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本科毕业论文10篇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1

***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全***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1]。显然,这些必须坚决反对和坚决纠正的坏东西都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坏东西的产生和泛滥是否源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市场主体的行为如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虽然市场运行的基本驱动力来源于利益,但不择手段地唯利是***,不仅为中国古往今来的正人君子所不耻,也与西方传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相应的市场经济理论没有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科学的或本来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必然遵循先利他后利己的行为准则。而且,所说的先人后己,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约束,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反映,是由所有市场主体要求的国家的文化自觉。

有市场经济,就有市场文化。市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普遍性认知,就构成市场文化。市场经济理论提示市场运行规律,是市场文化的基本内容。我国通过经济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直接得益于市场经济理论的阐扬,同样,市场运行中出现了种种乱象,也与市场理论中出现的偏差有直接关系。

在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主体亦称为经济人。经济学家们公认,关于经济人的经济学思想,来源于堪称市场经济理论鼻祖的亚当斯密,并且成为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或称基本假设。但是,作为经济学范畴的经济人,是后人根据亚当斯密的思想概括出来的。所以,究竟如何理解经济人概念才更符合斯密的思想,或者说更科学,经济学家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讨论经济人问题,主要是针对我国一些经济学家阐扬斯密经济人思想方面的片面性。这种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片面性已经广为传播,严重地误导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唯利是***的小人行径堂而皇之,为害甚大。比如,教师与医生自古以来一直受人尊敬,但近些年来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为了金钱常常不择手段,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

我国经济学家片面理解斯密经济人思想,突出表现为把经济人的本性或本质界定为利己,精确化的表述则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甚至个别学者还赤裸裸地界定为自私。众所周知,在汉语的语境中,利己尤其是自私是明显带有贬意的词语,其扩展性说法是唯利是***,通俗地说就是损人利己。在中国老百姓中,一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没有损害他人利益,是不会被评价为自私的,如果既实现了自身利益又给他人带来了利益,还会受到爱戴和称赞。所以,经济学家向学生或公众传授经济学常识时,把经济人即市场主体的本性界定为利己或自私,就给予各种市场主体尤其是普通民众以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在市场运行中损人利己,至少是尽可能地把利益捞到自己手里,是必然的、合理的。

笔者反复研读斯密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并没有发现经济人的本质就是利己甚至是自私这样的表述。通常,经济学家们认为该书中如下一段话是经济人思想的嚆矢: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斯密还举例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斯密接着总结道: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非常具像地表述出来的经济人思想,并没有让人们感到经济人是赤裸裸地利己甚至自私,从而令人讨厌。在斯密的经济学框架内,经济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确实是出于自利的打算。但是,市场主体要把打算变成现实,又必须为他人生产并送去每天需要的食料和饮料等各种财富,也就是说,市场主体在产生了利己的动机之后,必须见之于利他的行动。显然,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只用属于主观因素的利己心来概括经济人的本质,忽视了具有客观属性的利他行为,带有明显的片面性。顺便补充一点,笔者在阅读当今西方大师级经济学家的着述时,也没有发现把经济人的本质界定为利己或自私的观点。他们也都是依照斯密的原意告诉学生或读者什么是经济人。比如,在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曼昆编撰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第3版)中,经济人就是受利己所驱动,去促进一般社会福利的经济参与者。

当然,笔者也注意到,我国有些经济学家用利己或自私解释经济人本质,旨在彻底否定计划经济时期沦为假大空宣传口号的大公无私。但是,这样一来就矫枉过正了,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有失严谨。改革开放前要求所有人都要大公无私固不可取,但以为搞市场经济人人都要唯利是***亦是大谬不然。这两种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方***特点都是极端片面。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2

建筑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作用及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成本管理作为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着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开展,还影响着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加强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建筑经济发展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了解,促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推动建筑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 ;建筑经济 ;作用及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革新,这给各个建筑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建筑企业处于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发展环境中。然而成本管理工作的提升推动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注重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应用正确的方式对建筑企业的经济进行管理,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促进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一、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能够直接反映出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这就意味着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与建筑经济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开展不仅决定着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是否合格、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建筑工艺是否先进有效,还影响着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影响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随着绿色建筑、生态发展等建筑理念的提出,低碳经济已成为建筑经济管理发展的目标和潮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了建筑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工作责任感,是推动建筑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时,不可避免要对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上的教育与培训,以此来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在管理建筑项目工作人员时,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与交流方式的使用,来促进工作人员上进心的提高,并结合竞争上岗、竞聘上岗的方式,让工作人员主动竞聘管理职位,从而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的本质已从产品价格和质量上的竞争转变为产品管理与企业管理方式上的竞争,而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强,正好能够促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较大的优势,其不仅能够促进建筑企业行业竞争力的提高,还能为建筑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成本管理内部机制的健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建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建筑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所有重大决策的提出都是以成本核算管理得出的数据做为确立依据,可以说没有成本核算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以及重大决策的提出就没有落脚点,只能成为空谈,也无法对其进行落实。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成本管理内部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并让成本控制范围不再局限于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而是将成本计划、施工预算等环节都纳入到成本控制范围中,将成本控制贯穿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始终。同时,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促进综合全面的成本管理机制的形成,因为其不仅要保证相关建筑经济制度的制定与确立,还需要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程序的完善。

二、在建筑经济发展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

1.做好制度建设,实施标准化的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在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强需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做起,做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简单来说,制度建设的开展是实施标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而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对制度建设的补充。因此,只有在建筑企业的经营运行中,制定好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成本管理的最大作用。而制度建设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对权力与职责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制定好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除此之外,在进行制度建设时,还应注重成本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注重计量、价格、质量的标准化,坚持成本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以质量控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制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

2.做好定额管理,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工作。所谓的定额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与消耗所达到的一个数量界限,其主要分为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这两种,而这两种定额往往会随着各地区行业标准和人工费用标准的不同来产生变化。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企业开展成本预算、决策分析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说,若没有明确的定额限制,那么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将无法进行。因此,制定合理的定额是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而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建筑企业各个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能的细分,还能有效的将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从而更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运作,推动了建筑经济管理效果的提高。

3.加强成本控制,实施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工作。由于不同层面的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这就需要在加强成本控制时,应明确好成本控制的层次。现阶段,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层次主要分为公司层成本、项目管理层成本以及作业层成本这三个层面。其中,每一层面的员工都会对成本控制过程带来影响,但成本控制工作展开的重点应当在建筑项目的总体成本上,不能被员工个体所影响。因此,实施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工作,就需要对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尽最大的可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比如:在建筑企业开发新产品中,工作人员应积极改进建筑施工的工艺技术,善于使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益的目的。

4.培养控制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成本管理工作。当前,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条件。随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在建筑企业建设中的普及,做好工作人员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能实施好规范化的成本管理工作,推动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因此,我们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开展成本管理理念的教育培训,培养好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并通过合理科学的激励手段的建立,有效的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从而推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建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它的开展为建筑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做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并培养好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迎静.试论加强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作用[J].商业故事.2015(02).

[2]穆林.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J].门窗.2015(07).

建筑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资金建设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建筑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企业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由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及长期性等特征。因而,如何有效完善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对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十分重要。诊断现阶段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资金建设实效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建筑规模及数量盲目扩大、建筑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及资金筹集能力不强等,进一步完善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已成为建筑经济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资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建筑工程规模及建筑数量盲目扩大

当前,有很多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由于受到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将建筑工程规模及数量盲目扩大,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第一,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项目会导致建筑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使得企业难以负担庞大的项目资金建设;第二,在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未能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导致建筑经济管理中工作中的资金建设受到企业发展的约束,从而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体系陈旧

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往的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甚至阻碍或制约了建筑经济管理质量的提升。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陈旧还体现在建筑单位对工作人员培训缺乏,由此而造成部分经济管理工作者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知识。建筑资金建设与管理工作不但会对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重复建设及浪费等现象,从而使得建筑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严重降低,并且使得建筑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建筑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资金筹集能力

我国现阶段部分施工企业由于建设施工周期较长,并且在建设进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使建筑工程竣工如期完成,这可能就会使得一些建筑单位缺乏强有力的资金筹集能力。一旦在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建筑施工的其他环节之间的衔接发生断裂、脱节现象,度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都难以在建设的过程中筹集到短期的足额资金,因而实施资金建设实效性完善措施已迫在眉睫。

(四)正式施工之前需要提前支付部分资金建设

由于建筑工程实施的各个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规模较大,所以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短缺等现象,并且在正式施工之前还需要支付数额不小的资金建设,这更加加剧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困境,所以建筑施企业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都应当有效地进行资金建设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资金建设压力的减轻。

二、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是指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及特点之后,以货币形式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资金消耗进行计量,最终计算得出的总资金费用。在建筑企业施工进行过程中,其产生的成本不仅仅包括人工、材料、施工设备等基础的直接的费用,还包括如定向资金、流动资金等储备资金。而实行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实质就是合理控制资金、降低各项成本,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经济的科学与规范管理。

(二)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指的是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各个项目及环节进行检查、监督,从而对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项目产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当构建科学全面到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实现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当前建筑企业施工成本受到岗位工作及施工环节的多重影响,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可以从施工功能、成本、进度及质量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能有效降低重建户返修的资金费用;对施工的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资金周转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节约成本;而在进行建筑设备与材料购进时如果购买的东西物美价廉且质量较好,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施工质量,还能有效规避施工重建的风险,最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除此之外,妥善协调好建筑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也尤为重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可有效节约物力与人力资源的浪费,还能减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依据建筑企业需要依据自身实际的经济管理状况与企业施工进程制定科学成本规划与管理制度,在充分保证各项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博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由于多数的建筑施工涉及范围广、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因而在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下列几条原则:第一,开源、节流相统一的原则。对建筑企业的资金施工量进行节约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通过节约方式可以控制与管理施工成本支出,从而为企业创作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成本支出节流需要与开源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第二,对企业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原则。由于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综合性较强,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充分普及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员工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去。第三,成本目标风险分担的原则。在建筑当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赋予施工人员明确的责任,从而使成本目标风险进一步分散开来。第四,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原则。建筑企业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进度及施工后期任务。在每个施工期间均会产生巨大的资金消耗,例如材料设备、物力、人力等费用。由于施工成本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而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

三、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完善策略分析

在当前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察施工环境及进度等各方面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及加强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与资料。为此,充分完善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逐渐受到当今建筑企业的广泛重视。

(一)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意识

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要想充分完善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有效的一个方法,及时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及讲座等,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授课教育,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建筑经济学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其了解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为完善资金建设实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不仅如此,工作人员在掌握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成本控制知识后,自身的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

合理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资金建设完善具有重要的前提意义。由于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建筑设备及材料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较为繁杂,难度较大,因而要想实现有效妥善的管理,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尤为必要。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当在施工前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商,对市场与实地进行切实全面的考察之后,从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流程。科学的施工方案中不仅应当包括各施工环节的具体规划,还应当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明确的规定。此外,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还应当安排工作人员负责进入市场调研建筑设备与材料的具体行情,从而对施工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修订。

(三)切实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企业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加强管理施工进度。在建筑施工时,施工部门管理者应当要求每个施工环节都应当如期保质完成,这样能够有效缩短企业的整体施工周期,从而为企业节约一定的建设成本。要想做好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及强化资金建设实效性,不仅需要完善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宜,还需要更新施工人员在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与思维,使其注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进程及效率,从而全面做好资金建设这一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3

2.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现状及出路

3.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讨

4.浅论保健品企业营销策略

5.对加快桂林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

6.对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与探讨

7.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科学用人机制的建立

8.对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探讨

9.浅析我国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10.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11.浅析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12.南宁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13.梧州人造宝石业发展策略的探讨

14.提升餐饮企业顾客忠诚度策略的探讨

15.浅析梧州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

16.建立和完善广西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

17.浅谈运龙公司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职业道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性的探讨

19.浅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20.论提升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途径

21.对超市销售促进强度和效用的探讨

22.关于北海旅游引入分时度假的探讨

23.我国C2C交易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24.对运用走动管理来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探讨

25.对引进绿色消费的探讨

26.“肯德基”危机公关的启示——从“苏丹红”事件进行分析

27.我国企业实施定制营销策略的探讨

28.昭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29.关于广西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0.浅析我国区域家电的发展对策

31.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

32.关于“壮牛”水牛奶在梧州终端营销策略的探讨

33.广西私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4.浅论我国体育赞助对赞助企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35.论我国工业企业利用市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信息的策略

36.水平营销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37.诌议我国酒店员工培训

38.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浅析房地产网络广告及其发展对策

40.开发梧州特色旅游策略的探讨

41.论梧州历史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42.关于我国家电企业开拓中西部农村市场的探讨

43.论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

44.广西发展经济型酒店的策略探讨

45.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在企业中的运用

46.浅论梧州市企,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47.论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48.阳朔攀岩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4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一个国家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分配如何影响理性经济人的选择,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本 职业选择 经济增长

按照经济学理论,对于社会职业的划分有两大类:一类是提高社会物质生产率的生产创造型职业,它能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即各种生产型企业;另一类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但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即寻租性职业如法律行业、公务员等。这两种职业所拥有的技术人才的数量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生产型企业拥有较多的创新型人才,将极大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不断生产新产品;寻租性职业仅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没有创造新价值。一个国家的高素质才能者如果愿意到生产型企业,从事创造型职业,对本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高素质才能者选择寻租性行业,从事非生产型职业,仅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者,国家的经济因缺乏创新性动力,其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大学生是年轻人中的精英,是高素质才能者的代表,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本国的经济增长。

由于本文依据各行业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借鉴国外职业划分原则,以选择科研开发工作作为生产性职业的代表,以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作为寻租性职业的代表来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现状。

不同职业选择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墨菲、施莱弗和维什尼(1991)就影响高层次知识者的决策即是否从事对社会有益的活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强调对高素质才能者选择有竞争力的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相关市场的规模,高才能者可以从中取得报酬的市场越大,进行某一活动的激励就越强,但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会使得经济中的许多财富易于被没收,那么就会鼓励寻租。二是报酬递减的程度。如果某种活动的规模受到当事人时间的限制,那么这种活动的可能报酬就不同于仅受到市场规模限制的活动的可能报酬。如果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能使企业得以迅速扩展,那么它对企业家精神的推动要超过它对寻租活动的鼓励。因为合适的个人发展空间能不断满足企业家的成就感。三是一个人保留从其活动中所获报酬的能力。因此,明晰的产权是在鼓励企业家精神,而由法律认可的寻租活动则在鼓励对社会无益的活动。

寻租者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寻租部门的扩张,他们会吸引其他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源持续不断的进入到寻租部门。二是寻租者的收入来自于社会的再分配,这会降低取得初次分配者的劳动积极性。最后,寻租部门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寻租者的高收入,这会加剧与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会影响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

职业选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与指标说明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依据我国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职业选择的相关度,按照高校各专业的学科特点不同,理工类学生因掌握扎实的工科基础知识,更适宜到生产性企业从事创新性工作;文科类学生因掌握较多人文基础知识,适宜从事文秘、法律等职业,假定学习文科的学生在择业时都进入寻租性行业,而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在择业时都进入了生产性行业。本文参考Barro(1991)和Murphy,Shleifer and Vishny(1991)等人模型变量的选择,选取我国1990-2006年的GDP增长率、文科毕业生增长率和理科毕业生增长率为主要分析变量,另外选取1990-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财***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以及小学招生人数增长率为控制变量。

(二)计量检验

将以上数据对GDP进行回归(见表1)。从实际经验出发,可以判断出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而***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根据表1得出的回归结果,可以验证与事实的判断相符,但从结果中,看不出文科和理科毕业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前面的分析相符,不过可以看出文科毕业生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是大于理科的。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理科对于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和文科对于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取决于对高才者职业配置所产生的技术进步率。如果生产性工作更具吸引力,则理科学生的素质会高于文科学生的素质,因此,企业家素质也相对较高,技术进步率和经济增长率相应也较高。反之,则文科学生的素质会高于理科学生的素质,而技术进步率和经济增长率会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这个假定隐含了一个关于理科专业与技术进步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会反过来促进企业家的产生。

文科和理科毕业生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回归见表2。从表2可知,文科毕业生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看到了理科毕业生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同时系数的经济含义也符合理论描述的寻租性职业对增长的制约,生产性职业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理科学生毕业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即理科生平均毕业率增加一倍,就会使经济增长率上升0.6个百分点。但是在这个回归方程中,变量的t值不显著,且R平方值也过低,影响了其解释力。所以对文科和理科毕业率增加解释变量后,分别对1990-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以期找到更令人信服的数据,回归结果见表3和表4。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5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府的行***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法的本质、财***法的基本原则、财***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6

一、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不当

尽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都设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但由于部分教师不重视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不注重题目更新,在提供的论文题目上表现为部分题目或大而空,或缺乏新颖性,或没有紧扣时代的脉搏。许多学生由于平时对一些问题缺乏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匆匆随意选一些题目。有的题目范围太宽,学生仅是泛泛而论;有的范围太窄,以致毕业论文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有些学生则将选题完全寄希望于指导教师,让指导教师帮助自己定题。可见,由于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加之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比较随意,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论文写作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例如,有些论文仅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缺乏数据、模型及案例分析;理论分析没有与实际分析相结合,或实践分析没有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前者仅为泛泛而论,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后者则因没有专业理论为基础,使论文研究的深度较为欠缺。

3.存在论文抄袭现象

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对他人论文依赖性过大,存在一定量的抄袭、拼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固然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论文抄袭提供了便利,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抄袭论文的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较高,许多学校对论文抄袭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

4.论文格式不规范

每年的毕业论文中,总会出现包括引文注释、***表、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现象,且打印错误也较多。

二、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较少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教育在形式上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但高校要真正实现这一转换还有一个过程。学校入学标准的降低,使得过度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的“放羊式”教学管理弊端凸现。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惯于考前突袭,对毕业论文的“应对”也沿袭了这一习惯。部分学生缺乏日常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论文中大段引用各种抽象空洞的理论,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总结。而且,随着大规模扩招后的学生陆续毕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择业时间提早,难度加大,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发生较大冲突。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学生基本上要修完4年学业才能本科毕业。在培养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大多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同时又是毕业生寻找工作单位的时期。许多学生四处奔波,就业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就是今后的工作单位。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个别学生毕业实习的内容与毕业论文主题的相关性较小;二是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尚未完成之时就己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己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而且,在后者情况下,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其就业,故不少学生仅是匆忙应付,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就业率指标是教育行***主管部门和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

2.教师因素: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増加,造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来讲:一是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导致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从而在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也担任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近年来,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因而他们有规范的科学研究的经历和教育。但是,由于进入高校不久,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个别指导教师本身科研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根本不熟悉自己所指导论文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的指导。

3.管理因素:组织管理上的困难和不规范高校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1)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检查督促。(2)学生为撰写论文既需要通过毕业实习和社会调研收集资料,又需要到***书馆、资料室等查阅文献等,时间跨度大、环节多、活动地点变化较大,过程管理、质量监控难度较大,这使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的论文资料的收集得不到保证。(3)尽管一些学校对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制度健全,例如,毕业论文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和论文初稿、一稿修改的记录等,但在制度的执行上得不到切实保证,检查力度不大,对一些不自觉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上述的制度仅流于形式。

三、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毕业论文撰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不仅体现在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把握上,更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1.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检查,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创建高校学生论文写作诚信机制,对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严厉惩罚,以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2.重视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把好毕业论文选题制度关,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根据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自己的兴趣而定。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1)毕业论文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引导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某些专题研究的兴趣,为日后论文的选题做好准备。(2)不断完善本科导师制。使学生较早了解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做好选题的准备。(3)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及时了解实习基地的工作需求,努力将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的编写和实施细则。选题应围绕本专业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制度来保证毕业论文选题的规范化。

3.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中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完善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关键环节要严格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具体可分为初期检查,即对论文选题和开题等进行检查;中期检查,即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即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教研室普查、学院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为达到通过检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学校须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1)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2)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实习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社会问题,为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校内指导教师则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和阅读相关期刊和书籍,了解社会前沿问题及焦点问题来源、现状和走势,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3)建立和健全导师遴选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策和措施,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加大学校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7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一、引言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它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凌文辁则强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虽然,学界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大多围绕如何进行评价和进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综合先前研究者的观点和职业价值观的实质,本文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

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逐渐显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本科生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他们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现状,更好地预测未来大学生的职业行为选择,便于科学地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行为取向的预测和管理。

而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则更加有一种紧迫感,没有重点学校的优势,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没有专业特长的优势,在社会认可度上也比较低。这个群体是如何适应社会的,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文在《吉林省体育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所编制的本科毕业生择业取向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该问卷采用内容效度检验法,制定《专家调查问卷》,经过2轮专家咨询,针对每项指标的合适程度请专家做出判断,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认定率均在85%以上,表明问卷内容是有效的。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对22个原始变量进行归类。为了使各列因子尽可能地向两极转化,本研究采用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各种因素负荷进行转化,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55水平以上的进行归类,把22个原始变量归类在7个主因子上。分类为经济取向、工作环境取向、劳保稳定取向、个人发展取向、家庭取向、个人兴趣取向和地域取向。采用利克特量表法,对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按5级评分法赋予分值,等级依次是优先考虑、考虑、无所谓、不太考虑、完全不考虑,它们的分数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合计为22道题。即在某个题目上得分越低,则表明被试在选择职业时,越重视该维度。

2.被试选择

以重庆文理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别抽取了文科类、理科类、艺体类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分别是法***系、中文系等十个科系,共计200人,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其中男生63人,女生134人;来自农村的学生123人,来自城市的74人;独生子女105人,非独生子女92人;文科专业学生57人,理科专业学生80人,艺体类专业学生60人。

三、结果与分析

1. 7个维度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对197位被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个因素的平均数介于1.7530—2.5533之间,标准差介于0.49476—0.90620之间,大部分得分都小于中数2.5。其中,经济取向的平均和标准差均最小,表明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

家庭取向的平均数最大(M为2.5533),标准差次大(SD为0.89411)。表明当代大学生相对不重视和家人在一起,选择职业时不是很在意父母的意愿等。而标准差最大的是个人兴趣取向(SD为0.90620),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对兴趣在职业生涯中的看法颇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学生评价最低的项目(家庭取向),其平均分数也为2.553,从5点量表中可以看出其位置仍然在“一般”以上,说明问卷中涉及的7个因素在大学生择业时都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2.不同被试者在职业价值观7个维度上的得分分析

研究者从被试者的专业性质(文科、理科和艺术类)、性别、生源地(农村、城市)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几个角度探讨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职业价值观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专业性质的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F=3.28,P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经济取向、工作环境、劳保稳定、家庭取向、个人兴趣、地域取向等6个维度均差异不显著,仅在个人发展维度差异显著(t=一2.967,P

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t=一2.231,P

毕业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职业价值观影响不大,只是独生子女(M=1.847,SD=0.820)比非独生子女(M =2.250,SD=0.876)更在意工作的地域取向(F=一3.440,P

四、讨论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很多,本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有无不同之处。经数据统计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本研究的数据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对经济取向的优先考虑,不受被试个体变量的影响,即无论身处何种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专业性质、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都很看重工作所能提供的经济保障。

这一结论与贾金玲。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解释相同: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逐渐从权力崇拜向金钱崇拜转化。这与当代价值取向相关,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动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更注重现实,普遍追求高收入。

然而,李智刚、李海涛等人对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大学生“非常重视”工作中“晋升发展的机会”,更关心是否“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干”以及“有没有培训机会”,其次才是“收入状况”和“住房等福利待遇”。孟续铎对2006年北京地区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更看重工作的人文环境和自我在其中的发展前景及所能取得的成就,而不看重声望地位等虚名,也不在乎工作的硬件环境和工作的压力及稳定安全。经济报酬在众多因素中排名第五,属于中等偏后。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看似背道而驰,实际却正体现出了本研究被试群体的特殊性。

后两个研究的被试群体是北京学校或有一定校史的高等学校,占据了地理或人文优势,其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高,无论是工作信息的占有量和工作机会的获得率都远远高于地方性新建本科学院的学生,因此他们选择工作时比较“理想化”,更愿意从长计议。比如,他们“非常重视”工作中“晋升发展的机会”,更关心是否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干”以及“培训”机会,其次才是“收入状况”和“住房等福利待遇”。

而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都走“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生涯之路,那么第一步找到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工作岗位很重要。因此,经济因素排在职业价值观的首位,并且不同群体的个体差异很小。郑伦仁和窦继平的研究也证明:不同地域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放低了对待遇的要求,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住一个饭碗,然而并不等于他们不在意待遇的高低,对于社会认同感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反而只有通过工资的多少才能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是个人发展和个人兴趣对职业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个人发展和个人兴趣在本研究中的得分仅次于经济取向,同时呈现出男生比女生更注重个人发展取向。这与当今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趋势相一致。

大学生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才能是否能充分展示,自己是否真正地实现价值。吴谅谅、李宝仙等学者在对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期望最突出的—项是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握:文辁,方俐洛,白利刚等人也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如今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已不再看重虚名,而更注重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Oi—lingSiu指出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个体只有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困难,否则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及社会适应问题,我们应该把生涯规划是建立在个人兴趣及个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的观点传递给学生。

三是外在因素是职业价值取向的组成部分

在本研究中工作环境、劳保稳定、家庭取向和地域取向被统称为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专业和艺体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对劳保稳定因素的考虑上存在不同。理科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艺体专业的毕业生,对劳保稳定因素的考虑要多一些。独生子女和城市生源的毕业生更在意工作的地域取向。

10年来,社会声望和地位以及工作本身的环境、强度和安全稳定性等,一直是大学生最不重视的因素,这反映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一致性特点。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考虑问题过于理想化,对工作本身的性质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无论体力还是脑力都比较充沛,并且又有很大更换工作的可能,因此他们并不在乎工作环境与职业稳定等因素。

职业价值观的经济取向、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和外在因素是相统一的。正如金盛华所提出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为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和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其中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别为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不同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会导致相同或不同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本研究则是从手段性价值观人手,自下而上地探讨学生的目的性价值观。希望促成学生从手段性价值观向目的性价值观转变。这点应特别引起心理辅导中心、就业办公室等部门的重视,做好相关工作,帮助毕业生顺利迈人社会。

五、结语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8

(一)从市场需求来看,表现出供大于求,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近年来,西部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没有低于平均就业率,但市场需求情况不容乐观。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普遍反映明确表示需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信息极少。以广西大学为例,2008—2010年三年中到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中明确表示需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不到5家,没有一家企业明确表示需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招聘会、就业双选会上,需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招聘信息几乎是绝无仅有。毕业生求职、应聘主要是针对对专业无限制的信息,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表示求职成功是通过自己本科的专业应聘,与研究生所读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无关。从总体情况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市场需求是供大于求。通过对西部5所高校的抽样问卷调查,90%以上的毕业生感觉到就业压力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学校,工作岗位主要是高校学生辅导员

根据对西部两所高校2008届、2009届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流向主要是:有3%的毕业生升学读博,4%当公务员,88%到学校,到其他事业单位的3%,到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有2%,就业去向主要是学校。到学校就业的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是担任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只有极少数担任教务员或教师。这样的就业流向情况,对该专业的在校学生造成了十分矛盾的心理:他们既“趋之若鹜”又“无可奈何”,同时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到高校工作是该专业的学生非常乐意的职业追求,但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其他单位对该专业的需求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因为就业选择空间小,就业竞争激烈,他们为之充满了担忧与焦虑。

(三)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不明显

学生在择业就业感觉到没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一是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看,对口需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信息很少,毕业生求职针对的需求信息一般是“教育类相关专业”,这与其他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没有特殊竞争力;二是从专业技能来看,毕业生感觉到在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与其他教育类专业相比泛而不专,在管理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无法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那样有较成熟的理论范式与相对严密科学的逻辑体系,更无法象经济类专业那样,有着***的范畴和其他专业领域无法替代的专业技能,毕业生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只是从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三个知识领域各取一点作为“拼盘”,而并没有结合为一个学科特色鲜明、就业竞争力明显的专业。

二、影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一)学科建设的问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一门极不成熟的学科,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争议。1997年***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合并组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归入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规定可授予管理学或教育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它目前还是一门极不成熟的学科。表现在其学科体系还未完整地构建起来,在研究范式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科队伍还未形成应有规模,学科归属问题还未得到统一。有的高校将其置于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有的高校将其置于管理学院,有的高校将其置于高等教育研究所中,还有的同时放在几个学院中。如:广西师范大学是将其置于“教育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将其置于“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陕师范大学将其置于“教育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将其置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是将其分别置于“教育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将其置于“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诞生后,关于其学科归属问题一直难以确定。就如学者杨天平说的“:我们知道,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迭合而成的学科。豪无疑问,其直接的上位学科也应是这两门学科,而其间接的学科归属则应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或者应该由这3门学科共同构成其最大的属学科。但国内***界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并不一致。在***文文件中,将其归属于管理学,其一级学科为公共管理;而在学术界,则将其归类于教育科学。”

(二)专业特色不明显

就业竞争力应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独特的、不易被其他毕业生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因此,专业的特色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专业特色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但通过分析西部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情况,感觉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看,主要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法学、教育***策分析、比较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学、教育决策与管理研究、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原理、西方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与统计软件、西方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学等。虽然该专业中有一些诸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但正如某些学者所说“: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目前尚不成熟,如教育经济学也只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理论———衍生出来的,迄今未能充分运用经济学研究的独特思维对教育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深入系统合面的研究,不但缺乏***的范畴和相对严密科学的逻辑体系,而且还缺乏***的、完整的理论。”、“教育管理学也是一样,至今并没有形成所谓的‘理论范式’”“、作为由其二者合并而来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更显幼稚。”

(三)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硕士授予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该专业不仅在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有设置,近年来逐渐扩展到理工类院校、财经***法类院校,甚至扩展到农林类院校。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中显示,2007~2008年全国共有8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参与排名,按培养单位的学科实力依次为5个等级,“A+”为重点优势学科的单位,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培养单位,“A”为优势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单位;“B+”为良好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单位“B”为一般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单位,“C”为较差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单位。西部地区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排在4个“A+”单位中;在13个“A”单位中仅有1个(西南大学);排在25个“B+”单位中有6所(广西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以上数据表明,在全国85个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中,西部12省有7个高校是排在前50%的。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9~2010》中显示,2009~2010年全国共有9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参与排名,将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竞争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用5、4、3、2和0分别取代A+、A、B+、B和C。西部地区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排在4个“5”单位中;在15个“4”单位中有3个(广西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在29个“3”单位中有4个(四川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上数据表明,在全国96个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中,西部12省有7个高校是排在前50%的。

从专业竞争力排名看,西部地区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中、西部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培养质量上仍要下功夫提高。近年来,中部、东部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到西部高校应聘高校辅导员的很多,而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到中部、东部地区竞聘成功的比例却很小。

(四)生源的问题

西部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以下几个生源特点:

一是入学门槛低,学生结构复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原专业没有限制,比较容易考取,所以入学门槛低,有些学生是把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获取硕士学位的,跨专业报考人数所占比例大,很多学生本科时并没有“教育学”或“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专业背景,因此学习该专业的理论功底、学习兴趣都有待商榷。

二是女生人数偏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女生人数比例大,以广西大学为例:历年毕业生中男、女生比例为:24:76。女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就业状况,女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往往正是婚育高峰期,这成为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录用的原因。

三是年龄偏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几年后才选择读研的,因此他们毕业时已超过30周岁。目前许多高校招收高校辅导员要求年龄不得高于30周岁,因此对于这些“高龄”的研究生来说,就业的空间、就业的选择都缩小了。

四是就业观念中存在求稳心态的学生比例大。女生人数偏多、年龄偏大等因素,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求安定、求稳定”的心态十分明显,通过调查发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倾向度主要是高校。择业倾向度主要是大城市的公办高校,占85%以上。在择业、就业观念上存在以下误区:就业期望值高,“求安定、求稳定”心态明显,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高度集中,就业单位选择高度集中,绝大部分毕业生把到首府城市工作作为择业的首选,把高校就业作为求职的首选,愿意主动到企业发展的学生廖廖无己,自主创业意识十分淡薄。

(五)就业市场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而市场需求的现状却是:本科院校中的教学人员需要博士生才能胜任,高校其他管理职位一般很少直接从应届毕业生录用,高校辅导员职位竞争趋于白热化;职业院校一般需要技能型的教学人员;事业单位基本趋于饱和;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性更强的经济类人才;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且在文科的专业中,相对于更注重写作能力培养的中文、新闻、哲学专业,相对于专业性更强的法律专业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显然处于劣势。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很不利于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

三、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西部地区高校要厘清培养目标、挖掘学科特色、提高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立仅有13年,还处于幼年阶段,学术队伍资源、师资队伍资源等都存量不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学科体系还没有完整地建构起来。硕士研究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只有将自己的所学用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才达到高校培养的目的。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产生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是适应市场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但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并不相符合,因此毕业生就业并没有体现出优势。

鉴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高校首先要厘清专业培养目标,的加工整理工作应如何进行呢?笔者以本馆为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设民族文献中心或民族文献阅览室

民族文献中心或民族文献阅览室可以把有关民族的***书、期刊、报纸等所有文献集中起来,专架陈列,供读者查阅。民族文献中心或民族文献阅览室是民族文献的主窗口,也是读者利用民族文献的主阵地,是民族高校***书馆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如:我校就设有岩画与西夏文献中心及古籍、特藏阅览室。它们已经成为我校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的主要资料陈列室和我校对外宣传一个窗口。

(二)重视二、三次文献加工

民族文献的收藏重在利用,其最终目的是既要保存好珍贵的文献资源,又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因此民族院校的***书馆应该重视对民族文献的整理加工,编制二、三次文献,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很好的了解本馆的入藏情况,又明确了以后的收藏目标;既有利于保存珍贵的文献资源,又使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了解本校民族文献的收藏情况,提高了民族文献的利用率。例如:我馆近段时间对宁夏地区收藏的特色文献进行了调研,并整合成了宁夏特色文献书目(内部资料)。通过对书目的整理我们就发现我馆目前收藏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以后收集的对象和收集的范围。

(三)加强民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在网络时代,民族院校***书馆在不断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着力进行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力求形成纸质民族文献和电子民族文献齐头并进的馆藏格局。纸质民族文献数字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扫描。通过扫描作为信息的入口对纸质文献进行逐页扫描、格式转换、文件压缩、加密控制等输入计算机并以***像和数字两种方式存储。另一种是通过键盘将文献重新录入计算机后形成的光盘版和网络版。

多媒体声像民族文献(如:民族歌谣、岩画)数字化处理流程:主要是先通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设备形成媒体原始资料,再通过转换设备进行转换与识别,生成标准格式文件,最后进行编目与标引和数据备份。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模式探索

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而当今在全球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增长下,人类活动伴随着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使得资源枯竭和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缓解一次资源的耗竭,满足人类需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再生利用将成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废物再生利用技术必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福州大学为响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培养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在环境与资源学院筹建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基于该学科的特性,论述了循环经济发展需求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围绕培养目标提出专业建设新思路及模式探索,为高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积累有益的探索经验,为社会输送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基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思路与探索模式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专业)要求学生建立“资源循环”基本知识框架,能够认知到资源循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享有重要地位,并积极主动对专业课程展开深入的学习。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扎实资源循环理论基础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固体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复合型工作的高级人才。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专业的建设思路应创新性地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辅以课堂理论教学,积极拓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将其培养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思路,文中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创新教育及构建教师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2.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应当基于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等课程设置为鉴,辅以参考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异同点,提出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全校性选修课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主干课程为:资源循环导论、新能源技术、生物质能技术、环境材料学、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再生资源分选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工艺、再生资源工艺和设备、材料制备与加工原理、环境流体力学、普通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和有机化学。在课程规划与设置中应体现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最大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优化,同时突出实用性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辅以多媒体教学,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互动式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2]。

2.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与课堂、社团和合作基地息息相关,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开展形式,其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类。认识实习环节主要在于通过课程教师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面授课,以及工人师傅的现场解说,对企业运作方式及相关工艺过程有初步的认知。在实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取有价值的实践生产经验,对未来的就业领域形成初步的认知。通过各类实习的有序开展,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可视化,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最大程度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实践经验。2.2.1存在的问题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3]。近年来,诸多原因导致高校中毕业设计环节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重复老套过于简单化,缺乏创新性和实际性,论文格式不统一;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实验态度不认真,导致数据胡编乱造不具合理性,缺乏使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得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选题方式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学生在选题过程中没有及时主动同指导老师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有效性指导与建议,导致其质量难以保证。2.2.2解决策略(1)与科研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共赢。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与其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是实现教学与科研共赢的最佳方式。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将具体研究方向合理地分成若干个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饱满又不失新颖性的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锻炼基础的操作技能,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背景和任务,同时指导老师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引导其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及时与学生讨论毕业设计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2)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制定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和目标,能使学生接触现有的实用工程技术,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题目若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出,则毕业设计的要求、目的、任务和设计(实验)成果应由学校负责审查与评定。设计(实验)过程可以选择在企业内完成,但毕业答辩需在学校进行,以保证对所有毕业成果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出现毕业设计题目缺乏创新性、与实际不符等具体问题,又可缓解“一师多生”指导力度不足,同时学生和企业也可相互了解,为就业的双向选择奠定了基础。(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国家培养人才究其根本就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的循环经济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创新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各大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毕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社会,也使学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课程结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该模式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体现形式。(4)与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大学4年理论知识的储备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依据今后就业意向,选择与本专业并非密切相关却也符合学校要求的题目完成本科毕业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也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挖掘潜能突破自我,给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5)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毕业设计有序开展前期,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过程离不开指导老师的精心引导。教师应跟进学生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通过不定期检查或例行组会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结合具体情况及时给出合理的修正建议,提高毕业设计的高效性与质量保证。(6)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力度。各学院院长、院教学督导组、指导老师应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理论剖析与文献检索能力、数据处理到得出设计成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定期的检查。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否达到学校要求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指导水平的重要手段。送审过程中对于未达标的学生坚决不允许其申请答辩,答辩过程中,每一位委员会的教师都应客观认真、严格合理地依据学生的口头报告与论文撰写表现给予答辩成绩,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科学严谨态度与学习风气。

2.3学生创新教育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专业,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必须紧紧围绕创新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1)实验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的科学素养。将科研性实验与课堂授课相结合,以科学前沿为导向,及时更新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课堂知识撰写科学文献综述,或做相应的调查分析、例行小组学术报告会等,逐步形成科研创新思维。(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校内校外科研课题。针对有浓厚科研兴趣、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加入教师的科研队伍,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或让其到当地的企业中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对现阶段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有初步的了解。该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得他们能够实地接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科研成果,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能力、归纳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信心。(3)引导学生撰写专利,鼓励其参与申报过程,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本校与大学生相关联的科研训练项目(SRTP),指导其撰写相关的科技论文,培养科研意识。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科研项目,学校大力支持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指导老师。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科研的热情,这有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对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4)学校应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轻松的外在环境。高校的综合实力评估不仅体现在强大的师资队伍上,也包括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周期性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界专家学者开设的学术研讨会,了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建立科研竞争机制,拟定相关的科研条例,从各方面调动学生参加科学理论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4创建优质教师团队,保证人才质量实力强大的专业建设与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息息相关的,着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团队是当前新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5]。(1)加大力度引进本专业领域人才,制定各项优惠条件招募高层次的人才,特别要向新专业建设时急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抛出高枝,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新专业的开设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2)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支持教师进修访学,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3)优化教师聘用结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方式,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可聘请相关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如:企业单位、科研院所职员或其他高校等高水平的人员)担任新专业的兼职教师,逐步建成结构合理、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教师团队,为新专业的建立打好基础。(4)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议行***部门督促地方普通本科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规划、配套***策,落实培养引进专项的经费是否到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3结束语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资源循环产业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循环人才的培养则是循环经济、资源循环产业发展的保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该专业的发展将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专业性实验室建设,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常立忠,施晓芳,王海川.基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4(1):46-47.

[2]潘育松,王静,潘成岭.对我校复合材料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3,40(6):161-162.

[3]张庆乐,董建,王虹,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U].中国电力教育,2012(05):66-67.

[4]张亚平.狠抓科研促教学,质量同步上台阶[J].内江科技,2008(4):67.循环经济视阈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探索循环经济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问卷调查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科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经管类本科专业,形成了“校校办财经”的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可以说其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其获得学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毕业论文质量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2]。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始于1979年,业已形成以工商管理学为主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经济学三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5080人。近年来,我校经管类专业在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仍存在总体质量不高、抄袭现象屡禁不止、内容空洞、论文过程管理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为此,亟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予以应对。

一、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概念的界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生死攸关的关键课题。那么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本科论文质量其实质就是指毕业论文写作和论文文本所达到某些衡量标准的水平和程度[3]。同时赵英才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衡量标准应包含的评价要素有专业性、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等[4]。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撰写、教师的指导、培养的目标、学科的科研水平等诸多因素,同时高等院校主管部门的管理绩效对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论文质量就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教师指导能力、学科科研水平和高校主管部门管理能力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应以质量为中心,构建全员参与、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撰写、答辩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保障,并借助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使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基于此,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论文的静态质量,在此主要关涉到对论文的结果进行质量管理,具体涵盖的内容有形式质量、内在质量和答辩质量。其中形式质量是对论文的结构层次、语言文字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所作的具体要求。[5]论文的内在质量则主要是指论文的选题价值及成果价值。而所谓答辩质量则体现在大学生的答辩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答辩质量的高低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于论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另一个方面,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还应包括论文的动态质量,所谓毕业论文的动态质量在此主要是指对论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对毕业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质量监控,并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得到切实的贯彻。

二、影响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有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学类,涉及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及金融工程等若干专业,其中由于投资学是2015年新增的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所以此次未有统计。本次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跟踪调查等方法,其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访谈法则主要是针对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参加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而跟踪调查则主要对2016届和2017届经管类毕业生的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将相关信息搜集整理。从质量管理系统的角度并结合本次调研的数据,课题组发现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主体、指导教师、学生、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及其他外部因素等。

(一)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承担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责任,决定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人员,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所构成。这里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等毕业论文管理者和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务办及教研室所组成。从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从学校层面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未颁布对该项工作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而学院本身又未出台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相关管理细则,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在论文选题、教师指导、成绩评定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欠佳,另一方面是导致学校各层级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效果欠佳,也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二)指导教师

众所周知,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对论文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论文的框架结构,直至论文的定稿,都需要指导教师2017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7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9)细心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发现,有近92%的学生将自己毕业论文通过及取得优异成绩归结于指导教师的严格监督、主动指导,还有7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论文选题上的科学指导,另外还有80%认为是教师在资料收集上的帮助及研究方法上的指导等,然而同时由于学校生师比偏高、本身科研教学压力较大,以及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等缘由,仍有约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不太负责任,对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及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倾注精力不够,其结果就是导致其论文成绩不理想甚至未通过。

(三)学生

学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科研素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其中有近80%的学生是在4周以内完成其毕业论文,而在两周以内完成的比例也高达51%,由此可见,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科研的训练,而其自身在自主获取知识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其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而只能依靠东拼西凑来完成任务。

(四)质量保障激励机制

近年来,为促进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而却疏于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方法,特别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更是如此,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而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所制定的诸多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教师的毕业论文工作职责划分不清,使得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之,学校、学院等各级部门对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色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也缺少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而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学生也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都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它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组织内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首先应科学构建从学校、学院到系部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工作职责,制定更为具体和详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细则,其次要强化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流程的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毕业论文的撰写历经始于选题、经过开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到最后的成绩评定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完成质量息息相关,并都会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鉴于此,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作用的真正发挥有赖于其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责任意识的强化、指导能力的提高、指导方法的改进与自身修养的加强[7]。由于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还要求有好的选题和创新,而好的选题和创新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术前沿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的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力提升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校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现状,学校应该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社会调研、论文撰写、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企业参观实习等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使学生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塑造其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得学生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能投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去,继而形成良好毕业论文工作氛围,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是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对毕业论文质量有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湖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所谓全方位、多层次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不仅涉及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而且还涵盖评价的角度与方法,也就是说质量评价既应该有结果评价,还应该有论文撰写过程、相关环节的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内容[6]。同时还要建立毕业论文奖惩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抄袭现象的处罚力度。当然事后的惩处,震慑作用是暂时的,难有长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能力和习惯,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稳固的信念,逐步培养起求真务实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刘彬让.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2).

[2]安静,李风娟,兰海鹏.高校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6(26):31-32.

[3]宋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09.

[4]赵英才著.学位论文创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10篇

学习

法学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协调机制一行三会正文提纲:一。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一)国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二)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情况二

学习

网络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络专业毕业论文10000字,网络本科毕业论文。一、络写作策略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网络写作策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资金节约原则。尽量免除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充分利用

学习

艺术培训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培训10篇,内容包括艺术培训十年回顾文案,艺术培训论坛内容摘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教学实践性实践课程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加大课程的课时比例,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客观

学习

安全护理论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护理论文,内容包括护理的安全与风险论文范文,安全护理的论文。1.1一般资料本组职业暴露情况调查119人,均为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33岁。学历:本科9例、大专41例、中专69例。2005至2007年新入院护士31人,设为培训组(A组);2000

学习

论坛系统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论坛系统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站类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论坛。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

学习

财经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财经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财经大学论文范文大全。2.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1.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能反映出学生已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掌

学习

大学毕业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毕业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毕业教育论文5000字,教育类毕业论文。一、。电子版毕业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应与印刷本一致,不得省略;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整合为一个Word文档,毕业设计(论文)文件名格式:姓名+学号(如:张三05111

学习

课外培训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课外培训10篇,内容包括课外培训的培训心得,课外培训经验汇总。通过对于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果:(一)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

学习

三个月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三个月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三个月工作总结模板,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总结怎么写。二xx年第二季度我局按照机关工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我局机关总支工作引向深入一、第二季度主要工作1、认真学

学习

技能培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培训10篇,内容包括技能培训文章标题,技能提升培训的收获。多年的实践和对职业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的分析,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用普教的模式办职教,势必会走进“产销不对路”的境地,办学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经过论证,我

学习

篮球培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篮球培训10篇,内容包括篮球培训十问,篮球培训推文内容。一.非篮球训练层面1.尊重欧洲篮球教练这样认为:篮球这项运动是神圣的,作为篮球运动员,应当尊重所有关于篮球的事物,包括教练员、篮球、球场甚至篮筐。例如:在球场内严禁喝水

学习

乡村女教师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女教师10篇,内容包括最美乡村女教师,乡村女教师悲剧。她就是最美的乡村女教师。她像蜡烛,像蚕丝,她就是最美的乡村女教师。孩子上学要接要送,孩子涕笑就当师长,当母亲。以德树人,异地教书,她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家庭和丈夫,当起了

学习

新闻伦理论文模板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伦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和新闻伦理与法规有关的论文选题,新闻伦理与法规论文。研究新闻道德与新闻之善的新闻伦理,首要的问题必然是去思考新闻伦理如何成为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新闻伦理如何成为问题”并不是指在具体的

学习

书法培训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书法培训10篇,内容包括书法培训速成,书法培训初级课全部。本学期书法兴趣小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书法尖子生。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以后开设了书法兴趣班,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

学习

法学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协调机制一行三会正文提纲:一。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一)国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二)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情况二

学习

网络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络专业毕业论文10000字,网络本科毕业论文。一、络写作策略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网络写作策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资金节约原则。尽量免除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充分利用

学习

论坛系统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论坛系统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网站类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论坛。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

学习

财经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财经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财经大学论文范文大全。2.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1.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能反映出学生已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掌

学习

本科英语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英语本科论文5000字,英语论文发表刊物。(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和高校师生进行访谈等形式获取数据,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数据统计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

学习

高校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教育论文十篇,农民教育论文十篇。(一)建立廉***制度文化,为***府采购活动规范、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以廉***文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府采购行为,是地方本科高校物质设备***府采购廉***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习

大学生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一体化论文十篇,初中继续教育论文十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受升本前院校的影响,抹不去师专或高专的痕迹,非常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创

学习

管理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管理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2.1对教育环境新常态认识不到位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换代、调结构优化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