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话论文10篇

网络电话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宽带电话VOIP;发展

VOIP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管制***策的限制和运营商的抵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OIP的发展,移动通信资费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IP电话形成了替代。本文重点研究了VOIP三种模式H.232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即时通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趋势预测。

一、VOIP用户群概述

VOIP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便宜、丰富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从个人用户来看,VOIP的低资费是初期吸引用户,并在发展期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从长远发展来看,低资费并不能成为VOIP市场持续发展的本质动力,VOIP将演变成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的一部分,成为家庭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这个综合的家庭信息服务将会向用户提供包括语音通信、家庭娱乐、家庭安全等一系列服务。

VOIP在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个人用户的同时,也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这其中以大量拥有长途业务的中小企业、拥有涉外业务的对外贸易公司、驻华机构办事处,拥有诸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用户对VOIP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1长途语音业务需求量大,企业节约成本需求明显

对于涉外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对外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支付能力却有限,希望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长途通话业务,VOIP业务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因为拥有很多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集团决策的下达和子公司工作的汇报都对长途通话业务产生了较大的需求,虽然这些公司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但VOIP更便宜的资费让他们也多少有些偏爱。

1.2对VOIP增值业务有着较强的需求,希望能建立一体化的通信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在VOIP系统之上的数据通信、视频会议等大大加强了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和沟通,同时基于VOIP系统的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加快了企业业绩的提升,对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企业希望VOIP系统的建设能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避免了多系统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1.3语音和数据业务相融合,实现VOIP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的统一

企业用户使用VOIP系统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费用,他们希望VOIP系统能与其它数据应用结合起来服务于自己的管理及业务拓展流程,提升生产效率。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将VOIP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相结合的问题。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IT和电信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最终形成企业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这个融合了VOIP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大大加快企业的运作流程,加快资金的周转和资源的配置,同时也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谈判和交易更加便利。

二、VOIP业务模式分析

目前VOIP常见的业务模式有三种,分别是:H.323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IM即时消息。其中H.323IP电话又包括:IP***、特服号码、专线IP电话等,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VOIP语音通信模式。

2.1H.323IP电话

H.323IP电话是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系统,H.323是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实时视频,音频和数据通信服务的一个里程碑技术。它规定了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网络组件、协议以及过程。包交换网络包括基于IP的网络(包括Internet)或者基于IPX的局域网,企业网,城域网和广域网。H.323可以应用在很多环境中,比如只有音频(IP电话),视频和音频(可视电话),音频和数据,音频、视频和数据。H.323也可以用于多点多媒体通信。H.323提供了很多服务,因此可以应用在很广阔的领域中-如消费、商务和娱乐。

2.2VoBB宽带电话

VoBB宽带电话(VoiceoverBroadBand)是基于IP技术,以宽带传输网络和IP终端为载体,是融合了语音和数据的新型电信服务平台。VoBB宽带电话可以保障话音质量,一般以免费或固定资费(包月)的方式提供,资费低廉,得到家庭和企业用户的广泛青睐。

2.3语音即时通讯

语音即时通讯是VOIP的另外一种应用形式,是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入语音聊天的功能,目前几乎所有的即时通讯工具都支持语音聊天的功能,常见的有腾讯QQ、微软MSN和雅虎messenger。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以其便捷的PCtoPC的方式赢得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语音业务形成了替代。

目前国内外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基本上是以免费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能够获得像传统长途电话一样的话音质量。即时通讯免费的特性大大促进了用户数的发展。

三、VOIP三种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H.323IP电话业务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资费优势是长途电话IP业务增长的直接原因,但随着传统长途电话资费的下降和移动长途电话漫游费的改革,H.323IP电话业务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会保持超过传统长途电话的增长率。商务企业用户依旧主要被IP专用交换分机(PBXes)占领。在未来,普遍被中小型商务企业所采用的VOIP语音网关通信市场的收入将超出来自PBXes市场的收入。

在国家对VOIP的管制***策放松之后,VoBB宽带电话将获得快速的发展。各类ISP和ITSP,包括电信运营商也会加入这个行业,而且用户的需求会随着宽带速率的提高而增加,所以VoBB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即时通讯市场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新的移动IM的诞生会对传统的即时通讯工具产生一定的市场压力,但即时通讯的免费形式使它一直不能有一个好的盈利模式,但随着融合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将会逐渐走向标准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

网络电话论文篇2

关键词 ***;企业用户;构造发展

中***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96-01

***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在企业内部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对网络的扩展需求,通常情况下,如果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应用以往相对传统方法进行远程通话,所应用的资费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进行传输数据时速度较慢,也不能确保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电信行业以及在IT业当中,IP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概念,从它的自身上来看,就知道它是解决网络技术的名词。我们知道,IP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语音的压缩设备上再处理压缩编码,并且把这些数据再通过协议对其打包,再通过IP网络传送到数据需要的目的地,通过对语音数据包进行一定的串联,最后对其进行解码处理,把语音信号还原,达到最终的传送目的。由于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下,IP电话已经逐渐成为最新型的一种业务,并且应用在全世界当中,所以这项技术已经对原有的电话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电话形式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子,IP电话将成为最广泛的市场,并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技术

在电话通信系统当中的***技术一般指的就是在公共电话的系统网络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一个专用的通讯功能,从而可以帮助用户可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进行工作,例如,主要包括了编号方案、网内的通信以及呼叫等待等相关业务,在语音业务当中可以应用到***这项技术。

1)电话网的应用一般是在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从而达到电路交换的技术,在成功连接以后,就可以在通话时建立一条专属路径,用于连接双方的通话。

2)在当前,由于***技术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当中了,并且很多运营商也都在推广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技术。一般可以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属网络。同时可以把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固定电话统一编制成专用的一个网络,并且满足所有用户都可以应用短号码进行呼叫,从而享受到通话的优惠,达到智能和便捷的理想目标。

3)使用电话网时,它具有方便和简单的扩容性,并且可以利用它这种特点,在交换系统的设计当中,主要包括在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应用,可以增加模块,并且达到扩容的目的。因此,在电话网当中的***技术就可以利用软件与硬件当中的模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只对软件的配置进行改变也可以达到目的。

4)在电话网当中的一些所需核心设备,主要会应用一些专属集成电器路的冗余技术。一般应用程控交换机可以帮助检查故障,并且对其及时的进行定位与检测,排除故障,所以***持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

2 IP技术

与传统电话相对比,IP技术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传输过程当中,对于语音媒介会存在不一样的应用,由于IP电话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传统的电话只是作为一个交换网来使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交换方式是不相同的。在当前,由于IP电话有着迅猛的发展,也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节省电话费,最为显著的就是可以节省国际长途电话的费用,并且可以节省很多,传统电话是通过电话网,相对IP电话则是通过互联网,因此会更加便捷。

1)与传统电话相比,由于IP电话占的带宽相对是较低的,因此在电话费的成本方面也就会少很多。

2)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 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3 企业内部基于***技术的IP转换

当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已经建立了私有网络系统,并且建立了IP网,由于企业在拥有自己的网络下,就可以应用IP语音系统,它可以在总部和分部的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话音综合网,并且在二者之间再为企业形成一个电话网,只限于内部使用,这样方便企业内部的沟通,并且节省了很多的话费,也降低了对外联系的话费。此外,在建设IP网络的同时,也可以更加完善公司的管理业务,可以提升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水平,更为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由于IP语音系统设备,主要是通过把语音信号转变为数字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的过程,此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语音数据转变为模拟语音再传送到电话交换机上,这也就达到了一个IP电话的使用功能。在企业内部,可以先选择一个局域网,再根据不同的办公地点与***相连接,再通过电话机的程控交换机把信号传送至IP网络,此时,网关就会把语音信号的编码再经过压缩传送至路由器;此时,***就会自动判断应该把信号传送到哪个应用办公室,并且跟随***隧道再传送信号至路由器。如果是远端的***则可以把信号传送到IP网关,需要一个连接的过程,再通过把IP网关传送信号到相应的电话机上或者是交换机上。在此期间,应用这种技术需要的设备有几种,包括了必须要为企业申请ADSL的网络设置,并且为企业内部的办公地点安装一个***路由器,还需要安装一个IP语音网关。都安装好后便可以在远程的协助下,在办公室之间进行自由随意的进行通话了,并且不用支付话费。通过远程,应用***可以把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相连接,方便传输数据。

4 结论

应用***技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还是基于电话网,也是在传统的IP网络上的技术。由于***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所以如果是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种应用技术的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新宇.综合***业务的实现与技术研究[D].南京邮***大学,2012.

[2]刘洁.IP网络技术及标准的发展[J].广东通信技术,2000(10).

网络电话论文篇3

[关键词]《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策略;文化产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43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自媒体为主要营销平台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文化产业,都应该善于总结和借鉴成功的网络营销经验。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下,只有学习并利用好网络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1《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11微博营销

(1)舆论领袖营销。在《小时代》系列电影营销中,导演郭敬明以及一众明星主演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责任。以郭敬明的微博为例,《小时代》系列开拍以来,其70%的微博都与影片有关,其他主演的微博也是充满了与影片有关的信息,其微博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粉丝”的倾向。[1]虽然粉丝量不直接代表影响力,但传播最重要的是粉丝的热评与转发,官微的微博经过转发,就能间接使影片影响力迅速提升,这便是官微营销的突出作用。

(2)微博话题营销。《小时代1》上映之前,便利用微博进行话题营销。先是某导演要翻拍小说《小时代》的消息先进入公众视野,经过几番炒作,公众热情被提到一定高度后,小说原作者郭敬明正式宣布将自己著作的《小时代》还原成电影版。消息一出,网友们便开始在微博发起相关话题,待话题被炒热后片方再放出其他与影片相关的舆论热点,从而扩大影片的话题热度。

(3)微博口碑营销。从导演郭敬明到六位人气与争议具存的主演人员,只要他们通过微博@几位同样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好友来分享自己观影后的体验,便可以此口碑传播为途径来实现影片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从而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12微信营销

(1)公众号推送。在《小时代》系列的微信营销中,与之相关的公众号就做了推送菜单引导,只要受众编辑影片相关的内容索引并按照提示输入相关数字,就会出现影片相关信息。

(2)二维码扫描。《小时代》片方选择与拥有先进微信开发系统的万达影院合作。二维码扫描便是在“粉丝经济”下,尽可能增加粉丝黏性,以达到营销目的最便捷的网络营销手段。

(3)朋友圈共享。《小时代》上映前,影片***便邀请忠实的影迷发微博、微信朋友圈介绍影片相关信息,并邀请有一定影片解读力的高质量影迷,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面对影片做出自己的观点评论并以此引发青年网民群体共鸣,通过多渠道转播至多数的微信朋友圈,以此达到影片信息在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宣传。

13论坛营销

《小时代》影片***首选网络论坛进行推广。他们在宣传初期便利用五四青年节在新浪、搜狐、TOM等有影响力的社区论坛掀起有关“时代”“责任”等话题热帖的热议,以此发挥出网络论坛对影片相关信息的高曝光度,进而扩大影片信息扩散范围。

2《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成功之处

(1)宣传模式全民化。从郭敬明的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甚至再到多个论坛网站上,都不难看出,无论是演员的挑选、剧照的公布还是电影主题曲的,这些与影片相关的信息都是借助他的粉丝以及明星朋友的影响力不断向外传播。从最早他与影片主演的微博互动仅仅两个半字就可以获得7000多万量的转发,再到后来任意一条有关《小时代》的论坛帖、访谈视频都会被狂热的粉丝刷出几万次的转发量可以看出,“全民网络宣传”,是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影片信息渗透到每一个目标群体中的。

(2)名人效应辐射化。以《小时代2》为例,其上映档期选在2013年七夕档,与之同期上映的还有《一夜惊喜》,两部电影各主创以及影片主演微博粉丝号召力在票房上贡献率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时代2》在一众主创人员的联合发力下,微博各个指标都遥遥领先于《一夜惊喜》,而这也与票房成正比的关系。这足以说明该影片利用名人效应辐射为其争取到了同一时段的消费市场。

(3)消费群体精准化。认识到“80后”“90后”慢慢成为电影产品主要消费者与网络主流人群的现实,《小时代》便巧借网络平台来不断迎合其目标消费者。一方面,《小时代》剧中的时间是在毕业前夕,电影的宣传期也特意安排在当时的毕业季,因此《小时代》针对毕业季与人人网联手的“青春纪念册”,就是旨在号召好友组团观影。另一方面,郭敬明本人的文章多向青春文学靠近,其粉丝主力自然集中在青年团体当中,而这个人群也正是本影片的目标消费群体。在演员的选择上,六位主演都是时下粉丝号召力极强的当红青年演员,其粉丝也是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80后”“90后”。

3影《小时代》网络营销对文化产品的启示

(1)准确把握营销机遇。电影《小时代》在选材时就给自己奠定了消费者基础,因其题材本身就是具有不俗人气的小说,再将其延伸成为电影产品自然是给影片的营销进行了提前预热,这是机遇一。影片在演员选择上也是兼顾当时影迷朋友的喜好以及演员本身自带的话题效应,开拍初期就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讨论热潮,这是机遇二。在宣传上,影片巧借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时代责任”等话题来与影片进行捆绑营销,借助节日氛围在各大网络平台,这是机遇三。这样的机遇在《小时代》的整个营销过程中早已屡见不鲜。这就启示了文化产品,机遇是创造的,不是碰巧的;机遇是用来准确把握的,不是用来盲目把玩的。

(2)打造多元营销环境。在《小时代》系列影片的网络营销中,不难看出其精心打造的营销环境。从宣布翻拍小说《小时代》开始的营销造势,到利用名人主演的网络热点进行炒作来不断创造影片话题,再到以各种翻拍形式为切入点,都是其“要唱戏,先搭台”营造营销环境之举。随后,其根据拍摄进程进行阶段性的环境打造,如上映前打造的借助“五四青年节”的节日氛围环境、上映期间各城市院线粉丝与主演零距离互动制造大量围观群众的环境、上映后期利用网络微博、微信、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来宣传电影观后感以刺激全民参与热讨的环境,都是其营造营销环境的创新之处。因此对于文化产品营销者来说,学会利用网络打造多元营销环境,是保证产品从前期生产制作到后期宣传营销都始终保持高关注度的新型营销手段。

(3)发展多种营销渠道。《小时代》系列电影广泛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介来发展多种营销渠道,从名人微博的助销到微信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从论坛信息的炒作再到贴吧热帖讨论都是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准确宣传和营销的创新之举。因此,在这个网络化大背景下,文化产品也应该更多地效仿其去广开传播渠道、准确把握当代消费群体脉搏,彻底打破因滞后宣传而造成的产品销售阻碍,以此来广开营销渠道的。

参考文献:

[1]陈旭阳试析2013年国产电影营销亮点[J].电影媒介,2014(9):76

网络电话论文篇4

便携机似乎已经代替了电话,早在本世纪初就彻底变了报道方法。进一步地他在文章里反映他不得不用电话传达命令的日子,于是随着二十世纪的开始用邮件和电报交流被新闻广播员用电话告知事情来答复专业人员的方式代替:交流理论家马绍尔在《理解媒体》中写道,技术的新革改变了交流的进程。他陈述道,打字机创造了一个对待书面文章的新态度,对于调理写作人员有一个写作方法。今天,电子计算机就如同电话和电报一样正在改变着体育记者交流和工作的方式。对体坛新领域的研究和新媒体在三年前已经出现。理论的样本是用来挑选适当的采访科目的方法,理论样本依赖于优先出现的有关的种类、问题,主题和观念的信息分类和数据收集。客观上讲理论样本是来鉴别大范围的已被证实的理论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可能性。挑选出来的样本种类是建立在得到多种的情况来检查被鉴别的主要主题在文献上的需要。教育背景、工作实践和个人任务是文献上已被鉴别的主题,它们为网络体育记者采访建立了基础。而且,通过辨别两种样本范围,传统研究出现的问题,导致网络体育记者和传统印刷体育记者之间的一种比较。另外,由于网络体育记者来自两种样本范围的不同而被质问。因此,选出两种不同种类来组成一个网络体育记者的结论部分是必要的。

新媒体被用来选拔相关的面试,在寻找发动机和其他软件程序的帮助下,新媒体能用来浏览设有印刷媒体支援的网络、运动网站、***网络网站被固定和网络运动记者联系以这种方法取得。第二个来源是传统的和大城市的报纸,这些在吸引在第一种类中的网络运动记者和传统媒体联系是非常有用的。在采访的开始,研究程序被解释给提问者。提供资料的人于是被要求看信息来保住和签署一个同意表格。如果是一个电话采访,信息页与表格传真或发电子邮件给优先的通知者。签署的表格被发回给研究员。匿名与机密性在讨论何时着手研究时一直被考虑。通知者被告知他们的名字会被改变而且新名字是用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一旦这些资料提供,于是面试开始。面试过程被摄像机全程记录,面试者可以使研究人员回放面试来确认准确性。因为更多人支持一种口语化的面试,弥尔西欧推荐使用音频记录。而视频同时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片。因为问题与回答被同时记录而且“记录是当时的真空再现”。研究人员可以集中精神与令人满意的面试。因此善于分析的技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信息背景包括年龄、受教育背景和地区现在的雇佣状况是一个开始被标记的,如果面试通过电话进行,数据组需要对面试者提出,然后被研究者完成面试,他们的受教育背景和他如何成为一个为新媒体工作的运动记者。对于传统体育记者和网络体育记者面试的最后部分集中在不同方面,具体的问题会被问到,比如他们和印刷社、电视和广播工作的体育记者之间重大的不同,还有与印刷社联系的社团网络和***网络的网络体育记者的不同,涉及澳大利亚目前工作的人数也会被发现,面试后也会被问到关于他们职业未来的推测。关于他们工作地点继续变更多观点也会被提到。然后面试者会被提供讨论你一些问题的机会,比如他现的重要东西和包括一些关于体育记者和网络之间一般的争论,所有的通知者会大量的分享它们的经验和一些被成功者问到的问题显露舒适,更多的是他们也会建议回答另外必要的问题。

本文作者:刘颖王丽娜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

网络电话论文篇5

关键词:传媒话语;碎片化;可写性;

ronscollon在《mediated discourse as socioal interaction》一书中谈到媒介话语术语使用的三个层面:一是指大众传媒话语即报纸、杂志、期刊、电视、电影话语;二是指以电脑为媒介的网络话语;三是指最为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和日常话语,其媒介如信件、笔记、备忘录,以及更多技术媒介如话筒、电话、电脑甚至英语、汉语,或说写和符号语言传播模式[1]。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主要是现代社会所公认的大众媒介意义上的传媒话语,即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本文的核心——第四媒体网络。

一、现代传播语境下的传媒话语特征

(一)话语的广泛性——***治民主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治民主化的进程,传媒内部话语关系在新闻价值取向上,由“单一***治维度”向***治、经济、科技、文化、娱乐“多向维度”转变的发展,传媒容纳并呈现***治、经济、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各种话语形式,根据自己的意***与模式给予改造和再组织。

这种话语的广泛性特征,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国家、***治地理范畴以及社会范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话题与话语开放促进了传媒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与渗透,尤其对私人领域生活的渗透。一方面,鸡鸣狗盗的琐碎之事可以成为媒介向公众哗众取宠的工具,另一方面,对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的关注也成为以媒介为主导的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话语的广泛性与开放在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这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话语生产更受到法律、***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二)话语的直观性——消费经济下的媒介的“视觉转向”

市场经济严格说来就是消费经济。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其市场运行及生产行为不能不瞄准公众消费动向,不能不围绕消费旋转。“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口号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和西方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当前我国传媒呈现出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这种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

正是在这种消费经济的影响之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媒介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视觉形象(包括***像和活动影像)在媒介内容表达和受众吸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媒体的“读***时代”早已来临,电子媒体的“影像时代”也已到来。这表明形象已经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此即媒介的“视觉转向”。

媒介的视觉转向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力张扬,在形式上就表现为传播符号的视觉化。形式上的表现主要集中于文本形式的变革。报纸的彩版、大量的***片、耀人眼目的标题,电视技术的更新以及时尚、另类等元素的介入,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片专题,都有利于形成视觉冲击力,刺激人们的消费欲。

(三)话语的世俗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提出,我国当代传媒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平民化色彩浓厚、凸现平民意识、表达对平民的关怀的新闻报道和节目,从以《第七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兴起并形成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了传媒话语的世俗性。这种世俗化的倾向以平民的内容为关注焦点,以娱乐化的手段制造话题,虽然备受争议,却也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欢迎。

所有的传播行为都有两个指向:一是披露事实,告知情况的指向,一是传受双方相互交流、互动的指向。后一指向认为,传播是相互关系的协调,而非对立。这一指向使传播从权力话语转向身份认同话语,主要是文化身份的认同,而不是阶级身份的认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更强调情感、体验和娱乐。就连***报也从过去强调******的声音,发展到现在强调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大多***报都将本地新闻放在了重要位置,本地新闻的数量在所有新闻中所占的比重可以高达40%以上,报道的角度也有了新的解读。如报道城管部门的技术革新,不仅从***的角度,更是从百姓的视角,看到了各种问题诸如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集、占道经营、违章搭盖、油烟扰民等,都可以在短至数十秒内反映给监督和指挥中心。这就切合了城市化、市民化、个性化的需求。正是在关注世俗平民,报道世俗生活,追求世俗价值,表达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当代媒介在价值追求上更强调人在感性上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而实现受众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二、网络话语世界的话语独特性

(一)网络话语的碎片化

在传统新闻中,一个报纸版面或广电新闻栏目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往往各自***,互不相干;连续报道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文本样式提供给受众,客观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都割裂了新闻本身的内在联系,使动态的事件扭曲成静态的画面。这使传统媒体更重视新闻作品本身内部的组织,强调要素的完整。然而在网络新闻中,时间和空间统一在一起,各种新闻与评论的不断加入使新闻基本沿着事件的发展而成为变化着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伴随着新闻的过程化,网络话语呈现碎片化的特征。网络新闻在追踪当前发生的事件时,往往以很短小的篇幅出现,它们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断,必须与其他报道联系起来才称得上有头有尾。如网络中的滚动消息通常是一句话新闻。彭兰认为,网络新闻“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容易形成新闻的‘瞬时化'或‘碎片化':一些新闻在网站中转瞬即逝,事后很难查证;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2]。

应该说,碎片化拆散了传统新闻的完整性,代之以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既是内容的不完整,也是深层意义架构的不完整。与传统新闻相比,新闻文本碎片化造成了更多的文本间隔、差异和矛盾,使传统新闻追求的意义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这就削弱了新闻作者对文本的控制,使受众在建立对事件的理解结构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另外,如果从互文的新闻报道网络的角度看,反而会观察到其丰富的一面。其实,碎片化的现象在电视新闻频道中也存在着。但相对于电视的瞬间即逝和线性刚力,网络新闻因为其异步性和海量信息,使这些碎片可以长时间共存。正如网络专题以超文本方式对信息的聚合。对照梵?迪克的假设性新闻***式结构[3],网络新闻可以说是将完整的新闻结构拆开,以各种方式重组,使文本间呈现出***又融合的景观。

(二)网络话语的可写性

“在网络新闻时代里......一个重要的新角色进入到了信息传播领域:那些阅读、观看、利用新闻信息的人。由于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已经完全消除,被采访对象如今有可能在报道中加入新的信息,新闻报道表面上是个已经完成了的作品,实际上却永远没有完成。[4]”网络改变了原本完整自足的文本观,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可写文本。在这一可写文本中,“作者已死,文本是动态开放的网络,能指在各种互文中游移;读者获得了作者的地位,阅读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无限多元。”

微博的流行,使普通网民更方便地成为了新闻的发出者。人们争先恐后的发表最新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了新闻的生产力,体现了普通民众的社会生存现实。具有网民特性的专职网络记者又根据网民提供的信息发掘新闻,将微博的信息融入到专业的新闻文本中去,成为开放的新闻的组成部分。

另外,网络新闻专题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 彻底改变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结构,在文本构成上,不仅有文字文本,还有声音文本、***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并且各个文本间及每个文本之中的词语、句子都能与其它文本交错互连。运用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专题实现了多种文本的平面组合和互通,构成一个有声音、***画、动画、影视、文字等各种传播介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信息网络形态,文本的互文特征在此得到很好体现。

(三)网络话语表述的自由化

比较传统媒体与网络话语的表述特征,网络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话语权力,话语的表述因而也更加自由与多样。正如前文所述,网络话语生产突破了法律、***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无论从话题的选择上,还是话语的具体表述上,都表现得更加自由、大胆。

一方面,各大网络媒体纷纷开设专题,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不仅是“海量的信息”,更有“海量的文字”,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文字顺序把相同的信息说出来,体现出表述的自由。在网易的“滚动专题”中,我们往往能看到标题不同,但内容一样的重复报道,并安排在同一个专栏之中,这种现象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它出现在网络中,显得理所当然,并能强化这一新闻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话题和语言的选择上,网络可以说包罗万象,体现出更为宽松的自由度。无论是高雅、严谨的书面语言,还是低俗、下三烂的口语表达,都在网络中得到集中而完全的呈现,这更是传统媒体中所不可能出现的。在对这种“自由”的把握中,人们各抒己见,平等对话,形成了一个“众语喧哗的乌托邦世界”[5]。

总之,网络话语的种种特征形成了网络的独特文化,也就是说网络文化实际上是通过传媒话语生产、实践与控制而形成的。这种生产、实践与控制作为文化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话语如***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科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密切关系,但仍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2] 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 (荷兰)梵?迪克.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3.

网络电话论文篇6

IP网络电话是泛指采用VOIP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话音通信的系统[12]。VOIP是指以分组的形式在基于IP协议的网络上传送语音数据的技术。

随着电子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进入后PC时代,传统意义上的PC在很多领域已经被更小更灵活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取代。VOIP就是利用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利用计算机在电脑上打IP电话的功能。他的好处在于不需要电脑可以打IP电话,使IP电话得到更大的普及,同时节省电话费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方兴未艾。从企业角度来看,一般各个公司、企业和行***事业机构都有自己的***的局域网,利用局域网来进行通话可以作为普通PSTN电话的补充,减少公司内部通信费用的开销;从家庭角度来说,家庭宽带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宽带能提供诸多多媒体功能。开发家庭宽带的利用率是现在通信网络行业竞争的热土。现有网络电话(如Skype)的服务器能提供的PC TO PC(免费)、PC TO PHONE(低资费)的功能、如果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话机,使其实现网络电话和电脑相脱离的关系,只要双方拥有此电话机,或一方在电脑登陆网络电话,便可不用电脑就可直接实现类似PC TO PC的免费通话,PC TO PHONE的低资费。在此之间,用户只需支付现有宽带费用。经调查研究发现,暂时还没有一款能实现脱离电脑主机的***网络电话机存在,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

如今各国电信运营商都积极投入到VOIP网络系统的建设中,而正在发展的新一代网络标准更是将VOIP应用提高到决定性的高度,将在一个IP网络上同时视频、语音通讯以及数据业务,把传统的电话网络和IP数据网络合而为一,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营商的营运成本。

与此同时,伴随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异***突起,掀起了IT界一场新的技术***[12]。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形式,通常指埋藏在宿主设备中的微处理机系统。典型机种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DSP等。嵌入式处理器使宿主设备功能智能化,设计灵活和操作简单,具有功能强、实时性强、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和面向对象等共同特点。

1.2 课题来源和设计目的

本论文所论述的课题是一种基于嵌入式芯片Mega16的局域网电话设计及实现。这种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VOIP行业蓬勃发展、嵌入式系统日益盛行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IP分组协议为基础的,用以实现在以太网交换系统中实现通话功能,并可以进一步扩展成能在互联网(Internet)上进行通话的终端设备。旨在降低普通PSTN电话资费昂贵,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局域网和互联网资源,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

由于本设计主要实现电话机在局域网环境中的传输,为了更突出目的性,我们将网络电话称为以太网电话。下文中我们将用以太网电话来代替网络电话进行叙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VOIP是指以分组的形式在基于IP协议的网络上传送语音数据的技术。IP电话是泛指采用VOIP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话音通信的系统。

VOIP技术最初只是一种互联网上的增值应用,形式也较为简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在商业运营中的应用价值被人们发现,很多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将VOIP技术引入到电信运营中,并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内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从1999年开始,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展开了建设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长途网络的高潮。最初的IP电话长途网络的接入必须通过传统电路交换网来完成,限制了业务的发展。由此提出将原有的H.323协议中的网关功能进行分解(MGCP/H.248协议),IETF进而提出了与H.323协议并行发展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这些协议的提出解决了将IP语音包直接传送到用户终端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电话论文篇7

Elstromy, “新一代电讯公司在崛起”,《商业周刊中文版》, 1998 年第 30 - 31 页。

1998 年 3 月,《产业论坛》发表了由王小强博士执笔撰写的《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三个月后,方宏一执笔的《再论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再论》)发表在同一刊物上。仅仅浏览题目的读者 可能以为,这或许是对同一主题言尤未尽的一论和再论,表达的是同一家的观点。但是,在发表两篇报告之间,《产业论坛》于 5 月 14 - 15 日在北京美地亚中心举行的一次研讨会,却清楚地表明《再论》不但不是对《战略》的“再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反 论。拥有数万订户的《三联生活周刊》在其 6 月出版的 12 期上,以“封面故事”的显著地位报道了在此次会议上双方的争论焦点。 这篇由资深记者高昱写的长篇报道,副标题赫然就是“一场关于中国电信产业的大论争”。

这可不是一场书生之争。《战略》作者“电讯产业课题组”,不但研究人员阵容强大,而且明确标明“本课题 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提出,与高盛公司(亚洲)联合资助”。众所周知,这两家提出课题并给予资助的单位,正是“中国电 信”( China Telecom )在境外上市的全球融资协调人。《再论》课题组(“有线电视多媒体业务接入模式研究课题组”)由什么人组成不得 而知,但报告的题注说明方宏一为 “广电部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网络部主任”。所以,尽管 5 月份的美地亚会议强调“每位代表都以个人身份参加这次非***会议 ”,这场大论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书斋里学者们纯粹逻辑推演的结果。

这场论争的题目非同小可。《战略》讨论的“电讯产业”,不但包括以电话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电信,而且包括 有线电视、计算机、多媒体在内的广义电讯产业。《再论》则干脆以“中国信息产业”为题。按照国际文献,双方讨论的电讯或 电信问题事关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产业”如何在中国发展的宏大背景。根据国际电讯联盟的资料,世界 IT 产业不但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产业部 门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 IT 的发展将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性变化。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质量, IT 产业都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场论争提出的问题是:给定“三网复合”(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复合为一 个平台)的技术经济前景已经明朗,给定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三网的巨大差距,给定跨国公司决不会轻易放过巨大的中国电信市 场,中国究竟应该遵循哪一种路线和策略来达到建设中国的“三网复合”?

论争双方的回答截然不同。《战略》的主张是:开放电讯服务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但把我国已经形成规模 的电信基础网和有线电视基础网从经营性企业中***出来,成为由***府控制的国家基础信息网,最后依托公共信息网中的电视技 术平台,直扑电信、电视和计算机“三网结合”的产业前沿。《再论》则主张:开放电信的竞争性经营,保持电信和广播电视两 网并存,并通过两网的良性竞争,在广电的有线电视网上发展新一代计算机因特网,最终达到“三网合一”。

本文评论上述两种思路的主要根据,并对这两种对立意见共享的“思维模块”提出批评。在评论和批评中,本 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虽然信息技术颇为特别,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策环境并不特别。发达国家通过对外开放电讯市 场、对内打破独家垄断来发展电信产业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本文具体的***策主张是:在长途电话、 市话、无线通话、有线电视、数据传输网络和服务分立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全面的市场竞争,允许并鼓励中国有线电视办 因特网、允许并鼓励中国有线电视与中国联通结盟办电信、允许并鼓励中国电信办因特网和有线电视、允许并鼓励民间自办电视 节目和“网站”竞争上网。简言之,中国需要一场电信管制的重大改革。“三网聚合”的技术前景,只有在允许并保护“数网竞 争”的***策环境中才可能顺利实现。

“国家基础信息网”?

《战略》的核心主张是电信基础网与电信服务的分离。一方面,开放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台服务,实行企业化 经营,允许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由***府直接控制基础信息网,包括全国电信网和全国有线电视传输网,使之成为由具有行***性 独家垄断的、“不准入的”非市场竞争领域。按照《战略》自己的比喻,就是国家基础信息网如同飞机场或高速公路,由***府按 照公共资源管理;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服务,如同航空公司或运输公司,开放市场竞争和公司化经营。

关于开放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服务的市场化竞争,笔者与《战略》一样,希望通过有关立法改革加快实施,早 日结束中国电信和有线电视的部门行***性垄断经营。至于“国家基础信息网”,这一被《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称为“颇具新意的 建议”,我们则有必要先来看看依据究竟何在。

根据《战略》,第一,基础网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只有***府作为公共资源直接加以控制,才可能做到面向竞 争性的电信服务公平开放、公平接入、合理收费。这一结论,是《战略》仔细研究了芬兰、德国、英国、美国和中国联通在电讯 开放(或部分开放)的实践经验后得出的。他们的基本发现是:只要基础网掌握在经营性公司手中,那些无网竞争者终究避免不 了在进入条件和收费标准方面被“揉搓”的命运。所以,《战略》的推论是,“从逻辑上说,只要电信与基础网不分开,根本解 决问题,只能靠重复建设”。但是,重复建设似乎只有在英国这样国土面积小的地方才可能成为一个解决办法。在美国,即使是 A T&T 和 MCI 这样的长话巨兽,化几十亿美金的代价,还是无法战胜掌握着地方市话网络的“小贝尔”的揉搓,以致于最终只好 “正式宣布放弃进入地方(市话)市场的企***”。至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战略》认定,绝没有可能“承担重复建设 的后果”。

第二,基础网公共化,将有利于邮电基础网和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结合,因为“基础网络的公共化和***府机构 的统一管理、标准收费,不仅有助于联通的公平接入,而且有助于有线电视的公平接入”。这一点,对《战略》的主张具有决定 意义。因为,中国邮电电信网络的“传输能力剩余,光靠放号通电话,远远吃不饱,还不了巨额负债”,而拥有 7700 万用户的我 国有线电视,正好可以“成为充分发挥电信网络剩余能力的现成市场”。不过,当《战略》阐述这一精明“算计”的时候,其 “电信本位”立场也就表露无疑。因为虽然这份报告“公平地”主张,要把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都从经营性领域里划到由***府直 接管理的公共网的范围内,但他们可丝毫没有让有线电视网来经营电信业务的意思。这一点,在《战略》对一些研究者提倡把中 国有线电视建成第二个通讯基础网的激烈批评中,清楚地表达了出来。《战略》质问,邮电部门已经建成“八横八纵”光缆网, 只要利用邮电光缆就“很快可以实现有线电视的全国联网”,在此条件下,建第二通讯网的“必要性何在?”更进一步,《战略 》援引国际经验后提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通讯 网”。既然全球皆无,中国的有线电视要完成全国范围的***联网,就不能不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推论”。

第三,***府统一管理基础网,有助于保持中国电讯基础网的完整性。《战略》论证,电信业的企业化改革,势 必引起权力分散,而中国的电讯市场一旦对外开放,“分散的基础网将有可能随着分散的电信企业一道,被不同跨国公司,各个 击破,鲸吞蚕食”;反之,“只要覆盖全国的基础网始终掌握在***府手里,…我们也可以…象英国不列颠电信‘揉搓’ AT&T 一样,限制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和业务纵深,保护民族工业”。换言之,***府控 制基础网,在《战略》看来是中国要在电信开放后能够“与狼共午”的安身立命之法宝。

第四,基础网“本身具有更显著的公共实施性质”,不能仅仅追求经营盈利,例如对那些边远地区的电信网的 巨额投资,因此只好由***府而不是由竞争性的企业来担当。不过,这一道理在《战略》中似乎并不是一个主要的论据。因为正是 同一份报告,对追求电话普及率(“村村通电话”)有过严厉的批评。而在我看来,“村村通电话”与“边远地区电信投资”, 在经济上其实是同一类问题:你要坚持全国性的信息公共网,你就既不可能把一部分地区(边远地区)、也不可能把一部分公民 (村村)享受全国性公共设施的权利,排除到***府工作目标之外。如果基础网是公共实施、而最合适的管理主体是***府,那么追 求电话普及率如同建立普及教育一样,恰恰是从***府必须维护全体公民平等权利的责任中内生出来的目标。看来《战略》对这一 点并没有完全想清楚。

电信、广电两网并存?

但是,引起方宏一奋起“再论”电讯战略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战略》批评“村村通电话”,也不是《战略》 肯定***府必须承担边远地区电信投资的重任。真正刺激《再论》的,是《战略》的“电信本位”。在 5 月美地亚会议上,方宏一当 面点明《战略》“实际上正中中国电信的下怀”,因为“中国电信早就想吞并有线电视”。众所周知,我国的有线电视网是自下 而上建设起来的,虽然全国已建成 190 万公里的有限传输网,其中光缆干线 26 万公里,广播电视专用的卫星转发器 24 个,卫星地 面接受站 10 万座,覆盖 1200 家有线电视台、 400 个城市和 200 多个乡,但众多有线电视网实际上都还只是分散***的“单位”局域 网,远没有成为联成一气的远程网。原国家广电部计划在推动省联网的基础上,要到 2005 年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如果依了《战 略》,一顶“匪夷所思”的帽子断了广电自行联网的可能性,一个“国家基础信息网构想”把全国众多的有线电视变成如《战略 》所设计的“发挥电信剩余传输能力的现成市场”,那么,已经实现全国联网的中国电信网,自然再没有潜在对手而成为“一家 独大”。届时,方宏一推断,中国电信就很容易消灭一个在未来通信市场上“能对中国电信构成更大的威胁”的竞争对手,维持 其垄断地位”。

因此,《再论》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诉诸反垄断,要求开放中国的电信竞争。他的正面口号是继续有线电视网 的扩容改造、保持有线电视网的整体性、允许广电网适当经营信息业务。简言之,就是电信和有线电视两网竞争和两网并存。他 的具体方略是,在有线电视网扩容改造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高速因特网,进而发展网上通讯,并最终以光纤入户替代现有广电 系统的 HFC 网,以有线电视平台进一步完全取代旧的电信网。非常清楚的是,实现方宏一主张的全部关键,就是完成在《战略》看 来“匪夷所思”的有线电视***的全国联网计划。

但是,当我们试***看到《再论》是如何论证其主张的时候,却发现其包含的“思维模块”,居然与《战略》十 分相象。(一)《再论》虽然明确提出“既然立法不能完全解决(公平接入)问题,那就再建一个电信网与之竞争”,但同时却 在不断指控中国电信“重复建设”,正如同《战略》在不断指控***建全国有线电视网是“重复建设”一样。这里,“重复建设 ”成为双方可以共同使用的罪名,分歧只是需要裁定:究竟广电自行全国联网是在重复建设呢,还是电信自建有线电视接入网和 因特网是重复建设。(二)《再论》同《战略》一样,认定“外国大电信集团对中国信息产业抢滩登陆”是中国电讯业的最大危 险。双方的分歧仅仅在于,究竟分散经营的广电网被跨国公司各个击破和肢解是主要危险,还是中国电信的巨额电信债权将是引 狼入室的罪魁祸首?(三)《再论》虽然主张广电、电信两网竞争并存,但同样没有半点意思要允许电信来插手有线电视。相反 ,《再论》严守“广电本位”的立场。一个颇令人吃惊的“证据”是,《再论》居然很正式地把中国电信建立有线电视接入网和 重建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活动,上升到对方“是让外商插手***的宣传事业”的***治高度!从正面的意思看,《再论》显然坚信不容 他人染指广电,是办好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必要条件。如果这样,《再论》与认定不容他人染指电信基础网才可能发展中国电讯 事业的《战略》,究竟还有什么原则分歧呢?

本来,借助不同主张之间的分歧和辩论,是了解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症结问题何在的一条捷径。上文引用的两种 战略之间的论争,已经产生了这种捷径效果。但是,由于两份报告使用了一些共同的、在笔者看来是错误的关键概念和推理逻辑 ,又模糊了循着论争提出的问题继续前进的方向。因此,本文以下部分的评论,采取借助这场论争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而对其中 双方共享的逻辑推理加以批评和讨论的策略。不容违言,本文的思维模块也可能在别人看来错得离谱,那就欢迎王、方诸君和其 他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评论和论争。

市场没有无解的题: AT&T 购并 TCI 的启示

《战略》关于 “国家基础信息网”构想的根据,是认定即便开放电信经营,市场也无法解决那些无网电信服务与基础网的合理接入难题。对此 ,《再论》接招:既然无法,干脆以广电为基础,再建一个电信基础网与之竞争。《战略》还手:“匪夷所思”,因为“迄今为 止,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通讯网”。由于《再论》同样视“重复 建设”为大错,《战略》在这一回合中显然占了上风。试想既不可能做到公平接入,又不能重复建网,剩下的,可不就只能让*** 府管理基础网了吗?

***府管理基础网能不能做到“公平接入、合理收费”,下文另作讨论。这里先引一条市场并购的消息,说明《 战略》实在把市场潜能看低了。 6 月 24 日,差不多业就是《战略》提问的语音刚落, AT&T 就在美国宣布以 480 亿美元收购 TCI ( Tele-Communications, Inc. )。这个 TCI 不是别人,正是在各地拥有 1400 万有线电视客户的全美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 AT&T 的收购意***,首先就是 开通自 1996 年美国新的电信法以来志在必得的开发市话市场的新战略通道,并且实现“通过一家公司的一条连线提供全方位电信 服务的组合”。一般认为, AT&T 与 TCI 的结盟,不但将合成一个电讯的超级巨人(两家公司 1997 年的总收入近 590 亿美元) ,而且代表长话和有线电视两种网络资产的结盟。 AT&T 通过 TCI 的宽带电视传输网络,不但可以很方便地把它的长话业务做 到 1400 万户 TCI 的客户(以及潜在的总数为 3300 万户美国家庭)家中,而且可以通过发展 Telephony (网络电话)和其他 Interne t 服务,两面作战:一面“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与各家小贝尔进行与会作战,以便能够通过有线网络提供地方电话服务的方法”, 一面与 WORLDCom 和 MCI 争夺因特网长途市场。为此, AT&T 准备与 TCI 一起在未来 4 年投资 50 亿美元改造原有的有线电视网。其实真正重要的是 , AT&T 构造了一个可竞争的架构,向对手发出了一个可置信的威胁。

读过《战略》的读者一定记得其中对拥有市话网络的小贝尔们如何成功地“揉搓”那些长话巨无霸们的精采描 述。问题是报告的推理多少有点问题,似乎除了搬出个***府统管基础网,市场就注定无法战胜这种“揉搓”。这未免看轻了市场 。市场是在一定游戏规则(主要是产权规则)下允许人们追逐利益的场所。只要有潜在利益,市场上总有人吃不香、睡不着,总 有人“水路不通走旱路”,也总有人不断努力创新和探索。潜在的市场利益越大,激发出来的实现潜在利益的能量就越大。象市 话竞争、网络通话这样代表未来无限商机的领域,怎么可能仅仅两年的挫折(外加 35 亿美元的投资),就能够迫使 AT&T 这样 的家伙“放弃进入地方市场的企***”?所幸《战略》下笔还算谨慎,用了“迄今为止”的限制词,因此文中的结论在 1998 年 6 月 2 4 日前还是正确的。 6 月 24 日后,这个世界上就有一个国家,美国(还不是英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就有这么一家公司, 就是要尝试着“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通讯网”。反例有了,《战略》是否准备修订自己 的结论呢?

对市场潜能估计不足,就一定高估***府威权的能耐。“国家基础信息网”的设计,以***府管理为前提,假设由 ***府直接管理,就可以做到公平接入、合理收费。但是从经验上看,中国的电信机构,难道不从来就是***府的一个部门吗?如果 不是***府部门所拥有***企不分的垄断权,中国电信能够让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如此垢病其收费昂贵、服务低劣而又拿它没有一点办 法吗?对此,《战略》只是轻描淡写为我国电信部门“劳动生产率低和服务质量差”,并且模棱两可地说“劳动生产率低和服务 质量差是电信业务量低的结果,也是电信业务量低的原因”。

撇开如何评价我国电信部门不谈,真正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中国按照《战略》的构想,把基础信息网从经营部 门划出来交由***府直接管理之后,所有电信服务的接入价格究竟可望在一个什么水平?更重要的,究竟有何种机制可以保证基础 网在***府手中的营运,可以象在竞争的市场上一样,有不断降低成本和收费的动力?遗憾的是,作为一项专门研究,《战略》既 没有测算构想中的“国家基础网”的收费水平,更没有讨论何种机制可以保证国家基础网的接入费下降。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 ,“国家基础信息网”方案,是否真正能够解决我国电信取费高、服务差和业务不足等根本性问题。

还要指出, AT&T 收购 TCI 的案例,不但挑战“有线电视不准办电信”的戒条,而且同时挑战“电信不准办 有线电视”的戒条。 AT&T 本身是长话公司,收购 TCI 后,介入有线电视业务,显示的是长话、市话和有线电视三位一体的前 景。这件事,对发展我国有线电视事业,同样具有意义。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视台,固然有《再论》中褒扬的种种优点 。但是,这个部门一些与生俱来的弱点,比如远离市场,缺乏契约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整个系统以“局域网为本”,整合性差 ,很可能妨碍其更积极地参与我国信息产业化的历史进程。如同电信部门一样,有线电视系统的“毛病”,难以单靠部门自律可 以校正。近来各地广电部门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纷纷改革***存,倒是显示了外部压力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正如后文要指 出的,方宏一方案关于开放电信竞争的结论,对于广电有线电视网也是正确的。允许和鼓励电信办有限电视,如同允许和鼓励广 电办因特网和电信一样,对于两大电讯部门的转轨和转型,都是必要的。

垄断成本与重复建设成本:两害相权取其轻

提出电信对广电开放、广电对电信开放,马上会遇到的一个“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广电要完成 有线电视的全省、全国联网,只有两条路线可走:要么向已经全国联网的电信租借连接线路,要么另起炉灶,自投自建主干光缆 和相关设备。一般而言,如果广电放着现成的电信网(而且有剩余能力)不去租用,而要自建自投,那么,对于社会而言,一方 面电信的传输能力闲置,另一方面广电还要投入一定资源自建网络,扣上一顶“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帽子是没有跑的。反过 来,电信要办有线电视,如果不是租用广电现成网络,而要自建自投,那么同样也就是重复建设的浪费了。

人们要问,为什么要这样浪费资源呢?由***府下个命令,在现成的传输能力没有充分利用之前,谁家也不准重 复建设,不就合理了吗?由于合理化的程序如此简单,所以大家都一股脑参加对“重复建设”的讨伐,或者一边骂别人重复建设 ,一边自己重复建设。例如本文评论的王、方之作,就分别把广电建电信网、电信建有限网称为“匪夷所思”的不理性行为。

我对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批评,就是只看到重复建设会产生一个社会的成本,而没有看到如果不支付一个重复 建设的成本,社会可能要发生另一种成本,即因为不准重复建设(即不准进入)而导致的独家垄断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成本。容我 举个实例加以说明。几年前,上海广电在决策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时候,曾经非常理性地决定租用上海电信的光缆干线,以便免 除重复建设。但是,由于上海广电没有自己的主干光缆,它在向电信租缆时就居于不利的谈判地位。上海电信后来果然逐年提高 租费,以致广电不得不得出“租不如建”的结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上海广电在花费了共 6000 万元的租金以后,最后还是投资 建设了“自己的”主干光缆网。这就是说,电信垄断带来的服务收费太贵,大大超过了广电重复建设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增 加重复建设就成为一个正确的策略。因此,我们绝不能孤立地讨论重复建设,而应该比较重复建设成本与垄断成本这两者孰高孰 低。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在垄断成本和重复建设成本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

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仅仅按照《战略》提供的数据,中国国际长途电话的的平 均单价为每分钟 29 元,等于美国的 6 倍。以 1997 年中国国际长话业务 150 亿人民币计算,那么我们知道如果这些国际长途全部从美 国打回中国,按照美国的平均国际长话费收费,只需要 25 亿元就可以完成同样的通话量。换言之,仅此一项,中国消费者为中国 电信垄断支付的成本就高达 125 亿元!再按照资本产出率( 3 : 1 )计算,为了产出 125 亿元的可与电信国际通话竞争的电信产品和 服务,需要大约 375 亿元的总资产。静态而言,凡在 375 亿元之内、能够提供可与中国电信国际长话业务竞争的“重复建设”投资 ,都是合理的。这个数目,比起全国广电有线电视的联网的总投资来,差不多高出整整一个数量级。这其实是说,由于电信垄断 的社会成本过高,她实际上给予潜在进入者一个极大的补贴。潜在竞争者重复建设的“浪费”,实在源于垄断者给社会增加的成 本。要减少社会的总损失,只有开放市场开放竞争。这个道理,适用于分析任何垄断和重复建设并存的领域。

开放竞争、通话成本和电信业务扩展

开放电信竞争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通信费用下降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消费者单位通信成本的下降,又 刺激市场对电信需求的上升;最后,不断扩展着的电信市场将“摊薄”因为增加竞争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成本”。这就是说,动 态来看,增加电信竞争带来的重复建设,其固定成本可能随着电信业务的扩展而更容易地被分担。

关于竞争降低电信收费的效果,几乎在任何开放电信竞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不过,最清楚显示这种竞争降价 效果的,还是率先开放电信竞争的美国。人们通常以为美国开放电信竞争自 1980 年中期始。但是文献表明实际上还要早得多。早 在 1959 年(当时美国电信市场还是 AT&T 的一统天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FCC )就批准了一些大公司利用微波技术建立 自己的通信网络的请求。 10 年后, FCC 把这一许可扩展到了允许设立新的电信公司来向没有能力自行建网的公司提供微波电信的 服务,后来著名的 MCI 公司由此应运而生。到了 1970 年代中叶,对 AT&T 独家电信垄断的攻击风起云涌。 MCI 甚至未经 FCC 的批 准(并通过法庭裁决战胜了 FCC 试***制止的意志)就擅自向市场提供普通的长话服务。几乎同时, FCC 这一权威机构本身也有步骤 地推动电信开放,例如强制电话公司必须允许顾客自行选择相关的通话设备,而这个市场过去历来由 AT&T 一手把持。 1974 年 下半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垄断法起诉 AT&T 在经营长途、市话和电信设备市场上的独家垄断。经过长达 8 年的诉讼之后,法 庭于 1982 年作出了对美国电信史具有长远影响的判决:将市话业务从 AT&T 中***出来,并且分成 7 个***的地区贝尔公司( R BOCs )来营运。这一“肢解”决定从 1984 年 1 月 1 日执行,从此, RBOCs 经营市话和地区性长途, AT&T 经营长话、设备制造和 贝尔实验室。美国电信业从一家独霸变成了一个“分立的”( balkanized )部门。

“分立”是走向竞争体制的重要准备,虽然它本身还不等同于开放竞争体制。例如, 1984 年美国国会的《有 线通讯法案》一方面减少了对有线通讯业的管制(即允许更多的“分立”),另一方面还是禁止地区性市话公司染指有线通讯业 务。 80 年代中叶以后,美国电信业进入“打破独家垄断、鼓励分立”的发展阶段,形成了长话、市话、有线电视、电信设备制造 和信息服务多家分立、但各家之间的竞争受到限制。更准确地说,处于“分立”阶段的美国电信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长话公司、 设备公司、有线电视和信息服务公司之间“流动”,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但长话、市话、有线和信息服务的业务却由法例管制 ,井水不得进犯河水。

出人意料的是,当有限的竞争因素引进电信业之后,引起的竟然是一场也许自工业***以来最伟大的产业变革 。从 1984 年到 1996 年,电子和数字传输技术***席卷美国和世界。其结果,一方面几乎所有电信服务的成本都显著地下降;另一 方面,各个“分立”的电信网络复合、特别是电话、有线电视和计算机三网合一的技术前景,清楚地显示了出来。 1996 年美国通 过的新的电信法,最主要特色就是超越“分立”管制的立场,允许各个分立的长话、市话、有线电视和其他信息服务公司的互相 进入、交叉经营。。这就是说,美国面对电信技术三网复合机会的制度选择,是全面开放电信竞争。 1996 年以来, 长话公司重新“进攻”地方和市话市场的努力,一直没有间断过。上文提到 AT&T 并购 TCI 的消息,不过是美国的长话巨无霸 在收购地方小贝尔屡不得手之后,转向“长话与有线电视结盟”策略的一个新动向而已。

美国电信业沿着“管制独家垄断、允许多家分立和全面开放竞争”的路径变革体制,产生的一个可以在数目字 上观察的后果,这就是美国电信成本日益降低和电信业务量显著扩大。根据统计, 1980 - 1993 年十三年间,美国州内电话费的指 数从 100 %降为 47.6% ,平均每年降低 5.6 %;州际电话费指数降为 60.7% ,平均每年降低 3.8 %。同期,州内通话业务从 1980 年的 1330 亿分钟上升为 1993 年的 4000 亿分钟,州际通话业务从 1400 亿分钟上升为 3230 亿分钟,每年平均增长分别为 8.8 %和 6.6 %, 快于同期美国 GDP 年平均增长率( 2.4 %)两倍以上。粗略地说,通话费用每降 1 %,通话业务增加 5.7 %。 1994 年后,美国和西欧 长途通话费用的下降速度以为技术***而显著加快,例如, 1997 年西欧北美的国际长途的平均单价下降了 25 %,并且可望按同等 速度持续到 2000 年。美国 FCC 估计,现在平均每分钟 1 美元的国际长途可望再下降 80 %,到 20 美分。象 Qwest 这样以声像聚合网络 提供电信服务的先驱公司,今年已经向美国个人消费者推出每分钟 7.5 美分的长话服务。而公司的销价,只是每分钟 5 美分。根据 汪丁丁最新来自美国的报告,网络电话甚至可望在近期达到每分钟 1 美分。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 Crandall 和 Waverman 合著的介绍北美电信管制改革的书,要取名为《便宜的通话》(“ Talk Is Cheap ”)。假定通话费用降低引起的需求弹性值不变,美国长话平均费用从 1 美元降为 1 美分,她的国内长话和国际长话业务将 从 1997 年的 4800 亿美元再增加多少倍?

电信重复建设:成本和预期收益

美国电信“开放竞争-降价-业务扩展”的逻辑,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 亚,所有这些过去 20 年开放电信竞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类似美国的效应。香港电信业自 1992 年以来分步开放竞争的经验,更值 得大陆电信业借鉴。

起点到处都是一样的:独家电信垄断。原来的香港电信(市话业务和国际长途业务)都由大东控股的香港电讯 公司,按照“管制下的独家垄断”模式下提供。 1992 年,香港开始推动地方市话竞争,电信管制向香港电讯以外的公司增发电话 牌照(市话专营权),形成市话电信服务的竞争态势。开放电信服务,不能不涉及电信网络问题。最初的办法也是法令香港电讯 向其他电话持牌者出租线路网络,但是随后,相信是被“揉搓”成本所驱动,竞争者要求自建(即“重复建设”)地方电信网络 。 1994 年,电信管理当局开放本地固定通讯网络服务牌照( FTNS ),并于 1995 年 6 月后引进了三家新的固定网络商(新世界电话 、新电讯与和记电讯),首先在地方市话市场上形成四网竞争的局面。

1994 年香港***府还做了一项重要决定:确立“回叫业务”( call back )在香港合法。所谓“回叫”,就是利用各国国际长途电话收费差价中存在的市场机会,由高收费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将通 话要求传达到低收费地区(主要是美国),然后由后者拨打回来并按照当地较低的费率收费。据估计,全球回叫业务市场已达 20 亿美元,并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长。“回叫”其实是基本不用增加重复建设成本而推进电信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与那些用行*** 手段禁止“回叫”、或者对此征收高额附加税的地方不同,香港***府主动宣布回叫业务合法。由于“回叫”的平均收费只相当于 香港国际长途费用的一半,这个市场不可能不红火。到 1997 年,香港涌现了 20 多家经营回叫业务的公司,业务总量达到香港国际 通话业务的 20 %。

多个地方市话的牌照加上回叫业务的合法化,对香港的国际长话形成竞争压力。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90 年代 香港与南中国(特别是广东)的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所有香港持牌电信公司都投资扩展与大陆南方的通讯业务。这当然不能算作 “国际”通讯业务,但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电信业务,却占香港国际电信业务的 47 %。于是,国际“回叫”和香港与南中国的电信 业务,两下夹攻香港电话国际的独家垄断地位。本来香港电讯国际独家持有的国际电化专营权,要到 2006 年 9 月终止。但是在发 达国家相继开放电信竞争潮流之中,特别是受到新加坡国际电信提前开放获得巨额补贴的影响,香港特区***府和香港电讯于 1998 年 1 月 20 日宣布,香港电讯国际将于 1999 年 1 月 1 日提前将独家国际电话牌交回港府,结束香港国际电信业务的独家垄断局面。从 2 000 年 1 月起,香港将结束国际电信线路和设施的独家专营,开放竞争。为此,港府决定赔偿 67 亿港币给香港国际电讯,并解除届 时以后对香港电讯收费的一切规管。 1998 年 9 月,香港特区***府进一步全面检讨香港的电视规管***策,考虑开放电视和广播网络 经营的竞争,允许电视广播网络与电信网络的连接与多家投标竞争,并将全面修订香港电讯条例,确立在市场竞争体系中迎接三 网聚合技术时代的法律框架。

香港由开放市话服务、增发固网牌照、允许“回叫”合法化,直到提前结束国际电话独家经营和国际线路和设 备的开放,每走一步都要支付若干“重复建设”成本。香港固定电信网络的投资是非常昂贵的,每一个地面接收站和微波站,都 要花费几亿到十几亿港币。港府增发固网牌照之后,新的三家固网商都重新建网,投资不菲。不仅如此,为了提前开放国际业务 、也就是提前批准“重复建设的权利”,港府还要特别支付巨额赔偿款 67 亿。这究竟是在***什么?香港资讯基建特别顾问艾维朗 一语中的:“开放市场将导致国际电话收费下降”。据他估计, 1999 年- 2006 年间,香港整体国际电话市场总业务额为 1200 亿港 币,以 14 %的收费下降计,即有 140 亿港币国际长途费的节省。按照美国经验, 14 %的竞争减价效果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同样根 据美国经验,长途收费的降低会引起长途通话业务的增加(这种效果在香港与南中国电讯业务的飞速增加中已经看到)。这样来 看,虽然香港电信开放竞争的具体路线是从市话服务竞争走向网络竞争,再走向长途电讯的服务和网络竞争,与美国先开放长途 、再开放市话的路径不同,但是包含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完全一致,这就是“开放竞争-降低收费-扩展市场”。

中国电信产业要全面持续振兴,只有沿着开放竞争的方向走。具体的步骤和路径可以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但 基本逻辑却不因为“国情特别”而有什么不同。美国如果不从 60 年代末就开始逐步开放电信竞争,其电信产业不会如此之强大。 香港电信业如果不从 80 年代早期分步开放,其电信业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比来比去,基本的道理天下通用:独家垄断带来的低 效率和高收费,一定阻止电信市场的扩展,而在一个狭窄的电信市场上,即使所有投资无一重复,全部 “单一建设”,其投资也将“贵”得无从回收。中国电信的业务量不足,关键不是别的,就是垄断收费太贵。“***府管理的国家 基础电信网”之所以行不通,要害就是统一的***府垄断经营没有、也不可能内生一个竞争降价机制。为了打破垄断,就要鼓励分 立和竞争,就不可避免地要来一点重复建设。本文的论点是,只要重复建设的“成本”低于预期的竞争降价效果的“收益”,对 社会而言就是合算的。

产权与重复建设

实际上,社会并没有办法计算开放竞争以后总的“预期收益”。上文讲的“来一点重复建设”,或者方宏一讲 的保持“适度的重复建设”,严格推敲,含义都有模糊之处。在开放竞争的体制下,重复建设的成本由各个投资主体分别做出, 未来收益也由这些投资主体分别预期。因此,至少在理论上,加总以后的预期收益完全可能抵不上加总的重复建设成本。我相信 ,这就是人们大谈特谈的“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或者严格地说,预期收益低于竞争型重复建设成本,难道不是社会资源 的极大浪费,应该由***府严加管制吗?或者有人会问:你既然主张开放电信业的市场竞争,那么你怎么解决电信业昂贵无比的基 础设施投资中因为过度竞争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呢?

我的回答是:要害在于产权制度。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主体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 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 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体制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 ,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这套产权体制,加上学习机制,分权投资的“失误”就是收 敛的,就可以控制在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中央计划体制的办法是消灭产权,集中统一“计算”,集中投资和管理,但是 由于“统一计算社会总收益”的“不可能性”,所以中央计划体制造成的投资失误远比在市场体制下要严重。

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上论点。根据统计资料,我国城市家庭洗衣机普及率在 90 %左右。站在一个 “合理的中央计划主义者”的立场上,每家拥有一台洗衣机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每个单元、或每个楼层的数户人家,合用一台 洗衣机,以减少洗衣机的闲置时间,从而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但是,好象没有人批评每家买一台洗衣机而任其在大多数时间里 闲置是一种不可容忍的重复建设。道理很简单,这里的购买主体都是产权清楚的私人家庭,他们用自己的钱在拥有洗衣机的便利 和闲置使用的机会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无论对错,他们承担财务后果,与他人无关。什么是方宏一的“适度重复建设”,没有 人可以统一知道,但分散的购买主体在他们各自的家庭预算约束下知道。假设改一改游戏规则:每个家庭可以无偿用他们邻居的 钱为自己购置家电,我们可以设想在此约束下我国家电的“普及率”吗?

目前我国国有部门的投融资体制,差不多就是“化别人的钱为自己买东西”的体制。“投资”投对了,收益归 本部门、本地方、“本企业”或者干脆归“本领导”。投错了呢?归银行,归财***,或者归股民。讲来讲去,缺乏有效产权约束 的投资活动,是没有办法找到那个“适度重复建设”的平衡点的。没有所有权制衡的“重复建设”(或单一建设),才是我们这 个发展中的经济不堪忍受的负担。既然中央集权计划的路线不再可取,剩下的就是重建投融资活动的产权约束。

由此,我国电信产业的开放竞争,题中应有之意包括了电信业的产权改革,以便为一旦到来的竞争和重复建设 ,设置制衡机制。 1997 年,经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中国电信( China Telecom )在纽约成功上市。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垄断性行业通过上市融资跨出的民营化的重要一步。境外投资人对中国电信的 约束力,当然不会因为拥有 23 %的股权就有多么大,但是国际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规则,对于我国电信产业的长远发展来 讲,却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我不同意《再论》对中国电信在境外融资就意味着“被国外大电信集团扼制”的批评。中国电 信境外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议之处。我自己的看法有两条:( 1 )境外上市的安排形成国人缴付高价电话费,境外投资人分享垄断利 润的局面,这对中国电信的国内客户颇不公道;( 2 )上市而没有宣布开放竞争(哪怕时间表),对于熟知全球电信开放大趋势的 境外投资人而言,会产生一个“开放后垄断利润将减少”的预期,减弱中国电信的持续融资能力。

当我将“为什么不让中国老百姓成为中国电信的股东”的问题,请教中金公司的一位朋友时,他的回答是中国 A 股市场太小,容不下 China Telecom 这样的大家伙。这一点,言之成理。因为中国电信此次境外上市,仅仅浙江、广东两省的手机业务,首次融资就达到 45 亿美元。 A 股市场哪里能有这样厚。但是,上市并不是中国电信产权改革唯一可做的一件事。在中国电信现存的产权框架里,其实 早就包含了民营化的因素,因为中国电信的相当一部分产权,本来就是客户的私人财产!

了解情况的读者知道我指的是电话“初装费”。为了装电话,中国电信举世独创了“高额初装费”制度:每个 城市电话客户,要预付 5000 元(甚至 5500 或 5800 元)的初装费(早期还要外加排长队和托人情),才能得到装机机会。有了电话 ,还要承受高额营运费(例如国际长途比美国贵 5 倍)外加低质服务(例如落后的计费方法和拒绝提供通话记录),才能享受通话 服务。

本来任何一国的通话服务收费中,已经包含了对电信固定投资的分摊。由于显著的规模经济,持久的通话可以 将每个通话时间单位负担的固定投资减低到微乎其微的水平,消费者可以“不知不觉”地在月复一月的电话帐单中把固定费用付 完。这正如川流不息的食客的“买单”中,已经包含了对饭馆固定投资的分担一样。中国电信的“高额初装费”,等于要顾客先 买桌椅餐具,再付饭费。如是,倒不失为一种办饭馆的办法。但我的问题是,这样办起来的“饭馆”,究竟是谁人的?

中国电信 7600 万客户,以每户平均“初装费” 4000 元计,总额应该有 3040 亿的资产本应属于客户“股东”。 这件事,无需上市,只要立法,就可以“还产于民”,大跨度推进中国电信股份化改制。按照本文的逻辑,电信股份化的其他好 处可以暂且不谈,为中国电信增加投资的约束机制,却是电信开放竞争后对付“过度竞争”和“恶性重复建设”的必要条件。

顺便指出,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同样拜了“初装费”之福(谁拥有初装费的发明权,待查)。虽然有线电视 网络的收费标准要低得多,但是从参与电信竞争需要对投资行为增强产权约束机制的角度而言,这里的问题和求解之道是一样的 :将由初装费形成的客户资产,改为受法律保护的客户股东产权。

“自然垄断”与电信网络:迷误的经济学

电信基础网只能由***府独家直接管理,以致于成为“国家基础网”或“国家公用网”。这样一个构想和主张的 理论根据,就是所谓“自然垄断”。那么,什么是经济学上讲的“自然垄断”?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资源,是否只能由***府直接 管理和控制?本节讨论这两个问题。

我们先谈“垄断”。按照希腊文原来的意思,“垄断”就是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市场上形成“一个卖者”的 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其中,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一家供给商对市场的独占,被穆勒在 150 年前称为“自然的”垄断。这里所谓“自 然”,意指没有禁止竞争,而只是竞争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穆勒举出的这类自然形成的垄断包括煤气供应、水供应、公路、 运河和铁路。这类生产都需要巨额的一次性固定投入,并且只有通过销售数额足够巨大的产出品,才能分摊全部固定投资。这种 经济特性,使得多个竞争者中,只有一个存活了下来。简言之,就是“当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商时,技术上效率较高”。要注意 ,自然垄断是竞争过程“只剩一个卖者”的意思,可不是市场上“只准一个卖者。”

“自然垄断”一旦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由于独占而形成的定价优势,别的进入者再进入这类门槛较高的行当, 就比较困难。比如邮***,“如果于已在发挥功能的邮***之外又建立另一个平行的邮***网络,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为房屋和管理 必须耗费巨额钱财,却一无所获”。 这就是说,这类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垄断,也很自然地在市场上得到保持和维持。

但是,自然垄断并不因此就能够绝对排斥市场竞争。第一,在自然垄断状况下,竞争可以改变存在的形式,例 如,可以由一家公司来经营邮***、煤气、水和公路、铁路,但这个“独家经营的特许权”,本身却是竞争投标的标的物,由对所 有希望获得这种特许权的竞争者定期竞标。这样,自然垄断虽然有一个垄断的架构,但可以消除“垄断定价行为”,因为“竞争 会在特许权的投标阶段显露锋芒”。第二,在穆勒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灭潜在的进入者。一旦技术、市场和 先占者经营状况发生了不再利于“一个供给商独占市场”的变化,潜在竞争者就可以重新活跃起来,重新进入,恢复竞争。概言 之,在自然垄断下,如果“市场垄断者”真的按照哈伯格描述的“通过减少供给量来提高价格、获得垄断利润”的原则来行为, 那他一定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因为那样做不是补贴了潜在的进入者,就是补贴了“独家经营权”的其他竞标者。

只有加入了“非自然”因素,垄断才做得到绝对排斥市场竞争。那就是斯密在《国富论》里持久不懈地加以攻 击的、通过实施各种行***的和***治限制的“垄断”。这种垄断运用行***力量授予一个供应者独家经营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权利,而 所有其他供应商被排除在外。重要的是,这种用行***性手段达成的“一个市场一个供应商”的格局,并不是起源于不可抗拒的经 济合理性和需要,也不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而是如维斯特所说,“竞争的自然状态经过法令而转化为一种法定的垄断”。所 以,“即使不是绝大多数,也是为数很多的垄断并非自然垄断,…而是来自人为的安排”。把行***性垄断与“自然垄断”混为一谈,然后以自然垄断为由,“要求”***府来管制垄断, 或如同《战略》那样,干脆诉诸***府直接执行垄断,这在到处都成为保护垄断既得利益的温床。

那么,电信基础网络是否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我的回答是,传统的电话基础网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否则 A T&T 怎么独占美国电话市场近 100 年?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一,基础网络的一次性固定投资,由于材料(比如光缆)和 设备的大幅度降价,远不象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那样昂贵。第二,高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给网络投资带来了极高因为技 术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与数网并存竞争的模式相比,“一国只准一网”过高地集中了技术选择和投资决定的风险。第三,电信市 场的需求成长飞速,因此基础网络投资的回收期大大缩短了。将上述三点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当今电信基础网的自然垄断特性已 经发生了变化,“一国一网”不再具有技术效率方面的现实优势。各国电信开放呈现的数网替代一网的潮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 原来的一网垄断太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新的技术时代,数网并存模式不但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变得更便宜、风险较小 和能够更快实现投资回报。

真正重要的是,如果电信基础网只是具有穆勒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性质,那么它能够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 完成从“一国一网”模式转向“数网竞争”模式的转变。虽然既得利益会阻碍转变,但由于自然垄断并不能绝对排斥潜在的进入 者,所以只要市场潜在利益足够大,一定会产生克服与过时模式的新兴力量。行***性垄断的情形就不同了。这是绝对的垄断,带 来的是一种凌驾在市场交易之上的排他性力量。它抗拒进步,可以把它控制的领地长久地隔绝在信息时代的进步潮流之外。

我的结论是,“自然垄断”不但构不成电信网络国家化的理论基础,也不会成为中国电信网络作出正确模式选 择的实质性障碍。妨碍中国电信业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杀手”,是行***性垄断。为了破除行***性垄断,不可以不与那些把自然 垄断“论证”成非实施行***性垄断不可的“理论”,辩论清楚。

谁是狼?

剩下可以阻碍电信网络开放竞争的“根据”,就是“跨国公司入侵”和著名的“国家利益需要垄断”了。《战 略》提出其电信战略的基本背景,就是“跨国公司龙骧虎视,兵临城下”,“大兵压境、大战在际”,以及“是八国联***进北京 ,割地赔款,还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迫使美国率领的 15 国联合国***在板门俯首言和?”《再论》陈述的形势同样严 峻,他们独到的发现是,“中国电信的巨额电信债权是外国大电信集团对中国信息产业抢滩登陆的现成滩头阵地。”危险性在什 么地方呢?在于“八国联***几万人直逼京畿,清王室仓皇出逃、‘秋守木兰’,然后是割地、赔款、求和,……因为腐败庞大的清帝国作为一个大债务人,很容易被追逼,而且容易被各个分散的债主联合追付,形成巨大的国际压 力。”更严重的问题是,“国际投机资金,就象羊群外的狼,时时窥视着羊群中的病弱者,…中国电信就是这样一只病羊,”所以《再论》“紧急呼吁,……防止由中国电信债务诱发金融风暴在我国登陆”。

读着这些动情的文字,人们好象还在一百年前大清王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中国电信对策。不过画鬼容易画 人难,究竟“狼”长得什么样?撇开“八国联***”给近代中国人造成的屈辱记忆,现实中外国跨国公司对中国电信事业的威胁, 究竟是什么?其实从《战略》中我们只读到一条,这就是如果基础电信网随着企业化改革被分散,那么中国的电讯市场一旦对外 开放,“分散的基础网将有可能随着分散的电信企业一道,被不同跨国公司,各个击破,鲸吞蚕食”。但是,什么是 “各个击破,鲸吞蚕食”这两个排比词组的确切所指呢?试想,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很强,即便跨国公司“入侵成功”,即 便完成了“各个击破,鲸吞蚕食”,这些大公司在分割的地方性小网络上怎么做电信生意呢? AT&T 的经营规模是中国电信的 3.5 倍,但在国际电信市场开放的背景下它还嫌不够大。这样的庞然大物,如果甘于占据一个中国地方性的“分散基础电信网”, 那连存活都困难,何谈“称狼称霸”!比较可信的推理,恐怕是跨国公司在“各个击破”之后,还要整合“已经被分散的”中国 电信网络,并将中国电信市场连接到国际电信市场中去。可见,实质问题并不是《战略》担心的“电信网分散”,而是中国电信 网络在跨国公司手里的集中整合。

于是问题就转换为,假定真的由跨国公司整合中国电信市场,会有什么结果?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整个中国 电信市场最后被一家跨国电信公司独占。如果出现这个结果,那当然很糟糕,不但是狼,而且成虎。开放竞争了半天,最后还是 从中国电信的独占变成国际跨国公司的独占。有什么意义?当然没有意义。按照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原则,与其最后由外国跨国公 司一家独占中国电信市场,不如不要搞什么开放市场的改革,还是由中国电信一家独占中国市场。

但是,在什么条件下,一家跨国公司可以独占中国全部电信市场呢?有人可能会列举国际大跨国公司的资本实 力、技术优势、市场策略和其他等等。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站得住的理由。当今发达国家的超级大公司很多,但没有一个 可以做到对任何一个市场的长期独占。原因很简单,真正要长期独占市场,比如象中国电信独占中国电信市场,非有行***权力强 制禁止他方进入的“配合”才可能实现。这里无非两大要点:一是独占,即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二是行***性禁入。两点 齐备,“狼”就来了。独占消除了对手,竞争降价(或提升质量)机制就“失去了必要性”。行***性禁入,产生的是一种权利性 的绝对垄断,排除了任何可能的潜在竞争者,可以造成长期的市场独占,高价低质、技术不进步、服务不改善。

反过来,没有行***权禁入的制度安排,无论资本、技术、专利还是经营经验和策略的相对优势,都不能保证一 家公司长久独占市场。没有行***性禁入,即便一家独占市场,也不能完全排斥市场竞争。因此,要害问题是国家***权是否维护垄 断。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中国如果选定了开放电信市场的***策,就没有合法的理由在去为一家外国控股公司独占市场保驾护航。 退一步讲,就是***府或某些***府部门的官员想这样做,市场、法律和消费者也不会答应。再退一步,就是所谓“市场失灵”、法 律形同虚设、消费者全部“被收买”,还有别的跨国公司和其他本国公司呢,谁能善罢甘休?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大大不 同于上个世纪末的大清王朝的地方。由此判断,在当今现实条件下,中国由于开放电信市场而导致某一家外国跨国公司在行***权 力的关照下独占中国电信市场的可能性,等于零。

第二种可能的结果,是跨国公司进入并整合中国电信市场之后,形成数家巨型公司之间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如是,中国电信 的市场状况一定比现在的一家独占要有所改善。原因不是外国跨国公司“心地善良”,要跑到中国来作什么好人好事,而是在市 场的竞争性法律结构的限制下,“电信恐龙”们互相之间 “龙视耽耽”,谁要搞垄断提价那一套,就等于在市场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等于补贴竞争对手。寡头竞争的结果,首先 是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而为了争夺客户,就是“两个魔鬼”也会表现得比“一个天使”还要可人。简言之,非不欲也,实不 能也,市场竞争可以约束商场中逐利者的贪欲,并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转化为竞相降价、改善服务和技术创新的力量。因 此,狼还是不狼,不是由个别公司(无论中外)的意愿决定的,超越个体的市场环境和游戏规则才是决定性的。许多人或许更关心:一旦形成电信市场上寡头竞争的格局,还有没有中国公司的份?这个问题,话要分两头来 说。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相继在一些产业部门开放了市场竞争。结果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些开放的市场里成长起一 批拥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例如,电脑业中的联想和方正,家电业中的长虹、科龙和海尔,以及通讯设备行业中的华为、中兴和 巨龙。这些都可以表明,产业对市场开放、市场对外资开放的结果,并不注定就是外国跨国公司主导中国市场。以与本题关系较 大的电信设备制造为例,华为公司和大唐、巨龙公司一起,在 1996 - 97 年间,应从投资 10 亿美元的爱立信、 NEC 和其他外国电信 设备公司手中夺回几乎达 50 %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份额。《经济学家》为此专门刊文指出:“华为公司的成功主要是依靠遵循同 样的市场竞争规则,即以西方公司所擅长的擅长活动手法,在竞争中击败外国竞争对手而取得的”。文章接着警告西方公司,“ 如果继续低估华为公司这样新一代中国企业,将是自冒风险”。从这一方面看,我们倒是有理由对开放竞争后的中国公司的竞争 能力,多一点自信心,用不着动不动就把 100 年前的“八国联***”渲染得那样神乎其神。

但是另一方面,近年的经验也表明,一旦开放市场竞争,那些原先在中央计划体制下靠行***权力保护、享受各 种倾斜***策优惠的“大企业”,常常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多少***府所有或钦定的所谓“重点企业”,在开放市场的过程 中陷于困境难以自拔。国人不但无法指望这些“国家队”把球踢向世界,反而要还为这些“企业”的解困,白白支付更多的公共 资源。这一现象,不知是否令那些以为只要得了东洋“通产省”的真传、就可以用什么产业***策点石成金的人们感到尴尬。我对 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吃惯了行***垄断饭的机构,自有其独特的、以分配优惠待遇为中心的企业权力结构和“寻租型人力资本”, 要在既得利益的框架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虽然不一定比猴子变人更困难,但似乎也不会更容易。市场真正开放,这类“企业” 胜算的几率极低。大概由于对自己的“竞争潜力”心知肚明,这类机构通常就成为反对市场开放的“中流砥柱”。

其实我们中国人今天的主要尴尬,还是面对着太多由“自己人”组成的部门、“公司”和机构,在种种伟大名 目下实行的独家行***性垄断(或者干脆就是官商不分)。“外国狼”如果独占中国市场欺负中国消费者,固然当反。但是中国人 “自己”的行***性独占,就有利于我们的市场、顾客、企业、国家和现代化事业?本来普通人的常识就可以判断的事情,一旦“ 引进”什么“国家利益”的大字眼,好象道理都要颠倒过来讲。以电信为例,为了打个电话,消费者就要承受 5000 元的“初装费 ”(没有产权),以及比美国贵 5 倍的国际长途通话费和质量低下的服务。有这样的代价垫底,中国的消费者还需要害怕天下哪一 匹狼?反过来,以中国电信今天的“竞争水平”,就是如了《战略》之愿,“雄赳赳气昂昂打过鸭绿江”,又能怎么样?莫非把 美国国际长话的单价也提高他 5 倍,就可以“振兴中华”?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战略》在论述国家基础信息网的优越性时说,***府统一掌握了基础信息网,可以象美 国小贝尔“揉搓” AT&T 一样,“在种种环节上,限制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和业务纵深,保护民族工业”。《战略》有没有搞 错,小贝尔“揉搓” AT&T 和 MCI 等长途电话公司的结果,是美国居民和企业客户为市话的垄断“买单”;而《战略》理想的 国家基础电信网要在中国的电信市场上“揉搓”跨国电信公司,最终可是要中国的电信客户额外付帐。名曰“揉搓”外国公司, 讲到底主要还是“揉搓”咱们中国人。上文已经指出,电信网络“揉搓”电信服务在经济上唯一的“成果”就是电信成本昂贵。 如是,所有利用电信服务的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都将受损。这样的招数,偏偏要叫什么“保护民族工业”!爱国非要爱到这步田地 ,中国受得了吗?

言归正传,我的论点是,狼还是不狼的,实在不能以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来划线。决定 性的因素是市场规则:是开放竞争,还是行***性独家垄断。我的判定很简单,谁绝对排他地独占市场,谁就是市场上的“狼”。 本来经过二十世纪的***和改革,中国已经确立了可以得到有效执行的国家主权地位,也大致构架了反对市场垄断取利的法律框 架。有了这两条,中国发展电信产业的主要危险就不是什么“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攻”,而是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在“保护民族工 业“的大牌子下拖住中国电信业开放竞争的步伐。这不但使中国电信坐失主动改革的良机,而且使中国失去发展其他有竞争潜力 的电信企业的现实可能性。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电信业与国际电信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电信业在世界上更没有竞争地位 。

数网分立和分步开放:中国电信业开放的现实起点

以上对《战略》和《再论》评论和批评,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说明,统一而排斥竞争的所谓国家基础信息网 络不可行,分立而互不竞争的电信广电两网并存也不可行。可行的路线在作者看来就是一条:完成我国电信网络资源的公司化改 组,分步对内对外开放市场竞争。

我认为制定电信战略的基本论点,是理解如果电信网络不对市场开放,所谓开放电信服务就是一座空中楼阁。 这源于电信业的经济特性。电信的前身就是传统通讯,再追溯上去,传统通讯的前身恐怕就是人们咬耳朵互相传话。这就是说, 现代电信业无非就是利用电子技术满足人类传递各种信息的需要。因此,电信业的基本功能是传输,特别是双向传输。电信业派 生的所有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种种服务,都是围绕传输的。传输的载体是什么?就是网络。在物理上,就是由各类声电转换器 、集成电路、信号放大器、线路系统或无线系统、以及各类接受装置组成的复杂系统。没有网络,何来传输?而没有传输,电信 业任何派生的技术、设备和服务都毫无意义。

由于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所以它可以在技术上分级。比如分成接入网、主干网、基础网等等。从经济上来看 ,越是基础的网络,也就是构成其他次级网络执行传输功能的网络,就越具有致命的重要性。因为离开了基础网络,任何其他次 级网络和各类派生的电信服务,统统将成为摆设。

在经济模式上,如果把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置于市场竞争的框架之外,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无法经济地利用这部 分最稀缺的资源。更严重的是,由于基础网络的“基础”性,它的不经济利用将传导给所有其他次级网络和服务。最严重的问题 是,如果其他次级网络和服务是竞争的,而基础网络是垄断的,势必形成“多家竞争者围绕一个垄断者”的局面,结果,竞争者 之间的“寻租竞争”不可避免,最终可能抵销电信服务开放市场竞争(为争取客户展开的价格和服务质量竞争)带给电信系统的 效益。

所以,基础网络必须开放市场竞争。基础网络不开放,所谓电信服务的竞争没有实际意义。其实,各国电信改 革的实践,已经将上述结论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开放长途电话,从允许各大公司自建微波通讯网开始,就是长途电话网络开放竞 争。如果仅仅允许各大公司自营“电信服务”,但必须租用 AT&T 的长途话网,那美国到今天也不会有什么电信开放。香港从 市话入手改革电信业,一上手增发市话经营牌,并法令香港电讯出租线路。但随即就增发固网商营业执照,允许数家公司建立并 经营市话网络。什么道理?就是没有网络的竞争,不会有什么电信服务的竞争。

中国自己的经验也可以验证这一论点。***当年批准中国联通成立,为什么要同时批准其利用铁道部的专线 ?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可竞争性利用的电信网络。中国联通后来主要开发手机业务,也只有在自建了无线网络之后才成 为现实。联通的实际业务进展不大,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联通的网络太弱。不过反过来讲,要是联通连这个网络也没有,而是按照 “网络一家,服务竞争”的美妙模式,那么中国决达不到今天的手机服务开放竞争的水平。另一个例子是,目前我国的呼机服务 业务达到了较高的开放程度,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存在着中国电信以外的传呼机发射网。要是格守“只准向中国电信租借网络” 的教条,今天全国会不会有 6000 万呼机用户?这些局部的经验是不是可以表明,在“数网竞争奠定电信服务开放”这一题目下, 中国实在没有必要背全球电信开放的进步潮流,自作聪明另搞一套。

要注意,我的论点不是每种电信服务都必须自建自己的网络,而是必须有可竞争进入(和退出)的数网并争的 架构可供电信服务商选择。从技术上讲,电信服务可以租借别人的网络。从经济上看,在现有网络供给能力过剩的条件下,只要 租价合理,“以租代建”就是合算的。但是,必须知道,在只有一个出租者(或者只准一个出租者合法存在)的条件下,由于不 存在(或不准存在)出租者之间的竞争,就没有产生租金合理化的机制。于是,“租不如建”。如果法律允许别人另起炉灶修建 网络,那么甚至在新的网络建成之前,网络的租金价格就可能下降,因为原来那个唯一的出租者,面临自己的网络能力过剩,客 户被潜在的网络商“抢”走的威胁。市场的力量会迫使它坐到网络租借的谈判桌旁来,并进行竞争性的讨价还价。

因此,本文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只要数网并存的权利是合法的,各方电信服务商反而更容易达成利用既有网络 能力的合约,网络的租金水平可以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电信服务的成本。与此相映对照,“独家基础信息网”才是现有网络资 源无法充分有效利用的体制根源。

值得强调的是,今天的中国不但应该确立数网并存的权利结构,而且具备了确立数网并存、数网竞争格局的现 实条件。首先,除了中国电信的有线无线通讯网络之外,具有全国意义的电讯网络还有广电系统的宽带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铁道 、电力、石油等多个部门的专用通讯网,以及联通近年建设起来的无线通讯网等等。所有这些网络,第一已经存在,不需要象美 国和香港那样要等到电信开放后再完全开始重建。第二已经“分立”,并不是由一家统管。当然,这种“分立”是一种“行***性 的分立”,即排斥市场原则的、彼此基本不展开竞争的“分立” (联通与邮电的无线电话竞争除外),需要在改革中完成向市场性分立的转型。因此,在中国奠定一个竞争性的数网并存的架构 ,主要成本并不是物理上完全重新建几个网络的成本,而首先是体制改革的转型成本。

其次,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方面基础投资的技术变化周期、网络更新周期和投资回 收周期都大大缩短,第二方面网络投资的数量门槛降低但技术风险提高。因此,当今最优的网络投资策略,不再是当年修万里长 城的策略:数十年只建一个,建一个顶用一千年。同当代建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也大相庭径。现在建电讯基础网络,只有快建 、多建、快投资、快回收才是上策。就是说,当今网络技术潮流同确立数网竞争的体制要求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最后,由于开放和资本市场建设的进展,要在今天筹措投资数网的资本,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相比,都要容 易得多。这一点,不限于电信网络项目,而且对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而言,都是正确的。只靠***府的财***性资源投资基础设施的 时代,已经一去永不复返。

把上述三点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再也没有理由要让中国电信象当年的 AT&T 和大东控制的香港电讯一 样,先独占电讯市场几十年、上百年,然后才启动电信改革。中国现在就可以启动以建立数网并存架构为基础的电信改革。在我 看来,中国大体具备了一切条件,缺少的只是正确的改革理念。这个理念已经被国际国内电信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

在全部现实条件当中,中国广电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最值得注意。第一,它是宽带,比中国电信通信网络的技 术容量大,更容易与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接口;第二,它拥有 7500 万用户,差不多是美国 TCI 公司现有规模的 2 - 3 倍大。这是真 正有潜力和中国电信形成竞争均势的力量。当然,要将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要***策制度性的、技术和 投资性的“添加剂”。主要是,完成有线电视网络的***企分开和公司化改造,完成有线电视的全国联网和地方接入网的整合,开 发基于宽带网络资源的新一代因特网,在局部试验的基础上,允许中国联通与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结盟开办电信业务,等等。

读者可以看到,上述主张同《再论》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是,本文认为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在多年独占 电视传输业务之后,同中国电信一样患有严重的“行***性垄断综合症”。没有竞争压力,谁也违疾忌医,那就无法实现将行***性 分立的网络资源改造为市场性分立资源的目标。最近可观察的一个事实是,正是一些地方的邮电部门咄咄逼人“侵入”电视传输 业务,迫使有线电视系统加快了自身的公司化改造和网络的整合。所以,我的一个“预言”是,在权利框架上允许有线电视与中 国电信互相插足,比划定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架构要更利于两个网络系统的改革和进步。

结论

(一)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声像数据聚合网的出现,包含着大规模降低信息成本的重要机 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中国理应对信息产业又一波技术***作出积极反应。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中,确定一个开放竞争的 制度和***策框架,具有基础意义。(二)电信和信息产业的开放竞争***策,中心内容是全部网络和各类电信服务的***企分开、企业化经营和市场 竞争。这三个原则互相作用,缺一不可。(三)***府和***府部门,与任何电信网络和服务资源的经营性实体和活动脱钩。行***权力不再是任何形式市场 独占的工具。立法对主管部门的行业性管理的内容和程序作出清楚界定。(四)依照《公司法》和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完成对原电信部门和广电有线电视部门的公司化改组。针对“ 高额初装费”的特殊产权问题,考虑通过立法来确立客户初装费在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相应的股权权利。(五)确立开放电信市场竞争的原则,经过公共***策程序,提出分步实施电信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时间表。第一阶段 ,考虑回叫业务的合法化和通过立法“分立”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和市话业务;第二阶段,考虑允许联通与有线电视结盟,经营 市话业务;第三阶段,考虑分别增加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络公司的国内许可证;第四阶段,考虑国际电信公司经 营中国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络的许可证;第五阶段,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和数据传输业务的交叉;最后,完成全 新的电信立法,奠定全面执行我国电信和信息产业的法律基础。

网络电话论文篇8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社会需求与教学的关系,体现高职特色。如何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必须要体现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强调能力培养;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探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

1我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历史、现状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设置“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不仅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而且是电子和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但多年来,该课程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网络的工作原理为纲、以OSI/RM为主线进行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知识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几乎不涉及工程和应用技术,适应面窄,很难跟上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不符合高职高专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该课程必须以实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最要突出其实用性、宽广性。通过几年实践,发现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强,为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上机实践环节,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网络实践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地保证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与尝试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这些学生的理工科知识基础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就有畏惧理工科课程的心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却不是太看重。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切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对有些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删减,对于有些实际应用的部分可以适当的进行增加。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应该进行保留,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出发,为日后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1理论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概念多,内容枯燥,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学生难懂、难学,由于网络专业的学生往往在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加上他们缺乏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入门难,甚至会出现因畏惧而干脆弃学的心理。因此对教师来说需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理论上,大多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不过是些概念、理论性的知识,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又差。而教师要在有限时间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还要结合实际,殊非易事。那么,如何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形成整体清晰的表象呢?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计算机网络课程讲解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解,对于基本概念,特别是网络协议要讲解清楚,课后留有相关的思考题,而对于非重点则不必多讲,以免使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庞杂,不好掌握。在讲解时应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抽象概念现实化,形象生动地讲清楚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过和电话网的类比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时,可以通过两个人打电话为例来说明协议的概念。在通话过程中,打电话双方都遵守了打电话的协议。其中,电话号码是“语法”的一个例子,一般电话由5~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果是长途要加拔区号,国际长途要有国家代码等等;一方拔通另一方的电话后,另一方的电话会振铃,振铃是一个信号,表示有电话打进,该方选择接电话,这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了控制信号、响应动作等,这就是“语义”的例子;而一方拔了电话,另一方的电话才会响,然后会考虑要不要接,这一系列事件的因果关系十分明确,不可能没有人拔电话电话就会响,也不可能在电话铃没响的情况下,一方拿起电话却从话筒里传出另一方的声音,这就是“时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举例,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归纳、小结。这样做有利于温故而知新、理出头绪。在归纳的时候,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其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优点和缺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总结,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适时的小结与归纳,不但能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还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2.2教学内容规划

(1)在内容设置上,淘汰传统教学中的陈旧内容,以TCP/IP体系为重点,兼顾理论和工程技术,有选择地加入华为、思科等知名网络厂商的最新培训内容和行业前沿技术。教学内容应适当介绍新的技术发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2)对教材进行多次合理更换、选用,根据网络发展选用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情况。2006年我们经过调查实践,选用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1,2学期),秉承华为3Com的“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理念,对网络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学习,通过一、二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网络技术,而且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设计和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具备HCNE的备考能力。(3)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先后多次调整“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参照华为3Com网络教材,从最基本的制作线缆到网络业务应用都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课程经过精心设计,使学生不仅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还可以全面的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学生可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连贯和理解,可以很快进入到更高一级课程的学习当中。

2.3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实用部分。根据制定的实验实训大纲,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组建计算机网络打下良好基础。(1)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穿行。比如在让学生认识网线的时候,教学生如何自己制作水晶头;在学习邮局协议(PO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P)时,可让学生在WindowsXP环境下,使用MicrosoftOutlook配置POP3与***TP服务器;在讲DNS时,可让学生在Windows环境中部署DNS服务。通过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原理、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性、主动性、创造性。(2)在实验环节上,采取一些强化和激励措施,争取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交已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任务、设计或确定实验方法、分析或预测可能的困难,为目标的预习提供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摒弃了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指导学生通过参阅实验指导书、技术文档、相互探讨完成所规定的实验任务,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除了常规的实验报告外,要求学生撰写以实验心得、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实验报告。对于个别实验任务,有意识地模拟实际网络工作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在教学实践理念中,并不把它降低到单纯华为、思科等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虽然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但要掌握好“度”,不能把教学内容变成网络产品的说明书。重点关注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局域网的冲突域概念,在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要,应该重点讨论;又例如,路由选择在Internet的建设中也很重要,要把概念讲清楚。至于具体的网络产品性能、实验、操作、配置等应用细节则应由与本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去解决。

2.4教学方法改革

(1)在理论教学中,拓展了课堂形式,将实验室、校园网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局域网组网的内容时,我们不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网络组网设备实物,还组织学生去校园网现场进行参观,结合实际网络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2)在教学资源上,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自行开发了优秀课件,通过多媒体强大的***片、FLASH动画,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生动、具体、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现和对比。例如在进行讲解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原理时,给同学们进行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006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与教案***,而且还增加了网上讨论与答疑、网上考试等,同时争取内容时时更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3)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组织学生参观,义务帮助宽带有线接入,给予学生一定的职业尝试,尝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做到理论知识与网络技术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就业竟争力,激发网络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

2.5考核评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本课程一般都采用期末闭卷理论化笔试,总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做实验,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针对以上缺点,我们采取了灵活的考评手段:平时上课考勤,占总成绩10%,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到位听课;课后作业练习等都登记评分,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成绩,成绩按10%记入总评成绩;对于实习实训,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成绩按25%计入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闭卷考试或一页纸考试,按45%计入总评成绩。实践表明,以上制度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实践环节的主动性。

网络电话论文篇9

关键词:软交换;TDM 电路交换;下一代网络(NGN);公务电话;IP电话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elephone switch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two kind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modes which meet the service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in the current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s priva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comparing the bas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IP soft switching system and the TDM traditional circuit switching system, the conclusions is that the soft switching will become the main trend in the rail transit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Key words: Soft switching; TDM circuit switch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service telephone; IP telephone

中***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形式。无论数据通信、***像通信、信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怎样发展,语音电话通信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规划建设好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非常必要。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用于地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电话联系,为本工程的运营、管理、维修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能与城市公用电话网连接,实现地铁用户与公网用户间的通信;可向地铁用户提供语音、数据、传真等通信服务业务。

在轨道交通专用电话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公务电话系统还能作为专用电话的应急通信保护手段。

二、电话交换技术演进描述

1、电路交换技术

自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电话交换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交换、步进制交换、纵横制交换、程控交换几个阶段。人工交换、步进制交换、纵横制交换采用模拟的空分交换制式,而程控交换技术也经过了模拟(空分)交换和数字(时分)交换的发展历程。

以上这些交换技术都属于电路交换范畴,它们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主、被叫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链路。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一方挂机,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相关的信令协议。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固定带宽,不间断的物理连接,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接续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数字时分(TDM)程控电话交换技术成熟,目前应用最多。

2、IP交换技术

高速(宽带)、智能、综合,是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已被ITU-T确立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承载综合平台。成为未来信息网络的支柱技术。

IP网络基于TCP/IP协议,建立在包交换(分组交换)的技术架构之上,对每个分组(数据包),根据路由信息和网络情况独自进行传输和选路,具备高速(宽带)、综合、普及特性,除了用来传送数据业务之外,也成了***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的承载平台。

早在200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已经明确规定,汇接局全部采用IP软交换设备,淘汰了原有的电路交换设备。

国际上IP电话发展更为迅速,Skype、Vonage、雅虎(YAHOO)在全球放号数亿。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网络业务提供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电信业务运营商。

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在IP公网(ChinaNet)之外,还建设了专门用于通信的IP网络(CN2)。同时,在城市实现了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户(FTTH),采用OPON(无源光网络)、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将IP宽带接通家家户户。

在IP承载网络上开放电话业务(即IP电话技术),已经成了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IP网络工程任务作业部(IETF)和国际电联(ITU-T)提出了支持IP电话的两种主流协议,这就是基于IMS(因特网多媒体子系统)架构的初始会话协议(SIP)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H.248);在IP电话初期借用过的ITU-T的综合业务数据网H.323协议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IP 电话扩展了语音的处理能力,当前的IP软交换和VoIP系统,都具备G.711、G.723、G.729等语音编解码和语音数据压缩能力,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来提高话音质量。

IP电话的成功应用,人们看到了业务融合的曙光,逐渐感受到IP网上传送话音业务的可行性和发展必然性。IP电话也在不断扩大的应用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通信效果。因特网语音应用,尤其是IP电话,已经成为“三网合一”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

3、软交换技术

随着IP电话技术的发展,将网关呼叫控制和媒体交换的功能相分离,软交换的概念应运而生。国际电联ITU-T在2000年提出下一代网络(NGN)的定义,将软交换放置在控制层,形成了以IP网络为承载平台(传输层),以软交换为控制中心,包括接入层和业务层的NGN四层结构理念。

软交换虽然采用分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仍然可以看作是交换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当前,无论对于电信公网还是专用电话网,都对软交换技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希望能够利用软交换技术来达到拓展业务种类、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

我国已经制定出了关于软交换和VoIP的一整套规范标准,包括,软交换及VoIP的名词术语定义,设备规范,技术规范,业务规范,测试规范以及组网方案等。软交换已经从试验、试用走向成熟和普及,人们对软交换和IP电话已不再陌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的特点,用户分布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和车站等网络节点上。除控制中心、车辆段用户相对集中外,各个车站用户数量较少,而软交换系统集中、智能的网络管理体系、灵活接入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用户较为分散的特点。

三、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对比

与程控交换系统相比,软交换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能与其相当,部分指标更优于程控交换系统;从功能角度,软交换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新型业务,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新业务需求。表1列出了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的主要特性对比。

表 1IP 软交换系统与TDM程控交换系统的主要特性

对比项目 IP 软交换系统 TDM程控交换系统

技术特点 基于分组网络的交换技术,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处理功能相分离,并能通过纯软件实现 传统电路交换技术

可靠性 产品较为成熟,可靠性高 产品成熟,可靠性高

适用范围 适合集中或分散模式,组网方式灵活 适合集中型的模式

组网特点 组网灵活,可按需配置功能模块,工程实施方便,设备体积小,耗电量小。 组网模式相对固定

与支撑网络的接口 利用传输系统以太网接口 利用传输系统E1接口

性价比 高 中等

存在的问题 已纳入新建线路设计,在地铁项目中尚无开通案例 对新业务支持能力较弱

从表1的对照不难看出,IP软交换系统具有成本低、扩展性好、业务提供能力强等优点,可满足公务电话用户对系统扩展性、维护管理、业务提供等诸方面的需求。

四、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方案

为了适应IP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建议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采用下面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 TDM 电话交换基础平台上,叠加一体化嵌入式 IP 电话(VoIP)系统(又称一体化嵌入式软交换平台),称作前向发展模式。

在程控交换设备中内嵌IP处理模块,实现公务电话系统的IP业务功能。带IP功能的专用电话交换机既具有传统电路交换机的所有接口和电话组网功能,也具有与IP网络连接,布放IP电话、IP可视电话、软件电话、跨域放号等宽带组网功能。既可以在当前网络中起到网络交换节点的核心作用,又可在下一代网络(NGN)中作为接入网关(AG)存在,继续完成用户接入功能。本方案适用于TDM传统电话多于IP电话的规划设计。

方案二:在软交换交换中心平台上,配置中继/信令/接入网关,兼容传统 TDM 电话,称作后向兼容模式。

在车辆段设置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可视电话会议服务器(MCU)、集中语音邮箱、统一信息服务器、业务查询系统、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在控制中心设置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并设置中继/信令网关(TG/SG),实现地铁公务电话系统与市内公用电话网的互联互通。在各车站设置接入网关(AG),作为用户接入局,负责完成本站公务电话用户的接入。

采用第一种模式时,当IP电话的数量增加,可以扩展软交换中心,将原有的TDM电路交换设备改为中继/信令/接入网关,在不中断正常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由第一种模式向纯软交换模式的平滑过渡。

五、结论

新一代的IP软交换,符合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更简洁的组网,更方便的布放,更稳定的特性,更多的新业务功能,更低的建设维护成本。必将逐步取代TDM传统电路交换,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把握网络的演进性-实现转型的高效性[J].人民邮电报,2008.

[2]徐培文,王鹰,尹宁.软交换及其管理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网络电话论文篇10

[论文摘要]本论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数据交换每个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着重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文、***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 9 4 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 c 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 c 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 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 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 0世纪9 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 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 t 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 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 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 t 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 t 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 t 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像信息和海量数据,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 t 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 t 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 t 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 陈建亚 纪 红 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电话论文10篇

学习

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智能电表论文,物联网定位技术论文。1.2电信企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可行性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世界ICT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信息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大大节

学习

互联网转型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转型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转型图解大全,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分析。从确定的“互联网化”着手。既然互联网是共性和基础,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企业,必须着手加上互联网。无论互联网如何进步,互联网的基础本质仍是信息的载体,是信

学习

物联网应用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应用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应用论文汇编11篇,物联网智能电表论文。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学习

高校篮球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篮球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篮球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开题报告。改革开放以来,篮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

学习

网络安全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10篇,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学习心得感想十篇最新,网络安全1000字文章。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便于终端和计

学习

互联网运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运营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运营手册大全,互联网运营最佳实践。IT与CT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主题,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个性化需求和新业务,使得通信行业“应接不暇”,通信的交换能力通过新技术还能“勉强维持”,但通

学习

部长述职报告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部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组织部部长述职报告,部队保障部长述职报告。首先,我想就我身位一名艺院之声新闻部部员这一职位的简述:XX年年9月14日,我进入了这个大家庭,感受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感动,我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留在了这里,第一

学习

暖通工程师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暖通工程师10篇,内容包括暖通工程师初级,暖通工程师的知识体系。在***报的报道中,其重点阐述了干部必须排除干扰,根据自己的职责,不仅需要把自己琐碎的事情做好,还要解脱出来想大事谋全局。然而作为暖通工程师的我,首先需要制定

学习

互联网时代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时代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时代解说词全集,互联网推广策划方案十篇。我们欢呼“互联网+”时代带来对传统行业的高效盘整时,似乎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盘整方式对行业利益格局的迅速颠覆,以及这种颠覆带来的爆炸性冲击效果。

学习

金融工程专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工程专业10篇,内容包括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大全,金融工程专业热门话题。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是一门创造性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的新兴的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

学习

高校教学质量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学质量10篇,内容包括高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范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从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出发,为企业提供一个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具备满足顾客需要能力的保证模式和管理指南。2、我国高校推行

学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校教师关于职业道德修养论文,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封面。1.2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

物联网智能家居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智能家居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有哪些,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家电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做饭用的电饭煲、微波炉、烤箱、电磁炉,饮水用的电热水器,抽油

学习

物联网时代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时代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十篇,物联网时代。何为“物联网”?朱宏说,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总体来说,它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项新技术。按照百度的解释,物联网(Inte

学习

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智能电表论文,物联网定位技术论文。1.2电信企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可行性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世界ICT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信息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大大节

学习

物联网应用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应用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应用论文汇编11篇,物联网智能电表论文。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学习

高校篮球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篮球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篮球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开题报告。改革开放以来,篮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

学习

选型设计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选型设计论文,内容包括论文选型,论文的设计选型。AppliedUndergraduateThesis(design)TeachingReformZHAOZhenkuan(SchoolofManagementScience,GuizhouUniversityofFinan

学习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市场营销论文,内容包括服装市场与营销论文,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该怎么写。2、教师市场经验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管理的实战能力服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市场经验、营销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习

暖通空调系统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暖通空调系统论文10篇,内容包括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论文,暖通空调新技术论文范文。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我们要求同学们不但要会做计算题、选择题、简述题,而且还要和同学一起利用所学专

学习

系统集成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系统集成论文10篇,内容包括系统集成方案论文范文,系统集成论文。一、XBRL概述1、XBRL的定义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其实质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通过它可以使各种商业信息在不同软件、平台

学习

暖通空调设计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暖通空调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暖通空调新技术论文范文,暖通空调毕业设计指导记录20篇。1.2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类型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根据高层建筑设计的不同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水系统,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