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篇1
1、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生活学习中,除了严格引导他们遵守纪律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发展中的人看待,了解他们的一些喜好、性格特点,平时多接触多关心,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接受老师,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症结,灵活改变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
2、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体现自身的素质,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会学习老师的一些动作或习惯,并模仿。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以理服人,让学生明白一些事情是可以通过讲道理解决的,明白道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
3、情绪是可以传染,积极的情绪会起到鼓励的作用,消极的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比如课堂上多微笑,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另外多对学生说些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理老师篇2
老师是小石子铺平了我们前进的路,老师是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指出真确的路,老师是大海中的小船在无尽的大海中帮助我们游到岸边。
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打了96分,我的老师非常高兴地说:“是我得了全年组的最高分。”同学们也赞叹不已。另一班的老师到我的班就请我出来看了看我就真诚地说:“嗯,果然是个好料子。”我的老师谦虚地说:“不要夸,不要夸,夸了会骄傲的。”老师们就笑了起来,我心想:哈,老师真幽默。另一班的老师说:“唉,我就贪不着这样的好料子。”“哦,对了我该走了,拜拜!”老师说了就走了。老师叫我回去了。又把我放在她面前。我心想:我的学习都很好,还要在你面前有一点浪费。那时我还是知迷不悟。老师从那天开始就几乎每次回答问题都叫我。我想都不想就回答了。这我就有一些不行了。我这可忙起来了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到了期末考试我就在脑子里想可以想一想起老师在作题时对我说:“作题要认真,把字写好。”我就感觉到了力量。我飞速地做完了试卷。没想到啊我还是前三名。老师也给我发了一个学习飞跃奖的奖状。
老师的力量是无尽的,老师,我理解了您对我的心意。
辽宁鞍山东柳小学五年级:韩松翰
心理老师篇3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篇4
当今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社会的比例很大,当然,教师队伍也将趋于老年化,但这个职业需要活力,需要和孩子们一样具有年轻的心理。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怎么能教好新时代的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师生之间就好比爷奶教子孙,老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代沟,还有老教师教学的方法死板、老旧。如果老教师能和年轻教师一样充满无穷的活力,朝气蓬勃,老当益壮,在教学方法上多样化,多和学生在一起做游戏,学生对老教师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改变,这是教育界面临的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就不可能一时解决。因此,就得克服老教师的倦怠心理,让他们的心灵再度年轻,那么,老教师的倦怠心理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心理老了
他们经历了许多沧桑岁月,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身体老了,思想也跟不上形势,上进心自然减少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兴趣是做事情的动力,所以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对这件事感兴趣。要想唤醒老教师年轻的心理,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和年轻教师在一起交流,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还要引导老教师认识一些新鲜事物,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这些都能改善老教师心理状态。如,上网查找资料,对新鲜事物有所了解,这样就不能被社会淘汰。讲课时说的话,做的事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孩子们产生感情,引起共鸣,再加上教师渊博的知识,更能吸引孩子们那颗闪亮的心灵,进而崇拜你,愿意跟着你去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二、知识老了
老教师掌握的知识也要适时更新,教材也是年年在更新,年年在完善。当初,小学和中学,有些知识脱轨,在小学是一种教法,而在中学又是一种教法,让学生到中学学得不自然。如,起初小学乘法里把两个因数,叫做被乘数,乘数,位置也不能交换。而到中学后都叫因数,位置可以交换。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自然。可是,现在教材改进后,小学和中学都统一了,学起来就很容易接受。原先,老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就能教学。可现在的课堂上又是电脑,又是幻灯,又是课件等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应用着,使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就要求老教师,与时俱进,不但要研究好教材,还要学习一些先进的技能,在课堂上应用,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所以摆在老教师面前的困难很多。应唤醒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解决他们的工作困难,让他们在工作中大放光彩,跟上时代的步伐,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心理老师篇5
现在我们初中的老师被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为的是可以教育学生.其实我发现老师的心理也不健康,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老师心理不健康.只有一个时间是健康的.那就是暑假.因为那时没心理负担.但是一到开学.心理就又开始不健康了.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首先是到哪里去任教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调到偏远的山区.那就有苦吃了.还有就是学科成绩,这是唯一的目标.你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全看你的成绩.其它的不管.所以一开学就没得空了.心上象有一块沉沉的石头.一直抓学生的成绩.唯恐落后.一直到暑假开始.知道了结果.如果成绩好的话,整个暑假就比较好过.如果成绩比较差.就还是得胆心这个不合格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所以说老师心理上的这块石头往往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上.恨铁不成钢和体罚,变相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以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待遇问题.虽然老师有假期.但是也没什么可以做呀,旅游需要钱,就那么点钱游多远?这一次去海南用了6000多.还真点心疼呢.但平时我们除了工资,几乎没什么钱了.工作时间呢?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5点半.作为班主任的一星期两次要到9点多才能离开学校.上夜课就更不用说了.而其它事业单位就没这种情况了.他们8点钟上班.下午也是很迟才上班的.而我们中午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几乎是没得休息的.他们工资比我们高.高中的老师尽管跟我们差不多辛苦.但他们工资比我们高多了.这样的一比较心态又不平衡了.还有班主任,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整个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当的大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说领导上的课差不多都是副科,不用调测的.有的还不用任课,多余的课压在一部分老师身上,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却在那儿高唱"今年我们学校老师超编...."活儿谁干得多.谁挨的批评就最多.钱就拿得最少.活儿干得最少的,好事样样有份,坏事一样都轮不到.
所以说要心理疾病要***的首先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心理老师篇6
其实,我也有着和你相同的坚持就是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有时,我在幼儿园也会遇到家长送红包的情况,其实家长送红包也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护,希望老师能像自己一样爱孩子、照顾好孩子。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会对家长的行为表示体谅,同时也会坚决地婉拒,告诉他这是老师应该做的,告诉他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对他的观察、照顾,也委婉地向他表明:
“对于每一个孩子老师都是同等的关心和爱护,请不要担心,如果这样,老师会很为难……”等等来拒绝家长送红包的行为。当然,我认为解决家长疑虑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拒绝而应该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孩子,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位一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想,当我们做到这些时,他们的疑虑也会自然而然的消除。
区域空间有限应如何投放适合的材料?
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有些人认为区域活动要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根据孩子的兴趣、种类少而精;有些认为材料越多越好,成品、半成品的都可以,便于孩子们取用,便于不同能力差异的孩子们操作。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但是区域空间有限,到底应该如何取舍?
孩子们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认知与发展的,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空间和区域环境、投放能与孩子充分互动的游戏材料对于孩子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空间环境的创设和活动区的设置(设置方式、种类、个数)都应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布局、合理结构。
第一,在区域空间的创设上,首先应设置区隔式空间,可分为主题固定的装扮区(适合托小班幼儿)、内容不固定的游戏区和四周区隔,既能满足幼儿集体游戏和学习的需要,也能同时满足四周区域活动的需要,还应注意动静尽量分开,避免出现死角;其次,活动区种类和个数的设置上也是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托小班孩子适合创设2~3个适合该年龄段孩子发展需要的活动区,如“生活区”、“玩具分享区”、“情感体验区”(娃娃家);而中、大班孩子则分别适合创设4~5个、6个以上不同的规则游戏区(益智区、积木区、美工区等)和角色游戏区(医院、商场、美发店、***书馆等),每个区域适合5~7人玩耍;再次,还应注意各个区域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适宜性,如***书区应创设在光线较为充足的靠窗处,美工角考虑放在靠近软墙的空间,可以把幼儿作品直接展示在墙上,同时还应距离水源近一些,便于幼儿画水粉画时的清洗。除了利用教学空间,还可以利用角落、走廊、过道、转角等一些非教学空间。如:走廊可以开设表演区,一是因为可以不干扰其他区域的活动,二是因为走廊的形状很像T形台,还可利用地面(游戏:跳数字房)、墙面粘贴数字卡等创设数学区。
第二,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首先还是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阶段发展目标,如小班的益智区,为了让孩子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习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形的纽扣,让幼儿学习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扣成一串。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既达到了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目标,也积累了有关***形、色彩的感性经验;其次是结构性,既要有结构性比较高的成品,也要有低结构的半成品或原材料,任幼儿自由选择和探索;然后是层次性,区角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有不同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是多样化,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乃至性别特征的不同,使幼儿在选择材料时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因此,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来选择,即一个目标多种操作材料,既让幼儿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操作材料,又为不同经验、学习方式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如何回答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好问,有时候提出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也回答不出。以前遏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我让幼儿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有时我会当场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但我觉得经常这样的话,老师在幼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大减弱,除了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外,面对幼儿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好奇好问是孩子本真的表现,也是孩子思维与心智发展的明显表征。而一切探究的出发点都源于问题,孩子是通过问题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获得孩子的自主发展。
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教师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不能老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压制孩子思维和发展的过程,而应在充分摆正自身角色和定位的基础上,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当孩子提出连老师都不能作答的问题时,充分证明了孩子在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在积极地思考和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真诚对待。当孩子提出的某个问题教师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时,切不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忽悠孩子。而应该去查阅有关资料或“不耻下问”,向别人请教,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解答了孩子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指导孩子的学习。
第二,要学会等待。孩子问题的提出只是提供了活动发展的契机,而不是活动的全部,所以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去尝试解答心中的疑问。因为探索结果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幼儿敢于大胆提问、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问题的精神。
第三,要充分信任。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应鼓励和肯定孩子,相信在大家一起寻找的过程中会找到满意的答案。孩子们有了探索的动力源之后自然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倍。只有找到了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找到适合幼儿探索的契机,只有充分相信孩子,才能有效的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第四,做好家园沟通。面对孩子的问题,有时我们并不直接告知其答案,而是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寻求答案,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惑,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对教师工作的了解,更便于家园沟通与合作。
第五,要容易理解。面对孩子的提问,应依据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其能理解的方式给予回答,但也不应过于夸大其辞、扭曲答案的客观事实。当然,如果能够灵巧地广泛回答,就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是回答方式的秘诀之一。
提问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我园一位教师提出:开放性、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思考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提问。过去提问形式比较单一传统,语言活动传统的模式是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的提问总是:谁?在哪里?干什么?而现在我们比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那么是不是注重了问题的开放性,就再也不用“老三问”了呢?
心理学家对提问的类型进行过种种思索。早期的观点把提问分成两大系统:“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开放性问题允许有广泛的反应范围,不仅包括认知的要求,还包括情感的表现、移情作用、态度和价值;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它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选择反应。记忆性问题需要学生回忆已有的信息,它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提问类型,相反,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语言活动模式中的“老三问”属于封闭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其实,我认为,不管是开放式、思考式问题,还是封闭式、记忆式问题,它们都各有其价值。传统的“老三问”对孩子的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是有帮助的,也有利于孩子学习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而开放性、思考性的问题则能引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思考。在教学中选择何种提问方式,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应该根据教育场景需要,围绕目标与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提问,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我想,大家之所以更倡导后者,是因为以前开放式的问题提得太少了,需要提倡。
借用冯晓霞教授的话: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不是“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它只能是一种改良,完善。不存在某种东西必须彻底砸烂抛弃的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勇气,比方说不害怕怕生人,敢于和别人交往?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和幼儿园同伴的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你是我们班一只百灵鸟呢,明天再给我们唱歌!”有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
在此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缺乏耐心。当别家孩子又唱又跳,聪明伶俐似小明星时,看到自家孩子畏缩地躲在一旁,难免恨铁不成钢。“没出息的东西,见不得人……”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也许家长很快能恢复理性,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
可对孩子来说,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家长几句宽慰的话能轻易抚平。当孩子与自己做斗争时,家长的鼓励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推动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心理老师篇7
作者:陈斐 叶春霞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尽管多数农村老师受过师范教育或一定程度的师资培训,但是周围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同化能力,使得教师被农村社区文化逐渐同化,这种文化回归乡土带给教师的是默认乡土文化的合理性。农村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匮乏,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没有健身设备,大部分的教师的业余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打麻将等,这非常不利于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和释放教师的职业压力。再加上居民的素质不高,垃圾随手丢、随意倒,农村社区卫生环境不好,教师处于恶劣的卫生环境中,不仅工作心情难以愉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村教师躁动不安的工作情绪。农村职业环境对教师心理安全的影响其一,农村教师实际工作量与职业收入严重失调,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心理安全。农村学校师资配备不健全,教师往往教语文、数学,还兼任思品、英语、自然等科目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学校实行“大循环”教学,教师往往是从一年级带一个教学班直到毕业,既当班主任,又当科任教师。巨大心智付出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偏低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继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国家财***对农村教育拨款的经费比例小。大部分农村教育经费用于学校教学设施改善、接待上级***门领导的考察等,剩下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因而会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较差,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地方补贴未落实到位等因素,教师工资所剩无几,还须开销在学习、培训、进修方面,农村教师特别是男教师家庭负担重,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这些容易导致农村教师对自身的遭遇愤愤不平,内心的平衡被打破,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出的消极心理应激状况,极大地破坏了教师的心理安全。其二,社会发展变革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学历的高要求与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空间的矛盾突出,导致教师缺乏心理安全感。社会发展要求教师素养要专且博。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师学历或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们不仅要面对升学率的应考压力,而且要面对教育评估和继续教育的压力。但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闭塞、资料短缺,教师的进修学习缺乏基本的设施和学习研讨的教育文化环境,***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又往往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农村教师集体走向平庸。大多数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学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产生深深的自卑感。特别在当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农村人际环境对教师心理安全的影响其一,农村学校管理手段的简单机械影响教师心理安全。
目前,农村学校管理者仍旧习惯以加压加量来促进工作。管理低效导致农村教师们经常超负荷工作。并且,农村教师对于学校、对于关乎自己的利益决策缺乏自与参与权,这样的隔阂造成了教师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缺乏心理安全感,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心态不稳定。由于看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教师职业作为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手段,形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导致他们待在教育行业却不谋育人,只谋求生。其二,农村教育评价制度不规范带来教师心理困扰。“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等指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某些学校领导作风腐败,在教师的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优晋级等方面未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操作,而是“看关系,分远近”。这些评价方式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不合理的是,这些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升职、晋级、加薪、绩效工资等联系在一起。不公正的评价制度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产生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部分学校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以后,职业评价压力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更使一些教师感到危机四伏。其三,农村职业环境的封闭性带来教师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农村地理环境相对偏离城镇,交通落后,外部信息力量难以渗透等多重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的封闭。缺少进步文化的衡量,缺乏外界信息的补充,欠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带来农村教师职业文化环境的孤立。长期封闭的自力更生的教育生活方式带来的保守性,使得农村教师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此外,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农村各级职称指标少,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加重了同事之间的矛盾,诱发了教师之间的敌对情绪。
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环境良好的农村社区环境能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让农村教师对自己所处的工作周边的环境有一种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缓解自己紧张的工作情绪。社区与学校教师是互利型互动建设的关系: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充当社区辅导员,可以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社区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资源应当与社区文化宣传需求有机结合,针对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和家庭观念的实际状况,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访谈、讨论、讲座、阅读等活动,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之间的良性循环。在物质建设方面,农村村委会应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卫生、环境等硬件的建设力度,营造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同时居民也应自觉地积极筹措资金来建设优美的社区环境,自觉投身于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中,营造卫生干净的社区环境;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农村村委会应当注重“尊师重教”传统美德的真正落实,除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对自己子女进行教育以外,还要求家长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育工作的特性,允许教师有尝试、有失败,克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对教师的过高要求,不应单一地以升学率和考入名校率来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尺度。营造发展型的教育工作环境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学校教育功能决定了教师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生活无法隔离,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因此,学校要致力于优化校园生活共同体,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学校管理者要重视、考虑教师与学校的共同的生存状况,结合教师的心理感受,制定与推行相关制度为生活共同体护航。对于入职初期的教师,安全的需要尤为突出,其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对许多刚加入到学校组织中的教师而言,安全需求主要是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方面的关注;对安全需要最迫切的应该是在兼并的农村学校任教的或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教师,如果学校不能为其提供满意的安全保护措施,这些教师极有可能失去心理安全。当然,教师要反身自问,反思自身的工作状况与发展目标,采用合理的生活诉求,促进生活理解,参与营造合作型的人际文化,改变农村封闭、***的作业状态,并以此释放和排解心理压力,建立农村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对于营造教育生活共同体而言,目前农村学校管理的任意、主观的评价管理制度是定时炸弹。相关教育机构应当从整体上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态度和进修提高等多方面评价。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民主化管理,各项工作要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操作起来公正、公平、公开。
农村学校不妨因地制宜,以行***的手段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以便教师借助同伴互助或专业引领带动自身专业发展。(1)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结成互助伙伴,以发现和确定双方在教学能力和社会交往上的优缺点,不仅能促进教师间彼此交流,共同探讨,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气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工作室。仿效名师工作室的培养方式,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工作室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多形式、多活动的教师阅读活动,集体选读文学经典名著、教育理论专著、新课标教材、优秀教研论著、精品儿童文学、知名学科报刊等材料,以读促学、以读促研、以读促教。(3)院校援助。在师资支援方面,可以采取派出实习师范生支教,选派专家指导小学教师的教学及研究等形式;在资料支持方面,可以编写与赠送***书资料、录制与赠送影音教学资料、提供教师教研资料,以便更专业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农村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教师的内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有效的教师职业规划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农村教师尤其需要合理规划内职业生涯发展,克服因外在环境的劣势所带来的消极暗示。其一,农村教师要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教师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矛盾。客观的自我认知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村教师在其职业规划的应然和实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减少教师心理安全缺失所带来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有助于教师健全心理安全。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当了解和认识个人的长处和缺点,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个性和欲望,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等。教师科学而深刻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通过对自己各方面的总结来寻找职业发展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将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加成功。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当认识当前社会***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与需求状况,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其二,农村教师要寻找可行的职业生涯战略。职业生涯战略就是为了帮助个人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而设计的一连串活动。教师职业生涯活动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即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综合考虑,选择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教书育人的方向以及行***管理方向。与城镇教师相比,农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为了认识自我从而促进发展。农村教师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必须考虑农村人文环境的因素和学校职业环境的可能,避免好高骛远,切实地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何时参加培训以及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等。通过实际行动策略,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得以实现。
心理老师篇8
一年的时光就像天空中陨落的流星,还没来得及留下美好的记忆就已经匆匆离去了,转眼又是一个新年。每当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都是最快乐、幸福的——联欢晚会。这样的晚会是一学期孩子成果的一个展示,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看着家长们兴奋、投入的看着自己孩子成果的展示,那种快乐的表情从未消失过,能拥有这样的快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这种幸福是那种无法言表的感觉。
来到××天使之翼工作已经3年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成传说中的“老人”,而这个“老人”也见证了机构的每一步成长。从当初的200不到的教室发展到如今800平;从当初6名教师发展到如今的20余人;从当初的6、7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55人。这简单的数字记录本文就已经描绘了机构3年的发展历史。09年对机构来说是发展飞越关键的一年,经过努力拼搏,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及孤独症家庭的认可,而09年对于我也是颇有收获的一年。
09年,我仍然从事个训工作,依然为那些没有语言的天使编织说话的梦想,可这样的梦想说着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因为付出的不止是我的汗水,还有家长们心痛的泪水。每一个新到的天使都会有不同的发育问题,我必须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去解决问题。每一个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产生恐惧,首先就是要消除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感受快乐。快乐是孩子的权利,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快乐。带着这样的信念,并选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上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完全释放驱散他们心中的恐惧,发挥最大的潜能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跟幼儿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之后,对幼儿存在的发音问题进行查找,然后,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一步步去完成。这其中要有成功、要有失败、要有喜悦、要有伤心流泪。可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努力的帮助他们。因为我坚信着,一时的痛苦可以换来一辈子的幸福,那么现在的这点“苦”不也是很幸福的吗?在我执著的坚信下,有3名幼儿已经开口说话了;在我执著坚信下,有4名幼儿从单音可以说到一句简单的话;在我执著的坚信下,有4名幼儿已经升了班,并可以进行一般对话。
曾经有位家长跟我说:“你应该记录下你教过学生的名字,然后标记上哪些是不会说话到会说话,哪些孩子是从单音或发音不准到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成绩,你的荣誉”。听完之后我笑了,因为大多数的家长目光都会聚集在那些很“出彩”的孩子,但还有一部分的孩子也是让我很头疼的,然而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天使们,而这样的帮助不需要任何利益回报,只有他们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无论如今我取得多少成绩,那都是机构领导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然而都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我,我不会畏惧,不会退缩,不断的完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天使们。
心理老师篇9
一、塑造良好形象
注重首因效应,塑造良好形象。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或虽相识但没打过交道的人第一次见面或第一次打交道时所形成的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等对初次印象的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影响,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初步的、表面的印象,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的特点,但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可以扩散到对人的内心的认识和评价,并对以后的认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就能大大的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中学生刚接触到新老师,如果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因此,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从衣着、表情,一直到讲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时间分配、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的策划。就是开头第一句如何话说,结尾如何收场,我都要作认真的安排。讲好第一节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佩,而且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课堂幽默风趣
适时运用幽默效应,活跃课堂气氛。幽默效应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只是一个人处于困难和尴尬处境时,可以采用一些诙谐手法,自我解脱,达到心理的平衡与安宁。在教育工作中,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使师生间的紧张关系解除,也能使师生双方的心理得到舒解,使彼此之间的不快解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程度。
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当他们喜欢这个老师时,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学科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三、预设门坎效应
巧设门坎效应,提高解题能力。所谓门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较小的要求,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不一致的印象,也就可能接受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得寸进尺”意义相近。
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要求学生背诵,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时,运用门坎效应较好,我会让他们先掌握其中的几段,在他们掌握很好的基础上说:“你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些都会背了,这篇课文,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会背吗?”“能”,他们的回答肯定而响亮。这样去背,学生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很乐意去背。学生在这样“无屈从压力”的情况下,逐渐从害怕背课文向喜欢背课文的方向发展。
四、避开超限效应
避开超限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当学习完新的课文后,一般都要抄写字词或课文,有些老师让学生抄写几遍,甚至更多,认为这样学生就会记得更牢。或是当学生抄写错误后,罚他重复抄写。实验证明,抄写三遍的效果最好。如果到了五遍,大脑会出现抑制,如果继续抄下去,就会出现逆反,这就是超限效应。
这种效应在教学中也时有发生。例如拖堂就是一个时间的超限效应。学生十分反感。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一节课上内容过多。这些效应的结果都会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在表扬或批评学生时,不能对优等生表扬过度,也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穷追不舍”,掌握好批评与表扬的“候”与“尺度”,这样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心理老师篇10
人能否产生心理的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健全的以人脑为主的神经系统。二是有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刺激。两个条件缺一个都形不成心理。当然,如果有了客观刺激,个体没有感受到,或拒绝感受,也形不成心理。由于客观世界的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决定了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我们说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就是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我们把它概括为,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记忆了什么,思维和想像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表现出来的意志,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表现等。因此说,人的心理现象到处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人的心理现象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也有正和反两个方面,就是说,既有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又有异常人的心理活动,或说人有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之分。
心理正常 的人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种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指有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的人。
心理不正常的人的心理,我们称之异常心理,包括常见的异常心理障碍,变态人格,神经症,各类精神障碍等。
我们讲心理修养,或说提高心理素质,主要就是不断的树立正常心理,防止异常心理发生和使异常心理得到克服,使心理达到内容与客观世界地统一,知、情、意、行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协调,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也和身体素质与健康一样,需要锻炼与保养,不断的增进与积累。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1. 提高认识能力,实现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统一。
人的认识能力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逐步提高,急躁不得,等待不得,狂妄不得。认识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就有了保障。
任何人都处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外部世界,即人的身外的客观世界,它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二是自已的内部世界,即主观世界,它主要是由个体过往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构成的经验系统。外部世界是由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客观现实构成的。
我们的内部世界可以由我们的意志来安排,但外部世界却不随我们的意志而转移。两类世界之间存在着差异,构成了矛盾。当我们对存在的矛盾缺乏明确认识,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时,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困惑,烦躁和不安,甚至对自已的生存价值产生怀疑,对自已固有的信仰,发生动摇,它就成了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前提条件。
现实世界各种矛盾丛生,五花八门,冲突横生,它既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资源,使我们吸纳它的营养,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实,它也可以用压力、诱惑、假象和变幻莫测的种种事态袭击我们,使我们又不断的吞噬着它的苦果,生活在磨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