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企业培养;卓越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百忍(1980-),男,安徽宿州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丁成(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31)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0-02
环境工程人才的企业培养是通过整合国有、私营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从而满足中国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要。
一、环境工程人才企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水、空气、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工程专业不仅研究水、气、噪声和固废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及措施,而且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区域环境的科学规划及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时刻把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环保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关注的问题。[1]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包括本科一年多在企业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获得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能力和资格认定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环保工程技术人才。[3]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根据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在企业学习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2,4]
1.职业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行业***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2.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熟悉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运营管理体系,拥有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能够开展项目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监测技能,能顺利开展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能从事环保设备营销工作。
3.创新能力
在熟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具备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优化,选用先进的工艺组合、施工方法、新型设备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进行污染治理方案选用、工程设计,能够解决污染治理工程运营过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4.沟通能力
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能力,参与生产、项目及管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四年不间断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养环节,使学生从认识社会和企业逐渐达到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企业培养阶段时间一共为40周,在企业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环境保护调研实习、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水、气)、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5,6]企业实训开展的方式主要包括:观摩、讲解、现场踏勘、现场授课、工程实例方案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工程实例观摩、现场操作实践、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实训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技术、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纸、规划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操作、技术方案、***纸、技能考核等,毕业设计考核要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分企业指导教师评审(权重30%)、学校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依托于与企业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方委派工程师共同担任。
四、“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通过在“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盐城市部级环保产业园、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同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环保新技术研究中心、盐城宇新固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实践锻炼,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专家讲座、各处理单元参观、车间见习、总结、考查、座谈。
2.环保调研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实训(水控、气控)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为期6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收集处理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绘***等方面的资料;各项设计准备工作;了解设计步骤、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准则、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工艺的选定及处理方案的确定;根据选定方案对各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设计计算;论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估算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根据设计好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绘***;企业导师考核;实结、座谈。
4.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为期5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部分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现场调查;相关企业收集资料、采样、整理数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大纲的确立、规划的编制(包括现状、规划近远期目标、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规划***件制作、规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的编写、工程分析章节、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章节的编写、风险评价、经济损益分析等章节的编写、完成环评所需相关***件的制作;总结、座谈。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进行,为期2周。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学习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主要处置工艺和设备;课程知识的课堂讲解与现场讲解相结合;了解固废收集流程;熟悉固废处理设施的运行;参与企业人员现场安装与设备调试。
6.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2周)和第7学期(3周)进行,共为期5周。以盐城市国级家环保产业园的几个大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要实训企业。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环保设备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现状、市场拓展;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设备设计流程;设备制作过程;训练设备制作操作技能;典型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典型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环保设备营销实训。
7.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岗位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周,具体安排如下: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培训资质的公司为主要培训单位,盐城环保产业园内多家企业、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各化工产业园区和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要实训地点。
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分为污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污废水处理与维护管理、物理化学法、生化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机械设备、污废水监测及水处理实验、污水处理厂岗位实训;相关***策法规与标准、燃煤及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概述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除尘器及除尘器岗位实训、脱硫技术及脱硫系统岗位实训。
8.“企业培养方案”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总学时为18周,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及资料收集、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设计项目研究、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三废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撰写、印装设计说明书,***纸绘制;企业设计项目总结、解决企业问题;答辩、资料整理归档。
五、结论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作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内容与方式等系列实践环节的改革,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7]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陈素娟,王小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93-194.
[4]皮科武,万端极,高林霞,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80-83.
[5]韩照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3-14.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2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着、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计划的教学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更注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改革对象,全面分析与探讨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必然性、基础与措施。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校内外多维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满足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卓越工程计划及在其它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1.1国家人才的需求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1.2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2009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国家审核;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从2005年至今,环境工程专业已有10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的直接进入环境方面的工作岗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继续进行深造读研或读博以便将来从更高层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朝阳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科的创新型,通过不断输送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和参加会议交流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组织多人次成功申报国家***、建设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十余项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与教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3.1制定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环境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指针。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按照CDIO标准⑤来制定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需要培养出适于社会发展的工程型人才,那么就需要考虑在制定环境工程培养计划时以工程项目为导向。
3.2根据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工程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工程型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相关知识。因此,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建立以“通识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条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自己,以便于学生后期从事工程实践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3.3根据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倡自主和引导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实行导师制,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动。通过实地学习,完成一系列项目的方案的构思、项目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运行结果的考核等,使学生真正地从课本走向实际。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完成的前提。在坚持高学历高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研学术梯队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的需求,培养和引进1~2名具有相关工程背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骨干2~3名,聘请一些有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职称较高的技术人员作兼职导师,同时扩大对外交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等合作制度,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与进行学术交流。
3.5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环节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改革较大的是实验教学,对所有开设的实验进一步整合、优化,按照“必做、选做、综合设计”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紧贴未来工作岗位、紧贴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既可在学校进行,也可在企业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志向、就业前景而定。
3.6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在巩固和完善“国帧环保集团”、“皖维集团”、“安徽丰源生化有限公司”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业务水平较高、责任性强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选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或设计院项目,加强与“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江淮汽车”等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扩大实习基地。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建设2~3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基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本专业省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3.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另一保障。设立院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督查,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4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工程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建立校内外实践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改革实践,这对探索出一种适合安徽省地方土建类大学的实践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案例。
注释
①李爱玲,申少华,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0).
②杨子江,姚大飞,郭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3).
③王健胜,刘沛松,杨风岭,文祯中.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 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4-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010年3月***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西南交通大学成功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首批试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被学校确定为首批卓越工程计划试点专业。本文将以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定位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培养目标和定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将继续秉承西南交通大学原校长茅以昇先生提出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企业阶段实践教学的学习,将课堂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锻炼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联合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主动适应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事业大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求。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1.具有一般性、专门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工作纪律、基本工作内容,熟悉行业的工作性质,能够较快适应行业的相关工作,熟悉行业的行业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的关系;熟悉环境工程领域技术标准,了解技术发展趋势。
2.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具有一定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工程训练,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善于对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中出现的工程问题进行处理,并具备基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对环境工程项目变化的需求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并制订实施计划,具备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发、系统维护改造的能力。
3.具备环境工程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管理环境工程项目方面的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具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应对环境工程项目需求变化的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具备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参与评估环境工程领域设计的工程项目,具备提出项目改进建议及工程过程改进建议的能力。
4.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语言,基本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下沟通与表达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建、运行、管理、协作团队方面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积极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工程师角色定位。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对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普遍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校内外五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构建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与中铁二院建设的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最新技术,初步构建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围绕环境工程“环评、设计、监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展开。
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重点放在了各类工程实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四个线性层次上的实践环节,并将部分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环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
四、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实践教育相关质量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安全动态保障机制,构建了新型工程实训考评体系和面向工程应用的论文(设计)考评体系。
以执业能力评价为准绳,改革传统实践教育考评体系,着力构建工程实训考评体系。以面向工程应用为目标,着力构建新型毕业论文(设计)考评体系。根据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人才需求能力要求,构建不同层次的“环境工程人才能力评价矩阵法”,依托能力评价矩阵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实现质量开展面向执业能力提升的全面考评。
五、师资力量的配置及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1.师资力量的配置
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负责制。学校导师由学校所在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队伍中遴选。企业导师经校企双方商定后,由学校(或学院)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中聘任,并签订指导合同。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成立指导小组,研究和解决进行现场教学、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实行“双导师”制的关键是要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学校导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企业导师,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要经常沟通信息,协调指导事宜。
2.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一方面确保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的完整的培养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为高校青年教师实践工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途径,通过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学生,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人才引入机制,确保了企业中个别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家进校讲学并参与工程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六、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
工程认证是对学生工程实践成果的认定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工程认证,能够提高工程实践的效率,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通过相应部分的工程认证。工程实践的最后阶段,学生在实践中心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成绩合格且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由中心颁发工程认证证书。
表6-1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证标准
七、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其中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以此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王涛,王爱国,刘美.工程教育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5):29-32.
[3]宋珍霞,徐建平,蔡昌凤,徐大勇,唐海.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1):80-83.
[4]冯磊华,鄢晓忠,李录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2):71-72,94.
[5]赵韩强,赵树凯,刘萍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81-82.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香云(1974-),女,河北易县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天明(1982-),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25-02
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出发,针对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探讨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明确的工程意识、较高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涵盖了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1]该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本理论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法律法规(含环境标准)及规范等更新较快等特点。由于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繁多、师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及教学方法欠佳等原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盐城工学院2013年在环境工程专业实施“卓越班”的招生和培养,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这项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能适应21世纪环境工程发展的需要,获得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和管理等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研究能力、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工程设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公司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该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需做以下相关改革和探索。
1.顺应形势,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为顺应形势,与时俱进,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学院教师及时总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与时俱进,积极编写教材。课程组集体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教材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内容丰富,结合国家颁布或修订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导则等。
2.优化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群教学资源体系
根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际情况,我校整合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的有关资料和资源,整合教学方面相应的资源,形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群教学资源体系。[2]
3.建立课程组制度,打造教学团队
培养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技术人才,需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为此盐城工学院环境学院主要做以下几点工作:
(1)对该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组,成员以中青年相结合,合理搭配,分工协作。在学院开展“一帮一”活动,对近两年引进的新进教师都指定一位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旨在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帮教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及业务要求。
(2)课程组整合资源,教师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施工方面的实践与科研工作,促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积累环评及工程施工经验,并掌握新标准、新规范及施工领域新动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3)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环评工程师和环保工程师考试,现有课程组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取得注册环评工程师资格,4名教师取得环保工程师资格。
(4)积极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
4.优选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启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等,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工程分析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欲对大气、水、声环境等进行影响预测,首先需要知道什么?学生得到问题就会思考要进行环境影响预测首先需要确定污染源,所以应先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性质、排放参数等,那么就确定了本章课程内容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析工程概况、工艺路线、原辅材料等,确定污染源。启发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2)对比教学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比较多,但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运用对比式教学法,不仅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讲解地表水的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依据时,复习对比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依据,使学生掌握确定评价依据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分析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化工、房地产、公路、机械加工、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等不同行业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污染防治措施章节以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实际设计项目为案例,分析不同企业、行业的废水、废气的排放特征及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等。
5.提倡推行环评实训制度,加强企业培养方案
(1)增加上机环节及实训环节。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预测环境风险评价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特定的程序来完成,因此,涉及上述部分的内容,我校环境学院都设置上机课。通过实际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预测所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熟悉预测程序的应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环境科学研究所或环境工程专业的机房进行进一步的练习。
环评实训是通过专题实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并锻炼其实际环评能力。例如:当讲授完工程分析的方法、内容等的注意要点后,可让学生尝试进行较简单项目的工程分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理论知识与环评实际应用的结合。“卓越计划”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我校环境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江苏省环科院、盐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等都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资源,使学生实际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6.注重能力培养,改革考核制度
“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别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学生通过正确的工程分析,客观、正确地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并运用所学水、气、声、固废等污染的治理技术及生态保护等措施,提出合理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能力。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1)作业形式的改革。课后作业中的基本理论题与基本计算题,按传统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完成。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依据课程进展情况布置课后训练报告,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文献及实际的环评监测报告,进行工程分析的训练和环境现状评价训练。
(2)考试形式的改革。期末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包括单项训练报告)、考勤占30%,上机实验占20%,试卷成绩占50%。
(3)课程实训成绩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确定;评阅成绩占50%,根据实训完成的***性、工程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数据可靠性、计算正确性、报告质量、书写格式的规范、采纳的标准等综合确定;答辩成绩占30%,根据答辩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导则和方法的认知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等确定。
三、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在继承已有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建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37-0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对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它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高职教育特征,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院于2008年底对环保类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培训”,于2009年在各系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年首次开设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环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们率先就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的思路
要进行新的高职课程开发,就要对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对原有的学科内容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进行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
岗位调研 通过对大量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环保咨询公司、设计院的环评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到环评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了从事工作的岗位群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发人员、环境规划技术员、清洁生产审核员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占70%以上。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职业的代表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综合性,并能反映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通过大量的调研及课题组成员多年的环评实践,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行动领域的确定 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并对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的行动领域(见表2)。
行动领域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是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笔者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该行动领域所对应的能力(见表3)。
构建学习领域 在对行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与课程开发组全体教师一起,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构建了本专业的学习领域(见表4)。
学习情境设计 以环评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上岗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依托学院环评中心具体项目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教学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真实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书的编制。
课程的组织实施
笔者拟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程学习领域为例,说明课程的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树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技能。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系统地介绍应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方法,标准和案例实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岗位、企业及各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整合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为目标,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及环评文件编制,在循序渐进的6个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角色转化。具体学习情境的设计及对应的学时、培养目标(见表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本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进行。(1)资讯。对于每个情境的教学,教师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或告诉学生资料来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标准、产业***策指导目录、项目资料等)。引导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资讯。学生以4~5人分成小组,通过通读、讨论、查阅等方式学习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的能力。(2)计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在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分析、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3)决策。分小组讨论,分析阐述各自制定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最终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工作计划和资料清单准备情况。(4)实施。按照工作计划分组实施,每个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扮演项目建设方、环评技术人员、环评文件的审批人、项目涉及的公众等多个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5)检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自查、小组互查、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6)评估。模拟环评评审会的要求,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咨询者、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边做边学,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突破了传统的知识点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团队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完成状况及学生本人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能力目标,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勤、平时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也纳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质量考核中(见表6)。
课程改革的实现条件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建设。
环评实训室的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必须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现场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关实训环境的支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工作任务的现场工作环境,完成相应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在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室,配备了必要的环评软件、绘***软件、计算机、投影仪、GPS、数码相机、DV、资料柜等器材,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资源的开发 国家环境方面的相关***策和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标准更新得非常快,而目前的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更新及时修订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时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训条件,结合项目内容与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开发出符合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全方位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目前,我院该课程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5人,兼课教师5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1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3人,具备清洁生产审核证书的8人;兼职教师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3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1人;兼课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有环评工程师3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2人。课程组教师都接受了国内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学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专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有较强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可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范珍,管亚风,黄志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0(23).
[2]邱梅,付正祥,段琼.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周凤霞,张朝阳,刘辉,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作者简介:
湛灵芝(1979―),女,湖南汨罗人,硕士,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P—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从培养目标上看,国家对“卓越计划”有明确的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这里可以看出,“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有很明确定位——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里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高质量和工程型。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软件工程“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许多教学工作者却对“卓越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和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培训班混为一谈,把卓越计划班办成了实训班,这显然违背“卓越计划”的宗旨。本文将就软件工程专业如何定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如何围绕“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两个主题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2 实践教学特色
从层次上着眼,我们强调“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要区别于社会上的一般性应用培训班和速成班。
目前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上,除了实际工作锻炼途径外,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社会办学的短期培训班,一个是本科教学中逐渐加入的少量工程实践课程。但是“卓越计划”学生的工程性、实践性能力培养,不同于一般实用培训班,它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有良好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就是要培养能参与项目的高水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要培养程序员,也要培养软件设计人员,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性、发展性的培养。
从工程型着眼,我们应该注意区别于传统本科生的培养,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具体技术、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
计算机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班在强调实际项目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相关理论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不但知道在实际项目中应该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例如,针对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我们不但要讲明进行需求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还要讲明该分析方法对需求跟踪、变更控制的重要性。又比如许多程序员由于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详细设计的教育,在项目中常常不经过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编写,这在实际项目中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明详细设计的方法,还要讲明详细设计对软件测试、项目组织、代码维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实际项目的运作为主线,讲解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工具、方法、技巧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实用性培养,同时重点培养管理和设计能力,在理论上有的放矢,强调理论的适用和适度。
3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和工程素质。技术能力水平是指一个软件工程师对所从事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系统规划能力、概要设计能力、详细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等;工程素质是指其团队意识、工作量估算能力、工作计划制定能力、协调能力、角色意识、环境适应能力、规范遵守能力等。在现代大规模软件系统环境中,工程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更加重要。
3.1 技术能力培养
在技术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规划能力、设计能力、代码规范编写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系统架构规划能力。通过分析一些大型软件项目,让学生了解软件系统架构思路,掌握常用架构的特点,熟悉软件系统架构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本科教育已经掌握通用模型语言(UM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大教学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掌握通过面向对象分析(OOA)、USER-CASE和事件流技术进行结构化需求分析,培养学生使用包***、类***、交互***、配置***等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编写规范代码能力。正确的代码是指没有语法错误、能完成必要功能的程序代码。高质量的代码是在正确代码的基础上,符合编码规范、便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在企业中,编写高质量的代码是对程序员的重要要求,但在学校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培训,使得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编码质量难以达到工程的要求,企业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我们要通过真实的企业编码规范培训,让学生在具体的编码规范下进行编程,对学生的编写代码能力进行再提高,使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4)培养文档意识和编写能力。能编写程序代码,却无法撰写必要的文档是许多软件从业人员的通病,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我们拟通过分析软件企业大量真实的文档模版,让学生熟悉这些文档材料的内容,理解文档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文档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2 工程素质培养
在工程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让学生了解企业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制定并遵守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角色意识,遵守并制定技术和工程接口,其内容包括:
(1)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模式。在学习现代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世界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和案例,主要包括:CMMI、ISOl5504、ISO2001(软件业行业)等,熟悉这些模式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实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施了相关的管理模式后,一个软件企业开发流程规范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意义和合理性,从而使其将来就业后能够理解所在公司的相关制度并自觉遵守,尽快融入开发团队中去,也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2)虚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要让学生在公司严格真实的规范下,完成任务分解、任务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制定任务网络***,从而完成项目计划的制订。
(3)按照计划,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学生角色意识,规范模块接口,完成设计文档,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控制个人时间、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正确估算工作量、个人BUG分析能力。
4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虚拟企业环境,模拟实际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和练同步走的策略,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是对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总结。
实践教学是建立在基础技能教学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并不是简单地由一门课来完成,而是应当由多门课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该体系应当覆盖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而需求获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环节,着重在各个阶段锻炼学生,提高学生项目整体技术能力。基于“构建主义”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我们详细讨论卓越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因此实践教学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就是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虚拟项目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根据自身在项目开发行为中的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应用不同知识,完成整个项目,从而积累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和教训。
(2)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即与“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来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而把它应用到情景中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使学生难于掌握和应用新的知识,即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收集各企业的管理资料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料,根据科学的管理思想,按照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要尽量再现真实的企业项目运作环境和管理流程。我们要按照一个公司真实的管理方案,形成一个虚拟的项目,以此项目完整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内容,按照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典型过程组织教学。各门实践科目要系统化,每一门实践课可以覆盖一到多个阶段,各课程既有各自任务,集成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师通过剖析示范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在实践教学课堂中,除了纪律上的控制与支配外,在学习和实践的行为上则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我们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可邀请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员工,进行现场教学,介绍相关经验,组织学生去软件企业参观学习,体会项目运作的实际环境,提供多种自学资料,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协调意识。
(3)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完成项目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我们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和知识的应用者,把学生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解决规定的问题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完成项目”这个中心展开,不论是学生***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保证学生遵守企业项目运作的过程,可以将总目标分解为各个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有序完成从需求分析到集成测试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教师按照企业项目考核体制,参照任务提交物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文档编写情况等,制定成绩考核体制,激励学生参与项目。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8
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向大工程观理念和现代工程活动的转变,学校既要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又要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各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最集中地表现在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更重视与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环境工程是一门边缘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工程领域正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工程措施和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环境工程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所必需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和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
2现有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混同于科研型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工程教育科学化的倾向,以及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关门办学的习惯,造成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计等办学理论和实践方面,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的形势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2.1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工科教育以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知识本位型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普遍存在[4。基于上述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中凸显出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课程设置少、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实验设备缺少等问题急需解决。具体有:实验教学量的增长与教学条件简陋之间的矛盾、实验教学方式的滞后与学生主动性增加之间的矛盾、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实践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2.2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理论课程负担较重,实习学时不能保证,由过去的实际动手变为走访参观、由长期实践变为短期接触;实习单位安排困难,实习单位对学生来单位实习持不欢迎态度,或者由于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逐步变化,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其对于接待众多学生长时间驻留在本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和设备操作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现在各个学校在引进人才时只考虑科研能力,发表文章的能力,而忽视了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在上学期间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但又不能接受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人员的系统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指导老师的指导7。另外,实***费明显不足,是困扰实习教学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延长学生就业以后在用人单位的适应时间。
2.3工程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经费紧张,各实践环节都大量削减学时,或者到就近找一家不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甚至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企业进行实践;另外,学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来实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训环节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工程实训的目的,导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基本工程技能不足,已严重制约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由于实践体系不健全,经费紧张,实训时间不足,教师投入的精力不足,学生对待实践敷衍了事等问题,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部分地丧失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有必要对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其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近来的“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关于改革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提出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3改革内容
3.1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关性和时序上的连续性,统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对应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构筑起“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起点,构建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本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构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学分数量,提高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是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结合学校东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校内资源整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资源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使其更加适合新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整合课程,删除和合并了一些通识课程,使得课内总学时降低至2300左右;提高实践教学比列,实践教学所占总学分比例接近40%,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外合作,创造良好的校内外教学与科研环境与条件,体现“3+1”的培养模式,即至少有一年在企业进行实习。
3.2建立宽阔和坚实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训练平台着眼于本科生从事环境保护活动必需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获取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技能建立一个宽阔和坚实的能力培养平台。该平台实践环节丰富,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认识实习、监测实习、生产实习、生态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保设备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区域环境生态调查、校园网监测、环保绿色组织活动等),对各环节内容重新进行全面整合和安排,以符合1年在企业实习的学时和学分要求。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技能,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环境类专业可以把实验部分单独设课或与理论教学合在一门课程里,安排方式可以不同,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学管理的加强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构建基础验证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和实验的主动性、***性和创新性,在成绩考核、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编写等多方面尝试采用新的办法,从而完成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具体目标是:构筑环境类专业实验教材新体系、加强实验环节教学管理、建设开放式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实习。实习是理工类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内高校环境类专业实习环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学校实***费不足,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教材缺乏,实习目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实习难免走马观花,达不到应有实习效果。针对实习环节面临的问题,以建设实习基地为核心,加强“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相结合,基木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促进了实习环节教学质量提高。
具体目标是:加强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明确各类实习的教学功能;加强基本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建设各类实习基地;加强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改革实习教学方法。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明确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由对课程教学的补充转向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工程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多样化课程设计是对适应拓宽后的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具体目标是:实施多样化课程设计,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加强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增强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性;改革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4)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对本科生强化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和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是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具体实践,是对本科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培养本科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定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掌握现代设计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以选题、指导和管理为核心,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3.3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训练平台
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拓展。在总结过去四年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素质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与注册环境工程师制度的联系,并增加ISO9000、ISO140001资质认证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与创业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每年组织一次应用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成立旨在培养、锻炼、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学生社团组织;提出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专业技能证书要求等,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来,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体系。
4结语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实物基础;结合实际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19-03
***环境工程与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并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先精神。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验能力等[1-3]。
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配合理论教学设置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5-8]。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于2009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将该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的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成为国内高校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实践教学严重缺位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因此社会上急需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强的环境保护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即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是培养环境保护行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已成为困扰高校环保工作者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更是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和灵魂,因而培养并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探索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对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来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现状
1.课时量少。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专业课课时数量逐渐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单独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讲授。而学生在进行实践时遇到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解答,由于指导实践的教师只有一个,很难及时解答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
2.实践时间短。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以“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为例,其设计时间为周3周的时间,需要分别设计两套比较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是很困难的。因此课程设计题目难度不宜太高,要求也比较低。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锻炼效果有限。例如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给定的水质条件和出水要求选定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然后再根据工艺流程进行设计计算。由于学生缺少对工程实例的认识,工艺流程选择未必合理,可能需要重新选择再进行设计计算:而在对设备构筑物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后对结果进行校核,由于学生对构筑物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需要进行对此校核计算结果才合理,再加上绘制设计***纸,1周半的设计时间过短。
3.课程实践过于理论化。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下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题目。设计题目一般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较少,学生在接到设计题目后也不会安排到类似的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学生缺少对工程实例的认识,只能根据课本理论查找相关的设计手册,完成设计计算,整个过程过于理论化,与工程实际相差太远。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成功融入本科教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实验教学,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多媒体视频资源虽然丰富,但对课程设计类综合技能培养针对性不强,教师和学生不方便获取和利用;二是多媒体视频在制作之初的目的比较泛,对课程设计具体环节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费时,学习效率和兴趣难于保证和维持;三是已建多媒体视频交互系统,大多是单门课程,缺乏依据特定学科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求系统设计多媒体视频系统。四是多媒体视频系统的交互管理功能并未融入到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二、课程设计改革方案
以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群所涉及到课程设计的部分课程试点。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法,在对相关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个别征求意见、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等形式,选择实践中课程设计环节的相关设备和工艺及具体课程设计环节。把原始的“计算+绘***”的课程设计方式改变为“参观+拆解+计算+绘***+应用”的新型课程设计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规范学生的动手设计时间,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视频参观,实际拆解,主动计算,自主绘***,充分应用。从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的目的。通过课程调整,将实习环节的学习过程分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2~3个阶段,按照“3+1”或“2+1+1”模式进行生产毕业实践教学改革。其中,“3+1”模式学生前6个学期(3年)为在学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习阶段,学习,后2个学期(1年)在企业(或学校)采用学习、研究和项目实训一体化模式完成学业;“2+1+1”模式学生前4个学期(2年)为在学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习阶段,后2个学期(1年)在企业(或学校)采用学习、研究和项目实训一体化模式进行工程素质、到手能力培养,最后2个学期(1年)再回到学校学习。针对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企业培养模式拟采用“订单式”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即有关协议企业从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学生中尝试预先招聘在校本科生,并与其签订“预招聘合同”,学生第四年进入企业,实施对口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内则采用参与科研项目或申请科创项目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师实验室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确定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在目前已有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结构上根据本研究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化和补充。应包括登陆权限管理模块、视频数据库访问、管理模块、师生交互及实践教学操作环节考核模块等基本模块。
三、课程设计改革内容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根据环境保护行业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和内容的更新、精简,从而增加实践教学时节,使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与实践。将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实习课时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在整合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取消以课设实验,代以综合大实验,构建课程实验新体系,并探析小班制或创新团队的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
3.环境工程专业生产毕业综合实习改革与实践。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合并,构建生产毕业综合实习,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在岗训练,并通过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或通过“订单式”、“导师制”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从而构建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核心的生产毕业综合实习新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真实背景下的课程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组进行设计避免了抄袭;模拟现场答辩增强了真实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设计安排环环相扣,确保教学效果最高学生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2]吴娴,黄启辉,雷伟凤,罗美丽.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系统”的开发[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3]冯伟,王华.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
[4]张.一个新闻视频库的原型系统设计[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22(1).
[5]唐兵,郑艳兵,郑容.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6]刘树洪,武德峰,辛国强.构建实习网络平台 促进实践教学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7]孙剑华,李涌,周忠良.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创设实验情境的高校实验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5).
[8]张绪良.优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9]Ron Weiss,Andrzej Duda nad Dvaid Gioffrd..Content一based Aeeess to Algebraie Video.In IEEE Intemation Conefrence Multimedia ComPuting and System,Los Almaitos,CA,1994
[10]Jagadeesh Chandra A.P.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Experiment on Control of Bioreactor’s Environment. Journal of Software,2009,4(2).
[11]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虚拟工厂;培养目标;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47-02
我国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即“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实践教学正是大学阶段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虚拟化工厂环境实验室的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需求
虚拟化工厂环境的实验室模拟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类似一个微型智能化工厂,模拟企业内部物流,兼具商业物流,具有综合性、现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该实验室的作用在于在虚拟工厂环境下,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生产系统进行生产工艺程序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分析与控制、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满足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系统仿真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实验室能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工业工程技术。本文将充分调研社会和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确定工业工程人才需必备的能力,在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上,在虚拟工厂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通过综合实践训练,真正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基于虚拟化工厂环境实验室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改革现代工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虚拟现代化工业企业,立足本学科特点、面向管理工程实际,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创造力,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建立如***1所示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项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引导型的工业工程学科前沿实验,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进一步凝练实验项目,强化实验与科研、工程实践的结合和衔接,进一步突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该体系框架下,设计具体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物流系统仿真实验:通过混流组装生产线、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分拣中心和自主开发的教学实验软件平台四大模块,将实物系统与虚拟现实相结合,覆盖生产与物流系统的全部重要环节。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系统中物料流、服务流、信息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实验内容主要有:a.通过对各实验工位的动作采集,结合作业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实现作业动作的科学制定;b.通过对生产作业工序的动态调整,实现对工序流程的分析与优化;c.通过对各实验工位工时分析整理,找出实验环节中的“瓶颈”工位,通过对“瓶颈”工位的优化调整,实现生产线平衡与优化;d.通过对生产线速度的调整,使各工位的负荷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发生时紧时松现象,均衡高效地完成生产操作。②基础工业工程实习:学生真实或模拟一种产品的需求调研、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运作过程,从中了解产品生产运作的全过程,进而完成基础工业工程实习。实习步骤:a.组织学生实习,为期3周,组织形式为将学生分组,每组约6到8人,每组学生可自行组织;b.实验产品主要以手工布艺制品为主,使实习具有可操作性;c.产品生产可以模拟简单机械制品的装配、测量等工作。③模拟企业组织实验:将生产车间及主要生产设备、装配车间及装配线分别虚拟构成小型化企业系统,以小型机电产品如机械传动件、齿轮箱等为生产实验对象,进行现代制造系统实验、质量可靠性(工序能力调查、质量控制、抽样检验)实验、生产计划与控制(开发与试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验以及工业工程和ERP等实验。通过此实验完成一部分产品管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④质量管理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充分理解SPC控制和MSA过程;学生制作或装配某种产品,对每道工序采用专用的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质量数据的采集,记录质量数据,利用软件画出SPC控制***并进行过程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学会使用常见测量仪器,对测量系统进行MSA分析,包括位置变差(线性、偏倚、稳定性)、宽度变差(重复性、再现性)。具体实现:对测量对象(试件)进行数据测量,记录在相应表格,计数型及计量型数据分析(位置变差、宽度变差),通过此实验也可完成一部分产品管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⑤成本管理实验:以成本核算实验为主,实验过程以现代生产物流与工业工程实验室虚拟生产的实验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记录各工序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生产工时、人工费用、消耗的动力费用、废品情况,按照费用归集分配方法,计算所生产实验产品的成本,编制相关成本报表,并能够进行相关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此基础上掌握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和相应的辅助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相关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工作,掌握从事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此实验也可完成一部分产品管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2.虚拟化工厂环境实验室布局规划。实验室按企业运营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室旨在完成《基础工业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先进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和可靠性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拟建实验室布局结构如***2所示,实验室建设按照软硬件并重的思想,研究并建立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配置实施方案。
工业工程学科教育的发展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和各高校的现有条件,通过不断改革使其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更加合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本研究适应我国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并为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复鹏,孙家坤,刘吉场.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规划与建设[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8(4):91-93.
[2]汪应洛.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孙林岩.人因工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