理会计易受主观态度影响,导致管理会计优先满足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主观需要,当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有可能主观上倾向于回避于己不利的管理会计信息;其次,技术方法不成熟,缺乏相关规范,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较多,应用技术方法较少;最后,管理会计运用尚无相关评价标准,在企业中运用也缺乏应有的法规制度依据,难以判断应用水平的高低、优劣。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公司一切财务会计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与管控、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迅速对财务数据及与管理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将其转化为满足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财会信息化建设阶段,部分建设完成了ERP信息系统的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管理系统流程整合任务未完成而形成信息孤岛。
(四)缺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师并非等同于普通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更好的项目管理才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许多会计人员接触过管理会计知识和培训,但是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并没有系统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外,科研企业的管理会计比较特殊,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普通会计人员还不能很好地将管理会计知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建立授权管理制度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实现上级在向下级委派任务的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现权责对等。在科研企业授权管理制度建立应包含项目决策层面授权和日常项目管理层面授权:
(1)项目决策授权
为避免项目立项及决策风险,应依据科研企业特点建立科研项目决策授权制度,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进行论证与审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估、论证,而不能由无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审核。重大项目,坚持专家评审和集体决策相结合。针对科研企业的特殊性,可设立由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及技经人员构成的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论证,提出项目执行风险点,提前审核把关,评审意见为项目审批决策的依据。
(2)项目管理授权
项目管理授权主要是日常工作授权,即公司管理权利与责任在公司内部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分解与传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科技管理部门及财务部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各行其责、相互牵制,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策,在科研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会计核算等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管理,明确责任机制,避免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降低***策性风险。内审部门针对项目执行、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等风险点定期进行科研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项目进度滞后、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等情况重点进行审查,提前预警。
3.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科研企业是科研项目第一责任主体,项目课题组具体承担执行责任。企业应统筹协调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介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在项目预算申报、项目执行实施、项目验收结题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指导与协调,及时纠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科研项目管理协调小组”,深入到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验收各环节,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行“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企业战略实施,实现计划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财务预算与研发项目计划协同运转,以考核促进项目研发目标的实现。
1.明确科研企业的定位
科研企业的定位需予以明确,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应是完成研究开发任务,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
2.明确科研项目的考核导向
对于科研企业的业务,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为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对于研发阶段的业务,考核重点为科研成果,关注的重点应为科研任务的完成,只要完成课题就可以得到相应激励,不应与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由此,通过区分经营与研发考核指标设置,研发阶段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上,而对于产业化的考核重点则向经济指标倾斜。
3.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企业总体研发目标和战略焦点分解至各个项目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形成以计划落实目标、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管理机制。将战略性科研项目列为公司战略焦点,集全公司之力,集中突破,各部门、各承接单位层层承接与分解,将各项目成员绩效与项目进展完整地结合起来,各司其职,保证科研计划的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绩效评价和激励深度一致,做到奖励与鞭策并行,激发创新精神。
(三)运用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下,将科研项目研发任务分解至各个年度,而相应的项目总预算也按照计划分解至各个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1.项目预算是基础
项目预算的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满足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项目预算可依据经费来源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并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以及对照项目研发计划,将项目预算分解至各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与预算保障相匹配。
2.企业预算是统筹
项目预算分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汇集成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对各项目的预算之间进行平衡,统筹资源,保证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保障项目计划执行所需的预算。
3.项目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相结合
在年度的预算执行中,每一笔项目支出既受年度财务预算控制,又受项目预算控制。项目预算把握研发进度,财务预算反映企业战略计划,两者相辅相成。
(四)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这样的“硬件”来实施和控制,并且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通过诸如SAP等ERP软件平台来实现。系统建设一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ERP实施阶段,二是优化项目阶段。
1.ERP实施阶段
建立ERP管理平台,同时集成工作流程。在核心系统中实现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对接。通过ERP管理平台的实施,对项目管理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2.优化阶段
ERP系统的优化应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工作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功能报表开发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可以主要通过如下优化措施提升系统功能:
(1)项目进度管理与数据维护,建立项目结构、进度计划和进度监控,开发项目进度报表,对科研项目进度进行实时展现与跟踪。
(2)项目人工费与项目间接费用全范围分摊,企业制定一定的项目成本分摊原则,如以科研项目的各作业成本为基础,通过开发ERP系统报表来实现全范围成本自动分配至具体科研项目,尤其是科研项目中不便于直接统计的人工成本与间接性费用分摊,可以通过ERP系统开发来实现和优化。
(五)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财务数据体系
1.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财务数据体系
科研项目在计划审批、预算批复、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各阶段,均需将相关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系统中上、下游数据层层关联,上游环节,自动对下一环节实施控制,比如:预算指标不得超出项目计划指标。在资金支付、项目成本实际发生环节,如何将项目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融合,是数据输入的难点。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并不相同,尤其是国家拨款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科目开支范围具有法规强制性,不得随意列支。首先,将预算科目拆解,对预算科目的明细项目进行重新定义并与会计科目(成本要素)相关联,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以国拨经费预算中的燃料动力费科目为例,该预算科目拆解为电费、水费、气费等会计明细科目。将预算科目拆解为一般会计科目后,预算科目已与一般会计科目建立起对应关系,突破了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套体系的障碍。其次,根据项目预算科目分解对应的会计核目(成本要素),创建WBS,对项目各层级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化编码,形成WBS节点。最后,在日常预算管理中,对项目各WBS节点赋予预算指标值。合同签订或支付发生时,受此成本要素预算金额控制。会计核算时,从该成本要素中列支,财务数据同时归集至会计科目和科研项目节点,形成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相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
2.财务数据的个性化
在数据输出方面,通过加强财务数据的多层级和多维度建设,可在系统中开发满足各级管理需要的报表,除生成普通会计报表外,还可以生成与预算科目相一致的科研项目进度分析报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合同执行情况报表和项目经费决算报表等,使项目报表个性化,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改善人员结构,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岗位练兵,加强懂技术、会管理、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人才队伍培养。
四、结束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