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书记篇1
可惜,爸爸妈妈觉得这套书和学习无关,是“闲书”,不给我买,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马小跳的迷恋,我可以借呀!几个星期后,我东挪西借,功夫不负有心人,借书、读书基本结束,相当初,每借到一本我就眉开眼笑,真感谢班上热情的同学们,相当初他们毫不吝啬地借书给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唉!就差《天真妈妈》和《丁克舅舅》两个故事了!
今天,我的同桌王晨在收书包时,我不经意地一瞟,啊!犹如晴天霹雳!我的重大发现是:《淘气包马小跳——合订本3》被她漫不经心地收进书包里。这里边可有我没看过的两个故事呀!想着它静静地躺在王晨的书包里,真让人眼馋。
恰巧,这节课她参加鼓号队活动去了。把书偷来?我心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再不下手就没机会了,我暗暗催促自己,好吧!悄悄拉开他的书包带,用颤抖的手拿出书来,我不禁松了一口气。书是拿出来了,可哪敢把书正大光明地放在桌上看呀!我只得用一本大书盖在上面偷偷地看。我像一匹闯进了羊群的饿狼贪婪地读着每一个字,忘记了时间地流动。一阵风拂过,我的头不由自主地抬起来,原来是苏老师路过。我看得如痴如醉,又惧怕王晨突然来到,这快乐夹杂着惧怕——这窃读的滋味!
我终于看完了,原封不动地把书放回她的书包,心却伴随着马小跳不停地跃动,久久地、久久地不能平静!
窃书记篇2
妈妈和我都是“书虫”。她不反对我看课外书,但要求我必须先做完作业,而我常常抵挡不住书香的诱惑,“就看一会儿吧,只看一章,等会儿再做作业,妈妈不会发现的……”谁知,我一看就停不下来了,“再看一会儿,再看一章,最后一页,唉……”我是违反这条“天规”的“老油条”了,几乎每次都被“王母娘娘”抓了个正着。不过,“天规”的本意不就是让人来违反的吗?
最近几天,我有个一个重大发现:妈妈的小说基本上都放在阳台旁边书房角落的书柜里。我的卧室和书房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妈妈在中间砌了一堵不太高的墙把两个房间分隔开来。我早已对书柜里的书籍虎视眈眈,而妈妈是绝不会允许我现在就去看那些书的。如果我穿过阳台去取书,动静太大,很容易被发现。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我观察了一下,如果我踩在书桌上,就可以轻而易举爬过窗台,跳到书房的写字台上了。第二天,趁着一家人都外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开始实施我的计划了。谁知我刚一脚踏上书房的写字台,门外却传来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我急忙跳回自己房间的书桌上,可是门“吱嘎”一声打开了,妈妈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她目瞪口呆地盯着站在书桌上的我,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侯芳慈,你给我下来!我出去取个快递你就爬到桌子上去了!简直是无法无天,一点规矩都没有!”“呃……”第一次偷书以妈妈的一顿数落告终。
第二次,我经过精打细算,挑选了一个妈妈去上晚自习的夜晚。外公外婆正陪妹妹在里面的卧室里玩,走廊外不时传来他们的欢笑声。我轻手轻脚地溜进了书房,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不用说,我成功地跑过了客厅,穿过了走廊,跨过了整个阳台,经过三道关卡,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书房。我不留痕迹地偷走了一本书。这次作案可真是完美!
窃书记篇3
“书籍是最好的营养品”沙士比亚说的,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没有了书,我的心就会急躁,这也是让我爱上窃读的原因。窃读的感觉真好!
今天我的书又看完了,我叫妈妈陪我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新书,买几本回去慢慢看。到了新华书店,数不胜数,有《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外公是棵樱桃树》、《苹果树上的外婆》……我一眼就看中了我还没有买的《笑猫日记》,我立刻了买了本回家,当时已经是九点半了。回到家,我正准备睡觉时,想起了梦寐以求的《笑猫日记》。我轻手轻脚,东张西望地向我的书房“进攻”了。我像个小偷一样的潜入了书房,把《笑猫日记》拿起就跑回卧室。还了没有发现我,赶紧关了灯,然后借着月光来看书,我估计这也叫“窃读”吧。我津津有味地读着,看得非常慢,生怕看漏了一页。终于看完了,我满足地钻进温暖的被窝,还在想明天如法炮制继续窃读。虽然窃读不是一件好事,对眼睛不好,但是我喜欢窃读,因为好窃读的感觉真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和其它关于读书名人名言,我就明白它的意思——窃读的感觉真好!
人和街五年级:463594049
窃书记篇4
平时听常态课,总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老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学生课堂表现也可谓积极,但总觉得语文就是一工具,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多大意义。常态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甚至"出彩",显得有意义?这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三月份,我校十位语文老师对《海底世界》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执教者教学理念的不同,因而"构"出了不同的方法。现撷取生字教学的几个片段略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说一说"与"查一查"
教学片断一: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首先,看这个"旅",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怎样记住它?
学生:"旅"的左边是个"方",右边上面是倒"人",下面是--(叫不出偏旁的名称)
教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偏旁。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说笔顺。
教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把"旅"描红一遍,临写一个。
教学片断二: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旅"。
教师:认识这个字的同学举手。
教师:我们一齐来说说它的笔顺。
学生跟老师一齐说笔顺。
教师:这个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学生:旅游。
教师:到底"旅"有哪些意思呢?让我们翻开字典看个明白。
学生翻开字典,认真读。
教师:"旅"的意思有好几种呢。跟"旅"有关的词语也不少,合上字典,看谁能记住?
学生:旅途。
学生:旅长。
学生:旅客。
学生:旅行。
教师:今天,我们将借助文字到哪里去旅行?
学生:海底世界。
・・・・・・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还得从课堂抓起。在对生字"旅"进行教学时,两位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者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后者让学生查字典,记生词。但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调,其结果是学生对"旅"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后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去了解"旅"的意思,并通过"比一比,看谁记得牢"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了积累词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使生字教学变得有意义。
二、"问一问"与"讲一讲"
教学片断三:
教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有没有声音?
学生:海底有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教师:什么样的声音叫"窃窃私语"?
学生:就是说话的声音很小。
教师:你在什么的情况下"窃窃私语"?
学生:我和同学说悄悄话的时候。
教师出示练习:
(1)天气冷了,小动物们在 ,商量着如何过冬。
(2)小明和小华在课堂上 ,老师讲的什么,他们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教师让学生在横线上填词,学生均填"窃窃私语"。
教师:现在,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
学生:我们在课堂上不能窃窃私语。
学生:爸爸、妈妈在小声地窃窃私语。
教师:"窃窃私语"就是指声音小。去掉"小声"再说一遍。
学生・・・・・・
教学片断四:
教师:(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海底是个热闹的世界呀,为什么开头说它是"宁静"的?作者是不是写错了?
学生: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要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
学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教师(一边在田字格内范写"窃",一边介绍):"窃"上面是洞穴的"穴",它表示字的意义,指躲在洞穴中做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偷窃""盗窃""窃贼"。下面的"切"指向汉字的读音。因此,"窃"是一个形声字。
教师又板书"私":"私"也有偷偷的意思,如"隐私""私自"等。因此,窃窃私语就是--
学生:偷偷地、小声地说话。
教师:老师读《昆虫记》摘录了上面一句话。
出示:宁静的夜晚,草丛中的蟋蟀在窃窃私语。
学生读句子。
教师继续出示:
课堂上,红红总喜欢和同桌窃窃私语,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学生读句子。
教师:你也能用"窃窃私语"说句话吗?
・・・・・・
生字教学也能"出彩"?答案是肯定的。大多老师在教学"窃"这个生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识记它的偏旁部首,让学生死记硬背它的笔顺。但是,案例四中的老师却另辟蹊径,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联想的空间,"躲在洞穴中做见不得人的事",那可是不光彩的事啊。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偷窃""盗窃""窃贼",这些词语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理解了"窃"。接下来,教师又从字义上指导学生理解"私",并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句子,从而使学生轻轻松松就明白了"窃窃私语"的意思。当然,用"窃窃私语"造句也就水到渠成了。
窃书记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学过这篇课文之后,我有了深深的感受和体会,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刚刚打开书的时候,我看到了题目《窃读记》我心想,窃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她为什么是窃读而不光明正大的读?于是我带着第一个疑问奔向了字典公公,想从它的身上找点线索,字典公公告诉我:窃是贬义词,有四种意思,分别是偷东西,私自,暗中,偷偷的,统称。我想,我已经找到字义,但不知道是那个意思,那我把课文读读,或许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我知道了本文的窃是偷偷的读。第二个问题我根据辅导书也找出答案了,原来作者是在旧中国私人开的书店里读书。在这里读书要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还要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是窃读滋味的集中概括,说明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作者窃读得滋味。
同学们一整篇文章都是作者自己在说自己,这恰好运用了自语式的独白,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是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恰当的独白,能够更真切地表露主人公的心理,让我们读起来倍感真实,亲切。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莎士比亚说过饭是指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光靠饭长大的是,成长之道上要的是不要饿着肚子,也不要饿着精神和心灵。
窃书记篇6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
“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书!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
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书,我素不知道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轻松之感。”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
窃书记篇7
[关键词]司马相如;品行;以赀为郎;窃赀卓氏
[中***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82-02
一、“以赀为郎”考
司马迁和班固作为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所选史料的可信度大,特别是班固的《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且“能够清晰的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来加以叙述”,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要特别加以关注。同时,“《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他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其记载真实可信,可以作为依据”。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班固基本上转录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全文,但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其所载的“以赀为郎”之“赀”字,班固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却换用“訾”字。而学界大多认同“訾读与赀同。赀,财也”,亦即认为司马相如的官是花钱财买来的,由此产生对司马相如品行的争议。
首先,从“訾”与“赀”的分化角度来看。比较“赀”与“訾”二字的不同之处,其中裘锡圭先生对其的论述很是精准,曰:当财产所讲的“赀”是訾量之“訾”的分化字。在秦汉时,***府为了收税等的方便,会经常訾量各家各户的财产,因此,“訾”引申为“所訾量的家产”,以及一般家产的意思。在居延汉简中,有记户赀之简,有“凡訾直(值)十五万”、“訾直五万千”等语。在后来,改了“言”旁为“贝”旁,并从其分化出了专用的“赀”字。《说文》:“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这一意义的“赀”常见于睡虎地秦墓中所出的秦律。而赀财、赀量中的“赀”,则以他的同形字而视)。在《汉书》以及《史记》中,家赀之“赀”本来也视作“訾”,但在后来,有的被后人改成了“赀”。
因此,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以赀为郎”之“赀”应恢复其本来面貌,用“訾”字。以便使我们准确掌握“以赀为郎”的真正含义所在,即,司马相如当选的郎官是以家庭财产的多寡为标准的。
又在徐复等编辑的《古代汉语大辞典》则认为,“赀”是指“财物,费用”等,而对于“赀郎”一词条的释义则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赀为郎’。谓因有家财,被任为郎官。后因以称出钱捐官者。”又《辞源》中则有“赀郎”一词,而其释义则为:“有一定家资为官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世称以纳赀得官者为郎。”这两条解释非常明确的给我们勾勒了从“訾”到“赀”后,“赀”义的演变过程:从“訾量”到“纳赀”。而我们误解司马相如就是只得“赀”的“纳赀”义,而忘其“訾量”义所导致!至此,“訾”义的变化过程已很清楚了。
再从“郎”字义的角度来看,“郎”是从“良”分化而来的。因有钱人为良,故良家子即富家儿也。且女子称夫曰良,后转为郎。《汉书》中“以訾为郎”之“郎”,作为官名之郎,亦指良家子,因为郎者必须有资本。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称“郎”,必须有资本,也可知司马相如是以富家子的身份为郎。
综上可知,司马相如是以家訾而当选的郎官。
其次,从汉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来看。自西汉起,建立了察举、郎选、征聘等几种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赀选”最早见《史记・张释之列传》,曰:“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在《汉书・景帝纪》中记载,在后元的二年景帝颁诏:“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亡訾又不得宦,联甚愍之。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正值上郡受灾之时,景帝却降低选官的财产数量。如果“赀选”是拿钱财或财物去买官,在国库紧张时,就应该提高卖官的钱财,而非减少钱财的数量。因此,“赀选”有另一层涵义:凭借一定数量的财产选官,得官受爵之人拥有一定的财产,而非拿钱买官。后来,由于汉代经济状况的变化,“赀选”的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亲征,主动出击匈奴以彻底解决边患。常年征伐匈奴,虽解决了自建汉以来匈奴的威胁,却使财***吃紧,《史记・平准书》曰:“汉***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潜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农陈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为了解决财***紧张的状况,“武帝即位,干戈日滋,财赂衰耗而不赡。人物者补官,选举陵迟,廉耻相冒。兴利之臣,自此始也。其后,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其后四年,置赏官,命曰武功爵。……始令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黄霸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罪免。后复人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吏。”由上述可见,“赀选”之义是随时代变化的,故“赀选”到后来令人诟病。
又,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引何焯的《义门读书记・前汉书》其中的一些论述,“訾郎犹今择有身家之人,非人粟拜之。比汉初得官皆由訾算。”瞿同祖的观点更为明确,汉代选拔的官吏,必须具备一定数额的财产方可成为郎,这种规定作为一条法律,只实行于前汉。而司马相如“以赀为郎”是在景帝朝,由此可知司马相如是凭借一定的财产数量而被选为郎官的。
二、“窃赀卓氏”的探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有关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历来遭文人所诟病。其中扬雄是第一个对司马相如所提出的诟病加以雄辩的,杨雄是稍后于司马相如的另一位汉赋大家,在其名作《解嘲》中曾说:“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於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扬雄批评司马相如“窃赀”。扬雄的《解嘲》是名动天下的,也是其世名作中的翘楚,因此,在其提出的司马相如“窃赀”一说以后,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魏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博喻》一文中,在“窃赀”一词外又提出了“窃妻”一说:“树塞不可以弃夷吾,夺田不可以薄萧何,窃妻不可以废相如,受金不可以斥陈平。”虽然,葛洪意也在其文中肯定了司马相如所做出的贡献,但是,在“窃妻不可以废相如”一句中提出的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是属于司马相如的“窃妻”。这就等于是在“窃赀”一罪之外,司马相如又多了“窃妻”一罪。在后世的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一文中,纵论古今文人之所短时,也提出了司马相如的“窃妻”之论:“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从而,在此以后,后代的文人在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婚姻中都是多有微词的,并指斥司马相如与琴挑文君是属于“窃妻”,从而迫使的卓王孙为其出钱是属于“窃赀”。司马相如为了摆脱贫困,与临邛县令王吉密谋,琴挑文君。
而对于所谓的司马相如“窃妻受金”一说,从其表面上来看,确实是有一石二鸟之计,其不仅抱得了美人归,并且还通过其窃妻从而受金,从而使其摆脱了生活上的窘境。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也。
首先,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文中可以知道,回临邛是司马相如他们的最好选择。但是他们又不能坐吃山空,这又能如何办呢?而卓文君的回答是,“从昆弟假贷尤足为生”,并没有向卓王孙索取财物的想法。并且“假贷”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生活现象。况且,在他们到达临邛后,他们二人也都是共同参与劳动,自力更生维持自己的生活,并未有窃赀的意***。卓王孙开始以他们卖酒为耻,后来听人劝告,分予文君僮仆钱物,那是卓王孙本人的立场。应该这样认识:这就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司马相如与卓王孙,导致对相如文君卖酒于市的认识结果不同。即司马相如、卓文君当垆卖酒的主观愿望与当垆卖酒的行动所带来的客观效果相违背。
其次,为何去临邛谋生,而不选择其他地方呢?卓文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一语中的。虽只简单几字,但却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深思熟虑做了“冰山一角”式的暴露。那么,他们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考虑了以下因素:
一是临邛多富商,市场的需求旺盛;二是从人身安全而言。西汉景帝、武帝之世,虽然谓之“盛世”,但在地方上,仍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存在,如地方豪强和游侠、诸侯王的势力给中央***权的冲击,就连汉武帝在即位之前,因乔装打猎被认为是强盗,差一点险遭不测。作为经过世面风险的司马相如不会不考虑。三是凭借丈人卓王孙的身家地位和好友王吉临邛令的身份,是他们在临邛经商的一把“保护伞”。
考虑到这些因素,他们决定回临邛卖酒为生。而非通过回临邛卖酒这一举动来羞辱卓王孙进而“窃赀”。
第三,从汉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看。瞿同祖则认为,汉代的社会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中,职业可以作为第一个标准,而汉代人则认为,作为脑力的劳动者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并在维持社会和***治秩序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力劳动者则不需要。因此,脑力劳动就成了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体力劳动就成了下等人的营生手段。第二个标准是受教育的程度。因知识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必要前提,受教育的程度从而也就变成了一种评价的标准,读书人会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尊重。第三个标准是财产。因为财产可以决定一个人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决定他的等级地位。除此以外,财产也是可以提供受教育的手段。前已有述,在汉代,财产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为它是通过“赀选”被任命为郎的基本条件。第四个标准是***治权力,且需十分重视。因***治权力的分配是与其社会地位以及财富的分配之间是有着一种极其密切的共生关系的。***治地位,不仅会给他的占有者带来权利以及名望,同时,也会给其带来致富与发家的好机会。一旦跻身富贵,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也会有高人一等的地位;与此同时,他的***治地位又会迅速给他带来财富。
窃书记篇8
读《窃读记》后感
今个学期,我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林海音这种热爱读书的品质,令我受益匪浅。
《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去书店“窃读”时的心理和乐趣,读明了作者热爱和渴望读书,这种热爱读书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
林海音这种热爱读书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平时自己读书的态度,真是太不应该。比如有一次,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同学都在很认真地读,认真地背,我非常不认真,我一会儿玩玩笔头,一会儿又和同桌说说悄悄话,一会儿又喝几口水。时间过得飞快,老师说:“好,现在把书放回书包,开始默写,”我紧张极了,因为刚才一直在玩,所以根本没有背出。没办法,老师在看着,我只好拿起笔装一下样子。一会儿,老师说要把默写本交上来,我只写了几个字,只好硬着头皮交上本子。结果得了个不及格,被老师叫过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这样读书和林海音比,真是天渊之别呀!
今后,我一定要向林海音学习这种爱读书的品质,还要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窃书记篇9
我的窃读小故事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在书店窃读的故事,我读起来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也有一个窃读小故事呢!
我家住在博大文化超市附近,博大顶楼有几千册***书呢!但是,那儿的书只许买不许看,只能看些破破烂烂的幼儿读物,妈妈认识博大的一位值班阿姨,所以,我暑假可以经常去博大读书,有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来到博大读书,可这次却不是上次那位阿姨了,是一位短头发的阿姨值班,她总是不让我看书,只许我看那些幼儿读物,我一打听才知道,妈妈认识的那位阿姨家里有事,请了几天假,这几天都是那位短头发的阿姨值班,我刚想离开,可一想到书中那有趣的情节,我停了下来。突然,我计上心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先在书柜旁边绕了几个大圈子,然后,趁她不注意,快速地拿出一本《皮皮鲁》,夹在几层厚厚的幼儿读物中间,再拿起一本幼儿读物,装模做样地看,殊不知,我的书拿反了!!那位阿姨见我在看幼儿读物,便放心的走了,等她走远后,我飞快地抽出书,打开,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完全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好像忘记了一切,读得如痴如醉,突然,那位阿姨走了过来,我又马上把书夹进去,拿起幼儿读物读,这样,反复几次,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后才满意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走出店门,心里高兴极了。
窃书记篇10
读《窃读记》有感
天津市蓟县下营小学 史新铭
《窃读记》讲的是作者喜欢阅读,时刻都想着阅读的感人事迹。因为当时作者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窃读。每当走过书店的店门,他都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发现一本好书,他就会如饥似渴的读下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简直象一个饥饿的婴儿,贪婪地吸食着营养。他喜爱阅读,甚至有时盼望着雨天的到来,因为雨天他可以在书店里多停留一会……他很快乐却也很惧怕!惧怕这窃读的滋味!……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作者的精神所打动!为他的求学精神和他那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当年的作者无法相比的,可我们的行为有时会让人汗颜!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大脑中想着捕鱼!没有用过的本子拿来叠纸飞机,甚至有的同学不但自己不学还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真是古人读书要窃,我们有书却不读!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的人生!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就是和贤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从书中汲取营养,会帮我们更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朋友们,让我们向作者学习,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与书籍相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