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计划统计 作用 建议
计划统计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措施是现代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统计工作能够实时的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动态过程,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决策层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管理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统计,能够将建筑施工的进度和动态变化过程实施掌握,将业务模块各种分散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汇总,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进度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项目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管理决策效率,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一、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计划统计工作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证书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生产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达到资质等级规定的调整,才能够有资质参与建筑施工项目的投标工作。而且《建筑也企业资质证书》进行年检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建筑企业报表制度》要求的格式来表式填写,填报资料也要严格按照建筑企业的统计部门填报的数据为为准。另外,每年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业绩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统计资料进行登记汇总并填报,建筑企业为了保证资质的就位和企业年检审核需求,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必须对建筑企业的资质就位和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保证企业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达到年检审核要求,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计划统计工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提供服务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是责任成本管理,这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将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等纳入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其难点是对于每一个成本控制指标的确立过程,成本控制指标定的太松,不利于促进项目施工成本的节约,无法实现责任成本管理的目标,指标定的太紧,造成项目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会严重的措施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成本指标的确立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计算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现场计划统计的方法,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指标的确立。计划统计工作依据其深入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来确定建筑企业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的人、财、物的消耗,从而建立科学的内部定额体系,保证企业成本控制指标的有效确立。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计划统计人员协调企业的施工生产、财务、采购以及仓库等部门共同努力,能够充分的发挥计划统计在建筑项目现场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计划统计工作为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计划统计能力,培养超前意识,针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发展决策,促进企业的市场份额的提升和中标率的提高,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提升。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中,分类施工组织、报价和商务等三个部分完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商务部门需要大量的计划统计部门提高的资料,例如企业的基本情况信息诸如企业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构成、企业的完成产值以及企业的利润总额等数据;另外,在《企业近五年类似工程一览表》当中,建筑工程的名称、主要的施工内容、施工特点、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内容,都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部门在平时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汇总并提供给企业的投标部门。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对企业的报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企业能够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企业大多数的工程招标采用的是最低报价法和复合标底法等报价方式进行评标。中标可能性最大的一般是最低合理报价的单位。因此,这种措施给建筑施工企业的报价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为了既能够中标,又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充分的盈利,不会造成亏损或者落标,必须提高报价决策的准确性。因此,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日常的建筑企业的统计积累,编制科学的内部定额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中标率,并且可以减少项目工程的亏损风险,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程度的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其重视程度也不够。建筑企业的领导人物计划工作只是下达一个生产经营的计划,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数据上的简单处理和汇总,缺乏对计划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的认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重视经营管理和项目施工,忽视了对建筑企业计划统计在作业和职能的认识,造成建设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地位得不到提升。
2、企业计划统计的队伍建设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在计划统计方面缺乏人员组织配置。企业计划统计岗位的编制和人员配备不足,计划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对企业计划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计划统计人员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专业业务水平的不熟练制约了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计划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质量。
3、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计划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计划统计工作方法,对计划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不强,存在计划编制简单和深度不够的问题,制约了计划统计工作的效果发挥。在实施计划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有效跟踪和分析调整,对统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说明,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分析,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工作的目标难以实现,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动态,系统的分析、评价、预测、监督和反馈,造成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4、缺乏对计划统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渠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和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充分有效的利于计划统计信息数据,在进行招投标,实施成本计划编制、和下达施工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各自为***的情况,无法充分的利用计划统计结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水平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计划统计规章制度
强化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的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统计质量关键性措施就是健全计划统计工作的领导责任制。通过健全领导责任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保证计划统计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顺利的制定和实施,促进计划统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规章确定,能够提高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计划统计只能够数据整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计划统计工作能够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2、提高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计划统计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计划统计工作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作为计划统计人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积极性、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素质。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加强计划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估计计划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支持决策,培养出计划统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打造业务精湛的企业计划统计队伍。
3、转变建筑施工企业决策者的计划统计工作观念
计划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决策的做出通过科学的依据支撑。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应该转变计划统计的观念,充分的运用计划统计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严密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强化企业的计划和统计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统计工作的实施,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改变传统的信息收集和统计的模式,促进计划统计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作用的科学发挥。
4、提高计划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复杂,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提高计划统计管理分析工作的价值,保证统计结果的有效利用。统计人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以后加强事后的分析和综合整理研究,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及时的将统计数据反馈给决策层和各个部门,充分的掌握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为改善提供对策建议。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该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计划统计工作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计划统计的信息数据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企业计划统计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改善和加强计划统计工作,为企业建立高效的、科学的、通畅的统计信息渠道,利用科学的计划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焱:统计决策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J].数据,2007(12).
[2] 张秀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字:工程施工 信息化 项目管理
一、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从20世纪末起,我国***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二局一公司等)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形软件绘制竣工***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 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我们以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例来说名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日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日管理软件,项口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1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人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日所在地采用拨号卜网,使用***(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人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日,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四、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施工技术,1998
[4]钱建春等. 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技术,1999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核心
引 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大厦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形象标志,因而建设智能大厦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
一、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
智能总包管理制对客户和相关建筑项目的管理层来讲有以下好处:
1).责任明确
弱电总包商的建筑项目的智能化承建中负全责。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建筑项目总包方在项目管理责任上的可追索性强,避免众多弱电工程商在工程界面上的责任推诿现象,减少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对众多工程商的直接协调环节。
2 ).技术管理压力减少
弱电总包商有能力进行智能化系统的策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系统性要求。业主和建筑监理公司、项目总包方自行策划和实施智能化项目,在技术力量和人员配备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弱电总包商在此方面具有相应的实力。弱电总承包制可以实现整体项目的优势互补。单就项目技术和实施的策划而言,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 ).有利于协调和项目的进展
项目沟通和协调是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影响项目的质量、计划进度、成本控制等关键要素。弱电总包商负责弱电系统范围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以一个统一出口负责与其它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协调;弱电总承包商会利用擅长的技术和管理特长,进行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可操作的项目计划,有效地协调工程的技术和实施界面,控制好整体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4 ).有利于系统的整体规划
规划是系统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客户应及时确定弱电项目总包方,让他们及时参与系统的整体策划,对系统的完整性、先进性、经济实用性,甚至于系统的最终成果都有极大的好处。弱电系统的整体策划是弱电总包商应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之一。
二、项目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管理最关键的阶段是项目的开发阶段和实施阶段,也是执行合同的主要阶段。开发阶段的关键性是项目团队的组建、系统的深化设计和组织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计划主要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检验计划等等。计划是控制的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项目的计划的实施、检查和分析、调整和再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
(一)项目的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历来是建筑项目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因为进度和项目成本紧密相关。项目经理在进度检查中同样最关心:进度是否滞后?投入成本是否超出预算?
1.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的工作范围
智能化项目同样具有项目的多目标属性。项目经理在确定工作范围时应根据合同和客户的需要初步确定项目最终预期的成果和交付物的清单,还应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及项目的风险因素,同时要关心其它分项工程的影响及历史的经验教训等。
2.工作排序和网络计划
工作分解可按交付成果划分,也可按工作过程划分。在智能化项目管理中,我们常采用按工作过程划分的方法,更符合弱电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思路。
一般说来,工作排序的确定首先分析确定工作之间本身存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以确定各工作间的组织关系。
工作排序的最终结果就是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是复杂工程中常用的计划方式之一。在国际上通常采用先后关系***法(PDM),也称单代号网络***,是一种使用节点表工作、箭线表示工作排序的项目网络***。在我国通常采用箭线***法(ADM),也称双代号网络***,是一种用箭线表示工作、节点表示工作排序的网络***。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网络计划方法。
3.制定进度计划表和项目预算
进度计划表能直观反映项目的进度要求,并方便于进度的跟踪。国内最常用的进度计划表称为横道***,广泛用于项目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表是网络计划计算的最终结果,作为项目的基准计划,以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对计划进行检查、分析、调整和控制。
根据进度计划合理配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项目预算。合理指的预算必须符合智能化工程的本身特点,如基本上属于配合工程、集中投入人力和物力、技术施工人员的要求等。
(二)项目的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是项目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成功的项目管理企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弱电总包商也不例外。质量要求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也是验证项目成败的最直观、最主要的因素。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营体制进一步溶入国际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的质量。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质量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来实行。
弱电总包商对智能化项目的质量管理也应按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来实行。质量管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客户为中心。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保证项目达到客户满意。
2.向客户明确项目质理管理的体系及项目质量控制规程,提供质量保证措施。
3.按项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的规定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
4.注重项目过程中关键点的质量检查和工艺操作规程。
5.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注重记录和文件管理。
项目的质量计划、 检验计划是保证项目质量一项重要措施。智能化项目的检验包括产品或系统的进场检验、安装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项目完工后的最终质量检验三部分。检验方法按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执行。
(三)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是承建商和客户共同的内容,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成本控制包含在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之中。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常采用挣值分析法,具有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安排人力资源和物力的投入,绘制资源负荷***;
2.编制预算,并绘制项目预算曲线;
3.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记录实际发生费用及工程的实际进度百分比;
4.用挣值分析法检查项目进度、费用来预算的差别。
挣值分析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工程的进度和费用。项目经理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来调整项目的人力和物力分配,以便于工程按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段文凯《弱电总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及思考》智能建筑2000.10 .
[2]桂英《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研究》智能建筑1997.2 .
[3]王坚《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智能建筑技术文集2005.1版.
[4]竺海峰.智能化医院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2,(6).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信息化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同时发展,建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发展对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懂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电气、自动化、通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和建设部共同审核并批准的智能建筑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运而生。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于2006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方向。2008年12月,经***批准,在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专业,结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民用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可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工作,还可在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进行培养。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1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我院根据培养本科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每学年都结合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其中,第一学年安排了***事技能训练和计算机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安排了金工实习、英语强化训练、电工实习1、电子实习,第三学年安排了电工实习2、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应用训练、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了单片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实践教学时间在42周左右,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2.95%。
2 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物理实验32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上机共56学时。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电路系统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96学时,工程制***上机8学时。专业模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8学时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等课程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满足了学生深刻理解相应课程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实验开出率100%,课程实验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90.90%。
3 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建成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
为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学院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科学制订和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划,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2008年,建设建筑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2009年,建设住宅智能化系统实验室。从2011年起,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抓手,在项目的资金控制、前期调研、计划论证、采购招标、合同论证、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上层层把关,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现在,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拥有21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现有价值2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在校学生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于校内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校外企业的员工培训等。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专业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给排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与供配电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对讲门禁系统、巡更与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三表抄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室内对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防排烟系统、群控电梯系统实验;建筑影音与会议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声道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扩声、会议系统实验。
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实现了智能集成工作站集成软件技术方案: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24口百兆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智能集成工作站的三层交换机连接;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采集实验室教师机设备管理信息,将各实验室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集成软件监测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5个设备所有数据信息;教师版集成软件与学生版集成软件的通讯协议代码开放,方便学生自行开发集成;智能集成工作站学生机两两一组,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机与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三层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智能集成工作站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到屏幕上,将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设备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网络服务器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清晰,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4 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内容全面广泛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设置的实习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于每一次实习实践教学,都制定详细的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等,并制定较为可行的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总结,为各类实习教学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便于以后实习计划的安排与组织实施。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加深了对机械加工中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学生加深了对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调试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以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了解和掌握了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系统设备的组成、运行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法与软件功能等。除校内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书馆、行***楼、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外,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内1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实习场所设备齐全,实习内容全面广泛,涉及电梯、空调、建筑供配电系统、消防安防系统、室内外照明工程、舞台影音系统、给排水工程等,满足了本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产学研互助关系。
5 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课程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两周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在课程及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设计的能力,训练设计构思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有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和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内容既重视课程基础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指导书给出相应的参考书和相关的国际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电气公司的***网站,供学生参考使用。学生相互探讨,***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重视设计的过程考核。
6 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作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设计。
为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我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计划、教学大纲、选题、任务书、开题论证、资料翻译、教学情况记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进度情况、成果的规范格式、学生完成任务数量、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工作三级总结、毕业设计校外评审等进行了规定,严格评审和考核,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紧紧围绕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工程、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选题。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是工程应用型课题,部分课题是结合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或学生就业意向企业的研发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包括子课题)为原则,几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较大的课题时,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完成部分。
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历和能力,我校首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8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28名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较高。
严谨的计划、严格的规范和严密的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我校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中抽出校内评阅成绩表后,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校外专家评审的成绩与校内评审成绩高度吻合。
7 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实验中心制定和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课内开放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预约就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课外实验,并有指导教师在场指导。
目前,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的训练。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参加的竞赛有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近几年来,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省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第一届、第五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三等奖,“和利时杯”电气可编程控制应用大赛江苏预赛二等奖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8 结束语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实习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学生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布置,组织周密,安排恰当,执行情况良好。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等实践环节,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建筑设计施工***识读、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使用、建筑智能化信息处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等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达到了既定的教学和实践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邵世凡.用创新思想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1):77-80.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计划;新思路
中***分类号:TU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状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从20实际七八十年代起来的中外合资事业,随后的是一种全新的计划思路,使得我们国家的工业建筑计划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现代化的工矿企业有着特殊的代表物,在每个工业园区及科学技术开发区域中发展起来,开创出一个特别的景象。纵使是一些大规模的国营企业建设,也改变了之前较为单一的模式,在企业外观和环境的计划上也做出了大程度的改变。各个民营企业不谈,在自身原有设计的基础之上,对厂房的工业建筑计划更为重视。伴随着近几十年的经济进步,我们国家的工业建筑计划也出现了质的飞跃,科技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工业建筑计划选用钢结构有了保障。钢结构在工业建筑当中的不断入注,完全改变了之前较为保守的砖石、钢砼结构,使得工业建筑计划外在的形式和结构方法变得丰富开来。
当代大规模的钢铁企业的建设、石油化工的繁盛、纺织业的进步到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建设起来,所有的发展造成工业建筑计划理念的逐渐改变。
2. 对于工业建筑计划新思路的探讨
第一,计划思路需要实时的改变创新和加以提升。人们的思路想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停的变化,为此对于工业建筑功能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传统认识上仅仅是简单的满足了生产需求和提高了劳动条件,而当下就要求工业建筑与周围的外界环境协调发展,有效运用自然能源和新型建筑原料。详细来讲就是工业建筑的选光、通风、建筑造型等。有的人会觉得对工业建筑上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即便是提供有的条件也是不足的,即便是有可能性,但是也会消耗很多的资金。现实情况下工业建筑计划没有上述所提到的一些矛盾,同样的工业建筑,在一模一样的前提之下,是能够提供出有关的处理方法。有的方法可能只能满足生产工艺方面的要求,对于视劳动条件的改善意义不大,至于建筑造型、环境协调等方面的要求就更是无法满足;而有的方案能满足生产要求,对改善劳动条件也做出合理的计划,但在建筑造型、环境协调等等方面考虑不足;而有的建筑师就能够兼而顾之,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能够满足。建筑方案因建筑师而异,关键在于建筑师的思路、艺术素养、手法、构思和技巧。在工业厂房计划中,要尤其重视人和环境因素,以及厂房内部和外部建筑空间的状况,同时兼顾建筑计划与经济的关系,建筑节能计等。
现代工业建筑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工业建筑计划要在保护自然、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现代工业建筑计划理念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造能展现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建筑形象。
第二,工业建筑需要优化和节能计划。
依据有关准确的调查显示,工业建筑在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目前我国的整个社会提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工业建筑而言就跟要注重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工业建筑计划有着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即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在此基础上力求在建筑计划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资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工业建筑计划中,不仅要考虑到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时要注意控制工程造价,而且此观念必须渗透到建筑计划的方方面面。这就对建筑计划师本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有效的计划方法,可行性法案的比较,实现工业厂房的建筑计划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计划。在厂房的建筑计划中,多个方面可以实现优化,达到减少建筑投资的目的。
工业建筑节能计划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工业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十分惊人。为了达到工业建筑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往往我们要以消耗掉大量的能源为代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以往的工业建筑计划中对建筑节能不够重视,造成现有的工业建筑虽然节省了一次性投资,但在常年的使用能耗方面,却损失极大,从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是相当不可取的。所以提高节能意识,降低耗能,探讨行之有效的节能方法,是越来越迫切需得到解决的问题。工业建筑节能计划必须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各个专业人员对建筑节能的理解的切入点不同,在建筑规划方案之初有必要与各相关专业人员探讨分析,对总体合理布局,室内环境条件与工业建筑布置等统筹考虑进行建筑节能方面的方案优化。在实际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内的建筑在供暖方面都改变了方式,在规划之初就采取集中供暖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一次性投入,但在整个园区有效使用期内,不管是运行、维护还是管理方面将更加方便,同时从整体而言,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是可取的建筑节能形式。
第三,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计划。对于内部空间环境首先须满足生产功能使用要求,在务需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环境优美, 明确区分功能,内部空间色彩明快,统一考虑功能、技术等。比如在车间地坪计划上,根据不同的区域,为了划分区域,可以考虑采用新型的地坪材料,从色彩方面入手。这样,既有利于生产和安全,还便于科学管理,同时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对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工业建筑的造型计划。工业建筑造型计划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路内容。比如说营造一种简洁明快、轻松活泼的气氛等。建筑造型的处理,如视觉与视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均根据专业构***规律而来。但是,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着的,所以建筑的造型计划需在创作中要紧跟时代的脉膊,及时加入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对建筑造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在厂房建筑外形设计计划中,墙面是确切的体现整个工业建筑外形特点的建筑物,墙面处理具体情况,直接关乎着建筑的立面计划的最终结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工业建筑的墙石比较扁长,加上大面积的墙面,门窗的形式较为单一,如果是同一种形式的窗户,在现场布置的时候一定要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就会出现单一、呆滞的感觉出现。
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立面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能够满足各个功能的需求,还有就是要注意的是要准确的保证有效合理的窗子和柱子,窗间墙,挑檐板及等各个构件的关系,力求这些构件的划分合理地,与此同时,在立面处理上,一定不要将门、窗当作独自兼顾其采光和通风功能,而要把门、窗组织为一个整体,把它们同檐口,雨蓬,雨水管等统一考虑,从而在整体上确保工业建筑的完全美观和谐。
3. 结论
为了确保我国的工业建筑事业能够与当今整体社会的进步发展相迎合,满足当代社会的各种需求,我们必须时常的深入探求对工业建筑计划的创新改变,提出新思路与理念,以便能够提出适合工业建筑的建筑计划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克飞. 工业建筑计划新思路探讨[J]. 硫磷计划与粉体工程, 2004,(03)
[2] 林萍. 工业建筑文化实践与探索[J]. 江苏冶金, 2008,(06)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规划;关系
中***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是至关重要的组成环节,也是象征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城市景观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时候,只有有效结合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才可以保证建筑风格的独特,成为成功的作品,如果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中,出现一定的脱节情况,必然会导致建筑成为一个失败的作品。所以,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统一,实现建筑的特有风格。
一、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规划主要就是对建筑物室内功能展开规划,利用相关功能与规划处理的连接,实现建筑物在使用周期内的价值。在开展建筑规划的时候,主要就是从建筑物使用价值出发,结合建筑物的整体形状、区域特点,保证建筑物功能发挥的最大化。(我查其他相关资料,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我将语句重新组织了一下,您看是否合适)
建筑设计主要就是在建筑规划的条件下,设计师利用现有的建筑技术与各种资源,通过自身的想象与创造,将业主的想法与要求体现在设计当中,同时对建筑物的平面结构与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完善。建筑设计就是建筑物的最终设计,建筑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相应的设计来实现,比如,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等。
二、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关系
建筑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建筑布局和结构予以实现,因为个人习惯、专业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相应的建筑物功能空间结构也是不同的,在进行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信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然存在着一些出入,在进行相关设计的时候,经常出现返工、修复、补充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这里主要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无法协调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建筑任务书拟定缺少使用者的直接参与
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筑设计任务书的拟定,其主要反映了业主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无论是办公大楼、工厂建筑,还是住宅小区,均需要管理人员或者开发商进行任务书的拟定。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任务书拟定的时候,均没有邀请使用者进行直接参与,导致其相应的设计无法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建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设计缺少个性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外部条件而言,其更加重视形体与色彩的设计;对于建筑物内部条件而言,其更加重视共性的体现,基本上均是形成统一的效果,没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也没有一定的整体性,无法在静态中体现动态,并且也无法在简单中体现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个性的体现,需要进行一定的标新立异,在建筑设计中也不例外,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才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设计人员开展建筑规划工作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进行的就是规划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不同,同时设计人员工作的重点一定要放在设计方面,而不是功能规划。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和使用者进行交流,也是导致其设计成果不符合使用者要求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建筑规划的基础作用
在开展建筑规划工作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就要求,规划工作人员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求,还要对建筑物以后的使用功能进行考虑,留有相应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功能具备相应的前瞻性与拓展性,预测可能发生的相应情况,之后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在建筑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借助相应的建筑设计与专业知识,解决建筑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建筑物更加完美,具备自己的特色。
(二)强化建筑设计的载体作用
在进行建筑设计与规划工作的时候,需要利用建筑物实体进行使用功能的体现,可以说建筑物实体就是建筑使用功能的载体。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中,均包含了一定的布局设计。在布局设计中,无法对建筑物功能进行简单的规划,需要利用一些技术方法,进行相应的整合,使建筑物形体更加完善,得到一定的色彩渲染。
(三)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交叉
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是无法分开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设计中进行互相渗透;另一方面,所需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在设计中互相渗透,主要就是对建筑问题予以解决,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必须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执行,符合建筑物的整体规划情况,实现建筑物整合的和谐性。在所需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建筑规划工作,实现设计与规划的有机结合,促进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四)强化对自然环境因素的利用与保护
在开展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保护,通过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实现建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分析,实现两者的同步性与同生性,建设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实现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价值。
(五)建筑规划制定建筑设计
建筑规划大师沙里宁说过:“建筑设计工作要在一栋房间内,对房间环境进行规划,对周围环境进行规划。”这也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物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有效结合,在充分发挥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情况下,保护周边的环境不被破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工作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一定要采取科学的设计技术与方法,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可以保证设计作品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实现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统一,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覃欣.城市与建筑之间的节奏协调——丽江古镇的建筑规划浅谈[J].中国住宅设施,2010(06).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建筑;整合思想;问题;设计;模式
中***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整合思想常被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对于一项完整的建筑项目来说,包括多方面复杂的系统、甲方以及复杂的多专业协作。如今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整合的思想使得在整个前期策划一直到交付使用甚至到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专业问题,需要建筑设计师运用整合思想来对各个系统进行权衡调控与平衡,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1多维整合思想是建筑发展的需要
目前建筑项目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伦纳德・R・贝奇曼的《整合建筑》中将工业时代前后建筑的发展趋势分为了五类,分别是:从手工制造的建筑到成套工具系统;从形式限制到技术限制;从结构问题到环境问题;从感觉到最优化;从纪念性到可持续性。总的来说,如今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建筑本身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建筑师独自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项目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有机的运作。如今的建筑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对整体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权衡调控和平衡,并导向各个子系统向建筑项目的目标前进,而这种能力所需要的则是建筑师运用“整合思想”来整体考虑建筑项目这个有机系统,协调各个子系统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多维整合思想
2.1什么是多维整合思想
本文所说的“多维整合思想”是指用整合的方式把本来无序的事物通过系统的方法使其各自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并使其彼此之间产生联系,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有机整体。对于建筑项目来说,将项目本身的参与方:甲方、策划、设计、施工、使用五个方面组织联系在一起,作为建筑项目这个有机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彼此协调控制的考虑。最终综合各个子系统的影响,达到建筑项目有效的成果,便是在建筑项目中的“整合思想”。
2.2“整合思想”在建筑项目中的分类
建筑项目所需要的整合可以分为两类:1)建筑过程的整合。即将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包括所有专业)、建筑施工、使用养护这一系列建筑全周期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区别于目前大多数建筑项目中将各个过程***处理的方式,以避免产生各过程缺乏联系和一体性造成的资源损失;2)建筑设计(包括所有专业)的整合。这类整合则是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水电设计、暖通设计、室内设计等所有专业的整合。目的是建筑设计专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进程中通过获得其他专业角度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考虑解决建筑的问题,避免出现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和返工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使得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多是向目标协同并非其他专业来被动补救建筑设计专业造成的问题。
3建筑设计专业如何应用“多维整合思想”
3.1与建筑全周期过程互动
建筑设计专业在对建筑项目全周期的过程中仅仅参与了建筑设计这一过程,这使得建筑设计在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考虑方面难以全方位地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建筑的前期、设计、施工、使用这些过程,这也是目前建筑项目建设中的不足。“整合思想”则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作为整个建筑项目的全周期这一个有机整体作为设计对象,而非原有的建筑体本身,这样带来的优势则是建筑师能更好地理解在建筑体和建筑学专业之外的建筑价值,如甲方利益,养护成本,使用者的实际情况等,并对专业之外的这些因素做出反映,这正是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在建筑项目过程中所缺乏的。这个缺失使得建筑设计方与甲方产生矛盾,与施工方产生矛盾。
遵照“整合思想”,设计出这样一个模型,建筑设计过程参与前期策划过程,并对前期策划进行专业建议和修正,产生影响。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前期策划过程中产生的建筑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得以避免,使得建筑设计过程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参与前期策划过程,使得建筑师对项目的内涵有更全面的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减少与预期目标的偏差(见***1)。
***1 建筑项目过程的互动模型
3.2建筑系统的整合
在建筑设计本身的这一层面,为了使得建筑师对建筑本身的考虑能涵盖其他专业的视角,使得建筑的设计进程属于各专业有机合作的结果而非各个专业***工作后的拼贴,建筑可以按照“整合思想”,将建筑的各个要素间的功能,视觉,结构系统整合成为5个系统,这5个系统分别是:
1)围护系统。即主要以墙,窗,屋顶为对象。这个系统扩展其在建筑设计专业中的围护要素这一特性,是将其所具有的围护、结构、热工、照明包括声学等属性整合到一起,是具有关注多专业的综合系统。
2)结构系统。结构系统则是将传统由结构专业负责的建筑的主要基础、梁柱、屋顶结构等支撑建筑物的系统与视觉空间、管道机械这些其他专业所重视的要素整合到一起综合考虑。例如仙台媒体中心的空心柱子,内部成为机械设备管道通风和交通空间,同时也成为建筑物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筑思想的重要表达。
3)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是指将暖通、水电、照明等平衡建筑内部环境的设备和管道网络整合到一起的系统。
4)室内系统。室内系统则是指在建筑基本结构竣工后,对建筑的室内装修和内部隔墙布置,空间划分的系统。这部分目前往往是在建筑物竣工之后才开始的设计和施工,室内系统概念的提出则是将室内的设计和装修加入建筑设计这一过程,与整体的建筑项目有机结合,使得内部的设计与整个建筑协调,减少各方面造成的问题。
5)用地系统。用地系统则是将影响建筑设计的环境元素如地形、朝向、风向日照、市***管网等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个环境要素,协调彼此的重要性,同时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综合对环境要素进行考虑。
3.3建筑设计过程的模式
建筑设计的对象被整合为5个建筑系统,而每一个系统的问题都并非单一专业能够全面应对和解决的,这就需要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改变以对其适应,是“整合思想”下的建筑设计过程的模型。建筑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必须让其他专业参与其中,建筑师作为主导,综合考虑了前期策划的要求和方向,并为建筑设计任务定出模糊的方向,在一开始的过程中,结构专业,设备专业就可以在方案上提出本专业的建议和所预测的问题,建筑设计专业则将这些其他专业视角所给出的设计方案和建议作为其考虑的要素。也就是说,从建筑方案开始的部分,就是多专业协作的共同设计(见***2)。
***2 建筑设计过程的互动模型
以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代表作品仙台媒体中心为例。在仙台媒体中心中,建筑空间、结构、设备、管道等被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无法分割。中空并且弯曲的束状结构既是竖向的空间联系,又充当了结构的竖向与横向承重作用,设备和管道与楼板和束状结构整合到一起,使得整个建筑类似一个有机体,各部分共同作用于功能方面和艺术方面。而在内部的设计方面,各个楼层均呈现性格特异而又与整个建筑协调的面目。其最终成果水平之高,正是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运用了“整合思想”将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模式。从而能从最全面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整合空间、视觉、资源。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复杂的客观情况必须使得建筑师在今后的设计中灌输“整合思想”。对于不同的情况,同一种模式是不适用的,但其根本的“整合思想”是不变的。只要把握住这一思想,就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操作的方法,更优化的利用建筑项目过程中的资源和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美]伦纳德・R・贝奇曼.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M].梁多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M].慕春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核心,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将相关的行***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所有主要信息有序及时的存储,采用一定措施之后,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生成决策目标等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为行***部门、建筑施工承包部门、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一、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由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网络技术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功能增强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光纤在远距离通信中的传输速度得到了巨大提高,都强化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随着信息设备性价比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其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普及的基础。例如,为一个项目配置5-10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并配置网络,费用也在10-20万之间,而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中所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开支将远远大于这个数目。
2.技术性。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使项目信息快速、及时、海量的进行加工、存储、传输,能够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方便的获取共享信息,从而能够协调工作人员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促进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工程应用性。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应用,为相关行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在一些技术较为雄厚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这种形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保障
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时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定制***府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划,各单位要按照此规划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规划;***府主导;统一标准,将网络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一,避免***府、单位间标准的冲突;联合建设,单位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按照统一标准,通过***府的信息网络平台交换、运行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掌握好信息网络的关键,分布实施网络建设的目标。
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是***府的积极参与支持。***府应制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较好的法律氛围,并协调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和率先实现信息化,带动发展企业及社会的信息化。
三、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及投资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能够帮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的部分如(***1)所示。
1. 进度控制子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子系统主要是辅助项目管理人员编制优化项目进度计划,并对其实际进度情况跟踪调查,如有偏差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所以应包括的功能有:
(1)能够输入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为其进度计划的编制优化提供数据依据。进度计划包括横道、网络、舵机网络计划系统,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费用、资源等进行优化;
(2)对建筑工程实际进度进行统计分析。计划与实际的进度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该子系统要对实际进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工程进度作出预测,为调整进度计划提供依据;
(3)对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的比较。如果发现偏差,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并输出报表的输出表格***像等。
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合同信息统计和公文处理等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起草、签订。应具备的功能有:提供常规合同模式,方便管理人员选择;编辑、打印、进行合同信息登录、查询、统计有关的合同文件;分析、计算、索赔、报告审查;能建立并分析反索赔报告及提供各类经济法规等各方面信息的查询等。
3. 质量控制子系统
质量控制子系统主要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对建设项目质量的动态控制提供信息支持。应包括的功能有:
(1)存储有关设计文件、变更文件、设计修改、工程质量标准等信息,进行文件档案的管理、评定设计质量并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能够对比较重要的供需进行统计同时绘制控制***、直方***等***表;
(3)对主要的建筑设备材料、构件、成品等进行跟踪管理,能够统计分析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并提供事故统计分析包括。
4.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是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建筑项目的投资信息,在其实施的每个阶段收集信息、制定投资计划,并将实际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实现动态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该子系统的功能有:收集、存储计划投资信息、数据,明确控制投资的目标;根据实际投资情况,调整有关费用,分析投资偏差,并预测未完成的工程投资及输出相关报表。
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计划由于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实现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要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审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并定期对工程建设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详细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辅助项目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基本目标是确保实现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控制,确保项目管理人员是在三者平衡的基础上做出任何决策。
结论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网络将会是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我国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所以为了促进其发展,建筑行业采用一定的措施加速并强化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中对就爱你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庆;王红春.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2] 冯晓东. 试谈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信息化管理[J]. 魅力中国. 2010(01)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建筑规划创新方法绿色建筑
中***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一、规划设计创新概述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环境已经从仅能遮风避雨提升到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节能环保、经济实用、室内格局等多方面都有了较高的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给建筑规划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规划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做出适时的创新,以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建筑设计来讲,现代建筑设计更偏重于功能目标,注重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重视设计的内容,更强调对于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层次、条理和逻辑性)。因此,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同其它学科进行交叉,其创新方法也需要同其它学科中“借来”有用的东西,从而作为创新的来源。例如,时下我国经济发展中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建筑规划设计中,其中蕴藏着可以诱发建筑规划设计创新的丰富资源。目前许多新型的建筑工程中,从设计理念,到施工工艺,再到工程材料,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都围绕着节能、环保的概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可以比较简明形象地概括许多建筑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和形式,帮助我们理解优秀建筑设计方法的核心,从而给建筑设计师们带来创新的灵感。
二、建筑规划设计创新的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有限能源的开采控制以及节能环保口号的提倡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过去发展过程中一味竭泽而渔的做法使得人类有面临着能源枯竭、生态系统紊乱的可能。为此,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贯彻环保、节能的理念,而建筑行业的变革需要从规划设计做起。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大致有三方面内容。①在整体规划方面,应考虑到项目的合理规划使用土地,不浪费也不能过度节约而损失业主的利益。同时,项目规划时应考虑到周围自然生态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使建筑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多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于有限能源的消耗,都需要在实现规划清晰。②建筑施工工艺应本着节能、环保原则进行大胆创新,改变传统工艺中对于资源的浪费和限制,这需要在设计蓝***上进行硬性规定,施工时才能加以管理。③工程材料方面,应多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建材,如室内墙砖贴面环保材料,可避免污染,减少室内制冷、取暖能量流失;外墙保温系统材料,用于减少建筑物内能源消耗和杜绝热岛效应等。
2.数字技术创新建筑设计
现代经济环境下,数字化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对建筑规划设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改革。在建筑设计中,数字技术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打破传统的简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如建造设计人员可以将形体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对于建筑外观的影响在于不断更新换代的电子显示屏以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装置,为建筑裹上了鲜艳的外衣。同时,数字媒介文化的兴起,使得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烘托氛围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在对建筑的感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可以说,数字技术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设计手法的创新
①补缀手法:补缀设计手法常见于旧建筑改造中,其关键在于保持原有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础之上,巧妙的融入新建或改建项目,同时要保证能够对旧有建筑的文脉和韵味进行一种具有延续性的改造,对其精华部分或者建筑造型风格进行发扬光大。补缀手法需要对原有建筑有充分的认识,把错误的,实用性不佳的,过时的元素从建筑中抹去,而代之以时尚的气息。不但使旧的建筑拥有更新更美观的外表和更合理的功能,还能让原有建筑所具有的经过历史洗礼的韵味得到加强与扩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链接手法:链接广泛存在于建筑设计中,建筑中的链接不同于被动式联结,它更加具有主动性,碰到A会联系到B,而B又与C有关时,所有的部分便组成一个互相作用的链式整体。在建筑单体中,各个空间之间就是一种链接的关系。每个部分和空间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与其他部分相互作用。例如我们在进入一个房间之后,所见到的光影、所听到的声音甚至感受到的气氛,都有可能来自于另外一个空间的传递。如果失去了链接,仅用单调的走廊之类的方式进行联结,就难免流于空洞和乏味,给人以冷漠感。因此,链接设计的存在,使整个建筑或区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把这种链接关系梳理的条理清楚,也会使这个建筑或区域功能更合理并具有可发展性。链接关系处理好的建筑,不但其功能性绝佳,由于内部空间关系明确合理,其外形也会更加美观。
结语: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各行各业都需要跟着进行创新与改革,而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从建筑规划着手创新与改革,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根本。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要本着提高人们生活、居住环境质量,本着经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设计手法、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J].四川建材,2008(2)。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64-03
建筑业是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急迫的、大量的需求。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并没有形成良好局面,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我院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因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1)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该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表1)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四、形成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完整工作任务特点的学习情境的设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构建了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的施工岗位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参与下完成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分析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最终形成了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黎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业统计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