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10篇

加工贸易转型篇1

一般认为,所谓一般贸易,主要是指单边输入或输出关境的一种贸易方式,其交易标的物通常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进出口货物;而所谓加工贸易,主要是指以保税的方式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或包装物,在境内加工或装配后再出口产品的经营活动。可见,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差别源于海关监管方式。从这个角度看,二者确实存在很大区别。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全球分工主导形式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的本质已经演化为各国(企业)参与全球生产流转环节的外在表现。所谓的一般贸易,其实也直接或间接地内含大量进口中间投入品,从事的也是全球生产链的一个环节,因而本质上也属于“加工贸易”,或者说广义上也是一种加工贸易。换言之,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虽然仍存在海关统计意义上的区别,但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二者在经济上的界限就不那么清楚了。在产品内分工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布局,利用各国的要素优势,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把很多生产环节和零部件都外包了,或者通过对外投资由自己的子公司来生产,从而形成了比例越来越高的中间产品贸易。从经济学含义看,由垂直专业化分工导致的中间产品贸易本质上属于“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情况下,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划分已经不再重要。国际分工体系的巨大变化,已经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基于海关监管的边境措施的重要性大大下降,贸易、投资便利化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竞争***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策等边境内措施成为关注焦点。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正在形成,以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其次,从参与国际分工国民福利看,很难得出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获益能力强的结论。一般贸易可能内涵了更多国内价值增值环节和阶段,而加工贸易内涵的国内价值增值环节和阶段则相对较少。也正是基于上述差别,表现出了一般贸易的出口品较之于加工贸易出口品通常具有更高的国内价值增值率。但如果据此得出一般贸易获益能力更强的结论,就不免有失偏颇。联合国基于贸易附加值视角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经济体,其出口产品中内含的国外进口中间品比重越来越高,而国内价值增值所占比重则日趋下降。

这种变化趋势实际上正是说明了全球分工的不断细化、产品价值链在全球的进一步延长、以及各国(地区)更加专注于更具核心竞争优势的特定环节和阶段的结果和表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出口国内附加值增值率固然重要,但不应简单等同于参与国际分工的获益能力。事实上,在新的国际分工形式下,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掌控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所专注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环节和阶段是否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3]应当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国内价值链短,因为加工贸易也可以通过不断转型升级而延展国内价值链。总体来看,目前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较短,但这并非是加工贸易本身的问题,而只能说明我们在加工贸易延长国内价值链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也意味着发展加工贸易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升级空间。再次,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其本身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并不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因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是企业的事,与一般贸易一样,发展加工贸易也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正如王子先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一般贸易并非一定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而加工贸易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方面也并不存在必定不如一般贸易的范例。[4]实际上,加工贸易作为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典型表现和重要形式,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不仅能够在密切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关系中通过模仿等获取一般的外溢效应,还通常会因为得到跨国公司的指导、帮助而获取主动的外溢效应,从而促进技术进步。[5]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通过发展加工贸易而承接来自发达经济体“外包”的末端加工装配环节起步,循着一种逆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即由末端起步逐渐向中上游攀升,从而最终实现整体的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的范例并不鲜见,亚洲“四小龙”的实践就是明证。而在中国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一批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甚至进行二次创新,从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研发力量甚至培育了自有品牌,实现了从简单的贴牌加工,向委托设计生产乃至自有品牌营销转变的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总之,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全球贸易尤其是制成品贸易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通过发展加工贸易而融入全球价值链以获取发展的机会和利益,不仅是顺应全球分工演进趋势的需要,也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因此,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要不要发展加工贸易,而在于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促进加工贸易本身的转型升级。把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提升一般贸易的比重作为外贸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值得商榷的。

二、“微笑曲线”再讨论:“低端”还是“高端”

自20世纪90年代“微笑曲线”理论诞生以来,往往被作为“经典”引证,用来说明企业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6]由于企业处于专业化生产的不同生产环节,从而在获益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位于微笑曲线低端的加工、组装和制造等环节属于获利低位,而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技术、专利、网络、营销、品牌、服务等环节属于获利高位。因此,按照“微笑曲线”的理论阐释,由于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而发展的对外贸易,所依托的正是加工、组装和简单制造等获利低位环节和阶段,即便能够获取一定的分工和贸易利益,所能带来的国民福利水平提升也是最为有限的。这正是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所诟病的“中国对外贸易只赚数字不赚钱”的原因。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外贸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沿着所谓“微笑曲线”向两端,实现价值链的全面攀升。

应该说,“微笑曲线”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中国外贸发展也不乏参考价值。但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能否成为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方向和***策思路,仍需作进一步分析。运用“微笑曲线”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实际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基于企业层面所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是否能够简单地等同于国家宏观层面的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二是“微笑曲线”理论所描述的向高端攀升尽管很是理想,但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价值链攀升的基本条件。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知道,“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策略方向,属于微观层面的东西。具体而言,在附加值增值观念的引导下,企业只有将附加值更高的生产区段和环节作为目标定位,并不断向其攀升和转移,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微笑曲线”理论本质上还是一种厂商(企业)理论,而并非是分工和贸易理论。因此,难以将企业这一策略性问题,简单地用于指导一国(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攀升追求更高的附加值,更多地应该是企业的自发自主行为,或者说是在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下的市场规律使然;另一方面,虽然“微笑曲线”高端具有更高的获益能力,但由于投入的要素总量尤其是劳动要素总量相对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所有要素收益的累计总量不一定就最高;而“微笑曲线”低端虽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但由于投入的要素总量尤其是劳动要素总量规模相对较大,因此,生产过程中所有要素收益的累计总量不一定就低,况且低端生产能够极大地拉动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实际上,“中国对外贸易只赚数字不赚钱”的传统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主要还是侧重于从资本要素收益角度的解读,如果从所有要素收益总量来看,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增值率虽然不高,但庞大的出口规模所内涵的附加值总量(也即所有的要素收益)显然是巨大可观的。因此,中国外贸虽以低端嵌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因此获得了经济发展、就业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巨大利益,那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的。我们再分析一下中国是否具备了全面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基本条件。应该说,沿着“微笑曲线”攀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远行,需要培育高端要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在高端要素,尤其是创新型高端要素供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大量关键和核心技术依然严重依赖进口,高端技术人才还严重不足。从国家层面来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和创新要素还有待向企业集聚,技术进步和创新投入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大。[9]因此,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全面沿着“微笑曲线”而向两侧高端攀升,还不切合实际。考虑到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以及劳动力素质级差所形成的特有二元结构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大量的劳动力还难以与其他高端要素进行匹配而进入中高端行业。应该指出的是,即便是在所谓“微笑曲线”低端,只要能够做实做专,同样也能成为价值链中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总之,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考虑到企业攫取高端附加值进而带动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到广大低技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不仅需要考虑单一要素的收益状况,还应该兼顾到所用要素的总量收益状况。近年来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和“招工难”问题,本质上是结构性问题,因为与此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就业难”问题。当然,一部分企业实现价值链的攀升,不仅应该而且有条件。事实上,很多企业因此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是,总体上看,在现阶段,把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作为现阶段外贸转型发展的方向,条件还不具备。

三、外贸发展的产业选择: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

贸易是流,产业是源,贸易的转型发展本质上依赖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学术界和理论界不少同志认为,中国外贸在面临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约束下,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而将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说,基于企业版“微笑曲线”的观点认为,中国外贸转型发展,就是要努力摆脱低端陷阱,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那么,产业版的外贸转型发展观点则涉及到中国未来外贸发展的产业选择。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基本判断:就目前中国产业发展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及其现实阶段而言,是否应该放弃所谓低端的传统产业,转而发展所谓资金技术密集型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或者说,中国产业发展是否已经到了全面向高端产业升级的临界点?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是否不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产业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外贸的竞争力是否要寄希望于高端产业?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到了全面向高技术产业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临界点,因为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表明,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或者说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远远超出了同等发展水平的其它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水平,甚至与发达经济体趋同。基于这种实证研究结果就据此得出中国产业已经具备高级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的观点,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影响,更确切地说,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的中国外贸,会造成中国出口产业的“虚高”的假象。正如TheodoreH.Moran研究所指出的,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貌似由发展中经济体所生产,但实质上是由发达经济体所生产,因为出口产品中所内含的最为核心的技术环节和阶段,包括核心零部件等,依然依赖于从发达经济体进口。

加工贸易转型篇2

一、加工贸易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25年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长足进步,对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扩大就业、推动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98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5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7%;其中出口11亿美元,占比5%;进口14亿美元,占比6.4%;加工贸易增值率-21.4%。到2003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048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中出口2418亿美元,占比55.2%,进口1629亿美元,占比39.5%;加工贸易增值率47%;当年创造贸易顺差789亿美元。多年来,加工贸易累计创造3000万个就业岗位,累计贸易顺差3942亿美元。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由于国内外相对增长率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以及相对价格差距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都取得快速增长。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总加工贸易的80%;进料加工出口的比重达77.5%,高于来料加工出口2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加工出口的比重分别为90.2%、6.6%、3.2%,增速分别达到43.5%、16%和53.8%。同时,进料加工进口的比重也达到76%,高于来料加工进口26.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加工进口的比重分别为93.4%、4.1%、2.4%,增速分别为41.9%、9.2%和64.4%。是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27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1.9%,其中加工贸易占到75%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02亿美元,加工贸易占到90%左右。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看,我们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开始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分销网络、供应链管理以及研发、运营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对的新机遇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当前,一般制造业已成为全球供给普遍过剩、边际收益严重递减的成熟技术行业,国际相对价格的剪刀差已从工农业产品之间转化为知识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发达经济的优势已转型升级到虚拟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我国不是新技术的策源地,而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接受地;不是全球加工制造的控制和运营中心,而是中低端技术和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供应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低生产成本优势,在全球占有明显有利的地位,“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是现阶段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通过新形式的加工贸易来提升我国的加工制造能力,为世界大跨国公司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配套体系,是加快我国企业“干中学”过程,积累全球化大生产经验的最有利捷径。

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产品内部的工序或工艺细分化为特征的全球分工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趋势是随着跨国公司在空间上把不同的生产环节或工序分配到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建立研发、生产和分销系统的全球体系,使国内分工转化为国际分工;另一个趋势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产业的集聚,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技术、管理以及加工制造的空间和范围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不仅由于“成本驱动”而把采购、加工制造、组装配送环节转移到中国,同时由于“市场驱动”而把技术、管理和资金带进中国。而且,由于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不得不主动把区域研发中心、运营管理总部、地区物流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可见,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和资金资源的重要手段。中国低生产成本优势与跨国公司生产以及综合物流运作能力相结合,就可能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提供从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一直到分销和售后服务的合作。从发展前景看,全球化不仅可以带来使中国加工制造能力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机遇,而且能够创造把加工贸易升级为综合优势的机会,使加工贸易的发展开始新的转型。

再次,我国目前的整体竞争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成熟技术)产品或工序上,即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我国与印度相比,虽然后者对外开放比我们晚12年,近年来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只接近我们的十分之一,整体经济实力有明显差距,但印度近年来通过吸收新技术、海外分包合作以及委托加工制造,不仅在著名的软件、信息技术咨询、呼叫中心、芯片设计以及未来的金融服务、工业工程、风险和行为分析以及药品研发等服务领域为跨国公司提供海外分包业务,从而大大压低了世界服务业成本;而且在汽车、制药、化学制品以及资本货物等领域正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并吸引世界大跨国公司寻求规模化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应当尽快把我国加工制造技术整体升级到中等档次,而且应加快形成生产和研发、品牌优势。为此,要研究制定加工贸易发展的新战略,促进其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

l、扩大加工贸易活动的领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作为涉及外资、外贸和国内产业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重点考虑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国内产业、企业、产品以及产品内部工序的带动、辐射和扩散作用。在吸引外资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要考核有关部门及地方***府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为国外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的情况,鼓励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体系和全球采购体系。在制定优惠***策吸引外资的同时,应研究制定优惠***策,切实解决国内中小企业缺少融资能力、缺少国际市场资讯和人才、缺少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缺少技术和产品更新能力等具体困难,使更多国内企业在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走出去”搞加工贸易。

2、不断提升“世界加工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功能,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深层次合作提升外资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档次。要鼓励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更高层次的合作配套,不断加快“干中学”和毕业的速度,使加工贸易环节由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提升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以至升级到高级复杂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组装环节,真正掌握参与和管理全球化企业的经验和窍门。在这方面,***府提供公平竞争的准入平台,创造更规范的投资和竞争环境,比优惠***策竞争更重要。

3、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为主转变。目前,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民营企业仅占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基本是外商投资企业。这反映了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但从长远来看,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主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在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下一阶段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点,应是培育、鼓励、扶持国内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研究制定有关***策,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联合,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搞进料加工出口。由于多数国内企业缺少全球化人才和国际资讯网络,应考虑建立开放共享互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合作机制。

4、对加工贸易要从严密监管向风险管理、贸易投资便利与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管方式转型。对此,一是建立企业守法自律机制和随机检查监督制度相结合。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最大的难度是遍地开花,监管执行的成本太高。因此,首先应建立企业守法自律机制,包括合同、票据、凭证以及财务帐目等原始资料。数据的完备性,企业诚信状况的评级及违法记录,企业法人代表和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等明确的规定;建立监管部门与企业的良好伙伴关系,把责任重点转移到企业自身而不是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在确保加工贸易企业贸易便利和诚信的前提下,实施随机的检查监督,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则严惩不贷。作为企业守法自律机制的保证,对企业诚信状况要有一套相对完备的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应与企业其他诚信认证系统相兼容,以全面获得企业是否讲求诚信的资料和数据。只有处理好企业自律和高效***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提高监管效能。

二是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制度。这套制度首先是规则化管理,不能随意改变或任意解释;其次是有明确的执行程序,公开透明,依法行***;再次是有合理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应是由海关、边检、工商、税务、口岸管理等纵向一体化组织分别管理向扁平化的综合协调监管的组织架构过渡;最后,监管应当是简明有效。虽然加工贸易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是中国特色,但监管体系建设仍应逐步向国际规则接轨。在这方面,***府职能要真正实现转换,明确监管部门的第一要义是提供“服务”,然后才是有效“监管”。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加快监管体制的改革,包括调整监管职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监管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增加发展的障碍。

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在简化程序的同时又要保证有效监管,就应加强监管手段和工具的现代化,包括监管的电子和网络化改造。目前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技术和网络投资过度,投入了巨额资金改造技术和设备,使监管的技术基础设施达到了国际水准,但这些技术设备的应用效能很低,出现了硬件过度发展,软件严重滞后,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改变这种情况的一个办法,就是从监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电子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投资和改造,并提高监管部门的应用水平和能力,从而形成有形和无形监管相结合的新监管体系。

加工贸易转型篇3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中***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产品内分工迅速兴起并成为国际分工的必然趋势。产品内分工带来了生产领域的变革,各国纷纷投入生产全球化的浪潮中,从而把各国间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方式,发展加工贸易就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的有利形式,同时也是符合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研究山西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提升山西在产品内分工链中的地位,从而使山西能更好地参与产品内分工。

一、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1.产品内分工含义。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其既可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间完成。对其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过程的可分性。一个产品的生产应包含不同的工序或区段,各国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专业化生产其中的某个阶段而不是全部阶段。第二,生产空间的分散性。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必须跨越国界,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

2.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除了是一种贸易方式外,也表现为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产品内分工是将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而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其实质就是各国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开展国际分工,并根据各自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的活动。”加工贸易不仅体现产品内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点,而且也是在自由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方式,所以它代表着现代国际分工的新趋势特征。

产品内分工深化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产品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仍然是在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能在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充分实现,这样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加工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也就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按照这样的话,如果产品越是能满足产品内分工条件,其加工贸易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其中最明显的行业是电子行业。因为电子行业具有完备的工序可分性,也具有非常低的单位价值运输成本,非常适合于跨境产品内分工。我们从贸易数据中看到,过去几十年我国贸易增长最快的20种产品,前3 名都是电子类产品,其根本原因就是电子产品相对最容易进行产品内分工,也最容易把产品生产不同的工序分散到不同国家去进行。如今随着贸易、金融和投资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国际化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逐渐增强,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它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山西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分析

1.数量分析。Hummel,Ishii,Kei-Mu Yi(2001)提出了测度产品内分工规模的方法,他们运用投入产出法,将一国进口品分为用于国内最终消费与用于出口品生产这两部分,然后按进口品用于出口的价值对出口额的比率来定义“垂直专门化比率”(vertical specialization(VS)share),用这种方法,Hummel等人对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垂直专门化程度做了一番估算。VS用体现在一国出口商品中的进口中间品价值来衡量,公式为:VS=(进口中间投入品价值/产品总价值)×出口产品总价值×2。还有一种测量方法为VSi,考察一国出口的中间品中被他国用作生产出口品的价值,计算方法与上式大体相同。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VS从一国的进口中间品来考虑,VSi从一国的出口中间品来考虑。如果某国用进口中间品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则其VS值就等于进口的中间品金额;如果全部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即出口为零VS=0;如果仅仅利用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品,而不进口任何中间投入品则VS=0。由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统计,我们可以依据加工贸易的数据计算我国的产品内分工规模,即:VS=加工贸易进口额。考虑到一般贸易出口中可能包括少量进口辅料的价值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值要比实际值要低,但误差不会很大。参照此算法山西的计算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2002年以来山西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VS/总出口额)处于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0.019上升到2007年的0.224,这与世界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也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的现状相吻合的,近些年来我国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已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结构分析。为深入分析山西加工贸易在产品内分工中的结构,首先要将贸易数据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三大类。其中,又将中间产品分为零配件和半制成品。这种方法按照商品的主要用途进行分类,容易把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加以区分。本文参照Francoise Lemonie 和Denizu Nal-Kesencl(2002)年对中国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山西省2008年1-10月和2009年1-10月的相关数据,对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结构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从选取的两年数据的比较来看,在进口方面,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在总进口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大约为2/5,其中又以半制成品的进口为甚,而零配件的进口在中间投入品进口中占的比例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最终产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山西主要是对进口中间投入品进行加工装配。出口方面,和进口的情况呈现相反的趋势。最终产品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2008年占到近30%,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中间投入品逆市而上,显示山西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说明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加强。总体来看,山西产品结构仍以初级产品为主,虽然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减少,但可以看出山西加工贸易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不强,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结构不合理,需要转型升级逐步改善结构。

三、山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品内分工角度

山西加工贸易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工贸易规模小。山西省加工贸易底子薄,基础弱,总量小,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性和规模效应弱。同时,还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整体***策支持较弱等制约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问题。二是加工贸易产业和商品结构单一。加工贸易商品以初级产品铁矿砂、氧化铝橡胶等为主,加工贸易项下的贱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一直占全省加工贸易的80%以上,而机电类产品所占比例较低。加工商品简单,且主要集中在资源性、重能源产品的加工上表现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加工链条短。三是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少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四是加工贸易利用外资规模比较低。五是加工贸易增值率波动幅度大不稳定。

就目前山西省加工贸易的形势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不容乐观。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仅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分工已从产业间、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了产品内,各国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只需专业化生产同一产品的某个生产阶段而无需全部阶段。因此,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加工贸易升级,全省才能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形成组装与制造能力参与产品内分工。因此重点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全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1.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升级。虽然山西近几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不断增加,对山西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改进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机电产品的出口也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属于组装型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需要继续优化,着重提高产品不同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环节,即仍然继续沿着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路径参与产品内分工,鼓励更多加工企业参与到资本、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环节生产中,尤其要紧紧抓好当前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

2.加工贸易生产环节的提升。充分利用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建立在原有静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速资本积累,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从而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产品供应链中沿着产品内分工阶梯攀登,即继续从简单组装辅助零部件制造一般和重要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这样使加工贸易企业的中间产品逐渐从低层次简单产品过度到同一产业内更复杂、更精细的产品,最终顺利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生产环节的提升。

3.同一产品分工链上的升级。由著名的微笑曲线可以知道,越往上游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品牌和营销两端走,增值幅度越高,中间的加工制造增值幅度最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工贸易还应在拉长的产品分工链条上升级,提高加工产品的增值含量。一方面沿着产品分工链向上游延伸。从最后工序开始依次向前,循着“原材料供应简单加工组装复杂加工装配零部件配套生产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人才交流、产品研发合作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自有品牌创建”的轨迹,不断提升加工度,从而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另一方面向下游拓展,发展加工贸易营销和海外销售。

山西一直以来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了附加值最低的组装环节,如果加工贸易一直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将会出现“贫困性”增长现象。加工贸易必须走“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销售―自主品牌”的产业链升级道路。从劳动密集型环节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以“边干边学”的方式沿着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品牌,完成产业“蜕变”,才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卢锋.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1)

2.徐攀峰.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湖南大学,2006(9)

3.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宏观经济研究,2004(2)

4.兰勇,杜红梅.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层次性与路径探讨.经济论坛,2005(20)

5.黄飞娜,金余会.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分析.经济论坛,2008(11)

6.李少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湖南湘潭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加工贸易转型篇4

通过“五转型”达到“五升级”

《征求意见稿》指出,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力争用4年时间使广东加工贸易初步实现“五个转型”和“五个升级”。其中,五个转型包括:一是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二是产业链条由短向长转型;三是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结构转型;四是营销市场由出口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转型;五是区域结构转型。五个升级是指工艺流程升级,产品结构升级,集群配套升级,服务能力升级,增值能力升级。据悉,“五个转型”和“五个升级”的提法是第一次出现在相关文件当中。

从“九方面”做好加工贸易工作

下一步,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主要从9个方面加强推进:

1、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鼓励从事加工贸易服务的企业进入关键零部件制造,提高产品附加值;

2、增强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能力,在广东打造若干个公共技术提升平台,支持地方设立研发、检测、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

3、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从原有的加工制造为主转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配送相结合;

4、转变加工贸易生产方式,从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ODM)和自主品牌(OBM)一体化转型;

5、开拓加工贸易的国内市场,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中心;

6、优化加工贸易企业结构,加快推动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法人企业;

7、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支持探索电子围网区域管理模式,在横琴和东莞市符合条件的地区对从事加工贸易业务企业实行联网监管,在东莞探索创新加工贸易备案、核销制度和监管模式;

8、实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暂时无法实施整体转移的企业,鼓励通过“外发加工”的方式将生产制造环节先行转移;

9、发挥转型升级的示范效应,推广东莞经验。

至2015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工作指标

1.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目标:企业“委托设计+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七成以上。

2.品牌建设目标:加工贸易企业拥有品牌总数将达到20000个。

3.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目标: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力争达到五成。

4.技术研发和创新升级发展目标:加贸企业设立***法人研发中心达450家以上。

加工贸易转型篇5

加工贸易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贸易方式,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墨西哥为吸引美国投资,解决就业,发展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边界工业计划”,直至现在仍然对加工原料和零部件实施进口税减免***策;泰国自60年代开始实施自由贸易***策,鼓励加工贸易和对外出口,并随着经济增长不断调整加工贸易优惠***策,以达到解决就业、地区平衡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发展高科技、完善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目的;越南自90年代起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区,并不断调整加工贸易***策以适应对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提出“主动、有选择、有重心、有重点、注重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引资***策;二战后,日本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加工贸易”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于8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劳工成本的提高,开始鼓励境外加工业务。纵观开展加工贸易的国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税收优惠***策鼓励加工贸易的开展,并随着经济增长不断调整加工贸易***策。不同的是,日本境外加工贸易和跨国经营业务早已大大超过国内加工贸易业务,而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等也已进行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转移,境外加工贸易非常发达。

纵观西方学者之研究,他们主要是从出口加工区和产业内贸易角度涉及对加工贸易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加工贸易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发展的结果,是相关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体现(BashirA.Qasrni,2001;DanielM.Bernhofen,1999;HowardChao,2003)。有的学者认为,加工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解决就业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的升级(JayBarney,1996;YenerKandogan,2003;PerterJ.Lloyd,2004;JackeCukrowski,2003)。有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了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是示范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和垂直联系效应。

我国自1978年***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配套***策、监管条例和管理办法,使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不断调整这些***策、条例和办法。其中,针对1985年开始的出口退税***策,国家先后于1994年、1996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多次调整,最后一次的2006年调整,剑指所谓“两高一资”,旨在优化出口结构、保护资源与环境、改善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策调整必然对占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但此次调整的积极作用体现何处及会有多大,各位专家说法不一:张燕生认为,此次调整仍属结构性微调,且更具针对性;梅新育认为,此次调整对贸易顺差只能缓解但不能改变方向;刘尚希认为,此次调整主要的直接原因是2006年能耗指标没有达到;沈丹阳认为,下调会使出口增速减缓;杨志勇认为,此次调整对中长期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意义;隆国强认为,汇率手段优于退税下调,因会导致国货复进口。至于关于此次调整对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升级的影响,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并无专门研究。当然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众多因素,仅靠一项优惠***策调整很难达到目的。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及***策调整的研究。张蕴如(2001)提出鼓励加工贸易向高科技产业突围,依此提升开放式产业结构;张燕生(2003)提出为达到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向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并举的进料加工阶段转变,必须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环节并提高全球配套生产能力;隆国强(2006)探讨了从提升国际生产价值链位置、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延长企业加工链条、企业进入服务环节、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提出从***策上促使加工贸易的中西部梯度转移;张旭宏(2005)提出要引进更高技术、实施产业聚集与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价值链、培育自创品牌。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专门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很少,仅有苏桂富、刘德学、陶晓慧、付丹、卜国勤等(2005)从全球生产网络角度,研究了知识转移扩散机制、研发扩散与合作机制以及学习机制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这实际是研究了企业层面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机制,这一研究是国内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认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综合体现于企业、产业、地区多个层面,本文将从这一认识出发描绘简单的总体框架体系,详细的描述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二、基于竞争力提升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

机制是一种事物或现象中的各个因素的组合结构、相互作用方式和过程。我们研究市场机制是研究构成市场的各要素的组合结构、相互作用方式和过程是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研究经济机制,是研究构成国民经济各要素的组合结构、相互作用方式与过程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同样我们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是研究转型升级中的各要素的组合结构、相互作用方式和过程是如何提高相关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因而,我们只有基于提升竞争力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揭示其内在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

1、企业层面的转型升级机制

从字面来看,转型升级分为两方面,即转型和升级。转型是横向跨越,而升级是纵向跳跃。对于企业来说,加工贸易的转型,意味着由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由承接OEM业务的企业转向承接ODM业务的企业,甚至是转向含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企业,由单纯加工制造企业向营销及服务型企业转变;加工贸易的升级,意味着企业由承接产品价值链低段业务环节向承接价值链高段业务环节提升,最终提升为一个能有自己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并能将价值链低端加工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的企业,而自己专注于技术的开发、产品的更新、品牌的运营、服务的开展等环节。因而实际来看,对企业来说,不管是加工贸易的转型还是升级,是同途同归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企业在同业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过程。显然,一个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也许它比处于同一地位的其他企业更具竞争力,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只有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企业才最具竞争力,因为它领先着行业技术,掌握着行业标准,因而其盈利也会最大。利益总是与地位相辅相成的,尽管一个行业只有有限的领先者,或者说不可能任何企业都在价值链的高端,但这丝毫不会消除企业为提高行业地位而奋进的欲望,正像人人都有追求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一样。因而追求行业更高地位及自身更大利益,是企业重视加工贸易业务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而加工贸易的性质又决定了这种转型升级的可能性,或者说加工贸易本身包含了转型升级的机制。刘德学、付丹、卜国勤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企业能力提升”***示①对这一机制的描述较为清楚。这一机制就是在加工贸易的“大进大出”及中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海外企业对各种有型的设备、物料、技术资料等和无形的经验、文化、程序、方法有意无意传递给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同时国内企业有意无意学习、吸纳改进、提升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机制运行过程中,企业基础与努力程度、***府***策导向和社会资源禀赋,这三个因素直接左右着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及其转型升级的轨迹。如果我们的企业在领导者素质、经营理念、战略定位、发展思路与步骤以及企业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府相关***策不完善或不配套,如果我们不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很难实现。

2、行业层面的转型升级机制

行业层面的转型即指加工贸易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并同时可能进入制造型服务行业;升级则是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内,总体来看多数企业由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并进一步延长价值链进入服务领域,同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及行业的产生并不断升级。因而,现实中行业层面的转型与升级也是同途同归的过程,同时它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表现与结果。行业层面的转型升级机制是指,由加工贸易所导致的在行业内及行业间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和垂直联系效应的综合作用及过程。加工贸易企业在中外合作过程中,必然从海外合作企业及相关人员那里大量接触和学到了各种技术和知识,海外企业及相关合作人员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学习标杆、模仿对象和赶超目标,在管理人员和一般劳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再加上企业上下游的业务联系,必然使知识和技术溢出到整个行业甚至是相关行业,进而推动了行业及相关配套行业的转型升级,使整个行业竞争力提高。当然,这一机制的运行是否会真正使加工贸易沿着计划的方向发展,也是取决于我国相关行业中的企业的整体基础状况、***府***策的导向作用及社会经济条件。

3、地区层面的转型升级

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并成为地区特征。目前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本身具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这种压力机制的来源就是沿海地区劳工成本的急剧提高,它们需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而下面几方面因素的存在使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为可能:(1)当前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在其中,跨国公司处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体地位,它们处于价值链的最高端,拥有核心技术与强势品牌,为发挥全球各地区的优势,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控制的子公司,或发展战略联盟等形式,将大量业务外包给具有生产优势的地区和企业,或与一些地区和企业合作研发与生产,这其中不乏有大量高端业务的存在。这为我国相关企业承接较高端加工业务环节提供了市场机会。(2)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在商业理念与商业文化、基础设施、人才素质、企业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拥有与海外企业长期合作的经验,已具备了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开展高端业务生产与服务的能力。(3)我国中西部条件。我国中西部资源丰富、劳工成本相对较低,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实施的开发与振兴***策及其自身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中西部有条件和能力承接沿海地区所转移的产业及较低端加工贸易业务。(4)中国与发展中的落后国家的良好经贸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例如中非关系的发展,为中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提供了有利的区位优势。当然,地区层面加工贸易业务的转型升级也要以企业层面的转型升级为基础,同时国家的***策是推动地区层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支持体系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与贸易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环境资源保护与能源节约要求越来越强烈,国际贸易摩擦日趋频繁、国际贸易失衡日趋严重,对外出口结构急需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急需改变。近十年来,由于加工贸易规模一直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且80%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所控制,6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已成为廉价供应欧美国家消费的“世界制造商”。因而加工贸易的转形升级,对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工贸易虽然拥有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但***府与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加速转型升级进程的重要因素。

1、国家必须要明确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定位和总目标

加工贸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然是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之一,它有利于保证我国劳动力就业和某些优势的发挥。但也必须明确,加工贸易不管对我国沿海地区,还是对整个我国来说,都是增强企业、产业、地区和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手段,因而,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定位是提高企业、产业、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这一总目标所必需的。

2、必须建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总体***策体系和制度框架

以提高企业、产业、地区和国家竞争力为目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产业***策、地区***策、引资***策、税收***策、信贷***策、财******策、进出口***策、保险***策、外汇***策等以及相关的行***制度、程序和法规条例。同时,要使这些***策和制度协调统一。

加工贸易转型篇6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发展;产业集群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70

1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111加工贸易额增长

步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加工贸易对促进湖南省贸易总额的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率,湖南省贸易模式格局全体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加工贸易平稳增长,进料加工占据加工贸易的主导位置。根据长沙海关统计的数据,近年来湖南省加工贸易额和全省贸易总值统计的比较见下表。

总体分析近几年的数据,湖南省加工贸易额不断地在增长,但是湖南加工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相比其他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同时也给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112加工贸易出口结构改善

湖南传统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加工纺织业、服装、轻工业等为主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加工模式虽然充分发挥了湖南省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作用,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抑制了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高湖南省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额的增长,加工贸易企业逐步转变产品结构和品质,着力提高高新技术类、机电类产品的生产。但湖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大多只是显像管、印刷电路等个别商品的加工,高新技术的发展处于简单加工、低附加值的环节,仅仅实现低廉的加工费用。

113加工贸易地区增多

近年恚湖南省加工贸易的市级区域参与度逐渐扩展,规模也不断增大,在国家***策的批准和支持下,许多加工贸易区域实现了封关运行。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转投入运用,降低了湖南省外向型企业的物流资本,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了外贸出口增长。国家商务部确定湖南省的岳阳市、永州市、益阳市、衡阳市、常德市、郴州市为中部区域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在众多有利条件的驱使下,湖南加工贸易地区正逐渐增多,许多县城也加入了加工贸易的分工合作领域中,不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湖南加工贸易格局。

12湖南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121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

2015年统计显示,湖南户籍人口总数达到680593万人,湖南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大省,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沿海发达城市,虽然大量劳动力人口到“珠三角”地区加入到工业化程度较高、大量需要加工制作的企业,造成湖南的劳动力资源比较几年前总体较大程度地降低,但是由于湖南省劳动力人口基数过大,依然会滞留大量的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要求低,设备较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使它陷入“路径依赖”,并且对于目前工业化水平低、技术发展程度较低、资金不充足的湖南省来说,也会重视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湖南省将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为主。

122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加工贸易从发展来看是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和低廉成本,导致加工贸易只是一些简单的加工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传统的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造成湖南省的加工贸易大多为简单的生产环节,进入门槛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从而使得价格下跌,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其次,加工贸易自主品牌有限,仍然停留在“贴牌加工”的水平,加工贸易企业不仅为国外企业贴牌,有的甚至为沿海企业贴牌,贴牌生产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下,当然也会有企业自主研发和自创品牌,虽然投入大量的成本资金,但目前效益仍显缓慢。最后,外资仍然支配湖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因为外资管制加工贸易的两头,以及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控制生产过程,也就人为地降低了增值率。

123加工贸易产业链单一

湖南省加工贸易仍有很多企业处在单一产品生产,单一产品进出口的发展阶段,各产业之间关联度低,缺少起带头作用的企业和配套合作企业,无法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扩展。面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求的融合与变化,单一产业链的主体已经很难在产业链融合趋势日益增强的贸易市场中保持优势。

124物流时间长,成本高

湖南位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交通不便利,对于需要港口运输的贸易,交通方式就只有陆运和空运,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长期以来湖南加工贸易重生产环节轻流通环节,主要表现为湖南省不但在仓储、运输等硬件设施方面不能满物流的需求,而且在物流、通关等软件方面也比较落后。另外,加工贸易监管部门的效率低下,协调能力差。各自制定***策,缺乏正式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因此导致部门中物流体系不协调、不配套的情况时常发生,从而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运行失常。

125欠缺配套的操作流程

湖南省加工贸易在组装、生产、研发、销售及运输等环节没有完备的操作流程,加工出口区、保税物流区、标准化厂房和交通物流之间也缺失先进的配套设备和完备的配套流程,对产业资源的供应、时间效率、资金供给、人力物力投入都会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并且一些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也将得不到充分发展,将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2湖南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现实条件与制约因素21现实条件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是要促进加工贸易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迈进,也就是实现劳动密集型生产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转变。以下从教育科技、***策、经济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

211教育科技层面

人才和具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湖南省加工贸易发展转型。因为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快了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湖南省高等教育处于稳步发展状态,据***统计,湖南以109所院校总数居全国第五,同时,长沙作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布局较好的城市,聚集了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院校,在这些院校的整体带动下,初步形成了科技密集型产业。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基本满足了湖南省发展加工贸易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挖掘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潜力,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212***策层面

为了更好地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府在诸多方面制定了有利于湖南省发展策略。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方面,湖南省***府建立健全了法律法规制度,为加工贸易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府全面加强引资数量,提高引资质量,并在对外引资过程中设立门槛,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积极引进那些污染低、耗能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现阶段,***府实行了相应的加工贸易基本***策,包括维持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的稳定。这些***策是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的***策体制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13经济条件

近几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环境,湖南省认真贯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湖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9%以上,201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86%,高出全国平均数1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85%以上。”总体来说,湖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多数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制约因素

近年来,湖南省加工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在探寻升级转型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前进。

221人才资源因素

人才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最为活跃的要素。我国教育及科技资源向东部集中较高,中西部地区整体而言在该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虽多但素质普遍偏低,且本地相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大批流向发达地区,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存在严重不足。同时,湖南省当地加工贸易企业全体发展状况不佳,导致高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因为加工贸易已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升级,尤其对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大。

222技术实力因素

技术因素是制约湖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要素。无论是产业链延伸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加工贸易企业进入科技高度集成的状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核心技术的支持,否则转型就是徒劳无功的。高新技术占国民经济比重大约为12%,已成为国民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加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实力,导致加工企业只能选择连接装配加工,影响其转型和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涉及加工贸易的领域相关产业严重缺失,对目前的技术研究和行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23产业结构因素

湖南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和加工技术设备的低端不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因此湖南省加工贸易要得到真正的转型升级必须依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目前湖南加工贸易主要是技术水平程度低的高新技术产业,仅仅是普通加工和组装生产,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中间进口投入生产,无法完成国内相关产品的代替,并且对其他企业和地域的普及感染能力是有限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交货周期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无法满足外商的需求,因此很难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湖南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对策

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是促进加工贸易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迈进,也就是完成劳动密集型生产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转变,从而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范围转移。要初步实现加工Q易的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31拓展延伸加工贸易重心

湖南加工贸易的重心始终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虽然目前产业结构在不断地深化,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的出口额有所增多,但是产品结构还是过于单一化,湖南省加工贸易依旧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出口阶段。加工贸易重心的延伸就是要将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入生产。

32发展产业集群和提高企业参与度

湖南省的产业结构趋同化日益加剧,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区域盲目竞争问题非常严重。这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进行产业建设的创新,形成具有湖南省特色的产业集群体系。产业集群是推动一个区域内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一个区域内的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的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的加工贸易就会不断地趋向转型升级。因此适当地增加产业集群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度是能够提升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手段。

加工贸易转型篇7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创新;产业升级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自改革开到现在,加工贸易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根据统计,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2000年的2.3万亿元逐渐增长为2014年的8.65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除了2007年和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贸易额的比值都稳定在48%上下。除此之外,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国内各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底子好,进展快、贸易范围广,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规模和发展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这在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使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争端逐渐增加,许多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加工贸易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盈利的空间十分狭小

中国加工贸易产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依赖进口原材料和进口零部件的比重高达60%以上。站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加工贸易行业企业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设计,生产等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制造商,这只是对原材料加工、装配和装配等劳动密集型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不采取核心技术的发展,导致较低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国际贸易分工的加工和制造产品的价值链环节,利润空间匮乏。

2.在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困难

以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主要分布在一些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是大多数乡镇企业进行一些外国加工装配工作的集聚地,外资企业在我国沿海地区所占的比例很低。截止20世纪90年代,这个比例只有24.8%。1990年初,外国公司在业界投资逐渐上升,外国贸易公司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的比例急剧上升。在2000年到2012年的短短十二年里,外国公司投资额从1515.2亿美元增加到1.39064万亿美元,这一比例从65.1%上升至83.5%。从加工贸易开始到现在,中国的贸易总额是最初的512倍。

3.对加工贸易人才的要求趋于高级技术化

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对具有高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越来越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对工人的技术知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级技术工人占所有技工的比例是3.5%,这个比例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百分之四十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第二,加工贸易对贸易公司的研发人员的技术方面更加严苛。我国科研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基础研究比较重视,而对应用研究不太关注,这是导致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弱的重要原因。第三,加工贸易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方式有了更加高的标准。为了能在全球加工贸易日益壮大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企业管理者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和创新意识的建设。

二、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及升级的紧迫性

由于加工贸易对国民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带动我国国民生产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且目前加工贸易仍然有很多困难,所以加工贸易的升级和转型势在必行。

1.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差额虽大,但获利极少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长期巨大顺差,这虽然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为我国双边贸易的不均衡发展埋下了隐患。加工贸易虽然实现巨大的出口与进口差额,但因外国贸易公司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加工贸易只赚一点点手续费。所以,关注指导国内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转型及升级,并提高国内组件的能力,增加贸易商品定位的速度,延伸产业链,扩大增值内容,已经成为国内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方向。

2.在激烈的世界竞争环境中,加工贸易犹如逆水行舟

加工贸易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加强以及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周边很多国家争先恐后地从外国引进资本,发展对外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而且一直提升贸易的质量,这和我国展开激烈的竞争。目前在中国,人力资源价格高于早期很多,而且还比越南和其他国家高。假如不持续推进加工贸易发展,将错过这次稍纵即逝的机会。

3.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相比增值率较低,所以中国当前加工贸易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的刺激用较小。同时,促进了国内加工业一定程度的膨胀。有关分析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工业产品有80种,其中有将近30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利用率低于60%,占总体的35%。大分布在我国的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产品研发能力弱,而且技术水平低下。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及升级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时刻。

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级升级的优势

自21世纪以来,工业发展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这为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打下了基础,而且我国地大物博,劳动力数量大,***策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成为其升级及转型的前提。

1.劳动力数量众多,具有劳动力优势

第一,我国人口数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劳动力资源及其丰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十分明显,大大低于亚洲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劳动力价格水平在中国不同地区高低不一,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所以即使劳动力成本在东部上升,但中部和西部地区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劳动力价格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第三,据测算,我国21世纪初的十年里,每年约有2700万新增就业人口,为我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2.***策倾斜,具有***策扶植优势

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以来建立了一连串优惠***策鼓励来支持加工贸易。刚开始主要对进口材料和进口设备免费征收关税,允许外国企业享有进出口自营权,享受更低的所得税,等等。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国家对这方面的***策也一直有着相应的变化。如***策支持的重点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转向高新技术,从简单的加工装配产品转向高端产业链环节。这些优惠***策保护和维持着中国加工贸易系统的稳定。

3.工业制造业发展迅速,具有工业基础优势

我国的工业技术虽然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十年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建设和发展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大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符合国际产业转移和新的国际分工结构的特点,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逐渐和发达国家看齐,这些都为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以新型制造业能力为主的必要条件。另外,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程度的增加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加工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及升级的建议

面对以上面临的现状,我国加工贸易急需转型及升级以更快、更稳、持续地拉动经济增长。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提高科技水平,强化产业创新能力

加工贸易行业应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在科技创新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它还应该在科技创新的前提下,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自己的品牌,逐步从单一的贴牌生产方式向设计生产模式转换。***府应该积极引导加工贸易的企业,加强在加工贸易产业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投资。只有用这种方法,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所以不仅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技术上下工夫,还要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展开高技术、高质量的合作与研究,使专利发明真正为企业服务。

2.我国应该改变国内企业在贸易加工行业的作用,使国内企业代替国外投资企业

加强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中,这是改变当前外国投资公司在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方法。首先,***府不仅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轻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负重,而且要不断向国内企业提供高新技术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在对外贸易的***策方面,***府应该适当减少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权利的限制,只有用这种方法才可以给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平等的发展和公平的竞争。其次,对国内外企业合作的发展,***府应该积极应对,提出可行的***策方针。鼓励外国公司把先进技术引入我国国内,促进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最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加强同全球贸易公司的对话,通过一切合作探究共同研发新兴技术,一起分享科研成果。此外,***府应重点发展国内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状,中国的加工贸易才可以真正的自主***。

3.推动加工贸易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首先,由于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劳动素质也有很大的改善,对最终产品具有一定的进口替代能力,所以我国应该及时改变加工贸易的方式。其次,利用***策导向,使加工贸易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和西部地区未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巨大优势,在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具有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因此,应加强***策指导,抓住时机进行产业转移。通过***策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和西部贫困地区流入。我们应该吸取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教训,优势互补,提高对外经济和贸易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吸引投资。

4.健全金融支持***策,以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

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在今天的进出口***策金融机构积极作用,为加工贸易产业在中国的融资环境和风险承担提供保障体系。第二,***府应该积极引导国内金融产业,优化各个银行之间的资源分配并制定相应的金融***策。不仅如此,我国***府还要引导企业把资金运用到技术方面,让资金转化为知识和资本,这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08.1:53-55.

[2]大卫・李嘉***.***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加工贸易转型篇8

一、生产外包产生的动因

(一)生产外包产生的微观动因:加工贸易企业的利益驱动1.加工贸易发包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第一,降低劳动成本。降低劳动成本可以说是任何企业服务外包的直接动因,也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在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内部生产的服务性投入是由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提供的,相较于物质产品的制造,完成服务性环节的任务需要更多和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降低生产服务环节的劳动成本成为生产制造企业追求更大利润的重要来源。第二,有助于创新。生产外包带给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利益主要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发包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接包企业,企业自身就可以集中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这个过程有助于企业的创新。通过生产外包不仅降低了发包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势取得产品创新的成功。第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效率是企业进行生产外包的驱动因素之一,生产外包可以让企业在更有效率的可能性下将其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过程重新配置给接包企业,这样企业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核心产品的生产,从而扩大产出,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2.加工贸易接包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据近几年生产外包发展的实践来看,基于接包方的角度似乎更能解释其产生的动因,接包企业的预期经济利益包括:一是学习效应。指接包企业通过不断学结经验和提升相关技能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获得的利益。学习效应的获得与企业员工所从事的业务内容的复杂程度或多样化程度具有正向关系,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承接外包业务获取更高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化的水平,更能提高其生产效率。二是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发包企业往往对接包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接包企业为了在竞争过程中取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十分重视自身企业的信誉、经验、磨合等因素;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服务的技术、服务功能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尽最大努力提升服务的质量。如果接包企业有能力将专业的服务团队集中起来形成企业联盟效应,必然能在承接外包服务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生产外包产生的宏观动因: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需要1.加工贸易企业迈向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日趋恶化,而国际分工却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由一般的技术竞争演变为核心技术的竞争。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集中企业所有资源用于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并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住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成为生产外包发展的强大动力。2.加工贸易企业取得技术进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外包业务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生产外包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服务流程可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交易的“距离死亡”使得在有效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大力提升企业参与外包的可能性与积极性。3.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向“服务型”转型的需要。随着***府对国际服务外包经济管制的放松,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同时,大量服务性、知识性的白领工作岗位发生离岸转移。服务特性的改变使得服务产品生产要素如同商品、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的流动,从而推动了服务生产的全球化,而最终促使了生产外包的产生。4.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与国家发展***策相结合的需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关***策的配合,推动生产外包发展的***策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多边贸易规则自由化进程向服务领域的推进,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的外包;同时,在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边贸易规则下,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外包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推动生产外包的进程。二是***府自身对生产外包业务发展的优惠***策,对企业承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予优惠的税收***策。生产外包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专业化的产物,是加工贸易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和外部客观条件等综合因素共同推动的。生产外包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且它们的利益要求趋于一致。

二、生产外包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互影响机理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诱发生产外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会诱发生产外包,理由有三:第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更加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必然会产生专业型的服务团队;为了使产品的附加值更大,就必须在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专业人才来为各个环节服务,生产外包就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最佳选择。第二,随着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产品的利润空间必然不断扩大,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也会有所增加,生产环节的投入也会增加,这就对生产环节的服务要求更加严格;专业化的需求必然会催生专业化的供给,生产外包有了利益的诱惑必会随之产生和发展。第三,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然会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附加值也会增加,根据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以追求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生产外包企业的规模必然也会随之扩大,因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加工贸易利润的增加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都能够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带来产品附加值的增加,进而促使生产外包的利益增加,规模扩大。由此可见,要诱发生产外包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利益,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因相一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会诱发生产外包。

(二)生产外包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与生产外包的关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发展生产外包可以得到国家***策的支持,不管是发包企业还是接包企业都可以享受***策的优惠。加工贸易转型发展过程中,出于***策的转变,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不断提高,成本得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增加;在产品开发的投入上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就有了转型升级的动力。第二,生产外包的兴起和发展吸纳和引进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由其提供的专业使得加工贸易能够更快地从生产加工环节向服务环节转变,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第三,技术的“干中学”效应可以给加工贸易带来相对低成本的高科技,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仅使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促使加工贸易从加工组装向零部件开发转型升级。近年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比重逐年增加,通过承接生产外包业务,中国的加工贸易由最初的加工组装到现阶段零部件的设计和研发,大部分得益于生产外包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技术是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生产外包不仅可以得到国家***策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引进大量专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技术外溢”效应。这三点也正好满足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符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因此,生产外包能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生产外包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促进机制通过上文分析得出:***策支持、技术水平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生产外包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其促进机制如***1所示,以下从三个方面诠释其机理所在:第一,***策支持:由于国家***策的支持和引导,企业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明显提高;同时,国家***策明显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的崛起也是国家***策扶持的重要体现。由此生产外包有了***策的保障得以快速发展促使加工贸易的利润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提高了加工贸易产品的档次,延伸加工贸易价值链。第二,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国家人才培养***策的大力扶持下,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被投入到产品的生产环节;生产外包的兴起和发展,吸纳和引进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促进了企业技术的积累与创新,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得以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向加工贸易价值链高端延伸。第三,技术“干中学”:生产外包通过低成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从中学以致用,同时,国家***策大力支持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研发。生产环节的高技术投入将加工贸易的产品层次从简单的加工组装提升到了零部件的研发,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在***策和人才的配合下,更使得加工贸易的产品从价值链的低端开始向高端移动。中国企业承接生产外包实际上是为了充分利用生产环节的优势:简单的组装—复杂的组装—零部件的研发—最终产品的研发—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现阶段中国企业承接生产外包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最好的技术保障。

加工贸易转型篇9

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加工贸易对山东省贸易增长及GDP增长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加工贸易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及趋势。

1.加工贸易对山东省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分析选取1983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加工贸易对贸易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总额增量/贸易总额增量)、加工贸易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量/出口额增量),以及加工贸易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进口额增量/进口额增量)。从表的计算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对山东省贸易增长具有积极贡献。加工贸易对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急剧上升又急剧下降、最终趋于平稳的趋势。以1998年为分界,1998年之前的贡献率先是急剧上升而后急剧下降,转折点出现在1996年,当年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量超过了贸易出口额总量的增量;1998年之后,贡献率相对稳定,并出现了下降趋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山东省加工贸易出现负增长,可见加工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虽然2010年和2011年山东省加工贸易逐步摆脱危机影响有所回升,但对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仍较危机前的水平有所下降,亦可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山东省加工贸易也亟需转型升级。

2.加工贸易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前文通过表格和***形的形势分析了1993年以来,山东省加工贸易对山东省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变化的趋势。下面本文试***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山东省加工贸易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求得到山东省加工贸易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关系。

(1)模型构建Frankel和Romer(1999)以贸易引力模型为研究工具,针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作了研究。李剑和沈坤荣(2003)在Frankel和Romer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结合李剑和沈坤荣的借鉴经验和闫国庆和孙琪等(2009)运用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并采用AR(2)模型对序列相关性进行修正,利用山东省加工贸易数据和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各项数据来对山东省加工贸易与山东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做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变量:加工贸易总额为PT,加工贸易出口额为PE,加工贸易进口额为PI,建立以下模型:其中,ai为方程3-i的常数项,bi为方程3-i的解释变量系数,^μi为方程3-i的随机干扰项,包含着除了加工贸易总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之外的影响GDP增长的因素。

(2)变量解释考虑到山东省加工贸易和山东省经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以及根据统计分析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按照通常的做法,选用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口额来便是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选用山东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表示山东省经济的增长水平。为了得到平稳序列,鉴于山东省加工贸易及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快且有波动,分别对四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可以消除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使得变换趋势线性化而且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被解释变量LnGDP和解释变量LnPE、LnPI、LnPT的数据样本观察数据均为1992年~2012年,共21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山东省统计信息网站和《山东省统计年鉴》。

(3)计量结果利用样本数据观测值,对方程(3-1)、(3-2)和(3-3)分别进行回归,即使用山东省GDP的对数对山东省加工贸易总额的对数、山东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对数、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口额的对数分别回归,并采用AR(2)模型对序列相关性进行修正,结果如下:对于方程(3-1-2),变量在2%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自由度为19,显著水平为2%的临界值为2.539),拟合优度(含调整后)明显提高,通过对新的残差序列^εt进行Q-检验(直方***)得出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用AR(2)模型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估计是有效的。方程(3-2-2)的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也通过了t检验,拟合优度(含调整后)也明显提高,Q-检验(直方***)表明新的残差序列^εt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用AR(2)模型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估计是有效的。对于方程(3-3),经过尝试,也采用AR(2)模型进行修正。经运算得到如下回归估计结果:(4)ADF检验经过对LnGDP进行单位根检验,LnGDP是非平稳序列。然后对LnGDP的一阶差分(用DLnGDP表示)进行ADF检验,在不含时间趋势和截距的情况下,ADF检验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零假设,LnGDP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按照同样的思路对lnPE、lnPI和lnPT进行单位根检验,lnPE、lnPI和lnPT在含时间趋势和截距、含截距、无时间趋势和截距都不平稳,在尝试三者一阶差分时,DL-nPE、DLnPI和DLnPT均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显示平稳,DLnPE、DLnPI和DLnPT均是平稳序列。(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上面的ADF检验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提供了前提。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下表)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时,LnPE、LnPI、LnPT均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而在LnGDP不是LnPE、LnPI、LnPT的格兰杰原因。3.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加工贸易对山东省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趋势、加工贸易对山东省GDP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山东省的贸易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经历了1998年之前的大起大落到1998年之后比较稳定再到2008年以后出现大幅下降,最后在2012年出现了负值,可见山东省加工贸易对山东省贸易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亟待转型升级。第二,在长期内,山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口及山东省加工贸易总额分别与山东省GDP呈正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山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口及山东省加工贸易总额都是山东省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可见山东省加工贸易对山东省GDP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即通过资本与技术积累、提供岗位促进就业等方式发挥对山东省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加工贸易为山东省的对外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山东省加工贸易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即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装配加工的环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汉弗莱和施米茨在2002年提出了依据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的四种模式: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产业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Upgrading)。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提出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1.企业层面转型升级的路径对于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品产业机构,都还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在企业层面来讲,其转型升级的路径应该是:工艺流程提升:从简单组装到复杂组装到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再到原材料的生产。产品提升:通过研发出新产品、引进新产品或者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改进,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移向更先进的产品生产线,增加产品的单位价值。功能提升:创立自有品牌,进行自有品牌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覆盖产品的研发设计、物流售后、营销渠道、品牌推广等环节,重新组合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或者进行环节跨越,放弃现有功能直接转向利润回报比较高的功能环节,改变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中的位置。链条提升:在稳固了现有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向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利润回报的相关价值链条提升。2.产业层面转型升级的路径———价值链延伸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增加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在省内、国内的原材料的采购力度,提升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国内采购率,培养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上游原材料供应产业。向价值链下游延伸:培育与加工贸易产业相关的下游产业,重点扶持建设仓储产业、物流产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大型的相关产业。大力培养营销人才、大力支持营销产业发展。同时,调整加工贸易经营主体的资本结构,加大内资企业在山东省加工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提高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配送、销售等环节的控制权,更多参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及品牌营销等环节,提高加工贸易质量。

三、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加工贸易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目前山东省加工贸易对低廉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消耗的依赖,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一,整合加工贸易资源,完善加工贸易***策。整合现有加工贸易企业资源,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等方式逐渐形成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加工贸易的大企业,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并完善相关***策,健全海关、税务、检验检***等各部门的协作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加工贸易效率。

第二,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工艺流程提升和产品提升。鼓励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企业自我筹建或与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等模式,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增强企业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吸收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工贸易转型篇10

目前,加工贸易仍旧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由于劳动力的优势,在全球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长的一个阶段内取得了不少的成效。然而,随着全球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分工的层次也变得更加精细化。过去,我国所从事的低端产品简易加工贸易以及不能实验当下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了。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产业自身针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转型对策和升级措施,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再次取得国际化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加工贸易;全球化;转型;升级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策的初期,国家沿海地带的某些城市作为改革的试点城市来承接发达国家所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发展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并且,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直获益的,不仅加快了该区域内的经济繁荣,而通过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入推动了我国的产业发展。在那个时期,这项策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贸易形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由于总体的实力的增强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的加大,过去的优势不在明显,加上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持续了30年左右的加工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并在200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构成状况来看,在21大类的出口产品中有14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系数大于零,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大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反应了过去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的发展策略。而对该数据的同比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也朝着技术密集型不断发展,其中华为手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是集中在工业企业,在农业和服务业的投资相对不足,这是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的。而且,这一阶段的加工贸易产业之中,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仍处于产业链条的较低端,大量的价值往往被外方所获得,这也使得我国的加工产品增值系数低,近年来一直在1.2~1.5之间徘徊。最值得注意的是外商通过淘汰机型和技术的投资,将污染重工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总体来说是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

二、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分析

1.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不同转型升级战略的分析,不难发现,企业的转型和升级的成绩差异性往往会在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中得到集中的体现。资源转向型往往能够比较成功的企业往往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税收和贸易额,并且不断的加速产业链纵向延伸,提升产业的凝聚力。而资源聚焦战略则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实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的提升,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增速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地方***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和预期,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扶持***策,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产业中具有更大的相对优势。因此,目前活跃于加工贸易产业的国有企业有比考虑引入民营资本,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努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国提及次数最多的便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扶持,这也说明数量和比例庞大的中小企业开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这也分体现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却并不具备站上国际化舞台的实力,因此,我国也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坚定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通过对价值链条的设计,对细分的市场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研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升细分市场企业营销能力。最后,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战略眼光,制定远期的发展规划,防止因为当下利用而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伤害。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在运营中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大科研和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和服务的优势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在过去30年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加工贸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逐步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近几年来受到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的印象,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却需要面对很多的难题,也迎来了不断下滑的困境。现阶段,唯有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提高我国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配合相应的融资和扶持计划,帮助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转型和升级,从而对国际化的舞台进行再一次的冲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方婷婷.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03:185-186.

[2]张璇.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价格月刊,2016,02:90-94.

[3]本刊记者.转型创新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做大做强[J].中国经贸导刊,2016,05: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加工贸易转型10篇

学习

桩基检测技术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桩基检测技术10篇,内容包括桩基静载检测时间,桩基检测方案全集。1桩基静载试验长期以来,静载试验是人们确定桩基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桩的静载试验是获得桩轴向抗压、抗拔以及横向承载力的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1.1单桩竖

学习

焊接工艺参数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焊接工艺参数10篇,内容包括焊接工艺参数的顺口溜,焊接工艺参数什么意思。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的总称叫做焊接工艺参数,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是焊缝质量的保证。1焊接电

学习

住院检查报告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住院检查报告10篇,内容包括住院的检查报告怎么取出来,住院检查问题反馈范文。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各级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负有传染病***情报告职责的任何

学习

新生儿护理工作计划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新生儿护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模板,新生儿护理学组工作计划。1原因分析1.1导致胃管非计划脱管的风险因素1.1.1患儿自行拔管27例意外脱管中,患儿自行拔管为13例,占48.15%,为脱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患儿兴奋、

学习

妇女工作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妇女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妇女工作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妇女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二、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女工素质二五年我局正处在二期网改的尾端,工作特别忙。但是在百忙中,仍然坚持每周,每月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系统

学习

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2.培训支持在教育科研的培训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能力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培训,还可以联系教育科研部门、高校

学习

幕墙工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幕墙工程10篇,内容包括最新幕墙工程案例,幕墙工程报价。1.幕墙工程的施工特点1.1幕墙施工工艺幕墙的施工工艺因工程实际情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主要程序为:测量放线检查预埋件位置及预埋质量固定连接件检查固定质量

学习

电子产品质检报告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产品质检报告10篇,内容包括电子产品质检报告,电子产品质检报告去哪里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出据科学、公正、准确的检验报告[1]。检验机构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学习

经济责任审计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责任审计10篇,内容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新模板,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方案的范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

学习

招标采购部工作计划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招标采购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招投标采购部门工作计划,招标采购部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一)扎实抓好***建的基础工作通过学习教育,要使***员素质能够明显提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使***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抓好支部

学习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新方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心得。3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施

学习

工业自动化控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自动化控制10篇,内容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工控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带来了第三次工业***,使工厂的生产速度和效率提高了30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外先进的工控

学习

化学工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工艺10篇,内容包括化学工艺与技术,职高化学工艺。电话:138********(手机)E-mail:最近工作[2年]公司: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职位:工艺工程师最高学历学历:本科专业:化学学校:中山大学自我评价多年化工工程师

学习

会计审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审计10篇,内容包括会计审计干货资料库,会计审计学案例题怎么答。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审计”一词英文单词为“Audit”,被注释为

学习

加工贸易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加工贸易10篇,内容包括加工贸易手册汇总,加工贸易小知识大全。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48.1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3150.9亿美元,增长29.3%;进口2797.2亿美元,增长12.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905.1亿美元,增

学习

数字化转型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转型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转型启示大全,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对IT前后30年进行了一番对比:过去15年,企业以IT为中心,主要处理的是交易型数据和报表,仿佛互联网就是一切;而未来的

学习

互联网转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转型10篇,内容包括互联网转型图解大全,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分析。从确定的“互联网化”着手。既然互联网是共性和基础,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企业,必须着手加上互联网。无论互联网如何进步,互联网的基础本质仍是信息的载体,是信

学习

转型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转型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转型之路心得体会范文,转型提升的心得体会。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我们深感网点转型对我们未来发展业务的重要意义。局领导对兰坊提的每一个要求,做到有求必应;转型大使和xx所员工同吃同住,对出现的问题

学习

中国经济转型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转型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济转型小论文1000字,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小论文。(二)剖析与思考长期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发展动力格局导致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贸易高顺差、消费低水平的无后劲、不可持续

学习

经济转型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转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转型论文,中国经济转型小论文1000字。农村、乡村与休闲概念的释义(一)农村与乡村的概念大多数学者把“农村”和“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并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学者袁镜身

学习

增值税转型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增值税转型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增值税转型论文答辩问题以及回答,增值税转型的重要意义论文。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影响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

学习

护士礼仪在护理模式转型期的应用及评价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礼仪在护理模式转型期的应用及评价,内容包括护士职业心态对实施护理的影响,浅谈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护士礼仪是护士在进行执行活动中所特有的职业礼仪,是反映护理质量好坏,反映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