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10篇

科学小实验篇1

科学小实验

黄文轩

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老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薄纸,接着把长方形的薄纸撕成小纸片,分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把小纸片撕成小纸屑,我撕下的小纸屑就像一只只白蚂蚁。这时候,老师给我们一枝塑料笔,让我们把塑料笔放在头上来回摩擦,过了10秒,我把塑料笔轻轻的放在小纸屑上面,小纸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一样,飞到了我的笔杆上,真神奇呀!看到这个现象我很好奇:“难道小纸屑真的被施了魔法吗?”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塑料笔和头发的摩擦产生了静电,是静电把小纸屑吸上来了。”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真好玩!

科学小实验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兴趣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目标。没有探究,就不会发生科学学科的学习。科学课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做,让学生从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人手,亲自观察、实验、记录、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发展他们的科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而在科学教学中,在探究活动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科学实验活动。笔者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实验方式的探究性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努力培养科学学习兴趣和态度

许多教师在小学实验教学中,都有同感:小学科学课,孩子都喜欢,可不好上,难上好。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开始学生往往急于动手,抢着做,不一会儿就没啥兴致,缺乏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活动凌乱,学生有任务的做实验,感兴趣的看实验,没任务没兴趣的不是看就是耍或是闲谈做其他事;设计不严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只对结果感兴趣,对过程没兴趣。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以下两点。(1)缺乏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重视与认识。实验教学不是学生开始操作才开始,而是在材料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就已经开始了。(2)缺乏对学生兴趣激发与掌控的策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1.教师要精心准备和设计实验一方面,实验过程的设计要合理,内容要充实而又不偏离主题;另一方面,实验的各个环节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情感上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探索欲的持续渐进。2.从问题、现象入手提高课堂兴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现象绝大部分都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把一些不易发现或展现的问题、现象,运用技术手段呈现出来(如***1、***2所示),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火山与地震》一课中,将火山爆发与地震时的情景通过视频形式展现出来,再让学生进行模拟火山与地震实验时,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3.材料选择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在科学实验中,除了问题、现象能吸引学生的视野外,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许多教师为了***省事,往往选择实验室有的、准备好的材料。实验时,发给大家,学生按照教师说的机械操作。其实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不是要让学生做木偶,进行机械的操作,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研究,还包括对实验材料的充分了解以及准备和设计实验。因此,一方面,由于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在准备实验材料,验证这些假设,实验材料不应当单一,而应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同时,材料的选择不只是教师的准备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材料的收集整理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如在《声音》一课的教学实验中,笔者就充分发动全班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塑料袋、矿泉水瓶、橡皮筋、竹片、叶子等,整理后用来作为实验时的材料。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同时,哪些可以用来作为实验材料,我的材料如何运用才能保证实验成功,我要如何向大家演示、解说实验过程?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学生就完全融入实验活动的全过程中了。4.构建互助合作实验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实验时)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积极倡导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另一方面,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需要多人参与、互助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构建合理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让组内每一个成员各尽所能,互助成长,有事可做。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在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实验的组织分工;材料员负责材料的整理;操作员进行操作示范;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报员负责汇报解说。而在材料的收集等全过程则是要求所有成员参与的。这样,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每个环节、每个人也有各自的任务,同时,在小组获得成功时,每一个成员都会为此感到荣耀,一举多得。

二、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探究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探究思维能力。因此这一目标应贯彻到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大胆假设、探究、实验、验证,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科学的奥秘,使逻辑推理、探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如在《浮与沉》这一课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在不同的2杯液体中放入2块非常近似的土豆片时,出现了不同的现象。交换土豆片,结果和前一次一样。学生就产生了疑惑: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这个杯子里土豆片会浮起来,而另一个杯子却不同?这时,善于发现的学生就会说:“肯定是杯子里水的问题?”“为什么?”“影响土豆片沉浮的只有土豆片自身和水,土豆片几乎一样,而且我们还交换了位置,这就充分说明是水有问题。”“是盐水,浮的那杯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多数学生也跟着那么认为。这时,笔者问:“你怎么能确定浮的一杯水肯定是盐水呢?”谨慎的学生就有些犹豫了,胆大的学生就说:“盐水是咸的。”“不明液体、食物能不能随便品尝?”“不能。”“我们可以把它烧干,烧一烧看有没有盐的晶体。”“这个办法可行,不过不是全烧干,是取一些烧干。”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干盐水,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也有的小组直接调制了一杯盐水进行证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探究、推理、质疑、归纳等过程,学会学习,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孩子在观察周围生活中,认识身边常见事物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所以学生觉得比起语文、数学、外语课压力小得多。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十分强烈,而科学课中的一些内容又是其他书本上没有的,是平时他们想知道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活动,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有吸引力。这些既是孩子学好科学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学生常常会有一些“胡思乱想”,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学生在操作实验时会偏离内容,随便摆弄实验仪器。其实,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越是遇到这种现象,教师越不能生气,越要保护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多多表扬他们,多演示、多讲解,做好引导工作。例如,在《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大树。教师就要做给他们看怎样看、怎样用手摸、怎样测量、怎样运用拓印等手段认识大树。既要引领着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对自然现象探索的兴趣,这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有人说:“教师在认识上向前迈进一步,教师对科学、对教育、对学生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好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多留心课堂一些细小地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四、结束语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从兴趣人手,精心准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放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回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48-250.

[2]王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46-147.

[3]王俊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4):43-46.

科学小实验篇3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选择材料 小组分工 思维发展 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索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所以,科学实验非常重要。实验是让学生实地观察,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课前把握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做好预设

教师在上课前事先要亲自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熟悉实验的仪器性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学生的设想,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估计,如学生对演示现象的反应;学生能否理解实验方法、学生一般会想到什么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结果会如何解释等。教师事先如果不对这些有所洞察思考,那么,进行主体性活动时就很难给予充分的指导。

例如:在做《摩擦起电》这一课的实验时,如果在阴天、雨天或橡胶棒老化的情况下,可能实验难以成功,或者还可能出现“同种电互相吸引,异种电互相排斥”的现象。

又如在学生做溶解实验前,教师应事先调查把握食盐、糖等物质的溶解度;食盐、糖的用量;食盐、糖溶解于水所需的时间;所需烧杯数量;应该准备多大烧杯。

教师还要通过事先实验把握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如在教学热的传递时,教师在做热传导实验时除了把握好粘凡士林的火柴棒掉下来、流演示器里水循环流动所需的时间外,更应该考虑实验组器材如何摆放合理,酒精灯和加热铁棒的安全使用问题等。

二、合理选择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对岩石标本的选择要下工夫。从颗粒、颜色、层理、软硬度、光滑度、是否透明等方面考虑,使提供的岩石标本涵盖大理岩、板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六类岩石的基本特点。又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在选择乐器类实验材料时,有目的地选择吉他、小鼓、锣、笛子等发声方法和原理不同的弦乐器、打击乐器、金制乐器、管乐器。像这样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组织实验,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符合概念建立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贴近生活,效果很好。选取全面、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

1.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和活动要求

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虽然有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和目的,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以适当的激励语言激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探讨的主动性。我觉得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在课件上黑板上写上学生要探究完成的目的和任务,或是要验证的假设和注意的事项。

明确的活动要求是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按正确或是特定的要求去做,那么探究目标的完成就没有保障,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论。小组探究活动前有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或演示实验方法,步骤。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什么方法对它们加以比较等问题,同时把收集一瓶纯正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的过程方法用***文形式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参考,达到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合理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今课堂组织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具体任务事项要落实到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习情况,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于指导和讲解,化解难点,使探究顺利进行。

四、组织交流汇报,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实验后让学生交流竹签在新鲜的空气瓶里和呼出的气体瓶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明确燃烧的时间不同,然后出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对比表格,让学生提升认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五、重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促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及时出示一些与实验结果联系紧密的例子或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对后续的学习将产生很深的影响。如在学生认识了电可生磁、利用电可以制造电磁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它们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又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交流、总结后,可以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1)插秧前,为什么要把稻谷种子浸泡后堆起来,用稻草盖几天后种在地里?(2)为什么粮食必须晒干后才能入库贮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有兴趣,他们当然就乐于探索。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不拘一格地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互相和谐的统一。

科学小实验篇4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和做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实验要效果明显,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对比较细微的实验现象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实验现象要显而易见的;实验要简单易做,课堂上时间有限,对操作烦琐的实验,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浮躁,影响效果;稳定性好,实验就是为了从现象寻找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相同,一次一个样,就无规律可循了。所以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示实验前需预做实验

对于一台戏来说,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一个实验来说也必须进行彩排,那就是预做实验。

(1)预做实验,利于熟悉实验内容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前,我预做了研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铜球在加热前可通过一金属环,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看似简单之极,倘若不预做实验金属球加热时间不够长的话,金属球仍能通过金属环。原本“三个手指捏田螺”的简单事,却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了,此时的教师一定很狼狈。如果预做了实验,熟悉了实验内容,就避免了出现上述尴尬局面,教学也就取得了最初预想的效果。

(2)预做实验,利于器材的准备及选择

如《沉浮的秘密》一课,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由沉变浮,一开始我用“培乐多彩泥”试做了这一实验,发现沾水后,彩泥变成了彩糊,无法进行正常实验,于是我改用了含油较高的普通橡皮泥,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演示实验操作时需注意问题

1.选可见度大,便于观察的器材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因此需选择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如做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明显度,我选择了底较大的平底烧瓶、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并在水中加入红墨水,为了让实验更明显,我在玻璃管后面放置了一个有标尺的纸屏,这样红色液柱的升降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做同种电荷相斥实验时可用锡纸包上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吊在支架上。当带电体接近小球时,先将小球吸过来,这样小球就带有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小球又迅速被推开。由于小球体积大,便于学生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的器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蛮不讲理”,所以实验现象一定要稳定,操作不能太过复杂。

三、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先了解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及操作程序。如果没有实验前的渗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也不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

2.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好的科学课不是学生坐得纹丝不动,对教师的问题有问必答,而是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谨慎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应该适时放手让学生亲自己动手。遇到有操作危险的实验,要先讲解后实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探索中去了解科学知识。

四、演示实验中应用多媒体手段

1.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有一些实验由于比较细小,很难让学生们观察得很清楚,这会降低实验的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在讲解毛细现象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在近距离才能看清,适时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则既方便效果又好。

2.对演示实验的减慢作用

太快的动态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再进行演示,既可在播放时减慢实验进程,观看实验步骤,也可在播放时截取实验片段反复播放以观察实验现象。如白炽灯发光实验教学,课本上是文字讲解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拍摄下实验片段,用慢速播放,白炽灯灯丝通电后由开始的发红逐渐变成白炽状态,教学就变得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对无法演示的现象的模拟作用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y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的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过程及规律(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虽然借助三球仪可以演示三者运动情况,但与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学生还是不能在脑海里建立良好的模型。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结合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的自然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得到感性认识,理解加深且牢固。

科学小实验篇5

一、实验与孩子生活密切联系

科学来源于生活,知识又是生活的指南。只有让科学实验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才能调动起孩子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热传导”实验时,我找来钢勺、搪瓷勺、塑料勺各一把,黄豆三粒,蜡烛和玻璃杯。在三把勺的同等高度上用蜡烛粘上黄豆,在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勺子同时放进去,观察黄豆掉下去的次序,从而总结出:金属的传热性能比搪瓷和塑料要好,因此生活中用的锅一般都是金属的,而手把一般是塑料的等等。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要想让孩子热爱科学,就必须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做风向标实验时,我和孩子们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制作好以后拿到室外,发现:(1)风向标来回晃,不稳定;(2)摩擦力大,风小时,风向标不动;(3)在野外孩子们容易迷失方向,风向标指示方向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让孩子分成小组进行改进,他们把针尖朝上高粱秆中,把注射器的针头剪下一节,插入针尖中,剪下的部分封上口,里边加入油,插入横杆中,同时在底座上加上指南针,这样三大问题迎刃而解了。孩子们通过探究,收获了知识,享受了快乐。

三、优化实验操作过程

在科学教学中,我对一些实验操作进行了改进,对传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简化与优化,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例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时,我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实验更有趣味,需要的材料有:漏斗、塑料瓶子、水、橡皮泥、吸管。将漏斗插入瓶口,瓶界处用橡皮泥密封好,将水倒入漏斗中,我们会发现,水不会流进瓶中。想让水流进漏斗,在漏斗里放入吸管,再倒水时,水就会顺利地流进瓶子里,这时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水又会停止,不会流下去。这样设计的实验既有趣,又调动了孩子的求知欲。探究其原理:当有吸管插入时,瓶中的空气会顺利地排出来,水就顺利地流了下去。当用手堵住管口时,空气又会无法排出,水就会停止向下流。

科学小实验篇6

关键词:实验探究研究性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而实验探究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验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和创造能力。科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它本身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时,学科的实验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潜在因素。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兴趣是一种直接的动力,正如教育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观察科学现象的条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浓厚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在学生们的心头油然而生,让他们爱学爱想。实验的魅力深深地诱惑着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再加上教师的启发诱导,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分析、思维,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之前,先做一个小魔术:在一个“空”矿泉水瓶内加入学生取来的自来水,塞紧瓶盖后,让学生震荡,发现瓶子变扁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很高涨,必定会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接着学氧化碳的溶解性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学习电动机时,先做电动机通电转动的实验。学生感到很惊奇,通电后线圈为什么会动呢?学生脑中有这样的问题是人的天性。还可以试着把磁铁拿掉,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电流大小,都会吸引学生去深究会发生什么现象及原因。

二、多做探究性实验,少做或不做验证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最后达到验证某个科学结论为目的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虽然与课本内容很容易结合起来,但由于其重结果、轻过程,并且把学生的主动性置于被动地位。而探究性实验则从科学实验的特点出发,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还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如验证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实验,就让学生在讲台上做:先是淀粉碘蓝实验,后对叶片进行酒***浴加热脱色,再对叶片进行碘蓝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引导学生注意如何操作,把实验的主动性完全交给了学生。只能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实验现象是真实可信的,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融洽,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实行变量控制法,即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有说服力。实验设计的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即“问题——理论探究(假设)——实验操作(证明)——科学推论(结论)。”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时,必须先要设计好如何来体现磁性强弱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用大头针较好,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数出来,能较直接地体现磁性的强弱。虽然细铁屑也可显现,但不可数,不能做定量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就可以接着做主要的实验了。又如浮力问题的实验:先要设计如何做,做的过程中应记录哪些数据,实验后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往往还要进行对照实验,最后得出使人信服的结论。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设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这点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如点燃的酒精灯翻倒导致实验桌燃烧、制取的氧气量不够、检验氢气纯度时的爆炸等,都必须要有预案。学生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遇事冷静、沉着。即使真的出现不该发生的事,学生也能自己解决问题。

四、加强实验后的合作与交流

实验完毕,兴趣消退,这是青少年“善变”心理的基本特点。要想巩固探究实验的成果,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后继工作,即加强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在实验后,需要在练习中消化、熟练和巩固。教师要巧设、编选实验训练题,以几分钟即可完成为宜。要做到:①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要求每道题目要联系一项或几项基本知识;②典型,有代表性、启发性和联系性;③有一定梯度,思考性强。教师对课堂练习要有讨论、评议。更要讲清审题和解题的思路,让学生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从而对实验知识的扩展,总结和提高,它真正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技能。

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科学实验要遵循实而小及情趣性的原则,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他们的研究冲动。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兴趣入手,确定学生实验课题的范围。如“自制发电机”、“酸碱性试剂”、“自制干湿球湿度计”等。采取“自设方案——讨论——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展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乐趣,加强了兴趣,为它们发展智力提供了动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精髓所在,也是新课标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科学小实验篇7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立足于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来,体现出自主互助的教学目的,从而有效利用科学实验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生活化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具备着好奇心强、接受能力高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开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鉴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当在贴近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地拉近科学与小学生的距离,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展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生活的科学实验。要时刻注重小学生的参与过程,要积极地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活化。例如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周边着手,选取贴近小学生的蚕宝宝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我们教师对小学生讲解蚕宝宝从卵中孵化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养殖的注意事项,接着在班级里设立科学实验角。让小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从而真正体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科学实验教材的生活化

科学实验离不开探究材料的有力支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验材料,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小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贴近生活的教材操作起来比较便捷,获取的渠道较多。比如在“声音”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对学生们讲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音叉的实验教学,让小学生们寻找生活周边可以产生声音的材料,这时,教师可以先带头选择小学生们必备的“直尺”来作为实验器材,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这样使得小学生的参与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加深了小学生的教学记忆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中重要一部分环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积极地拓展教学环境,将科学实验的教学范围扩展到课堂教学外,利用教学课堂外部环境中的优势特长,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科学实验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身边,只有积极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效的结合,架立起一道连接的桥梁,将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满足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种凤仙花是一种有效的课外实验活动,当我们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凤仙花的种植过程里,小学生一方面掌握到了种植植物的具体方法,学到了实际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参与到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模式

(一)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的有用,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科学,并逐步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革新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将单一的文本教学转变为直观形象的音频教学,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着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和通俗化,但还是存在科学严肃性的特点,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作用较低。鉴于此,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科技,将所要实验教学的科学,转化为有趣的***文教学,加人适当的音频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比如对常见的岩石的讲解,单一的文字和***片讲解,并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因为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地搜集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的视频资料,配合我们老师的基础讲解,加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记忆点。在对植物的繁殖传播过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同样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三)强化自主互助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师可以对小学生分组,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鼓励小组成员互助合作完成科学实验项目,并逐步在小组内开展组内竞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要注意的是,科学教师在对学生分组的时候,要注重男女性别的搭配,避免出现多个女生或者多个男生的情况,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的差异性,做好优化组合工作,使得组合发挥最大优势,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小实验篇8

案例回顾:

在上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单元复习课时,首先师生共同梳理本章知识结构,紧接着,设计下面两个新奇的演示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三个要求:一猜实验现象,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三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实验一:教师边说明边演示,把一支大试管口朝上装满水,再把另一支稍微细一点且很短的试管口朝上插入大试管中,用手掌将两试管口压平,将两试管迅速倒过来口朝下,问学生,“如果将堵试管口的手掌移开,里面的小试管将会怎样?”

学生猜:A向下运动掉下来,B静止,C向上运动

教师演示学生看到:水向下流时,里面的小试管向上运动

学生解释:A因为受到水的浮力,B因为受到大气压力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给出结论:“因为小试管下面没有水,不会对小试管产生向上的压力,也就不会产生浮力,小试管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力大于水向下的压力与小试管重力之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验二:教师问,把一个乒乓球压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会怎样?学生齐答:“乒乓球上浮,最后漂浮”。然后教师边说明边演示,把一个矿泉水瓶底剪掉,小口朝下,内放一个乒乓球,“如果向瓶内加水,并逐渐加满,乒乓球会怎样?”

学生猜:A上浮至漂浮B静止不动

教师演示学生看到:乒乓球静止不动

学生解释:水向下流时,乒乓球下面没有积水,不产生向上的压力,也就不产生向上的浮力,乒乓球被上面的水向下压住,静止不动。

教师问:“如果此时将瓶口堵住,乒乓球将会怎样?”

学生猜:A上浮至漂浮B静止不动

教师演示学生看到:乒乓球上浮,最后漂浮

学生解释:堵上瓶口后,乒乓球下就有积水,积水对乒乓球产生向上的压力,也就产生浮力,浮力大于乒乓球的重力,乒乓球上浮,最后漂浮。

案例分析:

这两个实验,教材上没有,可称为新,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可称为奇。

在新课教学中,之所以没有安排这两个实验,一是因为新课教学内容已安排满了,时间不允许;二是怕重点不突出,冲淡了主题;更主要的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时机不成熟给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带来负迁移。

在新课教学中,大气压一节教学中安排的常规实验,大多是静力型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估测大气压实验,而我安排的实验一是动力型实验,小试管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科学研究表明对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能吸引人或动物的注意力,记忆更加持久。

在新课教学中,教材中关于浮力的产生,主要是从感性材料认识浮力的存在,如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从理性的受力分析求浮力的大小,如称重法球浮力,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这些都是从正面说明浮力的存在事实,并没有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探究什么情况下不产生浮力,实验二正好弥补教材的不足,更拓宽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科学小实验篇9

关键词:实验准备;自主设计;活动延伸

科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小学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入门和基础概括,而实验是探索自然学科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步骤中,学会观察和提高证据意识这一步,最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让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科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科学实验开展的重要性,总结了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有效措施,保证科学课程教学彰显实效性。

一、充分的课前实验准备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课前有充分的准备,一方面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善设计。第一,要准备好学生的情况。开展实验教学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食盐在水里溶解”的实验中,教师明白学生会使用烧杯和玻璃搅拌棒,就不用增添这部分实验用具用法的讲解。反之就要重点强调具体的用法。第二,要准备好教材重点。了解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季节灵活处理教材,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第三,准备材料。材料的准备必须要全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备全材料的同时对于安全性材料也要考虑充分,例如进行“热传递”实验时要准备一些烫伤膏,在用酒精灯时就要准备灭火装置等。另外,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老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等器材。而其他食物材料等可以由学生分小组准备。

二、实验活动的自主设计

科学实验活动不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后得出必然的结论,而应该是让学生自己考虑如何完成实验,实现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溶解第六课“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节课,教师与同学共同了解教学内容之后,可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制定一杯水50 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学生的方案设计往往存在不足,教师可以帮助进行完善。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一杯水5 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生讨论20分钟

生汇报:A不能一次放入太多,否则会出现错误,我们准备逐步地放入,用天平称量出来的食盐。

B我们组认为一勺一勺地放入就可以了,记录有多少勺,最后再称重量。

教师补充: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呢?

生:水;烧杯;盐;笔和纸;天平或弹簧秤。

教师补充:放入的每一勺的多少要尽可能平均,同时要记录好友多少勺,并仔细观察是不是达到难以溶解的情况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多的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施要求的。当然,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都需要占用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设计好环节,重视准备工作的开展,保证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

三、实验活动的有效延伸

科学探索不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的,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延伸实验活动。例如:教学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三年级上册的“观察蜗牛的运动”这个过程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耗费时间同时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往往会有兴趣玩弄蜗牛,而不会认真观察。因此,可以设计课外的实验观察活动,组织学习小组在课后观察蜗牛的运动,然后编写实验报告,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通过绘画、编写小故事等形式来丰富实验内容。实验活动的有效延伸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拓展课堂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有持续的科学探索积极性。

上文是笔者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概而述之,科学活动是一种求真活动,科学必须用事实说话;科学结论必须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探索离不开实验活动。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实验前的准备,鼓励师生共同探索和设计实验内容,并尝试延伸实验活动到生活之中,实现科学实验对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伟臣.提高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的探索[J].中国教师,2012(23).

科学小实验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假实验”;举例;建议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实验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实验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当前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存在着许多“假实验”的情况,影响着我国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假实验”举例

1.机械式无差别探究的“假实验”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和鼓励实行的新的学习方式,但是探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去进行实验探究,导致出现了许多无效探究、无用探究的“假实验”的情况。例如,在“声音的传播”这一课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个重点:第一,声音的传播是没有固定的方向,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第二,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来传播的;第三,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第四,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第五,带领学生制作土电话来体会声音的传播。有些教师在这节课中按照次序对这五个问题进行逐个的探究,但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着一定的限制的,学生的探究还没有结束就响起了下课铃声,这时教师只得匆忙地结束课程,并将剩下的探究题目交给学生课下去探究。这样虎头蛇尾的探究很难让学生把握住课程的重点知识,其实第一个、第二个类似于陈述性的知识点是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的,这其实就属于一种“假实验”的情况。

2.自由探究的“假实验”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放任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中进行自由探究。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都十分有限,根本难以实现完全自主的实验探究,教师的实时指导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不敢、不愿指导,导致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自由探究的“假实验”。

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建议

1.科学实验环节要完备,科学实验探究必须有结论

科学实验的正确程序应该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结果讨论。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中,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实验结论的探究之中,通过自己实验和探究得出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们影响深刻。

2.科学理解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国家倡导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将课堂完全地交由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和教学责任是不能减少的。尤其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对比实验中,教师就应该提前指导学生在试验中要注意变量控制问题,除了沙袋、水袋、空气袋的变化之外,其他的各项要素都必须保证完全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有效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才能完成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

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小学科学课堂是小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提高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通过正确、真实、严密的科学实验才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宁缺毋滥的原则,避免“假实验”的情况出现,为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学小实验10篇

学习

智飞生物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智飞生物10篇,内容包括智飞生物总结经验和教训,智飞生物现状及特点。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蒋仁生、吴冠江、蒋凌峰、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刘铁鹰、蒋喜生等。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曾获“2019重庆企

学习

医学心理学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医学心理学知识大全,医学心理学简短案例。发展了中医心理病机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学习

员工绩效管理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绩效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绩效管理论文大全,员工绩效管理的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知识和科技。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

学习

精神医学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医学10篇,内容包括精神医学科普100讲,精神医学知识大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青年医师;培训模式在综合性医院中,高学历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中,他们大多接受着多年的理论知识学

学习

心理科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科学10篇,内容包括心理生理学案例,特色心理学实例10条。作者:(美)RogerRHock著译者:白学***等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简介:详细介绍了心理学领域中10个重要分支,共40项经典研究。本书的副标题为: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心理学从

学习

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免费篇,物业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工作中的磨砺塑造了我的性格,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于我这个刚步入社会,工作经验不丰富的人而言,工作中不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但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结课论文1000字,自动化导论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48-02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解决21世纪的社会复杂问题上及跨学科问题方面具有不可

学习

心理效应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效应10篇,内容包括心理效应大全及小故事,心理学效应100篇。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

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感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书。4.小学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关系研究——以五年级学生为例张丽华,徐微5.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李岚6.儿童的阅读

学习

行为经济学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行为经济学论文,内容包括行为经济学论文,行为经济学最新文献综述范文。Thisstudyfirstresearchesthedevelopmentandsignificanceofmotivationtheory.Thenonthebasicofthis,acomparative

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模板,内容包括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小学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小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描写广州城沸腾的场面和销毁鸦片的场面。同时还应要求学生积

学习

海王生物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海王生物10篇,内容包括海王生物重组,海王生物股票。不起眼的会计差错更正2009年4月27日,海王生物一则关于2007年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于众。内容如下:2007年多计提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净收入1865.09万元,本公司之控股子公司山东海王

学习

生物质能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质能10篇,内容包括生物质能的十个特征,生物质的十大特点。2.品质性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其风干茎秆检测结果显示,含粗蛋白6.44%、粗纤维27%、粗灰分5.4%、粗脂肪1.3%、可溶性总糖(以葡萄糖计)24.14%、水

学习

国民技术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国民技术10篇,内容包括国民技术10月美篇,国民技术股吧。2007年国民技术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只有毫不起眼的740万元,而到了上市前夕的2009年高达9681万元,短短两年,扣非净利润暴增12

学习

心理科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科学10篇,内容包括心理生理学案例,特色心理学实例10条。作者:(美)RogerRHock著译者:白学***等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简介:详细介绍了心理学领域中10个重要分支,共40项经典研究。本书的副标题为: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心理学从

学习

科学家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家10篇,内容包括科学家的成功故事十篇,十篇科学家故事。借助德国宇航中心的影响,科隆市***府及各社会组织每周都会邀请航天或其他前沿科技领域的专家、宇航员等在市***厅、报告厅、***书馆,甚至咖啡厅、莱茵河广场等开放

学习

科学网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网10篇,内容包括科学网博客文章的质量如何,科学推荐。2网络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网络科学是基于数学和系统科学,结合物理学、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发展起来的新兴交

学习

科学计算器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计算器10篇,内容包括科学计算器的各种使用方法,科学计算器240种功能说明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

学习

五年级科学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科学论文,内容包括五年级科学论文范文,五年级科学论文100字。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的载体,是反映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发表情况是评估、衡量学术机构及个人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的重要尺度。该文对

学习

本科学位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学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100篇。2.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论文装订顺序如下:(1)论文封面:使用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封面,不得使用复印件,并将封面上的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2)论文评定纸

学习

本科学生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生教育论文十篇,比较教育论文十篇。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2.1对教育环境新常态认识不到位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换代、调结构优化重组、转换经济增长

学习

本科学年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学年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学年论文范文和模板,学年论文范文范例。(三)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例如,如果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那么教师就应该坚决杜绝上课期间接打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