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篇1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一、情绪管理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 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 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 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 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6)
[4]迟成勇.试论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 职业教育研究,2005,(6):110-111
[5] 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 教育探索, 2002,(12):86
[6]陈大红.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 ,(5)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8]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 情绪管理
中***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情绪
1.1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会产生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
1.2 情绪的特征
1.2.1 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
情绪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现和生理激活三种成分:(1)情绪是独特的主观体验。每个人都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体验,但每个人的体验却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人在遇到相同的情境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甚至完全相反的情绪体验;而同一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自然是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面对同一情境时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2)情绪具有特殊的外显表现,最常见的情绪外显表现就是表情,即面部表情,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的表现即面部表情却是不同的。虽然每个个体对各种情绪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也有着人类各种表情的共通之处,这也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可以通过表情进行交流的原因。(3)情绪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之上。神经系统的激活水平为情绪的发生提供了生理基础。从延髓到脑干部位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经过边缘系统通向高级中枢,直到大脑皮层传送的弥散性冲动支持着脑的一般激活水平和状态,即情绪状态。网状结构的下行神经纤维又把信息输送回来,协调着脑的激活水平和情绪状态,提示各种具体情绪之间的性质和差别,并支配着行为。
1.2.2 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
冯特(Wundt)于1896年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情绪是三个维量构成的。每一个维量都是由一对相反的词组成,代表着一种情绪的两极,而情绪的发生就是从一端向另一端变化的过程。这三个维量是: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冯特的情绪三维理论虽然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但它至今仍有理论和实际的意义。迄今为止,最典型的多维量表应以普拉奇克(Plutchik)为代表。
1.2.3 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
从进化的观点看,情绪作为脑的功能,首先发生在神经组织进化上古老的部位。随着人类的进化,大脑皮质、尤其是前额叶的发展对情绪与认知的整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大学生情绪的特征
(1)丰富性。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接触面变广,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从前没见过的人事物全部涌现进大学生的视野中,不同的情境必然会让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这些情绪由于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有着丰富性的特征。(2)不稳定性。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性格还有很多不稳定的方面,因此大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情境的影响。(3)冲动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自尊心强,对外界评价敏感,情绪容易激动,在面对突境时容易冲动。由于对未来的期望高,当现实世界与理想相去甚远时,就会产生焦虑和浮躁的情绪,加之缺乏自制力和辨别力,在应激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不可预期的结果。(4)渐变性。大学生的情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大一时的冲动易激到大四时的沉稳,从大一时的丰富多变到大四时情绪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接触到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与以往不同的人际关系,大一新生必然要经历一个适应期,有的人适应能力强,很快融入新的生活。而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原因,适应新生活的过程很长甚至有些学生不能适应新生活,这时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焦虑等情绪,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活已基本适应,这时情绪比较平静,不会有太***动,这个阶段令大学生产生情绪波动的事件一般是爱情和学业成绩。
大四的学生临近毕业,论文写作的压力,找工作、考研或出国的压力纷纷向他们袭来,家人朋友可以给予的帮助是具体的,但外界事件对自身造成的心理压力却是只能自己承受的,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大,敏感,可能会因为外界的一句话而伤心难过很久,也可能因为家人朋友的关心感动不已。
2 情绪管理
2.1 情绪管理的定义
情绪管理是对情绪的一种管理方式,这里主要是强调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即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情绪现状、情绪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的一种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当自身的消极情绪产生时,在合理的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为自己找到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
2.2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
好的情绪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也是大学生培养良好人格的保证,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志,同时情绪管理也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2.2.1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行为
大学生的情绪有不稳定和冲动的特点,如不能有效管理情绪将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因此应对情绪进行管理。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积极情绪出现的频率,进而增加积极行为。
2.2.2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管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是其价值的最直接表现,情绪不稳自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利于维持大学生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
2.2.3 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3
【关键词】晒痛苦 大学生 情绪管理
“晒痛苦”是继“晒幸福”之后,近年来网上流行的一个词语。所谓晒痛苦就是把当事人把自己在工作、情感、人际交往及家庭生活中遭受的痛苦和不幸,向亲朋好友、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或者网络上进行倾诉,以这样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烦恼郁闷。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晒”的痛苦大多是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情绪,例如同学间的人际冲突,恋人间的情感挫折,学业上的挫败感,就业方面的焦虑,对未来发展的迷茫等等。其实这样的“晒痛苦”是寻求情绪情感释放的一种方式。
一、“晒痛苦”背后的情绪因素
情绪是大脑对客观的认知评价的主观感受,它常常伴随着比较明确的外部表现,具有短暂、冲动和不稳定的心理特点。痛苦作为人生的一种常态,当人自身不能排解掉的时候,它就会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储存在潜意识中的痛苦感觉,由于它不能让人清楚的感知,因此,更不容易排除体外。作为一种痛苦的源泉,就会让人会产生愤怒、忧郁、烦恼、悲伤等不良的情绪。所以说“晒痛苦”是为了寻求负面情绪的释放。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随着人的成长与成熟,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丰富,又表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可以说“晒痛苦”是大学生寻求情绪释放的必然结果。负面情绪如心情低落、焦虑、紧张、郁闷、悲观每个人都会有,当刺激的强度持续而强大,超出了当事人心里承受能力的时候,向外排解是必须的选择,所以适当地“晒痛苦”其实是可以帮助宣泄掉这些不良情绪的。
但是很多大学生在现实中是在不停地、不厌其烦地“晒”这种痛苦,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这样的“晒痛苦”不仅会遭到周边人的排斥,也会令自己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这种执着的“晒痛苦”只会是越晒越痛。笔者身边就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同学,进入大学后,觉得自己选错专业了,对自己所学专业越来越不感兴趣,专业成绩也很一般,对未来的前景没有明确规划感到
非常迷茫,但还是要继续学下去,这让她觉得非常郁闷,这种负面情绪一直困扰着她,没有心思学习,生活上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她开始向身边人寻求支持,她把这种困扰和宿舍的同学倾诉,一开始大家都特别理解她,一起安慰她,鼓励她,在学习上也给予帮助,可是效果不显著,依然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一味抱怨学校和老师。时间久了,同宿舍的人开始有些反感了,不愿意再听她整天絮絮叨叨埋怨却不为专业学习做任何努力,开始渐渐疏远她了。于是这位同学就更焦虑了,觉得自己专业课学不好,和同学关系又处不好,对大学生活感到非常失望。但其实呢,大家并不是有意排挤她,只是对她不断“晒痛苦”的这种行为感到害怕,不知道要再怎样才能帮助她了。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难题,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是尝试去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指望他人来帮你解决。这个同学也有负面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但她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来帮助自己,所以才会造成困扰,进一步地影响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所以,学会情绪管理,掌控自己的情绪,减小负面情绪的影响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命题。
二、“晒痛苦”的情绪管理价值思考
情绪管理最早是1979年Hochschild在她的《情绪工作、情感规则和社会结构》(Emotion Work,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中提出的概念,她认为情绪管理就是一种需要遵循情感规则的工作,是个人“试***去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她把情绪管理看做是一种“努力”而不是“结果”,即如果一个人努力伪装自己的情绪,尽管失败了,我们仍不能否认他做过了情绪管理,由此可见她更倾向于将情绪管理描述为一个过程。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意识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信任人,尊重人,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沟通与互动,构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什么说是“管理”情绪,这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生气、愤怒、难过等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下去,以为会自己慢慢消解掉。但其实,情绪的能量如果不去处理,它就会累计、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的管理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是需要疏导与化解。
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和高中有了很大的区别,对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有更高的要求,在集体中生活,人际关系式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自尊心都非常强,现在很多学生又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中生活,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情绪化和冲动常常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杀手,而相反的,乐观愉快的积极情绪更能让人亲近自己,从而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莎士比亚说过:“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一天就算是白活了。”古语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恰当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情绪,体察别人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人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拥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比起身体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更容易被人们轻视,但往往心理健康的意义甚至超过身体的健康。因为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承受的压力越大,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就越高,情绪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上的疾病往往会诱发躯体上的疾病。例如人的压力过大或者过于焦虑会导致失眠,心慌等生理反应。严重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良好的情绪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与人相处,对学习、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情绪作为人格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情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一定先天影响并按不同的等级而构成的,所有的情绪都能相互影响,并形成人格特质。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例如,在面临某种威胁或阻碍时,具备焦虑性人格的人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而有的人可能却会精神振奋,以自信和能力去克服。健全人格的情绪控制特征表现为:情绪合理化,冷静,脾气温和,有满足感,与人相处愉快。许多研究都表明,对情绪的有效调节和控制能使个体保持良好、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的品质。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认识和理解则又会有助于其培养真诚友好、宽厚大度、善解人意等良好性格。因此,情绪管理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任由其不良情绪泛滥,则个体人格将会出现缺陷和障碍。
三、“晒痛苦”引发的情绪管理策略
1.正视不良情绪
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我们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说,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一点,不能像女孩子那样哭鼻子的。带着这样的观念长大,男孩子就会竭力回避或压抑难过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可是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发生,既然男孩子不能落泪,那么这种不良情绪很有可能就会转化为其他的形式发泄出来,比如说暴力。所以,当我们遇到难过、愤怒、焦虑等等这些不良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正视它,把它作为像喜悦、开心一样的情绪看待,而不是遮掩它,尝试去承认并接纳这种不良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代表某个诱发性事件,B代表个体对此事件产生的信念及一些看法、解释,C代表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其实关键是B即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所以只有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自己的认识,消极情绪才会改变。
2.合理表达情绪
情绪表达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表达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表达情绪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东方推崇集体主义,通常会抑制积极的情绪,而西方则是鼓励表达各种不同情绪。处于困境,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时,合理宣泄情绪显得很重要了。合理的情绪宣泄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只有先观察了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观察,才能在设身处地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设想。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也要用适当的方式,比如有误解时,不要压抑感受,心平气和与对方沟通、坦诚,而不要以过激的方式进行。转移注意力也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方法,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听听音乐,或者去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与朋友散散步谈谈心,都是合理宣泄的一种。
不良的情绪一旦积聚起来时有害身心的,像“晒痛苦”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宣泄不良的情绪,大学生在学校可以向同学、辅导员倾诉自己的痛苦,通过自己情感的表达来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反馈,提高自我认识从而改变不当的行为。但“晒痛苦”是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度内,如果像祥林嫂那样不停地向周围人倾诉或者在网络上不停地“晒”,不仅不是合理地宣泄,反而受到别人的反感,自己也会陷入更痛苦的境况中。学会情绪管理,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以豁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更为有意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Hochschild. A Emotion Work. 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9,85(3):551-75.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民族出版社,2011.
[3]叶发钦.论大学生情绪问题及其管理[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4]王丽霞.情绪管理内涵的探讨[J]. 社会心理科学,2010(6).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4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情绪管理 对策
听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残疾人,缺乏基本的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独特的生理结构致使他们具有与健听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征。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因此可以通过情绪的表现观察人的内心世界。听障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征性,要求对其开展情绪管理。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一、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特性
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知觉能力、调控能力、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明显不同。笔者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的在校听障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听障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两点差异。
1.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听障大学女生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在情绪利用能力维度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及男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传统认为,男生是***、理性和进取的,要求男生勇敢坚强,敢于奋斗,承担责任,面对失败、困难要有承受力;而女生易感情用事,依赖性强,情绪体验深刻细致,常被倾向于教育成为善解人意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要敏于觉察,并给予关心疏导。听障大学男生的情绪利用能力强于女生,则可能是女生更在乎和关注别人的言行举止,会放大某些自己的消极体验,情绪稳定性不够所致,而男生思维的广度和活跃性强于女生,更能以积极的情绪处理事情。
2.情绪管理能力的专业差异。研究显示,倾向于文科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与擅长理科的听障大学生差异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背景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情绪利用能力上,文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显著强于理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这与文理科大学生的特点有关系。文科大学生受到较多的人文教育,喜好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往往比理科学生见多识广,更喜欢与人交往,建立了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旦产生情绪困扰,便会积极求助社会支持系统。而理科大学生不善于交往,交际面相对狭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因此导致他们情绪利用能力相对较差。
二、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必须了解他们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特别是针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帮扶策略。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学会调控和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并锤炼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1.提高听障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认知是情绪管理的基础、前提,也可以说是第一步,对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进行干预和辅导,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第一,要提醒听障大学生及时觉察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并能够认真分析引绪的原因。要清楚地了解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应深入分析引起情绪变化的主观原因,只有认清了引绪的原因,才能了解自己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真正觉察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第二,提高对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应平静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将它恰当地表达出来。听障大学生必须平静地接纳、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否定自己负向情绪的存在,而是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绝不压抑或控制,并学习如何与它相处。第三,要帮助听障大学生在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后,掌握良好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时的有效方式应是以平静、非批判的叙述,而不是直接发泄,且情绪的言语表达要清晰、准确、具体。最后,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识别能力。情绪认知能力不仅包含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要善于从别人的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发现别人的情绪特点,从而把握情绪识别的规律性。
2.指导听障大学生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有稳定、愉快的心境,与理智和意志相联系的激情和适度的应激,稳定、愉快的心境能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具有这种心境的人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会认为是可以克服的。培养听障大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要树立真实的自信。由于缺乏听力,不能与健听人有效交往,听障大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要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心,树立“以勤补拙”、“笨鸟先飞”、“扬长避短”的观念,相信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提高素养,以某方面的成就补偿自身缺陷,一定能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第二,要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针对听障大学生交际狭窄、爱钻牛角尖的特征,帮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即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用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观点看待,看问题避免绝对化,遇到困难不再消极悲观,而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通过养成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例如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体育活动,学会微笑等方法,获得愉快的感受,以培养他们热情乐观的情绪。第三,学会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常见的情绪调控方法有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宣泄法等,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聆听音乐,以及合理宣泄情绪,如眼泪缓解、运动缓解、转移注意等,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调控和安慰。
3.锤炼听障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听障大学生要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就应不断地锤炼挫折承受力,只有了解挫折对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力。第一,要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听障大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挫折对人的心理发展更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那么我们就应正确地对待挫折,促进挫折的转化,减少其消极影响,增加其积极影响。第二,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听障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只有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经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第三,要提高挫折承受力,还必须学会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当个体受挫时,所采用的习惯性的、以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应付方式,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其内心焦虑、罪恶感及维护失去的自尊心。听障大学生可以采用宣泄、投射、认同、反向、升华、补偿等心理防卫机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逐步恢复心理平衡,鼓励他们积累能量,再作尝试,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6):82-84.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5
【摘要】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管理情绪,调节情绪,驾驭情绪,做心境的主人,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 管理; 调控
【中***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9-01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与个体的需要、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同时,情绪具有自我保护、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直接影响[1]。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情绪的特征、作用,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不仅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必要条件。
1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对行为目标的影响:1979年,心理学家埃普斯顿在《人类情绪的生态学研究》文章中,介绍了他对大学生的自我观念、情绪与行为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他让数百名大学生描述其自我观念发生积极或消极的显著变化时的生活经历,用12点量表表示此事件前、中、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报告其相应行为、态度和目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积极的行为变化总是有一致的关系[2]。埃普斯顿通过分析大学生被试的自我报告后认为,那些消极体验之后,行为出现积极变化的大学生,在这种体验出现前,其生活是幸福、快乐和充足的,后来发生的消极体验导致他们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重新评价,使其变得更加明智、更富于思想和现实感、更少轻浮和脆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结果减少,积极的结果增大。可见无论何种情绪,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目标发生一定的影响。问题在于情绪发生时,要善于因势利导,使之起到强化或促进积极的行为变化的作用。
1.2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总的来说是紧张的。如果大学生不善于适应这种富有竞争性的环境,或对自己期望与要求过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据国外某医学研究者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多愁善感、情绪一直不佳、对人妄求或过于拘谨的人,其患病率比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情绪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人要高出三倍[3]。
2 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
2.1 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2.1.1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脾气急,有的人则是慢性子,有的人风风火火,也有的人多愁善感。这些都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直接的关系。
2.1.2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人的情绪表现与其情绪年龄相关。所谓情绪年龄是指一个人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4]。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当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应有的情绪表现相符合,即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反映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其一是情绪反应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认知逻辑水平。其二是表现和调节情绪的方式。例如,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地过度照顾,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
2.1.3 分析把握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婴儿期乃至幼年期,失去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照顾,会给个体带来情绪上的伤害,并在以后的成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年时期或在以后的成长经历中,有比较平和、乐观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学生要比经历过挫折、创伤的学生在情绪上更趋于稳定和积极。
2.2 善于控制情绪
2.2.1 克服冲动:延迟满足: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绪状态下作出的决定和选择);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减少冲动情绪)。
2.2.2 克服怒气:认清怒意:学会换位思考;给别人找一个理由;从一数到十;以不攻击对方的方式将不满表达出来;倾听;宽容。
2.3 学会排解负面情绪: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地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写日记等。
2.4 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2.4.1 不要期望值过高,过分苛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4.2 学会妥协和放弃: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就会被这些欲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
2.4.3 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自我安慰又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酸葡萄式即“酸葡萄”一词源自寓言《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因得不到自己想吃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根本没法吃。用这个寓言比喻,人们对于自己想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从而弱化其意义和价值,以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甜柠檬式即甜柠檬式的自我安慰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某种行为明知不妥,但又不愿意承认,只好找出各种理由来增加行为的合理性,以获得自我安慰,减轻心理压力。
3 讨论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培养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使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平,自助与成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侯桂芳,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6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中***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6-01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绪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二、强化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建议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7
为了了解高职大学生情绪认知状况及情绪自主管理状况,笔者对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88份,有效问卷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样本分布结构为:男生205人,占43.9%;女生262人,占56.1%。大一学生177人,占37.9%;大二学生244人,占52.2%;大三学生46人,占9.9%。文科学生265人,占56.7%;理工科学生202人,占43.3%。
高职大学生对情绪的认知状况
认知自我情绪 随时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判断情绪的影响,是进行情绪自主管理的第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67.5%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情绪的总体表现上属于积极乐观的人;1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消极悲观的人;20.3%的大学生则说不清楚自己属于这两种人中的哪一种。另外,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后,有21.2%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变化;51.6%的大学生有时候能够意识到,有的时候意识不到;余下的27.2%的人完全意识不到,通常是事情结束以后才知道当时情绪产生了巨***动。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基本上能对个人在情绪的总体表现方面有明确认知,但当特殊情况出现时,绝大多数人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度就明显降低。
认知他人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是高情商的重要标志。同时,能够认知他人情绪,也可以使你在与别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6.3%的大学生通常情况下都会十分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另有5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在意;有28.2%的大学生则根本“不在意”。而在具体问及“你的好朋友期末考试没及格,很郁闷,这时你会怎样做”时,有63.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真心劝慰朋友;另有27.6%的大学生表示会鼓励他下次一定能考好;但也有8.8%的大学生会无动于衷,“就当没有这回事”。可见,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随时在意他人的情绪,大多数人只会对小范围内的同学、朋友等人的情绪加以关注。
高职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状况
控制自我情绪 控制自我情绪是情绪自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大学生如果缺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约束个人行为,又不能驾驭他人,更不用提实现个人理想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这种情况时,有50.5%的大学生表示会愤怒,并强烈指责对方,这些人中有70.3%是男生;有43.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很郁闷,不会在明面上指责,但内心里十分憎恶对方;只有6.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淡定对待,若无其事。当大学生陷入久久找不到工作这种困境时,有28.1%的人会出现急躁、烦恼的情绪;37.4%的人会不以为然;34.5%的人会查找自身不足,对照提高后继续找工作。经过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面对大致相同的境况,所表现出来的控制自我情绪能力却大不相同。当外界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弱,尤其是男生;当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如“久久找不到工作”,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强。诱因不同,结果不同;主体不同,结果也不同。
激励自我情绪 消极的情绪使人郁闷、不舒畅,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耗损人的精力和体力,对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必须通过激励手段调节情绪,使之转变为积极状态。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大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有59.1%的人能够鼓励自己乐观些,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有22.1%的人会胡思乱想,情绪持续低落;另有18.8%的人虽然不能鼓励自己乐观些,但能够尽力转移注意力,回避不开心的事情。当具体问及“你已经连续多个学期都没有获得奖学金了,你会怎样面对”时,有18.2%的大学生会觉得十分懊恼和沮丧;有24.4%的大学生会“当没有这回事”;有57.4%的大学生在此情形下会“重新开始,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成功”。这两个题项调查的结果共同表明,约有6成左右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另有4成左右的大学生激励自我情绪的意识不明显或没有。
改善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现状的对策
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对情绪自主管理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诱发性事件,调节个人情绪,控制肆意发泄不良情绪的冲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研究还发现,虽然高职大学生已经较普遍地具有了一定的情绪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这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得更明显。总体来看,大学男生和女生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上存在较显著差异,男生明显低于女生。
情绪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认识情绪,并有效地管理情绪,是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进一步提高自我情绪识别的能力 提高能力必须要辅以正确的方法,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有几种常用的识别自我情绪的方法,高职大学生应熟练掌握并使用。第一种方法是,有意识地留意个人情绪变化过程,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对照记录仔细分析、思考。第二种方法是,在每一次情绪变化之后,都要评判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第三种方法是,向熟悉的人求助,征求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对你情绪变化的看法和意见,借助他人客观地了解个人情绪变化过程。第四种方法是,借助专业的情绪测试工具,或者向心理咨询师咨询,由此获取有关个人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8
论文摘 要:情绪管理是否成功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促进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应从尊重人、依靠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大学生对情绪的自觉意识和控制、调节能力,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内心体验[1]。情绪既可表现为积极的作用,也可表现为消极的作用,它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2]。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现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情绪、情感特别丰富,表现出富有创造性,又有强烈的冲动性、爆发性和稳定性。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情绪亦趋于稳定,但同成年人相比,由于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大学生对事物相对敏感,情绪易发生骤然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向的趋势,但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男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3]。
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愤怒、自卑等;重度的情绪情感障碍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情绪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活动效率,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能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增强抗挫折的能力;而不良情绪会降低大学生的活动效率,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它使学生丧失信心,缺乏活力,引起内心矛盾冲突,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从客观上看,当代社会正处于急剧社会变革时期,嬗变的环境条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冲击。随着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改革实行的上学交费制度、奖贷金制度、考试淘汰机制及择业制度的变更、完善,对大学生既是机遇,也是压力与挑战。而某些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庭功能的弱化、一些父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和过高的期望,不仅无法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还构成了一个个应激源。从主观上看,外在的环境刺激对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影响固然深刻,但大学生的情绪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还取决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变化时期,心理状态及情绪动荡不安,且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在这些巨大冲击面前,若缺乏恰当的适应能力,极易导致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情绪问题。因此,帮助大学生克服情绪上的困扰,使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界以及教育界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4]。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5]。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课题。因此,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开展和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积极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强化人性化管理措施,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重视情绪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在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缺少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学生比较了解,他们是大学生求知成长的引路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主要的力量,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工作,有责任和义务缓解大学生由情绪引发的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主要的情绪困扰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以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1.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大学生情绪管理知识理论,并增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高校辅导员掌握大学生情绪产生的原理、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以及常见的情绪困扰,掌握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的知识理论,同时还要了解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会努力积极适应和有效调控情绪,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也要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具备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通情达理与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同时,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效率。
2.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辅导员自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同时懂得移情,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通过与人交流沟通,调适自己的情绪,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人协调、合作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平时,要组织学生对可能会引起情绪问题的一切话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就有思想准备,避免突然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情绪问题。
3.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思想***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传统的工作内容中,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到学生中去,重视不同群体学生的情绪问题特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大学生虽然具有许多共同的情绪特点,但基于性别、年龄、专业、家庭条件等的差异,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情绪现象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辅导员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对学生的情绪问题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标准化格式去统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4.努力营造有利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情绪有传播和感染的特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但可以凝聚人心,促进人际和谐,还能够激发学生间的关爱,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方式自动化解消极情绪,形成“自愈”能力。因而,缩小落差效应,矫正不良行为,开展健康、充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拓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领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绪倾向、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校方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尤其是要形成一个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态机制,做到常抓不懈,力求实效。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线人员,要重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情绪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情绪问题,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争鸣,陈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95.
[2]汪海燕.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70.
[3]杜继淑,王飞飞,冯维.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9
教师的情绪带动并影响着教师的思维、判断和选择,进而教师的情绪管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管理有其自身特点和价值,现实当中面临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搞好教师的情绪管理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师;情绪管理;改革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处于同样不可忽略的境地。他们在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同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和考验,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心理负担和情绪的波动尤为值得我们关注。教师的情绪不仅影响学生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关乎学生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怎样在日益升高的压力指数下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价值与特点
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发表的“EQ”(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这一概念,之后,情绪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始走向深入发展。伴随心理学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学者们慢慢开始关注情绪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影响。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工作和生活,对于广大教师群体来说也毫不例外。情绪管理最先出现在管理学当中,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简单来说情绪管理就是对人们的情绪的管理,它把人的情绪提升到了一种资源的高度,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决定了搞好教师的情绪管理不可小觑。纵观现实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面对社会现状的紧迫性
社会飞速的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在逐步积累,贫富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戾气弥漫的状态之下,人具有多重角色性,教师也一样,当角色发生变化,同样遭受社会生活的种种压力。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戾气时常围绕教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考虑社会客观环境的使然,只是一味给予教师道德上的谴责,提出更高深的师德要求,然而面对现状往往无济于事。我们不应该压制教师的不良情绪,恰恰应该分析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帮助教师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并加强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
(二)面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往往受到严格监督,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多重压力。种种压力之下教师的心理负担与职业倦怠等问题有增无减,往往使课堂教学效果恶化。《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在某省举行的大样本调查当中,约58%的教师经常出现焦虑情绪表示自己的压力过大;约30%的教师时常因自身情绪低落而没精神上课;约18%的教师承认会因为自己情绪不佳而在课堂上迁怒于学生;还有约14%的教师偶尔会因为上课氛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懂得调试自身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等;要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情绪往往带动着学生情绪,好的教学效果必定有一个好的教学情绪在主宰。教师必须通过情绪管理,使自身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处于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以自身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也是教师为师的本分与职责。
二、教师情绪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匮乏
多数教师对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一定了解。教师群体当中,特别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往往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感知和察觉容易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之中,进而影响整个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照本宣科,采用自上而下的讲授和说教模式,不在乎学生的主体地位,惯性地忽略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有时候就算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需要调节,但是往往因为采用的情绪调节的策略机械、单一而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终止。
(二)教师培训不重视情绪管理
当前,教师培训的内容一直主要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方面,恰恰忽略了教师情绪感受及情绪管理方面内容。教师普遍面临缺乏情绪管理方面系统培训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方面的培训,一般教师很难对自身情绪的变化及时察觉,大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情绪分析方法,以至于当情绪出现问题时很难选用恰当的方法分析情绪的症结所在及时做出调整。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了情绪调试的重要性,但是很难将其付诸行动,经常因为措施的不够有效而放弃,使得教师的情绪问题从自身角度难以解决。教师因为缺乏系统的情绪管理方法,仅依靠潜意识克服情绪问题,是导致教师情绪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学校情绪管理工作的缺失
教师的情绪管理不仅指教师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与调试,学校作为教师情绪的组织的管理者,也承担着疏导和转化教师负面情绪的职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对教职工的情绪管理工作呈现“缺失”状态。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室,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价值,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部门存在。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学校行***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认知取向的偏差,他们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信念等,却缺少了对教师的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关注及重视。
三、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长久以来受认知理论的影响,教师培训的重点往往集中于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技术等方面,忽视了教师的情感、情绪体验,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教师情绪管理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体会自身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影响。要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引导教师树立一个科学的情绪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求发展,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教师树立***自主的发展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和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二)针对教师开设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
教师情绪管理培训的不完备是影响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因素之一,纵观当前的教师培训课程,要从培训理念和培训内容上对教师情绪管理的内容重视起来,不能像往常一样忽略。虽然,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情绪管理也一样不能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培训中情绪管理的内容必须凸显出来,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开设有关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例如,美国的“社会与情感课程”、“情感判断与分析”早已被列入教师的正式教育之中。在英国有P.S.H.E课程和精神关怀(PastoralCare)课程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充实教师情绪管理相关知识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三)注重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创新教师培训的路径
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者要承担起教师情绪管理培养的责任,仅仅在学校内部开设心理咨询室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教师情绪管理有关内容渗透到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使教师的情绪管理培训贯穿于教师培训的职前和职后,职前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开设和情绪管理相关的课程,使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为情绪管理的培养铺设理论基础。这样有了理论做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运用这一系列相关知识,使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逐渐生成和发展。职后培训更多的是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重构和提升阶段,教师可以多途径地学习情绪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自我培训、校本培训、同伴交流、专家引领等。
总之,深化教育的改革不仅是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人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教师情绪使然,必须关注教师的情绪管理,不能忽视教师的情绪管理,使改革失去人性,影响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应然”角度出发,要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针对教师开设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注重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创新教师的培训路径;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王佳欢 田国英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杨春晓,译.情商[M].中信出版社,2010.
[2]张铁.消除戾气需要春风化雨[N].人民日报,2012.
[3]林崇德.教师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4]朱朕红.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XX初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大学生情绪管理篇10
关键词 情绪管理 护理专业学生 高职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84
Abstract Psychology of emotions as a noun, ha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focus, moo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eople's learning and productivity.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ompared to other students,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pressures facing bigger, if not timely adjusted its status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On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of students of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eview.
Key words emotion management; nursing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情绪(Emotion)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反映。①简言之,情绪就是人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作为一种驱动力,它们都可以驱动个体从事活动,从而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通过研究个体乃至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引导、协调及控制,充分激发并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力,培养其驾驭情绪的能力,使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由此来提高个体及群体的活动效率。②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特点
近几年,在国家相关***策的扶持和引导下,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高职生群体数量逐渐增多。我国高职生大多处于18~22岁这个年龄段,在该阶段,其生理发育接近成熟,已具备了成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主要表现为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不擅于控制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起伏不定,情感体验丰富、繁杂。③④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势必会影响高职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层面,甚至危害高职生的身心健康。⑤而护理专业高职生与其他专业的高职生相比,学业和就业压力更大,更承受着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高强度的工作及紧张的护患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应加强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
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个体能够主动调整情绪状态,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科学地宣泄情绪,自觉克服并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⑥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后备***,踏上工作岗位后将长期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面对繁杂的专业事务,还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若在此过程中被不良情绪所左右且无法排遣,不但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还会因与病人之间沟通不畅而诱发护患矛盾,进一步恶化不良情绪。因此,掌握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有效地调控、宣泄不良情绪,提高护生情绪管理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3 情绪管理的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的基础上衍生出“情绪管理”的概念,认为正确运用情绪管理能使人们在紧张的状态下保持冷静,面对挫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适时寻求机遇,从而有效率地学习和工作。⑦⑧⑨丹尼尔・戈尔曼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也引起了医药卫生界专家学者的重视。Victoroff⑩等对凯斯西储大学口腔医学院所有三年级、四年级、见习与实习期的的学生进行了情绪管理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入学考试及各科成绩的优劣对学生临床工作的帮助并不大;鉴于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门需与他人交流的学科,情绪管理能力越强的学生,其临床工作表现越佳。
在国内,情绪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陈伟伟 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表现欠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另一项针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汪庆等 认为,医学生控制消极发泄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但是当遇到情绪不适时,采取行动积极补救、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较差。张琴等 对高职生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高职生认为负面情绪对自身产生了严重且持续的影响,但他们却无法正确应对。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专门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绪管理的相关研究还较少。
4 对策
4.1 引导高职护生合理认知情绪
情绪无所谓好坏,只有积极、消极之分。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 产生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B),只要个体能够改变对诱发事件(A)的想法和观念,那么就可以改变情绪(C)。例如,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因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郁郁寡欢,甚至感到前途无望。在ABC理论看来,考试成绩不佳并非导致他消极情绪的直接原因,而是他凡事追求完美,一次失败即意味着前途尽失的想法。因此,当学生产生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时,应当从引发该不良情绪的诱发事件入手,改变学生对诱发事件的想法,从而避免消极情绪的进一步发展。
4.2 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首先,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时了解自己对某事的主观感受,为下一步表达并调试自身情绪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要及时觉察他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合理表达情绪,尽量采用陈述客观事实的语言,避免掺杂主观性或指责性的词汇来表达情绪,必要时积极补救,采取行动改变情绪状态;最后,高职护生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可以尝试用ABC理论、向他人倾诉、转移注意力或放声大哭等方法来释放,缓解情绪压力。
4.3 加强对高职护生心理状况的关注
从高职护生的情绪特点着手,除开设护理心理学、护理与人际沟通等课程外,有针对性地开设情绪管理课程,调整自身情绪,培养与他人协作解决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鉴于部分学生抱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找心理医生”的错误观点,应加强学校心理咨询网络化的建设,必要时进行团体辅导,让学生在团体互动中调试自身情绪,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注释
①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0.
② 林恩・克拉克.救助情绪[M].姚梅林,庞晖,姚枫林,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34.
③ 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6):82-84.
④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⑤ 孟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⑥ 刘英.高职学生情绪管理探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4):41-43.
⑦ Goleman D.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8.
⑧ Mayer,J.D.,Dipaolo,M.T&Salovey,P.Perceiving affective content in ambiguous visual stimuli:A compon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H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90.54:772―781.
⑨ Mayer,J.D.&Salovey,P.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Salovey & D.Sluyter(Eds)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M].New York:Basic Books,1997:3-31.
⑩ Victoroff Kz,Boyatzis RE,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ntal student clinical performance? [J].J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3 Apr.77(4):16-26.
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34-36.
李文琪,李长仔,张盼,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433-436.
汪庆,陈莉,唐闻捷.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情绪智力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24(6):83-85.
张琴,韩淑英,杨少禹.高技能人才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60-6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情绪管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