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10篇

设计心理学篇1

关键词:计心理学 教学方法 理论课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94-002

1 前言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问题。在当前设计领域,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产品设计的相应技能外,还要在对用户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因此,设计心理学的教学要能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更好地认识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从而改善和辅助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如何让学生较为形象地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并应用于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只有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数学成果。

2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方面来看普遍重技能轻理论。设计学被归为艺术领域,以往设计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艺术专业,设计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更关注技法知识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排斥理论的学习。再加上艺术类学生在文字理解能力上相对薄弱,因此从心理上并未意识设计心理学有何作用和意义,导致学生对设计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感觉枯燥无味的现象。大学教育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只能说培养了一批工匠、技术工人,不是培养真正的设计师。

(2)从教师方面来讲很多教师自身对心理学研究不够,不够深入。以往设计心理学的教师大都来自设计专业背景,没有专门从事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都是从实际经验总结而来,从而造成了偏重设计而无法体现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为此对于上设计心理学课的教师应该多涉足心理学,学会用理论解决设计问题。

(3)从教材方面来讲适合设计专业的心理学教材比较少。目前国内关于设计心理学的教材并不多见。当前市面上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较老的版本,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针对对象不够具体细分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传授教学的工具,教材的好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以视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为例对教学改进方案的探索

人类9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进行认知的,大量的设计作品也是通过视觉可视化的方式向用户展示。因此,视知觉在设计心理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以下就以视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为例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

(1)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在刚接触这门课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了解是模糊的,这时可以通过生活之中的心理学的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适时而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正式开始讲视知觉之前,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眼见一定为真吗?让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用PPT显示一些视错觉的***片,如***1所示的灰白阴影错觉。尽管A和B看起来颜色不一样,其实都是一样的灰色。

(2)复杂理论讲授,突出易懂性。

设计艺术类学生更倾向于直觉思维,纯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要弱一些,所以在讲授当中尽量采用***表的形式表现,突出易懂性。学习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实际设计中意识到学过的原理知识,会去用,而不是在考试的时候会背某个理论知识。因此,在解释刺激到感知的过程时,可以通过刺激反应与感官知觉流程***来表现,如下***所示:

而后,根据***解释说明视知觉加工过程,并告诉学生从感觉到知觉的认知加工是自下而上的加工,从知觉到感觉的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接着分别说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加工内容。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例如:讲到错觉矫正时,通过***2用于说明为了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设计心理学篇2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平面设计、结合、应用、关系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oday's society, graphic design has not what with intense visual picture of shock the audience's line of sight, but to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research of consumer psychology by the success of the capture of the consum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to accurate analysis man's thoughts and emo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graphic design, the design to learn, aesthetics, and psychology of the perfect unification.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psychology this theory, timely into the plane of design, continuous exploration have been the perfect, make the plane design more and more accord with huma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ic design.

Key words: the design psychology, plane design, combining, application and relation

中***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简述平面设计与设计心理学

1.1平面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1.1.1平面设计的定义

设计一词来源于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日文在翻译“design”这个字时除了“ 设计〞这个词以外, 也曾用“意匠”、“***案”、“构成”、“造形”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 design”。

平面设计是将设计者的思想以***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形、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形。也可以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它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外部线条划分***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事物的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想法和信息,用文字和***片把思想传播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意***,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设计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震撼力、艺术的感染力,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事实上它更多的有点象人际关系理论学,依靠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征服对象,并成功地再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你的设计代表着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你的智慧和诚意去打动他们,你实际上是一个“出卖”情感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独特的思维及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外,更要有创新精神,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甚至哲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具有丰富内涵的设计作品。

1.1.2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是商业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的理解与克制,需要借设计者的作品去反映客户内心真实的想法。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有美感又要具有实用性、设计要因人而宜、以人为本。设计永远没有完成的概念,只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设计的关键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要确立主体,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艺术组合,使作品能够达到个性化、专业化,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在修炼,不断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的经验,才能做出精品,极品和神品,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材质造型要让人感动,***形创意要让人感动,结构组合要让人感动,色彩品位要让人感动。

1.2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1.2.1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起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他在《设计心理学》书中写到“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设计是一门十分典型的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无论是为谁创作,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都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想法,他是在设计时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与其产生共鸣,共同达到视觉和心灵的愉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科和心理学科交叉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一门专业,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的心理特征,通过艺术形式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和语言等),通过这些设计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这种心理反应同时又作用于设计上,起到使设计更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最终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目标的心理因素,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中“人”的因素,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本人。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思维和客观意识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爱好,这一心理决定和影响了设计。设计产品的丰富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影响,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使设计结果也天壤之别。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更应该从心理学角度予以研究。因此,设计心理学就是研究设计和消费者心理的学科。

1.2.2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

中***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69-01

一、前言

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早已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问题也随之敏感起来,而如何把握人对环境的使用心理就成了室内设计领域的一大课题。

二、环境、室内空间与心理的概述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曾经说过:“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人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就对自然环境进行着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在各种环境中居住的人们为了生活的舒适和愉快而不断追求行为上的方便,于是可以见到的最朴素的形式就是人们在草地上踏出坚实的道路。”

环境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环境和行为的关系;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环境和空间的利用;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三、人的心理基本需求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一)安全性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只要存在着一个与人共有的大空间,大部分人会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有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

(二)领域性

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对于不同环境、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三)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维持个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证单体的完整个性,它表达了个体的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的概念,是作为个体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现。

四、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一)色彩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人们总是用视觉来最先感受环境,而在一个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

(二)材料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表现和各具特色的构造细节,可以渲染及强化室内的环境气氛以影响人的心理。在创造空间时应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动能性。在造型纯净化、抽象化的过程中,创造新的肌理效果,以及人们对这些肌理效果的心理效应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刻意追求的部分。如利用带有古朴色彩的材料及浓郁地方色彩的装饰细节来使人们对环境唤起一种“熟悉”的感觉,触景生情,寻找认同感。

(三)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光影给人以愉悦的视觉刺激,是营造室内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

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的质感更动人的表情。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特性,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创造某种环境气氛、制造某种情调、实现特定的构思,完成有意境的环境设计,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消费。

五、结语

任何室内环境都存在于一个具体的社会大环境中,它不是一个孤立自成的体系,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满足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协调。约翰.波特曼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汇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感应力,这样,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能直觉感到的和谐室内环境。”

设计心理学篇4

【关键词】设计心理 立体书 书籍装帧

书籍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媒介。一本装帧精美、制作考究的书籍,并不单单只要求设计的精良,更重要的是贴合读者的内心。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本文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将儿童立体书的空间形态、机关设计、***画建构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探讨,从更深层面上解读儿童立体书籍设计。

一、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最早将心理学引入设计中的是美国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他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了《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 Things)。诺曼在书中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他的理念和原则引起了世界各国设计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开始从各自的设计专业领域进行研究。

设计心理学是将读者的心理与设计相结合,把读者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需求的心理意识作用于设计,其同时研究受众者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二、设计心理学在儿童立体书中的应用

(一)空间形态

儿童书籍设计的立体形态给予二维书籍以三维空间,打破了传统书籍的设计模式。立体书的形态取决于书籍的内容和阅读对象。对于两岁前的幼儿,家长可以先给孩子选择以触觉、听觉为主的立体书籍;三岁的幼儿在玩假想游戏时,比较偏向从真实材料中取材。随着年龄增加,儿童利用想象来表现现实的能力变得愈加成熟,这时可以给予儿童不太接近实物的材料来进行游戏,并提供角色扮演的游戏立体书以满足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五、六岁的幼儿已经可以独自操作立体书。然而,立体书的空间形态并不单单指书籍的外在构造。我国知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认为:“形态,顾名思义:形为造型;态为神态。外在美和内在美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儿童在初次接触一本立体书时,首先是被其形态所吸引而产生最初印象。立体书的空间形态促成儿童形成最初的情感判断,比如是否对这本书感兴趣,进而想要翻阅或决定购买。儿童立体书的空间形态要考虑到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感官体验,继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机关设计

儿童立体书虽为书籍形态的一种,但又不仅仅停留在书籍设计的层面上。

作者在书中加入弹跳、折叠、拉动、纸模、挖洞等各种机关,使立体书兼具“绘本”与“玩具”的双重功能。2至6岁的儿童,喜欢用亲身实践的方式体验周围的事物,达到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设计师在制作机关时,应从儿童的阅读行为与心理特点出发,各种机关设计的特点不同,所反映在感官上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儿童在与立体书互动时,通过翻、转、拉、掀、折等动作来操作书中的机关,感受到更多视觉变化与动手操作的经验,尤其是感官上的新鲜有趣,从而启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灰姑娘》(Cinderella),这一本立体书的构思很巧妙,把灰姑娘的金色马车、水晶鞋和王宫里的壮丽场面在展开的过程中立体地展现出来。儿童拉动页面右侧的小手柄,灰姑娘穿的破旧的衣衫便会变成华丽的裙子。儿童在操作机关的过程中,立体书带给其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画建构

2至7岁的儿童思维是非逻辑且跳跃的,这种思维模式使得儿童更易于沟通、理解***画的内容。立体书中的***画不再仅仅是起辅助文字、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与文字共同担当,是表达主题意义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立体书在***画创作表达过程中遵循美的法则,将立体书精美的***画和创新的形态充分整合,带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因为儿童在阅读中不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解力、洞察力及反思能力,所以***画的设计必须从儿童的心理视点出发。例如,英国知名儿童读物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创作的立体书《猜猜我有多爱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Pop-up Edition)中,作者根据故事情节精心安排、巧妙构思,通过立体手法与平面***像的交互运用,给儿童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小兔子的世界。作者通过一组立体画面,进行简单的折叠处理,便交代了故事的情节,让书籍更加通俗易懂,而又不失趣味。儿童是靠自己的直觉来判断对事物的喜爱与否,因此,能够设计出直观并彰显出书籍主题内容的***画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出版物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二维书籍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书籍设计的形态开始趋向三维甚至更加多元化层面的延展。儿童立体书将成为儿童书籍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设计师和儿童这一特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求立体书的设计从目标儿童的心理出发,设计出更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书籍,也使每个孩子能读到他们满意的书籍。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杜晓燕.元素的趣味:儿童书设计解析[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

[3]徐海波.设计心理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4]张霞.儿童绘本设计研究――适合2-6岁儿童阅读的绘本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设计心理学篇5

在介绍设计心理学和交互设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交互设计要注重用户需求,不能仅满足于可用性的设计要求,还要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提出实现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概念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交互设计是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设计原则去评价怎样才能满足用户需求,设计心理学的出现为交互设计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方向

一、设计心理学与交互设计

1.认知心理学

交互设计中的交互,即输入和输出。所以交互设计其实就是对输入方式(一般指人)和输出方式(一般是机器)的一种设计。例如:用户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操作手机就是一种输入方式,然后手机在屏幕上根据用户的操作提供相对应的界面反馈就是输出方式。怎么样才能够使人与机器的沟通更为自然就要从人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是怎样操作和思考的。人的感知流程用认知心理学理论理解就是将人比喻成机器,人像机器一样:外部信息传递给感受器,感受器感知后传递给加工器,加工器将得到的信息与记忆对比,最后将对比后的信息传递给效应器,效应器在反馈出外部信息。感受器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对于感受器特点的研究有利于理解人死怎样接受外部信息的,这样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方式让人轻松的获取信息。

2.格式塔心理

学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包括3个原则:相似原则、接近原则和完形原则。相似原则。相等或相似的元素形成整体或群体。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通常把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接近原则。紧密靠在一起的元素形成整体或群体。闭合原则。我们倾向于将***形中的缺失部分“填满”。

3.心流状态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处于这种情景下,通常是不希望被打扰的,心流状态会产生极高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如何让用户进入心流状态?首先。要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要让用户始终明确的知道他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可以被实现的。其次。流畅的任务。保持流畅的任务一直到任务被完成为止。再次。持续性的反馈。时刻告诉用户当前的状态,所处的为止以及操作的效果。最后。可控制的操作。尽管用户全心全意的沉浸在任务之中,但是仍然希望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可撤销、放错等。

二、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原则

1.一致原则。一致原则是指在界面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风格或者表现形式应该保持不变,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用户的认知,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工程。

2.优先原则。优先原则就是在界面的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形来传达信息,发挥出***形的优势,进而使用户与产品之间形成更好的交互,相对于纯文字的材料,***片更易被用户所理解,近而减少了用户的认知负荷。

3.反馈原则。及时有限的反馈就是要求机器对于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予以及时且有效的信息反馈,让用户明确的知道自己操作的结果。因此,提供及时且明确的反馈信息能让用户准确的获取行为的结果信息,自动建立起与外界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

4.流程原则。流畅性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认知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难易程度。单独个体对整体事物的认知加工流畅性越高,产生的积极情感反应越强。保证用户知觉的流畅性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特点

1.易感知。感觉就是用户获得外部信息的方式,外部信息的刺激使用户产生了感觉,近而促使我们产生知觉,感知是认知的基础。外界的各种刺激对应的感知限度是不同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如果按照不同的感觉器官所对应的刺激程度和方式来传达信息,可以使得界面更符合用户的感知习惯,使用户更直观的感受界面的合理性,方便用户的感知。

2.唤醒记忆。记忆是一个人对曾经活动、感受、经验的一种印象的积累,主要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用户在与机器进行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短时记忆占很大一部分,记忆会随着界面的变化而变化,很快衰退,或者受到干扰而遗忘,所以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而且还要帮助用户提取长期记忆,使用符合用户长期记忆的设计元素,用户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和本能反应就可以完成操作,减轻用户学习成本以及认知负担。

3.情绪。人类是富有感情的物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情绪更是人类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品就需要满足用户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化需求,让富有感情的人与冰冷的机器进行沟通交流,就是交互设计研究的方向用愉悦的体验消减用户操作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易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效果以及对于技术的依赖。

四、结论

设计心理学篇6

本文作者:李珂张伟社工作单位:长安工程机械学院

中国工业设计现状

虽然我国工业制造开始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但我国工业设计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迅速发展起来。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没有很好解决“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一主要矛盾,也导致了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滞后。1.许多企业“急功近利”,为追求效益,忽略了开发创新机制的引进。例如在汽车设计方面创新不够,对国情缺乏分析,对国人性格、气质与车辆设计的结合也没有充分考虑,只是简单地模仿、抄袭或是将几个车型的不同部分简单地堆砌,造出的车不但毫无本国特色,而且许多显得不伦不类。在车辆人机界面设计和内部颜色搭配以及人性化设计的细节上,没有过多地琢磨,影响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车辆操控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都大打折扣。2.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需求者对产品的社会心理、易理解性等的需求,片面夸大了需求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很多设计人员会认为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忽视了真正的用户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懒于做市场调研,或者在做市场调研中,忽视了调研的准确性或有效性,仅仅是程序化而已。3.设计人员人为地在设计中留下个人印记。设计者总想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个人印记。这种力求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的欲望固然能激发出最佳设计方案和新颖的想法,但如果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完美的产品,其他设计者可能会将原本完美产品加以改变,结果反而设计出不让人满意的产品。4.从设计产品到产品投入市场,反馈信息的周期过长。往往是在旧产品还未投放市场之前,设计人员就已经开始研制新产品,况且也缺乏用于收集并反馈产品使用状况的机制。产品设计出来,小范围地投入市场后,很多产品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及时地对产品的使用者进行反馈信息的调查,以了解设计出的产品是否具有易操作性,是否很少出现误操作,使用过程是否能满足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期望。5.盲目的功能主义。设计人员或用户总想增加产品的功能,结果常常导致功能过于繁杂,使人无法明白,也不知道如何操作。复杂的功能组合和按钮常常会令用户无从下手,这样的设计就与设计的初衷相去甚远,不符合设计的自然演变过程。

在教学中应如何改进并应用工业设计心理学

1.设计观念从“以机器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于“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是指机械论世界观。这种思想影响下设计了许多机器工具,给人造成了巨大体力和精神负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人的需求着重讲述并讨论,只有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自己作为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光是功能上的需求,更多的还存在心理需求,而大多数人们的心理需求就是其价值观等引起的。因此,要在设计中确定“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学会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即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重点。2.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依据,建立合适的设计调查方法。要弄清楚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必须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设计师学会观察了解用户的使用心理和使用过程。由于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素很多,很难得到真实信息。用户调查和实验往往涉及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在做调查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不加以配合,或者掩盖了真实的想法,只给调查者客套、表面的回答。而在产品设计中,不同的价值观就决定了用户群体对同样产品而产生的不同需求,这在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调查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并避免得到不实的答案。3.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建立用户模型,减小对系统表象理解的鸿沟。在产品设计之前,要先对用户需求做设计调查,建立正确的、真实的用户模型。如果用户拥有正确的概念模型,就能比较容易地学会使用产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建立用户模型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用户模型建立的不正确。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得到真实的用户资料,以便设计师建立用户模型。而且,设计人员对自己的产品太过熟悉,以致自己察觉不到,也无法了解到产品的哪些方面会造成使用上的困难。在这里,要正确理解心理模型这三个方面的关系。设计人员要保证尽可能地得到真实的、正确的信息,保证设计人员建立的用户模型与用户本身建立的用户模型尽可能一致,这样就能够减少对用户心理模型方面的理解误差,才能建立恰当的用户模型,设计合理的产品。随着现代设计人性化需求的增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设计师更应该注意到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因素而引起的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进程中,设计心理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设计中要正确地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建立正确的产品用户模型,摸索用户心理需求及操作习惯,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设计心理学篇7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平面设计;启示;视知觉

一、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格式塔是指形状、形式或被视觉分离出来的一种整体,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也被认为是“形”的心理学。中文将格式塔翻译为完型,所以,根据其字面意思也称其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在德国诞生的,发展在美国,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苛勒、魏特海默、考夫卡等。当时的研究学者认为,任何行为和经验都需要保持其整体性,不能将其分化为感情元素,而破坏其完形性,因此,该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完形)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从早期的人类知觉研究到现在的学习、记忆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早提出格式塔心理学基本观点的是魏特海默,他对格式塔心理学做了一个系统的概述;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将格式塔心理学引入到知觉审美中;考夫卡作为宣传者对格式塔心理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

二、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其在视知觉方面的研究,知觉也是其早期的研究重点,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得以存在的基础,考夫卡曾说过,格式塔理论与知觉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一个整体就是由知觉活动组织而成的。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对“形”的研究,表明任何人对“形”都有一种组织能力,由于 “形”本身具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因此,不同的组织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格式塔的研究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将许多知觉组织原则集中起来,经行分析与整理后,使其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原则的学习,使设计者可以从全新的视角与思维着手平面设计研究,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完形原则、简洁原则、视错觉原则、***底关系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等。

(一)完形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魏特海默认为在人的视知觉中,存在着一种对事物整体性与完形性的追求,将其称为整体性或完形。完形原则是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原则。完形原则是否适用于当今的平面设计?通过实践可知完全可以。我们将优秀的作品与一般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优秀作品之所以招人喜爱,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打破了常规的设计理念,将组织结构与视知觉相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规律与特征,虽然许多作品不能在视觉上堪称完美,却可以使***形通过视觉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形成强烈的兴奋。在面对这些***形时,欣赏者不是消极感知,而是创造性的对***形的各要素进行重组,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个体。

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对完整形状的分解,使视觉感受变的陌生,从而产生一种新奇和自觉完整的想象。还可以将一些人们意识中不可能分解的文字***形进行虚缺,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打破常规思维,赋予***形新的视觉效果和意念。

(二)简洁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格式塔心理学在对人们知觉完整性进行保持的同时,又对***形进行简化。当视知觉面对复杂的***形时,会在不破坏***形的前提下,无意识的对该***形进行简化,从而体现出***形的本质特征。

对于平面设计来讲,简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要素简单;二是平面***形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复杂的内涵。当前,我们在平面设计中对简洁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失,只注重形式上的简洁而忽视其相对意义的简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简单的形象***形,表现出复杂的意向和效果,这也是当今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视错觉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物象表达中的错视研究。视错觉指的是人们对事物形态的主管判断与真实性的心理与生理的错视现象。主要原因是知觉的恒常性所导致。由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以记忆中的印象、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而完全忽视客观事物的不完全规律性。

根据视知觉具有恒常性的原理,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可以通过打破这一原理,对于人们熟知的事物或***像,采用其他的结构、色彩等,突破横常性,使其与人们记忆中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差别,形成视觉冲击力,才能对观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四)***底关系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艺术表现中,为了凸显某些***形需要采用一定的背景进行衬托,比如,寂静的环境中钟声清脆,绿叶中红花鲜艳。我们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巧妙的运用***底关系,可以使所要表达的***像体现出一种奇异的视觉效果。***底关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融合方式和共生组织方式两方面内容。

(五)异质同构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事物都能以基本相同的结构与***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异质同构”。平面设计中运用异质同构需在建立联想的心理机制的前提下,依据事物在形态、性质、内容上的相近性进行联想,获得创意***形,无凭空设想,是***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使观者从联想的事物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境。

四、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平面设计要想取得一定的发展与提高,更应该加大对***形的重视。当今的***形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加快了***形的创意新领域的诞生。因此,只有从人的视知觉入手,掌握好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平面***形。本文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研究,从其不同的原则入手,分别分析了不同原则对平面设计的启示,得出结论为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平面设计,可以使平面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可以促进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龚雯莉.从格式塔心理学看平面设计[J].科技信息,2007,15:128.

设计心理学篇8

20世纪中后期,以《寂静的春天》为先导的环保思潮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审视工业社会大生产飞速发展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的破坏,过度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了几乎不可逆的损伤,大自然也对人类的骄傲回以惩罚,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再纯粹围绕着自身的物欲为中心,而是转而思考,如何与我们身在的大自然和睦相处,如何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的同时,还要追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新的绿色环保的设计主题――再设计应运而发。作为一个新兴的设计方向,再设计仍然对指导性的设计理念保有极大的需求。过去的理论研究中,已经由纯工程学等角度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设计理论,如人机工程学、色彩学等。随着这一发展方向的深入,设计师应当更多地去考虑“人”的因素,考虑作为作品受体的用户的心理,而设计心理学则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助益。

设计心理学与再设计的融合

设计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在艺术设计方向上的发展分支,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的交叉,是一种实践性的应用心理学,作为设计类的基础理论被广泛应用。根据学界的普遍观点,“设计心理学”这一范畴始于美国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诺曼在他的作品《设计心理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侧重于研究如何使产品的设计符合用户的需要。”也开辟了西方“可用性”设计的先河,并将产品设计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齐头并举。总地来说,设计心理学围绕着设计活动中主体的心理过程而展开,而其中主要又针对的是设计主体(也就是设计师)和设计客体(也就是消费者或用户)两者的心理研究。设计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的需求心理。用户具有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功能需要,也就是物品实用性方面的需求,这一方面的需求通常由工程师来实现,再由艺术设计师对使用方式加以革新;另一方面是主观的情感需要,这方面通常由艺术设计师来着手,通过对用户心理需要的揣度进行相应设计,满足用户情感方面的需求。对用户心理的研究有助于使产品更好地反映以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在用户心理研究之外,作为设计主题的设计师在设计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也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对设计师心理的研究,有助于探究设计师的思维奥秘,从方***的层面激发更多的创意,帮助所有有志于设计事业的人提高其创造能力。

而再设计活动则是一种根据现有物品(尤其是日常生活废弃物品)的自身特质,对其进行再次设计,提升其价值的创新活动,其首创者是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原研哉看来,所谓“再设计”的本质就是:回到原点,重新审视四周的日常事物,寻求设计最朴实的真谛,为最不起眼的物品再次赋予生机。我们可以这么说:设计是除旧布新,而再设计则是回春妙笔,以旧纳新。就设计师而言,再设计是一种新奇的挑战,一种魔法般的创造,对于用户而言,再设计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对环保的拥抱,而就其客观影响而言,再设计又是一种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对我们子孙后代的一种负责。在对废弃品进行再设计时,采取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探讨如何在重新发挥废弃品的实用价值的同时,根据其外观特质,创造出别具风味的艺术美感,满足人们对于环保产品的心理需求。

废弃品的功能再设计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设计时要满足用户的双重需求,第一点便是功能需求。废弃物在第一次设计时,被赋予了它固有的功能,而人们往往习惯于这一功能,当物品因为老旧或受损不能完满履行其固有功能时,便遭到了否定和遗弃。而再设计则是要跳出这种固化的视角,排除废弃物原有功能对思维的阻碍,独辟蹊径,以多元化的创新视角挖掘出废弃物崭新的功能价值。

废弃物功能的再设计首先要将其陌生化,去除人们原先赋予它的功能倾向,再通过合理的加工进行对其色彩、肌理、材质、造型等因素的重新组织,赋予其全新的实用功能和全新的审美价值。例如,人们通常认为,椅子是用来坐的,而如果一张椅子的腿断了,或者椅面破了,这张椅子便不能继续使用了,而在再设计中,则可以发掘出“一张破旧的椅子”在其他方向的用途。如***一所示,通过重新粉刷、切割、装潢以及绿化等手段,将一张张废弃的椅子变成了既美观又实用的置物架、秋千和绿化台,尤其在置物架的设计中,改变的不仅是椅子应该“放在地上”的位置,更是它在我们生活空间中的定位,这就是再设计的魅力所在。

废弃品的情感再设计

用户在功能需求之外,还有情感需求。情感是艺术设计区别于普通工业设计的关键所在,即使是号称绝对理性的包豪斯,也向用户传达了一种高度理性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情感是艺术设计的“艺术”之基,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灵感之源,每一样物品都能传达出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对于用户来说,在衡量是否想要拥有一样物品时,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实用以及美观,还取决于它能唤起用户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该能够完美承载其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在用户心中唤起独特的情感体验。

而废弃物本身通常带有一些负面的情感色彩,如被损毁感、被遗弃感、失落感、渺小感等等,设计师在对废弃物进行再设计时,往往在正面和负面的情绪之间游移。设计师既可以突出废弃物特有的颓废感,营造一种悲剧般具有冲突性的独特美感,迎合一部分用户特殊的心理需求,也可以重新赋予废弃物以正面的情感,以消极的废弃物作为载体,其中的反差感更能够凸显出积极阳光的价值观和情感倾向,满足大部分人的情感需求。这由设计师本人的心态和审美来决定。

如***二和***三则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空油漆桶和破篮球进行加工改造,并与园丁园艺技术相结合,做成了小型的绿化景观,经过精心的再设计,废弃品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生机蓬勃的花草和它们独特的容器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很多事实表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愉悦的物品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并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总地来说,再设计就是要使生活中的废弃品重新具有情感上的亲和力,使它们再一次步入人们的生活。

设计审美与再设计

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审美是最能够体现设计师能力的一个方面。设计师将自己的审美直觉符号化,通过深入的感知和深思,淬炼出艺术符号所承载的情感与意义,以合理而独特的方式对美进行表达。当今时代,设计审美越来越多元化,从普遍层次来讨论设计审美在再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师应当:(1)对废弃品杂乱无章的物象加以筛选和整理,构筑出富有美感的秩序;(2)以美学的联想跳出废弃品固有的形式和功能限制,加以创新;(3)在设计过程中加强设计审美主体与设计审美客体的交流,加强相互作用,借助审美心理深入设计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形成设计的美感源泉,推动再设计活动的发展。

如***四所示,设计师则充分运用了自身的设计审美,将废弃的鞋子与植物进行巧妙而和谐的安排,使废弃物变成了色彩跳脱,极富情趣的绿化装饰。设计师善于发现其设计对象――废弃鞋子上美的特质,就是它们鲜艳的颜色,并通过对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的个性化安排,使装置在视觉上错落有致,富有活力,明亮的色彩传达给观众极大的视觉愉悦感,不失为一件优秀的再设计作品。对于设计师来说,本人的内在情感和审美价值越强烈,受众也越能够产生共鸣,无论是设计还是再设计,本质上都是设计师与受众通过作为载体的设计物,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一件优秀的作品,也是一场透彻的交流。

结语

当今世界一直都在不停加快发展的脚步,人们的视野是前所未有的开阔,同样,审美也空前发达。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要有飞速的发展,也要能够正视和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再设计是社会自我完善的产物,也将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如果设计师能够做得更好,那么乐意接受再设计产品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这将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良好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我们还应当马不停蹄地继续探索,为今天,也为所有人的明天。

基金项目: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利用废弃品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779,项目所属一级学科由国家***项目资助。

设计心理学篇9

关键词:眼动追踪;公交站牌;界面设计;认知心理学

引言: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把“以用户为中心”。①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旨在使用户更加简单、方便、快捷地使用人机界面获取信息和操作设备。人和各类数字化设备的交互的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的好坏。

如果在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中加入人性化设计,把认知心理学中理论结合在界面设计中,是否可以使得普通的界面变得不同,它的使用性能是否能因此而增加,面对这些问题,将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去证实。传统的对于人机界面可用性的评价方法则乏善可陈:或者主观判断其优劣而缺乏客观性和说服力;或者进行繁杂的问卷调查而工作量巨大;抑或者通过记录特定任务的完成时间和完成率来评价界面的效率和有效性,虽然相对客观许多,但是实验操作复杂且精度不高,提供的数据类型较为单一而且有限。通过与传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相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很好的对数字人机界面进行定量评价,并为设计师解决界面可用性问题和设计新界面提供一个可靠的线索。

1.前期准备

1.1研究目的

首先提出用眼动追踪技术的典型实验方案和分析方法;分析实验数据,评价公交站牌界面的设计结合认知心理学前后的优劣;基于研究结果为城市公交站牌界面的优化设计给予一定的建议。

1.2研究方法

选择公交站牌界面作为测试材料进行研究。用于测试的公交站牌旧界面为南京市现行公交站牌的界面模拟,用于测试的新界面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基于人性化设计对公交站牌界面进行的全新设计。

实验部分运用眼动追踪技术,用任务流的方法对受测界面进行测试。实验是新、旧界面可用性的对比测试。

1.3研究创新点

提出了公交站牌界面设计的全新理念和思路,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基于人性化设计前提下改善了现有的公交站牌,设计了新的公交站牌界面,并提出了运用眼动追踪技术来实验得到数据证明新的公交站牌界面比旧界面使用性能强。

2.界面设计传统的评价方法

传统评价方法是以用户的主观评价为主进行界面可用性研究和进行用户绩效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出声思维法②、问卷调查法等,以传统的操作时间、完成率、主观感受与评价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传统评价方法获取指标的优点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工作量较小,能反应用户的主观感受;但其也具有较大的缺点和局限性,如衡量标准单一,各项指标的精度不高,客观性较差、误差较大等,在越来越强调精度、深度和客观性的现代研究中就显得捉襟见肘。

3.公交站牌界面结合认知心理学优化设计

3.1公交站牌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共导向系统是指出现于城市的公共场所,由***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的组合所形成的标志与箭头相结合所构成的导向识别系统,用以向人们提供某种公共信息的并引导人们选择方向③。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一种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没有感觉信息就没有知觉过程的发生。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刺激种类对应的绝对感受不一样,颜色的不同感受就明显不同,***形的大小,摆放的位置等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整齐排列中,突出的那个也会吸引人的眼球。刺激强度高的刺激常常优先被知觉。

3.2现有城市公交站牌的界面设计不足分析――以南京新街口北站为例

通过对南京市新街口北站公交站牌界面的调查研究,提取了新街口北站现行公交站牌界面设计主要理念,并提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南京市新街口北站现行公交站牌界面每一横向长条状模块代表一条公交线路,单***或尾部用大号字体显示路线名称,其他地方显示该条线路包含的所有站点的名称,通常会用箭头等指向标志指示线路的运行方向;不同的线路模块竖向按一定编号规则排列。

这类设计之所以能占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公交站牌,应该归功于它的设计理念的简单。线路信息可以不经过加工或者少量加工即可被安排到界面上,且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其中的线路可以任意增删而不会影响其他线路的呈现,设计工作量小,设计、修改、替换成本低。然而对于用户来说,这类界面却具有很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界面上的文字信息量过大,排列方式过于死板,用户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查找某个站点十分费劲;重复站点信息很多,用户如果要查询到达某个站点的多条线路,需要进行多次搜索过程;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信息的种类却很单一,只有公交站点的信息,这在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和互补的大中城市中就十分不适用。比如若要寻找能换乘地铁的站点,在现行的这种界面内显然是不能找到任何信息的。可见,现行公交站牌界面的设计尽管使用度很高,经济性较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公交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和用户的新需求。

3.3结合认知心理学优化城市公交站牌界面设计

作为一种较新的并且快速发展的交通方式,地铁指示界面的设计或许能为我们队传统公交站牌界面的优化提供灵感和借鉴意义。

通过借鉴地铁***的设计理念

1、线路以带颜色的直线或折线表示,不同线路以不同颜色区别;

2、如果不同线路有重复站点,通过设计整合将线路的重复部分聚集在一起,站点名称只标识一次;

3、通过加入***标、颜色等设计元素以显示其他交通方式、重要公共设施等,将新界面有机融入整个城市的公共导向系统。

在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指导下,对南京市新街口北站站牌进行了优化设计,用眼动实验对两类界面进行对比测试和可用性评价。

现行公交站牌界面简称为“旧”界面,优化后的公交站牌界面简称为“新”界面。为了控制变量以免字体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新、旧界面上相对应的信息字体类型和大小相同,如站点名称均对应相同的方正大黑体12号,线路名称均对应方正大黑体20号。

4.实验方案

4.1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并结合问卷调查,对比测试公交站牌新旧界面的可用性,评价新旧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并据此总结提出公交站牌优化设计的建议。

4.2实验材料、设备和人员

材料:受测数字界面(***片大小1024*768像素,格式为.bmp),新街口北站公交站牌新、旧界面各一张

设备:眼动仪一台、电脑主机及外设(键盘、鼠标、摄像头)、Clear view软件

人员:指导员2名、受试者不少于10名(男女各半,受条件所限,选取在校大学生)

其中受试者条件:无色盲、色弱、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3实验过程

受条件和时间所限,本次实验共有14人参加,其中男生7名,女生7名,均为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在校学生,年龄均在18~25岁之间,眼睛的生理状态符合实验要求。在本次实验前,14位受试者都使用过旧界面(即现行公交站牌界面),都从未使用过新界面。

由于所有受试者均未曾使用过新界面而对旧界面的使用较为熟练,为了减少由于不熟悉新界面而造成实验误差,在测试实验正式开始前,指导员都对界面(包括旧界面)的构成和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所有受试者都完整的参加了上机学习。但这也并不能完全消除受试者因为对新界面的相对陌生而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整个实验结束后,从软件中导出每位受试者完整的眼动数据,保存在个人存储设备中,检查确认数据完整无差错之后,清理软件中的缓存数据。

4.4新旧界面可用性对比

从表4-1的数据可以看出,受试者在新界面上的注视时间平均值及注视点数的平均值均小于旧界面,且差距较大。而从***4-2则可以直观的看出,尽管仍有1位受试者在新界面上花费的注视时间比在旧界面的注视时间略长,但整体上旧界面的注视时间曲线明显位于新界面的注视时间曲线之上,即在新界面的注视时间比在旧界面上更短。用户在新界面的获取信息的效率高于旧界面,新界面的可用性优势比较明显。

***4-3眼动仪路径分析

从***4-3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受试者在使用旧界面时,由于旧界面包含的文字信息量大,且每一条线路可能存在与其他线路重复的站点名,因此在搜索某一目标站点时,受试者为了找全所有路线不得不对每一条线路都进行搜索;再者,在旧界面中,一条线路中的站点呈左右横向分散排列布局,而线路间的排列又呈现上下纵向排列方式,因此视线需要既要在左右两侧比较长的距离范围内来回移动,又要在上下方向移动,因而受试者的注视点呈现小而多、分散分布的态势,且眼动路径总体呈现“锯齿形”,所需的注视时间相对较长,中心点的位置不明确;而在新界面中,站点与线路都呈上下纵向排列布局,因为新界面将重复站点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文字信息量大大减少,且受试者在查找到目标站点之后不需要再去考虑是否界面上其他地方是否会有“漏掉”的线路,而只要顺着目标站点对应的线路向上搜索以确定线路的名称。因此,受试者在新界面上的注视点数较少且中心点位置集中,眼动路径清晰明确,所需注视时间更短。

从眼动路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受试者使用新界面获取信息的效率比旧界面更高,新界面的可用性优于旧界面,这与注视时间、注视点数、注视频率和完成时间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4-4热点

对热点***的抽样分析,可以显示出受试者在界面的哪些区域内停留的r间长。从***4-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受试者在使用旧界面时,注视点多而分散,平均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间都较短,没有明显的注视重点;而在使用新界面时,注视点数量相对于旧界面明显少很多,目标站点和线路名称附近区域为注意力最高的地方,注视时间较长,而在目标站点和路线名称区域之外,注视点就比较少了。这表明,受试者在旧界面上往往要浏览大量无用信息才能找到目标站点,而在新界面上,用户能相对更容易锁定目标站点。因此,从热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受试者在新界面上获取信息的效率要高于旧界面,新界面的可用性优于旧界面,这与注视时间、注视点数、注视频率和完成时间分析以及眼动路径***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4.5实验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受试者在旧界面搜索目标站点时,注视点多而分散,眼睛既要上下、左右运动交替,眼动路径呈现出锯齿形;而受试者在新界面上搜索目标站点时,注视点少而集中在目标站点和线路名称附近区域,眼睛以上下运动为主,眼动路径清晰、明确。这说明受试者在新界面上获取信息的效率要比在旧界面上高。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新的公交站牌界面并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对基于新、旧理念设计的公交站牌界面进行对比评价。实验的结论显示,相对于旧的公交站牌界面,用户在新界面上能更快的找到目标信息,新界面的对用户的引导作用更强,用户在新界面获取信息的效率整体上比旧界面更强。新界面的设计理念是成功的和进步的。

迫于时间、人力、经济、资源以及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本次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眼动实验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实验受测公交界面只能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缩小显示在有限的屏幕范围内,而不能真正的模拟用户实际使用界面时的情形。由于界面的缩小可能引起实验结果与实际使用的产生差异。研究以新新街口北站一站牌进行研究,***路、颜色等并未一一进行控制,如果对应每条线路有不同的颜色,相对庞大的公交线路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能局限于每个站牌。最后实验迫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只测试了14位受试者且还有3个无效数据,样本容量不够大;受试者的来源单一(均为大学生),不能代表公交站牌的广大受众。

5.2研究展望

1、加强眼动追踪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探索眼动实验的基本设计方法,提取典型的眼动评价模型。

2、对新界面的设计理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逐步建立新界面的标准化方案。新界面尽管较旧界面是进步的,但其中还有许多不合理和值得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例如,“新界面颜色太多”的意见,可见,复杂线路界面颜色负荷过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而站点密度过大时新界面对站点如何合理安排、新界面的对某些信息的省略是否合理等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而新界面的应用则还需要更加详细地标准化方案及设计元素库作为支持。

3、新界面设计的自动化。相对于旧界面,新界面有个不容忽视的缺点是设计工作量和复杂程度都很大,设计过程成本很高。如果能够设计出一种软件,能够根据输入的站点信息自动生成新界面,则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注解:

①董建明,傅利民,饶培伦,Gavriel Salvendy.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②周荣刚,张侃.可用性测试中的出声思维法[J].人类工效学,2005,11(3):55-56.

③陈晶,城市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④何亭,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络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9.

参考文献:

[1]董建明,傅利民,饶培伦,Gavriel Salvendy.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周荣刚,张侃.可用性测试中的出声思维法[J].人类工效学,2005,11(3):55-56.

[3]张光强,沈模卫,陶嵘.可用性测试中的视线追踪技术[J].人类工效学,2001,7(4):9-13.

设计心理学篇10

关 键 词:设计心理学 3C产品 产品语义设计

引言:产品语义设计已经将设计心理学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但若要在设计中充分把握产品语义,不仅要以设计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还要在3C研究语义设计过程中综合生理和心理因素,以便深入理解和应用。

一、3c产品与语义设计

1 . 3c产品语义设计的普及和重要性

3C产品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三大类产品的简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3C产品作为接收和传递信息的终端, 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其语义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产品语义设计的目的是让用户能够直观辨识产品用途,提升用户操作产品的效率。

1)提高用户使用3C产品的效率

产品的使用功能是产品的基础,外型首先要辅助用户实现使用功能。如果产品使用的设计语言无法提示和引导用户,甚至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那么产品语义设计无疑是失败的。例如,htc 8x智能手机的电源按键在机身顶部,且按键键程短,用户操作时会有不便。

2)提升使用3C产品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产品要实现预期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例如,25-35岁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对手机的功能和造型都有较高的要求,喜欢关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新鲜体验,这成为他们购买3C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3c产品的语义分析

由于产品语义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向用户传达产品信息,所以了解用户如何接收产品信息就非常重要。如果了解用户在理解产品内涵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就可以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效率。在分析3C产品语义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过程:视觉生理刺激的输入,产生相关的心理反应,进而引发对应的行为。对于产品语义的研究,我们不单要考虑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还要把生理认知规律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分析。

首先,要了解人辨认和感知外界视觉刺激的过程:“刺激—换能—感觉—感知”。产品语义内涵必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否则,要么用户无法察觉产品表达信息,要么用户会错误理解产品传达的信息。

1 . 阶段一:“刺激”到“感觉”

平时大脑给予我们感觉并非是直接感觉世界,而是通过感受器官将刺激转变为神经信息,大脑利用这些信息来创造感觉或体验。一般情况下,大脑会正确辨识刺激,但当大脑以某种错误方式来解释刺激时,用户会出现错觉。

2 . 阶段二:“感觉”到“感知”

我们解释大脑创造感觉或体验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分别对应感知领域的两种经典理论——感知的格式塔理论和基于学习的推理理论。

1)先天因素:

(1)大脑解释感觉的***形性——唯一关注点

根据感知的格式塔理论,***形是事物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一个模式:如果我们去关注产品的一个特征,其他特征则成为背景而被我们忽略。产品的主要特征过多会造成产品语义的混淆,对用户操作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2)感知归类定律

由于运作机制限制,大脑会强制将感知按两大原则进行分类:a)相似律:根据相似律,我们将外表(或声音、感觉等)相似的事物归为同一类。任何因为事物具有共同特征而将其归在一起的倾向都体现了相似律,例如,电脑键盘的功能区划分应用。b)相近律:根据相近律,我们会将彼此邻近的事物归为同一类。智能手机的快速启动栏是典型代表,把相似的功能或应用程序放在同一文件夹中,便于人们使用。

2)后天因素:

根据推理理论,人的经历会影响感知。从3C产品的角度看,个人经历会从三个方面影响使用者对于产品的感知:年龄和性别,地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而产品语义解读的这三方面差异会从用户对产品的外型、颜色、材质以及使用环境方面的喜好分别体现。

(1)年龄和性别

一般来讲,随着人年龄的增大,对3C产品外型丰富且时尚的要求和偏好颜色的明度和纯度会逐渐降低。男性用户对3C产品的一般偏好是外型线条以直线为主,颜色以蓝、绿、灰、黑为主,并大面积使用如铝铝镁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等刚性材料,给人刚强、硬朗的印象;若曲线在产品外型中大量使用,颜色以红、粉橙、黄为主,并使用大量柔性材料,如塑料,织物等,用户则感到产品圆滑、流畅,受到女性消费群体的欢迎。

(2)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会对人的感知产生影响,典型代表是日本的“折叠”文化,国土面积较小,日本人把体积较大且不常使用的产品折叠起来,减小占地面积,例如,折扇和折伞。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日本的3C产品也率先实现了便携化,SONY公司的Walkman随身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地理因素也会产品的材料和功能提出特定要求。例如,由于北欧国家木材资源丰富,所以当地居民喜欢在他们的生活用品中加入木质材料或具有木材纹理的其它仿制材料;美国用户则会选择象征高科技的金属和玻璃材质3C产品。沿海地区湿度较大,要求3C产品具有一定防水功能。

(3)社会文化:

身处不同文化的人对外型和颜色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意大利的3C产品线条丰富多变,产品整体颇具动感,体现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亚洲产品则尽量简洁而不失内涵可以因人思考,表现了亚洲民族内敛稳重的品格。在颜色方面,意大利人忌紫色,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紫色代表高贵神秘,是皇族的象征。

3. 阻碍产品语义传递的因素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有些因素会影响产品语义传递信息的效率,总结如下:1.大脑错误解释某种刺激时,用户出现错觉;2. 如果产品的功能过多或主要功能不明显,导致用户理解产品语义时产生混淆;3. 3C产品的功能控制区域设计不符合感知归类定律,影响用户使用产品效率;4.年龄、性别、居住地及文化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解读。

三、3c产品语义设计提要

为提高3C产品设计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产品效率,针对上述分析得出的阻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设计中避免造成错觉

为避免大脑对信息的错误解读,在设计的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1)外界干扰下,刺激模糊不清;2)信息缺失;3)设计元素以不常见的方式进行组合时;4)熟悉的设计组合模式没有显现。

2. 区分适用目标人群

针对影响感知形成的后天因素,应当区分设计目标人群,如以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背景等条件进行目标人群划分。需要注意,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的过程十分重要,因为一旦正强化形成,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尤其适用于使用频率较低的用户群体,所以人机工程学等针对人体生理尺寸进行设计的学科成为关键因素。专业用户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所以产品的颜色、材质等可长期影响用户心理的因素是设计的重点。

3. 设计过程中关注形态的整体风格

以功能为形态表现决定因素的3C产品,主要形态应直线为主表现人类社会的加工工艺,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以模仿自然或人造物体为表现决定因素的产品,外型应以曲线为主,直线为辅,表现天然的美感。

根据感知相似律,3C产品的系列应覆盖专业型用户和普通用户。专业型产品颜色一般应以黑白灰为主,凸显产品专业,稳重的品质;家用型产品则需运用多种颜色,表明内涵丰富和用户群体广泛的特性。根据相近律,产品功能控制区的同类功能按键要放置在一起,否则会引起用户使用时的混乱。

4. 保持产品外型语言的同一性和简洁性

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将不同类型的造型语言拼凑到一起,造成外型语言的混乱,以免使用户对3C产品产生认知障碍。在保持信息原貌的前提下,表达尽量简单,且考虑产品的容错性。即便表达准确,用户在获取产品语义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丢漏和误解信息。

四、结语

如今,产品语义设计被广泛应用,它给产品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能够实现产品的审美和认知功能,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的3C产品语义设计研究, 详细分析了语义设计的目的和实质, 明确了用户通过产品语义接收产品信息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阻碍产品语义传递的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实现了综合心理和生理因素进行产品语义设计, 使3C产品语义能够提高用户操作产品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美)津巴多著,王佳艺译.《津巴多普通心理学》.2008年7月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家祺,刘莉.《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分析》.设计. 2012年第2期.

[3] 张家祺,陈青.《数码产品交互方式初探》.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9期.

[4] 张静,谢庆森.《基于产品语义学的产品形态符号的情感象征性语义设计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2期.

[5]王席媛,魏旭,谢庆森.《产品外观感性语汇与感应意象间映射关系的研究》.大众文艺.2011年第17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设计心理学10篇

学习

心理咨询中心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咨询中心10篇,内容包括心理咨询案例哪里找,心理咨询中心名字合集。一、选题背景如今,“移情”现象大家已经屡见不鲜了,当然这里的“移情”多指感情的转移,即移情别恋。而在心理咨询中,是指来访者把压抑的潜意识和情绪(喜爱或

学习

扶贫户帮扶工作计划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扶贫户帮扶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脱贫户年度帮扶计划。(一)家庭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情况:1、交通情况;该户离组干道30米,入户道路属水泥路面。2、用电的情况;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正常。3、卫生厕所情况;室外设有卫生间。(二

学习

科学计算器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计算器10篇,内容包括科学计算器的各种使用方法,科学计算器240种功能说明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

学习

心理老师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老师10篇,内容包括心理老师分享心得,心理老师刘聪。(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心理咨询师培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咨询师培训10篇,内容包括优路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咨询师案例培训。2、学习内容理论层次高,深入浅出,贴近实际。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教师首先学习高层次的理论,化理论为经验,实施心理帮助,为求助者提供合理的心理协助,制定

学习

古建筑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古建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古建筑论文范文参考,古建筑论文题目大全。实践证明,正确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方法是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与保证.历史建筑重在永续利用,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历史建筑的空间价值,才能体现出历史建

学习

心理访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访谈10篇,内容包括完整的心理访谈记录,最新一期心理访谈的心得。2004年底,出于服务大众心理健康的目的,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倾心打造了一档大型日播心理栏目《心理访谈》。栏目每期约20分钟,以现场个案访谈为表现形式,有时会插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大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篇。这次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让我有不少的感触,感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视,因此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让我有了体会。我们进

学习

团体心理辅导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团体心理辅导10篇,内容包括团体心理辅导自我探索,团体心理活动辅导11例。Keywords:groupcounseling;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education一、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

学习

科学网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网10篇,内容包括科学网博客文章的质量如何,科学推荐。2网络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网络科学是基于数学和系统科学,结合物理学、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发展起来的新兴交

学习

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小论文。【正文】***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

学习

心理疏导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疏导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疏导,学生心理疏导。一、案例简介我当班主任有十四年,在我身上所发生的特殊案例有三点,印记太深,其他班主任你们能做到吗?先听听我三点的讲述:1、2001年夏,“女生宿舍卫生间马桶堵塞的尴尬局面”,我

学习

青少年心理健康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10篇,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10条,青少年心理健康100个问答。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

学习

科学家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家10篇,内容包括科学家的成功故事十篇,十篇科学家故事。借助德国宇航中心的影响,科隆市***府及各社会组织每周都会邀请航天或其他前沿科技领域的专家、宇航员等在市***厅、报告厅、***书馆,甚至咖啡厅、莱茵河广场等开放

学习

社会心理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知识大全,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我们认为,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的造

学习

认知心理学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认知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深度解析,认知心理学知识大全。一、学习风格与网络教育个性化人们对于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个别化教学,尤其是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实现,确已寄予厚望。达到这一目标的思路是,利用网络设置及

学习

应用心理学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应用心理学深度解析,应用心理学介绍。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人们

学习

普通心理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论文十篇,色彩心理学论文十篇。一、高度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教学尤其要抓住这个要点。恰当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可以高度激发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心理学

学习

犯罪心理学10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犯罪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笔记大全,犯罪心理学13种方法。刑罚是由刑法所规定的、由审判机关确定对犯罪人适用并通过特定机关执行的强制方法。刑罚体现了国家***权对危害国家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和否定

学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10篇,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详细信息,自考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水平的发展状况来看,对于自动化设备的掌握情况还是值得赞誉的。虽然如此,一些机械设计以及制作部门

学习

动漫设计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动漫设计10篇,内容包括动漫设计十年,动漫房间设计。1.中国动漫产业现状1.1市场需求动漫产业是本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广义上的动漫产业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玩具制造业、出版业等诸多方面。近些年来中国动画发展

学习

家居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家居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家居设计论文,家居设计相关内容论文范文。1.2面料搭配水墨渲染在居家服装不同的面料上运用呈现出来的效果不一。针织雪纺类面料有轻微竹节风格,滑爽轻盈、抗皱免烫、尺寸稳定、吸湿快干、弹性适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