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福平是一种抗菌谱广药物,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且容易吸收,是***感染性结核病的有效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随着临床实践发现,利福平的副作用较多,为了降低利福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对利福平的副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此作为临床用药参考。
【关键词】 利福平;副作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17-01
利福平为利福霉素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维生物均有抗菌活性。该药对结核分支杆菌(包括麻风分支杆菌等)在宿主细胞内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利福平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产酶株及甲氧西林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喉杆菌、厌氧球菌等。多需氧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奈瑟球菌亦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利福平对***团菌属作用也良好,多沙眼衣原体、性淋巴肉芽肿及鹦鹉热等病原体均有抑制作用。因结核杆菌对利福平易产生耐药性,故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以加强作用并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现将其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综述如下。
1 消化系统
本品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胃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在肝脏的损害,它能引起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引起爆发性肝衰竭和肝昏迷。对于老年人、幼童、营养不良、长期嗜酒者以及原肝功能异常者,应慎用利福平。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病人和3个月以内的孕妇应禁用。
2 内分泌系统
利福平可引起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尚可引起早起高血糖症。这是因为利福平系肝微粒体酶类的一种强力诱导剂,能促进氢化可的松氧化并可使口服降糖药的加速代谢而失效。
3 血液系统
利福平可引起血液系统损害,致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可导致齿龈出血和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等。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4 泌尿系统
利福平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因过敏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而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固有肾功能损害或慢性肾病患者应慎用利福平并检测肾功能[2]。
5 毒性反应
由于利福平的水溶性较低,服用之后可与蛋白发生反应,并运到肝脏部位,经乙酰化代谢后可与胆汁一同排至肠外,从而出现肝脏毒性反应,影响胆道排泄,临床表现为肝坏死、昏迷、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增高等,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在采用利福平进行***时,应进行肝功能检查,严格控制药用量,一旦服药之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对应***措施,保护肝脏,以免出现肝坏死情况。
6 急性胰腺炎
曾有报道指出,1例肺结核合并矽肺患者采用利福平口服***后,出现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饮水后腹部疼痛更加明显,剧烈绞痛,按压上腹部时疼痛感明显。经B超检查发现,患者的胰腺发生肿胀,且血清淀粉酶出现增高现象,停止利福平***后,并经H2受体阻滞剂、胃肠减压、禁食等***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服用利福平***后,出现结晶显现,并引起胆道堵塞,胆汁反流至胰腺内,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
7 嗜 睡
利福平具有较广泛的分布性,吸收性强,服用之后可迅速渗入体液及组织中,分布至脑脊液,口服***后可在体内达到高峰浓度,2-5小时候为半衰期t1/2,因此,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嗜睡症状,服药3-4小时后,药物浓度渗入脑脊液,药效挥发,对大脑中枢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嗜睡症状。
8 神经系统
利福平可引起器质性脑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精神错乱、定向障碍和激动、妄想、幻觉、腱反射亢进,脑电***提示弥漫性脑病变等。
9 药物的相互作用
利福平与异烟肼联合应用,对结核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可使异烟肼加速代谢为乙酰胺而加强肝毒性,与对氨基水杨酸钠合用也可加强肝毒性,与乙胺丁醇合用有加强视力损害的可能。且利福平有酶促作用,可使双香豆素类抗血凝药,洋地黄类等加速代谢、作用减弱而失效。与***药合用可使***失败,与地高辛合用时,可导致血清浓度下降,这些都是利福平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反应。
10 其他副作用
利福平可引起多种过敏反应[3]。如药物疹、皮疹、剥脱性皮炎、脱发和休克等,曾有促进肺部肿瘤生长和引进带状疱疹的报道。利福平可透过胎盘,动物实验曾引起畸胎。人类虽尚无致畸报道,但目前无足够资料表明可在妊娠期安全使用。3个月以内孕妇禁用。3个月以上孕妇慎用。利福平可由***汁排泄,哺***期妇女用药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服用利福平后尿、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均可显橘红色。
综上所述,利福平的副作用较多,且发生率较高,甚至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反应,因此,在选择利福平作为***药物时,应详细分析利福平的副作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药用量,防止副作用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春玲,杨思芸.复方利福平胶囊致急性肾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0(02):124-125.
[2] 白大鹏,李丽.利福平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14):192-193.
[3] 史琬明,张万平.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中国防痨杂志,2011,08(03):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