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篇1
特灵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销售部门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好这套系统,利用系统统计好每个客户、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紧密联系客户需求。同时,空调行业作为季节性行业又受国家经济***策影响大,作为销售预测者,就必须有敏锐的经济嗅觉,需要时刻关注好国家***策,才能做出更为精确的预测。
2建立供应商良好合作关系策略
2.1实现供应商的JIT
对于价格较高或体积大的原料,指导其供应商也实现看板管理。由特灵的采购员根据物料号码在系统中设置最大库存量和最小库存量、最小包装数量、交付期等,然后打包成唯一的看板编号,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当仓库物料达到最小值后,在系统中拉动看板信号,生成看板订单,邮件自动从系统中发给供应商,供应商按看板订单的要求交付给特灵。这样缩短供货周期,保证了生产的顺畅,降低了原料的库存。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A类重要原来料。
2.2建立寄售库存
对于大量需要但供货周期较长的原材料,由原先释放采购订单,供应商送货的模式,改成供应商根据平均用量在工厂内寄放物料,当生产线产生需求时,才进行结算的方式。这使得由积压原料库存的方式,改成用多少结算多少,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使资金流转更顺畅。但是要实现这一模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
3优化JIT生产流程策略
3.1运用牵引车系统
对于像压缩机这样的大型设备,将用叉车加托盘运送到生产线的模式,改为牵引车连接四到五节带轮子的托盘车拖运到生产线。将一节拖车卸下后放置在生产线使用,并将已经使用完的空拖车带回,这样不仅仅是较重的物料,多包装的物料也可以一同使用拖车。这与原来的方式相比,一次运输量及种类增多,大大提高了内部物流的效率,满足了JIT生产快速反应的要求,保证了工序与工序之间顺畅,降低了中间库存。
3.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要想真正实现JIT,就要保证生产质量的100%。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专人专管,这对于特灵这样已有20多年历史的生产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贯彻到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员工中去,能赋予操作工发现质量问题停止生产的权利,这样能防止重复出现错误,将错误带入下一环节。这就要求特灵,必须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养,以保证判断的正确性。
4改变采购模式策略
该策略的前提是特灵要对每种产品都设置最大和最小库存。由原先采购部门下采购订单,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递送的模式改成下固定的批量订单,由采购部门提供的库存数量,分批递送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实现采购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原先原材料积压库存的问题。
5重组库存策略
JIT生产管理下的“零”库存,不是说一定要实现完全没有库存,现在条件下的特灵是实现不了的,我们所想实现的是如何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将实现库存更优。我们将原先物料无规则、散乱的存储放置改为按物料成品的原料分类定位存储。根据物料清单(BOM)的顺序摆放。这能缩短物料的准备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按BOM顺序拿取,可以避免少取物料种类的错误,避免少取后,大量时间检查的浪费。同时配合之前所设定的最大最小量,能更早的发现缺货或积压问题。
6结束语
生产管理篇2
中***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18-02
摘要: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自中国建工厂以来,就有数不尽企业问鼎于世。一般来说,企业最需要面对的就是生产跟销售。就生产而言,现在是一个比较复杂难以管理的时期,大部分青年都外出务工,加上社会生活的压力,难免很多人会心情浮躁。现在的生产管理再也不能按以前的管理方式了,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不但是销售需要讲诚信,有魄力,一言九鼎,在生产管理上亦是如此。
关键词:生产;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家庭式的作坊需要标准化才能走向工厂化、规模化、品牌化、跨越化的发展,做强做大,傲视群雄,影响世界,回馈社会!(企业的管理就像人的生活,需要社会经验,需要生涯阅历,需要自力更生,需要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能走稳才能学飞。这个过程是长与短,这是企业领导人的一种思想。)
一、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是决定公司能出什么样的产品。一个好的生产环境不仅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而它还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
要会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态度,大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车间最忌讳的是2个字“脏”、“乱”。没有干净的生产环境就没有干净的产品。没有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就留不住人。没有不好的员工, 只有不会管理的管理人员。没有端正的工作心态,就永远都不会有进步的一天。没有危机,就没有转机。但有了危机,就一定要知道没有技巧和方法,就会弄巧成拙。
竟可能的留住老职工。老职工忠心,踏实,经验足。新员工有人带。环境清爽,正确引导,开心上班,不闹情绪,高效生产。公开,透明,奖罚分明有助于提升生产员工对工作本质的热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工作环境,一个干净的生产车间,需要一种气氛。这个气氛需要营造,这种气氛是愉悦的、健康的、和睦的、团结的、相互的、能够尊重彼此的利益,能够为他人着想、愿意付出的。这是车间管理人员与员工的互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尽最大化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保质保量或超额完成任务。
二、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是执行人的一种能力,是执行人的一种人格魅力。厂长、车间主任、各道程序组长、主管等要忠于职守。总的来说厂长需要保证质量、准时出货。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因地制宜。高效生产。
1.质量:厂长说道、写出来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好为止。
2.质检:每到工序跟踪、不得有色差、少一接头、不配套等。巡检、抽检、盖章、发放合格证。
3.技术部:技术指导,不定时推出新产品、 技术创新。
4.发货司机:没有特殊情况当天事情一定要做完。
5.售后部:发货后,及时回访。准确记录,如实反馈。
6.财务、会计:除了算工资外,要知道公司上月支出多少,本月收入多少,采购成本多少,废品率多少,盈利多少。
三、心态决定成败 车间管理制度
(一)销售不能插手生产。
销售跟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厂里组成的重要两大块。但生产归生产,销售归销售,不得混淆。销售是营销里的工具,特别是在业务量猛增的情况下,质量或交货期跟不上,错、漏、敷衍的迹象。销售更不能过于插手,你今天找一个零件,生产员工就会多一次依赖,少一份责任,明天找不到的东西还会指望你。
假如:一个公司300名员工,销售人员9名。由于公司业绩突然飙升,甚至给生产带来压力,这9个销售人员为能稳定质量和准时出货,帮车间找零件、组装配件、清洗表面、除尘、打包、上货、发货。应该在一个星期内这场突击“及时雨”将会把生产搅乱。厂长很难保证准时发车出货,对“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质量、错漏将不再有把握保证。
如果生产是计件制,那么,销售你抢了生产的饭碗。车间员工不但依赖你,而且你们与生产的关系会脱节,他们绝不会感谢销售部。各个环节会因为没有面子等闹情绪,他们不在有责任心,工作没有进度和热情。在你帮忙的时间里,他们原来2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量现在说不定5个人还玩不成。他们没有看到希望,打工无非就是为了工作顺利多赚钱养家糊口嘛。这样的话销售也会很失败,逐渐灰心,因为不是你做的事你抢着做了。
在这时,一个有执行能力的人----厂长调动有专业高效的生产员工做事会快好几倍。公司一定要经常开会,增强互动、交流沟通、敞开心扉、各叙己见,总结。提出下一步方案。如是在木门行业 :木工、打磨、底漆、上树皮、面漆、包装、清点、成品摆放都非常重要。
如是在食品行业:生产条件需要极度健康、民以食为天。产品从原材料筛选到包装出厂每道工序必须谨慎,严格实行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强化责任、安全生产、并以“安全第一、预防在前、万无一失”的安全生产理念、奖罚分明、只有“员工富”,才有“公司强”。有益身心健康的产品就是一种环保的概念。
在生产近乎正常的时候。办公室把指令单/发货单交给厂长,厂长交给车间相关负责人说好今天下午3点发货。不错、不漏、不耽误、无理由拖延。哪里出错哪里负责,奖罚分明。我之前在浙江公司上班时,在车间听到一个叫小钟的管理员说过一句话,“忙归忙,不能乱”说的很好,我深有感触。这个管理员年轻有潜质,现在已经提成该厂的厂长了。
在最初的阶段,销售部应该了解公司的现状配合公司生产。但责任要明确,不是在生产上指手画脚,更不需要插手,一旦销售插手生产,生产就会出现‘越帮越忙’的现象。如:公司在公司生产有厂长,监督有质检员。一个公司一般组成有销售部、接单部、售后部、财务、有厂长、采购、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班长、组长(工序分工组长)、质检员、仓管、技术工、一线工人。
(二)工作态度、心态。
我个人觉得:态度第一能力第二。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要是不学习不谦虚,自高自大他永远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有好的工作态度。尤其是车间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要相互配合,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不得钩心斗角,妒忌他人,心胸要宽大。我们不要把赚钱和个人利益放在眼前,这个是眼前的。只有一个团结、主动、热情的团队才可能创造超越的成绩。
(三)生产厂规、制度。
不论是小企业还是大集团都有一个管理制度,这个制度能使得公司的产品顺利出厂,质量保证,准时出货。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个生产制度将会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他的最初是质量保证,这个是所有企业都共识的焦点,但真正落到实处却没有那么容易。只有真正把质量抓起来,才能‘可持续发展’。才可以继续技术创新。
(四)质量控制与用人。
往往很多中小型企业只顾把精力财力全放在销售上,乃至生产一塌糊涂。也因为很多老板的起步时从销售、业务员走出来的,所以对生产不了解,缺少生产管理经验,不太会用人,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导致客户不满意、退货、严重的甚至赔钱、失去客户、失去口碑等。
有人把老板跟公司比作皇帝与国家。若是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换个大臣便吧。如果皇帝很昏庸,则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可能琢磨造反改朝换代。
关于自己的亲戚和公司里的亲戚的朋友,能不用则不用。这也是很多办企业的人总结下的经验。也许你是将爱于他,但事实上亲人和很要好的朋友跟车间的关系就像三角恋,复搅还蛮缠,弄得不好,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年轻力壮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年纪小的可以出钱送他到高等学院多学些知识,要是不愿读书的可以让他在别人的企业学习技术,他只有在别人的公司上班才会成熟,才能得到锻炼,才能***。你想想,他没有硬本事在别人企业会站得住脚吗?至少他学了技术,学会吃苦,若2年后再回到自己亲戚的公司他的性格和能力会有大的长进。
(五)不迟到不早退。
小型企业在管理山相对来说比较难一点,各个制度与环节不够完善,就算有制度也难于实行。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工具来管理,如迟到跟早退都会对正常上班有影响,进入新时代指纹技术渐渐成熟,公司仅需花几百元买一个指纹考勤机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公司里办公室的接单员、文员、财务也不能例外,都必须打卡上班。
生产管理篇3
加工场所选建在地势高,水源洁净,无污染,交通方便,其他工厂及潜在污染源主导风向的上风处,道路平整,易于排水。建筑牢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有防尘,防潮,防有害生物等设施。场所内设置卫生,照明,垃圾存放等设施。照明灯能防暴或加防护罩,防止破碎玻璃或金属伤害人员。烤房每天要及时清扫,保证干净无污染。使用的机械,用具等保持整洁,卫生,不得污染烟叶,每3~5d清洗或消毒设备与场地1次,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卫生设施清洁,卫生间内有提醒员工在便后用肥皂洗手的标识。每5~7d检查1次供热系统,防止漏烟污染烟叶。烤房周围设立防护隔离网严禁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等进入加工场所,不允许堆放农家肥等散发异味的物质。加工的废弃物,生活污水,垃圾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彻底消除有害生物的滋生场所。1.4储存场所烤烟存储仓库选建在干燥通风,地势高,不靠近火源和油库的地方。场所避光,清洁卫生,配有温湿度记录装置,定期记录仓库内温湿度情况,保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交售时应使用预检袋包装烟叶,禁用薄膜,编织袋,化纤类包装物包裹。当未能及时分级交售时,储存在清洁,避光,干燥,无鼠虫,无异味的场所,加盖布制覆盖物,周围隔离,防止家禽,家畜,鼠类等污染。仓库管理员在烟叶入库前,清扫库区及周边环境,无积水,杂物,蚊蝇滋生。烟叶入库后,每天清扫仓库及周边,保持门窗,货架清洁卫生。烟包按类别,等级分区存放,摆放整齐,等级之间界限清晰,不串级,混级。烟包1~2级渊不含副组2级冤不超过5个包高,3~4级不超过6个包高。包装材料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每件烟包加贴标签,注明产地,品种,等级,重量等可追溯信息。存储仓库内不堆放杂物,废弃物,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品,有相应的防虫,防鼠设备,严禁在库内投放灭鼠,灭虫的有毒药饵。
2生产用具,卫生设施的卫生要求
2.1生产用具
每个生产批号完成采收,烘烤后,要清洗生产用具,用推荐使用的消毒剂对生产工具7~10d消毒1次。从消毒液中取出后应用清水冲洗,以免消毒剂附着在生产工具上,污染烤烟。
2.2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必须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不得与肥料,农药,油料等有异味和有毒物品混运,运输中应该加盖覆盖物,可以防止日晒雨淋,防止灰尘,污水等污染,确保烤烟的安全,卫生。
2.3卫生设施
生产基地在烟站,仓库,办公楼,生产加工场所提供齐备的卫生设施,包括洗手和厕所设施。洗手设施包含水龙头和清洁消毒设施。厕所通风良好,备有手纸,设有洗手和消毒设施,有防蚊蝇设施,数量与人员相适应,以确保工作人员卫生。由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地面干燥,粪池加水泥盖密封。人畜排泄物作农家肥堆沤时用塑料膜密封。
3废弃物的处理
3.1烟株残体
在烤烟的栽种过程中,田间杂草及烟株残体应及时清出烟田集中进行处理,选择不污染环境的荒山,荒坡,空闲地等设置烟株残体处理池。底脚叶和不采烤的顶叶集中到处理池,毁形后进行堆捂发酵,鲜烟叶堆捂发酵后可以作为农家肥在栽种果树,水稻等田地上使用,不但能够杀虫,还能够起到肥土的作用。病株残体及杂草应该及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3.2废旧包装袋,薄膜
废旧包装袋,薄膜中的残留物会污染烤烟,生产人员定期排查烟田及周边的包装袋,薄膜等废弃物,及时清除,保持烟田清洁卫生。将废弃物集中运至废弃物处理点统一清理。
3.3农药废弃包装物
普洱市烟区大力倡导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谨慎使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综合立体防治原则。根据病虫草害情况,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合理选择中国烟叶总公司每年最新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禁使用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或化合物。农药废弃包装不能够随意丢放,以免对环境及烟叶造成污染,应妥善处理。完好无损的废弃包装可由销售部门或生产商统一回收。废弃农药包装要在具有防渗结构的处理池中掩埋,处理池应该要远离住宅区和水源地。金属桶和罐要清洗后,压扁毁型,然后深埋,容器深度距地面距离至少50cm。玻璃容器先打碎,然后掩埋。塑料容器清洗后掩埋或焚烧,焚烧处理时人员应该远离烟雾,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果不能马上处理的农药废弃容器,应将其洗净后再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严禁利用盛过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饮料,粮食和饲料等。
4生产运输工具,清洁用具的清洁控制要求
4.1生产工具
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及保养生产工具,被用于其他用途时,加强清洁消毒处理。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40%育宝100耀150倍液或10%漂白粉渊或其他推荐的消毒剂冤溶液浸泡2耀5min,取出在干净的地方放置一定的时间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2运输工具
车辆表面清扫后,要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处理,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
4.3清洁用具
用过的抹布,橡胶手套,拖布,笤帚需用洗衣粉或洗涤剂的自来水溶液等搓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反复漂洗除净清洁剂,晾干后于指定地点存放备用。轮换使用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消毒剂定期喷施清洁用具,以确保其干净,卫生。
5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5.1人员体检
患病,外伤,身体不适的员工,可能成为烟叶微生物的潜在污染源,因此人员的健康和卫生对生产安全的烟叶非常重要。在生产基地,管理人员把员工健康状况作为监控的重要内容,身体检查全部合格的人员方可录用,并对从事生产的每位职工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每年体检1次,体检合格的职工方可继续从事生产活动。体检不合格的职工调离生产岗位。
5.2卫生培训
基地每年都应该制定卫生培训计划,对生产人员进行清洁知识培训,使从事生产的每位员工了解良好卫生控制的重要性和技巧,掌握相关清洁卫生知识,确保员工遵守良好卫生规范。
6结语
生产管理篇4
决定企业盈亏的最直接因素一是产品的价格二是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高低是不依企业意志为转移的,除少数垄断行业外,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因此,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成了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鞍钢附属企业公司是改革开放初期适应大批回城下乡青年就业安置的需要成立的集团型厂办集体企业,主要从事钢材深加工、工业性作业、为钢铁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样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老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对外招投标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产品缺乏成本优势,往往因为几元钱的价格之差就与大量合同失之交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成本管理这个老话题成为全公司上下亟待解决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为此,我厂从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入手,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和消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我们把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列入了全公司的重点工作议程。按照科学规范和从严管理、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各生产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首先对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整顿,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控制措施。将生产成本的分析、预测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管理纳入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范围,对主要产品和重点生产项目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与核算,力求使每一项成本费用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成本核算及时准确,真实反映每一项产品和生产(作业)项目的物资消耗及成本费用的真实水平。
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消耗、压缩生产费用,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把降低单位成本或百元产值的成本费用率,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列入各业务部门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在积极推进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从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角度,着力抓好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这一关键环节,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生产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单纯依靠个别部门和少数人抓难以取得实效。首先,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对广大职工普遍开展增收节支降耗教育活动,树立全员节约意识,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其中包括组织领导体系、生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物资消耗与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成本信息的采集传递及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规范。重点解决好生产消耗及费用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缺位问题。
(二)大力推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以包代管、成本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消耗记录不规范等现象,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把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消耗控制切实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杜绝在收入实现后倒装成本、人为调整消耗指标的错误做法,严格按预算和定额控制消耗、按目标压缩成本,注意从根本上解决物资消耗的粗放管理现象。强化生产成本的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对每一项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把车间、厂部及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统一衔接起来,明确分工,落实成本管理流程各环节的日常工作责任,做到每个部门(车间)都有明确的职责、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指标、每项成本消耗都在严格控制之中。通过考核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增收节支降耗持续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三)贯彻生产成本三级管理责任制
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成本管理负总责,公司计财部、生产安全部、销售管理部、组织人事部、技术部等业务部室按分工分别对全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预算、物资(含能源动力)消耗、人工成本、定额管理等负责。分口对生产成本的业务管理实施监督、指导与考核。按照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原则,把降低成本、压缩费用的目标列入各单位的主要考核指标。明确各基层单位厂长(经理)是本单位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及成本指标负全责。财务负责人、生产厂长等分管领导对日常成本核算及定额管理、消耗控制等负主要责任。财会、生产、劳资、供应、技术、设备等部门负责人,对成本核算、原燃材料消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指标负直接管理责任。车间(工段)是生产成本预算和消耗定额的具体执行部门,车间主任和工段长对工序成本负直接责任,将物资消耗和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与基层企业的工资总额及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工人的收入直接挂钩。
二、加强生产过程的物资管理与消耗控制
各种原燃材料的消耗是生产成本的主体,杜绝浪费、合理控制消耗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强化原燃材料消耗的计划管理和过程控制
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范围,实行年预算月计划管理。月份消耗计划是执行计划,根据月份产品品种、产量计划及单位消耗定额制订。车间按月消耗计划办理领料手续并负责投料控制。每个生产车间都建立材料领用消耗台账,并责成专人逐日或按生产批次对领、投料情况进行登记。每一笔投料都必须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在当班生产记录(或工作票)上做好记录。每月月末车间根据消耗台账出具月份消耗报表。采购部门依据消耗计划并综合考虑库存情况和资金条件,制订月份采购计划。
(二)严格出入库管理,杜绝物资领用的不规范现象
对物资的出入库业务实行流程化管理。要求物资的领用和出入库必须完备手续,规范填写、及时传递各种单据,杜绝压票现象,确保单账相符账实相符。所有出入库物资都必须按法定计量单位或公允的方式进行计量,为准确核算生产成本,及时反映各车间、各种产品的消耗创造必要条件。外委加工的材料和零部件,在外委加工完成后用于储备或延后使用的,将外委加工费计入材料和零部件成本,登入实物保管明细台账,重新办理入库。财会部门在存货总分类账户的库存材料科目项下设立“外委加工材料和零部件”三级明细科目,专门用于核算此类业务,以保证生产成本数据的准确完整。
(三)加强残次品及边角料的管理和剩余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退库管理
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残次品或在入库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明原因并在车间(工段)当班生产记录上据实登记。人为因素造成的移交有关部门实施责任追究或问责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一次使用产生的边角料必须办理缴库手续,由供应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存放。建立边角料实物台账,对回收的边角料进行分捡按类别登记上账。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在二次领用时按正常程序办理出库手续,没有再利用价值的边角料由厂部统一处理。涉及对外转让的必须规范操作,正常办理检斤出库手续。对车间已经领出,因故没有耗用的原材料或其他剩余物资,均及时办理退库手续。退库物资的再领用必须列入物资消耗计划。隐瞒藏匿剩余物资,应退库不退库私自处理的,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予以严格查处。
(四)不断深化细化定额管理,严格按定额组织生产
公司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定额管理办法,规定下属企业可直接选用同行业先进定额标准,或选用本企业最佳平均单耗水平作为初始定额标准,也可综合采用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经验确定法等方法予以测定。各种物资的消耗定额每年修订一次,通过修订剔除不合理因素,使其不断趋向先进合理。新产品新项目在投产准备阶段就落实定额管理措施,先采取理论计算扣除合理损耗的方法制定初始消耗定额,初始消耗定额的试行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在试行期限内随生产工艺的调整优化及时进行修改。
(五)坚持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分析考核制度
车间主任、工段长亲自掌握各项产品的消耗指标和当班的投料控制,并对原材料的正确使用负责。车间材料员对领用材料物资的维护保管及消耗台账的日常登记、实物发放负责。依据消耗台账对各班组的实际消耗量、结存量进行核对,按生产批次(单件生产的按件)及时统计计算该批(件)产品的消耗。如有剩余材料和边角料,及时登记办理退库或缴库手续。
每月月末由各单位财务负责人牵头、分管生产和供应的厂级领导参加,组织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及车间对全厂结存物资进行盘点。根据盘点检查结果由供应部门出具盘点表和当月物资消耗分析考核材料。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由相关部门进行月份绩效考核。针对月盘点检查出的问题,按业务分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和部门责任、列入次月成本管理考核内容。
三、细化制造费用管理,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制造费用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日常控制,我们将制造费用分解成了16个具体指标,即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交通补贴与通勤费、折旧、燃料动力费(水、电、蒸汽、燃料)、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劳保用品、防暑降温费、保健费)、车辆养路费、低值易耗品、修理费、厂内运输费、设计资料费、化验检验费、租赁费、车间取暖费、其他间接费支出。按业务属性归口由各部门实行分类管理、分项控制。
(一)生产车间发生的燃料动力费(水、电、蒸汽、燃料)、机物料消耗、厂内运输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等,日常管理与控制由生产(设备)部门负责,化验检验费的管理与控制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
车间管理人员和车间非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管理,根据月份生产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和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核发。
财会部门对各单位及各车间的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交通补贴与通勤费、车辆养路费、设计资料费、租赁费、车间取暖费、其他间接费支出实行限额控制,同时负责制造费用的会计核算与总额控制。
(二)完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系统的作用
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落实生产成本三级管理责任制、保证日常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强化基层财会、生产、供应、销售、劳资、设备等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能,树立其成本控制权威。对车间现场的能源机物料消耗实行量化控制,负责费用消耗定额的制定以及制造费用年月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有关业务部门设立专人负责车间现场能源机物料消耗的日常监控以及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向本单位财会部门和公司主管部门报送费用消耗资料。基层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成本管理专题分析会,总结月份原材料消耗及制造费用各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安排次月工作任务和目标。
四、认真抓好直接人工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控制
直接人工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直接人工费的管理与控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可以相对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在推进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全公司自下而上,对生产岗位设置及劳动定员进行了重新核定,对生产一线岗位进行了优化配置。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彻底摒弃过去安置型做法,贯彻效率优先原则,力求做到人员精干、布局合理,定员和生产规模相适应。主体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通过优胜劣汰把本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在主体生产车间要做到不养一个闲人,没有一个懒人。
全面推行劳动定额管理,完善人工费量化考核标准。劳动定额是事先制订的人工成本摊销标准和劳动效率考核标准,也是合理分配工资、准确核算人工成本的依据。特别强调,凡是生产作业量可计算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岗位都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定额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客观可比性与可核查性。
针对一些单位工资分配与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果挂钩不够直接,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普遍偏高等问题,我们将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将个人收入与生产成本和劳动效率直接挂钩,引导广大职工人人关心节支降耗,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入、相对降低成本中的人工费比例。凡是能够按量考核的生产岗位,都争取实行计件工资制,在完成劳动定额的基础上,按产量和生产作业记录(或工时记录)中登记的每一生产工人完成的实际工作量乘以单位工资含量(计件单价)计算个人计件工资;对连续作业、需要多人协作配合完成的生产加工任务,实行集体计件工资制,按集体完成的产量和作业量及额定的人工费标准计提工资,再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贡献进行分配。对降低生产成本作出直接贡献的,按节约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节约奖,与计件工资一并计入职工应发工资,增强每个职工对完成任务、降低成本的责任性。
五、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提高成本信息质量
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是一个企业成本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正确评价成本管理各环节工作的主要依据。采购供应、生产组织、原燃材料消耗、设备的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最终都要反映到产品成本上。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企业领导尤其是广大财会人员的重要职责。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和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是一项***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又很复杂的工作。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法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费用摊销方式等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强制规范,以保证成本核算质量。重点把握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原则及要求
以产品定价为目的,就要以产品的全部成本和单位综合成本为核算对象,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生产环节的消耗水平,为加强生产过程的消耗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范围只限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即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是直接生产过程之外发生的成本费用,不属于生产成本核算范围。我们强调,在成本核算时坚持贯彻合法性原则,成本列支范围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贯彻可靠性原则,对各部门及各工艺环节提供的成本数据进行认真审核,保证采用的成本数据真实可靠、与客观实际相符;坚持贯彻分期核算原则,生产成本的核算期应与会计的核算期间相一致逐期进行,真实反映某种产品(作业)一定期间的生产成本;坚持贯彻配比原则,做到收入与成本费用相对应;坚持贯彻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生产中消耗的原燃材料、动力等按实际成本计价;坚持贯彻一致性原则,各期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规范统一,保证各期生产成本核算的口径一致、方法连贯、相互可比;坚持贯彻重要性原则,在核算中对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重点关注力求精确,对次要的琐碎项目则从简处理,以利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二)正确把握不同生产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
产品(作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特点及产品类型不同成本核算方式也不同。把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本企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成本核算的适用方式,正确选择核算方法是保证核算质量的前提。一些基层单位由于生产波动性较大,生产组织形式往往不够稳定,成本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单位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将全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项目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装配式生产,二是连续式生产,三是工程、工业性作业、修理修配服务等生产类型。针对不同生产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成本管理流程和生产成本核算方式,要求各单位在对原有生产项目进行必要的梳理,然后对号入座,选用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从根本上扭转了生产成本不规范不统一的状况。
(三)认真把握成本核算要素,确保成本核算过程规范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类型,其成本核算的组成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具体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项目及成本明细账的设置、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分配标准、在产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划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等。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成本核算就不可能正常进行,结果也不可能准确。在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成本核算组成要素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各单位对原有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凡是工作缺项的都要完善起来,凡是不规范的都要尽快规范,切实做到成本核算程序规范过程完整。各种核算方法虽然适用的具体生产类型不同,但都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组成要素之上,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对象、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划分等四个方面有所不同。其中正确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是搞好成本核算的核心环节,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分配生产费用和计算生产成本的基本依据。由于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承担者,从一般意义上讲,成本计算的对象最终总是产品。为了满足中间控制需要,适应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目的,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往往不同。单件或成批生产的装配式产品,生产是按订单或批别组织的,要求计算每张订单或每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的订单或批别就是其成本核算对象。在大批大量连续生产方式下,每道工序都有半成品,如果需要对工序成本进行考核,就要以每道工序的半成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没有中间工序或没有半成品(或虽然有半成品和在产品,但数量不大价值也比较低)的连续生产,就应考虑把产成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就我公司多数单位而言,一般把每种产品或每批产品或某一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按对象计算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某些规格不同,但性能、结构、工艺过程和耗用原材料基本相同的产品,将其并为一类,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规格产品的成本;生产量很小的次要产品(作业)或零星产品(作业)也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其总成本然后再按一定比例确定各单项成本。实物量难以计量的生产项目,其单位成本可以按百元产值成本的方式计算。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划清主要产品(项目)和次要产品(项目)的界限,从产品(项目)的工艺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出发,合理确定本单位生产成本核算对象。在确定不同生产项目的具体成本核算对象时,要防止一刀切,注意针对性和适用性,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成本明细账、确定相应的成本分配方式和计算程序。
(四)正确选择会计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成本核算对象作为成本核算的核心,是由产品类型、生产方式和管理需要决定的,所有成本核算业务都要围绕成本核算对象展开。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具体核算方法就不同。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及方式,为了便于公司实施统一管理,我们确定了成本核算的三种主要方法:一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品种法;二是以产品批次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批法;三是以产品生产步骤(或工序)为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步法。要求各单位从本单位生产特点和强化成本管理的需要出发,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选用或组合选用最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生产类型不同,需要有多种成本核算对象的单位,允许同时选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对于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项目,如煤化工产品则采用分类法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计算成本。在选用生产成本具体核算方法时,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增强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形成一套稳定的日常管理模式与成本核算运行方式,以利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生产管理篇5
关键词:电力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电力设施;分析
中***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资源在我国的资源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稳定安全的电力能源,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创新,我国的电力能源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已经处在一种创新变革的阶段。创新变革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但是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旦安全生产问题影响到了我国电力生产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我国的电力能源就会出现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稳定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生产应用到的电力设施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电力生产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保障电力设施的稳定以及安全运行。这一方面的问题需要我国电力行业以及我国***府相关部门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的电力安全生产,保障我国电力能源的有效持续供应,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管理策略问题
1.1在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
很多电力企业都比较偏重于对大型作业的管理,而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较为轻视。近几年发生的电力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发生这类电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流于形式来做经济建设,企业管理方式保守陈旧,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处理日常事务。
1.2在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电力设施被破坏以及偷电违章的问题非常严重
由于我国电力设施的分布面积广且数量多,难以看管,而电力设施的价格较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利益驱使的个人为谋私利而盗窃电力设施。偷割电力线路、盗窃配电变压器等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力企业带来的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电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严重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安定。
1.3在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电力***部门的管理***力度还有待提升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设施保护的行***主体也已经由原来的电力行******部门转变成为***府经济管理部门,由于行******权的变更,为电力企业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再加上我国电力设施分散较广且密度大,***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受到严重的限制,监管工作不能很好执行,使企业丢失的电力设施无法找回,而不法分子还逍遥法外继续进行着破坏行为。其次,在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为单薄,责任落实也不到位。
2.提升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主要方法
2.1在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要将管理思想定位在以人为本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因此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要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树立安全管理思想,要自上而下地贯彻安全管理策略。要让电力生产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树立以及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中,工作原则应该是安全生产。因此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以及安全技能教育。要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将安全第一,重于泰山的意识深入脑海中,要贯彻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潜意识中,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连贯性。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规范以及教育。要将安全管理思想教育不断的在工作人员中进行推进和深入,要让工作人员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重视自我安全保护,要在工作过程中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
2.2 在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同时要提升管理谭力度
为了有效地保障我国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电力设施,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性的出台了法律法规来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指导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企业安全生产和相关法律法规冲突,这样就会导致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电力设施进行有效的保护。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并且电力生产设施众多,会导致我国在电力设施保护的问题上出现问题。为了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对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特别是针对恶意破坏电力设施的情况要从严处罚,情况严重的要移交法律部门进行立案侦查。同时我国的行***机关也要对电力设施受损问题进行行***干预。要鼓励对电力设施损坏问题进行举报和监督。我国的电力 生产企业在日常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也要对电力设施进行强化管理和监督。由于电力设施数量众多,我们在电力设施保护的问题上还要联合各级地方***府来进行防治和监督。在监督和防治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防范,要对电力设施受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要强化日常的设施巡逻工作,尽最大努力来减少电力设施受损的问题。
2.3在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坚决落实安全岗位责任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确保我国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我国的电力行业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和监督,要对监督系统进行建立健全。要在电力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项电力设施保障制度进行强化落实和执行。要让电力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员工参与其中,每一个人肩负起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建立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坚.构建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云南电业,2006(9):32.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45.
[3]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2006(5):12.
生产管理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林业单位
1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原材料,同时也是绿色生态的保护神。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的十报告提出加强生态建设,这将会给林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是林业发展的福音。然而,林业行业至今在社会上仍是比较落后艰苦的行业,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林业安全生产投入也受到影响。
2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的现状
2.1 林业生产单位的特点
林业生产单位繁多,除森林生产单位外,还包括植树造林、采种育苗、森林采伐、木材运输、林产工业的工厂、林业生产单位开办的学校、医院和森林***部门等。凡是在上述环境或部门工作的人都是林业工作者,都属林业行业。工作特点是工种不一,岗位不同,环境差异大,受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大,安全生产难以保障。
2.2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现状
2.2.1 林业用工广,安全管理难以规范。林业生产单位由于行业特点,用工范围广,成分复杂,素质不一。有在山上造林、采伐的工人(农民工),巡逻的护林员、林业技术员,有运输木材的人员,有林产加工业的工人,还有扑火队员等。他们当中有长期用工的,也有临时用工的。林业占地面积大,劳动地点分散;劳动工种多,用工难以统一技术标准。所有这些现状,都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2.2 野外作业,安全难以保障。不少林业工种需要在野外施工,不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多。毒蛇猛兽伤人,台风暴雨、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均有可能发生。因在野外工作,救助难度相对较大。
2.2.3 林业经济相对落后,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林业行业虽说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应该享受的社会***策没有享受,导致林业生产单位经济困难,发展落后。如林业生产单位的饮水、道路硬化、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林厂矿单位职工的棚户区改造,农林场职工的家属及子女的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都没有纳入地方***府的规划范围。安全经费缺乏,安全隐患增多。
2.2.4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有待完善。由于许多林业生产单位属事业性质单位,在用人方面受编制的限制。加上林业生产单位经济困难,许多单位没有成立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
3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每个林业生产单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但其原则和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注重成本的高低,本着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忽略了安全进行生产。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不难发现,安全生产才是首要任务,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顺利生产,单位就相当于创造了经济效益。
3.1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首先,从领导层而言,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常态化来抓,从高层管理者做起,实行行***首长负责制,谁分管谁负责,层层落实。其次,针对职工和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对普通员工,可以召开安全会议,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对农民工和临时工,可以采取标语、标志牌、警示牌、短信、收音机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另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进行安全生产事故模拟演练,把包括农民工、临时工在内的人员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抢救行动中,让工人以自身实践经验,深刻意识到安全生产事故对林业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危害,让工人增强安全意识。
3.2 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没有制度,单位就无法运转。对于林业生产单位其独特的行业特点而言,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应当分门别类,制定各种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各种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如营林、采伐、工厂等。除此之外,还要制订责任状,层层签订。
3.3 岗位安全培训
在工人上岗之前,要进行集中式的岗前安全培训,提高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使意外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4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为生产工人配备劳保用品,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在保证安全有效前提下进行生产,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帮助工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好应急救援的用设备、食品、药品储备,并做好物质设备的台帐管理。
3.5 加强安全生产督查检查
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有专职安全员,对安全生产实行常态化管理。平时应加强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召开1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进行1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安全生产做得不到的地方,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管理篇7
1.1医药生产人员素质偏低
药品生产并不是一个机械的生产活动,它需要药品生产人员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同时灵活的配合专业机器生产。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生产环节,药品生产人员的医药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都有待提高。
1.2药品材料选择不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因此药品材料的选择是非常的关键。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材料选择上,往往更加重视材料的价格,而对于材料的质量缺乏监测,从而导致因药品生产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
1.3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药品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从而导致流入市场上的药物出现质量问题。
2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针对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2.1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医药生产相关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要根据药品市场的实际需要,在现有的《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完善对药品生产质量、药品经营质量、药品生产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药品相关管理部门要监督各个药品生产企业是否都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生产药物,从而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2.2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引进
药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选择的优劣。现阶段存在着药品生产材料选择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因此要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要摒弃只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方式。在选择药品生产材料的时候,要对药材生产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那些口碑较好的药材生产厂家。要设立专门的药材采购部门,以规范药材采购工作。要提高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监管水平,做好药品生产材料的监管工作,保证所采购的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
2.3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是从药品生产材料的选购到药品出厂的全过程的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对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药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并实施药品生产材料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制度,以控制药品生产质量。通过做好药品工艺变更、供应商变更等工作,降低药品生产管理中的不利影响,为药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2.4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并积极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动态的检测工作。
3结语
生产管理篇8
针对国有企业既存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的问题,在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证实,“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生产计划管理;单元制产能化;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效益是企业的生命,降本增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时下颇盛行的“盲目加班加点”现象,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通病,各企业无论工作量增多还是减少,加班加点问题一直存在,造成了能源和人工的极大浪费,同时对员工的身心状况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认为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攻克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1-2]。
1变革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围绕所在单位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现状、生产计划被输出对象反应、管理绩效等方面,在本单位组织了系统调查,从员工需求、企业发展和***府要求等方面,明确了变革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1职工强烈呼唤休息休假
笔者所在单位属于机械加工制造单位,主要产品为八轴机车,日产能力可达1.5台,除去正常休息、节假日,一年可生产八轴机车360台。而2014年,本单位仅生产八轴机车184台,全年员工整体休假却只有10d,其他节假日大多数员工均在加班。员工身心得不到调节放松,不仅打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因为加班和不加班员工的收入不平等而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经调查,员工休息、休假意愿强烈,均不满意拖沓式工作方式。
1.2企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
粗放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直接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首先是能源浪费、人工成本增高。笔者所在单位2014年仅节假日加班就耗电40万kW•h,折合电费30万元;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补贴和夜班费支出190多万元。其次是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员工长期身心疲惫,给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带来隐患。企业要生存发展、提质增效,就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生产计划管理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安全质量隐患。
1.3***府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所表达的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显然,生产计划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新其管理方式,发挥单元时间的最大利用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方式。
2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正视其自身特点,建立适合其经营管理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正视现有体制。在现有体制下,员工相对稳定,不会因订单大小或者多少而增减员工,因此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其次要正视单元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会因订单大小而增减单元,因此安排生产时应权衡单元的产效和成本。第三要正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由于各企业一般情况下产能大于订单需求,因此应节约资源以降低成本。第四要正视单元日产能。应充分利用工作日,实现生产率的最大化利用。
3“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和实现
据了解,一般国有企业均以订单量计算生产节拍,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到每个月,订单量大,节拍时间就短;订单量小,节拍时间就长,这种方式直接造成长线式生产和“盲目加班加点”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正视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分析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症结的基础上,推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势在必行[3-5]。
3.1“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内涵:以单元为单位,以产能排计划,以星期为周期。“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以产能排计划。其管理模型见***1。以单元为单位,强调单元计划管理。即改变以往只考虑单一工段月产量,忽略每台机床、每道工序具体计划和责任的做法,将生产计划明确到每个单元,也就是最小的作业单元。以产能排计划,强调日产能兑现。即改变以往将生产计划平均分摊至每个月和每一天的方式,根据订单数量和交货日期要求,按单元日产能排计划,非必要不加班。必要时实施生产调整或工艺调整,保证计划兑现。以星期为周期,强调周计划。即改变以往不论工作量多少均按一个月的生产周期排计划的模式,考虑到上下工序来料及物流的影响,将计划适宜地密集或分散分布在一个月中的几个星期。
3.2“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实现
1)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充分利用工作日,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对此存在各方面的质疑,如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这是企业首先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要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首先要将转变员工观念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使员工转变观念。如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召开会议,宣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背景、意义、实施方式等,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从内心接受改革。2)找准症结,制定对策。笔者认为,既存生产计划管理的症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管理理念落后。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效益意识不强,对制造成本认识程度不够,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不清。二是生产计划制定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三是生产计划执行不力,执行不下去的情况时常有之。生产管理人员的认识停留在工作计划节点概念上,生产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对策以确定具体的改进流程。如笔者所在单位制定的《单元制产能化管理办法》,突出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审批、实施、检查,以及沟通、物流、异常响应、目视化、奖惩等各环节管理,使“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化。3)统计分析,核定产能。以日产能排计划的关键,是准确核定每个单元的日产能。应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系统收集每种产品、每个单元的生产加工时间、辅助时间,核定每个单元的标准作业时间和生产工作量,计算并讨论各类产品、零部件每个单元的生产周期和日生产能力标准。按核定标准分层制定车间、工段、单元的日计划、周计划,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4)加强管理,保证实效。实施“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难点是将理论化的管理成果运用至生产实践中。而在实践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当影响过程实现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时,才能得到预期结果,这些因素中,不确定性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因此,必须以基于风险的思维应对影响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实现零死角管理,才能保证“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笔者所在单位以充分发挥工段长的领导协调作用为核心,实行生产计划完成率与工段长绩效直接挂钩,辅以实名制作业标准管理,将单元负责人与单元日生产计划捆绑;同时,以经济考核或激励形式调动操作、技术、辅助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效应,以日计划兑现保证周计划、月计划的兑现,最终实现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预期目标。
4“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
据统计,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的机车及配件生产任务,比2013年和2014年略有增加。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后,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1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得到了保障
统计数据表明,除设备故障和上下工序生产影响外,节假日员工基本实现了正常休息。2015年全年员工平均休息时间比2014年增加了80d。劳动纪律明显好转,员工收入实现了对等。
4.2生产经营绩效明显提高
一是能源和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笔者所在单位耗电量同比减少16万kW•h,节省电费11万元;节假日加班情况减少,加班工资、补贴和夜班费比2014年减少近70万元。二是因过劳引起的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隐患得到大幅度遏制。全年未发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4.3精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降本增效、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上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不仅推进了企业科学、规范地安排生产、调动资源,而且对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成效。笔者所在单位推行的“实行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曾获山西省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协会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分别授予本单位“优秀车间”和“精益车间”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见证了“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重大益处。
5结论
“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维稳内部环境,实现“双收益”的有效举措,其管理思维,不仅适用于企业加工车间,而且对企业整体管理脉络的建立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国有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思维改革企业生产计划或经营计划是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秀芬,马明辉,***.价值管理、流程再造与绩效管理———制造业企业管理技术整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俞鲲,杨建***.推拉结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2(2):40-45.
[3]雅各布斯FR,蔡斯RB.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林钟雄.浅谈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5(12):148-150.
生产管理篇9
一、工作目标
(一)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各级人员接受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二)确保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原辅料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来源合法,并且经本企业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后用于药品生产;
(三)确保药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处方及工艺生产药品;
(四)确保药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药品按法定药品标准检验合格,并经审核放行后才上市;
(五)监督药品生产企业依法监测并报告本企业生产的药品的不良反应。
二、进一步明确药品生产各主要环节管理人员的责任
(六)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本企业的培训制度并组织实施。
1.建立本企业的培训管理规程,指定职能部门负责培训工作;
2.制订年度培训考核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3.对企业负责人及各部门的负责人,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药品管理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MP)及企业规定的其他内容的培训;
4.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GMP管理规程、专业技术知识、职业道德以及企业规定的其他内容的培训;
5.对企业各岗位操作人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GMP、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以及企业规定的其他内容的培训。
(七)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物料、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检验及不良反应监测五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人员的职责。
(八)物料管理负责人(是指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物料管理工作经验,经企业负责人任命,全面负责物料管理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负责供应商档案管理;
2.负责从经过审计合格的供应商采购物料;
3.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管理;
4.负责所接收物料按规定申请检验的管理;
5.负责物料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入库的管理;
6.负责对在库的物料及成品的管理;
7.负责在库不合格的包装材料、原辅料及成品的管理;
8.监督仓库管理人员向生产部门发放经检验合格的包装材料及原辅料,向销售部门发放合格成品。
9.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九)生产部门负责人(是指具有医药或者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从事药品生产管理5年以上工作经验,经企业负责人任命,全面负责药品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监督生产部门人员履行职责,执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2.负责进入洁净区的物料的管理;
3.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记录管理;
4.负责生产厂房及设备的状态标志管理;
5.负责执行经过批准的处方及工艺;
6.产品批号管理;
7.负责生产厂房、设备、容器及洁具的清洁卫生管理;
8.负责中间产品的储存管理;
9.负责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10.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完成验证及再验证工作;
11.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指具有医药或者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从事药品质量管理5年以上工作经验,经企业负责人任命,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对质量检验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履行职责及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情况至少每季度抽查一次;
2.负责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检验管理;
3.每年组织对主要原辅料供应商进行审计,如变更或新增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必须进行现场审计,并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负责药品批生产记录的审核;
5.批准产品放行;
6.每季度对质量保证及检验情况进行分析;
7.组织验证方案的起草及审核;
8.至少每年对本企业生产品种进行一次质量回顾性分析;
9.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十一)质量检验人员(QC,是指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并经药品监督部门及本企业培训考核合格,负责本企业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收样、留样及检验;
2.检验仪器设备及玻璃仪器的管理;
3.检验试剂、试液、培养基、菌种、标准品及标准溶液的管理;
4.留样观察及稳定性实验;
5.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
6.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十二)质量保证人员(QA,是指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并经药品监督部门及本企业培训考核合格,负责本企业药品保证工作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取样;
2.组织药品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及定期对管理文件、标准操作规程的审核和修订;
3.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
4.根据企业规定的周期,起草并实施再验证工作方案;
5.会同本企业规定的其他部门对主要原辅料供应商进行审计;
6.用户投诉的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
7.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对本企业执行GMP的情况进行自检;
8.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十三)企业负责人(是指获得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药品生产企业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应承担以下职责:
1.负责在本企业执行国家药品监管法律法规;
2.组织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执行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
3.确保本企业的各部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岗位职责;
4.每半年召开本企业药品质量分析会,对半年内所生产的药品质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至少包括原辅料的供应及检验情况,药品生产工艺执行情况,中间品及成品检验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情况等;
5.负责组织对药监部门或企业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6.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十四)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企业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在药品生产企业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应承担以下职责:
1.对本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
2.负责在本企业执行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3.对本企业违反药品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五)上述各部门负责人因工作需要离开岗位超过5个工作日时,应书面委托其他人员履行其管理职责。
(十六)企业应建立确保各级人员履行职责、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机制。
三、定期上报药品生产管理情况,及时告知变更事项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GMP的要求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并在完成自查之后10天内形成自查报告,经企业负责人签署后报市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自查报告至少包括自查的组织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内容。
(十八)药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向市药品监管部门报送其药品生产的品种、批号、数量及检验等情况:注射剂生产企业每月10日前报送上一个月情况;其他药品生产企业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报送上一季度的情况。
(十九)药品生产企业应监测本企业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除需要立即上报的新的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外,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季度汇总情况,未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须提交零报告。
(二十)药品生产企业有以下情形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市药品监管部门:
1.变更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并经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
2.变更企业的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并经省药品监管部门办理备案的;
3.变更药品生产企业的物料、生产及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
4.改变药品生产企业的厂房布局、生产工艺和关键生产设备,并已按规定办理备案和审批手续的;
5.变更原料供应商经本企业审计合格同意,并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
(二十一)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进行药品检验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市药品监管部门。
(二十二)企业应对所有药品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实行台帐式管理,建立各个品种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台帐,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规程操作,质量管理人员对各岗位执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情况进行审核,企业负责人每半年对所有品种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情况进行检查。
(二十三)企业若发现其生产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在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市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影响生产药品质量的,必须立即告知市药品监管部门,并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报告。
(二十四)药品生产企业需全厂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的,应提前5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市药品监管部门,告知内容至少包括停产原因、停产时间、计划恢复生产时间、停产期间的生产车间及设备管理措施等。
四、加强药品生产的行***监督
(二十五)市药品监管部门应督促企业加强对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采取行***监督及技术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企业执行下列内容的监管:
1.执行本指导意见,履行报告、备案义务的情况;
2.原料及主要辅料的合法合格性及储存管理情况;
3.执行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处方及工艺的情况;
4.关键质量控制点台帐式管理情况;
5.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对成品进行检验的情况;
6.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
(二十六)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并进行考核;
(二*)市药品监管部门可通过***务网站、行业年度会议或其他方式,对存在以下行为的企业进行通报:
1.因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处罚的;
2.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
3.未及时报送自查报告的;
4.未及时告知按本规定要求必须告知事项的;
5.对生产工艺关键参数未实行台帐管理的;
6.未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的;
7.未按本指导意见的要求上报其他应报事项的。
(二十八)市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日常监督情况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安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实施分类监管。
(二十九)市药品监管部门可对存在以下情况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约谈:
1.新开办的;
2.变更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生产及质量负责人的;
3.因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处罚的;
4.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
5.其他情况有必要约谈的。
(三十)市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药品生产企业存在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将依法进行查处。
生产管理篇10
工业工程概念解读,所谓工业工程主要就是指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体系作为技术研究的对象,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工程生产系统,以便更好的实现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综合效益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
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绩效;考核
1.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
在新时期新市场经济形势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在这种大背景环境下,工业工程技术及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换言之,在新时期工业工程逐渐成为了一门工程类科学技术,它的存在意义就在于解决工业工程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与问题。在另一方面,工业工程的服务与研究对象并不是某一个区域、某一个环节,而是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它基本囊括了人力、物力、资源、信息等各项工业生产领域。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从专业学科的角度来划分,具体可分为十七个不同的分支,也可以理解为十七种生产技术,分别包括有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涉及、销售豫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等,这些基本都是最常运用到的企业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有生产规划与控制技术、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技术、人机工程实践技术、工业工程安全技术等。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与认识,将工业工程技术总结归纳为三大类(支撑技术):即设计与改善类、分析与决策类、工程项目控制类等。其中设计与改善类主要包括一些工作研究、人机工程及组织设计等;分析与决策类主要涉及到一些市场评估与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工程经济分析等层面的内容;而工程项目控制类应当将其视为重点,一般包括有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属于一种全过程的管控技术体系。
2.以R公司为例探讨其在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发展现状
从R公司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层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弊端,包括在结构上、组织内部管理上,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之前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是许多管理层面明显不到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以不断导致其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绩效相对发展落后。从其现有的表现可以将这些问题具体归纳总结为两个方面。首先,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存在绩效管理认知与定位的不利局面。在这一问题表现上,与公司内部治理及科学合理工业工程技术生产考核机制的缺失存在较大的关联,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公司结构上的问题。R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很多情况下都是“走过场”,与公司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实践严重相脱节。使用业内的话语来表述,R公司目前的状况就是缺乏一种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整体观念以及整体管理定位意识。其次,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中的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即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合理、不健全,缺失科学性。具体表现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在对待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及相应绩效考核这一规章制度上,存有较大的疑问,简单一点讲就是公司员工对该内部组织体系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考核制度,就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管控效力,也无法通过考核结果来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3.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效率提升的对策
首先,R公司需要树立一种以技术生产管理为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且需要在全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之间全面普及与贯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起到强化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第一位的管理定位,因为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是作为公司内部重要的组成部门存在着的,它的日常管理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包括在一些技术生产管理反思、大检查等日常活动形式上,都可以时刻为各部门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树立一种生产管理控制意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核心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控制与人的管理,如果在思想上、认知上得不到全面的深化,那么所有进行和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势必不到位、不贴切。其次,R公司应当进一步整合技术生产管理相关过程环节,尽快的去实现技术生产管理朝着流程化方向去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做好相关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手段的内部融合应用。在整个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系统内部,R公司可以进一步健全奖惩与通报制度。在以往的通报层面,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引以为戒,进而更为广面来覆盖这种技术生产管理及其责任意识。但是,R公司在实际实践应用环节,结果却与预期中的效果存有较大出入,其中,在通报之后,部分员工往往只是按照惯例履行签字,或者是在“记名式”的信息传达过程中较为随意的去复核,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最初制定通报制度的目的及其内部处分效应作用就被大大的削弱,在有的部门这种效应甚至完全缺失。基于上述这种情况,R公司可以在公司系统管理层以及公司基层员工层之间,逐步树立一种基于“技术生产管理”的认知意识,简单一点讲,就是从公司各部门日常的管理当中做好严密把关,从之前的“缺失效应”下的通报,转变为具体监测控制上来。积极构建内部奖惩制度,以他人的过失来作为案例时刻为员工起到“警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行为变会有一个良好的规范。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这一课题研究,以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及绩效管理现状为例,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探索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策略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除了文中所提到的两点对策建议之外,R公司还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来起到管理绩效提升的实际效果,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技术生产管理手段,并适时的提升检查管理的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管理活动。
作者:肖文俊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慧凯.工业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应用简析[J].经营者:学术版,2013,27(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