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篇1
【论文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利益结合为一体,从经济运行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平合理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风廉***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特点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着手,阐述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
(一)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破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的原因;确定对企业破产应当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人;监督破产企业的财产物资,包括破产清算时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资产价值的评估,破产资财的变卖和分配等。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整个破产过程进行审计,确认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保证破产清算的顺利进行。
(二)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事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关系确立之前,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经济责任关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确地确定有关方案和合同,以保证经济责任的合理性、有效性,维护有关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其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检查机关的财务收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行为,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领导干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如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时,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脱责任人所负的经济责任。
(三)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充分考虑到******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工作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项目审计相比,存在如下特点: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省、地级市、县三级直属的******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府正职领导干部,他们集人、财、物三权于一身,对其经济责任、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开展责任审计,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二是审计监督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其内容包括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业绩、资产营运质量、内控管理、执行制度以及个人经济行为和责任等。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遵循干部管理权限,根据***组织部门或纪检***门的委托和要求,具体实施。
(二)审计方案的科学性
审计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操作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制订得是否可行,有无操作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能否顺利实施。为了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订审计方案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在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再考虑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实施步骤、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然后拟定方案,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实施。在审计时,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适时充实原定方案,使其更加切合实际。这样,不仅可少走弯路,也有利于被审单位积极配合。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责任审计不仅领导关心,群众关注,也是矛盾的焦点。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对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来说,任职期限相对较长,任期内情况又错综复杂,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深入调查、广泛取证,广征博引,不能以偏概全,偏听偏信。在取证时,不仅要从审阅账表凭证入手,检查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从清查资产、实物、有价证券入手,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而且要通过调查当事人、责任人、知情人,取得一手资料,弄清经济活动的原始面貌和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把最真实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审计证据。
(四)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离任人或任职人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又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所在。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客观的辩证分析。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要用写真的手法来反映;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既不能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又不能脱离实际,妄加评论。总之,在审计评价时要注意适度,恰如其分,不能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走向片面和极端。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
(一)选好审计的切入点,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
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混淆。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以财***财务审计为基础和主线,但其重点是通过审计来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味道体现过浓而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特色,其原因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轻车熟路、便于操作,而其他方面问题,比如:廉***情况、民主决策、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审计、评价起来较为困难,因而在审计中得不到更深入透彻的审查。因此造成最后审计结果成了财务收支审计的翻版,经济责任审计特色体现得不明显,降低了组织部门作为考察干部的参考价值。为此,审计人员审计时应作较为充分的审前调查,根据经济责任人的重点工作,在审计范围和审计权限允许的情况下,选好审计角度和审计重点,并将其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力求使审计结果与组织部门考察、任免干部工作联系得更加密切。只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才能为组织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二)提高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企业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决策、领导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财务核算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因而通过审计能够较充分地反映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时,既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又要跳出财务的圈子,结合组织部门的重点考核内容,有所侧重地开展审计,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提高经济责任人对审计结果的认可程度和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三)加强风险意识,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但从总体上划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审计风险外部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有意识的舞弊行为和手法变幻使隐蔽性增强;机关单位和企业经营状况复杂化,含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审计对象和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环境的影响等等。审计风险内部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因素;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查证事实欠深欠细;审计人员***性差;审计文书表达不规范;引用法规欠准确等等。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性。***性是任何审计的灵魂所在,没有***性,审计监督也就无从说起,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审计回避制度,保持应有的***性。审计部门在依法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妨碍,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
经济责任审计篇2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审计程序、取证、查证、定性、评价和处理处罚等风险。北京市海淀区审计局自开展此项工作至今,已对26位******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审计。从审计实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违反审计程序造成审计风险增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的《县级以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国有 企业 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都明确表述了“先审后离”的审计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上述26位领导干部全部“先离后审”。这种做法一方面 影响 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为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调任或提拔,审计人员认为审计结果报告已失去作为干部任用意见 参考 依据之一的价值,因而使许多该查的 问题 没有查,或者没有认真地查、彻底地查,从而大大增加了检查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调任或提拔,特别是领导干部提拨后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包括领导干部本人不配合或不愿意配合,使有些问题很难查证和认定,从而加大了检查风险。
(二)检查 方法 不当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经济责任审计 内容 越来越宽泛,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违法违规手段越来越隐蔽,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较准确地评估“控制风险”程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样本数量(降低“检查风险”)。而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许多审计人员为了赶任务,没有认真进行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有的甚至根本不进行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仅凭主观判断,选取所谓“重中之重”的审计内容,得出以偏概全的审计结论,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机械利用常规审计结论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一般在领导干部任职的后3年,但有些领导干部任职时间较长,有些审计人员经审计发现与以前年度常规审计结论不同的审计疑点时,怕给“自家找麻烦”,不查深查透,照搬过去的结论;还有些审计人员在不了解常规审计报告“背景”的前提下,将部分定性及评价内容编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从而使审计风险增大。
(四)“不作为”和“超作为”的审计评价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当前,“不作为”主要表现在对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不予评价;而“超作为” 主要表现在***绩评价证据不足,要么没有取证就泛泛地下结论,要么超越审计范围对领导干部进行***绩评价。这种“不作为”和“超作为”的评价在上述26位领导干部审计中普遍存在。这无疑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 分析
(一)审计实施方案缺少质量控制内容
根据审计署2号令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是要指导审计全过程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没有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特殊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是缺少带有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目标之一即内控制度测试与评价方案。一个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体现了领导者的管理控制能力。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行,避免决策失误,预防舞弊产生。内控制度是领导干部承担何种经济责任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是审计手段,而且是审计目标。
二是缺少审计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一般来讲,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较紧,审计人员对可能加大的审计风险没有在实施方案中详细列示。另外,审计实施方案中没有提及借鉴常规审计报告内容的质量控制。一旦常规审计报告有重大遗漏,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是:前审计组没有查出被审单位在银行多头开户,私设帐外帐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某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已从报告中删除等等,将扩大审计风险。
(二)缺乏良好的审计环境
1、法规滞后 审计无法操作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中,对出现问题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绩的评价,但 目前 没有可供操作的权威性评价体系。如对“直接责任”,在《实施细则》中虽有解释,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便操作。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所谓“集体决策”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挂钩,区分“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操作起来有难度。被审计人对“直接责任”又十分敏感,所以操作起来难度大。上述26位领导干部仅有一位经济责任的定性试用了“直接责任”。
《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没有评价指标体系的表述,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财***、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真实合法效益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无法进行评价。审计评价也没有规定统一的专业术语。
2、制度不完善 执行效果差
搞好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组织、人事、纪检和监察等部门共同努力,但目前主要还是审计机关“唱独角戏”,联席会议制度没有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比如审计取证难,审计评价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通过组织协调得到解决,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清。从源头上讲,干部管理部门没有划清领导干部的职责,没有提供可供量化特别是对解决重大 历史 遗留问题的考核办法。所以审计机关无法评价责任者履行经济职责的情况。
三、降低 经济 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使审计质量控制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明确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协商制度。
(一)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标准 并完善其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给审计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中:一是要明确如何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实施检查,并附有检查 方法 及评价标准。二是要明确审计风险评估方案,比如随主、客观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变化程度;利用常规审计结论,应该在审计实施方案中编写了解与常规审计报告背景资料有关的情况,另外,若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与前审计结论重大不同之处,必须补编延伸复核以前年度审计情况的审计实施方案。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应定期抽查审计实施方案,给予评定,并对抽查数量规定一定的比例,以保证监督效果。
(二)审计评价界限分明 易辨易懂 易于操作
为了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更好地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符合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 需要的用人 参考 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协商,统一评价标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报告质量和利用价值。主要对策如下。
经济责任的重要审计评价词语——直接责任,应给出列举式解释。另外,增加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等便于操作的解释。
建立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分阶段逐步完善,并留有替代余地。
首先,表示程度的描述不宜过细。如真实性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就 目前 情况看,分为基本真实、不真实两档即可,关键是划分界限要具权威性,实用性。
其次,给出财务、经济效益、管理等基本评价指标范围并附参考值。考虑到目前各行业、各地区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和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本身不完善等,可按各行业不同级次(本地区、省市、国家、国际),由低级向高级替代,并在审计评价中予以说明。另外,各参考值可借鉴工程概算定额的做法,审计部门与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定期公布基本评价指标参考值。
内控制度的评价指标应给予一定的权重,使其定量化,便于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恰当的评价。可先按行业等粗略划分,随着发展,逐步细化。
增加非财务性指标。如可持续发展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等。
再次,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模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般不超出财***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范围。审计机关应建立起在审计评价范围内,满足人事管理等部门需要的评价模式。就目前人事管理等部门对各项评价 内容 的关心程度,审计评价按照经济责任、个人经济 问题 、***绩等先后顺序更实用些。对评价风险程度应附上详细说明。特别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优劣评价,可用已经掌握的财务、非财务指标,其他经济指标等予以评价。必要时,可聘请专家评定并在审计评价中予以说明。
经济责任审计篇3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内审员 内涵 素质 能力 要求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内审员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导致在制定各版块审核要点时考虑不全面,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二是大多数内审员虽然接受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但由于所学的知识多是理论概念,但实际审核经验缺乏;三是内审员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专职工作上,对其它版块的工作较陌生,导致在实际交叉审核工作中过多的依赖于审核要点,深入查找、发现问题,追根溯源的积极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体现,尚停留在对照审核要点进行审核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部门中的地位逐渐趋于主导,要求其审计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内审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第一,在评价指标上,没有统一评价的标准,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同一评价指标有着不同的理解,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也扰乱了审计的流程。第二,在评价标准上,除了企业财务资料的客观反映,还应该对企业领导任职期间的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评价,所以在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评价的标准是很难把握的。第三,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在评价体系完善方面,内容虽然有了基本的框架,但是评价过程需要细化,以充分发挥审计评价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技能素质。首先,要掌握会计知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会接触到大量的账目账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熟知会计知识,在审计时能读懂会计专业语言,分析财务统计数据时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问题,客观评价,合理建议。其次,审计人员要掌握审计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审计方法对会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选择哪种方法进行审计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知识,熟悉审计方法,选择省时省力的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审计人员要具备法律意识。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遵循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开展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2)思想品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内审人员,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我国出台的多项准则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做了要求,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思想上保持***的先进性原则,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想问题,认真监督经济活动,要有服务人民的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第二,在对待自己的职业时,要有自豪感和荣誉感,认真做好复杂的审计工作,热爱工作,有明确的人生观,清正廉洁,为人正直,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学习。第三,要保持自身立场不动摇,公正处理事务。审计人员要在工作中保持***性,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思考的能力,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客观对待,保持真实性,不为其他因素困扰,做到工作严谨细致,使审计工作得到社会认可。第四,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之余,审计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多学习与会计和经济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觉悟,为审计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综合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也比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讲有4点要求:第一,较强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第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审计情况,通过沟通来确定审计重点,了解实际情况。第三,熟悉被审单位的情况。审计工作分为监督和管理两部分,如何对单位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需要审计人员充分熟悉单位环境,在出现问题前及时制止问题的发生,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第四,要有协调能力。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许多复杂的背景,审计人员要在出现问题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有协调能力,不要激化矛盾,并合理应对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1)自身能力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拥有工作能力。首先,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审计工作的职能是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审计人员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成为审计工作的精英,加强责任意识,服务人民,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积极向各方面的人员宣传法律法规,争取从根本上杜绝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自身素质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首先,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大局意识,对单位的总体发展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还要具备指导能力,能够亲临现场,了解各项业务的内容,在出现问题前能够及时解决;其次,审计人员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运用专业知识预测风险、化解风险,根据需要提供专业知识解答和咨询等服务;最后,审计人员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审计人员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工作时能够精力充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经济责任审计篇4
[经济管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干部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中心、***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办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
目前,根据国家***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有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颁布,有的以内部规定的形式颁布,并能健全有关经济责任的配套制度,规范运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据调查了解,大都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熟悉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和要求。各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经调查,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新问题[1
(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学习宣传不够,高校部分干部、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熟悉尚不到位,非凡是领导干部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熟悉不够端正,不能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或认为只有有新问题的干部才会被审计,或认为只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一定要查出新问题。这些直接导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寻找突破口。有的人认为,被审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调任或晋升组织已经有意向或即将作出任用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有的人非凡是被审计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还有的人认为被审计对象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工作过于认真会得罪人等等。
(二)贯彻“先审后离”原则不够
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干部管理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熟悉不足,有关部门从自身工作出发,在审计之前就做了干部任用或调离的决定。另一方面,由于和审计部门事前衔接不够,造成“先离任、后审计”多有发生,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监督功能,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功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任务书中所确定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明确,不能进行量化考核,难以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评价。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新问题。
(四)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如调查被审单位有无“小金库”、有无未在财务部门账上反映的账外账,有无领导个人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财产流失和浪费的情况。因为侧重点不明确,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审计结果也就得不到学校******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
(五)有关部门配合脱节[2
部分高校到目前仍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也未成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如审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时没有主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被动参和或根本不参和。由于部门配合脱节,工作中轻易互相推诿,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审计人员较少和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审计滞后
由于批量任免、调动,集中开展审计,审计任务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果。突击性审计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有的责任人任职时间较长,由于审计力量有限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将其经济新问题查清、查透。从而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有时审计部门同时组成几个审计小组,全力以赴、交叉进行,也很难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熟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学校***和行***领导的重视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学校领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随时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监督指导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信心和责任感。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本部门的计划、做法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还要汇报各高校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人对其重要性熟悉不足,对审计程序缺乏了解,所以配合不够主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充分熟悉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分清是非曲直、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管理、端正***风、加强廉***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及时和组织、人事委托部门沟通,确定年度拟进行审计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审计工作计划中。这样,审计部门可以合理布置审计时间,避免突击性任务,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经济责任审计能有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3
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是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立法的步伐,对现有的《审计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增加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其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因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一是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三是规定由谁来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责任追究可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再次,各行各业都要尽快制定适合本行业的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如何确立领导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此,必须正确区分四个界限,即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领导责任和现任领导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客观、准确、全面、统一、谨慎”的原则。合理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对于恰当评价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至关重要。在目前尚无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审计评价应注重以下三点摘要:一是紧扣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要超越审计的职能去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二是客观明确地界定该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对于和财务收支无关及尚未查清的新问题,以及不好定性的新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咨询,必要时要向学校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小组提交书面报告,而不宜直接进行评价;三是要考虑影响领导干部业绩和责任的各种因素,在评价时据实写明相关的具体情况,对于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拟移交的事项不纳入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篇5
中***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3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审计结果是对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任用和奖励兑现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模式及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管理、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等对策,为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对策
一、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我国国情而不断实践、创新审计理论的永恒课题。国内的专家、学者、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观点不一。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存有工作实践与相关理论脱节,达不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查阅分析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著的基础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定义、内容、制度建设等进行重点关注和综述。
(一)关于经济责任的理论定义。目前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1]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2] 。前者认为经济责任就是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责任后果,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追究;后者强调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后一种观点科学、全面表述了经济责任的内涵,是领导干部在职期间职权、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如此表述消除了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偏见,客观上能够促使领导干部逐步转变认识,自愿接受审计监督,自觉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二)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论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履行的职责不尽相同,故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也不好统一。比如,审计署经济责任司李树廷司长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财务收支为基础,但不能局限于财***财务收支,应重点关注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情况、内部管理情况、执行国家***策情况 [3]。学者张仕德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从注重财务责任审计逐步转向更加注重领导干部“角色责任”“能力责任”“财产责任”“道德及法律责任”[4]。学者李明认为审计内容要由关注经济活支的真实合法性向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经济决策权、经济***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监督权和廉***建设)的职责转变[5]。《规定》对各审计对象及审计内容给予全面及详细的表述,集中体现了先前专家、学者的论述。但由于《规定》***策性、理论性较强,审计内容和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审计对象“个体性”特点,进而给审计工作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论述。2000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人事部、审计署联合发文提出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国家相继出台《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的意见》,规定联席会议的组成部门为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审计署,由中纪委、审计署牵头。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之后,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纷纷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办公室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纵观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联席会议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重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做好有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须进一步加强对该机构的组织管理,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其制度机制、技术方法、效果效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得以长足的发展,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各级******府和人民群众对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审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性受到制约
1.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 ,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性。审计机关是***府的组成部门,向***府报告工作,对***府负责,依法对同级***、***府部门及其所属进行审计监督,就此体制制度看,国家审计实质是一种具有“***府内部审计”性质的审计。这种状况使审计的***性先天不足,尤其在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如在对县级以下机关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些单位挪用“专项建设资金”变身为“上缴财***收入” 形成虚增财***收入问题;一些“***绩工程”、“形象工程”、违规举债问题等等,实施者为具体部门,但决策者往往为上级领导,若如实追究经济责任,则往往形成“下问上责”,反之则有失公允,这就常常使审计人员在揭示问题方面陷入两难境地,其***性地位无形中受到影响。
2.经费保障不足,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性。审计机关经费由同级***门拨付。受地方财力状况的影响,各级审计机关经费苦乐不均。经济发展水平较快、财力状况较好的地区,经济责任审计经费比较充裕;经济发展水平较慢、财力状况不佳的地区,经济责任审计经费就相对紧张。以致出现靠罚没返还弥补审计工作经费或由被审计机关提供车辆、安排住宿等问题,这种看似审计机关的“无奈之举”,或曰团体利益上的“粘连”,必然严重违背审计的***性,进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受到置疑。
(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形式及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中枢”作用发挥不明显。审计实践中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对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能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有的联席会议办公室形同虚设,未设立和配备专门办事机构和人员;有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人员早已升迁或调离 ,却未作相应调整;有的牵头单位不太重视,成员单位被动应付,一年活动一两次,仅仅听听审计汇报而已,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调作用;有的对联席会议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认识不到位 ,各成员单位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监督合力。
2.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编制偏少、结构不优。一是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如某县级审计机关受地方编制的人员限制,全局审计人员也就二十人,其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仅三人,每年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最多达60多名。因此,审计机关不得不打破常规,发动全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此做法势必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性水平。二是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出身,对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行业 、上市公司 、绩效审计等领域存有专业盲区。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的扩大和审计内容的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再是一项“单纯”的审计业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更需要熟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3.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计划性不够。多数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管理,完全依赖本级组织部门下达的委托计划。有些地方***府遵循“满三年或五年一审”、“逢离必审”的“一刀切”***策,组织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时又很少征求审计机关的意见。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管理、实施上比较被动。审计机关不得不克服任务重与人员少、时间紧与要求高的双重矛盾,如期完成阶段性(满三年或满五年一审)的任中审计,还要完成突发性(领导干部调整)的离任审计。大量集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造成“重复审计”、“疲于审计”、“项目延压”的现象发生,还容易造成审计人员一味追求“短平快”、不重视审计质量的后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1.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略显“单薄”。由于受审计力量、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审计人员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对财***财务收支审计多,对经济决策及管理效益审计少;对财务资料审计多,对业务资料审查少。当然,这不全是审计人员的责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也常常面临取证难、难取证的问题。所谓“取证难”,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未经集体讨论处置资产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程序上不合法等敏感性、实质性、隐弊性的问题难以取证;所谓“难取证”,是指审计人员受外界阻力影响,较难取到账册以外的审计资料,如会议纪录、重大经济决策资料、业务档案等。有的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提供账外资料;有的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资料予以应付。但无论是“取证难”还是“难取证”都直接影响审计取证的质量及审计内容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审计评价的公允性、全面性。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失偏颇。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加大了审计评价风险。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有“以偏盖全”、“舍本逐末”、“***绩倾向”等问题,未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功过。有的简单将财***财务收支审计评价直接代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的照搬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及个人述职报告,将未审计的事项进行超范围评价;有的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处理处罚不到位,套用法规时避重就轻,未将领导干部该为这些问题承担的责任份额分清;还有的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质性问题进行规避,致使审计评价由“客观化”趋于“***绩化”。
3.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渠道不畅。一是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机制不健全,审计整改缺乏后续监督,有些问题是履查履犯、屡禁不止,淡化了审计成果。二是审计成果转化意识不强,审计人员重审轻用,重罚轻管,存有“完成报告交差了事”的思想,不注重从宏观角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致使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三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相脱节。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报送***府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后,对它们如何运用审计成果监督管理干部,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必然造成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
三、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审计模式和工作机制,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性
***性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是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保障。
1.打破常规审计方式,力求经济责任审计“零阻力”。打破地域的限制,授权组织开展上审下、交叉审、异地审;打破审计主体的限制,建立审计、财***、纪委等部门的联合审;打破审计结果的唯一性,注重利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成果,从而形成审计监督合力。目的是消除各级******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预和阻挠。
2.完善二项管理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性。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的数量及规模、现有的办公条件及信息化发展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经费,并纳入省级财***预算,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信息化建设提供经费保证,从而保障审计的***性。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审计机关要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提高审计人员***思考、认真负责、敢讲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品格;从业务上多措并举,加强对审计人员***策法规、审计业务的知识培训,提高其独挡一面的能力;从廉***建设上保护审计人员,要警钟长鸣,促使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治敏感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强化组织协调管理,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运作
1.项目立项时,应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的原则。“统筹兼顾”就是审计机关应主动与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沟通,通过了解年度内这些部门在干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重点及干部调整动向。然后,兼顾本单位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等计划,避免重复审计加大工作量。“突出重点”就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集中分析组织部门提出的委托建议,确定审计监督重点对象。重点将掌管财***资金数额较大或有专项资金较多的领导、有行******权及收费权的领导、群众举报多的领导或以前年度审计发现有严重财经违纪问题的领导列入审计计划,着重安排任中审计。“目标明确”就是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除了确定合理的审计任务量外,还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便于审计实施中监督目标明确并有所侧重,以防审计结果“流于形式”。
2.实施过程中,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搞好配合和支持,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当作是纯粹性的审计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不定时现场查看并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审计成果更符合监督管理干部的需要;***门要积极协作解答有关***策规定;纪委***门要将有关的问题线索、群众举报情况及时提供给审计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集体商讨,提出明确的好优劣差分档评级意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3.成果利用上,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共同研究利用审计成果的措施,并将审计成果利用结果及时反馈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要对查出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处罚或移送。同时加大审计整改与落实力度,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审计问题的后续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公告制等,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作为******“一把手”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直接与******领导个人考核或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考核挂钩;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审计移送问题的查处力度,并将查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1.积极引入现代计算机审计手段,加快审计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审计署金审工程基础建设, 搭建一个技术先进的审计业务和审计办公信息化平台,完善互联网和局域网两套系统,从而实现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府部门和重点被审计单位之间 、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广域连接及数据、信息共享。对重大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积极应用计算机审计,并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问题。加大对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培训及普及力度,着力完善和推广网上学习培训功能,通过审计专网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以优秀的计算机审计案例提高审计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着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
2.积极引入绩效审计理念,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一要加快审计人员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审计人员要树立全面评价观和绩效审计理念,在关注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更要关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审计机关要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注重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全局意识和专业水准。
二要注重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不仅要采用现场查阅、询问调查、实地查验等传统审计方法,还应采用因素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经济活动分析法,***表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数学分析法,以及项目评估和最优实例复合等对比评估方法,合理进行经济测定、效率测定和效果测定及评估。如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表化比较,分析寻找变化趋势;依据即定的评价标准,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量化分析;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工程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各项民心工程的实际效果,采用发放测评表的方法,测评群众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三要将绩效分析评价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组成部分,对领导干部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从领导干部经济决策、重大项目投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关系民生的事项入手,在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项目资金绩效情况审计,并注重反映领导干部在落实有关***策、决策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多方位、多角度透射出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和决策的能力。
四要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领导干部管理不善、决策程序违规、决策失误、决策执行不力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内容进行指标设计,按不同问题的性质或同一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与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份额挂钩。绩效评价指标不宜太多,但即要有定性指标,也要有定量指标。其目的是增强问责问效的可操作性,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417).
[2]刘家义.切实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中国审计.2011.1.
[3]李树廷.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2009.6.11.
经济责任审计篇6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势在必行
1.高校的发展呼唤经济责任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家增加了对高校的投入,使高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扩大,成人继续教育的蓬勃兴起,科学研究项目的增加,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校办产业迅猛发展……所有这些,都给高校注入了活力,增加了经济实力。高校不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开展对外投资、合资、合作、租赁、创办经济实体;资金运用上涉及了教学科研、产品生产、后勤保障、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高校大量的经济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财经管理和监督制度,而建立完整的任前把关、任中监督、离任审计的干部管理制度,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职责,保障高校良好的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验教训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这些年来,高校在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对外投资只管投资不问效益;盲目对外投资或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到位,成本利润不实,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隐瞒截留收入;基本建设方面,任意改变建设项目计划及内容,基建超计划投资;违规从事金融活动,乱集资,乱借款,乱担保,乱抵押;专项基金被挪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个别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公物等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财经法制观念不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不明确,学校对下属单位管理不力有关,为此,学校也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这些教训促使人们反思,加强财经管理必须将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落到实处,明确经济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增强其自律意识,依法行***,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搞好廉***建设尤为必要。
二、充分发挥内审作用,积极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1.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部门和地方人民***府、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995年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审计的事项中包括“经济责任”;原国家教委1996年的《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应审计的事项中包括“所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原国家教委1997年的11个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范中《高等学校有关行***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教育系统企业单位有关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对高校有关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程序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1999年了两个暂行规定后,去年又了中办发[2000]16号文,明确要求各级***、***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000年7月三日起实施的新《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制,强化内部监督,提出了开展内部审计的要求;***和***共同签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几点意见》,明确了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措施,“要利用内审力量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人的离任审计制度”。综上所述,高校内审机构是高校内部监督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帮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健康开展的不可替代的部门。这些法规和规定的颁布实施,为高校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依据,也对内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主要内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学校财务、校办产业、基本建设、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负责人及校办企业法人代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鉴证、评价。上述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共同的内容主要有:是否依法履行其相应的管理职责;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经济决策是否符合程序、有效;有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遵守财经法规情况。不同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各有侧重和不同:
(1)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的合规性;年度决算和财务报告及有关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有无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等问题;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2)校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企业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情况;企业收益分配情况,能否及时足额纳税,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学校上交有关费用和利润;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3)基建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有无任意改变建设项目计划和内容,是否超计划投资;工程招标、承包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严重超概预算工程项目和长期延误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否真实、合法;基建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4)后勤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纳入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如何,有无乱收费、乱集资或截留、挤占、挪用学校经费和其他经费的问题;有关合同、协议是否合法合规,有无损害学校权益的问题;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5)院、系、所的主要行***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各项收人和支出是否纳入学校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所办产业和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盈亏状况如何;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正确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从***治高度来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要求高、风险大、困难多的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审计风险,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
经济责任审计篇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其审计的风险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的分析,探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纪律情况等方面的审查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治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纪。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央、***在新时期为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上抓好***风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有效保证。
审计风险通常是指实施审计后表达错误意见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后表达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表达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和结论,造成被审计人和有关方面损失的可能性。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其审计的风险尤为突出。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因素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决策水平高低及其正确履行经济职责等方面的评价和结论,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其考察考核、综合评价、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总之,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涉及被审计人及单位各方面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一方面社会对审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期望值越来越高,可容许的误差小;
另一方面,如果审计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不仅会影响决策部门的决策,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出现间接包庇违法违纪者,反过来也有可能误伤被审计人,从而丧失审计信誉。这充分说明审计人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价意见的难度也在随之加大,这就增加了引发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管理因素分析,审计风险还受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机构的可信赖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内部控制状况是影响审计风险的直接因素。管理水平低,内部控制薄弱,使产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变大,审计风险就比较大。另外被审计单位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知道,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等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若这些资料本身存在有意虚假记载,无疑会对审计结果造成影响,更何况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在会计资料上明显反映,审计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虚假现象所迷惑。
(二)自身因素
1.经济责任界定难度大,不易量化,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错误和舞弊责任等。责任的不明加大了审计风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领导人必须有事先预定的、明确的经济责任。若没有明确的职责与目标也就不能确认其应负的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不可量化的非经济责任的内容,如领导水平、管理能力等,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短时间内的审计调查作出自己的判断。
2.经济责任审计是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其监督的范围广、程度深、力度大,针对的问题尖锐,涵盖了财***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专项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这些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责任,也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3.经济责任审计往往面临时间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力量有限,需在有限时间条件下完成审计任务客观上必然影响审计的深度和质量。同时,由于被审计人任职期限较长,期间国家经济***策、市场环境、财务制度等均会发生变化,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由此在评价上发生偏差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4.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事后监督,特别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更有可能“先离任后审计”,使审计失去了时效性。审计时间上的滞后导致审计结论的滞后,滞后的审计结果对于组织人事部门来讲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形成的损失职责不清,无法追究。这样审计结果的价值同样也制约了审计监督职能效果发挥,更会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5.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机构目前存在着的设置模式及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密切相关的利益,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性不强,可以说只有相对的***性,导致其权威性也不强。***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若不能保证审计机构在组织上的***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度更不及前者,审计准则体系还不完善,则诱发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四大原则。
第一,坚持***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对象是“特殊”人,即拥有一定权利的人,毫无疑问审计结果会直接影响被审计人的荣辱得失,审计的难度要超过其他类型的审计,其受到的干扰和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审计人员更应坚持***性原则,而且必须是实质上的***性,依法审查和评价,做到不偏不倚,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第二,坚持依法性原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力求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正确认定他们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对于领导干部侵占国家资产、违反廉***规定、违纪问题必须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基础上依法判定,不得有任何纵容、隐瞒或任意扩大等不当行为。
第三,坚持权责制原则。因为经济责任和经济权利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根据经济责任主体享有职权的大小来确定其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从责任期间、责任主体、责任的起因等方面评价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四,坚持重要性原则。在实施审计时必须抓住主要问题、重要环节,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查明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和数额比较大的经济事项,以解决应审期限长、内容多、范围广而审计时间紧、审计任务集中、人手少的矛盾,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效益。
2.正确运用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要注重“三个结合”。
其一,注重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相结合。在实质性测试前先对责任人所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符合性进行测试,以评估该单位的管理水平高低,并将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确定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其二,注重书面资料审核与实际情况调查相结合。除了运用审阅、复算、核对、分析等审计常规方法审核书面资料外,还应采用盘点、观察、座谈、询问、函调等方法调查掌握有关实际情况。
其三,注重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审计工作相结合、离任审计与年度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应尽量利用其他审计的成果,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减少被审单位的负担,节约审计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于任期时间跨度大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执业水平,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实践证明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即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着审计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策水平、扎实的基础知识、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而且更要加强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
4.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保障。审计规范确定了审计的范围、内容、目标、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明确了审计责任,有利于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规范执行审计业务,从审计计划与委托、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整个流程规范操作,以避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降低审计风险。
5.制定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明被审计者应负的经济责任,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有必要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性文件,以统一规范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目前可用以下两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一是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众所周知经济责任指标由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等组成,而审计部门要审计的责任指标主要是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如企业领导人所在单位重点审计内容有利润指标、产品与销售指标、质量指标、成本费用指标、资本资金指标、经营绩效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篇8
关键词:煤炭;离任;经济审计;风险;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是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在于发现潜在风险等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降至最低,然而,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策性较强,同时涉及面较广,工作情况相对复杂,此外还有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存在,导致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风险较大,也引起业内的较高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经济责任审计狭义的定义就是所谓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的离任的领导干部在任期期间的财务报表以及述职、述廉报告与实际工作情况的符合程度,审计工作人员根据现有材料以及工作经验进行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中的财务错误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程度。
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社会主义初级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一直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但是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仍给国家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在此大背景下,国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概念和措施,在我国的审计工作实践中,从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时代开始,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被正式写入***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颁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二、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和特征
造成目前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包含两大方面,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方面,近几年国内煤炭行业经历不断深入改革,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变得复杂,并且工作范围很广,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审计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还要将经济责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领导人,所以工作中无形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经济审计工作缺乏统一法规规范,国家目前暂无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规范和评价准则,在审计工作进行中没有规范的系统步骤,另外,国内煤炭行业受到行***管理方面的干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复杂,不利于工作开展和进行。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煤炭企业中不仅要求审计工作人员精通审计、会计工作,还要要求工作人员对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认知,这种综合性的人才普遍偏少。同时,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意识不强,很多煤炭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乏知情不报的现象,极大的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现象,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按照职业道德准则以及工作纪律执行工作,也会有审查过程中评价不真实或者审查资料不完全的现象。
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第一,由于煤炭资源是国有资源且资源有限,国家在***策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和辅助,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第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集团性发展,子公司分布各个地区,煤炭企业管理结构复杂,层级较多,设计很多专业的管理部门,不便于统一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审计以及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性,不利于统筹审计步骤以及合理上交有效的审计材料。第三,煤炭企业***工工作和生产安全工作交叉进行,***策面的干预和执行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和困难。第四,通过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程序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审计工作风险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避免性,但仍具有较强的可控因素。
三、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一)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加强风险意识。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培训的形式对审计、会计等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一方面补充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接受国际先进的审计思想和知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需时刻谨记审计风险存在于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忽视的一个小问题都不容小觑,可能会在日后带来不可估量的集体财产的损失。另外,还要认真学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保证审计工作进行的客观、公正、准确,真正起到“管干部,正***风,促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要不断学习并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审计方案,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并严格执行,降低审计风险。首先,管理层要讨论并制定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的规章程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要求在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保障财务收支以及相应资产报表的真实可信度。第二,明确划分各部门的使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被审核领导单位的会计部门的职责以及提供财务收支指标和对相应经济支出、任职期间的工作***绩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第三,对审计工作方案制定、材料审核、结果确认等步骤进行明确的质量考核指标,并有明确的责任负责人,真正提高审核效率,降低审核风险,对不同错误等级所造成的风险作出相应的惩罚制度,并明确审核失败的追查制度,以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坚持审计工作优先,再离任或任职的步骤。煤炭企业领导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存在“先离后审”或者是“边离边审”的状况,时间顺序完全错位甚至倒置,这样被审计的对象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审核工作时得不到充分的配合,进而影响审计结果,被审计人员不在场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此外,被审计人员升职,转岗或者退休后,也将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落实,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效果。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优先,然后再离任或者任职的审查步骤,不仅可以引起相应人员的重视和单位的全力配合,更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将这一次的审计结果作为下一任领导任职的考核参考指标。
(四)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的审计部门。目前煤炭企业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形式都无法摆脱行***部门的干预,这样完全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的审计部门,有利于保持其***性,充分克制目前体制的弊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保证国家财产和资产的安全。
总结: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下,国内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既是其竞争的有力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无法完全降低至零,这样不仅要求煤炭企业管理层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需要审计工作人员能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客观审核,公正评价,及时发现风险,为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合理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篇9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是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廉***建设,有助于全面、正确、充分和合理考察、选拔和任用企业领导干部。然而,这是一项***策性、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勿庸讳言,在其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亟有必要加以改进。本文旨在分析其问题,并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正确评价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一)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离任审计不及时或不完全。由于领导离任有时时间比较紧,审计人员不足,为了在数量上完成“离任必审”,难免有“疲于应付”、程序简化的现象,造成审计不及时或不完全的结局,违背了审计的宗旨。
责任不清。对“主管责任”、“直接责任”没有具体化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特别是在经过“集体讨论”规避个人责任的做法更难明确责任人。
审计结果过于滞后。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在他们离任后进行,除非是触犯了刑法,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审计即使是发现了问题,有很多还是不了了之,使之失去了审计应有的意义。
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化企业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
(二)多元化深化企业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
1.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量化经济责任的审计指标,审计方式单一,审计的效果不明显和深度不易把握,如界定原任责任和现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等。一方面,虽然企业主要领导干部主持工作,只要其本人无违纪违规行为,即使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也无从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被审计的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在某些环节上既有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又有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时,往往相互推卸责任,很难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致使责任难以区分。另外,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追究何种行***责任也无明确金额标准界定。所以,应制定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明确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评价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准则的处罚办法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标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任中审计
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对领导干部在任时进行审计,尽早掌握其经济责任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和遵守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领导干部离任后,离任审计工作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的结果,只对部分未审计年度进行补充审计。这样,缓解审计部门人手不够与任务集中的矛盾。避免突击完成任务,影响审计质量。既减轻了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审计人员就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要防止“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发生。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后期再审计,必将失去任期经济责任的意义。
3.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环境审计等联系起来
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和经济效益审计、环境审计、生态审计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地考察领导干部的行***能力和综合***绩。对个别只重视gdp增长率,忽视资源损耗率;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绩工程、忽视民心工程;重视经济责任,忽视社会责任等问题,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观,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毁灭性开发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领导干部,审计机关应提出否定性意见,并要求限期改正。把***绩观与科学发展观正确结合起来,唯其如此,才可以反映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管理业绩和承担的责任,应将其作为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一项依据。
二、确保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加强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现代领导干部管理的要求,目的是要把审计成果利用到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实际中去。由于审计成果利用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过程,因而还需要有一定行***措施来加以保证。
(一)健全和完善企业干部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要坚持依靠***、***府领导,成立******领导牵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列入***、***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评价和判断企业领导干部是否具备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须的***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依据。
(二)要健立利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在确定实施审计对象范围后,对利用成果的相关事项应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也要作具体规定。在相关事项中,如在强调对企业领导干部的任免和提拔时一定要经过审计部门的认可;干部不经审计,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任用、离职和退休等手续,工商行***管理和卫生管理等部门不予办理法人变更和营业执照等手续,******机关及有关部门不予兑现奖惩或授予荣誉称号等;在确保能充分利用审计成果问题上也应明确规定: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对通过审计发现有问题的企业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重用、提拔,谁违背了原则,就追究谁的责任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成果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到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中去。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干部考核、考察、任用和奖惩中,依法处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体制上提出解决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四)要制定具体工作衔接措施
由于领导干部管理涉及许多部门,为了确保审计成果的科学和有效利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规范,使该工作有章可行,依规推进,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和审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也只有这样,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做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案和审计方案同时研究,实施和审计同时进行,考察材料和审计材料同时形成,同时汇报,组织部门切实将审计成果作为选拔、任免、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机关将审计成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情况的重要依据。
(五)用好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否有生命力,审计监督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审计结果能否真正成为考核、使用企业领导人员的依据。如果审计中发现的遵纪守法、开拓进取的企业领导人员得不到公正使用,如果审计中发现的有严重错误甚至违法人员还得到提拔重用,如果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如果发现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惩处,则任期经济责任制度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审计机关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按《县级以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购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建立起有审计、纪检监察、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利用联席会议这个阵地,坚持***必严,违法必究原则,用好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
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领导干部管理的需要,而确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管理有机结合才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管理的关键。为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在领导干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组织、人事、纪检与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审计成果应充分重视和运用。审计与监督、干部考察、纪检监察应构成有机整体,在干部管理中形成合力。
(六)坚持审计成果利用与干部任用相结合
建立利用
成果的有效制度,把审计结论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和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采取措施去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审计风险大小的关键,对企业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除了要有较高的***治素质外,还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其业务素质。
(一)资产审计
着重审查资产的存在是否真实,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合法,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其记录与保管是否完整,所有权是否归属本企业,各项资产的计价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有关资产的会计信息是否已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二)负债审计
着重审计负债的合理性、真实性及有关业务的合法性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记录的完整性和本金及利息偿付的及时性、合规性等。
(三)损益与所有者权益审计
着重审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审计包括对实收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审计。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在着重进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所有者权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被审计领导人员任期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状况,对于确认被审计领导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应负的责任及考察其业绩状况十分必要。
(五)主要经济指标审计
主要是计算、核实、比较、分析。即计算被审计人所在企业未提供的指标;核实被审计人所在企业已经计算好的指标;将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计划与实际之间进行比较借以确认优劣、发现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寻找管理上的问题,分清被审计人责任。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应抓住对利润、销售、质量、资金、绩效、职工收入、发展潜力等重点指标进行审计,以便进行综合、概括的评价;其次,要根据需要对反映资产负债质量、生产经营能力、成果与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进行审计,以便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主要审计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资讯与沟通、监督。
(七)重大经营决策审计
一是要审查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如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经过民主评议,项目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能耗环保是否处于先进水平,产品性能、服务项目有无占领市场的可能;有无企业授权批准投资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协议,投资协议是否有损害本单位利益的条款;投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形成生产能力。二是要审查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有无严格的工程预算,以控制工程支出,投资支出是否真实,有无损失浪费;投资计价是否完整准确,有无应计事项未计或将不应计事项计入投资总额;各种股票、债券投资是否账实相符,其收益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投而不管”的现象;确认投资效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无被截留或收入不入账的现象;重点投资回收期和内容报酬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八)财经法纪遵循情况审计和被审人廉洁自律审计
审计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的审计,既是综合性审计,也是查清责任的一种审计。主要是在查明企业遵守财经法纪情况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及集体资产,有无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规定,有无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在审查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企业有无隐匿、截留、转移收入和滥支乱用、挥霍浪费资财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总之,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大力抓好审计专业、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精通审计专业知识、熟悉经济法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队伍,完善审计机关内部规章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按章办事意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当今时代,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结算、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审计机关必须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接对“人”的监督上,财***财务收支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对“事”的监督。审计“人”与审计“事”,二者应结合起来。***府审计整体发展轨迹,体现了以人为本、事在人为的理念。界定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要注意搞好两个结合:一要把对企业领导干部“人”的审计与对所在企业“事”的审计相结合,从对“事”的监督人手,落实到对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弄清家底,界定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于明涛,文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评价实务全书(第一、二、三册)[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经济责任审计篇10
近几年来,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出现的审计难点较多,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的内涵很大,审计的内容难以确定;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审计的方法难以确定;经济责任的明晰度低,审计的评价难以确定。致使一部分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了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现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浅析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如何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思想,抓住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目前,进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尚未真正实施"先审计后离任"的制度,往往是领导干部已经调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担任新的职务后,才提请审计部门去审计。客观上审计成了"马后炮"。鉴于这种现象,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人员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做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更新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职责。同时,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今后审计机关从事的主要工作之一。教育审计人员更新思想,坚定工作信心,增强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服务观念。抓住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从被审计者的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抓住四个方面的重点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情况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具体的审计重点包括:
一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与财***财务收支有关的行***管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情况,全面反映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末资产的真实性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的收益水平。从而进一步审查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四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认真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二、改进方法,确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既关系到组织部门如何正确使用干部和被审计者的前途及声誉,又关系到审计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突出审计重点外,还须改进审计方法,进一步区别******部门和企业法人不同的审计对象,确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一)对******部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主要审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任期内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主要审查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隐瞒收入、设置帐外帐及"小金库"等问题。有无截留规费收入,专项经费,违反专款专用原则,滥发奖金实物等问题。
2.任期内资产、负债情况。主要核实任职初和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会计核算各项资产的真实、完整情况,确定资产的真实实底,有无帐外资产和负债问题。
3.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主要核实任职初和离职时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有无损失浪费、流失等问题。
4.任期内财产物资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核实有无转移、隐匿、丢失、损失等问题,是否办理登记移交手续。
5.代***府管理的各项基(资)金的收支、划转、管理及缴纳情况。主要核实有无隐瞒、少缴、漏缴、托欠、截留、挪用等问题。
6.任期内主要经济责任。主要核实任期内单位和个人存在的违纪方面的问题。有无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等问题。
(二)对企业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主要审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核实产值、销售、利润、技改投入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平均增长幅度,评价其工作实绩。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主要审计国有资产投入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审查有无浪费、损失、流失等问题。
3.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情况。主要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弄虚作假,搞假报表,搞两本帐,应上缴的财***收入是否按规定计提和交纳。
4.债权债务情况。主要核实其真实性,分析帐龄期限,判断其呆帐、坏帐和死帐情况,摸清债权债务的真实底子。
5.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对照财经法规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和执行情况,审查有无管理混乱和私设小金库,偷漏税金,乱发私分等违纪问题。
6.财产物资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审计企业法人代表使用的通信器材、电脑设备、空调电器等财产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有无脱离财务管理,形成帐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7.职工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解缴情况。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法定的项目、标准,及时、足额上缴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有无隐瞒、托欠、少缴、漏缴、截留、挪用等问题,明确企业领导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8.任期内主要经济责任。主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位和个人的违纪问题,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应负的经济责任。
9.上级领导或企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三、客观公正,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由于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和***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以数字和事实为以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总结近几年来我局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我局在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企业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始终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公正,始终做到不脱离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客观地评价业绩和责任。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二是坚持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
三是坚持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职能,对领导干部的***治思想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评价。
四、实事求是,处理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们积极探索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关系,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首先,正确处理好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关系。经过近几年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审计机关与纪检部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门建立了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五部门联席会议,正确处理好与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确定了每年末将下年度计划审计的单位名单提供给审计局,列入审计局年度工作计划;凡属于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均由区组织部统一下达书面审计通知书。再由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领导干部离任时后三年的经济责任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移交给纪检、检察部门处理。从而规范了审计程序。
其次,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关系。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前,与其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并与其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了解被审计单位得经济性质、经营规模、经济状况及效益情况;摸清被审计者任职期间有关经济责任及经营管理概况,为有的放矢地制定审计方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关系。为了使被审计者和被审计单位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我们每进驻一个审计点都要召开座谈会,与被审计单位现任领导和离任人谈话,与有关的中层干部谈话,与和审计事项的各类人员谈话,广泛听取意见,搜集资料,为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质量,防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在审计实践中总结出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几点工作经验:
(一)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一但忽视审计风险的控制,将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增加审计风险意识,刻苦学习钻研审计专业知识,尽快掌握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专业水平。
(二)搞好审计风险预测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矗在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的审计风险。通过调查了解事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突出审计重点、明确审计内容、确定审计方法、划分审计范围。
(三)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处理决定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的随意性。同时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审计质量抽查、复核、考核制度,严格审计质量标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力争每个审计项目都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努力减少和降低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