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心得体会篇1
根据省公司安排,我局XX所选为省公司领导挂点的转型网点后,转型大使和网点负责人在xx培训了半个月,在xx所跟班学习了一个月后,明白转型的真正含义----建立可持续的客户关系。同时在陆家嘴财富管理中心老师的帮助下确定网点转型培训重点和方向,制定和落实好培训计划,积极引进陆家嘴财富管理中心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改善员工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逐步适应邮储银行的发展需要。
一、责任
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我们深感网点转型对我们未来发展业务的重要意义。局领导对兰坊提的每一个要求,做到有求必应;转型大使和xx所员工同吃同住,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去解决;xx所的全体员工在转型过程中,做好每一件事、注重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二.坚持
真正导入开始后,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苦。转型期间,全所员工停止工休,每天早出晚归。早上7点上班,晚上9、10点下班,有时甚至11点才下班。每天坚持开两会,开门迎客、柜员的举手礼、100%递折页、客户信息收集、渠道类产品的绑定、话术演练通关、理财经理每日电访、中高端客户的维护及客管系统的应用、负责人两会三巡、每周行动计划、员工一对一辅导等等,都必须坚决做到位。
三、练习
通过每天的话术演练,潜移默化的都在平时工作中运用,微笑,赞美,提问,聆听,挖掘对方的核心需求。若是我们的客户,达到了VIP 的要求,我们马上帮他办理VIP卡,并捆绑了短信,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类产品。通过推广发放VIP贵宾体验卡让潜力普通客户享受VIP ,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转变
真正的转型最根本的是人的转型。网点精细化管理,通过标准的晨会流程,网点员工士气大增,口号响亮,业绩承诺---大家信心满满,显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素质。开门迎客,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等礼仪,让客户感觉我们的服务在变。通过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留住客户。我们的客户多样化,对大堂经理也是一种考验,大堂经理忙碌而又繁琐。当客户走进银行,首先大堂经理询问客户办理什么业务,然后教他取号,引导客户到功能分区办理或者等候,维持厅堂秩序。理财经理是接待转介客户和维护网点的中高端客户,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专属理财服务。柜员办理现金业务,收集客户信息,绑定渠道类产品,激发客户的需求并转介给客户给理财经理。
转型心得体会篇2
参加市交委组织的“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专题培训后,深受教育,受益非浅。在学习培训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际到国内客观分析了交通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愿景,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冼伟雄主任的讲课,深刻阐述了我市交通转型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我们搞好今后交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信心。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实事求是寻规律,问计于民定决策,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交委在省委提出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和要求后,交委提出了“立足两个服务,建设三大体系,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贯彻思路,冼主任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进行的深刻论述,为我们搞好企业经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目标、路向和要求。我认为,真正实现好转型工作,必须切实地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两件事。
1、实事求是寻规律。当前,交通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主要表现在:航空、海运、客货运、高速公路为骨架的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水平。公交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以三大巴士公司为骨干的公交经营新格局,而且,信息化建设、环保智能建设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向世界先进城市的行列迈进,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次培训班上,冼主任及几位专家的介绍世界先进公交的运营管理做法与经验,从比照中我们发现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只要我们企业的领导以高视角分析审视,实事求是寻找问题与差距,就一定能发现突破的方式,找到推动发展的规律。
2、问计于民定决策。交通工作是民生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开民生、民意、民情。要使我公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地了解广大群众出行的需求情况。目前,我们在进行公交资源整合后,我想必须充分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从两个角度入手,倾听意见,问策于民。
一是围绕广州交通的总体规划,针对公交、客运的需求变化,问策于民。没有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站点的设置、票价的优惠,虽然我们主观上做到了方便群众,惠及市民,而客观上由于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与我们的设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民,这样才能把惠民的事情办得更让群众更满意。
二是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实际和实情,问策于员工。目前,增收节支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基础,而如何才能增收节支,基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增收靠管理,节支靠更精细的管理,而方法来源于群众的智慧,推广来源于领导干部的发现。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员工,才能广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
两个方向的问计,领导干部应有备而“下”,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问计于民,问计于实践,使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真正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剂良方。
二、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交工委提出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任务和要求,可使全行业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但横向分析目前资源整合后各公交企业的情况,仍然存在粗放经营的问题,与交委的目标和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纵向分析,在企业内部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集中表现在干部职工对为什么要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认识不足,还存在疑虑,尤其是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还没有破解的方法。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加强教育引导,让各级***员干部掌握发展的方法,使转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
1、互惠合作善借力。具有前瞻性的正确发展思路就是市场的出路,财富的出路,也是企业做大做强、基业长青之路。这几年来,我公司根据交委的部署,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致力于走品牌、资本扩张之路。我们抱着合作双赢,拓展市场,规范经营的思路,积极推进企业的发展,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例如,公司实施“西出广州,布局南海”的战略,在去年成功收购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客运有限公司70%的股权,使公司拥有了南海地区95%以上的客运资源。公司抓住机遇,配合我市的运管部门和当地***府做好广佛交通同城化工作,使当地***府和群众体会到我们服务民生的诚意和行动,因此,各镇***府都主动提出与我们合作开行南海区的镇巴,支持我们投标南海区环保出租车项目,从而使我公司在南海地区业务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科学发展增实力。公交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就是企业迈向新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建立层次清晰 ,管理到位,机制灵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模化经营的公交企业。这样,才能集约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的决策指挥中心、项目投资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宏观调控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冲破过往国有公交企业管理层次多,环节重复,功能不清,机构臃肿,冗员较多等问题,使企业在迈向现代服务业中轻装前进。这几年来,我公司以此为思路,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智能信息、运调管理、抢修维修、人员招聘、招标采购、基建工程等内外协同的平台。内部资源的科学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珠三角“腾笼换鸟”,省内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即将带来的冲击,我们已经及早地做好应对的准备,通过投资建设广州、大沥、从化、新塘等客运站,公司已形成以广佛都市圈为核心的,覆盖省内的客运线网。通过精心经营第二巴士公司业务,做好番禺、增城、从化公路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使企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中有更广阔的腾越空间。
三、常存忧患之念,常怀为民之心,推动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是要人与人,人与社会,行人与车,员工与企业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不可理否认,当前我们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仍存在的制约阻碍发展的一些“病灶”,职工队伍中一些利益问题不平衡也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患之念,常怀为民之心,这样才能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
措施一:加强制度创新,用完善的制度来管人管事。随着公司的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立一套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企业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我们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视人性化管理,着力抓好企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完善了企业与工会协商机制,使企业内部管人管事的制度均有互动的空间和平台。
措施二:以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交通,加快产业升级。信息化交通建设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稳步地推进智能公交深化应用加大对信息建设。要通过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为他们提供岗位成长的必要空间和条件,同时,要继续坚持以信息技术手段管理生产,促进一线操作人员自觉、自愿地运用信息手段处理日常工作并更多地互动交流,把信息化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措施三:完善安全服务考核,构建确保安全的企业文化。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安全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为此,我们必须长期抓,不留死角和盲点。这几年来,公司领导班子反复讲安全,将之放在每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就是要将之确立为公交企业的文化,以逐步改变职工心智模式,我们的实践证明,只要管理制度不缺失,文化营造到位,就一定可以有一个新的交通安全氛围。
转型心得体会篇3
----xxx
通过学习局、院关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讨论活动有关文件精神,有几点体会和建议。
我国地勘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财***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少,竞争日趋激烈,矿业形势正遇寒冬。关于这一点,相信大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阶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越来越统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地勘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的越晚越被动,转的越早越主动。我认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作要分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小转",另一方面是"大转", "小转"和"大转"两方面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而不能顾此失彼。
一、"小转":我所认为的"小转"是指在我单位现有的人力物力及资质等条件下,改变主攻方向,紧跟形势,打造现代特色的地质产业链,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小转是我单位稳中求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们今后做大做强的基础和前提。
改变主攻方向:目前甚至以后几年,地勘行业和矿业经济形势严峻,这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困难和机遇并存,在大地质服务领域,如基础地质、地环地灾、水工环地质和地质科技领域等,前景广阔,发展的潜力巨大,而恰恰在这方面又是我们的优势。在一些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产业,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前景也是非常的看好,我单位目前也从事这方面的经营和生产,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虽然目前看,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随着国家产业***策的调整,会出台相关的扶持***策,这一领域的投资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尽快提升及申办有关资质,加强管理。建议我单位抽出得力人手,成立研究小组专门搜集追踪研究这方面国家的有关***策,加强和***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有关大企业大公司的沟通和联系,占领新兴产业的至高点。所以现在需要我们马上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争取在这些领域抢占市场,做大做强。
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主要是要加强资质建设和完善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加强资质建设:要努力申办新资质,增加资质的类别,特别是和大地质服务领域、地质科技领域以及相关的勘查施工业工作内容相类似的其他行业的资质,如:水利、市***、绿化等方面的资质。
我院有些资质偏低,竞争力不强。如: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等资质,目前仍然是乙级资质,物探是丙级资质,缺乏竞争力,难以承揽大项目,难以做大做强,甚至有些资质短缺,如化探资质等。
建议马上行动起来,克服困难,加快资质建设的速度,从人才建设、业绩材料和设备仪器准备等基础工作做起,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及实体应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尽快把资质工作搞上去,实现资质高而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当然,在重视资质建设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其他方面的管理,如安全、质量等管理工作,否则,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影响我们的市场竞争力,阻碍我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大转:所谓的大转是指向地质产业链以外的、符合国家产业***策的前景广阔的其他行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光一味地求稳,仅停留在现有的传统地质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产业上,难以正真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把眼光放长远,学会两条腿走路,立于不败之地。
转型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心理困境 社会工作
①为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和谐青岛的构建”(2005-B-3)研究成果之一。
一、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
(一)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社会心理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社会心理作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表达,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型时期,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的急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其一是变异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具有突出的反传统的变异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型心理就是对传统的保守心理的否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改革同步,一心理的常态,不断打破传统的社会心理定势。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时时处于流变之中。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二是冲突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对传统的眷恋和对变革的向往,对于社会变革在理性上的认同在情感上又难以接受,使得人们在心理取向上经常举棋不定,难以抉择。转型时期,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人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常常处于一种希望与危机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同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紧张之中。其三是不稳定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经常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改革在调整全社会利益格局过程中,给予各种利益群体所带来得实际利益是各不相同的,或者有所赋予,或者有所剥夺,赋予或剥夺的多寡和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转型社会的整合机制往往是疲软的,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由于利益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这就使社会心理出现常态时期所少见的不稳定状态。
(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主要表现
1.公众相对剥夺感普遍增强。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当大家都坐在茅屋里时,并未觉察生活怎样贫困,但是在茅屋旁边出现了宫殿,就会反衬出简陋与寒酸,再坐在茅屋里就会感到不堪忍受了。这种主观效应就是“相对剥夺感”。社会比较心理是向上的社会比较,所以相对剥夺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地位发生相对的变动,使社会个体或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时产生的社会心理反映就是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增强。
2.社会焦虑蔓延。所谓焦虑,是面临威胁时,个人自觉难以应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或恐惧的情绪反应。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情景中所产生的焦虑反应,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社会转型以来,随着社会变迁速率明显加快,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抗拒、社会流动的增加、社会角色的增多、人际交往的扩大、生活方式的更新等无不震撼着人们长期构筑的内心世界,使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适应困难,加剧了人们固有的生存焦虑,使人们强烈的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
3.自我保障心理过度。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加快,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以及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不确定感和不稳定感增强,引发出相应的安全保障要求,表现为公众过度的自我保障心理。2002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已经突破人民币8万亿元大关,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可见居民自我保障心理之强。
4.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对于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满足其自身需要的程度所表达出来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它构成社会情绪状况和人们活动动力的基本检测尺度。从现实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满意度的普遍提高,是整个国家发展成就在人们主观世界中的一种直接呈现,但另一方面当前人们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比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即人们对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发展的宏观方面评价比较高,但具体涉及到自己生活方面满意度就略显偏低,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于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
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
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诸多方面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已构成了社会向纵深发展的心理阻力,在宏观层面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平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等无疑是消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在应对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缓解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
对于社会工作的解释,英国社会学家G.邓肯.米切尔认为:“社会工作一词是指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他们不能仅靠自己去获得满足的需求的各种有组织的方法。19世纪,这些有组织的方法在英美两国获得了发展。当时对人们的精神、物质福利的关心主要集中在穷人的经济情况上。后来将这种对改善物质条件的关心扩大到促进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健康。”美国《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1972年版的观点是:“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社会上受到损害的个人、家庭、社区和群体,为他们创造条件,恢复和改善其社会功能,使他们免于破产。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在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改善社会制度。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采取各种适当措施援助那些由于贫困、疾病、免职、冲突、由于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在经济上和社会环境中失调而陷于困难的人,此外还参加社会福利***策与社会预防方案的制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社会工作”条目的解释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被人们一般所感受到的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它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提高个体的心理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保健功能。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正迅速瓦解失去作用,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在构建之中,仍很薄弱,难以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原有社会支持的主导方式——工作单位提供的社会支持正迅速瓦解,而替代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真正建立或运转;其二,日益激烈的职业与学业竞争导致业缘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削弱了来自同学与同事的社会支持;其三,原有社会支持的另一种主导方式——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已今不如昔。“丁可”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涌现,代沟的加深、夫妻感情的淡漠,使得人们并不总是能从家庭那里得到昔日的那般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弱化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心理危机,不安全感、社会焦虑丛生。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以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独特的助人价值理念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的个人、家庭、社区和群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支持,对恢复、改善和发展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已经被北美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社会工作实践所证明。
2.社会转型期竞争机制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大大增加了人们遭遇消极生活事件的机率。生活事件(尤其是消极生活事件)的激增破坏了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处事常规,人们不得不消耗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加以应对;另外,随着经济体制、人事制度、住房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个体所***负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治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个体的风险骤然猛增,人的主观体验常常是紧张、焦虑和恐惧。长期高强度的心理应激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同时,许多个体焦虑的聚集可能逐渐形成群体社会焦虑并相互强化。社会工作按照方法分类可以划分为社会个案工作、社会群体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按照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可以面对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疾病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儿童问题、老人问题以及***、酗酒、劳工、犯罪等问题。可见,社会工作涉及个体的层面、群体层面、社区层面,特别在转型期社会问题丛生、两极分化问题严重、民众社会心理失衡现象突出的环境下,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对于调适心理、改善个体的行为偏差,促进社会***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社会工作理应成为支持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制度和具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专业化方法和手段。其一、社会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是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上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性的帮助。各种社会保障***策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都需要社会工作来具体落实,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在援助弱势群体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二、社会工作的道德特质——人道主义的专业传统、利他主义的专业导向、促进社会正义的专业责任感,使其对社会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更具有更微观、更具体、更具有个体化与人性化的特点。其三、维护合法权益。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受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工作追求社会公正,通过服务、宣传、影响社会***策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置于重要位置。其四、社会工作还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层面的帮助,社会工作可以联系某些社会资源,帮助受助者在合法的条件下获得某种物质上的支持。比如通过***策方面的服务使他们获得制度规定范围内的经济和物质支持,通过与非盈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的连接使他们得到优惠的甚至免费的服务等。
(二)社会工作的稳定和协调功能
1.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在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有困难人士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而且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少因问题的激化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社会心理具有相互感染、相互渗透的特点,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社会问题的生成和加剧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2.促进社会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系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领域。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之间良好的共同体关系受到了伤害,利益竞争和社会排斥使人们相互隔离,并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增加人们的社会资本,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社会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涉及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就业服务及矫治服务等诸多领域,为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促进社会的福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的积极介入对当前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的消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沈杰.中国社会心理嬗变:1992—2002.社会学,2003年第6期.
[3]于晶利.弱势群体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2004年第4期.
[4]言若.2001年中国十城市市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上海质量,2002年第2期.
[5]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转型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管理
转型期的界定
“转型”(Transition)一词近年来大量出现在各种经济文献中,转型及其相关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问题。但不同的人对转型的理解以及不同学科转型研究的范围界定并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领域:
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认识和理解,转型可以理解为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阶段的转变过程,这种理解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转型;转型也可以理解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它主要是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制度形态的转型;第三种理解是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转型既理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又理解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种理解是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对象的社会经济形态(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作为转型的研究内容。
社会转型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由于社会诸要素及其联系发生根本变化而导致的新旧社会发展模式的更迭过程,广义的社会转型可用于说明社会各层面的变化,如经济转型、***治转型、意识形态转型等;狭义的社会转型则是指文明类型的转变,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市场转型
市场转型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这主要考察的是商品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探讨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市场向开放有序市场的转型。这两个方面转型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是任何企业都不容忽视的。
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把它们彼此割裂开来。一方面,经济与市场的转型可以纳入广义的社会转型范畴之中;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经济形态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和宏观市场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又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如此循环往复。因此,结合经济、社会与市场三个方面来探讨转型期的内涵十分必要。从广义上讲,转型期所指的“转型”,从经济体制上说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经济形态上说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转型;从社会结构上说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的转型;从市场的角度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以及从封闭市场向开放市场的转型;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由此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变。
经济、社会及市场的转型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新经济的兴起及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又为进入新世纪的转型期赋予了新的研究内容。从企业营销的实战出发,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转型期对企业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大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经营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同于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激进的经济改革,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是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用***同志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一边探索,一边积累经验”。尽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完全建立与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商品供应相对比较匮乏,企业的生产还远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性企业在市场中拥有很大的权力,是卖方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国的商品供应极大丰富起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顾客的消费需求却不断变化,他们关心的已不再是能否买得到某种商品,而是对商品满足差异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卖方市场已经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
封闭市场向开放市场的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被严格限制在同一行业、系统或同一地区内,行业、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缺乏联系,整个市场处于相对十分封闭的状态。而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它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内合理配置资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破了市场的封闭,促进了开放市场的建立,而中国成功加入WTO又为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契机。
在错综复杂的转型期,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转型环境的影响。其中,分销渠道的复杂性是中国转型市场有别于成熟市场最突出的差异点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点,研究转型期环境下我国营销渠道的特殊性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与重大的意义。
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的特性
渠道关系是指一条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员之间的交往状态和合作深度。它指的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而非组织内的关系(intra-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论,渠道关系一般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横向关系、纵向关系、类型间关系和多渠道关系。横向关系是指同一渠道、同一层次、相似企业间的关系。比如一家日化企业生产的洗衣粉由多家超市经营,这些超市之间的关系即为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是指同一渠道、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类型间关系是指同一渠道、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是经营日化企业的洗衣粉,超市和便民店之间的关系即为类型间关系。多渠道关系是指一个企业不同渠道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家日化企业同时使用多条渠道销售其洗衣粉(如通过批发、零售,或直销等渠道),这多条渠道之间的关系即为多渠道关系。在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渠道关系中,纵向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其中的厂商关系又是我国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转型期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关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性:
关系准则的缺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渠道成员一般都是严格地按照国家的宏观指令履行着各自的职能,彼此之间处理相互关系都遵循着一定的准则。而在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的渠道关系准则被打破,新的关系准则又尚未真正建立。关系准则的缺失使得渠道成员在处理相互关系时随意性很大,大家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着游戏规则但又相互不买账,信任度低,整个渠道处于一种极不协调的状态。关系的短期化
转型期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渠道关系趋于短期化。由于关系准则的缺失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渠道成员在对关系未来发展的预期上普遍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成为他们看来比较保险的选择。关系的短期化一方面表现在渠道成员间的关系持续的时间短,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十分少见;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渠道关系的稳定性差。各渠道成员都以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其结果往往是渠道冲突不断,渠道系统极不稳定。
渠道关系中权力重心下移
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使得分销渠道对终端客户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买方市场下,产品数量与品种的极大丰富使得消费者或最终用户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此时的分销渠道更多的体现为最终客户获取其所需产品或服务的通路,而制造商原来所拥有的渠道权力已经逐渐在向更为贴近最终客户的分销商(尤其是直面最终客户的零售商)发生转移。在家电行业,国美和苏宁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家电专业连锁店在和厂家谈判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把握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商品的心理。
渠道关系亟待变革与创新
经济、社会及市场等的转型也促使传统的渠道关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现有渠道关系中存在的诸如关系的稳定性差,信任度低等问题要求渠道关系进行变革使之能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兴起以及中国加入WTO也对现有渠道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变革的要求。
对渠道关系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转型期营销渠道关系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于渠道关系管理有价值的启示。
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渠道成员间的关系规范
转型期关系准则的缺失使得渠道成员失去了可以遵守的关系规范,成员间关系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与不协调的状况。渠道成员间关系规范的构建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和***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交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美国,有关法律法规如《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克莱顿法案》、《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等在规范渠道行为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是相关行业组织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业规范以进一步规范成员的交易行为;三是渠道中的“首领”(ChannelCaptain)应更好地担负起渠道管理者的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通过制定相应的关系规范来加强渠道关系管理。
渠道成员关系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市场(顾客)导向渠道关系的确立
在转型期渠道成员的冲突与关系的不协调本质上是各成员之间基于自身利益的对垒与博弈。正如前述,转型期关系准则的缺失和缺乏信用使得渠道成员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殊不知,这种短期利益导向是以其他成员的利益损失和牺牲整个营销渠道效率为代价的,最终也会损害其长远利益。外部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渠道成员必须从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渠道整体的效率与产出上。因此,渠道关系博弈的最终结果必定是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渠道关系的确立。
渠道关系的变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路
渠道关系的变革与创新离不开渠道成员的共同努力,其思路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创新。过去,渠道成员往往各自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渠道系统整体利益。而现在为了适应新的渠道环境就必须树立系统化、整体化、全局化的观念,树立价值链条件下各渠道成员共同为最终客户创造价值的观念。在这种思维下,各渠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渠道网络的运行效率。关系模式的创新。这主要是指渠道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过去单一的交易型关系向合作型、伙伴型等多种关系模式发展。关系管理方式的创新。如对于制造商来说,对分销商的激励应该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奖金和年终返利,而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分销商进行培训与支持,提高分销商的获利能力与渠道运作水平。此外,随着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PRM(Partn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和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的发展与完善,新的网络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渠道关系管理方式必将成为主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参考资料
1.赵红光、阎维杰,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有组织科技活动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1.11
转型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中等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在市场经济面前,学校与企业一样。企业要兴旺繁荣,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出适用对路,品学兼优的人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经费的投入,二靠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及科学有效的管理,三靠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而教师是学校的精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掌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因材”,即区分材质,而区分材质的关键是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智力构成及心态构成状况。
中专学生从其报考时的来源看有如下三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属智商较高型。这种学生报考中专原因很复杂,或家境贫寒为减轻学费,或家庭环境恶劣,或本人不求进取等等;第二种状况属智商一般型,第三种状况属智力较差,而通过百般努力考入中专的。这三种情况可区分为三种智商型:高智型、平智型和低智型。
中学到中专,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不问理想抱负,不同智力心理层次的学生,对这次重大转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认为这次转折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紧紧抓住这次转折的机遇,通过辛勤努力而成为栋梁之才;而有些学生却自命清高,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或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而不能成器等等。因此,由不同智商型和不同心态型便组合成了如下大致九重类型的学生:
这里,a、b、c分别表示高、中、低三种智商型,a、b、c分别表示积极进取、一般进取、不思进取三种心理特征型。不同智商型与不同的心理特征型构成了九种组合型,即:高智强进型aa、高智平进型ab、高智无进型ac;平智强进型ba、平智平进型bb、平智无进型bc;低智强进型ca、低智平进型cb、低智无进型cc。
下面,根据上述学生层次的划分,简要阐述—下各种类型学生的形成、表现、作用及其相互转化,以利教师正确区分材质、实行因材施教。
一、各种类型学生的形成及表现
作为智商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先天素质,后天影响较弱。而心理特征的形成,后天影响较大。因此,这里着重谈一下心理特征型及组合型的形成及其衷现。
a型的形成及表现:此型属积极进取型。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学生,一般家庭环境较好,父母大多属知识分子,或中下层干部,或普通职员、普通工人农民。由于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饱经沧桑历尽艰辛,并经常向子女灌输,他们严谨做人、踏实做事、积极进取的精神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子女,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有明确的希望。这样,使其子女产生了极强的发愤***强,立志成才,光宗耀祖的心理,他们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无多大社会活动能力的父母之难处,极力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来减轻父母对自己的负担。由于他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学业理论水平及实际能力要远远地超过中专教学目标,他们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不同智商型的a型,其表现没有多大差异。
b型的形成及表现:此型属一般进取型。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学生,其家庭环境一般,父母或许身居显位,但对事业的追求不一定十分激烈,其显位往往属于自然形成(如年龄、外部环境等),对子女的要求不一定十分严格,没有明显的过高期望值,一切顺其自然,学生本人的表现也是如此。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他不求过多地表现自己,但却害怕批评。不同智商型的b型学生又有不同的表现ab型呈现主动状态,他有能力成为aa型,而却有意识地不追求十全十美。比如在生活态度上,他完全可以严肃地追求未来生活,但他往往有自己的生活生存方式,以他自己以为的潇洒倜傥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穿着打扮,言行思维等各方面,他的衣食住行都可能别具一格;cb型的学生呈现被动状态,也许有过长时期的积极进取,终因智力较差或恒心欠佳而前功尽弃。
b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能向a型发展,一方面又可能向c型转化。其表现是随波逐流,凡事不争先也不落后,有意识地始终保持中游水平。由于主观上有意识地居中,这样,在不同群体、不同环境中,他要审时度势地作出调整:当他处于中上水平时,他便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渐渐地由中上变为中游;当他在群体里处于下游水平时,他则有意识地努力,使之赶到中游行列之中;当他所处的群体整体素质较高,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中游水平时(此时又缺乏外部条件的引导帮助),他便转化为c型了。这样形成的c型容易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c型的形成及表现:此型属不思进取型。这种心理特征型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大多家庭环境较恶劣,个别的属个人素质较差。如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打“闹”;或父母生活态度不严谨,不务正业;或家境过于贫寒;或颠沛流离,生活不安定;或父母对于女要求过于松懈,放任自流;或与社会劣迹青年过多接触等等,都会形成这种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型的学生其表现也是复杂多样的:或坐卧宁,心神不定;或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独往独来,我行我素;或言行不俭,搬弄是非;或无所用心,自暴自弃等等。
二、各类型学生在班级里的作用
a型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学生是班务活动的主导力量,他们具有很高的热情,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极强,他们的积极性最易调动,在学习、劳动、纪律等齐方面都会起积极带头作用。
b型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学生是班级的基础力量,由于比重较大,不把b型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班务活动往往很难进行。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不困难,只要所搞的活动(如学习竞赛、集体劳动、娱乐游艺等等)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他们会积极支持和配合的。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得越充分,所搞活动的气氛就越热烈,收到的效果就越好。
c型的作用: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学生比重较小,在班级里不起重要作用。他们大多数的行为准则是不受人左右,田此,他们的积极性较难调动。但作为集体里的一员,在关系到整体利益的时候,在不损害他们自身利益和荣誉的时候,他们会响应和配合各种班务活动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名和利等问题,对他们应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少发号施令,粗***涉。他们的各方面问题处理得好,可加速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否则,会造成他们更大的心理障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中专教学经验和对所教学生调查测试,发现中专在校生(以计划内社招班为标准)多种类型学生的比重结构大致如下: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50人的班里智商较高的约有10人,智商一般的约有35人,智商较差的约有5人;而积极进取的约占25人,—般进取的约占20人,不思进取的约占5人。再结合表3我们可以看到,智商较高的10人中,真正品学兼优的仅有4人,而其余的6人或随波逐流、或不思进取而退步了。智商一般的35人中,有一半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努力,智商差,又不努力上进的学生比重极小,占2%。
三、各类型的相互转化
不同智商型,不同心理特征型以及不同组合型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都是会发展变化的,即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具有可逆性,即不仅cba、cba及cccb…abaa转化,同时也存在abc、abc及aaab…cbcc的转化。作为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各类型的相互转化,而且要密切注视各类型的转化,并在各类型的转化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劣差型向优良型的转化,防止优良型向劣差型的转化。
(一)心理特征型的转化
我们假设智商型a、b、c的权数分别为3、2、1,心理特征型a、b、c的权数也分别为3、2、1,则可得到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特征型的转化是一种纵向运动的过程即cba或abc的转化,在组合型里面表现为同一智商型间的相互转化,如cccbca转化及逆化或aaabac转化或逆化等等。一般心理特征型的转化不能横向进行。
(二)智商型的转化
一个人的智商可根据综合测试等多种方法得出。显然智商具有时点性,随着个人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智商水平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表4可以看到,智商的转化是通过先纵后横的演变而实现的。如aa型松懈努力,渐渐地转化到ab型,而ab型相当于ba型(两者权数值均为5);ba型松懈努力,渐渐地转化到bb型,而bb型相当于ca型(两者的权数值均为4);ca型松懈努力,将转化成cb型进而转化到cc型,其转化过程为aaab…cbcc或cccb…abaa。这个转化过程表明:高智者如长期不努力学习,各方面不求上进,完全可能一步一步地演变成为低智,相反,低智者如比期不懈地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也有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高智的可能,只不过高智向低智的转化较容易,低智向高智的转化需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智商型的转化首先是通过心现理特征型的转化进而达到组合型的转比来实现的。智商型本身是不能转化的。由表4按权数值路径可知,aa型向cc型的转化路线有四条。
(三)组合型的转化
组合型的转化是通过心理特征型的转化而实现的,其转化过程和路线与智商型的转化完全相同,智商型的转化过程也就是组合型的转化过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智商型的转化是通过心理特征型的转化实现的,智商的转化对心理特征之转化影响甚微,而心理特征的转化则决定了智商的转化。作为智商,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后天影响也决不能忽视。如上述的aa型向cc型的转化是完全可能的,长期地不用脑,不学无术肯定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智力迟钝。相反cc型向aa型的转化,也必定是由于勤奋学习,积极思维,使脑力越用越活,越用越敏捷而形成的。有人说鲁迅有天才,而鲁迅却说:我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学习上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哲学观点讲,量变一定会达到质变。
作为因材施教,不仅要区分不同的智商型,还必须区分不同的心理特征。因为因材施教从“教”来看,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文化知识培养,一是品行素质培养。作为文化知识培养,高智比低智或平智培养前途大,培养价值高。但高智不等于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如ac型只注意到他的智商,而忽视了他们的厌学心理,尽管救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传授知识,也难以使其成才。对于ac型的学生,应当首先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抱负,教他懂得科学文化知识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使其转化成ab型进而转化为aa型。学生的类型向优良型转化了,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奏效。教师不分教学对象,不分类型,盲目施教,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由此看来,教师促使学生类型向优良型的转化要比授业解惑意义重大。
作为中专学生,大多已年近20岁,单纯的智商挖掘为时稍晚,但心理特征的培养则时刻不能松懈。心理特征的形成固然取决于本人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是绝不容忽视的。因为中专学生大多是首次长期远离父母,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种种困难是难免的,他的忧虑、烦恼、困难无处诉说,得不到帮助和解决,一定会导致心理障碍,此时,最需要的是值得他唯一信赖和尊敬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假如老师由于工作过粗,对学生缺乏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使一个优良型的学生转化成劣差型,则作为亚父母的班主任和老师实属误人子弟、妄为人师。
那么,教师怎样正确区分学生类型呢?简而言之应多接触、多观察、多询问,具体可分为如下两方面:
首先对智商情况的了解。可通过阅读学生档案,了解初高中时的学习状况及考试成绩以及以前老师对其评语;还可通过课堂提问不同难度问题、批改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智力层次;还可通过与本人及同学接触、与其他有关老师交流等来了解学生情况;还可进行综合测试等等。根据掌握的情况资料,划分三级智商层次。
其次对心理特征型的了解。可通过与其本人交流、谈心、阅读学生档案、向有关同学老师了解,有条件者可进行家访等办法来了解。根据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判断,划分三种心理特征类型。三级智商与三种心理特征型划分出来之后,九种组合型自然就确定了,材质区分出来了,因材施教的关键便解决了。
参考文献
[1] 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 工商出版社,2000.9.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2004.7.
转型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 价值体系 人员管理
一、引言
企业在转型或升级的过程中,易遭受体制老旧、资金周转不灵活、人心不稳定等问题的困扰。体制老旧可以通过建立新体制来解决,资金周转不灵活可以通过控制成本和流入新资本的方式来解决,唯独“人”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人心一旦出现问题,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引发的连带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导致企业衰败。所以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用多种措施做好凝聚人心的相关工作,预防出现人心问题。
二、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易出现的人心问题
(一)员工忠诚度降低
当前,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加大了企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形势也愈发严峻。在寻求突破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势必会给广大员工带来思想冲击。同时面对企业体制改革问题、转型升级方向问题、企业文化调整与整合问题等,企业管理层专注于设计和实施企业转型发展的方案,而忽视员工的心声,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变革方向不了解、不理解、不明白,从而缺失了存在感与认同感。在高度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员工极易出现人人自危的情况,部分员工产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早离开”的想法,这对转型企业来说是尤为致命的问题,将造成企业人员甚至骨干人员的大量流失。
(二)员工与管理者间矛盾激化
对于处于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来说,由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视野较窄,职业通道较少。因此,其只关注当下的岗位的稳定性和直接收入有多少,不太关注企业的远景。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必然会牵扯到人员的变化和薪酬的调整,基层员工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工作持反对或不支持态度,甚至在团队中发出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形成不稳定因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改革、改制的阻力。
(三)转型企业对前景缺失信心
当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时,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或者转变发展方式来渡过难关,但是转型后的企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虽然转型后的企业不再面临以前的困境,同时也优化了产业结构。但是大多数转型后的企业尚处于发展时期,受到新行业的企业的打压,短期内难以与同行业的品牌企业竞争,面临的市场挑战大,如果不能迅速建立新行业的市场地位,便会遭遇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的“绝杀”。因此,转型升级的企业或者刚刚转型的企业里的员工都会为企业的前景担忧,使企业人心处于飘浮状态。
三、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凝聚人心的措施
(一)培养具有核心价值精神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核心价值精神会影响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具有积极的特色的企业精神,会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具备企业的核心价值精神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中形成正面的积极效力,促使员工自发形成热爱企业劳动、心系企业发展的工作精神,从而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依旧维持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树立企业的文化品牌意识,引导职工敬业爱岗,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叫响企业文化名片,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企业认同、员工赞同、社会协同的目标,赢得更多的资源,从更高层次凝聚企业的人心。
(二)加大舆论引导宣传力
改制一定会牵扯人员变动问题,但是基层员工之中形成人人自危的态势问题却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企业在转型升级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将宣传工作做到位,改制的具体细节也宣传讲解到位,强化企业共同目标与员工众志成城的精神合力。同时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60度无死角宣传定位,势必会增强员工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即使在改制过程中牵扯到人员变动、薪酬调整,大多数员工也会更愿意理解和信任企业,从而能够在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期间兢兢业业、献计献策,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助力。
(三)创办企业文化节
企业积极创办企业文化节,在宣传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核心精神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通过一起筹办企业文化节的形式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创办企业文化节,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有效宣传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热爱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让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还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与企业高层领导之间的互动,可以活跃企业内部气氛,使企业能够团结协作,热情友善。
(四)加强人员的培训
企业转型升级,面对的是产品类型的变化,生产线的调整变化等问题。这需要更多的员工进行创新工作,虽然组织员工培训在短期将会投入更多,这对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是个挑战。企业发展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组织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更加成熟,给员工创造多通道成长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凝聚企业人心,老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远比重新招聘的人员要深得多。老员工更能理解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难处,并且这也符合企业“家文化”建设的需求,能够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来说,也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凝聚人心的有效且合理的措施。
(五)管理层深入基层了解诉求
建立上下沟通平台,有效打通沟通瓶颈。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员工中倾听基层员工的心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基层员工的心理状态,了解基层员工对企业的预期,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调整并实施措施,帮助基层员工解决心理困惑,消化基层员工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浮躁心理,增强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信任感,从而有效凝聚企业人心。
“忧劳可以兴国,而逸豫可以亡身。”国家的兴亡如此,企业转型的发展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转型后的企业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因为暂时的成功而放松,更大的挑战还未到来。转型后的企业在新行业或者新方面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挑战,转型之后的企业还将面临淘汰的风险。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举措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企业同心同力,共克时艰。
面对挑战,企业应当趁转型初期方兴未艾之时,积极构建自己新的企业文化,在发展初期设计一个能够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文化。创新载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践行工人阶级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提炼职业精神凝聚人心,通过提升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哲理与古语中的国家的强盛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无论在企业还是国家之中,“人和”都是决定盛衰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泸天化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转型心得体会篇8
在我国大约有4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数量不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支柱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都曾主要依靠某种自然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任何一个地区的资源可采储量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开采自然资源为保障的地区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和产业转型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辽宁省的情况看,截止到2001年底,原有的8座有色金属矿山已有7座实施关闭破产。煤炭资源产业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按现有的可采储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初步预测可采年限大约为36年左右。随着资源的萎缩,我省的煤炭产量逐步下降已成定局,在此期间,抚顺、北票两个完整矿区以及阜新、沈阳、南票等几个矿区的大部分矿井将报废,最好的铁法矿区也将从鼎盛时期走向萎缩期。根据我省资源枯竭问题的日渐突出,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伴随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出现大批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但与一般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相比,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会导致城市经济的整体性衰退。与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一般都存在着产业单一、结构单一、人才单一的状况,一旦这种单一的产业出现衰退,城市经济就会陷入困境,极易导致“矿竭城衰”的命运。第二,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对集中,随着矿区资源日渐枯竭,企业关闭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整个城市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的压力将会非常沉重。如抚顺矿区人口占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现有12.25万人需要重新就业安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剩余劳动力很难向其他行业转移,致使就业压力更加突出。第三,产业转型的条件缺乏势必延长转型过程,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青壮年时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累,产业转型过程往往会遇到资金的严重短缺,加之人才、信息、职工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致使产业转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产业转型时间的延长势必直接加重就业压力,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趋于贫困,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近年来,我省一些资源型城市先后发生了大规模集体上访、围攻***府机关,甚至拦堵铁路、公路等,就说明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
城市产业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各级***组织,作为整个城市的领导核心和企业的***治核心,在产业转型中负有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重大责任,因而加强资源枯竭城市***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的建设也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模式,围绕产业转型这一资源枯竭城市***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然而,目前这些城市***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运行模式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沿袭着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致使***组织在领导产业转型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
第一,***的基层领导体制不适应城市产业转型的需要。资源枯竭城市中***的组织大都是依托于大型矿区建立起来的,突出的特点是条块分割、***企合一。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企分开的原则,矿区城市***的基层领导体制有所改变,但领导机构、领导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模式,仍然难以适应领导产业转型工作的需要。许多***组织对于如何领导产业转型,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运作都不清晰,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严重影响了***的领导效能的发挥。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改革基层***的领导体制,转变领导方式,以卓越的领导效能牢牢把握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的组织体系不适应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变化。在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环境中,***的组织依托于全民、集体所有制而覆盖全部社会单位,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然而,随着城市产业转型,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于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之外的社会组织会越来越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种变化使原来***的组织体系出现了松动,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空白,***组织对***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缺位和不到位的状况。
第三,***务工作队伍状况难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伴随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出现机构的大调整、大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的重新组合、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这种变化中,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员干部将更多地流向行***、业务部门,这对于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务干部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的建设在产业转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决定和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坚强有力的***务干部队伍。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与现实***务干部队伍的不适应形成强烈反差。显然,这种状况与产业转型对***的建设的更高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强资源枯竭城市***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设想
面对我省资源枯竭城市的现实情况,适应产业转型的客观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升级,要求资源枯竭城市的***组织必须把产业转型作为***的中心工作。***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作为城市产业转型主体的矿山企业***组织,必须明确***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实现从传统的围绕生产经营抓***的建设到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抓***的建设的重大转变,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应对产业转型给***的建设带来的挑战。
1.高度重视资源枯蝎城市产业转型中的***的建设工作。
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基层***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变,客观上要求***的各级组织必须重新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明确产业转型的目标、方向、原则和重点,从而制定正确的***策,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真正使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要把产业转型同实现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合理解决就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的工作的基点和基层***组织的工作目标;要克服部分矿山企业破产后出现的淡化***的建设和思想***治工作的倾向,强化***的***治核心作用和社会整合功能,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产业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改组企业***的领导机构,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原有矿山企业***的领导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的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依托原有矿区建立一个新的坚强有力的***的领导机构,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的领导核心。这是实现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在这方面,葫芦岛市场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原杨家杖子矿务局和杨家杖子镇的基础上组建的。随着矿区资源的枯竭,1999年矿务局宣布破产。但由于矿区地处偏僻,职工安置困难,加之诸多社会问题的显露,使得整个地区曾一度处于动荡之中,大多数基层***组织也处于瘫痪状态。针对这种状况,葫芦岛市委、市***府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维护矿区社会稳定的角度,决定在杨家杖子建立经济开发区,成立开发区***工委,对整个地区***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封闭的企业***的体制模式,通过在资源枯竭企业所覆盖的整个地区建立***工委的形式,既能够把分散在这个地区中的***组织和***员有效地管理起来,又可以对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行统一领导。从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工委成立两年多的实践看,效果是明显的,***工委在发挥***治核心作用、领导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从资源枯竭城市***的建设的实际出发,建构多样化的***的组织体系。
矿区企业关闭破产后,随着***员流向发生的新变化,原有的按照地域、在一个基层单位中建立***组织的传统单一的企业***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员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资源枯竭矿区的实际,按照有利于加强***组织对产业转型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基层***组织的***治核心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及时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设置,建立一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适应流动***员教育和管理的新的***的组织体系。一是组建直属单位和国有企业***组织。即在新的辖区中的社会职能部门和原单位破产后重组的国有企业中组***组织,有效发挥直属单位和国有企业***组织在产业转型和维护稳定中的主体功能和作用。二是强化街道社区***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根据资源枯竭城市下岗***员和离退休***员众多,并大都流人社区的特点,加大街道和社区***组织的组建力度,形成以街道***为核心,社区***组织为基础的流动***员管理体系。三是在民营企业、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建立***组织。根据产业转型和扩大招商引资的要求,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中建立***组织的力度,通过组建“***式”、“联合式”、“挂靠式”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把流动到这些企业和市场中的***员管理起来。四是建立城乡联合形式的***组织。根据一些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向第一产业转型,建立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与农村共同组建产供销经济联合体的需要,必须打破农村与城市的界限,打破传统的村屯界限,按照就近连片的原则,把分散、流动的工人和农民***员组织在一起,建立城乡联合的***组织。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的组织体系,就能够有效地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做到企业破产后***的组织不散,***员队伍不乱,为发挥基层***组织的***治核心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4.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改进***组织的活动方式。
在实现矿山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组织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决不能简单地沿袭过去国有企业的传统做法,而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矿区产业结构转型、围绕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活动,只有这样,***组织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强化***的思想***治工作。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随着矿区企业的关闭破产,必然造成人心浮动,心态失衡,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可能出现,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各级***组织必须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治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稳定职工情绪、防止矛盾激化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宣传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从而使职工树立起为转型拼搏献身的精神,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成为城市产业转型的开拓者。二是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一定的服务于***的中心工作的载体,开展***的活动,是基层***组织重要的活动方式。伴随着***的工作重心的转变,***的活动载体也必须创新,即由原来的围绕矿山开发与经营转向围绕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并要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形式、增强实效,将***的各项活动融人、渗透到推进产业转型、服务于群众生活和各种具体实践中去。超级秘书网
5.探索***员实现自身先进性的新形式,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转型心得体会篇9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卫视,湖北武汉430000;
3.中南财经***法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3;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126)
摘要:以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间的关系为对象,研究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的互动性促进作用,同时提出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间的互动性消退作用,以期为厘清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间的互动关系提供注解。
关键词:社会转型;体育价值观念;互动关系
中***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73-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010),2015年湖北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C002)。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秩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行为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呈现的渐进性表现形态。从社会结构视域看,它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涉及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对社会转型与体育价值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1社会转型对体育价值观念的促进及其消退
1.1制度法规
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给古代奥林匹克奥运会带来了新生的契机,法国皮埃尔.德.顾拜旦(1896~1937)率其团队发起申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并最终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文化教育制度下获得成功,成就其现代奥运会之父的美名。中国社会转型期以来,制度法规引领下的体育亦取得了举世的辉煌,无不体现了体育制度法规基于体育价值观念的核心权重。
1.2经济发展实力
基于体育对人类文明及身心健康的作用,体育本身亦能在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方法与指导、拍摄与播报、竞赛与组织、旅游与观光、中介与服务等方面形成规模经营性产业实体。西方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腾飞的经济条件促进了西方体育的盛行与发展,中国近代***自主、社会转型以来,强大发展的经济条件亦成就了竞技体育的辉煌。
1.3 闲暇时间
经济结构升级、效益提高是社会转型的典型特征,源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表现为闲暇时光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充裕为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带来了时间条件。
1.4职业岗位及场地设施
就体育教育职业范畴而言,体育教育因形式、受众、途径、方法、场所、载体等诸多环节的差异而形成诸多相应类型的体育教育者岗位,彰显社会转型将赋予体育职业以众类型、广领域、多层次性岗位机遇,其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特征对广大民众参与体育提供了契机。体育场地设施因体育项目特征、地方人文关怀、规模性赛事取向而呈现项目性、人文性、风格性特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实情、当地***府主管机构的体育价值观念、地方民众的体育发展思想、地方规模性赛事主办及承办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2体育价值观念对社会转型的促进及其消退
2.1增进体质健康
体育增进体质健康是不证自明的真理,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均围绕其国家发展战略意识演绎着体育发展的走势。竞技体育从事者的身心健康问题、退役保障问题需要人文性关怀,体育基于增进体质健康的受众主体亦需要符合其身心健康特征。
2.2增强心志品质
量化竞技运动本身潜在地挑战着人体的规则性运动极限,亦是增强人类心志品质的手段。因为,健美的体型需要持续的运动保持,刚强的意志力需要数月续年的训练,奥运记录每一点滴的进步都需要人类身体磨砺的***志,这些身体竞技所凝聚的拼搏心志品质正是人类社会由野蛮通向文明、由愚昧通向睿智不可或缺的要素。保罗.威斯( Paul Weiss)的体育“追求卓越”说(Sport:A Philosophical inquiry 1969)未必科学,但作为一种心理境界的感悟和把握,它富涵心志品质认识论的学术价值意义。
2.3提升生活品质
人们通过竞技体育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向心力,人们通过闲暇娱乐休闲体育而享受体育运动呈现于人类的乐趣,人们通过体育产业环节创造体育经济价值,人们通过传媒性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体育名人、体育产品、体育风波而津津乐道,人们通过参与性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郊游、体育竞技、体育鉴赏而乐此不疲,这都是体育基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品质的表现。
2.4增强社会意识
常言道,要在体育中学会做人,深刻说明体育不仅是指向健身、娱乐、竞技的手段或方法,亦是一个观照人生生活的哲学场。古往今来的重大体育赛事是否切实兑现了竞技的赛制公正、赛务公开、公平竞技,竞技是否亦能引起对手间的敌对意识及行为,竞技是否亦能离间队员之间彼此情谊,竞技赛场的规则运用是否也引导着“法外小灶”的恶习,少儿体育培养社会意识视角方面过于追求精英意识,过于培养体育独特个性意识,疏于培养运动中和睦相处意识,疏于培养体育规则观念的本真价值,势必都不会起到有益的作用,甚或相反。
2.5构筑和睦国际关系
近代社会转型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化弘扬了和平主义的理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着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提高着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向心力,为促进国际青年友好互动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体育外交亦是促进国际交往、实现国际和睦的重要平台,如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建交的新局面。同时社会转型的近现代以来,“体育运动不仅无法彻底涤除原有的民族主义矛盾,还在不断催生新的民族主义问题”,表现于人们狂热地支持本国国家队及落后国家的民主主义体育抵制行为。表现在赛会视域,为了一族私利而贿赂裁判、贿赂对手现象屡屡呈现,为了一国荣耀而服用禁药甚或性别作假,这些有悖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宪章与精神的丑陋行径如同蛀虫日渐侵袭着奥运会的立基支柱。
转型心得体会篇10
按照市委学习扩大会议安排,就学习落实***38号文件作一个初步的体会性发言。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建设新辽源极具特殊意义
资源型城市转型,顾名思义就是因资源开采而兴起、因资源枯竭而衰退的城市,进而通过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由过度依赖资源支撑向复合型、多元化转变升级,求得可持续发展。***中央、***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先后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5月,***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确定大庆、伊春、阜新、辽源等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年11月,***专题研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并下发了38号文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给予特殊***策扶持等八个方面的措施。
我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府同全市干部群众一道,多年苦苦实践探索如何实现转型的路子,并确定实施了差异化发展战略、产业定位、搭建平台、建设园区、厚待百姓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8号文件的出台可以说是辽源经济转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需要抓住用好的难得机遇,对追求大作为、实现快发展、建设新辽源意义重大深远。
首先,转型带来***策支持效应。***策是国家或者******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一般包括奋斗目标、行动原则、具体任务、工作方式、步骤和措施。***策的主要特征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外化为符号表达的观念和信息,且具有相对刚性约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形成是历史性、多因素、诸方面的,自己承担转型的***治、经济、社会成本是不现实的,国家支持态度早已明确,支持***策也已出台,关键是结合辽源实际搞好承接对接,占得先机,争取主动,多得实惠。其中,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贷款,社会保障、棚户区改造及市***公共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等支持内容,和辽源实际贴得近,争取支持的空间很大。市委、市***府直至广大干部群众,都要知道38号文件的主要精神、相关内容、支持重点是什么,如何做好承接对接、尽力争取、多做支持工作,充分发挥***策覆盖效应。
其次,转型催生辽源再造机遇。转型解决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全面提升***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事实上是一个城市的再造。38号文件对“四大”建设给予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建设新辽源也务求统筹把“四大”建设搞好。城市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聚集要素的载体。要通过转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禀赋、功能、形象发生渐进的以至脱胎换骨的改变,实现城市再造。要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文化建设,打造发展环境,建设一个全新辽源。
第三,转型必然惠及辽源百姓。转型目标是执***为民、改善民生,转型***策也必须惠及民生。我们***从***到执***,宗旨任何时候都没有发生变化,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没有这一条,就没有我们***的生机和活力,甚至失去执***资格。市委、市***府也必须把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充分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38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作为支持的重点。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习利用好***策,用足用活***策,让辽源百姓多得实惠,生活越来越好。这既是我们为辽源人民服务的机遇和条件,更是转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辽源民生改善了,就会激发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无限创造力,加速推进建设新辽源的历史进程。
把握机遇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有人比喻机遇是怪物,不知不觉中可能来到,稍不注意就擦肩而过,而且极少出现重复性的机遇。辽源实现转型是历史责任、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充分认识机遇,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水平,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用转型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凝心聚力,明确目标,把转型作为辽源的工作主线,打转型牌,借转型力,吃转型饭,做好转型文章,以转型实际成果再造新辽源。
二、把转型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全力向前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转型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扣紧一个主题,实施双轮驱动,遵循差异化竞争规律,实现一体化跨越发展。“一个主题”就是让辽源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双轮驱动”就是用足用好转型***策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并使之内在互动、互相促进。
转型工作要系统实施,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既注重量变过程,更追求质变效果。二是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在转型中注重转变增长方式,好字优先,又好又快。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打转型牌,工作的实质内容围绕转型来开展。四是自力更生和争取支持的关系。既要全力争取支持,更要避免等靠要和自身无所作为。五是渐进性和***性的关系。既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防止操之过急,又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转型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一是实现观念转型。这是前提。要以***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等靠、自满、封闭等习惯思维、习惯动作,用开放的思维、统筹的思维、协调的思维抓转型。二是用好转型***策。这是法宝。要学好吃透38号文件,做到熟知熟记、融会贯通。途径是研究市情,搞好结合,抓住牵动全局的大事和大项目。方法是争取和对接,上争下促,敢于认穷,善于哭穷,实事求是,要真理不要面子。目的是用足用好用活,发挥***策覆盖效应。三是建立产业支撑。这是核心。产业转型是根本所在。转不转,如何转,核心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要坚持和围绕既有的产业定位,以特色化、集群化、规模化、高级化为目标,以工业为重点,一产、三产同步跟进,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辽源鲜明特点,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国际国内影响力较强的产业、产品支撑体系。四是项目建设牵动。这是载体。没有项目特别是没有大项目,转型就是一句空话,建设新辽源也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必须集中全力谋划、争取、实施好一大批转型项目,以项目牵动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和竞争能力提升。要坚持抓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尤其是抓紧搞好与矿务局的对接,精诚合作,搞一个或几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要重视发挥开发区承接承载转型项目的作用,探索实行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的模式,引导项目往开发区摆,往开发区集中,使开发区成为生产要素汇聚的“洼地”,实现项目集约、土地集约、资源集约,提高项目建设集中度。五是拓展招商引资。这是关键。理性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运行轨迹,客观总结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演变规律,关键在于利用国外、域外以资本为核心的诸要素的能力和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是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国家,非洲国家落后主要是因为闭关自守。辽源招商引资不突破,转型将无从谈起。要用转型***策招商引资,用招商引资成果拓展转型效果。要创新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给外商更多发展、发财的机会,形成“商帮”、“扎堆”现象,求得“裂变”效应。
转型工作必须创新举措,强力推进,重在扎实落实。
第一,要形成举市促转型的强烈氛围。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突出的是要加强学习、研究、利用和宣传,在转与不转,试与不试,改与不改,敢与不敢上形成高度一致。全市各项工作,特别是***府工作要在突出转型、围绕转型、服务转型、推进转型上下大功夫、苦功夫。县区、部门要系统组织学习38号文件,方方面面都要真正把转型重视起来,突出起来,强化起来。
第二,要高起点建立完善转型方案和专项规划。我市的转型方案经过多方努力、***汇总、***府讨论研究,已经完成并得到省***府批准。但是,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在动态中不断完善,体现与时俱进。特别是38号文件中有许多新内容、新***策、新举措,必须坚持动态跟进,适应求效。尤其是马明同志到职后提出“1234”新的奋斗目标,符合辽源跨越发展、后来居上的要求和时代特点。必须通过调整完善转型方案,集中全市民智民力,努力争取实现。要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有效性。同时,要结合完善转型方案,对市委全会精神、马明同志纪委全会讲话要求和***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市***府分管领导要按照分工组织部门和县区围绕落实提出措施和意见。这项工作月底前都要完成,一季度前市委、市***府要听专题汇报。
第三,要全力做好转型***策的争取和对接工作。在转轨转型阶段,***策是最大资源。必须结合实际用好用足用活,不能用僵用死用废。要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找准路径和办法。对接的重点是在大的***策框架内突出资金和项目争取。要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深入谋划、科学筛选、整体运作、明确责任,分线争取。全市县区、部门要集中力量,成立攻关组,抽调精干人员。争取***策、得到支持就是能力水平,结合得好,对接得上,争取得来,就是贡献和***绩。总之一句话,就是最大限度往转型上贴,往盘子里挤,内容要具体实际,得到上级理解认可和支持。
第四,要创造服务转型的良好环境。环境是要素集聚重要条件。转型更需要良好环境,重点是软环境。要打造开放的环境、和谐的环境、亲商利商的环境、诚实守信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环境和服务高效的环境。软环境建设关键在人,主要在领导,重点环节是关键岗位和工作人员,社会面上是企业经营者诚信践诺。要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的理念,切实把责任、要求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具体环节和具体事上,让外商感到辽源服务高效率,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人情味。好环境绝不能理解成违规违法、管理无序和简单的放权让利,真正的外商也绝不希望这样。总的是要做到高效有序、外圆内方。对内要严格,***令畅通,对外要变通,特事特办,最终要统一到市场经济规则和目标上。这里需要强调,要解决好对内不讲规矩,习惯“摆事儿”,对外欺生,甚至设卡的问题。这种状况不改变,就是我们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失职渎职,甚至是犯罪。
第五,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市里成立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书记作组长。建立专门班子,成立转型办,明确职责、任务和目标,市***府分管领导任转型办主任。主要负责***策研究、协调汇总、调度落实。市***府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好,都要项目化、具体化和量化责任目标。转型办设在***还是单独设另行研究。总的讲,这个机构不能虚,也不仅仅是搞综合、写材料,必须有实的职能,实的工作,实的目标,实的责任,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像抓项目建设一样,坚持领导高位运作,专人专职专责,不听闲言碎语,工作一抓到底。领导抓啥,部门抓啥,重点问题谁牵头,都要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把推进转型工作作为考核各级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行承诺制、过错追究制和行***问责制,实现转型工作目标化、责任化、项目化管理。
三、以转型工作为主线抓好全年各项工作
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目标任务。马明书记来辽源工作后,市委、市***府审时度势,又提出了“1234”的奋斗目标。即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财***收入达到20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财***支出达到40亿。这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最能够体现发展和惠民的指标体系。指标的提出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符合辽源发展客观需要,符合民心民意,经过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国家出台“两防”措施,对辽源发展目标实现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今年工作从起步就要抓紧抓早抓实,每个月都要分析形势,每件事都落到实处,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承担起相应责任。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紧张、拼搏的工作状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抓好扩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转型,尽快列出争取支持项目清单,做好筛选、论证等前期工作,抓紧向上对接争取。要抓好新开项目的启动和再建项目的续建,鑫达铸造园、利源扩能、嘉利达、巨峰生化等重点工业项目要达产达效。大唐热电、百户工业园、物流园区、外商服务中心、辽西铁路、辽伊高速、营梅高速、东辽河综合治理、城市中心区和棚户区改造都要及早安排,及早启动。3月底前,预开工重点项目都要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进一步加快工业提速增效。我市工业经济连续几年高速增长,是成绩,也是压力。今年指标很高,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按照年初部署,挖潜力、增后劲、上规模、求效益。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融资平台、上市重组、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现在全市国企改革基本结束,经委一定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落实指标任务,搞好运行协调。一定要注意防止前松后紧,保持工业经济按序时进度实现指标。
第三,继续加强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38号文件对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环境整治、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策支持,但绝对离不开我们自身努力。全省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接近收尾,专项资金支持不会太多。面对辽源棚改繁重艰巨任务,急需加大力度,借助国家和省支持沉陷区治理和煤矿棚户区改造***策,借助招商引资,依靠外力加快改造步伐。投资强度不能低于去年,现在就要抓紧规划设计和地块招商,争取早开工、早回迁。
第四,把惠民实事落到实处。要坚持惠民利民,改善民生,厚待百姓,体现以人为本。惠民的事先办,惠民的钱肯花,惠民的项目早上,惠民的***策多争取。今年***府报告明确的七件惠民实事都要落到实处,抓紧启动实施,体现承诺践诺,取信于民。今年机关还要提高津补贴,社保、低保待遇还要提高,廉租房建设要加快步伐。
第五,努力促进和谐辽源建设。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马克思《资本论》和《***宣言》两部最重要著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理论。从古至今,我们倡导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真理性的实践和认识。在辽源,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本质上讲是形成建设新辽源的合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首先,要坚持科学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其次,要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化解矛盾和困难,善待穷人,厚待百姓,维护公平公正。三是要高度重视环境生态建设,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四是要切实改进***风,努力形成作风实、风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要说短话,开短会,少行文,多干事,高效率,求效果。要多深入实际,多接触群众,多解决具体问题,求得群众理解支持,争取群众满意认可。五是要在干部任用上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用当其时、群众认可。建设和谐班子,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