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大部分是一些关于数据的单调的文字,讲起来既繁琐又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融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才有可能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师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光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实例懂得实际操作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过程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假设班级是一个销售部门,要对本月的销售数据进行整理操作,最后显示出本月的销售业绩以及与上月的销售业绩数据对比情况,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表格的处理中来。再如,上网、***以及通讯工具的应用,这也是初一下半学期所主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不如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上网搜索并***QQ等软件进行安装(为后面即时通信软件的学习做准备),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科关联度,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知识,这就使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教学时,就可以将输入的课程内容与语文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其主要是将语文中需要学习的汉字的内容通过计算中的识字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软件进行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读音以及写法的学习,通过软件的指导进行汉字的听、说、读、写以及输入等练习,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相互交流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对于多种学科内容的整合就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统一的整合,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某一学习过程的体验达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引发了以超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整合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更是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和操作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实现了其他学科的现代化教育,也实现了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结论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2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可以优化科学教与学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整合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对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有所借鉴。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联系切身实践,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及策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
“技术,尤其是万维网的扩展,使得信息如此容易获得,以致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能够容易地找到有关的思想、概念和主题。网上的许多信息源都是原始数据来源,它们常常包括了和科学家使用的相同的数据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能创设一个***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
2、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探究的工具与平台
参加一项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中的各种测量仪、电子表格与数据库等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理想工具。随着网络通讯软件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超文本、超媒体标志语言(hmtl、xml等)的不断扩展,不仅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网络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日益方便和简单。网络的超链接特性、多媒体特性和交互性的结合,特别适合学习者进行探究学习。国外,许多的科学教学研究组正在设计一些项目,为学生提供展开网络探究的平台。
3、信息技术对科学概念理解的支持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隐喻,具有抽象与深化的特点。可视化模拟软件、交互式多媒体软件、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供平常难以看到的科学现象。有些事物的现象可能发生得太快,或是太慢,或是很危险,或是宇观、微观现象而难以观察,技术通过创设这类事件的模拟情景,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观古今于须臾”的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整合的策略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选择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科学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根据课型进行选择
新授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如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在新授课时通过创设趣味性的动画情境,使抽象不易理解的磁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复习课则侧重与该知识相关的知识网络的建构,生活、生产、交通等实际应用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探究模式教学,既可以缓冲教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现状,又可以让学生去体悟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探索者和主动发现者。
初中科学课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整合课程,其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和让学生亲手探究是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较完全地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操作中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条件以及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往往不能进行或者难以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活动的课件能够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就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光学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等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电学中的电流概念的形成,水的电解、质量守恒定律等微观解释,对学生形成形象的概念都极有意义。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其操作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3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4
1.以问题为引导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学习的先导
教师要将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障碍,通过分析、整理、实践、操作等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要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例如,在讲“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时,教者设计问题如下:(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四个角(或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2)当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扭动成矩形时,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反过来,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2.以合作为方式信息技术
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使有效的合作成为可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不再会遇到困难而表现出紧张、局促,学生会摆脱自卑,畅所欲言,敢于质疑,能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3.以自由为前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一味地要求课堂“井然有序”,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氛围过于严格苛刻,不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成长的土壤.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1.借助仿真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计算机的引入以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了更广泛的内容,让他们摆脱了枯燥繁重的计算,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平面***形的镶嵌”时,教者运用FLASH软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拼***实验”,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形,并可以任意移动、拼接、旋转,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2.通过动态演示,化难为易,让学生更易理解
所学内容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点缺乏形象表述,仅依靠学生的***思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能产生***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能改变过去课堂枯燥记忆、生硬灌输的教学现状,将知识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为学生打开了一窗探求数学奥秘的窗户.例如,在讲“丰富的***形世界”时,由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FLASH的遮罩功能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圆到圆柱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形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数学性质的获得不依赖于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绘***、比较、分析、概括,从而掌握规律、获取性质.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象与性质”时,教者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绘制y=6x与y=-6x的***象,并探究:(1)函数的***象分别在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是如何变化的?(3)反比例函数的***象与x轴有交点吗?与y轴有交点吗?为什么?学生在归纳结论后,教师请多名学生进行补充,直至得出完整的结论.
3.以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5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解决相关的问题等。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开设的起点不同,内容重复建设
查看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开设的时间发现:有的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起点上是不同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述,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像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内容分别有84.14%、28.28%、39.31%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看来升入初中后仍要重复学习这些内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中得知许多被采访者认为重复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编写教材时为照顾起点低的,导致不同学段教材内容上的反复,教材建设的不合理。
1.2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开设的时间还很短,使得有些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意识上不够重视。
1.2.1教学观念的滞后
从和教师的交谈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始终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这在问卷统计中也有所体现,只有15.9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能经常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竞赛。84.0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按时按量完成,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在期末复习阶段信息技术课通常是让给其它主课、自主自习等。而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走访得出,由于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主科科目上,大多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程内容后都会留出10多分钟让学生做其它课的作业。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其发展。
1.2.2机房配套设施的不完善
有24.3%的初中学生认为学校机房机器配置太差,有的甚至都开不了机,30.56%的学生反应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基本都过时了,更严重的是有9.03%的学生选择不怎么上机,机房就是一个摆设这个选项。这就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1.3信息技术教师受到多方面限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但是,在很多中小学里,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却令人担忧,甚至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难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创新和改善。
1.3.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总结,有35.66%的学生认为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仅仅是一般水平,4.2%的表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途转岗过来的,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甚至有22.08%的学生说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都不讲课,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上网。
1.3.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调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讲课方式仍然是传统古板乏味的方式,甚至板着脸,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都是被动地听课,仅有30.34%的教师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1.3.3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主要还是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是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5.28%的学生反应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都不考试,这就造成了不考试的科目难以发展的局面。而在访问中发现,有的学校的即使是考试,其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上机考试或考卷考试。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1.4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提不起兴趣
1.4.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来自于不同小学,由于在小学的课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都不相同,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
1.4.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提不起兴趣
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占69.4%,但有38.8%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讲课刻板无聊,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最初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4.29%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兴趣。这只是以20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似乎数据的比例不高,但是若把受访者的数量扩大,想必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事。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影响和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2.1统一中小学阶段的教材
编写教材时,从小学到初中阶段要有统一、明确的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写教材,统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的起点。即便有些内容需要重复,但要保证这些内容是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加深巩固,而不是没有意义的重复。
2.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配备齐全完备的机房设施,及时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定期维护计算机。最后,各学校应当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招收计算机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进校,并对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4采取差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采取差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得所获。在初中学生入学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程度不同的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课题讨论、小型调查研究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考评。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有效的反馈提供了保证。
3结论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6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字的语言素材转换成***片、***像与音频,还原语言教学的生动与活泼,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听结合,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味的讲述只能是让学生生硬而机械地记忆单词与语法,而并不能充分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目,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眼观耳听心思手动,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与交际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纠正发音,让学生说得更加流畅标准发音不准,生硬而机械这是学生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英语素材,如教材的配音朗读、影视剧片断、经典的英语节目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发音,让学生掌握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爆破、语调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许多知识的重难点不易突破,学生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再现出来,将其寓于直观的场景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这样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以特殊的***文声像处理功能来化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更加切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关于介词用法与词组搭配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这些枯燥、抽象而深奥的介词与词组寓于丰富、直观而生动的情景之中,将抽象的逻辑概念形象具体化。通过一段段精彩而生动的视频演示,便可以将语言所难以描述清楚的介词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直观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中,这样学生在今后便可以灵活运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极富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活跃而快乐的。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7
初中***治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便是对时***性要求比较高,要求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是最新鲜的时***要闻,但是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备较强的时***性。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点,将最新的新闻、资讯以***片、视频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时事有所跟进和了解。尤其是一些国内外的大事、会议、***策等,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了解更深入,从而使学生对时事新闻产生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丰富,有***片、声音、视频等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刺激,给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以使学生顿时产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上《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一课时,我在互联网上找了几幅春运的***片,***片上人潮拥挤,人山人海,我又找了几幅国外火车站的照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说出感受。学生展开讨论,兴致盎然。很快学生便认识到:我国人口太多,大大缩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束缚人类自身的发展。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现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信息技术对***治教学产生了一种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教学《隐私和隐私权》的时候,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是关于一个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案例,我让学生观看案例,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呢?有的学生就说,“学校装摄像头就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学习本来就不是隐私的,学校装摄像头也是为了监督我们学习,这并没有侵犯我们隐私权。”还有很多学生也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十分热烈。
四、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8
1.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不能设置过大过难的任务,否则会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失去信心。再次,可将总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小任务,按阶段完成,通过各个击破,最终完成总学习任务。最后,教学过程中应配合教师对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精彩讲解,使得初中信息技术个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某些任务需要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学生们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均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现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3.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软件的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日后能够应变时代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供充足的资源,让学生实现自主性探究,张扬自身的个性。在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时应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资源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素材。首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应加强课后的温习教育工作,将课堂中所演示的课件或录像再次演示一遍,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也可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也可在小组同学的协助下,提高学习成绩,避免基础差的学生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最终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时,教师应从旁协助,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再次,应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能够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探究能力,避免由于任务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也要避免由于任务太过简单,使得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之感。最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应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二、课后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教师在实践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后,应加大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性的综合评价力度,以激励学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出每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自身的发展更进一步。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中进行师生评价,能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学生在课后综合评价活动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实现个性化发展。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通过进行分层评价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还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评价中,实现同学之间的互评,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深度融合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型特征要求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视野,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移动重点的普及和推动,使初中语文课程教改中的知识获取、传播、创造、存在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为社会语文生活的全新改变,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人为因素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初中语文的课程功能在以人为本为原则后,可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转型,此过程是个漫长而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新教改的推动显然是不能瞬时完成的。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大都从课本知识和大纲层面入手,关注初中语文语言技能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会人为的割裂初中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点的训练、分析、讲解为前提时,在以成绩作为评价方式的当前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更为支离破碎。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内容和体验均为碎片化的,故而很难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2、基于教学方式单一的核心素养难以成型。语文学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从整合视角来考察语文课程时,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脱离了语文文本核心价值,过度重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重视应用手法而忽视人文及学生真实语言体验的需求,在此两种情况的影响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及时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惯性引入辅助下,由于教学方式以练习、问答、分析、传授等为主,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生活割裂,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学习负担加剧。
二、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据构建学习者中心环境。初中语文教学为丰富教材内容,可通过构建符合课程需求的数字环境,来为学生提供教师所期望的数字资料。考虑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数字环境构建时,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无线网络能全部覆盖,每个学生均可使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搜集并获取资源,应用、思考、反馈、共享的智能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丰富课堂所需的影像、***像、文字等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大都为支持教师而设立的,教学内容基本围绕课程大纲来运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推广,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如借助“互联网+学科”的战略思维,完成初中语文学科与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设计、应用。这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以技术打通语文学习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辅助条件。
2、明确教学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辅助自己沟通与交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力,建议在数字化环境下,关注学生语文核心价值和素养的融合要求,努力体现语文综合型和实践性特征,融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时,可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语文教材等的共同点作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说单元可结合课外阅读小说的内容,构建评小说、读小说、演小说以及写小说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可打破课堂空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下,建立基于全球链接的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基于社会结构来推动实践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完成生活和学习的无痕连接。比如组织学生使用“维基百科”,创建学校百科词条等,将生活与作文融合,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模式的辅助下,灵活运用电子词典和思维导***等, 辅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进行互联网技术辅助下的语文自主交互学习。
综上所述,文中以整合视野为前提,构建初中语文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学中心环境,在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主线下,探索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设立系统性的语文整合教学体系。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而言,可从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征和表现、水平等入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需求作为主线,以一定学习阶段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借此来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朱艳萍.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光的折射》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0):118-119.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整合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 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2]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