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篇1
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 of Music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联
主办单位: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7580
国内刊号:33-1044/J
邮发代号:3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2
一、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一月是为孩子打下音乐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看做是帮助小学教学提升的方式,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尊重现实,现代的教育多数只遵从理论却忽略了现实带来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一旦脱离现实那么也就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应当从三个方向重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第一遵循学生的实际年龄,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成年人强,但是在6-10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确实最强的,因此我们应当抛去繁琐的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强加孩子理解作品的错误教学当中走出来,改为强化孩子的基础学习,比如弹钢琴,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任何大师或者著名作品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天才儿童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普通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尊重对钢琴教学的指法训练,以及乐谱熟悉程度训练,让孩子拥有超强的操作基础,先难后易,在拥有了自己的基础理念后,对后来的理解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第二遵循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是让人快乐抒绪的,音乐即属于民族特性同时也属于个人特性,是有非常强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基础的,因此让孩子在学习音乐前,应当首先熟悉什么是音乐,这些音乐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心中的音乐是什么,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音乐的本质,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谈创新,如果孩子都不了解自己学习的东西与自身与社会环境有这么联系与影响,只是一味的追寻音乐的技巧,那么绝对无法将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也无法教好真正得以音乐;第三创新应具备时代精神,音乐是时代张力的表现,同时音乐也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只有将个人和时代完美的融合才能做好音乐的创新,现代的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并不注重对音乐的创新,而是一味的死板教育,从各种形式上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教学创新,却最大的忽略了创新的本质,创新不是新的花样也不是新的模式,创新的本质是所创造出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脉搏的发展,否则再如何创作也只是原地踏步。
二、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进行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创造属于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其中,保障孩子能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范围,以及范围环境作用下对孩子理解能力的帮助,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环境的开始,对环境的改善也就成为帮助孩子音乐提升的重要环境,所以在基础教育当中对音乐环境的培养以及对教学音乐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3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近年来出现了过度依赖书本教材,过度重视理论的不良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知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技术设施的创新性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教学工作对整个教学任务的新要求。通过灵活处理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增强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内涵。其中,音乐游戏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游戏对整个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游戏”对于小学生的魅力首先凸显在“游戏”二字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童真尚未褪去,游戏的天性和本能总能吸引他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参与其中。因此,将音乐融入游戏当中,是拉近音乐教学与学生学习热情之间距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些教学过程对整个学习任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导致这些学生对整个音乐教学兴趣的一项关键措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犹如久旱逢甘霖。小学音乐教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重要目标,不断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能够将知识内容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利用这种思维和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就是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真是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以音乐游戏为重要辅助措施的教学策略。
二、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大大缓解了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缺点,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在小学生身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音乐优势教学有着自身难以比拟的特点。
1.增强学生的课堂表现
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长期被束缚在课堂之上,接受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枯燥、呆板、乏味,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与学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而音乐游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知识教育和传授的过程当中来,同时他们也更能符合学生的积极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特点制定更加适合他们的游戏。并将游戏规则和内容完整的结合到一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游戏教学本身以尊重学生兴趣出发,设置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游戏种类,在充分释放学生天性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措施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改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始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各种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需要按照教师的安排才能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和计划,同时这种教学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三、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音乐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将游戏和音乐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人员应当正确理解教学理念
音乐游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其背后的叫雪儿理念是指导整个教学工作的根本,同时这些教育内容也对整个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教学措施也对整个教学任务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现代教育理念首先由充分和深入的认识,惟其如此,才能在贯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完成这些教育内容和方式。
2.注重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游戏的参与,其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结合的是否顺畅、自然。结合的紧密和合理程度是决定这项教学措施效果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对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发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年龄特点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游戏内容,并将与音乐知识联系起来。
3.提升教学人员创新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4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小学教育音乐者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把德育教育结合音乐教育愉悦的音乐感受与表现中,轻松学习,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音乐鉴赏课,从小就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知识文化和思想***治教育也和音乐相结合,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比如许多古诗词改成音乐,如《明月几时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再疲劳而又死板的进行接收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中爱国题材,宣扬道德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曲数量增多,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了音乐技能,陶冶了情操,更让学生在自我熏陶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历史和地域特色的了解,这是音乐教育的进步。但是如今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肤浅地传达,并未真正做到“教益”的程度。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音乐背景和涉及的文化内容,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有所缺失,更不能达到国家和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真正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教师本身音乐素养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不免就会落入只会欣赏名家名曲而不能全面而大范围地系统对音乐教育分类,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就落于之后,从而造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差,鉴赏能力缺乏,在音乐美育上陷入误区。
二、小学音乐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对音乐的教育功能有着高度的评价。“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得以修身养性,这是圣人孔子的看法。柏拉***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在这一层面上,柏拉***不仅认为音乐具有教化,而且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这些大家看来,音乐的作用难以言说,所以重视德育教育对音乐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的追求。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的家长送孩子学音乐。但现在他们更多学习的只是一种技能,音乐教师在培训的时候往往忽略音乐史知识系统的授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达到音乐所能带来的真正的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造成音乐审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益的同时忽略了音乐的益智和哲思,在世界大范围倡导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终将会阻碍中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从而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议
(1)学校提高引用师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教授者,对学生的音乐思想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学校应注重开展音乐活动,创设音乐教育的情景,比如提高音乐硬件设施的齐备,这对学生音乐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师改善音乐教育传统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上课放一些名家经典,让学生欣赏,并不能因材施教,以德育人。学生的积极性不免陷入消极状态。学生音乐学习面比较狭隘,只是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不能发挥音乐的教益作用。音乐德育教育上的缺失,将音乐功能大打折扣。
(3)学生发挥音乐学习主动性,减少音乐学习的功利性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教育模式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了迎合学校教育而被迫学习音乐,这些观念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小学生必须改变这一学习态度,方可有所建树。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下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情感
[中***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68-01
记得有位著名的音乐家这样说过:“如果我的音乐只会让人觉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遗憾,因为我创作音乐的目的是让人们变得高尚起来。”简短的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音乐创作的真谛:学习音乐不是为了掌握音乐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通过其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升华。
一、通过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要热爱祖国,那么他们对“怎样做才算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不透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着急,可以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当然,在这些教育方式中,我认为还是音乐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时,我通过音乐背景的介绍,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国歌是一首高昂、雄壮的歌曲,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们都振奋起来,充满力量。有的学生虽然会唱,却不知道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因此他们的歌声中没有灵魂。所以,我为学生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而奔赴前线,与帝国主义进行不屈的斗争。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每个人都神情严肃,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决定。我想,学会这首歌曲之后,每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的旋律荡满校园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满腔热情,充满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音乐背景的介绍和文化知识的灌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效果。
二、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音乐欣赏可以感染人们的内心,震撼人们的灵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欣赏者,让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聆听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所表现的意境也很迷人。这首乐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将这么美丽的词配上音乐,怎么会不吸引人呢?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其中的美好。在学习歌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歌词,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有什么迷人的景物、有什么美丽的传说等。此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此情此景,让学生的感触很深,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它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给予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其中蕴藏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过了音乐本身,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及内心。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及时补充。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因为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现,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会急于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大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一些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懂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唱出和谐的音符;只有协调一致,演出才能获得成功。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6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1基本理念。针对当前现状,笔者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问题做了1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地位;作用;改革
ABSTRACT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审美体验simplytalkingaboutmusiceducationofhighandprimaryschoolshizhifen
【abstract】〖wtbz〗musicdiathesisincludesmusicknowledge,psychologyandability.inmakingmusicdiathesiseducation,interestculitivationshouldbeonthefirstposition,andspecialityandcultureshouldbecombinedtogether.andweshouldunderstandmusicinnovativeeducation,andrealizethevaluefunctionoftastingexperie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
【中***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亟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本文转载自1.音乐素质的内涵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1.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1.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1.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2.“会”是兴趣的根本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都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我已经学会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3.走出域属的误区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51uc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8
流行歌曲与民歌欣赏
中小学生单纯天真,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流行歌曲的奇光异彩。但他们社会阅历少,不懂得哪些东西是经典,哪些东西只是潮流。这方唱罢那方登台,更是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明星是他们的偶像,上课愿意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喜欢经典的民族乐曲。
在民歌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重新认识流行音乐与民歌。笔者经常对学生说音乐家之所以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到民间搜集民歌并加以改编创造。你们听我唱一首这样的歌曲:“大河向东流……”笔者只起了头,就被学生高亢的歌声淹没了。学生的投入程度、演唱激情使笔者很受感动。学生唱完,笔者立即会问:“这首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曲是怎么来吗?知道的请举手,学生一脸迷茫,死盯着老师想知道答案。笔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吸取了河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主题音调改编创作来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真的吗?”“有这样的事?”于是,笔者随手拿出《中国民歌精选》一书,找到《王大娘补缸》这首歌,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边弹琴边演唱这首歌曲,学生一听,果真是那么回事,非常兴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接受了笔者把“民歌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建议,认真的欣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准备为这首民歌的旋律改写歌词,改动节奏,使之成为一首大家爱唱的“流行”歌曲。
这节课,转变了孩子们之前不喜欢欣赏民歌的态度,使他们知道了很多流行歌曲源自民歌,调动了他们学习民族歌曲、器乐曲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聆听与律动
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单纯的倾听是必要的,而把握节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身体动作来把握节奏。对于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乐队指挥场面的学生而言,模仿指挥家们的动作,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随着音乐做动作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音乐。配合着乐曲像指挥者那样模仿指挥动作,这也是一种最富有音乐性的学习方法。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随着乐曲的强弱变化等做指挥动作,比如《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卡门》序曲(比才曲)等,这些或欢快或激昂的音乐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指挥欲望。
在聆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进行曲》第二乐章第一首时,主体部分(4小节)踏步,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身体活动,这时学生们一般会想象着去做小动作,比如手臂张开做小鸟飞翔状等等,也会随着长笛吹奏表现小鸟的旋律,学生们会做快速小碎步跑动的动作。
聆听与讲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首乐曲在聆听之前不应该有过多的解说,过多的讲解会代替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的内容。因此,在让学生们聆听音乐的时候,认真地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还有乐曲的气氛,然后展开讨论;在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以及欣赏乐器独奏曲目和协奏曲时,对歌剧的歌词和剧情加以解说,说明内容或场面,或者对某些乐器加以解说,一边注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等,一边倾听音乐,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欣赏圣・桑斯的《天鹅》之前,利用大提琴演奏的唱片,或者大提琴的挂***来做说明,在听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来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及外国曲目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民间风俗、历史小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知识。
聆听与爱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觉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的目的。比如,人教版有一个单元的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教学《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时,诱导学生重点理解歌词中的关键句子,如“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等,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无比爱恋的思想感情。而《鼓浪屿之波》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起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9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比如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教师可在练习时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需要通过器乐合奏,音乐童话剧,音乐小品,歌词改编,旋律创作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音乐带给他们内心的欢悦感和成就感,学会用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和举动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有导向作用。教师的用词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语气,语速,语调要有对比变化,以充分展现音乐的美感,生动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色彩和表现力。一首好的歌曲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题材,风格,情感三者的关系,运用学过的演唱技巧,通过力度及速度的变化,旋律与歌词的结合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启发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运用美育的实际意义
1、让音乐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应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中小学音乐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富有创新氛围的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活力,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是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更是对小学生创新思考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指的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充分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融入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
伴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对小学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填鸭式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音乐教学目的的需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规律性的美感学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在音乐知识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能力。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创新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尊重学生对于音乐认知的创新性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思考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信心,要以包容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名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维护他们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权利。
(二)大胆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是小学生接受创新音乐教学的直接性载体,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经验,例如发现法教学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生通过音乐教师呈现出来的教学材料,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再发现”,不仅能够牢固的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提升发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器具进行各种声音的呈现,让学生去辨别哪些是音乐,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角色扮演,语言表达内容音乐情感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够提升音乐学习的水平。
(三)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受美的空间和平台。在音乐感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音乐创造。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享受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运用音乐的知识以及音乐的感受去进行新的音乐创造。小学音乐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就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来不断挖掘内在的创新潜能,小学教师应该多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不断丰富音乐创新素养水平。
二、总结
创新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平台,小学音乐教育者要维护学生热爱音乐,创新思维,创造活力的权利,为学生的创新性能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音乐教学课堂的创新氛围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就在一个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小学音乐教育者应该着重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让学生通过多种感知和认知去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关键载体,更是通往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教授,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许闹和培养。相信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可以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邹迎春 孙亚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A] 探索 创新 发展 [C] 2009年.
[2]王盛春 在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 小学教育周刊 [C] 2010年11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小学音乐教育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