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1
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小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子稠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子稠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
下雨了,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珠。哥哥在我们村农机队开拖拉机。他个子高高的!身体很魁梧,黑红的脸上有一块块伤疤,每当我抬起头看到这些伤疤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位拖拉机手给我描述的动人故事……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2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马上快离开一年多了,记得上次我是放暑假我回去的,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的思念你,挂念你,我打算这次放假还回去看你。
我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一定很想知道我的学习如何,成绩怎么样吧?我告诉你吧,在期中考试中,我的数学答的让我很不满意,让我感到很失望,语文和英语还可以都是90分往上,我们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要是都考好了,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那一张还未出现的奖状一直在我的心中鼓舞我不断努力,指引我前进。
我满打满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就要走进初中的大门了,这段时间,我正在紧张的复习,天天都很忙。我要认真的复习,全方面的去掌握六年来学的知识,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进一个好班,我的基础题一定要一分不落的全部拿到,我对这次考试信心十足,但是我平时的小测验不好似太好,但我可以用百倍的努力去学习,台上十年功,台下十分钟呀,我加上学前班上了七年的学了,可是考试却有九十分钟,七年和九十分钟是一个不等的式子呀!我一定好好学习,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成功的集结号离吹响的日子不远了!
你每次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健康,你总是说身体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虽然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上,但是我和我的同学总是会挤出一些时间除了运动的,我们的学校也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每周五的下午自习都会让我们出来运动,我们每天都会有充足的运动,自从运动以后,我的饭量大大曾加了,也胖了许多,我都能去合理的安排我的时间,你不必担心我的身体健康了!
快到暑假了,我一定要去看看你,你的生活怎么样,到山东那里钓鱼,我们两一起比赛钓鱼,到最后看谁钓的多,完了我们全家在来一个烤鱼野餐,我现在想到这些马上过去,我要吃遍山东那里的好多小吃,让我大饱口福,再到那山东的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去好好的看一看,现在想都不敢想了,,你就在那那等着我吧!
我现在的目标是好好学习,争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我希望你能快点儿回信。
祝
身体健康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3
一、敬爱的父亲:进入寄宿学校已经一个多月了,我终于给您写第一封信。本以为进入高中,换了新环境,我也应该会有种好心情。可是,最近我却非常郁闷——我和发小xx的关系变冷淡了。而且我觉得我们的矛盾似乎在加剧,可我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本想着和发小成为同班同学应该很好,谁曾想……特别是这次月考他竟然比我高,真是有点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爱您的儿子x年x月x日二、亲爱的儿子:为父已看了你的来信。我想你应该是懂得一句话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提到的xx,为人是很好的,你能有这样的朋友,为父由衷地高兴。作为朋友、同班同学,摩擦是难免的。而且你俩旗鼓相当且都是成绩很拔尖的,竞争是必须的。但父亲认为这不应该成为你们关系下滑的导火索。说到这,父亲要批评你,你竟因朋友考得好而不满,这不是正确的竞争意识。作为朋友与同学,xx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你该多多总结经验。而且xx为人大度,好好和他交流,你们必能冰释前嫌。父亲期待你们双赢!爱你的父亲x年x月x日三、敬爱的父亲:看了您的信后,我才发现您说的是对的,所以我和xx详谈一番。我们发现一切都是误会,沟通后已和好如初。我也明白了有时我自我意识太强,有点小心眼,所以我要痛改前非。另外按照父亲您说的去做后,我的人际关系更好了。我与同学互相帮助,大家很开心,而我的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我很享受这种和谐友好的氛围。爱您的儿子x年x月x日四、亲爱的儿子:你能这样想、这样做,父亲很高兴。“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从小就听过,相信此时的你也切身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作为父亲,我必须给你些建议。你可曾记得《论语》中说过:“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父亲希望你与朋友交往时一定要真诚、相互尊重,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友谊才能长久。爱你的父亲x年x月x日《两地书》评语:这篇作文构思比较巧妙,以父子书信往来的形式写到了同学关系的相处,第一封信中儿子向父亲提出了问题:自己与发小成为同班同学,但没想到二人的关系却变得冷淡,自己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第二封信是父亲给儿子回信,以父亲的口吻开解儿子面对友谊和同学关系的困惑,要儿子确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第三封信中,儿子告诉父亲按照父亲的开导和发小沟通后二人关系边和和谐友好。第四封信中,再次以父亲口吻对交友时的真诚、尊重、换位思考等要素进行强调,可以看做是对前文的升华。文章看似平实,但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看到了作者的机智和思考。当然,总体上看,文章的内容还不够充实。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4
这是爱心与爱情的奇迹:身患绝症的父亲在离世前留给女儿22封信,一心让父爱穿越时空伴随女儿成长;然而几年后,其中的16封信不翼而飞,母亲忧心如焚地上网求助,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一名男士主动帮她续写“天堂来信”;女儿终于知道了真相,一场风波后,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忧心如焚:遗失的天堂父爱无处可寻
2003年10月6日,邱钰从张家界旅游回到长沙。一回到家,就到衣柜的顶部去取一个纸盒,可是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那个纸盒对她和女儿黄欣采说实在太重要了:里面装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去世已六年的丈夫黄律明写给女儿的信!黄律明留下遗言,每到女儿的生日,就把其中一封信交给女儿。找不到装着遗信的纸盒,邱钰一下子急了:再过两天就是女儿的13岁生日,信却不见了,这如何是好?
邱钰问在家里帮忙的***亲,***亲告诉她:“你临走时要我把度旧报纸卖掉,我见柜顶有一个纸盒,里面装的都是纸,就一起卖了!”邱钰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母亲补充说:“纸盒是收废品的人在两天前上门收走的。”邱钰听了更是急得眼泪猛地涌了出来:天哪!那可是欣欣的精神支柱,是欣欣看得最重的东西呀!***亲听邱钰说完原委,也泪流满面,要立刻去废品站找。
今年38岁的邱钰是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人,17年前从湖南供销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长沙县供销社。10年前,供销杜解体,她下岗了。下岗后,她摆过摊,换过几次工作,如今在国旺饲料厂做会计。
1989年底,邱钰和在县中学教书的黄律明结婚。婚后一年,她生下可爱的女儿欣欣。这个三口之家温馨美满,欣欣特别黏父亲,父女俩感情很深。也许是上苍嫉妒他们的幸福吧,1996年底,厄运突然袭击这个美满的家庭――黄律明患上了胃癌,而且到了晚期。
确诊一个星期后,黄律明被推上了手术台,胃切除了五分之三。之后,他接受化疗。三个月后他去复查,竟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1997年4月,黄律明自知时日无多,捧着7岁女儿欣欣的小脸,心都碎了:自己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画上句号,而治病已耗尽家财,给女儿的遗产只有父亲无尽的爱了。他决定用残存的最后力气,给女儿留下22封信,让女儿在出嫁前的每个生日都能收到父亲的祝福。他要让女儿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缺少父爱。
丈夫的离去使邱钰感到天塌地陷,但生活还得继续,女儿需要坚强的母亲,邱钰把泪水咽进肚子里,捧着丈夫给女儿留下的宝贵“遗产”,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把欣欣抚养成人,让她的爸爸在天堂里为她骄傲!”
那几年,每到欣欣生日的前一天,邱钰都把相应的信取出来,放进新信封里,郑重地交给女儿。欣欣总是含着泪把信看完,深深感到跨越时空的父爱从来不曾离开过她。随着欣欣的年龄渐渐长大,信里的内容渐渐出现了变化。
我最亲爱的欣欣:今年你12岁了,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现在,你应该能帮妈妈做饭了吧?自立的女孩子是最美丽的。12岁,有许多成长的小秘密,有许多新鲜的想法,多美好啊!爸爸祝福你……
这是在余下的信遗失之前,欣欣收到的最后一封信。
13岁生日,欣欣没有收到父亲的信,她觉得很奇怪,不停地追问母亲。邱钰看着女儿充满渴盼的眼睛,搪塞道:“爸爸的信延期了,要到年底才能给你看!”欣欣听了非常失望,眼圈红了。邱钰一阵揪心,她特地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和***亲到附近的废品店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那个收废品的人。随着时间过去,邱钰慢慢绝望了:即使是找到那人,信也难以找回来了。晚上,她辗转反侧,起身披着衣服走到阳台上仰望星空,泪水一下于流了下来。“律明,我对不起你呀!欣欣以后再也感受不到你的爱了……”
紧急求助,来自网络的爱心如潮涌
那段日子,邱钰陷入了深深的自贵之中,恨自己没有保管好丈夫的信。面对女儿,她心怀歉疚。邱钰知道,在女儿的心里,父亲的信一直陪伴着她长大成人,直至她出嫁。所以,邱钰十分担心:如果女儿得知那些视若珍宝的信弄丢了,那么,对女儿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2003年11月底的一天,邱钰上网,在一个聊天室里透露了自己的困境。热心的网友纷纷给她出主意:有人认为,母亲最了解女儿,建议她续写以后的十几封信;有人建议,大家一人写―封信,集思广益……
邱钰精心写了一份求助启事,把它贴到红网论坛和妈妈网亲子论坛上,她的不幸遭遇和那份母亲对女儿的苦心感动了许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跟帖:“有你这样的好妈妈,你的女儿是多么幸福啊!”“孩子不能缺少父爱,即使是来自天堂的父爱!我们理解你,尊重你!”……网友的留言让邱钰感到很温暖。
有网友在网上发表讨论:究竟该不该续写(冒写)父亲的信?有人主张向女儿说明真相,不能“欺骗”;有人说善意的谎言没有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的成长,这对她的心理健康有好处。最后,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找一个能模仿欣欣父亲笔迹的人,把信写下去!两天后,一封由网友共同写成的“写给13岁女儿的信”完成了,被贴在论坛里。
亲爱的欣欣:你今年13岁了,这个时候的你,应该长高了许多,你健美的身姿和灿烂的笑容,将是最美丽的风景!爸爸认为,现在你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出类拔萃的自己……
这封信的主笔网名叫“驿路陌尘”。“驿路陌尘”还请邱钰把丈夫黄律明以前写的信扫描传到网上,以便找到能写这种字体的网友。
邱钰在第二天就把信扫描到网上。“驿路陌尘”惊喜地发消息告诉她:“我正好练过这种字体。让我来试试吧!”
几天后,“驿路陌尘”把手写的信挂号寄到邱钰的单位。邱钰看到信后不由得惊叹:“他的笔迹几乎可以乱真!”
邱钰惴惴不安地把信交给女儿。欣欣摩挲着信,和以前那样既开心又感伤,没有表现出一丝异样。邱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从信封的邮戳看,“驿路陌尘”在湖南省永州市。经过在网上交流,邱钰了解到,“驿路陌尘”的真名叫刘恺春,是40岁的男士,几年前从永州机械厂下岗,目前在永州市区经营一家不大不小的办公用品专卖店。
“你续写的信充满了深沉的爱,连我看了也很感动。”邱钰和刘恺春在网上聊得非常开心。相近的年龄,相同的下岗经历,使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聊友。
刘恺春告诉邱钰,他这一年才学会使用电脑,使枯燥的生活有了一丝亮色。“你的生活很枯燥吗?你的家里人呢?”邱钰关切地问。刘恺春闭口不谈他的生活。虽然对邱钰来说,他的生活是谜团,但通过一段时间交流后,她深信刘恺春是善良、正直而有爱心的男人。
邱钰主动请刘恺春帮忙:“以后你继续帮我写那些信吧,可以吗?”刘恺春很爽快地应 承下来。他说:“这些日子,我一有空就在琢磨怎样写那些信,已经写了好几封!在写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你丈夫当年的心情,所以一点儿也不敢马虎。”邱钰既惊喜,又感动。
经过半年交往,邱钰感到自己似乎有些离不开刘恺春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在她的心底悄悄萌生,但仅此而已。丈夫离世几年来,她一直心如止水,从来没有产生过再找依托的念头。为了女儿,她曾多次拒绝亲友给她介绍对象的好意。她想就这样与女儿相依为命地过一辈子。
纸难包火,终于被“假冒”的父爱感动
2004年9月的一天,邱钰收到刘恺春寄来的厚厚一摞信,一共16封。她一一翻看,内心泛起阵阵涟漪。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刘恺春在网上与她交流,征求她的意见,写出这些信,花了多少心血呀!那些信,字里行间溢着深沉的父爱,女儿将终生受益。
10月8日,邱钰把“给14岁女儿的信”庄重地交给欣欣。欣欣虔诚地看完,然后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一会儿,她眼睛通红地走出来,走到母亲的面前,凝视着母亲,捋了捋母亲的发梢,说:“妈妈,这些年,你辛苦了。”
邱钰笑了笑,搂着女儿说:“欣欣,你学会心疼妈妈了。”
“妈妈,你一个人过,觉得寂寞吗?累吗?”
“傻孩子,我不是还有你吗?我们两个人过得挺好的。”邱钰觉得奇怪,女儿这是怎么了?
欣欣说:“爸爸在信里说,我现在应该是懂事的年龄了,要学会关心妈妈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妈妈着想。”
邱钰笑了。是的,在好几封信里,都有这样的话出现,刘恺春可谓用心良苦。她说:“乖女儿,只有你幸福了,妈妈才会感到幸福。懂吗?”
欣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邱钰以为,有了这些由刘恺春续写的“天堂来信”,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没想到意外情况发生了。
2005年春节假期的一天,随外婆回老家过年的欣欣独自返回长沙,与母亲一见面就质问:“妈妈,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能骗自己的女儿?”
邱钰一下子蒙了,女儿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她。“怎么回事?你到底怎么了?”她摸摸女儿的头。
欣欣一闪身躲开了,说:“你亵渎了我对爸爸的感情,天堂里的爸爸永远也不会原谅你!”
原来,外婆无意中透露了丢失遗信的事,欣欣回家拿前后几封信对比,发现后面两封信的字迹确实有点不同,信纸也是新的,立刻猜到是别人冒写的。那一刻,她内心全是委屈和气愤。
一连几天,欣欣没有跟母亲说话。邱钰有些不知所措,她很想与女儿沟通,但女儿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邱钰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会不会伤害女儿对父亲的感情。她把自己的困惑在网上告诉刘恺春。刘恺春说:“你没有做错。14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逆反期。总有一天她会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他要去了欣欣的QQ号。
一星期后,欣欣与QQ里出现的新网友“驿路陌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驿路陌尘”善解人意,是很好的倾诉对象,还常常给她出主意,甚至关心她的学习。欣欣很快把他作为最好的网友。
几天后,“驿路陌尘”把欣欣引领到当初邱钰发求助帖子的论坛,搜索出老帖子给欣欣浏览。欣欣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有关的帖子都看了一遍,里面有同龄人的留言,也有叔叔阿姨的留言;大家都对她母亲表示赞誉和尊敬。看到母亲在帖子里表现出来的无助和自贵,欣欣感到一阵揪心: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她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次日,欣欣真诚地向母亲道歉。“妈妈,能告诉我那些信是谁写的吗?我感觉,那真的像父亲写给我的呢。”“是一个叔叔,他姓刘。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欣欣问:“是不是叫‘驿路陌尘’?是他和我聊天,带我到论坛看你的求助信。他帮我解开了心结。”
邱钰这才想起刘恺春向她要过欣欣的QQ号,原来他要帮欣欣走出心理困境。她激动地给刘恺春发了一条感谢短信。“教我如何感谢你?我只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刘恺春借用一句歌词回复:“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
女儿做媒,妈妈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快乐
自从知道了“驿路陌尘”就是自己的信笺“爸爸”,欣欣对他充满了崇敬和依恋。一有时间,她就在QQ上和刘叔叔聊天。一次聊天中,她设了一个语言“陷阱”,套出了刘叔叔是单身的事实,心里不禁有点惊喜,因为她发现妈妈谈起刘叔叔时总是非常开心。
2005年7月,欣欣放暑假了,在与刘叔叔网上交流的时候,她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到永州与刘叔叔见面!她在QQ上给刘恺春发了一条将到永州的消息。当时,刘恺春不***,当他看到消息的时候,欣欣已经在路上了。临出发前,欣欣给母亲留了一张只有两句话的字条:“妈妈,我去执行一个对我们家非常重要的任务!请勿挂念。”
欣欣终于在永州见到了刘叔叔。刘叔叔个子不高,样子和她想象的一样和蔼可亲。刘恺春一面埋怨欣欣莽撞行事,不注意安全,一面给她做她最喜欢吃的莱――糖醋排骨。欣欣惊喜地问:“刘叔叔,你怎么对我的爱好了解得这么清楚?”刘恺春答:“都是你妈妈告诉我的,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谈你呢。”欣欣夹起排骨往嘴里送,闭着眼睛享受美味。她睁开眼时,晶莹闪烁的泪水掉了下来。刘恺春慌了。欣欣擦着泪说:“真好吃,我感动得流泪了。”
在刘恺春家住的那三天,欣欣一刻也没闲着。刘恺春到店子里做生意,她就在他家附近溜达,很快和左邻右舍混熟了,亲自了解到刘叔叔的遭遇,听到了邻居对刘叔叔的好评。她更加拿定主意了。
返回长沙前,欣欣把随身带的、妈妈的照片放到刘恺春面前。刘恺春惊愕地看着欣欣。欣欣说:“刘叔叔,我妈妈温柔美丽,但为了我,这些年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活。现在,我长大了,我得为妈妈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她找一个伴侣!”刘恺春激动地说:“你有一个好妈妈,你妈妈更有一个好女儿!我为你妈妈感到骄傲!”接下来,欣欣说的话更让刘恺春大吃一惊:“我觉得,最适合我妈妈的就是你!”刘恺春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欣欣说:“你放心,只要你主动一点,我妈妈那边肯定没问题!”临走时,她拿了一张刘叔叔的照片。
欣欣回到家,邱钰没有太多责怪她。欣欣把刘叔叔的照片拿给母亲看,并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四年前,刘恺春的妻子和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那次车祸,还有他妻子的同事(一对夫妇)遇难,刘恺春压抑着自己的痛苦,把开店经营的收入资助那对遇难夫妇留下来的孤儿,永州电视台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妈,经过详细调查,刘叔叔是单身,他有爱心、有责任感。这样的好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所以,我自作主张,把你的照片给了他。我想,我需要一个活生生的爸爸,你该不会让女儿失望吧?”话说到这里,邱钰已经明白女儿的心思。她没有回答女儿,红着脸转身进厨房收拾去了。
第二天,邱钰来到女儿面前,看着女儿的眼睛很认真地问:“欣欣,告诉妈妈,你昨天说的需要一个活生生的父亲,是真心话吗?”欣欣重重地点点头,说:“我想,在天堂的爸爸,一定也这么想。”邱钰眼睛红了,她轻轻地对女儿说:“妈妈答应你,考虑这个问题。”
2005年8月中旬,刘恺春来到长沙,与邱钰见面。他们都觉得对方很适合自己,所以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最开心的是欣欣,她处处给母亲和刘恺春创造独处的机会。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5
我坐下来给父母写信,实际上将读到这封信的只有母亲。
我的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才决定随着老乡们到外地打工。他曾经对人说过,如果家里没有出大学生,即便一辈子在老家种庄稼,那种生活也是轻松自在、有滋有味的。这些话让我心里隐隐不快,好像我考上大学拖累了他什么似的,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第一次到大学报到,我可是拿了父母1万多元,这是家里“史上最大”的一次支出,父母的辛苦和供我上大学的决心我很清楚地知道,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不知道为什么,父亲总是找不到固定的、长期的工作,这次跟这个老乡,下次随另一个老乡,在城里栽过树,也当过建筑小工,还收过废品,这样辗转漂泊、居无定所,我无法给他写信寄信,那时我们还用不起手机,我和父亲之间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我对他的惦记、担心,他很难知道。
一旦写信,我只好寄回老家。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在村子里开始有很多“留守儿童”,那么母亲算什么呢?既是“留守妻子”,也是“留守妈妈”吧。从此以后我再也帮不上她的忙,父亲外出打工后,他也帮不上她的忙,家里的一切担子都压在母亲的肩膀上:十亩薄地(包括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头牛、一栏猪、两只羊、一院老屋和家禽,还有方圆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邻里关系。我无法想象,母亲是靠什么担当起这一切的?她个子矮小,是家里力气最小、毅力却最大的人,她的两膝还患有风湿痛,已经轻微变形,过度劳累时甚至会肿胀,为了这个家,她确实把自己当成男人一样地活着。
虽然每封家书,只有母亲一个人能够读到,但是我明白:母亲在读也是父亲在读,因此我的称呼永远是“爹和娘”,然后是一声无法分割的问候“你们好吗”。这次写信,我也是这样称呼和问候的,当然我打内心深处是希望他们在一起的,人越老越需要个伴儿,老爹和老娘是永远要住到一起的,何况母亲的胆子并不大,深夜里的风雨声、门外突然响起的犬吠声都会吓她一跳,父亲是她的一大半胆量,他在,她才真正心安。
很多次,在信里报告了自己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然后就开始向他们伸手要生活费。对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很无奈。除了学习,我找不到赚钱的事情可做,去做家教,对方嫌我是新手,去搞推销,不但工资低,而且耽误学习,我认为得不偿失,至于周末到饭店打小时工,连母亲也不同意,她说他们还没有到叫孩子端盘子洗碗的地步,每次回信都让我安心学习,别心思外扯,大学的时光最宝贵,失去了永不再来,“你爹出去打工,正是为了叫你别在大学里打工,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你要去打工挣钱,岂不是辜负了他?”就这样,我确实没有下定决心去减轻父母的负担,也可以说不顾“挣第一桶金”的诱惑,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父母对这一点是很满意的,尤其是我拿了奖学金,母亲写信说这比让他们年轻几岁还高兴。
这一次写信却跟以往很不一样,我没有向父母要生活费,而在信中向他们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我终于可以做家教了,只需要周末去学生家里,并不耽误学习;我还充满喜悦和憧憬地告诉父母:我有女朋友了,她对我很好。写到这里,我的脸是热的,但不是害羞。我真真切切地讲着我们相遇相识的故事,老老实实地夸赞着女朋友,说她善良、实在、能吃苦、知书达理……我甚至想到父母会像相信我一样地相信这个新来的“女儿”,说不定母亲还会把这封信捂到心口上,闭上眼睛乐呵呵地笑呢。除了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我更感到一种刚刚认识到的责任,心情虽然很激动,但写出的字句一点儿也不潦草,速度也放得有些慢,称不上字斟句酌,却是一笔一画写上的,每写下一个字,我都觉得它的意义跟以往不同,在细微处也需要特别用心才成。
在信的末尾,我以已经长大成人的口气说:“爹、娘,我会好好努力的,让全家人都幸福!”这个全家人当然也包括新来的“她”,他们看到我如此有信心,一定会感到真的年轻了几岁吧。
写好信,我自己又完整地看了一遍,在某一瞬间,忽然感到每一个字的轮廓线都在隐隐地发着光。这让我感到神秘,也感到一种极为庄重的东西落在了心里。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6
我们还能记起那些留在岁月里的美好吗?
写信,曾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寂静冷清的寒夜,在灯下,向远方朋友倾吐胸中块垒,在匆忙喧嚣中,给父母亲朋送去一份问候关爱……写信,曾是习惯于含蓄的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一封意蕴深厚的情书,一页真诚坦荡的书简,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慰藉,写信、盼望回信,再写、再等待,几乎成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翼。或许我们还对那些情形记忆犹新:在教室里,在书桌旁,甚至熄灯后打着手电的被窝里,总有振笔回书的人们;叠成各种花样的信纸,贴成不同角度表示不同含义的信封;对绿色邮筒的深情和赞美……在页页飞鸿中,我们有了对学业、生活、感情和未来更多的理解,挚友也正加深着彼此的认识,催热着这些思考,更有在信件中成就了异地情缘的“8分钱”的爱情,是自嘲更是自豪……伴随着往来于家庭和朋友间信封里的眼泪和欢笑,曾经不谙世事的孩子成熟了,长大了,曾经历尽沧桑的人学会了反省和自问。每遇搬迁,总有人在楼道或水房或壮烈或温情地焚烧信件—有太多需要处理的旧信件。那些实在重要的,舍不得丢掉,几经筛捡打入包裹,从此伴随主人浪迹四方。
“应该说,我现在的一切归功于从小练就的写信功夫。”吕方是一家电台的节目主持,她的幽默机智和流畅的语言给她带来一大批铁杆听众,她把自己的“火暴”归于“老派”父母给她们姊妹俩定下的规矩:每月给家里写两封以上书信。从17岁离家至今10年,她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不光是通通消息,联络情感,写信中我学会了倾诉,也学会了倾听。别说写信时经常触发的思想火花,光是妹妹每次用桦树皮、牛皮纸自制的别致信笺,就足以勾起对生活细微的感动。工作后我对自己收到的每一封信都认真回复,在我看来,在现代通讯冲击下还坚持写信的人是很有古典韵味的……”
可更多的人和吕方不同。他们专门收捡书信的箱子日日轻薄下去,电话费却月月上涨,口袋里还揣有各种卡片:IC卡、200卡、300卡、磁卡,精致的通信录变成一个个简单的电话号码和寻呼号,甚至只是传真和***。面对“你还写信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恍然一悟似地摇摇头,然后深深地叹口气:“唉,很少写信喽!”神情间颇有些遗憾,或者是“哇”地一声惊呼:“什么时代,还写信呀?发个E-mail或Fax一下不就得了!”这真是个“三言两语,一切妥当”的时代,写信的日子成为远离我们生活的温馨岁月。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几乎一夜之间,在傍晚和节假日拥向电话亭,是异乡游子和家人联系的时尚方式,电话亭生意变得火暴异常。特别是在半价时间里,电话亭前排起的队伍有时让人想起“特供时代”抢手的肥皂或白糖。这都是些精通卡片的新人,他们能告诉你很多种打电话的方式,从最一般的计时缴费到诸卡的使用方式到什么卡打什么电话方便,什么时间用什么卡合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
“写信?刚开学时还写过几封,现在很久没写了。”周末在学校仅有的两部能拨长途的电话前等待了半小时的肖刚,嚼着口香糖,把耳朵从耳机里***出来。
肖刚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年近40得的宝贝,尽管他所在城市离学校只有六七个小时的火车路途,父母对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还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入学时节,肖刚的父母双双送他到学校,帮他打点好宿舍里的一切,临别反复叮嘱转天就写信回家报告独自生活的情况。哪知刚到新环境的肖刚玩心太重,过了一个礼拜还没记起写信的事,收到家里的快件他才醒悟父母在那边已经心焦如焚,赶紧按父亲信中的要求发了一封平安电报回家。肖刚的父母已退休,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有感于和儿子联系不便,老两口咬咬牙装了一部电话。转年,下海经商的二姐赚了钱,又给肖刚配了一个呼机。“现在,我一般每周往家打一次电话,有时候忙或者玩忘了,他们就呼我一下提醒我。写信?咳,早不写了。现在谁还有闲心思坐下来写信呀,电话这么方便,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其实我每周往家打电话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老爸老妈对我太不放心。”“可你在这等电话的时间,不就可以写封短信了吗?”“我这不是听着音乐吗?”肖刚晃晃兜里的Walkman。
林静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从l7岁离家读书,父母就给她立下一条规矩,至少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尤其是对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必须单写一页。那年头家里没装电话,林静直到毕业都做得令父母很满意。而且父亲还写信夸她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进,还很感叹年轻人敏锐的思想。工作两年间,林静也时常向家里汇报情况。后来她有了家,父母和她都装了程控电话,开始她还有节制地打电话,继续给家里写信,日子一长,觉得电话真是简便,于是就废了那支笔,电话里海阔天空起来。父母开始没说什么,直到他们的生***们都只能接到林静的一顿电话或一张祝贺电报,喜欢“见字如见人”的母亲开了口:“以后还是写信吧,至少在我们生日,姥姥的生日,送鲜花电报也不行,我们想要的是白纸黑字。”而林静却觉得相当委屈:“打惯了电话,现在好像都没写信的感觉了,而且觉得电话里也没什么可说了,除了问候健康情况,就是谈谈物价水平,没什么可深入的话题,不像原来写信时情感丰富些,我觉得自己的情感也变得简单起来。”林静说了件她经历的事:“有一天,邻居家孩子拿着一封信问我,‘阿姨,你知道我该贴多少邮票吗?’那是封国内平信,原来我是那么熟练地贴邮票,可那么久没写信,我连邮资多少钱都不知道了。”
林静和肖刚的情形略有不同,不过,信封、邮票、写信的感觉,对他们已经相当陌生了。在便利的通讯中,写信已渐渐从他们生活中退出。
便利的通讯设备能替代丰富的情感吗?
信封、邮票让位于电话、磁卡和网络,只是整个社会联系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邮***》的统计数字,1996年全国邮***函件总量是788664.5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0.9%;这一年邮***快件的总量是44443.7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1·7%。这一年里特快专递曾成为许多人尝试的新的邮***方式,它的业务总量达到7085.6万件,比前一年增加了27.5%。但是到1997年,全国邮***业务总量大幅度滑坡,包括1996年曾被邮***部门看好的特快专递业务也出现了负增长。仅就二三季度的统计数字,全国函件总量在这两季比前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1.3%和11.8%,特快专递总量比前年同期也下降了0.32%和2.3%。很显然,先是普通信件、随后是邮***快件和特快专递在失掉自己的市场。这一方面当然与国内的邮***业务质量有关—快件不快,特快专递有时在同一城市竟需两三天才能递到;一方面也因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要求并实现了更快捷的联系方式。和邮***业务量缩减相对照的是城市里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众多寻呼台和迅速进入家庭的电话,还有移动电话和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别说不同城市之间,就是不同国家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听见对方的声音,通过电波、光缆交谈、交易。而人类对物质便利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一旦实现了快捷的联系方式,再让我们回到信封、邮票联结一切的时代,就如同机械化了的农业再用牛耕,汽车化了的交通再去步行,是无法想像的。
阿强来自边远山区,大学四年本分、勤勉、成绩优异。毕业时节,大叠简历寄出去,骑着破车到处探访、面谈,凭着成绩单上的一片红和热门的经济法专业,阿强自信找个满意的去处不难。有了两三个颇有意向的单位后,他放心回家过年。待寒假结束回校,一进寝室吃惊地发现室友五分之四的腰间挂上了寻呼机,本市的小刘还手持父亲的大哥大。不一刻工夫三五人走马灯似地跑下楼去回传呼,据称都是各自的意向单位。浓烈的求职大战火药味薰得阿强心生不安,赶快给自己曾联系的单位打电话,果然其一称“因为没和你联系上,我们已经另外签约”。阿强脑袋轰地一响,急出汗来。回寝室咬牙借了500块钱,也去买了一块“黑豆腐干”。“现在看来,你必须把自己纳入社会的联结网中,否则不但会失去机会,还可能会被遗弃。而对我们来说,机会就是一切。”阿强说。尽管500块对他是不小的一笔债,大学四年生活拮据的他也从未借过钱。
寻呼早不只属于“身在江湖”的公司职员和个体老板,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外地打工者自配寻呼机这两年也蔚然成风,而城市里四处可见的“公用电话”的标志牌和可打长途和国际电话的磁卡电话亭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身佩“豆腐干”,手持塑纸卡,平时亲友联系,打工兼职,真正实现了“心系社会”。对这群人,写信,更是久未碰触的记忆了。
不仅磁卡、呼机已是寻常之物,就是电话电脑寝室联网也正在某些大学中开始实施。据某名牌大学建筑系对该系三年级学生的统计,持有磁卡的占67.3%,有传呼的28.6%,而且有两个男生寝室有同学集资购买的486电脑,其中一台上了校园网络。今日青年非但不会落后于社会的电讯发展,还将成为最先进电讯技术的使用者。而网络专家统计,如今上网者65%都是青年人,热衷于网上聊天几乎没人再拾起过纸和笔。
我们还能当“纸笔人生”的古典主义者吗?
社会像一部正在加速运行的大机器,电讯的普及、发展是这部愈开愈快的大机器的油,它咔咔前行的声音影响的不仅是我们与家人、友人的联系方式,更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足不出户知天下,往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典的思念和守候已不存在。
阿文和男友大二时谈恋爱,两人都是学习尖子,一同考六级、考研,又一起攻TOEFL、GRE。阿文常嘲笑校园里当众缠绵的恋人的小家子气,***书馆存包的阿姨也特别喜欢他们:“这俩孩子学习特上劲,从不在一起腻歪!”硕士第二年男友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先期出国了,形影相随了4年的阿文忽然落了单,潇洒不起来,送机回来着实哭了一场。接下来的日子阿文除了攻外语就泡在机房里学习和男友网上联系。男友那边机器24小时免费使用,设备精良,阿文是自费上网价格不菲,于是两人约定每周末半价时间网上聊天半小时。几个周末下来,阿文回宿舍就大发脾气:“整个晚上都被他指挥着用这命令那命令,装这个软件试那个软件,根本没时间聊天,恨死我了!”室友安慰说过一段等两人都熟悉了操作就好了,阿文愤然道:“我看好不了,根本他对各种软件的兴趣就比和我聊天的兴趣大!”生气归生气,圣诞节阿文还是挑了张漂亮温馨的贺卡花了好几块钱寄给男友,卡上有个小姑娘手捧大红靴子等待礼物。10天后,阿文等到的是男友的E-mail,上面用洋文打印着:“圣诞快乐新年快乐以后还是网上联系吧邮寄太慢价钱还贵。”阿文又气了一场:“他难道不知道我想看看他亲笔写的字!”
隔着大洋的爱情靠英特网联结,同一城市里的恋人们也早已不写情书了。玫瑰、香水、化妆品代替了往日信笺上的忐忑不安、欲说还休。时下更兴起恋爱先赠红粉呼机。曾有理工科男生自惭言语贫乏求中文系才子代修情书一封,被告曰:“那是哪个世纪时兴的玩意儿,老土!买点漂亮礼物送去既方便又大方,被拒绝了还不会有什么‘字祸’!”—便捷又极有自我保护意识的现代爱情!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带给我们冲击和活力,带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就业的便利,但,这不是它带给我们的全部。
晓丹曾是系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因为她聪明活泼特别会玩,还因为她父亲是南方一座城市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实权人物。父亲常在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每次出差来看晓丹,都带给她漂亮的时装和各种新奇玩意儿。大三时,父亲还替她办好了商务出国手续,只等毕业,就能飞往巴黎。然而就在晓丹大四那年,父亲被告经济犯罪判刑入狱,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晓丹那段日子几乎崩溃。后来虽然经过晓丹和母亲的四处奔走,父亲的案子重审宣告无罪,父亲却从此断了仕途,提前退休在家。晓丹仿佛在几个月间忽然长大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开始给消沉的父亲每周一封地写信。“以前我和爸爸从来没写过信,现在我们都写得很长。在信里我们能谈许多问题,许多以前想也不会想的东西,现在谈得很深,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爸爸把我们的信装订起来,和妈妈常拿出来读好几遍,我收到爸的回信也是这样。我们有时也打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感觉,所谈的内容都是电话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但一家人彼此靠近,相互支撑,这样也很好。”晓丹说话时平静坚忍的表情,让你想不出她曾是那样一个骄娇小姐。
像晓丹这样用惯了电话呼机又捡起纸笔写信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与邮筒隔绝。电波电缆拉近了我们同亲人、友人的距离,也粗糙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现代通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使我们的心灵终日沉浸在声讯的嘈杂中,疲于应付,没有等待的空白,没有沉淀、反思、审视自己的机会。写信,曾是我们练习文字表达能力、语言锻造能力最便当、易行的方式之一,新一代青年文字能力的普遍下降不能说与他们不再写信毫无关系。在他们自在地使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娴熟地操作电脑的同时,这一肢体发达了的背后是另一肢体的萎缩残缺,甚至,是心灵、情感某种程度的迟钝、退化。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7
4年后,“慢递情书”果然寄到了前男友手上。这封迟到的情书将给两个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一桩血案,给出了沉重的答案……
毕业留不住恋情,衷肠难诉寄出慢递情书
2010年12月24日下午3点多,在福建省华安地产投资公司担任营销主管的彭桂林,收到“蜗牛慢递”公司送来的一封情书,对方声称4年前有人曾委托他们公司在今天这个日子给他投寄。看到信封上娟秀熟悉的字迹,他脑海里闪现出大学恋人林雅青的身影……
林雅青,1982年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一个干部家庭,在她12岁那年,爸爸因淋巴癌去世,做中学教师的妈妈一人含辛茹苦将她养大。200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一所大学中文系。
同年出生的彭桂林与林雅青同校,经常的接触,两人慢慢产生了情愫,大二时,他们相恋了。
2004年暑假,林雅青因患淋巴结肿瘤,在医院做了手术。彭桂林日夜陪护着女友,让林雅青深受感动。出院后,两人的爱情更加牢固了。然而,让林雅青没想到的是,彭桂林的妈妈得知后,却态度强硬地命令儿子马上和她分手。她忧心忡忡地对儿子说:“父母是癌症患者,子女患癌症的概率就会很高,何况小林现在就有反应了。我不能让这样的女孩做我的儿媳。”彭桂林深爱女友,不愿分手,妈妈李淑媛却寸步不让。
见儿子不肯屈服,李淑媛就采取绝食等方法苦苦相逼。妈妈太霸道,不近人情,可她正值更年期,个性要强偏执,自己不让步,难道真的逼死她吗?彭桂林选择了尽孝,向林雅青提出了分手。
这是一个母亲在以死对决,林雅青痛苦不堪,无奈地接受了现实。然而,分手后,林雅青一直无法走出失恋的伤痛。两人都是初恋,彼此用情至真至纯,每每回忆过去的点滴,就难以自抑。2006年11月,最痛苦不堪时,林雅青无意中从厦门当地的一家网站上,看到一条有关“慢递公司”的消息。在它的营销广告里,有一句话让林雅青的心很受触动:许多年后,你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过去的信,也许什么都难以挽回,唯此情可追忆。正苦于无处寄托、倾诉无门的林雅青决定给彭桂林寄出一封慢递情书,她要把所有的痛苦和思念写在信里,寄出后就此忘掉过去。她给信寄出规定的时间是4年,那时两人都会有新的生活,过往的一切已云淡风轻,一封情书不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想法确定后,林雅青把一封长达7页的情书,交给了慢递公司。此后,林雅青断绝了与彭桂林的一切来往,开始了新的生活。
情书情动前男友,不是所有爱都能回头
经过近两年的自我疗伤,2008年,林雅青终于从失恋中走出来,重新拥有了爱情。
男友张伟强,时年29岁,在厦门金顺进出口有限公司担任业务主管,公司的广告业务都交给林雅青所在的广告公司负责,因业务上的来往,结识了林雅青,并对她展开了热烈追求。张伟强为人体贴,得知林雅青过去的感情经历,他给予了无尽的慰藉。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爱,让张伟强走进了林雅青的心里。
两人相爱了。就在两人谈婚论嫁时,张伟强被提拔为公司外贸部经理,并被派到南非去拓展业务。林雅青全力支持男友的事业。
2010年10月,张伟强外派结束,回到了厦门。两人将婚期定在了次年农历六月十一日。
而在2010年12月24日,彭桂林突然收到昔日大学恋人寄来的情书,百感交集。拆开一看,那娟秀而又熟悉的字迹展现在他的面前——
桂林:
你收到这封信时,已是我写信的4年之后。4年后的你是个什么样子?还是那样喜欢傻笑吗?还是爱称呼心爱的女孩为傻丫头吗?
我最亲爱的,这是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写下这几个字,我似乎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多少个梦里,我梦见你回到了我身边,多少次我告诉自己,你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你读这封信时,也许已经结婚,是个爸爸了,也许还在寻觅爱的路上,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会铭记我们今生惟一的初恋,铭记那个在心灵深处,永远牵挂、永远走不出、再也喊不出的名字。
阳光很好,写下这封信,我就要学着忘记了。亲爱的,你要幸福。
……
信没读完,彭桂林已泪流满面,他呼唤着林雅青的名字,喃喃地说着:“你心里一直有我,一直忘不了我……”
事实上,这几年彭桂林生活得一直不如意,惟一能给他带来慰藉的,就是对林雅青的回忆。他也想过去找她,但想起自己带给她的伤害,加上对母亲的惧怕,又犹豫了。后来,听说林雅青交了一个很不错的男友,他也就彻底断了念想。
其间,彭桂林也谈过一次恋爱,可在两人谈婚论嫁时,女友却移情别恋一个澳大利亚网友,抛弃彭桂林出国了。彭桂林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了。从那以后,他封闭了自己的心门。
如今,这封迟到了4年的情书,如同重燃的火苗,一下激起了彭桂林的所有希望。通过林雅青昔日的同室老乡,他很轻易就要到了她的联系方式。
2011年元旦假期,彭桂林拨通了林雅青的手机。他拼命抑制着,声音却依旧充满了颤抖:“雅青,我接到你的信了。我非常想见你,我明天就去厦门。”
林雅青十分意外,她早已淡忘了那封信,这几年忙于工作,又有了甜蜜的爱情,她对彭桂林那份情感,已变为一种记忆。但毕竟是昔日恋人,她对他仍旧关心和牵挂,因此对他见面的约请,她爽快答应了。
见到林雅青的瞬间,彭桂林屏住了呼吸,一直抑制的爱恋又狂潮般涌来。彭桂林感慨万分:“读了你的信后,我才知道,你是世上最爱我的人。”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8
那一年,家住徐州的赵庆珍应招入伍,成为空***某航校飞行员。与他一同入伍的还有来自邛崃的余江,两年后,两个人又一起进入飞行学院训练,恰好又分到一间宿舍。余江10岁丧父,赵庆珍13岁失母。相似的人生轨迹,让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兄弟。两个人约定:“如果有一个人在战场上牺牲或发生意外,另一个人就替对方尽孝。”
没想到,意外真的发生了。一天晚上,一次外场夜航飞行训练时,27岁的余江在返场途中飞机失事,再也没有回来。独生儿子突然离去的消息,对母亲程秀莲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连续几天粒米未进。战友魂归长安,留下母亲孤苦一人,当初许下的诺言犹在耳边。赵庆珍拉着程妈妈的手说:“余江弟弟走了,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程秀莲痛苦地摇了摇头。因为这两天,余江的很多战友都这样来宽慰她。
赵庆珍却是认真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老家的父亲。父亲回了信,信中说:“你母亲去世早,我有你的两个哥哥和嫂子照顾,你就放心吧,我们支持你!”家人的赞同,让赵庆珍的认亲更为坚决,他甚至让余江的亲戚帮着做工作。深受感动的程秀莲终于答应认小赵为“干儿子”,并按老家的风俗为赵庆珍取了个新名字叫“义江”。
此后,赵庆珍坚持每半个月给程妈妈写封信,嘘寒问暖,程妈妈每次接到信都很欣慰,就像儿子还活着。直到程妈妈家中安装了电话,5年间,赵庆珍共给程妈妈写了100多封信,在每封信的开头,都是“妈妈”,而结尾落款都是“江儿”。程妈妈把这些信都小心地收藏起来,连同“儿子”的一片孝心。
1994年春节,是赵庆珍从***校分到部队后的第一个春节,团里通知他可以休假。赵庆珍首先想到的是去四川邛崃看望程妈妈。他先从武汉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成都,再换乘3个多小时的汽车直奔邛崃牟礼镇风林村。程妈妈没有想到,赵庆珍会在这个时候过来,他也有父亲和哥嫂在等着团聚啊。程妈妈感动地拉着赵庆珍的手,含着泪喃喃道:“孩子,你回来了。”此后赵庆珍每逢探亲假总是先去邛崃看程妈妈。
一晃,赵庆珍27岁了,还没有女朋友,战友们都不解,原来赵庆珍有自己的想法:“要找,就找一个邛崃的,以便照顾程妈妈!”心有所属,缘分还真的来了。孟永凤是程秀莲的远亲,刚师范毕业,对赵庆珍照顾程妈妈的行为也早有耳闻,心中也暗暗敬佩。2000年元旦,赵庆珍和孟永凤走到一起,喜结连理。婚礼那天,程秀莲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我当婆婆了,希望你们早点给我添个小孙子!”
2007年,赵庆珍面临转业,有3个选择:驻地武汉、老家徐州、四川邛崃。赵庆珍思虑再三,最后选择了邛崃。赵庆珍说:“程妈妈的年纪大了,需要我在身边。”战友们竖起大拇指。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9
我有时会想。母亲究竟是谁?我猜自己是个私生子,爸爸始乱终弃,年轻的妈妈只好将我遗弃。
大学毕业后,孙修女要和我谈一件严肃的事,她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
信封里有两张车票,孙修女告诉我,警察送我来的时候,我的衣服里塞了这两张车票,一张是从南部某个地方到屏东市的公车票,另一张是从屏东到新竹的慢车火车票,我猜想母亲不是有钱人。
孙修女曾经去过车票上的那个南部小城,发现小城人极少。如果我真要找出亲人,应该不难。
我一直想和父母见面,可是拿到了这两张车票,我却犹豫不决。我现在活得很好,有大学文凭,也有一位快要结婚的女友,为什么我要寻找一个完全陌生的过去?恐怕找到的是不愉快。
孙修女却鼓励我,她认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没有理由让我的身世之谜永远成为心头的阴影。
我终于去了。
我在派出所和镇公所之间来回跑,终于找到了我的出生资料。
但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我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早已离开小城了。
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员告诉我,我妈妈一直在一所中学做工友,他带我见了中学校长。
校长是位女士,她说我的妈妈一辈子在这里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而我的爸爸靠妈妈做工友挣的钱过活。平日里爸爸借酒浇愁,喝醉了,有时打妈妈,有时打哥哥。哥哥在上初二的时候,索性离家出走,从此再没有回来。
妈妈的确还有第二个儿子,可是一个月大的时候。他神秘失踪了。
校长问了我很多事。当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儿院长大时,忽然激动起来。她从柜子里找出一个大信封。这是我母亲去世后,在她枕边发现的。校长认为里面的东西一定有意义,决定留下来。
我手颤抖着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全是车票,一套套从这个南部小城到新竹县宝山乡的往返车票,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长告诉我,每半年我的母亲会到北部去看一位亲戚,大家都不知道这亲戚是谁,只感到她回来的时候心情很好。母亲最得意的事是说服了一些有钱人,凑足100万台币,捐给孤儿院。捐赠的那一天,她也去了。
我想起来。有一次,一辆大型游览车带来了一批南部的旅客。他们带了一张100万元的支票,捐给德兰修女中心。修女们召集所有的孩子和他们合影,此时我在信封里找到了那张照片,我请校长帮我认出母亲。她和我站得不远。
我的妈妈,虽然遗弃了我,但一直来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参加了我大学的毕业典礼。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篇10
拆散情侣娶得娇妻,美满婚姻背后是骗局
爱情通常开始的时候很美丽,可结束的时候却没道理。刘春霞和孙然是在云南一家建筑公司工作时认识的,成为同事没多久,志趣相投的两个人便坠入了爱河。
2000年4月,刘春霞接到家里的紧急电报,说母亲患了冠心病要她火速赶回。回到南宁横县,看到病床上的母亲和苍老的父亲,刘春霞决定辞掉云南的工作,留在家中照顾母亲。
5月7日,刘春霞的母亲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病情不幸恶化成脑血栓,难以好转。高额的住院费让刘春霞不得不把母亲接回家休养。为了筹集母亲的***费,孝顺的刘春霞在家附近的一家小超市找了份收银员的工作。由于当时刘春霞家乡穷,村里没有电话,而孙然也被公司外派到上海负责一项工程。这对分隔两地的恋人就约定给对方写信,以解相思之苦。
刘春霞白天要上班,有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到医院去守夜,这样的日子几乎磨垮了她,和孙然的通信次数也不得不减少了。而刘春霞没想到,一直有个人在她背后默默关注着,这个人就是她的中专同学陈刚。
陈刚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是做水果生意的。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他和刘春霞是老乡,两人平时交往比较多,放假还一起回家。陈刚一直都很喜欢漂亮大方的刘春霞,时常到刘家玩。可刘春霞却一直只当他是好朋友。
毕业后,陈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回到老家帮忙打理家里的生意,刘春霞却留在了云南。这让陈刚倍感失落,对刘春霞难以忘怀。如今刘春霞回来了,陈刚决定对她正式展开追求。
每到刘春霞上晚班的时候,陈刚就在超市门口接她下班,说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刘春霞开始并没有多想,可后来发现陈刚对她过于热情,便开始礼貌地疏远他。可陈刚还是穷追不舍,刘春霞只有坦言自己有男友,叫孙然,在上海工作。
面对刘春霞的拒绝,陈刚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他觉得凭自己的条件一定能赢得刘春霞的芳心,决定先做通刘春霞父母的工作。一有时间,陈刚就跑到刘家,帮忙照顾刘春霞的母亲。刘春霞的父母其实心里早就喜欢上了陈刚,她认为陈刚热心肠,家庭条件又好,有这样一个女婿再好不过了。
2000年6月1日,陈刚像往常一样去刘家。还没等敲门,却见镇上的邮递员骑车过来了,说有刘家的一封信,让他带进去。陈刚接过信一看,正是孙然从上海寄给刘春霞的信,他顿时醋海翻腾,见四周没人,便迅速拆开看了起来。没想到,信竟然是孙然同事写的,内容说孙然在一起交通意外中受重伤。
看到这儿,陈刚的眼睛一亮:要是孙然死了,那刘春霞不就对自己死心塌地了吗?他决定部署一番,让孙然在刘春霞心里彻底消失。
陈刚首先和刘春霞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说自己非常爱春霞,希望到时候他们能配合他的计划,让春霞忘掉孙然,并承诺婚后一定会好好对她,好好孝敬二老。刘春霞的父亲一听就同意了。陈刚找了个上海的朋友,以孙然同事的口吻写了一封信给刘春霞,说孙然出了车祸,生命垂危。
看到信后,焦急万分的刘春霞想到上海看望孙然,可这时母亲的病又严重了,父亲骂她没有良心,为了个男人而抛弃卧病在床的母亲不管。说孙然出事自然有家人照顾,不用她操心。要她待在家里照顾母亲哪儿也不准去,也不让她去镇上打电话。
父亲看管得严,加上重病的母亲,让急于想了解男友情况的刘春霞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这时陈刚在一旁不停地安慰她,劝她不要着急,主动提出帮忙去打听。刘春霞就偷偷按照信件的地址给“孙然的同事”写了封回信,问孙然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了,让陈刚帮忙邮寄。
很快,陈刚就把回信递到了刘春霞手中,信中夹杂了一张报道上海一起车祸的报纸和一份医生的死亡证明,说孙然没能救活已经去世了。刘春霞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可第二天,她又收到了”孙然父母”的来信,说是在整理儿子遗物过程中,知道她是儿子正在交往的女友,如今儿子去世了,让她另嫁他人……
就这样,孝顺的刘春霞抱着说不清楚是感激还是报恩的复杂心情,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在陈刚的体贴关照和重病母亲的催促下,一年后她答应了陈刚的求婚。
强索情书以证爱情,多疑的丈夫伤心的妻
2001年6月,已经定下婚期的陈刚和刘春霞开始装修新房。一次,陈刚外出回来到新房看进度,正巧听到了刘春霞和装修师傅在攀谈。刘春霞感慨地说:“我原先有个做工程的男朋友,他对我很好,却因为意外去世了,所以师傅您可要注意安全啊!”在门外的陈刚怎么也想不到,就快结婚了,刘春霞还是没忘记孙然,心里不免异常失落,但想到刘春霞马上就是自己的人了,也就强压住了心里的不满。
2001年7月2日,陈刚和刘春霞举办了热闹的婚礼。此后,刘春霞没有再打工,而是帮丈夫一起打理水果生意。
婚后陈刚对妻子呵护备至,生意上的事情尽量不让她操心,要她有时间就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这些都让刘春霞觉得日子还比较幸福,可初恋男友去世的打击仍然是她心里的伤疤。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时,如果看到电视上报道交通事故的新闻,刘春霞就会黯然失神。每每看到发呆的妻子,陈刚的心里就如有根刺在扎一样,很想冲上去把刘春霞摇醒。可想想自己当年对刘春霞的欺骗,他不得不忍住了,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一个周末,陈刚的一帮朋友到他家来玩,闲来无聊就租来爱情片《人鬼情未了》。看到男女主人公人鬼殊途、深情相拥的那一幕,刘春霞的眼睛湿润了。电影看完,刘春霞的眼睛红肿得厉害,几个朋友都笑说刘春霞感情太过丰富,陈刚看在眼里苦在心头,却只能强颜欢笑。做晚饭时,仍沉浸在电影中的刘春霞鬼使神差地把糖当成盐放在了菜里。陈刚再也忍不住了,阴沉着脸说:“算了,咱们下馆子去。”
席间,陈刚不停地喝酒,任大家怎么劝都不听。借酒浇愁的他无法对外人诉说心中的苦,自己那么爱刘春霞,付出了那么多,可还是无法取代孙然在她心中的位置。
回到家,喝得烂醉的陈刚第一次对刘春霞发了脾气。刘春霞觉得很委屈,只是菜没做好,犯得着发这么大火吗?她并没有理解丈夫心中的烦恼。这是他们两人结识以来第一次争吵。而从此,陈刚经常到外面喝酒买醉,来浇灭心中那股无名的火。
12月3日晚8点,陈刚还没回家,刘春霞正写日记,突然接到电话说母亲又病发,来不及收拾,披了件衣服就往医院赶。喝了点儿酒深夜回来的陈刚发现妻子不在家,不禁有些气愤,看着桌上露出一个角的日记本,陈刚翻开读了起来:
2001年11月26日
如果你还活着该有多好,那么多的问题你就可以帮我解答了。为什么陈刚对我发那么大脾气?为什么温柔体贴的他现在变得脾气暴躁……
看到这些文字,陈刚越想越觉得窝囊,这两年来,他对刘春霞父母比对自己亲爹娘还好,对刘春霞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可她仍念念不忘过去的那个男人。
当刘春霞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后,陈刚阴沉着脸,不由分说地开始在客厅摔桌子砸椅子,嚷着要去找刘春霞的父母评理,问问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孙然了。陈刚气愤地将日记本及情书摔到刘春霞面前,说“这些日记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给他写了那么多封情书,却没给我写过一封?”刘春霞说:“我都和你结婚了,心里只有你和这个家,以后我不写日记了还不行吗?你要情书,我写好了。”听完这话,陈刚的心突然舒服了许多,就不再吵嚷,只是督促刘春霞快点写给他。
两天后,刘春霞把情书交给了陈刚,陈刚打开一看“老公,谢谢你照顾我和我的家人,看着你为我妈劳累奔波,看着你忙了一天,却还要回家帮我做饭,心里非常感动……”看到只有薄薄的三页纸,而且都是干巴巴的日常琐事的记载,根本就没有一句亲热的字眼,陈刚觉得刘春霞只是在敷衍他。便气愤地将情书撕得粉碎,不依不饶地说:“你这写的是情书吗?去重写,不然我就去妈那儿闹。”
无奈之下,为了家庭安宁的刘春霞,只好硬着头皮再写,最后写了10页纸交给陈刚。陈刚数了数页数,仔细阅读了一遍,然后点了点头:“不错,这是这个星期的,下个星期再给我写一封!”
就这样,给丈夫写情书成了刘春霞每周要做的功课。陈刚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在外喝醉了酒,跑回来找刘春霞要情书。陈刚知道,刘春霞心里最在乎的就是她母亲,如果刘春霞不肯写,他就发酒疯吵嚷着要闹到医院去。为了息事宁人,刘春霞不得不忍受陈刚这种无聊而且近乎荒唐的要求,
刘春霞的父母看见女儿越来越憔悴,开朗的性格也变得孤僻沉默,便追问是不是陈刚对她不好。刘春霞心里很苦,却无法诉说,因为她这时已经怀有身孕。为了孩子,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操心,刘春霞只能为了保全婚姻而打碎了牙往肚里吞。她祈祷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孩子出世后,陈刚会慢慢变好。
荒唐举止暴力升级,1000封情书索赔10万
结婚第二年,刘春霞生下了儿子,陈刚非常高兴,酗酒的次数也减少了。刘春霞以为陈刚这下放心了,不会再疑神疑鬼了。可没想到平静的日子维持不到半年,陈刚又发作了,而且变本加厉。
那是2003年9月初的一天下午,刘春霞在超市碰到了陈刚的好友孙宪亮,便邀他去家里吃个便饭,孙宪亮正好要找陈刚说事就答应了。等到晚上9点,陈刚还没回,孙宪亮就离开了。
等到陈刚喝醉酒回来,见烟缸里有烟头,就质问刘春霞。刘春霞说是孙宪亮来过,谁知,陈刚竞啪的一下把烟缸摔在地上,说:“他孙宪亮专门抢别人的女人,这次竟然抢到我头上了,我这就去找人收拾他。”刘春霞赶忙解释,可陈刚不容她开口,就一巴掌扇了过来,吼道:“难道姓孙的男人你都爱啊,一个孙然还不够7”然后把刘春霞赶到了客厅。
第二天,红肿着双眼的刘春霞去医院看母亲,母亲看到刘春霞脸上的淤伤,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陈刚打她。这时陈刚走了进来,说“我要她不要骑自行车,看摔成这样。”刘春霞低着头默默无语。
一回到家,陈刚质问刘春霞是不是向母亲告状了。刘春霞忙解释说没有,可陈刚不相信,一个巴掌又要挥过去。刘春霞本能地抬手去挡,陈刚没想到刘春霞会反抗,抬腿朝刘春霞腰部就是一脚……
刘春霞重重地跌在地上,嘴和鼻子里的血喷了一地。陈刚提着她的衣领说:“你很久都没有给我写情书了吧,是不是不让你写,你就不爱我,跑去爱别的男人。今天晚上不给我写出10封来,你就别想睡!”说完,他把刘春霞拖进卧室,把门反锁。任刘春霞苦苦哀求,陈刚都置若罔闻。
这夜,被逼无奈的刘春霞忍着伤痛又坐到了桌边,面对纸笔,她觉得实在无话可写了,能写的以前都写烂了。可不写,明天早上肯定又是一场暴风雨。她一边流泪,一边写着言不由衷的情话,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地狱里,生不如死。
翌日早晨,陈刚看到厚厚的情书,异常高兴,对刘春霞讨好地说:“老婆辛苦了,我为你做早餐吧。”刘春霞转过脸不理他,眼在流泪,心在滴血。陈刚一再这样,打了人后又拼命赔礼道歉。陈刚的情绪如此反复无常,让刘春霞的希望逐渐破灭。为了不伤害到孩子,她一直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
2003年冬,刘春霞的母亲弥留之际,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我知道你为了我嫁给陈刚后并不幸福,我错了啊!我当年不应该帮着陈刚欺骗你,孙然其实没有死……”母亲的一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在刘春霞的头脑中炸开,让她浑身战栗,泪如雨下。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刘春霞在家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出了被父母藏起来的信。看着这些熟悉的笔迹,想着自己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她不禁泪雨滂沱,心中百感交集。而父亲也在一旁流泪,愧疚地说对不起她,这些年来,他和她妈妈都受着良心的折磨,看到女儿不幸福,更是后悔当年的行为。
知道真相后的刘春霞虽然心中有百般的遗憾和痛苦,却仍念在多年来陈刚对自己一家的恩情和夫妻感情,没有想到过离婚。陈刚却因为妻子知道了真相,更加对她不放心,又经常逼她写情书。如果刘春霞不肯写,他就会动拳头。最多的一次,刘春霞一天竟然写了12封情书。每次她写完后,陈刚又会像个小孩子一样百般讨好她。刘春霞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也经不住这种精神折磨。这些年,加上重写的,刘春霞一共为丈夫陈刚手写了情书千余封。
2004年7月,彻底死心的刘春霞提出离婚,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可陈刚坚决不同意离婚,认定妻子是去找孙然,要和情人旧情复燃,所以才要抛弃他,就天天上门哀求吵闹。无奈之下,刘春霞南下广东省打工。然而陈刚并没死心,仍然天天到刘家吵闹,还将刘春霞写的情书一一拿出来给刘家人看,说他不能没有刘春霞,要他们把刘春霞叫回来,使得刘家人不堪其扰。刘父就劝刘春霞先回来,解铃还须系铃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给外地亲友的一封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