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10篇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1

1.增强反应――正强化

正强化指相依于某一反应的强化物(满意刺激)导致了该反应的增强。比如,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品学兼优,但性格不够开朗,那么如何使他们实现从“懦弱”到“勇敢”的转变呢?正强化无疑是个很好的策略,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创造展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这样会让他们变得勇敢坚强。

在选班委时,有一位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办事认真负责,也有一定的领导才能。我便找他聊,一开始我打趣地对他说,“你小子这么大的个子也不多为班级做点事?”他哼了一声,“干个一把手能行吗?”“老师您是说让我当班长吗?”他犹豫了,“我不行,老师,我没当过呀!”“我说你行你就行,一个男孩子哪那么多事,我感觉你做事认真,富有魄力,一定没问题,有什么事多问就行了。”后来,他果然干得很不错。

教师要善于发现人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特长发展搭建平台,并给予合适的激励,这也是心理暗示的魅力展现,更是一种正强化和正能量的释放。

2.增强反应――负强化

在一些问题上,有时正强化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这时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处理办法,就是负强化。负强化是通过移去相依于反应的厌恶刺激而增强反应。例如,作业落实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正强化,多表扬、鼓励那些按时交作业而且质量高的同学,在班级内树立榜样,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负强化,要求作业完成不了的学生利用课下休息时间完成任务,这样他们为了能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就会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班里有位同学,经过正强化的激励后,在物理单科考试中进入前五名,但是在找到自信的同时也出现了浮躁情绪。“老师我下一次一定能进入前三名!”我说,“一定吗?”他犹豫了,但还是点点头,“那好,如果进前三名我请客,但如果你达不到可要请我吃饭哟!”我故意轻视他,“好吧”他说。接下来他要做什么呢?当然,为了不请客,他非常努力,我自然惨败,学生实现了目标,我信守诺言请客。

3.削弱反应――支付代价

代价是相依于某一反应呈现厌恶刺激以减少该反应的速率所付出的成本,让学生体验支付代价,有助于他们学会自省和改进。

当学生有失当行为时,可以采取支付代价的策略。例如上课玩手机、吃口香糖等,要及时制止,以通报批评等方式尽快解决,防止破窗效应,使负面行为泛化。要让学生有规则意识,知道上课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达到教育刻痕的效果。班上有一学生对篮球非常着迷,经常因为打球而上课迟到。开始时,我严厉地批评,本来想速战速决,但第二天又出现了迟到的情况。这次我不再着急,而是关心地问:“上节课老师是否拖堂了?”“没有”“你拉肚子?”“没”“那怎么回事呢?”“去打球了”“既然这样,那只能写个情况说明,今天放学后给我!”就这样反复了六七次,他深刻明白了违规需要支付代价。为不再写说明,该同学不敢再迟到了。

4.削弱反应――移除强化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2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 旅游企业管理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就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 科学 性和其理论的广泛应用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在 教育 、心理 *** 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无系统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 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 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 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 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 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 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全面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技能落后是员工必须面对的难题。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学习和行为塑造原理进行。根据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刺激员工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主管和员工个人应明确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具体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拿酒店业来举例,酒店不仅应让员工有充电的机会,并且有持续的充电机会,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倡导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觉到这个酒店的氛围可以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经验。

2.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员工薪酬发放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薪酬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强化物之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报酬, 但物质报酬是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因为员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计划看上去很华丽即注重未来的薪金报酬和奖励的增长幅度, 但与员工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不能产生强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则薪酬底线应该明确奖励标准和尺度应该科学合理且得到员工认同。例如酒店业,薪酬支付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时间不同,产生激励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员工年龄的增长, 经济 状况的改变和酒店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对年轻的员工必须即时支付,无论是发奖金还是给予休假,给予奖励或表扬都必须即时。另外当员工情绪低落时,也应该采取即时的薪酬支付,而情绪高涨时则可采取延迟支付,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稳定情绪。

3.行为主义心 理学 在 旅游 景区规划上的应用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针对旅游业,一个景区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其环境是否让游客舒适满意就成了必要条件。如果游客来到一个景区,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认知、有违于内心预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且会延续很久。所以景区规划要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盲目开发旅游资源,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给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环境。

4.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反馈上的应用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客观观察法,包括借助仪器和不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条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头报告法,人类是一种经常用语言做出反应的动物,人类有时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就是语言。华生承认口头报告法不是彻底客观的,而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权宜之计;测验法,华生强调指出,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重视那些不一定要用语言的行为测验。旅行社一般都会安排旅游反馈,多数是让游客填写旅行社服务质量意见反馈单。而这种方法,即使能反应出一些问题,也是不全面不及时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对面交谈,即口头报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访环境,或者旅行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笔写无法看出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 发展 ,游客出游的动机、方法、感受,都是旅游 企业 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迫切需要寻求的答案。旅游企业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选择,期望游客选择自己的服务产品,从而获得 经济 利益。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类心里活动 规律 的学科。这样,旅游学与心理学找到了契合点。上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四点应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然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 文献 :

[1]邓子鹃.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企业管理c52,2006.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3

Abstract: Psychology and life is closely. There are many schools of psychology theory. Which schools of research is more closely with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analyzed functionalism, behaviorism, and cognitivism.

关键词: 机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Key words: functionalism; behaviorism; cognitivism

中***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92-02

作者简介:雷文斌(1978-),男,陕西合阳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0 引言

心理学流派众多,在心理健康领域机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是日常生活心理学中易于操作,能产生良好效果的几种理论。

1 机能主义心理健康观

机能主义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机能主义强调了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适应性、也即行为对适应环境的意义。这包括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的行为。其中,意识到的就是指形成经验的或者经历过能再认的行为;没有意识到的就是指没有经历过、或者经历过不能再认的、没有形成经验的行为。

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而意识状态是一种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这就说明:上游的、先前的、形成经验的意识会影响下游的、后来的思想和主观生活。在方法上机能主义强调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来研究心理学。主观观察指的是观察自我的心理状态,客观观察指的是观察他人、客观存在的世界中的万事万物。

心理研究的领域上机能主义主张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这也就是心理―行为―生理研究模式。其中,特别指出,心理过程具有适应性质,生理基础是指生物科学类的自然科学,外部行为就指的是后来替代机能主义的行为主义,也即外显行为。

机能主义强调“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认为驱力和机制这两个概念可以解释人的一切活动。机制是指原因通向结果的历程,是指刺激达到反应的具体结构关系。驱力是激发机制的内在条件。具体结构关系经过如下的发展:由S-R关系;S-O-R关系到W-S-Ow-R-W关系。(S表示刺激,R表示反应,中间的O代表内驱力,O下面的小w代表个体对环境的调整,以及对情境和目标的定势。W代表环境。)这就是说,环境下的刺激在个体对环境调整和对情境和目标的定势的内驱力下进行反应后的环境的变化。这就强调心由境生,特定环境下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意义。

2 行为主义心理健康观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总的来说,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方***方面,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就是指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行为主义主要包括: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他们的表现方式各异:表现在身体外部,隐藏在身体内部。

行为主义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即心理活动就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行为主义认为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行为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行为科学强调对刺激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也就是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3 认知主义心理健康观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 思维和语言等。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简化了人们之间的心理事件的相互影响。但是,认知主义也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但认知主义复杂了人们之间的心理事件的相互影响。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最前沿的学科之一,认知主义更加复杂化了人们之间的心理事件的相互影响。

科学越发展,人们越不幸福。这是因为,认知的发展,就是看法、想法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思想,那将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莫大的烦恼。为什么呢?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理性,人们知道了,在做这件事后,我的哪些身体部位可能会受影响,哪些机能在发生不良的变化,即在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给自己造成了心魔,不能解脱。

但是,在古代,人们把心魔寄托于神灵、咒符、抽签、算卦等方式来消除人们心中的两难想法――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前不后;非左非右、非上非下、非前非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想左想右、想上想下、想前想后是用什么方式决定的呢?如果――那么――(IF――THEN――),这也是一种心理虚拟决策。扔个硬币,来去除掉两难中的一种想法,使自己不再产生左右为难;前怕老虎,后怕狼;不上不下的处境。就拿“自古华山一条道”来说,在以前,人们在上华山时会有一警示性标语:登山不观景,观景不登山。这是多嘛好的人生信条呀!这难道不是一心一意的应用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控制人想法和行为的绝妙之术吗?要么你上山,要么你下山。选择过多,情绪困扰,决策失误,行为障碍,规范不在,与己方便,多重标准,向前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

这一切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的信息太多:无关的信息,影响想法的信息,影响做法的信息。我们应该去除过多的信息,去除困扰,通过具体的做来产生行为,通过行为来建立行为,只不过是动作,静而不思,因为思而无用、思而误人、思而烦心、思而举足无措。去除经验,去除自动化的经验,去除直觉,形成行为。

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在这里,我们提出“去心理化”这个概念,她是指,去除以往的心理经历、经验。对心理刺激的反应新鲜化。就是心迹的去除,痕迹的消除。人们常说,世界上不存在同一片叶子,人不会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在生活中,人们最容易把当前的事情与以前的事情联系起来,最为糟糕的是存同除异。这就造成了人们从视觉和听觉当感觉器官接受刺激时,没有用崭新的心态去接受,把一些无形的垃圾经验、经历储存得完好无损。这对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4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对策

中***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32-02

新媒体背景下,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信息喷涌而出,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思想文化通过信息载体被悄然传递,既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也有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各种思潮交织在一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产生了复杂多元的影响。在这种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使高职大学生从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达到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分析

(一)理性认知欠缺

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主要内容、发展意义与实现途径有相应了解。这也是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不是很清楚,这就意味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如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内容都不了解,就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它的内涵了。

(二)情感认同偏弱

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在大学生能够理性认知与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在心理情感上要也要表现认同感。相对于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更深刻、更全面。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赞成态度的人数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继续前进”抱怀疑态度,对“时代精神”是促使人们奋发***强、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不予支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还存在情感认同偏弱的情况。

(三)信念意志不坚定

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深信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身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优良的道德情操,基本的法制观念等。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并且将自身的全部精力与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景”持坚定的态度,但是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价值观选择上,却也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是“真理”,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不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迷茫。

(四)知行脱节严重

高职院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就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学生的思想之中,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促使观念意识外化,形成良好的行为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但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在“大公无私”“先已后公”与“公私兼顾”上的选择分别是30%、10%和60%。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还是十分看重“自身利益”的,这也侧面反应出“说和做是两回事”,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自身的行为存在矛盾,知行脱节。

二、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对策思考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

1.将核心价值观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

明确与突显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上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思想***治理论的重点不应该是***治理论内容的简单传授,更要将共同理想的培养与教育列作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自身的终身的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大学生从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与灿烂文明中具有民族自豪感,从创业典型事迹与创业模范中学习到创新进取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让大学生“知荣辱”,提醒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将核心价值观的精彩展现于教学过程中

思想***治理论是让大学生接触、了解、认同的最主要渠道。思想***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跟时展的步伐,认真讲解并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生产、生活产生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等手段,让思想***治理论课堂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与喷发召力,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且从内心深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重要意义。

3.将核心价值观消化于讨论交流中

改善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科学,认识它并将它内化到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中,需要消化吸收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思想***治理论教师要将讨论交流引入到课堂之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觉认识核心价值观的能动性。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的需求心理、好奇心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二)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1.操行管理中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

为了规范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设置操行评定管理体系。操行评定管理体系可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融入操作管理工作中去,让操行管理成为促进大学生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基于自身人格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约束自身的一言一行,指导大学生要以操行评定管理规定为准则,约束自我、鼓励自我、督促自我。

2.学习管理中注重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导向

学生管理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计划、毕业设计等与学习相关内容的管理。学习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谦虚好问、勤奋好学的好品质。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导向,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养成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这也是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拼学习不如拼爹”、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等行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些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我们必须要严格管理,让大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品质。

3.生活管理中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导向

生活管理为大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与成长提供后方保障。在大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导向作用,将和谐的文化氛围与生活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寝室文化中,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构建和谐、友爱的寝室文化。

(三)将核心价值观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1.利用校园传统媒体加强核心价值观思想宣传

校园传统媒体包括广播、校刊、宣传橱窗等,经历了多个的发展建设阶段,校园传统媒体已经完善成熟,并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校园传统媒体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要发挥其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地位优势,将其当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促进核心价观认同教育取得成功。

2.利用校园新媒体强化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文化引导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将新媒体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的尝试。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创建校园网站,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页,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库,拉近先进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微信、微博、贴吧、BBS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的困惑,提升大学生的认同感。

3.利用校园科技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思想

大学生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要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渗透到活动之中,从而感染大学生,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获得成功之时,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吴兴富.高职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J].高校***建与思想教育,2008(2).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5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利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也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思想***治教育视角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育方法单一、不注重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脱离学生需求和心理特点等。作为接受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我们须从学生主体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学途径。

1、 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开展相关思想***治教育,既是遵循个人心理规律,又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的效果。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适应和发展的能力,使之具有和谐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倾向,以提高个体素质为目标。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成长发展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依托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基础上,不断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认同基础上不断将其内化为个人价值观,才能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2]。心理学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利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但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不重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心理特点,采用“灌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另一方面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甚微。对于“90后”大学生,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须遵循其心理特点,利用其心理规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因此,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途径

通过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1 强调“首应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首应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指的是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作为大一新生,他进入到学校,会对学校环境、专业等方面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这种关键时期,利用“首因效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相应的始业教育,告诉学生学校提倡的是什么、大家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学校所反对的是什么等等方面,利用这种“首因效应”,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言行方面的引导,从而与我们的校园文化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3.2利用从众心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众指的是个体由于受到群体影响,为了保持与群体一致而放弃个人意见的心理。大学生更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是寝室和班级,他们容易受到这些群体的影响,在作出相应的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非常普遍。比如班级同学都在拼命考级考证,那么班上其他同学也会随大流努力考级考证。寝室有几个同学谈恋爱了,其他的同学也许就会跃跃欲试,也许他们本来也没打算谈恋爱的。但是随着从众对象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践行积极的从众对象[3],因此,利用大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创造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让大家都投身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带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利用榜样模仿作用正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都有“追星”和崇拜偶像的经历,并且这种现象很普遍。模仿指的是个体效仿他人的行为举止而作出与之相类似行为的心理倾向。优秀榜样的模仿,可以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正强化指的是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增加的过程。大学生对优秀榜样的模仿,学校给予适当的正强化,积极强化这种模仿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促进大学生以后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树立“文明寝室”、优秀个和优秀团体、“十佳大学生”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榜样,大幅宣扬其先进事迹。同时对积极向这些优秀榜样靠拢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激励以正强化其行为。

3.4 借助发展性团体辅导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展性团体辅导是指以发展性作为辅导取向,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以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或所面临的重要的阶段性问题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其更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有计划的团体辅导活动[4]。大学生既希望了解自己,也希望被他人理解,借助同辈团体,更容易沟通交流,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借助发展性团体辅导,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同辈环境,更好的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徐俊. 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治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8:13.

[2] 杨琴,吴起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11,(6).

[3] 刘俊丽,牛德.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24).

[4] 包海兰. 高校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6

一、心理学从个体主义向文化主义的转向

个体主义和文化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个体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即冯特创立的作为主流心理学的个体心理学(又称实验心理学),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身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性,主张运用实验的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忽视了一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情境。文化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认为人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强调心理与文化的互动,主张从人文的角度研究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学对文化的关注产生了从个体到文化的转向,这种转向不是偶然的,他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一)转向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的衰弱

个体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即主流心理学走的是自然科学的道路,自然科学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在它的影响下,心理学的研究崇尚观察,实验等研究方法,强调方法中心,认为社会文化等因素是无法控制和操纵的,因此应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被看成是“中立的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把价值观、情感和文化因素都排除在外,客观地探讨不受任何文化因素干扰的心理现象。

波普证伪主义哲学对实证主义的“中立”提出了挑战,波普指出,科学观察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决定,任何观察者都不可能是中立的。经验世界庞大复杂,任何观察只能选择其中有限的部分,选择什么和不选择什么,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价值观、意识思想、社会需要等,这样观察的结果必然不是中立的,而带有了社会文化的色彩。波普的观点第一次动摇了心理学家对实证主义客观模式的信念。

(二)转向的心理学基础――主流心理学的退让

主流心理学追逐科学模式,遗弃文化因素的做法,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超越和遗弃文化的倾向,认为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应是在无文化、反文化和超文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忽视了个体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二是导致了文化沙文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科学心理学起源于西方文化,因此它的理论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在当时科学主义的模式下,这些理论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从而把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这是一种文化的霸权现象,可想而知,其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这些理论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目标和问题,不能类化到其他的国家,不具有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内部,越来越多的心理家对主流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他们开始重视文化问题,呼吁心理学的研究应走出实验室,改变“文化迟钝”现象,从而导致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三种研究心理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的出现。美国心理学家Pedersen指出,文化主义范式的心理学研究构成了心理学史上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之后的“第四个解释维度”。

(三)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与文化的关系

心理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心理学家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关注到忽视再到重新审视的一个过程。主流心理学一直把心理学的研究看做是在无文化、反文化或超文化的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而忽略了人的文化属性,在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前期,例如跨文化心理学,它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出发,认为文化是自变量,心理是因变量,二者的关系是可以分离的。在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后期,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的心理既具有生物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属性,文化是人的本质特征,由此开始重视心理与文化的双向依存关系。文化和心理是相互建构的,心理过程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文化也影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文化是人的心理的重要决定因素,人的心理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产物。二者是一体两面。在建构的过程中,由于人具有能动性,因此,人对文化具有理解和解释作用,可以看出,文化不仅是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出现的,而且是作为人对文化的理解的结果,内在的融入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三、文化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关注文化不陷于“文化主义”

主流心理学为了步入自然科学的殿堂,紧随自然科学的后尘,陷入了“科学主义”的漩涡,在此基础上,在文化主义取向下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应遵循“适度”原则,反对主流心理学的个人中心,不压抑个人的自由和能动性,反对本质主义而不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否则,对实证主义的过分批判,会导致“文化主义”,从而否认了主流心理学一百年来研究的科学性,“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会损害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使心理学回到哲学思辩的老路上,只能损害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重视文化的人文因素的同时,不忽视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注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实现二者的整合

众所周知,任何心理学的研究都是在特定的文化中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同样,心理学的研究者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构建自己的心理和进行实验研究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更多的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忽视了研究者自身的文化负载。 田浩认为,研究者与通过某种媒介进行沟通的,比如心理学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观察等,无不体现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基于此,心理学的研究是不能剥离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去研究客观的现实生活的。因此,应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实现二者的整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7

苏州大学思想***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索---- 以苏州大学为例》 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38304070

摘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课程转化、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思想***治理论课 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能

***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拓展融入途径和方法的同时,更注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课程转化、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论研究

“良师必定学者”。一个优秀的思想***治课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理论研究者。实践证明,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凡是深入研究过的问题,课堂讲授效果都比较好,能够做到以理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也是其主要内容。教师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结构、现实意义、理论关联、实践要求等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也要从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取向结构、社会发展变革等各个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说服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研究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要准确理解这24个字,就必须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重大意义、发展历程、理论特征、丰富内涵、历史底蕴、价值功能、实践路径等相关理论,只有真正理解其理论体系,把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并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行为准则和自觉实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疑释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的理论体系,要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还要将其相关理论讲解清楚。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共同价值观的关系等等。教师只有自己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解答学生的疑惑,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要社会思潮的区别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各种社会思潮相继出现,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歪曲、诋毁***的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的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社会上严重泛滥。这些思潮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容易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要有效避免这种思想上的混乱和疑惑,就必须要深刻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及背后的利益诉求,深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它们的重要区别,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论证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课程转化

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使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感性化、具体化、现实化的大学生生活实现有效对接,教师就必须要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主干课程组成,四门课程各自承担不同任务,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但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我们要避免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拆分融入的做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其次,要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与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难点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及历史进程相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一是适应大学生感性直观思维特点,增强案例教学。这些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活力。二是适应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热点辩论、团队讨论、时***播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价值选择。三是适应大学生喜欢体验探索的特点,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带出课堂,与现实社会、真实生活对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导意义,强化情感认同,实现知行统一。

3.拓展教学途径

思想***治课教师要拓宽视野,跳出传统课堂的固化思维,正如在主持学习时所指出的“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第一,从第一课堂延向第二课堂。与校内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合作,积极开发第二课堂,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形教育途径,强化学生的认知践行。

第二,从实体课堂延向网络课堂。在当前“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时代,教师要学习运用各种新媒体,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如微课、慕课等,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抢占思想***治理论教育的制高点。

三、引领示范

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具有强大的示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师要积极成为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信仰者和践行者,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1.勤于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涵盖面广,需要不断深化理解和发展创新。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引领者和推动者,要不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研究新成果借鉴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经验,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了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

2.坚定信仰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职责,价值观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价值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要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做到深刻理解,深信不疑。要敢于旗帜鲜明地表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引领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建的灵魂,是统领社会思潮的主要价值观;要敢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批判,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权威,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3.积极践行

马克思曾指出,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自我养成教育,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

第一,提升职业价值认同。强烈的职业价值认同能有效激发工作热情和发展潜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大学生灵魂的引领者和塑造者,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使命,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把从事思想***治教育作为一项事业,这样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始终充满“真情、热情和激情”才能做到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成为“让***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使思想***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第二,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所明确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高校思想***治课理论教师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培养敏锐的***治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气质鲜明;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影响和带动学生。

四、人文关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集情感教育、知识教育、价值教育于一体,教师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1.心中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更愿意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中感受理论、树立价值观、选择行为。教师要心中有爱,富有情感,从细节处真心关爱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困惑,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所以,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单纯说教,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课程内容疑难解答,也包括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真心的关爱,就会慢慢靠近,敞开心扉,建立信任,这有助于双方的了解沟通,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实效,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交流互动

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实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网络时代,沟通交流方式日益多样化并且更加便捷化,也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途径。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困惑。有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指导,有些则在课下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单独的交流,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集中式交流。交流可以是热点问题讨论、疑难解答,也可以是话家常聊生活等。不管是集中式、普遍式交流,还是个别交流,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对学生和教学负责和奉献的爱心,认真对待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在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

3.有效引导

大学生有***的思考和主见,但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希望有人指引,却又排斥单纯说教。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引导,促进成长成才。一是换位思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教师的教学和言行举止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是否能够学生带来收获和快乐。通过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喜好,才能真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平等交流。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学生理解有偏差需要进行引导的问题,教师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单纯说教,直接否定,强行纠正,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和姿态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回避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2]刘鑫.高校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效应[N].光明日报,2014-03-30(7)

[3]李娇萍.角色、素养、人格——谈高校思想***治课教师的职业形象[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6

[4]袁贵仁.努力建设一支“让***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4-10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8

***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价值本质。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增强社会认同,凝心聚力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与发展的灵魂[1]。高等学校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就成为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公民多个层面,其教育的路径也是多元的,那么,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践行优化三个维度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不失为一个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模式。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基础;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践行优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三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理论认知

1.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提升理论的接受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行为文化的综合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确立内在价值信念并使之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理论认知的推动,离不开全社会民众的普遍接受与认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与理论接受度就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接受度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理论的普适性与可释性;三是理论内在逻辑性与外部统摄性。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接受度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否已经完全涵盖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否还有进一步凝聚、提炼、丰富的可能,其内在逻辑和外部统摄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高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地位上可分为核心层、拓展层、延伸层,从内容性质上可分为价值层、知识层、素养层[2]。那么在高等学校的范围内,这些层次如何划分,具体内容如何,这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只有将这些彻底搞清楚,弄明白,才能提升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接受度,才能奠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坚实基础。

2.探寻大学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提升理论的适应域

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研究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外延的同时还要探寻大学精神的实质,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大学的本体上,促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大学精神内涵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李传刚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着多种社会先进文化与精神特质之结果。它存在于‘大学人’的理想信念并见之于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学实践以及各种物质载体之中。不仅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还包括服务精神。”[3]而刘亚敏将大学精神进一步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层面,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4]。从以上的研究角度来看不难得出结论,大学精神在本质、功能、具象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更加?驮佑攵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精神相比则***治倾向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因此,在二者之间探寻契合点就成为在高等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核心价值观适应域的必要过程。

3.加强实证研究,提升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使人们对其认知、认同再到实践的过程,教育的目标是使内在信念转化为现实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遵循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般规律。理论来源于实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具体实践,经实践总结、理论研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此同时,理论又高于实践,具有超实践性。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5]。理论的超实践性使理论与现实具有了距离。因此,来源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的核心价值观理论应用于高等学校教育时,便与高等学校教育现实存在了距离。这种距离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如果不能通过实证研究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只能停留在知识灌输层面,而无法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价值信念,更遑论践行了。综合以上认知,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问题,加强核心价值观实践指导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下行”到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来。

二、完善内化机制,提升价值认同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共有和共享,并最终将其作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6]。价值认同模式可以分为盲目认同、诱导认同、强制认同和自觉认同等四种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不是盲目认同也不是诱导式、强制式认同而是建立在主动基础上的自觉认同[1]。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核心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协调统一,如何在个体价值观多元性的基础上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需要完善内化机制,提升价值认同水平。

1.建立教育学习机制

理论学习既是加强理论认知的基础手段也是提升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但要真正达到通过理论学习促进理论认知与价值认同的预期效果,则需要构建完善而有效的学习机制。理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将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效果。完善理论学习机制,一是要科学地设置学习内容,依据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符合其需要与成长规律的理论学习内容;二是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与时间,理论学习注重效果,而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因此,在确保不影响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工作与生活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理论学习计划与时间才能达到理论学习的效果;三是明确学习方向,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方向也会随之有所调整,不能教师、学生、管理干部“一刀切”,使理论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与方向性;四是丰富理论学习形式,创新理论学习的载体,摆脱理论学习只依靠理论讲授这一单一形式,多为教育对象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来强化理论学习。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学习机制才能确保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

2.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认同过程仅仅依靠学习是不够的,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会给受教育主体带来倦怠情绪,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可能产生的倦怠情绪化解,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高校中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受教育主体在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成效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受教育主体适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逐渐形成正反馈循环。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要尽量做到科学化、具体化、准确化,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主体,将理论学习成果与实践效果相结合,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为大多数人所信服且合理规范的考核机制。在考核后的激励机制中需要以情感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目标。

3.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高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大学精神外显的大学文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包含校风、学风、教风的大学文化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良好的大学文化对于身处其中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人员在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上将起到强大的引导作用。以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对高校全体成员所起到的宣传引导作用将不可估量。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需要有意识地利用大学文化的这方面功能,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为进一步践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践行体系,促进行为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认知、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最终要实现的是社会群体在实践行为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践行不能完全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尤其是在高校这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历史使命的地方更需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体系,积极促进高校受教育主体的行为优化。

1.尊重践行主体,发挥能动作用

在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包括了高校的全体成员,他们是践行的主体。这个主体一般意义上讲包含了教师、学生、教辅人员,这是根据角色的不同进行的划分,还可以根据年龄、学历、来源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也就是说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构成是复杂的、多元的。在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就需要认真分析其不同群体的需求,尊重他们处于践行主体的地位,深入分析他们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逐渐掌握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满足主体的需求,又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2.拓展实践方法,优化教育效果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到实践优化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往往容易出现实践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这种形式主义不仅起不到行为优化的作用,反而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优化需要进一步拓展实践方法,优化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实到他们的日常行为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达到“知”“行”相统一。与此同时,要对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进行抑制和批评,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行为予以宣扬和褒奖。实践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保障教育实践取得效果的重要途径。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9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模式;

***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意味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意味着将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意味着将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三个层面。“这24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走出高中学校,开始走出家庭—校园关系,逐渐走向家庭—社会关系,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世界多彩且复杂,社会上价值多元化充斥其中,高职学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困惑、迷茫。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分为认知、认同、践行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认知”、“践行”是必有的阶段,没有“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没有开始;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没有完成。因此,这两个要素是不能缺少的。而“认同”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缺省”。能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出现不同的行为结果。

一、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

根据“认同”的存在与缺省,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会出现两种模式:

(一)信仰模式

[1]当“认同”存在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即表现为信仰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认知—认同—践行。这种模式的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都无法比拟的先进性,能够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感受到实践中体现出的好处。这种认同一旦在心中形成,便会形成比较持久的信仰、理念,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二)功利模式

[1]当“认同”缺省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即表现为功利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认知—践行。这种模式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性,会随着自己利益的变化决定是否践行,因此这种模式的学生会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因此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为的前提是学生的认同,只有学生认同了这些价值理念,形成价值认同,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理念,出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然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后,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由这个价值观再指导个人的社会实践,在认知—认同—践行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般来说,具有较大志向和理想信念的学生,或者身边有榜样楷模指引的,或者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学生,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更快,认同感也会更稳固;而反之则不易构建这种认同感。高职学生由于从比较单纯的高中学校进入有社会层面的大学校园,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会随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情感沟通、环境熏陶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渐进性。如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又因为有社会实践的体验而产生认同,然后由内而外产生出情感,并指导自身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又很容易出现波动性。可能由于对身边所崇拜的偶像的高度赞赏而出现持久强烈的认同,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维护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逆反心理,并产生一定的***治冷漠感。针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及特点,我们可以从重点论、系统论和两点论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达到稳定的践行目的。我们针对这个价值主体——高职学生,从培养学生认同感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人类是以旧有知识为母体不断通过顺应和调整来不断获得新知识的”,努力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方式方法,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就一定能够取得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

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模式的应用

(一)从重点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较为抽象的一组概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践行还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教育而产生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大量的宣传、理论灌输、树立楷模、营造文化氛围等方式方法还是必需的。是否有“认同”心理品质的参与,是区分“信仰模式”和“功利模式”的根本。因此在培育的开始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确实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与其他价值观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感到每个人在尊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受益的一分子。在反复的比较论证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对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批判,提高是非评判能力,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论坛、校园媒体、互联网、微信等工具对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评论,以弘扬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来看,我们***提出了构建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围绕这些价值观,每个学生都要把它作为理想信念去争取。在践行中,哪些行为符合价值观,哪些行为不符合价值观,要给予理性分析并适时引导。对于社会出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合理解释,能消除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危机,从而放开心理隔阂,去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对于身边榜样的大力宣扬,对校园文化的用心营造,对学生身心的关爱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学生构建起相应的认同。

(二)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是认知、认同、践行三个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认同之后还会进一步促进认知的发展,践行之后也会进一步促进认知认同,而认知认同的进一步发展,又使践行水平更高。因此三者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的。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应该形成一个系统:1.在认知阶段对于“功利模式”的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认知还不够透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平时看重成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时常常采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领悟。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中,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有深层次的理解。加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首先要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要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实现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要让学生爱学、爱听思***课老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从内心深处去接纳和承认这些价值理念。“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2.在认同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因此,针对两种不同模式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对于“信仰模式”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争取荣誉,带动身边的同学向正能量看齐;对于“功利模式”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一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如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等,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怀,让他们在帮扶和支持中获得感恩,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有信任危机的学生、我行我素的学生、人格的学生,要多与其沟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利用论坛、辩论、讨论、隐性沟通(如网络沟通、微信,教育工作者要将身份隐蔽起来)等方式营造正能量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行动。3.在践行阶段有句话叫做“说的容易,做的难”。如何防止学生出现知行的脱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践行:一是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不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参加实践,在课外也要利用思***课、团委、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高职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围绕高职学生的成人成才特点,设计一些社会角色,让学生融入社会中,在担任社会角色中实行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由他律转为自律,从被动转为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采取激励机制,适当采用加分的方法,这对“功利模式”的学生最有效。具有“功利模式”的高职学生的存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性。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人类积极行动的内因是为了追求利益,这个利益既包括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包括了个人利益。[3]“功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人类追求价值,在最普遍、最根本的意义上就是追求功利。”[4]利益决定思想,人类的思想都是受到利益的驱动形成的。因此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是社会认同的规律。高职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从关注自身的利益开始,因此可以采用加分的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高职学生在看似功利的社会实践中,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日久生情,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情感,从而促使“功利模式”向“信仰模式”转化。三是要敢于曝光不良行为。对于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敢于曝光,鼓励校园讨论,同时要有一批正能量的学生在校园讨论中发表言论,以净化校园空气,弘扬正气,批评不良行为,使知行脱节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步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

(三)从两点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我们在关注事物发展时,既要关注主要矛盾,也要关注次要矛盾,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思想。这里的两点论思想即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要采取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机结合。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明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公开的手段、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秘、间接、不易察觉的手段和方式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隐性教育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产生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相对不高,枯燥抽象的理论难于使学生接受,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更应该注重教育的形式。一是教育形式一定要生动活泼。既有正面的宣讲、演讲、讲解、讨论、答疑等,明确对学生提出“提倡什么”、“要求什么”,又要有娱乐、游戏、媒体课程等时代性强又有趣味性的隐性教育,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答题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加强隐性教育的发展。隐性教育可以是娱乐性、通俗性地表现一些原本严肃的主题,也可以是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积淀,对学生实际困难的帮助,甚至也可以是思***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中的自由表达。隐性教育的潜隐性、娱乐性、广泛性、传播的迅捷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学生不会产生情感上的逆反心理,因此可以悄然无声地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贾迅: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J].高教探索,2011(6).

[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1:117

[5]孟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个体特质与强化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

行为主义心理学篇10

【关键词】高职思***课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10-03

为深入贯彻***的十、十八届三中、十八届四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以及中共******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2014〕40号),深入持久、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务必提高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在高职思***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想***治理论课同样肩负起思想***治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所有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而艰巨的课题,对提高高职思***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对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效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古语有云:“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会成就一番事业。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②因此,在高职思***课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进一步凝聚青年的力量,鼓舞广大青年的斗志,激发青年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动力和信心,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2.有效推动高职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而要积极践行这种伟大的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我们的大学生,在于广大的青年。

通过在思想***治理论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有效推动思***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诉求进行了深刻而准确的表述,将其与高职思想***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治教育的课程内容,进一步使思想***治教育的目的更具针对性,同时也加强了思***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同样,教育需要创新发展,课程也需要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课的教学中,对思***课的创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⑤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⑥

二 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人数共计400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44人;大一学生357人,大二学生43人。

1.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中54%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45%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占1%。可见,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还不够广泛,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调查显示,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思想***治理论课,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载着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的重任,在高职思***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而有效的。

3.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⑤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⑥

二 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人数共计400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44人;大一学生357人,大二学生43人。

1.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中54%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45%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占1%。可见,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还不够广泛,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显示,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思想***治理论课,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载着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的重任,在高职思***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而有效的。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的要求分别进行了调查。能做到理国的大学生占89%,看到老人跌倒能主动扶起来的大学生占57%,由此看出我院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做到理国,不盲目,不随波逐流。但是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负面消息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差不多一半的人会有所犹豫,担心自己会遇到做了好事反被冤枉的情况,可见友善与信任感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分量已有所减轻。

当被问及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时,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上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占83%的比例,其次是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占66%的比例,而认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比例为41%。另外,全球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弱点都影响着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本次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

根据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后,可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第一,我院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是对它的内涵及精髓的了解还很浅显,且了解的渠道更多的是局限于思想***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第二,我院大多数学生虽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当真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自己身上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表现得十分犹疑,尤其是涉及自身的实际利益时。第三,我院大部分学生希望学院能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认为它的提出和践行对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 在高职思***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1.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应切实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课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理论支撑,使学生坚定科学的理论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课的相关教学与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得到有效落实,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思***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要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学院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课程设置,强化教材建设,充实教学内容,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和荣辱观,更好地处理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2.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调查的现状,本课题主要针对本学期高职新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地融入高职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为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模块,以专题、项目模块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各个模块教学中,并设计专门的课堂实践项目,让学生课后结合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组织策划,并于下次课上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力求提高我院高职生的***治理论素养及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道德素质、精神面貌、生活习息相关。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⑦学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思想道德建设充分结合起来,既是对中华民族先进特色文化的继承,又注重了本校校园建设的实际,使学生从校园文化中就能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与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散发出来的力量与精神。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而要积极践行这种伟大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我们的大学生,在于广大的青年。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不仅仅重视思想***治理论的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能有效提升思想***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院应探索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遵义***老区的红色文化中,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风采,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和切身体会***战争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以红色先进文化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和要求自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

注 释

①〔北齐〕刘昼.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刘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37

②.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④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24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参考文献

[1]张有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

行为主义心理学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行为主义心理学10篇

学习

心理热线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热线10篇,内容包括心理热线真实故事,心理求助热线。热线电话:027-87378649热线主持人:心理散文作家、中级心理咨询师欣儿。用心解开难缠的心结用心关怀脆弱的心灵用心带来温暖的慰藉用心传达精神的支持只要你来,都是我们的

学习

心理年龄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年龄10篇,内容包括心理年龄与成长智慧书,心理年龄特征。是=2否=0偶尔=13.对任何事都有探索精神是=0否=4可有可无=14.说话慢且罗嗦是=4否=0有时=25.健忘是=4否=0有时=26.怕烦心,怕做事,不想活动是=4否=0有时=27.喜欢计较小事是=2否=0有时=18.

学习

血透护理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血透护理论文,内容包括关于血透的护理论文,血透室护理论文题目。2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

学习

媒体管理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媒体管理模板,内容包括新媒体策划方案万能模板,媒体管理精选论文范例。挑战一:公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使报纸等传统媒体影响力有所下降。根据最新的媒体研究结果显示,不仅纸质媒体,甚至电视这一强势媒体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影响力

学习

心理战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战10篇,内容包括心理战的战例大全,心理战方案。

学习

心理防御机制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防御机制10篇,内容包括女生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心理防御机制。分类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但无论如何分类,心理防御机制都具有以下特征,①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②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

学习

学校上放学汇报材料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上放学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学校情况汇报表模板,学校情况通报的格式及范文。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要求来写。上级领导听取下级工作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听什么情况、听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汇

学习

心理测评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测评10篇,内容包括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测评精彩案例。专门的心理测评,有一些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和筛查的,它们从制定到推广应用,以及到各个国家的翻译引进,整个过程都注重学术性和严谨性。这也是我选择这些量表的原因。最近我

学习

儿童心理咨询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心理咨询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咨询问题清单,南京儿童心理咨询。一、基本理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StevedeShazer和InsooKimBerg于1980年从美国的短期家庭咨询中发展出来的。DeShazer的工作团队开始聚焦于来访者想要如

学习

心理健康标准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标准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10条简短版,心理健康小知识10篇内容。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学习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反思总结,高中语文考试总结及反思。哎!语文91.5分,差点就跌破九十分,要是一不小心再错一道题,那可能就是八十多分咯!哎,这次考这么低的分数,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漏字、错字多,在我的试卷

学习

心理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师10篇,内容包括注册心理师,美女心理师。“人的一切弱点,心理师都具有”――毕淑敏以作家的悲悯,曾经心理师的体验,追索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最新力作。该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结课论文1000字,自动化导论论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48-02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在解决21世纪的社会复杂问题上及跨学科问题方面具有不可

学习

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收费员个人工作总结免费篇,物业收费员半年工作总结。工作中的磨砺塑造了我的性格,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对于我这个刚步入社会,工作经验不丰富的人而言,工作中不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但

学习

设计心理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设计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思维导。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94-0021前言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

学习

社会心理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知识大全,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我们认为,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的造

学习

认知心理学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认知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深度解析,认知心理学知识大全。一、学习风格与网络教育个性化人们对于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个别化教学,尤其是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实现,确已寄予厚望。达到这一目标的思路是,利用网络设置及

学习

应用心理学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应用心理学深度解析,应用心理学介绍。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人们

学习

普通心理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论文十篇,色彩心理学论文十篇。一、高度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教学尤其要抓住这个要点。恰当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可以高度激发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心理学

学习

犯罪心理学10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犯罪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笔记大全,犯罪心理学13种方法。刑罚是由刑法所规定的、由审判机关确定对犯罪人适用并通过特定机关执行的强制方法。刑罚体现了国家***权对危害国家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和否定

学习

网购消费心理学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网购消费心理学论文,内容包括网购消费心理分析范文,网购心理分析文献。此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已经有了明确网购意向的前提下。而本文借助EBM模型,创造性的补充对需求确认的影响因素,旨

学习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极简主义海报设计10篇,内容包括ps极简主义海报设计,极简主义海报设计电动车。提到极简主义,不得不说包豪斯设计思想对它的影响。包豪斯(Bauhaus)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前卫的教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