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心得体会第1篇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八德心得体会第2篇
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八德心得体会第3篇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大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高兴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三、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八德心得体会第4篇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大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高兴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三、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八德心得体会第5篇
以德立人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的十六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轨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首先做到以德立人,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今年3月,***在全国***协会议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形势下以德立人指明了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认真抓紧抓好。
***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其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天生万物,为人为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也要依靠人,人的因素起着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和领域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现象;极少数人产生了真假不辩、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等人生的坐标歪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以德立人,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主题歌,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观。
一是坚持以德立人必须分清荣辱界限。以德立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立人之本,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何以家为”。从近[本文转载自找文章,到]代中华民族遭受欺凌和压迫的历史看,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与每一位国人休戚相关,孙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沙聚之国,一事无成,这是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于国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和兴旺,就不可能有每个公民的幸福和安康。一个单位和一个国家一样,单位要发展,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责任心和使命感,必须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诸方面的关系,做到爱厂爱国如爱家,要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只有单位发展了,国家才会兴旺,人民群众才会富裕。
二是以德立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人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是每一位公民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每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场所。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今社会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如在大街上随便吐一口痰、随便扔一张废纸、随便违章过马路、随便摘花踩草等等,好像是无关自己的疼痒,无伤大雅;在单位用集体的水电和办公用品大手大脚,对位法违纪的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稍不顺心就泄私愤,甚至利用各种渠道和工具诬蔑人格、搬弄是非,制造不安定因素等。上述问题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节尚且不拘,大节何从谈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等道德规范,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不断展现,才能形成良好地公共道德环境,才能使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社会风气才会能得到根本好转。
三是以德立人必须切实加强全体公民的自我修养。道德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头以上。关于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都必须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慎思于内,方能笃行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的自我修养乃是为人处世的起点。
八德心得体会第6篇
--“八荣八耻”学习体会
***的十六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轨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首先做到以德立人,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今年3月,***在全国***协会议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形势下以德立人指明了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认真抓紧抓好。
***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其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天生万物,为人为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也要依靠人,人的因素起着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和领域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现象;极少数人产生了真假不辩、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等人生的坐标歪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以德立人,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主题歌,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观。
一是坚持以德立人必须分清荣辱界限。以德立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立人之本,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何以家为”。从近[本文转载自找文章,到]代中华民族遭受欺凌和压迫的历史看,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与每一位国人休戚相关,孙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沙聚之国,一事无成,这是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于国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和兴旺,就不可能有每个公民的幸福和安康。一个单位和一个国家一样,单位要发展,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责任心和使命感,必须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诸方面的关系,做到爱厂爱国如爱家,要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只有单位发展了,国家才会兴旺,人民群众才会富裕。
二是以德立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人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是每一位公民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每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场所。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当今社会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如在大街上随便吐一口痰、随便扔一张废纸、随便违章过马路、随便摘花踩草等等,好像是无关自己的疼痒,无伤大雅;在单位用集体的水电和办公用品大手大脚,对位法违纪的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稍不顺心就泄私愤,甚至利用各种渠道和工具诬蔑人格、搬弄是非,制造不安定因素等。上述问题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节尚且不拘,大节何从谈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等道德规范,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不断展现,才能形成良好地公共道德环境,才能使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社会风气才会能得到根本好转。
三是以德立人必须切实加强全体公民的自我修养。道德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头以上。关于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都必须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慎思于内,方能笃行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的自我修养乃是为人处世的起点。
八德心得体会第7篇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践证明,发挥道德典范、道德榜样的辐射作用,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央视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颁奖典礼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心得体会1在看这个颁奖仪式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清瘦、带着氧气罩的老人,他当时正在指导其他人员在电脑前工作,老伴让他休息,他说要坐着休息,因为他“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最要紧的就是时间”,所以今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胆管癌,来日无多之后,这位科学家拒绝了可能导致他再也无法坐到办公桌前的延长生命的手术方案,以顽强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绝唱。
在生命的最后3天,他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交待自己手中事关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即使在无意识昏迷中,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些至关重要的文件……把生命的全部光与热献给祖国,直至最后一刻——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一位***人,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最赤诚的奉献。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起他坐在办公桌前的病躯?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这位75岁的老人在辞别人世前仍如此步履匆忙?只因为职责所在。
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但最打动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诚、敬业、正直、律己。他一辈子牢记***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求真求实、不***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展现出科学大家的风范,树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向林俊德院士那样干一行,爱一行,要“心系教育,具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力求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蜡炬成灰泪始干”,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要想做到这些,敬业是最基本的条件,不敬业又如何谈得上去做呢?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举止稳重等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再想林院士,他用什么样的沤心沥血去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该怎样表达他的敬业呢?记得在评价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自敬方能自尊,敬业方能有成。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员,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向林院士学习,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职责的精神。
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心得体会2我认真学习过道德模范事迹之后,发现这些道德模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却让人十分感动!
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也让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于心中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领悟,是鞭策。
这些道德模范,有助人为乐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兢兢业业,长期与病魔抗争,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有孝敬老人,教子有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残老人的,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迹感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象一盏温暖之灯,引领着我们在道德之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了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后,我觉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更加坚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模范为楷模。
感动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我深深的体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真情实意地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注公益,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友善互助的社会生活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德,怀着恭敬、严肃的虔诚之心,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积极创业,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热心奉献的社会工作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充满爱心、尊老爱幼的美德,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夫妻和睦、互敬互爱,亲子爱子、为国教子,以爱律己、以厚待人,相互礼让、和衷共济,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温馨美满的家庭邻里环境。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苛求每个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我想起一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心得体会3前一段时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评选道德模范的热潮。社会上树立了一批被人民认可的道德典型。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对待自己的工作鞠躬尽瘁,对周围的人甚至陌生的人无私奉献。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平民英雄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在学校的教学生活中,让我对殷雪梅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她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殷雪梅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通过学习全国模范教师殷雪梅的先进事迹,使我心灵又一次得到启迪。学习她热爱学生、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学习她艰苦奋战、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作为普通的教师,作为育人的使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广泛。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专业水平、道德水准、仪表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启迪感化学生,有着“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效果,道德标准在我们心中应该看得更重。今后我将以道德模范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民教师。
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心得体会4今天,我看了道德模范奖颁奖晚会,心中感想很多。道德模范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段思序,时时刻刻学***、做好事。他和一位老人非亲非故,却照顾老人直到去世。玉树地震时,他捐款两千元,之后又以***名义捐了两千元。他常说***活在他心中。
张连泉,投资办厂,就是为了帮助那些从监狱里出来的人,让那些犯人到自己厂里有一个工作。一个犯人喜欢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张连泉也被酒瓶划伤,可他仍然没有放弃那些人。
一件件模范事迹让我感到敬佩,他们的所作所为虽然不是惊天大事,但却能感动千千万万的人们。
姚瑞兴,他是一个渔民,在海里,他看到一个儿童落水,便跳下水勇救落水儿童,儿童脱险了,可他却淹死了。他用宝贵的生命换取了儿童的平安。
在金客隆超市,歹徒抢劫钱物。一个店员被挟持,组长吴建平挺身而出,“你把她放了,我来做人质!”只见那歹徒把店员魏雪薇推出去,又迅速的拉住组长吴建平,用刀架着她的脖子。这时,另一个店员鲁海芳马上伸出手来抢刀子,手、腿等多个地方受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后终于把歹徒给制服了。
在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前,姚瑞兴、吴建平、鲁海芳交上了一份满分的答卷,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道德是最重要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拥有高尚的品质,愿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和谐平安!
2021第八届全国道德楷模心得体会59月16日下午利用办公时间,我们向阳路小学全体教师在领导的带领下聚集在学校会议室,观看了第七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_》。
通过观看第_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_》,这些道德模范和他们的事迹使我有了许多感慨,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颁奖仪式分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访谈、颁发奖章、致敬礼赞等环节,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我在电子白板前看了整场颁奖仪式,用心去体会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有的在危机关头奋不顾身;有的是默默奉献一生老***员,淡泊名利;有的助人为乐;有的孝老爱亲。他们的一件件故事感人肺腑,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本色,书写着精彩人生。最让我感动的是为救老人而被截肢的徐前凯,他还那么年轻,上有老下有小,本来自己家庭的责任很大,还得让家人照顾,可是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要走。
我们收看这个颁奖仪式,目的是在全社会弘扬这种道德精神,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风范。在当今这个社会,许多人早就忘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付出。在新时代,学习传承道德模范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要高举“道德”这面精神大旗,学习他们的道德精神,践行他们的优秀品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诠释这份道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