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遥篇1
它描绘的是一幅爱的篇章,对亲情的爱,少安与他的父亲:当他在参加全县升初中的考试中,名列第三被录取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的不情愿呀,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不愿断送他的前程……."或许,我们的印象里,父亲总是高大与坚强的象征,又有谁能够明白那笑容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可是少安知道,为了那个家他牺牲了太多太多,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从来没有自私过。他是一个多么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呵!还有妹妹兰香与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谊,一个平凡的环境,一个一包乱的家却只因那相扶相携的亲情而变得富有……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作品,这部书激励了无数青年,让无数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它主要讲了孙少平一家艰苦奋斗的经历,其中的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例如永不服输的少平少安两兄弟、善解人意的润叶、爱议论别人的侯玉英等等。
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读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动,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路遥为此书做下了许多的生活积累,此书最令人振奋的便是两兄弟的奋斗历程,两人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出奇的贫困,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与生命做起了斗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
另外,还有他们的爱情,少安因为家境贫寒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放弃了和润叶的爱情,当润叶再次向少安说明自己的心意是,少安明明喜欢着润叶,可是为了润叶的生活,他放弃了这份爱,这是多么伟大的品质,多么让人感动。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坚持、努力、适当的放弃、忍耐。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最近闲来无事,到文体中心***书阅览处借了本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来看。为什么要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呢?因为五六月份中央八台在播放《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我无意中看了一两集,被里面的剧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电视剧看完后,在看简介时得知电视剧改动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结局。
当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感触颇多。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小说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农民的平凡与伟大。我最喜欢小说里的田福***和孙少安这两个角色,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也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老百姓,所以他们最后都得到老百姓的热爱和拥戴,最后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改变了农村贫穷的面貌,带领农民走向幸福的生活。这两个人物满身都是正气,在整个剧情里都充当着为民请命的角色,他们的一身也经过挫折和打击,可是他们没有倒下,没有改变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负,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书中展示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年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了、国力提高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现在都已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绝大数人是平凡的,但是只有努力了,就无愧于这平凡背后的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这种平凡后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吗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我们一定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现实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忍泪分手”,同爱人秀莲相亲相爱成为眷属,艰难过日子,并肩携手,为脱贫致富,不畏艰苦辛勤劳动的经过,深感生活的艰难人生坎坷。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2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摘要: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体现了作者对审美的自然追求。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涵、人物命运、爱情悲剧等具有崇高美特质的内容研究,分析路遥审美价值的追求,从而对《平凡的世界》的审美指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分析这一审美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以及深远影响。
关键词 :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崇高美
中***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17—02
收稿日期:2014—02—20
作者简介:李珉(1985—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该作品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新时期城乡发展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题材涉及面广泛,从农村到城市;人物形象具有平凡中凸现高贵的品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对未来的憧憬赋予人物一种崇高感;故事情节曲折丰富,牵人心弦;对社会情景的描述恢宏壮观;为读者展现的崇高美是真切的,感人的。该作品的问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平凡的世界》故事概况
《平凡的世界》主要是围绕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几个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展开描写的。主人公孙少安家境贫寒,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很早便挑起家庭的重担。与青梅竹马的润叶先到城里打拼,后来又回到了农村家乡。回家务农的孙少安,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自建砖窑创业,获得成功,又在扩大规模中意外破产了。少安贷款东山再起,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并为村里重建了小学。无奈的是,当他的事业辉煌时,却发现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秀莲得了肺癌,口吐鲜血倒在了自己的怀中。
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是县城高中的高材生,经过与郝红梅的感情纠葛、与田晓霞的友谊,逐渐成长。高中毕业后,少平到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教员。然而,农村社会的权力倾轧,让他最终走出了农村,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背石头、钻炮眼,一边干活,一边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与一直保持联系的田晓霞恋爱了。在田晓霞的帮助下,孙少平成为一名铜城煤矿的矿工,并与师傅王世才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田晓霞在采访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为救一名小女孩而殉职。孙少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
二、《平凡的世界》崇高美的根源
(一)题材内容涉及范围的厚重宏阔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村庄是小说的起点。小说以主人公孙少安的形象为线索,从个人到群体,从点至面,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错而清晰地联系到一起,将故事情节置于大的关系网中。小说尤其对主人公孙少安做了详细的描述,有感而发地让其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孙少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能够创业起家,成为当地的企业家,而作者文笔一转,让故事进入另一个层面——爱情。少安的妻子罹患癌症,意想不到的挫折让其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悲壮的氛围中,他继续着平凡世界中的平凡人生。故事的结尾并非结局,继续着的人生道路给人们留下久久的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二)自我牺牲与奉献赋予人物的道德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中对自我牺牲与奉献有着大量的叙述和描写。孙少安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物形象,他的致富成了故事的一个亮点。而孙少安在致富之后,并没有背离家乡,背离乡亲,其对周围人们的艰苦生活感同身受,想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苦难。期间,他经历了破产,也遭受到村民的冷眼相待,但他再次成功之后一样宽容和资助了他们。他的道德情感并没有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沦丧,他心中仍然充满了对家乡的爱,依然眷恋着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孙少平是一个善良和负责任的人。当他还在高中时,就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遭受洪水围困的侯玉英。之后,他还帮助过被工头企***欺侮的小翠,狠狠教训了黑心的工头,施恩于贫苦的劳动者。工作对他而言非常重要,但当做人的道德被亵渎时,他是无法忍受的。孙少平很平凡,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异化,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读书,他的灵魂超越了苦难。
(三)对爱情与理想的追求带来的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最典型的悲剧,是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经典之处。他爱田润叶,但被世俗的阶级观念所牵累,当润叶对他表白时,他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润叶保留着对孙少安执著的爱情,以女性特有的坚持与固执把这份爱情带到了她与李向前“门当户对”的婚姻悲剧中。
而孙少平和田晓霞从相识一直到相知、相爱,在恋爱的道路上也曾犹豫和徘徊,甚至有过对于这份爱的迷茫,可他却做出了哥哥孙少安不敢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坚持恋情,走入婚姻。但是,故事的发展却令我们意料不到,田晓霞舍己救人,最后永远地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他们的爱情也终究变成了永远的悲剧。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寄予了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他亲手营造起一份份纯美的爱情,但是,却选择在末了将其打破,重新审视,返归到现实的苦难中来,一份份纯美的爱情终为泡影。
(四)命运的坎坷赋予人物的崇高感
路遥着重描写了外部环境因素对所出现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塑造,凸显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一种意识性的反拨。在贫苦逆境中勇敢地生活下去,那种顽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的人生道路充满挫折和苦难,但孙氏兄弟对生活的热情,显示了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的高尚人格。
其中,孙少安身上具有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奋斗的优秀品质。他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孙少安的知识水平不高,但他并不保守,反而具有勇敢的创新精神。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退缩,反而造就了他刚强的性格。
三、《平凡的世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处在城乡交叉“跨领域”的典型环境中,各种人物的特点非常鲜明。他们大多是一些耕种者,生活琐碎、平淡。然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民俗气息。作者不仅描述了充满乡村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而且,在这大量的风俗民情中又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的渴盼与祈求。这种对平凡人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肯定,是这部作品至今依然为人们所频繁阅读的重要因素,对平凡个体的价值认同,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积极进取精神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乡村年轻一代的平凡生活和其对人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作为故事中主人公的孙少平、孙少安,充分体现出社会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展示出改革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四、结语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崇高、美丽的文学作品,对读者有着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浅层面的阅读享受,更体现在深层次的对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念的影响上。这是十多年来《平凡的世界》在读者心中激荡起的“非凡的力量”。
[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白烨.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J].文艺争鸣,2009(4).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3
一、特殊区域环境――城市与乡镇交接的“交叉地带”地理特征
用地理概念解释,“城乡交叉地带”指的是农村与城市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策的实施,农村和城市间往来频繁、人口流动逐渐加速,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区域。《平凡的世界》的故事发生地主要在县城和乡村两地,作者用全知全能的小说叙事角度,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与情感经历。
小说开篇就注重对陕北地域“城乡交叉地带”特有的地理风貌的描写。先描述了县城雪天自然景致:“1975年二、三月间……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随着情节的发展,孙少平放假回村,村庄景象展示在读者眼前:“从县城到他们的村有七十华里路……坡度还是很长很陡。”作品第一部第四十六章写道:“在漫长的二三百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剥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
由此可见,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尤其是乡村,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几无平地,少平读书的县城与其老家农村地域交通条件差异极大,“陡”“窄”两字写出农村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路遥敏锐捕捉到这一环境,从黄土地的自然景致下笔,深入到黄土地上人们的深层生存状态。
二、陕北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人文精神
原始粗糙的陕北地域环境影响着人文性格。学者张彩玲言:“陕北高原山大沟深、黄土深厚,就赋予了陕北人一种凝重感。”气候寒冷,沟壑纵横,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些地理环境磨砺了人的精神意志力,得以生存下来的人的生命力是坚韧的,但她又指出“这种坚韧的极端就是重本、安土,就是随遇而安”“陕北人有的就是守的耐性与走的冲力的不谐调”。
路遥描写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热血奋斗者形象,生活在社会转型时代的青年命运抉择极具典型性,“他们身上有着不安分的坚决,他们身上交织着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双重特质,因为农村和城市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所以他们的人生与选择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了传统与现代相互冲突的特点”。
(一)“走”的冲力――离开乡土到城市发展的打工者形象
第一部写道:“孙少平上这学实在太艰难了,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因此,他常“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主人公孙少平上学艰辛,连饭都吃不饱,他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少平身体里埋藏着“不安分”的因子,而这种因子,其实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奋斗的因子。在城市里的他依然过着困苦日子:“他继续咬着牙,经受着牛马般的考验……晚上,他脊背疼得不能再搁到褥子上了,只好趴着睡。在别人睡着的时候,他就用手把后面的衣服撩起来,让凉风抚慰他溃烂的皮肉。就这样,这种痛苦伴随着他,从揽工到矿工。”对孙少平而言,生活虽艰辛,但城市是实现梦想的冒险之地。
孙少平的生活分成农村系列和城镇系列,在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下,他形成了双重性格特征,这样的青年是很不甘心在农村度过他的一生的,他必然会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即使是外面城市的环境令他处处碰壁,甚至头破血流,他也心甘情愿。作者对他身上的坚韧的意志力表示了肯定与赞美。无论是在农村中还是在城市中的他都是积极向上的,也许孙少平们根本不是为了金钱和荣誉,而纯粹出于青春的激情,这是作者对美好理想主义的心理寄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物质贫瘠,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农民的困苦可想而知,作者把人物置于苦难的炼狱中,让其笔下的人物一次次地经受生活的击打,但始终坚忍地挺过来,体现了中国北方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慷慨悲歌之士的人文性格。
(二)“守”的耐性――安土重情的陕北汉子形象
孙少安则是另外一种陕北男儿形象。同样是不屈于传统命运的掌控,富有敢闯敢拼的精神。懂事的孙少安在少年时代就放弃了学习机会,忍受着艰苦的劳作,正是他的付出,使全家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一切苦难都没有摧毁他内心那份向上的坚定信念。作为生产队队长的他,敢于带领乡亲们改革,“猪食料事件”让前辈都对他刮目相看,最后顺应农村时代改革的浪潮开砖窑,抢先发家致富。
然而这并不是少安的圆满结局,路遥故意让笔下的人物多灾多难,砖厂倒闭了,这对于少安来说是致命的。文中写道:“砖场倒闭至现在……虽然多方拜求还是无法挽救残的局面,少安也因此郁郁寡欢,消沉了一年多,但是那颗不服输的心始终为再次起航准备着。”终于“一九八三年底,孙少安就还完了银行两次大笔贷款的全部本息……当一九八四年开始的时候,盈利就滚滚地进入了孙少安的腰包。”与弟弟孙少平那种农村外出奋斗者相比,孙少安始终是立足于农村,在乡土中始终以农民的身份、情感和立场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去寻求生存道路。
综上所述,少平、少安兄弟俩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个城乡交叉地带上,他们紧跟潮流,确定目标,义无反顾,这些优良品质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只不过,两兄弟相比,孙少平选择的是“走”,哥哥少安选择的是“守”,“走”的还在困惑中,“守”的获得成功,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三、陕北城乡青年的爱情纠葛――城乡交叉地带文化的冲突
作品中,城乡交叉地带文化的冲突还体现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男女爱情的冲突:孙少平与田晓霞、孙少安与田润叶的情感故事。
(一)爱情冲突:对比悬殊的城乡文化显现
作品中的田晓霞代表了现代文化的积极因素,比如摆脱农本思想束缚。田晓霞与孙少平互相吸引,在学生时代,人格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感情深厚。然而晓霞不甘心于此,所以她想要帮助他。她通过书报有意引导少平,在少平眼里她本身就是爱、文明以及理想的象征,她给了他前进的动力,作为大学生的晓霞,早已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也厌倦了城市里的浮夸。她爱上少平不仅仅是青春激情,更是少平积极沉稳的人生态度。但是,爱情在现实面前总是脆弱的,对少平来说,晓霞是遥不可及的,虽然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超越了世俗,她不介意他的出身,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最终没有结合。
***治学中提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城乡交叉地带文化背景基础决定爱情的结果。作品描写了时代转变定地域――城乡交叉地带年轻人的爱情,隐含了深刻的意蕴。孙少平和田晓霞,他们身上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特有的人文文化思想。虽然少平曾受过一定的知识文化教育,但是在物质贫乏的现实生活的背景下,他只能为温饱奔波劳苦,所以少平的精神世界还是停留在小农思想阶段。而田晓霞所属的是城镇新兴的市民阶层,物质相比少平来说是富裕的,他们追求更高一层的理想,即追求精神文化。由此可看出,少平与晓霞,不是爱与不爱,导致其爱情不圆满的是城乡文化与经济的巨大差距。路遥借爱情悲剧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城乡差距的思考。
(二)庄稼人的结合――陕北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在爱情与婚姻方面,孙少安认识得非常清晰,他主动回避润叶的热情追求,赶紧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农村姑娘,娶妻生子,趁早断了润叶的希望。“是的,不可能。一个满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孙少安和田润叶的悲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封建意识的阻挠,但是实质上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巨大差距。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分离。小说中描写了少安对润叶的忍痛割爱,以及后来满足于与秀莲的婚姻生活,暗示了路遥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真实记录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特定的地域地带――城乡交叉地带中的青年人的奋斗史与爱情故事,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城乡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作者对城乡差距的深层反思。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4
因为《人生》《平凡的世界》,路遥这个名字从黄土高原传向了全国,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所熟知,从1980年代至今,一直在读者中拥有热度。2015年《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热播,《路遥传》的发行,再一次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路遥,阅读路遥。清华大学更是将《平凡的世界》作为2015年新生入学的第一份礼物。清华大学校长说:“虽然书中涉及的年代对你们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来参观路遥文学馆的大多数人,都是在读了路遥的作品之后,被他作品中那真挚朴实而又向上拼搏的情感所打动。
在中国受路遥作品影响的读者不计其数,潘石屹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最喜爱的作家就是路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看了7遍,每次读都是在他的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路遥的小说给他力量,给他在精神上以巨大支持。他特地到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进行参观,并向延安大学捐资十万,用来修建通向路遥墓的山路。
文学作品是作家心路历程的复杂显现,要了解作家的创作,必须了解作家的生平状态,而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就全面展示了路遥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路遥文学馆的总面积并不大,只有180多平方米。馆名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所提。文学馆由序厅、主题馆、音响题字厅以及文学研究室四个部分组成。在这里的来访记录上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有的是学生,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公司职员,各行各业的都有。
感受路遥
在路遥文学馆阅读路遥的写作手稿,我感受到时光呼啸而过,随着路遥年龄的变化,他笔下的文字,渐渐地由稚嫩转向成熟。他三四十岁时写的手稿依然干干净净,每个字基本上都是一笔一划写成的,很少有连笔。而早一些时期写给友人的信件,就随意多了,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一气呵成,改动很少,他的字迹飞扬,里头偶尔还夹杂着一些小牢骚。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正是青葱时光的少年路遥,时间回溯到1950年代,走近观察那个刚刚被父亲过继给大伯家的路遥:他红着眼,躲在树后,强忍着没去拉父亲的手。苦难的童年,形成了路遥独特的心灵感受,他写道,“在困难的时候,人们心灵是那样高尚美好,反过来又折射到今天的现实生活。”
在这里我仿佛又看到了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路遥,在1982年,那个被称为“路遥年”的年代,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及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受到广泛好评。他曾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他曾经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他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在写作,费尽心力地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部“诗与史的恢弘画卷”。
为何是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路遥文学馆,我看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手稿复印件的发排稿,这令我十分激动,这可以算是文学馆里的镇馆之宝了。这份手稿复印件字迹工整,行间分明,可以清晰地看到路遥誊写作品时严肃认真的态度,上面的改动几乎都是一些字词的删减和错字的甄别。这份手稿复印件也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路遥文集》时使用过的发排稿,上面既有编辑批注的笔迹,也有页码机打印的页码编号,还有路遥修改的痕迹,因而成为研究路遥的重要资料。
《早晨从中午开始》详细叙述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及心理历程。我非常好奇,路遥为什么要为这篇创作随笔起这样一个题目,在仔细看过这篇创作随笔后,我找到了答案。
我发现原来路遥给它赋予了三层含义:一是在路遥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二是“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三则是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路遥刚跨过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
路遥文学馆里有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1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平凡的世界》,一直到目前为止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一版的《平凡的世界》,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在阅读《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我不禁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鼓舞着路遥,让他写下了这部长篇巨著?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这部书缘于少年时期的一个梦想,他想要写一部大块头的书,这是他对人生发起的挑战。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的路遥已经是全国知名作家,连续获得两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的小说和电影都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再劳累,光凭吃老本,路遥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一生,而且能过得很好。但他没有,路遥说:“劳动,是作家义无反顾的唯一选择。”他时刻冷静而清醒地审视着自己,不沉溺于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的生活,而是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
《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一做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工作,读了许多长篇多卷小说以及其他各种书,还有大量的报纸,并与煤矿工人、农民等同吃同住体验生活,他忙忙碌碌地赶在创作的路上。
当路遥的第一部《平凡的世界》发表后,评论界几乎都是否定的声音。1980年代的文坛,新观念新方***的试验正如火如荼,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风。但路遥的理智告诉他:“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尽管在当年,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仿佛已经成为陈年旧菜。路遥在经过仔细地思考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大众,决定要为大众写作。
《平凡的世界》真正被大众认可,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出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3次播出152集的《平凡的世界》连续广播节目,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听说那时候的人们听《平凡的世界》是一种时尚。《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出是分不开的。路遥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着力表现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完整地再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种种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奋斗者的悲欢离合与心灵世界,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好评。
说起来,《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可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是因为一次路遥与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的编辑叶咏梅在北京公交汽车上的偶遇,路遥也曾感叹“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的奇遇直接把路遥和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一起送到了广大读者的面前。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5
很小的时候,我在农村听广播,有一阵子小说连播讲的是路遥的《人生》。我母亲是个没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爱听《人生》。我常听她在向别人津津有味地讲小说中的情节种种。我只记得小说里提到了孩子们说“高加林、刘巧珍,老婆老汉逛县城”。我小时候和小朋友看见青年男女在一起走路,就在一边起哄,说“婆姨汉汉,香油罐罐”,与之何其相似。路遥笔下写的是他的家乡陕北,盐池、陕北一步邻近,小说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令人亲近的平民意识,是让普通人最喜闻乐见的。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路遥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汁哺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的大境界、艺术的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方就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路遥一生甘于寂寞,不跟风,不追赶潮流,他是用自己的灵魂与心灵在写作。路遥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民,他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个作家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在与时代、社会、人民建立的血肉联系中,他的作品才能获得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把作家自己的理想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遥是真正的人民作家。
很惭愧,我是1999年才读《平凡的世界》。参加工作后,我每年春节都要回闵庄与父母过年,1999年春节我妻子临产,行动不便,我第一次在城里过年。对我来说,在城里过年是件极其无聊的事。无聊的我没事就看小说,《平凡的世界》翻开就放不下,我看到深夜两点。大年初一一大早,城市里隆隆的炮声把我从梦中炸醒时,我本能地又把《平凡的世界》捧起。我是一个随性的读书者,我非常同意鲁迅先生说的“无聊才读书”。在我的阅读生涯中,没有一本书如此让我着魔。读《平凡的世界》是我阅读史上最难忘的一次奇妙体验。
路遥是一个最关注时代命运的伟大作家。《平凡的世界》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奋斗精神。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站在云端俯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这一点当代作家没有人能超过路遥。
我以为,路遥有雄才,在小说创作上,路遥是大手笔,如果我们把作家手里的笔比作兵器的话,路遥舞的如果不是吕布的方天画戟,便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改革开放十年后,路遥就全景式地精彩展示了中国的伟大变化。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近二十年了,我们没有发现有全景展示中国社会和人心变化的巨著。这么一说,你还怀疑路遥的伟大么?他本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期待的作家,可惜天不假年,痛哉!
因为路遥英年早逝,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为写作写到油尽灯枯。这一点,我并不苟同。路遥是当代作家中,一提起来就让人景仰让人心痛的作家。英国女王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宁愿少读一部《平凡的世界》,也不愿失去一个不凡的路遥。关于路遥的早逝,一度曾有人说与长期抽劣质烟有关,我就此一度感到悲愤、悲哀、悲凉。也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他们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是,贾平凹先生说,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但那个年代都穷呀,而路遥在陕西作家里一直抽高档烟,喝咖啡,为给女儿吃西餐曾满城跑遍。这个观点我基本认同,但有所保留。要知道,比路遥早功成名就的张贤亮先生在那个时候也不阔绰。大概1993年,张贤亮有一次骑着自行车开会时发牢骚,说宁夏的厅级干部唯他没车。当然,这与他后来自己开宝马无必然关系。这里只想说的是当时文化人尴尬的生存境地。路遥曾说过,“靠写小说挣稿费赚钱,就和靠卖血赚钱一样。”他让朋友帮忙联系给企业写报告文学挣钱,有人给他介绍了一单,5000元。后来,据说,路遥的病是家族遗传,继他肝硬化腹水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也因此病逝,现在他的其余弟弟妹妹也有了肝病症状。如果这么说,我宁愿相信宿命。
路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贾平凹对路遥的评价最高,他这样说,路遥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这个隐约与路遥的一个真诚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相关。说有人说他虽然是个优秀的作家,然而他却是个人格***的人,就像梵高、卡夫卡、毕加索……路遥的出身卑微、少年磨难决定了他性格的极度自卑与极度自负,两样极端的东西:一是超凡的雄心与才能,一是出身的微贱与贫苦,造就了他一生都在追求两种方向:努力去做大事,去证明自己的才干;努力去战性命运,去抛弃卑微的出身……天纵雄才的自负与天生贫贱的自卑。这个朋友还说:路遥的人格***造就了他的英年早逝,尽管人们还在说他的病属家族遗传。为什么在临死的病榻前他的夫人林达还要毅然与他离婚,况且此时的路遥已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陕西省作协换届在即,并已定他为新***人选……当然,爱与不爱有时与许多世俗的或是崇高的东西无关,有时真不需要理由。所以,我们也别怪林达有眼无珠。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6
摘要: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他时刻关注着黄土地,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而又多情自尊的人,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辽远的情。
关键词:路遥;苦难;创作
路遥,一个被无数读者顶礼膜拜的作家,他的一部《人生》给多少处在城乡夹缝中的青年人以心灵的关爱,他的一部《平凡的世界》又给多少在理想现实中挣扎的年轻人以可见的指引。他从黄土高坡走来,用平静的语言记叙着青春与选择的困惑,以淳朴的语调诉说着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用动情的笔触勾勒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一、苦难的生活经历
路遥,1949年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困苦不堪,7岁的时候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伯父家也是一贫如洗,但勉强还是能供路遥上学的。上中学时,伯父实在是交不出学费,可成绩优异的路遥硬是跑到县城,在生活上毫无资助的情况下开始艰辛的求学之路。他没有生活保证,五、六块钱的伙食费他是根本交不起,有时连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吃不起,他整天饿得发晕。正是童年时期的这种贫困和饥饿,才有了路遥独特的心路历程。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怀春的少年总是愿把最美好的爱献给心上人儿。在好友曹谷溪的撮合下,路遥初尝了爱情的甜蜜。他爱上了北京知青林红,并将县上给他当工人的唯一指标让给了心爱的人。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就在县革委会宣布对他隔离审查的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这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使得风云一时而又倔傲的他一下从崖边掉进了沟底。这时,林达走进了路遥的生活,用爱抚慰了他的创伤。又是在曹谷溪的牵线搭桥下,他们结为伴侣。遗憾的是,婚后生活并不和谐,终于,在路遥离世的前几个月,两人签字离婚。
二、文学“沙场”的两次远征
路遥从一本《延川文化》“起家”,开始在文学中建构自己的“黄土地世界”。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与后来贯之始终的主题的作品是《人生》。还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着了魔似的,用二十一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已经将自己的实体生命置之度外了,完全融进对文学创作的痴狂中。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八日,《人生》获得《当代》中篇小说奖,不久又获得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路遥是清醒的,他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他暗下决心:“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这意味着他必须从《人生》所造成的暖融融的气氛中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更加艰苦的文学远征。
整整六年,路遥忘我的燃烧着自己的生命,1988年5月25日,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全书画上了句号。洋洋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心灵最深处的积淀,是路遥对于苦难理解的最有力的爆发。画上句号的这一刻,他几乎不受思想的支配,将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这一扔,包含了一个中年男人对青春失去的无限依恋和一个劳动者对生活的复杂感受!路遥在卫生间里看到了陌生的苍老的自己,终于禁不住放声大哭……
三、黄土地文学的“里程碑”
路遥是长在黄土地里的作家,17岁以前他是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作为农民之子,黄土地之子,农民文化成为路遥的文化之根,“黄土情节”深深地注入了他的血肉和脊髓。因而他最善于也最乐于写本土或者乡间的人们的心灵的遭遇。他的作品都倾注了对于黄土地、对于农民的赤诚和崇敬。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多情而又自尊,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深沉悠远。
在路遥的创作生涯中,他丰厚的作品几乎都是以神秘的黄土地作为源泉,以厚实的黄土文明作为背景,总是渗透着他对黄土地神圣的皈依情节。无论是高加林在黄土地上的悲剧的生命轮回,还是孙少安、孙少平扎根黄土的深沉选择,都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情、豪迈奔放的黄土世界。作品人物和作家本人都在表达着对黄土地最深切的爱恋,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拥有的黄土地更珍贵的了,可面对城市的现代文明,农村生活的愚昧落后,这些年轻人不断在城乡夹缝中挣扎,做着各式各样的痛苦选择。
当《人生》中高加林灰溜溜的回来时,面对宽容、善良的巧珍和父老乡亲,高加林一下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情不自禁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这是加林内心迸发出对黄土地强烈的感悟之声。也是作家情感世界中特有的“乡土情结”的流露。这种情结尽力展示新时代农民顽强奋斗的风貌,把人生追求置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过程来揭示人物命运的深层内蕴。路遥以其冷峻的笔尖剖析着当代农民的性格心理,以其深邃的笔触思考这当代农民的历史命运,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黄土上奇妙的艺术。
路遥小说在情感上还特别注重悲剧情结和苦难意识,表现人面对苦难命运时不屈的抗争。《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的现实主义巨著。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故事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地点是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主要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和事。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展现出了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7
作者:杨斌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担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结束了,***上台执***带来了改革开放。
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8
只是,让我们遗憾的是,他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深深喜爱他的众多读者。常常想,如果路遥还在,又该有多少感动人的作品源源不断地问世!
可是最近,我竟然惊喜地发现,路遥,又回来了!!
给我这种感觉的,就是曹彬所写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
曹彬,1972年生于陕西西子洲,1992年绥德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靖边县龙州中学任教。2000年调入靖边县***府教育督导室。他和路遥是同一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早在念师范时,就立下了续写《平凡的世界》的誓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曹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历经十年构思、三年写作、八次修改,最终以《生活的路》为题,续写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小说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变化为背景,以主人公林立原读书和走上工作岗位的生活历程为主线,全景式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陕北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变迁,以及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历程。
小说中人物的奋斗经历与《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传达着“向上”与“向善”的一面。正如文中所写:“只有经历磨练,人的心态和意志才会逐渐成熟坚强起来!”“看看那平坦的路面上一粒粒紧紧相拥的石子,正是它们把无尽的坎坷,铸成无垠的坦途!伟大的人物规划时代,平凡的人物推动时代,才使得这个世界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回忆和伤感不能改变现实,还会使生活失去动力、使人精神颓废。不管现实多么严峻,生活总得继续!”……同样励志与感人的句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生活的路》中的主人公结局,与《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结局类似,最后都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他们所走的,实际上都是《普通人的道路》(《平凡的世界》的原名)。其实,《生活没有路》(《生活的路》原名),只有人生中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温暖的感动穿越时光,鼓舞着需要奋斗的年轻人。
纵观历史和现实,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不用奋斗,一切坐享其成;有的人,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而大部分人,无论怎样奋斗,最终也没能获得成功。但是,不奋斗,永远也没有成功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曹彬与路遥一样,没有回避现实的阻力,也没有夸大精神毅力的作用。他们就是用满腔的热忱,讴歌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不抛弃、不放弃、甘愿为一点点的理想而坚持的“失败者”。而不是打鸡血式地一味鼓吹奋斗就必然成功的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这是路遥的无奈,也是曹彬的无奈,更是现实的无奈!
在语言描写方面,《生活的路》运用了大量的陕北方言,读起来亲切感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不同的是,曹彬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今诗词,增加了语言的魅力和小说的美感。
路遥当年写《平凡的世界》一共花了六年的时间,全部修改完的那一天,他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把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起来。毕竟,这是他用六年的心血换来的;而曹彬在完成《生活的路》的当夜:“对着这暗夜,我真想大哭一场。哭我的孤独,哭我的艰辛劳作,哭我十多年来的苦心孤诣……”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9
路遥(1949—1992)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我也是这其中之一。我不讳言对路遥作品的喜爱,因为我确实被深深地感动。今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开播,也让我重读路遥的作品,并深入思考路遥创作的当下意义。我们看到的是,当下的文学创作随着网络的兴起,出版的宽松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不得不表示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那种深广地表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从市场经济推行以来社会制度变化与人们精神价值变化的杰出作品。而路遥式的现实主义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什么是路遥式的现实主义?
什么是路遥式的现实主义?路遥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路遥曾说我们“要自觉地清理自己的血液”。“清理”在此不是一个***治术语,而是一个美学术语。美学意义上的“清理”意味着文学要对现实与历史进行批判性的表达,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历史与现实中的不合理处予以明确的批判;第二,对历史与现实中的积极力量予以高度的赞扬;第三,对不合理处与积极力量的矛盾性生长予以动态的展示。在这个意义上,不妨把路遥的现实主义称之为 “清理”式现实主义。它上承了鲁迅 “横站”式和胡风“置身”式这两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鲁迅“横站”式现实主义突出了鲁迅对周围所谓 “无物之阵”的现实绝不妥协的态度,胡风“置身”式现实主义突出了作家要置身于现实洪流中并与之搏击的主观战斗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路遥说: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是在时代中发展的。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那个时候,中国还只有王蒙等少数几位作家采用西方现代主义手法。但是路遥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的1986年,正是“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风头正盛的时候。文学确实需要翻新,需要陌生化。在这个意义上, “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自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具体作家来说,坚持自己最擅长的创作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路遥仍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平凡的世界》,他是逆文学的时代潮流而上。其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并无高下之分,都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作家先天的禀赋气质以及后天的修炼积累凝聚的才华在运用表现手法时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一,是作家用全部的生命激情来创作,这一点上承了五四时期“血与泪的文学”的精神。路遥把生命能量的爆发与文学创作的过程最高限度地融合。他把启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称之为走上了与自己搏斗的拳击台。为了写好小说的开头,他在陈家山煤矿的房子里像磨道里的驴一样不停地转圈, “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他常常写作十几个小时,胡乱吃饭或者凑合着吃饭。路遥描述自己的创作情形: “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路遥英年早逝,有人说穷死的,有人说累死的,还有人说与这些都无关,是家族遗传病的结果。前两种说法可能不太准确,但后一种说法绝对有失公允。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融入了他自己的喜怒哀乐、物质匮乏带来的肉体折磨与这种肉体折磨催生的强大的精神追求。路遥小时候之所以愿意过继,是因为继父母能送他上学。继父母供他读完小学,无力再送他读中学,但是路遥坚持要求读书,在没有支持的情形下有一顿没一顿地读中学。这种在物质匮乏的情形下仍然孜孜要求读书的执著,塑造了路遥笔下马建强(《在困难的日子里》)、高加林(《人生》)和孙少平(《平凡的世界》)这一人物群体的最为基本的精神面貌,即对知识的强烈追求。那么,路遥这种用生命来创作的方式在当下是否值得提倡呢?当然,我们不必用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方式来进行创作,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路遥用生命来创作的精神在于他把文学视为一种事业,视为人生的一种精神诉求与社会担当。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二,是他擅长表现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城乡交叉地带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平凡的世界》故事发生于1975年至1985这十年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中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孙少平和田福***为三条主线表现出的矛盾主要有三种形态。
第一,城乡之间最最尖锐的矛盾不是在于文明与时尚的有无,而是身份的差异。身份的差异表现在,城市人有城市户口、有正式工作,即那个时代流行说的“吃国家粮”和“有铁饭碗”,而乡村人只能凭天吃饭。孙少安与田润叶不能结婚的唯一原因就是田润叶是县城里的公办教师,孙少平那不安的年轻的心,以及那到外面世界闯荡的激情,最终落实在大牙湾煤矿的正式工人这一身份上。孙兰香只有以大学生的身份才可能被省委领导干部的家庭接纳。这三兄妹的故事表现了路遥对城乡矛盾的多重思索。孙少安主动拒绝田润叶的爱情,看似是孙少安的明智之举,但是透露着在城乡身份的差异面前,乡村人自我卑贱化的精神溃败。孙少平凭借卖苦力的方式成为正式工人,多少带有武侠传奇式的浪漫色彩,小说之所以让田晓霞在抗洪报道中牺牲,其潜在的目的就是不能让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因为身份的差异而造成悲剧。孙兰香通过考上大学,又凭着自身的美丽与才华,抹平了城乡身份之间的差异。这是最理想的,但也最为艰难。第二,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和双水村这四级行***单位领导干部之间的冲突,以及孙少安多分猪饲料地等事情,显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策的层面上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表现为国家汁划经济的僵硬与农民物质生活贫困、生产积极性匮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农民非常穷,吃不上饭。生产承包责任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但新的矛盾在于,土地产出的有限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购买力的下降之间的冲突。《平凡的世界》以城乡之间的身份差异这一矛盾为横轴,以国家制度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为纵轴,在这一纵横结构中又容纳了各种次要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一个既能展示社会的动态发展,又能延伸社会的横向交错的立体结构。这些矛盾冲突形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内在艺术张力,并深广地表现了1975年至1985年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的精神面貌。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三在于,既表现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又表现出超越于自身物质条件的强大的精神追求,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吸引力。读者也许会在道德上谴责高加林对刘巧珍的抛弃,但如果从理想的追求上,也许又会十分同情他的人生挫折。他冒着暴雨采访南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的情况,不畏任何艰险,小说赞颂他有一种“英雄主义品格”。他对自己走后门获得工作也惴惴不安。高加林是弱者,他的人生道路被社会的力量所左右。但是他不甘于现有的生活处境,总想追求一种超越于自身条件的生活,又无法实现。这才是《人生》提出的根本问题。《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最基本的想法是改变自家烂包的光景,改变全队烂包的光景。他办砖窑厂致富后,带着全村的人致富。他从妹妹孙兰香拒绝收他钱的事件中发出深刻的感慨: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还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小说结尾写他捐钱修建双水村学校,这种发财致富后投资当地教育的行为,具有现性精神,也表明他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对于孙少平这个形象,有人说太平面化。孙少平确实有理想化的色彩,但这也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中的理想化。孙少平身上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要在自己的劳动中过一种***的生活,并要顽强地站在超越于自身物质条件的精神高地上。他离开孙少安的砖窑,他拒绝孙兰香为他提出的工作调动,他只是要坚持过一种***的生活。孙少平理性对待抢走他女朋友的顾养民,顽强地拒绝了曹支书给他多加的工钱,愤怒地从胡永合的魔掌下救出小翠、并把身上仅有的100元全给她,在大牙湾煤矿的井下奋不顾身地救人。这些事情让人觉得孙少平太早熟、太单纯、太敏捷、太周密。其实他的品质有着现实生成因素。一是他也接受过周围人们无私的馈赠,比如孙少平因为家贫而长期在金波家里借宿,农村中乡亲们这种无私的提供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二是他喜欢读书,喜欢读报,比如他非常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加上年轻人特有的那股承担世界责任的理想,比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纯祖。孙少平不同于孙少安的地方在于,他敢于追求一种未知的生活,在爱情上他也能够接受干部子弟、大学生田晓霞的感情。正如他从同学顾养民的大度中所获得的人生认识: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平凡的世界路遥篇10
《平凡的世界》不仅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生活的悲剧,还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式爱情的悲剧,金波盲目的爱情致使他失望以致失常;金秀的爱情注定是苦涩的;而兰香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和谐,因为她研究的是无体,把爱情构筑在对学术的追求上。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观后感,请您阅读。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双水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而二十二岁的孙少平却越来越烦闷不安。包产到户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孩子们都不念书了,村小学也解散了,他也就重新恢复了真正的农民身份。当然,少平并不是简单的“怕苦怕累怕当农民”,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后生,甚至更出色。只是我们的少平到了意识觉醒的年龄,“不幸”的是他比身边的小伙伴们又多读了一些书,但又没有多到足以彻悟的程度。另外,单纯的读书,而缺少社会的历练乃至挫折,我们的少平自然也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觉需要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改变,更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为了权利吗?一家之主自然是父亲与哥哥,事实上哥哥的事业渐有起色也证明了少安更适合做一家之主。
为了金钱吗?在家至少一日三餐不愁,而身无一技之长的少平如果离开家庭,只会更加颠沛流离,况且他的出身与生存环境也让他还无法真正领悟金钱的魅力。
为了爱情吗?红梅、晓霞,甚至玉英,这些在少平的生活中掀起过或深或浅的涟漪的人,都开始依照各自命运的安排,融入了各自的新生活中。时间会冲淡一切,这些人都会忘记了曾经的过往,他孙少平自然也概莫能免。
为了证明自己吗?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与他在书本中读到的那些不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相比,不啻是天地之别,命运注定了这个虽然精神世界还算丰富的农家少年,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是的,少平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朦胧地感觉世界并不是只是自己眼里所见到的那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说到底,这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所有所有的体验都是自己才能感受得到的,而世俗的安排却是一眼望得到终点的:每日劳作、娶妻生子、攒钱箍窑、抚养孩子、循环往复……如此下来,个人的生命注定只是一条性命而已,而非独一无二的生活。
是的,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作为受到老天爷唯一特殊眷顾给了我们思考能力的人类,每个人的生活的宽度却可以有天壤之别。视野、格局、品位,财富、事业、爱情,思考、歌唱、奉献,忠诚、友谊、信念,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各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的方法与路径。从自然法则看,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是否精彩则全靠个人的缘分了。天堂地狱,悉在我心。
我们之所以欣赏少平,并不是简单的佩服他的毅力,更与神马金钱啊权利啊成功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只是被他挣扎着,以求在死水中得以微澜的努力所感动。少平的所思所为,实际上激发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甘与追求。
好吧,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每天高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们,你们真的甘心了吗?你们是在掩饰你们的懒惰与懦弱吗??你们真的活过吗???
come on,真正的活一场吧,无关结局是喜是悲,走过千山万水,你永远是那么美……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2平凡的世界,十几年前我就在收音机里听过,并在***书馆里借阅过。当我在人民网上看到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遥,想到了他付出极大心血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是我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当孙少平伤愈返回大牙湾煤矿,与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嫂、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时候,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也就接近了尾声。尽管意犹未尽,尽管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还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设想着种种归宿,但小说确实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长长的省落号。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熟悉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及中国农村大地上的那段艰辛而沉重的历史,让我感受了历史发展进程的艰难脚步和那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的艰苦生活,认识了平凡世界中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领略了人世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与丰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说中的一些场景和人物也许并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在很多方面正是自己及吾辈、父辈们的影子。他们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读着这些文字,就好象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与其同悲同乐,共同走过一段段艰辛的'路程!在那艰苦的年代里,创业确实太难了,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安心塌实地读书,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代价!要跨越农村的门槛到城市里来工作和生活,这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有今天这样的形势和***策,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等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坎坷了。当然,倘若如此,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形象也就不会跃然纸上了。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更让我感动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苦难和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在苦难岁月煎熬中父与子、兄弟姐妹间那真挚淳朴的情愫!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他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了苦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生活的向导,是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谁都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哪一个人偏爱苦难。但是,苦难又往往是与幸福相伴而生的。当一个幸福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又往往被一个个苦难的旋涡所淹没;苦难过后,常常又会洒下一片片幸福的阳光!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或物质或精神,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楚、坎坷或挫折,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和不幸。我常想,苦难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剂良药,它让我们的生命增加韧性和力度,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同凡响的音符;我们在幸福中丢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难中找回来,从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当然,含泪播种的未必能够含笑收获。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生活,感谢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对未来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要坚信苦难的日子终有尽头,要像作者说得那样,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下去。
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那段泥泞,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活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正在迈着匆匆的脚步,以不同的角色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在用实实在在的劳动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书写着历史的一页。我,一个普通劳动者,为有幸目睹这个平凡的世界并参与其中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我认为,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及其作者路遥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3这,是一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一个故事,它,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有着不平凡的色彩,有着触目惊心的举动,有着惊心动魄的场面。
闲暇之时,走近书架,寻找一本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部小说,当发现《平凡的世界》时,处于好奇,总想去进入这个世界,读后发现,总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副黄土高原上的生活场景,一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城乡人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的生活是坎坷的,是不幸的,然而却又是精彩的!书中的孙玉厚老汉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代表,他,作为农民,任劳任怨,不去埋怨生活的?a href='//xuexila/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恍遥崾刈谌说暮┖瘢鲜?他的两个儿子是我最敬佩的人!大儿子少安在学生时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接受了可以为父亲承担下来的一切!
或许放弃了我所不能学习放弃的一切!在改革前,他的劳动受到全村的认可,成为一队队长,***的正确领导后,在妻子的协助下,他的事业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困难,后来大办砖厂也为全村人做了贡献!他的孝顺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的人在自己取得成就后就撇下父母,只顾自己的享受,完全忘却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还要多少人记得百字以孝为先?我崇拜他,崇拜他的能干,敬佩他的良知,他对全村人的慷慨解囊,对父母的孝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少平——孙玉厚老汉的小儿子。小说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两个高中生最后吃饭的场景,出于一对少年的自尊,那不可践踏的自尊,他每次打饭都是学生中最后的一两个,别人吃的中餐,他的却是黑乎乎的,难以下咽的食物!生活的无奈迫使他必须要坚强起来,要坦然的面对自己的一切!
少平并没有被一切外在因素而磨灭对知识的渴望,即使是在做揽工汉时也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渴求,我敬佩他的好学!读过高中后的他,不能容忍自己仅仅活在一个小乡村中,他对外界的了解不容许他那样,他那令人敬佩的决定让我很是惊讶!一个人去城里揽工,这将意味着他***的开始,万事开头难,他的难又能向谁去诉说?一切的难堪,一切的迷茫,他坚持了下来,生活的不幸并没有打倒这位可爱的人,反而是他越挫越勇,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后来处于一种机遇,他选择了做一名煤矿工人。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的这个关于‘苦难的学说’让我回味无穷。就像我们现在遇见的挫折,大多数的我们总会怨天尤人,埋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却不能有着‘苦难’的哲学去看待这一切呢?为什么不能用不一样的心境去改变这个平凡的世界,使它不再平凡呢?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那我们在面临种种磨炼之时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呢?
一位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你每天坐在教室里闲玩可以虚度一天的时间,每天认真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度过这样的一天,都可以平凡的去度过每个日日夜夜,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活的不平凡呢?”
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总是演绎着一个个平凡的日夜,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不让我们的生活有着像少平一样的不同人生呢?让我们的在***的领导下,少平的‘苦难’哲学下,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平凡吧!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4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
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着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
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相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5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
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着。
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平凡的世界路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