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盘点总结篇1
【关键词】中小型超市 存货管理 资金周转 经济效益
一、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概述
(一)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概念
中小型超市的存货是指超市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等。中小型超市的存货管理是指对超市的产成品或商品等进行的有效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对存货的数量及资金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和分析等,以达到提高超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增强超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目的。
(二)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小型超市急剧扩张,各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超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中小型超市都将眼光转移到了能够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的存货管理上来。
(1)存货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超市的资金周转。这就使经营活动更加灵活,可以把存货所占用的资金用到超市日常经营的其他环节,使经营活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提高存货的管理水平,能够促进超市提升竞争力。存货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存货的质量、价值以及超市的整体获利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超市能否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的关键。
(3)良好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通过有效的存货管理,可以使超市以最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做到商品品种齐全,降低缺货几率,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顾客忠诚度。
二、福满家超市在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福满家超市简介
福满家超市是位于山西省大宁县中街的一家小型综合超市,成立于2008年,地处繁华路段,人流量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员工190名,经营范围设计食品、日常用品、服装、学习用品等多个领域。
(二)福满家超市在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常性的实地盘存制。满家超市对存货缺乏经常性的实地盘存,存货的盘盈、盘亏、积压、毁损等会计信息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经常性的实地盘存,不能及时发现残次、过期以及不畅销商品,造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存货的快速周转。
(2)存货的收入、发出计价等会计信息记录不完整。福满家的存货品种比较多,收发频繁,流动性大,存货的日常收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计量不准确、计算错误等现象,使账面数量与实际存货数量不一致,造成会计信息不完整,导致超市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本超市的现状。
(3)存货管理组织结构简单,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存货管理的组织结构来看,福满家超市的存货管理组织结构很简单,人员配置不多,并且大部分人员都身兼数职,无法准确定位自身主要职责分工及相关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会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4)存货的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素质普遍偏低。福满家超市的存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管理层对存货管理人员没有实施良好的专业培训,经验不足的存货管理人员无法识别出那些存货是残次品、过期品和不畅销商品,无法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超市管理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对存货进行存储的人员不能准确的对存货进行分类,导致存货储存杂乱无章。
(5)存货数量过大。福满家超市在采购环节缺乏必要的市场预测,盲目采购,导致存货的实际数量往往多于顾客的实际需求量。大量的存货储存会占用超市较多的流动资金,不利于超市的存货及资金周转,提高了超市的成本费用,降低了超市的获利能力。
三、加强及解决福满家超市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实地盘点控制
福满家超市应该对超市的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清查,并将盘点清查结果与账面记录进行比较来确定其是否账实相符,进而发挥对存货控制作用。对于超市的实地盘点,具体做法如下:
(1)定期盘点。福满家超市应规定在某一特定日期对存货实施盘点,以及时了解超市的实际情况。
(2)盘点人员的组成。福满家超市应针对不同的存货确定相应的盘点人员,由超市管理者、财务部门人员,存货管理人员以及记录人员等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盘点小组,对福满家超市的存货进行有效的实地盘点,确保盘点结果客观,公正,促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盘点过程控制。福满家超市在进行实地盘点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盘点时间的确定、盘点表的制定以及相关盘点工具是否到位等;超市在盘点过程中,应合理分工,确定相应操作人员、监视人员、复查人员的职责;福满家超市在实地盘点结束后,应将盘点数与账存数相比较,找出账实不相符的存货。
(4)盘点结果的处理。福满家超市对于在实地盘点中发现的盘点数与账存数不相符的存货,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对于盘盈、盘亏的商品,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并要求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二)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福满家超市应当建立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存货的验收入库、出库、盘点、保管以及处置等关键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存货被盗、毁损和流失。具体做法如下:
(1)存货入库时,福满家超市的点货人员应该确保商品的数量、质量、价格等信息准确无误并正确填写存货入库单。
(2)存货发出时,须经超市存货管理人员的批准方可发出,应保证存货的发出手续齐全,存货管理人员要确保发出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并签字盖章,超市存货的管理人员要将存货的发货单定期送往财务部门。福满家超市对于存货的发出核算,要确保会计信息记录真实,财务部门要根据存货管理人员提供的出库单及汇总表登记有关账务。
(3)要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福满家超市应该将相应的存货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必要时可安装防盗、防火等设施。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注重管理人员的培养
福满家超市应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超市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可以顺利执行,同时提升超市的竞争力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可靠。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划清职权。福满家超市对于存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遵循职务分离、相互制约、内部牵制等原则。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划分采购、验收、保管等的权限,明确界定各相关人员的职责,促使超市的存货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同时形成权限的相互制约。福满家超市对于存货出库、入库、保管等各个环节也要做到相互协调和牵制,要确保存货的安全完整及核算准确。
(2)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熟悉业务知识。福满家超市要聘请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存货管理的重要岗位。同时福满家超市必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采购员应如何与供应商协商价格,验收员如何识别商品质量的高低,保管员如何对存货进行管理等内容,从而提高超市存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注重ABC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福满家超市存货的日常管理,应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类。对于福满家超市的存货而言,A类存货主要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商品,占全部存货的10%-15%,但所占资金总额却占全部存货资金总额的80%左右,是存货管理的重点;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主要包括服装、化妆品、及价格较高的日用品等商品,其数量约占全部存货数量的20%-30%,所占资金总额为却为全部存货资金总额的15%左右,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C类存货品种繁多,包括小食品、蔬菜、水果等商品,存货数量约为全部存货数量的60%-65%,但资金总额却只占全部存货资金总额的5%左右,可采取简单的方法进行管理。福满家超市对于A类存货,要加强日常的控制,可适当的增加订货次数,减少存货积压,减少资金占用;对于B类存货,可对其定期进行概括性的盘点,减少管理成本;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可适当增加每次订货的数量,减少订货次数,一般可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管理。
(五)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减少高存货量
福满家超市应该加强对存货采购的管理,确保超市的正常经营,并降低缺货风险。超市制定采购计划的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超市的日常经营活动能够充分了解,对超市存货的实际需求量能够准确预测,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超市的采购行为应当规范,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确保超市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采购成本要有效的控制,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加快存货周转,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对于福满家超市而言,销售人员要做到对超市的商品知识全面掌握,如保质期,商品存放条件等,并根据超市的规定,及时更换过期或已经损坏的不良商品。此外,超市的销售人员还要了解各种商品库存量的多少以及商品的包装、组合等,进而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超市的存货在销售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应后进先出带来的商品过期、毁损等问题。超市的采购人员要加强和供应商的联系,对于滞销、过季等商品,可采取退货或者是打折促销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热销的商品,要确保供应商能够及时供货。
(七)切实提高对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
福满家超市的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对于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采取措施促使各部门行使管理职能,超市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亲自参加实地盘点工作,督促员工尽职尽责,除此之外,超市还可以通过设置奖惩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达到提高超市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福满家超市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存货管理人员自律,为超市的经营活动建造良好的环境。
四、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使用ERP先进管理模式
中小型超市通过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并使管理信息化。ERP系统是有效、先进的管理工具,通过它可以实现存货管理的实时跟踪,从而及时准确的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存货的大量堆积;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流的整合,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中小型超市如果能够有效运转ERP系统,将获得无法估量的效益。
(二)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在中小型超市的经营活动中,由于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就必须要保持一定量的存货。但是,存货过多会引发超市在管理过程的诸多问题,因此很多超市认为如果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实现零库存,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就会随之解决,零库存便成了很多超市管理中一个目标。所谓零库存,是指商品处于采购、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储存的形式存在,而均处于周转状态。零库存一方面可以避免商品迅速降价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成本降低,增加效益,提升竞争力。
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非常重要。中小型超市要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存货管理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存货管理促进了中小型超市的管理,最佳的存货水平能够降低资金占用,加速存货和资金的周转,促进中小型超市降低成本,有效的保证超市日常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超市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确保中小型超市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玲艳.改进超市存货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11.
[2]许玲艳.连锁超市存货内部控制改进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1.
[3]何蓉.连锁超市存货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商品与质量,2012.
[4]成康康.加强我国中小连锁超市存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5]邹波,李苇苇等.基于ABC分析法的存货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6]朱雅霜.加强存货管理 防范企业风险[J].现代商业,2009.
[7]徐美英.试论现代超市存货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2006.
[8]冯丽梅,王秀凤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J].冶金财会,2005.
[9]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
[10]王梅丽,陈梦玲等.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
[11]朱传华.对超市企业存货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
[12]熊燕,龙飞.论我国现代连锁超市的存货管理——从凯马特的失败和沃尔玛的成功得到的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13]王书芳.浅谈如何从企业存货管理中挖掘效益[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3.
[14]]王莉.试析企业如何强化存货管理[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
[15]张莉,吴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存货管理[J].物流技术,2009.
[16]许艺真.对内资连锁超市存货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8.
[17]董雪燕.浅谈存货管理[J].经济师,2009.
超市盘点总结篇2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上述市场的期盼,我们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市场思路想作一个厘清,分析这样的逻辑是否成立、获得市场的支持。这事关我们对整个市场估值的提升空间以及市场运行状态的判断。
我们分析的逻辑是:一方面从资金的充裕角度来看能否支持大盘蓝筹股的轮动直至全面启动?另一方面从估值角度来看大盘股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提升的估值空间有多大?
资金的结构性充裕
我们先考察资金面的格局。大盘蓝筹如银行、地产等大市值板块启动的前提尽管不是取决于资金的充裕程度、不是其充分条件,但资金却是大市值股票前进的必要条件。
资金的封闭式循环和可能的判断错位
尽管不具备非常完备的解释性,我们还是只能选取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来作为市场价格,将资金和股指的波动描述如下(见***1、2):
不难看到,资金价格对资本充裕程度有一定的解释性,从该价格来推断市场方向也有一定的依据。先从***1来看,在较长的时间跨度里,资金价格较高的时段里股指表现不好、资金价格低迷的时候资本的充裕才能造就上涨的行情。当然,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而且资金价格多半是停留在某个区间内运行的,只有当其打破运行区间的时候才有大盘运转趋势的改变。
从***2来看,在比较短的时间跨度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两者对应的波动节点的重合度非常高的状况。几个拐点:2010年11月资金价格从底部折转,大盘调头向下;2011年1月间资金价格达到近年来未触及的历史高位,则大盘也随之见底开始一段向上的持续行情。而从目前来看,资金价格虽然未到达2010年11月的相对低位,但也基本上处于底部区域里面,是否意味着拐点就要来临了呢?
这里有两个因素需要分析判断:一是拐点的含义。资金价格的拐点实际上意味着货币***策效用的拐点,判断未来的***策走向和前期的紧缩效应累积是否在目前节点发酵是有一定难度的,紧缩力度的加码是否已经到了一个必要的程度?我们从央行的思路来看,依通胀为准绳的***策导向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实,那么更多的可能不是拐点、而是持续的攀升,上台阶是逐步的,但却是紧缩效应可能是累积的。那么从当前来看这种压力比较明显。
二是资金循环的封闭和脱节造成可能的判断错觉。尽管我们选取的资本价格是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但其解释度或者说代表性是值得怀疑的,换句话说,很可能资本循环系统的脱节是越来越严重而导致资金价格的错觉。资本脱媒造成很多资金的体外循环,民间资本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距无法用两个市场的打通来消除,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但没有缩小和消失、而是随着资源配置的越来越集中而使得循环越来越封闭。所以,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失真可能是越来越明显的。那么这种状况导致的判断错觉也可能会发生。
在讨论了资金封闭式循环之后再来看股市资金的状况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资金大格局宽松并不代表股市资金的宽松
先来看存量资金的力量是否能够足以抬升资产价格或者说制造足够大的泡沫。我们用流通市值/储蓄存款余额来简单描述可能的“水涨船高”现象,由于近年来央行的持续货币扩张,整体的流动性泛滥使得我们对资产价格的上升抱有较高的希望,但是,从股指的箱体宽幅震荡而非单边牛市表现来看,存量资金对股市的推动没有显现出足够的力度。那么,存量资金是没有发酵呢,还是其他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流通市值/储蓄存款和股指都处于较为吻合的上升趋势当中,说明储蓄搬家对股指的正面作用。不过,也可以看到2009年下半年特别是2010年之后,流通市值/储蓄存款的爬升的速度要快于大盘,从直观来看储蓄对股指的推升乏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限售股的2009年和2010年的解禁幅度加大使得流通市值扩充,从而造成流通市值膨胀速度超过储蓄膨胀速度:二是融资力度的加大吞噬了储蓄的力量。
这两个因素作用力度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是第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那么很可能限售股解禁后并不抛售而虚高了流通市值,从而造成视觉上的流通市值高企的状况,这种假设带来的判断则可以忽略这种存量扩容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但是如果是第二个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则要考察增量扩容对流动性的吞噬力量究竟会不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压力,那么我们要审视来看待。
再来看一下新股发行的两个数据,一个是扩容的量、一个是扩容的价。以此衡量未来可能的扩容对流动性的影响。
先来看量。自2009年行情回暖以来扩容的持续是很明显的,虽然没有到达2007年的极端高位,但实际上和2007年大牛市末端时候的扩容水平是基本上相当的,而且是持续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扩容水平对流动性的吸纳是存在的,也就可以推断扩容对市场上行的压力也是客观上存在的,只是流动性较为充裕,这种压力并不明显。
我们估计从一个比较长的阶段来看,这种扩容压力都是存在的。虽然从一、两个月的短期角度来看并不会显露得过于明显,但从半年以上的时间段来看是明显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央行提出的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除了想要达到淡化贷款额度目标控制的目的之外,更多的也是为了社会融资多元化方式的实现,直接融资的规模应该是在持续扩大之中的、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相对占比:二是除了新股IPO的发行规模扩大之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也处于上升通道、占比也在扩大,这从现实角度也是较容易理解的,再融资成本较低,而且上市公司的扩张冲动也随着股指保持温和震荡状态而显露。在这种状况下,上市公司带来的扩容压力也不会减轻,起码阶段性的减轻不太可能看见,要等到增发和配股大面积套牢才能被迫停止。
再来看价。在讨论新股发行的时候要关注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发行市盈率。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上了一个台阶,其背景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消除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一方面是为了和国际接轨、使得二级市场的估值溢价缩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囤积在一级市场里面庞大的资金群驱赶出去。那么,这个改革的效果充
分体现在较高地抬高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估值重心。
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角度来看,高的市盈率发行是为了消除一、二级市场间的差距,也是A股国际化步伐迈进的一个大举措。不过,从目前角度来看,发行市盈率的高企对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级市场“获利”丰厚可能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发行上市,从而导致规模扩张之后的估值抬升会受到压制,从去年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新股发行占据了IPO的绝大部分,未来供应量也不会很快下来;二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破发风险制约下的热情减退,也可能会削弱小盘股估值溢价;三是在基金提出要求券商发行参与锁定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制度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来修正,那对于创业板估值可能会有大于中小板估值的冲击。
我们判断这种新股发行市盈率高的状况不会很快改变,尽管市场对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低的预期可能随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越来越明朗,但实际的状况很可能必须等到券商的大面积包销和中签率的大幅提高等风险显露之后才会有所改变。这种状况的出现应该不会很快出现,换句话说,高市盈率新股发行的扩容仍然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起码上半年我们仍将看到这种状况的持续,这也将给市场造成压力的持续。
微观的直观视野
我们选择基金这个微观视野来从一个侧面看资金的状态。统计2005年以来基金发行的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随股指变化的情况,如***所示。
(见***3)
从总体上来看基金扩张的规模随股指正向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基金规模扩张较快的时期集中在上一轮大牛市,2006―2007是集中扩张的时期;而从2009年以来基金也保持较大规模的扩张,得益于股指的温和上行。从这个指标来解释流动性存在问题似乎是相违背的。
不过,再进一步考察单体规模将会发现2006-2007大牛市时期和目前是有巨大区别的,后一时期单个基金发行规模较前面大牛市时期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可以认为,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是制约单个基金募集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储蓄资金大规模搬家进入股市存在障碍的地方。
在这样的剖析之后,就可以得出未来这种状况仍将持续的推断,因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整体上基金的运作业绩还不能用优秀和亮丽来加以描述,那么从基金这个角度来鼓励储蓄搬家的力量是不可能超预期的。从基金发行单体规模的这个微观视野来看,我们终于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了资金入场意愿较低的原因。
大盘蓝筹上涨需要的资金并不充分
我们对资金充裕这个前提并不否定,但是并不能够完全对应于大盘权重股可以获得资金追捧而上涨。
这主要是几个原因在其中发生作用:一是资金的结构性充裕,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充裕、储蓄的高企可能已经只是一个循环系统的价格错觉,而脱媒的资金循环并不一定充裕,这种格局成为误判资金充裕的理解性偏差;二是股市扩容和流动性并不匹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增量扩容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新股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而且首发新股市盈率高企也是一个问题;三是从基金这个微观角度来看,尽管基金发行的总体规模仍然较高、和大牛市相比并没有低到哪里去,但是单个基金募集规模却对股市资金并不算太充裕有较好的解释力。
因此,在以上分析之后,比较明确的倾向性结论就是大盘蓝筹股上涨需要的大体量资金并不充分,资金这个角度的切入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到这一点。
估值的困惑年报超预期提升了季报的预期
从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超预期的成分是较大的。我们统计了截止到2011-4-19披露年报的1 659家上市公司(占全部A股比重77%、样本已经有足够的覆盖度)的年报,发现很多行业年报和市场预期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更多地表现为超预期,说明年报业绩是较优秀的,也从而给这波年报业绩浪推动下估值提升的行情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这种超预期带来的对季报和半年报的业绩增速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方面是蓝筹股估值提升的空间问题。在近期这轮以银行、地产、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周期股为排头兵的轮动行情中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估值的回归,业绩超预期是这些权重板块估值提升的一个理由,年报披露过后、这种持续超预期的推动力量要再进行审视了。
超预期的行业分别是采掘、化工、交运设备、家电、纺织服装、房地产、金融服务;而农林牧渔、建筑建材、食品饮料、轻工、医药是明显低于预期的;其他行业与预期基本持平。这些超预期的行业也是近期市场表现较好的行业,而低于预期的行业表现较差。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市场对于业绩超预期的看法。或者说大盘权重股估值的提升跟年报业绩不无关系。
从年报超预期集中的行业来看权重股板块比较突出,这也顺延到季报预期上面。这一基础是否能够获得今年季报以及半年报的支持还需要验证。
在今年3月大面积公布年报之后分析师集中调升2011年业绩的动作很一致,很明显一致预期有一个爬升的台阶,从原先的20%左右增速调升至25%,其实这代表了一种分析师普遍对年报业绩超预期之后的反应,从而这种超预期的想法将顺延给季报甚至半年报。
这里面有几个因素:一是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的业绩增速对全体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的权重较大,蓝筹股业绩增速的决定的只是大盘的估值中枢,如果季报超预期不能得以兑现、则大盘的估值中枢将难以继续提高,但并不能够抹杀结构性估值的差异、很多非权重股的季报超预期仍然可能体现在估值抬升上面;二是季报超预期对估值提升的边际效用可能会削减,从年报角度来看,超预期的冲击力较大、给予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提升了估值边界,而季报在预期被动抬升之后实际上已经将部分的估值边界提高了,可以看到年报公布之后分析师对业绩预期的上调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这就反映了估值对这种预期的包含,如果要再进一步提高估值边界则需要季报超预期的幅度要提高更多,如果仅仅是符合预期就等于是低于预期了,加上年报的催化剂还在于很多小盘股的高送转题材,季报缺少了这种催化剂,对季报对估值的提升寄予过高期望可能是不现实的。
宏观经济对业绩的折射
从已经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来看,经济数据基本上超越了市场的普遍预期,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通胀,无论是三驾马车的哪一驾,市场很可能的思路就会将这一状况转变成上市公司的业绩体现,从而推断出季报业绩甚至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这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偏差,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有较好的关联度,但并不能绝对画等号。这种关联度被削弱的表现一方面是由于权重板块如银行等的“干扰”、不能完全从宏观直接推导出上市公司
业绩增速;另一方面是很多滞后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趋势相同的状态下时点的不重叠同样存在。
宏观数据超预期对季报业绩的折射可能受到的“干扰”而不能绝对画等号的因素可能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的超预期增长是通胀的另外一种解释,我们就想用库存的高位继续增长来从一个侧面提示未被关注的通胀的其他表现形式,这种库存高位爬升的状态不在短期内发生逆转可能给上市公司特别是制造业行业的季报业绩增长产生一定的推动力,但是很可能这种推动力持续不了、再次去库存的压力将在季报顶多到半年报之后将重新显露,这就可能造成季报业绩的超预期难以推断到2011全年业绩的超预期。
二是宏观数据之间的矛盾和确认的过程将体现在上市公司业绩上,但结构性矛盾会十分突出。宏观数据理解分歧是对整体估值以及各行业估值分歧所在,而宏观数据之间的“打架”将使得这种确认过程拉长的同时也给行业估值带来的结构性的问题。小盘股估值溢价的分析
大小盘股的估值透明度差异。大盘股的基本面较为透明、业绩预期也比较明确,除非业绩的大幅度超预期增长、否则估值提升空间不大;而小盘股特别是创业板很多都是科技股,有较好的成长性,估值预期也比较朦胧,尽管存在很多不确定风险,但市场还是愿意给它们较高的估值。这从国外成熟市场的演绎状态来看,也是一个道理。
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是这种溢价的持续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是因为这种溢价的程度到达较为极端之后必然会有修复的客观需求,这种风险已经显露、而且可能会随着业绩超预期的成分越来越弱的情况下逐渐暴露出来。不过,这种风险的释放不会以较为集中的方式来完成,前期市场已经演绎过这种风险释放的方式了,小盘股溢价率的下降以跌一弹一再跌,但低点逐级下降的震荡方式来实现,而此过程就是估值溢价不断受到业绩考验而缩水的过程。季报低于预期的比重有可能还将上升、小盘股地雷也会不断产生,整体的溢价率将降低。
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尽管小盘股指数从高位下跌已经有一定幅度,但目前的小盘股估值溢价仍然处于高位,而现阶段小盘股受到追捧的持续热度还存在,大盘股要完全取代小盘股重新产生逆转是不太现实的;换句话说,市场风格要切换到“二八”是有难度的。
但是,从小周期角度来看小盘股溢价水平的相对低点有一定的反弹需要存在,是小盘股的溢价略有回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能够判别为重新回到“八二”格局,小盘股溢价率再创新高有较大难度,这反而应该理解为是一个修复性的抗争而已,其后仍然可能遵循小盘股溢价率回归合理区间的大趋势。
前文已经提到过新股发行制度对小盘股溢价的支撑问题,在一级市场环节可能发生规则改变的假设前提下、小盘股估值的回归可能会加速。近期新股发行中签率刷新了记录达到21%充分说明新股发行价较高的风险在进一步显露,而新股发行改革的呼声也因此越来越高。如果新股发行制度维持现状,则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破发风险制约下的热情减退,这会削弱小盘股估值溢价;而如果新股发行制度很快得以修正,那小盘股估值也将由于新股市盈率的下降而拖累二级市场的估值重心,而且这对于创业板估值可能会有大于中小板估值的冲击。估值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估值的困惑在于:一方面大盘蓝筹股现有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包含了业绩超预期的成分,这种包含随着季报业绩公布而可能重新修正,季报业绩超预期对于蓝筹股的估值提升的边际效用存在递减的风险,所以,以银行,地产为首的权重蓝筹板块要取得较大空间估值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在业绩不断确认的过程中小盘股估值溢价的回归合理区域成为必然,小盘股的“贵”在一个阶段过后续存性受到考验,尽管短期内小盘股跌过头会有修复、但并不代表“八二”状态可以卷土重来。
从更长的角度来看,估值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蓝筹股的估值和国际接轨是必然、而小盘股的成长性支撑下的估值溢价也将回归到相对合理的范围。
市场风格的状态能进入“紊乱期”
我们从流动性和估值两个角度切入进去、来讨论市场风格切换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资金的结构性充裕,我们看到的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充裕、储蓄的高企可能已经只是一个循环系统的价格错觉,而脱媒的资金循环并不一定充裕,这种格局成为误判资金充裕的理解性偏差;
二是股市扩容和流动性并不匹配,增量扩容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新股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而且首发新股市盈率高企也是一个问题:
三是从基金这个微观角度来看,尽管基金发行的总体规模仍然较高、和大牛市相比并没有低到哪里去,但是单个基金募集规模却对股市资金并不算太充裕有较好的解释力。
四是季报业绩超预期对蓝筹股估值空间提升的边际效用可能递减。大盘蓝筹股现有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包含了业绩超预期的成分,季报业绩超预期对于蓝筹股的估值提升的边际效用存在递减的风险,所以,以银行、地产为首的权重蓝筹板块要取得较大空间估值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五是在业绩不断确认的过程中小盘股估值溢价的回归合理区域成为必然,小盘股的“贵”在一个阶段过后续存性受到考验,尽管短期内小盘股跌过头会有修复、但并不代表“八二”状态可以卷土重来。
超市盘点总结篇3
【关键词】 计算机外部设备;环境微生物学;设备污染;学生保健服务
【中***分类号】 R 194.4 R 179 R 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603-02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方位、快速的信息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远程学习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网吧也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学生喜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其卫生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解网吧公用计算机键盘、鼠标微生物污染现状,笔者对南昌市校园周边网吧计算机的键盘、鼠标进行了细菌和病毒污染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1.1 网吧及采样键选择 (1)选取南昌市学校周边500 m范围以内的网吧。(2)计算机键盘接触频率高的“A”,“S”,“D”,“F”,“G”,“H”,“J”,“K”,“L”,“Enter”,“空格键”和鼠标约25 cm2作为采样键;如键盘更新过,以更新时间为准计算使用时间。
1.1.2 细菌采样 (1)网吧内双数序号计算机用无菌棉拭子沾取生理盐水后反复涂抹采样键,采样后无菌操作剪下棉拭子采样端,置于装有1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实验室冷藏备检。(2)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14:00-17:00上网高峰时间段置于大厅4角及中心5个点的1.5 m高处,自然沉降法采样5 min后,置37℃恒温箱培养24 h,计算菌落数。设空白对照和室外对照。
1.1.3 病毒采样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单数序号计算机用无菌棉拭子沾取含有2%小牛血清的0.01 M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7.2~7.4)依次反复涂抹采样键,然后棉拭子浸入1.5 mL磷酸盐缓冲液中,送实验室冷藏备检。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灭菌生理盐水、灭菌营养琼脂(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含有2%小牛血清的0.01 M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7.2~7.4)、餐具大肠菌群检验纸片(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和DG-3022型酶联免***检测仪等。
1.3 检测方法
1.3.1 细菌总数 将装有采样棉拭子的无菌试管充分震荡,吸取0.5 mL样液注入灭菌平皿中摇匀后再分别注入灭菌营养琼脂摇匀。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计算细菌总数。
1.3.2 大肠菌群检测 取样液完全浸湿餐具大肠菌群检验纸片,密封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5~18 h后作定性分析。按GB 9663-1996《旅店卫生标准》评价。
1.3.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无菌试管中加入2滴含有2%小牛血清的0.01 M磷酸盐缓冲液,摇匀后靠试管内壁挤压采样棉试子,再经3 000转/min(离心半径=7.9 cm)离心5 min,取上清液50 μL用ELISA法检测。
1.4 判断标准 以物表菌落总数≤10 cfu/cm2 为合格,空气细菌总数≤2 500 cfu/m3 为合格。
1.5 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总数
2.1.1 计算机键盘、鼠标细菌总数检出情况 南昌市学校周边网吧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细菌总数平均为182.23 cfu/cm2,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6.97%。键盘使用时间越长,其细菌超标率越高,见表1。按使用
2.1.2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 室内30个采样点空气细菌总数均符合卫生标准,最高为2 367 cfu/m3,最低为1 567 cfu/m3,均值为(1 959±12.4)cfu/m3;6个室外对照采样点细菌总数均值为(1 874±28.8)cfu/m3,室内外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
2.2 大肠菌群检出情况 键盘、鼠标大肠菌群阳性率为16.36%。不同使用时间的键盘、鼠标大肠菌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05)。见表1。
2.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出情况 键盘和鼠标HBsAg检出率为4.44%(8/180)。
3 讨论
学校周边500 m以内的网吧便于学生就近上网,是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显示,南昌市学校周边网吧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细菌总数平均为182.23 cfu/cm2, 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6.97%,且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总数超标率越高;大肠菌群阳性率为16.36%;HBsAg检出率为4.44%;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未发现超标。网吧虽属于公共场所,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目前尚未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卫生监管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键盘、鼠标为公共用具,大肠菌群等细菌及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汗液、鼻咽分泌物等途径污染键盘、鼠标,使键盘、鼠标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网吧卫生设施不健全,缺少消毒措施,人员流动性强,室内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吸烟人数较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又为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调查中还发现,南昌市学校周边网吧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均未超标,但键盘、鼠标污染严重。说明大多数网吧虽然都有专人打扫卫生,部分网吧也可以做到部分卫生学指标达标,但对计算机键盘、鼠标却没有很好的清洗方法,最多只是用湿抹布简单擦洗,不能彻底清除键盘、鼠标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键盘、鼠标使用时间越长,表面沉积的致病微生物越多,对上网的学生造成持续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网吧公共键盘、鼠标受到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1-2]。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将网吧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管理范围,并对键盘、鼠标等公共用具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使卫生监督监测机构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从而对其实施有效的卫生监督。同时加强对网吧经营者的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对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等物件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学生的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刘燕群,宿飞,戴慧荣. 网吧公用键盘、鼠标微生物污染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14(3):117.
超市盘点总结篇4
一、连锁超市商品管理软件全面升级
连锁超市经过xx年全年的快速发展,发现有些具体问题原有的业务系统软件已无法解决,如:不同门店不能制定不同的售价、同一商品不能实现不同供应商不同进价等等。
根据实际现状,公司决定对超市软件进行全面升级,春节集训后迅速安排了连锁超市业务与财务以及信息部相关人员到外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连锁超市经营模式以及超市所使用软件进行了解。在3月初对超市软件升级做了前期大量准备工作后于3月底对业务系统全面切换;切换后运行到现在基本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要求;原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已基本解决。如:不同门店可以制定不同的售价、同一商品可以实现不同供应商不同进价等。
我们利用软件的先进功能,对进销存各个环节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加大了管理手段。如:通过价格带分析确定每一个价格带在销售中所占比重,这样能确定每个门店周边消费水平,为门店组织商品价格定位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参考数据。两天即抢购一空。
通过大半年的正常运行,连锁超市软件升级工作已在全体连锁超市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连锁超市财务管理全面升级
为了使连锁超市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针对超市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及部分店长微机操作能力较弱等现象,我们规范了各门店电脑操作流程,相应出台了各种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关于规范东方连锁超市商品流转重点环节的管理规定》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并严格按管理规定执行,特别对以下几方面加强了控管。
1、单据流程更加规范、正规化;针对连锁超市业态特殊性,为使企业利润不得流失,我们相应推出了《商品新增条码审批表》、《连锁超市团购出库单》、《连锁超市价格执行审批表》、《连锁超市堆码、端头申报表》,通过用单据流程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业务部门操作不再存在随意性,如:1)商品条码新增必须见到手续完善单后方可录入,不存在一个电话即将条码新增;2)规定所有团购商品出库必须填写团购出库单(注明本次团购的毛利、经办人及收款时间)后,收货组方可发货,否则一律不予出货,填明团购出库单的好处在于柜台团购商品都有依据可查,不可能再存在因为无法划清团购责任人而造给公司造成损失;3)所有堆码端头按地理位置排列序号填写堆码端头申报表,在申报表上注明使用时间及扣收费用等情况,通过用堆码端头申报表近一年的管理,今年堆码端头费用收取比去年增加近45万元。
2、销售环节管理。要求各门店按公司销售管理环节执行并针对连锁超市特殊性实行模糊收银法,门店做好收银员销售登记工作并按收银员上交销货款上报财务科,凡是违例者都作了相应处罚;坚持每两月对门店销货款进行盘点,检查是否存在短款、挪用销货款等现象。由于我们平时检查力度较大,至今未发现有门店挪用销货款现象。对于打折促销根据厂方所提供的要求来制定限时限量促销活动,活动结束后电脑自动生成退补单扣收。
3、及时与业务部门搞好沟通工作。每周六下午5:30参加业务部门召开的门店店长沟通会议,对于本周各门店所遇到的财务方面新问题在会议上及时解决,对于自已无法解决不了的请示领导后在下次会议上解答。在沟通会议上,指出门店管理薄弱环节并严格按公司的管理规定执行;使各门店在财务的指导下有秩的开展工作。
超市盘点总结篇5
评价盈余预增公司(“预告其盈余将增长50%以上的公司”的简称,下同)是否具有投资时机,阐发“预告当日及其后的走势、并与预告之前走势之相比”将是其中的要害。对此,我们针对公布通告的预计2001年盈余将增长50%以上的公司”、“预计2002年中期业绩将增长50%以上的公司”、“2002年中期预亏公司”,分别计划了“2001年预增指数”、“2002年中期预增指数”、“2002年中期预亏指数”,分别反应此类公司的团体走势。
在“2001年预增指数”构造中,我们以“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为样本,以2000年12月29日为基点,以总股本举行加权。这种指数构建思绪与“上证指数”基本类似,目的是使其与“上证指数”具有可比性。同时,为方便将“2001年预增指数”走势与“上证指数”相对应,比力时须统一化处理,于是假定上证指数基点为2000年12月29日,其数也为1000,界说为“上证综指”,其值为上证指数现实数与2000年12月29日现实数之比再乘1000(另外指数的计均按此原则)。
(一)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走势显着强于大盘
议决事后构造的“2001年预增指数”来回溯“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的团体走势(详见***1),并与“上证综指”相比可以发明:
附***
1、在2001年5月曩昔,“2001年预增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也基本同步,投资该板块的公司的超常收益率(指“高于上证指数或大盘的收益率”,下同)也极小。
2、2001年6月之后,“2001年预增指数”显着强于“上证综指”,且之间的差额有放大之势,这与部门公司的业绩增长信息在2001年中报中有所反应相干。
3、盈余预增公司的超常收益率随大盘的上升而有所放大,这从“2001年预增指数”与“上证综指”在2001年7月至2002年1月、以及2002年2月至今的两个时间段的走势可见一斑。
4、“盈余预计大幅增长”信息表露后,“盈余预增公司”投资仍具有超常收益,其走势强于大盘,并有放大的趋向。
因此,仅从“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的团体走势来看,其收益显着强于“市场团体”,特别是在“强市或上升市面”中,赢利效应越发显着。
(二)2002年中期预增公司、预亏公司与上证指数相比
为进一步评估业绩预增公司是否能带来超常收益,我们对2002年中报时期公布的“2002年中期盈余预增公司”与“2002年中期预亏公司”在预密告布之后的团体走势,除相互之间举行相比外,还联条约期上证指数走势举行阐发。从中可以发明:
1、“业绩预增”公司的走势强于“业绩预亏”公司,并强于大盘
在2002年第1季度,“2002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司的团体走势并未强于大盘(本文中,大盘均指上证指数),预计与其业绩预增信息并未被市场相识有关。但从2季度初开始,部门公司开始表露其“2002年中期业绩大增”,该板块开始走出显着强于大盘的***行情,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其团体的超常收益率也渐渐前进。
“2002年中期预亏”公司的团体走势则略弱于大盘,而且由于58.32%的公司在2001年末已出现亏损,因此使该板块在2001年末至2002年第1季末的走势大大弱于大盘。1月末,受银广夏等题目股的发动,亏损公司、题目公司、ST公司等均有较大的反弹,使其与大盘走势之间的差距显着缩小。但是,中报表露之后,“2002年中期预亏”公司的团体走势再次显着弱于大盘。
2、业绩厘革是能否得到超常收益的紧张基础
从“2002年中期预亏指数”、“2002年中期预增指数”与大盘走向的比力上看,在部门时间段大概出现的“预亏公司”有较大的反弹力度(如2002年1月中旬至2002年2月中旬)。但在大部门时间中,其与大盘相比的逾额收益基本为负,与“盈余预增公司”相比,其收益率也要低得多。因此,可以以为“业绩照旧股价的紧张支持,能否增长是得到超常收益的紧张因素”。
二、盈余预增信息能带来超常收益
(一)盈余增长预告当日的股价走势特性
1、盈余增长预告当日股价涨多跌少
盈余增长信息通告当日的股价走势备受关注,“见光死”宛如已被广为继承,其中也有相当多的公司出现“高开低走”。但是,“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在预告当日匀称涨幅到达3.50%,其中有85.37%在当日有差异水平的涨幅;“2002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司”在业绩预告当日也有65.52%出现上涨。但是,由于预告业绩增长的时间差异、所处市场情况差异、以及盈余增长信息在非正式渠道的大概提前公布等因素影响,各公司在通告当日走势的差异较大。如在“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中,有凌驾15%的公司在通告日出现“涨停”。
2、通告当日仍具有显着的超常收益率
上市公司公布业绩预告当日的涨跌,大概还会受大盘(或行业、板块)团体走势的影响,会使其上涨动力受到克制或推动,因此其当日的涨跌大概未真实地反应“业绩预计增长将达50%以上”对股价的推动。于是,须要盘算超常收益率,即“上市公司股价涨幅”减去“同期大盘的涨幅”(本文全部的超常收益率均接纳此算法)。
统计效果体现,“2001年盈余预增公司”在通告当日有90.24%走势强于大盘,匀称超常收益率到达4.06%。预告当日各公司的超常收益率差异较大。其中,2001年业绩预增公司,在预告日当日超常收益率最大值到达11.75%,而最低值则为-2.94%,“四成以上”业绩增长公司在预告当日的超常收益率在3-6%之间。
(二)盈余增长预告后的短期走势特性
盈余增长预告是否会对上市公司股价“正常”走势孕育发生影响,须要对“预告”前后的股价走势举行相比。
议决相比,大略体现出如下特性(详见表1):
表1盈余预密告布前后的公司团体走势相比
预告2001年业绩增长公司预告2002年中期业绩增长公司
超常收益率公司股价涨幅超常收益率公司股价涨幅
-5日至-1日1.38%0.25%0.48%0.29%
-2日至-1日1.92%1.70%1.22%1.65%
当日(0日)4.06%3.50%1.08%1.33%
0日至2日1.12%1.55%0.57%1.77%
0日至5日1.23%2.60%1.15%1.12%
1、盈余增长预告前的股价走势对“盈余增长”已有所反应,特别是在预告前1日,股价有显着异动。这从股价匀称涨幅与超常收益率的厘革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2、盈余增长预密告布后,上市公司股价在短期内仍会有小幅上涨,超常收益率有所降落(但仍具有超常收益率)。
3、盈余预告会使当日股价走势出现显着异动,反应出有相当多的投资者示能提前得到(或关注)有关信息。
(三)盈余增长预告后的中恒久走势特性
上市公司股价在盈余增长预密告布后有显着异动,其团体超常收益率也显着前进。
议决对预告前1个月、预告后1个月、预告后3个月的股价走势与大盘的相比阐发,可以发明“盈余增长预告”公布后的股价中恒久走势特性(详见表2):
表2盈余增长预密告布后股价走势与大盘的相比
2001年盈余预2002中期盈余
增公司预增公司
公司匀称涨幅前1个月-9.10%2.35%
(以通告日为后1个月14.90%-5.50%
基点)后3个月16.09%3.56%
超常收益率(各公司预告前1个月2.05%1.78%
前后涨幅减去对适时间大后1个月6.01%1.40%
盘涨幅,以通告日为基点)后3个月5.14%1.17%
1、“盈余增长预告”公司在预告前后的走势均强于大盘。
2、“盈余增长预告”后1个月的“超常收益”最高。如,对“预告2001年业绩增长”的公司,在“预告”公布1个月后的团体超常收益到达6%,但3个月后的超常收益只有5.14%。
3、对表露“年报业绩增长”的公司的认同度,高于表露“中报业绩增长”的公司,预计与中报不经审计有肯定关连。
4、大盘上涨时期预告“业绩增长”的公司,所具有的超常收益相对较高。
三、盈余增长预告后股价曲折点的时间特性把握
(一)中期投资点与危害点的散布
公布“盈余增长预告”的公司,在预告后1个月(中期)的股价走势显着强于大盘,但是那里是低点与高点,其大概的超常收益领域大略是几多,则是凭据果然信息选择投资机遇的紧张依据。
对“盈余增长预告”后股价走势中的曲折点散布特性阐发,可以发明:
1、大部门公司的高点出如今“预告”之后的19-20个交易日,其中有42%的公司在这两日出现高点。但是,应细致的是此类公司中有近一半公司的预告时间在2002年1-2月,此时上证指数相对处于低位。
2、大部门公司在“预告”日后数日出现低点,其中有30.49%的公司低点出如今通告当日,21.95%的公司低点出如今通告越日。但是,公司基本面的革新,对中期股价走势仍有较显着的支持,因此其后的超常收益率有显着前进。这一结论与前文的“在预密告布后,距预告日越近,超常收益率越低”的结论基本切合。
(二)恒久投资点与危害点的散布
我们以预告日之后的3个月作为“恒久”。
对“盈余增长预告”之后的恒久曲折点散布阐发,大略可以总结出如下特性(详见表3):
表3盈余(2001年)增长预告后曲折点出现时间与概率统计
预告日该日出现占预告业同期匀称预告日该日出现占预告业
之后时高点的公绩增长公超常收益之后时低点的公绩增长公
间司派别司总数之率间司派别司总数之
比重比重
当日22.44%1.49%当日2328.05%
第1周11.22%1.47%第1周2530.49%
第2周11.22%-0.49%第2周1720.73%
第3周56.10%7.51%第3周44.88%
第4周67.32%9.63%第5周11.22%
第5周78.54%14.39%第6周11.22%
第6周1417.07%7.31%第8周11.22%
第7周67.32%18.19%第9周11.22%
第8周67.32%14.98%第10周11.22%
第9周910.98%19.01%第12周89.76%
第10周44.88%31.31%
第11周1315.85%15.38%
第12周89.76%24.24%
(1)距通告日越近,出现低点的概率越大,其超常收益率越小。特别是盈余预告后2周内,出现低点的概率最大。此坚定与短期走势中的曲折点散布特性基本同等。
(2)“盈余增长”预告后的第3周开始,出现高点的上市公司数显着增长,同期的匀称超常收益率也显着前进。预计以后时开始,因“盈余增长预告”造成的股价“冲高回落”之后,开始走出低点。
四、盈余预增公司的差异阐发是谋取超常收益的要害
从团体上看,投资于“盈余预增公司”可以取得凌驾大盘的收益率,但是各公司股价走势的剖析相当紧张,既有相当多的公司涨幅显着,也有部门公司出现下跌。其中,于2002年1月29日公布盈余大幅增长预告的深宝恒(000031),其后60个交易日的涨幅到达58%以上,但浪潮软件(600756)在2002年1月22日公布盈余大幅增长预告后,股价很快见顶,投资该公司的超常收益率(60个交易日)为-24.12%(这种差异在***2、***3、***4、***5中也全部反应)。
附***
阐发处于“股价涨幅、超常收益率”最低与最高“两极”的上市公司,可以发明以下几个配合特性:
(一)基本面革新带来的业绩增长,孕育发生更高的超常收益
“主业务务显着革新、重大资产重组已经收效”等因素是公司基本面实质性转好的紧张体现。要是公司的业绩增长能源头于此,则对取得超常收益会有直接支持,其中如粤华电、快意团体、江铃汽车等公司。但是,部门公司(如银基生长、金融街)的业绩增长与补贴收入增长亲昵相干,部门公司(如轻工机器)由于出售不良资产带来非谋划性收益增长,并由此带来业绩大幅增长,但其“业绩增长预告”公布之后股价走势仍弱于大盘。
(二)预告前股价累计涨幅的差异影响后期的超常收益
信息分歧错误称、差异投资者对非正式信息(或业绩增长先兆)的敏感水平或坚定差异,仅有部门投资者能优先使用业绩预增信息,并造成预增信息公布前股价涨幅较大,但这会使“盈余增长预告后”的超常收益率显着降落。如宁波的韵升、江苏吴中、盐田港等公司在业绩增长预告前1个月分别上涨10.18%、-0.06%、4.16%,对应的超常收益率到达17.05%、16.42%、15.31%,这使得业绩预告之后的走势显着弱于大盘。但西安饮食、湖南投资、丽珠团体、中国高科等公司,在业绩增长预告前1个月内股价下跌24%-33%,较上证指数多跌去9%-16%,但业绩增长预密告布后的1个月内股价上升都在30%以上,其匀称超常收益率也在20%以上。
(三)行业情况厘革也影响后期超常收益
行业情况孕育发生变化并预期能够连续好转,此时“业绩预计增长”将对公司股价孕育发生较强支持。其中,一汽轿车在预告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后,其1个月与3个月的超常收益率分别到达6.35%与20.54%,其在第一季季报中表露的业绩增长缘故原由是“要是第二季度轿车市场仍能连结良好的势头,预计公司今年中期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大概到达50%以上”。从股价走势上看,投资者对一汽轿车业绩增长条件给予了肯定的回复。但再起通讯在2002年1月24日公布利润增长将在50%以上预告(源头于第1季报),但举世通讯市场厘革、通讯类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其业绩增长预告并没有带给投资者的超常收益(在4月份其拟赴境外上市的消息尚未清朗,暂还未对股价走势孕育发生显着影响)。
(四)后续“正面信息”表露对后期走势孕育发生紧张影响
前文阐发已证实“业绩增长”能带来超常收益,我们将其界说为“正面信息”,这类信息还包罗资产状态革新、相干公司或业务有显着希望等,其对股价也有或多或少的支持。在预告“业绩增长”之外,若能有其他方面的正面信息跟进,将有助于股价的进一步推高或连结稳固。其中,深宝恒即是一个例子,其在预告业绩增长之后,再“在地皮拍卖中取得新的谋划性资源”,后又有表露“凤凰卫视有限公司、中国新闻生长深圳公司故意受让第一大股东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持有的本公司部门国有股,具体事件正在洽谈中”。这些信息的连续表露,使其成为“2001年盈余预增”的中恒久超常收益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业绩增长预告可以带来超常收益,但谋得尽大概高的超常收益须要坚定公司的差异性,并选择切合的参与机遇(此时还要关注市场的团体走势,在阶段性上升市面大概得到更高的超常收益率),以充实使用果然信息来优化投资举动。
表4三季报预告02年业绩将大幅下滑且01年每股收益在0.3元以上公司一览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2001年每股收益2002年三季度每股收益
(元)(元)
000799湘酒鬼0.3360.009
000835隆源双登0.3530.041
000962东方钽业0.5010.031
600255鑫科质料0.3160.115
600345长江通讯1.2090.091
600658兆维科技0.6090.211
600776东方通讯0.330.008
600779全兴股份0.3890.025
表5三季报预告02年业绩增长且01年每股收益过0.20元的公司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01年每股收益(元)02年三季度每股收益(元)
000002万科A0.5920.296
000022深赤湾A0.2280.356
000069华侨城A0.4030.262
0001570.3510.365
000416健特生物0.3150.52
000488晨鸣纸业0.2850.446
000876新盼望0.4340.369
600081东风科技0.2510.235
600130波导股份0.4260.696
600296兰州铝业0.3030.335
600386北京巴士0.2810.35
600500中化国际0.2430.32
600518康美药业0.4120.515
600589广东榕泰0.220.26
600707彩虹股份0.20.276
超市盘点总结篇6
中国股市14年成长之路奇崛繁丽,同时也坎坷艰辛。观察错综复
杂的股市风云,指数的变化起落正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其如一枝纤柔之笔,勾勒出股市的山川剧变,记载着股市的波澜起伏。
进入2005年,中国股市继续在熊市徘徊。以“美国晨星指数系统”定量比较分析,观察14年中国股市的变迁,可以使人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昨天、今天及明天走向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以为,这些认识对于市场的投资者以及中国***府相关决策者,都是大有其裨益的。
躁动的股市
中国股市14年来的收益率远在世界其他市场之上,但有显著的波动性,且在最初24个月中升幅异常
评价中国股市过往14年的整体表现,需要与国际市场同一时段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1990年底以来中国股指和世界若干主要股市指数以及MSCI全球指数的变化,主要比较各个市场价格指数收益表现和风险波动情况,可知中国股市的收益率相当高(参见表一“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的价格指数表现”),而收益风险比则相当低。
除日本股市因经济衰退和结构调整等原因而应另当别论,中国股市14年来的收益率远在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 指数以及MSCI全球指数之上,只是低于香港的恒生指数和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特别是投资界最为关注的年化收益率(Annualized Return),美国道琼斯指数自1896年以来仅有5.3%,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927年以来也只有5.6%,都远低于中国股市的11.2%。
只是中国股市的风险波动性过高,指数较之其他市场高出一倍以上,收益风险比仅为22%强,大大落后于其他主要股市指数。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事实。
――回首过往14年,还可看出,中国股市是个层次分明、棱角清晰的阶梯式运动过程,与全球股市尤其是发达股市通常展现出来的和缓渐进式延伸大为不同。
从1991年中到2001年中,中国股市主要是靠七波宏阔的上涨浪潮,成就了10年的“牛市辉煌”。这七波涨潮短则两个月,长不过11个月,涨幅从53%延展到458%。除却这七波,中国股市本来就只有一身憔悴,两袖清风(“中国股市总收益指数”)。
――进一步分析中国股市按月和按交易日的涨幅与跌幅对比情况,可知这种波动有别于世界股市的两大显著之处。
首先,无论按月还是按交易日而言,中国股市的最大涨幅都超过了最大跌幅,而且超幅之大令人瞠目。事实上,往昔的牛市全凭几波暴涨来推动(“中国股市的最大涨幅与跌幅”)。
其次,在过去的169个月或3663个交易日中,大幅暴涨的天数和月数显著多于大幅暴跌。例如单日涨幅超过20%的就有4天,超过5%的有78天,超过3%的竟高达237天。换言之,中国股市不是像发达市场中的普遍和正常情况那样,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积蓄力量、积累财富,而是靠着个别交易日的突飞猛进,实现量子化般的跳跃式行进。如此频繁的大幅度涨跌,使得投资组合在管理中很难取得与市场间的较低跟踪误差。错失个别大幅上涨日也可能带来惨烈的投资后果(“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股市的波动性随着市场在低价位上不断调整和成熟,目前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通过对中国股指36个月的风险波动性移动曲线的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十年前的股市波动性曾一度高达95%,但自2003年以来已经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与国际水准和发达市场相去不远(参见***二“中国股市的风险波动性变化曲线”及表一)。
当然,导致波动性降低的内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究竟因为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步壮大,从而弘扬了理性的投资理念,抑止了市场投机的泛滥?还是由于市场的纷繁与孱弱迫使投资者退避三舍,远离尘世?这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和证明。
――中国股市早期的收益率过高,与GDP的增幅并不相称。这或许可以解释何以它在今天仍然无法相称。
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总收益指数在头两年中分别狂涨了115%和94%,相当于年化收益率125%,令全球投资者目瞪口呆(参见***一)。而遥想当年,只有12家成分股的道琼斯指数在最初两年中,总共上涨不到30%,日经225指数和恒生指数在它们的最初两年中,也仅上涨了85%和81%。
完全可以推知,中国股指在24 个月中的异常攀升,为投资者灌注了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催生了股市躁动和投机行为,也为后来的泡沫化结局植入了心理和资本基因。
数据还显示,目前中国股市正在滑向晨星指数6000点的边缘,而这恰是股市在最初26个月时的收盘价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充斥戏剧性和幽默感的巧合。不过即便如此,中国股市在过去14年中的年化收益率仍然高达14.9%,即每年的平均回报率将近15%。也就是说,中国股市在最初的26个月中,已经以跳跃的步幅和明快的节奏,大踏步走完了14年的漫长征程。
就国际水准来看,15%的年投资回报率能够持续14年之久,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如此回报水准,既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也会成为国际股市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倘若没有后来股市的进一步涌动和飙升,投资者肯定会为这一股市回报率而感到心安理得,心满意足。只不过后来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彻底颠覆了投资者心中原有的坐标系和度量仪。
――中国股市目前仍处于泡沫破灭后的修正期,未出现转危为安、东山再起的显著迹象。
技术分析显示,对于中国股市总收益指数而言,晨星指数6000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性关口。历史上曾具有阻抗线和支撑点的双重功能,而如今股市再度逼近这一要塞。
中国股市在1993年2月8日首次突破了6000点大关,收盘于6069点。但该点也铸成了市场的阻抗线,直到四年后的1997年3月6日才最终得以突破。在此之后的1997年9月底和1999年5月中,指数又两度在6000点时得到了市场支撑,没有最终跌破。不过,晨星指数在2004 年底时的收盘价为6230 点,可以说已是岌岌可危,正在掉头返回1993 年2 月初的水平。
此外,中国股市总收益指数的5000点也具有重要的指标性含义,同时扮演过阻抗线(1992年5月底)和支撑点(1997 年1月初)的双重角色。如果股市6000点失守,指数将会进一步下探5000点关口。不过,即便股市回到了13年前5000点的水平,14年来的股市年化收益率也仍然会有13.7%,数倍于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1896年以来5.31%的年化收益率水平。
小盘股的天下
中国股市自1993年底大中小股票裂变分家以来,只有小盘股一马当先,笑傲江湖
1981年,美国学术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验证了股票的“规模效应”(Size Effect), 即不同规模的公司股票具有不同的业绩表现和运行规律,而且在股市历史上会呈现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交替领先局面。
这一效应很快就在全球不同股市中纷纷得到了应验。那么,在中国股市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一普遍现象呢?这一命题理所当然为投资者所关注。
早期的中国股市只有“老八股”,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整个股市进一步按规模类别划分为大、中、小盘股票。所以直到1993年12月31日,在股票数目和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大中小盘指数才破土而出。
美国晨星公司从1993年12月31日起开始编制了中国股市的大中小盘指数。其编制方法是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所有A股股票汇总;按总市值降序排列,然后扣除占总市值3%的那些排名最后的微型股票。所有剩下的股票构成晨星中国股市指数的成分股。按股票排序其中占总市值70%的股票被定义为大型股票,其后的20%为中型股票,剩余的为小型股票。这一划分标准符合世界所有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指和大中小盘总收益指数在过去十年中的相对表现可以发现,从1993年底到1997年底,大、中、小盘指数基本走势一致,并无任何显著差异。但从1998年开始,三者开始分道扬镳。小盘和中盘股票遥遥领先,而大盘股票却始终低迷不振,成为整个股市的落伍者和绊脚石。这一差异后来更日渐扩大,在2001年6月底时达到了顶峰。大盘股收盘在9100点,而中盘股和小盘股则分别收盘于17500点和21500点(参见***三“晨星中国指数与大中小盘总收益指数”)。
中国小盘股最扣人心弦的一波涨潮始于2000年初,这恰巧也是美国股市小盘股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刻。虽然小盘股和中盘股的风险波动性要略高于大盘股和整个市场,但它们出色的收益率足以补偿这一缺憾,使它们获得更高的收益风险比。小盘股何以会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初始股的发行不会是主要因素。因为初始股只有在指数季度调整时才会加入指数;即便市值很高、影响力很大的初始股票,也只能在上市五天之后才进入指数。所以初始股价格暴涨所带来的影响应当十分有限。
小型股票通常具有流动性差、换手率高、持有人少、易纵等特点,因此,持续不断的短期市场投机应当说是导致中小型股票轮番上涨、此起彼伏的主要诱因。它使得小盘股指数总能源源不断得到持续攀升所需要的动量和推力。
就指数换股率而言,国际上的平均水平为整体指数2.5%左右, 大中小盘指数分别为6%-8%、16%-20%、32%-35%。定量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小盘指数的换股率明显高于国际指数的平均水准,但是目前已经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了显著改善。指数换股率的高低,与市场波动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频繁和大幅度的股价变化,是致使换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伴随着市场波动性的降低,中国指数的换股率也有所下降(参见***四“中国股市指数系列的换股率”)。
在2002年以前,中国股市大盘股票的数目基本上超过了中盘股票和小盘股票,这与发达国家的股市格局迥然不一。说明中国股市中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还没有多少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股票。由于市场缺乏中坚力量作为骨架支撑,因而导致股市结构松散,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仅靠少数蓝筹股就能搭建起大型股指数的构架(参看表四“中国股市指数系列的成分股数目”)。
不过,这一情况在过去三年中已经有了局部性的改善。研究显示,过去三年中大盘指数虽然仍占整个市场的70%左右,但组成这70%股市总值的股票数目已经显著下降。就股票总数的百分比而言,大盘股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中期的51%急速降低到了2004 年底的28%,说明“大盘越大”的趋势已经开始展现。这无疑是标志着股市结构正在重塑的重要信号。
如果这一趋势能够持之以恒,人们将会看到大盘股比重的进一步下降,而且中盘股的比重也会逐步降低到小盘股之下,最终使大中小盘股票的相对数量比重贴近“1-3-6”的格局(参见***五“大中小型股票所占的数目百分比”)。
泡沫化及其终结
股市可以创造神话,也可以终结神话;股票可以孕育梦想,也可以葬送梦想
数据显示,中国股市在1994年8月到2001年6月期间,经历了一次空前的“泡沫化”历程,历时将近七年。这可能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的结论,但这是事实。
目前,世界上对于股市泡沫并无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有人着眼于股市价格的短期飙升的幅度,也有人侧重于股市价位与公司赢利间的相对水平,还有人关注于股市价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对比例。但市场普遍公认的一个准则是:如果股市价格能够在四五年内翻上一番,那就属于股市泡沫的范畴。
例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在1995年到1999年期间,连续五年的年度总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日经225指数在1985年到1989年五年期间的上涨幅度为23.7%;道琼斯指数从1924年到1929年总共上涨了26.2%,均系泡沫期。这就是世界股市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泡沫”。
然而,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这三大泡沫要渺小得多。在泡沫膨胀抵达顶峰的84个月内,道琼斯指数在20年代和90年代分别暴涨了2.5倍和将近3倍;日经225指数狂飚了几乎4倍;而中国股市指数的飙升幅度则赫然达到了6倍以上(“历史上四大股市泡沫的生成轨迹”)!
倘若这一对比还不够触目惊心,还可以再看看中国股票特别是小盘股票的泡沫化程度。笔者比较了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市泡沫的演进历程,重点将晨星中国、晨星中国小盘、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进行比较。在四个指数中,道指的涨幅有限,而纳指曾使全球投资者瞠目,但充其量不过是与中国股指并驾齐驱;而中国小盘股指数则涨得气势磅礴,连续七年的年增长率高达45%。(参见***七“20世纪90年代中美股市泡沫比较”及表五“世界历史上的四大股市泡沫比较 ”)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在2000年1月14日和3月10日创下了11723点和5049点的历史最高点。如果它们当年的泡沫化程度与中国的小盘股相当,那么当年的历史记录将会改写为45000点和8900点,又会在地球上多缔造出几百万个亿万富翁。
研究还显示了中国股市泡沫的另一个主要特色,即其与众不同的突发性。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股市泡沫都是在不知不觉的和风细雨中悄然成形,而中国的股市泡沫却往往横空出世,神奇而激越。
1994年8月即是典型一幕:股市指数在一个月内就暴涨了123%;总共23个交易日中,有4天的涨幅在10%以上,有11天超过了3%;8月1日仅一天就上涨了近35%,大、中、小盘指数也分别在8月里狂飙了133%、123%和102%。彼时的中国股市投资人,经历了难以忘怀的“仲夏夜之梦”。
无需为泡沫的最终破灭找寻任何理由。殊不知,股市辉煌的极致也就是它最后的温柔。因此,“国有股减持”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即便没有这一举动,其他一些莫名因素也会在某一时刻触发股市大跌,让一场风风火火、轰轰烈烈悄然间被碾作历史尘迹。
香港的可流通股比例尚不足49%,虽然高于中国的35%,却远低于欧美股市90%左右的平均水平。可是,国际投资者从未把香港很低的流通股比例视做潜在威胁,担心私人和机构持有股有朝一日突然上市会导致股市消化不良。他们也不会仅仅因为如此而改变自己的投资决定或组合结构。在中国,庞大的国有股固然是一个独特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干扰股市的供需平衡,但它在20世纪90年代中并未阻碍股市的上涨和泡沫的膨胀。况且,国有股减持至今仍然停留在探讨阶段,并未付诸实施,导致股市因庞大国有股的持续涌入而难堪重负。
因此,与其将国有股减持斥为导致当前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毋宁说中国股市仍然处于泡沫后的调整期,即便没有国有股减持的争议也无济于事。
同样,认为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乃因市盈率过高的说法也未必准确恰当。诚然,以国际标准来看,目前中国股市的市盈率确实偏高。然而这已是历史一贯制,并不是泡沫过后的这三年才意外上升。而且如今的股市市盈率已经远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时的天价水平。既然当年令人困惑的市盈率都未曾阻碍股市行进的步伐, 何以今天更为合理的市盈率,反而会成为束缚股市上扬的缰索?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股市的准封闭性,使大多数股民无法染指市盈率确实更低的海外市场;尽管大坝内外确实存在着水位落差,但内外水位的高低并无直接关联,也缺乏可比性。坝外水位再低也无碍于库内水位的高度。
如果说,在中国,还有国有股减持可以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在美国和日本,股市泡沫何以会骤然破灭,尤其是在日本破灭于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至今成因不详,根本就没有始作俑者可以声讨。同理, 泡沫之后多久才是隧道尽头,也不会有人预测绝对准确。
所以,泡沫的膨胀需要不断有新故事和新主题去激活、去刺激、去演绎,但泡沫的破裂则无需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皆为股市运行规律使然。正如华尔街格言所云:股市是一艘没有归宿的帆船,百年来浸染了风和雨的洗礼、赚与赔的沧桑。
笔者研究了四大股市泡沫破灭42个月之后的伤痛,可见市场之无情,正可谓“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相似的,但破灭之后却各有各的悲”。(参见***八“四大股市泡沫破灭后的股市指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股指和纳斯达克指数在泡沫期间的绚丽多姿相差无几(参见表五“世界四大股市泡沫比较”), 但纳斯达克指数在泡沫破灭之后的惨烈与苍要远胜过中国股指。自2001年6月底泡沫顶峰以来,中国股指在三年半内已经下挫了48.5%,但远优于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狂泻和道琼斯指数20年代崩盘后的“痛感指数”。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尽管中国股指已经自泡沫顶峰急剧下挫,但仍比泡沫形成时的股市价位高出了293%,小盘股指数更是高出了436%。这一幅度也远远优于其它股市泡沫破灭后的惨烈景象(参见表六“泡沫之后股市指数的相对表现”)。
当然,我们不能对中国新兴的股市求全责备,况且泡沫本非新兴市场的独有现象。如果说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市被叫作发达市场尚且称之有愧,那么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国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两大股市,也曾有过股市放浪形骸的时刻。
股市泡沫之后会给社会留下繁多的综合后遗症,也给投资者心中带来刻骨铭心之痛。它无情地葬送了可观的社会财富,尤其是那些随着泡沫升腾蜂拥而至的后续资本;它使金融投资公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使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使市场濒于失血和贫血的危机;它还会给国民经济的成长带来压力――从历史上看,虽然经济衰退并非皆为股市泡沫破灭所引发,但股市泡沫最终都会导致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股市泡沫如此,2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的股市泡沫也同样如此。
所幸之事是,这一惨痛局面并未在中国出现。这并非由于中国的股市泡沫还不够大,而主要源于中国股市与整体国民经济的相对比重还太小,股市在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因此股市风暴还不足以撼动经济成长的步伐。
泡沫衍生于股市的寒武纪,终结于股市的白垩纪,但它毕竟记载着股市的演进历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它唤醒了人们的理性思维。尽管少数投资者依然会一枕残梦未醒,但大多数投资者都会成熟于炼狱中的磨难,通过追忆股市的颠簸历程,体会到股市投资的真谛。股市投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漫长历程,只有不为贪婪和恐惧所扭曲的才是大师,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享有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
――它发出了法规完善和***府监管的呐喊。美国2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之后产生了证监会(SEC),催生了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以及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90年代泡沫破灭后孕育了2002年7月的《萨欧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并触发了***府机构的一连串调查和整肃风潮,从券商分析师到公司董事长,从共同基金到保险公司。
今天的中国市场中也同样如是。***府的监管水平和能力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这就使股市能够从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入沉着,为今后的长期健康与平稳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至于说泡沫过后的调整期何时会完结,这取决于多重因素和条件,不同市场之间很难直接类比。
道琼斯指数历经了25年的时间, 直到1954年11月23日才收复了1929年9月3日以来的全部失地;日本日经225指数目前仍比1989年股市顶峰时下跌了71%,这已是泡沫破灭后的第16个年头;纳斯达克指数估计也还要等上10年左右才能重新回到2000年3月10日5049点的水平(假设指数每年上涨9.5%)。道琼斯指数目前的情况尽管略好一些,但想要再创2000年1月14日的历史新纪录,也仍是遥遥无期。
长期而言,中国股市的远景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但就短期看,中国股市的道路又将是曲折的。综观历史上的股市泡沫,鲜有靠外在“***策力量”重新激活的先例,这是因为泡沫过后的寂苦消磨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并非凭“救世主”一己之力所能挽回。如前所述,股市泡沫的崩塌恰为重新建设股市的基础性设施、提高各参与者的认识水平提供了反思契机。倘若仍然坚守“泡沫不灭”或者寻找替罪羊的理念,希***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只能是抱薪救火,造成更大的损失。
超市盘点总结篇7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瞬息万变的股市却是“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这不,在去年11月至今年初,曾经风光无比的大盘蓝筹股在今年以来却成为“鸡肋”,在垃圾股、低价股遍地开花的时候却就地趴下,纹丝不动。而就在4月下旬,许多投资者按耐不住,终于弃之而去的时候,大盘蓝筹股却在银行股、长江电力等的带动下蠢蠢欲动,走出了凌厉的走势。
市场的重心是否将从垃圾股、低价股行情转向大盘蓝筹股?久违了的“大盘群舞”是否将重现?
老基金抛弃 新基金追捧
根据5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13只基金公布的2007年一季报显示,经典的大盘蓝筹股受到了新老基金迥然不同的待遇,老基金忙于对其减仓,而新基金却忙于对其建仓。
据老基金的可比数据显示,在大盘剧烈震荡、基金重仓股表现疲软的情况下,为应对投资者赎回,基金股票仓位有所降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0.2%,较去年四季度的83.36%减少了3.16个百分点,持股集中度也由去年四季度的54.58%降至50.66%。封闭式基金减仓更为明显,仓位由去年四季度的77.54%降至70.21%。而在这些老基金小幅减仓的同时,经典蓝筹股集中的地产、金融板块则成为老基金重点减持对象。
总体而言,地产业占比由去年四季度的6.6%降至一季度末的4.28%,金融保险业则减少了1.93%。大秦铁路成为基金一季度新宠,持有基金数由去年四季度的3家激增至一季度的20家。工行、招行、万科、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则被减持,持有工行的基金由去年底的19只降至4只,占流通股比例也由12.42%下滑到2.53%。这部分也解释了基金重仓股一季度表现不佳的原因。
另一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基金分红。毕竟2006年过去了,收益甚丰的投资基金需要向基民们分红,并且为了降低基金的净值,适应基金营销的需要,投资基金也必须向基民大比例分红。由于派发的红利金额巨大,因此这就使得这些基金都存在着套现的压力。而在基金的群体性套现下,蓝筹股阶段性走软就不可避免了。所以,蓝筹股在一季度里跑输大盘,也与投资基金所面临的巨大分红压力有关。
然而,就在老基金大手笔甩卖“经典蓝筹”的同时,新人市的基金却“乐此不疲”地建仓“经典蓝筹”。其建仓速度迅速,仓位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已经赶上了老基金的步伐,达到了78.11%。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行业配置上,新基金也明显地更倾向于经典品种。新基金在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上达到19.92%的比例,超过基金18.38%的总体配置规模;新基金在金属非金属行业上的投资达到13.54%的比例,超过基金总体13.22%的配置比例;新基金在批发零售行业上的投资为7.92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基金总体的配置状况。
新基金一季度建仓的前十大A股分别为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A、浦发银行、宝钢股份、中国石化、民生银行、武钢股份、烟台万华和大秦铁路。
另外,新上市的A股股票――诸如兴业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都成为新基金争相增持的对象。其中,新基金在兴业银行上的重点投资达到5803万股,市值超过15.8亿元;新基金在中国平安上的投资达到2997万股,市值超过14亿元;中国人寿的持仓情况也较重。
大盘蓝筹股凸现估值优势
2007年一季度,股市上演了一场“低价股闹***”的行情。虽然大盘总体涨幅只有20%多(大盘由2600多点攀升至3700多点),但在两市目前正常交易的1396只股票(剔除本季度上市的新股)中,共有1290只个股的涨幅在30%以上,这意味着一季度共有92.4%的个股跑赢大盘。其中,涨幅在100%以上的个股有319只,占样本总数的22.85%,而涨幅超过50%的个股更是达到1059只之多。这些表现优异的股票,多以低价股为主。市场不仅消灭了2元以下个股,3元、4元以下个股也已寥寥无几,5元以下个股屈指可数。以至两市1418只个股一季度末的算术平均股价达到12.17元,较去年底的7.86元增长了54.88%。
就在一季度“低价股闹***”的时候,以基金重仓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却出现了滞涨的局面。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万科A、中国石化、宝钢股份等一批经典蓝筹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却仍停留在3000点甚至3000点以下,工商银行比2600多点时甚至还下跌了12%。
市场对大盘蓝筹股在一季度基本没有表现,共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盘蓝筹股在去年的涨幅巨大,市场普遍认为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已经合理甚至过高。然而,经过今年的上涨后,大盘蓝筹股在市场整体的估值中枢被迫抬高,使其再次凸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估值优势。
相关统计表明,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37倍的高位,而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则稳步回落。一季度末中金公司重点公司2007年的市盈率回落至20倍左右,沪深300成份股2007年的估值在23倍左右,蓝筹股的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之内。
而一直为机构所争论的银行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近来也随着中信银行的IPO有所定论。相对中信银行42倍的.市盈率、市净率为5 68倍的IPO定价(上市后还会有一定的溢价,相对市盈率和市净率会更高),目前已有的银行股普遍显示出了投资价值。
此外,就蓝筹股本身而言,其在2006年的业绩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且在未来的一两年有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如最近在年报出彩之后,大盘股们又纷纷抛出了今年一季度“靓报”,中国石化增50%、宝钢股份预增150%、中信证券预增1200%、招商银行预增87%……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在基本面得以有效支撑的前提下,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再次显现。
股指期货将助推“大象群舞”
除了基本面的持续快速增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人民币的升值、流动性的泛滥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等一些外部条件的存在,也将使得对大盘蓝筹股的需求增加。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二季度,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成为新一轮行情的催化剂。
首先,在内需持续旺盛、公司盈利增长预期明确的牛市阶段推出股指期货,助涨的作用更大,应理解为利好***策。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调整之后,蓝筹股的获利盘和估值水平都得到了消化和调整。股指期货出台将成为近期加速建仓蓝筹股的催化剂。
其二,中国股市“逢新必炒”的投
资习惯将加快蓝筹股的建仓步伐。因为牛市里面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这一“双刃剑”将更多发挥做多效用,毕竟在估值没有明显泡沫阶段,做空风险更大。
其三,近两个月的走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蓝筹股建仓加快的带动下,股指连续大幅拉升,并在两个月后进入估值相对高位,推出股指期货后导致大盘回调;另一种是在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股指稳步推高,两个月后推出股指期货,杠杆做多机制成为大盘井喷的导火索。
人民币升值也是此轮超级牛市的导火索。受益于人民币升值最大的行业是金融、地产、消费服务业、航空等,而这些行业正巧又是大盘蓝筹股的集中地。可以说,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整个国家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社会名义财富增加,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增强。QFII规模的扩大更提高了对金融、地产等行业优势企业股票的需求。而人民币升值是个长期趋势,因此这些行业的受益也将是个长期过程。
蓝筹股跑输大盘是后市机会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就在大盘蓝筹股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际,相当部分的机构投资者却“多云转晴”地认为,蓝筹股现在跑输大盘是后市机会。
他们认为,蓝筹股跑输大盘只是一种阶段性现象。虽然一季度里蓝筹股表现确实落后于大盘,但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更长一些,观察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表现,那么,蓝筹股整体上就不落后于大盘了,相反涨幅仍然超过大盘。这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轮牛市里,绝大多数个股都存在着表现机会的,只是不同的个股表现的时机有先有后罢了。但蓝筹股落后于大盘的现象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下去。
实际上,正是由于蓝筹股在一季度的回调整理,使得蓝筹股有望成为后市的市场机会所在。一方面是低价股经过大幅炒作后,不仅其低价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其获利回吐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相反,蓝筹股在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回调整理之后,其股价反而被夯实,让投资者有一种安全感。
另一方面,目前股指已达3700点以上,投资者普遍有一种恐高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低价股这种前期进攻型品种,进而买进蓝筹股这种防御性品种,可能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今年的蓝筹行情蓬头会有多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股指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地上攻,这与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这些大盘蓝筹股的强劲升势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大象们”的集体“跳舞”,不仅让投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股指也一举把历史的高点2245点踩在了脚下,并连创历史新高,直将股指送入到3000点以上。而此后“跳舞的大象”进入充分的休整后,是否会再起“一波大浪”?
历史地看,目前市场正在运行第三次蓝筹股行情。第一次蓝筹股行情,发生在1996、1997年的大牛市中,大盘上涨2.8倍,以四川长虹、深发展为代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主要蓝筹股涨幅都在10倍左右。第二次蓝筹股行情,发生在熊市当中,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基本上贯穿于2003年。当时大盘处于熊市之中,涨幅第一的蓝筹股是长安汽车,上涨约4倍。第三次蓝筹股行情发端于2005年下半年,其背景是一轮指数屡创历史新高、上证指数涨幅已经超过3.6倍的大牛市。这种上涨态势有些类似于第一次的蓝筹股大行情,并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到目前为止,第三次蓝筹股行情中经典蓝筹股的涨幅,如招商银行涨4倍多、万科近7倍、中国石化4倍多等,与第一次蓝筹股行情相比,只达到其一半左右的水平。如果要向当年看齐的话,蓝筹股整体还需要上涨1倍左右。那么,这个目标能否达到甚至超过呢?
总而言之,蓝筹股行情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绝对价值回归阶段,二是成长价值挖掘阶段。比如1996、1997年行情,起因是一批蓝筹股价值被绝对低估,在1996年完成了绝对价值回归阶段后,当年年底进入调整时期。而到1997年2月,市场发现1995、1996年四川长虹等蓝筹股业绩持续大幅增长,行情进入成长价值挖掘阶段,长虹由2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66元,深发展由6元上涨至49元,一次完整的蓝筹股行情结束。
超市盘点总结篇8
在经历了5月初的大幅上涨之后,进入中旬以后的股市开始显得步履蹒跚,虽然盘中也不时能够有创新高的动作出现,但总体而言行隋的运行已无前阶段的锐气。而就个股表现来看,也普遍给人以疲弱之感。前期逞强的题材股已经出现了退潮的动向,而被寄予厚望的蓝筹股则欲振乏力,一直难以真正担当起引领大盘上涨的重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股市将出现一波调整行情。
需要企业业绩支撑
自去年11月份股市从1624点开始反弹以来,整个上涨行情已经持续了半年多,涨幅已经超过千点。而且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幅度较大的调整,月K线已经5连阳了。
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偶然。简单回顾一下就可以知道,最初行情的启动是由于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于后市过于悲观的预期,感到大盘对利空的反应过度了,个股的下跌也已经到了非理性的程度,这样就引发了一波超跌反弹的行情。
随后,随着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策的落实,银根开始松动,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在市场上形成了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从而对股市的进一步上涨起到了莫大的支撑作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大盘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上涨起来的。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超跌反弹所能够支撑的股市行情毕竟是有限的,而如果仅仅是凭流动性宽裕所引发的资金推动型行情,空间也不会特别大,因为会受到估值的压力。股市要能够持续地大幅度上涨,需要企业业绩作为支撑。
调整会有多深
近期蓝筹股行情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展开。其原因也就在于出现这类行情是需要有企业业绩为基础的,但是客观而言,现在人们在实体经济中还找不出相应的依据。
没有了业绩因素的支撑,只剩下流动性,在大盘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60%的情况下,股市出现调整是一点不奇怪的。当然,如果调整出现的话,相信并不会终结整个上涨行情,而只是针对近期上涨过快以至与实体经济吻合度较差这一点。调整将会一方面进一步夯实上涨的基础,并改善股市的价格结构,同时也是等待宏观经济发出进一步向好的准确信号以及实体经济表现出更多让人可以放心地进行投资的动向。
考虑到经济总体上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国家各个行业与区域的发展、振兴规划出台,在基本面还会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股市的调整是不可能很深的。
一般来说,以目前点位计,也就是200点左右。因为人们看到前期大盘在2500点以下运行时,还是非常流畅的,同时力度也不小。无疑,这里会形成有效的支撑。
当然,反过来说,由于调整空间不会很大,那么要达到以上所述的调整目标,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前一时期,股市也不是没有调整,但每次都很快就结束,很少有超过两周的,因此股指也就能够持续地拉出周阳线、月阳线。那是因为当时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与行情还是基本匹配的,所以市场能够以一种超强势的格局上行。但是现在这种局面已经出现了变化,市场需要寻找更多的能够现实地支持股市上涨的理由与基础。所以调整周期会比较长,恐怕需要一个月左右,如果外界环境不是那么有利的话,不能排除调整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的可能。如果人们从股市已经上涨半年多这一点出发,那么对于时下所出现的调整,想来也是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的。
个股还有多少机会
超市盘点总结篇9
该股于2011年7月6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与之同一天亮相的还有东宝生物(300239)和冠昊生物(300238)。受此前比亚迪(002594)上市后暴涨的赚钱效应影响,两只生物股全部在上市首日出现了开盘价较发行价涨幅“翻番”的景观。东宝生物更是创下了上市首日换手94.58%的历史纪录,这只“史上最低价创业板股”首日涨幅高达198.89%。在运行盘中,两只生物类新股均被临时两次停牌,真可谓“喧嚣一时”。
当天,飞利达的涨幅最小,但最终收盘也被推上了较发行价上涨62.8%的高度(***示a处)。3只新股,都不约而同的走上“急升拉死”的路途――在次日和第三天,这3只新股都吃了连续的跌停板(***示b处)。
如果我们把这3只新股做一个比较,我们便会发现,其实飞利达首日并没有那2只生物类新股张狂,但飞力达的业绩却优胜于它们。以一季报为例,东宝生物每股收益0.05元,冠昊生物仅有0.03元,而飞利达是0.12元。论其二级市场价格,在打开了的第二个跌停板处,飞力达股价距离发行价的升幅仅剩30%――远低于另外的2只。这样的一种反差,理所应当会受到机构关注。
我们看到,就在第一个全天封死的跌停板上,就有一家机构席位无所畏惧,买进238万元(***示c处)。第二个跌停板开板,又有两家机构买进2799万元。第三天,机构再次举重金2062万元杀入飞力达!
更有意思的是,7月12日,就在沪指当天跌幅为1.72%,一举击穿10周线的大洗盘时候,在人们的一片看跌声中,飞力达竟然出现了3家机构买进共计2263万元的景观。减掉这天的一家机构席位卖出600万元,机构净买入还有1663万元。机构累计4天总共买入“飞力达”约6760余万元。按其每股价格28.70元计算,共计收入囊中约236万股,拿到了市场流通筹码的近11%。如此大笔扫单,其用意昭然若揭。
下面,笔者用研究多年的新股上市短线获利理论,来对其十分纠结的“换手率表现”及其“振幅”做一个浅析,探索其内在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
1、飞力达上市首日全天换手率92.29%!这是一个几乎注定要回落整理的超高单日换手率。
2、上市首日全天振幅为50%!这也是一个注定要把股价朝下砸20%左右的超大振幅。这与创业板开板首日,28只新股的表现如出一辙。
3、在飞力达上市疯涨之后,随之理所当然遭遇了2个跌停板。而就在这天(7月8日),我们录得该股的全天换手高达58.39%!连同前一日2.68%的换手率,正好为60%!――这等于是说,有新的买盘把二级市场的抛盘重新承接了一次。这里的买盘无疑是冷静思考了之后的选择。其与首日狂拉急涨时,失去理智追涨的买盘有着本质的区别。
4、飞力达上市首日,在几个重要时间窗口的换手,以及该股首笔、二笔换手率等分时技术指标如下:
①其首笔换手率5.05%,第二笔换手率8.37%,两笔换手之和为13.42%,均达标。3分钟时的换手约为24%,未达倍量,无机构买进,首日的龙虎榜也证实了这一点。
②5分钟换手应该实现16%,实际换手完成30.3%(正超);
③15分钟换手应实现32%,实际换手完成40.53%(正超);
④30分钟换手应实现40%,实际换手完成50%(正超);
⑤60分钟换手应实现56%,实际换手完成60%(正超)。在该股上市开盘的第一个小时内,飞力达就完成了全天标准换手所需。
⑥5分钟K线,报收涨幅7%的小阳线;15分钟K线仍为7.6%的小阳,实现了双阳达标。
可以说,这只新股在开盘的前15分钟里,飞力达走的中规中矩,规范健康。但是,这种平静被接下来的疯狂打破了,它无奈地被2次推上“涨停”位置;又稀里糊涂地吃了2个回归理智与价值的跌停。在此过程里,仔细审度该股,我们看到,期间不乏冷静沉着、眼急手快的私募资金,巧取豪夺,博取差价的买进卖出,如宏源证券长沙韶山北路营业部首日买约800万元,次日竟能在跌停板上全部卖出!获利超过20%!这也正是超级主力机构之所求,把那些博取超短差价的利益集团趁早撵下车去!也正是在此时此刻,飞力达被做多的机构慧眼选中!
截至周四(7月14日)飞力达的总换手已经超过260%,可谓充裕。该股除了首日的振幅失控外,其余5个交易日,都走出了标准的小红星。总的涨幅也不算过大,张弛有度。与此同时,机构如前所述,在暗中一天比一天给力,说明了他们志存高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飞力达自从7月8日以来股价悄然涨升的同时,成交量却在逐级下降。具体是:7月8日该股成交金额3.46亿;7月11日为2.34亿;7月12日1.80亿;7月13日1.47亿;7月14日1.20亿。一天比一天少的成交量,其本质反映出持股人的“惜售”,卖方并不愿意在当前的价位抛出筹码。设想一下,股价涨了,却没有人愿意卖,会是什么结果?想买而买不到手的人,一定会急,会出更高的价钱抢货。一直涨到有人愿意卖出时为止。这自然意味着股价未来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同时,缩量,还反映出该股的主力机构,已经做到能够“控盘”,透露出他们还在暗中腾挪裕如地蓄势吸筹,用耗时间的方法,逼退一些耐不住时空煎熬和看不透根本的投资者,逼他们把筹码交出来。
总之,飞力达在一连5天内的缩量吸筹,大有文章。只有我们读懂了盘口的这种特殊语言,我们才能够赶前一步坐上轿子,让机构抬着我们走。其核心机密和奥妙就在于我们把握住了成交量平衡与倾斜的临界点,也就抓到了股价蓄势与爆发的临界点。
超市盘点总结篇10
明晟MSCI公布2017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结果: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明晟MSCI称,将加入222只中国A股的大盘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目前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指数的资产规模为1.7万亿、2.8万亿美元,如果全额纳入A股,A股的权重分别为8.7%、1.1%,则新增资金为1787亿美元。按照期初5%的比例折算,总规模为90亿美元,即约有607亿人民币初始金额流入A股市场,占目前A股总市值比重0.13%。这部分增量资金不能为整体市场带来估值提升,但能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作为影响市场趋势的非核心因素,中长期看,MSCI冲关成功与否都不能改变A股非牛非熊的震荡格局,但短期看,冲关成功可提升短期风险偏好,利好市场情绪修复。
沪深300股票中多只纳入,这也是为什么沪深300走势一直远远好于大盘股票的原因。从操作上看,这些资金的配置短期内不会影响相关股票的估值中枢,顶多是个短线的影响。操作上继续逢低配置波段。现在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股票还是一个技术形态的震荡修复,并且远远没有完成。操作上现在有两种选择:
1.超跌反弹的股票,这种股票这一周多涨幅不错,但是后劲不足,属于吸筹阶段,主力成本无法核算。做个反弹可以,但是要得到大利润靠超跌反弹还是很困难的,后面预计洗盘阶段到来。
2.主力完全控盘的股票,这类股票基本上不随着大盘走,现阶段基本震荡为主,主力成本可以精确核算。个人觉得这类股票后面是大家拿回四月五月亏损的救命稻草。缺点是启动较慢。
一家之言,大家谨慎参考。无论MSCI的表现如何,股票和大盘近期震荡调整的概率还是很大,这个观点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