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技术篇1
2014年,国民技术每股收益仅仅4分钱,这样算来,其市盈率高达1064倍,糟糕的业绩能维持高企的价格多久?
补贴至关重要
2007年国民技术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只有毫不起眼的740万元,而到了上市前夕的2009年高达9681万元,短短两年,扣非净利润暴增12倍!2010年国民技术扣非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5802万元,但上市之后,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坠落亏损的泥潭,2011年7779万元、2012年-1308万元、2013年-3322万元、2014年-3085万元。每年靠着上亿元的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府补助实现盈利,即使这样,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也只有469万元,2014年只有1015万元。2012年至2014年,扣非净利润都是亏损的,如果不是巨额的***府补助,国民技术恐怕就要退市了。
表1显示,国民技术各项指标在2010年达到巅峰,之后开始一落千丈。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入贡献的利润则从2010年大幅飙升,两者从2011年开始超过利润总额,利润贡献率达到103.37%,2013年更是达到1718.12%,2014年1213.84%。上市后,国民技术的盈利能力突然变得异常糟糕,但获得***府补助的能力却增强不少。2012年营业外收入中竟然高达8634万元,其中***府补助高达8628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创业板共有355家公司,其中首发募集资金达到20亿元或以上的公司有9家,国民技术以23.80亿元高居第二位,仅次于碧水源(300070.SZ)的25.53亿元。巨额资金到位后,对国民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立竿见影,与***府补助成为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2年国民技术财务费用-7022万元,是创业板公司中最少的;2013年,国民技术财务费用-6388万元,略高于汇川技术(300124.SZ)的-6677万元及东富龙(300171.SZ)的-6581万元,排行第三。2011年开始,国民技术的财务费用贡献的利润不低于5900万元,2012年最高达到了惊人的7022万元,半数以上的创业板公司一年的利润还不到6000万元!2011年开始***府补助也水涨船高,每年高达5800万元以上,营业外收入及财务费用每年贡献的利润达到1.18亿元以上,2012年高达1.57亿元,2013年、2014年分别高达1.27亿元、1.24亿元,而2012年至2014年净利润分别只有5499万元、469万元、1015万元。2013年、2014年的净利润远远不如2007年的1359万元,而2007年营业外收入及财务费用贡献的利润仅仅1001万元。但巨额利息收入和巨额***府补助依然无法挽救国民技术业绩的恶化。
国民技术上市前夕的2009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金额占收入的比例比2008年大幅下降,而上市后开始持续飙升,2011年高达41.04%,2012年55.50%、2013年59.83%、2014年58.52%。从2012年开始,费用比例远超毛利率,如此高比例的费用,如果不是巨额的***府补助及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国民技术要实现盈利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其中,研发费用2009年6794万元,到了2010年飙升至1.33亿元,而2007年至2009年三年累计才1.28亿元,之后一直居高不下,2010年至2014年研发费用投入高达7.52亿元,如此巨额的研发投入,不知道国民技术有用于研发哪些可以创造良好效益的项目。
风光无限的2010年
2010年4月29日,国民技术公告显示,当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776万元,同比增长166.38%;净利润5783万元,同比增长285.64%;扣非净利润4984万元,同比增长234.73%。公告还称:“USBKEY安全芯片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一季度USBKEY安全芯片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同时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在试商用阶段销售保持平稳。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毛利率较高的自主安全芯片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增加,2010年一季度,公司安全芯片类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34.29%,因而利润总额相应增长。”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201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暴增无疑为一年的高速增长开了好头。当年全年营业收入70237万元,同比增长50.77%;净利润17702万元,同比增长51.37%;扣非净利润15802万元同比63.22%。非常漂亮的数据。
在2010年年报中,国民技术称,顺利上市“有效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是国民技术风光无限的一年,既取得历史上最好的业绩,又在资本市场狂揽23.80亿元。然而,分季度来看,净利润在第一季度增长234.73%,半年预计预增167%-200%,1-9月预增80%-100%,全年预增45%-55%,只不过一季不如一季的业绩沉没在国民技术的业绩预增报告中,以至于第四季度业绩恶化也沉没在鲜花与掌声中。
进一步分析,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合计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6%之间,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开始飙升,第三季度达到34.31%,第四季度更是高达43.18%。
从2009年至2010年共八个季度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共四个季度净利润及利润总额都环比增长,而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明显下降,直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性亏损,时机拿捏非常精准,可以说是收放自如。2009年净利润及2010年第一季度非常关键,高速增长有助于发行价可以飞得更高,而募集资金可以随之暴增。从发行结果来看,国民技术无与伦比的精心布局获得相当完美的回报。
2010年4月的招股书还描述“市场存在巨大上升空间”,而2010年年报开始露出不一样的信息,“公司主要产品 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其市场正在逐步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增大。”
对手在哪里?
国民技术招股书称:“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安全芯片供应商之一,在USBKEY安全芯片、安全存储芯片、可信计算芯片、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是国内少数量产32位USBKEY安全芯片供应商之一。2008年,公司以72.9%的市场份额在国内USBKEY安全芯片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同时还是国内安全存储芯片、符合中国自主密码规范的可信计算安全芯片、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在安全芯片细分行业,本公司市场竞争者主要是境外厂商。在USBKEY安全芯片市场,主要竞争者包括美国爱特梅尔、德国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在安全存储芯片市场,主要竞争者包括中国台湾的慧荣科技、群联电子、荷兰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在TCM可信计算芯片市场,公司先发优势明显,目前尚未有其他境内企业与本公司构成实质性竞争;在移动支付芯片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拥有SIMpass方案的德国英飞凌。总体而言,由于***策、资质以及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厂商在竞争中没有优势。”
看看这样的描述,国民技术在行业内颇有“独孤求败”的寂寞感。
更何况,国民技术还有四大核心竞争优势护航。
如此技术大拿,在顺利募资后,是否如虎添翼,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呢?从其募投项目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以(32位高速)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为例。按项目实施后的前5年,年均增量销售收入1401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553.27万元、年均净利润2664.96万元、投资利润率46.56%、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4.25年。
按照国民技术的预测,这一项目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到2014年,中国USBKEY安全芯片市场销量将达到9627.1万颗,销售额达到12.66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1.5%和32.1%。”而公司又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本公司是 USBKEY安全芯片市场份额最大供应商。2008年,本公司以72.9%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且“本公司已与全国范围的商业银行、电信公司和消费电子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本公司的安全产品已在全国各主要银行、电信应用,并取得客户的好评。”
看上去十拿九稳的好项目,到最后却业绩糟糕,截至2014年12月31日,这一项目累计实现效益1132万元,不到预计的十分之一。
另外两个同样美好无比的募投项目也好不了哪里去。同样是预计募集资金到位2年后达产,预计项目实施前5年年平均增加净利润分别2733.27万元及3997.76万元的(32 位高速)安全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尚未贡献一分钱利润,而基于射频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也只不过累计实现效益4952万元。
从2011年年报开始,国民技术为募投项目给出了种种理由。
2011年年报称:“Foundry高端工艺技术准备较预期有较大延缓,导致32位高端芯片研发较预期放缓……安全存储改造项目:随着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电脑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导致相关电脑存储需求大幅降低,安全存储在电脑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存储市场需求开始增长,包括安全SD卡、安全云存储的需求有所增长。为此,公司……把重点转向SD接口的安全存储卡,以及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云存储的芯片以及方案的研发,致使项目资金投入较原定计划有所延迟。”
到了2012年年报,国民技术这样解释:“1.USBKEY项目:……32位高端KEY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在研发设计时需要考虑新的需求……造成项目进度的延期。2.安全存储项目:安全存储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转向和移动支付结合的应用市场,公司移动支付产品技术及相关产品由于受到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的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受到很大的影响。”
2013年年报和2014年年报解释大致也是如此。
种种理由的背后,也许募投项目原本只不过是美丽的传说故事而已。
高价并购后遗症
2012年6月8日,国民技术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16500万元的超募资金,收购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捷信联”)100%股权的系列公告。
可行性报告称:通过此次投资,可以在“手机深圳通”统一业务名目下将公司已形成RFID-SIM卡、POS设备改造、优惠券运营以及相关系统开发的业务布局和安捷信联运行平台和电子商务布局相整合,使客户更完整接受发卡、充值、电子商务和优惠券等服务,并使公司和安捷信联形成发卡、制卡、充值手续费、发卡费和其他增值业务,如电子商务、信息广播、优惠券等收入。 国民技术还在可行性报告中预计安捷信联2012年、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290万元、3549万元,净利润分别达到392万元、938万元。
相关的评估报告显示:“评估值比账面净资产价值增值14279.26万元,增值率560.96%。”非常怪异的是,整个评估报告并没有提及大幅增值的原因。另外,整个评估报告,充斥相当多的假设,3个一般假设还尚属正常,而特殊假设高达16个之多,如收益稳定假设、盈利能力不变假设等等,相当罕见。如此之多的假设,是否意味着评估机构对评估结果并不放心而增设了“防火墙”?
出让方并没有对业绩进行承诺,并购进展异常顺利,堪称神速,6月8日公告,6月11日办理工商变更,6月12日,国民技术将其纳入合并范围,随后更名为“深圳市国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次投资是否像国民技术所言“本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财务指标良好。”或者又如保荐机构安信证券所说,“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为了拓展公司业务,实现经营目标,给股东以更大的投资回报”呢?
没有。收购前后的安捷信联,一直在亏损中苦苦挣扎,盈利恐遥遥无期。
每年数百万到上千万元的亏损只是安捷信联送给国民技术的“小礼物”而已。安捷信联2012年6月12日的净资产只有1987万元,而国民技术付出的可是1.65亿元真金白银,1.65亿元主要化成两件“大礼”,一是1亿元的著作权,二是5567万元的商誉。
表4显示,合并日安捷信联的净资产只有1987万元,其中无形资产588万元,而经评估后,负债及净资产高达1.35亿元,暴增了10136万元,其中无形资产增值1.01亿元,增值率高达1723.99%。安捷信联2011年之前无形资产金额为零,而2011年无形资产莫名其妙突然增加了787万元,并且是管理软件。
评估报告显示,“本次纳入评估范围的无形资产包括账面记录以及未记录的软件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账面记录的无形资产共11项管理软件;没有在账面上记录的无形资产包括了10项软件著作权、17项专利权以及10项商标权。”这对于一家成立于2009年3月10日的公司来说,可谓硕果累累。可惜的是,公告内容并没有披露清单。
评估机构评出高价 “是假定安捷信联公司以评估基准日的实际存量为前提,未来能够持续经营,现金流在每个预测期间的末期产生,并能获得稳定收益,且5年后的各年收益总体平均与第5年相同。”但评估报告提及的稳定收益是多少呢?评估报告没有稳定收益的踪迹。
国民技术在《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收购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中称:“安捷信联未来15年的成长性良好。经评估师评估……安捷信联2012―2016年……预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90.21万元、3548.65万元、5359.08万元、8370.55万元、8719.07万元。2012―2016年的营业收入环比分别增长54.95%、51.02%、56.19%、4.16%。预计2017―2026年业务趋于稳定,平均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719.07万元,净利润3049.35万元。”评估师厉害到可以评估未来长达15年的收益情况!
结果呢?2012年1月1日至6月11日数据不祥,2012年6月12日-12月31日,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369万元、亏损658万元;2013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196万元、亏损1081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922万元、亏损784万元。实际情况与当初的假设已经背道而驰,安捷信联并没有获得稳定的收益,而是获得稳定的亏损。引用评估报告的话来说:“各种假设情况均直接影响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和公允性,严重时会导致评估报告以及评估结论不能成立。”简言之,目前看来,安捷信联的净资产评估值增值率560.96%,这一评估报告及评估结论已经不成立了。那么按照安捷信联现在的状况,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评估,好让国民技术计提减值损失?由于出让方没有业绩承诺,股权转让款根据约定在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国民技术只能吞下高价并购苦果了。
国民技术将增值过亿的无形资产确认为著作权,摊销年限约为15年。不知道安捷信联拥有的究竟是何种神秘的著作权,可以管用15年,这些著作权是否真的能创造效益?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但无论是安捷信联一直亏损的业绩还是所处技术突飞猛进的行业来看,15年摊销年限实在太激进了。这也许是国民技术无奈的选择,如果国民技术按照本身研发的软件技术约5年的年限来摊销的话,那么著作权每年摊销金额将增加1312万元,而2013年469万元及2014年1015万元的净利润则保不住了,只有亏损。2015年是否盈利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2015年再次亏损,国民技术就面临退市之忧。显然,高价并购,并且尽可能减少业绩的负面影响,将增值过亿的无形资产确认为著作权并按约15年来摊销是很不错的选择。
非常激进的账务处理,无疑很好地美化业绩,但减值是不可避免的。截至2014年末,商誉未计提一分钱减值,还是5567万元;而著作权摊销1727万元后余下8288万元也未计提一分钱减值。回到现实中来,国民技术是时候好好考虑本次高价并购形成的著作权及商誉的减值事宜了,一旦计提巨额减值,自2007年以来一直盈利的国民技术恐怕就要尝到亏损的苦涩滋味了。
大股东紧急减持
国民技术前身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承担“909工程”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而组建的企业,由中兴通讯和国投电子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过增资、股权转让及IPO,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大”),持股27.50%;第二大股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持股20%。
解禁期一过,中国华大及中兴通讯就开始“胜利大出逃”。解禁不到8个月,两大股东持股比例由47.50%减持至1.15%,减持股份的比例高达46.35%,减持如此之急迫恐怕也是股市前所未有的事情。
还处于上升期的“市场前景巨大及竞争优势明显”的国民技术刚刚上市,为何留不住两大股东的“心”呢?而对国民技术的了解,恐怕没有谁比两大股东更加清楚的了。大股东退出宣称是“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二股东退出则说:“在适当时间、合理价位区间出售国民技术股份。”两者在国民技术上市时帮了不少忙,旗下公司的关联交易为国民技术贡献不少利润,此番退出,估计国民技术日后会愈发艰难了。
国民技术篇2
关键词:***民两用技术;现状;对策
中***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自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民两用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民两用技术得到应有的重视,促使国防工业部门走出去与民用工业部门一道开发、开展与市场结合的合作;另一方面可以***民两用项目为纽带,把民用工业部门请进来,有效建立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部门的紧密联系,有效地采购或吸引民用工业部门参与国防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渐建立***民一体化的工业体系。
一、***民两用技术发展背景
关于***民两用技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会在1992年的《国防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过渡法》中首次提出,随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含义为:满足***事应用和非***事应用的产品服务、标准、加工或采办规范,亦即***用和非***用的技术加工和产品。***民两用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先为***用后转民用的民技术;二是先为民用后转***用的先进民用技术;三是从开发时即考虑适合于***民两用的两用技术。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民两用潜力,而非专用技术。
***民两用技术是针对国防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的。发展***民两用技术一直是各国国防科技***策的重要内容,但真正把发展***民两用技术提高到战略地位是在冷战结束后。首先,世界各国的国防经费自冷战结束后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国防经费的下降促使***工企业进行产品的战略调整,以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其次,研究开发新型武器系统的成本持续上涨,这就使得这些***工企业实施民***策,以补充研究经费的不足。最后,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用和民用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二者之间的通用性越来越强,许多***用技术稍加改造就能用于商业用途,而大量的民用技术也能直接用于***事用途。通过发展两用技术既能推动新的***事技术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因此,美、英等国***府先后出台和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国内两用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民两用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都建立和拥有了自己的产业领域和主体技术群,在发展武器装备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民技术开发和民用科技能力提高,使***民两用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看,***民两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国防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民之间界限分明,自成体系。***民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没有考虑民用的可能性,适用的民用技术也很难进入***事应用领域,从而制约***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工各行业在生产机构设置、装备配置、研究方向等方面重复投资,人才、设备大量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民用领域的大量先进技术与在研项目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也无法发挥其具有的***用潜能。
(二)成果转化与市场开发困难。这个问题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体系单位向民用市场转化成果和开拓市场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民用体系单位向***用市场转化成果与开拓市场困难。两个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工体系单位与民用体系单位相互分离,不易沟通,难于形成合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比较薄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匮乏,科技成果拥有者和市场拥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市场开发上,多数***工体系单位由于主要是从事***品研制,缺乏与民用市场的联系,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营销体系;而民用体系单位由于***策与法规的制约,以及联系的渠道缺乏,也无法将自身拥有的优势产品与技术有效地投入***用市场,转换成经济效益。另外,我国目前***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完全是两套体系,各自遵循自己的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也影响了它们之间成果的转化。
(三)缺乏多元化研发资金来源。长期以来,***工科研单位的研发资金基本上来自于国家财***拨款,使得资金投入的渠道单一,而国家投入的资金主要用途是用于***用技术的研究。这就使得科研单位在研发过程中很难有精力与动力考虑技术的***民共用性,同时由于管理体制及***策的制约,民间资金很难融入到***用项目的研究中来,从而使得***工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无法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另外,民用体系单位虽然有着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但由于准入机制的制约,使得其缺乏将资金投入***民两用技术研究的信心与动力,使得民用企业研究***民两用技术在研究资金上出现“渴死在湖边”的尴尬。
(四)人才资源流失相当严重。目前,***工行业在战略重点转移和结构调整中步履艰难,许多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以及生活条件相当困难,因而在分配和奖励***策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价值难以通过评估认可参与收益分配。那些既有较强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又精通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和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难以留在***工行业中。
三、我国***民两用技术发展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对我国***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建议成立由科技部、国防科技工业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民两用技术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层次的***民两用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管理、指导、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策制定、协调合作、组织攻关;制定一整套有利于***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策,在税收、人才、金融、市场、工业产权、进出口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为***民两用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策环境。
(二)国家应制定***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要真正做到“寓***于民”、“***民互动”,让一次投入产生出两种效益,国家可授权有关部门制定***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统筹考虑***品和民品的发展,做到***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民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民两用技术重点资助领域指南并将其作为***民两用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宏观指导;通过建立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个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民两用技术项目进行评审和推选,对项目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验收,通过评审优选,确定若干***民两用技术为重点发展领域。
(三)加快对***工系统现行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抓住***工行业目前在体制、机构、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机会,使新体制、新机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两用技术的潜在优势。从国家发展经济的角度要求***工系统在调整过程中把对***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一是按照“小核心、大协作、寓***于民”的建设思路构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体系。***工主要抓新型装备的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总装和总测。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间的加工制造,在做好保密的情况下,尽可能面向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或择优安排,吸收和利用民用领域中的先进技术成果;二是逐步放开对***用技术中有***民两用特征技术成果的管制,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民用部门在重大工程和高新技术开发上也要采取全国招标的办法,为***工行业***民两用技术及产品进入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平等的***策环境。
(四)建立以***民间互通、互动为定位的双向传导机制。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扩大***品与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鼓励国防科技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扩散,同时支持民用高技术资源向国防领域渗透,促进国防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间的“相互对流”,以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统一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资源的整体和综合优势。
(五)健全以公平、公正为目标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合理流动、开展公平竞争的角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取消制约发展、阻碍竞争的各项制度,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通过确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引导企事业单位间的资产重组和联合开发,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大规模、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既能生产民用产品又能研制武器装备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六)设立***民两用高科技园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别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民两用技术经济还不具备条件。通过对民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和交流,指导和推动下一阶段***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选择一批在***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地区和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共同营建***民两用高科技园区和基地;根据***工行业企事业单位在中西部地区占有较大比重的现实,充分发挥***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发展***民两用技术需要的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一是建议国家设立***民两用技术发展基金,打通***民两用技术成果通向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民两用技术具有明确的***事需求,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投入。国家的投入作为种子基金,带动其他渠道配套投资,扩大投入规模。二是根据***民两用高技术项目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扶持。对于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民两用技术发展,由于风险大,可采取***府资助的方式;对于进行中试和产业化的***民两用技术,可由***府资助与企业投入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国民技术篇3
但是,2011财年国民技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65%、利润同比下降62.0%。公司称,导致其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及产业***策层面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2009年,国民技术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112.97%,净利润增幅高达384.83%。到了2010年,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50.77%、98.08%的增长。但是,自2011年第一季度起,国民技术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其披露信息显示,在前三季度中,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下降了8.98%、18.82%和17.85%,利润分别下滑了28.50%、54.09%和64.73%。
对此,国民技术的解释是受市场以及***策不确定因素影响,2011年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较为迟缓,移动支付产品销售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以确保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产品销售价格出现下降,对综合毛利率产生影响。
为抵御移动支付市场不明朗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国民技术开始与跨国企业进行战略合作。2011年12月17日,国民技术与微软缔结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推进可信计算标准和产业化。国民技术的公告显示,双方将致力于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共同推动可信计算技术的产业化,打造健康的可信计算产业链;二是共同推进和验证可信计算技术的新国际标准。今年3月2日,国民技术再次与英特尔签署谅解备忘录,也共同宣布开展可信计算技术标准和产业化方面的战略合作。
可信计算技术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迎合了市场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符合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此外,国民技术在可信计算领域一直拥有较强实力,是我国可信计算产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曾尝试开展信息安全方面的自主创新。国民技术开发的可信密码模块(TCM)产品和方案,曾被誉为“中国PC信息安全的DNA”。
目前,国民技术尚未公布与微软、英特尔合作的具体细节。
国民技术有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第二代个人银行卡的强制更新,但新一代银行卡芯片需要通过欧洲EAL5+的安全认证,但截至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安全芯片生产厂商通过此项认定。
国民技术篇4
一、重大的战略转变
二次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以高昂的代价进行战争准备,这就是旷日持久的冷战时期。然而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和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美、苏在***事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经济繁荣。美、苏为了扩***备战,***事工业发展到极其庞大的程度,特别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苏联的空间防御计划带来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并且使它们在世界上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地位受到冲击,使它们不得不考虑裁减***费,同时又要解决***事工业***民问题。
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长达40多年的冷战结束了,克林顿上台之后,他在分析美国现状时强调困难与挑战并存,必须“实行变革”,以“重建美国”。他认为美国一切内外***策都要服务于提高美国的经济竞争力,而发展高技术和创造经济增长的环境,则是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府于1993年3月宣布了它的国防转轨战略和1993~1997财年国防转轨计划。这个战略的要点是:支持***府各研究机构同工业界合作,大力发展***民两用技术,推动***用技术商业化,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同时保护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在武器采购中大量采用民用技术,以降低采购费,加速武器发展。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局长加里·登曼指出,美国国防转轨战略的核心是发展***民两用技术。同年5月克林顿***府宣布“星球大战”时代结束。除了继续进行***民之外,美国***府要求新的***事技术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要同时考虑到它的民用可能性,就是说要着重发展既能***用又能民用的两用技术。
二、美国发展***民两用技术的管理机构
美国负责两用技术的管理机构是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RPA于1958年建立,是在***领导下与三***并立的机构。***建立ARPA的目的是要它发展与美国长远安全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例如ARPA在早期发展的先进的计算机结构、分组交换网络和轻型复合材料等不仅能够***用,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民用。
在60年代末,随着美国在越南***事行动的逐步升级,***方开始要求ARPA的研究计划与***事任务有更密切的联系。1970年作为防御授权法案(Defense Authorization Bill)一部分的Mansfield 修正案被国会通过,它要求***的研究、发展、试验和评估(RDT&E)基金仅用于支持有关***事项目的计划。特别是1972年***把ARPA的名字改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之后,DARPA主要从事防御任务。但是到了80年代,国会开始让DARPA越来越多地与工业界合作进行两用技术的研究。第一项合作是建立半导体制造技术联合体(SEMATECH),国会让DARPA 给SEMATECH投资,从1988年开始共5年,每年1亿美元。此后国会还让它进行光刻、高清晰度显示、多芯片模块和高性能计算机等两用技术的研究。例如DARPA领导的高性能计算机和通信倡议(HPCCI),是一个加速发展和利用高性能计算机的长期计划。该计划包括4个部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应用、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以及基础研究和人资源。这些计划的实施,使DARPA成为一个支持两用技术的领导机构。
1993年2月克林顿命令在DARPA这个名字中略去防御,使这个机构的名字再次成为ARPA。总预算达52亿美元,主要负责***、民两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任务。这就进一步表明ARPA是一个两用技术的领导机构。虽然ARPA的规模不大,但是它是***中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主要部门。这些研究工作几乎都是两用技术。例如,有一项基础研究计划是研究半导体器件中的量子效应,而相应地还有一项应用技术研究是利用量子效应制造新的半导体器件。显然,量子效应的研究结果和新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民用,也可以***用。ARPA有10个办公室是负责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其中有5个明显的是两用技术,它们是微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和智能系统以及防御科学;另外5个是海上系统技术、着陆系统、先进系统、核监控和特殊机密任务,它们是为***事服务的,例如制造消音的潜水艇、先进的战术战斗机和灵巧武器系统等等,但是它们的一些副产品也可以民用。
转贴于 三、实施技术再投资计划(TRP)
技术再投资计划是为落实克林顿***府国防转轨战略、发展***民两用技术而制定的具体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由***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和运输部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的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来管理。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国防科学办公室主任担任委员会***。这项计划的经费由高级研究计划局统一调拨,并按法定计划分配。
委员会的具体目标是推动国家***用和民用技术研究和生产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大力发展新技术,既提供最先进的负担得起的***事系统,也提供最有竞争力的民用产品。该委员会在 ARPA局局长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如接受项目申请,对项目进行审查和鉴定以及与申请项目的企业集团、院校和地方***府洽谈协议等。美国***府对此计划的拨款1993年为472亿美元,1994年为5亿美元左右,1995年超过6亿美元。TRP包括3个活动领域:技术开发、技术利用以及制造技术教育和培训。技术开发主要是指两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另外还包括***用技术转民用(Spin off)和民用技术转***用(Spin on)方面的工作;技术利用是通过建立制造技术推广中心,在中心和接受推广的公司之间建立联系,探索使用新技术研制成的产 品在民用和***用两个方面的应用潜力,并使它们得到广泛的应用;制造技术教育和培训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美国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为21世纪提供高质量的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为人们提供有关最新的制造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人们发展两用制造工程技术的能力,具体来说,TRP包括8项法定计划。
(1)国防两用关键技术合作计划——支持私营企业与国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和开发既能满足国防需求又有商业前景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2)两用一体化合作计划——支持***同高技术公司合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潜在***用前景的两用技术,并使其商业化;
(3)防御先进制造技术合作计划——支持有关公司和国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前景的两用先进制造技术;
(4)制造工程教育补助金计划——资助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发展制造技术教育;
(5)制造技术专家授课计划——支持大学中有经验的制造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和有关活动;
(6)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帮助小型制造企业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以满足商业和国防需要;
(7)国防两用技术援助推广计划——帮助在经济上依赖***资助的企业取得两用能力;
(8)地区技术联盟援助计划——支持特定地区的州***府和有关企业合作,开发和应用两用关键技术,并使其商业化。
技术再投资计划优先发展以下11个关键两用技术领域里的应用技术:
(1)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包括建立使光纤、电缆、卫星及无线电等通信手段相结合的通信网络、射频和红外无线通信、软件开发及多用数据库,供用户使用。
(2)电子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包括电子设备生产工艺控制、多芯片集成、光电组件技术与制造,以开发顾客买得起的先进电子设备。
(3)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一体化设计系统、精密机床与机器人、光学部件制造、激光精密加工,以提高电力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水平。
(4)材料和结构制造技术——开发先进的复合材料和新的成形工艺。
(5)保健技术——包括保健信息系统、创伤***、生命信息感测和人体化学, 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 以降低***、民保健费用。
(8)航空技术——包括两用推进技术和发动机技术、光传操纵系统、先进材料以及创新飞行器结构设计。
(9)车辆技术——开发对环境无害的清洁动力源和车辆系统使用的先进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及车辆总装技术。
(10)造船工业基础设施技术——开发创新的船舶设计、造船工艺和船舶系统技术(如推进系统和辅助系统),以增强美国造船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民技术篇5
关键词:民用技术;国防科技;转化
长期以来,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且较薄弱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建设发展。众所周知,将民技***用其实是指将相对成熟的民间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适应性的优化研究后,再移植于国防科研和***事装备研制生产的一种工程技术转化活动。它是促进民用先进技术向国防***事领域转化,实现民技***用良性进步、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世界性的新***事***,促进我国***事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民结合,寓***于民”的国防***事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手段及途径[1]。
一、技术基础与推进条件
近年来,将民用技术向***事转移的运行机制,总体上可概括为四个方面[2]: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周边环境建设是民用技术***事转移的先提条件;其次,国内***府重视对民企技术的本体预先培育,是促进其转移的重要手段;再次,将可行性论证与先期实验相结合是转移成功与否的保证;最后,采用商业式的***需产品采购,是转移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
(一)民技***用转化与应用的坚实基础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势头增长正旺的产业化发展均为民企高新技术向国防***事领域的转化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具体可概括为发下几点:
1、民技企业的产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使其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飞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2、在国民的经济结构构成中,民企技术所占的比例明显比***吕更高,这些现象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体系的调整。
3、民技的科技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战略战事新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众多可喜的成果。
4、民技***移培育了众多有活力的中小型民营公司或企业,同时成长起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
5、在不断提高我国自生产的***民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批用于研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二)民技***用转化与应用的丰富资源
1、国内具有丰富的高、新技术资源,能为民用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向国防***事领域转化与应用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2、近年来,国家对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表现为大力推进和支持的现象,这些为民技***相及该方法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国家自有的科技部,拥有先进的高新技术计划成果,这些成果为其转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三)民技***用转化与应用的良好环境
国家制定的扶持民技***用的***策措施,且采取的方式方案均为民用高新技术向国防***事技术领域的转化与应用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而,民营企业所拥有的高新技术在进入***品市场过程中,在国家***策、体制体系、法规机制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4]。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保障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问题
首先,在体制机制保障方面,高层的综合协调机构仍然存在缺乏现象;而在现目前的***工企业体制和***企运行机制上,仍然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所产生的痕迹,这些造成了***工系统的内部自有的创新链和产业链间的关系脱节,这些影响使其在社会的科技力量上、在竞争以及协作上均呈现较强的排斥力。而在法律和法规周边环境问题上,***技向民转移的许多鼓励与保护***策,使得民企生产技术向向国防***事技术领域的转化与应用无法可依、也无章可循。因为现行的***策法规限制了民营企业向***品市场的转移,导致许多民用技术,甚至成熟的民用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不被***领域采用。
(二)资源配置兼容性和相关的激励机制问题
由于在资源配置上的兼容性不高现象,国家国防***事和经济的建设体系在总体上还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民分割与自成体系这种关系状态,使得国防***事建设在总体上还处于经济建设的“体外循环”状态;然而,在相关的激励机制所产生的问题上,仍然存在有效激励机制的匮乏,使得民用经济要进入国防***事技术建设领域,不管在税收、贷款、投入条件保障,还是在成果认证、产权保护等方面,其本身还没有享受到与***工相关企业一样,由国家给予的“国民待遇”。这些问题,在客观上阻碍并限制了寓民于这,一种全新体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不利于国防工业技术长期有效的稳定与发展。另外,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以及现有的国防***事体制体系的影响,在观念差异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国防***事相关的科研部门与民用相关的科研部门均缺乏了“两用”意识。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自认为在选用民品上,很多民用产品不符合***品规定的同时,还违反了***品的规矩。相反,民用相关部门也会认为:国防***事技术开发是与我民用部门无关,是***工科研部门内部的事,进而缺乏了将用民高新产品向***品市场推荐的意识和动力。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在于:国防***事工业自建国以来,均是采用***发展的***策法规,这现迹象早已奠定了国防科技***事工业发展的基础,出现绝不能允许有民企生产的产品进入***品市场,进而使得民用技术和产品进入***品市场异常艰难。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民用科技单位承担***品研制任务,加快资格认证审查。在***事装备方面我们不是***事装备的创新发明者,只是技术跟踪者和模仿者[5]。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总装总测方面进行保密,其他方面要尽可能放开竞争,国防科研要突破原有封闭体系,以竞争为核心,扩大民用科技的准入范围。
(二)***品研制项目招投标范围的规范和扩大。扩大招投标的范围,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品研制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以降低进入***品市场的门槛。在通用设备、基础材料和量大面广的元器件等方面,采取直接招标方式。使大型民用科技和有优势的中小型民用科技企业可以参与竞争。
(三)研究和完善***品研制相关密保制度。目前***品研制项目采取的密保做法,严重限制了***民双方的交流与合作[6]。应对***用技术密保问题进行解释,做到定期解密。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总装总测这些方面必须严格保密,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教育和保密管理。
(四)及时更新***用标准,逐步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作为***用标准的主体。在科技和工业领域,我国对***用和民用实行不同的标准,制约了***用和民用的双向转化。目前,许多民用科技单位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标准已经超过了某些***工单位,应定期对落后的***用标准进行修改,逐步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作为***用主体标准。
(五)对国防采购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使***民两市场保持通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工产品市场相对封闭的现状进行改革。***工产品的固有属性是商品,其研制亦属于属于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国防采购制度应采取公开招标、面向市场,以便充分利用和吸收民用科技先进成果。在***品研制中,民用科技单位承担无法享受到与***工单位同等优惠***策,明显的不公平不合理存在于民***这两种市场里,因此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六)民用科技单位应保证***品研制人才的稳定和相应的保密制度,确保***品质量。参与***品研制的单位,需解决保密、质量和人才的问题。目前,我国民用科技单位大部分尚未建立起必要的保密制度和保密通讯网络。民用科技单位人才不稳定,容易造成研制***品人员队伍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保密工作,影响质量和进度。所以,保证***品优先、加强保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仍旧是第一位的。
参考文献:
[1] 员智凯.民用科技资源服务国防科技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
[2] 张素梅,李杏***,石根柱.民用科技成果转***用的探讨与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9年.
[3] 员智凯.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
[4] 阮汝祥.民用高技术向国防领域转移的技术基础及主要问题[J].国防技术基础.2007年.
[5] 赵巨峰.国防科技工业“民技***用”实施对策研究[D].中国***法大学.2011.
国民技术篇6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兼收并蓄、源远流长。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是如此,中国音乐的发展不仅继承了我国的传统音乐,还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术。很多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都大量地运用西方传统音乐写作技术,其中,复调技术是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与主调音乐侧重纵向思维相比,复调音乐更强调横向运动,两者的结合使音乐更加完美,更具表现力。
主调与复调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分开。纵览民族管弦乐,不难看出,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主调创作为主,复调创作为辅的特点。但几乎每首乐曲都会在运用主调写作手法为主的同时穿插着复调写作技术,尤其是大型的管弦乐作品更是离不开复调写作手法。其主要原因在于乐器选择的多样性和声部层次的***性,可以在不改变旋律的同时改变其音色并通过声部的穿插,充分地呈现作曲家娴熟的技术,达到丰富音响的效果,使音乐主题更具有个性,并且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形象更加生动,内容更加精彩。在较为成熟的作品中多兼有主复调写作技术,虽然有的只是采用了复调因素,甚至是复调思维,但却被音乐评论家们冠之于“打动人心”、“扣人心弦”等美好的词汇,这些作品往往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演奏家们的赞美和作曲家们的认同。
20世纪中后期,我国的复调音乐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化。许许多多的作曲家为了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复调写作技术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同时,有很多的学者对复调有着极为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并付诸于创作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朱舟等人创作的《蜀宫夜宴》、何训田创作的《达勃河随想曲》、金湘创作的《漠楼》等优秀的民族管弦乐都是成功的范例。
一、对比复调的运用使不同的音乐形象巧妙地融为一体
对比式复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在音乐形象上形成鲜明对比,每个声部的旋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化特征,既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相融合,也可以是同一性格中的不同侧面相融合。
《阿拉木汗》由黄晓飞编曲,根据***民歌《阿拉木汗》改编而成。主题节奏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性格鲜明独特,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该曲篇幅短小,其中第15—19小节采用了单对位写作手法,两条旋律在节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胡演奏的声部大部分用较大的时值,旋律悠长,表现了***人柔美的一面。而笛子演奏的声部时值较小,旋律欢快,反应了她们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在音乐素材的选用上也很集中,先向上四度跳进,其后反向四度装饰跳进。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音乐形象,正是通过对比式的运用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对比的同时,整首乐曲始终贯穿着具有***民族音乐所特有的切分节奏。
下例是朴东升编曲的《阿里山素描》,其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此曲以台湾作曲家张彻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为原本。下面的谱例是作品的第32—36小节,不同的胡琴演奏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声部各有特点,从整体来看有着互补的作用。巧妙的声部安排,深入地表达了阿里山人质朴的情感。旋律以三音列并置的五声音阶为特点,突出其色彩性和连贯性。
二、复对位写作技术丰富了旋律的组合方式
复对位可分为纵向可动对位、横向可动对位、纵横向可动对位、倒影对位、逆行对位。在实际创作中,有些主要采用一种复对位形式,也有同时交替使用各种对位技术的情况。
由何训田创作的《达勃河随想曲》,很好的运用了可动对位技术。乐曲描绘了达勃河畔的奇丽风光和达勃河人聚集在河边草地欢庆节日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全曲分为两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用了对比式复调写法。该曲巧妙地将人声和民族管弦乐器融合在一起。下例是第286—292小节,为第二插部的主题。在女高声部持续音的衬托下,男高声部缓缓进入,并与女高的旋律形成对比。
第316—322小节是该片段的第一次变型,两个声部交换了位置,音色也换成了管乐,相同旋律也进行了反复。
在以上片段反复一次之后,出现该片段的第二次变型,原型中两个声部的时间距离为5小节,而这里变为1小节,并且在旋律上稍加改动,这是纵横向可动对位思维的运用。
三、模仿复调的运用实现了主题的高度集中
模仿式复调是与对比式复调并列的另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可分为原型模仿和变形模仿,它最明显的特点是音乐材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仔细聆听一些民乐作品,不难发现模仿式在民族管弦乐中的运用也颇为多见。
模仿写作主要研究的是相同旋律如何结合的问题。当主题通过模仿的形式再次呈示时,从某种层面上说,是为了强调该主题。而这个主题本身就是主调音乐中最为重要的旋律之一。因此,不同乐器演奏一个旋律,但声部进入的时间不同,从横向看是模仿,从纵向看是对比。这种情况在大型民族管弦乐中出现较多,使音乐具有新鲜的听觉效果。
受到成都西郊的王建墓所(永陵地宫)的启发,四川音乐学院的朱舟、俞抒、高为杰三位老师共同创作了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蜀宫夜宴》。这部作品描写的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宫延歌舞的一个场面。作品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于1981年10在首届“蓉城之秋”音乐节开幕式上由著名指挥家李西林教授指挥川音交响乐团首演。全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其中主调和复调的穿插更是多处可见。
下例是该曲第一部分第21—26小节,属于句尾模仿,即仅模仿旋律的结尾部分,上方两个声部的旋律来自二胡声部的末尾材料,属于局部模仿,之后有一个终止式。我国民族音乐以主调为主的同时穿插着复调的因素,这样的写法在民族管弦乐创作中非常普遍。
复三第一部分中的一个小片段,第47—49小节属于卡农,也是同度模仿。扬琴就像是二胡的回声,在乐器上选用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把开始声部和模仿声部用音色上的不同却求得旋律上的统一。
在该乐曲中,用不同的乐器进行卡农式的演奏极为普遍。上例在再现部中的第422—424小节属于同样的情况。
第一部分第30—33小节用唢呐和笙来演奏卡农式的旋律,同样的旋律在再现部第405—407小节也如此;第二部分329—344小节用笙和梆笛等乐器演奏卡农式旋律,其特点为前短后长的节奏,逐渐渐强推向一个高点;尾声第437—439小节中胡和筝两个声部中也可以看到卡农的影子,用极小的音量和极慢的速度来描写整个歌舞场面的结束,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扩大模仿是变型模仿中的一种,在第一部分的最后第57—60小节,不难看出在横向运动的基础上,用扩大时值的方法将旋律拉长。三个小节的音基本相同,通过改变节奏,在时值上逐渐扩大,乐器由笙和横箫分别演奏。相同旋律在再现部出现时表现得更为夸张,第432—435小节由笙、二胡和横箫进行演奏,二胡的加入,使色彩的对比更加强烈。
乐曲的第二部分,第154—161小节是卡农式模进,模仿的音程距离是向上三度,时间距离是两小节,模进的步伐是向上增四度。
下例则是另一种效果,速度缓慢。这是第二部分结束后的连接部分,第358—364小节是相隔两小节的下方六度简单模仿。
除此之外,第66—69小节是四度模仿,乐曲的尾声第373—379小节是下方六度模仿,由钟琴和大提琴演奏。
由金湘编曲的《漠楼》也大量运用了模仿对位,其中的第58—61小节、第64—68小节、第138—149小节都有模仿的因素。
四、支声式复调的运用使主题的形象更为生动
支声复调源于民间音乐,我国及其它国家的很多民族音乐中都存在这种形式。很多作曲家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都习惯使用这种具有民间音乐特点的写作手法。“支声手法”是同一旋律不同变体同步结合的写作方法,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需要,有时时分时合,有时采用变奏手法。
下例是《阿拉木汗》24—31小节,主旋律在笛子声部,琵琶声部的旋律和主题保持良好的关系,后面加上笙的演奏,力度加强,两个声部都是用主题的支声式手法而写成。
五、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加强了音乐表现力
国民技术篇7
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
包括建立机械工程数据库;开发动态分析和动强度设计技术;cad应用技术和局部集成的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及建库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反求工程设计技术。
2、机械产品可靠性技术
重点开发可靠性工程管理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失效分析技术、可靠性实验评定、运行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
3、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
包括熔炼自动化、利用炉废气预热和除尘等铸造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燃气无氧化加热、温锻塑性成形等锻造清洁生产技术;切割及焊接清洁生产技术;可控气氛多用炉、连续炉和真空热处理炉等热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清洁技术。
4、精密成形技术
重点开发以实模精密成形、刚型、准刚型精密成形、高紧实度造型(芯)等精密铸造技术;精密模锻、辊锻、热轧、热挤压多向分模锻造、热镦锻等精密热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冷挤、冷轧、超塑性等温成形、冷精整及复合成形等机械构件精密焊接与切割技术。
5、表面功能覆层技术
包括少无污染、高效、高性能的表面功能覆层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装备表面功能覆层制备技术;高能束表面覆层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6、数控技术
重点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机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等六类主机配套的数控系统。
7、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研究开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管理控制集成技术;工业通讯网络和现场总线协议的开放式自动化系统。
8、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
开发点焊、弧焊、装配、搬运、喷漆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机制、伺服驱动、传感控制及系统成套的设计和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
9、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基础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单元和部分集成控制技术,开发车间级自动化系统和fmc·p-fms、fms三个层次典型柔性加工设备。
10、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以gt原理为主线的车间级、单元级自动化成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系统;单元技术间的集成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11、传感器技术
研究开发力敏、磁敏、热敏、光敏、气敏、湿敏等类传感器、工程传感测量系统及基础共性技术。
12、自动测试技术
开发vxi总线、gpib总线、rs485串行总线三类自动测试系统,vxi总线结构的电机、发动机、工业泵、印刷板产品自动测试系统;gpib总线结构的环保自动测试系统;rs485串行总线结构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分析仪器和智能数字采集系统。
13、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大中功率变频装置和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新型igbt器件生产技术,以及为重点工程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半导体应用装置。
14、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以高效超精密加工车床、cnc型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平面和外圆磨床为重点,开发超精加工技术及应用工程,带动开发出一批精密、超精密的基础功能元器件,如超精密主轴轴系、超精密的伺服进给系统、超精密的测量系统和误差自动补偿系统等。
15、高能束加工技术
开发光加工应用技术、千瓦级二维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加工机配套设备及元件;多维激光加工机及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大型复杂零件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和汽车发动机缸体激光热处理生产线。
16、高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开发轴承、密封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用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动化仪表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用精细陶瓷、专用功能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17、系统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精密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和设计、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有限集成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库;并行工程技术、信息交换和接口通讯技术。
18、重大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重点开发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成套装备的总体设计、大型构件加工、系统优化、参数匹配、***监控、故障诊断、综合管理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19、环境保护工程装备相关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和技术;电子辐射照氨法处理工艺;厌氧生物法处理模块化技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20、节能节材技术
研究开发风机、泵、电焊机等量大面广产品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发电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和加压流化床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控制技术。
二、产业化技术
1、典型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技术
造型设计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小型机与工作站计算机辅助造型系统、工作站及超级微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软件。已在10多个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在机床行业有重要推广价值。
2、加工中心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软件
适用于机床整体静动态特性预测和结构的软件包,包括八个功能程序段及相应的接口程序。已用于6个单位,效益良好,适宜在机床行业推广。
3、树脂砂铸造成套技术
包括连续式和间歇式混砂机系列及树脂砂再生设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适用于质量要求高、批量大的铸铁件生产。
4、钢水净化技术
适合国情的钢水精炼及保证铸钢件内部纯净度的全套装备及工艺。已用于十几家企业,适用于核、火、水电及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各种铸钢件生产。
5、典型精密锻造件生产线成套技术
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件和生产纲领,提供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单项技术、装备或软件。对节材、节约工时、节约投资、提高锻件精度有重要意义。已在4家企业使用。
6、先进模具选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包括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模具的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模具的配套技术。已在4家企业使用。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轻工、仪表等行业所需的各种模具制造。
7、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及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
包括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拼焊及耐气蚀堆焊和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在焊材及工艺方面有节约外汇的效果,已在3家企业示范,适用于加氢反应器、尿素合成塔、电钻锅炉等设备的内表面堆焊。
8、激光焊接及切割加工装备成套技术
包括激光器、激光焊接及切割成套技术。对提高焊接强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用于刀具、工具等各种材质的薄板焊接。
9、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与微机控制系统
包括cnc系列变压吸附制氮机组、tc-89系列微机控制系统、保护加热淬火工艺技术。有节约投资、提高质量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碳钢、低合金钢的热处理,轴承、齿轮等零部件淬火、渗碳生产等。
10、可控气氛真空热处理成套技术
包括密封箱式多用炉生
产线和连续可控热处理生产线、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成套技术。经5个厂试点效益显著。用于汽车齿轮、轴承和标准件、高合金钢、不锈钢、低合金结构钢、轴承钢的渗碳及淬火等工艺处理。
11、先进刀具、工具系统
用于车床和数控镗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经企业试用,对提高工效、节汇创汇有重要价值。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
12、自泳涂料涂装生产线成套技术
自泳涂料是由活性高分子***液、活性添加剂及颜料组成的新型水性涂料,与现用的电泳涂装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稳定、节能、节材和省投资、涂层性能好等优点。可提供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及调试交钥匙工程。用于汽车车身及家电部件的底漆涂装。
13、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及关键技术
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的系统设计、成套设备、控制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经多厂试用有节省占地和投资、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1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成套工程技术
包括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和编程控制及监视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控制系统,经多厂试用有节约投资、缩短维修时间之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15、普及型和经济型机床数控成套系统
包括以工业pc机为基础的总线模块化、开放型体系结构和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经济型数控系统,适用于机床配套及现役机床改造。经多家工厂试用效果明显。
16、超声波涡流***自动探伤设备
将超声波探伤和涡流探伤技术相结合,组成成套机组,可同时检测内部和外表缺陷及几何尺寸,可用于机械零部件、管棒及锅炉制造厂检测,试用效果好。
17、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capms
该系统吸收国外mrp-ⅱ之精华,按职能部门、业务分工数据处理方法、等分为18个模块,集产、供、销、存、人、财、物管理为一体,各模块既可***运行,又可集成,还可作cad/cam/capp信息集成通讯接口。适用于多品种、大小批量及单件生产或混合制造。经企业试点,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
国民技术篇8
关键词:民航;导航技术;应用;发展
改革开放国策焕发了我国各行各业加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进步就是其中的例证。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凸显其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民航业发展进步依赖并彰显于科技进步,在导航技术运用方面的发展进步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更包括在未来都将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当为之重视,以吐故纳新,创造发展来赋予以刚劲的动力。
1 我国民航导航技术应用现状
导航技术即为运载体航行提供服务的一项技术,无论航空还是航海,在茫茫无际的境遇中,若没有导航技术的保驾护航就会失去前行的方向,就会造成航行时间的延误、航行动力的浪费、航行过程的安全系数缺乏保障。就航空的导航技术说来,由机在空中的运动速度、天气环境、航道、留空时间、载荷与体积都有其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必须保障导航技术精准适用,以引导飞机安全准确地沿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保障飞机飞行安全并顺利地完成预期飞行任务。
我国民航导航技术的进步首先当见于对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无线电导航技术的驾驭和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使得民航导航已从通过观测地形地物、天体的运动以及灯光电磁现象,改变为主要依赖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引导航行飞机能够克服天气、季节、能见度和环境的影响,随时掌控飞行位置,清楚和保障飞行的安全系数。我国民航导航技术获得新的发展生机的节点是20世纪70年代对于信息导航技术的应用与对信息导航技术的不断革新,及至通过对卫星导航(GPS和GLONASS)以及其增强系统和组合系统的驾驭和创新性应用。因之,从我国民航支持导航技术应用系统看,主要有惯性导航系统(INS),其特点为导航信息的连续性好、导航参数短期精度高,更新速率高;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ICAO),主要以DME/DME支持航路的导航,其特点是机载导航设备比较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较高;星基导航系统(GPS),其特点是在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基准的赋能系统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我国在导航数据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航技术应用现状上存在着很多亟待克服的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技术民航导航数据服务尚受限于波音公司的子公司杰普逊公司,这样的客观情况亦成为我国民航导航技术更有利于和更相称于民航业快速发展乃至能够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的瓶颈问题。
2 我国民航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一个国家的任何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依赖科技创新,我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依赖科技创新,聚焦于民航导航技术的创新,就是要发展其优势,规避其劣势,瞄准世界前沿的民航导航技术,争创一流水平。纵观世界民航业导航技术还是欧美国家处于先发优势和领先位置,且不仅仅在核心技术上领先,更在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和上拥有决定权,行业技术优势和管控优势给予了欧美国家把控民航导航数据应用技术发展方向的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民航业导航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既具有科学的态度、科研的实力,也还需要具有向世界民航领先的导航技术冲击的气魄和胆识。
目前,国际航空界已经推出取得各国共识和共同遵守的机载导航数据标准规范,包括数据处理和应用标准、航空数据处理和应用规范。在已经出台了这些具有权威性的制约标准的基础上,美国和欧洲正在分头研究在ARINC424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机载导航数据库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将成为下一代导航数据的权威性技术规范。
国际航空界已经规范和必将规范的导航数据标准要求无疑都是我国民航导航技术发展创新所必须遵循的,但我国民航业导航技术的加速发展还必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根据我国民航导航技术的现有基础,在推动技术发展的战略上应制定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总体战略目标为“整合资源、引进联合、自主掌握”。具体解析这一战略目标,也即,依托国内航空公司和国产飞机供应方,实现民用航空导航数据的自主化应用验证和运营实践示范。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航空数据的处理标准,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数据生产服务的能力,取代国外导航数据生产公司为国产民机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2014年5月23日,在视察中国商飞研发中心时指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高瞻远瞩的阐述为发展我国民航导航技术指明了方向,我国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就应该打破国外少数公司的垄断,扭转完全依赖购买服务的局限性做法,以我们自己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最终掌握更先进的导航数据处理与制作的核心技术,实现管理上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把我国的民航业发展得更大更强。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路线***[S].2009.
[2]程肇,杨荣盛,罗***.地空数据通讯系统及其在中国民航的应用与发展[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02).
[3]秦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民航应用标准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航天,2012(16).
[4]吴海玲,李作虎,刘晖,张明.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2014(06).
[5]耿琦.民航地空通讯技术的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9).
国民技术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经济核算;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宋马林.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国民技术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民族发展、墨西哥、发展中国家
要充分理解现代社会,理所当然需要理解信息渗入该社会的程度、方式以及技术发展的水平。新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形成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各个社会都会由于其自身发展而具有独特之处。就拉丁美洲这一区域,此种课题的理论探索已经开始。从笔者接触的资料来看,两类研究及由此建立的概念体系较有代表性:一部份学者沿用激进的批判理论,认为所有信息技术都是操纵在文化帝国主义、资本控制、外来统治手中的工具;另一部份学者则相信发展本身恰恰有助于克服不发达状态中的种种难题,因而信息技术在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根本有别,试***在这两种对立观点之间建立某种对话几乎不大可能。
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通向新的发展机会的桥梁。然而拉美的情况却不一样:各国都面临着经济与社会结构上的诸多缺陷,缺陷的现状与最终解决之间的社会文化鸿沟仍在扩大,各国虽有弥合这一鸿沟的抱负,但无奈社会体系中潜在的"桥梁"尚在构筑之中时,便发生了严重的断裂,且断裂之广、之深,足以使通过逐步演进实现这一抱负的希望化为泡影。
发达社会的技术"生命力"为大量信息的涌现与普及创造了条件,在这里,"生命力"意味着信息及技术与社会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社会保持平衡的重要前提。相反,在发展中国家,信息系统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较差,最需要信息的人往往得不到信息,信息技术非但没有促进社会整合,反而扩大了等级差距,造成更为严重的不平等,直接威胁社会的既有格局。
为揭示上述结论得出的原因并考察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现选取墨西哥为例详述之。
历史之考察??1940年后的墨西哥经济发展
到1940年,墨西哥已拥有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相当完备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以及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人民的生存,通过出口赚取外汇,工业部门所需的农产品生产都得到了满足。1938年墨西哥实行石油国有化,而36年至39年大量欧洲难民的涌入(先是因西班牙内战,稍后则二战爆发),成为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契机。不过,当时就存在的国民收入的不合理配置,大大方便了某些技术的进口。
这个时期,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正出现三种影响深远的趋势:(1)自动化;(2)产品与技术向纵深复杂化发展;(3)通过私人投资或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地区的制造业部门进行直接投资。
四十年代墨西哥开始工业化时,外国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wionczek,1971),高科技方面则主要集中在汽车、日化、计算机三大产业(shaiken,1990),而其他经济产业,如采矿、农业、交通运输、石油、电力资源实行了国有化(angus maddison & associates,1992)。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五六十年代,墨西哥推行进口替代***策。外国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也纷纷在本地设立工厂,由此出现所谓的"稳定发展时期"。然而正如barkin所指出,进口替代***策造成了墨西哥的技术依赖。私人投资者在利益驱动下,总是倾向于简单地从国外直接进口技术(barkin,1990),他们无须为本地技术发展负任何责任。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策为私人投资与***府之间的腐败关系制造了温床,只要不逾越界限,后者可以授予前者在借贷、税收等方面的大量特权、庇护及优惠(angus maddison & associates,1992)。
进口替代***策使墨西哥早在1976年便紧随加拿大、英国成为美国第三大直接投资国;在拥有美国公司的数量方面,墨西哥以625家,位居加拿大(1967)、英国(1189)、法国(670)、西德(632)之后,名列第五。由于墨西哥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前四个国家,这个数字恰恰反映了美资对墨西哥国民经济控制的程度之深。1988年过后,随着快速激进的私有化进程和贸易壁垒的撤除,以美国为首的外资再度大举挺进,1994年1月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标志着高潮的来临,它把美、加、墨三国的经济绑在一起。
由于缺乏可选择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墨西哥***府只能交替采取三项措施:一、加快新兴工业部门的国有化;二、刺激外资公司增加本国商品与货物的消费;三、为实现一定的出口目标实施相应的进口许可,以平衡外汇消耗(wionczek,1971)。三项措施于1992年12月签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被最终放弃,不过在此之前的历史表明,措施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六十年代初,墨西哥***府为加快工业发展,推行部门与企业的特殊化***策,通常这些特殊企业都落到了私人手里,1988年的私有化把私人投资(当然他们与***府都有密切关系)又引向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因此有一段时期,墨西哥外资减少,技术发展受到影响,不过,这样的局面只维持了很短时间,1988年后外资的蜂拥而入与技术控制的蔓延在墨西哥交相辉映。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技术产业首当其冲,面向国际全面开放。
墨西哥的历史经验显示,在电力、信息和教育这些***府涉足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府还是私人投资者都很难填补不断扩大的技术鸿沟,国家在这些领域步履维艰,危机四伏。再加上工业基础设施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步伐,高素质劳动力匮乏(shaiken,1990),高科技生产面临的现实障碍更为巨大。barkin认为"一方面当地的消费模式已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技术发展尚未出现"( barkin,1990, p.78),居民的消费品需求本地得不到满足,只能依赖于国外的供给。
造成技术鸿沟的出现并不断扩大从而引起社会依赖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对相关技术人员的有步骤的培训(shaiken,1990)。四十年代,墨西哥***府曾决心培训技术专家以积累本国技术资源,但后来这一努力不了了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新兴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由于起步太晚,供求之间的缺口很大。另外现实条件??如培训所需的场地与资金??的制约使得缺口的缩小变得十分困难,所谓的培训很多时候只能沦为仓促应付。因而lusting强调,对墨西哥来说最重要的是"不遗余力的知识普及与技能推广"(lusting,1992,p125)。
拉美的技术依赖不仅限于投资、设备、专利、商标与工艺设计,还广泛存在于管理、人力资源、新技术的规划等诸方面,它们体现着外国出口商的偏好,很少考虑到拉美的功能性需求。
拉美国家始终没能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本民族的技术发展理论,对国家发展的未来面貌也所知甚少。他们把在发达国家中发展起来的一套关于技术的概念、理论嫁接过来,由于缺乏对发展进程的历史反思以及结构性适应,概念、理论的嫁接常常造成严重的社会失调。
组织成长的两种模式
从150多年前美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来看,拉美的企业成长走了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道路。虽然19世纪初墨西哥便有工业发展的若干核心,但现代经济组织的巩固却远远落后于它的北美近邻。墨西哥资本主义的巩固恰逢世界大公司(尤以英美两国为主)进入跨国经营阶段,跨国公司对墨西哥及其它拉美国家市场的渗透与控制随时间推进愈演愈烈。
根据fombrun和astley两学者的研究,成功企业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一个稳定的过程,包括(1)水平联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公司跨越地理界限开拓市场;(2)垂直联合(vertical integration),公司采取措施保证原料供应与产品销售;(3)通过互补产业的相互参股使相关与不相关的领域联为一体实现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水平联合一般发生在具有共同产品与共同市场的企业之间,垂直联合连接了生产的不同环节,多元化对互补企业实施整合,以服务于顾客。fombrun和astley指出,组织发展就是其在对环境要素的战略性吸收中,在水平、垂直、多元混合诸向度上的相互依赖。
相应的联合与多元化过程在墨西哥却以极其不同的方式发生:大企业的巩固通常意味着一家或数家公司,或以家族为纽带的私人集团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试***在某些经济部门中建立垄断或寡断的局面,并以此为基础把控制权延伸到其它部门。典型的例子便是墨西哥的televisa公司。
televisa在1993年墨西哥电视网络私有化之前就一直是民族私人资本垄断的商业电视公司。该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大部分时间由三个家族控制:阿兹卡拉加家族(the azcarragas)、 阿莱曼家族(the alemans)和欧·法瑞尔家族(the o'farrills)。30年代阿兹卡拉加便在广播行业进行商业拓展,1947年与欧·法瑞尔家族合作并很快于1950年开办了墨西哥,也是拉美首家电视台。他们的投资由广播、电视向其他媒体及汽车、房地产等产业铺开(mejia barquera,1985; sinclair,1986)。1991年阿兹卡拉加家族作为最大股东,收购了另两个家族的股份。
曾加盟televisa公司的小阿莱曼是墨西哥总统米格尔·阿莱曼(miguel aleman)的儿子。这位总统在墨历史上第一次颂发电视经营许可证,因此有人怀疑***府与私人电视公司之间存在的暧昧关系。1947年,就墨西哥电视经营究竟应该采取商业(美国)模式,还是公共(英国)模式曾有过争论,阿莱门总统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讨论这个问题(mejia barquera,1985)。委员会的报告从来没有公开过,这使sinclair推测委员会可能更倾向于公共模式,他说:"从随后阿莱门家族与阿兹卡拉加、欧·法瑞尔两大家族的在电视经营方面的合作来看,委员会的决定有之嫌,不过这一现象在墨西哥的其他领域并不鲜见。"(sinclair,1986)
如今,televisa已成为全墨,乃至世界上有名的大公司,它是全球最主要电视节目制造、出口商,其股票在纽约、墨西哥城股票交易所交易,除包括有线电视在内的电视产业外,televisa或者说阿兹卡拉加家族已经建立起一个多种行业、公司结合而成的巨型王国,其领域覆盖国际电视转播(包括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合资)、广播、电影制造、报刊杂志、夜总会、剧院、宾馆、大型会馆、录像业、房地产、汽车租赁、足球俱乐部等等。
显然,在北美公司成长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垂直、多元混合式的联合并没有在墨西哥出现,连同一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竞争都不存在。相反,诸如televisa这样的公司给人留下的则是另一种映象:拉美公司组织的巩固常常以此领域向彼领域不断蔓延的信息的垄断或寡断为特征。
美墨组织成长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墨西哥的私人企业虽然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握有愈来愈大的权力,但***府依然集中控制着大部分重要的经济权,尤其在1982年11月银行系统收归国有后,这一点更明显。据估算,墨西哥***府直接控制的国民经济的数量超过gnp的50%以上,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1988年卡洛斯·萨利纳斯(carlos salinas)总统上台以后,这位总统重拾先前的自由经济***策,出售或关闭大量***府控制的企业。相似的过程??***府对国民经济的过度参与导致强调私有化与开放市场的自由经济***策的大规模回潮??近年来几乎在所有拉美国家都曾发生。
拉美国家与美国经济模式的差别所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是技术方面。white认为,信息、知识从而最终权力的现代化要求信息技术首先满足信息在社会中的可得性,其次它能为特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的潜在使用者创造相应的获取方式(white,1982,1984)。在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权力集中在一小部分精英的手里,无论多么现代化的技术,一经引进,便成为加强精英力量的工具,拉大了精英与中下阶级??工人阶级、无产者和城乡贫民??业已存在的巨大差距。
墨西哥、拉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解读
从上述历史概览中可以为墨西哥、拉美信息技术演进的历史勾勒下列基本特征:(1)依赖性;(2)技术发展***策之欠缺;(3)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脱节。
一、 依赖性
作为技术输入的被动受体,连同产品进口一同输入的还有包含在技术中的概念、理论、模式、文化价值(当然有的昭然若揭,有的藏而不露)及发达国家关于技术发展优先性的定义。换言之,拉美进口的信息技术,不过是发达国家需要、目标、发展观的产物。这些国家的问题在于,技术的引进不能适应本国国情的需要,而且人们在文化上的依赖比物质依赖更严重。
依赖性指的是一国无法生产那些它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战略产品从而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实际上可依靠的国家为数甚少,而在冷战的几十年中,***治上的归属使这一数字再打折扣。)依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民族创造力、本身的技术基础、生产部门是否自成体系,资本、高素质劳动力、人才都可成为考虑的对象,当然依赖性的最终表现是决策制定过程中意思自治的缺位。
信息领域的依赖性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一)成本。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进口信息技术比自己制造更合算,这一点过去曾被广泛接受,但拉美近几十年,特别是80年代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衰退的历史事实致使这一观点遭致沉重打击。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82年年中,美元对墨西哥比索的汇率是1∶27,一个10美元的电子部件在墨西哥价值270比索,两年后,经过几次货币贬值,同样的部件卖到1700比索,增长了600%强,80年代末,汇率变为3000比索兑1美元,10美元的部件相应卖到3万比索(这时由于经济通胀与货币缩水日积月累的影响,最低月工资大约100美元)。如果零部件的进口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普遍情况,其后果可想而知。
成本的另一面是新技术推广的困难。技术设施的落后,专业人才的匮乏要求管理层所有成员必须接受培训,以此给陈旧的组织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然而,这一要求无论在时间,还是在可利用的资源上,消耗都超出了可接受的地步。结果,新的信息技术只能停留在组织的最高层,形同摆设。从组织系统到组织成员,都没有消化吸收的准备。进口技术所造成的经济、人力资源及其它方面的成本都十分高昂。而且由于经济部门与研究机构的联系向来很少,这一问题变得非常难解决。
(二)功能性。功能性指的是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特定国家文化结构整合的可能性与整合的方式。过去很多人认为技术与文化无关。根据这种思想,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它只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如传递信息、操纵机器。诸如此类的活动与文化领域是分离的。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新技术,至少信息技术不再是中立的了。首先信息技术何以出现与进化,其过程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密码;其次技术的使用无法在真空中进行,第三,技术的引进意味着创造技术的文化与接受技术的文化的相互碰撞。
在发达的工业国,能够获得新的信息技术的人正在大规模地增长,这一趋势表明每个人最终都能取得那些技术。而在依赖性社会,取得信息技术的机会受到重重限制,本国精英有可能利用新技术,保持其已有的社会地位与特权,至于信息民主化,他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由此看来,无论是文化整合,还是弥合现已存在的经济、信息及权力的不平衡状态,新技术给拉美社会造成的后果都不容乐观。
(三)结构性重负。一国进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输入技术暗含的文化??关于技术及社会经济的概念与理念,它们对应于一套与输入国判然有别的社会传统。新技术一旦强加于另一社会,且这一社会只知全盘照搬,而不进行批判性吸收并注重功能性调整,那么问题便在所难免。第一,直接的技术进口有可能威胁并削弱这一社会中的某些文化成份;第二,它可能阻碍这一社会中适应机制的发展,因为附着在进口技术上的清晰可见的发达国家的文化观念与潜藏在社会深处的欠发达的文化成份经常互不兼容,从而存在冲突。第三,这种冲突与不兼容直接在文化与社会心理上造成价值的迷惘。
(四)战略危机。信息技术从来不是孤立的,仅有一堆硬件显然不够,它还需要软件、程序定义、技术维持等支撑,它们至少部分地依赖进口。一旦进口的途径受阻,信息技术先前建立的一整套任务体系便无法健康运转,有时甚至陷入崩溃,因而技术输入国时时存在战略性危机的隐患。不幸的是,维系外国供应商与本国使用者之间的绳索极其脆弱,外国供应商可以随时以任何理由切断这种联系。另外,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如大规模货币贬值、外国资本突如其来的操纵)极易左右供应商的判断。如果不幸言中,脆弱的绳索真的崩断,那么再复杂、再现代化的技术系统也不过是一堆破烂。
二、 技术发展***策之欠缺
如何根据自身国情,鼓励、规范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墨西哥与其他拉美国家在这一方面几乎没有一套相对合理的技术发展***策,这可能由如下原因造成:
第一,公共及私营部门缺乏研究经费,基础与应用研究无法开展,因而没有足够的经验数据,对拉美的现实作出恰当、可靠的诊断。在确定国民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发展目标,制定***策以自主、有效地指导国家沿着既定目标与方向发展等方面,这样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庞大、冗杂、低效的***府体系中缺少***策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直到最近,***府才开始吸收少量的专业***策设计师,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规划。在此之前,发展项目也好,社会活动也好,几乎都没有什么总体计划,因而也就缺乏内在一贯性。虽然其中大部分创意与执行都不错,但由于项目本身的孤立性,无法融入整体性的经济体系,从而使效果大受影响。仍以墨西哥为例,尽管***府领导人都是***治与***策制定方面的专家,但直到70年代,他们才开始把规划作为***府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来看待,不过近年来的规划依然是局部,而非全局的,常常局限在特定的关键部门,如教育和工业发展。在洛佩斯·波蒂略(lopez-portillo)(1976-1982)和德拉马德里(de la madrid)(1982-1988)两届***府中,这一点很明显,虽然他们制定出版了所谓的"国民发展计划"(secretaria de programacion y presupuesto,1980,1983)。墨西哥受到资本全球化如此剧烈的冲击,***府却始终没能就***府行动如何适应全方位的世界发展作出清晰的、前瞻性的规划与***策回应。
第三,历史上,拉美、墨西哥经济发展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围绕一个或数个占统治地位的部门组织国民经济(如1976年墨西哥***府在石油工业基础上实施经济重组)。确定支柱产业本无可厚非,但***府往往系统性地忽略那些本该值得同样重视的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萨利纳斯***府推行的经济重建成功地使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到1993年,石油虽然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国民收入中已没有哪个经济部门能单独占有1/3的份额。不过这样的变化可能使制定中长期国民发展计划的难度越来越大。
国家技术发展***策之欠缺导致一系列后果:(1)每届***府都努力采取措施促进进口技术与本土社会文化的适应,但这些措施缺乏连续性;(2)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缺乏真正的技术整合。(3)技术领域的不同决策之间缺乏合理性与平衡,因而不同的经济部门或同一组织的各个分支常常为了一项与自己工作毫无关系的技术争得头破血流。
三、 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脱节
这种脱节至少表现在七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对拉美的技术引进、发展及社会、经济、文化造成某种后果:
第一方面表现在技术的局部运用与整体经济的隔离。不同领域与结构要素孤立地生长,如同一个个没有联系的孤岛(shaiken,1990),每个孤岛都是一群人关注的焦点,但这群人与整天在孤岛上辛苦劳作的人没有丝毫联系。孤岛与孤岛空间虽近,但很少交流,这使他们成为"遥远的邻居"。一方面,工业生产的目标与现实要求不相吻合,另一方面这些目标又不能在科学界的规划中得到体现,由于拉美社会对外来技术的消化、适应能力较弱,进口技术瓦解了拉美社会的技术联系机制。
第二方面发生在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技术以模糊不清、断断续续的方式进口与运用,它只是少数人的福音,大部分人离它很远。在学校、家庭、工作场所人们了解不到关于技术的经济社会功能。技术背后的文化密码使它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进口技术与本土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调适。现实的希望只能寄托于教育的振兴,让下一代对技术有全面的思考,真正把技术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方面是技术过程的脱节。在发达国家生长起来的先进技术经历了一系列完整的演进阶段,而发展中国家输入的技术则往往是没有过程,没有联系的单个实体。发展过程的空心化使技术所联系的社会结构要素的相互配合严重错位。
第四方面表现为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拉美、墨西哥的城市是一个现代化的中心:传统文化被取代,文化与生活方式高度模仿美国,至少对中上阶层来说,现代技术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物。而在农村??包括以往的农村社区与最近形成的城市移民社会??其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在农村,变化是持续的,但十分缓慢。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活方式经常遭致强烈的抵制。这样一来,在城市中上阶层较深地卷入***策制定过程的同时,城乡贫民对那些与他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技术影响却一无所知。
这类现象,墨西哥著名社会学家冈萨雷斯·卡萨诺瓦(gonzales casanova,1965)称之为"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本国统治者(***治老板)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控制。城市精英集团对大众的统治使得农村社会经济上越益被剥夺,文化上越益被驯服。于是,保证大众参与***策制定过程的民主承诺便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第五方面表现在管理与控制的现念与实际操作的对立上。管理与控制是技术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欠发达社会对管理与控制的评价体系与现代性理念差距甚远,这些差距可以在时间观念、人际关系、绩效评估上反映出来。当然这套评价体系与拉美的文化传统是吻合的,也许从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c)角度可以说明其合理性,但这样的合理性无助于对立的缓解。
第六方面是大众对新技术的陌生感造成的心理脱节。在现代化国家,新技术与新技术所代表的事物的产生,一切都顺理成章,大多数社会成员视其为社会文化环境中和谐的成份,而传统社会的多数成员所面对的新技术是输入的、强加的,因而也是不和谐的。
最后一方面指的是抵制新技术的文化运动。对于拉美大部分人来说,运用新技术是一种威胁。进口技术的文化不兼容性使社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新技术是外部强加之物,它给本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带来了灭顶之灾。要想避免,就只能靠原始暴力行动,实施文化抵制。
新技术在其产生的环境中非常有效,但在另一种经济、社会环境中,即使完成同样的任务,也有可能变得无效,这时它也会遭到唾弃,甚至是抵制。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类似,拉美、墨西哥在信息技术方面面临严重问题。技术的使用、管理在使一小部分精英受益的同时却并没有改变大部分人贫穷与无助的状况。对于那些被排除在发展之外的人而言,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一个无意义的概念。当然有人反驳,虽然他们没有直接使用技术,但他们的日常生活正经历着现代技术的强烈冲击。不管怎样,我们相信,真正重要的是技术并没有成为他们直接经验、文化与日常生活模式的一部份。相反,拉美引进技术的不和谐性扩大了业已存在的鸿沟,本应该成为信息普及与民族发展推动器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际成为另一种统治的资源。信息技术不但没有为信息民主化与大众参与广开方便之门,反而助长了控制。经济发展并不能掩盖社会固有的矛盾,由于两极尖锐对立而导致社会动荡的可怕局面近年来在墨西哥不断发生:1994年,恰帕斯州农民首先起来向***府发难,随后农民武装***和人民******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执***的***制度***多位总统遭暗杀,社会治安混乱;1995年,经济中不断积累的顽疾酿成一场震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外国投资锐减,民族资本外逃,金融市场失控,***局动荡,国民经济经历了60年来最严重的全面衰退。
参考书目:
angus maddison and associates. (1992).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overty, equity and growth: brazil and mexico. a world bank comparative stud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kin, d.(1990).distorted development: mexico in the world economy. boulder, co: westview.
fombrun, c.,& astley, w.(1982).the telecommunications community: an institutional overview.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2, 56-68.
gonzalez casanova, p.(1965).the democracy in mexico. mexico city, mexico: editorial era.
lusting,n.(1992).mexico: a remaking of an econom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mejia barquera,f.(1987).50 year of commercial television in mexico: a chronology. in r. trejo(ed.),televisa: the fifth power.(2nd ed.,pp.19-39).mexico: claves latinoamericanas.
shaiken, h.(1990).mexico in the global economy: high technology and work organization in export industries[monograph series no.33]. san diego, ca: center for u.s.-mex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inclair, j.(1986).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broadcasting: "the mexican formula."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8, 81-101.
white, r.a.(1982,september).contradictions in contemporary policies for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