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营销方案篇1
纵观App排行榜,移动App在消费级领域发展的风生水起,大众广泛使用的新闻资讯终端,电子书,琳琅满目的游戏,微博,微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企业级App领域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当谈及企业App和大众App本质性的区别时,正益无线产品副总裁刘鑫认为:大众App往往是由互联网公司开发,其目的是帮助这些App身后的公司挖掘安装用户的商业价值。而企业App更多是为了利用科技和进步的手段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一个想赚钱一个想省钱,这就注定了企业App区别于大众App的专业方案。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几乎已成为商务人士标配。当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都通过移动设备来处理商务时,比如对公司财务状况实时追踪,对合作伙伴动态管理等,所有的这些功能都要求企业级App发挥作用。
随着企业级App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商务运行模式也在悄然向移动的方向转变。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App已成为企业在移动终端的竞争平台,并与微博、微信构成新媒体营销的“三驾马车”。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App的营销价值,希望借助App,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绑定,抢夺移动互联营销的先机,打通O2O环节。
企业App还实现了静止媒体向移动媒体、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形式的转换及以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有助于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喜好,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强化用户黏性。
另外,企业App提供了一个互动社交平台,突破了传统营销方式,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品牌传播和营销,并可与企业已有的信息化应用进行集成(如与ERP、CRM等系统做对接),实现移动化办公,大大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处在移动信息化进程中的企业往往需要为自身定做移动App。这时从企业长久发展考虑,移动信息化的技术选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无非就两种方式,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自行研发,反之则是实施外包。
企业进行自主开发从开发方式上大致分为原生开发与跨平台开发。原生开发即采用iOS与Android的原生环境进行开发,属于比较传统的开发模式。采用原生开发的应用可以保证应用本身的用户体验,以及平台适应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平台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移动应用的效果达到最高,这样的开发方式适合面向最终用户的移动应用。
近几年,随着HTML5技术的逐步成熟,利用HTML5技术进行跨平台开发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跨平台开发也开始进入了很多企业移动应用开发的选择方案内。HTML5跨平台开发虽然可以快速完成企业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HTML5开发出来的应用还不能完全达到原生开发的效果。
app营销方案篇2
除了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以及庞大的行销人员,品牌还能黏住年轻消费者吗?可以试试APP营销。
美邦用APP黏住顾客
美特斯邦威是最先巧用APP营销的传统企业之一。2010年5月,美邦为旗下新品牌ME&CITY开发了一款APP,名字亦为ME&CITY。
即使2年后来看,这款APP仍然可圈可点。首先契合品牌精髓及国际化定位。在设计师勾勒的伦敦街景中,有游乐场、点击可以看Fashion Show视频的电影院、音乐喷泉,以及站在店铺门口的ME&CITY代言人奥兰多布鲁姆,整个绘画精致到美邦将其同时用作自制明信片的***案。
精致的***片能够让用户停驻一段时间,但如何让用户每天都会上APP呢?该APP的主旨便是让其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在iPhone日历比较简陋的状态下,ME&CITY的APP有着制作精美的日历、记事本和天气预报等日用小工具;更有大量娱乐小游戏,比如搭配衣服的试装游戏,以ME&CITY各款新装为元素的连连看等。
APP管理会员更便捷
黏住顾客之后,APP还能为企业做什么?
某大型鞋企一直被一笔账所烦恼,该企业在全国拥有6000家门店,每年至少有2500万人购买,累计顾客数以亿计,然而会员数只有20万。零售行业拉到新客户的成本要比保持老顾客的成本高出几倍,如何保持跟老顾客的紧密关系?
按照传统的会员管理方式,可以给顾客发会员卡,然后通过电话、E-mail或短信等方式跟会员沟通。但是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而APP占用空间小,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携带;同时可以及时向消费者推送优惠信息、新品介绍等,消费者也能通过APP将对产品的意见反馈给企业。
此外,大部分的APP都有位置定位功能,企业对每一位顾客的了解都可以精准到生活习惯、行为踪迹。这在传统营销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
APP可直接达成销售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销量,APP同样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甚至更为直接。
LV旗下的化妆品牌Benefit,今年2月上线了APP,具有直接下单支付购买的功能。短短几个月内,该APP已保有数十万***量,活跃用户达5万以上。
对于拥有零售终端的企业来说,APP实现销量的关键是Online和Offline的自由转换。首先是Online到Offline的促销功能,比如某鞋服品牌用APP推送信息的方式提示消费者,在工作日的某时间段内来到店内,可提供限时打折优惠。
其次是Offline到Online的账单转换。比如某个门店没有适合消费者尺码的鞋子,但总仓有,按照传统的电话调货方式,需要客户中心来进行沟通协调。APP提供的方式是,店员指导顾客***,然后直接通过APP购物,产品快递到顾客家中。
事实证明,APP正在改造传统的营销模式。然而,受消费习惯、移动客户端、流量费用等因素的制约,APP营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机遇永远与困难同在。
app营销方案篇3
小张是一名IT工程师,对编程还算精通,安卓、iOS开发自学成才。眼见着最近App Store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谁谁谁又靠着App的***分成赚了一笔,他琢磨着也开发个应用赚点外快。可将点子转化为应用后,小张发现在杀出一条血路并赚到钱之前,静下心来向App Annie这样的App Store 分析和营销服务提供商寻求帮助是值得的。
7月6日,位于香港的分析苹果App Store应用并为开发者提供咨询服务的App Annie获得由IDG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融资额不详。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将进入App Annie董事会。App Annie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至苹果之外的其它移动应用商店和开发新功能,并且很快将推出增值服务。融资成功后,App Annie成为此类网站中的先行者。
实力来自数据分析
App Annie在2010年3月上线,允许应用开发者和发行商追踪App Store中应用的销售额、***量、排名和评论。它打出的口号是“Your App Nanny(你的App保姆)”――的确,在你的App诞生后,它把后面该做的事都包了。
网站刚上线时,为造势, App Annie的工作人员亲自在多个影响力较大的Mac和iOS开***坛上发帖,打起了广告,如iDevGames(标签是“the mac and ios game developer community”,mac和ios游戏开发者社区)、idevapps(标签是“Mac & iphone developer forum”,mac&iphone开发者论坛)。
App Annie的广告其实就是一份自我简介――我们新推出了App跟踪和分析网站App Annie。当iTunes应用商店和iTunes连接的时候,用户很难获取应用排名和销量的准确数据。我们的网站能解决你的烦恼:自动同步到你的iTunes账号抓取保存销售报告;用互动式的***表显示出销售数据和应用排名;对你所有的应用给出一个明确的总结;收集人们对你应用的看法;按分类和国家显示每日应用排名。另外一个酷的部分是公用“Store Stats”,在这里你能看到App Store里所有App的排名数据,也能看到排名前500的App***表,以及按国家和种类分类排列的每类前5个App。
从默默无闻到宣布“了解出自90个国家94783家公司的433206个App”, App Annie花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根据App Annie的数据,网站注册用户(主要为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开发者)达到1.3万人,其中过半数的App Store前100名发行商使用该网站提供的服务。在这些用户群体的认可下,App Annie成为了App发行商、机构和分析研究苹果App store人员愿意常去逛逛的地方。免费而质量高的分析报告,对App相关人员的诱惑很大。
根据Alexa的统计,App Annie的日均访问量目前达到62400人次,在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最受欢迎。流量能带来广告收入,checkwebsiteworth网站估计App Annie每天的广告净利润是433.58欧元。
App Annie的CEO 伯特兰・施密特描述了公司愿景:“所有的内容销售从零售转移到数字***,这会给分析市场数据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数据和相应的分析,Ann Annie似乎抓住了核心。
风投界的佼佼者IDG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只潜力股,李骁***表示:“很愿意支持一个客户涵盖从普通App开发者到世界500强企业并在客户中取得口碑的公司。App Annie的愿景与软件和内容行业的趋势一致,商业领袖和营销团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市场指导。”
用户说了算
在Cocoachina开发讨论区的App Store 上线/推广/销售讨论区里,又是App Annie的工作人员主动发起了使用邀请。跟帖的数量不少,看来App 开发者们太需要这一类的分析工具了。
开发者是App Annie最直接的客户,他们也最明白一个好的App分析工具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从App Annie后续的功能改进来看,在论坛里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意见它基本都采纳了,如每日把销量发送到用户邮箱、每日各区域的销售数据显示、数据自动同步、添加硬件摄像类应用、分析各地区销售额情况、区分免费和收费销量、补充13周之前的销售数据等。特别是针对用户的账号安全性担忧,App Annie首先声明会严格遵守隐私条例,而后告诉用户可以手动上传报告,而不需要登录自己的iTunes账号。
至于敏感的费用问题,App Annie表示会区分个人用户和大企业用户,至少目前,个人用户还是可以免费使用App Annie服务的。在其他分析工具需要用户一个月至少支付5美元的对比下,App Annie在盈利并不容易的个人开发者眼中显得尤为可爱。
Chalk 'n Ball的开发者在收到App Annie给他发的排名和销售数据邮件时很激动。之前他一直好奇,Chalk 'n Ball在美国猜谜和策略类游戏里反响还不错,为何App Annie对此不闻不问?在他着急要找替代网站时,App Annie的邮件翩然而至。
虽然小张开发出的App还没正式推上App Store,App Annie对他来说用处也不小。据小张介绍,他会重点考察跟自己App一类的应用分析报告,考察这一类型的游戏在哪些区域更受欢迎、收入最高,然后有倾向性地根据这些区域用户的喜好作出改进,毕竟以他的实力,要做出来一个堪比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类到哪儿都受欢迎的应用不太实际。在这一点上,App Annie恰好满足了他的需求。
同类竞争
一块大蛋糕总不缺来分蛋糕的人。App Annie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少。
根据专门收集相似软件网站alternativeto的介绍,AppFigures与App Annie功能最为接近。
资深用户指出了这两个应用各有的特色――AppFigures能在苹果的付款周期内分国家显示App销售数据,由此,开发者能很好地估计后续收入。而App Annie为iPad用户添加了HTML5***表,并且App Annie会根据之前的数据画出趋势***,让开发者理解销售量是怎么增长和萎缩的。App Annie还能提供别的应用的日排名,跟踪竞争App,让开发者知己知彼。
AppFigures每小时发送数据,而App Annie是每日发送。这就见仁见智了,有的开发者表示每小时都看数据没必要,有的开发者则认为每天的数据略显粗糙,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用户特征。
最大的一点不同是:AppFigures仅有5个应用是免费的,用户要使用其他功能需付费。App Annie全程免费。
app营销方案篇4
“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世界品牌50强(排除纯B2B品牌和以APP为产品的品牌),其中96%创建了自己的营销APP。在这个移动营销大爆炸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手段,力***捕捉住新时代品牌营销脉搏。
APP吞噬世界
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7亿部,平板电脑接近1.3亿部,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超过了9亿和1.9亿。另外,移动设备硬件配置迅速提升,4核以上的CPU、800万像素以上的摄像头,以及重力感应、电子罗盘、陀螺仪、GPS定位等多种传感器,成为中端手机的标准配置;近场通讯(NFC)、指纹识别等技术,也在应用普及的探索中。所有这些都使得手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为移动应用APP营销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而在受众层面,日前华扬联众数字营销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披露,从2011年到2013年,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在网络浏览上消耗的时间占比从27%下降到13%,而使用APP的时间占比从73%上升至87%。这说明,过去的核心应用——网络浏览,已经转变为基础应用,消费者的目光更多地转向其他扩展应用。
在广告主层面,营销公司Chief Marketer对666位广告主进行调研的结果表明,48%的受访者已经拥有或者计划开发1个以上的APP,另外31%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内增加了移动营销预算。以APP营销为代表的品牌移动营销正在成为一股让人难以忽视的浪潮。
华扬联众在其《品牌营销APP发展状况研究》中指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不断涌现的移动设备,带着越来越多的APP融入消费者生活,品牌营销如果拒绝APP,岂不就意味着拒绝世界?”
APP营销进行时
目前,世界品牌50强中,绝大多数品牌在营销中尝试使用APP,没有***APP的品牌占4%,只有1个APP的品牌占12%,85%的品牌有两个以上的APP,可见APP已普遍被强势品牌接受。从行业角度看,汽车品牌APP数量最多,其次是学术教育和电信服务。
这些营销APP大多被设计为消费者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工具”,其他主要功能是提供资讯,以及被视为娱乐渠道。有不少品牌会为某些特定的营销互动推出与消费者互动的APP。
不过品牌APP平均生存期并不长。据华扬联众统计,目前世界品牌50强营销类APP的平均生存期约为6.5个季度,说明多数品牌尝试APP的时间不长。大约在3年前,营销类APP迎来了第一次小幅爆发,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而到了2012年,品牌APP又有一次爆发式增长,并在2013年年初再次回归理性思考期。
不得不承认,世界品牌50强的营销类APP并非都是理性思考的产物。目前,停止更新一年以上的APP数量占到总数的1/4。虽然停止更新,但并不说明这些APP失去了效用,被遗弃,但由此可以看出为数不少的APP承担了短期营销功能,或正在慢慢失去活性。
与此相对应的是,获得用户评分认同的品牌APP数量比重较低。评分是用户对APP认可程度的重要表现,从世界品牌50强APP评分可以看出,即便是这些世界级品牌,它们的大量APP没有得到用户认同:65%没有评分,10%在3星及以下,4星以上的APP数量只占到24%。
“世界50强品牌”的APP营销实战
APP应该有怎样的营销功能?要解决什么问题?担当什么角色?纵观世界品牌50强营销类APP,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共性。
① 销售、服务移动化。这是营销类APP最常见的功能,它将品牌的销售和服务环节与移动环境对接,利用APP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搜集数据。比如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连锁餐饮品牌,以大众为代表的汽车品牌,都推出了类似功能的APP。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浏览产品信息,参与优惠活动,或者下单购买,预约服务。
② 产品的移动化拓展。雪佛兰汽车推出一款APP,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的性能和驾驶方法。消费者可以通过该APP测试自己的驾驶风格、操作习惯,并设定日常的目标,提升自己的驾驶技巧。该APP与汽车连接,把车辆的许多数据,比如车辆的ID号、行驶里程数据等,发送到指定的数据库。在达到APP设定的挑战目标后,车主可以通过Facebook和Twitter与其他车主分享成绩,相互激励。此类APP围绕产品,实现多样化的功能拓展,可以帮助用户学习和了解产品,传播知识和资讯,也可以把产品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组合起来,具有更多的功能,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③ 品牌沟通移动化。品牌利用APP各种资讯,可以与关注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让他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品牌,有助于形成更深的品牌认同。比如,把APP做成一个品牌移动门户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一些品牌或产品在推广过程中,也会利用APP这种移动化工具,提升体验效果。
梦龙曾推出过此类APP,在一次产品推广活动中,品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以产品“梦龙”为主角,举办了一场在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搜寻虚拟巧克力糖果的竞赛游戏。9条街道的各个位置被设置了150颗虚拟巧克力糖果,参加者只需在iPhone上运行这个APP,把手机摄像头对准眼前的街道,边走边看,到达每个巧克力糖果所在的地点时,屏幕显示的街道实景中会出现虚拟巧克力糖果,点击屏幕便可以获取。收集虚拟巧克力糖果最多的获胜者,可以赢得一次纽约之旅。简单的游戏让消费者与品牌完成了一次有趣的对话。
④ 客户管理移动化。除了单纯的营销,APP还能优化更多的功能,比如客户关系管理。目前,利用移动手段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不在少数,宝马就为车主建立了会员俱乐部,并在移动端推出My BMW Club APP,作为一个移动化的工具,为会员服务提供支持。在这里,车主可以享受某些专享权益,借助论坛等与其他车主交流,结交朋友,与特邀嘉宾、专家进行***互动。
⑤ 内部品牌建设移动化。对外传播固然是企业传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对内传播亦不可忽视。在众多品牌愈发重视企业内部传播时,APP开始大显身手。可口可乐推出了“可口可乐大使”APP,提供与可口可乐相关的汽水知识、品牌新闻和活动资讯,让员工及合作伙伴随时通过手机查看和了解,鼓励员工成为传播可口可乐影响力的“大使”。
⑥ 产品组合移动化。这是APP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此时APP并非仅仅为一款产品服务,而是与产品组合配合、协同,构建产品组合的移动化环境。
耐克在这方面走到了很多品牌的前面,它正在推进品牌移动化转型,把自己的产品、别人的产品以及用户的移动设备组合起来,提供更有优势的解决方案。
单独的品牌APP Nike+ Running APP:用户使用iPhone跑步,便可评估自己的运动情况。
品牌APP+自有实体产品:耐克Fuel手环产品可以帮助用户测量自己每天的运动量是否达到目标,配合使用Nike+ FuelBand APP,可以随时查看和掌握各种细节。
品牌APP+其他品牌产品:Nike+ Kinect Training是耐克为微软XBox360平台开发的专业健身课程,用户在家里就可以在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下,学习各种运动技巧。而与之相配合的手机APP,则提供相关的数据,并具有资讯浏览和社交分享功能。
品牌APP面临的挑战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移动营销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品牌在开发自己的APP时,都避不开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比如:
定位—— APP实现什么功能?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运营—— 如何让APP用户保持活跃,而不是僵化而无趣地存在?
应用—— 如何把APP整合到营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① 品牌APP从哪里起步?
对于强势品牌,从强化品牌沟通的APP开始,是一个保守但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如果进一步把产品与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解决更多的问题时,“产品移动化”可能为品牌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不论是强势品牌还是一般品牌,如果在销售环节导入APP可以明显提升消费体验,那么“销售移动化”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如果还有能力对核心客户群进行管理,那么品牌可以把APP作为会员俱乐部的移动服务和营销工具。
但是,无论从哪里起步,品牌APP的创建只是一个起点,只有持续地把它运营好,不断学习和探索移动营销,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品牌创造机会和财富。
② 做一个APP,还是做一堆APP?
一个APP是指把想提供给用户的功能组合在一个APP中,是“大而全”。一堆APP是指每个APP为用户解决相对简单而明确的问题,即用一堆APP分别解决用户的一堆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APP面临的难度要比一堆APP更大。而从世界品牌50强目前的普遍选择看,也是以选择一堆APP的方式为主。这是由于现在用户在很多APP的使用上,时间零碎且短暂通常用来完成明确且单一的任务。因此,品牌APP的功能必须精准切中使用需求,避免冗余的功能掩盖必要的功能,干扰操作的简便性。
③ 贴近使用情境,用新技术创造更佳体验!
随着软硬件配置的提升,移动设备可以支持的功能正在不断丰富,APP可以导入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从早些年开始普及的GPS、高清摄像头,到新近的NFC(近场通信)、WiFi Display(无线显示)、指纹识别,都能为用户创造更新鲜和人性化的体验。
在世界品牌50强的APP中,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是地理位置定位和条码、二维码扫描技术,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也为用户创造了眼前一亮的兴奋点。还有一些品牌把自己的产品与移动设备组合起来,强化其应用场景中的用户体验。
app营销方案篇5
主流应用商店如iTune,Google Play中App数以万计,你的App想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但往往推广策略总被公司当马后炮,甚至根本没有给予重视。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往往容易犯错,所以我在这里也将种种误区罗列出来,希望你的努力或是营销启动不要付诸东流。
1.单纯寄希望于业界关注或是病毒式传播
被应用商店置顶或是有强势媒体关注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结合明确的推广活动,那你只是在白日做梦——做梦可不算是营销策略。成功的App营销包括良好的媒体推动和社交推广,但是营销启动的核心方案应该包含有付费的推广。
2.过分关注CPI(cost per installation)
低水平的CPI固然很好,我们也是拿它作为其中一个衡量预算最大产出的指标。但如果用户只是安装你的应用并不能说明问题,真正高质量的用户才会带来收益。所谓高质量用户是指那些注册了,使用了应用内的付费服务还经常使用你的App的人——或者其他任何符合你App模式的用户。所以关注CPLU(cost per loyal user)才是王道。
3.广告投放渠道过于狭小
如果只是挑选一两个表现最好的广告渠道来投放所有的预算,确实是非常省心。从收效上看,这几个渠道也许也还不错,但是这样就不可能最广泛地覆盖你的潜在用户群了。所以本土和全球的渠道都应该纳入你的方案之中:比如在印度你就要考虑与Admob, InMobi, Komli的这样的渠道商合作。
4.忽略渠道间的优化
只是采用多种渠道推广还是不够的:某些渠道可能针对特定的某款应用更为有效。所以定期比较各项支出和收效会让你更清晰地把握最优的投放方案。
5.忽略渠道内的优化
把资金转移到表现最好的渠道上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获得收益最大化,你还要跟深层地追究直到某个特定的广告,竞价和目标选项。也许某一渠道上最有力的广告会在另一渠道上失利,也许你会在某个表现低迷的渠道上发现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流量。
6.最有力的广告持续饱和
是个人都爱千里马——但是如果你发现了一支表现出众的广告,要留意不要过度依赖于它以免导致受众疲软。要定期地更新你的广告来避免收效衰退。
7.多种分析和报告混淆判断
绝大多数的广告渠道都会提供一流的回馈来追踪你的收效,但是对于整个战役你要有综合的视角。不幸的是,如果把各种迥异的渠道纷纷都列出一份报告,那面对所有的数据和分析你就会恶心地一塌糊涂。所以你要做的是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能把你的整个营销战场整合在一起,让你一目了然(包括激励、无激励、实时竞价、社交、电邮、2D和其他所有的应用营销手段)。
8.激励渠道的投放过于吝啬
激励性的***渠道对于刺激***量和忠实用户的产生都非常有效——但是不包括半途而废的情况。当你投放激励渠道的时候,要保证投入足够资金达到在App Store的排名爬升:你在排名爬升中获取到的有机用户才是这个渠道的真正财富。
9.爆发过快
爆发是指将你的营销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投放来拉动***量和忠实用户的手段,这会带动你的应用排名,随后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有机***。但是如果只是在排行榜前端短期停留而耗尽资金不会带来最好的收益:这样的有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我们的经验表明“爆发然后维持”才是最好的策略,前期的推动要配合后续数日的广告推广来支持新的排名,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收效。
10.没有100%专注移动的媒体伙伴
app营销方案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手机应用;营销策略;加速宝
一、概述
移动互联网迅不可挡的趋势,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截止到2013年4月,中国手机网民总数4.2亿,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3亿,72%的手机网民每天上网。以上数据说明移动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量网民不可或缺的上网方式,移动APP现在成为企业必争之地。
国内移动互联网现状: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7316万G,同比增长56.5%,户均月流量117.4M,同比增长30.4%,中国移动互联网网速全球倒数第二。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移动互联网的网速和用户的流量正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移动App数量繁多,目前苹果公司的App store***次数已经超过500亿次,App store以及安卓市场应用各接近100万个。App营销费用非常高,苹果CPA(激活的用户成本)高达4~10元人民币,安卓应用CPA大概为1.5~2.5元人民币。
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App该如何设计和营销,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以下章节主要从APP用户特征及App营销特点、移动应用加速宝产品设计及营销的实例展开讨论,总结有效的App产品设计理念及营销方法。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征
从年龄来看,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九成以上;25~34岁人群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主力***;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镇。
从职业、学历、收入来看,在校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较高;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大专及本科学历为主;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收入(税前)以2000~5000元为主。
从学历与收入来看,学历高的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较高,收入与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手机终端的特征来看,苹果及系统成为主流选择,1000~2000元价格段机型为调查者的集中选择,八成以上调查者所用手机支持3G。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用户多分布在年轻人群,中低收入人群,且苹果和安卓手机占绝大部分份额。
三、移动互联网App营销特点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非常复杂,而且渠道繁多,应用数量庞大,如何脱颖而出,在极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取的大量的用户。需要从产品设计及后续App营销等方面紧密配合,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形成优质的用户口碑,才能迅速打造一个大用户量的App。
1.产品设计部分。(1)确保应用程序能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易于理解,用户容易联想到使用场景,且设置一个独一无二且足够引起人兴趣的名称,最好能带上公司名称或品牌名称。(2)了解现有产品或者潜在竞争对手,满足了哪些需求,新产品解决了哪些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竞争对手没能解决好的问题,挖掘需求点,放大价值差异点。(3)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应用应用采用免费的方式,应用盈利模式和价值可以采取应用内付费的方式,在用户量基数较大的基础上挖掘和转换付费用户。(4)产品的设计,应该针对用户使用前、使用中及使用后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例如程序名称、icon、描述的精心设计,关键价值点提取与传播,用户使用过程中流畅的用户体验,App功能使用效果可视化展示,并吸引用户通过sns等分享使用效果。从而增大产品曝光,并且提高产品价值的可行度,同时带来大量的新增用户。
2.移动App推广渠道及特点分析。(1)应用商店:目前移动App市场份额最大的平台是iOS和安卓。iOS的应用商店主要包括苹果***的App store以及一些越狱渠道,例如91助手、pp助手、快用等等。安卓除了google play以外,国内有数百家的市场,目前***量主要集中在一线的市场例如安卓网、安智网、豌豆荚等等渠道,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例如联想、华为、三星等也有较大的用户量。安卓市场由于数量众多,可以采用首发的方式及获取推荐的方式与流量较大的市场合作,能快速获取大量种子用户。(2)社交网络:客户端内置微博、微信、人人、豆瓣等分享,通过用户传播软件的主要价值和使用效果,可信度较高。并通过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定期产品更新,结合大号转发快速传播。(3)品牌推广:一个产品从开发完成到被用户逐步接受,并逐渐扩大市场,除了应用市场本身的推广以为外,需要在产品上线前就开始进行市场预热活动,在产品比较成熟以后,再通过36kr、ifanr等创业媒体进行深入报道,第三方应用评测等,在产品重大更新时通过各大网站进行报道,以及定期参加有一定知名度的创业大赛,提高产品曝光度。这部分投入相对较小,直接带来***量并不大,长期积累后能带来很好的效果。(4)资源置换:客户端中保留一些广告位或者应用推荐,可以和其他第三方应用置换***量。(5)广告投放:在目前较为成熟的移动广告平台,多盟、友盟以及一些网络联盟平台投放广告。由于广告投放成本较高,通常用来配合在产品已经较为优化,选择新版本上线的时候,集中投放提升App
store排名优化。App store排名提升以后,可以带来较大的***量,同时可以提高软件品牌。(6)话题与活动营销:通过微博进行话题营销或进行有奖转发等活动,在一些论坛通过提供奖品刺激***和分享等活动。(7)社区营销:在问答社区预设问题及答案,在国内的智能手机论坛和高端社区,如威锋、机锋、178、经纬网上做广告的投放。也可以找一些与应用用户定位较为相似的社区做一些广告投放或进行一些活动营销。(8)手机内置:结合产品特点及手机用户人群,为手机提供卖点或者增加后续合作分成的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增加用户量,前提是应用本身有一定品牌、用户口碑且对用户有很有价值,否则内置的成本将非常高。
四、移动App实例分析―加速宝
加速宝是一款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上网加速,节省流量的免费App,重点解决国内用户网速慢,套餐流量少的痛点,可以减少30%~90%的访问时间,节省40%~85%的手机上网流量,支持iOS和安卓。推出后得到用户的大量好评,迅速获取大量的用户。下面就产品设计和营销方面逐一分析:
产品价值: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节省网速慢,流量少的问题,易于用户理解,便于营销和快速传播。
用户群:白领、学生,习惯移动上网,但又受到网速和流量问题困扰的庞大用户群。
营销方式:截止到2013年5月25日,产品上线4个月,营销方式及效果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不含员工工资等费用,只计算市场营销直接投入费用。
五、结论
app营销方案篇7
1第一种:烧钱型
这种方法就是投资方或者创业者非常有钱,到底有多有钱,至少烧个10亿,20亿不成问题。20亿买1亿用户,60亿买2亿用户,手机用户也就6亿,买个一两亿用户下来,也算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企业了。代表案例就是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以及现在的借贷宝,不过借贷宝文字坑比较多,不过借助烧钱的模式也算是一炮而红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简单,粗暴,杀伤力强,瞬间能积累大量的用户。
2第二种:有资源型
app营销方案篇8
1.单纯寄希望于业界关注或病毒式传播
被应用商店置顶或是有强势媒体关注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结合明确的推广活动,那只能是白日做梦。成功的App营销包括良好的媒体推动和社交推广,但是营销启动的核心方案应该包含有付费的推广。
2.过分关注CPI(cost per installation)
低水平的CPI固然很好,它也的确是作为其中一个衡量预算最大产出的指标。但如果用户只是安装应用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真正高质量的用户才会带来收益。所谓高质量用户是指那些注册了,使用了应用内的付费服务还经常使用App的人——或者其他任何符合你App模式的用户。所以关注CPLU(cost per loyal user )才是王道。
3.广告投放渠道过于狭隘
如果只是挑选一两个表现最好的广告渠道来投放所有的预算,确实是非常省心。从收效上看,这几个渠道也许也还不错,但是这样就不可能最广泛地覆盖潜在用户群。所以本土和全球的渠道都应该纳入方案之中:比如,在印度就要考虑与Admob、InMobi、Komli的这样的渠道商合作。
4.忽略渠道间的优化
只是采用多种渠道推广还是不够的:某些渠道可能针对特定的某款应用更为有效。所以定期比较各项支出和收效会更清晰地把握最优的投放方案。
5.忽略渠道内的优化
把资金转移到表现最好的渠道上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获得收益最大化,还要跟深层地追究直到某个特定的广告,竞价和目标选项。也许某一渠道上最有力的广告会在另一渠道上失利,也许会在某个表现低迷的渠道上发现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流量。
6.最有力的广告持续饱和
人人都爱千里马——但是如果发现一支表现出众的广告,要留意不要过度依赖于它以免导致受众疲软。要定期地更新广告来避免收效衰退。
7.多种分析和报告混淆判断
绝大多数的广告渠道都会提供一流的回馈来追踪成效,但是对于整个战役要有综合的视角。不幸的是,如果把各种迥异的渠道纷纷都列出一份报告,那面对所有的数据和分析就是一片混乱。所以要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能把整个营销战场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目了然(包括激励、无激励、实时竞价、社交、电邮、2D和其他所有的应用营销手段)。
8.激励渠道的投放过于吝啬
激励性的***渠道对于刺激***量和忠实用户的产生都非常有效——但是不包括半途而废的情况。当投放激励渠道的时候,要保证投入足够资金达到在App Store的排名爬升:在排名爬升中获取到的有机用户才是这个渠道的真正财富。
9.爆发过快
爆发是指将营销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投放来拉动***量和忠实用户的手段,这会带动应用排名,随后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有机***。但是如果只是在排行榜前端短期停留而耗尽资金,是不会带来最好收益的:这样的有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爆发然后维持”才是最好的策略,前期的推动要配合后续数日的广告推广来支持新的排名,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收效。
app营销方案篇9
三大主体的价值诉求
以App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2.0时代,信息爆炸进一步呈现。广告形式的多元化和手机用户接收广告信息的时间碎片化,使手机用户筛选有价值且具较强时效性的资讯,进而引发购买需求的过程变得极为艰难。
从目标客户群来看,手机用户的消费兴趣和意愿、接受广告信息的习惯均渐趋多元化,这就要求营销推广的策略必须趋向个性化的精准;广告信息接触时间的碎片化特征、广告信息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使得广告主更加难以把握目标客户群的兴趣度,也难以保持精准的价值沟通。
从广告主来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目标客户群定向的难度系数逐渐减小,这是现阶段对企业营销策略的最大挑战,也是实现营销突破的好时机,即目标客户出现在哪里,营销目标就指向哪里。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关注移动营销的新技术和工具,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精准、互动的解决方案。
从移动媒体或移动广告平台来看,如今已经是“大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Netbook等移动便携终端和传统平媒、电波媒体的无缝渗透,彩信、短信和 WAP、手机报刊、App等媒介的进一步融合,使品牌有机会全面覆盖信息通路,屹立于真正的大平台。
6A法则谋标准
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利益方的价值共赢。栖息在同一移动互联网2.0平台下,百分通联认为只要目标客户价值、广告平台价值、广告主的营销价值三者同步达成,实现移动营销的良性循环发展将会顺理成章。
在目标客户价值层面,通过洞察其兴趣度、分布的地域及消费行为轨迹,建立实时化的沟通渠道,形成贴身、高效的沟通氛围,吸引主动关注;在广告平台价值层面,通过整合多种媒介和媒体资源,奠定多方利益共赢的基础,使广告平台的商业价值和应用价值达到可衡量和协同化;在广告主的营销价值层面,通过增强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提高媒体的性价比节约广告费用、广告效果分析,达到更具表现力和价值交流的传播,把广告主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出移动营销价值链上最为重要的6大关键词:贴身(Any Time/Where)、关注(All Fun)、可衡量(All Effect)、整合(All Cross)、互动(All Interaction)、精准(All Interaction),简称为6A法则。六大法则互为一体,成为驱动三大主体价值共赢的核心机制。
促成产业链健康发展
技术和经济力量的共同作用,为移动营销和移动广告注入更多新的元素,移动营销的价值已然显现。此时,过度的竞争和分隔是不必要的。
4月19日,百分通联在L-Sense平台商用的新闻会上发出了构建“免费移动应用商业生态圈”的倡议,力***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的移动营销产业链,希望通过应用开发者、第三方监测(研究)机构、资本力量、广告主和用户的共同推动,达到多方共赢,使移动营销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6A法则不但为移动营销2.0时代制定了可执行的行为规范,明确了移动营销的发展标准,还为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遍及金融、航空、汽车、快消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包括康师傅、奥林巴斯、宝洁、三星、高露洁、克莱斯勒、东风雪铁龙、资生堂等诸多品牌都通过与百分通联的合作,触及移动营销和移动互联网广告,在移动应用和移动营销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信移动营销的未来,必将是多品牌、多维度、多形式的多方共舞,而非营销平台的独舞。
6A法则实战演练
移动营销核心价值之精准、互动
欢迎进入用户主导的时代!消费者类别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接触习惯的碎片化,要求营销推广必须精准。而随着重力感应器、3G流媒体技术、AR技术等的应用和各种智能操作系统的快速普及,精准、互动是提高广告的转化率、用户的活跃度和品牌认知度的最佳方式。
代表案例:麦当劳:APP+户外广告的街头互动
营销地点:瑞典
营销过程:玩游戏即可得到自己喜欢的小点心?在瑞士,消费者如果想要免费得到一款麦当劳的点心,可先通过iPhone连接麦当劳Wap游戏网站,选择这款点心,然后再去参与麦当劳设在街头的玩挡球小游戏――这种小游戏内置在麦当劳广告看板上,游戏中,广告看板会变成游戏屏幕。消费者通过iPhone控制挡板,只要让球在看板上维持30秒不掉落,就可以去麦当劳实体店免费领取事先选好的小点心了。
点评:互动的前提之一是意愿。麦当劳通过这款小游戏,不仅把关注品牌的人吸引了过来,还把这种关注通过游戏设置转化为成就感和满足感,借助移动技术,只用一块小点心,就换来用户对品牌的高度感知和良好体验。
移动营销核心价值之整合、可衡量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便携终端加速发展,短信、彩信、Wap、APP等媒介进一步融合,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广告主如何通过它们找到目标人群?如何衡量各种媒介的价值?跨越新旧媒体的界限,只有将所有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优化,才能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
代表案例:康师傅:“传世新饮”的移动整合营销传播活动
营销平台:
营销过程:手机签到、拍拍照片、发发微博、参与彩信手机报刊活动、玩玩APP游戏,参与任一形式的互动,你都有机会赢得话费或iPad2、iPod shufftle等大奖,哪怕是进行简单的“签到+评论”,你都有机会获得一瓶酸梅汤/酸枣汁。在康师傅“传世新饮”营销活动中,只要你身处活动范围内,只要你手持移动终端,你都能找到和活动的交叉点。百分通联通过对LBS签到、短信、彩信、彩信手机报刊、APP小游戏等媒介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对康师傅“传世新饮”目标用户的全面覆盖。同时,配合以LBS站内推广、微博转发、SNS软文、BBS论坛传播的推波助澜,极大地提升了活动影响力,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线上活动参与、线下获得赠饮等礼品,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有效增强了用户黏性,扩大了传播效果。
点评: 整合所有的媒介资源为同一广告主进行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是这次营销中最大的看点,同时还采用了目标消费者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互动方式,为同类产品的LBS营销做出了榜样。引用广告主的一句话就是:效果超乎想像,我们很有信心。
移动营销核心价值之贴身、关注
顾客是上帝,用户为王,营销过程中所有策略的制定、互动形式的实施都是围绕用户进行的。在移动营销中,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实时互动提升到了使用终端、时空、兴趣和行为四重定向的高度。通过打造贴身服务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最终实现精准的、适合的、可靠的、互动的信息传递。
代表案例:Mobile Pour 送咖啡上门
营销地点:全美七大城市
app营销方案篇10
这个终端其实是放置在店内的储物柜,顾客在网站或者手机上下单后,可以选择把商品放在储物柜里,然后在路过沃尔玛的时候凭密码取货。与传统的店面购买相比,它省去了排队的时间;与其他电商相比,它不必坐在家里等物流上门。
一个本身并无颠覆性元素的项目能够被寄予厚望,是因为它让沃尔玛传统的零售业务与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无缝链接,体现出亚马逊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从SoLoMo到O2O,从Facebook到微信,从APP Store到Kindle,消费领域的新生数字力量在革新着用户传统的消费习惯,变着传统企业的基因,商业模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和颠覆。于是沃尔玛除了开店,还在收购一个个科技创业公司;耐克除了做衣服,还在生产科技产品以及社交应用……
如沃尔玛总裁兼CEO Joel Anderso所说:“消费者就在手机上,如果你不提供智能手机应用,那么就赚不到他们的钱。”“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中,91个品牌拥有自己的应用,即便只是作为品牌展示的工具,只要用户愿意***,它便是随时可以把品牌信息传达给精准客户的“自媒体”。诸如沃尔玛、耐克、飞利浦这样的公司,APP已经成为改变生产方式、服务手段的最重要推手。
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也于此,传统企业通过APP更好地推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本地服务和本地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完成商业模式的升级。
打通信息鸿沟APP充当企业“自媒体”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和罗姆尼两大阵营各自开发了用于投票日的移动应用,以便及时对选举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帮助团队在关键的几个州争取选票。罗姆尼的选举团队开发了一个针对志愿者的移动应用工具,项目代号为“Orca”,而奥巴马阵营为了划分选民群体和锁定目标而使用的大规模IT系统叫“Narwhal”。
最终Narwhal战胜了Orca。
将新媒体工具发挥到极致,是奥巴马两次大选中留给品牌商最大的启示,他的竞选团队甚至赢得了戛纳创意节的最高奖。上一次,他选择了社交网络,这一次,APP功不可没。
除了直达用户的数据收集,APP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诱人的是它能够完成从接触顾客、吸引顾客、黏住顾客,到管理顾客、发起促销、达成销售、售后服务整个环节,它可以不间断地连接网络、SNS、微博等工具,加上LBS、AR等新兴技术,形成一个任何传统媒体都不能创造的品牌社区。
于是APP的构想变得非常完美:如果你的APP拥有1000万用户,那就相当于1000万个移动媒体上,24小时全年无休地推送各种品牌故事和信息;如果APP有支付功能,那它就建立了1000万家能够带来真金白银的零售门店;同时,你还能掌握1000万份完整的用户行为记录及其社交信息记录,精准到用户的每一分一秒、每一次位置变化。
难得的是,用户也同样欢迎品牌的APP进驻自己的手机,易传媒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愿意通过品牌APP去了解品牌的用户超过30.5%,而愿意通过关注***微博了解品牌的用户尚不足25%。
《路易威登的100个传奇箱包》是路易威登在2010年出版的一本精装书,收录了150年品牌历史中的100款代表性箱包,重达9英镑,被称为“***书中的奢侈品”。但是高达980元的售价让许多年轻的路易威登潜在客户望而却步。2012年,巴黎的马蒂尼耶出版社与路易威登联手把这本书搬到了APP Store,除了书中的插***,还加入了珍贵的视频、音频,售价却只有***书的十分之一。
LV的粉丝如获至宝一般把它收藏在iPad书架里。
第一个被删除品牌诉求与实用价值的博弈
事实上,Deloitte顾问公司调查iOS、Android等平台后发现,在所有品牌推出的APP中,只有不到1%能突破100万的***量,80%的APP***次数未达1000次,大部分品牌不仅没能通过APP达成目标,反而一上架就淹没在APP的茫茫大海中。
“你打开APP的频率有多高?哪一个APP对你的黏性最大?用户的使用习惯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都是业界亟待找到的答案。”曾亲自操刀过数十个品牌APP的群邑无线及新媒体事业群总监魏玮说。
从内容划分来看,APP主要包括游戏APP和应用APP,在应用APP中又包含工具类、媒体类、品牌类等。魏玮发现,在这一系列的产品中,游戏类和品牌类的APP生命周期是最短的。比如《愤怒的小鸟》,打爆它只需要3个月。而品牌类的APP更是排在你可能最早删除的行列中。
根据竞立媒体的消费者洞察团队对18~35岁智能手机用户的调研,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人均安装41个APP,他们虽然热衷***各种APP,但是也很容易感到厌倦,很可能一转眼就把它们删除或者忘掉。
而APP的策划首先是从品牌诉求出发,需要包含一定的企业信息,用户一般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想起企业的应用,因此APP与用户连接的机会在于:找到那些对于用户来说品牌具有相关性的重要时刻,或者找到用户与品牌之间已有的互动,通过手机应用让这些体验变得更好。
大众汽车“ThinkBlue蓝创未来”的全球性战略时,同时了“蓝色驱动”APP。应用通过时间、速度、距离、加速、减速等数据的全面分析,帮助检测用户的驾驶方式是否环保,并为用户提供实用的节能建议,让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工具,在全球赢得100多万用户的***。
“企业希望自己的APP能长久地存活下去,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APP的内容从品牌推广向使用转变。”魏玮建议。在这些企业的传统业务没有发生数字化的变革,而只是把APP当作展示工具或者短期的营销工具时,就注定了APP短暂的生命周期。
跑百米还是跑马拉松?由内而外的数字化转型
进入2013年,4个在技术和创意上占据领先位置的互动公司同时紧张起来,AKQA、W+K、Mindshare与R/GA同时是Nike的商,现在有消息称,耐克社会化媒体营销业务正打算不再外包,公司内部位于波特兰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团队将负责其所有的线上社区业务。
正是这4家商,从2006年起与Nike共同完成了Nike+系列应用以及运动腕带Nike FuelBand,让Nike掀起一场体育用品行业的运动数字化***。尽管这则传言还没有得到***确认,但商知道,Nike有足够的能力对自有的社会化媒体拥有绝对掌控力。
“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一个企业究竟愿意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做APP,在这里企业更像是在跑百米,很难用马拉松的方式去跑。”魏玮说,Nike无疑是马拉松中的一员。
2010年,Nike成立了***的数字运动部门Digital Sport,它与耐克的研发、营销等部门属于同一个级别,在耐克全球的组织框架当中处于很高的位置,在此之前,Nike+的项目运营主要是由耐克营销部门下面负责跑步运动的数字营销团队完成的。从这时起,运动数字化正式成为耐克的战略发展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app营销方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