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论文篇1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文章撰写
[中***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128-01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出版事业与过去相比,得到长足的进步,青年编辑如新鲜血液已经越来越多的灌流到医学科技期刊工作的第一线,成为主力***。随着青年编辑的不断加入,编辑职业独有的困惑与迷茫也随之即来,所以许多学者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青年编辑的文章撰写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成功投稿经验与各位青年编辑分享青年编辑投稿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爱岗敬业 文由心生
热爱编辑职业是对编辑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同志在***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这给作为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的新闻出版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出版事业前景光明,也注定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编辑会投身其中。
医学科技期刊因其特殊性,对从业青年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编辑是传承医学知识与创新文化的使者,通过系统学习与创新发展,在兼备扎实的出版理论基础知识,开拓创新的编辑出版思维,与时俱进的编辑业务素质时,最重要的是坚守心灵深处对编辑工作的一份本色热爱与执著追求,对出版事业的忠贞呵护与炽热情怀。
这份坚守,如百年大树之根,深深植入青年编辑的内心,衍生出“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枝干,“勤中学,苦中练”的叶芽。心系编辑之责,情牵创新之路。内心强大,则文铿锵;内心宽阔,则文深远;内心多思,则文精辟;内心怀柔,则文悲悯。所谓文由心生即是如此,心中有物,有感而发。
2 勤学多思 质由量变
我国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在谈到青年编辑学习的问题时说,“一是要向书本学习。通过向书本学习,可以接受前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所得来的经验和知识,使青年加速成长。二是向实践学习。我们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青年学习的好机会。三是要向他人学习。青年人的弱点是容易自以为是,要注意向他人学习,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这三点要有机结合起来”。
青年编辑要像一座磁场,不断吸收新知识与好经验,为己所用。源于生活的不只是文艺创作,科研文章同样得益于日常积累的点点滴滴。若能将工作中所学、所思、所感,随时记录在册,经年累月便是文章撰写的绝佳素材库。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终将引发质的改变,最终不仅要成为优秀的编辑,更要成为通科的医学专家。
3 言之有物 功由简成
若能勤学多思,则必然言之有物。胸中有天地,笔下有乾坤。脑中空空,文章必定空洞乏味。若再一味追求篇幅,必然沦入冗长拖沓之流。相对于闭门造车,若能于实践中发现、思索、积累、提炼并升华为文章,将会使编辑素养得到大大的提高。其实文章无论长短,只要突出中心,逻辑清晰,注重实用,有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就很好。若在此基础上,能做到言简意赅,就是佳作了。对于青年编辑来说,经验尚浅,学识有限,所以可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成果归纳成文,和同行进行交流,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强很容易被采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简称本刊)编辑部结合自身实践,注重日常积累,努力探索,所发表的文章选题来源于编辑日常工作,从文献检索、栏目策划、参考文献、统计表格等几个方面对编辑业务展开研究,其中不乏务实之作。另外,针对科技期刊的发展、编辑职业道德和多元化出版的背景下传统期刊的对策等编辑学理论的研究论文也崭露头角。在科技期刊市场经营研究探索方面,本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申请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项目――科技期刊市场经营,并发表了系列文章。本刊也尝试用前沿的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为编辑理论增加新的内容。本刊编辑部青年编辑较多,编龄较短(平均5.4年),编辑部从2006年起3年内将6名青年编辑培养成为业务成熟、全面发展的骨干编辑,进而将此经验撰写成文并发表。
参考文献:
[1]柳斌杰.青年要尽快成长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主力***[EB/OL].(2010-05-06)[2010-06-02]http://gapp.省略/cmshtml/21/1005/201005/698789.htm.
[2]任延刚,兆瑞臻,高森,等.医学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科学性问题[J].编辑学报,2005,17(1):39-41.
[3]任延刚,颜廷梅.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恪守编辑职业道德[J].编辑学报,2006,18(6):134-136.
[4]张建***,任延刚,李家林.多元化出版冲击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对策与措施[J].编辑学报,2009,21(3):64-66.
[5]任延刚.准确的市场定位 崭新的办刊理念――中国实用医学系列杂志办刊经验谈[J]. 编辑学报,2007,19(2):50-51.
青年科技论文篇2
关键词 地方高校与区域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 价值思考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10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青年学生对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水平要求在不断提高。为顺应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活动需求,团中央、省市共青团组织对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创新建设的高度重视,力求提高举办文化活动的质量水平,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增加活动的多元性和取向性。
随着近年来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中的挑战杯、科技节、文化节等项目为切入点,从而推导各项学生活动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运作概况,提出优化特色文化融入高校青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文化活动中的对策与建议。如何就地取材,用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精髓如何与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相融合。通过发挥文化生态的功能,既让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当中有文化的时代感,又能够有特色文化的厚重感和近距离感。
1 探索在区域特色文化中为当地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课外学术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寻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高校青年大学生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开展形式是多样化的,在与特色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是对特色文化的提炼,同时也是对特色文化的传承。从宏观的角度而言,特色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相融合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从微观而言,特色文化与我们共青团组织所开展的“一个杯”(挑战杯)、“两个节”(科技节和艺术节)都存在普遍的联系。通过挖掘特色文化与地方高校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文化活动联系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探讨梳理相结合的种种纽带因素,对我们运用特色文化素材与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
首先,对开展高校青年工作而言,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的内涵价值,进一步增强推动运用特色文化在开展高校青年学生工作中的自觉性、坚定性,就要求我们结合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挖掘区域文化,用文化的现实生态作用灌输到学生活动的整体策划中,从高校青年学生课外科技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显得有必要。通过挖掘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优秀的理论文化精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高校青年学生的科技和文化活动注入更具实效的生命力。对加强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的理念、机制和工作模式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其次,高校科技和文化活动形式日新月异,需要推陈出新。随着社会改革深化,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高校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文化活动及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建设和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之一也郁结于活动的理念设计和形式的多样化。因此,摸清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及文化活动结合的基本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了解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模式、手段和载体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对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策的识别、传达与执行作为高校青年学生科技及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开始备受关注。
因此,在高校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当中更进一步地融入特色文化的元素,以文化自觉推动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建设,在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整个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理应承担起我国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的功能,紧密结合实际,努力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①因此,挖掘、运用五邑侨乡特色文化,发挥其品牌效应在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五邑侨乡文化的人本理念、文化凝聚力及寓教功能对于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指导意义。
2 五邑侨乡文化对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价值实现的意义思考①
校园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在高校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是具有特别重要现实意义,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开展科技和文化活动是寓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青年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都伴有科技和文化活动的有效启发作用。把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和高校青年学生高校青年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开展相结合,是当下共青团开展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国梦的正确理解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就需要对中国基层特色文化的不断挖掘、不断创新。众所周知,运用鲜活的中国基层特色文化精髓育人去鼓舞人、激励人,用文化的生命力量与高校青年学生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工作相结合开展,就是把高校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与中国梦的文化主题教育具体结合的重要内容,把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成高校青年学生教育活动的具体。这样一来,既能够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乃至共青团各项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又能使高校青年学生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具有时代性和特色元素。
2.1 人本理念是五邑侨乡文化的灵魂,也是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
侨乡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多维体,是侨乡人民在战胜困难,寻找凸显人的价值的理念,是侨乡人携手踏平崎岖,共度时艰的历史凝聚,侨乡文化的精髓正是围绕着以人为本追求生存到寻求发展的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人本理念是侨乡文化的灵魂,也是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者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在校园中得主体地位,心中牢固树立学生是校园的主人的观念。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研讨中不断调整,随着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理论有了深厚的理论根基,新时期的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注入了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工作理念。如五邑籍的三十多位院士和五邑侨乡代表人物之一冯如等杰出人物的奋斗历程和精彩人生都是地方高校结合开展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抓手,这样以人为本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需要,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邑侨乡文化的人本理念对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2.2 五邑侨乡文化的凝聚力对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意义
华侨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团结是华侨生存的基本条件。华侨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华侨在异国他乡扎根生存的根基。这种相互关心、相互帮追的团结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而成为五邑侨乡文化的凝聚力。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群体性工作,对象是人,要把人的工作做好,首要任务就是要团结人、凝聚人。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把凝聚力放在首位,只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把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向着鲜明的主题推进。侨乡文化的凝聚力对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在整个学校的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当中,组织者需要站在大局的角度,明确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分清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次,按照需要建设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用侨乡文化的魅力感染人、凝聚人,在整个校园当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达到一定的沟通默契,使学校所开展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得到集体的响应,学生团队及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用侨乡优秀的文化教育人、团结人,就能使学生团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高校青年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更上一个台阶。
2.3 五邑侨乡文化对高校青年课外学术科技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寓教意义
青年科技论文篇3
积极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谢桂青研究员出生于1975年,在一个安徽桐城农村家庭长大,1998年自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获得地质学的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深造,在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始终不会忘记研究生导师—胡瑞忠所长的逻辑思维强和为人谦和,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均与研究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一路走来,谢桂青的求学生涯、研究历程,始终围绕着地球化学、地质科学展开,他也正是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我国的地质研究事业。在毛景文副所长的帮助下,非常荣幸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从2003年10月至今,他一直在该所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因为坚持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2005年时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0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起开始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上获得的荣誉和认可是与谢桂青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他长年深入到野外一线展开工作,在保持了勤奋、努力、踏实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得益于地质科学院优良学风、严谨学术氛围的培养和熏陶,并且在工作当中还时常得到课题组长毛景文副所长的关心及言传身教,同时离不开矿产资源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以及课题组大集体的互相帮助,迅速由科技骨干成长为了项目负责人。
谢桂青研究员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南岭、东秦岭等成矿带进行铜、铁、金、钼等多种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岩石学的研究工作和地质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资料、研究数据。此外,他作为第一负责人,目前正在主持及参与的课题项目包括科技部的“973”计划课题“隐伏大矿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2007~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金牛和怀宁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2010~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大型矿集区时空结构与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研究(2011~2013年)”、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湖北大冶矽卡岩型铁矿科学基地研究(2009~2013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课题“鄂东南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研究(2009~2011年)”等5项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他还以负责人的身份完成了4项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参加国际矿床会议、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内的一系列综合性学术会议。2010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前往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合作研究,与国外同行完成了多项科研探讨和学术交流。如今的他是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2011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北京颁发,共评出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谢桂青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推荐,成为10名金锤奖获得者之一,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唯一一名金锤奖获得者。
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方面成绩
迄今为止,谢桂青研究员共发表了79篇科技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达40篇,并且包括Lithos、OreGeologyReviews、MineraliumDeposita等在内的8篇国际SCI论文、7篇国内SCI论文;已提交并通过评审的技术报告12本,其中排名第一作者的为6本;同时,他共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3项及其他类型奖励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名列第三和第四位,省部级二等奖1项,名列第一位。
谢桂青取得的学术成绩不仅体现在科研著述上。很多前人都曾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岩浆岩和矿床做过研究工作,但谢桂青的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近年所发展高精度测试技术,他通过对鄂东南矿集区的侵入岩、火山岩和典型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系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鄂东南矿集区存在的二期成矿事件、四类矿化组合和四类不同岩浆岩组合,构筑起矿集区尺度的成矿工作模型,分析了不同期次成矿事件的成矿潜力并指出对应的主攻找矿类型,弥补了前人对侵入岩和成矿关系研究程度较低的不足。他的这项成果在鄂东南地质大队、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进行了学术交流,为鄂东南矿集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后来获得了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谢桂青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国际SCI论文、3篇国内SCI论文和若干篇核心期刊论文。
在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和成矿背景的研究中,谢桂青通过对南岭地区基性岩的测年和成因的研究,指出了南岭地区存在三期幔源岩浆事件,并且结合对东秦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和物质来源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深部处于板内多阶段伸展的新认识。这项成果为提出中国东部板内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谢桂青本人也分别以第一和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国际SCI论文4篇、国内SCI论文5篇和若干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除此之外,谢桂青还通过收集全球1886个铜矿床的地质资料总结了全球铜矿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提出了在全球14条重要铜矿成矿带建立起不同类型矿床的描述性矿床模型,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地质学会第三界优秀地质成果二等奖,并且在地勘单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青年科技论文篇4
就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国家非常重视青少科技活动的开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竞赛。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校平时很难开展此类活动,到时只能借助各方力量来突击完成任务。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科教工作者深思,原因究竟何在?我认为其中与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没有落到实处有关。如何将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遍、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使之落到实处,在此谈谈活动方案的系统设计,供同行参考。
一、领导落实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领导落实问题,究竟由谁来直接领导这面工作。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此项工作最为有利,理由是:其一,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参加者均是在校的广大中、小学生;其二,此项活动的开展必须解决教师配备、活动时间、地点及经费等问题,只有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各校把这项活动纳入到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之中,活动开展才能得到保证,只有这样这项活动才能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编写课本
长期以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怎样开展,开展哪些内容,始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由此看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要想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编写科技教科书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投入人力、财力来完成这项艰巨而又有重大意义的工程。这样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科技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国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有利于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蓬勃地发展。
关于课程的设置及课本内容的编写,谈谈自己的设想:
1.课程的设置
小学一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均要开设科技课,各年级可按上、下学期编写成两本教科书,这样小学共编12册,初中共编6册,还要编写《教学大纲》来规定各年级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
2.课本编写的内容
课本内容的编写要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每册书中必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自然科学知识。将自然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系统地编入中小学科技教科书中,使学生能系统地学到自然科学知识。
(2)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故事经过整理编入中小学科技教科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出毕生精力的精神。
(3)科技小制作。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科技小制作编入教科书中,如电路的组装、机械的组装等,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4)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介绍。将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的构思、原理及作用介绍给学生,这对每个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路。
(5)科技小论文介绍。将一些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小论文编入教科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样来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发现和揭示其奥秘,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
(6)课后实践题。可提出一些课题,编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教科书中,各地各校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来完成课题的研究。三、活动体系
由于科技教育有着它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这样的科教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学校科技教育
(1)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由各校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之中,由校教导处将科技课安排到每周的课表中。
(2)科技教师的水平决定着科技课的质量。
目前,我国严重存在科技教师缺乏或水平不高的现状,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问题。一是,各地师范院校要开设科技课,培养科技教师;二是,将在职的科技教师分期分批进行进修,来系统学习科技知识及科技课的教法,提高科技课的质量。三是,面向社会招聘有科技特长的教师来校任教。
(3)各校每年要举办一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成果展览。
(4)各校要建立科技“三小”作品陈列室,同学要建立科技教育活动档案。
2.社会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1)各校订期聘请科技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科普讲座。
(2)各校还可聘任科技专家来校授课。
(3)各校还可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学生课后实践的场所。
3.家庭科技教育
家庭科技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家长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支持并介入此项活动之中。因此:(1)各校聘请科技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科普讲座;(2)各校成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
此外,科教活动需要必要的设备、经费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筹措。这样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教体系,使活动开展得到保证。
四、运行机制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运行机制,长期、有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技术指导。
1.各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教研室联合成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作为长设机构,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技术指导,要经常组织科技教师听课、观摩、听科普讲座等。
2.各地青少年科教领导小组,定期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三小”竞赛活动。
3.青少年科教领导小组必须建立各校科教活动的档案。
五、评估方法
对各校青少年科教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估,不仅对活动开展的成绩做出公正的评价,而且对活动质量的提高起着指导作用,评估的方法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
1.科技普及程度
由各地青少年科教领导小组和各校科技教师组成检查小组(每学期或每年)对各校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有:课的落实,教师的配备、科技“三小”陈列室及科教活动档案的建立,学生科技知识的测试等,进行评分。
2.科技活动成果情况
由青少年科教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各校在市或市级以上的青少年科技“三小”竞赛中的获奖成绩,进行评分。
青年科技论文篇5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1所示。
1.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1.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1.3科学动画、科学***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片轮换区时,***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1.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3、结束语
青年科技论文篇6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媒介将是多样化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社交网络等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纸媒科技期刊和网络学术数据库资源同步以及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的资源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学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各领域的学术资源,随时随地发表个人学术成果,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及交换意见等。大数据更易满足用户需求,更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一些国外期刊与facebook和twitter等集成,深化了期刊的服务内涵;也有一些期刊增加了数字技术,例如读者可通过扫描期刊上的二维码观看一场手术视频等。这些全新资源使学术交流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同时也推动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
就大数据时代而言,青年编辑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青年编辑对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社交网络等平台较为熟悉,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②青年编辑的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好奇心更强,适应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更快。正因为青年编辑具有新时代的种种优势,所以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对于青年编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青年编辑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收发稿件、编辑加工、稿件校对、***文编排等编辑出版环节中的应用,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编校效率、拓宽思路。为此,在基本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素质。青年编辑应该熟练应用一些基本软件:主要的绘***软件Visio、Origin7.0、Chemoffice、AutoCAD;***片效果处理的常用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数学公式编辑软件MathType以及排版软件Latex等。青年编辑要了解编辑行业不断更新的新技术:DOI作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云计算背景下最佳的“大数据”样本存储和应用技术;CrossRef推出的CrossMark可使读者了解该篇论文的“前世今生”,包括这篇论文是否更正或修改过,哪篇博客或哪些媒体介绍过该论文,以及该论文被***的次数等;ORCID使作者能够跨学科、跨机构地将自己的身份连接到研究对象,如数据集、设备和引文等,且该身份是唯一的;Cited-by引文追踪服务可以使出版商和作者了解该论文或期刊的引用情况;FundRef主要用于资助情况(机构、项目名称等)的规范化,也可让资助者了解产出情况。青年编辑应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只有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能力,才能迅速地了解并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走向和国际科技期刊的前沿信息,及时发现并纠正英文摘要和英文题目中出现的错误并检查英文文献的引用是否恰当,才能使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二、积极面对改革
在我国科技期刊编辑还埋头于日常繁琐的编辑业务时,国外期刊的经营模式和出版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期刊这种规模小、实力弱的发展状态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国际化”趋势,更无法与国际出版集团相抗衡。为此,、***、原新闻出版总署等一直在积极推动科技期刊改革。面对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青年编辑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思想观念,认清科技期刊的改革形势和***策环境,不再闭门造车,从传统的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走出来,努力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改革做好准备。
三、结论
青年科技论文篇7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院校的思想***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治敏锐性和***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
青年科技论文篇8
青年科技骨干需具备的条件
科研机构大量引进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等科技人员,造成部分科研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上“扎堆”[5],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集中性更明显。因此,要慧眼识珠,依据青年科技骨干需具备的相关条件选拔人才[7]。“顶天”是青年科技骨干的优势,这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息息相关。青年科技骨干掌握了相对“前沿”的生物技术和专业知识,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毋庸置疑,这是青年科技骨干在前沿知识掌握层面上的绝对优势,堪称“顶尖”人才。然而,农业离不了土地,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多有“泥腿子”专家称号,信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强调“身临田间地头”对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立地”的真实写照,但这却是当前多数青年科研人员所缺少的。青年科技骨干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多深入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多下乡、多去田间地头调研,加强对生产实际的了解,将所学所研应用和检验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只有将“顶天”的专业优势和“立地”的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优秀的农业青年科技骨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1,8]。近年来,国家对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视力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创新能力和创新形式要求更加明确,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了农业科技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完善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等。农业科研机构的青年科技骨干更要时时关注创新***策,不仅要树立创新意识,更要关注农业前沿领域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力争用所学所研解决农业前沿领域的新问题。同时,青年科技骨干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策精神为契机,依托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策平台,吸收消化新知识,大胆质疑,用科学的创新理念求得突破,力争创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联系愈加紧密,孤***奋战的科研形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工作的需要[2]。新形势下的农业科研工作需要科研团队,强调合作和优势互补。处于科研团队中的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骨干,要有较强的“合作与分享”意识,不仅能在科研资源、科研思路、科研方法层面上把握“合作与共享”,也要有参与到院所合作、院地合作、院市联建、院县共建等合作模式中的意愿,从多方面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瞄准人才,注重培养方式
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对青年科技人员而言尤为明显。青年科技骨干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可与农业科研单位的思想***治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发挥青年科技骨干的“带头”作用和“带动”效应。例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开展创先争优、服务“三农”等***治文化教育工作时,就强调青年科技骨干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宣传报道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先进事例、科研成果、学术业绩等;另一方面,鼓励青年科技骨干在创先争优中以身作则,实现“我优带动大家优”,既树立了青年科技骨干服务“三农”的意识,也奠定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再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项目主持人和博士“建立科技示范户、联系户”工作的意见》[9],在文件精神指导下,全院***项目主持人带动博士等青年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情况、掌握农民的需求,从而增强青年科技人员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的情感和积极性,增强青年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立足实际、立足生产,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情感,用实际行动诠释“虽然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人生观、价值观绝不能只包含个人”。服务“三农”的能力青年科技骨干的成长离不开科研机构各种平台的承载。青年科技骨干要善于抓住机会,敢于尝试,运用科研单位的平台优势,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动平台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科研工作应与促进“三农”发展联系起来[10],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狭义上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对于农业科技研究来说,要重视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的实效,具体体现在农民增产增收上。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在杂交水稻、抗虫棉等技术领域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9],农业科技迈上了新台阶,这是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实效。对青年科技骨干的培养应与这些农业大事件结合起来,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科技项目申报是锻炼青年科技人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许多项目申报都重视平台优势,青年科技人员要充分分析自身状况,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平台结合,依托平台力量,拓展项目申报空间,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以宁夏农林科学院为例,全院青年科技人员占69.7%,一方面,该院为青年科技骨干成长制定了多项管理、激励办法,如《宁夏农林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及管理人才培养管理规定》等;另一方面,该院结合自治区优势和特色,加强自身平台建设,多方面争取资金和条件建设项目,改善科研条件,保证项目申报人员在科研与实验条件配置等多方面的需求[8],凸显科技对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招牌”文化,通过特有活动赋予的积极意义促进青年科技骨干的快速成长、成才。例如,2012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农业部在成立青年联合会的同时,向全国农业系统青年科技人员发出服务“三农”、奉献青春的倡议书,很多农业系统的单位都顺势成立了自己的青年联合组织,成立了自己的青年人员交流的平台,这种具有引导性的呼吁得到响应后逐步成为农业系统的“招牌”文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也顺势先后成立了自己的青年联合会,将青年联合会的开展与其他学术活动链接起来,逐步将青年联合会打造成具有农科特色文化韵味的“招牌”。通过青年联合会开展的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发掘青年科技骨干的各种优势,并赋以科技委员等专业性较强的职务,彰显科技骨干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显现科技骨干的责任心,为“综合性”的科技人才做好成长铺垫。“招牌”文化可结合科研机构的性质来打造,许多农业科研机构都重视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对青年科技人员的促进作用,青年科技骨干更应重视这种学术交流机会,汲取知识,消化吸收后,启发科研创新灵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注重打造学术氛围这一“招牌”文化,以其下属的植保所为例,所里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交流会,聘请所内外专家指导,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互动性强,对青年人才的学术水平提升效果明显,并且每年根据实际情况选出优秀人才参加院里的青年学术论坛,这种“选优”参评的方式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内部很受欢迎,也是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机会。通过数年的隆重开展和宣传,已将这种学术报告会、学术论坛成功打造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招牌”文化。当然,“招牌”文化的打造绝不仅仅于此,农业科技服务“走出去”战略中的“扶贫双到”、“动物医院”、“植物医院”等特色“三农”服务项目和针对青年科技人员设立的“国家(省)青年基金”、“院(所)长基金”、“博士后启动资金”等资助平台都是很好的“招牌”事例。青年科技骨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承载的组织机构和青年科技骨干共同努力,也需要***策的引导和扶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协同应对。
本文作者:吕杰珍林壁润杨祁云工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青年科技论文篇9
1、把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学习贯彻***的xx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xx大精神的热潮。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把团员青年的力量凝聚到落实***的xx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通过团组织层层抓落实,坚持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不断扩大理论学习内容及规模,大力开展系列宣传教育等途径,使学习实践活动持久深入。
2、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庆祝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XX年奥运会倒计时200天、100天和举办期间为教育契机,充分结合思想教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教育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励青年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投身和谐新区建设。
3、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活动,帮助青年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用和谐观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探索思想***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不断提高思想***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切实做好理论研究和青年动态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紧跟***的理论创新步伐,在共青团工作、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中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密切关注青年动态,加大基层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渠道的建设力度,做好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工作,为******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青年科技论文篇10
一、“青春・岗位・价值”主题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青春・岗位・价值”主题文化活动的对象是青年职工和研究生。活动目标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引导青年科学规划成长道路,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引导青年提高积极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活动具体设置分为四大板块,一是“拼搏挥洒青春,创新成就未来”青年学术交流会;二是“有效规划个人成长战略”讲座;三是“你为谁工作”青年读书活动;四是“纵论二所文化,思辨青年未来”主题辩论赛。
活动向青年广泛征集学术论文,设置了现场学术报告、墙报展示以及院士专题学术报告,并邀请专家评委对报告进行点评;邀请浙江大学魏江教授主讲“有效规划个人成长战略”讲座,与青年分享青年人成长战略、职业生涯压力与困惑,现场与青年开展互动,为青年答疑解惑;为团员青年送上五四礼物《你为谁工作》的精美书籍,并围绕所创新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开展讨论,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初赛、半决赛、决赛等6场主题辩论,思考与讨论“二所发展”、“创新文化建设”、“青年如何成长成才”等与青年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活动效果
“青春・岗位・价值”主题文化活动着眼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学术交流、成长战略规划、价值观树立以及思辩方式培养等四个维度设置活动内容,层次分明,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海洋二所独特的青年激励文化。
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了较好的平台。通过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所青年在各自岗位上锐意创新的意识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引导青年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推动科研工作出人才、出成果,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活动增强了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活动引导青年主人翁精神,对二所发展、个人成长等进行思考,挖掘潜能,群策群力,为二所发展建言献策,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狠抓能力建设,发展科技强所”的目标上来。也使青年工作者及时了解到青年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提高为青年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我与二所共奋进,二所与我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经验和推广价值
第一,以人为本,摸清青年需求,立足岗位体现青春的价值。
“青春・岗位・价值”主题文化活动作为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青年的需求出发,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针对青年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青年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紧贴青年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策划组织活动,寓教于乐,避免了大而空的说教。
第二,搭建平台,展示青年才华,针对弱项强化职业规划与交流的技能。
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需求,也有着不同的特长与爱好。青年渴求在业务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能茁壮成长,但有些青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缺乏规划的意识,对未来较为迷茫;有些青年不擅长口语表达,影响到争取科研课题、展示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竞争力。活动以“青春・岗位・价值”为主线,紧扣青年成长成才的本质需求,按青年的不同特点分设几个活动板块,有书面展示,有现场辩驳,有专家传授经验,有专业业务交流,有社会文化反思,满足了不同青年的要求,增加了活动的参与率与影响力。
第三,打造品牌,提升文化内涵,为青年思想***治工作发挥***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