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10篇

心理科学篇1

第二个关键词是“科学”。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它们的共性在于科学性,它需要科学实验,也需要数据计算。心理学是一门理科,作为该专业的学生一般先是通过简单了解什么是心理学,然后再进行各个分支的学习,其中穿插着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统计实验的课程。这份书单,有几本书是给大家关于“科学心理学”的简单概念,剩下的多是讲述有趣的心理学分支,希望给大家一个科学而又有趣的心理学入门指南。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作者:(美)Roger R Hock著

译者:白学***等

出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简介:详细介绍了心理学领域中10个重要分支,共40项经典研究。

本书的副标题为: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心理学从哲学范畴中走出来,成为一门科学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虽短,心理学领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深了人们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认识。尽管如此,大众对“心理学”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一方面人们非常感兴趣,令一方面又觉得心理学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就会有厄运降临。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顾虑,不妨看一下这本书,通过深入了解心理学领域中的经典实验,最终明白科学心理学是什么。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作者:(美)Keith E.Stanovich

译者:范照 邹智明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简介: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推广等,向“伪”心理学说“不”。

本书是澳洲心理系的必修教材之一,作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一部分。这本书不同于传统介绍知识的教材,更注重对心理学研究中基本思想的解读和挑战。这样的角度恰恰是国内大学教育所欠缺的,所以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妨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加强一下研究思路和逻辑的培养。对于大众来说,了解一些研究的基本思想非常必要。比如:相关不等同因果。这样的逻辑可以挑战很多媒体对心理学研究的错误解读。

《发展心理学》

作者:(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译者:苏彦捷等

出版:世界***书出版公司

简介: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解说。

在追求个性的年代,人们在标榜自己的个性时,往往有些狂妄之气。每个人确实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每个人也逃脱不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生命开端到结束的心理学分支,是心理学中贴近生活和趣味性足的一个研究领域。书中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基础)、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如果对生命感兴趣,对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自己充满好奇,也许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行为遗传学》

作者:(美) R・普洛明等

译者:温暖等

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人的发展是一场遗传和环境的博弈。

尽管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是一场遗传和环境共同博弈的复杂产物。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环境,而忽略了遗传。人的出生所携带的基因,使人们具有某种倾向性,比如情绪更不稳定等,而在生活中,由于这类问题不可简单追溯,而忽略遗传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经典的科学问题――先天PK后天,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脑力。行为遗传学,双胞胎设计以及家庭研究等,给这个问题的回答开拓了疆土。遗传行为学是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交互产生的综合学科,这本《行为遗传学》是该领域的大牛――R?普洛明的大作,可作为入门之选。

《进化心理学》

作者:David M.Buss

译者:熊哲宏等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从进化的角度解读人类行为,试***统一心理学各个分支的野心学派。

《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一个人的发展,《进化心理学》更像是人类群体的演化规律,追根溯源,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现代人类为何是如此的模样。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男女在择偶的时候看重什么,真的是坊间流传的那样“女人爱财,男人好色”?还比如,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分配和孩子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等。再比如群体内冲突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能够促进群体内的合作等。这些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Buss作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人和群体的行为。

《追寻记忆的痕迹》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译者:罗跃嘉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简介:有关于记忆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大家坎德尔的研究历程。

埃里克?坎德尔因在“神经系统信号传送”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本书不仅仅介绍了记忆的神经生物基础,更是坎德尔科学生命的自传。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认知神经发展的里程碑,从一个神经细胞,到神经细胞的联结,以及多个神经细胞联结而成的脑区,去寻找记忆是如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和储存的。

在书中,一代科学巨匠也将自己的生平娓娓道来,出生于维也纳的他儿时便对记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跨越了多个方向: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对记忆的好奇成为了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此外,这本书的启示还在于心理学的“科学性”发展。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大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对复杂心理问题的“神经机制”拷问已是领域热点,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不妨从这本书开始。

《进化的大脑》

作者:(美)戴维・J・林登

译者:沈颖等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介:有趣的脑科学知识科普。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心理学的定义颇有微词。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应该更名为“脑”理学,原因在于脑才是人类行为的主宰者。这确实有一定道理,脑的生理复杂性以及在影响人类各种行为上的机制的复杂性,吸引了大批学者投入到脑科学的研究中来。近些年美国和欧洲等国都启动了关于“脑”的科研计划,对大脑的了解成为各国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本书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林登写成的“脑”科普读物。从生理结构到功能结构,比如脑与学习与记忆、睡眠和梦境等,告诉我们脑是如此的复杂与好玩儿。

《思考,快与慢》

作者: (美) 丹尼尔・卡尼曼

译者:胡晓姣 李爱民 何梦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简介:大家之作,深入浅出全面了解人类思维。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因为在行为决策上的研究而荣获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本书中,卡尼曼用很多有趣的研究告诉读者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大脑没有你想象中的理性。他提出了思维的“快”系统和“慢”系统。简单来说,可以讲“快”系统理解为本能、习惯和偏见等,“慢”系统则为理性、思辨和深入。人们在思考问题和形成看法时很多都是“快”系统和“慢”系统的结合,并且“快”系统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思考和行为。

《社会性动物》

作者:Elliot Aronson

译者:邢占***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作品,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在心理学众多分支中,社会心理学是最接地气儿的一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也许你意识不到,他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比如当所有人都坚持一个观点时,你会不会动摇自己的选择?外貌对求职有什么影响?如何说服他人?发生了暴力行为,围观的很多,为何真正伸出援手的很少?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关心的问题,并且在社会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已经通过有趣和严谨的实验发现了很多规律,比如大家都很了解的从众、认知失调和鸡尾酒效用等。

《亲密关系》

作者:(美) 莎伦・布雷姆 丹尼尔・珀尔曼 罗兰・米勒 苏珊・坎贝尔

译者:郭辉 肖斌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简介:从科学实验中窥探友谊、爱情和婚姻的秘密。

虽然我们不能说“浪漫”地理解亲密关系是错误的,但是当人们试着揭开感情的神秘面纱,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会发现很多规律,明白这些规律确实对我们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这本《亲密关系》就从吸引、社会认知、交流、相互依赖、整个生命过程的友谊、爱情、冲突与暴力等维度全面介绍了关于人与人亲近交往的实验研究以及发现,非常精彩。

《情绪的解析》

作者:(美)保罗・艾克曼

译者:杨旭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心理科学篇2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素质教育被推上新高度。科学教学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小学又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应从小学科学教育着手,通过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心理;科学教学;教学质量

引言

科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充分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补充,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学教学实践的有效落实,能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同时能帮助其塑造健康的心理。

一、科学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联系

科学教学能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促进对心理学的研究,而心理学理论亦可以被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去,促进科学教学实践。

1.科学教学中可以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

科学教学有个人的项目,也有集体的项目。科学教学的开展过程透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体现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参与科学教学的动机,以及在活动中体现的个人特质和在群体中的态度,这都是心理学中对象研究的重要方面。链接教学活动,其实也是心理学的真人实验场景,体现很多心理学的规律和理论。

2.心理学理论可以被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去

优秀的科学教学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学生的消极、懒惰、恐惧、自卑等心理往往会限制科学教学的开展。将心理学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负面情绪,积极参加到科学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学生与老师才能形成良好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1.科学教育方面

(1)培养动手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学生一旦离开教师、课堂、学校,在没有约束和引导以及缺少开展科学活动时间和场所的情况下,他们既无参加科学活动的意识,也无单独参加科学活动的能力,很难坚持实践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教学与社会存在着脱节现象。在现代化的社会、家庭中,对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偏好越来越强,而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要求越来越弱,所以出现了很多“书呆子”。坚持科学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就给学生灌输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科学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课上引导,课后监督,通过多种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端正其对待劳动的态度,提高其自觉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

(2)充分展示个人特质,培养多样化兴趣。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基础和个人爱好点不一样,小学生好奇心特强,有强烈的探索欲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教学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特质,借此培养多样化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帮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给予积极的暗示引导,激发与巩固其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2.心理素质方面

(1)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小学是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处在对世界、对自我认知的构建时期。有些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身体素质差等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不仅影响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他们整体的心理情绪,降低对学习的热情。而学生的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课程的开展,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的作用,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心理学干预,找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并给予其示范性指导,让其学习、掌握技巧,加强自我认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心。科学教学正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帮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促进自信心的构建,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

(2)树立团队意识,避免个人主义。小学生最害怕脱离集体,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性的科学教学活动,将学生纳入一个个团队中去,加强团队建设,树立一个团队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对合作的引导,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使学生融入到团队中去。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正是个人的差异性为团队增添了色彩,个人的努力又促进了团队目标的实现;而个人又是属于团队的,必须承担团队的责任、遵守集体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才能使团队有序地为了目标而努力。

(3)化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科学教学活动可以化解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除了在校的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心理压力巨大。在科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起到刺激神经的作用,神经兴奋在大脑和肌肉之间传导,肌肉的活动刺激能向大脑传递更多的冲动波,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生理障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过程。

三、科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对科学教育的心理偏见

(1)社会。虽然现在***策上已经将科学教育纳入小学素质教学体系中,但是整个社会对科学仍然存在偏见。年龄越小的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越大,长期生活在这种偏见中,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对科学产生偏见,对参与科学活动存在消极的态度。

(2)学校。科学课在中小学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存在,学校往往会优先安排文化课程,而将科学课视为副科。虽然大多数小学生很喜欢上科学课,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

(3)家长。家长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很高,会带孩子参加各种奥数班、英语班等课外辅导课,很少有家长专门带小孩参加科学类的课外课程。

2.科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缺乏

在教学改革中,科学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积极主导改革。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科学老师一般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兼职,对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身不够了解,缺乏科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学知识,在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过程中缺乏心理上的积极引导,限制了小学科学教学作用的发挥。

四、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议

1.从心理角度改善对科学教育的偏见

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要从心理角度改变对科学教学的偏见,重视它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家长,要从小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后作业,形成课上与课下科学教学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科学教学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心理学培训

小学生的心理极其单纯、脆弱,科学教学涉及个人创造,也涉及集体合作,很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旦发生负面情绪,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小学科学教师更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应用心理学,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塑造其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发挥科学教学的正面、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丽媚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参考文献]

心理科学篇3

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

 

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一、学科历史

 

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

 

在龙勃罗梭实证研究的带动下,19世纪末出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第二个活跃期。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韵。

 

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级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为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塞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

 

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

 

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

二、国内情况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

 

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

 

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人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青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三、学科发展

 

20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

 

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

 

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A.F.布朗纳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

 

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行动。

 

四、学科研究

 

许多犯罪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征和这种人格特征的由来。他们将犯罪者人格的各个方面与未犯罪者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试***确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他们所指的人格内容很广泛,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研究犯罪者人格问题的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极其精细、复杂、长期的工作。所以,对罪犯的人格变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上一个十分细微与深入的课题。日本犯罪心理学家出根淳还指出:“过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限于探讨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即是基于生理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所以,过去都集中于对犯罪心理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探索与讲座在犯罪人格论建立以后,犯罪心理学就出现了新的面貌。这样,就在犯黯的人格问题的讨论中开阔了犯罪心理的具体研究途径。”

心理科学篇4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数学弱科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现归纳如下:

一、数学弱科生学习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数学弱科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因为数学思维僵化,难以吸收和消化新的数学知识,导致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以致于数学成绩差,这类学生约占数学弱科生的52%。

2、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偏于其它科目学习,虽有潜力,但未挖掘,一致于数学成绩较差,这类学生约占数学弱科生的20%。

3、数学学习态度一般,学习毅力缺乏,怕吃苦,惰性较大,这部分学生虽也希望学好数学,但缺乏自制力,学习态度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较大,这类学生约占数学弱科生的17%。

4、学习态度消极,胸无大志,平时不努力,组织纪律较差,这类学生约占数学弱科生的11%。

二、数学弱科生的心理分析

1、忽略基础,过于浮躁心理。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放在心上,心理期望过高,很想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数学成绩。这种想法,使他们形成心浮气躁心理。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学生缺乏恒定的信心,渐渐地对数学失去兴趣,导致最终放弃数学,形成数学弱科。

2、挫折和畏惧心理。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努力,对平时所学所学知识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考试屡考屡败。自尊心不断受挫,自感积重难返,缺乏学习信心,从而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日复一日,渐渐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心理和惧怕数学的心理,他们虽从认识上懂得数学的重要性,但仍然厌学、畏学,甚至逃避学习。

3、陈旧和低效的学习心理。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增多,学习的不断变化,而他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往往保持着小学或初中阶段落后的学习方法,因而使原来就十分沉重的学习负担变得更加沉重,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至于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

4、冷淡和厌学心理。由于弱科生数学基础知识不过关,或领悟力稍差,加之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只顾知识传授和解题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单调地课堂练习及学习上的诸多困难,使他们心绪忧虑,形成疲倦和厌学心理。

三、数学弱科生学习心理转变的对策

1、优化学生心理,重树学习信心。这是数学弱科生学习数学心态转变的关键。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看得起他们,使他们坚信,正常人的大脑发育的遗传而形成智力的差异是不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我常常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说:“我们班没有不聪明”、“班上任何一位同学都是非常聪明的”,“你是优秀的”,“你是最棒的”从心理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当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切忌进行不当的批评和指责。有伤学生自尊心和有伤学生面子的话绝对不讲,多用温暖关心的语言、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帮助他们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学习数学的惧怕心理。一旦发现他们一些小的进步,教师要把握时机的给予当众表扬。

2、创设学习环境,强化成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各种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学习上让他们“跳起来摘到苹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如批改作业时,给一些鼓励的话语,并想法采用面批;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象一般性的小测验、单元考试和考查性质的,教师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和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评分标准,少计不及格的分数,以增强弱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可适当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单元测试,躲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到战胜困难的意义好乐趣。

3、因材施教,把握适当的教学节奏。一般来说,数学弱科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特别是在上课的后半段精神易分散。因此,教师讲课就必须尽可能在前20-30分钟内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多设计几种方案,授课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重点、难点内容尽可能讲的慢些和浅显些,让弱科学生能跟上。同时多向学生提一些能回答上来的问题,促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提高听课效率,例题不易太难,难题对大多数弱科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布置作业时可增多基础知识题,减少难度较大的习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

心理科学篇5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速的社会变迁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人们对心理学专业也越来越重视,自从1998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之后,全国有23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但是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间还存在巨大差距。以某重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情况为例,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虽然只有少数学生毕业后没有就业,但是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这样的现状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处境非常尴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一般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监狱、医院和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则认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而应用心理学专职教师也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心理咨询的实战技能,是目前心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这一短板也直接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因此,要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改进实践教学的模式,以便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型人才。

一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浙江大学采用导师制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6+1”培养模式以及沈阳师范大学采取小学期实践教学的方式[1]。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不够深入,一般都倾向于形式化;第二,学校内的实训基地的真实度不够,和校外的基地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没有“走出去”的实战演练。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为例,学生学习了咨询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也熟记了每个流派的方法,但是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运用,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第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实践环节,不能主动学习,缺乏***思考的能力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式学习,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自觉开动脑筋。

二“案例督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它最初起源于德国,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产生。其主要特色是在一个互助的小团体中形成轻松的、有趣的氛围,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专题内容,围绕主题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互动活动。通过心理体验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增加体验领悟。本文主要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从“教、学、做、评、思”五个环节来阐述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和体验互动解决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提升遇到的瓶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教”指的是在工作坊模式下教师教授参加者关于工作坊主题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讲授并非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考核为主,而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教的是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在工作坊开始前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在系统学习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基础课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20名对绘画心理***感兴趣并有意愿参加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参加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的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活动,“表达性绘画艺术督导工作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讲授的主题是:(1)第一单元:绘画***总论;(2)第二单元:线条颜色绘画心理分析;(3)第三单元:树木测验与心理疾病筛查;(4)第四单元:人物测验与自我认识;(5)第五单元:房树人测验绘画分析;(6)第六单元:五维画测验;第二阶段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绘画心理活动体验阶段:(1)第一单元:画出你心中的自己;(2)第二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3)第三单元:心中曼陀罗;(4)第四单元:我的家庭***;(5)第五单元:风景构成法;(6)第六单元:离别和祝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督导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崭新的、活泼的,不拘泥于讲授形式的,在每个单元课程内容开始前,教师会带领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以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活跃团体氛围,会选择有趣的心理活动,如“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进化论”“轻揉体操”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转变[2]: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者而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对活动的感悟,对自我的发现和对人生的理解。

(二)“在做中学”的学习策略

美国教育家泰勒[3]认为:“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在做中学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为例,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体验活动是和去福利院基地实习一起进行的,讲授完一个单元内容,参加的学生们就去福利院给孩子们做相应的心理绘画体验活动,再将收集的福利院儿童的画作在下一周工作坊的时间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和教师讲解,根据每一位孩子的画作特点(如色彩、画作内容、表达心情等)进行心理学解读,明确心理干预方向。所以案例督导工作坊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以下优势,第一,在“做”中学习掌握绘画心理咨询的技巧,学会了绘画技术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4]。学生一边实习一边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在“做”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提升了对理论学习的自信心,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第三,在“做”中学会了团队合作,了解小组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能够形成凝聚力。例如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单元教师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没有语言交流的团体绘画,每人每轮画一笔,然后经过十几轮过后,形成一幅整体的画作,再给画作命名,并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整个过程既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是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增进了小组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第四,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培养了***思考的能力和发现能力。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同时,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画出你心中的自己”这个单元,教师涉及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发觉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加了解自己,增进自我认识。同时也会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互相讨论,就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三)“互动评价”的教学活动

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互动讨论是工作坊的重要环节,以“心中曼陀罗”活动为例,参加者在创作完曼陀罗作品后,说出自己对画作的感知和理解,同时小组成员也会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创作者一起讨论画作反应的心理内涵。再如在福利院儿童的画作中,房树人绘画测验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内容,通过同伴的讨论,开阔了眼界,更好的学习绘画心理咨询的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又有利于掌握技术的精髓,所以“互动评价”这一环节在案例督导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质疑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联系了表达沟通的能力。

(四)“反思提升”的训练方法

“反思提升”中的“思”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是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每次工作坊活动结束前,教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小组成员用一句话来表达今天参与活动的感受,这也是反思提升的训练。第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教师会对参加福利院社会实践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每次去福利院后要形成当天的工作记录,在整个12次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结合老师同学的案例分析,也要撰写一份整体的案例报告,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就是实践反思的过程。另外,学生的“思”主要是对自己从“教、学、做、评”方面实践教学训练状况进行反思。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定期反思,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达到提升内涵的效果。这样教与学的双方经过课后的“反思提升”实现学会反省自己,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5]。

心理科学篇6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我也有一个小小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科学家来报效祖国,为日益发展的祖国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高科技喷雾器,如果那些不法之徒碰到或触摸到喷雾器中的液体,就会丧失进攻能力,并***他的神经,使他们改过自新且去自首,如果这样的产品上市,我想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法之徒还可以减少犯罪;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台空气净化器,让这个世界变的一尘不染,然而现在许多动植物都濒临灭绝,我要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呼吸清新的空气,让他们的家族日益壮大;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高科技产品让这些动植物都不会受到伤害;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眼镜,使盲人们能和我们一样重见光明,重见这美好而可爱的世界;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矫正姿势的课桌,只要你看书学习时姿势不正,他会给你提示,示意让你坐姿端正,如果你不听从,它会从桌底伸出两只手,帮你把姿势摆正了才罢休,遇到困难时他还会帮你解决,让使用者学习生活都非常舒适安逸。

这让我想到了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这场灾难中夺走了多少生命。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非常坚固的房屋,这种房屋是专门应对自然灾害的,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不会使人受到一点伤害而且价格低廉。

心理科学篇7

【关键词】 医科 文科 大学生 心理素质

有研究报道医学专业学生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较其它专业高[1,2]。我们应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医科(临床医学专业)和文科中的艺术专业、中文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与文科中的艺术专业和中文专业本科生,均为一年级学生,其中临床医学专业60人,艺术专业60人,中文专业45人,男生83人,女生82人,年龄18~22岁,平均20.6岁。学生来自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和农村。各专业学生性别、年龄、生源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CPIRC对3种专业的大学生分别进行集体测试,收回问卷165份。用Cm的T分女<24、男<29或CPIRC识别无效记录的3个方程,去除随机回答[3],获得有效答卷146份。其中临床医学专业53份,艺术专业55份,中文专业38份,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CPIRC的T分分别与艺术专业、中文专业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 果

CPIRC的23项人格因素中,Do(支配性)、Ac(顺从成就)医学专业学生较艺术专业学生低(P

3 讨 论

随着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格培养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如何调整心态,处理好精神追求和社会竞争,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服务至关重要。CPIRC自修订以来,以其直观、简便、有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指标,对指导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颇多,发现医学生神经衰弱和精神***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4]。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与文科生(艺术和中文)在CPIRC的23项人格因素中,共有7项因子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刘华,询增产.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2):115

[2]马立骥,***.医科和工科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2):113

心理科学篇8

1 明确学习目的与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是人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和诱因,是人积极的源泉,而中国大学生意识到的基本需要依次为求知、友情、建树和自尊自立等.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把国家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才会产生内驱力而去行动.内部动机指儿科学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会不断地追求知识的意义,并理解周围的事物.在儿科教学中应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产生根本性变化.临床儿科学是儿科诊断与***,所讲授的内容基本是以基础理论为主,即授课形式上以获得言语信息为主,但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是以学科分块的形式讲授的,往往造成知识分离,内容衔接差,学生难以把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于在短时间内接受儿科学的临床知识,不能形成整体思维及临床思维特有的能力,从而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医学院校一般将儿科学课程开设在外科学及内科学之后,而儿科学有些疾病同内科学大同小异,造成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儿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理,突出儿科学的特点,并辅以真实病例及实习课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明,指导学生如何联系儿科病例进行思维,即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儿科学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金钱及名誉等外部诱惑而激发的动力.学习活动是满足动机的手段,儿科学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儿科知识本身,而是儿科学习成就以外的外部奖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外部动机鼓励学生学好儿科学,但必须注意外部动机并不出自学生本身的兴趣,故一旦消除,学生很可能放弃儿科学学习.兴趣是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而言,它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1] ,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 采取激励措施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人的及痛感均在大脑中形成,当人体某些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时大量的感觉细胞发生变化,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会在其中引起正面或负面性质的、具有一定强度特征的、纯生理性的情绪性反应,或称情绪状态.因此,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它构成心理活动的背景,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学生每天都经受不同的外界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既是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现象,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习情绪的好坏是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学生内心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转化为学生对外界认识活动的主要激活因素和调控因素,影响或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行为,所以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激励措施.

2.1 影响激励 是指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品德、风度、能力、水平和实干精神等均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这要求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2 情感激励 是指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式关系的方式.教师应做到生活上关心、心理上沟通且学习上指导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目标上有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认为,教师必须喜欢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不但尊敬教师,而且从内心喜欢自己的教师,这种师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温暖,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和共鸣.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师年龄多数在45~55岁之间,而学生多数在23~25岁之间,因此师生之间较常存在沟通障碍,故教师应多想方法接触学生,了解其内心想 法,理解和关心他们,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的呈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讲演法仍是大规模集体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按照平均效果来设计教学 [2] .采用以讲演方式进行大规模授课的方式时首先教师用自己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联系,从以课堂及教材为中心方法,逐渐过渡到以问题及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上,从而达到掌握重点,了解一般,少而精,使相关知识得以融合贯通的目的,还应给学生留出想象空间,将启发式及讨论式的讲课模式带到课堂,做到自我学习,自觉提高.

4 记忆阶段

记忆阶段是指尽可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阶段.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逻辑记忆力显著提高,可充分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和实质,并对所学内容能进行主动分析综合,掌握内在联系,进行记忆.根据此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比较、综合及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强化记忆.在儿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此类例子,如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比较及各年龄段惊厥原因的比较等.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因素合为统一体加以考察的方法,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参 考 文 献]

心理科学篇9

关键词: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核心素养

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措施。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其很快成为地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厘清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使地理课程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一、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科目具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这种独特育人功能决定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从价值哲学角度看,价值是客体功能与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1]。那么,确定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内容就需要首先决定价值的主体与客体。地理学科可以是作为知识分类的学科,也可以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2],当我们讨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时,显然这里的地理学科指的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讨论价值问题,还需要明确是“对谁的价值”,也就是满足谁的需要,即价值的主体问题。显然,地理作为一个教学科目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可以定义为“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效用”。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价值分类的问题。价值哲学关于价值分类一般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一是按客体的类型分类,二是按主体的类型分类,三是按需要的类型分类[3]。由于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客体(即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和主体(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都是确定的,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只能从“需要”的角度分类。从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看,一般将价值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物质价值是满足主体对物质的需要,精神价值是满足主体对精神的需要。精神价值是对人的种种心智需要的满足,知识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发育、信仰和理想的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效果、人们相互之间志趣的联系等都属于此类[4]。显然,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应属于精神价值。具体而言,地理学科具有满足学生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功能,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可以划分为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仅仅说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学科都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只是地理学科的一般价值,而非地理学科独有的特殊价值[5],还必须结合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思维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认识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地理学科是在人类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过程中产生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的学科,是由于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地理学科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空间位置、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等。地理学科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最具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将地球表层系统划分为不同尺度和层次的区域系统,从空间的视角来认识世界,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因此,地理学科的认识价值还包括地理知识价值、区域认知价值和综合思维价值等。

道德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行为的社会价值。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探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P系,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评价和规范自身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学科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来认识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从地理学科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学科在帮助学生认识祖国和家乡的状况、正确评价国家和家乡发展中的问题、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发展差异性方面也具有不可以替代的功能。因此,地理学科的道德价值还可以划分为家国情怀教育价值、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和人地观念教育价值。

审美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我国早在1932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中就提出“培养审美的观念”的课程目标[6]。《地理教育国际》也指出“地理教育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7]。”虽然一个没有学过地理的人也能够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形式美,但是地理学科有助于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自然和文化的科学之美、和谐之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指出,科学知识在景观欣赏中的作用,就犹如关于艺术风格、艺术传统方面的知识对艺术美欣赏的作用一样[8],地理学科知识也同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内在美。地理学科的审美价值还可以划分为自然审美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源于20世纪末,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SeCo)。该项目旨在确定一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的社会中,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挑战所需要的[9]。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素养[10]。2006年,欧盟提出的八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和创业精神、文化欣赏和表达[11]。我国台湾地区课程改革提出的国民核心素养是一个国民面对未来生活所必须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功能[12]。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我国大陆的核心素养国家层面的研究源于2013年由林崇德教授领导的***重大项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

地理学科素养的研究源于21世纪初新课程的实施,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较早研究地理学科素养的王向东和袁孝亭教授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其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13]。地理核心素养应该是地理学科素养中最关键、最必要、最重要的内容。在选择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个是“自上而下”,即先研究学生共同的核心素养体系,再从确定地理学科对该体系的贡献角度来梳理地理核心素养;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直接从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课程性质出发,提炼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14]。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专家通过对地理课程性质的研究,从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出发,最后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5]。

对于这四个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育工作者其实并不陌生,它们源自地理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就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16]。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能够深刻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地协调观,并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基本的思维方式,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学会综合思维,就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基本的认知方法,核心是从空间的视角认识世界。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空间的视角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意识和习惯,能够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区域的特征,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发展中的得与失。地理实践力是指开展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实验的能力。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地理实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制定有效的实践方案,解决实践中的地理问题。

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有着紧密联系,但是也存在差异,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首先,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作为地理学科课程目标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地理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结果。地理学科价值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效用,它反映了地理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科目的主要育人功能。从国际社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过程来看,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了学生核心素养后,每门学科都需要本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所作的贡献,即回答该学科的本质与育人价值,提出学科核心素养[17]。我国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虽然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是从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课程性质出发,但是同样无法回避地理核心素养要彰显地理学科育人的基本原则。

其次,地理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显得越来越突出,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综合性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某种意义上是对以往学科之间缺乏整合、课程目标相互割裂的反思。以往地理课程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达课程目标,对于改变过去重双基、轻过程与方法的现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缺乏整合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整合教学目标,综合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育人价值分项体现,而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学科育人价值对学生的综合效应,发挥地理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最后,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是实现育人价值的途径。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指出了地理学科满足学生求真、求善和求美需求的效用,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课程载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都要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这次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依据,以“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等为课程基本理念,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并以此构建地理课程内容,凸显综合性、方向性和操作性。地理课程的设计从各个方面和层次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为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提供了有效途径。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有着紧密联系,深入探讨它们二者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而且有助于彰@地理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28.

[2] 申天恩.论学科本质及其三态表现形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69.

[3] 李德顺.关于价值分类的再探讨――兼论“真、善、美”[J].天津社会科学,1986(3):12-13.

[4] 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8.

[5] 龙泉.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特点与内涵论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97.

[6]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52.

[7]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J].冯以模译.地理学报,1993(4):289.

[8] 薛富兴.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

[9]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

[10] Rychen D S,Tiana A.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 education:some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xperience [M].Paris,France:UN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2004.

[11]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B/OL].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6:394:0010:0018:en:PDF,2006-12-30/2017-1-12.

[12] 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

[13] 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

[14] 林培英,张冬梅.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6.

[15] 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5.

心理科学篇10

    儿科护理的病种多、工作量大,患儿的诊疗、护理和抢救要求分秒必争,要求护士具备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基础。实践工作要求对儿科各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熟练掌握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尽量避免各种***护理操作对患儿引起的不良刺激。儿科护士还要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儿童患者一般不能陈述自己的患病过程,即使是年长儿,也因限于理解能力与观察力的不足,而不能正确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科护士在病情观察中要做到及时、准确,要善于通过患儿的意识状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言量、步态、眼神等来观察病情,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心理素质的要求

    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是儿科各项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儿科护士必须要具有沉着冷静、思维慎密的心理素质。儿科护士每天要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病情的患儿以及家属,看到哭闹不止的患儿和求医心切的家长,只有热情和善与镇静对待,才能推动护患关系的和谐,其沟通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

    教学体会

    1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传统的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心理安慰,解除心理压力,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及安慰。如何帮助高职护理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医院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明确学习目的

    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决定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根据目前临床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结合护士上岗证考试中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等,帮助高职生树立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的,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见习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建立职业自豪感,通过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让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将来从事职业特点,在课堂上还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调适能力,使他们能自觉对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排除,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消极情绪,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或由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调适到最佳的身心状态,才能有力于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4培养爱心,加强挫折教育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护患角色互换,充分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焦虑、不安、恐惧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真挚的同情心和爱心。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患儿及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尽快找到解决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在将来临床工作中不慎出现的操作失败,面对患儿家长的非议甚至责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正确的对待态度,争取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博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

    5注重语言沟通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理科学10篇

学习

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免费篇,物业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工作中的磨砺塑造了我的性格,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于我这个刚步入社会,工作经验不丰富的人而言,工作中不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但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结课论文1000字,自动化导论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48-02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解决21世纪的社会复杂问题上及跨学科问题方面具有不可

学习

心理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师10篇,内容包括注册心理师,美女心理师。“人的一切弱点,心理师都具有”――毕淑敏以作家的悲悯,曾经心理师的体验,追索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最新力作。该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

学习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反思总结,高中语文考试总结及反思。哎!语文91.5分,差点就跌破九十分,要是一不小心再错一道题,那可能就是八十多分咯!哎,这次考这么低的分数,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漏字、错字多,在我的试卷

学习

心理健康标准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标准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10条简短版,心理健康小知识10篇内容。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学习

儿童心理咨询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心理咨询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咨询问题清单,南京儿童心理咨询。一、基本理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StevedeShazer和InsooKimBerg于1980年从美国的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DeShazer的工作团队开始聚焦于来访者想要如

学习

心理测评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测评10篇,内容包括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测评精彩案例。专门的心理测评,有一些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和筛查的,它们从制定到推广应用,以及到各个国家的翻译引进,整个过程都注重学术性和严谨性。这也是我选择这些量表的原因。最近我

学习

精神医学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医学10篇,内容包括精神医学科普100讲,精神医学知识大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青年医师;培训模式在综合性医院中,高学历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中,他们大多接受着多年的理论知识学

学习

员工绩效管理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绩效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绩效管理论文大全,员工绩效管理的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知识和科技。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

学习

医学心理学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医学心理学知识大全,医学心理学简短案例。发展了中医心理病机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学习

智飞生物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智飞生物10篇,内容包括智飞生物总结经验和教训,智飞生物现状及特点。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蒋仁生、吴冠江、蒋凌峰、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刘铁鹰、蒋喜生等。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曾获“2019重庆企

学习

科学小实验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小实验10篇,内容包括科学小实验100个文字版,科学小实验活动精选10篇。老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薄纸,接着把长方形的薄纸撕成小纸片,分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把小纸片撕成小纸屑,我撕下的小纸屑就像一只只白蚂蚁。这时候,老师给我

学习

心理效应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效应10篇,内容包括心理效应大全及小故事,心理学效应100篇。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

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篇,内容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感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书。4.小学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关系研究——以五年级学生为例张丽华,徐微5.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李岚6.儿童的阅读

学习

心理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师10篇,内容包括注册心理师,美女心理师。“人的一切弱点,心理师都具有”――毕淑敏以作家的悲悯,曾经心理师的体验,追索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最新力作。该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

学习

心理健康标准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标准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10条简短版,心理健康小知识10篇内容。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学习

儿童心理咨询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心理咨询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咨询问题清单,南京儿童心理咨询。一、基本理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StevedeShazer和InsooKimBerg于1980年从美国的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DeShazer的工作团队开始聚焦于来访者想要如

学习

心理测评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测评10篇,内容包括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测评精彩案例。专门的心理测评,有一些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和筛查的,它们从制定到推广应用,以及到各个国家的翻译引进,整个过程都注重学术性和严谨性。这也是我选择这些量表的原因。最近我

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日常生活中案例,行为主义心理学实例。在选班委时,有一位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办事认真负责,也有一定的领导才能。我便找他聊,一开始我打趣地对他说,“你小子这么大的个子也不多为班

学习

心理热线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热线10篇,内容包括心理热线真实故事,心理求助热线。热线电话:027-87378649热线主持人:心理散文作家、中级心理咨询师欣儿。用心解开难缠的心结用心关怀脆弱的心灵用心带来温暖的慰藉用心传达精神的支持只要你来,都是我们的

学习

心理年龄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年龄10篇,内容包括心理年龄与成长智慧书,心理年龄特征。是=2否=0偶尔=13.对任何事都有探索精神是=0否=4可有可无=14.说话慢且罗嗦是=4否=0有时=25.健忘是=4否=0有时=26.怕烦心,怕做事,不想活动是=4否=0有时=27.喜欢计较小事是=2否=0有时=18.

学习

心理战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战10篇,内容包括心理战的战例大全,心理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