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个来我院体检的团体,客户人数共计678人,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7.96岁。
1.2 方法
1.2.1 首先,总结健康体检结果:在2010年9月对以上5个团体客户进行体检后,由专家对客户的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提出诊疗意见及保健方法,做到疾病早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于最短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
其次,建立健康档案:将客户体检结果上传厦门市卫生局健康网,客户可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对团体体检客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比例进行汇总,向单位提供保护措施及建议,应单位要求将员工体检结果刻成光盘,以利于单位观察员工每年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进行保健。定期与体检结果异常客户联络,提供并督促客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健康体检服务的连续性,真正做到预防保健。
再次,健康讲座:定期请有关专家开展常见病的专题讲座,向体检者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把健康教育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1]。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深入客户家中,与客户及其家属进行互动,面对面帮助他们。
1.2.2 根据我院体检中心的统计,厦门地区体检结果中出现的疾病前三位的依次是: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2011年9月该人群再次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后,将体检结果与2010年9月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上述三种疾病发病率的变化。
2 结果
2010年9月该人群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的发病率分别是:43.7%、29.3%、21.2%,2011年9月再次来我院体检后,上述三种疾病发病率分别是31.1%、16.5%、15.2%,三种疾病发病率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同时经与其它未实施体检后连续跟踪教育的人群相比,发病率降低的更加明显。
3 讨论
客户通过健康体检对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整体了解,并做出医疗评估及诊断,在推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新观念上全面提升预防保健能力[2-3]。我院体检中心在开展健康体检中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坚持体检后续健康教育服务,使客户做到不仅体检后1-3月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对自身的生活习惯引起注意,时间长了就松懈,继续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用我们的坚持不懈,使客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真情真心”的全面专业医疗保健服务,并对保健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保证客户的健康状况处在良好的水平线上。
参考文献
[1] 何志慧.健康体检中的健康管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1(22):2201.
体育健康篇2
随着中国加入WTO,体育教育不但要符合中国特色,同时,也应适应世界体育教育发展潮流。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较为科学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创建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2.1树立全面育人观。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在选择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等,都应从全面育人的观念出发,以取得全方位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2.2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现代健康观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这定义,不仅对体育课程的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体育所强调的就是对健康认知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也可以说一切的体育教育手段和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关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健康的形式和培养。
2.3树立主动体育观。树立主动体育的教学概念,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指导,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互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教材观的更新。传统的体育教材仅仅限于体育课教材,而高校体育组织形式和基本途径是由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多方面来体现。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健康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3.高校健康课程体系的构想
3.1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科学化、生活化的调整。根据各高校的专业特色,以终身教育为主线,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增强健身教材、健康教材、立意于健康改造竞技体育教材,使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教材内容上要转向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体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适度闲暇体育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手段与方法。为此,我们认为体育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应体现出健康性、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和“乐、新、恒”的要求。
3.1.1体育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门类的具体设置要“厚基础、重实践”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综合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取向,考虑到我校的师资、体育设施等条件还没有完全达到体育俱乐部制的要求,为些,我们选择了主副项制教学体系,让学生选其一作为主项,同时配多个副项的课程组合。根据时展及学生的需要,体育课程设置形式为:改现在的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为一、二年级主、副项制选项课形式(必修),三、四年级为公选课(选修)以选修课的新颖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一、二年级1-4学期共126学时,计4学分或8学分为必修;三、四年级30学时,计1学分或2学分为选修课形式,规定在第5-8学期中选修,一旦选定必须完成规定学分。
3.1.2体育课程教材的设置。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对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学科教学目标,吸收旧教材长处,注重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对现行教材中繁琐重复、偏高、偏难、偏全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降,求得整体上的“高、新、精、活”,以国外经验为借鉴,扬长避短,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重点增强体质,突出本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项目。
3.2教学方法与手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变更。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的反映,而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依据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则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遵循了内在规律的尺度之一,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起点,进步程度等均有不同,解决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个性化,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因人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强调“因人施教”的同时,不能因之而忽视“因材施教”——因“材”而异,有的放矢、各具其法、各显其能。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毕竟是班级授课制与“因人施教”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因材施教”可促使教法出现分项而立的专一性,促使笼统的教学内容发生结构分化与过程重组,使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标准。“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互动状态呈现教法与手段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4.结论
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创建,符合时展的要求及广大学生的需要,它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建立了身、心社会、整体健康为目标饿课程结构,横跨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涉及了操作、认识、情感、行为等领域,兼容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更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意识的体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保证了“健康第一”的思想的落实。该课程体系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各教材的时数分配,时间安排,各项考核标准规定等,尚需我们进一步研制与实验,不断克服缺点和不利因素,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体育健康篇3
一、体育活动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学生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因为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二、体育活动与自信心提高的关系
学生具有爱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元而广泛,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自信、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竞争的体育课堂氛围,否则后进学生得不到鼓励,就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从而增强抵抗能力,增强体能,提高自信心,也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体育活动与情绪调控的关系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便会产生消极情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便作出适当的调节。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运动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可以改善心理状态。
四、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厌倦、胆怯、慌乱等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趋势;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坚韧等良好品质难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学生从小被喂娇了,惯坏了,成了“肥胖墩”“小豆芽”“药罐子”等,这与时展对人体健康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桑新民在其《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说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儿斯巴达的精神,就是强调体育训练,加强身心磨炼,需要设置一些粗犷的、粗鲁的、剽悍的、严格的半***事化的运动课程,要自觉地让学生“吃点苦头”,摸爬滚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得以养成。体育活动是磨炼和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打造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因此,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的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体育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角色类型,为学生学习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合作意识提供了机会。
很长一段时期,学校体育任务中只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讲团结协作而不讲竞争。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所谓竞争不是过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不要分出三六九等,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
体育健康篇4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努力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弱
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毅力
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四)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有的中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环(情绪反应强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相互传达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言语、行为等方式而实现的沟通过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练习和比赛,使他们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不用言语,只需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见,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融洽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振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从事青少年体育运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的融洽程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据甘肃心理学研究者杨永龙先生进行的一项针对体育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心理承受力差48.57%:适应不良37.14%;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与偏执31.43%。情绪不平衡28.57%;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四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06%;适应不良41.1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32.35%。偏执29.41%。由此可见。加强体育教师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只有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自身心理健康,具备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懂得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锻炼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组织制度环境等,特别是校风、班风、家风、教风、学风等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维护和调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又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成为朋友,课堂成为乐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让学生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然后,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也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健康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44-0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不断得到丰富,同时,人民群众的自身保健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1]。虽然健康体检中心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让体检者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但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体检者希望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而健康教育则是采用教育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生活方式和改变行为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使体检从单一的体格检查转变为全面的教育、保健、体检等综合性的体检,使人们能自由的实行有助于自身健康的各种行为,进而实现最好的健康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为宝应县安宜镇26个乡村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合计5867人。
1.2 方法
1.2.1 体检 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在体检过程中,为65岁以上人群进行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统计筛查,检查项目包括B超、心电***、化验(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体格检查(血压、身高和体重等)等。根据检查者不同的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检查项目。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针对在老年人群众发病率较高的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健康教育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处方。对人们培养坚持健康行为、科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的指导,提倡均衡饮食(三高、五低、七分饱)、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性格。②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的数据是教育内容的基础。针对体检结果进行健康评估,根据体检者不同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特殊安排医生进行跟踪服务,对检查者讲述疾病的发展、病因、注意事项,制定相应的保健和***的方案[2]。③对体检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如精神受到刺激、精神紧张等都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联。高血压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特别明显。因此,在体检过程中,应注重体检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体检者产生精神紧张的现象,对其进行开导和安抚,鼓励体检者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真正地认识“健康是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2.3 健康教育实施 ①体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具有热情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体检者的健康状况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状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双方的信任度,还能使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为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医患教育的方式,工作人员在提问答疑、体检过程中进行渗透式的教育。健康教育还应一对一教育与集中教育有机的结合,光盘知识讲座、观看电视讲座等与座谈式教育相结合。②对体检环境进行充分利用。为了促进检查者对健康知识的深刻掌握,工作人员可以张贴一些关于自身保健知识的宣传画。在不同季节,工作人员可以张贴一些预防各种季节性疾病的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板报、宣传专栏和宣传画。③根据体检者对健康知识的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还应对体检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回访,根据体检人群的健康差异,结合体检结果实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3]。④实行多种形式的书面健康教育。如编写在体检手册上的指导和建议、健康处方、宣传小手册等。根据不同检查者的身体状况分别制作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幼儿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宣传手册。并为人们提供详细的诊疗和咨询服务。
2 结果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体检5867人中所检查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的人为2984人,占总人数的50.9%。而在其余的49.1%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1947人,发病率33.2%,其次是糖尿病663人,发病率11.3%,冠心病173人,发病率2.95%,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胆囊息肉、脂肪肝、肝囊肿、胆囊结石等疾病的人群也较多。
3 讨论
健康教育应用于体检中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等方式来帮助人们认识和抑制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对疾病进行预防,促进自身健康,实现卫生知识向建立健康行为的转变。健康教育促进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是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人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健康检查是发现疾病,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的重要手段,才能及时发现疾病,尽早***,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健康教育是影响人们行为来消除危险因素和传播自我保健技能和知识,预防疾病并提高健康的一门科学。在医院具有重要的职能,在临床医学上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是因生物因素导致的,而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引起的[4]。要想对这些疾病有效的进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健康教育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因此,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实行方案,运用灵活方式,提高体检者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自觉性,做到自觉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能更好的对医院资源进行利用,不仅促进医院的发展,还能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体检水平,提升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惠,张涛,于涛.健康体检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0,35(4):749.
[2] 尹苏.住院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9,22(11):881.
体育健康篇6
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是人,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是健康[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常规做1~2次健康体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推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新观念上,全面提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以健康为中心,建立综合性、连续性的全程保健服务模式,真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各类健康体检的人数增多,门诊健康体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体检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不仅造福于社会,而且还将创造品牌效应,提高体检中心在日益兴起的健康保健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1 体检前健康教育
体检中心护士是多角色的综合体。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交流沟通技巧,熟练的操作和授课技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合理安排体检。能向体检者提供针对性地保健知识、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和疾病预防知识。护士以体检专业医疗人员的角色定位,协助全科医生,工作中主动评估体检者存在的危害健康的行为、潜在健康问题、重点健康问题等, 在体检中心对体检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医务人员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多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1.1 设置宣传栏 在科室门口设置戗牌、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对常见多发病、流行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采取通俗易懂、***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向体检者说明体检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苦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而早期发现并及时***对逆转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1.2 设计体检项目 针对体检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单位的工作环境以及具体要求、经济基础等特点,设计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的体检项目,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体检的需求,特别是集团体检,避免流于形式。
1.3 检查前指导 体检3 d内应低脂清淡饮食,24 h内不要饮酒、浓茶、咖啡等,应睡眠充足,避免疲劳;需要采血、做腹部B超者体检当天要空腹,做盆腔B超要憋尿;长期用药者应注意药物的携带,如糖尿病患者应备有食品等;女性经期不宜做妇科检查,妊娠或可能受孕的女性,应先告知医务人员,勿做X线检查或宫颈刮片。
1.4 发放体检告知 在体检前做好准备,发放体检告知让患者了解体检过程中的禁忌,如:按规定时间采血、体检前不宜贸然停药、不可随意舍弃检查项目、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重视体检结果。
2 体检中的健康教育
2.1 护士要有丰富的健康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解答体检者的所提出的健康问题,并针对个体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应耐心、仔细。
2.2 嘱检查时不必紧张,自然放松,主动配合以提高检查结论的可靠性。体检中如有疑问或特殊要求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2.3 进行健康评估 通过简单的交谈和观察,对体检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主要是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的健康评估。包括吸烟过度、酗酒、运动量少、饮食习惯不良、睡眠障碍、情绪问题、心理疾病等等。有利于在整理和分析资料后,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客户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特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不同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计划。通过体检将收集到体检个人最精确、最全面的身体状况资料,在此基础上将建立个人电子健康信息档案,该档案作为健康跟踪服务的依据,定期追踪分析健康状况。
3 体检后的健康教育
3.1 饮食指导 人们常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饮食***极为重要。对于存在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病毒性乙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体检者,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专业的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与饮食处方,使其得到饮食保健常识与方法[2],随同体检报告发放。
3.2 用药指导 根据不同的疾病发生原因,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指导***,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副反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服用方法等,告知定期复诊,必要时调整所用药物。
3.3 生活行为指导 针对疾病,应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嗜好,戒烟酒,避免食辛辣、过冷、过烫等刺激性食物,改正不良的饮食、睡眠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3.4 潜在健康问题指导 发现某些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目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会立即对生命造成威胁,体检者对这类疾病危害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不会把通过体检查出的这类疾病作为健康体检的收获,也缺乏对这类疾病如何积极预防、控制的知识。体检护士和医生配合,利用健康宣传资料、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使体检者了解致病的危险因素,改变错误观念、干预不良行为,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体检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医疗卫生知识水平。
3.5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健康体检中存在的常见健康问题,编写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处方,针对不同体检对象的具体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3.6 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跟踪服务 对进行健康体检者,建立终身的电子健康档案,客户可以随时调出健康档案,对客户的健康进行全面的跟踪,如果客户有体检重大阳性体征,体检中心将在第一时间通知,并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后,定期与客户沟通,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给予建议和指导;与体检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还对受检者***结果进行随访;对常见疾病患者给予定期的提示,指导其对工作中的不良健康因素予以改正。还应自动、定期通过进行电话随访,选择经验丰富、专科知识扎实,交流技巧娴熟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随访[3]。将指导意见、健康知识、检查结果及时传给客户,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情况;或直接上门宣传健康知识,加深受检者的印象,并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体育健康篇7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体育健康篇8
中职生担负着老师和家长的希望,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者,因此他们是否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因为近年来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学生把绝大多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体育课,不注重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学校不再开设体育课。进入大学以后,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可松懈的,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健康知识,这不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不利,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国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发挥教育的多功能,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健康第一”没有真正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没有完全摆脱过于突出竞技体育的束缚,“健康体育”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所以,在大学教育阶段,如何上好体育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突出健康的理念。体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与学生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贯彻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生活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这一说法做了补充,即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加上了道德健康,认为同时满足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要注重基础理论和运动方式、技能相结合,在教学理论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更加具体地介绍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教师要注意理论的系统性,要围绕健康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论述,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理论教育体系,使学生知道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锻炼意识和自觉性,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如部分学生过于肥胖,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几乎不运动,同时还食用大量的高盐、高脂等高热量食物,以女生居多,男生相比女生好些,因为他们的运动量大些,对于三高食物吃得少些。
其次,要注意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体育教育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就体育讲体育,就健康谈健康,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理论下,要摒弃这些旧的教学模式。要实现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如在介绍运动技能的课上,不论是介绍与健康有关的运动项目,还是介绍与竞技和健康都有关的项目,都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强体质和有利于身体健康上。如在体育课上教学篮球时,因为学生都熟悉篮球,所以可以给学生讲讲篮球的发展历史,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还要实际演练篮球的传球、接球、运球、抢球等基本动作和技术,告诉学生经常打篮球能够让身体更灵巧、敏捷、有耐力和柔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脏、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机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这样便使学生知道篮球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从而喜欢上它并经常练习它。
体育健康篇9
关健词:体育与健康、健康意识、健康能力、健康第一
【中***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新旧体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以往的体育课本的题目就是《体育》两字,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个年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体育课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动作,然后指导学生练习,最后进行考核,测验,给出学生的成绩,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它强调竞技项目和运动技术的教学,不太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而新的课本题目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正在逐渐成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2新课程中健康意识的教育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出了健康意识的教育,健康意识是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意见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与反应,健康意识的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前提,核心,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若没有健康意识的教育,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只说长跑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学生不知为何可以增强体质,对此运动项目不了解锻炼的目的,那么学生只会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就不会很好的去接受,去练习。在我们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但还有一点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健康意识。在新的课本中加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内涵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运动,喜爱运动,从事运动,从运动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例如:在新的课本中第一页就引用了2000多年前刻在古希腊埃拉斯山崖上的三句话: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当学生们翻开课本的第一页,看到这三句话,他们不就有了初步健康的意识吗?又如在新的课程中田径教学中的跑,告诉了跑的意义和作用,跑和生活、学习的关系,如何去跑?讲明了慢跑、障碍跑、耐力跑等各种跑的形式,所有的跑都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可对学生说人生就像一场跑步比赛,有时快,有时慢,有时会遇到各种障碍,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发挥拼搏的精神,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以上可见健康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对实现体育课的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
3新课程中健康能力的教育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还提出了健康能力的教育,健康
能力是指人们自主获得健康的能力,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
变,人们自主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从而自主地掌握
健康的方法,获得健康的能力。在我们新的课程中正是体现了健康
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的潜
能开发,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认知从而进行健康能力的
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意识的培养形成了一健康教育的更深层面,
即是自主获得,也是我们《体育与健康》高一年级课本中讲到的终身体育。在课堂上学生只有掌握了运动知识与技能,才能养成科学
锻炼的习惯,才会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4新课程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网络时代的出现,虚拟空间已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而且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使生产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主向发展,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学习各种现代科技知识,以便掌握复杂而又先进的技术,从而导致人们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现代的文明病也随之出现,诸如新陈代谢低下,适应能力降低,肌力衰退以及神经衰弱等。由此可见社会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中学生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高度自由,协调地发展,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而新的《体育健康》在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能自觉地依据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阐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的等。中学时期的学生会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引导下,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的健全自己的人格,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自我约束能力意识,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运动技能的示范,学生便会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学生会对教师珠态度,行为等进行选择性地模仿,学生通过模仿逐步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继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形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通过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各种信息刺激,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促进脑细胞的活跃,使整个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疲劳,使头脑清醒,精神焕发,提高学习效率。
5结束语
体育健康篇10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
1.1生活节奏有规律
体育健康教育教授给小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强壮身体,让人一眼看上去非常健壮,而且教给孩子们生活中基本的注意事项,让他们从小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使孩子们的活力更加充沛。有现在种类繁多的养生节目,以及日益红火的养生大师可以看出,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隐患不断,令孩子的家长们忧心忡忡,既然食品的质量无法自己决定,那就只有用合理的生活习惯来减少食品带来的伤害。健康教育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对小孩子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幸福,享受幸福。
1.2增强自身免***力
体育健康教育最大的、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够帮助孩子们预防疾病。现在,妈妈们经常头疼的话题就是宝宝爱生病,抵抗力很差,自己着急却又无从下手。以前的孩子从小就干家务活,或者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身体自然得到了锻炼,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那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娇生惯养,不舍得风吹日晒,恨不得隔离起来养着,自然身体素质弱。有位老中医说,孩子感冒和小病是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因为这些病毒会刺激抗体进化。
1.3平衡心理均发展
做运动的同时,身体细胞处于兴奋与活跃的状态,其他部位的激素也会加快分泌,从总体上增强身体的健康系数。所以,体育锻炼也会影响到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经常进行身体锻炼的孩子,性格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一般都比较活泼、外向。体育健康教育让不同性别的孩子们彼此了解,有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健康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的心理平衡发展,减少他们步入歧途的可能。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生理知识,也有利于自我卫生和保健,减少身体上的困扰,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
2.1生理知识先知道
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实用的、切合实际的人体的生理卫生知识。学校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是以学生为主,以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让孩子们时刻了解自己的生体,在生理期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在生理期间掌握一定的两性变化特征,减少彼此的好奇心,防止孩子们心理的畸形发展。比如说,青春期的男生第二性征的表现是喉结突出、嗓音变粗、面部胡须生长,这是从表面来说的,从生理上来说,会出现遗精现象,这是成为男性最突出的特性——具备了生育能力。再比如,女生的声调变得细而高,发育,盆骨增大,臀部和肩部的脂肪更加丰满等。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看得见的变化,必须让他们了解,才能避免他们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2.2心理卫生保护好
体育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在处于青春期的时候,不仅身体上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青春期一般也是孩子们的性格形成期,必须加强重视。有句话说,性格决定人生。这句话虽说不那么完美,但是很一定程度上说是很有道理的,什么样的性格办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性格决定发展什么样的路。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懂事,开始用自己思维考虑自己的生活,也是容易初露头角或碰到挫折、磨难的时候,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眼前的这些东西很重要。体育健康教育应该着重强调一下平衡心态的作用。
2.3培养健全好品格
体育健康教育还应该传授给孩子们保护环境与自我健康保健知识。环境是公共的,每一个享受美好环境的公民都有保护它的义务。保护环境是一种意识,一种我们从小就有陪伴一生的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在他们人格的形成期,要教授一些健康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东西。 现在,关于环境保护的广告满天飞,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尽人意。最近,看新闻时总会听到中国人因为破坏环境而引起外国友人反感,甚至不想接待中国旅游团的事,听着很是刺耳,所以说,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从小培养,才不失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三、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
3.1各种方式齐上手
平常的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方式与程序过于死板,再者说不参与考试,学生也没大有什么兴趣,基于这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可以考虑拓展一下宣传体育知识的途径与形式。比如说,时不时的把体育健康知识话题定为班会的主题,让同学们自己查阅、自由讨论如何对待生理期的各种反应,一次加深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可以打破彼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不至于使彼此谈到生理问题时过于尴尬。除了班会,也可以以广播和板报的形式宣传健康知识。
3.2师资队伍保证好
小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问题不只是孩子们自己的问题,因为老师才是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质量也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这个问题,很显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呢?除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带领小孩子的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性格也要开朗,这样积极阳光的老师才能给孩子们传达正能量。
3.3学生健康入档案
大多数的事情,之所以不重视,那是因为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无关痛痒的东西,所以建议学校给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支持率。将学生的身体质量、健康状况作为衡量此学校教学成效的标准,这样就能为国家培养真正的栋梁。身体不行,万事皆空。像一些在各行业表现都非常出色的精英,很多因为“过劳死”而英年早逝,可见,体育锻炼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参与的事情。安排一定的课时给体育教学,任何课程都不能随意占领。让健康落到实处。