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篇1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改革初探
一、课程的定位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各专科口腔课程和从事临床口腔修复工作的基础,并且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口腔修复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口腔修复理论知识和基本修复操作技能来诊断和***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和畸形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是以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循证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工艺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修复体制作技能,才能对各类畸形和缺损做出诊断,合理的设计并精确的制作各种修复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是口腔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行医的必要知识结构和技能。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为:一是素质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同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互相合作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二是知识目标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和全动义齿修复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以及具体修复方法,熟悉各类修复体制作的技术工艺流程,了解颌面部缺损、牙周疾病、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修复***选择;三是能力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与***;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口腔修复学主要学习牙体缺损的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和可摘修复,要求掌握各种修复体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方法和修复体制作方法等,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基本能形成清晰思路,但是随着所学的修复体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但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混乱、方案选择不当的现象,折射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的现状;[2]二是,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目前的口腔修复学实训主要是临床操作性实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没有形成整体的思路,在有差异的项目中不能积极地动脑,对各种修复体制备方法缺乏主动对比差异,导致学生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3]因此,为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口腔修复学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实用,现就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作一探讨。[4]
三、改革的措施
综合考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学情、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口腔修复学》课程的特点:一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口腔修复学是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的理论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为: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效果。更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灵活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等,取得了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成效,学生普遍表示更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很关键,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科学性,是否包含***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例如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案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损、不同缺损牙位、不同缺损范围和患者对修复体要求和修复后效果的多样性等的病例和相关问题的呈现,可以使学生依次学习到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以及桩核冠等各种修复方法;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的平衡点、侧重点。由知识“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进行交流、对话、沟通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教师授业解惑教学向合作式教学转变。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传统的闭卷考试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既要考查知识,又要考核能力;三是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通过在仿真头模上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尽快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认识熟悉,掌握各器械设备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克服学生畏难怕错不敢动手操作的心理;四是实行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结合的考评方法,实现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过程考评主要包括考核学生在平时实训操作中体现的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实训课完成预备体的质量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综合各项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在临床进行口腔修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人们还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规格口腔医生进一步深化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左恩俊,胡书海,李晓杰,牛卫东,马国武,唐立.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01-102.
[2]王青,熊世江,李冬.口腔内科学临床前期PBL教学中病案设计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68-269.
[3]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口腔医学研究篇2
Abstract The overall and detailed review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oral nursing was made in respect of its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Oral nursing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关键词 口腔 看护
临床的
研究
发展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 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25%~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 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3
2 杨文儒,李宝华.中国历代名医评介.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3
3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4
4 王王 秀瑛.护理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
5 樊明文,许围祺,李秉琦等.复发性口疮.口腔医学纵横,1986,2(1):41
6 吉林医科大学.护理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
7 童雅培,陶英东,郭淑云等.护理手册.济南:山东省人民医院.1978.36
8 楼静霞.口腔医疗护理手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
9 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6,2(6):17
10 王明珠.实用护理技术解剖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74
11 杜治***.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3
12 陈俊.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中华护理杂志,1987,22(9):404
13 朱肾杰.金蒲散含漱剂***复发性口疮.中西医结合***,1991,(5):311
口腔医学研究篇3
关键词:壳聚糖;口腔医学;应用研究
壳聚糖的学名是聚(1、4)-2-氨基-2-脱氧葡萄糖,是一种易从甲壳质(可从多种海、陆甲壳类动物中获得,如:虾、蟹、昆虫等)中提取而来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不仅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抑菌性、成膜性,对人体亦无明显毒害作用,与其他同类化学物相比极少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和致敏性。壳聚糖是存在于自然界中极少数的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物质,能有效抑菌止血,促进软硬组织损伤愈合,可被人体吸收等。其已在包括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应用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现将近几年壳聚糖用于口腔领域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1 壳聚糖在口腔修复科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具有较高的生物黏性,吸附于黏膜不易脱落,将壳聚糖制成可溶性凝胶作为义齿稳固剂用于佩戴全口义齿患者口内,可有效增强义齿与黏膜之间的贴合,增大咬合力量,使咀嚼效率有显著提高。贾洪诚等[1]将可溶性高黏度壳聚糖加入溶剂制成溶液,作为义齿稳固剂用于多名全口义齿患者口内,以下颌义齿的固位力和全口咀嚼效率为检测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壳聚糖稳固剂后固位力较使用前有显著增大,用吸光度法测定使用壳聚糖稳固剂后的咀嚼效率较使用前也有明显提高。作为义齿稳固剂的凝胶壳聚糖可作为药物载体作用于口腔黏膜,预防和***义齿性口炎。在李律[2]等的研究中,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将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中药加入壳聚糖中,形成中药-壳聚糖混合物,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和黏结抗张强度值的测定得出,壳聚糖与中药七叶一枝花的水溶性混合物既有抑菌作用,又可增加义齿固位力。为义齿固位不良患者和由白念菌引起的义齿性口炎患者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法,提高了全口义齿患者的生活质量。
壳聚糖不仅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还具备缓释、促进伤口愈合和优良的成膜性等功能,是各科常用的制膜材料。骆韬等[3]研究证实,壳聚糖通过分子间存在的活性氨基,可以与改性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主要作为义齿树脂基托应用)反应,将壳聚糖薄膜接枝于 PMMA表面,制备壳聚糖改性的义齿树脂基托,且具有结合稳定,壳聚糖膜浸泡于人工唾液中仅发生轻微溶胀,复合材料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等特点,为将来应用壳聚糖改性义齿树脂基托***义齿性口炎、创伤性口腔溃疡等黏膜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壳聚糖在牙体牙髓科的应用研究
粪肠球菌被认为是根管***失败,根管内继发感染,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主要致病菌[4-5],王雪梅等[6]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证实,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能起到有效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的作用,且因壳聚糖具有缓释作用,其合剂能克服氯己定溶液药效时间短的缺点,为研制出更好的根管消毒药物提供有力依据。
壳聚糖作为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徐强[7]等将壳聚糖与碘仿的水调糊剂作为直接盖髓剂,对临床明确诊断为***牙深龋意外露髓或者***牙外伤露髓的患牙进行直接盖髓***并随访,结果表明,壳聚糖作为***牙意外穿髓的直接盖髓剂相较于氢氧化钙的成功率更高,说明壳聚糖可以作为直接盖髓剂应用于***牙意外穿髓的临床***。
壳聚糖具有好的止血、抗菌效果,可用于出血丰富的临床***中。张文茹等[8]利用壳聚糖的止血特性,将发生严重根尖炎并伴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且需要姑息保留的***牙进行根管***,***中将壳聚糖止血粉置于出血丰富的根管中进行止血,短期止血效果优于Vitapex。利用壳聚糖这一特性,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缩短***时间。
3 壳聚糖在口腔黏膜病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具有消炎抗菌和较好的柔韧性、成膜性,对组织创伤的愈合能起到促进作用。口腔溃疡是口腔常见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局部***时药物在溃疡表面的停留时间较短,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9]。陈娅莉等[10]研制出以壳聚糖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壳聚糖口腔溃疡涂膜,并应用于临床明确诊断为口腔溃疡的患者,包括创伤性溃疡,复发性口疮和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根据疗效判断标准记录***结果,壳聚糖口腔溃疡涂膜的有效率最高可达97.67%。说明壳聚糖能有效修复组织创伤,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杨艳[11]的研究,将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用于小儿溃疡性口炎,能获得有效的***。充分证实了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能有效减轻和抑制炎症的发展,阻止细菌的感染,促进创伤阻止再生。为壳聚糖应用于口腔黏膜病的***提供了有利依据,为壳聚糖进一步应用于口腔临床奠定了基础。
4 壳聚糖在牙周***中的应用研究
调节壳聚糖溶液的pH值,使其与正常口腔唾液的pH值相一致,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幽门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2]。曹文帅等[13]将牙龈卟啉单胞菌、黏性放线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这三种牙周致病菌接种于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厌氧微生物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菌落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结果显示,细菌在自制壳聚糖培养基中生长状态不良,形态欠佳,菌落直径下降,黏性放线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甚至失去生长活性,说明这三种牙周主要致病菌无法在有壳聚糖存在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为以后壳聚糖作为***由细菌引起的牙周病的药物提供有力依据。壳聚糖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牙周病的***。唐涛等[14]对临床确诊为牙周炎的患者进行牙周常规基础***,之后在牙周袋内注入自制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溶胶,通过观察和记录***前后牙周组织检查的各个临床指标得出评价:牙周炎患者基础***后牙周袋内放置自制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溶胶的联合***效果优于单纯的牙周基础***。壳聚糖的抑菌、缓释等作用在牙周炎的辅助***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5 壳聚糖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具有抑菌消炎、解毒排毒和止血迅速的作用,遇水变成胶体,具有黏膜吸附性,不易脱落。李伟和赵国廷等[15]在常规处理拔除阻生智齿的拔牙创后,将0.1 g无菌壳聚糖置于拔牙创口处,最后再进行无菌棉球压迫止血30 min。研究结果得出,壳聚糖在术后早期止血效果显著,且其有一定的黏附性,不易从创口脱落,可以促进拔牙创的愈合和缩短病程,能有效减少牙拔除术的并发症的产生,减轻病人的痛苦。甄静敏等[16]充分利用了壳聚糖溶于水后变成胶体,不易从龈瓣与牙冠间的盲袋内流走,且有缓释作用的特性,将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注入急性冠周炎盲袋袋底并联合注射地塞米松***急性智齿冠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临床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在薛丹、许哲等[17]研究壳聚糖载药膜对牙周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中,将壳聚糖载洗必泰药物膜置于动物模型的牙周骨缺损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有较多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形成,还可见新生牙槽骨及牙骨质和结缔组织,可见壳聚糖还具有骨诱导性,为研究骨组织再生材料提供参考。纳米级壳聚糖作为载体加入骨形成蛋白等药物后制成水凝胶体系,注射植入拔牙窝内,可达到早期止血,促进骨质愈合,预防牙槽嵴萎缩的目的[18],适用于拔牙后牙槽嵴萎缩的预防。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均来源于大自然,无毒性无刺激性,是存在普遍,易于提取,利用广泛的天然物质。近几年,壳聚糖在国内外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在医药卫生,美容保健,食品领域中也受到广泛推广,但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壳聚糖的这些良好生物学特性将被逐步开发应用,起到大力推动口腔医学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洪诚,李向彬,郑雷,等.高黏度壳聚糖作为全口义齿稳固剂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3):163-171.
[2]李律,孟贺,李金源,等.中药-壳聚糖混合物对白念菌的抑菌效果及作为义齿稳固剂的可行性[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2):188-192.
[3]骆韬.壳聚糖改性义齿树脂基托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
[4]Smart CH,Schwartz SA,Beeson TJ,et al. Enterococcus faecalis:its role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failure and current concepts in re-treatment[J].J Endod,2006,32(2):93-98.
[5]Nair PNR.On the causes of persistent apical periodontitis:a re?view[J].Int Endod J,2006,39(4):249-281.
[6]王雪梅,刘扬,尚德浩,等.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抵制粪肠球菌效果体外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11):673-675.
[7]徐强,张文茹,李玉华,等.壳聚糖在***牙深龋露髓直接盖髓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769-1771.
[8]张文茹,徐强,李玉华,等.壳聚糖***牙根管用药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63-3165.
[9]吕晓迎,俞亚东,郑步中.壳聚糖在口腔保健和***中的应用[J].口腔材料器械,2011,20(1):30-32.
[10]陈莉娅,李平,王建民.复方壳聚糖口腔溃疡涂膜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50-51.
[11]杨艳.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小儿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319):83.
[12]邓婧,符大勇,宋文斌,等.壳聚糖对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5,14(1):74-76.
[13]曹文帅,邓婧,徐全臣,等.几种常见牙周致病菌对羧甲基壳聚糖的降解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4):6152-6158.
[14]唐涛,李若萱,李敏,等.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配合基础***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24(7):419-422.
[15]李伟,赵国廷,何秀英.壳聚糖用于拔牙后止血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5):216-217.
[16]甄静敏,尹芝,翟晓雷,等.羧甲基壳聚糖***急性智齿冠周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A):18-20.
口腔医学研究篇4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ical Research(Electronic Ver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366
国内刊号:11-9285/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口腔医学研究篇5
1 3D打印技术
3DP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根据物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数据,以金属、树脂等为原材料,利用3D打印机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3D物体的新型数字化成型技术。
根据其具体堆叠的形式,可分为熔融挤压堆积成型、光固化立体印刷(Stereopthography,SLA)、三维喷涂粘结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Se1ected Laser Sintering/Melting,SLS/SLM)、喷墨成型等。
2 3DP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2.1口腔颌面外科学 在此领域,3DP已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手段。
2.1.1个性化植入体 2011年,比利时Hasselt大学和LayerWise公司共同开发的人造骨骼3DP为1例83岁的骨髓炎患者"定制"出下颌骨,并进行了移植。这是世界首例人工下颌骨置换术,术后第1d患者便恢复部分说话、吞咽功能。但该金属3DP仍处于发展初期,仅为个案。大部分仍是先用3DP制作出假体模型,然后加工成成品植入患者体内。
2.1.2颌骨模型和手术导板 Fry等利用3D数据设计制作出个性化的颌间夹板和定位支架,夹板在3D模型中预弯,从而准确的转移下颌骨需要重建的位置。Cui等在双侧颅颌面创伤后畸形的外科***中,先打印个性化3D模型,在其上确定截骨位置、方向、偏移距离,并将钛板和网格在其上预成形,术后达到预期效果。
2.1.3生物打印 有学者用3D打印生物支架运用于颌骨重建术中。东京医科大学的Matsuo[2]等以聚(L-***酸/HA)为原料制备可吸收多孔托架,辅助牙齿移植材料一起,用于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的下颌骨重建,获得了比金属钛支架更好的修复效果。此外,3DP将活细胞和支架材料一同打印是关节外科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的进步性标志。
2.2口腔内科学
2.2.1基础研究 现有学者发现可以利用3DP制备整个器官或部分组织来代替牙齿或牙周组织。他们用SLS、SLA和喷墨式打印技术制备生物支架,在其中载入牙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相应的引导条件下这些干细胞分化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组织或牙周组织,从而达到牙体组织再生的目的。
薛世华等进行了人牙髓细胞共混物的3D生物打印。他们用人牙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海藻酸钠-明胶水溶胶作为支架材料,3D打印获得3D生物打印结构体,然后浸入完全培养基进行后加工培养。打印后的细胞体存活率可达(87±2)%。表明生物打印技术在人牙齿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2.2.2临床应用 此鲜有报道:Kfir等遇到1例复杂Ⅲ类牙内陷的患者,他们通过CT获得牙体根管的解剖,3D打印出树脂模型,在其上制定***计划,并模拟操作,最终成功对该牙行完善根管***。
2.3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中的金属3D打印可按计算机中的牙冠设计直接打印出金属牙冠,是促成口腔修复医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Sirona牙科设备公司开发了Cerec软件,通过对牙齿进行三维扫描,一次性自动完成最终义齿的制造。目前全球约有23000名牙科医生在使用该软件[3]。
此外,有研究证实,用激光近形制造技术制作磨牙全冠简便易行,牙的功能和结构恢复率高。它用计算机扫描蜡型,然后运用三角测量原理,得出磨牙全冠蜡型表面的高度和各测量点的三维坐标,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实施磨牙全冠外形的三维重构。
2.4口腔正畸学
2.4.1取代石膏模型 现已有用3DP打印数字模型取代正畸矫正过程中的石膏模型。该3D模型更具个性化与真实性,不仅解除了印模材料给患者带来的恶心感,还减少了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形变,同时也解决了石膏模型不易储存的问题。
2.4.2个性化托槽 王淑范[4]等用选区激光熔化直接成型技术,把个性化舌侧托槽模型直接制成金属的舌侧托槽,该技术采用增加材料的方法成型零件。结果显示该个性化舌侧托槽底板能够与患者牙齿的舌侧面精密吻合,为牙齿矫正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美观又快捷的方法。
2.4.3正颌外科手术导板 在正颌外科术前,医生用电脑设计并制作个性化外科导板,包括Le Fort截骨部位和上颌骨复位部位,术中利用这些导板指导手术,不仅缩减了手术时间,而且使上颌骨复位的误差降到1mm以下,同时,获得面容的美观性更符合患者自身情况,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2.5口腔种植学
2.5.1个性化种植体 由于每个患者的牙槽骨表现不同,且对种植外科的精确性和功能恢复性要求的增高,"个性化种植义齿"被提出。目前,个性化的种植体大多使用SLS打印,其制作的种植体具有较高强度及精确度。同时也大幅减少了进口成品种植体的时间与金钱。
2.5.2种植导板 有学者用3DP设计制备树脂或金属的种植导板,该导板可以简化并引导种植手术。他们将激光表面扫描、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3D打印相结合,制备带有植入孔、支抗孔、支抗钉、不可翻瓣区和可翻瓣区的导板。术中导板戴入口内,可精确指导术者植入种植体。
3 展望
随着口腔医学水平的发展,个性化与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3DP以其明显优势在口腔科的应用越来越成熟。目前支持3D打印的材料有限,且生物打印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我们可以展望,相信3DP将给口腔医学带来颠覆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cahs EM,Haggerty JS,Cima MJ,et al.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ique[P].US Patent NO.5204055,1993-04-20.
[2]Matsuo A,Chiba H,Takahashi H,et al[J].Odontology,2010,98:85-88.
口腔医学研究篇6
口腔医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常见以及多发口腔疾病,例如口腔粘膜病、牙髓病以及牙根尖周病等,是一门应用性以及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1]。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其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比较适合应用于口腔医学的教学中[1]。
一、P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口腔医学会涉及到很多的临床病例,这也正好适合采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素养与能力等。在口腔医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合理地采用PBL教学法,以此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开展PBL教学之前,首先教师要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在理论教学部分,教师只需要将概念性的内容保留即可;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可以发散学生临床思维的部分保留,其余部分均由PBL教学完成[2]。除此以外,还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病例,要基于口腔医学教材,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作为主线,收集一些临床上多发的、常见的口腔疾病的病历资料。例如,口腔粘膜病、牙周病以及牙髓病等。要为每一个病例收集尽量多的、比较详细的资料,而且要保证其中所涵盖的知识面不但要包含口腔医学知识,例如疾病的病因、诊疗方法等,而且还要涉及到口腔伦理学以及口腔行为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口腔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口腔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扎实的相关技能。以“牙髓病”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牙髓病”相关的病例。在学习“牙髓病”相关内容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以及知识点,要向学生发放一个与这一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与概念,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对牙髓病病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病例提出问题,例如,牙髓病的***有哪些有效的方法等。
在课前,学生也要根据教师所给的牙髓病病例以及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搜集资料,可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书馆翻阅***书与文献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在学生的资料收集完毕之后,就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3]。在每个小组挑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学生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对病例与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小组某一成员进行发言的时候,小组的其他成员要认真地倾听其回答,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是对其发言进行补充,最后由小组组长对全体组员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总结出一个最终比较科学、合理的答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适当地指导与引导。
在小组讨论结束以后,每个组的组长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发言,与此同时,班级的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质疑与补充。然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全班同学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点评,要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口腔内科临床,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以解除学生心里存在的疑惑,并且要总结在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口腔学知识,且要对牙髓疾病的临床***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进行梳理[3]。
二、教学效果分析
口腔医学研究篇7
小型猪的口腔解剖结构、牙颌系统、生理病理等与人类相似,体态矮小,口颌较小,操作容易等特点,作为动物模型已逐步应用于口腔牙周医学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小型猪进行龈下菌群分析、牙周膜细胞鉴定、牙周炎和牙龈炎组织病理、以及骨缺损模型建立和种植方面的研究,证明小型猪是较为理想的试验动物,为牙周病的临床***提供试验基础。
1.1龈下菌群
选择理想的动物作为牙周病动物模型,其要求不仅限于在牙齿和牙周解剖结构等方面与人类相似,还应有与人相近的正常菌群和易感性。李金陆等[5]对患龈炎小型猪进行龈下菌斑的菌群分析,检出黑色素类杆菌群(BPB)35株,鉴定出6个菌种。检出率最高的为BPB(100%),其次为双歧杆菌属(60%)和放线菌属(50%)。这一结果与人类龈炎菌群基本一致,说明小型猪与人牙周组织炎症有相同的致病菌种,用小型猪作龈炎、牙周炎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孟焕新等[6]发现小型猪***牙牙龈炎的细菌主要是球菌(65%),也存在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螺旋体,这些细菌的计数与人牙龈炎大致同。龈下球菌、螺旋体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数目与牙周探诊深度明显相关,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增加球菌减少而螺旋体增多,实验发现小型猪与人类从健康牙龈向龈炎发展时龈下菌群的变化一致。李岩涛[7]等进一步将小型猪口腔菌群的分布与大鼠对比,观察到小型猪的口腔微生物与人类较为相似,认为小型猪是牙周疾病研究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1.2牙周膜细胞
牙周病***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修复,重建牙周组织生理结构和功能。正常情况下,牙周组织具有自身的更新和修复能力,其修复活动是通过牙周膜细胞自我更新实现的。牙周膜细胞是一类具有异质性及分化潜能的细胞,存在多个细胞亚群,其主要细胞成分包括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前体细胞[8]。MihoIbi等[9]获取小型猪牙周膜,通过人端粒酶逆转录基因转染建立小型猪牙周膜无性细胞系,在对具有特征鉴定的细胞系的研究中发现:牙周膜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表达Ⅰ型胶原、骨桥蛋白和碱性磷酸酶mRNA。在特殊的培养条件下,牙周膜细胞可以表达CD3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及形成细胞外矿化结节。结果表明: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具有分化潜能。这一点与Seo等[10]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的特性一致。Yi[11]等首次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小型猪牙周膜细胞植入自体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周炎模型中,探讨牙周膜细胞对牙周炎的***作用。研究发现牙周膜细胞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对牙周炎的***有效。证实了利用牙周膜细胞介导的组织工程对于***牙周疾病的可行性。
1.3牙龈炎
寻求合理的人牙龈炎的动物模型,可有效的评价临床***方法和药物疗效。孟焕新等[6]对小型猪进行了临床牙周检查、细菌学检查和龈沟液分析。临床检查发现小型猪颊侧游离龈和大部分舌侧游离龈呈现一条宽约1~2mm的红色带,探诊出血。说明小型猪***牙存在广泛性牙龈炎,且颊侧炎症重于舌侧。牙龈炎症的程度与菌斑量相关,探诊出血也随菌斑量的增加而增多。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蛋白含量与人龈沟液大致相同。龈下细菌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螺旋体计数与人牙龈炎大致类似,随着牙周袋深度的增加球菌减小而螺旋体增多。由于菌斑和牙石的堆积,小型猪通常6个月后的出现广泛性牙龈炎,牙龈组织见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充血及水肿,这些表现均与人牙龈炎的病理一致[12]。
1.4牙周炎
小型猪16个月龄后可发生严重性牙周炎,牙周袋探诊深度4~5mm,出现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12]。孟焕新、谢昊等[13]采用牙线结扎的方法,人工建立小型猪实验性牙周炎。在研究中不仅观察到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于人类相似,而且发现牙周病损在拆线后3周内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恢复不到结扎前的水平。丁鳌等[14]通过牙周手术、结扎、涂菌和高脂饮食饲养,成功建立了小型猪牙周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动物模型以观察牙周感染情况和动脉组织的病理变化。研究显示复合模型组动物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TC、HDL-C、LDL-C、CRP及IL-18水平明显增加。提示在牙周感染过程中,通过细菌作用及其引发的免***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以上研究均表明,小型猪牙周炎的成因、发生及发展过程、病理转归等与人类牙周炎基本相似,可以在今后的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研究领域中将小型猪作为首选动物。2.5骨缺损为了探讨牙周骨缺损、下颌骨缺损及牙周组织工程学方面新生骨组织的生长情况,国内外许多学者选择了与人类的新骨再生率相近(pigs1.2~1.5μm/d;man1.0~1.5μm/d)[21]小型猪为实验对象,建立模型,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BaerbelRuehe等[15]为获得各种骨缺损模型中新骨再生的信息,进行下颌骨临界大小的骨缺损标准化实验研究,将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其研究结果颠覆了以往评价的5cm2大小的骨缺损标准,提出了中等大小骨缺损的理论。Kai-OlafHenke[16]和FrancescoPieri等[17]应用小型猪作为动物模型,分别制作牙槽骨、下颌骨缺损模型,以研究支架材料、细胞-支架材料对骨形成的诱导作用,颇见成效。2.6种植小型猪的牙槽骨高度、骨密度、骨小梁排列方式与人类相似。LiaRimondini[18]和Stadlinger等[19]在研究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方面,首选小型猪为实验对象,探讨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除此之外,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还应用于检测种植体材料的性能和种植技术的研发中。Stadlinger等[20]分析对比了二氧化锆种植体和钛种植体分别植入小型猪下颌骨后对组织愈合的影响。最近报道,在小型猪实验模型上Joerg等[21]成功实现了牙槽骨缺损骨移植术联合种植体即刻负载。
2结束语
口腔医学研究篇8
摘要:近年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发展迅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近5年来,VR与AR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临床教学、术前设计和术中导航3个方面,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诸多优势。VR与AR技术的应用必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客观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和医生都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口腔医学;临床教学;术前设计;术中导航
作者:孟凡皓1,朱智慧1,张小辉2,张韬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032;2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这两项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也逐渐被应用于医学领域。VR是多种技术的高度结合,包括了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可以让使用者完全沉浸到该环境中,并且通过有触感反馈功能的控制器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而AR可以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角度,配合***像***形技术,在屏幕上把虚拟***像叠加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目前,已有报道在微创肝脏手术[1]中运用AR技术将肝脏内部的血管和肿瘤的位置显示在术区,也有学者尝试将AR和MR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2]和泌尿外科[3]等学科。早在1997年Wagner等[4]介绍了AR的概念,并首次在AR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正颌手术;2001年Thomas等[5]开发的Impulse2000训练系统,可以模拟患者口腔内患龋情况,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练习。近5年来,VR与AR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临床教学、术前设计和术中导航3个方面。现就VR和AR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教学
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在狭小的范围内可能同时存在腺体、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课本或视频资料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尸体标本数量有限、价格高昂,这都为教学增加了困难。将VR技术应用到头颈解剖教学中,可生动、立体地展现复杂的解剖结构。2012年,李阳等[6]利用Dextroscope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并与实际标本进行对照,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结果表明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一致,提示该技术具有可靠性与一定的优越性。
操作技能的练习所用耗材成本较高,借助VR和AR系统,可为医学生提供逼真的操作练习环境。目前已有用于正颌外科手术培训的VR手术模拟系统[7,8],该系统可以为使用者反馈操作的力度和器械运转的速度,并能提示操作者截骨角度和距离与术前设计方案之间是否存在偏差。Miki等[9]介绍了一种模拟内窥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的VR培训系统,并通过试验证实,初学者经过7次练习后均更加熟练,手术所需时间较一开始明显缩短。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颌面外科中一项基础操作,但如果操作不慎可能会引起麻醉效果不佳或麻药入血等问题,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Correa等[10]介绍了一种用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训练的VR系统,可以评估注射位置和深度是否正确,并且提供近乎真实的进针感觉反馈。也有学者将传统教材与AR技术相结合[11],开发了一本贵金属高嵌体预备教材,通过识别课本上每一章节的特殊“标识物”,AR设备就会将相应的操作过程以三维***像的方式呈现在眼前,仿佛老师在眼前演示一样。2013年,Kikuchi等[12]介绍了一种用于练习预备金属烤瓷冠的VR系统。Llena等[13]对AR技术在培训医学生窝洞预备中的效果和使用满意度进行研究,发现仅在一类洞的深度和二类洞颊、舌向预备范围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差异。彭春等[14]对VR技术在口腔正畸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主要是进行虚拟正畸托槽粘贴和排牙培训,通过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成绩对比发现,VR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进修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利于对口腔正畸教学要点的理解,提高口腔正畸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口腔正畸临床进修医师教学。
近几年,伴随着VR模拟系统在口腔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大阪大学的HAP-DENT、伊利诺伊州的Periosim、荷兰穆格Simodont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iDental等系统,有诸多学者对VR和AR技术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2015年Wang等[15]对iDental系统的精确度进行评估,并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上评价该系统在模拟牙体预备这项操作时的应用效果,发现还需在该系统中加入颊黏膜和支点才能更真实地还原口腔内操作环境。Ioannou等[16]对VR手术模拟器和动物模型的培训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R手术模拟器可以减少培训的成本,并且培训的效果也要优于传统的动物模型试验。2016年,英国的Mirghani等[17]对Simodont牙科VR模拟器在口腔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Simodont评分结果可以反映出大一与大五学生的水平差异。
2术前设计
颌面外科手术因其特殊的手术部位,手术的难度与风险较大,而且患者对美观有较高的要求;术前对病变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切除范围,降低手术风险。VR和AR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CT或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完整呈现病变的位置以及与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更好地进行手术规划与方案设计;并且,VR技术凭借其出色的沉浸感和触觉反馈设备,甚至可让医生在术前模拟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高效。Olsson等[18]运用VR技术模拟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手术,可以通过VR系统在术前模拟肿瘤切除、腓骨重建方案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可以减小术中风险,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此外,有学者将VR技术应用于正畸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方面。2016年Medellin-Castillo等[19]介绍了一种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VR系统,可以将二维***像上的标志点准确还原到三维重建模型上,帮助医生准确确定头影测量标志点,减少误差和设计时间;并且,对需要正颌的患者,该系统还可以设计手术方案。李阳等[20]运用DextroscopeVR系统,借助CT数据进行重建与融合,获得上呼吸道的三维***像,在三维模型上对上气道狭窄的区域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进行***。结果发现术后上气道的狭窄部位均明显扩大,各区段体积至少增大2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R技术可以将二维CT、MRI数据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医生的眼前,让医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病变信息。
3术中导航
传统术中导航只能显示二维***像,并且术者需要反复观察屏幕与术区,这无疑增添了很多不便。AR技术凭借其与身边环境实时交互的特点,可以将术前设计方案或是重要的解剖结构以三维***像的形式投射在术区,使术者实现裸眼观察。2013年,Suenaga等[21]使用3DAR技术在实物模型上模拟截骨手术,以评估该系统的精准度和可行性。结果发现术者裸眼所看到的***像位置不会随观察的角度而改变,而且***像与实物重合的精确度可以达到1mm以下。2013年Lin等[22]介绍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口腔种植系统,并通过术后CT数据来评估术前虚拟设计方案与实际预备位点之间的误差。结果发现,总共完成的40例种植体的位置均在安全范围内,深度和角度上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2015年,Liu等[23]利用AR技术在锥形束CT血管造影引导下行机器人舌癌切除手术,并与X线透视引导技术相对比,发现切除范围更理想,并能更好地保护舌动脉等重要组织。虽然,现在大多数关于AR技术在术中应用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已有学者尝试佩戴AR设备完成正颌手术,术中指导上颌骨的截骨和就位。2016年Zhu等[24]运用AR技术在颌面外科手术中将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投射到术区,避免了术中损伤重要神经。临床中已经有20例应用经验,包括偏突颌畸形、半侧颜面短小和下颌角肥大等患者的整形手术,所有病例术后通过CT验证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血肿外,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这也为AR技术在术中的导航应用带来了启发。
2016年Profeta等[25]将AR技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相结合用于检测头颈部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分布的情况,并借助AR技术来辅助完成淋巴结活检手术。该实验结合了γ探头(类似于传统放射引导手术)和追踪系统(类似于导航设备),为患者注射γ放射性同位素后,立即检测头颈部放射活性的分布情况,并以此来推断有无可疑转移淋巴结,最终借助AR技术以***像的形式将可疑淋巴结直接叠加显示在术区,让医生裸眼就可以准确看到淋巴结的位置。
4小结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尝试将AR和VR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领域当中,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如下优势。①临床教学:VR凭借完全沉浸式的特点和触控设备实现交互反馈,可以为医学生提供逼真的练习环境,节省教学成本。②术前设计:AR和VR都可以完全真实的还原患者的病灶位置、与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等重要信息,不仅可用于设计手术方案,还可以用于与患者术前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手术风险或预后情况。③术中导航:AR凭借其可以与真实环境进行交互的优势,并且可以裸眼观察,让术者更好地了解病情。所以,AR与VR在医学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VR和AR技术在医学中也将实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学者完成AR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结合完成下颌角切除术的可行性试验,同一个标本的两侧下颌角分别通过机器人和医生完成,对比发现并没有明显差异。VR和AR技术的应用必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客观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和医生都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HaouchineN,CotinS,PeterlikI,etal.Impactofsofttissueheterogeneityonaugmentedrealityforliversurgery[J].IEEETransVisComputGraph,2015,21(5):584-597.
[2]Kersten-OertelM,GerardI,DrouinS,etal.Augmentedrealityinneurovascularsurgery:feasibilityandfirstusesintheoperatingroom[J].IntJComputAssistRadiolSurg,2015,10(11):1823-362.
[3]DickeyRM,SrikishenN,LipshultzLI,etal.Augmentedrealityassistedsurgery:aurologictrainingtool[J].AsianJAndrol,2016,18(5):732-734.
[4]WagnerA,RasseM,MillesiW,etal.Virtualrealityfororthognathicsurgery:theaugmentedrealityenvironmentconcept[J].JOralMaxillofacSurg,1997,55(5):456-462.
口腔医学研究篇9
1.1添置了比较齐全的实训设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有实践教学设备192台(套),价值113.4万元。其中,既有高频离心铸造机、茂福炉等大型设备,也有高级技工桌、微型打磨机等常规设备,还有各种口腔解剖模型、平均值颌架等教学演示设备,以及各种钳具、刀具等学生常用操作器械。在种类、数量上基本完备,可以基本满足各种义齿制作实践教学、练习的需要。
1.2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制度在各个实训室内墙展示主要实训项目的生产流程,外墙布置各种义齿成品的科普知识展板,并建成口腔工艺展示厅,展示各种义齿修复体成品及解剖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实训室规章制度,在实训教学、设备管理、安全防范方面制定了较完善的细则。
2重新规划建设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训基地整体规模偏小,实训室规划科学性较差目前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而实训基地能同时开展实训的学生数量约为80人,各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时较为拥挤。且现有实训室在功能规划上存在缺陷,各类义齿修复体制作的实训室划分***性较差,可摘义齿、固定义齿制作经常混用实训室。某些实训室过度利用,而少数实训室又利用率不足,缺乏较为科学的规划分配。
2.2实训室内部布局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初期建设实训基地时,主要出发点是将各种台桌及设备摆放进实训室,整齐即可。而随着实训项目的逐渐开展,这种简单的布局已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时,教师的现场操作演示至关重要。由于台桌、台面的摆放布置及周边环境较为局促,教师操作演示时经常被学生层层包围,影响了观摩学习效果。且某些大型设备间距较窄,学生共用设备操作时易出现拥堵现象。
2.3实训室管理维护机制尚不完善实训室各种设备器械发放、借出、损坏赔偿制度尚不完善。比如实训项目开始和结束清点器械时,实训室管理员、任课教师、学习委员、各实训小组组长之间的职责,借出器械的范围、期限,损坏器械及设备的责任认定及具体赔偿金额不明确等。此外,各种设备的维护及修理问题也较为严重。比如大型设备超过保修期后应如何维修,如何保证校内器械维修人员对专业设备的维修效果以及常用小型器械的检查及保养应如何进行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实训基地投入来源较为单一由于是模仿现实生产建立的实训基地,设备种类较多,更新换代也较快。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但耗材的用量也会相应增加。现阶段,实训设备及耗材费用纯粹由学校提供,且基本上没有任何产出。迫切需要引进其他来源的投入,改变目前实训基地投入来源单一,只能达到实训教学功能的现状。
3重新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施办法
3.1引入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生产性实训中心与当地大型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共建面向市场生产义齿修复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好处:(1)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化,产生生产性盈利,减少对设备和耗材的纯练习性消耗,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良性发展。(2)引入企业先进生产管理机制,使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训”更加贴近真实生产情景,与一线接轨。(3)变单纯的校内实训平台为综合性的实训、生产、实习、就业平台,拓宽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空间。
3.2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制度(1)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以防范为主,同时准备好不同级别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保证实训项目的安全开展。(2)完善实训室开放制度,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内进行个人实践技能的训练。(3)完善设备维护维修办法,制定详细的设备定期检查、故障上报、维修、保养制度。
3.3加强文化氛围打造以往的文化氛围打造主要以科普性和励志性标语、展板为主。要逐渐引入真实生产情境,比如实训室内、外墙增加义齿加工企业员工着装规定、耗材使用规定、生产管理守则等。同时突出专业特色,如增加往届毕业生风采展示栏,工艺展示厅增加高科技义齿修复体展品等。
3.4进一步促进实训教学队伍和实训基地硬件的磨合一方面,合理规划各实训室,采用增加空间、合理摆放设备、引入多媒体设备等方式,使实训室功能、布局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便于学生观摩教师操作演示及自我练习。另一方面,积极培训实训带教教师,使其能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使整个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硬件更好地磨合。
4体会
4.1转变了传统办学理念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往学校将校内实训教学、学生见习、顶岗实习割裂开来分几段进行。在校企共建过程中,引企入校,学生实训、见习、实习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完成,各阶段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2校企共建有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提高轮流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以提高岗位能力。因为机制、待遇问题,学校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困难,而利用校企共建平台,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有更大的便利性,并且减少了专任教师的工作量,使专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学校进修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口腔医学研究篇10
[摘要]目的 总结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探讨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策略。方法 对我校目前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克服这些不足,结合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从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医学基础知识差、缺乏人文知识及创新精神等问题,对此应提高指导教师的认识与水平,加强对研究生的基础教育及通识教育,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通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期望培养出勇于开拓创新、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结论 在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提高其整体素质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教育,研究生;素质;对策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 and inadequacy in training stomatology postgraduates, and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Method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were analyzed. To overcome the inadequacy, an analysis and study were made aiming directly at advisors and students by combination with regularity and characte- ristics in people-of-ability training, and to provide the tactics to handle them. ResultsThe problems such as poor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lack of humanism and innovative spirit existed in the students, the cognition level, therefore, of the advisor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basic and general knowledge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aise the students’ standard and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High-quality specialists with enterpris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s in stomatology would be expected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ConclusionIn nurturing postgraduates in stomatology, to rais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education, graduate; quality; strategies
青岛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1997年被***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0余人,毕业研究生51人(其中统招研究生30人,在职研究生21人)。毕业研究生中考取博士10人,去美国、日本等国留学深造5人,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1名。在部级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生论文20余篇,6人参编《口腔疾病防治与保健》等书,1人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生论文,2人毕业论文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硕士生论文,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生。研究生毕业后90%在大学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工作,多数做出了一定成绩,有的已成为科主任、科副主任或科室骨干,总体上来讲研究生培养是良好的,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回顾8年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与总结,以便改进工作,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1 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基础知识较差 口腔医学是***批准的4个一级医学学科之一,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与***性。但是,它毕竟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的一部分,研究生医学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可是许多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不重视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尤其是口腔修复、口腔正畸专业学生。口腔内科研究生中多数不会静脉穿刺,不会量血压,有的甚至不会肌肉注射。近2年我们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增加了医学基础知识考题,如正常人生命体征、血常规正常值等,有的考生竟然漫无边际乱答,如呼吸每分钟50次,心搏动每分钟100~200次,血压13.3/26.7 kPa,体温50~ 70 ℃ 。由此可见这些考生不具备做医生的基本条件,这对其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将带来很多麻烦。
1.2 不会诊治所学专业以外常见口腔病 根据临床工作、科研及教学需要,口腔医学专业越分越细,研究生主要学习本专业知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掌握口腔基础知识,诊治常见口腔病也非常重要。对此,有些导师也认识不清,只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不强调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这样以来,许多研究生不会处理所学专业以外口腔常见病。曾有一位正畸科研究生值夜班时,来了一位肝病肝功能异常致牙龈出血病人,这位值班医生束手无策,用棉球塞满整个口腔,但出血仍未止住,直到上级医生到来才得以正确处置。有些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不认为口腔基础知识多么重要,他们认识不到口腔专科医生是在口腔科医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腔科医生基础,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专科医生。
1.3 缺乏人文知识 硕士研究生应当是受过多年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但是有些研究生知识面很窄,人文知识与社会常识非常缺乏。我们曾用很简单的问题测试过一届研究生,其中有中小学课本上的几首朗朗上口的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国歌歌词,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作者等,有些研究生仅答对一半或1/3。个别研究生文学修养及写作水平较差,论文中出现词不达义、错字、别字现象很多,论文质量无法保证[1]。
1.4 缺乏创新精神 临床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研究生后两年在临床实习及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但学业上完全依靠导师,很少动脑筋思考,课题设计简单、无新意,重复他人劳动较多,引用参考文献不看原文原著,致使论文质量低。
2 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设想
研究生教育作为较高层次教育,其质量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学科水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探索建立以宽口径学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真正培养一批具有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2]。
2.1 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必须使导师明白我们培养的首先是一名掌握基本医疗知识的合格医生,其次是一名能诊治常见口腔病的口腔医生,最后才是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口腔专科医生。各专科的导师要主动告诫、安排、引导 学生去学习医学基础和非本专业口腔各科知识。同时,导师应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拓宽医学教学内涵,改变教学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打破人才培养单一化格局,实现在导师指导下的课题设计与创新[3]。导师要想做好以上工作,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接受新知识、加强科研、教学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申请高质量的部级、省级科研课题等,同时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修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
2.2 加强基础教学,淡化专业教学,因材施教 加强基础教学,除包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教学外,也包括广泛的文化基础教学;不仅指基础知识教学,而且包括基本技能、基本素质教学。淡化专业教学,就是调整过分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观念,打破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改变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太窄的状况,扩大研究生知识面。在第二学年,安排3个月到其他3个口腔临床科室学习,参加节假日通科值班及值夜班。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年轻、有培养前途的研究生要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要求阅读原版外文书籍,撰写高水平文献综述,鼓励考博及;对年龄偏大、家庭负担较重的研究生以培养临床技能为主,争取达到主治医生水平。
2.3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进行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基础,专业教育是核心,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且精通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贯通和提炼上下工夫。人文素质是指知识的、情感的、意志品质的素质;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向他们推荐一些人文教材,如古典、现代及外国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与写作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得到协调发展[4]。
2.4 医学科学素质与敬业或专业思想教育 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大多数要当医生,在读研期间,在学习临床医学技能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21世纪的医生,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学素质,包括:①要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②要有对人群预防保健的知识和能力;③要有科研能力,尤其是能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搞出有临床价值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④具有创新、合作与开拓精神;⑤要有能利用各种信息,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当他毕业后就能成为一位具有丰富想像力、敏锐思维、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好医生。我院口腔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仅8年历程,相对比较年轻,遇到问题也较多,许多问题解决的不理想。我们不仅要向其他兄弟学科学习,更要 向其他口腔医学院校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加强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争取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个个成为国内一流人才及受欢迎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
[1] 颜家珍,冯泽永,罗丽娟. 根据医学特色构建医学人文课程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5:35-36.
[2] 王长青,季晓辉. 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3/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