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1
1土木工程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预应力施工技术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体系之下,实现传统预应力向现代化预应力转变。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内部会涉及到预应力放置问题。一些工程建设跨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的预应力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创新。预应力创新主要体现在体外预应力有无粘结体,这种结构方式在施工建设中是一项重要问题,对施工建设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粘结体的体系中,其预应力生成的摩擦程度比较低,造成的损失很小。而无粘结体的体系所使用的是单根张拉技术,其操作起来也相当容易,同时摩擦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2强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这样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选择专业的网络人才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施工建设主要力量。在现代技术影响下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才能够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3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完善。在专业知识指导下,实现对土木工程深基坑技术研究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在传统施工过程中这种施工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施工效率较低,但是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提升施工效率,强化施工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施工投入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施工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特点提升对施工设备、材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施工现场荷载等方面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克服施工现场的限制,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突破现有施工技术,实现深坑支挡技术和预应力技术创新。
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房屋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施工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较差通常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体系。同时也可以制定针对地下水位上下的不同类型***层宜采用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中,许多临时支挡的加固桩或地下支撑墙或永久性的支挡桩或支挡柱可以实施支挡与承重一体化支挡技术方案,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挡的需要和承重要求,提升施工建设的速度,使施工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支挡技术中,旋挖施工工艺在管控灌注桩施工中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但在利用旋挖灌柱桩施工中必须保证成孔质量,较少施工质量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6新型预应力技术在土工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主要表现为体外应力,是一种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在大跨度土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道桥施工和特种结构施工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粘接体外预应力是体外预应力应用中的典范之一。这种预应力主要作用在管道结构外,这样产生的预应力摩擦相对较小,有利于后期进行施工维护。管道在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也是应用较多的体外预应力施工方式,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施工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单根无粘接摩擦损失相当小,体外预应力比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更加科学合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技化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造价影响着施工建设的开展,并且能够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是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实现多元化渗透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动化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自动化发展,实现了传统流水线建筑向标准化、工厂化的转变,优化了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2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工程实践经验先行于理论,由于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反映室内实验或理论分析,另外只有进行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土木工程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大大推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时这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固定性、流动性和多样性。固定性是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一般在选定施工地点后,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动; 流动性是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在同一工程上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动; 多样性是指各种工程的不同,从建筑类型到施工设施和施工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
1 传统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1.1 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 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 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1.2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1.3 钢结构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2 新型的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2.1 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革新。
( 1) 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
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
( 2) 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2 新型的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近年来的热点。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 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中***分类号:T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52-01
1 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应用中意义的研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应用中意义的主要表现是: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有助于强化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安全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助于降低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与变形等问题出现的概率,有助于增强土木工程工作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以增加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与舒适度。
2 针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1 问题之一――关于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原材料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土木工程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不仅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硬度与强度。
2.2 问题之二――关于混凝土施工中麻面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麻面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混凝土的局部或者表面出现粗糙、缺浆、凹凸不平等问题。麻面虽然不会对土木工程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却对工程的地面与墙体的美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3 问题之三――关于混凝土施工中露筋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露筋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由于混凝土的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工程施工设计中的要求与标准进行操作或者没有按照标准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制,使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隐藏了露筋等一系列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3 针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3.1 措施之一――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厂家与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证等进行系统性调研核实,选择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的厂商作为长期的合作对象;二是混凝土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从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送往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检验,在保障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混凝土原材料才可以被送到施工现场。
3.2 措施之二――科学配制土木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
要科学配制土木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混凝土,需要做到已下两点:一是要科学调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这是因为在实验室所明确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其中的和易性与实际施工的环境不一定完全一致,当混凝土的运输距离、运输方法、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混凝土所包含的坍塌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与含水率进行调整;二是要科学调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配合比换算,在实验室所明确的混凝土配合比,其骨料中不包含超逊径的颗粒,一般情况下处于饱和面干的状态,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骨料中含有一定的超逊径颗粒,其中的含水量超过砂石表面的含水量,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将实验室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现场施工状况进行换算。
3.3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严防施工中混凝土缺陷问题
要严防施工中混凝土的缺陷问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负责人强调预防混凝土缺陷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其进行专业理论与应对措施的培训,逐步增强他们对混凝土缺陷问题的重视程度,需要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混凝土的现场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对于其中潜在的混凝土缺陷问题要及时地发现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要安排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对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以及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养护工作进行全程监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不是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审核检查,同时要采取措施进行混凝土坍塌度的试验;三是要采取措施做好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工作,其主要的目标是保护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使得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变化不是很大,以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与变形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大面积的模板,需要运用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同时要根据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与湿度差距来适当调整养护的角度与方法。
3.4 措施之四――采取措施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督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并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性监督;二是要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制定严格的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施工质量低下的员工,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而对于在混凝土施工中工作态度认真、施工质量较高的员工,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
3.5 措施之五――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
要想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对混凝土的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使用具有反应性特征的骨料,根据施工环境的湿度与温度选择水化热相对适合的水泥型号;二是要严防混凝土受到火灾、酸碱物质、地震以及高温等外界环境的破坏;三是要定期对建筑工程的结构构造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与整体性。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涉及施工技术、材料质量、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近海.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2015(29).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的比重较大,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础性材料,输送能力较大,成型较为容易,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土木安全。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技术与与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各项工序,确保土木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土木从业检验,主要分析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一.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轴线控制
因土木工程通常采用大开挖、深基坑施工,按照现场轴线控制点,引轴线控制网点到轴线外缘6m,进行龙门桩设置,有效保护轴线的控制桩。利用经纬仪等仪器投测轴线至基槽内,选择60m钢圈尺放线各部位的基础梁、桩位、墙体与承台,在基坑四周的木桩进行拉线,控制好各细部的放线尺寸。对于21.4±0 以上土木施工,由于施工层、脚手架呈现同步向上,无法引测某些基准点,通常选择内控法。复核±0 结构施工轴线准确后,以经纬仪作为透视水平线,沿着某层楼面,向轴线的纵向偏移2m 后,选择10×200×200mm 多块钢板进行预埋,于钢板上将控制轴线标出。对于二层以上施工,选择一层楼面作为基准,设置200×200mm 方洞于每层楼面,选择激光仪器对下层楼面控制点进行引测,接着采用钢卷尺、经纬仪校正轴线,将细部尺寸、各层轴线放出。在激光仪引测过程中,还需修正激光仪光点,降低光点误差。
2.控制垂直度
垂直度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关键环节,通常需按照土木物柱的网布点,将土木物柱地面中轴线、四转角边墙,沿着纵向、横向,对一层转角边墙进行测量,选择红漆进行标记,将其作为垂直度测量基准点。在执行二层以上边墙柱施工时,利用吊线测量边墙柱垂直度。定位、支撑和加固转角边墙柱后,将其作为基准点,以边墙柱上下口的外侧作为透视线,沿着纵向与横向将二块挂线板外钉,控制转角边墙、外边墙柱在同一垂直度、轴线。
3.混凝土浇筑、振捣
其主要包含三点:其一,混凝土浇筑厚度。对于混凝土浇筑程序,通常选择分层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达到一定浇筑厚度,通常控制在190mm~290mm 的浇筑厚度,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扒平混凝土,采用由低到高的振捣方法;其二,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振捣时间过长,而引起混凝土离析。对于每处振捣,通常控制在15s~25s 即可。若混凝土表层未出现下沉,确保水平与灰浆泛出,以达到最佳振捣效果;其三,振捣棒。在进行模板安装时,确保两端模板出现安装偏差,保持一致性。正确使用振捣棒,均匀排列,采取交错方式移动,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另外,必须设置压浆板,以防止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混凝土下层发生翻浆。
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采购时,应选择大吸收骨料,若骨料含泥量过大,或干缩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若骨料级配过大,或粒径过大时,可减少泥浆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掺入粉煤灰过程中,可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若掺入高效减水剂,可提升混凝土的抗力性与可泵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和易性,进而使身税率下降,降低裂缝发生率。对于配合比设计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浇捣工艺、构建截面等,合理设计坍落度,按照砂石质量,及时调整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构件养护。根据骨料级配,
合理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进而降低水化热、水泥用量,合理选择外加剂、水泥,属于低碳性、无碱性质量。
二.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1 混泥土质量问题
对于混凝土质量而言,混凝土配合比例作为第一要素,配合设计必须达到施工技术标准,确保土木工程强度、质量。对于科学配合比设计,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施工现场状况。若施工现场气温变化、运输设备改变时,需按照变化,对混凝土级配比例进行调整;其二,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主要指搅拌时,综合保水性能、流动性能与粘聚性能,若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极易引起混凝土离析,当混凝土和易性良好,方可确保振实,防止出现离析现象;其三,振捣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给予充分振捣,最终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因为浇筑振捣较差,使得混凝土内部发生孔洞与蜂窝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需注重混凝土振捣,由专业人员进行振捣;其四,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指挥者、操作者,在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严格各个施工环节,构建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方可切实解决混凝土问题。立足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角度,必须约束相关人员、相关部门。
2.混泥土的施工控制
在选择混凝土供应商方面,必须选择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商家,计算好混凝土浇筑速度,科学选择运输车辆、运输路线;其二,施工操作。确保组织的周密性、科学性,合理安排施工,严格根据施工程序执行混凝土施工,禁止盲目赶工。对于混凝土浇筑,不踩踏钢筋,防止移动预埋线管;其三,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有效提升施工人员责任心。
三.结束语
总之,影响混泥土施工技术的因素非常多,对于当前的混泥土施工情况来讲,只有解决对混泥土施工技术生产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将混泥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化,才能使混泥土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使土木工程中的混泥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期足够的发展,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适合现代化对于混泥土施工技术提出的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芳.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 孙广越.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6).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1 混凝土的搅拌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拌制混凝土的相关材料,混凝土施工人员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要对其进行反复地核算。众所周知,不论是哪一项建筑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都必须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有些混凝土拌制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有些没有正确理解混凝土拌制的科学性,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加水过多。如果在拌制混凝时加水过量,势必就会有多余的水分,那么在混凝土硬化之后,这些多余的水封就会形成水泡。水泡一旦蒸发,那么混凝土中就会形成大量气孔,这对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要掌握合理的知识技能,科学控制加入混凝土中的水量,并对拌制时间进行准确的掌控。这样才能确保搅拌出来的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运输时间过长,那就容易出现离析或者初凝现象,因此,为了缩短运输时间,我们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路程。一般来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要在浇筑现场附近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地点,这样更有利于混凝土运输。特别是那些应用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对于混凝土的运输速度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浇筑期间,混凝土的供应绝对不允许中断。在运输方法上,同样也有相关要求。我们一般讲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种,即平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在平面运输中,主要运用砼运输车和自卸汽车;在垂直运输中,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井架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快速提升架运输、塔式起重机运输等;而在楼面运输中,其主要运输方式则是双轮手推车。
3 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要仔细检查相应模板,包括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等等,都要一一进行确认,同时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尤其是雨雪天气,要防止进行露天浇筑。对于竖向浇筑的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将一些水泥砂浆填筑在底部,在浇筑时,要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均匀而连续,防止离析现象的出现。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如果超过三米,这时必须要使用溜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对各个结构部件认真地、随时地进行检查,防止移动变形,这样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完整性,我们要尽量压缩中间的停歇间隙。从混凝土的浇筑标准来说,其停歇时间应当少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在混凝土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会造成中间停歇时间过长,比如设备原因或者是施工人员的技术原因等等,从而致使其超过了初凝时间,就必须留设相应的施工缝,对于其留设位置,则要以相关技术和设计要求为依据。在浇筑施工缝时,对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也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性相对较弱,其所能承受的剪力也要小很多,因此所留设的施工缝的位置不仅要易于施工而且其所承受的剪力也应相对较小。在浇筑之后,充分的振捣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使得混凝土填充满整个模板,同时还要确保振捣的质量,以便全部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以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更加均匀。
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浇筑之后一步必不可少的工序。由于水和水泥发生了水化反应,混凝土才会硬化和凝结。在完成了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为使更好更快地发生水化反应,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艺手段,创建一种适合水化反应产生的环境,这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想使得水化反应完成得快速而又充分,加快其硬化凝结速度,那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恶劣的环境(比如干燥、过度风吹、暴晒等) 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成型混凝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的发生。所以,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为确保其表面湿润,要做好及时的洒水等养护工作,才能避免由于表面过干而生成裂缝。对于表面养护工作,有一些几点具体要求:1)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应达到28 天;2) 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要在完成浇筑之后立刻做好喷雾养护工作,然后再作相应的洒水养护,对于塑性混凝土而言,其洒水养护工作也应在完成浇筑后的六至十八个小时内进行;3) 混凝土的养护中间不能中断,应当具有连续性,所被养护的建筑,在养护期间内其表面始终要是湿润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领域,可以说,它是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施工技术,比如搅拌、运输、养护等等。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项施工技术的严格落实,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向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发展。要想不断改进和完善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并使得其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要各个相关主体共同努力。笔者相信以后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更加科学、更加先进。在土木工程的相关建筑材料中,可以说混凝土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我国的年均混凝土使用量名列前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中,其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的改善,但其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论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
[2] 范飞.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1.
[3] 谢弘.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本文将混凝土的相关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分别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因素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促使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混凝土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不管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还会混凝土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相互造成影响,出现相互形成制约的现象,那么在专业上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约束,也就是说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承受的变形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温度和收缩之间的现象产生,而我们讲的约束主要还是以外部的约束为主要的。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有哪些
总而言之,在整个土工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没有办法避免产生裂缝的,那么针对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就必须要利用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措施来控制和避免混凝土的裂缝。所以,通过以下阐述的相关观点,针对混凝土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关措施。
1、必须要将水泥水热化的要求降低
首先混凝土本身的热量就是通过水泥的水热化来产生的。因此,在土工建筑施工选购原材料时,就要相对选择一些水热化比较低的的矿渣酸盐水来配置混凝土。之后必将科学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此来降低水泥的用量。然后是要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比较优良的骨料,讲科学的使用和添加粉煤灰、减水剂的融合技术,以此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易和性,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最终来达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其次是可以通过利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办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的温度。最后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之中通过掺加一些砂石,也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热化温度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
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施工技术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气温,不要在炎热的气温下进行浇筑。在夏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在夜晚温度低的环境下进行浇筑,同时采用地下水搅拌混凝土降低入模温度,在运输和浇筑的时候,我们要通过遮阳、覆膜、浇水等方法进行降温,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第二,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的加入一些缓凝型减水剂。
第三,在混凝土入模时,为了能够尽快的使模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我们可采取通风降温的办法。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浇筑后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混凝土的保养工作,在夏季的时候不要曝晒同时还要注意保湿;在冬季的时候要对混凝土采取保温覆盖的办法,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第二,要对混凝土进行长时间的保养,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拆模,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第三,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
第四,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铺开,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过高。
4、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的要求
通过在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建立一个滑动层,在施工的时候通过运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5、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由于砂、石含泥量多,所以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相应降低。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尽量把石含泥量控制在小于l%,砂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也降低了因为砂、石含泥量大对混凝土抗裂的不利影响。
第二,通过采用二次投料法、振捣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浇筑之后,要马上清除表面上的水与在最底层的含粉煤灰极大的一层砂浆,我们要在混凝土硬化早期就进行保养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在混凝土的表层与内部建立合适的配筋,以达到应力分布的改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第一,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少于28天。
第二,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之后,要马上喷雾养护,然后再及时的洒水养护。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完后的6-18小时之内,再进行洒水养护。
第三,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整个土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被广泛利用的,但是这项工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作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只要严格的按照各道施工工序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及时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和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另外在整个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标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2011年06期
[2]张功,李留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华章,2012年22期
[3]金俊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研究[J],建筑,2011年23期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裂缝
Abstract: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in proportion to increasing. With the building height, volume, thickness gradually increased, building foundation bear more load, so the big volume concrete structure is widely applied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structure,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echnical key poi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rack
中***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发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已是必然趋势。大体积缓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与一般混凝土相比,具有水灰比小、强度高、渗透性好、持久性长等显著优势。尽管外界荷载很难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等质量通病,但是在其自干燥现象的影响下极容易引起自缩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而影响了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以及结构施工设计和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导致水泥释放的热量不易扩散而聚集在结构内部,以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出现裂缝问题。
(二)外界温度变化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温度应力与水泥水化热因素有着共同点,就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都归结于温差。
(三)混凝土自缩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中大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其余的都应当被蒸发掉。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因此,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有着必然关系。通常而言,混凝土的自缩值与其材料有着很大关联。比如,矿渣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后期比较大,使用较细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早期较大。
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掺合物(矿渣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高效减水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干缩剂的添加可以将自缩值降低50%左右;膨胀剂等。通过这些例子,足见添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另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与种类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缓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导致混凝土裂缝、自缩的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较强的约束力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结构,导致地基对其有着明显的约束力。这种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外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内部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于温度效应,温度效应是形成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
(一)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尽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的论述较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温度应力,二是自缩性。基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施工,还要考虑减少以上两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温度应力
(1)减少水泥用量。基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重要影响,应当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相当于减少可水化的热源,水化热现象的影响也会相对较低一些。当水泥较少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来保证混凝土具有符合施工标准的强度。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减水剂、混合材料,还可采用比较先进的搅拌技术,既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充分散发,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当前,水泥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的低热水泥。比如,选择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类型的地热水泥。使用该种类型的水泥,可以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控制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上升的浇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发生温度应力。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尽量避免正午施工。倘若一定需要在仲夏正午施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来降低浇筑温度。
(3)强制降温。必要时刻,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比如,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向管中排放冷水,利用冷水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提高抗裂性能
(1)掺加添加剂。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将混凝土的自缩性严格在适合施工的范围之内。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要想得知准确的限制膨胀率,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限制膨胀率实验。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得到的限制膨胀率才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添加增强材料。所谓的增强材料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倘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这种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添加配筋。科学实验证明,在混凝土在添加合理的配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倘若使用的配筋直径较小、分布间距较小,抗裂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配筋分布间距小于10cm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就可以控制在0.005cm以内。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间配筋较少,可以适当地在中间添加一些温度筋,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4)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不随意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在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和验证,经过多方比较后方可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才会满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工作,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融合,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5)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应当注意其他方面。比如,骨料配比、骨料种类、水灰比等。其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沙砾的大小、光滑度等因素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
(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三、结束语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涉及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技术。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裂缝”问题,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发现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温度应力,二是混凝土自缩。为了有效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严格设计施工方案、选用科学的构造和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并注意施工工程中的每一项施工技术,最大程度地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康维.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2]马向东,李优.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裂缝成因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
[3]刘春燕,节春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综述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3).
[4]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5]曹建平.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综述[J].科技信息,2010,(19).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要点分析;影响因素
中***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对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断规范化、不断严格化。在现阶段,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就按现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状况来说,只有解决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统筹的把握全局,对工程加以控制将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化,才能使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使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适合现代化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的严格要求。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性
(1)混凝土碳化危害性
二氧化碳通过混凝土结构裂缝,与水泥中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具有碳化混凝土作用的碳酸钙、碳酸盐,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碱性,在这种环境下混凝土收缩开裂程度会加快,并彻底破坏混凝土结构。
(2)降低混凝土耐腐蚀能力
混凝土内部的渗水,溶解部分水泥的水化物,造成溶蚀型腐蚀;混凝土水泥石中的松软物质,被渗水腐蚀后,产生盐酸腐蚀或者镁盐腐蚀;碳酸盐长期滞留在混凝土结构裂缝内,逐渐产生溶解度极低的产物,造成结晶膨胀型腐蚀。
(3)钢筋腐蚀危害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使得部分钢筋直接在空气中,并可能被渗水浸泡,从而产生腐蚀作用,钢筋的抗拉、抗剪等性能也因此逐渐减弱。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同施工工序存在施工间歇时间 ,土木工程中不同工序混凝土浇筑会存在施工间歇时间,譬如墩墙与底板,在浇筑完底板之后,由于混凝土的弹模小,压应力在徐变的作用下逐渐降低,而在上部混凝土浇筑后,底板的混凝土温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此时产生的收缩变形,会形成对墩墙部位的拉应力,在超过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后,就会产生贯穿型的裂缝。
(2)混凝土内外温差,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外部温度得以快速驱散,而内部温度则滞留上升,或者外界温度骤然降低,表面温度同步下降,但内部温度依旧保持恒定,从而产生内外温差,使得混凝土内外干缩变形不均匀,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3)混凝土结硬收缩,工程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蒸发后,或者水泥产生水化作用,混凝土体积收缩,由此产生收缩裂缝。 除此之外,混凝土配合比不良、用水量太多等,以及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均为诱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不确定性因素。
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针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性和成因,笔者认为混凝土材料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养护技术等的控制,均为结构裂缝控制的重点技术。
3.1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控制,主要集中在粉煤灰掺合、外加剂添加、骨料级配调整几个方面。
(1)粉煤灰掺合
粉煤灰掺合于混凝土,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并增加早期徐变和减少干缩等,对于混凝土的抗裂极其有利。以150kg/m3的水泥用量为例,在其中掺合 200kg/m3粉煤灰和适量减水剂,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最高能达到 40Mpa,这种强度水平的水工混凝土,具有抗冻融循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氯离子的扩散性能。
(2)外加剂添加
适量的外加剂是控制混凝土水分、凝结、强度的关键材料,而外加剂的添加量必须控制在最佳状态,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土木工程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剂,常见的有减水剂、减凝剂、早强剂几种,在添加的时候,需要根据水泥和粉煤灰用量,以及水泥水化热的情况,对添加量进行因地制宜地调整。
(3)骨料级配的调整
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的粒径,需要通过水泥用量的控制, 调整混凝土骨料的级配,譬如 150mm 粒径的四级配混凝土,在水泥用量减少 4%左右后,其粒径可调整为 120mm,成为三级配混凝土。对于骨料级配的调整,需要观察混凝土强度的改变,并检验是否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在选择合适混凝土材料后,在施工期间除了需要控制好浇筑的问题,还需要减少外部约束,以及在后浇带设置、表面真空作业等方面,均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的重点。
(1)浇筑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要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和严寒季节,因为混凝土属于不良的导热体,在高温季节中的放热反应明显,使得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很难有效驱散,甚至可能出现温度上升现象,这种气温条件不利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而在严寒季节施工,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将延长,譬如以在 21℃和 4.5℃的温度下,混凝土凝固时间分别为 6h 和 12h,因此温度越低,需要留置养护的施工量就会越多。
(2)减少外部约束
浇筑与基岩的混凝土降温后 ,其体积会收缩,但与基岩连接在一起的混凝土受到限制,拉应力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抗衡,前者一旦大于后者,就会出现贯穿性裂缝。 为此,混凝土浇筑时有必要减少其外部约束,具体的做法是平整开挖岩基面,并控制岩基面局部的起伏度,原则上不能够超过 0.8m。
(3)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设置的目的是弥补温度伸缩缝无法保证结构整体性的缺陷,具体的设置方法是以固定的长度将结构分成多个区段,而且每个区段之间保留足够的宽度,并在预定时间内往该宽度浇筑混凝土,将所有区段连接成为整体的板带,常见的后浇带模式有平直型、企口型、T 字型、V 型。 关于后浇带的设置,其间距、宽度、浇灌时间控制均为施工的重点,同时也是防止裂缝出现的关键步骤,理论上后浇带间距为 20-30m、宽度为 100cm、浇灌时间为 2-6 周,但具体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需求而定, 并且要求控制好界面结合的质量,譬如界面的整齐洁净,以及防止外界水、杂物等侵入,至于后浇带软基土体上拱的问题,可利用 准48 钢管、竹脚手片、塑料薄膜、100 厚 C10 素等制成底板,放置在软基之上。
(4)表面真空作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可利用真空负压的作业技术, 减少浇筑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提高混凝土密度,这对于早期混凝土干缩应力的控制,具有极大的帮助。 关于真空作业的强度效果,可根据水、水泥、砂石、粉煤灰等配合比,以及水灰比、砂率等,以 28 天作为周期检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3 混凝土养护技术控制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技术,主要有封闭式养护、表面保温养护、表面洒水保湿养护几种。
(1)封闭式养护,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以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的下降,预防混凝土的早期干裂。
(2)表面保温养护,根据表面混凝土保护的标准 ,对暴露比较大的混凝土进行表面保温,以防止外界温度的骤然下降,可借助气垫薄膜、软木板、泡沫混凝土、完全饱和草袋、石棉板等导热系数和吸水率比较小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3)表面洒水保湿养护,在混凝土的表面终凝以后,在保温养护的基础上,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养护约 12d 左右,这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有效养护手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具有混凝土碳化、降低耐腐蚀能力、腐蚀钢筋等危害性,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材料、施工间歇时间、内外温差等方面息息相关,为避免这些结构裂缝的产生,可通过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并在浇筑过程中借助控制浇筑温度、减少外部约束、设置后浇带、表面真空作业等施工技术,提高浇筑的质量水平,以及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合理养护混凝土。
【参考文献】:[1]赵来喜.清水混泥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9):78.
[2]韩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及预防措施[J].建 材发展导向,2013,(3):226-227.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地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和砂石混合而成,可以不分场地混合,运输比较方便。混凝土具有优秀的可塑性,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可以塑造成为各种各样的模板,灵活多变,且混凝土结构在一般情况下非常坚硬,很难被破坏或者是侵蚀。混凝土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用以提升材料的特性,和钢筋一体极大的增加了材料的硬度和整体性能,材料的抗震和抗爆炸的能力比较好。当然,最主要的是混凝土中的大部分材料是砂石,材料比较常见,价格比较便宜,产量很大,生产方便。
二、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1、配制混凝土的比例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和砂石混合而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混合配制,配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一些施工人员仅仅从主观臆想出发进行配置,没有科学技术指导,拌制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难以达到施工需求。因此,拌制混凝土我们必须从国家相关规定出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强大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施工人员的配合比,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我们要从根源上做起,在混凝土拌制时严格遵循配合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施工方提供的混凝土材料,监理和相关单位要组织检查,保证混凝土质量,保证建筑物质量。
2、拌制混凝土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经常出现重复核算的现象。我们必须看到,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它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我们要想建设稳定上乘的建筑物就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具体的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杜绝那些不科学的方式,在加水上不能太过,要按照拌制标准进行。如果混凝土加入的水太多就容易出现混凝土上面的泡泡,这些水平会产生许多气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硬度和质量。从这里来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好加入的水量和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是很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施工整体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环节。对于混凝土浇水的数量取决于所需的混凝土强度大小,如果需要强度大的混凝土就要注意浇水的多少,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另外,混凝土的质量还受到模板质量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最后选取那些拼缝紧密、平滑干净的模板,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拆除模板时,第一步就是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其支撑力进行分析,考证是否符合于钢筋混合在一起。最后,混凝土需要振捣,振捣不是简单的敲打,而是要按照建筑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4、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水泥的质量、水泥存放的时间长短、存放的环境。整体过程一般是经施工人员操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完善的管理,保证所用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对以上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避免水泥受湿受潮,将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5、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天气、环境、人为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必须考虑到气候变化或者是环境转换等方面的问题,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建筑施工人员要提高此方面的认识,在天气和气候、环境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效果。
三、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1、施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施工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这些小问题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比如说对于钢筋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检查、在进行钻孔时应该采取的是冲击电钻而不是使用钻孔机、结构胶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保证并且在粘贴过程中要保证其有效性、对于植筋的结构要进行考证确保它能够达到水准要求、对于胶固化的实施步骤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做到谨慎小心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最主要是要做到遵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操作。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设计的要求,要从建筑施工的基本条件出发,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施工设计方案;其次,选购混凝土必须从严,采购环节非常重要,不能出现人情单,避免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建筑整体的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质量要多次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合乎标准;再次,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的使用要正确,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浇水等工作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对于混凝土的温度和热度要严格管控,避免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最后,混凝土拆模的时间必须严格,因为不标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物质量。
结束语:混凝土技术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安全的基本保证。作为应用最为广泛、匹配性最好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有着属于自身的优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是建筑物完美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完美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从技术和行为上都要保证混凝土的良好施工,促进工程更快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6)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中***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目前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主要是由沙子、水以及水泥等各种材料根据一定的比例调制而成,并且混凝土对于其他的材料比较,具有着很多的优势,因此在对每种材料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重视。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由于混凝土配合比存在的问题
大体积的混凝土主要是有着截面大、内外温差大以及温度收缩应力大等特点,进而十分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根据其施工范围,必须要做好混凝土的测温记录以及养护等工作,同时这也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施工的配合比,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以及正确的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有关规定,混凝土实际过程中需要的配合比必须要根据普通混凝土性能试验的方式来进行配比,以此来满足工程的耐久性以及强度等要求。在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经济、合理以及科学,不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然而在通常施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施工人员为了投机取巧,没有经过***机构的调试,通常根据经验来进行调配,或者是提交试配材料和实际工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进而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同时也会对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1.2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重量也要进行控制,并且每种材料都要进行过秤。但是在施工中通常也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情况,如果加水过量将会导致混凝土在硬化之后,其内部所残留的水分将会形成水泡,在经过蒸发之后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很多的气孔,进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出现大幅度的降低。
1.3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存在着问题
在工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通常会忽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工作,然而在混凝土后期进行水化反应的过程中,是需要很大的水,在这个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断的下降,然而对于养护浇水的频率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水的过程中必须要连续性,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混凝土处在湿润的情况下,养护浇水的频率以及水量等方面必须要有着科学性。
1.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着问题
在工程中,模板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并且模板的好与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目前在很多的工程施工中其模板都存在着很多微小不平以及粘有垃圾等现象,进而导致了混凝土存在着很多蜂窝麻面的情况。然而对于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强度,不仅仅会损失混凝土,同时也将会使混凝土出现缺棱掉角的情况。过早的进行拆模,也将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有力的支撑,进而没有办法和钢筋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振捣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振捣时间的不充足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够密实,如果振捣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将会引起大量的石子出现沉淀。对于一些钢筋比较密集的梁柱接点出,要是没有对其加强振捣,那么将会导致出现混凝土的蜂窝和空洞等情况出现,对于工程的结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2.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关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其进行自然的流淌和水平的分层,之后再进行斜向的分段和持续的进行推移,最后就是一次到顶的工序,同时这也是浇筑的流程所在。在工程当中实施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不可以对已经拌制好的混凝土在进行增加水分,然而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必须要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在进行新一轮的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上一轮的覆盖情况进行确定,因此必须要对两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进行准确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初凝固的时间,以此来有效的防治由于时间间隔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与此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天气的因素考虑到其中,同时也应该要尽量的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2.2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由泵送混凝土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对于泵送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缩短工作。但是通常在很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振捣以及配合比等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在工程建筑中对于工期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存在着不足,那么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应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重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标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硬化以及凝结,主要是因为水以及水泥等出现了水化反应。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的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从而能够使混凝土的表面保持湿润,以此来防止由于风吹和干燥等原因所造成的裂缝,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混凝土当中的水泥能够得到充分的水化,使其硬化的速度能够得到加快。
2.3关于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以及坡顶等位置进行三道振捣。并且要保证这三道振捣的位置能够符合要求,经过合理的配合之后才能够采用振捣覆盖全部的坡面,以此来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对振捣棒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振捣的时间以及插入的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深度最好是在下层混凝土的五十毫米以上,其移动的间距要在四十厘米左右,在对振捣棒进行插入的过程中要快速插入和缓慢的拔出。混凝土在经过密室之后,必须要实用刮杠将表面刮平,并且要撒上五到二十五毫米厚的碎石,然而混凝土在凝固之前要使用木板进行抹平,并且抹平的次数要在二次以上。
2.4关于混凝土在梁柱节点箍筋施工的技术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多数都是使用箍筋的施工方式,在把所有的梁板模板安全完成之后,在进行安装梁板钢筋并且整体沉入梁中。这种方法能够让钢筋的运输以及绑扎等比较安全的进行,同时这种方法的工作量比较小,在进行绑扎钢筋的过程中不会和支模引起冲突。但是也存在着箍筋的间距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主要的解决方式就是在进行下料的过程中把全部的节点增设纵向的短筋,柱节点的地方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的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的骨架,并且搁置在楼板的模板面上面进行穿梁钢筋以及捆扎,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治柱纵筋以及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出现冲突,进而导致出现套箍出现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必须要偏离箍筋的角部大约五厘米左右。因此能够更好的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以及间距。
总结: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知道,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的种类已经越来越复杂,然而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为土木工程的基础内容所在,因此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以及创新,以此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12(24):144-146
[2]宋增旺.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24):163-16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