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岁的幼儿思维活动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等自己感官所能接触到的东西来进行。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下面是我教中班幼儿学画画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愿与大家共同讨论。
1充分调动、培养和应用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进行绘画活动的出发点。绘画活动不仅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还要通过不同的绘画材料,不同的绘画形式,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选材上,我选择幼儿熟悉的,与他们生活有联系的绘画题材。如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让幼儿画自己的妈妈,四月份让幼儿感知春天,想象春天到了会发生的故事。材料上,我提倡用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使用。绘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吹画、手指画、添画、还可以小组合作等等。因为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
观察是进行绘画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开展绘画活动积累素材。幼儿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始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的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会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代表滚动的车轮;再如幼儿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用一条线表示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表示翅膀。可见,幼儿的观察和造型都是很抽象、概括的。我常常在绘画活动中进行观察活动,逐渐让幼儿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教给幼儿与之相适应的绘画技能
首先是构***的技能,如在中班,我尝试让幼儿学习遮挡式的构***,即在同一平面上一形象部分遮挡另一形象。就拿《我的小伙伴》来说吧。我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或跳舞,或游戏,摆出不同的姿势(有遮挡重叠的关系),让幼儿通过观察,让他们说一说“能看到**小朋友的什么,看不到**小朋友的什么。”就这样形象地感知遮挡的关系,进而教给幼儿遮挡式构***的技能。刚开始,幼儿掌握的不是太理想,但多次练习巩固,幼儿逐步掌握。
另外,教给幼儿涂色的技能。中班幼儿正处于小肌肉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手指逐渐灵活起来,手指协调能力也开始形成,而且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我向幼儿提出:
3.1涂色要有顺序,注意不使颜色涂出轮廓线外;
3.2能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3.3比较颜色,认识暖色和冷色两种色系,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选配颜色。
最后,是幼儿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评价能力。让幼儿学会审查自己的作品是否完成,在构***、涂色方面是否合适,逐步培养他们***作画的能力。
4创作在幼儿,指导在教师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天真浪漫的。在绘画过程中,他们用笔、用纸、 用颜色把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这一过程创作在幼儿,指导在教师。记得有一次画苹果树,小朋友天天的画让我很不明白:画面上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树的前面还画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动物,有头和身体却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天天,你的小动物怎么啦?怎么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呀?”“老师,这是一只狐狸,他偷吃苹果,被大家发现了,他跑呀跑呀,就撞到苹果树上去了。”天天要表达的是一幅多好的情景啊,但因为缺乏一些表现技能,所以不能很好地让人理解他的作品。当孩子毫无拘束地把自己思想和意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最佳状态,但他们可能受一定知识、技能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表达。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适当地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激发创造才能。在指导幼儿绘画时,我改变那种“统得过死”、“放羊式”的教学,让幼儿大胆地表现,尽情地画自己的感觉,画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画自己的个性,画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的作品天真、稚拙、神奇,而且绚丽多彩。
5寓绘画活动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在绘画活动中我一改那种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如教幼儿画直线,涂色块(练习短线相接涂色法),就可以通过设计方格布的形式,让幼儿以小小设计师的角色投入游戏,再折成衣服的样子开个展览会,观赏自己的作品。这样,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兴致高,效果好。又如教幼儿学习画***的技能,就通过游戏“吹泡泡”、“装小糖”、“玩气球”、“雨点落在池塘里”等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画***的技能。
6尊重每个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作品,而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表现方式,根据他们原有的水平与作品特色,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有的教师鉴赏幼儿作品是,追求线条、色彩、比例、空间和造型的逼真,追求画面的干净、整洁;在幼儿动手过程中,不准交头接耳,甚至代替幼儿的思维,干涉幼儿的画面;评价作品是,眼光总是落在几幅画得像、画面干净的作品上,面对那些有自己创意、形象可笑的作品或视而不见,或一味训斥,久而久之,不仅打击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也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其实,幼儿绘画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活动强化与周围事物的接触,增进认识,培养情感,锻炼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以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而应该从幼儿的绘画特点:夸张、随心所欲、大胆用色等出发,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爱护他们的个性,爱护他们的创作,努力地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