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篇1
1986年6月14日,这位老人在日内瓦与世长辞:他就是被世人誉为“作家中的作家”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出生于阿根廷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少年时代他随父母亲待过不少地方,包括日内瓦,但成年后他基本上也没怎么离开过这个城市。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相比,我感觉日内瓦只是他少年求知途中的一个驿站,就像我们很多人年轻时代都有一段在外地求学或谋生的经历一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独独选择日内瓦作为他与世诀别的地方,而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或者其他地方。这成了他作为一个“迷宫制造者”给我们制造的最后一个秘密。
告诉你们,我已经荣幸地揭开了这个谜语,但我不会跟任何人说的—我不告诉你。因为“不告诉你”,你们可以怀疑我的“坦率”。这无所谓。我现在要说的是:当你们懂得怀疑时,也就等于喜欢上博尔赫斯了。因为怀疑,或者说制造怀疑,正是博尔赫斯最擅长并乐此不疲的。
探究一下造就博尔赫斯小说魅力的因素很有意思。博尔赫斯小说似乎总是那些故事,那些场景,那些遥远的、影子一样的人物。换句话说,他用来制造小说的材料是有限的,不复杂的:简单的故事,古老的身影,甚至常常出现雷同的东西。但他给读者留下的感觉却是无限的复杂,无限的多,经常多得让我们感到一下子拿不下,仿佛他随时都在提供新东西,而那些东西总是那么深不可测,采之不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答案在他诡秘的叙述上。他之叙述初初看来,充满了精致的、陌生的措词和比喻,它们首先迷惑了我们,让我们一时无暇去关注故事本身的走向。这感觉有点如同看时装表演,表演完了,塞满你脑海的往往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服装,而不是模特的长相或表情,虽然她们的表情甚至长相都很近似,但你就是记不住,因为你本来就无暇去记她们。
博尔赫斯篇2
由于博尔赫斯的作品,特别是其小说创作对“眼前的具体的现实采取了漠视的姿态”,再加上他那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在大多数“博迷”心中很容易把博尔赫斯想象成“书斋型作家”,新近出版的牛津大学教授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中文版彻底颠覆了这种对博尔赫斯想当然的想象。特别是博尔赫斯的情感经历以及他对***治的态度,《博尔赫斯大传》首次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可以预料的是这本大传会让博尔赫斯从此走下神坛,但还原为人的博尔赫斯也许更能让他的读者们产生亲近之感。
在博尔赫斯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心碎的句子,比如“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你给了我又夺去的幸福必须一笔抹杀”、“一个女人让我从头疼到脚”,在这些让人心碎的诗句后面都发生了什么,读完《博尔赫斯大传》的读者将会解开所有的疑问。
在《博尔赫斯大传》里,作为男人的博尔赫斯与世界上其他男人的经历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十九岁的博尔赫斯被父亲带着在一个妓院里进行“成人仪式”,“”的受挫使他一生对性充满了恐惧;二十岁出头的博尔赫斯与自己的文学伙伴经常在妓院里聚会,“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抚摸着面带笑容、对他们的谈论一无所知的姑娘们的酥胸和大腿”,并把他曾经迷恋过的一个比喻为“既像一座教堂,也像一只母狗”;而中年时期的博尔赫斯“喜欢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不自量力的好色之徒”,比奥伊(《莫雷尔的发明》的作者)的妻子希尔维亚・奥康普更是直言:“博尔赫斯有一颗窒息的心。他喜欢漂亮女人,丑的他更爱,因为这样的话他更能想象她们的脸了。”他一次次把他那些大作《阿莱夫》、《永生》、《武士和女俘》、《神的文字》、《扎伊尔》献给一个又一个漂亮女人,他在美国授课时,希望女生比男人多一些,更是明证。
但博尔赫斯对女人的迷恋,其实很少沉溺于的满足,在他的小说《乌尔里卡》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的满足还只是“占有了乌尔里卡的肉体的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无数个情侣之一的埃斯特拉・坎托曾经主动提出和他发生性关系,但很显然,博尔赫斯被吓坏了。
虽然《博尔赫斯大传》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博尔赫斯花边往事,但显然博尔赫斯并不是阿根廷的卡萨诺瓦,对女人的迷恋大多是因为那些女人一次次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激情,同时他也把她们想象为他的一个个贝雅特丽切齐,他一次次想通过与她们的爱情完成自我的救赎。但除了他生命中最后出现的玛丽亚・儿玉,他生命中所经历的女人带给他的更多的是情感的受挫、灾难、痛不欲生乃至精神上的崩溃,他最终沉溺于书斋与文字及越来越深的自我,就是这一次次失败恋情的最终结果。
虽然博尔赫斯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但读过博尔赫斯作品的人都会比较奇怪,爱情很少成为他的小说创作的主题。博尔赫斯自己也坦言,爱情是他诗歌经常的主题,但在他的小说里,只有《乌尔里卡》与爱情有关。但经过埃德温・威廉森的对博尔赫斯小说的解读,我们才会知道,即使在博尔赫斯的那些充满玄学思辨的小说里,都隐藏着博尔赫斯一次次的情感挫败的体验。比如,博尔赫斯的经典之作《阿莱夫》、(《扎伊尔》、《埃玛・宗兹》都暗藏着博尔赫斯因情感受挫而留在内心深处的阴影。博尔赫斯虽然多次地塑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和草原上“玩刀子的好手”,但他在情场中显然并不是一个“玩刀子的好手”。
与此前出版过的有关博尔赫斯传记文字一味地吹棒和赞美不同,《博尔赫斯大传》在肯定其文学成就的同时,更多地展示了他的一次次失败及他生命中经历的黑暗。除了博尔赫斯失败的情感经历,这些失败包括,曾经的默默无名、穷困潦倒以及在***治上的摇摆和天真。比如他颇为自得的《永恒史》,一九三六年四月份出版,而到年底时,才卖出了区区三十多本;日后给他带来辉煌与荣耀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在国家奖的评选中甚至前三名都没有进入,在米高-凯恩***书馆工作区间,上面分发的小礼物让他不时想到自己“卑下凄凉的处境”。大多数人们只看到他的辉煌,其实很少人知道,他的一生大多数时候是以“黑暗、苦涩、失败、无数个无尽又无聊的夜晚还有忽视为伴为生”。正是因此,博尔赫斯才钻进自己的迷宫里久久不肯出来,并创作出了他那迷宫般的作品,就像他经历过的那些女人,他生活中所有经历的黑暗是他的不幸,同时也是他的大幸。
博尔赫斯篇3
在其作品和谈话中那位自相矛盾的博尔赫斯,实乃源自一人。在书本和传记中,他是西语美洲文学之父,融合现实在虚构中,构建出神秘的迷宫;在他写来自我讽刺的寓言《博尔赫斯与我》中,他是个行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喜欢沙漏、地***、十八世纪印刷术、咖啡的气味和史蒂文森散文的人。在寓言的最后他说:我不知道是谁写下了这些,博尔赫斯还是我。
与写作中的博尔赫斯不同,在朋友们中,在采访、录音、正式演讲以及非正式聊天中,他以口述的方式揭示自己的艺术创造,如编著者威利斯・巴恩斯通说,《博尔赫斯谈话录》,是口述的逻各斯。
博尔赫斯的中年失明,确立了这种谈话和书写的联盟。无论是坐在汽车里,还是正走在拉普拉塔河畔那些古老的联邦***人的街道上,他那传说中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允许他在口述之前就在脑子里撰写和润色好了一首十四行诗或者一个故事。
嘲讽的或者严肃的,谈笑的或者疲倦的,博尔赫斯在每一种环境中谈论着文学。他与巴恩斯通经常在简朴的马克辛餐厅边吃边聊,他们的交谈是一次又一次关于他至爱的乔伊斯、弗罗斯特和但丁。
博尔赫斯喜欢《西区故事》,喜欢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原型。他会请巴恩斯通背诵《弗兰基和约翰尼》的歌词,“并且告诉我探戈北上好莱坞和溜进巴黎时是如何没落的”。
在去签名售书的路上,他说他反对自杀,但苏格拉底的“长眠”是“历史上最好的死亡”。他反对崇拜耶稣之死,但后来在京都,他写了一首诗叫作《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他的模样与人们在雕像上看到的不同。它是严峻的,犹太人的脸……这人浑身筋骨折断,不发一言……他不是神,他能感觉到坚硬的铁钉。”
他谈到失去的东西:
我在幽暗中用手摸索
我不可见的容貌……
我失去的只是
事物虚假的表象。
给我安慰的是弥尔顿,是勇敢,
我仍想着玫瑰和语言,
我想如果我能看到自己的脸,
博尔赫斯篇4
博尔赫斯的经典小说有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小说集《杜撰集》,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集《虚构集》,短篇小说集《沙之书》, 短篇小说集《梦之书》。小说集《恶棍列传》,《布罗迪报告》,《阿莱夫》,《杜撰集》,《莎士比亚的记忆》。
博尔赫斯的经典小说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阿莱夫》中就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宫、***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
(来源:文章屋网 )
博尔赫斯篇5
关键词:《交叉小径的花园》 《迷舟》 时间 存在 迷宫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品形式涉及广泛,互相说明、互相补充,成为博尔赫斯整体。因为其深刻的内涵、娴熟的技巧和独创的风格, 当之无愧地成为“作家们的作家”。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博尔赫斯与其他现代主义、后现代作家在中国的“旅行”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大部分体现在1985年后的先锋文学作家的作品上,其中,又以格非的作品最为显著。王央乐翻译、1983年出版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近乎成为一代先锋派作家的“圣经”。格非在《塞壬的歌声》中心怀崇敬地写道:“中世纪有了但丁就有了一切,同样,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存在为20世纪的文学挽回了尊严。”①从格非对博尔赫斯如此评价,我们也不难看出博对其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但中国作家并不是一味的东施效颦,而是上升到了消化吸收,更加代表了这些作家对国家的热爱和赤诚。
本文试***从博尔赫斯的《交》和格非的《迷舟》出发,以这两篇后现代文学的代表小说为载体,对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它们独特的迷宫式的叙事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其共性,探讨“迷宫式”的人生,如何发展自我。
一、战乱的背景
《交》和《迷》这两篇小说分别创作于1941年和1987年,不约而同赋予了作品战争的背景,前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者是北伐战争,两位作家使用充满硝烟的背景叙述并非巧合。
在《交》开始,博尔赫斯将故事设置在一战,主人公是中国人,被德国招募为间谍。读者从一开始就知晓,主人公俞琛必须发送一份情报给德国上司,而另一位英国密探正跟踪他;读者同样知晓,间谍逃跑时拜访了老汉学家,向他诉说了自己一位祖先的神奇著作;最后出人意料,他把汉学家杀了。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透露情报只有三个字――阿尔贝,它既是汉学家的名字,又是英国炮队集结的一个叫阿尔贝的法国小城市的名字。为了传送情报,间谍只好杀害与该城市同名的某个人。而故事更有意思的还在于它的种种巧合:中国人是间谍,被害者又是汉学家,汉学家用其毕生精力研究的是中国最传统的著作,并且是唯一能够解读著作背后寓意的人。博尔赫斯自己评价这部小说时说,读者将亲眼经历“一次犯罪的过程及准备活动,读者不会不知道这次犯罪的动机,但却不理解――在我看来是这样――直到最后一段才会明白”。同样在《迷舟》中,作者以战士萧死亡头七天发生的事情,在叙事中夹杂了萧执行任务以及萧与杏的情感两条线索。此外,两篇文章在故事开头都有一段引文,虽然只用了寥寥几行字,却给读者交代了故事的具体时间:“第二十二页上,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记载,十三个团的英***,原计划于1916年7月24日向塞勒―蒙淘朋一线发起进攻……”(《交》)“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先头部队突然出现在兰江两岸。”(《迷舟》)②
两位作家以战争为背景,如同观看灾难战争大片,在故事还未发生前,惊恐、畏惧、紧张的氛围油然而生。不仅是在创作时代背景,在《交》和《迷》两部作品的母题方面,也体现着两位作家关于人生存在的哲学思考。
二、时间、存在与人生
正如格非评价博尔赫斯:“在博尔赫斯看来,全部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所建立起来的空间宇宙都是不真实的,他要另外建立一个宇宙,书籍和幻想是构建它的基本材料。时间是这个宇宙唯一的魔法师和主宰。现实科学和历史学貌似能够解释作为人的一切,但唯独不能解释人的命运。”③博尔赫斯小说独特性的逻辑起点,都与他对时间的认识有关。
一战后,博尔赫斯于剑桥大学深造,他接触了休谟、叔本华和尼采等人的哲学和卡莱尔、王尔德等人的作品,受到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犹如坠入迷宫,既辨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口。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象如镜子、迷宫、月光连同时间、怀疑、孤独等母题不断出现与重复,钉上了明显的先锋派的标签。博尔赫斯把他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将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空间中并存的观念,都渗入小说的形式运用中,例如:“我将我的有岔路的花园留给各种不同的(而不是所有的)将来。”“在某些时间中你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时间里,我存在,而你不存在;还有一些时间里,你我都存在”,“将来已经是眼前的事实……”④
这些话语表现出博尔赫斯对人生存在的探索。他利用交叉的时间、交叉的场景与一切存在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怀疑与迷惘的情感。的确,人生亦如交叉小径的花园,充满岔口与选择,就如同弗洛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的诗句:“森林叶黄,林中岔道各奔一方/我一人独行,无限惆怅不能把两条路同时造访/良久伫立,我朝第一条路眺望/路转处惟见林深草长。”我们每个人永远不会知道人生的下一个路口会遇见什么,如果是一条死路,悲叹之余,只有原路折返,不断地探索新的小径。这不就是人生吗?不断地选择错误,不断地寻找,越挫越勇。《交》小说的结尾“我”被处以绞刑,暗杀中国通,但从现实看,“我”是成功的,实现了自身身份与真正价值的实现,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博尔赫斯认为人生就如交叉小径,充满了各种悖论,只有靠自我意识判断该走哪条路,我们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
格非对博尔赫斯作品的分析,参透了作者的困惑、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博尔赫斯“发现并记述了一个个奇迹,但却是无可奈何的奇迹,只有在想象中才有意义。他的喜悦和悲观同样美好,他的‘游戏’寂寞而自由,洋溢着启示的力量”⑤等结论。而事实上,博尔赫斯确实总是以一种显著的无我性特点和冷静的描述,述说他对存在和死亡的领悟。时间的“漩涡”是在流逝和自我矛盾的过程中,增添小说的叙述特色。仔细分析,会发现格非的《迷舟》中也集中体现了时间与存在的母题。《迷舟》的一条明线就是时间的发展顺序,其中穿插着主人公萧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其人生的回看,在《迷舟》中,时间的复杂,基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参照点而导致的对时间的把握方式。时间就如流水,处于河流不同的位置,人们对死亡与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迷》中,伴随着河流这一意象的多次出现,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对自己的存在提出不断质疑。
三、“迷宫”中来回折返
博尔赫斯小说中的镜子与迷宫生成了大家探究的文学意象,这两大意象模糊了想象世界与现实利益,为文本的多重意蕴提供了无限阐释的可能。《交》就是以某种意象的重复出现作为连接情节和展开故事的核心,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中,探索人格的多重特性,形成一种颇具寓意的文本结构。在格非的《迷舟》中我们发现了博尔赫斯《交》的结构精髓。二者具有十分相似的结构,都暗含着一种阻隔:前者是警卫员监视,后者是理查・马登上尉追捕暗杀,他们在背后操纵时间与命运,同时也间接导致主人公的被害。所有暗示、预言、背后的监视等因素都成了对未知命运的迷惑。时间一天天紧逼,人物内心的恐怖感也日渐增强。这种时间的紧迫感是由于某种未知的恐惧心理,以及对难以预测的可怕事件的忧郁而产生。
“迷宫”是博尔赫斯迷恋的意象,所谓小说创作的迷宫,则更体现在作者塑造的虚假性与真实性,不断地左右读者,撇开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又拉近读者的期待视野。这种对称与不断变换的创作方式,使小说自身成为一座形式上的迷宫。这座迷宫里有一条小径通向中心,这就是表层故事揭示的间谍故事的小径。间谍故事的小径又向四方扩散成许多通向其他文类的小径。如故事一开始所描写的俞琛面对追捕命运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小说的特点,并有意识流的特征;俞琛到达阿尔贝花园时,多种交叉、互渗在这部篇幅短小的小说中,作者运用高超的迷宫技巧使诸种文类的交叉不仅没有杂乱的特性,反而达到了他为小说的虚构现实增添复杂性的目的。
四、 结语
格非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受博尔赫斯叙述手法的影响,格非在传统和现实中穿梭,他的作品更偏向现实。格非站在世纪的交叉口,对社会和文化的全景式考察,这不同于博尔赫斯认为的写作是“个人的事情”。 但中西方的两位作者都是以人性为基础,探讨在复杂世界中,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对存在本身的清楚认识,接受迂回挫败的人生。
注释
① 格非.塞壬的歌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② 格非.迷舟[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
③ 格非.卡夫卡的钟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④ 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A]//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
[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124.
参考文献
[1] 格非.迷舟[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
[2] 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小说集[M].王永年,陈泉,译.杭州:浙江
文艺出版社,2005.
[3] 陈光孚.对博尔赫斯作品的解析[D].外国文学,1985.
[4] 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谈创作[M].段若川,译.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5] 方克强.迷宫:格非的小说世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社版),1999(3).
[6] 季进.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
当代作家评论,2000(3).
[7] 张新颖.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小说[J].上海文学,1990(12).
[8] 张清华.叙事・文本・记忆・历史――论格非小说中的历史
博尔赫斯篇6
第19轮
比利亚雷亚尔4 :2奥萨苏纳
萨拉戈萨1 :0莱万特
希洪竞技2 :0赫库斯
赫塔费0 :4皇家社会
毕尔巴鄂竞技2 :1桑坦德竞技
塞维利亚1 :2西班牙人
巴伦西亚2 :0拉科鲁尼亚
阿尔梅利亚1 :1皇家马德里
巴塞罗那4 :1马拉加
马德里竞技3 :0马洛卡
第20轮
塞维利亚4 :1莱万特
巴塞罗那3 :0桑坦德竞技
巴伦西亚4 :3马拉加
希洪竞技1 :0马德里竞技
萨拉戈萨1 :0拉科鲁尼亚
赫塔费1 :3西班牙人
阿尔梅利亚3 :2奥萨苏纳
皇家马德里1 :0马洛卡
比利亚雷亚尔2 :1皇家社会
毕尔巴鄂竞技3 :0赫库斯
第21轮
皇家社会2 :0阿尔梅利亚
莱万特2 :0赫塔费
马拉加1 :2萨拉戈萨
马洛卡0 :4希洪竞技
赫库斯0 :3巴塞罗那
拉科鲁尼亚3 :3塞维利亚
马德里竞技0:2毕尔巴鄂竞技
奥萨苏纳1 :0皇家马德里
西班牙人0 :1比利亚雷亚尔
桑坦德竞技1 :1巴伦西亚
第22轮
阿尔梅利亚3 :2西班牙
赫塔费4 :1拉科鲁尼亚
萨拉戈萨1 :1桑坦德竞技
奥萨苏纳1 :1马洛卡
毕尔巴鄂竞技3 :0希洪竞技
比利亚雷亚尔0 :1莱万特
巴塞罗那3 :0马德里竞技
塞维利亚0 :0马拉加
皇家马德里4 :1皇家社会
巴伦西亚2 :0赫库斯
英超第23至第26轮战报:
第23轮
维冈1 :1富勒姆
切尔西2 :0布莱克本
曼城4 :3狼
西布罗姆维奇3 :2布莱克浦
斯托克城2 :0博尔顿
西汉姆0 :3阿森纳
伯明翰1 :1阿斯顿维拉
桑德兰1 :1纽卡斯尔
利物浦2 :2埃弗顿
热刺0 :0曼联
第24轮
狼0 :3利物浦
阿森纳3 :0维冈
布莱克浦1 :2桑德兰
埃弗顿2 :2西汉姆
富勒姆2 :0斯托克
曼联5 :0伯明翰
纽卡斯尔1 :1热刺
阿什顿维拉1 :0曼城
布莱克本2 :0西布罗姆维奇
博尔顿0 :4切尔西
第25轮
阿森纳2 :1埃弗顿
桑德兰2 :4切尔西
曼联3 :1阿什顿维拉
西布罗姆维奇2 :2维冈
伯明翰2 :2曼城
博尔顿1 :0狼队
布莱克本0 :1热刺
富勒姆1 :0纽卡斯尔
利物浦2 :0斯托克城
布莱克浦1 :3西汉姆
第26轮
斯托克城3 :2桑德兰
曼城3 :0西布罗姆维奇
纽卡斯尔4 :4阿森纳
埃弗顿5 :3布莱克浦
热刺2 :1博尔顿
维冈4 :3布莱克本
维拉2 :2富勒姆
狼2 :1曼联
西汉姆0 :1伯明翰
切尔西0 :1利物浦
意甲第20至第24轮战报:
第20轮
那不勒斯0 :0佛罗伦萨
国际米兰4 :1博洛尼亚
卡利亚里3 :1巴勒莫
布雷西亚2 :0帕尔马
尤文***斯2 :1巴里
卡塔尼亚1 :1切沃
切塞纳0 :1罗马
拉齐奥1 :0桑普多利亚
热那亚2 :4乌迪内斯
莱切1 :1AC米兰
第21轮
帕尔马2 :0卡塔尼亚
巴勒莫1 :0布雷西亚
罗马3 :0卡利亚里
乌迪内斯3 :1国际米兰
巴里0 :2那不勒斯
佛罗伦萨1 :1莱切
博洛尼亚3 :1拉齐奥
桑普多利亚0 :0尤文***斯
切沃0 :0热那亚
AC米兰2 :0切塞纳
第22轮
拉齐奥2 :0佛罗伦萨
卡塔尼亚0 :2AC米兰
布雷西亚0 :3切沃
国际米兰3 :2巴勒莫
博洛尼VS罗马(因大雪终止,延期)
热那亚3 :1帕尔马
莱切1 :1切塞纳
卡利亚里2 :1巴里
那不勒斯4 :0桑普多利亚
尤文***斯1 :2乌迪内斯
第23轮
AC米兰0 :0拉齐奥
切塞纳1 :1卡塔尼亚
佛罗伦萨1 :0热那亚
切沃2 :0那不勒斯
桑普多利亚0 :1卡利亚里
巴勒莫2 :1尤文***斯
帕尔马 :1莱切
乌迪内斯1 :1博洛尼亚
罗马1 :1布雷西亚
巴里0 :3国际米兰
第24轮
乌迪内斯2 :0桑普多利亚
卡利亚里1 :3尤文***斯
博洛尼亚1 :0卡塔尼亚
帕尔马1 :1佛罗伦萨
那不勒斯2 :0切塞纳
热那亚1 :1AC米兰
拉齐奥1 :1切沃
莱切2 :4巴勒莫
布雷西亚2 :0巴里
国际米兰5 :3罗马
友谊赛:
爱尔兰3 :0瑞士
法国1 :0巴西
葡萄牙1 :2阿根廷
西班牙1 :0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1 :2拉脱维亚
德国1 :1意大利
丹麦1 :2英格兰
荷兰3 :1奥地利
北爱尔兰0 :3苏格兰
德甲第18至第21轮战报:
第18轮
勒沃库森1 :3多特蒙德
沃尔夫斯堡1 :1拜仁慕尼黑
不莱梅2 :1霍芬海姆
纽伦堡0 :1门兴格拉德巴赫
圣保利2 :2弗赖堡
斯***加1 :0美因茨
沙尔克0 :1汉堡
法兰克福0 :3汉诺威
凯泽斯劳滕1 :1科隆
第19轮
汉堡1 :0法兰克福
弗赖堡1 :1纽伦堡
拜仁慕尼黑5 :1凯泽斯劳滕
美因茨0 :1沃尔夫斯堡
多特蒙德1 :1斯***加特
汉诺威0 :1沙尔克04
科隆3 :0不莱梅
门兴格拉德巴赫1 :3勒沃库森
霍芬海姆2 :2圣保利
第20轮
勒沃库森2 :0汉诺威
沃尔夫斯堡0 :3多特蒙德
沙尔克0 :1霍芬海姆
纽伦堡2 :0汉堡
圣保利3 :0科隆
不莱梅1 :3拜仁慕尼黑
凯泽斯劳滕0 :1美因茨
斯***加特0 :1弗赖堡
法兰克福0 :1门兴格拉德巴赫
第21轮
多特蒙德0 :0沙尔克04
科隆3 :2拜仁慕尼黑
纽伦堡1 :0勒沃库森
汉诺威1 :0沃尔夫斯堡
霍芬海姆3 :2凯泽斯劳滕
美因茨1 :1不莱梅
门兴格拉德巴赫2 :3斯***加特
汉堡VS圣保利
弗赖堡0 :0法兰克福
2011年香港贺岁杯:
半决赛:
蔚山现代0 :4天津泰达
香港南华0 :1广州恒大
三四名决赛:
香港南华2 :4蔚山现代
博尔赫斯篇7
当人们正在全身心的投入到皇马和巴萨的连续四场西班牙德比时,4月29日,由葡萄牙教练博阿斯率领的波尔***队在欧联杯半决赛首回合以5:1狂扫来自西班牙的比利亚雷亚尔队,距离下个月在柏林的决赛只有一步之遥。比该队已联手打进72球的法尔考、胡克更吸引人的是只有34岁的主教练博阿斯。因其曾辅佐穆里尼奥的经历,人们更熟悉他“狂人二世”的称号,然而从17岁就开始自己执教生涯的他却用更加“狂妄”的方式带领波尔***扫荡着每一片经过的土地。与此同时,世界足坛的教练席上一股新的学院风悄然兴起。
巨龙奇迹
说起波尔***的巨龙奇迹,不得不提穆里尼奥。博阿斯在葡超的履历和狂人颇有相似之处。两人都不是正经球员出身,在执教波尔***之前都能先在本国联赛的其他球队短暂的热了下身。
来到波尔***前,穆里尼奥曾在本菲卡和雷利亚队执教,然而两次相加也不到一个赛季。博阿斯的经历要更为惨淡,拿起波尔***教鞭前,他唯一值得称道的教练生涯还是在科英布拉队不到一个赛季的临场指挥。
穆里尼奥时期的波尔***创造了进入21世纪以后足坛的一个神话。2000年以后,逐渐远离了欧洲主流联赛的葡超鲜有球队还能在欧洲范围内取得好成绩的。然而这一切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打破了宁静。穆里尼奥刚出道时,曾任葡萄牙国家队主帅的奎罗斯就曾表达过质疑:“这家伙是从哪冒出来的?”然而仅仅一个赛季之后,魔力鸟就开始为世人熟知。
02-03赛季,穆里尼奥率队在首个赛季便获得了葡萄牙超级联赛冠***、葡萄牙杯赛冠***,以及欧洲联盟杯冠***。并在之后的03-04赛季以葡超冠***的身份进入欧冠联赛,并一举夺魁,且蝉联联赛冠***。穆里尼奥时期的波尔***还创造了联赛38个主场不败的神话,并一直延续到了狂人执教皇家马德里才于2011年4月3日被希洪竞技队终结,传奇整整持续了9年150场。
穆里尼奥刚入主巨龙球场时该队刚刚在上个赛季获得了联赛第三,只能抱憾参加02-03赛季的联盟杯赛事。巧合的是,从科英布拉加盟波尔***的博阿斯同样接手了一支刚刚获得联赛第三的波尔***,然而葡萄牙少帅却带领着球队稳步的前进着,复制穆里尼奥奇迹仅有一步之遥。
不同于穆里尼奥时期的波尔***,博阿斯的起点显然要低了很多。02-03赛季的波尔***虽然也是少帅新兵,但至少穆里尼奥已经在本菲卡和雷利亚磨练了将近一个赛季,他的帐下也有卡瓦略、德科、费雷拉、德尔莱等实力不错的球员,这些人日后都在欧洲足坛闯出了一片天地。
博阿斯则要不幸的多,此时的波尔***不但流失了03-04赛季夺得欧冠冠***时期的全部球员阵容,且在去年夏天卖掉了球队的中场核心劳尔-梅勒莱斯和后防重将布鲁诺-阿尔维斯,显然与博阿斯的雄心壮志相比,波尔***俱乐部想的更多的还是赚钱。
在向一家葡萄牙报纸讲述自己的足球哲学时,维拉斯-博阿斯选择了一条与穆里尼奥所追求的冷静实效完全不同的路线,他说:“足球是一项集技术和创造力于一身的运动,但是同样需要紧密的组织以及实效性。至于组织性,我的意思并不是乏味,而是更加注重纪律性,智慧以及知识。”在他的麾下,罗兰多完全取代了防守时并不稳健的布鲁诺-阿尔维斯后防核心的位置,而他上任后力主引进的穆蒂尼奥也很好的弥补了梅勒莱斯离队带来的创伤。比起穆里尼奥,博阿斯做的更出色的是他很好的发挥出了法尔考-胡克这对攻击组合的威力。本赛季,两者在完成5:1大胜比利亚雷亚尔的比赛后已联手为球队打进了72粒进球,即使相比C罗和梅西本赛季95粒的总进球数也并不遥远。
在维拉斯-博阿斯治下,波尔***的433阵型非常灵活并崇尚进攻。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其活力与创造力兼备的三中场――拖后防守型中场费尔南多以及他身前的穆蒂尼奥和贝卢斯奇。
维拉斯-博阿斯喜欢他的球队将球交给中场,并依靠三位中场球员的配合,打出快节奏的比赛。他们是一个不停运作的集体,创造出空间,并用一、两脚触球完成传递,向前推进。他们擅长在拥挤的中场作业,他们的快速传递使得球可以很舒服的被分配到边路――特别是交给右翼的球队的头号球星胡克。这位巴西天才集速度,力量和技巧于一身,他既可以像一位传统边锋一样下底传中,又可以内切,在靠近中间的位置创造机会。球队的主力中锋法尔考通常会回撤很深,以便于和内切的胡克或者其他前插的中场球员做出二过一配合。在后面一种情况中,如果对方后卫顶出来跟防法尔考,就会在自己身后留下空当,而此时胡克或者其他的边锋比如瓦莱拉的前插则会创造出绝佳的进球良机。当中场球员控球时,胡克会向中路游走,靠近法尔考活动。球队的右边后卫将会承担起整个右边路的攻防任务。此时球队在中路人数上的优势使得在法尔考对对方防线形成威胁的同时,胡克可以为中场提供出球点,或者两人互换角色。这样的队友间互相换位的能力让波尔***的进攻变得更灵活且难以预测。
依靠着灵活多变的战术,博阿斯的球队横扫整个葡超赛场,截止5月3日,在联赛还有5轮结束时,波尔***在27场联赛中取得了25胜2平的不败战绩,领先第二名19分提前5轮夺冠。而在欧联杯首回合5:1击败潜水艇后,波尔***进***柏林的决赛指日可待,复制穆里尼奥时期首个赛季联赛、杯赛、欧洲联盟杯的三冠王伟业也不再遥远了。
一师二鸟
维拉斯-博阿斯,一个来自葡萄牙的年轻人,只有34岁,却已经占据了欧洲教练热门榜上的第一位。他和如日中天的穆里尼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认为他是穆里尼奥的门生,更多人称他为“狂人二世”,维拉斯-博阿斯并不愿意承认自己魔力鸟接班人的身份:“自从我回到葡萄牙,我便尽量将那些与我和穆里尼奥进行比较的话题避开,我们的特点和性格完全不同,交流以及工作的方式也大相径庭。” 对于自己此前的助手,现在身为皇家马德里主教练的穆里尼奥表示:“如果他将来赢得胜利,那么他将成为一位伟大的主教练,但是请不要将他与我进行比较。”博阿斯之于穆里尼奥,与其说是师徒,其实更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就像奎罗斯之于弗格森,勒夫之于克林斯曼,更何况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的恩师:博比-罗布森。
17年前,一个叫博阿斯的孩子发现他家邻居来了位英国人,竟然是传奇教练罗布森,和他的同学纷纷找老头索要签名不同,博阿斯强烈要求老头给他一个球探的工作机会,他愿意为球队义务搜集对手的资料,他唯一需要的是一张标准的球探信息表格。老罗布森非常吃惊,干了半辈子足球,第一次看到如此热爱足球的孩子,当他们开始聊天之后,老头被这个孩子丰富的足球知识所震撼,于是一段忘年交开始了。
博阿斯中学刚毕业便被罗布森邀入波尔***少年队教练组,很快又进入了青年队,与担任翻译的穆里尼奥成为同事,并开始了两人延续至今的友谊。在穆里尼奥和罗布森的建议下,博阿斯先后奔赴苏格兰和英格兰参加了欧足联举办的两期教练员培训班,并于17岁这个不可思议的年龄取得了C级教练资格证。博阿斯第一次的工作机会就是罗布森给的,当时只有23岁的博阿斯希望找到一个维京群岛主教练的工作,伟大的罗布森帮助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罗布森的推荐等于哈佛大学校长给人写推荐信一样管用。博阿斯因此顺利地前往了维京群岛,当上了主教练。
其实在成名之前,博阿斯并非一个纯粹的球迷,因为他参加了许多教练员培训班,而且还是在老罗布森的帮助下,他跑到了伊普斯维奇俱乐部去当球探和助理教练,一点点地积累经验,一点点地熟悉职业足球。
博阿斯是天生的足球狂人,他对球员的了解超过了所有的足球数据库,他人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球队,研究球员,就是研究关于足球的一切。这一点和穆里尼奥如出一辙。两人作为球员都没有什么显赫的职业生涯,甚至连一些业余球员都比不上,早早开始自己教练生涯的博阿斯在追随穆里尼奥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1996年,罗布森带着穆里尼奥离开波尔***前往巴塞罗那,那一年穆里尼奥33岁,与如今的博阿斯相同。恩师和挚友离去,博阿斯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留在波尔***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参加各种培训班,2000年到2001年还曾短暂担任过英属维京群岛国家队的主教练――当然,这一段奇妙的经历与随后跟穆帅并肩作战相比,可以忽略不计。2002年,博阿斯和穆里尼奥在波尔***重逢。之后作为穆里尼奥团队的一员,博阿斯和他的挚友一起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连得欧洲联盟杯和欧冠的波尔***开始,到斯坦福桥的英超冠***,再到国际米兰的四冠王伟业,到处都有博阿斯追随穆里尼奥的身影。
就像当年穆里尼奥放弃再做恩师罗布森的助手一样,在教练席上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博阿斯也渴望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早在2008年博阿斯就曾向穆里尼奥提出过***执教的想法,后者马上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并表示,博阿斯无论何时找到合适的俱乐部,他都会欣然放行。2009年10月,博阿斯回到葡超开始执教科英布拉学院队,并成为了葡超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帅。他入主之前球队联赛7轮过后未尝胜绩,排名垫底;而到了赛季末,学院队竟以第11名、超出降级区10分的成绩跑过联赛终点线,甚至还打入了联赛杯半决赛。博阿斯给科英布拉带来的不仅是好成绩,更是打法上的新气象,一个赛季过后,他的攻守平衡理念让这支资质平平的球队受益匪浅,至今仍在葡超稳居中游。首次***执教俱乐部队的良好战绩也让博阿斯信心满满的接过了波尔***的教鞭,来到了当年穆里尼奥梦开始的地方,并正一步步地复制着魔力鸟的奇迹。
少帅,帅
当弗格森、温格等一代名帅逐渐老去时,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涌现了出来。两者的斗法从狂人还在切尔西时便已开始,并在上赛季国米和巴萨的世纪大战后,在本赛季的西班牙德比中达到了顶峰。穆里尼奥只有一段晦涩的业余球员史,而巴萨的少帅瓜迪奥拉却拥有着辉煌的职业生涯,后者曾是巴塞罗那队长,西班牙国家队主力,其在中场的拦截和组织能力至今仍是人们评价四号位的重要标准。两人的竞争更被人们视为学院派教练和“踢而优则教”的传统教练的一次较量。
然而当穆里尼奥在本赛季与巴萨的几次交锋中处于下风时,以博阿斯为代表的学院少壮派却逐渐占据了当今足坛相当大部分的领土,新的教练成材模式就此进入人们视线。
与传统的教练不同的是,学院派教练们并没有漫长而显赫的球员生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有些甚至只有业余足球的水平,称呼他们学院派似乎都不恰当,他们也没有温格那样渊博的知识,他们的战术素养也不是从学校汲取的营养,很多人甚至认为,也许真的有一些人,他们生来就是当教练的料。而穆里尼奥和博阿斯的横空出世似乎更加证明了这一观点。
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相当年轻,也许就此便评论他们的执教能力或者成败还为时尚早,但他们确实显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领导能力,有些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1973年出生的托马斯-***赫尔作为球员默默无闻,他的职业生涯只持续了8年时间。2000年结束了球员生涯的***赫尔师从兰尼克,成为了斯***加特的U19的主教练,然而直到9年后他才真正开始了自己执教成年队的生涯。
09年3月,美因茨主教练约恩-安德森下课,***赫尔当仁不让接替了主教练一职,这使得***赫尔第一次登上德甲舞台,面对他的是更加激烈的比赛,更有名头的教练,范加尔,马加特这些早已成名的教练成为了***赫尔新的对手。面对德甲各个豪强,他延续了自己铁血风格,坚持自己的攻击打法,即使在面对豪门拜仁时也毫不退缩。到了10-11赛季,***赫尔一手打造的美因茨逐渐成形,在一轮又一轮的较量中,全取三分,连战捷报,就连卫冕冠***拜仁也只能甘拜下风。截止到4月30日,在德甲联赛还有6轮就将结束时,***赫尔率领的美因茨青年***已经以5分优势领先纽伦堡位居联赛第五位,进***下赛季欧洲赛场指日可待。
德国足球近几年重视青训培养的***策也带动了青年教练们的茁壮成长。目前还在德乙厮混的亚琛被中国的人们熟知更多还是因为当年著名射手谢晖曾在这里效力并表现出色,然而今年这支球队却真正让德国人重新认识了一把。
与***赫尔类似的是,亚琛的主帅许巴拉也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少帅,而他的教练生涯甚至比博阿斯还要早:18岁时许巴拉就已经是家乡俱乐部博霍尔特U17队的教练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只比大部分球员年长2岁,为了进入职业教练圈子,我不得不埋头苦干。”
博尔赫斯篇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区域,她的艺术表现也最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巴斯康塞洛斯常常拿墨西哥壁画的成功来说明“宇宙种族”巨大的创作潜能。他认为某些土着主义作家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有很大的片面性,一味地纠缠历史、沉湎过去、不敢正视未来、不愿向世界敞开胸襟是极不可取的,是懦弱的表现。
与“宇宙种族”说相对,土着主义、本土主义或地域主义(注:本土主义或地域主义是对土着主义的一种发展。从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它的表现对象已从单纯的印第安人形象拓展到拉丁美洲的混血儿世界,表现手法也远比土着主义丰富复杂。)作家更关注社会现实,他们(如雷布埃尔塔斯、蒙西瓦伊斯等)试***通过文学艺术暴露社会不公、改变社会面貌。他们批评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是掩盖矛盾的神话,并不能真正解释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民族特性。雷布埃尔塔斯坚信民族性即阶级性,当拉丁美洲尚处在国家要***、民族要***的关键时刻,当千百万印第安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广大劳动人民尚在被压迫、被剥削的渊薮中苦苦挣扎之时,何谈“宇宙种族”?(注:参见雷布埃尔塔斯:“仙人掌”,《墨西哥人》,3(1938):71。)在他们看来,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乃是印第安人的血泪、黑人奴隶的呐喊和广大劳苦大众的汗水。他们认为,印第安人的草鞋、黑人奴隶的裸背、工人农民的麻布斗蓬远比“哗众取宠”的壁画和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更具民族性,也更能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同。
的确,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从大处着眼,有掩盖阶级矛盾、回避现实问题的倾向。而土着主义着眼于美洲印第安文化,把印第安文化当作“美洲文化”的重要基石。虽然带有一定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但作为拉丁美洲文化寻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着主义的崛起标志了拉丁美洲人民的觉醒。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两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一是古印第安文学的发掘整理;(注:《波波尔·乌》等古代印第安神话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掘整理的。)二是土着主义小说的再度兴起。
早在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就曾流行过土着主义,那是针对欧洲现代文明悲剧而言的一种美化了的“原始”。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个别地区甚至更早)的土着主义文学却是反映剥去了伪装的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厄瓜多尔作家豪尔赫·伊卡萨的《瓦西蓬戈》(1934年)、秘鲁作家西罗·阿莱格里亚的《金蛇》(1935年)和《广漠的世界》(1941年)以及墨西哥女作家罗莎里奥·卡斯特利亚诺斯的集大成之作《巴龙·伽南》(1957年)等等既是色彩暗淡、格调阴郁的印第安村社的风俗画,也是揭露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暴行的控诉状。
另一方面,三、四十年代风行的宇宙主义思潮很大程度上仍受巴斯康塞洛斯的影响,但当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流行起来的时候,“宇宙”的含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宇宙主义”的积极倡导者阿方索·雷耶斯(Alfonso Reyes)有句名言:“拉丁美洲是世界筵席的迟到者,但她必将成世界的晚到的筵席”(Reyes 33)。宇宙主义作为拉美先锋派文艺思潮的集成,开启了拉丁美洲文学多元化发展的闸门。他们立足于美洲文化的多元性而主张放眼世界,来者不拒地实行“拿来主义”。这并非有意轻视印第安文化,而是把侧重点放在了借鉴西方及外来文化之上。因为此时的拉丁美洲作家已经具备走向世界的自信与能力,而且找到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整合。
20世纪初叶无疑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时代,思潮更迭,流派消长,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先锋派思潮迅速消退。这时,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拉丁美洲作家的“赶潮”也随之冷却,他们开始审视和反省自己。于是,由巴斯康塞洛斯提出的“宇宙种族”思想迅速转换生成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整合精神。阿方索·雷耶斯作为这个时期拉丁美洲“最完备的文人”和宇宙主义思想家,对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尽管他自己没有创作出长篇巨制,但他的散文和诗作打破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禁锢,明确提出了“艺术无疆界”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思想,是兼收并容、广阔无垠的“宇宙主义”精神的有力见证。
虽然西方文学发展到20世纪后半叶,大多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但不同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依然存在。和几乎所有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他这个时代的本土主义者。只要将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放在一起比较,这一点就格外的显眼。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作为20世纪后半叶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要代表,对“全球化”的态度就极其悲观。小说既反映了热带小镇马孔多的兴衰,同时也是对整个拉丁美洲和人类文明历程的象征性表现。
在原始社会时期,随着氏族的解体,男子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占有了统治地位。部落或公社内部实行族外婚,禁止同一血缘亲族集团内部通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原始部落经常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迁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等,总之,是为了寻找更适合于生存的自然环境。
《百年孤独》的马孔多就诞生于布恩蒂亚家族的一次迁徙。何·阿·布恩蒂亚和表妹乌苏拉打破了两族(其实是同族)不得通婚的约定俗成的禁忌,带着20来户人家迁移到荒无人烟的马孔多。何·阿·布恩蒂亚好像一个年轻的族长,经常告诉大家如何播种,如何教养子女,如何饲养家禽;他跟大伙儿一起劳动,为全村造福。他是村里最公正、最有权威和事业心的人。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马孔多创建后不久,神通广大、四海为家的吉卜赛人来到这里。他们带来了人类的“最新发明”,推动了马孔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何·阿·布恩蒂亚对吉卜赛人的金属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渐渐发展到了狂热的地步。人类历史上,正是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才出现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生产个体化和私有制,劳动产品由公有转变为私有。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扩展,使人剥削人成为可能,社会也便因之***为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自由民。手工业作坊和商品交换也应运而生。小说中写到,村庄很快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市镇,开设了手工业作坊,修建了永久性商道。此时,马孔多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布恩蒂亚家族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阶层,他们主要由参加马孔多初建的家庭组成;以阿拉伯人、吉卜赛人等新一代移民为主的“自由民”阶层,他们大都属于小手工业者、小店主或艺人;以及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奴隶”阶层,他们多为土着印第安人,在马孔多所扮演的基本上是奴仆的角色。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何·阿·布恩蒂亚的两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乌苏拉家大业大;马孔多六畜兴旺,美名远扬。其时,“朝廷”派来了第一位镇长,教会派来了第一位神父。小镇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地主占有土地、残酷剥削农民为基础的封建主义从“奴隶制社会”脱胎而出。何·阿·布恩蒂亚的长子何·阿卡蒂奥大施***威,占有了周围最好的耕地。
然后便是自由***和保守***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自由***人“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立志***,他们在何·阿·布恩蒂亚的次子奥雷良诺上校的领导下,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保守***则“直接从上帝那儿接受权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信仰的纯洁,“当仁不让”。这场战争俨然是对充满戏剧性变化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大***的艺术夸张。紧接着是兴建工厂和铺设铁路。马孔多居民被许多奇妙的发明弄得眼花缭乱,简直来不及表示惊讶。火车、汽车、轮船、电灯、电话、电影及洪水般涌来的各色人等,使马孔多人成天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不久,跨国公司、法国艺妓、巴比伦舞女和西印度黑人等席卷了马孔多。
马孔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所有老资格居民都蓦然觉得同生于斯、长于斯的镇子格格不入了。上帝仿佛有意要试验马孔多人的承受力和惊愕的限度。终于,马孔多人罢工的罢工,罢市的罢市,向外国佬举起了拳头。结果当然不妙:独裁***府毫不手软,马孔多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血腥镇压,数千名手无寸铁的工人、农民倒在血泊之中。这是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
最后,“国际化”(或者“全球化”)的终极代价是:“雨下了四年十一月零二天……这时,《圣经》所说的那种飓风变成了猛烈的龙卷风,扬起尘土和垃圾,将马孔多团团围住。……按照羊皮纸手稿的预言,就在奥雷良诺·巴比伦破译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视,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Marquez 347)。
我不知道马尔克斯是否过于夸大其词,但起码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面对“全球化”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但是反过来看,把“全球化”拒之门外既不可能也不明智。因此,两难境地仍是摆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面前的残酷现实。与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同,博尔赫斯从一开始就遵循了“宇宙主义”的“世界性”写作路数。就小说而论,博尔赫斯的创作生涯起始于一次“游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少不更事者的任性游戏,他不敢写小说,所以就篡改和歪曲(并非都出于美学目的)他人之作以谓自娱”(Borges 3)。“游戏”的结果便是被冠之以《世界性丑事》(又译《恶棍列传》)的系列小说。后来,博尔赫斯声名鹊起,许多事情不说说清楚就有不端之嫌。于是,他不得不开出清单:《心狠手辣的***者莫雷尔》来自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作恶多端的蒙克·伊斯曼》来自赫伯特·阿斯伯里的《纽约匪帮》,《横蛮无理的典仪师小介之助》来自B.米特福德的《日本古代故事》,《老谋深算的女海盗秦寡妇》来自菲利普·戈斯的《海盗史》,《双梦记》来自《一千零一夜》,等等。因此,“世界丑事”乃“故事新说”,而且有些故事如《双梦记》、《秦寡妇》,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翻译或逐字逐句的复述。诸如此类,居然被许多“后”人们恭称为“创作之创作”,他于是也便成了“作家们的作家”。当然,这远不是博尔赫斯的“世界性”写作的终结,而是他的一次任性的开始。它与作家的其他选择殊途同归,并最终营造出小径分岔、回廊曲折的博尔赫斯迷宫:文学的哲学化与“全球化”。
且说幻由心生,人是不能拽着自己的小辫离开地面的。但心是一回事,幻又是一回事。时代风云、人生遭际与作家的嗜好、作家的选择也是如此。二者的联系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只不过作家的选择犹如历史的选择,无法假设。于是白纸黑字,方圆殊趣,读者面对的始终是各色各样的文学、各色各样的主题。至于这些文学、这些主题与作家的遭遇、作家的时代关系何如,则是另一个同样大而艰难的话题。
具体说来,在生活和书本之间,博尔赫斯选择了书本;在本土和世界之间,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世界。这样的选择多少应该归咎或者归功于他的家教、他的血统和他的眼疾。但是,这并不排除博尔赫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实现形而上学的超越。比如似是而非的童心,它不仅是博尔赫斯走向形而上学迷宫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他试***禳解和表述的一个主题。为此,他几乎一直把布宜诺斯艾利斯定格在20世纪之初。
这就不仅仅是好与不好,而且还是个是与不是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儿童意识不到自己是儿童,或者他们心目中的童年和成人心目中的童年并不是一个概念。反过来说,成人心目中的童年是被成人化、理想化了的。这是因为成人已经远离童年且常常拿自己的认知对童年的经历、童年的记忆进行自觉不自觉的歪曲。博尔赫斯对此心知肚明。他认为记忆很不可信,“比如有关今天早晨,那么我可能得到它的某种意象……也就是说,关于童年或者青年,我根本无法接近本真”(莫内加尔117)。然而,这丝毫改变不了童心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性。文艺批评家施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说过,“艺术知识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而不仅仅知道事物”(引自张隆溪75)。他还由此衍生出关于陌生化或奇异化的一段经典论述。其实所谓陌生化,指的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感觉。而这种感觉的最佳来源几乎一定是童心。它能赋予见多不怪者以敏感,从而使他“少见多怪”地发现事物、感受事物。援引博尔赫斯援引的一句话说,“天下无新事”,或者“所有新奇都来自忘却”。
这是所罗门名言的两种说法,博尔赫斯从培根那里转借过来表示童心的可贵和易忘。而这种易忘和可贵(二者相辅相成),恰好给博尔赫斯提供了背反的余地、虚构的余地。比如那面神乎其神的镜子和那个玄之又玄的迷宫,始终被他当作儿时的感觉、儿时的意象写来写去,尽管真实与否值得怀疑(我更相信它们来自于书本,服从于他形而上学的需要)。关于这一点,只消检验一下他不同时期的诗歌即不难发现。为了逃避现实并纵身遁入虚无主义,他必须借助镜子和迷宫之类把事物与意象、存在与认识、现实与梦幻的关系颠倒过来。而童年的邈远、童心的模糊又那么真切地实现了他对世界、对存在、对人生的怀疑:虚无。这是博尔赫斯狡黠之处,也是他的立场所在——遗憾的是他始终指向抽象,却很少关注形象,以至于多数作品富有哲学意味而缺乏文学气息。而艺术之所以偏爱童心、偏爱感觉,就因为它们是感性的、形象的,而非理性的、抽象的。
镜子与物体、迷宫与世界、梦幻与现实、书籍与宇宙等等,在博尔赫斯笔下乃是何等的确定而又不确定:它们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颠倒过来。于是,镜子不再是镜子,而是无限繁衍的“***”;迷宫也不再是迷宫,而是世界复杂的本质;梦幻也不再是梦幻,而是现实虚无的显证;书籍也不再是书籍,而是宇宙浩淼的载体——譬如《皇宫寓言》中的诗,譬如《红楼梦》里的梦。谁也不知道究竟是诗创造了皇宫,还是皇宫创造了诗;也不知道是红楼孕育了梦,还是梦孕育了红楼。博尔赫斯甚至完全以《红楼梦》第一和第五、第六回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仅说《红楼梦》是幻想小说,而且认为其“令人绝望”的现实主义描写的惟一目的便是使神话和梦幻成为可能、变得可信。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回头看去,博尔赫斯却是猛走了一段弯路的:从一个讴歌***的“表现派诗人”到钟情自然的“惠特曼传人”到崇尚创新的“极端主义分子”到偏爱游戏的“弗罗里达作家”……他一直在选择,一直在徘徊,直至最终义无返顾地遁入虚无主义并永远成为那个古老家族的一员,这使他长期与绝大多数拉丁美洲种种现实主义作家格格不入。
时移世易,博尔赫斯从一个时代、一个世界的不屑变成了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的不凡。这其中倒有被选择的因素。尽管这种选择归根结底仍取决于他的选择。作为民族虚无主义者,博尔赫斯张开双臂拥抱外国文化。这使得他在民族运动、社会主义思潮高涨的五六十年代,被认为是堕落的“外国”作家。而当世纪末意识形态淡化,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博尔赫斯又成了一个让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偶像。
当然,博尔赫斯现象不仅仅是文学与整个意识形态以及“全球化”或“本土化”的关系问题那么简单。但是,由于博尔赫斯们和马尔克斯们出现,“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个现实中的两难问题在文学中得到了“迎刃而解”。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Borges,Jorge Luis.The Universal History of Infamies.Ed.Emece.Buenos Aires,1954.
Marquez,Garcia.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Ed.Oveja Negra.Bogota,1980.
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博尔赫斯传》(中文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
[Monegal,Rodriguez.Jorge Luis Borges:A Literary Biography.Shanghai:OrientPublishing
Center,1996.]
何·克·奥罗斯科:《自传》。墨西哥,1970年。
[Orozco,J.C.Autobiography.Ed.Diana.Mexico,1970.]
雷布埃尔塔斯:“仙人掌”,《墨西哥人》3(1938):71。
[Revueltas."The Nopal".The Mexican 3(1938):71.]
Reyes,Alfonso.Texts.Ed.Espesa.Mexico,1941.
巴斯康塞洛斯:《宇宙种族》。墨西哥,1925年。
[Vasconcelos.The Cosmic Race.Mexico:World Agency of Bookcase,1925.]
博尔赫斯篇9
无声的世界・生命的精彩・苦难和死亡・灵魂的追问
博尔赫斯,这位阿根廷最伟大的作家,诞生于一个患有遗传性失明症的家族中。他用一双视线模糊的眼睛阅读了无以计数的书籍,对众多热爱博尔赫斯的读者来说,他脑子里的书抵得上阿根廷的国家***书馆,而且更加生动、出色。
博尔赫斯最后二十多年的创作,是在视觉完全黑暗的状态下进行的。他甚至不得不放弃了对短篇小说的挚爱,去创作对于盲人来说更适宜记忆的格律诗。这种黑暗我们不能用轻浮的黑暗来形容,它更像是海洋的深处,那种真正的、没有任何生命能存活下去的冰冷的深处。可是,正在深渊中的博尔赫斯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却说,那感觉“像夏日的黄昏缓缓降临”。
暮色黄昏,天空开始缀满在白天隐藏起来的星星。这是失明的博尔赫斯感受到的美,痛楚而又无法逃避的悲凉的美。他赶走了那些喧嚣和躁动,把自己留在一个花园里。有时候感觉自己很轻,如同坐在一盏花瓣上,听悠扬的晚钟,听风车的转动,那些小生灵再不怕他,他也不再惧怕任何事物,世界一下子平静了。
生活不再那么烦琐、庸碌,而是瞬间变成了一个精美的瓷瓶,他似乎看见了它光洁的肌肤闪着诱惑的光。甚至,他数清了那停留在瓷器上的蝴蝶,翅膀上的花纹。
【丰蕴絮语】
“像夏日的黄昏缓缓降临。”这短短的一句话够人回味一生。
如何把生命的精彩进行到底,如何以豁达的心来面对苦难和死亡?成了一种灵魂的追问。他令我同时想到了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想到他们临终前的从容和豁达,他们都喜欢喝酒,不仅这一生与酒结缘,似乎还与酒神定下了来生之约。他们临终前说着关于美酒的谐谑的话――“好酒啊,果然名不虚传!”没有丝毫哀伤,相反却有一种对悲苦命运的嘲讽之意。
博尔赫斯篇10
“安纳托利亚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奥斯曼帝国”布展在上海博物馆一楼的第一展厅展出,展厅装饰风格富有浓郁的土耳其风情,定会让你在参观时有穿越于另一国度的感受。这些风尘仆仆而来的122件展品,来自于土耳其极富盛名的三家博物馆: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土耳其及***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另外,上海博物馆为这次的展览规划在时间上也比较宽松,将在2014年2月20日结束展出,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大家都可前去参观,以扩自己的眼界和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展出将分三大板块展示:“古代安纳托利亚和色雷斯”“突厥化、***化的安纳托利亚”“奥斯曼帝国”,展开安纳托利亚的历史之卷。
古代安纳托利亚和色雷斯
安纳托利亚半岛从1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居住,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以及铜石并用时代后,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发展出***的城邦。史前时期,安纳托利亚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枢纽,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以及爱琴海的思想与信仰在此迸出火花。
青铜时代早期出现了建有庙宇和行***机构建筑的***、战略防御性城市。这是一个社会、宗教和技术都经历了重大转变的时期。安纳托利亚人制造出更有威力的武器,并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冶炼技术,从而能够制造更精细的装饰性铜制品。安纳托利亚丰富的矿产和自然资源进一步促进了与毗邻地区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覆盖中东、爱琴海和巴尔干地区的贸易网。在这个时期,安纳托利亚中部出现了许多强大的城邦,包括位于邱鲁姆的阿拉加霍玉克,尼德省的阿杰米霍玉克、达达尼尔的特洛伊、坤亚的卡拉霍玉克、凯塞里的库勒泰佩、埃拉兹的泰佩基克以及努尔讯泰佩。
在青铜时代中期,亚述人的商队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大范围的非***治性质的贸易殖民地,从而加深了安纳托利亚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商贸往来。青铜时代晚期,安纳托利亚地区出现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赫梯帝国。作为东地中海三个最强大的国家,位于爱琴海东部的赫梯帝国、爱琴海西部的迈锡尼王国以及南面的埃及呈现出三国鼎立的稳定状态。然而这种平衡在公元前12世纪随着从西方侵入的“爱琴海移民”而土崩瓦解。安纳托利亚地区被色雷斯人占据,进入了长达400年的黑暗时期。
点亮铁器时代混沌的是乌拉尔***王和弗里吉亚王国,以及随后的吕底亚人和波斯人创造的文明。铁器时代是在公元前12世纪初的事,从爱琴海的小亚细亚西面来的“爱琴海移民潮”摧毁了安纳托利亚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赫梯国家迅速灭亡。在赫梯帝国瓦解后安纳托利亚经历了持续近400年的黑暗时代,直到乌拉尔***和弗里吉亚两个王国出现。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见证了人类由狩猎-采集到生产,从游牧至定居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定居生活促进了建筑的建造。人类开始种植谷物、驯养动物、制作陶器。定居生活以及多余的产品推动了社会阶级形成和专业化,为村庄和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宗教部门,形成了“庙宇经济”体系。目前在土耳其发现了近400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希腊化与东方化
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大帝在东进途中击败了控制着安纳托利亚的波斯人。他建立的巨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催生出作为普世文化的希腊化世界文明。
希腊化时代,强势的腓力二世上台后,马其顿王国称为希腊最强大的势力。继承他王位的亚历山大大帝为了实现父亲的战略计划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远征。他打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获得了整个波斯帝国的领土。
东方主义是爱琴海移民迁徙浪潮的结果,安纳托利亚内陆地区和希腊大陆分别遭到色雷斯和多利安人的入侵。这一时期,希腊大陆的城市中开始流行一种抽象的、大量使用圆形的艺术风格。这一阶段也是希腊艺术开始受东方影响的时期,诸如狮子、人面狮身兽、莲花、棕榈树等东方元素为希腊艺术所吸收,并发展出名为“东方主义”的风格。
安纳托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和亚洲草原被纳入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版***。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广袤领土在其死后的数百年间仍然深受希腊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古希腊文明超越国界传播至异国他乡,同时也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改变。希腊文化与东方诸文化的碰撞形成了一种普世文化。
罗马帝国
强盛的罗马帝国长期统治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安纳托利亚作为帝国领土的一部分也将文化融入自己的传统中。后来罗马帝国***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迁都至拜占庭(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并以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名字命名该城为“君士坦丁堡”。
在奥古斯都的领导下,罗马帝国在重组罗马共和国后于公元前1世纪成立。四通八达的道路加快贸易的发展,罗马文明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罗马艺术家们复制了大量古代重要的雕塑作品,人物雕像获得重大发展。395年后,长期统治地中海周围的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瓦解,而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东罗马帝国在战败奥斯曼帝国之前长期存在。
迈锡尼与赫梯帝国
迈锡尼是青铜时代晚期与赫梯帝国隔爱琴海相望的一个王国。公元前1400年左右,迈锡尼人的势力范围延伸到克里特岛,并控制了克里特人在东地中海地区和安纳托利亚沿海的商业贸易。迈锡尼人使用的“线形文字B”的文字和他们制造的陶器在安纳托利亚的穆斯戈比(博德鲁姆附近)、特洛伊、玛沙特霍玉克和伊兹密尔的拜拉克里等考古遗址中均有发现。
迈锡尼人以贸易为目的的扩张***策使位于达达尼尔海峡的特洛伊成为战略要地;为争夺特洛伊城而进行的10年战争后来被荷马写入其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公元前1200年左右,大规模移民从欧洲南下,迈锡尼王国与赫梯帝国遭到了相似的命运,在移民的侵入下土崩瓦解。
赫梯帝国是印欧人的一支——赫梯人建立了安纳托利亚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帝国。赫梯王国形成于公元前1650年,赫梯人为其所征服国家的神修建神庙,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多神教信仰。赫梯国的首都是哈***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北的邱鲁姆省境内。除了楔形文字之外,赫梯人还使用象形文字。
赫梯帝国是青铜时代晚期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它在公元前1530年消灭了汉谟拉比建立的巴比伦王国,又在公元前1285年为争夺叙利亚中部的通商渠道和金属资源与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下的埃及开战。帝国在公元前1200年瓦解之后形成诸多小型城邦。这些城邦后来在铁器时代维持了近500年。
突厥化、***化的安纳托利亚
11世纪是安纳托利亚历史上另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中亚塞尔柱家族率领的一支突厥部落联盟侵入西亚,建立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至巴尔喀什湖和伊塞克湖以及塔里木盆地,西至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北抵咸海、里海、高加索、黑海,南抵阿拉伯海。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首都搬迁至拜占庭,一个他作为第二首都亲手建立的罗马城市,并命名其为君士坦丁堡。尽管罗马人大都不信奉基督教,但由于君士坦丁一世皈依了基督教,他的这座城市也成为基督教城市。至公元3世纪晚期,基督教已经代替古典时期的神明,在这个多元文化和信仰的帝国中成为国教。在文化上高度波斯化的塞尔柱突厥统治下,早已融入基督教元素的安纳托利亚本土文化又逐渐吸纳了突厥人游牧文化痕迹的艺术风格对建筑装饰和手工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突厥人带来的诸如波斯风格的伊万清真寺、带有帐篷痕迹的陵墓建筑和马赛克等艺术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安纳托利亚重现,而是在结合当地的材料与传统技术之后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装饰艺术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化。在塞尔柱艺术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狮子、雄鹰、犀牛、孔雀等动物形象和鹰身女妖、海妖塞壬、人头狮身兽、龙、天使等神话造物,在新的文化中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
奥斯曼帝国
塞尔柱帝国瓦解后安纳托利亚大陆上维持时间最长的塞尔柱***权是鲁姆苏丹国。当这个王国也于公元1300年衰落后,其领土上的奥斯曼侯国逐渐庞大,成为了***国家。奥斯曼人于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并在1517年和1526年分别征服了埃及和匈牙利,在苏莱曼一世在位末期时成为领土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托普卡帕皇宫最初的建筑是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征服后二世下令于1460至1478年间建造的。自那以后到第31位苏丹阿布杜麦吉德掌权时期,这座宫殿不断被改建和扩建。在19世纪中期奥斯曼皇室搬迁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别的皇宫之前,托普卡帕皇宫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居所和国家的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