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究报告篇1
内容提要:传承礼仪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养成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礼仪启蒙教育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礼仪教育应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礼仪品质;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使幼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幼儿园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幼儿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策略,礼仪行为
本课题从20xx年9月申报, 11月由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于20xx年11月结题,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一、课题背景
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保守礼仪的形成、革新和衰落,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中国教育史上,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他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以前多年的科举教材四书五经中,礼仪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
礼仪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确定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力***通过此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考虑,我园于20xx年10月申报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
二、课题界定
礼仪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新世纪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学理论界对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但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却很少,认真探讨这一课题,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专业发展,对促进幼儿礼仪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礼仪行为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对幼儿礼仪教育进行一些探索并力争在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以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和谐、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要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2、研究幼儿礼仪教育的适宜目标与内容,培养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能力。
3、培养幼儿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礼仪课程管理体系(相关制度的确立),保证课题实施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 2、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目标、内容适宜性研究。
3、组织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4、日常生活中幼儿礼仪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礼仪教育之前,每个班的教师发放调查表或利用家访、入园接待等机会调查幼儿的礼仪教育情况。
2、观察法:教师结合幼儿来园、离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文明礼貌及行为习惯,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3、榜样示范法:教师、幼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教育的楷模,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4、游戏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情景使幼儿身临其境,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懂得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
5、实践体验法: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公共场所中自觉地运用礼仪知识,在实践中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此外,运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整合原则:
我园礼仪课题研究与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保守礼仪教育精髓,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效果。
2、生活性原则
充分体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即生活,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强调生活中的养成教育,强调幼儿在礼仪文化氛围中,自然习得礼仪习惯,学习礼仪规范、提高礼仪素质。
3、尊重性原则
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发明。
4、实践性原则
第一、教育目标“小一点”
在为幼儿园的幼儿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切忌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
第二、教育内容“近一点”
活动的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基本礼节,如教育主题活动: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公园、在超市、在游乐场、在医院。
第三、养成习惯“实一点”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用好体态用语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5、多元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课程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战略。强调教师和家长一起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幼儿一起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生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学习、做好课题前测、制定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组织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礼仪教育课题研讨活动,收集整理礼仪教育资料,构建礼仪园本课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评估、交流、表彰。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课题的领导,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1.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组织机构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教研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2.广泛动员,加大课题宣传力度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全面动员,在全园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识。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达到了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二)改善办园设施,创设协调的礼仪教育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资金与人手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采用自己挤一点,向上级要一点,对供货商和工程队欠一点的做法,总投入40余万元对园舍进行整修和改造,并添置与更新设施设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积极改善办园条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外部环境方面:教学楼重新刷新了墙面、更换了窗户、搭建了铁皮房,操场重新铺设地板砖等。
(2)设施设备方面:幼儿活动设施——添置了足够的桌面玩具、户外活动玩具、区域游戏材料;教学活动设施——添置了三台简易多媒体,三台电脑,两架钢琴。这些教学设施的改善,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努力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使每一堵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着不同场合的文明礼仪知识,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
(三)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礼仪教育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园,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因此,我园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把握研究方向
在课题实施之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如学习《校园礼仪》、《金正昆礼仪》、《好习惯、好性格》、《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礼仪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理论依据更加充分。
2.加强外出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
近年来,我园共组织教师二十多人次分别到广州、泉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地学习、观摩,通过“走出去”开拓教师眼界,拓展课改思路。同时,为了提高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我园采取了外出教师回园反馈、上汇报课等形式向没有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并组织全体教师根据反馈记录或看带回的VCD上模拟课,根据我园实际在本班开展尝试和研究。这样,使所有教师都能学习到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了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3.倡导“文明礼仪,教师先行”
我们努力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注重从园本培训做起,教师先行一步。
(1)倾听讲座,参与培训。
(2)观摩研讨,学习交流。
(四)注重引导实践,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
1.重抓四项工作
(1)抓晨间接待工作。我们设立了“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保安、值日教师和四位小朋友“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问好。
(2)抓情景教育。通过故事表演、儿歌表演、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3)抓区角活动的开展。通过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等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
(4)抓一日生活环节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并注重了随机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经典诵读比赛等。
(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宝宝评比活动,每月的文明宝宝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学期的文明教师、文明家长、文明幼儿等评比活动。
(3)国旗下礼仪活动。每周一的升期活动,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外,还对上周各班的文明之星进行表彰,披上授带,并鼓励全园幼儿向他们学习。
(4)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 “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5)“学礼仪、知礼仪”家园互动活动。
①理念为先,开设讲座。
②组织交流,分享案例。
③网上沟通,发表见解。
(6)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学习中反思和进步。
礼仪课题在我园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尝试性和探索性的,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一种严谨的科研精神,课题组根据实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时间段分别组织班主任、配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下午班主任、每周二下午配班教师),就各年段子课题开展情况、礼仪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领域中的渗透情况、各班礼仪课程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每位教师详实记载教研组过程性研究活动情况,形成了全员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观摩的课题实验课,通过课前说课、组织教学、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形式进行,课后听课教师每人发表意见和建议,学习各教师的亮点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从中倡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效果”的教研理念,让教研真正走入我们的每一个领域,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此外,教师们还在幼儿园的飞信平台交流平时的反思和心得,大家相互学习,为自己支持的反思回帖或投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五、研究成效
(一)构筑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氛围
全方位的礼仪教育环境——首先我园创设了礼仪大型宣传版面,利用该版面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内容,新动向。其次,是巧妙利用悬梁布置悬挂式的礼仪宣传环境;第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计走廊礼仪环境,如:小班布置成了礼仪儿歌长廊,中班布置成了三字经故事长廊,大班布置成了弟子规长廊,三年来这些礼仪走廊宣传不断向孩子们宣传着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多层次的礼仪教育环境——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的礼仪环境面向不同的人群,有面向家长的礼仪共享平台,有面向老师的教师礼仪版面,有面向全园孩子的礼仪宣传长廊,也有面向各班孩子的班级专题研究展示版面。
互动型的礼仪教育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在环境的创设上注重了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小班门口创设了学做能干宝宝的操作区域,既激发了孩子动手的积极性,又无形中教育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书区张贴上文明阅读规则儿歌,既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爱惜***书,文明阅读。
2、构建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完善礼仪教育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目标体系涉及: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多个培养目标,每个目标中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评价要求,这一目标体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测试提供了依据,真正让礼仪教育的成果变得具象、客观。
小班以生活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习用餐礼仪和仪容仪表礼仪,促使幼儿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别人共餐时的礼节。在仪容仪表礼仪上,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立、走;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
中班以交往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并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不影响他人,会尊重和原谅别人;同伴间能互相帮助等。
大班以学习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做到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服从活动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能尊重长辈,懂得孝敬和感恩;学会商量,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有爱心等。
3、开设园本礼仪课程,实施礼仪教育于孩子
每周各班开展礼仪课程,在课题研究中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礼仪课题研究计划,小、中、大班课题研究各有侧重。
各班通过每周的礼仪教学活动或礼仪游戏活动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方面的教学,在三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实践收集整理了近100篇礼仪方面的教学案例,并汇编形成了一套幼儿园的礼仪园本教材,正是这些礼仪教学活动的实施,才使得我们的孩子掌握了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除此之外,我园的园本课程中也专门增设了《三字经》和《弟子规》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接触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的精髓。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外显出来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我们经常安排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20xx年12月份我园举办了“文明你我他亲子摄影大赛”活动。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捕捉了生活中各种文明行为的镜头,通过照片的记录,把瞬间的行动转化成形象的教育;20xx年3月份,组织部分幼儿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与老人交流谈心,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让小朋友从小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家园共育同步进行,拓展礼仪教育空间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班通过家园礼仪教育专刊、家长会、安康家园、飞信交流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并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的评比,家园合作,形成一种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真正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幼儿。
(二)形成了富具特色的园本教材
通过课题研究,我园教师、家长、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1.汇编的成果集:根据课题每阶段的实施情况汇编了3本阶段成果集和结题汇报成果展1本;根据各年龄段子课题开展情况汇编了6本园本礼仪教材;选取了12个课题实验活动制作成光盘。
2.形成的文本资料:《礼仪教育手册》(教师篇和幼儿篇各一册);“教研园地”刊物;《幼儿礼仪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礼仪教育课题实施方案》;《幼儿礼仪活动实施方案》、《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方案》、《经典诵读方案》等。
(三)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
在本课题开展活动前后,我们对大中小班幼儿分别对他们的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种种事实表明,我们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大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纠正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获奖方面:
(1)我园部分幼儿在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绚丽年华20xx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活动中,有黄建斌、黄静怡、林燕等多位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邱奇亮、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邱婉苓、赖思婷参加“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展”均获金奖。
(2)在我县举办的“全县幼儿绘画作品比赛”活动中,四十余幅作品分别获奖,其中李心研、游子毅、游子宁等幼儿的作品获“一等奖”;何心怡、林敏、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郭浩、蓝颖、张晓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获奖情况:20xx年来,我园教师中有二十多人次分别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其中,陈英获“福建省骨干教师”称号,蓝春玉评为“上杭县先进工作者”,温浏英、曹凤招、王惠英等7人次评为“临江镇优秀教师”,陈爱秀、邱金兰、郭燕等8人次评为“中心校优秀教师”。
在县级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中,我园李霞英、郭燕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教玩具制作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均获一等奖;
在中心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园陈英、吴晓春两位老师参加“走进新课程岗位练兵”活动获“综合奖”,郭燕老师获“单项奖”,蓝春玉、邱金兰两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在参加“人人争当师德标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中,我园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均获一等奖。
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绚丽年华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评比活动中,我园蓝春玉老师指导的《机器人》、《你高我更高》分别获二、三等奖,陈爱秀老师指导的《毛毛虫一家》获三等奖,邱金兰老师指导的《我和你》、《吃蛋糕》均获二等奖。
2、教师或获奖(其中CN级论文6篇):蓝春玉园长的《加强“五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收入《中国教育教研学会》汇编并获一等奖,《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收入《福建教育研究》汇编,;温浏英老师撰写的《幼儿礼仪教育之我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语言教学情境》发表在北京CN级刊物《名校》杂志20xx年第七、八期,分别获一等奖;陈英老师的《让幼儿学会感恩》、《谈2~3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收入《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汇编。
3.幼儿园荣誉:20xx年11月顺利通过“省标准幼儿园”复评、换牌评估验收,同时被评为上杭县第十届“文明学校”,今年4月再次评为上杭县第十一届“文明学校”,20xx年6月组织幼儿参加“上杭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书画摄影展”获“优秀组织奖”;20xx年4月评为“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六、问题思考
实践研究报告篇2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十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阅读能力应从学前开始培养的观念,目前已逐渐为世界各国幼教界所认同。但是,通过早期阅读现状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园及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还不够重视,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教师不理解早期阅读的正确含义,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幼儿不识字就不能阅读;其次,幼儿园及家庭缺乏良好的有效指导。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深深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分享阅读家庭读本运用的教育研究来解决以上问题。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家庭读本阅读,来发现家庭读本阅读对于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都能得到提高。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3.通过实施分享阅读课题,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力度,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3~5岁幼儿。2.具体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自然实验法、访谈法及观察法。3.研究时间: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
四、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0年8月收集整理。确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选拔实验老师、成立实验领导和实验小组。
2.实验阶段: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根据实验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工作,对儿童阅读能力展开前期测评工作,开展家教讲座,写出调查报告,实现初步研究目标,围绕活动目标探索分享式阅读的途径和策略。小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中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大班主要研究拓展阅读内容,促进幼儿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并在实践中探索、梳理主题背景下分享阅读活动设计的方法和策路。不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并向总课组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定期收集论文。
3.巩固、扩大成果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实验检测、分析结果、撰写论文,进行理论总结,上报结果。
五、实验措施
1.问卷调查。2.阶段性测评:小结、总结。3.跟踪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研讨会议,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措施。
四年来课题有序、平稳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召开了“亲子阅读”的沙龙活动、幼儿自制***书的活动,举行幼儿分享阅读大赛。
同时结合对分享阅读的实践及教学活动的思考,我撰写了经验论文和分享阅读的案例。分享阅读专家袁园老师来园对课题进行指导,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及合理的建议。对课题的实施、阅读环境的创设给予了肯定。同时我园与北京分享阅读的专家与老师进行了《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分享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交流,对分享阅读课程进行了诊断,专家认为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挖掘和拓展适宜各个年龄段“分享阅读”的内容和读物,既丰富新教参的内容,又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形成幼儿园阅读特色。
2013年4月,幼儿园在全园召开了《主题背景下的分享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论证会。论证会上,为了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我的课题成果,我展示主题背景下分享阅读集体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拓展活动,并进行了《快乐阅读,分享快乐》案例介绍,家长就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以来的感受进行了分享,孩子们还进行了“唱诗诵诗”等有趣的活动。
实践研究报告篇3
20**年7月20日,经过多方接洽,我终于得到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实习的机会。虽然我实习的是销售部门,跟我平时所学专长无多大关系,但还是很兴奋,毕竟能够在公司里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第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可要认真一点,真真正正学一点对我有用的东西。
刚开始几天的适应期,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跟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正是我的校友,而我的任务便是协助他做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
以前都以为销售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做出一个最新的认识。因为,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的生长到最终获得收益,当中的每个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销售这一环节环节当然也不例外。
实习刚开始,面对每天不断的电话资讯,我都有点慌乱了,实在是应接不暇,而且开始几天对公司的整个业务以及产品的一些特性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便每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幸好这时领导及时给予了指导,我也开始耐心的搜集、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问身边的同事,慢慢的便开始掌握了一些门路,不到几天我已经能够应对自如,面对来自各式各样的客户的电话,我都能够应付自然、处乱不经。大概十来天之后,实习开始进入正轨,每天熟练的处理公司分派的任务,都算比较顺利,偶尔被难道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也都能够迎刃而解,慢慢的,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公司的一员一样,其实在当时自己确是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实实在在的在为公司做事。
当然,事情不可能总顺顺利利、波澜不惊。那天,经理忽然分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跟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单独面谈。可想而知,当时自己是挺紧张的,因为之前都是在电话里跟客户交谈,电话通常都较短,谈的也是表面层次上的事情,比较容易应付。但是面谈就大为不同了,初生牛犊怎能轻易将一个***湖摆平呢,况且这次对方还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事关重大,万一一个闪失,对公司的影响可不小。
这时,经理似乎看出我的紧张心态,就拍拍我的肩膀,一脸微笑的说:没事的,你来公司就是要来锻炼的嘛,要多给自己一点信心!
看经理一脸期望值颇高的表情,我知道这回我可是真的要上前线了,于是,楞是挺了挺胸脯说:好,经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天,传说中真正的考验便来了,对方是一个五十岁上下先生,姓陈,举止颇具绅士风度,这让我紧张的心稍微松了一点。经过一番简单的沟通之后开始进入正题,刚开始我应对的很流利,把之前了解的公司信息以及熟记在心的产品功能非常清晰的描述了一遍。看得出来陈先生对我的一番话非常满意,除了微笑便是点头。正在我以为这次我必将轻松搞定的时候,他忽然问了一个我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而被问起之后我便知道了这个细节有多重要,正当我表情开始陷入尴尬不知道所挫的时候,他仍然保持着微笑的脸庞,并替我情况分析了一下,我不好意思的不住点头,最后告辞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再给你答复!简单的几个字让我的心情跌到低谷,我想,这下真的被我搞砸了,可不知怎么像公司交代呢。
搭车回到公司的时候已是晌午,心里一直不能平静,尽在责怪自己之前怎么没有好好把问题弄清楚,否则也不会当场出漏子。
回到办公室,一坐下来便开始发呆,一会经理从身边走过,我抬头看了一下他,他只是像我点头微笑,之后便径直回自己的办公室了。我忽然想起来,我还没去汇报呢。于是便敲门进去。未等我先开口,经理却先说话了:呵呵,我都知道了,怎么样,这就是真正的考验,虽然这次你没有成功,但相信一定长了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做什么行业都不能害怕失败,等你积累了足够的经历,将来便都能够应付自如了。另外告诉你,今天这位陈先生是老客户,其实他的订单早就签好了的,今天只是让你去锻炼一下而已啦。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心头的石头也终于能够放下来了。正如经理所言,失败并不可怕,多锻炼多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很感谢公司安排给我一次这么好的锻炼机会。
不知不觉,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工作也接近尾声了。能够在公司里发挥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努力实实在在的做事,为公司创造一定的价值,不管多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又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准备。
实践研究报告篇4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08.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09.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部级奖,
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实践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 学习心理问题 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
一、研究背景
1999年,我校进行了“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未能关注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大量心理问题都与学习心理问题有关,可我们的心理咨询仍然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导式”的心理咨询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并不大,对那些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仍感到束手无策。
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确定了“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学习?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认知心理学家则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况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为此,我们理解的学习应该有三个要点:一是,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二是,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是,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什么是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想:本课题的实验研究重点只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中的学习动机、注意力、学习焦虑、学习策略、学习兴趣、习惯、意志、毅力等方面。试***通过吸纳国内外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我校的实际,探索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最佳互动模式,构建起区域性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系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
三、研究的实施
㈠美化校园,提高环境的教育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我校本着“育人育心,以 心育人,育心成人”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爱心、诚心、信心、恒心、细心”为内容的五心教育特色,在学习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信心、恒心、细心,并在“开心墙”“开心苑”“开心角”、连廊走道、花坛景点布置相关格言警句、典范故事,使学生时时刻刻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耳闻目染的熏陶。
㈡强化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激发正确动机,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我校地处边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专心听讲,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主阵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⑴教学起始。精彩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科学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无疑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道。我们通过对教材深入钻研,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新知识的切入点,或生活实际的经验,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比一比、试一试、看一看(多媒体)”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在课堂教学的开篇就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⑵教学展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现象,当学完新的知识,兴奋点开始消退时,我们紧接着给予新的刺激,主要通过:①课间操。让低年级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拍手操,唱童谣等,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适当休息与调整,轻轻松松进入下一轮学习;②学习竞赛。巩固知识时,变简单的操练为竞赛,以小组与小组、男生与女生、个体与个体等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进一步强化,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③激励强化。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精彩发言,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进步,同时伴以点头等表示鼓励,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调动,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⑶教学总结。一堂课结束了,但学习活动不能到此为止。课外延伸既能使课堂教学“余音未了”,更好地连接下一次学习活动,又能唤起学生新的学习欲望,在教师的有意刺激下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因此,对每堂课的总结我们都进行精心设计,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①趣味题。尤其是数学课,留一些有难度、有关联的趣味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②实践题。如翻译一份英文使用说明书;上网查询资料;写一封信消除同学间的误会等。当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时,对学习活动将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③阅读题。这在语文课上最为常用。推荐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略告知一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欲知详情,请看……”。④仿作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模仿画画、模仿作文、模仿解题……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在模仿中获得了成就感。
2.辅导有效方法,善于学习。学习动机再强,如果学生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仍然不能进行有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①快乐教育模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教学是乐教与乐学、会学的统一。它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支撑积极学习的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愉快与压抑、成功与挫折是小学生学习进程中常有的情绪体验。对少年儿童来说,愉快、成功的情绪体验尤为重要。因而我们追求快乐教学,以激发小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活泼的师生共同活动培植教学所需要的气氛,以学生所获得的愉快情绪或学习成功作为不断强化学习需要的保证。其主要做法是:创设自由活泼的情感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方式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里造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解决小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厌学的问题,进而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在愉悦的心境下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②自主探究模式。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自主探究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理念,主要操作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自主合作探究――拓展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施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⑵坚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实践中创立的,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搞“一刀切”, 就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学优生提高。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其学会质疑、提问,鼓励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对学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一方面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学优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②学困生转化:坚持正面教育。制订周密可行的转化工作计划,遵循“小步目标,及时反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合理实施,做到满腔热情地关怀,循循善诱地疏导。
3.培养良好习惯,终身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为有效学习的“鼓风机”。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致力于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⑴认真听课的习惯。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⑵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学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抓好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其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⑶及时复习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⑷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着急。 ⑸认真作业的习惯。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学生作业要有条理快节奏。由于作业少学生感到不难,就乐于动脑并快速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⑹与人合作的习惯。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培养合作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我们注重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学生的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㈢优化活动,丰富学习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学习的“助力车”。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既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积极竞争的健康学习心理品质。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下列几项常规性的学科竞赛活动:
1.优秀作业展览。即时的:每天评比优秀作业当场挂入优秀作业栏;短期的:定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班级展板上;长效的:每学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学校画廊、走廊等公共场所。通过增强荣誉感,激发学习动机。
2.数学竞赛。举办不同规模的口算题竞赛、计算题竞赛、简便运算题竞赛、应用题竞赛、操作题竞赛、奥数竞赛等。
3.语文竞赛。背诵古诗文、生字词过关、阅读与理解、作文竞赛等。
4.英语竞赛。口语竞赛、听力竞赛、单词和短语竞赛。
通过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㈣固化阵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学习的个体又存在着千差万别,在集体成长的同时,个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困惑要解决,不快要发泄,疑虑要消除,快乐欲分享……“开心吧”正是解决这些心理需求的阵地。
1.增加设施,为学生的快乐心情设宴建站。把心理咨询室命名为“开心吧”,更让学生喜欢和接受,“吧”既表示一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是叹词,“开心吧”给人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开心起来吧!其次,进入“开心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获得各自的心理需求。
“书吧”――读一读,生活学习多感悟。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有名人成长的故事、少年文学,也有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读物。再配以舒适的沙发,在宽松的环境下,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洗涤、感化和升华。
“网吧”――聊一聊,七彩生活真美好。登录心理咨询网站,网上交友、聊天,开阔视野,让自己的心理困惑得到消除。
“动吧”――动一动,轻轻松松乐开怀。涂鸦墙、不倒翁、蹦蹦球……通过运动,使郁闷得到发泄,心情重新变得轻松。
“笑吧”――乐一乐,忘却忧愁与烦恼。照照哈哈镜、读读小笑话……笑声回到身边,笑容回到脸上,忧愁和烦恼离我而去。
“心灵驿站”――“我愿是一缕阳光,温暖你受伤的心灵;我愿是一棵小草,带给你绿色的心情;我愿……这里是心灵驿站,煲一份心灵鸡汤,送给你,快乐一生。”一段心语就是一份心灵鸡汤,每一份心灵鸡汤即是一种心理疏导。
“悄悄话室”――“把你的烦恼告诉我,一个烦恼成半个;把你的欢乐告诉我,一份快乐成两份。”坐上地毯,抱着枕垫,没有忌讳,不必遮掩,与老师,与同学,叙叙家常,说说委屈,侃侃快乐,如细雨润物,如春风拂面。
2.开展活动,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保驾护航。⑴开设知心姐姐信箱。“你的问题我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疑虑、烦恼以及成功等都乐意跟知心姐姐倾诉;知心姐姐也及时给予答复,或辅导学习方法,或消除心理困惑,或分享成功的快乐。⑵开通“开心列车”,“ZHU你开心”。每一位教师都是“开心”姐姐,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搭上“列车”,倾诉、交流、发泄……获得快乐的心情。⑶开办“心苑”心理小报。开辟“怡心苑”“交心苑”“养心苑”栏目。“怡心苑”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故事,正面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交心苑”答复学生信件,选取典型与学生交朋友;“养心苑”介绍健康的生活小知识,教育学生从身体方面健康成长。⑷开通“心灵之声”红领巾广播。表扬学校的好人好事,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心育小知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享受一次心育快餐。⑸开发校本心理课程。学校相继出台了《做一个快乐读书人》《我心飞扬》《净心坚志》3本校本教材,要求教师以此为借托,有心于身边的小事,有感于教学中的平凡事,丰富心理课程的内容,使心理教育真正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形成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了“激发正确动机――辅导学习方法――课外拓展延伸”的快乐教育模式。
2.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健康的竞争意识,磨炼了不怕困难的耐挫意志,初步形成了热爱学习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
3.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心育意识与能力。通过研究,广大教师确立了教育与心育并重的观念,在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品质的同时,心理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取得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效应。心理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家庭教育轻松多了;教师们觉得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教学如虎添翼;学生表现得更为健康、活泼、文明、上进。
五、研究的初步结论和存在问题
实践研究报告篇6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书法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形式以外,其自身的独特文化魅力也是值得中国人去继承和发扬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用键盘代替写字,汉字书写的重要性逐渐被边缘化。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离开了书法,就无法全面了解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内容包括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保障,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要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有2737名学生,同时我校还是重庆市书法艺术特色学校。因此,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具有深厚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3.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书法教育: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习惯养成: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概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
4.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孙振坤老师于2013年发表了题为《古墨生香,写意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的论文,在该文中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解读,提出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强调是的汉字的书写和书法的审美鉴赏。雷实老师于2013年发表了题为《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试析》的文章,作者在该文中从书法教育与语文课程、书法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使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对《纲要》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4.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Cecilia W. P. Li-Tsang于2015年发表题为《视觉记忆训练课程对香港小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的文章,作者在该文中指出视觉记忆训练可以有效帮助香港小学生排除汉字认知障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Emily McMaster, Tara Roberts于2016年发表《2015年适龄儿童的文字书写现状调查》,认为文字的书写能力应该是儿童在学校期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为了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文字书写的课堂教学情况产生正确的认识,作者于2015年对澳大利亚3所学校的9个班级小学生课堂书写文字的时间、教师促进W生书写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内容进行观察与分析。
5.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在挤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显然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而且即使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节,在课堂中为书法教育争取了时间,然而学生的书法体验与实践也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的。因此我课题小组主张利用课余时间,以校本特色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让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争宠",而是给予它们平等的位置。
6.本课题研究对象
龙潭希望小学的小学生。
7.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7.1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手眼的协调力。
(2)培养学生作品欣赏能力、养成爱护作品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及学习古人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精神的领悟。
(4)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学习古人的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
7.2研究内容。
(1)对龙潭希望小学学行为习惯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对我国书法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养成习惯存在的盲点分析。
(3)开发出与学生养成习惯相关的书法校本课程。
(4)将书法教育与小学生习惯养成紧密相连,设定相应的评价细则。
8.研究思路及方法
8.1研究思路。以学校书法课题组的老师和小学生作为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实践研究的主客体,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8.2技术路线。了解书法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申请书――开题论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总结――深化研究――结题鉴定――总结推广。
8.3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对比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及反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9.研究计划和安排
准备阶段(2016.04――2016.05)
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课题研究现状,建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方案。
实施阶段(2016.06――2018.04)
召开课题组会议,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分阶段进行课题小结,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课题实施策略。
总结阶段(2018.04――2018.06)
收集整理学生作品,教师作品,优质教案,书***文等相关资料;提炼、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等。
10.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的问卷调查》,问卷形式。
(2)《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可行性》,论文形式。
(3)《校本课程书法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4)整理学生书法作品集,其他形式。
(5)完成《书法教育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11.完成课题的保障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完成课题的保障性分析。本课题小组成员均为龙潭希望小学一线书法教师,从事书法教育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说这是这些一线书法教师在能力和素质上的高度为课题演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由于本课题研究内容为本校校本课程,同时也是我校特色办学的出发点,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
顾问组:
领导组:
专家指导组:
课题研究组:
课题核心组成员:
11.2该课题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未来的研究过程中预测可能遇到的最大难度就是经费的不足,由于经费的限制,使得我校本课程无法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现;师资力量的紧缺也是重要的难题之一,虽然我校现已具备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书法教师,但随着我校书法特色办学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会有所增加,而教师队伍的扩张就成了一个制约我课题研究的重要问题。
12.课题经费预算
参考文献:
[1]孙振坤.古墨生香,写意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13(35)
[2]钱超.试论郭沫若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观及其启示――兼论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困窘现状及对策[J].书法赏评.2013(03)
实践研究报告篇7
1.幼儿成长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明确规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2.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了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道、解惑、授业者,要完成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教育,要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必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了如指掌,了解其来源,挖掘其内容,探究其发展。
3.民族进步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西洋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在西洋文化倾注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逐渐退位、淡化,西洋节日逐渐上演、盛行。为了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让中国心、民族魂深入人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培养的模式,总结形成节日教育的一般方法,建立具有特色的节日教育内容。②开展节日课题研究,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在节日的生活体验中,树立家庭与社会的亲情意识、传统美德意识、爱国爱民的思想意识,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递下去。③进一步加强园本课程开发和园所文化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第27条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28条指出:要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传统的道德意识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教育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节日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并利用好节日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实效,也是对国家教育法规要求的具体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节日开展的教育内容为载体,研究如何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形成,研究幼儿园如何成为幼儿了解节日文化的重要渠道,依托课题研究探讨形成的培养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六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重点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节日蕴含的节令风俗、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等。
六、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012年8月)
课题核心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就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初步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了解本园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家教方式等相关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工作;开展园内教师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12月)
①创设适宜的节日文化环境,与幼儿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共融沟通关系;②设计满足幼儿德育发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③续培训教师、家长;④断修正完善课题的实践内容、方法;⑤获取相关资料,进行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①整理课题过程性资料、完成统计分析工作;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等;③ 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育专家现场鉴定。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资料,筛选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分析文献,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
行动研究法:确定适合幼儿园研究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创设相应氛围、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与总结并改进研究工作和教育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行动研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按照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反思总结――调整方法的方式循环进行,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经验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规律,更完善地、更加理性地开展和改进自研究的相关活动。
八、课题研究成效
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摸索到了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幼儿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德育经验,对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教师从观念──行为,从行为──观念的转化和提高。
(一)幼儿园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传统节日德育教学活动”
①传统节日是生活中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它们每一个都有着各自特殊的含义。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几个典型节日作为切入点,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学活动,形成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②从本园、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经验、园内外教育资源状况等,来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价值。
(二)细化了“传统节日文化中德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关注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我们通过反复学习、研讨与实践,努力营造节日文化的氛围并与主题环境相结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节日文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创设宽松、接纳、积极发展的心理环境。努力创设有益于幼儿亲近的心理环境,强调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环境的特殊心理需求,使其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与幼儿产生互动作用,从而对其情感、意志、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事物形象为支柱的。所以,在挖掘孩子在节日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过程中,我们充分协调、整合节日文化教育资源,扩展教育空间,重视孩子在主题、一日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中的体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多角度的培养,使幼儿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内涵,主动融入到节日的文化意境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实践研究报告篇8
调查时间: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调查地点:黄龙溪学校
调查对象:黄龙溪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度、参与度,以及同学们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透过问题,对本次改革进行策略调整。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黄龙溪学校地处成都市双流区的偏远位置,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团队意识,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学到调查之日我校推进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对此我们对参与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级做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五环的理解、小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学生参与度、改革后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通过对问卷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学生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有50个选择题,其中有47个单项选择题、3个开放性题目,主要针对五环课堂、学习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题。以下将是针对这些主题,结合问卷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一、 五环课堂:课前预习、自学合作、教师导学、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五环课堂指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五个教学环节,而本次改革的重点环节就在于“自学合作”。自学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自学,然后把自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收获拿出来与同学交流,然后合作解决困难问题,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思考、交流合作、团队竞争的能力,同时摆脱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本次问卷针对自学合作设计有28个问题,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合作。问卷显示,在自学合作板块95.6%的同学知道要先***自学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续问题中显示67.7%的同学***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思考的时间不够,由于初中课程的知识量较大,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所以时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二是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让本组处于班级的优秀组行列,急于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造成中等及后进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学时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合作学习板块相应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合作交流时,中上层次的学生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后进生没有展现的机会、后进生又成了组长填鸭教育的对象等等。
(二)组内关系。此次问卷调查组内关系主要是组内角色分配、组员关系、组内纪律三个方面。组内有三个主要角色: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但是问卷显示32.3%的同学这三个角色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从而造成50.1%的小组内关系不够协调。在合作学习时,成员的发言顺序不够明确,造成上述后进生没有展现机会、优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现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进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学间关系紧张,学习积极性逐渐削弱,甚至是没有被明确分配的同学上课经常偷偷聊天起来等现象。
(三)效率及评价。对自学合作教学环节的效率调查显示15%的同学觉得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训练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很明显他们是优生。约5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学则表示基本没有收获。这些数据也在告诉我们,中等生、差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在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受益较少。同时,80%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小组由优生直接向组内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为每节课能过展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希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组内协作的氛围等等。
二、 四案:预习单、导学单、当堂检测单、课后跟踪单
对同学们的四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预习单和导学单中有些问题是重复的,45.6%的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希望老师能够进行区分。(二)导学单上有些问题组内无法完成,必须要等老师的演示实验或点拨过后才能解决,所以希望老师能够恰当地介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当堂检测单做了后,老师能够在当天进行批阅、指导,以便于同学们能趁热打铁地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三、 三生:生动、生成、生腾
学校提出三生,旨在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放飞自我,本次问卷也调查了同学们对改革后的课堂学习感受。从问卷反应出:95%的学生都知道在教学改革后,需要他们亲自参与的环节更多,思考的空间广阔,团队协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学反应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达39%的学生觉得知识的达成度还不如以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改革理论支撑是对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成效还不够,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符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改进措施:针对问卷反应出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学生层次不齐,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教学梯度,既能让学生雨露均沾,又能给优生思考和发展空间。这样就避免组内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优生手中,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学有所得带来的成就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尽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团队协作时,组长负责学业解惑,副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及纪律维持,记录员则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或成果。为了培养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记录员由组内的组员轮流担当(组长、副组长除外)。
(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尽靠成果,还需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小组协作程度
打分、小组纪律打分、学生知识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做精准的导学,既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点,又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老师对四案的处理必须及时,学生应在当天内得知自己的学业完成度的反馈信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四案的完成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实践研究报告篇9
下午我们一行20人由学校出发,手中拿着调查问卷表,在教室集合后乘车出发。大约30分钟以后我们来到新东方、金顶商厦一带,大家分工展开问卷调查。
没想到的是,我们刚开始就被拒绝了,市民对我们还存有戒心,这不仅没有打击我们的热情反而还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在挫折面前我们绝不能屈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解释我们是学生,并进一步介绍我们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希望了解他们对教育***策的理解与认识。经过我们耐心的解释,市民们开始热心的填写问卷,还积极的给我们提意见终于改变了我们的被动地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多调查些人群,对有些不识字的人我们细心给他们读报告,他们也认真作答,调查人群增多使调查可信度大大增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活动,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我们也发放了些问卷,多数乘客很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问卷。我们回到学校与校内一组会合,上交了我们收回的260份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顺利结束。
通过对问卷的汇总,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1.约5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与教育***策的关系紧密,32%的人认为关系一般,6%的人认为无关,10%的人回答不清楚。
2.68%的人关注教育***策的程度为一般,30%的人十分关注,2%的人不关注。
3.55%的人认为当前学校贯彻实施教育***策的程度一般,37%的人认为十分好,5%的人认为一点没有贯彻好,3%的人认为与我无关不关心。
4.40%的人希望国家改变现有的教育***策,36%的人不希望改变,9%的人认为与我无关不回答,15%的人回答不太了解。
5.34%的人认为新教育***策应该倾向于乡镇学生,26%的人认为应该一视同仁,28%的人认为应偏向城市学生。
6.46%的人认为教育***策的变化对人有影响,33%的人回答可能存在影响但感觉不到,12%的人认为与我无关不回答。
多数人对当前教育***策还是有些关注的,对今后的新教育***策也有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教育***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教育***策的关注程度。
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对教育***策更加关注,大富了我的寒假生活,让实践真正成为了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我认识到我们仅仅停留在教育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敢于走出去深入调查积极走向社会实践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受益终身,而且也改变了市民的思想,较多的人群认识到教育***策与他们的密切关系,从而开始关注教育***策,关注教育***策的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不足同样存在:
第一:在同陌生人进行交流的技巧仍需改进。在口头表达和交际方面,仍需较多的努力。
第二:对材料的认识和分析不够,不能很好的利用材料。对于某些市民的提问不能回答的完善流利。
第三:与同学的协作不够好,忘了带必备品等。
实践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 小学汉语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学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成绩运动后,***推行缩小班级规模,并指定了相应法规。在此基础上,从1999年开始,联邦***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
在我国,1997年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以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为总体工作目标,工作中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南京小班化教育改革于2001年正式启动,2005年又在8所初中学校正式启动。大量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能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产生明显效果,同时会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些尝试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
从哈尔滨市的情况看,朝鲜族各学校的班级人数多年来一直保持在不足30名的状态,已经自然成为小班化教学状态,但课堂仍沿用旧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强化。此外,朝鲜族学校的学生,特别是来自郊区朝鲜族聚居区的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汉语语言环境熏陶、主科多、负担重等原因,汉语素养与同龄的汉族孩子有明显差距。据调查,朝鲜族学校有75%以上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很难与学校接轨。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基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经过讨论、研究认为,“小班化”虽然为民族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但这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如果想转变为现实,就要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因地制宜地探索一条适合朝鲜族小学的汉语小班化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哈尔滨市朝鲜族学校汉语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少数民族学校提出的“民族学校要重视双语教学,要全面开设汉语课程,不断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学特点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针对以下两个基本特点,进一步深入探索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一是面向所有学生个体,二是注重个性培养。
2.小班化下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研究。
汉语作为朝鲜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学小班化的实验,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更好地关注每位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
3.小学汉语小班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1)探索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策略的实践。
(2)探索个性化分类教学策略的实践。
(3)探索小班化过程性评价的策略的实践。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
1.小班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各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新课程的要求有了较深入和明确的认识。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过实践研究,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提高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运用的策略具有实效。在课题研究中,共有10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东三省和省级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中荣获一等奖;有6位教师在省级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还有15位教师在市级小班化研讨会上做了示范引领课,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2.小班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提高了朝鲜族学生的学习效能。
课题的研究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的学习策略,拓展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小班化汉语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自主性,学生学习效能得到了充分提高。
3.小班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深化了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探究。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学小班化的实验,让实验基地学校的教师有了更多时间研究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更好地关注了每位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为朝鲜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汉语基础,同时,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较明显提高。
4.小班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提高了各实验学校汉语课堂质量。
(1)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策略的实践。
小班化汉语课堂做到三个“全员”。即全员发言、全员面批、全员得到关注,在课堂上充分创设了口语交际、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交流平台、五分钟即兴写作等活动,提高了朝鲜族学校学生的汉语素养。课题实验中,老师们还自主研发了四本小班化课前积累的校本教材,为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做了积极尝试。
(2)个性化分类、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
小班化教学更加追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倡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分类、分层教学是在常规的小班化教学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障碍、学习进展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并努力通过教师的影响,使得不同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3)小班化过程性评价策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