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10篇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前后;上海;协作

[中***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5-0007-03

从1957年到1960年代初,即前后,为弥补计划经济的不足,兼顾自身发展和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支援,上海与华东及全国各省、区、市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通过互利互惠的协作,使上海在支援其他地区发展的同时,也缓解了自身工业原料及生产任务不足等问题,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一、协作关系的初步建立

1953年,我国开始仿照苏联模式,推行计划经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初,北京、上海等地又陆续完成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工业生产、物资流通进一步纳入到国家计划当中。在中央统一计划下,上海与华东①周边省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地区协作,以作为弥补全国计划不足、平衡地区发展的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获得了中央的肯定。

(一)地区协作的需要性和可能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及各部委,这容易使物资和生产任务在各地区的配置产生不均衡,对一些生产能力强的城市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原料供应和生产任务不足,表现为部分工业企业设备开工率低、生产能力空置。在另一些地区,原材料及农产品生产能力大于计划数量,而利用这些原材料的能力又不足,造成积压和浪费。同时,中央在平衡地方计划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计划经济体制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使得各地区间有了相互协作的需求。虽然中央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流通采取直接的实物分配制度,但地方上仍有一定的自。按照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的物资分类管理制度规定,地方对于完成上调任务后的二类农副产品和各地自己掌握、有权处理的工业品、手工业品,如小型机电设备器材、杂铜等,即所谓“三类物资”,拥有组织生产和分配的权力。这就使得地方上能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同时,通过挖掘潜力,超产部分原料、产品,并拿出这部分物资进行协作交流。

上海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日用产品绝大部分供应华东及全国其他地区的需要。而上海所需的大宗原材料,也是依靠全国各地的供应,其中华东地区的数量较多。因此,上海与华东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度高,有良好的协作基础和可能。

(二)上海与华东地区探索协作的过程。1957年7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召开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五省一市经济协作会议。各省市委书记或副省长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各地区要“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密切联系,加强协作,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对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大作用”。华东经济协作会议后,上海即根据会议精神,特别是按照会议对上海的要求,在物资交流、互助发展工农业等方面,与华东周边省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地区协作。

物资交流方面,上海克服自身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困难,尽力支援各省。据统计,1957年,上海协作交流给华东五省的物资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机器设备等55种,其中钢铁超过7000吨,锅炉等机械设备542台,仪表、配件5万多只。同时,各省也尽可能提供给上海各种物资,包括木材、毛竹等紧缺的原材料及农产品。为进一步加强省市间的交流,上海市与江苏省还联合了《关于加强工业协作及原材料采购供应关系的联合通知》,来明确省市间的协作关系。

在工农业建设方面,上海与周边省份主要采取共同投资建设、按投资比例对产品进行分成的做法进行协作。在工业建设中,到1958年上半年,上海分别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签订协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钢铁厂、造纸厂、煤矿等15个项目。在农业建设中,根据上海局经济协作委员会会议决定,上海与华东五省及山东省协作发展副食品生产。由上海方面提供资金765万元,在各省开发副食品生产。投资后增产的农产品除供应本省外,剩余产品主要供应给上海,所获利润由双方按比例分配。

在上海和兄弟省份的共同努力下,华东地区的经济协作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互帮互助、相互协作中,改善了华东地区的物资供应情况,推动了华东地区的工农业建设。同时,也为中央进一步提出全国范围的地区协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全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做了准备。

二、广泛开展地区协作

1958年,随着“”的开展,全国各地发展开始加快,各地区间的交流、协作,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华东区取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中央两次发文要求加强地区协作工作,中共上海市委也提出上海要按照“全国一盘棋”指导思想的要求,与华东及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协作。

(一)中央对地区协作工作的布置及“全国一盘棋”指导思想的提出。根据华东地区协作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良好效果,为开展全国范围的协作工作,1958年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地区性的协作会议的决定》,将全国按地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七个协作地区,要求协作区内的省、市、自治区***举行定期性和不定期性的会议,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与交流。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江西等省共同组成了华东协作区。同时,中央从1958年初开始,向地方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特别是向地方下放了计划管理权限,赋予地方管理、组织生产非中央部门统一平衡产品的权力,并且允许这些产品在“省际协作区之间,经过互相协商,制定调出调入计划”[1]。同时,减少中央管理的一、二类物资种类,使地方***府可以管理的三类物资范围加大。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协作工作的要求,上海特别强调要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做好协作工作。1958年12月到次年1月,中共上海市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报告指出,“全国要坚持一盘棋,我们地方上要服从全国”[2]。1959年2月21日,***和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在上海市委工业会议上,再次强调“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的重要性”[3]。此后,“全国一盘棋”思想便成为上海市开展经济及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指导着上海的协作工作。

(二)交流物资、生产协作,上海与各地积极开展经济协作。1958年开始,上海与华东及全国各省、区、市展开了更为广泛的协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上海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成立专门机构主管协作工作。1958年9月,市计委专门抽调干部成立协作处,全面负责与各地、特别是各地驻沪办事处联系,吸收意见和反映,同时协调市内的物资调拨及生产安排。市水陆***门根据华东协作区委员会的决定,成立华东区铁路、航运、公路运输临时指挥部,以加强华东协作区内运输工作的指导,保证协作物资的运输畅通。其次,通过签订协作协议形式,明确协作关系。从1958年开始,上海多次与协作区内的省份签订协作协议来确定协作关系。上海市委、市***府以及各兄弟省、区也都对协作协议的签订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领导还亲自参与到这一工作中。第三,派出协作代表团,扩大协作范围。随着协作工作的不断深入,上海还主动派出工作组赴各地商谈建立协作关系。如1961年下半年,上海就专门组织了协作代表团,分四路前往河南、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陕西、***等中西部及边远地区进行协作交流。通过上海及各方的努力,与上海建立协作关系的省份,从华东地区逐渐扩展到全国。据统计,至1961年底,至少有21个省、区与上海建立了物资交流与生产协作关系。

上海与各地的协作主要采取物资交流和生产协作两种形式。在物资交流方面,1958年后“”运动兴起,全国各地对钢铁、煤炭、水泥、机电设备等物资的需求迅速增长,物资调拨计划更无法跟上形势变化,物资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改善这一情况,上海与各地结合自身物资需求及供应情况,在地区协作过程中,交流各种“三类物资”,并在征得中央主管部门同意后,交流增产出的或剩余的一、二类物资,以弥补计划不足。上海在同外省市进行物资交流时,以“全国一盘棋”思想为指导,根据市委提出的“上海不要占便宜,可以少吃亏”精神,不计较本地区的得失,多数情况下能做到多出少进、先出后进。从品种上看,上海交流出去的物资主要为蒸汽发电机组、转炉、电动机、机床等工业设备及水泥、零部件、三轮卡车等工业制成品,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上海才能生产的紧缺产品。从数量上看,1958年到1960年,通过协作交流,上海共调出机电设备21万台、件,总重6.8万吨,价值超过4.7亿元[4]。其中无偿支援各地设备5万余台,各种金属材料8000余吨。除设备、产品外,还有部分小型工业企业,“连人带马”一同迁往各地。在交流出物资的同时,上海也通过交流获得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及农林产品。仅1960年,17个协作省、区就提供给上海生铁1.8万吨、钢材646吨、有色金属1940吨、铁合金250吨、煤炭48万吨、木材7.9万米、毛竹22万根等物资。[5]

在生产协作方面,首先,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上海能够与各地加强沟通交流。在确保完成国家统一计划的前提下,本着互相支援、各尽所长、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精神,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以实现地区生产的综合平衡。其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海利用自身是老工业基地、各工种较齐全、技术条件较好的优势,承担了大量计划外的来料加工等协作任务。在完成生产协作任务时,上海各承担协作任务的工厂,也能够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重全局、保重点,做到先人后己,通过挖掘生产潜力,增产出冶金、发电、采矿、森工等机电设备,并承担配套设备、关键配件的协作加工任务。1958年到1960年间,共为各地加工钢材十余万吨。计划外协作任务的产值占全部机电工业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从1958年的1.5%到1959年的2%,再到1960年3.4%。[6]

三、关于地区协作工作的中断和思考

1962年后,各地区的协作交流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协作工作开始趋于停滞。1963年11月,上海市计委撤销协作处,协作工作正式告一段落。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央经济***策的调整降低了经济协作的可行性,二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使各地对于协作失去了需求性。同时,上海等工业城市的生产任务减少,原材料的供求基本得到平衡,对于协作调入物资的需求也同时减少。

上海在“”前后与各地协作的工作虽然带有计划经济的印记,但也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和总结的空间:首先,经济协作是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初期,我国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整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运行模式的巨大转变。一方面,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有缺陷,必须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对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作为执***者,我们***对计划经济的运行,没有过多的先例可供借鉴,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才可能获得足够的经验。上海及周边省份率先建立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了剩余物资和产能应有的效用,同时协调了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计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对于计划经济的一种有益补充。其次,协作中的互惠性是这项工作的显著特点。与其他时期支援重点建设等单向集中资源的做法不同,“”前后的协作工作,更多体现了一种合作双赢、互利互惠的精神。在协作过程中,上海虽然并不拘泥于地方利益,坚持多出少进、不占便宜,但仍然通过协作交流,获得了大量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其中不少是上海急需的,如生铁、煤炭、木材等。同时,通过协作,上海还进一步挖掘了工业生产的潜力,生产出更具适用性的设备。实践证明,这种互利互惠、兼顾地方平衡的协作,相对于单方面的支援来说,能使各地区有更多的参与热情。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能在支援各地时有所收获,自然会有更高的积极性。而对于接受支援的地区而言,交流出富裕物资,对自身影响不大,但在协商条件下,这些地区却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支援,同时也会更为重视所获得的支援,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通过协作能使参与协作的双方都获得利益,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宏观上,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在发展中央工业和发展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下有关协作和平衡的几项规定[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8)[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41.

[2]中共上海市委***史研究室.上海市***代会、人代会文件选编(上册)[C].北京:中共***史出版社,2009.57.

[3]中共上海市委工业会议昨日开始举行揭开今年更序幕[N].***日报,1959-2-21.

[4][5][6]上海市1958-1960年与各省、自治区协作物资累计表(1961-8-15)[Z].上海市档案馆,B29-2-889.

注释: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2

销售是一种非常需要口才和清晰思维的职业,你必须要让客户相信自己的产品,信任自己的产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

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过也产生了很多的泡沫,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后我们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为了应付这次危机,我们相处了很多的办法,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们一定要相处一个号的办法和计划来。

一个好的房地产营销方案必须有一个好的计划书,以在整体上把握整个营销活动。市场营销计划更注重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是指导和协调市场营销努力的主要工具、房地产公司要想提高市场营销效能,必须学会如何制订和执行正确的市场营销的工作计划。

1、房地产营销计划的内容

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制订出一份优秀的营销计划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市场营销计划包括:

1、计划概要:对拟议的计划给予扼要的综述,以便管理部分快速浏览。

2、市场营销现状:提供有关市场,产品、竞争、配销渠道和宏观环境等方面的背景资料。

3、机会与问题分析:综合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劣势、以及计划必须涉及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4、目标:确定计划在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等领域所完成的目标。

5、市场营销策略:提供用于完成计划目标的主要市场营销方法。

6、行动方案:本方案回答将要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费用多少?

7、预计盈亏报表:综述计划预计的开支本文来源:

8、控制:讲述计划将如何监控。

一、计划概要

计划书一开头便应对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议作一扼要的概述,计划概要可让高级主管很快掌握计划的核心内容,内容目录应附在计划概要之后。

二、市场营销现状

计划的这个部分负责提供与市场、产品、竞争、配销和宏观环境有关的背景资料。

1、市场情势

应提供关于所服务的市场的资料,市场的规模与增长取决于过去几年的总额,并按市场细分地区细分来分别列出,而且还应列出有关顾客需求、观念和购买行为的趋势。

2、产品情势

应列出过去几年来产品线中各主要产品的销售量、价格、差益额和纯利润的资料。

3、竞争情势

主要应辨明主要的竞争者并就他们的规模、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任何有助于了解其意***和行为的其他特征等方面加以阐述。

4、宏观环境情势

应阐明影响房地产未来的重要的宏观环境趋势,即人口的、经济的、技术的、***治法律的、社会文化的趋向。

三、机会与问题分析

应以描述市场营销现状资料为基础,找出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和整个营销期间内公司在此方案中面临的问题等。

经理应找出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挑战指的是外部可能左右企业未来的因素。写出这些因素是为了要建议一些可采取的行动,应把机会和挑战分出轻重急缓,以便使其中之重要者能受到特别的关注。

只要按照上面的销售计划来工作,即使不能够回到前几年销售高峰的时候,也会回到一个不错的境界,因为我们是根据我们最实际的情况来工作的,这样我们的销售工作才会做到最好。相信我们的国家经济一定会很快的恢复过来,而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恢复繁荣!

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虽然说加入公司才不长时间,很多关于产品还有行业里面的知识和操作都不太熟悉,但这对于我做销售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半。以下是我对2020年销售工作的一个计划。

一、开发客户

刚刚从事这一行业的我手头上没有现成的客户,也没有这方面的人脉,这不得不让我把开发客户作为重中之重,毕竟业务是要有足够多的客户来支持的。而具体开发客户的计划如下:

1、电话拜访。

针对需求厂家进行电话沟通,争取了解到客户需要用到的背光源需求量。再者,争取预约上门拜访,使销售工作进一步进行,这样可以减少时间和成本。坚持每天不定时电话拜访,我现在没有很多客户资源需要这样积累更多的客户资源。

2、陌生拜访。

每次出差可以了解客户周围相关产业的大致分布,拜访客户之后利用剩余时间对周围厂家进行地毯式陌拜。

3、利用网络的资源找有用背光的相关厂家,先进行电话拜访,然后争取预约上门拜访。

4、去电子城等用到背光产品集散地收集厂家资料。

二、产品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产品是一个公司企业的心脏,过关的质量还有过硬的技术知识才更具有说服力。刚加入公司不久,对公司产品的用途、特性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还有竞争对手的大致对、销售情况及优劣势。这方面是迫切需要加强的部分,所以接下来新的一年,我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包括互联网、公司、客户、工程师等渠道加强对产品方面的了解,让自己更有信心去销售。

三、新老客户的维护

当工作进展到一定的时间段,手头上会有新、老客户这方面的资源。我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去开发客户再到进一步维护客户客情。而新老客户之间的维护又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新客户而言,他们可能会对我们的产品没有足够大的信心,还有诚信度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维护新客户的时候我必须得花费大的精力去与客户沟通,例如产品试样的跟进、适时的电话问候和面对面沟通,这些都要在以后有新客户的时候根据客户情况做的跟进和维护计划。而对于老客户而言,在维护时困难度较小,相对来说较容易,但也不容忽略。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有防止竞争对手的插入,所以维护老客户时也要有一套适当的销售维护计划。

四、工作时间的安排

根据每月销售进展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月初计划月末总结的一系列工作,制定销售业绩完成计划,给自己适当的增加压力,保持每个月都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3

一、健全销售管理基础

工作重点:

1、认真研究好公司下发商务***策,做好订货、进销存管理;

2、密切跟进厂方及公司市场推广;

3、通过实施品牌营销方案快速打开市场;

4、通过销售管理系列培训计划提升团队业务技能;

5、健全部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部门运营平台。

工作思路:

1、展厅现场5s管理

a、展厅布置温馨化----以顾客为中心营造温馨舒适的销售环境;

b、销售工具表格化----统一印制合同、销售文件和dms系统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c、销售看板实时化----动态实时管理销售团队目标达成和进度,激励销售人员开展销售竞赛。

2、展厅人员标准化管理

a、仪容仪表职业化----着装规范、微笑服务;

b、接待服务标准化----电话接待流程、来店接待流程、表卡登记流程、表卡管理流程、交车流程;

c、检查工作常态化----对展厅人员的仪容仪表、接待流程等标准化检查做到每日检查,每周抽查,长期坚持不懈才能督促人员的自觉意识,形成习惯。

3、销售人员管理

a、例会总结制度化----晨夕会、周会、月销售总结分析会、活动总结会;

b、培训考核细致化----车型介绍个个过、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谈判技巧培训、竞争对手知识考核、销售话术演练等;

c、业务办理规范化----报价签约流程、订单及变更流程、价格优惠申请流程、车辆交付流程、保险贷款上牌流程等标准化。

4、业务管理重点

a、数据分析科学化----来店(电)量、试驾率、展厅成交率、户外展示成交比、销售顾问个体生产力等;

b、销售模式差异化----从顾客感受出发创新服务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细; c、销售任务指标化----从年度计划细分至季度、月度、每周指标,在部门内从上至下对任务指标要时刻关注准确掌握;

d、销售队伍竞赛化----通过不定期分组销售竞赛、促销、看板管理、以老带新、月度考核、末位淘汰,使销售队伍竞赛常态化;

e、销售培训系统化----从业务流程培训到销售技巧培训、从现场管理培训到活动组织培训、从岗位资格培训到能力提升培训等贯穿全员;

f、活动组织严谨化----严谨细致的制定店头(户外)活动计划,充分与各部门沟通落实协调分工,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顾客邀约数量达标、现场气氛活跃、促销资料发放有序、危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二、培养打造优秀销售管理团队

工作重点:

1、总结前期管理不足,分析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2、以市场为中心,不断探索销售创新与服务差异化;

3、时刻关注公司总体运营kpi指标并持续改进;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推行销售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5、建设高素质、高专业化销售团队。

工作思路:

1、关注kpi运营指标,降低部门运营成本;

2、精细化进销存管理,根据月度销售量及滞销量,结合库存车型数量和在途订购车辆及日期,在充分研究内外部环境后,做好月度订货分析计划,提高资金周转率;

3、销售创新,协同市场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积极开拓客户、二级网点,积极推广品牌活动,紧密关注社会热点和行业发展,结合车型特点策划销售方案,适时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精品销售业务等;

4、做好客户资源管理,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定期举办客户维系活动,研究分析客户投诉并处理,客户问卷,客户转介绍等;

5、业务技能持续提升计划,推行维系微笑服务之星,推行工作高效率之星,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岗位比武,形成员工内部热爱本职、钻研业务、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

6、不断优化改进业务流程,创造管理效益,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制定清晰严谨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7、完善奖励机制和考核,奖勤罚懒,表彰先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

8、团队长期建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引导和规划,设置高难度工作计划鼓励员工挑战高峰,关心员工生活注重思想交流;

三、分销网络建立

1、对合作商进行考察、评估

以合资的方式建立2-4个股份制地区分销中心,使合作商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简化繁琐的工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矛盾,达成一致的目标。

2、建立地区分销中心

各分销中心具有整车销售、储运分流、配件配送、资金结算、信息反馈、服务支持、培训评估、以及市场管理与规范八大功能,通过各分销中心直接渗透到各辖区市场,从而更直接、准确、及时的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

分销中心统一向辖区内的商供货,商直接面向当地最终用户,不实施批发销售,商每月向所属分销中心预报下月的产品需求,分销中心向4s店销售部预报下月产品需求量,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商和分销中心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市场的变化能迅速的做出反应,也有利于价格的统一和运作的规范化管理,不易造成各商业务的重叠。

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4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在销售工作方面,我坚持:重点维持现有市场,抓住机遇,开发潜在客户,注重销售细节,强化服务,逐步增加市场份额,并积极争取成功完成销售任务。

一、销售目标

销售部实现在某地区的销售任务3000万元,销售目标5000万元;

二、计划拟定

1、年初拟定《年度销售总体工作计划》;

2、年底订《年度销售工作总结》;

3、年初制定《每月销售的时间表》和《客户如期访问表》;

4、制定《月销售统计表》和《月访客户统计表》。

三、客户分类

根据20某年销售额度进行市场细分,将现有客户进行划分,分成vip客户,一级客户,二级客户和其他四个主要类别的客户,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各项措施的落实

1、技术交流

(1)上个月的技术部门要针对vip客户,开展售后服务的技术研讨会;

(2)参加两次有关的贸易展会,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网络联谊座谈会;

2、客户回访

要巩固和扩大市场,一定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调与客户,用户之间的直接关系。必须按照《客户如期访问表》如期如实如数地进行客户回访工作。

3、网络搜索

充分发公司网站和网络资源优势,通过信息检索,及时掌握分析实现销售信息。

4、售后协调

目前的情况下,我公司仍然以贸易为主,贯彻“卖产品不如卖服务”的理念,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我们要增强责任感,继续加强优化我们的销售服务。2020年,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在销售工作方面,我坚持:重点维持现有市场,抓住机遇,开发潜在客户,注重销售细节,强化服务,逐步增加市场份额,并积极争取成功完成销售任务。

2020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5

1、根据客户订单及时制定和修改发货计划;

负责发货计划的过程监控和具体实施;发货订舱以及相关事务的协调,保证产品的正常发货,并及时向领导反映过程情况。

2、对国外客户的信息收集、及时传递、及时处理,如:***纸、PPAP信息反馈等等;

并及时了解国际机械制造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消息,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信息支持。

3、按时完成全部发货所需要单据的缮制和交付和给客户单据的交付,包括发货单、装箱单、商业发票、运输合同、运输声明、原产地证等等。

4、及时就发货所涉及的相关事务与客户有效沟通。

5、参与公司新产品项目的生产评估和实施过程监控。

如发放新产品评审***纸和进展过程跟踪。

6、准确完成统计月度出口明细、月度应收汇明细,并和财务对帐。

7、向国外客户催要应付款项,包括在WEBEDI生成ASN和发票,制作纸质收汇单据等,及时回款,对未达帐项积极负责。

8、参加生产经营例会,进行会议记录,并履行会议的决议情况。

9、随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等。

10、理解、掌握本岗位所使用的质量体系文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完成各项质量活动,并就涉及销售部的环节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相关管理规定。

11、增强自己的综合业务分析能力,学习和掌握产品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

12、本部门员工将一如既往的团结协作,协调处理本部门计划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助领导处理紧急事件和重大事件。

在公司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预计在某年要达成发货量某吨以上,销售额某万美元以上的目标。

在2020年的工作中,本部门保证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本着“公司荣我荣”的精神,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公司多寻求利润,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多做贡献,为把公司尽快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化精铸企业不断努力。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流程重组(BPR);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X-elevator company's ERP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challenges; the contra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has been redesigned as an example, given the reference example of an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of ERP and BPR.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stomization elevator companies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specially at present is not very comprehensive systems management with.Key word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中***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约2000多家企业实施ERP,据部分统计,ERP系统应用中,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占10%-20%;没有实现或部分实现占30%-40%;失败的占50%。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这些数字表明国内企业在实施应用ERP系统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如何实施ERP才能成功,已成为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

X电梯公司5年前启动ERP项目,2年后陆续有产品开始上线,首次上线比例约10%,当前上线比例达到80%。

准备上ERP时,传统靠手工操作的业务流程与系统化的操作流程的矛盾成为主要问题,尤其是各项业务逐步全面上线后,这些问题越发突出。

2、X电梯公司没上系统前的情况

X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通过业务实践,在没有ERP系统时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的交货期,如***1;

在合同处理流程中,***4是该厂上ERP前合同生产流程,按时间先后的不同,一般分为4种计划, 如***2。

生产计划的制定是根据有效合同,提前4周(离交货期)制定,此计划是粗略的计划,准确度50%。对于采购周期比较长的原料,此时要申报采购。

包装计划提前2周制定,根据与客户付款确认的情况进行,同时与供应商进行信息的沟通,说明公司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材料,但此时不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包装计划的准确度可以达到90%。

发货计划提前1周制定,发货计划要对客户付款情况和交货期做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故此计划要100%准确。

以上三种计划都是每天更新,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3、流程改造前后的生产流程对照

***4是 X公司上ERP前合同生产流程,***3是上ERP后的合同生产流程;从确认交货期到发运10个工作日即可。

流程分析:之前的流程从表面来看,合同生效是整个计划流程的触发器,实施了客户需求拉动生产,因为没有需求就不会编制生产计划。公司对财务风险是规避的,公司有一个原则,就是对顾客付款没有实足的把握则不纳入生产计划(尽管在签订合同时已付30%定金)、款项没有付清即使电梯制造完成也不发货。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能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因为客户的要求不停地在变,比如对于交货期、土建情况。因此也会造成成品库存。

***3 合同生产流程(改造后)

*** 4 X电梯上ERP前合同生产流程

划的生产内容是真实反映了顾客要求的。但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加剧了计划的制定难度,哪怕顾客已经为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付出了定金。

要达到稳定和效率的计划流程再造目标,关键是要处理好客户的需求,因为从以前的流程来看,重复的工作集中在与客户确认交货期、付款等情况上,而流程再造就是要消除这种重复。但是,客户需求是一个外部变量,既是企业所有流程的目的(满足客户需求),也是企业希望能掌握的。

在流程的开始,客户表现了比较多的主动性,因为是他们的需求并且是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的需求触发了生产计划的编制。但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客户便转为了被动,制造部的人员需要反复的与之进行诸如交货期、付款等情况的确认。正是客户的这种被动性造成了计划制定的困难,因为制定人员要随时通过电话、传真这些方式来检查他们的需求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土建情况的变化不能使电梯在原先预定的日期完成安装。但是,客户是可以一直保持主动的,因为他们毕竟在签定合同时就付了30%的定金。定金成为了一个约束客户购买行为的因素,他们会主动关心他们所购买产品的生产情况。

所以,计划的流程应该与客户的购买流程整合起来。在这个再造过程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的必要条件。利用网络技术是再造的重点,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网,并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再造后的生产计划制定流程。从确认交货期到发运仅10个工作日;从车间开工到发运仅6个工作日;

对于再造后的流程,有几点说明:

(1)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将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和总公司连起来,各个子数据网络要能够互通。要实现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这样客户才能在互联网上查询。

(2)当客户与公司签订项目合同以后,将客户的订单信息输入系统。这些信息也在公司的网站上开放给客户适当查询。客户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项目的生产信息,如自己所订购的产品处于哪个阶段或者生产中、已完成生产。如客户想要变更,客户就可提出申请,这变动信息立即会得到更新。

(3)每天在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查询订单数据库,看客户的要求是否发生改变。如变化,则修改计划,并及时传达到车间;如顾客需求的变化已经无法在现有的计划中进行修改(如产品已经投入生产),那么计划修订失败。

上述计划流程的再造,把客户的购买流程也纳入进来,客户从最初的需求提出、合同签订到生产计划、产品的发运都参与到公司的流程中来,而这里只展现了在制定生产计划这一个环节。再造后的流程显然要比现有的流程简易得多,消除了重复、多余的活动。由于客户的参与程度提高,效率明显提高。

4、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ERP系统在X公司合同处理流程的应用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包括:

1),结合客户服务流程,提出了流程改进的思路和模型。对如何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结合电梯企业实际与客户的关系、以及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水平。为电梯企业进行自身评价及持续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电梯制的是典型的按订单生产的企业,物流系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业务流程的重组方案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从而改善客户的响应。

因本人理论功底有限,没有对系统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其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可以围绕客户服务为中心,对其他方面更深层次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耿允玲,刘培刚. 网络时代信息商品及其特征研究,***书与情报 , 2005,第2期

童国华,我国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2004

吴菲菲,赵为,ERP实施后的企业人员培训,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第3期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计划管理 生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已经崛起,但管理水平与全球的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前一段时间企业界风行的MRPII推动式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与以丰田为代表的JIT拉动式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界以各种形式纷纷登场,同台竞技,众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在生产管理上能有大的提升,但实际效果如何,只有相关企业自己知道。笔者认为,企业不应局限于这些条块理念,而是更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本文正是就此展开相应探讨。

一、时菱公司的计划管理现状

(一)时菱公司生产运作方式

生产计划接受市场营销部的工程命令单(营销订单)―计划评估―上载EXPLANNER ERP运行―采购订单计划下发―采购品交期跟进―部品纳入、检查、集结―部品出库指示―生产使用―完成发货。

(二)时菱公司产品开发周期、采购周期、生产周期

联合体投资,由三方参与投标,对于时菱公司而言,当前所需的、比外方投资数量更为重要的东西,便是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目前时菱公司的设计开发、采购分配在某一项目取得后,就已经决定好,即设计科接受三菱公司的SOSW、SOS表、***纸、实验规格书,对其进行确认后录入做成BOM,登入系统。生产计划根据市场营销部的工程命令单做计划评估上载EXPLANNER ERP运行,采购根据既定分配额开始采购计划筹备。

(三)物料的跟进、到料情况跟进

物料采购计划的分配在项目取得后就已经明朗,即分为时菱自行采购件、时代电气支给件、三菱支给件。也就是生产计划根据不同采购方式对物料进行跟进、处理。

(四)物料质量情况及品质控制

时菱自行采购件:合格率低、抽检数量大、效率低,发生品质问题时,由时菱采购与供应商协调、解决。(选定供应商后,供应商的技术与时菱的技术、工艺,先期协定技术标准与判定方法,确保供应商能按时菱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供应商生产发生的疑难问题由时菱技术支持的供应商提出,时菱可提供先期技术指导。采购对关键件、重要件先期处理采购,交样时间提前,或在供应商交样前去供应检验。

时代电气支给件:相对于时菱自行采购件合格率稍高,发生品质问题时由时菱品质、计划与供应商协调、解决。

三菱支给件:合格率高,品质相当稳定,首检一般一次过,但若发生某一部品品质问题就会整批不良,再加之地域的问题,处理、解决时间周期长。

二、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订单合作形式,造成物料不能及时纳入,生产计划被动。投标完成取得后,时菱公司就已基本明确客户的交货期,即从生产计划到物料采购与组织生产,这中间不出异常的LEAD TIME是相应固定。在不改变运营方式的情况下,这一周期也可认作生产的科学管理周期。期中计划上载的提前期、采购的周期、生产周期几个结点是必须确保的。这样才有利于正常的组织生产相关活动。

但实际上目前时菱公司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第一,时菱公司系合资企业,在接收到客户订单后需与合作企业确定相应的合作形式与物料采购方式,并签署相应的合作协议。此期间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明确,造成计划不能按规定时间上载,后续的工作不能按正常流程进行,影响长纳期件与关键件的采购与协调处理时间,造成被动地调整生产计划,采取压缩中间环节的处理时间、加班加点等方法消极应对。

第二,物料流通过程中数据、信息难以掌握。大部分三菱支给件因为海关通关问题,出现只能被动等待或根据经验预估物料到料时间的现象,照成生产计划、生产安排的不确定性。(提前多少时间能发现这一问题)

第三,当客户交期与售后服务发生冲突时,需要挪用正常生产支给品物料(三菱支给件没有余量)进行售后维修时,会出现因挪用件不能在指定时间返还而影响生产进度及客户交期的现象。

第四,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品质问题(***纸、设计、实验参数等)只能通过在职日方管理人员询问三菱确认后才能进行作业(一来二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

第五,人力评估的风险,2015年上半年,时菱公司面临着大环境生产任务不足、订单消减、变更、人员富余的情况,走出去找市场,安排员工上岗解决就业问题,是当时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配合公司决策,实施如何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资源(人员、生产项目),创造最大产值,也是生产计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第六,仓库的管理方面,三菱对仓库的现场规划、系统支持等方面下足功夫,但是目前仓库在沿袭了这些好的管理方面上并没有发挥自主管理方式,物控功能未完全实现,对专项生产、专项物料没有提前预警的机能,造成某些重要物料在生产所需时才发现在库数据与实物不符。所以,生产计划必须依当时的物料到货状况重新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没有针对物料的在库项目进行A、B、C定期盘点管理,只是应公司财务要求进行每年2次盘点(6月份、12月份),对辅料的管理(消耗与实际是否一致)也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只是实施双位管理),即当某一辅料出现小于安全库存后,用仓库员提报数据进行采购。

三、改善的思路

(一)联合体共携达成目标

按生产投产所需完成的工作项目,做成总推进计划,根据5W1H原则设定担当、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间。定期进行完成情况与进展的确认,把握总体的完成情况。形式可设定为电话会议或定期报告各自的进展,由专人汇总。对受阻点大家共享,也便于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二)计划控制性管理

一切以生产计划为源头开展工作,强调生产计划的严肃性。按定期产品投产前确认会议、物料控制会议、品质控制会议的方式导入。

第一,生产推进会议。当接到订单后启动,由项目推进担当做出总的推进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总推再做出各自的具体实施项目完成计划。定期(每天、每周)举行确认会议,报告各职能部门的项目完成情况,形成整体的控制局面。

第二,物料控制会议。采购部在生产开始前一个月,每周报告物料采购到位情况。特别对是长纳期部品的状况把握,以便有时间进行协调与处理。生产前半个月,每周报告二次物料到位状态,各生产区间在生产前一周开始,每天统计不足物料清单交采购部,采购部与生产部门核对物料到位准确性,确保物料及时到位,并情报共享。(报告需按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分类,并结合生产投入顺序)。外协、外购件在生产前10天必须回厂,以确保有足够的检查时间与品质处理调整时间。装配生产开始前一周物料集结,每天报告物料不足情报(含内制物料)。

第三,品质控制会议。一是每个生产现场必须设定专项看板。内容包括管理的物料清单、生产进程状况、问题点汇总表。二是《问题点汇总表》统计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问题与疑问。含来料不良、尺寸超差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定位困难、无工装作业问题,工艺没有明确加工顺序与步骤,***纸不能理解与错误,加工不到位,装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三是生产开始后,每周定期召开品质专题会议,对提出的问题点进行通报、分析,研究对策,找出解决方案。另外,生产部随时报告生产进程情况。

(三)改善生产中瓶颈工序

生产任务饱和的情况下,生产计划编排以试验设备限制问题点优先考虑最大化调配生产。目前,新设备虽投入,但是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问题,还是存在造成短时间阶段性的假性不足(如有地铁项目存在的话),解决的办法也只有让人员倒班作业,设备不停止。这里客观需要多人具备操作设备与掌握作业方法的能力,前期可进行多能工的培养,以便对应生产。

(四)物控功能的运用

第一,对在库物料进行A、B、C管理,分关键、稍次要、次要件进行盘点。建议对专项生产部品设定专项管理台账,并每天进行更新与维护,以便核对账物一致性,提前发现短缺物料,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醒生产的作用。确保物流适时动态地得到反映。

第二,对生产计划的售后服务用部件建立相应的报、批、领流程,对通用部件可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对专项部品及仕向部品必须判定后期的采购能否满足生产,不能满足生产时,生产计划需提出应变方案,做成对应计划提供高层、营销判定。

四、结语

第一,生产计划执行过程是一个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统筹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改善和对生产计执行效果的提升可影响企业的综合力。

第二,生产计划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团队协同力的高低。一个部门的机能与能力是有限的,好的方案与计划必须依赖相关部门的支持。

第三,在工作中不要仅站在本部立场上单独考虑问题,还要多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沟通,理解并掌握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协调与变通,制订适合自身的、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

(作者单位为中车时代电气株洲时菱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5

至2009年12月31日,山东区销售任务560万元,销售目标700万元(2007年度销售工作计划表附后);

二、计划拟定:

1、年初拟定《年度销售总体计划》;

2、年终拟定《年度销售工作总结》;

3、月初拟定《月销售工作计划表》和《月访客户工作计划表》;

4、月末拟定《月销售统计表》和《月访客户统计表》;

三、客户分类:

根据08年度销售额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化,将现有客户分为VIP用户、一级用户、二级用户和其它用户四大类,并对各级用户进行全面分析。

四、实施措施:

1、技术交流:

(1)本年度针对VIP客户的技术部、售后服务部开展一次技术交流研讨会;

(2)参加相关行业展会两次,其中展会期间安排一场大型联谊座谈会;

2、客户回访: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相似品牌有七八种之多,与我司品牌相当的有三四种,技术方面不相上下,竞争愈来愈激烈,已构成市场威胁。为稳固和拓展市场,务必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协调与客户、直接用户之间的关系。

(1)为与客户加强信息交流,增近感情,对VIP客户每月拜访一次;对一级客户每两月拜访一次;对于二级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拜访时间;

(2)适应把握形势,销售工作已不仅仅是销货到我们的客户方即为结束,还要帮助客户出货,帮助客户做直接用户的工作,这项工作列入我07年工作重点。

3、网络检索:

充分发挥我司网站及网络资源,通过信息检索发现掌握销售信息。

4、售后协调:

目前情况下,我公司仍然以贸易为主,“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不断强化优质服务。

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如同享受我们提供的服务,从稳固市场、长远合作的角度,我们务必强化为客户负责的意识,把握每一次与用户接触的机会,提供热情详细周到的售后服务,给公司增加一个制胜的筹码。

本年度我将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完成销售任务。挑战已经到来,既然选择了远方,何畏风雨兼程,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2009年,将继续严格遵守这样的工作思路: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参与公司战略性持续改进活动,及时准确做好销售部的日常工作,对订单和发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协调、平衡、监督和跟踪;参与完成对客户的产品按时交付和后续对客户的跟踪,继续开发新客户和新产品,配合各部门及时完成公司产销的各项任务。

在2009年的工作中,预计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客户订单及时制定和修改发货计划;负责发货计划的过程监控和具体实施;发货订舱以及相关事务的协调,保证产品的正常发货,并及时向领导反映过程情况。

2、对国外客户的信息收集、及时传递、及时处理,如:***纸、PPAP信息反馈等等;并及时了解国际机械制造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消息,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信息支持。

3、按时完成全部发货所需要单据的缮制和交付和给客户单据的交付,包括发货单、装箱单、商业发票、运输合同、运输声明、原产地证等等。

4、及时就发货所涉及的相关事务与客户有效沟通。

5、参与公司新产品项目的生产评估和实施过程监控。如发放新产品评审***纸和进展过程跟踪。

6、准确完成统计月度出口明细、月度应收汇明细,并和财务对帐。

7、向国外客户催要应付款项,包括在WEBEDI生成ASN和发票,制作纸质收汇单据等,及时回款,对未达帐项积极负责。

8、参加生产经营例会,进行会议记录,并履行会议的决议情况。

9、随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等。

10、理解、掌握本岗位所使用的质量体系文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完成各项质量活动,并就涉及销售部的环节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相关管理规定。

11、增强自己的综合业务分析能力,学习和掌握产品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

12、本部门员工将一如既往的团结协作,协调处理本部门计划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助领导处理紧急事件和重大事件。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6

华南是国内电子元器件的主要聚集地,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电子元器件行业重心,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完善的元器件产品供应链,这对生命周期短、市场瞬息万变的电子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应对国际市场新要求

桑达国际电子的产品以外销为主,年出口销售量达87%以上。因为电子产品需要的元器件多,很多物料都需按客户指定采购,成百上千种物料,缺一个都交不了货。产品更新快、生产周期短、交货期要求严格,已经成为当前电子器件生产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面对国际市场的新要求,桑达国际电子的大胆创新,随需应变。通过金蝶K/3系统开放客户访问通道,引进客户自助服务理念,与客户共同管理订单,协同作战。目前,海外客户可以登录K/3系统下达订单,桑达国际电子进行订单确认并安排生产,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客户和桑达管理人员均可以跟踪和监控订单执行情况,并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交货期等随时进行交流,达成一致共识。

协同管理带来丰硕成果,通过此举,海外客户的满意度大为提升,桑达与客户之间的文书往来大为减少,订单按时、保质按期交货已经成为桑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管理变革有赖于后台技术的支撑,面向服务的架构,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重建生产计划新体系

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核心在计划,并以计划为龙头调动所有相关资源。由于情况随时在变化之中,制定计划的难度与计划的频繁变动常常让人望而生畏,而且即使计划已经制定,执行的情况也并不总能按计划进行。桑达国际电子也为这一制造业的普遍性难题所困,常常在最后一刻才知道交不了货;或者由于巨大的库存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资金困难;或者由于物料库存时间过长,造成物料贬值或报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重建生产计划新体系,已经成为桑达国际电子的高层管理者时刻关注的紧急任务。在2004年6月,通过引进透明式计划管理体系,该问题得以解决。系统把桑达国际电子运营系统的主干信息,一一贯穿起来,让最重要的信息在业务的各个环节融合贯通。

目前,MPS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每天都在运行,有重大业务变化,更是马上运行,系统会针对计划的变动给相关业务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智能的建议。整个计划过程采用向导式方法进行,计划人员随时可以清楚看到计划的过程,计划过程花费的时间极短。

现在,市场人员及时把订单录入K/3系统,计划人员以看到的K/3系统中的单据为依据,判断哪些单是最紧急的,排计划的时候优先下达给车间,然后再和负责车间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决定是否能够生产,是否需要安排加班等。依据K/3系统,桑达国际电子的计划人员能够把未来9周的生产计划都确定,生产工程师不仅知道现在要生产多少,还知道未来要生产多少,一旦有人力资源不足,仓库物料不足的情况,就都能尽早提出来,尽快解决。具体负责业务的计划人员则不仅对未来每段时期业务数量心中有数,而且对每一天的生产,关心每一张订单的物料状况与执行进度了如指掌。

实施精确控制新方法

为了降低库存,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工业企业都会经常做盘点。企业的全面盘点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配合,有时还需要停产盘点。每次盘点,都要花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而且依照国家会计法规定每月7号必须出财务报表。这就要求3号之前就要出盘点表,之后还要进行成本的核算。7天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

在实施ERP之前,桑达国际电子对各种存货作了多次盘点,每次盘点都会发现一些呆滞料或废物料或长期未处理的物料。每一次处理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库存,优化了库存。

电子产品企业物料种类多,保管条件要求较高,在月底1-2天之内,把所有的东西都数一遍很难,而且盘点时一般要求不能收发物料,这样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为了减轻月底仓库一次性盘点所有物料的工作量,推行的是循环盘点的管理模式。而循环盘点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分区管理,即重要物料,企业会重点管理,一般会要求一周盘点一次;一般物料可能半月盘点一次;C类物料一个月盘点一次;企业对不同种类的物料也分区摆放,盘点时也分区分频率盘点使企业各类物料实现不同管理。

K/3系统的盘点计划安排和提醒功能可以帮助桑达国际电子实现循环盘点的管理需求。K/3系统上线之后,桑达国际电子的库存准确率已经达到98%以上,每次盘点所需要的时间也减少了。

打造企业管理新平台

“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有分层次的,我们有应用MRPII的经验,对K/3ERP的期望较高。K/3系统解决了我们企业80%以上的问题,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产品。”桑达国际电子器件有限公司ERP项目经理说。

企业是各种资源的组合,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益,就必须将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协调企业各项资源需要一个统一平台,那就是ERP。ERP为企业各部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提供了一个交流的信息平台,即可约束大家,也对大家透明。

财务部和物流部是企业中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需要保证资金安全,符合规定条件才可以付款;物流部门则希望在需要付款时能随时付款;财务部希望尽量降低公司库存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物流部门为了避免缺料,不可避免地会多采购一些物料或积压一些物料;以前桑达国际电子物流用的是国外某系统,财务用的是K/3系统,物流和财务各是各的帐。物流系统会出具盘点表,但要某项物料的使用量与损耗,财务难以清楚。

但上了K/3系统之后,财务能通过系统随时查看每一项物料的收发存等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电子器件企业,收料发料非常频繁,常常有换料、退料、补料等工作,在应用K/3系统之前,仓管日常填写的单据收发料单据,如果物流与财务不是用一个系统,则财务需要重新处理大量的单据,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工作效率也非常低。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是要探索中国改革开放路径的选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的渊源,不能不回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其间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理论探索的历史。

(一)改革开放以前

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1978年底,我国的经济体制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反映到经济理论上,就是以“苏联范式”为基础。这种经济理论的生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弊端逐步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它只注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忽视了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其二,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和设想作为惟一的理论来源,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排斥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经济范畴、机制和规律。其三,它排斥和否定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性,把一些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共有的东西归结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进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割断了社会经济运动的连续性和相关性。这一点对近现代经济史研究有直接影响。其四,它从生产关系出发研究生产关系,使研究概念化和抽象化。在理论体系上从生产资料公有制出发,推论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并且引伸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发展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而这些推论和引伸,都是为论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这个宗旨服务的。这样,在客观上,它就难以对社会生产实践产生有益的和有效的指导作用。(注:参见韩志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新中国50年经济理论研究评述》(《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日)。)

在改革开放以前,关于商品流通与市场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一种商品经济?对此,理论界曾进行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1956年***的前后在“以苏为鉴”的思想指导下展开的;第二次是1959年在总结“”历史教训的背景下,围绕对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等问题再次展开的。在粉碎””、特别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大讨论。

前两次讨论中形成的主要观点大致有三种:

1.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

虽然当时学术界一致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但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交换关系,学术界在认识上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看法:

(1)商品形式说。如王思华认为:“调拨物资是国营企业内部的产品分配,它们是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它们既不改变所有者,又不是自由买卖的对象,……但是为了估价,为了进行经济核算,它们还不能不保存着价值形式,也就是不能不保存着商品形式。如果把这种新的产品分配关系,仍然看作是旧的商品关系,那就是只从形式上看问题,而不是从本质上看问题”(注:王思华:《我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的几个问题的一些看法》,《经济研究》1959年第1期。)。(2)产品交换说。如骆耕漠认为:“可以把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这个非商品交换称为‘产品交换’,这就是社会产品可以不再特殊地作为商品来交换,而只作为单纯的产品(回到本来面目)来交换。这种产品交换是不同于商品交换的更高一级的交换,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在劳动直接社会化的基础上,直接遵照按劳分配和按劳换算的关系,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进行的”(注:骆耕漠:《论商品和价值》,《经济研究》1959年第10、11期。)。(3)内部周转说。有学者认为,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交换,是生产条件的交换,是属于生产内部周转的性质,它们之间的交换关系,既不是两个各自占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在进行交换,而且也根本不发生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实质上不是商品交换关系(注:骆耕漠:《论商品和价值》,《经济研究》1959年第10、11期。)。(4)统一支配说。如雍文远说:“有一些人,力***使国营企业有权转让或出卖这些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否认物质技术计划供应的任何必要性,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些供应统统纳入一般商业轨道,以便让他们自由买卖。如果这种意***得逞,那么,不仅统一的生产计划,由于没有生产资料计划供应的相应保证,而必然要受到破坏,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将因此而失去生产资料的统一支配权,为资本主义的***活动打开大门”(注:雍文远:《社会主义***治经济学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61年第6期。)。

2.社会主义经济是从商品向非商品过渡的经济。如张翼飞说:“商品量的方面的发展过程是和商品质的方面的消亡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商品的质将随着每一步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变,随着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地改变着。“到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时,商品也就最后趋于消亡了。”(注:张翼飞:《社会主义阶段商品的发展和消亡问题》,《经济研究》1959年第1期。)薛暮桥也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商品生产的发展和逐步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交换在数量上仍将继续增长,但这时候,在质量上则正从商品过渡到非商品,商品所包含内容正在逐步消失。”(注:薛暮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红旗》1959年第10期。)

3.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已故经济学家卓炯和顾准,是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代表。卓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初创于60年代初,形成于70年代末期,成熟于80年代中期。1957至1964年,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等一系列范畴,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他在1961年11月18日写道:“商品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市场,而市场是人类经济生活一种进步的表现,从市场的大小和规模,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我觉得建设共产主义的任务并不是要消灭市场,而是要把无***府状态的市场(也就是自由市场)改变成为有计划的市场。”(注:卓炯著:《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页。)在此期间,他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计划市场、自由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价值规律、资金循环等属于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注:李炳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9~41页。)。顾准早在1956年就已经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进行了研究,1957年撰写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注:《经济研究》1957年第3期。),同时孙冶方也发表了著名的《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于光远也于1959年对于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国营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也是商品关系,加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因为“企业之间的交换还有一定意义的所有权的转移,……各个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你我界限,在各企业之间进行交换时的条件对各个企业的职工还发生物质上的利害关系”(注: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经济研究》1959年第7期。)。樊弘也认为:“物质的鼓励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仍不失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为了贯彻鼓励,……在国营企业内部的物质调拨的关系上也要继续保存商品的关系。”(注:《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418~419页。)

在高层决策圈内,历史上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最富创造性的思路,是***1956年在***的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模式。

尽管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的观点由来已久,但是在国内理论界不仅长期以来不是主流,而且时时处于受批判的地位。这种状态桎梏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逐步***,对传统理论的认识,有所发展并有所突破。总的来说是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从1979年到80年代前半期为第一阶段。***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人们的思想***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理论研究也趋于活跃。在这个时期,经济学界先后开展了有关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大讨论,澄清了一些被颠倒的理论是非,出现了改革国家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主张。但在当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还占统治地位,经济理论的整体突破还没有完成。

这一阶段的大讨论的观点包括:(1)计划经济说。如李震中说:“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应该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注:李震中:《也谈计划和市场问题》,《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6日。)姚耐则批评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落脚点应放在计划经济上,而不应放在商品经济上(注:姚耐:《也谈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光明日报》1982年7月18日。)。(2)商品经济子虚乌有说。张理智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什么商品经济。他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并不存在与产品不同的商品。而产品,并且唯有产品,才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在我国现阶段,所谓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其本意不过是指: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分工来大力发展用于各行业之间相互交换的各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以便提高劳动生产力,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张理智:《“商品”和“商品学”质疑》,《天府新论》1988年第8期。)(3)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产品—商品”经济的统一体。如80年代初期,张仁德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形态应当是“产品—商品”,而不是商品或产品。“产品—商品”范畴可以把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和商品性两个方面的属性都包容进来,从而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一般特性。他认为,生产资料全民所有权的统一性,利益的一致性,使劳动产品具有了‘产品性’,而生产资料归企业占有的分散性,利益的差别性,则又使它具有了‘商品性’。这二种互相对立的属性是由同一经济条件,同一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产生的。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结成不可分离的伴侣。(注:张仁德:《现论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方***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袁恩桢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完全的商品经济,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能够直接地表现出来,而不需要通过商品的媒介;社会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产品经济,因为商品生产还存在。人们的社会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还必须通过物的媒介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商品经济又是非商品经济、既是产品经济又是非产品经济的“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统一体”(注:袁恩桢:《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统一体》,《学术月刊》1982年第11期。)。

从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为第二阶段。***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在这个阶段,理论界的争鸣与交锋异常激烈,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要冲破重重阻力,并且伴有反复。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对经济理论的“苏联范式”开始了反思和批判;2.对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这样“三位一体”的改革任务;3.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深入讨论了改革过程中出现股份制、资本市场、产权改革和市场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观点。

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以1992年年初“南方讲话”为标志,“三个有利于”观点的提出,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促使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宣告计划经济及其理论在我国的终结,为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道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资本及其机制被引入经济运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标志。3.随着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学术界相继展开对过剩经济、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的研究。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界开始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来研究市场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注:参见韩志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新中国50年经济理论研究评述》(《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日)。)

理论上的突破为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是经济体制方面的理论演变,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对经济运行的理论认识和发展,即流通理论的演变。

(一)市场流通概念

首先,学术界从马克思流通理论到前苏联和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历程,探讨了什么是流通、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流通以及如何实践等问题。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与流通进行了精辟阐述。一般认为,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社会,因而不存在商品流通,只有产品的分配,生产资料的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分配过程就是流通过程。而杨承训、余大章在对列宁新经济***策的研究中认为,新经济***策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列宁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新经济***策的理论,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与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折,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的重大转折”(注:杨承训、余大章:《新经济***策理论体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不过,列宁将社会主义下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仅看作是暂时的。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但只承认商品市场,而否认要素市场的存在,将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原因解释为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公有制形式,存在国营经济之间的物资调拨,集体经济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消费者同国营商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以苏联《***治经济学教科书》为基础的传统***治经济学理论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流通,至多存在消费品的商品交换,把交换等同于流通。苏联的经济理论对新中国商品流通关系和商业体制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中国商业的计划管理和计划体制的初建是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的,1953年以后逐步确立。夏春玉等认为,新中国的流通理论和商业体制基本上是以《苏维埃贸易经济》一书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50年代根据苏联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编写的《贸易经济学讲义》、《商业***策》等书,基本上是***策解释学,颠倒了理论和***策的关系,这种学术传统在改革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在产生影响,阻碍了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更快发展(注:夏春玉:《流通经济学的贫困与构建设想》,《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1期。)。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思想,1984年、1985年连续二年召开了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讨论会、第二次全国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讨论会。会上就马克思的流通理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流通、流通体制改革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如张卓元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片面认识,由于自然经济论、“无流通论”和产品经济论的深重影响,致使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这块园地,显得既荒芜又贫乏,即使有一些研究成果,也把它的范围局限在狭义的商业部门的活动和商品流通方面。他提出应当从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来考察流通过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市场范围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市场,也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外汇市场等。(注:《财贸经济》编辑部编:《社会主义流通理论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前述《社会主义流通理论问题》。)董辅réng@①在为高涤陈等著的《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社会主义流通问题,在几年以前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因为那时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是一种自然经济,整个经济就是一个“大工厂”。80年代后期关于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研究增多,但这些研究还受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局限。

90年代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流通理论有了很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80年代改革初期提出的只是解决“三多一少”(即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问题,到90年代前期提出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概念。“大商业”包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不动产等,“大流通”包括商流、物流、劳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大市场”包括国内城乡市场、国际市场等。人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我们应当比马克思对工业化初期的生产和流通的认识更进一步。如说:“无论从马克思流通的理论,还是从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都迫切需要重新评价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流通作为一项产业,像重视抓生产那样重视抓流通。”(注:《经济参考报》1992年1月28日。)柳随年提出:“流通作为一个***的产业部门,对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某个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人民日报》1992年4月13日。)刘国光提出:“要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的流通理论。”要下功夫研究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大流通理论,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注:刘国光:《推进流通改革,加快流通业从末端行业向先导性行业转化》,《商业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二)流通与生产的关系

与流通的地位作用密切相关的是流通与生产的关系。传统的商品流通理论在流通与生产的关系方面是重生产轻流通。指出,其重要原因,“是不少同志认为流通不创造价值”(注:《经济参考报》1992年1月28日。)。80年代后期关于生产和流通关系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在1986年召开的全国首届中青年流通经济理论讨论会上提出了“生产流通相互决定论”、“生产流通相互转化论”、“生产流通并重论”、“流通中心论”等不同看法。当时多数人持生产决定流通的传统观点,但也有人提出了“流通决定论”(注:参见会议综述,《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安徽财贸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如冒天启认为,流通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生产的说法含混不清,就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来说,“流通决定论”也没有什么错误(注:冒天启:《经济改革的***治经济学问题探讨》,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陈学工提出了“流通决定生产论”(注:《商业经济文荟》1989年第1期。)。吴承明的《试论交换经济史》则从经济发展史的视角,论述了交换对生产的促进和决定作用。他指出,在传统***治经济学里,常是重生产而轻交换,或把交换从属于生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社会职能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律,但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中国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流通方面的问题,使人们感到,以往对恩格斯的见解研究不够,还应当扩大视野,不仅研究商品交换,还应研究劳动交换、“智能”交换,及其相互关系,即从广义上来研究交换这个“坐标”对发展国民经济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实际,找到一两个交换的“自己的特殊的规律”。(注:吴承明:《试论交换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

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决定生产”的理论得到充实,并进一步提出了把流通业从末端行业转向先导行业的观点。蔡宁林提出:“流通对生产、分配、消费不仅起被动的‘联结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能动的‘调节作用’”,“需要把流通作为一个先导性、主导性、支柱性的产业,并需要使流通产业超前发展。”(注:《经济日报》1992年5月26日。)贾履让等指出,随着“市场开始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主要手段,流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注:贾履让等:《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刘国光提出,目前我国商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还不到10%,商业劳动力份额在整体劳动力中只占7%左右,这些指标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一个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一个助推器”,“商业作为启动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将会转化为周而复始的经济增长的新起点。……商品流通业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末端行业,升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行业。”(注:刘国光:《重新认识中国商业的地位和作用》,《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近年来我国引入了“物流”概念,主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储运、保管、处置等许多环节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物流”的组织状况影响流通费用,对于生产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在一些国家被称为利润的“第三源泉”。近年来建立物流产业已被列入日程。(注:有关研究如王之泰《构筑中国的物流平台》(《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月26日)。)

传统流通理论使以往经济史研究不敢强调流通的决定作用,对其重要作用总是要加上“在一定条件下”的帽子。流通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2001年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不仅引用了***关于城乡交流,“是目前活跃中国经济的关键”的论述,而且以大量篇幅实证阐述了建国初期***和***府以扩大市场流通为先导,以流通作为推动生产、活跃经济的关键的经历。

(三)流通在经济体制转换中的作用

吴承明《在“传统市场与市场经济”讨论会上的发言》(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中指出:马克思是十分强调生产的。但在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上,人类受个人能力和环境的限制,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增益。亚当·斯密的交换导致分工。分工增进社会生产力的观点,至今有效。古典学派却是强调生产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深入人心。新古典学派马歇尔首创需求论,但他认为短期内是需求起作用,长期间仍是生产决定市场。直到凯恩斯主义,需求变成第一位了,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也就是有效需求的大小。那是始于16世纪“商人阶级”的出现,然后经过二百多年社会、阶级的演变,最后导致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因此,吴承明认为,要重视商品流通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中的作用。

三、资料整理的进展(注:参见徐建青《社会主义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其地位的上升,使得现代经济史中的商品、市场问题的研究迅速加强。首先,作为研究基础的资料整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一批历史档案资料被陆续整理出版。其中主要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中央档案馆合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其中1949至1952年共12卷;1953至1957年共9卷;总计约2000万字,绝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发表。这些资料涉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体制、投资、流通、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对研究中国的商品经济与市场流通提供了翔实系统的资料。还有《当代中国商业》编辑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大事记》三卷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1990年);商业部编各年《物价文件汇编》,专题组编《新中国若干物价专题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86年),《中国供销合作社大事记与发展概况(1949-1985)》(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商业部编《集体和个体商业文件选编》(1981年),《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文件选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史出版社,1993年),国家统计局编纂出版的《中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以及有关商业贸易的各种年鉴等等。

对新中国商业和市场史的研究探讨已有诸多成果。但从经济史的角度进行专门的研究相对较少,许多是在讨论当前改革问题时回溯历史,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就专题史的研究看,1980年以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编著《新中国商业史稿(1949-1982)》(中国财经出版社,1984年),赵玉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苏志平主编《中国商业发展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万典武主编《当代中国商业简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价格方面的研究著述较多,如严瑞珍等著《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李子超等著《当代中国价格简史》(商业出版社,1990年),叶善蓬编著《新中国价格简史(1949-1978)》(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年),成致平主编《中国物价50年》(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农村供销社史有迟孝先著《中国供销合作社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杨德寿主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此外还有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国的商业》、《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当代中国的物价》、《当代中国的供销合作事业》、《当代中国的工商行***管理》等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1988-1997)。近年来出版了数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其中都有关于商业的考察。有关商业和市场史的专题论文更加丰富。上述著述中有一些看来属于商业工作史或教科书体裁。总体上看,专就新中国商业和市场史的研究还显薄弱,有待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入。

四、若干专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关于新中国商品流通的体制演变(注:参见徐建青《社会主义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在关于新中国商业史的著作中都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新中国初期商业体制的建立及其逐渐被纳入严格的计划管理的过程。一般认为,改革前新中国的商品流通体制基本上是仿照前苏联商业模式,在对私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流通体制的特点是包括国营和集体两种形式的单一公有制,商业机构按照行***系统层层设置,将市场人为按部门、地区分割,价格受国家指令性计划控制,经营按

一、

二、三级批发加零售的固定的纵向进销渠道,按计划层层分配调拨,财***“统收统支”等。这种流通体制既影响商业工作效率,也违反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

近两年有人考察了我国20世纪后半叶商品流通体制演变历程。李家祥等从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及其背景变化角度将建国50年来商品流通体制的沿革分为四个阶段:1949至1977年为旧流通体制形成中的探索阶段;1978至1984年为新流通体制的产生阶段;1984年末至1991年为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流通体制改革阶段;1992年至今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流通体制改革阶段(注:《建国50年来商品流通体制的沿革与启示》,《天津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关于对改革前商品流通体制的评价问题,以往多是在承认其缺点问题的同时,也给予一定肯定。肯定意见从建国初期以致后来的物资匮乏角度,认为这种计划供应的商品流通体制的建立有其必然性,保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后又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充实,与当时的经济形势是相适应的。

近年来对改革前的商品流通体制的基本评价没有更大的变化,但对以往较为模糊或涉及不深的一些问题开始提出了不同看法。关于1956年完成对私营商业改造以后的单一公有制问题,万典武认为,中国在1956年放弃“公私兼顾”***策而迅速取消资本主义商业,进而基本取消个体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是错误的开始,违背了历史的阶段性和经济规律。他认为,说“一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之一是正确的,但全面评价“一五”时期商业***策的历史功过,应同时说两句话:这是中国商业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些“左”的重大***策的开端。(注:《当代中国商业简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

国有商业的地位作用是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新中国国营商业的建立及其在建国初期稳定市场、保证商品供应方面的作用,学术界一般持肯定的评价。谢洁萍考察了1953至1997年间国有商业的效益问题,以1980年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为标志,把它分为两个阶段:1953至1979年,国有商业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7%以上,纯销售增长,劳动效率提高,流通费用下降,但利润率呈下降趋势;1980至1997年,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利润率大幅下降,亏损增加,国有商业企业总体效益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问题(注:《关于国有商业45年经济效益的基本评价》,《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3期。)。关于国有商业的改革,理论界经历了一个思想不断***的过程。关于是否坚持“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的争论一直延续到90年代,直到***的十五大以后,关于国有商业的改革问题形成了新的理论和***策思路,商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商品流通体制的总体改革也正在深化。(注:参见《国有商业深化改革的途径研讨会观点综述》(《商业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1998年中国商业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财贸经济》1999年第4期);《“羊城杯”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财金贸易》1999年第7期)。)

(二)关于市场与市场化问题

近年来,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场问题的研究也引人注目,有的是研究一个阶段的市场状况问题,有的则贯穿至今。研究主要考察了市场与市场管理的变化过程。龚建文针对90年代初的市场疲软问题,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迅速制止通货膨胀后出现的市场疲软及其解决措施(注:《1950年市场疲软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陈廷煊考察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乡物资交流、物价***策与市场管理等情况(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品市场与物价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董志凯的《论“一五”工业建设中市场的作用》认为,“一五”时期国家既有抑制市场作用的方面,也有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物资供求,稳定物价的方面,那种认为这一时期形成了既没有市场也没有企业的社会的认识是对历史的误解(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赵学***考察了建国初期的金融市场,他的《建国初期的投资公司初探》一文利用档案资料考察了建国初期投资公司的兴办过程、经营情况、停办原因,总结了历史经验(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对于50年代市场衰落的趋势,赵凌云认为1949至1956年间是市场因素消亡、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他提出市场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将市场与计划对立起来(注:《1949-1956年间中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因素消亡过程的历史考察与启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武力的《论50年代市场式微的原因和后果》一文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认为50年代由计划与市场并重转向以行***管理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与其说是推行苏联理论模式的结果,不如说是当时中国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和国际环境造成的,其后果是快速建立起***的工业体系,高积累下社会基本稳定,但经济运行成本增加(注:《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市场中介组织是沟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测度市场化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代商会与商人团体是时下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现代经济史这方面的研究要逊色得多,初步的研究有:徐建青对建国初期的商业组织与城乡交流进行了研究(注:郑成林:《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董志凯对1978年以来我国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注:董志凯:《1978年以来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成长》,《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现代经济史中的位置也会显著起来。

(三)关于粮食流通体制问题(注:参见徐建青《社会主义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在农产品流通问题中以粮食流通体制的讨论最为集中,所论涉及粮食购销***策、粮食流通、粮食市场等方面。一些研究从实证分析出发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决策建议。崔晓黎对以往的看法提出质疑:不同意那种认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是为工业化初期积累资金所采取的必要手段的看法,认为中国的统购统销***策不同于苏联的义务交售制,不存在以牺牲农业保工业的决策意***,在1953至1984年间从农业积累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绝大部分又返还到农村,真正从农业积累并用于工业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注:《统购统销与工业积累》,《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经济基础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1997年第4期。)。郑有贵等深入研究了1949年以来南北两个区域粮食流向流量的变化,分析了从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演变的阶段划分、历史成因、转变特点和启示、粮食流通***策的演变与绩效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粮食区域间流动对策建议(注:《当代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四)关于工农业产品价格问题

近年来价格理论和价格改革是研究热点问题,其中关于新中国物价史的研究也论著众多。其中对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的研究讨论时间最长。近年的争论涉及剪刀差概念、问题的由来、剪刀差的变动趋势、剪刀差***策的后果、剪刀差的消灭等问题。

关于剪刀差概念,历来有比价剪刀差、比值剪刀差、价格与价值背离形成剪刀差的几种认识,这一争论一直在延续。至于剪刀差形成的原因,一种看法认为,剪刀差的形成是人为的,是长期主观失误的结果,剪刀差不是促进工业化的最合乎理性的手段(注:胡逢祥:《剪刀差理论与价格改革》,《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5期。)。持相同看法的还认为,剪刀差源于“超额税”,是苏联***府通过行***强制压低或抬高工农产品价格而产生的,目的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我国的剪刀差问题存在于1953至1985年期间,***前及1949至1952年间不存在剪刀差问题(注:王忠海:《走出“剪刀差”的误区》,《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另一种看法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剪刀差总是一个价格现象,不能脱离工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比价关系去认识剪刀差,不存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因而剪刀差不是传统计划经济的陪葬品(注:张西营等:《新时期的剪刀差及剪刀差研究的新时期》,《经济研究》1993年第5期。)。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物流园区; 信息平台; 规划; 德令哈市

中***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黄金产业。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对加速经济循环、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同时,物流园区对市场化要求高,投入资金大,占用土地面积大,要作好这样一个具有引擎作用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就要求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做好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本文以德令哈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为例,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出发解决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提出,将对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经济意义。

1园区概况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区东南,德令哈工业园区东北侧,规划范围西起德尕路,北至青藏铁路线,南到315国道,东至青藏铁路南侧山体,规划用地面积430.7 hm2。物流园区所处区域整体用地性质较为简单,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目前规划范围内已建设用地较少,现状土地利用性质主要为牧草地。当前园区内公共设施、市***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园区要处理好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2 物流园区功能分析及市场定位

2.1 物流园区功能分析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基本功能包括:运输、配送、转运、存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满足生产商与销售商、供应商与生产企业的配送、生产商销售商与超市门店的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服务。确立“城内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现代化商贸发展模式,在物流园区建设家居建材、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和工业原材料、零配件、生活消费品的交易配送中心,形成德令哈市重要的商贸基地。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物流延伸功能包括:设立商品展示厅,吸引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来此参加贸易与会展,开展批发、零售等贸易服务;打造对内提高员工素质,对外宣传、业务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谈判和对外招商设施环境。

良好的服务系统是生产运输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德令哈市物流园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以及充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商务、金融、设备检修等服务设施以及为货车、客户提供生活休息、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2.2 物流园区市场分析

据德令哈市有关统计数据,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4.7:51.7:43.6调整为2010年的5.42:52.24:42.34,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加快,必将促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另外,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急需物流产业为其配套,德令哈工业园区已入驻青海碱业、青海昆仑碱业、青海瑞金矿业、海西化建、青海金峰实业等大中型企业。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一批煤化、盐化、天然气化工等重点项目。随着工业园区的企业产能不断提升,原材料,产成品的物流量不断加大,缺乏高效的物流服务,将严重制约园区企业的发展。因此德令哈物流园区将重点考虑全市及周边资源状况、德令哈市工业园区需求进行行业选择,主要包括:农产品及食品行业;盐碱化工行业;建筑建材行业;煤化工行业;金属冶炼行业;商贸流通业;仓储和货运业。

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范围为德令哈市、德令哈市周边以及柴达木地区。

3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

3.1 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有工业企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广泛参与,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与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策法规信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海关信息、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和环境信息等;还包括企业自身管理的信息需求,包括数据统计汇总、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等。因此,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货主、运输企业或者仓储企业、分销商都需要一定的信息交换,需要一个建设一个信息平台解决各种交流中的繁琐问题。

3.2 功能需求分析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及系统总体体系结构的设计应以满足总体功能要求为依据。根据物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应有如下内容:

1、基本功能

数据交换功能。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信息服务功能。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水、陆运输价格、新闻和公告、***务指南、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联盟会员、职业培训、***策法规等。

会员服务功能。为注册会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交易功能。交易系统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双方可和查询供需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与者进一步洽谈,交易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交易撮合。

2、扩展功能

智能配送功能。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货物跟踪功能。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 CallCeni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库存管理功能。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

决策分析功能。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金融服务功能。在相应制度及技术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

3.3 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由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混和型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兼顾了星型网络与总线型网络的优点,解决了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

2、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共分为四层,即基础设施层、数据交换层、应用支持层、应用服务层。其中应用支持层提供呼叫中心、CA认证中心、GPS、GIS等功能,为其上的应用层提供必要的支持;应用服务层包含电子商务、电子***务、电子金融以及各类物流信息的等功能,通过提取各个系统的信息为不同的物流实体提供相应的本地物流、区域物流乃至国际物流服务的支持,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信息安全体系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SSL协议、网络防火墙、安全数据库登录、用户跟踪记录、传输数据加密等保证物流过程安全。

3、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法,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由管理中心、信息子平台、注册企业物流业务子平台、电子***务信息子平台、公共信息子平台和基础设施子平台构成。

管理中心信息平台主要提供给物流信息平台的营运管理组织使用,基本功能包括办公、会员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企业物流业务平台提供基础的物流业务服务,其功能模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需要和战略目标而定制选择。企业信息平台可由企业租用或参与承建;电子***务平台是一个广域的、开放的信息平台,通过电子***务平台,建立网上行***协同办公系统,减少企业办公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公共信息平台是面向所有用户的,为社会各类用户提供WEB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等基本功能;基础设施平台由网络软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通讯传输设备组成,是支撑平台。

4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4.1 规划思路

物流园区应与上位规划及相关***策相结合,在区域范围内依据物流产业导向、交通融合及市场需求,确定物流平台的建设以及职能定位与土地布局结合的科学性,同时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效益评估,从而形成“五位一体、层层链接、软硬配套”的基本思路。

五位一体。把握“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五个规划的关键节点,并通过物流产业导向及循环经济体系有机贯穿起来。

层层链接。按照“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的顺序层层递推、有机链接,并在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分散设置,更加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等要素规划。

软硬配套。形成以物流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软硬件配套规划建设,软件方面包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金融体系及物流网络建设等,硬件方面包括管理机构、商业服务中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布局设计、基本战略定位、组织网络架构和营运策略设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除物流园区功能分区之外,还应考虑作业层次、作业管理层次、策支援层次、经营管理层次等。

4.2 规划手法

1、根据物流产品种类和功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为针对市区及周边的商贸型物流;二是为德令哈工业园区服务的生产性物流。要从整个园区货物构成内容、流通特点、场所需要等大量特征性的信息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功能构成、用地布局以及物流交通流线,增加后续规划的针对性与现实操作性。

2、紧密结合用地条件进行针对性的用地规划布局

结合园区物流定位,确定以动能复合、用地紧凑、资源集约为主要的规划原则。同时根据物流产业链的关联和延伸,布置适应现代化综合发展物流的物流设施,如信息管理平台、会展设施、大型仓储式交易市场以及提供展销贸易、货代、保险、中介等关联业务的商务办公设施等,以提升功能、适应区域型物流园区的发展。

3、采取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弹性指标体系

合理集约利用土地,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具体而言,适当提高容积率控制上限,一般仓储用地控制在0.6左右,对于仓储式配送交易市场控制在1.5左右,鼓励多层立体化仓库的建造。

4、通过双向对接方法实现用地平衡

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4.3 总体布局特点

1、整合现有物流节点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规划对园区与德令哈市区及德令哈工业园区、火车站、周边道路等相关因素进行了通盘考虑,既有利于货物实现直接、快速装机,减少仓储和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整合装运,包装等不同功能,实现通过一次中转即可完成物流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

2、考虑规划节点既要满足现代物流需求又能引导未来物流需求

为发挥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和生活业的服务功能,布置服务于成片,建设生产及生活型物流节点,通过物流节点的操作平台功能推动物流向供应链转型,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管理成本。

3、与德令哈城区以及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

与德令哈城区现状及德令哈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满足优化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通过靠近对外交通布置物流节点,有利于加快仓库周转率,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物流节点及其占用土地的使用效率,内部分区明确,主要对外作用的配送、交易等功能靠近对外交通布置,避免了交通流线交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保证园区人员安全

4.4 功能布局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根据服务对象整体形成两大片区,即生活型物流区和生产型物流区,依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以及功能要求形成“一心、一环、两轴、四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在园区西部靠近尕海路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行***办公、信息管理、商业金融等服务,同时围绕管理中心配备建设建设商检、工商、担保、税务等服务。

一环:依托园区规划主干道形成的环形绿化带。

两轴:沿园区内部纵向及横向规划主干路形成的两条发展轴线。

四区:流通加工区、分拨配送区、交易展示区、专业仓储区。其中:流通加工区在园区西北侧,依托G315与尕海路的交通优势建设公路及铁路站场,形成公铁联运体系,主要承担货物的流通、中转、包装、原材料加工以及汽配维修等服务;分拨配送区在管理服务区南侧靠近尕海路,为园区提供分拨调度、临时仓储、包装加工、中转配送等功能;交易展示区主要是对外服务,建设集商品展示、商务会展、期货交易、地区性大型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在进行产品交易的同时能起到宣传作用;专业仓储区根据服务对象建设相应的仓储区域,同时与信息管理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承接各种专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与德令哈工业园区产品相结合。

4.5 物流园区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采用双向对接的思路,首先根据物流园区的特点,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其次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再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参考文献:

周文专.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评价研究[硕士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

孙承芳.特产园区信息平台研究[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6.

潘安文.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汽车样车;试制

前言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更新,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型汽车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汽车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因此压缩汽车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汽车上市速度成为各汽车行业开发汽车产品的重要任务。

样车试制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品设计验证、产品工艺验证以及产品质量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对产品虚拟设计开发的有效验证与补充。同时样车试制必须按照认证计划为各个工程部门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实物样车,在样车试制过程中及时发现各种产品设计问题、工艺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人机问题以及提前验证各类工厂工装等,并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工程师和相关工程、工厂人员,以便在新车型设计开发的早期阶段解决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产品缺陷,从而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程开发风险,降低工程设计及更改成本,为新车型的顺利量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而提升样车试制项目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优质、高效开发汽车产品的基础,也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支柱。

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现状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是基于试制项目启动经理负责制,在矩阵式组织架构中进行多维管理的模式而开展任务。整个样车试制过程贯穿了试制造车计划管理、试制人力资源、试制质量控制、样车制造预算控制、进度跟踪,因此试制项目的管理也是围绕这几项基本任务来开展工作的。具体展开来讲,整个试制项目管理工作涵盖以下几方面:

1.1 试制项目管理范畴

明确试制项目在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分工范畴,并依照不同项目类型制定试制项目造车策略。产品规划发展部及整车制造运营部在样车试制在新车型开发初期制定试制策略、编制产品开发规划,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参与前期试制策略讨论,明确试制任务,并在试制全过程统筹协调,确保按时保质交付满足试验需求的高品质样车。

1.2 样车试制计划管理、沟通管理与风险控制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从项目启动开始,至整个样车造车任务结束,这期间负责制定项目关键节点并全过程跟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沟通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试制项目按照造车计划进行。

1.3 样车试制预算管理

在收到试制造车项目立项初期,需要完成项目造车预算的申报,这包含项目造车人员、设备、物料、物流、仓储等费用预算。项目经理协调各功能块工程师完成各自的费用运算并汇总进行管理运作。

1.4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贯穿整个试制项目的始末,确保试制项目满足样车试制需求,在每个关键节点完成各交付物工作,对重点节点需要提前预警并全程跟踪管理。

1.5 试制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国内车企通常同步开发多个汽车产品项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组成员在整个造车任务过程中的作用。通常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如***1所示,试制项目经理在立项初期组建试制项目团队,包含试制物料/物流、白车身、总装、电器、质量等工程师,定期开展前期准备会议,以会议的形式传递项目的各类信息并定期跟踪各功能块人员的工作进度,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试制进度按计划实施。

1.6试制项目物料管理

由于样车试制是小批量生产规模的造车任务,工程开发的所有车辆零件、由物料工程师进行维护整车BOM(Bill of Material),同时由工程物料使用者即样车试制工程科提出需求申请,通过样件采购小组购买、计划外领料或供应商直接提供等途径获得所需工程物料,如***2所示。因此物料管理是整个试制项目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车企产品规划部的新车开发规划等信息,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在接到项目造车任务需求之后,汇总试制项目启动各类信息,包括项目进度时间、可视化物料清单、试制车辆造车需求、车辆配置表、产品项目规划、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并全程参与造车任务分工、造车内容的研讨会和前期启动会议,与项目管理部确认样车试制需要承担的试制项目内容。在梳理了试制项目信息表之后提传递给试制运营管理工程师,用以评估样车试制产能及造车资源。根据现有资源来平衡是否满足造车需求,并及时与项目经理进行充分沟通探讨,及时将评估结果和建议方案反馈给项目经理。

在确认样车试制资源可满足项目造车需求之后,由试制项目启动经理组织并召开样车试制项目启动会,将试制项目信息及时分享给样车试制各个功能块负责的工程师,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根据项目管理部输入的造车信息预估试制预算,并组织各个功能块负责工程师汇总项目造车预算信息,包含项目造车人员工时、设备工时、差旅费用、造车物料费用、物流运输、仓储费用、白车身工装、夹具费用、软模零件费用等,其中人员工时费用含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班组技师等人员,而物料费用则是整个造车项目的重要组成,包含零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外饰、内饰、空调电子、线束)等费用。试制项目预算汇总表经过分层审核后提交给产品规划发展部进行审批,之后根据项目信息变化及项目关键节点更新预算。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通过召开试制项目准备会议,建立并造车项目关键节点,这些节点涵盖整个造车项目始末的每个环节,包括每个交付物的项目任务以及负责人,以便于项目进展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进行全局掌控。在试制造车前期准备按需组织召开造车准备,拉动制造工程部相关工程师跟踪并评审造车前期的工艺清单、设备清单、工艺工装、关键零件清单、验证计划等准备情况。

同时试制项目启动经理根据项目管理部会签的冻结版本造车需求(含造车车辆数、用户需求时间)重新更新试制造车预算,并协调质量工程师与车辆用户进行沟通,根据具体每辆车的用途汇总并制定质量检查计划。编排并试制造车项目计划表,包含车身造车、油漆、运输计划、总装造车、电器软件刷新、质量检查进度。与此同时,试制物料工程师开展物料清单表汇总工作,并将冻结版本的物料清单传递给采购部,每周组织召开物料沟通会,跟踪物料订单释放、回签、物料到料率等信息,并协调采购部、物流部进行试制物料的采购、运输及清关,每周向项目管理部交流物料状态进度。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与目标工厂达成一致并制定油漆出厂计划,确保车身制造周期与总装装配时间匹配,并安排车身工程师、总装工程师根据技术文件制定工艺方案,开发试制工装、工具等任务。在试制造车工艺准备前期,由工程技术开发部门、制造工程部输入造车相关技术文件,如数模***纸、GD&T、特殊装配要求、整车及零部件测点***、DTS、关键工艺清单、工艺设备清单、工艺顺序、定位基准、测点文件等,试制车身工程师及总装工程师根据输入的相关技术文件制定并开发试制造车工艺以及工装、夹具。

在前期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项目关键节点要求,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协助质量部组织召开造车开阀评审会议,开阀通过后,宣布项目启动样车试制,包括白车身制造、总装装配、电器调试、质量检验等工作,如***3所示。

在整个项目中,试制项目经理负责全周期跟踪项目状态,定期汇报项目进度,若出现任何问题,及时与相关功能块沟通,若判定该问题不影响试制计划,则由相关人员解决并关闭问题。试制质量工程师根据质量计划进行样车终检,评估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必要时启动相关处理程序。试制质量工程师组织用户共同进行样车交付状态确认并签收《车辆交付确认单》。对仍存在问题车辆的交付,需要由用户同意并签收,最终确保项目造车按计划准时交付并满足试验需求。

3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与展望

3.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

试制样车可实现汽车产品外观及性能设计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样车试制要求的车型外观、动力传动配置、结构合理性和整体平衡性等,必要时还可以对整个产品局部设计进行改良并优化。因此一款设计精良的汽车新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投入量产的过程中,样车试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此可见,在新产品开发周期中,加快试制开发进度,推进产品上市周期,完善的试制项目管理方法是推进系列产品开发、通用生产工艺,有效控制新产品的质量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利工具。

3.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展望

汽车研发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将逐步走向平台化管理和矩阵式管理方向。通常试制项目管理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广度,从班组生产管理到管理整个试制项目平台,都需要用到项目管理;试制物料管理需要横跨汽车生产企业上游的系统集成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二级零部件厂商,到下游的物流、海关、仓储等;第二是业务的深度,例如试制项目造车预算,从前期预算编制、申报到项目中期的费用跟踪管控、直至项目结束前实际发生费用与预测费用的占比以及最终财务结算。可见,试制项目管理涵盖了工程技术开发、财务管理、车辆产品规划、样件采购、零件及整车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样车试制开发过程是十分庞大的协同过程,试制项目管理围绕着矩阵式管理模块进行协同,以利用综合利用每个功能块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每位工程师跨平台、跨项目协同并同步开展各类试制项目。

随着整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加快新车型投产上市速度、完善产品升级换代,对于车企而言就是在确保高质量产品车的同时精益整个新车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因而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在整个新车产品开发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样车试制过程中提前进行潜在问题的验证及改进,确保后续目标工厂顺利量产。因此可靠的试制项目管理不仅满足研发及工厂的需要,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S].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项目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M].项目管理技术杂志社,2004.

[4]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Institute, 2004.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篇10

研究表明,各种大型工程项目中的物资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费用甚至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11~41。这一特点决定了建筑物流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利润源泉。而现行的建设过程材料管理由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材料交付不及时、大量的现场存储、不必要的运输和现场处理,不但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造成现场的混乱,甚至导致施工中断、计划延迟。因而,若要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其管理效率,必须从物流管理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工程项目物流较为复杂,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企业间的高度协同。因此,分析与研究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工程项目物流

工程项目物流的实践正在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别对工程项目物流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被广泛使用的定义。

2.1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

A.Agapiou5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ucGuffond16和FredBorgesdaSilvei7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原材料、产品、设备、

劳动力、技术以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显而易见,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通过综合已有专家、学者的定义,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现场所有物料、构配件、设备等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工程承包商提供订购的材料以及材料在现场被运送到施工地点等过程。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指通过施工活动之前及其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活动,寻求在合适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以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保证:物料供应、存储、加工处理;计划控制;现场基础设施和设备位置;见场物料管理;以及所有与物流和服务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2.2工程项目物流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物流,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物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是汇聚型的物流。它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185。因而,通常只有材料流入物流却无产品流出物流。

(2) 物流计划不确定性大。工程项目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的不均匀性,使资源的需求和供应不均匀。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这些因素使得建设体系不允许所有材料和构件定期供应。

(3) 不易确定库存和作业层材料。通常情况下,到达现场的材料按事先的布置堆放,并没有在任何系统中登记。有些施工现场,虽然有电子表格记录,但往往由于人工处理滞后于材料移动而有缺陷19Jo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工种、不同工序的生产、加工几乎在同一施工现场完成,统计作业层材料情况也异常复杂。

另外,工程项目物流还具有约束性和一次性,其过程协调环节多、复杂,仓储成本高等特点。

3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

***2描述了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模型框架。工程项目物流的汇聚性特点决定现场物流是整个物流的核心。且工程项目物流中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物料这两个阶段的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相似。因此,本文将此部分省略。

Agapiou15]建立的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包括材料协调员,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卸载计划四部分。SvenBertelsen等14J引入JIT的概念,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这两个层级的物流计划方法,控制建筑现场的物流管理。笔者认为这些模型或者不符合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不能紧密结合整个物流的流程;或者只反映了某一部分,不全面。特点决定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业主、设计商和承包商的三重角色

物流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服务,始于设计,终于工程现场安装。工程设计处于物流流程的开端,是物流的确定性因素。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物流管理,同时也是物流的目标。因此,在物流过程中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全过程中,他们任何一方都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供应者、过程处理者和客户。如***2所示。业主是设计商的客户,为设计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设计商为他提供的服务,业主审核设计方案和材料需求计划,为承包商提供材料规格等信息。在此过程中,承包商成为设计商的客户,通过设计商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施工,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建筑设施。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必须高度协同分析在各个环节上的物流信息,合理制定和调节物料需求计划。

3.2物料需求计划

SvenBertelsen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本文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实际运作。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年(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施工计划。故本文采用三个层级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即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

供应计划指整个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等的计划交付日期,且包括对与每一个供应商材料协调的详细说明。此计划在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并且要详述材料属于哪一个单独工序。制定计划时,设计师、承包商和供应商必须密切合作。因此,要求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参与。

需求计划是供应计划的详细版本预测近期所需物料,由所有分包商合作草拟。在施工阶段,承包商、供应商、物流管理小组等有关人员举行材料控制周例会。各方代表要识别提前三周的材料供应,确定提前两周的精确需求,对提前一周的材料供应提出申请,并根据周预测分解以识别每天的材料需求。在下次例会中,根据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次提出后续的材料申请。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曰耗物料交付计划是对需求计划的补充,仅交付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日耗物料交付计划中采用“组合单元”的概念11(0。一个组合单元就是一包材料,指在建筑现场某一位置、某一工种、一项作业所需材料的集合。因此,日耗物料交付计划就被分成很多个单元。某一组合单元计划由相应材料供应商与材料协调员协力制定。承包商详细说明组合单元数量、材料类型、供应商、接收的承包商,以及计划规定的交付时间、运输方法、交付所需设备和包装细节。由于包括单元的描述及其计划交付日期等所有的细节,承包商也可以在早期向供应商下订单。

供应商按不同的订单和作业及工作区域进行包装,按正确的顺序将组合单元装到准备好的集装箱内。同时为每一组合单元规定一个特定的号码以便识别。单元交付应尽量靠近工作区域。在整个项目材料交付过程中,最好雇用某些固定的司机装货和交付,使他们熟悉现场布置的变化,选择最好的卸货顺序。同时,要求任何错误被立刻、直接反馈给有关各方。因此,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3.3库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准确确定库存非常复杂。文章借鉴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跟踪现场仓库收到的材料和从仓库支出的材料建立材料库存信息。跟踪技术要求所有的材料交付都配备一个识别码,贴在交付的材料上。当材料到达或者从仓库取出时,这些识别码用一个跟踪系统来登记。然后,跟踪软件将识别码、库存地点和时间传送到跟踪

数据库。如***3所示。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由于此库存数据库建立在跟踪进货、出货基础上,还可以从中获得以下信息:某项作业所需各种物料的位置;某一特定位置的物料;某一次所发货物的位置以及材料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停留时间。

3.4作业层物料流跟踪系统

由于有些材料直接交付到施工地点,理清库存时,也要确定作业层的材料。因此,要求在材料和作业之间也要有链接。本文引入材料清单(B0M)来解决此问题。一项作业所需材料可以被认为是该任务材料清单(BOM)。例如,某项目作业的B0M如***4所示。将所需信息输入库存信息跟踪系统构成完整的库存信息。

反过来,如果提供了所有作业材料的信息,可以决定项目作业的材料约束。***5表示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各项作业及其各自材料之间的链接。当项目作业具备了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那些仍然具有材料约束的作业,并且将它们重新计划至往后的日期,同时修改材料需求计划。

3.5供应商的主动交付

本文将物料需求计划分为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通过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及局域网,供应商会清楚地看到这三种计划,因而了解即将交付的材料需求。因此,他们可以主动通知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可能的交付问题,且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问题,调整生产计划。此方法使供应商可以被赋予按时交付现场每一作业所需材料的责任。

对主动交付,我们采用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参数一时间缓冲器,来确保某项作业所需材料不会耽误施工。这样,供应商有了材料需求计划,按照缓冲天数进行交付。如***6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假定项目的时间缓冲器为2天,某供应商交付钢筋所需时间是两天,另一供应商交付砖的时间是一天。则对周五的作业,钢筋供应商应该在作业开始前四天发货,砖供应商则应提前三天发货。

3.6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

鉴于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复杂性,本文指出指定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经营整个物流的运作,作为现场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这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由所有参与工程项目企业的高级管理代表组成,或者称为委员会。此委员会审视整个物流管理过程,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委员会制定每天的运作计划,提供所需材料,协调单个承包商的工作,跟踪与供应商的合作。其主要责任如下1451:

①准备现场计划,指示交付地点;

②组织计划材料交付的周例会;

③参与且帮助定义“组合单元’,确定需求;

④检查交付到现场的物料;

⑤与材料供应商保持每天碰头,监控材料的交付;

⑥协调普通材料处理设施的使用;

⑦评价供应计划的变更。若确实需要变更材料供应,采取相应措施;

⑧组织收集和归还可再度使用的材料;

⑨浪费处理;

⑩确保有关各方恰当使用物流概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产品交流会工作计划10篇

学习

医疗器械产品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器械产品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新品运营计划书,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计划书。一)规范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生育药械行为。二)规范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

学习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校校长一周工作计划,学校校长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及国家有关***策法规,执行落实上级的指示和学校的各项决议。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总结和对

学习

学生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生组织工作计划整理模板,学生组织工作设想怎么写。各项工作。由于大一下学期才上任,对组织部的各项工作不是很清楚,所以感觉我们院上学年组织部的工作做得并不出色。但我想今年我们一定会出色

学习

校团委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校团委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大一校团委组织部工作计划,校团委学生个人工作计划。下学期的各项评优活动非常的多,组织部也将认真组织好。日常的素拓、会务、财务工作也要继续完善。上学期这方面的日常工作还是有不少不足

学习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助理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产品助理的工作内容,产品助理的工作总结。一、装配规划方法早期的传统装配规划是用人工的方式,技术人员通过对产品装配***中各零件的位置关系和几何形状的分析,并根据设计***样和技术参考来明确

学习

两新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两新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两新组织工作提升方案,两新组织工作汇报下一步努力方向。二、明确主要内容全区“两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建工作“1394”工作思路,积极构建我区“两新”组织**

学习

健康产品项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产品项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健康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健康管理项目商业计划书。老龄健康(健康产业促进)工作总结一、近年来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北接南京,东临上海,交通便利,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健

学习

产品经济性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经济性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发展新产品计划和成本分析怎么写,产品岗位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在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时,人们更多地注意到***对创立这一理论的贡献,这是必要的。但是,任何思想的形成,都“必须首

学习

产品抽检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抽检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怎么制定产品抽检方案,产品抽检计划表。全县计划抽检数量为120批。各单位计划任务数按《XX县2015年食品监督抽检计划分配表》(附件1)执行。抽样品种范围和月进度安排、检验项目按《食品抽检计划

学习

教育局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局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育局党建下一步计划,教育局***办工作计划。作会议精神,坚持科教兴业战略,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断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

学习

农产品公司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农产品公司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农产品公司工作计划,农产品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一)新开工项目9个:1、冀北有机农业产业链建设项目。投资主体为承德牧原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出栏2万只

学习

产品质量发展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质量发展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产品质量发展规划模板,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范文。车间生产工作计划范文120xx年,为配合公司的发展规划,方便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保证生产连续性,确保公司的企业形象,完善生产部管理。结

学习

财务审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审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机关财务审计工作计划范文,财务审计优秀工作计划精选十篇。全省“.中财务、资金中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由省局项目组完成,明年一季度将正式运行。该系统将统一会计

学习

银行产品经理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产品经理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银行产品经理工作思路导图,银行产品经理总结汇报自己的工作。一、银信合作开展票据理财的模式和产品特征(一)票据理财产品的具体模式目前,市场上既有的票据理财产品均为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推

学习

医疗器械产品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器械产品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新品运营计划书,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计划书。一)规范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生育药械行为。二)规范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

学习

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校长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校校长一周工作计划,学校校长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及国家有关***策法规,执行落实上级的指示和学校的各项决议。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总结和对

学习

学生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生组织工作计划整理模板,学生组织工作设想怎么写。各项工作。由于大一下学期才上任,对组织部的各项工作不是很清楚,所以感觉我们院上学年组织部的工作做得并不出色。但我想今年我们一定会出色

学习

校团委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校团委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大一校团委组织部工作计划,校团委学生个人工作计划。下学期的各项评优活动非常的多,组织部也将认真组织好。日常的素拓、会务、财务工作也要继续完善。上学期这方面的日常工作还是有不少不足

学习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助理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产品助理的工作内容,产品助理的工作总结。一、装配规划方法早期的传统装配规划是用人工的方式,技术人员通过对产品装配***中各零件的位置关系和几何形状的分析,并根据设计***样和技术参考来明确

学习

两新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两新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两新组织工作提升方案,两新组织工作汇报下一步努力方向。二、明确主要内容全区“两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建工作“1394”工作思路,积极构建我区“两新”组织**

学习

健康产品项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产品项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健康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健康管理项目商业计划书。老龄健康(健康产业促进)工作总结一、近年来健康产业发展概况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北接南京,东临上海,交通便利,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健

学习

乡镇组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组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乡镇组织工作年度总结计划,乡镇组织工作重点工作计划。2、加强乡机关干部和村领导班子的考核,大胆培养和使用优秀干部。继续实行《__乡镇机关干部考核办法》和《__乡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