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师范生实习例1
今年,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2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产科呆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
在带教王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星期我们都获得了理论的灌输,如:专科的知识要点,注意事项,护理操作。从而使我更深入地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比方说,给婴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虽然还轮不到我们为婴儿洗澡,但我可从中学习,此外在产房的时候,为病人消毒皮肤,之中我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汲取教训,努力更正,争取做好。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情况,如互动式亲情沐浴、导乐分娩、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产科的实习工作虽然忙,但忙有所得。不管任何科室,我都会努力积极地去做好!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3
【中***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69-03
【Abstract】The thesis clarifi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history of art o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in normal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ing from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and their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period.
【Key words】The history of Art Artistic Appreciation(Understanding Art) Relative Research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中,美术课程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注重体验和感受,发展美术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理念,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的美术常识;掌握灵活多样的欣赏方法;基本的美术能力”这些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无论是斯蒂温•艾迪斯、玛丽•埃里克森、沃尔夫、艾斯纳等;也无论是邵大箴、尹少淳、还是屠美如和边霞,都从观念和意识上一致肯定美术史学习对美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容质疑的价值。其中国外有关艺术史学习有助于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一研究,涉及到该领域的许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艺术史研究性质、原理、对象、范围等各个方面对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有益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育以及艺术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我国对美术欣赏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主要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缺乏深度,这一方面的研究急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研究目的
美术史课程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史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越灵活,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比较好;相反,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和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较薄弱,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比较差。那么,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师范院校美术史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呢?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首先,对经过一年(2005~2006学年)美术史学习的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四次考试(两次期中考查、两次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平均化,作为学生个人的美术史学科总评成绩。
由于一般的美术史考试试卷的内容,只顾及美术史学科的知识方面以及反映一定程度的思维水平,对于课程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呈现比较少,因此,在取学生美术史成绩时,加入了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的评估成绩,包括对美术史学习方法的操作表现,做法是考查和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60%,平时成绩占40%。
而后(2007上学期),我们随机对参加美术教育实习的10名学生(上学年原班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评估,给予评估成绩。
评估范围包括实习生在教学中美术知识、美术欣赏方法与角度、美术欣赏流程、文化意识、美术评述能力、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六个方面的内容。
评估人员中固定成员包括本校美术系(2名)与教育系教师(1名)和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五人组成;由于每次听课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和实习生参加,在统计评估成绩时也不同程度地参考了这些人员的评价信息。
评估方法是先由评估人员在预先设计好的听课评估信息表中,对不同评估内容进行评估,接下来在课后的评课讨论时给予总评成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小学美术欣赏课除了8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以外,还包括了2节其他学习领域的随堂美术欣赏评估。
最后,用斯皮尔曼二列等级相关法求出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与小学美术实习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相关系数。
此处运用等级相关的方法,主要是由于在本研究中,两个变量(美术史学习成绩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成绩)的原始资料本身不是精确度很高的度量资料,而是属于等级性资料,是一种等级秩序性分数,因此,在此采用等级相关这一方法。
四、研究实施过程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第一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6年4月至6月,第二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7年5月至6月,美术教育实习评估。(实习学校:本市师苑小学、实验小学、珍珠园小学)
五、研究结果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对所统计的成绩赋予等级,并计算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所赋予等级的等级数之差D,及差数的平方之和,即∑D2。如下表:
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
rR=
在这里,rR表示等级相关系数;D表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等级(不是指原始的等级)之差;n表示样本的容量。
则相关系数为:
rR=
=0.815
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将样本相关系数值与等级相关系数界值表(参见统计用表)中的临界值相比较做统计决断。得出:0.815**>0.794=rR(10)0.01,结论为相关系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与总体零相关有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2.因为n=10<30,计算其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得出:
查t值表(参见统计用表)得出:t(8)0.01=3.355,因此3.975**>3.355=t(8)0.01,其结论为10个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零相关有着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与上一种检验方法结果相同。
六、分析与讨论
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从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来看,美术史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水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1.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在校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实习中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能力水平有较密切联系,在总体上两者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人们的经验相吻合,即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得越灵活,会直接影响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在对美术史学习成绩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的情况了解中,我们还发现美术史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一般也是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表现较高的学生,反之,则是比较差的学生。
如果把学生的美术史平时成绩单独剔出,并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加以相关性比较,则会发现其相关程度更高,其中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对照《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其中等差级数的绝对值变化幅度很小,从1到3.5之间,没有更大的数值了。这说明,在这10名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位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其能力或素质等级却很低的情况,相反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即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差而美术欣赏教学等级很高的情形。
3.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可能存在某种因果性
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共变关系,即师范生的美术史学成绩高,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相对较好;相反,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较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相对较差。此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顺序关系,即学生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与美术史学习方法,才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或者说美术欣赏教学中专业素质水平的获得与提高,需要美术史学习的支持。如果共变关系和顺序关系同时存在的话,那么,师范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就有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七、结论与进一步的思考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
由于关系研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即所得到的相关不能在相关的变量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更应该慎重考虑今后如何在采用这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分解之后还能够使研究保持很高的有效意义。然而即便如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量化和实证方法对一些人文和社科类学科的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所获得的数据对本课题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笔者在其它一些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师范美术史课程教学活动,获得较好的成效。今后可开展一些美术史教学的行动研究,使具有师范性特色的优秀美术史课程教学形成模式,便于在各地师范院校中推广,真正发挥本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师范教育司编.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行涛、郭东歧. 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许庆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7 [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宋献春、伍桂红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 [美]沃尔夫、吉伊根著.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4
[作者简介]关峻峰(1974- ),男,吉林白山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83-02
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师,担负着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师资状况
在我国,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师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师范美术院校或专业艺术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思想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科学与实业,是一种强调技艺学习的美术教育,师范美术院校与专业美术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美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师范美术院校只是在课程设置中比专业艺术院校多加入了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相关的教育类课程,且这些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只占较小的比重。这种“重技”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直接导致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分离的教育现象。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推崇艺术家、轻视美术教师的思想倾向,导致当前这些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用艺术家思维,而非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进行师范美术教育活动,他们中很多人更重视的是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而缺乏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的学习与实践热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高师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高师美术教师的职责首先是教师,绝不能以职业艺术家自居。
我们并不是反对美术教师为个人美术专业能力的提高所做的努力,而是强调美术教师作为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画家往往给人以自由散漫、特立独行的印象,但作为美术教师则一定要处理好自由与规范、艺术个性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高师的职业特点要求高师教师既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又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教育人才的专家。“懂美术,不懂教育”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简单、僵化,在美术专业课的学习上延续了过去作坊式的教师传授技能、学生照着练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我表现意识强调不足;灌输式的艺术理论课的学习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考过就忘,学习效率低下。
高等美术师范院校中的部分美术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缺乏认识,大多不熟悉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对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缺乏认识,他们习惯于用专业美术教育的方法教育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素养,认为只要画好画就能做好美术教师,对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教育远离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不利于师范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推进,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高师美术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明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术师资,我们是要为普通美术教育培养艺术师资,而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通过高师美术教育使这些美术师范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能力,使他们懂教育,知道如何设置美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美术史论相关知识,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知道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
在我国,美术从业者大都要挂靠某单位,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其首选,因为我国艺术品市场虽方兴未艾,但并不完善,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家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很多艺术家通过在学校做教师来安身立命。这种状况使许多不是真心愿意从事美术教育的人进入美术教育队伍,他们懂艺术,但未必懂艺术教育,他们势必会以其言行影响学生。这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尤其大,因为他们多是艺术家思维,以这种思维模式培养出来的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并不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艺术课改之后,这种不适应现象更加明显。
为人师表是要求教师凡事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学高当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在美术师范院校比在一般院校更加具有示范意义。师范生正处于思想性格形成阶段,极具可塑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各种资讯的传播及获取十分便捷,这些资讯良莠难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努力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领域内,面对大量艺术形式、艺术思潮的涌现以及艺术家对“自由意志”的追求,美术师范生容易出现价值判断混乱的问题,美术教师的一言一行、着装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美术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时常被指责奇装异服、行为散漫,作为高等师范美术教师要引以为戒。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书,同时还要育人,要把教书、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美术教学活动的特点,使美术教师更应该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美术教学活动的“个别性”特点,使美术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这就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美术教育具有“情感教育”的特点,艺术作品饱含丰富的情感特征,美术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审美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及人格等各方面将受到美术教师与艺术作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
高师美术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修养与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术教学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是一门强调技术性的实践课程,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美术教育又不仅只是美术技艺的传授,还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论、美术技法理论、艺术批评等方面的学习,且用理论指导实践,各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的提高还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美术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对整个美术学科有清晰的认识,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并具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及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高师美术专业教师除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教授学科知识的相关教育理论与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美术课程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高师美术教师要具有现代的教师观、学生观及课程观,对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运用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对高等师范教育更显重要。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师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高师美术教师要具有科研能力、创作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即研究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论能力,表现为教师把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善于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合作活动,毕竟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拓展专业视野,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师美术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及时掌握最新专业动态、美术教育理念、国家相关教育***策及导向。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新的艺术现象、新的美术及美术教育理论陆续产生,高师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育***策及教育导向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作为师范教师必须对我国的教育***策给予关注,如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导向、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等。
高师美术教师还要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对美术文化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对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师范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理解艺术、理解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影响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所以相对于专业美术院校,师范美术院校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开展高等师范美术院校在职美术教师的学习与培训途径
第一,组织开展深入广泛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观念,加强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前沿的联系。高师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教师职业教育,其有别于培养其他美术工作者或艺术家的专业美术教育,明确高师培养目标对高师美术教师意义深远,只有恰当强调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高师美术教师才不会偏离方向,才可能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也要经常组织各种学习,探讨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研究中小学美术师资需求,尤其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后对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提出的新的要求,师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
第二,针对师范美术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到有师范美术教育先进教学经验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教师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师范美术教育方法,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存在问题举办讲座或答疑活动,对师范美术教育状况提出意见并进行指导,以此促进师范美术院校改革及师范美术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三,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及艺术教育理念。高师美术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学习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对美术教学实践及美术教学理念进行大胆的实验和探索,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讲课比赛等教学活动,努力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系中,倡导完善自我培养能力,建立终身学习观念。高等师范美术教师个体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外力的推动,教师自身的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能力将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教师有自我发展的需求,才可能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终身学习是提高内在素质、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高等师范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师整体素质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高师美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的成败,进而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高师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5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 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唐山师范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001024
高师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本论文希望探究方法对策,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对美术学科性质及价值功能的认识要转变
高师美术教育囿于专业式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对美术学科性质和价值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学科本位上,其具体表现有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局限于狭隘的程式化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等。且与其他学科发展相比,美术教育又被推到一个边缘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师缺乏动力。由于强调学科本位,美术教育应该发挥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被忽略掉了。
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艺术的崇高使命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性,这应该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①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总之,它的立足点是“学生本位”。
高师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出满足中小学美术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就必须改 “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行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它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有为人、为艺和为师的素质,而且是三种素质有机统一于一体,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突显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和示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师范性, “事实上,正像医生、律师、工程师一样,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就必须有相应于这一职业的知识、才能、态度要求,开设教育课程,体现师范性,正是有助于大批的师范生尽快地系统地满足这些要求,有效地适应教育工作”。②那么怎么突显这种师范性呢?
具体做法就是高师美术教育要从侧重“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并重发展。首先,高师美术教育本身要对大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所谓“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的学生们,正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想象着自己未来作为教师的样子,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对他们具有职业示范性。所以大学教师自己先要有师范意识,注意自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教育改革和实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能、善于了解与联系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中小学美术教育、注意指导特殊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等等。
事实上,很多高师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在大学里所学,从方式方法的运用到所传授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态度等都如此。到他真正适应和完全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唐山一所小学,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从事本年级数学、语文教学工作,上课时他却一时难以从大学所耳濡目染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他说感觉大学学的东西离这个课堂太远了,一切都要从头来,看似简单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传授给学生,所以有时他上课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只好临时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这位大学生身上折射出高师缺乏师范性带来的弊端,也是高师教育忽略师范性的必然,它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技能层面还是从知识层面都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可以说是不合格的。
在学科综合性日趋加强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也必须迎头赶上,加强学科融合。因为“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师美专的技能训练课程占到课时总量约65%―70%,其余除师范类通识课程外,美术史论课程仅占6%左右,且由于种种原因,其他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及讲座开设甚少,从课程量上难以承载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③这也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摆脱重技轻理,实现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论课程的融合。因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④在此基础上,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把美术学习当成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再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技能的融合。师范生要掌握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并注意把它们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尤其要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在上面三个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融合统一,实现师范生的为人、为艺和为师于一身,方能在毕业后从容应对中小学美术教育。
三、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衔接的机会,使二者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这儿提供两种现成的模式希望对高师美术教育起到作用。
目前一些学校采用顶岗实习,为期大约一个学期。其具体模式是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教学,先由当地学校教师指导一个月,然后当地学校教师就到实习生所在学校进修,其原来工作岗位就交给这些实习生,实现其顶岗实习。这里如果在几个环节注意搞好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就能使顶岗实习避免流于形式且富有成效。一是加强高师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专业教师的沟通对话,由他们共同切磋,共同指导实习生。二是大学的顶岗实习可实行定点实习,这样便于在长期合作中摸索经验发现不足,也便于双方的合作交流逐渐深化。再一个环节就是保证实习学校教师进修的质量,使他能通过进修接触到大学的先进理念、方法等。再有,高师既可以安排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到当地中小学进行调研、锻炼,以便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改革的实际情况,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高师也可以邀请中小学教师直接参与教师培养的队伍中来,以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澳大利亚的大学非常关注当地中小学的的课程改革,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当地中小学。如果不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计划上与当地中小学保持密切的联系,那它的毕业生就有可能被当地中小学拒之门外。
总之,实现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美术教育的优质生态循环系统。所以,方法探索已成必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7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8
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对如何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使其全方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西部地区,***也制定了长期的教育改革计划,而***师范院校责无旁贷地成为教师教育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美术师范生的培养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双语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美术师范生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目前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从现状分析,***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个别教师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改革了解外,其他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多是对专业技法的单一传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性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观、学习观等了解得不够。
2.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不尽合理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程性质中要体现人文性质、多元文化性、科学性,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师范大学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美术教育专业共开设了30门课程,但主要以技法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程较少,主要有中外美术史、课程与教学论、艺术概论等几门课程。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其他主要课程,如美术批评、美学、美术教育史、视觉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尚未开设。
另外,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创作,在其他时间及课程教授过程中,没有美术创作环节,这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不高,使美术创作的实践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到成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
3.美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的重中之重。***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民族班的学生在进校后先上一年的预科班,之后才正式进入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开设了专门的一学年144课时的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进行除了较少的民族教师用民汉双语进行授课外,汉族教师担任大部分课程,但在语言上几乎没有能用双语授课的汉族教师。民族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班,双语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民族班学生对专业知识还是不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而汉语言班,从2011年也开始了民族语言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另一方面,汉语言班不像民族班有一年的预科系统学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没有民族语言等级考试的规定,在进入岗位时也没有语言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课程结束后,汗语言班水平只达到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的水平,使美术“双语”教育出现一边倒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4.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单一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美术教学评价除了为学生学习结果做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其评价的反馈功能、调节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而在当前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运用终结性的评价形式,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按作业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单一的美术评价观,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美术评价观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如果高校教师不关心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去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鉴于目前***师范大学美术师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笔者认为,担任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师应系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以及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和特点。其次,在理论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分批组织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了解,对其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新课程与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现场。不仅是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加深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深化高校课程体系,凸显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深入到高校教学实际,我们会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脱离基础美术教育的情况较严重,课堂上很难听到关于中小学美术的话语,听到的大多是如何画好画的问题,在教材里极少看到涉及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看到的大多是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的内容。
从***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看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充美术批评、美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建立批判反思精神,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体悟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与手法,提高对美术的敏感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个教学目标的实施效益,也是师范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多学科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就要遵守循序渐进与综合汇通的原则上,凸显美术教育师范性特征。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汉族教师及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双语”教育,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并吸收兼通***语的汉族教师,其次,强化汉族学生学习***语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民族语言的使用环境,例如,可以开展***语角,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第三,***语学习不能仅仅体现在专门的***语课程中,要在所有课程以及整个教育阶段都应有所体现,应扩大学习范围,除了学习基础专业词汇外,更多是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在走上有“双语”教学需要的中小学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与当地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最后,可以借鉴民族语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各种形式和有效体制对讲汉语言的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4.加强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今天我们的评价更应侧重素质教育的精神,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特征。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依据这一学科特征,采用相对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评价合情合理。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学会学习和自我
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在教师培养上要求职前学生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描述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要素,评价不同美术团体的作用,能对美术作品写评论性的文章,能找出和识别美术评论的作用,评价多种审美价值,也就是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总之,美术师范生培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从纵的方面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奠定,以及教学、实习、科研等构建,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从横的方面看,校内合理的教育类课程安排、基本功培养和校外的教学实习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有效促进美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为“***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编号:XSJY(S)2012015]
参考文献:
[1]藤守尧.美国艺术教育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因为没有做好美术示范,致使学生的美术创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小学美术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的美术知识不够、美术实践很少、美术创作欠缺,如果教师不能做好科学的示范,美术教学的效率就会降低。本次研究将说明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的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目的
1.给学生传达一种美术创作的概念
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喜欢用美术***片来当作美术示范,他们觉得只要学生看到了这些***片,然后依照***片的样式去创作,就可以完成美术学习。可是学生看着各式各样的***片,根本找不到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水彩画为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水彩画的绘画概念,就拿保尔・桑德比的著名水彩画《阳台上的温莎城堡》当例子让学生了解水彩画色彩的应用,可是对学生来说,这幅画实在太漂亮,任何一处都值得他们欣赏,于是学生反而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小学美术教师的示范,是要向让学生传达学习的重点。
2.让学生觉得美可以通过创作实现
小学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技巧的时候,如果学生觉得美术技巧很复杂,他们就不会愿意主动地学习这些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如果能够亲自做示范给学生看,学生会觉得自己亲眼看到这些美术技巧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自己照着教师说的方法努力,就能够掌握好美术创作技巧。
3.让学生尝试理解美术的创作原理
人们在实践的时候,会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心理,即美术教师给学生讲述再多的知识,学生内心可能也不会信服美术教师讲授的理念,然而美术教师只要示范一次,让学生看到实践效果,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些理念。以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画水彩画为例,美术教师会说:“要先画颜色淡的事物,再画颜色深的事物。”如果教师示范一次给学生看,学生就会了解到先浅后深的画法易画出层次感;否则,深色的事物会把浅色的事物弄得很脏,于是学生以后就会牢牢记住这种创作的理念。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原则
1.用启发性的原则示范
所谓的启发性原则,就是指美术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某一种画法的原理,然后点到为止,具体的技巧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揣摩,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美术教师在示范的时候,把所有的画法全都说完,学生会记不住教师想要说的要点,觉得学习美术太难,从而不愿意再学习美术知识;或者学生将教师说过的技巧全部记住了,然而这些技巧却形成一种框架,束缚了学生的创意。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画风景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理解到远处的景物和近物的景物之间的区别、景物远处比例和景物近处比例之间的区别,但是却不要束缚学生具体的创意发挥,否则教师示范得太细,学生就会照教师的示范临摹一遍。
2.用说服性的方法示范
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注意一边做示范,一边说明学生需要注意的要点。有部分美术教师美术功底非常好,但是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于是他们就默默地画给学生看,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看要点。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他们很难自己去找到一幅画中的要点,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边画边给学生说要点。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画人物的眼睛为例,教师不能一味地画一张脸,然后直接画眼睛给学生看;教师要一边画脸部的轮廓,然后说明在这个脸轮廓上画比例线的作用,告诉学生这个比例线能定位眼睛的位置;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要依照脸部轮廓的中线设计眼睛,双眼的距离可以试着画开一点,也可以合拢一点,接下来再定位眼睛的大小和瞳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将以上的内容确定下来,就能大致定出眼睛的特色。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勾画眼皮,加强眼睛的特色。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说明每个绘画流程要注意的要点。
3.用代表性的方法示范
教师在为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要用各个方法让自己示范的对象具有代表性。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画房子,就不能选择太复杂的或者太简单的房子,而要让自己示范的对象具有普遍学习的意义;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说明,其他的事物可以留给学生发挥,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画房子时,要重点强调怎样的房子是正的、怎样的房子是歪的,而房子的细节可交给学生揣摩;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选取的教学细节要具代表性,比如教师需要学生留意某些特别的细节时,要专门画一个更大的事物,仔细画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流程
为了说明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如何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现在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手部的动作为例说明教师示范的流程,及这个流程中应当注意的示范要点。
1.设计示范的要点
教师在做示范以前,首先就要了解自己要让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都将是教师示范的范围。以教师引导学生画手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手的姿态、手的皱纹、手的阴影和手的颜色等,教师了解了自己示范的重点,接下来才能够层次分明地为学生做示范。
2.设计示范的情境
教师要用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画手,就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产生兴趣,否则学生不会愿意积极地看教师做示范。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点,教师要创设出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猜猜看”的游戏,即教师遮住一些画,只露出一双手,然后让学生猜这个手的主人。学生对猜谜游戏非常感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准确地猜出手的主人:某双手是女人,因为手的线条看起来比较纤细;某双手是壮年的男子,因为这双手骨节很有力;某双手肯定是小孩的手,它的手型最小巧;某双手是老人,这手有皱纹,还有老年斑。这时,教师再展开全部的画面,让学生看自己猜的成果。教师用让学生猜手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了手的区别以后,可以向学生说明要画好手就是要画出每双手的特点,教师巧妙地设计示范的情境,就能让学生自主地接受教师的引导。
3.注重示范的互动
教师开始给学生示范时,要强调绘画的要点,比如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要让学生注意到每只手指头的比例,让学生不管怎样画,都要注意到每只手指头的长短、肥瘦都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手部的动作,不能因为一时高兴画出手不可能做出的动作来,这样会使画面失实;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透视的作用,同一只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很大的区别等。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用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示范创作,比如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故意在某处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这手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没有画,如果不画出来,它看起来就不像一双手,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会回答出教师没有画手指甲。此时教师可以一边夸奖学生观察仔细,一边让学生注意到绘画的时候要注意到细节,只有认真观察自己要绘画的事物,才能把这件事物的原貌再现到画中。教师在示范中注意互动,会让学生愿意更认真地看教师做示范。
4.说明示范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清晰地表述出来。比如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看到人的手背是有弧度的,因为人的手背上有肌肉,它握成拳头的时候,手会微微地呈弧形;那么,如果将手伸直成手掌,手的背部又呈什么样子呢?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每根手指都是由指根到指梢为由粗向细的方式生长,其中有四根手指都有三根线,这三根线中间的肌肉呈微鼓状,学生绘画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细节,而不能将它画成笔直的竖条。教师还可让学生注意到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相比,它长度的比例、构造的变化等与其他的手指不同。教师用讲述重点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渡过绘画失真的难关。
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到示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能在教学中忽视示范的环节;在示范教学时要把握示范的原则,把握好原则才能把握住示范的要点;把握好示范的环节和原则,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和消化美术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季琴芬.让示范为课堂添彩[J].教育艺术,2009(01).
[2]时宁.技能示范与小学美术教学[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1).
[3]姚祖学.小学美术要加强示范性绘画的教学[J].教师,2008(09).
美术师范生实习例10
经改革的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注重引入宏观的美术教育观念,除了重视师范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课的价值、儿童画的价值。因此,在师范美术课教学中,要严把教学计划,保证美术课课时,把美术课堂作为儿童画的教学阵地。督促学生在课堂内打好基本功,在课外实习中拓宽创新思路。积极开展室外写生,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捕捉灵感,打开学生的艺术创作空间。教学表明,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写生,不仅让作品得到了丰富,而且也让学生的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
二、要树立师范学生美术教育的发展观,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师范美术教学对儿童画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师范专业多样性的资源、环境,把儿童画和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教育结合在一起,借助儿童画,作为儿童文学的载体,通过儿童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表达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发现创新的能力,开启儿童想象空间。其次,在师范美术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儿童画教学,并不是否定集体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集体学习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授课形式,跟小团体及个体学习一样重要。在集体教学中发现有学生对某些知识有盲点时,就可以采取小团体或者个体学习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师范美术教学课程的设置中,要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学习的结合点,两者相结合,对教学重点、关键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时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教师要加强对个别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有助于改善学生个体创作的不足。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绘画内容进行保护,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上开放教学观,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开放、平等和互动的师范美术教学课堂,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利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