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篇1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学理念 理想课堂 教师素质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28
Small Classes, Great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and Reconsideration
GAO Xinghua
(Shand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deal for classroom and teacher and so do the requirements set forth in order to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re-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truly achieve "small classes, great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ing concept; ideal class; teachers’ quality
1 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区区三尺讲台”到底承载了多少?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又有必须尽的职责,有必须背负的道义,又还有许多潜在的东西等等。所有的这一些我们做到了多少?完成了多少?在课堂上除教会他们应该学到的课本知识外,还应教会他们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改进?……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只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静,才是人生的永恒追求。”这是一种对生命享受的追求,是对人生理性的选择。①我们的教学如果朝着这种方向努力,就不仅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但适应生活,享受生活,还要对生活有高质量的追求。
2 对“教学理念”的再认识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因为一堂课结束了就结束了,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一定有一个自己坚守的信仰,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使自己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有一个理性认识,来指导和指挥自己的教育实践。正确的“教育理念”会影响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态度、和采取的教育策略,会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说,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载体。②
(1)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传授课本知识,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的实现,注重他们对现实的需要,把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禀赋,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理、自强的生活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价值,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第一位,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自身素养。
(3)我们的教育不能把课程看作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工具,要体现教学的多元价值观念,课堂上不能忙着做题,只讲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其他一概不管,课程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过程、一种态度和一种许诺,通过培养态度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去感悟、解析、评定生活,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去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确认”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偏离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教会本节课的内容,要把学生一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3 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
我们进行的教育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价值尤为重要。课堂的教学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内在价值,二是教学的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能够建构、丰富和完善人的精神价值,外在价值是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在社会上立足,适应社会,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完美的统一起来。
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参与度,真正的课堂不只是一节课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积极与主动全员地、全程地有效参与到整个课堂中去,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有些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一动不动地坐好,一节课都在口若悬河的讲,学生没有任何的参与,课堂真正成了老师“满堂灌”的课堂。
二是亲和度,理想的课堂,教师不应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在课堂上发号施令、施展威严,而是与学生之间要愉快的合作,让学生感到上一堂课就像进行一次情感交流。
三是自由度,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的板着脸,要多几分风趣、多几分幽默、多几分温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思维,放松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的教师上课板着脸,非常严肃,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学生吓的大气不敢出,怎么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曾经有毕业的学生和我聊起当年的一个老师,很厉害,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要罚站不说,还要受批评。同学们一上他的课,紧张的不得了,特别怕老师提问,只要老师一说“这个问题找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同学们都吓得气都不敢喘了,就害怕喘气声让老师听见,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想着害怕了,哪有心思思考问题。
四是练习度,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观察、多操作、多和学生互动,不要一味的强调秩序、纪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来,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新知,探索真理。五是延展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课本,要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充分联系生活,要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从已知探索未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空间。③
4 对教师本身的要求
4.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要追求这种理想的课堂,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有渊博的知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积累一桶水。教师要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并注意适时更新,以适应日益变迁的新时代,在自己的教学中要研究,多反思,要不断地总结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实施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爱护学生的自尊。教师要在教学中敢于***自己的思想,不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保守,不安于现状,要主动求变,敢于创新,要研究出适用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
4.2 教师要精心备课
教师不光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还得精心备课,对于每一堂课,都得深入研究大纲、教材,要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认真对待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引入的方式生动有趣,适合于不同的同学,让学生满心欢喜的进入课堂,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做到语言幽默诙谐、简洁风趣,不唠叨,不重复,能感染学生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课堂效果。让学生怀着对求知的欲望走入课堂,通过积极思考、探索,最后带着收获和喜悦走出课堂,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现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需求。课堂的内容要丰富、充实还要疏密相间,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把握课堂,不能安排内容像赶火车一样,让学生觉得喘不上气,也不能安排的太空,让学生无事可干,要适当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重点、难点要处理的恰当好处,最后的总结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悬念、一个幽默的语言、一个潇洒的动作,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4.3 教师要付诸自己的全部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来的东西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是严肃的,一味的板着脸发号施令,要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真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真诚热烈的情感把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学生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美好的情景中,自己对美的知识的渴求,唤起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讲课要语言丰富、生动,要充满热情,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去调动学生的热情,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教学情景,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给学生一个无限的激励与温暖,鼓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端庄得体、优美雅致,要有大方的举止,让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创设一个情感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4 教师要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一些事件处理好了,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就会课堂效果。课堂上一些事件随时发生,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调控水平和自己的应对能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④
5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游戏竞赛制等方式,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每一小组成员中不但要自主学习,还要有义务和责任给其他同学以帮助,使得整个小组共同进步。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一种“患难与共”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团结互助,共同努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更有意义的事,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整体中的正面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6 舒心的教室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还要把教育结合各种因素融入到美好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习惯,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课堂教学情景的要素很多种,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教室的良好环境,充足的光线,清爽的空气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能让人心情愉快,不仅(下转第111页)(上接第60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我们学院在开学初期,学生都会精心布置教室,不但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还挂上漂亮的窗帘,贴上美丽的窗花,窗台上摆上几盆绿色的植物,精心设计板报、墙报。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学习,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想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从我们每一个教师做起,从每一节课开始。
注释
① 李华秀.浅谈教师的教育观.世纪桥,2007(11):95-96.
② 孔伟利.新课程中的师生角色.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11):7-8.
课堂教育篇2
这是一堂教育课
从小到大,我不知道一共上了多少堂的课。今天,我又上了一堂课,这是一堂与众不同的课,这是一节爸爸为我上的教育课。
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我总是觉得爸爸是那么的烦,每天都是让我好好学习,好好学,你们以为我不想好好学吗?虽然天天对我说是为了我好,为了我自己长大以后能有份好工作,可我认为自己的未来不会很惨。毕竟,人不一定都是因为有学问才成的大器。
可是今天,爸爸给我上了堂教育课。以前的我可能是因为太小,不太懂事,所以一直认为爸爸的话是多余的,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人生来就是为了学习而活着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可是自己以前的每一天呢,大多数是迷迷糊糊地,从来都不知道学习对我来说到底是多么的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孩子,要记住啊!"还记得这是爸爸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确实,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从今天爸爸的教育课中,我明白了许多,也清醒了。我不笨,也没有不想好好学。只是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经受不了磨难而已,不是有句俗话说“先苦后甜”吗。其实私下里我也想过很过次,自己一定要努力的学习,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这次,我不会了,我不可以再让爸爸失望了!这堂课,我会将它永远珍藏在心中的!
课堂教育篇3
一、课堂教学应以育人为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处于主体能动状态是使他们生命火花迸发出来的基础,而学校的问题常常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学校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快和那些天才联系起来,似乎与己无关,对一般学生更是望尘莫及的事。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主要经历是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是这个资源主体开发的中心活动,提高学生主体素质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
二、高尚的师德是德育教育的灵魂,平等轻松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基地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以及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 、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训导学生,不要迫使学生违心地按教师的旨意学习和生活。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局面,使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
数学教师沃兹绘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新课型——“自由日”。在“自由日”,孩子们可与老师天南海北地聊这问那,无拘无束。有人干脆跳上凳子手舞足蹈:“嗨,让数学见鬼去吧:干点有刺激的事。”沃兹老师平静地说:“问吧,说话算数,所有的问题,只要我能回答的,我都会回答你们这帮家伙。”一个调皮的家伙高高地举起手:“老师,你认为你是不是一个天才?”老师幽默道:“有什么天才会来到这里教你们这帮家伙呢?”同学们大笑。聪明的迈克慢悠悠问:“你知道怎么做核武器吗?”谁都没指望老师回答这个玩笑,但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把核弹的工作***及点火系统的示意***画了出来。还有一个学生想嘲笑老师:“嗨,沃兹先生,你一生中干的最蠢的事是什么?”老师反唇相讥道:那就是让你通过这次段考。”这个回答把全班同学笑得前俯后仰,矿矿说:“一个‘条理型’的老师,很需要像沃兹老师那样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小小的活动,让学生从平淡无聊的代数、三角几何中发现乐趣……还教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乐趣,这一发现定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不是任何***治或德育的标签能达到的一种状态。我国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并未有达到生活般自然浑成。只有生活化的德育,才有生命力。
三、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爱国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育篇4
(一)教材内容重叠,缺乏有效的教学时间
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教育学的兴起时间比较晚,近几年国内的教育学才发展得比较迅速,出现了一个专业教材不断诞生的高潮,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很多教育学专业教材的内容都相差不大,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创新性;第二、与教育学专业的分支学科相匹配的教材出现内容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教育学和教育哲学这两门课程中很多内容都是重叠的。有些内容的重叠是因为知识的相关性,是必要的,但这就要求各学科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教学沟通,杜绝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叠。
(二)功利性取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由于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就在担忧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还没有开始真正接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就已经在担忧毕业后是否能成为教师,除了当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就业机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很多人就在思考,如果毕业后不能成为教师,那现在学的专业知识以后就排不上任何用场。学生这种功利性的心态会为其日后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学生在入学之初便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担忧,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致,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种情绪,功利心太过严重,则会处于迷茫无助的状态,更严重的则会丧失学习的激情和热情,这必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也有同样的疑惑,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单纯地看作是安身立命的手段,那么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功利性,课堂教学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优秀的专业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各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师都有比较高的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很大的比重。但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教师把学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的进展等一系列与个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了第一位,致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
(一)重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从社会需求而言,教育学专业需要培养具备高新知识体系的优秀人才,从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其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专业面的全能型人才。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调整应该紧紧围绕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要脱离传统课程所遗留的影响,勇于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敢于创新。在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进行适当地修订,选择有助于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典型课程。学校设置课程时,不能简单地只考虑学科安排这一角度,还要结合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等因素。学校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二)精炼学科内容,增加有效课堂时间
学校应该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把握整个教学体系,精炼每个分支学科的教学内容,从众多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选取精辟的教学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防止各个分支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复,学校除了要对课程进行精炼外,还应该组织教育学专业的相关教师进行课前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各自的课堂内容,确定各自课程的教学重点,这不仅能有效避免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增加有效的课堂时间,还能保证学生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及关联性。除此之外,教育学专业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教育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深厚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向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小结
课堂教育篇5
开放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其提倡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而不完全排斥面授辅导课的操作方式又有别于其它的远程教育模式,因此,面授辅导课就成了开放教育的一大特色。首先,开放教育的面授课课时较少,不要求教师作系统讲授,只提倡教师讲重点和难点,这是对传统面授辅导课的一种改革;其次,完全的远程学习,学生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体验不到学校的文化氛围,而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正好弥补了其它远程教育的这一缺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开放教育理念,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正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既体现了开放教育特色,又影响到开放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在面授辅导过程中就要尤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2“亲近—期待—信任”:开放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历经近十五年的摸索,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基本上可定位为三种类型:导学课、辅导课和复习课。导学课主要是教师从总体上就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学习建议,这个课型基本上是在一门新课的起始阶段,也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的阶段;辅导课主要是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作业等进行具体讲解,是学生与教师深化关系的阶段;复习课是教师就课程的复习范围和复习要求进行具体布置,因为开放教育秉承中央电大的“五统一”,教考分离,所以复习课也是大多数学生最为重视的课型,是师生关系的升华阶段。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去构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应该就是“亲近—期待—信任”三个阶段。
2.1导学课:巧用“首因效应”,奠定师生关系亲近的基调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有一个著名的“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建立师生关系的导学课上,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来说,导学课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师生之间互相认识;二是介绍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教师一般只注重第二项内容,而忽视第一项内容,殊不知,这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学生往往是先看上课的教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这门课程,而教师的自我介绍形式就足以让学生对这个教师形成“首因效应”。开放教育学生大多为成人学生,他们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因此,教师的自我介绍必须要有足够的新意才能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形成亲近感。教师自我介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开门见山式。教师直接介绍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虽简洁明了,但没有新意,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幽默登场式。这是教师花心思自我介绍时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自己的姓名或者经历等幽上一默,可以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但这对有些无法在自己姓名或者经历上做文章的教师来说适用性不强。第三,提问回答式。其实对大多数开放教育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课表安排或者网络资源很轻松地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重复意义并不太大。如果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点时间,就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来一个“答记者问”,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比较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师生距离很快缩短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教师的“隐私信息”,人际关系理论中,有一种说法“最好的朋友是知道你最多秘密的人”,当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充分了解教师的时候,在心理上就更能接受教师。而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发言积极性,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当然,这种自我介绍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都有一定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整个提问—回答的基调控制在轻松、活泼的状态。
2.2辅导课:细节着手,让学生期待上课
开放教育学生面授辅导课到课率普遍偏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固然有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但教师如果善于在细节处进行设计,让学生期待教师的面授课也并非不可能的。
2.2.1课前有惊喜虽说开放教育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已经相当强,但是他们上课的纪律性却明显偏弱,能够做到准时上课的并不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前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些“开胃菜”,一来可以通过这段时间等候学生陆续到课,二来可以利用“开胃菜”的“美味”吸引学生早点到课。这就有点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但教师在设计时要更多考虑到成人的心理特点并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具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第一,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相关新闻热点探讨。比如幼儿园集体喂药事件、房价调控、乌克兰局势等,这些社会热点新闻在学生的生活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各个专业也都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学生会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案例分析。有些专业的学生可能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教师就可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既有启发性又能结合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或者故事、题目等),通过分析案例、题目或共享一些故事,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第三,结合学生需求,讲解相关作业题目。无可否认,开放教育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抱着很强的功利心理的,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是他们最直接的目的,而开放教育的作业往往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学生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完成量也比较大,如果教师能在每次课前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作业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作业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2.2.2课中有兴奋点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安排通常比较集中,大多是在晚上或者双休日本该是休息的时间,学生经过了一天或者一周的工作之后,上课的精神状态可能并不饱满,而且由于课时紧张,成人学生也难免会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因此,教师要张弛有度,善于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避免为了赶进度而“唱独角戏”,要多与学生互动,适时制造一些兴奋点。第一,提问。在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学,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但对于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教师又不可能经常采用学生朗读、上台演练等方式,因此,最简单的调控课堂节奏的方法可能就是在陈述一段内容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点提问。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回答出多标准的答案,关键是要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过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所以,这样的提问最好在学生精神疲劳的时候,而且问题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启发性,这样会让学生有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第二,讨论。成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已经很好,对于教师课堂中的很多观点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因此,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最忌讳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而不给学生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可课前设计讨论题,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适时组织讨论,可以是发散式的,由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是教师主导式的,由教师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向,以免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或者偏离主题。第三,游戏。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成人学生,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童心,好玩、好奇、好胜的心态在他们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组织一些既和教学内容有关、又有一定趣味性的思维游戏或者室内小游戏,在学生精神懈怠的时候适时活跃一下气氛,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兴奋点。
2.2.3课后有悬念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决定了每门课程的面授辅导课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教师和学生可能只有两到三次的见面时间,而且这些时间可能相隔较久,如何使学生在一次课后还能期待着与教师的第二次相见,每次面授辅导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悬念。比如,在提问环节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留待下次课再揭晓;在讨论环节,隐藏教师自己的观点,等下次课再公布;在游戏环节,同样可以留一些解决方案或者启示性的内容放到下次课再共享。在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办学模式的原因,也由于学生的年龄原因,教师更习惯于“一言堂”,但这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上花点心思,这样学生才会期待面授辅导课。
2.3复习课:深化关系,在相互信任中迎接考试
课堂教育篇6
1.以学生发展为本
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种要求:
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优劣,所有学生都应受到关爱。
第二,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第三,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生态课堂的内涵之一。
第四,学生的发展还应当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2.师生相互影响
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们不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这里,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和愉悦,包容着种种不足和缺憾,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二、理清生态课堂的基本框架
1.开发宫本教材
学校正在大力推广校本课程,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应该研发宫本课程。这种宫本课程应是基于实际情况开发的,相比中小学,校外教育具有开发课程的优势。
首先,校外课程具有灵活、新颖、多元、实际的特点。校外教育课程设置虽不统一,但一贯保持着自主性、***性的传统。没有权威国家课程的“框框”所限,自由发展的空间广阔。
其次,校外教育非强制性、直接面对市场和需求。校外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课程就是课程,没有过多的重压和责任,这样反而容易回归课程的本源。以学员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接受市场的考验,能够不断地调整、修正,这样也就为宫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检验。
2.寻找身边的资源
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真知,健康发展,也应是校外教育生态课堂的内涵之一。
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益无穷无尽,校外教育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社会向学生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挖掘和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广度。网络已着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和世界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对话。网络教育实质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校外教育生态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3.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给学生高的评价
校外教育,越来越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因而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理念应大力倡导,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才华的地方,应是学生自己心灵放飞的地方,真正使学生在思想上扭转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树立起参与课堂的信心。老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学生只要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评价、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探究生态课堂的方式
1.让学生发现疑问
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求知过程的就是不断解决问题,问题能促使学生发展。当学生自觉地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不得不提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时,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自觉地投入到探究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巧妙呈现问题内容,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来摄取新的知识,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2.参观
课堂是小社会,社会是大课堂。参观访问,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校外教育生态课堂的重要方式。如作为我市最大的校外教育培训基地,我宫每年开展数十次活动,组织学生赴家乡景点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开展一日营和夏令营活动,让学员在活动中挑战自我、锻炼自己、享受愉快假日。举行“流动少年宫乡村(社区)行”公益活动,培养学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等。我宫系列外出参观活动,引导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收集资料
当今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查阅资料,且把这些资料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做法逐渐增多,这为课堂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有效指导,就能使搜集的资料作为教材的延伸与补充,成为一种优秀的课堂资源,从而引发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带来更深一步的理解,形成良性的循环。
实际的教学工作告诉我们,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素质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为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奠定基础,这也是时代赋予校外教育教学的一项新使命。
4.参与方式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性
课堂教育篇7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最欠缺的也是创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比其他课更容易创设浓厚的课堂氛围。但如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而追求表面的热闹,或一味放任学生,以投合学生的口味,或抛开课文,搜奇猎异、故弄玄虚,都是不可取的。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有知识的含量和文化的底蕴,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讲述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师生一起唱起了《春天在哪里》,那优美的歌声立即把我们带进一个春天的乐园,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春”上去。于是带着欣喜与向往,带着好奇与乐趣,我们一起顺利描绘了《春》中那几幅优美的画面。
于漪老师说:课堂的起始阶段应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精心设计导语,美化教学语言,穿插名言警句,启发联想,设置悬念。这些都是营造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二、优化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发散,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入手。
知识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是语文之本,课堂则是传授这些知识的主渠道。但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在课堂上就课文讲课文、学课文,长此下去,就形成了一种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听着无趣,教师讲着也无味,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叶圣陶说:“课文只是一些例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例子的作用,是语文教学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在课堂中,注重对课文知识进行发散,并对发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真正让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例如:讲《核舟记》中的“大苏泛赤壁”时,我用投影仪显示了坡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与学生一同欣赏诗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核舟记》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此,由《葫芦僧判葫芦案》,学生进一步领略到古典名著《红楼梦》;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更深刻地接触了《水浒传》;由《我的小桃树》,学生知道了贾平凹;由……总是由此及彼,天长日久,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大有长进。
但是,知识的发散延伸并不是“海阔天空任鸟飞”,我们仍要坚持需要性原则,不能离开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味“放飞”。精心选择和设计发散点是搞好课堂发散的关键。大到主题或论点、人物、情节、构思表达等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到一句能让人联想,给人启示动人心弦的话,只要是精彩闪光处,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文化品味和语文修养的都可作为发散点。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语文教学要焕发生机,提高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开拓学生思维的渠道和空间。
课堂教育篇8
关键字:渗透; 德育; 课堂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1-001
思想***治课教育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规范性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我们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却不可忽视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那么,如何多渠道地渗透德育,树立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观念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简单的看法:
一、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利用现有资源,发掘德育素材进行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供教育教学利用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了。这些多彩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在关于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从网上收集了这样一些信息: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还有我让学生从网上查出了关于我市的信息: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南部,北滨长江,南近太湖,距上海120公里(2003年高速公路通车后仅98公里),南京180公里,苏州80公里(2004年一级公路通车后仅58公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我试***以此唤起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广博富饶、美丽可爱,从而立志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如在教《多位数加法》时,我用小黑板写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我人民歼灭***派人数分别为470000人、500000人、540000人,让学生编出几种方法计算的几道应用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明白我国人民三座大山取得***胜利来之不易。再后来又给学生讲述了长眠于香山***墓的***抛头颅,洒热血***张家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程与艰辛,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利用典型范例的榜样效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的素材。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效应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仔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得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问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人人参与,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眼前。这节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据整理”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热爱地球的情感。
三、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有人把童心比喻成一支牧歌,深情、清纯、温馨;也有人说童心世界犹如一泓清泉,纯静、透明、晶莹。这两种比喻都充分说明了童心美与纯朴的本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其巨大。“身教胜于言教”,这些朴实无华的箴言更直接地指出了榜样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
陶行知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学生。学生思想的转变、品德的培养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育教学实践说明,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品德,提高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课堂教育篇9
研究对象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2011级的42名学生(以教学班为选择依据)。“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有效性评判标准一级标准下包括5个子项目:
1.有明确的课堂纪律;
2.创建一种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化;
3.有效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4.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
5.管理学生行为。每个子项目下有相应指标描述,其评判标准又包括“不合格”、“一般”、“良好”和“优秀”四个层次水平的定性描述。根据课堂组织与管理有效性标准,学生微格教学实训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微格教学中”学生教师只注重完成内容讲授,“空”管理,缺乏角色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于课堂上学生“讲话”、“玩手机”或者“发呆”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与适当的反应。要不然就是学生“过于乖巧”,无需教师作任何有关课堂管理的行为。这充分体现出学生角色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模拟的教学环境与真实课堂相距甚远。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技能训练的目标。其次,微格教学中,学生教师缺乏激情,急于走完过程,而未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创建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化;学生教师急于完成既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和学科缺乏专注的热情;同时,上课节奏感不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别提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一言堂”现象严重,师生互动“欠缺”,小组合作与交流流于形式;往往出现教师讲课时唱“独角戏”的现象,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却处于“空闲”状态。教师与学生没有很好地交融。第四,课堂经常“断篇”,过渡突然或者不自然。教学环节本该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断篇”、“过渡突然”等情况反映出学生准备不充分以及按部就班教案设计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以后的教学法课程实训中克服以上问题,是指导教师急需思考与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基于英语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训练在“微格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强化学生角色扮演意识,或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增加课堂观摩与实践的机会,力求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教师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环境大部分情况是虚拟的,并非真实的课堂。通常由几名同学扮演学生,而另一名同学扮演教师。这是一种基于角色扮演和协作的综合技能训练,它提供了一个缩小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只有更接近于实际时,才能保证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扮演意识”非常重要。所以,在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时,首要问题便是引导学生认识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本质和区别,明确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行为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角色行为,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实现模拟角色的成功转变,进而在“身临其境”中实现各项技能的训练。教师教育需要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中小学就为师范生提供了这样的场所。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指出:“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使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因此,高职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课堂观摩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是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有效开展的最佳途径。
(二)培养教师“职业自豪感”
点燃学生对学科专注的热情与激情,刺激学生学习欲望与热情“教学”并非简单地“教”与“学”,课堂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教师需要有“教”的激情,学生需要有“学”的热情,方可创建积极、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化。而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激情以及对学科专注的热情、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对学习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自豪感。试教者只是急于按照教案设计走完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少有同学将对学科或教学的热情表现出来。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主次、重难点强调不够。教师虽然明确了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并不特别强调;整堂课下来,除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外,并无特别印象深刻的收获。教师与学生似乎都没有找到“教”与“学”的成就感。因此,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外,课堂需要有节奏,主次要分明,对学科专注的热情与激情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创建积极健康的学习文化,而不至于“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三)开展针对性的技能模块单项训练
建立健全教学案例资料库针对学生实训中出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师生互动欠缺、课堂经常“断篇”,过渡突然或者不自然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技能模块单项训练势在必行。在实训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条件以及学科特点,结合教学案例观摩分析,采用多样化的微格训练方式,实现“理论学习—教学案例观摩(针对性)—单项技能训练”模式。因此,现有条件下建立健全教学案例资料库是这一训练模式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教学案例资料库应该包含各个层次、各项技能有效体现的不同教师的(视频与文本)案例资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样板,有针对性、切实有效地感知、模仿,最后使学生在不断地尝试和操作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技能。
三、结语
课堂教育篇10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要有的方矢,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课堂纪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它有别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与活泼性是成功体育课的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上课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堂纪律是上好体育课基本保障,它为教育主体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原则。体育课大多是室外课,空间广阔,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那么上课的效率和效果就会降低许多,学生的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其次要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放失管理不同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抓”,才能避免课堂发生纪律失控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课前准备,借机施教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备好课是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备课前应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同时结合场地、器材、实际设计教学。其次,把握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应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所以应该有精彩或大胆的想法的出现,教师要有意捕捉一些对课堂练习有帮助的现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中进行启发或改进自己的预设方案,使之更加完美,更有创造性,从而提升课堂纪律。
二、明确课堂纪律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小到一个肢体动作,大到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能够起到维护、管理体育课堂纪律的功能。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开始部分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什么能够做及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每学期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肢体动作: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对学生的管理。例如:面部表情(微笑、严肃、皱眉);手势(教师可以借用各种裁判手势,表达安静、停、注意);组合动作:(点头、摇头、模仿动作)。
3、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要把学生掌控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样的课堂才能显得即安全又有秩序。并利用课外时间向班主任、代课教师询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加强对学生管理。坚决禁止“放羊式”教学。
4、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严肃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或者运用冷处理方法处理突况,防止师生双方僵持不下,进而影响课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