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管理论文10篇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会计档案;科学管理;财会部门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

3.3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档案安全体系;档案保护;灾害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安全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safety system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archival cause development strategy. Facing the shortage of systematic induce in archival safety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point out the source of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y from these aspects: the archiv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 risk society theory, risk management theory, disaster management theory,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ory and safety culture management theory.

Keywords:Archives safety system; Archives conservation; Disaster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1 引言

2010年以恚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提出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说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和国家的充分肯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反思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的深层次原因,离不开学界多年来对档案安全问题的不断研究。从最初对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安全保护的研究到如今从档案安全体系的层面展开对各类档案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档案界人士充分汲取相关学科的思想源流,并将其融入档案安全问题的研究当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时至今日,我国档案安全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研究当中缺乏对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系统归纳和科学提炼。因此,厘清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源泉,对于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安全理论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

2 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主要理论阐释

2.1 档案保护与档案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及科学保护档案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安全的理论最初就体现在档案保护之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档案保护研究逐渐从各个层面展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界不仅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科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还将目光转移到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当中。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所形成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方法,是以纸质档案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例如档案修复技术方法、档案馆建筑与设备、档案害虫与微生物的防治等,它们在我国传统档案保护工作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理论角色。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档案保护的范围逐渐拓展到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保护、备份与长期保存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样也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下,档案安全保护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1]。总之,在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建构当中,档案保护领域的理论方法不可或缺。

档案管理理论是围绕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流程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和方法。科学的档案管理对于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看,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构建离不开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首先,要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除了探讨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保密技术与方法外,电子文件的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同样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电子邮件、***府网站、***务新媒体等新型“文件”的出现,如何确定归档范围,如何鉴定其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如何完整捕获文件内容及其结构和元数据信息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维护,尤其是新型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策略方法也是需要涉足的重要问题。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文件(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周期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理,既要防止重要文件由于没有归档或归档信息不完整造成的丢失,也要防止保管当中的篡改、泄密,以及注意防火、防盗等,当然,还有利用过程的原件保护、信息保密、隐私保护甚至销毁阶段的安全等。

2.2 风险社会理论。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理论命题。此后,英国学者斯科特・拉什、安东尼・吉登斯、沃特・阿赫特贝格等人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社会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风险社会理论对风险、风险社会进行了完整描述,对如何规避和应对风险作了阐释,是开展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思想源泉。风险社会理论提出之后,风险的经济学、心理学、***治学、文化学等多维度视角也为关注风险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路径。此外,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已经对***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风险社会视角展开的安全问题研究层出不穷。

对于档案界而言,对档案安全问题的认识通常有两种视角:一是从档案的存在形态、固有特性以及档案保管的场所、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力***从内部发现档案安全风险因素;二是从档案安全所面临的外在环境,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以及***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着手,力***从外部分析档案安全风险因素。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解和思考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为档案安全风险的防范、规避与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总之,探索风险社会理论对档案安全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认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档案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切入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行透视和反思,剖析产生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这对于档案界树立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有导向作用。此外,有利于档案机构明确风险社会中档案安全的责任担当,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展开,树立“大安全观”,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制定安全应对策略与相应的***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机制。

2.3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与客观存在性,它由潜在的损失、损失的大小、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三种因素构成。为了避免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减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即降低风险成本,人们引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规避风险,于是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便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常被视为一种保险,一个缓解不确定性的缓冲区,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管理主体通常致力于通过风险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矸治瞿谕獠看嬖诘姆缦找蛩兀并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来应对风险,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在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等领域得到了极其深入的应用与理论拓展,并逐步运用到***府管理、信息管理、IT项目管理、自然灾害管理等领域中。

2000年,王健等人翻译了戴维・比尔曼的著作《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比尔曼认为,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应导入风险概念,进行风险管理。之后,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电子***务系统中文件管理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电子文件管理风险及其产生原因[2][3]、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等[5][6],并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电子文件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当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7],在数字时代,文件与档案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这些风险不仅出现在收集阶段,还出现在整理、利用等各个阶段,尤其是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阶段[8]以及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当中[9]。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已成为我国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思想。

2.4 灾害管理理论。灾害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原因而形成的、发生于自然界的或突发或缓慢发生的能给人类造成各种损害的事件。灾害与防灾、减灾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因此,灾害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逐渐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活动,它通过对灾害的研究、预测、减灾措施实施和灾后恢复等活动,以预防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现代灾害管理理论主要有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GCSP 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防治,风险管理理论更侧重于灾害预防,GCSP管理理论则是综合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侧重于灾害的管理方法。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档案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国家档案局对自然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视,每年都要专门发文强调汛期档案安全,此外还出台了《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灾难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为各级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在制定灾害管理***策和战略过程中提供必要指导,以便进一步增强档案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妥善处置,把各种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0]。针对档案以及档案馆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灾害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诸如灾害恢复、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损失预测与评估、灾害分类与等级划分、防灾减灾对策、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灾害危机管理等)对档案安全管理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因此,近些年来,有学者对档案灾害预警机制[11]、档案部门灾害事件应急准备能力[12]、档案灾害管理体系[13]、档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4]、数字档案灾害[15]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还有学者对“档案灾害学”进行了深入研究[16][17]。

2.5 信息安全理论。信息安全是信息时代永恒的需求。可以说信息安全是信息的影子,哪里有信息哪里就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可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也不断发生,敌对势力的破坏、恶意软件的入侵、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等,对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是严峻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4个层面的内容,而信息安全学科就是研究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领域中如何保障这四个层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信息安全理论当中,技术被认为是信息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字水印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可信计算技术、RFID技术等安全保护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信息安全受到了高度重视。学者们纷纷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及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管理以及保障体系等层面阐述应对策略。研究中不难发现,档案信息安全研究不能脱离信息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指导,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如网络安全机制、隐私保护、设备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技术、PKI安全认证体系、可信计算技术等理念、技术和方法对档案信息安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2.6 安全文化与管理理论。安全问题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防御灾害、事件和保障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与“天灾”和“人祸”相关的安全问题。“天灾”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旱灾等。“人祸”就包括战争、环境破坏、恐怖活动、网络黑客事件、大面积停电、交通事故、公共安全等。安全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安全现象中的安全规律,安全科学原理就是安全规律的核心内容。这些原理当中:安全文化原理、安全伦理原理、安全教育原理、安全法律法规原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原理对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档案安全观的形成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此外,从安全管理的层面来看,安全生产管理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体制机制以及管理理念、管理策略方法等同样可以作为档案安全管理的参考。

3 结语

2010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并迅速付诸实践。实践工作的快速推进,亟须理论的支撑。因此,有必要梳理已有的相关成果,分析相关的理论思想来源,提炼档案安全体系理论,为指导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系统梳理了档案安全问题研究当中所涉及的档案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灾害学、信息安全学以及安全科学等6个领域的7大主要理论思想,其中“档案保护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是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余5种理论则为档案安全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思想源流。然,在各学科理论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后面5种学术理论当中,也存在部分交叉的情况。如灾害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论当中同样借鉴了风险管理理论的思想。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档案安全问题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在档案安全体系研究当中各种理论思想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是可以相互借鉴吸收的,其共同目标是应对各类档案安全问题,指导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鹏.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档案保护[J].中国档案,2010(6):27.

[2]冯惠玲,王健.电子***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探析[J].中国行***管理, 2005(4):62~66.

[3]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 2005(3):8~11.

[4]徐拥***.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档案学通讯, 2005(6):51~55.

[5]张宁.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识别与应对[J].电子***务, 2010(6):24~30.

[6]张宁.思维的“逆行”――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解析[J].中国档案, 2010(7):59~61.

[7]向立文,欧阳华.论加强档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档案学通讯, 2015(4):68~71.

[8]陈国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J].北京档案,2008(2):42~43.

[9]黄丽华.引进风险管理方法构建安全管理策略――档案数字化外包潜在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研究[N].中国档案报,2015-11-23(03).

[10]王良城. 自然灾害对档案的侵袭与应对策略[J]. 北京档案,2010(7):72.

[11]于海燕.档案灾害预警机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1(4):81-84.

[12]吴加琪,周林兴.档案部门灾害事件应急准备能力研究[J].浙江档案, 2012(6):16~18.

[13]毛惠芳.预警应急抢救――档案灾害管理体系的构建[D].合肥:安徽大学, 2010.

[14]张新.灾害后的行动与反思――从北川档案抢救看档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J].四川档案,2010(3):21~23.

[15]吴晓红,郭莉珠.数字档案灾害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5(3):80~83.

[16]吴晓红.档案灾害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医院科技档案  信息化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过去用纸墨、照相形成和传递的机关公文以及医疗***书、临床诊疗***形、影像、文献资料、科技情报等,都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式管理,由此而产生电子档案。可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了大趋势。其中,作为医院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记载了医院医疗、教学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动态发展,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 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著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 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 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  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对各类科研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学术论文的投稿管理、会议论文的登记、科技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外请专家来院讲座信息管理、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学术著作及发明专利管理,并可利用检索功能进行查询、统计。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医院教学管理对象进行各类常规管理,它主要分三部分:研究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医院科技档案系统通过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大专班……),对各层次各级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应用查询及统计功能对管理的学生各项情况、授课教师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各类常规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控制,从而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4 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外出培训的审批与登记、各种培训授课的管理、住院医师的系列管理、全科医师的管理与考核。通过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统计出医院某时间段内医生、护士、技术员、管理及后勤人员的参加培训情况,各种职称级别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授课人员举办的各种培训及授课情况。同时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进行住院医师轮转考核成绩及评定记录,及全科医师的各种考核统计。

        3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和维护

        关于以上五个科技档案管理子项的信息查询方面,本院医技人员具有一定权限各种科研、教学情况进行查询;科主任可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统计,但不能做任何修改。信息管理方面,这一系统可由不同管理部门根据划分的权限分别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人事基本信息、职称变动情况、***团关系维护、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出国经历、职业资格认证、护士资格的各种信息、社会荣誉及各种奖励等等。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库的数据的动态更新,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管理者掌握详细的人才基本信息,给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并更好地实现科技档案资源在医院内部互联网上共享,让科技档案服务于民,方便本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郝桂兰. 医院科技档案应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239-240.

[2].徐辉,罗林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368,328.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5

一、跨世纪的展望

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二、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三、对策

1、肩负使命感

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科技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2、倡导学习之风

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总结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要不断学习***的路线、方针和***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

3、加快人才培养

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注释

①《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

②吴宝康:《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

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

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

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

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

⑦潘玉民:《档案学若干问题研究》,第6页,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6

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二、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

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三、对策

1、肩负使命感

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科技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2、倡导学习之风

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总结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要不断学习***的路线、方针和***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

3、加快人才培养

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者系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副主任

注释

①《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

②吴宝康:《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

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

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

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

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

⑦潘玉民:《档案学若干问题研究》,第6页,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CNKI;高校档案;文献计量;作者;机构;期刊

高校档案全称为高等学校档案,是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众多,各个高校档案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档案工作理论研究,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实践进步,档案界学者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大量学术研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本文则基于这些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对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研究的重点、热点及发展趋势。

一、 数据采集

(一)检索策略。本文选取论文收录量最全面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考虑到文献的学术质量,本次检索的数据库仅选择了知网里面的“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国内会议”“际会议”五个数据库,以“篇名”为确保精确结果的检索点,检索式为 “‘高校+档案’or‘高校+文件’or‘高等学校+档案’or‘高等学校+文件’or‘大学+档案’or‘大学+文件’”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12-31。本次检索共检索到13065条记录。鉴于知网每次最多只能显示6000条记录,笔者将检索时间段划为三个阶段,采用“导出/参考文献”中的“自定义(支持需输出更多文献信息的查新等用途)”功能,选中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年份等六项信息,导入到Excel表中。

(二)数据处理。笔者发现,在检索出来的13056篇文献中,包含了不少档案学专业教育相关文献,包括高校档案专业成立、招生公告、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就业、院系成立及周年纪念活动、档案学系教师专访等不相关论文。笔者采用逐条浏览手工删除方法,排除此部分数据,然后得到最后文献数量为12714。笔者将所有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分列,完成数据分类及规范化,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最终需要的数据。

二、数据分析

(一)文献增长规律。从收集的数据来看,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只有2篇,分别是1956的《中国人民大学文件材料划分年代的方法介绍》和1979年的《浙江大学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制度》,前者指出学校文件材料不同于普通文件材料,应该需要采取公元年度和学年度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后者则是《档案工作简报》转载的浙江大学***文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文献开始逐年缓慢增加,年均发文量12篇,这说明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的研究处于萌芽起步阶段。随后上世纪90年代增长幅度变大,文献数量增加,年均发文量到113篇,研究进入稳步前进阶段。而进入本世纪后,文献数量则极速上升,到2009年达到小高峰,年发文量达1137篇,这与2008年9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有密切关系,管理办法掀起人们对高校档案的关注热潮。随后在2010年略微停顿后,文献继续呈上升趋势,每年发文量均在1100篇以上,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期刊分布。笔者通过统计,在检索出的12714篇文章中,有62篇文章没有文献来源,剩下的12652文章来自共1908种期刊。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这1908种期刊划分三个区,使每个区文献数量大致相等,均为4217篇,这样核心区有15种期刊,相关区193种期刊,边缘区1700种期刊。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比为1:12:113,用布拉德福定律的结论来衡量,高校档案工作研究论文的相关期刊区论文数量偏大,这是因为发文数在124篇的期刊既分布在核心区,又分布在相关区。表2.1列举出了发文量在50篇及以上的期刊。

表2.1 发文量在50篇及以上的期刊一览表

期刊 文献量 期刊 文献量

兰台世界* 1358 黑龙江科技信息 89

黑龙江档案 407 档案* 87

办公室业务 337 档案天地 85

兰台内外 245 湖北档案 83

云南档案 235 中国成人教育* 82

机电兵船档案 214 四川档案 71

浙江档案* 211 科技资讯 70

科技信息 20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64

黑龙江史志 185 经营管理者 63

档案管理* 172 中国科技信息 62

档案与建设* 163 科技创新导报 60

山东档案 150 档案学通讯* 58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46 档案学研究* 56

才智 127 学理论 55

山西档案* 124 档案时空* 54

城建档案 11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53

北京档案* 108 中国档案* 50

陕西档案 98

注:带*为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中查询到的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在50篇以上的期刊共有文章5746篇,占所有文献的45%,而其中核心期刊12种,发文量2523篇,占其中44%,从数据来看,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研究的文献质量较高。

(三)作者及作者单位分析。通过统计作者及作者单位的发文数量,可以掌握高校档案工作研究人群和研究机构分布的特点,了解在高校档案工作研究领域的主力***和核心机构。表2.2和表2.3分别列举出了高产作者和高产单位。从高产作者和高产单位分布来看,研究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是来自高校档案馆或者档案室的一线工作者。笔者发现,在这些作者和单位中,很少有国家985、211高校,这说明我国一些重点高校对高校档案工作研究较少,同时这些作者和单位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较少,这说明我国缺乏对高校档案工作方面专家或者深入研究的学者。

表2.2 发文数量前10名作者

作者 单位 发文量

连红 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院档案室 19

王永平 绥化学院 14

李群 吉林农业大学档案馆 17

金鑫 南通大学档案馆 14

韩淑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档案室 17

胡胜友 中国科技大学档案馆 14

王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 17

闭线林 右江民族医学院人事档案室 14

李燕 山东农业大学档案馆 16

蒋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档案室 13

表2.3 发文数量前10名单位

单位 发文量 单位 发文量

潍坊学院 37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

华南农业大学档案馆 3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20

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 29 黑龙江工程学院 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19

宁夏大学 26 山东建筑大学 18

德州学院 25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18

中原工学院 24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8

河南大学 22 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 17

吉林农业大学档案馆 21 湘南学院 17

哈尔滨理工大学档案馆 21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17

此外,为了衡量作者的合著规模,本文引用了邱均平教授期刊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这两项指标。表2.4本次研究附作者信息的12618篇论文集合的著者总数达15903位,平均每篇文章的作者数为1.26。其中,独著论文占全部论文的80.6%,比例很高,这说明独著仍是高校档案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式;而对于合著,2人合作率为14.4%,占总合作率19.4%的70%以上,因而2人合作是主要的合作方式,3人及以上的合作偏少。以上数据说明,虽然高校档案工作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合作规模和合作倾向,但是合作的比例和合作团队较小。

表2.4论文合著情况

项目 数据 比例

作者总数 15903 合作度1.26

论文总数 12618 ――

独著 10172 独著率80.6%

2人合著 1820 14.4%

3人合著 489 3.9%

4人以上合著 140 1.1%

合作总篇数 2449 合作率 19.4%

注:在本文的12714篇统计对象中,有96篇文章没有标明作者,无从统计作者数量,因此本次统计论文为12618篇。

(四)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

笔者通过排序、计数、去重后,共得到13117个关键词,然后对关键词进行手工分类,将出现次数在20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将同义词和相关的词集合到一起,剔除一些出现频率极高却没任何意义的词语,如“高校/高等学校/高等院校(3394次)”“档案管理/高校档案管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2892次)”“高校档案/学校档案/档案(2495次)”“档案工作/高校档案工作/学校档案工作(1585次)”,然后对剩下的词频在150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得到表2.5:

表2.5 词频大于150的关键词分类表

主题 关键词及词频

管理对象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高校人事

档案(1204);教学档案(管理、建设)/高校教

学档案(1052);学生档案/高校学生档案/学生档

案管理(549);(高校)学籍档案/学籍档案管理

(467);科研档案(管理)/高校科研档案/学术

档案(425);文件材料(326);基建档案(管

理)/高校基建档案(256);科技档案/科技档案管

理、工作)(252);教师业务档案/业务档案(218);

档案管理 档案意识(607);管理/管理工作(1098);归档

范围/材料/文件(477);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模

式/模式(301);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收集(292);

收集/档案收集/档案材料收集(283);归档工作/

归档/文件、档案归档(262);创新/管理创新

(235);档案建设(182);案卷质量/档案质量

(172);规范化/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规范化

(163);档案实体分类/档案分类/分类(156);

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

理(871);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管理/档案

管理现代化(471);数字化(建设)/档案数字化

(441);电子文件/电子文档/电子文件信息/电子

文件归档/管理(318);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信息(208);信息时代(153);

利用服务 档案信息/档案内容(1045);档案利用/利用/档案

利用工作、服务(784);服务/档案服务/信息服

务/档案信息服务(335);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

源(222);

信息开发 编研/档案编研/编研工作/编研成果/编研材料(743);

开发利用/档案开发利用(292);校史/校史馆

(175);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166);

队伍建设 兼职档案员(423);档案人员/档案员(419);

***治素质/综合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196);

素质/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188);

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53);

作用研究 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水平)/教学活动

(556);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改革(203);

教学质量(169);高校评估/评估(167);

作用/档案作用(155);

性质研究 档案事业(478);高校档案馆/大学档案馆/档案

馆(工作)(400);综合档案室(219);馆藏

档案/馆藏内容/档案馆藏(178);

问题策略 对策/策略(553);问题/存在问题(415);

措施(203);建设(157);

从表2.5可以看出,高校档案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十个方面,分别是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对象研究、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研究、信息化研究、利用服务研究、信息开发研究、队伍建设研究、制度建设研究、档案工作重要作用研究、档案工作性质研究及问题和策略研究。

总体上看,这些关键词基本上囊括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并且比较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和服务,同时也注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但我们从表中依旧可以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1.高校档案研究较多的是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但对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研究较少;

2.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归档的各个环节,对归档后的保管及安全问题研究较少;

3.档案信息化研究方面,对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高;

4.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研究较少。

结合表中显示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再进一步分析数据,笔者发现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研究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特殊载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的研究;

2.安全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3.高校档案馆体制改革及创新;

4.高校档案馆网站建设及服务;

5.高校档案馆文化建设功能及教育功能研究;

6.高校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7.高校档案学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8.高校档案工作者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Z].2009-9-1

[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文件材料划分年代的方法介绍[J].档案工作,1956:4-8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8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二、跨世纪的展望

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三、对策

1、肩负使命感

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科技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2、倡导学习之风

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总结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要不断学习***的路线、方针和***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

3、加快人才培养

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者系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副主任

注释

①《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

②吴宝康:《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

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

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

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

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科研档案 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在科研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表及声像载体材料,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档案在高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对于20世纪末后建立或升格起来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低,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滞后,无法保证科研档案价值的实现。因此,研究分析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与知识成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无论哪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是教学科研中心,而高校科研档案又是教学、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详细记载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学校教育改革与科技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为学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提供了背景资料和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整、系统、准确的科研档案对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决策。科研档案具有依据凭证的功能,它直接反映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原貌与进步,真实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及办学实力,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可以为学校领导和科研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凭证和依据,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推广。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是归档后的再利用,以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既可以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也为进一步的项目研发和成果推广提供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档案具有成套性、阶段性、集体性、专业性强、载体多样、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基础弱、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原因,虽然科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影响了科研档案的质量及开发利用。

1.档案意识薄弱,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都把大量的精力集中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之上,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使得学校档案事业严重滞后于其它各项工作。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忽视了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从而轻视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积累、归档工作,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其次,部分科研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科研档案的主体,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科研成果的发表、获奖,认为归档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属于个人资源,是否归档无关紧要,担心交到档案部门后给自己查找利用带来不便而不愿意上交。再次,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申报、评比,追求的是项目数量、经费的增加,只要科研材料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申报、鉴定、评比即可,并不对科研档案的归档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得科研人员只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科研档案工作的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2.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科研档案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差。高校科研档案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前提。一套完整齐全的科研项目档案应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项目申请书、审批文件、论证材料、项目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和相关协议等文件材料,研究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等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工作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专著、结题鉴定等材料。部分科研项目档案还包括申报奖励阶段的成果材料、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获奖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转让协议、推广应用方案及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然而,在新建本科院科研档案的实际归档中,无论是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其归档的材料都普遍存在着依据性、结果性文件多,科研记录少;文字材料多,磁盘、光盘、照片、实物少;复印件多、原件少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原始性,使得科研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

3.管理制度缺失,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职责不明确。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坚持由科研课题(项目)立卷的制度,再由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检查验收,然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这种模式也是比较易于落实科研档案的“三纳入”、“四同步”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往往不具体,未明确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员、课题负责人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的管理把关不严,科研人员不配合,科研档案管理员交什么收什么。有的学校虽然也有“三纳入”、“四同步”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科研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科研管理部门把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放在立项、经费及成果管理上,科研档案的管理往往由于事务性、琐碎性的特点而不受重视;档案部门由于不是科研工作的管理主体,又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对科研档案的监管力度很小甚至无力监管,使得科研档案“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形同虚设,科研档案归档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工作意识落后,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业务指导不到位。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都处于封闭状态,“藏在深闺人未识”,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工作缺乏竞争和创新,只注重移交后科研档案的管理,忽视了对移交前的科研材料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而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员没有经过正规档案管理教育与培训,专业性不强,业务素质偏低,对科研档案归档的内容不明确,对归档范围把握不准,再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大量的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而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又不到位,难免不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提高科研档案质量,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

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研档案形成者归档工作的主动性。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以及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形成的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观念,它是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全校师生档案意识尤为重要。首先,档案部门要经常向学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的支持,将科研档案管理纳入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检查内容,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责任意识。其次,学校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规及档案基本知识,让档案贴近教职工,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使大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主动承担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再次,档案部门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积极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专题目录,为科研人员利用提供方便。“润物细无声”,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科研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主动支持和配合科研档案归档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化。《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科研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规定:“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并且个人对其从事科研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理顺档案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科研档案工作中的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归档制度和模式,使“三纳入”、“四同步”真正落实。制度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这样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促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把科研档案的归档情况与科研项目的验收、成果申报挂钩,在课题验收时,要由档案部门对归档材料进行审查,凡是归档材料不完整的不予项目验收、报奖,从而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

3.加强跟踪收集,实现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全程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难免在科研档案的材料积累和收集上有遗漏或对应归档的材料把握不准,导致归档材料的不完整、不准确。因此,档案部门不能只注重移交后的档案管理,而应根据科研档案形成的特点,坚持前端控制的原则,提前介入,将科研档案的跟踪收集工作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在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阶段,档案部门应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人员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课题的整体进程,指导和协助科研人员将整个科研活动中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确保科研档案的质量。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缺乏科研竞争力,争取到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凤毛鳞角,其所形成的科研档案资源既是学校科研能力的历史见证和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对学校有重大意义。这些科研项目,往往研究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研究人员多,档案内容复杂多样,甚至还包括若干科研子课题,如果仍按一般课题一样进行收集归档,极易造成档案材料割裂的现象。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员参与全程,从科研材料形成之始就注意收集整理,以免遗漏,确保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

4.提升档案管理者综合素质,强化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科研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科研档案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较为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系统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具备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熟悉科研项目档案的来源情况和产生工作规律。唯此,档案人员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克服“坐等上门”等传统封闭的工作意识,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技能;主动加强与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归档,定期检查或抽查立卷归档工作,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天波.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策[J].重庆三峡学报学报,2008,(4).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后保管时代;高校;学科;档案管理;现状;改革

当前档案管理进入了后保管时代。在保管时代,国内档案学者囿于运用档案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档案问题,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档案界,即“站在档案圈中看档案”。进入“十二五”之后,中国档案学研究视角、研究领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扩大,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注重发挥档案管理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重要作用。

1.我国高校学科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对学科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学科建设领域有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少数高校基本没有对学科档案进行整体管理,学科档案管理人员、条件与财力人员的配备不定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具体档案馆藏的种类也比较单一。

1.2管理方法与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仍以行***为主,根本没有将其纳入现代科学管理和法制管理的轨道。此外,从高校的档案库藏现状看,有关科研、教学以及那些时代信息含量高的资料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行***方面的信息资料却比较多。管理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的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

1.3学科档案管理不能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学科档案不少只是学科申报、检查、评估或验收时,才临时收集有关材料;学科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对高校管理中的领域学科档案的保密难度高,管理中人为、零散现象比较常见;学科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的执行不一贯,学科档案检查与评估不够。

2.高校学科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学科档案是指学校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学科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书面文件、电子文本和影像资料、网络数据等原始资料的总称,它承载了学科发展的历史,也孕育了学科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学科档案管理是大学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档案管理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系统、完整、科学的学科档案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将有助于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当前社会加速转型、科技日益进步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形势,传统档案保管模式面临多重挑战,档案后保管模式的特征日益明显。对高校学科档案管理改革的研究,有利服务于新时期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跨越发展。

3.高校学科档案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3.1电子文件管理

档案后保管模式的提出,是档案界应对电子文件涌现作出的理论反映。近五年来,随着电子文件取代纸质的压力与日俱增,国内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持续深入,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引进和介绍欧美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着眼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的研究和介绍,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比较鲜见。近几年,我国档案学界的主要贡献是在延续已有研究路线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在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机制、体制、标准和管理战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子文件管理是一个当代国际档案界普遍关注的研究命题,其在档案学科和档案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不言而喻。如果说西方档案学界主要侧重于从应用技术或管理技术上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永久性等进行研究,那么我国的特色则是侧重于在宏观层面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战略等进行探索。

3.2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

从档案界的角度出发,电子文件管理需要落实在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上。2006年以来,中国档案学界以电子***务和档案信息化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开始了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的探索。电子***务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年来我国档案学科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这种苗头虽然仍旧存在,但本学科研究的特色逐步彰显出来。

虽然有关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但客观地看,这一专题上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达到系统化水平,理论深度尚显欠缺,理论成果也并没有引起业界在实践中的充分关注,其科学性尚待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同时也应注意到,对仓促起步的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如何进行总结分析和效益评估正成为理论界必须研究和面对的棘手问题。

3.3档案开放与利用服务

近几年,档案开放与开发、档案利用与服务成为档案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步从单纯研究档案信息开放与开发扩展到同时将学科信息开放与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后保管时代档案工作中心从“档案保管”转移到“档案利用”上,从“传统档案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也从单纯的“实体保管员”扩展为同时作为“知识提供者”,因而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有了更多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文件与档案开放是***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在承担档案开放任务过程中,应适时将其建立成为学科信息公共查阅点,并在档案管理制度上做出调整与创新。

3.4档案法规***策与立法立规

前几年,档案法规、***策与立法立规研究受到进一步重视。中国档案学者将档案立法立规与***策放在信息立法与***策体系中进行了系统思考,通过对若干法律或***策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对档案法规及其实施办法和有关档案***策进行修改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档案***策的制定应基于责任和权利两个价值导向,对档案馆的开放责任和公众的档案利用权利进行具体***策内容的设计。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应不断建设学科档案的系统而完善的制度体系,并要求严格执行。

4.高校学科档案管理改革要求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科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对高校学科档案管理改革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自以上分析可知,现代高校学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而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在现有的状态下很难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因此应首先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跟上现代高校发展的步伐。具体做法是:要加强领导重视。高校领导应正确认识到学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必须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谁都能做、可有可无、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把工作的实绩与职称的评聘和工资的提升挂钩,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是现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不断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4.2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档案信息存储时,要加强档案资料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技术,认真做好身份认证与密码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还要对办公设备安装杀毒软件,以免出现木马和中毒问题;第二,档案信息利用时,要坚持利用与保密并重的管理原则,必要时可对网上内容设置访问权限。只有通过加强以上具体环节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才能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4.3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加快的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与各个领域,高校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从实践来看,档案作为高校的主要信息资源,也正在向着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系统可以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办公自动化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OA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后,档案的管理升级为体系管理;第二,档案管理效率大大提高。OA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文件资料的收集、储存、分类、统计以及查阅等都变得方便、快捷;第三,档案资料的传递速度与安全性提高。利用OA系统,能够避免传统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通过网络传递更加快速、安全;第四,电子文件的保存比较稳定。较之于纸质文件的保存寿命而言,电子文件可以通过邮箱、U盘以及硬盘等保存,受环境影响较小,保存比较稳定。因此,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势在必行。

总之,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体会和践行传统忧患意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月.关于高校学科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兰台世界,201,02.

[2]彭群颐.信息化社会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02.

[3]刘恩贤,姜辉.高校重点学科档案的内容、管理和意义.山东档案,2011,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研档案管理论文10篇

学习

生理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生理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学论文,心理生理基础论文1000字。首先,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教学时,教师就是要以这种态度为基础,对学生加以诱发引导,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从而

学习

服务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全,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通过诊断、干预和***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

学习

给营销方案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给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营销活动方案10篇,做营销方案100条。(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

学习

安全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煤矿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论文。(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

学习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声像档案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声像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

学习

老年科医生工作计划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老年科医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老年科医生工作计划,老年科工作计划。【中***分类号】R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18-02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渐深入,一方面缓解了我国的人口负担,但是另一方面使得计划生

学习

仓储管理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仓储管理10篇,内容包括仓储管理论文十篇,物流仓储管理。(一)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

学习

工程项目管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项目管理10篇,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总结精选10篇,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它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单件性、建设周期性、过程渐进性、不确定性、

学习

生产管理10篇

阅读(8)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管理10篇,内容包括生产管理最佳实践案例,生产管理案例的感想。2.1实现供应商的JIT对于价格较高或体积大的原料,指导其供应商也实现看板管理。由特灵的采购员根据物料号码在系统中设置最大库存量和最小库存量、最小包装数

学习

个人助业贷款申请书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助业贷款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个人助业贷款审批流程,个人助业贷款的贷款方式。4、借款后保证履行的义务5、落款范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我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03级的贫困学生,来自九江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现家有6人,爷爷

学习

设计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设计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设计心理学的发展的论文,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不少地理教师在公开课或比赛活动中,为了体现新课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新理念,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内容呈现生动活泼,小组合作探究风生水起。笔者在参加

学习

小额个人贷款申请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额个人贷款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个人申请小额贷款的范文,小额银行贷款申请书如何写。再写上自己的借款用途以及借款金额等信息,例如:“现在由于XXX原因,需要购买XX物品XX件,单价XXX元,总价值XXX元,现在我自有资金XXX元,尚有XXX元

学习

财务管理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管理10篇,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分析论文十篇。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

学习

民警心得体会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民警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民警心得体会1000个字,最新公安民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在《xxx的决定》中,明确把做群众工作作为警务室民警的首要职责提了出来。贯彻落实***的决定,深入实施"两大警务战略",警务室建起来了,民警下沉到

学习

生理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生理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学论文,心理生理基础论文1000字。首先,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教学时,教师就是要以这种态度为基础,对学生加以诱发引导,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从而

学习

服务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全,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通过诊断、干预和***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

学习

安全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煤矿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论文。(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

学习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声像档案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声像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

学习

经济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心理学论文,经济心理学。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式。传统的假设有:受雇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但不论哪一种都基于理性

学习

基建档案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基建档案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好基建档案收集管理范文。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

学习

自动化系统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系统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系统论文格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论文。一、模糊控制模糊方法使控制十分简单而易于掌握,所以在家用电器中也显示出优越性。建立模型来实现控制是现代比较先进的方法,但建立常规的数学模型,有时十分

学习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档案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事档案管理论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通用六篇。(一)历史遗留问题多,升级达标工作任务繁重。体制调整前,局直单位的人事档案归地方人事部门管理,由于隶属关系、管理方式不同等历史原因,导致出现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